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言
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源于西方,我国行政管理理论深受其影响,但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行政管理制度不可能不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而完全移植西方的理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构建一个适合目前生产力状况和民族特点的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一个必然要完成的历史性课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与现代行政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把古代优秀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的实际结合起来,构建一个高效、和谐并具有中国民族性格的现代行政管理制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现代社会中的人,是有意识、有感情和有社会关系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关系及以此为依托的复杂的人文背景,行政管理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不多的几种原生性文化之一,具有文化本源的意义。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不可能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而重建。只能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人。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品质,中华民族才有着强大的凝聚力。现代行政管理同样以人为中心,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政府的执政能力起着某种程度上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给予中国古代管理智慧一个全新的阐释。
三、现代行政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
现代行政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
道家个人管理的目标是“内圣外王”;儒家主张通过“修己”、“安人”实现“大同”,体现了个人管理目标与组织管理目标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现代行政组织而言,就是要注重营造一个协调个人、群体乃至社会三者利益的目标链,使前一目标的完成成为后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后者的达成又是前者的印证和升华,由此循环往复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目标流程网络,促成组织最高战略目标的实现。
任何管理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一定的组织来完成。有效的组织应遵循目标一致、跨度合理、指挥统一、权责分明、职能明确等基本原则。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意识到合群是人类的本性之一,而“分”又是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必要前提,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群体内部就会发生争夺。“合”与“分”是由社会分工和职业差别所导致的,也是解决各类组织矛盾的必要手段,是组织良性运转的前提。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领导和激励密切相关,只有理解了人们的真实需要和行为动因,才能更好地理解激励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领导。
我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是儒家的“人性可塑说”。西方行为科学都假定人性不是一个“变数”,管理者只有设法去适应人性。而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后天的塑造与引导,如荀子主张“导人去伪”,孟子主张“领悟善端”,这比起单纯被动地适应人性会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经营人性”,只有在“人”的意义上,才能够对行政管理的良性、持久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道理很简单:管理,只有基于对中国人内在价值观与幸福感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获成功。
相对而言,西方管理学注重对物化结果或阶段性成果的控制,强调控制的实效性;中国传统文化则偏重于对人的控制,因而控制的标准模糊、不精确但更具柔性。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恰是最有效的控制。这一思想被彼得.圣吉称为“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给下属充分的行动自由去实现某构想,并对所产生的结果负全责。不再通过传统的复杂的控制系统,而是“通过学习来控制”,致力于改善思考品质,加强反思与团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命题,老子讲的“无为”是达到“无不为”、“无为治’这一目的的手段。确切地说,无为管理的实质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的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契合绝不是一种偶然,它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物质文明是可以共生的。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史密斯曾这样谈及他在《孙子兵法》中学到的东西:“今天没有一个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它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的重大意义。”历史上积淀下来的诸多文化遗产瑰宝,在形成中国现代行政管理模式的战略运筹理论过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西方管理惯用“二分法”把完整的组织划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大对立阵营。中国文化推崇圆满和谐,认为只有组织内处处融通一致,才能形成一广大和谐的系统。打破这一系统,组织便不得安宁。
现代行政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人本管理从“以个性为本”、“以人性为本”到“以人文为本”的转化过程中,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权重日益增加,绵延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对文化的整合与管理方面的巨大成功。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已浸透中华民族文化肌体每一个毛孔,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才能趋向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参考文献:
[1]哈罗德孔茨等著,郝国华等译.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宋光华,王文臣.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与中华文化.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4]李涛.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传统借鉴.2005年.
篇2
一、校园环境“两态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校园环境是美的依托,是教育的载体,可作为微课程资源。该校充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着力静态、动态“两态化”文化建设,为学生接受、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扎根传统、富有活力、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静态文化即环境文化,主要以校园楼层、道路、墙体、人文景观等为载体,围绕“礼爱”文化核心,凸显传统文化魅力,精心打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润物无声。如“儒家五常”文化墙、孔子雕像彰显礼等;“廉洁、法制文化柱”包含“廉洁、诚信、爱国、友善、勤俭”等内容;楼道剪纸、川剧脸谱的布置洋溢着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旗台以“梅、兰、竹、菊”为装饰图案,希望学生养成高洁幽雅、虚心正直的品质;“俭”字景观石告诫学生勤俭节约、俭以养德;等等。学校每个角落都彰显着无尽的教育内涵,达到一草一木都艺术、一砖一瓦皆育人的效果。校园动态文化以校园板报、学习园地、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校园LED显示屏等为依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方式全天候、无缝隙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达到文而化人。
二、语文微课程“教材化”
该校自编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教材《童韵》,共6册,按主题组成单元。每册童诗童谣、古典诗词、儒家经典至少各有两个单元,其具体内容包含童谣、童诗、古诗词、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三字经》《论语》等。每个板块融入达州地方特色:巴渠童谣、诗词、孝善文化、文化等。为便于识读,一二年级全文均注音,五六年级只有生僻字、通假字才注音,文后有重点字词的注释;之后是“文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而非字斟句酌地理解原文。同时,将微课程资源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纳入本校课程计划,做到有课时、有教案、有评价。各班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读书活动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品味《童韵》,将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扎根学生心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起来。
三、品格微课程“生活化”
2017年,该校将传统文化与品格教育融合,探索出一条守护传统文化、传播传统伦理、实现传统价值的有效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动”起来。将传统文化与品格教育融于学生当下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巩固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成果。升旗仪式吟诵儒家经典。每周星期一升国旗时,选定一个主题,全校师生吟诵《弟子规》《三字经》等儒家经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润泽于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创新布置品格作业。品格作业根植于传统文化,有了解大自然的时钟(二十四节气);有问寒问暖送问候;有了解传统美食文化,学会做饺子、粽子、糍粑、元宵等传统食品;有猜灯谜;有学会衣着、待人礼仪;有学会关心父母、感恩师长等。品格教育让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四、传统文化“当代化”
将传统文化以主题类课程创新呈现,拓宽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实施路径。主题类课程是指以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主题为核心开展的传统文化类课外、校外主题活动类课程,如目前该校自行研发的以传统节日、四季之歌为主题的活动课程。深厚文化底蕴的挖掘、良好节日氛围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传统节日的距离。而要填补时代鸿沟,还需足够的现代气息。在深挖、提炼后,该校大胆创意,融合现代元素,把传统节日拓展成“情感交互站”“才艺展示台”“合作练兵场”。如节日微课程《春节》共有13个单元,涵盖关于春节的来龙去脉、风土人情、诗词歌赋、现实困惑、未来发展等主题,以寒假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从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学生体会到团圆和睦的浓浓亲情,感受到欢乐吉祥的节日氛围,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情感,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该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传统文化“当代化”,发挥品读经典、传授经典、展演经典和践行经典的合力作用,让学生将所学所悟融入诵读、戏剧、音乐、小品等表演活动中。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观摩学习,开展“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社会传播。
五、微课程传承“家校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往往在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家书》到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该校开展“家规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并邀请家长观摩教师示范课,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家规家风家训”的重要性,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只有千千万万家庭培养和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篇3
茶是从大自然中走出来的,书法是“师法自然”的。茶从种植、炮制、包装、饮用,带着自然生态的本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产生了茶道、茶艺,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的笔墨纸砚都是自然天成和手工制作的,在书写以后,使中国文化得到升华。两者都渗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互相关联影响。试想,茶文化当中如果没有书法和它连接的中国文化的浸润,茶文化也不成其茶文化。
现代化都市的喧嚣和高度工业化的消费环境,使得人们在自然生态和人文情感上需要得到慰藉。而茶与书法正具有人文的、生态的特点,而且有相融性、一致性。在生活中,品茶的地方有书法;有书法,就想茶、就有茶。在茶具上、在茶室、在厅堂会所,茶与书法是那样和谐地存在着,在书法人的行为里有茶,在茶人的行为里有书法,茶与书法同土而栽、同根而生。茶人爱书法,书法人喜茶,乃完美境界。
茶和书法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书法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占极重要的位置。比如说《周易》与书法的关系,非常清楚,书法显然跟《周易》的浓缩化、符号化、抽象化的精神有直接关系。
对茶人来说,在品茶时讲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体身,忘掉自己的聪明,提倡使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达到“涤除玄鉴”(鉴,一作览)、“澄怀味象”的审美状态。这是品茶和书法都需要的。书法和茶,作为古代文化中对文人品质要求的各个方面的具体表征,通过“文人意象”这个奇特的概念,而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书法对人的品格要求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柳公权就以“心正则笔正”来觐见皇上。宋代坡最爱茶与书法,司马光便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从陈,君何同爱此二物?”东坡妙答曰:“上茶妙墨俱香。”
篇4
【论文内容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精神财富,文章在分析当今高校美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现实需求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立足传统文化土壤,应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以期发展提升。
一、他山之石——吸取传统文化精华是高校美术教育的现实需求
传统文化对锻造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作用不可小觑。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生态,并且难能可贵地有机统一、相互融合。古往今来,教育都强调“文道结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培养道德品质,高校美术教育除了注重知识传播和技能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的熏陶砥砺道德品质、完善人格修养,实现对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传统文化积淀的精神财富则是取之不尽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中闪耀着崇高的人性光辉,胸怀、仁爱、诚信、修身、立志、廉洁、牺牲……这些美德都是传统文化的信仰,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锻造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信仰。
传统文化对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哲学和艺术的结晶,在中医、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各个领域积淀了无数令人为之倾倒的作品,其形态、功能、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精神状态,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脱离传统文化的积淀空谈艺术修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人们欣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时,如果对《洛神赋》毫不知晓,则很难对画中展现的情节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进而体会其巨大的艺术价值,更无法进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同样,如果不了解“云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在古代建筑、雕塑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其代表的“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理念,那么北京奥运火炬“祥云”的诞生也是不可想象的。传统文化和高校美术教育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关系,是美术学习和创作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入更深的艺术境界。
二、传承发展——当今高校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亟待加强
“重知识,轻素养”根深蒂固。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在提升人文素养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重知识,轻素养”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注重美术技能传授,忽视审美感受培养;二是注重美术形式学习,忽视文化底蕴积累;三是注重美术学科本身,忽视跨学科交流。这种局面下,美术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苍白、难以厚积薄发,因此,强化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汲取精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积累文化功底,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重洋轻土”一度普遍存在。毋庸讳言,当前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重洋轻土”的现象,表现为大量采用西方的美术教学模式,侧重西方美术能力锻炼,比如绘画上过分重视素描、色彩(水粉、水彩、油画)、速写等西方画种教育,忽略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重视这些并无不妥之处,西方的焦点透视、解剖学、光影素描等能力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妥的是厚此薄彼、“重洋轻土”。这种情况下,容易使人在文化意识尚且模糊的状态下,盲目追求“中西结合”,追求表面形式,忽视精神内涵,这对培养真正优秀的美术人才并无益处。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我们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拿来”得更理直气壮,避免陷入盲从和消极。
三、多措并举——立足传统文化土壤实现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升
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立一个兼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在各个方面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对高校美术教育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优化课程设置上下功夫。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可以考虑在高校美术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课程的比例,加大跨学科交流的力度,把优秀艺术作品引入课堂,充分利用课程设置的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2.在创新教育模式上下功夫。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可以让优秀的内容走进课堂,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美术馆,走进节日风俗、祭祀仪式,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行社会实践,到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地考察感受,了解我们国家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进而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和交流也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应有之义,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也应相应扩展,发展充分交流、合作、激励的互动教育关系。
3.在搭建交流平台上下功夫。交流平台是课程教育的延伸和扩展,要结合高校实际,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加强高校之间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学术研讨、课题研究、艺术展示、访问学者等方式,搭建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交流沟通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既强调学习交流,又注重发展创新,让学生在充分贴近吸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寻找创作灵感源泉,探索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血液,中华文明在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后,留给我们后人如此巨大的精神财富,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立足传统文化土壤,坚持民族化、本土化,融合国际化、全球化,美术教育一定能够更加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梁方晓.论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课程文化建构[J].艺术教育,2009(8).
篇5
完善机制 加强协调
形成廉政文化建设整体合力
兵团党委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以弘扬兵团精神为主要内容,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为目的,将廉政文化融入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部署,列入构建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建立健全了廉政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研究部署重点工作,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进”活动牵头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狠抓工作任务的落实。从1999年起,每年7月在全兵团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从2002年起,每年3月开展“家庭助廉”教育活动,并从2010年开始,将每年3月确定为“兵团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月”。兵团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机关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齐抓共管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廉政文化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体现了特色,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新成效。
体现特色 拓展阵地
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近年来,兵团更加注重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廉政文化,在屯垦戍边历史中提炼廉政文化,大力推进具有兵团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以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连队、进家庭的“六进”为载体,坚持不懈地开展以弘扬兵团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扩大了廉政文化的规模和声势,形成了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为推动兵团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深入挖掘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垦纪念馆和军垦遗迹中蕴含的廉政资源,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兵团军垦博物馆入选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兵团纪委监察局命名授牌了7个社会影响大、教育功能强的兵团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坚持把弘扬廉政文化与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廉政文化产品,相继推出了《兵团精神》等弘扬革命精神丛书,全面展示了兵团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突出加强廉政先进典型的宣传,基本做到电视有廉政专栏、报刊有廉政专版、网络有廉政网页,重大活动有集中报道,从新闻舆论上积极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影响。
突出主题 贴近实际
增强廉政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兵团精神蕴藏着巨大的人文力量,几代兵团人以此为自豪,在屯垦戍边的光辉历程中,不辱使命、拼搏进取,在万古荒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忠实地履行了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在弘扬兵团精神的实践中,不断传承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开展“为民务实、清正廉洁”的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通过表彰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反腐倡廉理论和法律法规、实行廉政承诺、组织廉政考试、发送廉政短信、演唱廉政歌曲、创作廉政书画、观看廉政影视片等,营造了机关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开展“廉洁守信、守法经营”的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融入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中,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开展“廉洁新一代、军垦接班人”的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广泛开展了唱革命歌曲、讲廉政故事、写廉洁家信、办主题班会以及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板报比赛等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兵团精神,培养一代新人。
开展“创清风乐园、建和谐社IX"的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社区建立廉政橱窗、长廊、灯箱等设施,举办以廉政为主题的唱红歌等群众性文艺活动,宣扬廉洁理念,打造和谐社区。
篇6
关键词:传统图案;现代包装设计;运用;体现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56-01
一、前言
传统的图案设计在中华传统艺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题材丰富,底蕴深厚,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当前在包装设计中寻求属于自己民族的传统元素,将传统性和现代性合理融合, 开创多元化的包装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只有在深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设计。
二、中国传统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始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可分为原始社会图案、古典图案、民俗图案、少数民族图案。
原始社会图案是指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图案。以西安半坡、马家窑等遗址出土的彩陶图案为代表。有人物、动物、植物、编织纹、几何纹以及原始宗教纹样等,造型拙稚,风格质朴生动。
古典图案是古代流传下来而有典范性的图案。主要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图案;战国时期漆器、金银器等图案;秦汉时期的瓦当、画像砖等图案;南北朝时期石窟装饰图案;唐代唐三彩陶器、印染等图案;宋代瓷器、刺绣等图案;元代雕漆、织金锦等图案;明清时期青花瓷器、景泰蓝、玉器等图案,它们在艺术上都各具特色。
民俗图案是在人民群众中创作并流传的具有民间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图案。主要有剪纸、刺绣、蓝印花布等图案。
少数民族图案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并流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图案。例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地毯图案,苗族、布依族的蜡染图案等。
现代包装设计,强调的是设计的装饰性,同时大胆采用鲜艳的色彩及醒目的文字,主张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素材,追求一种风趣、幽默之感。以中国传统图案为代表的中华元素,以其独特而浓郁的民族特质,已成为现代包装设计的一大重要来源。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传统文化,并将各个层面去粗取精地应用到具体的现代包装设计中,赋予现代包装以非物质文化在功能。
三、传统图案在现代包装运用中的艺术性与文化性体现
现代包装设计要想把传统图案的精华融入进去,设计出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现代包装作品,设计师们必须要对中国传统图案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剖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在含义、设计思路和手法等。好的包装设计应与其本土文化相联系,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显现出深厚的人文艺术价值。传统图案与现代包装设计的完美结合,不但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习惯,也能体现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 从而提升商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起到影响消费者的作用。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图案逐渐蒙上了世俗的色彩,从观念及象征意义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更多的被赋予了传统道德、封建人伦的思想,增强了驱邪祈福、讽世劝诫的社会文化功能。在创作主题上更多的融入传统文化思想,形成了直觉与自信的认识经验。由此可见,现代包装设计融入中国传统图案能够充分的体现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性。
四、中国传统图案对现代包装的影响
其影响来源于:1、象征:根据某些花草果木的生态形状、色彩、功用等自然属性表现某一特定的思想内容。如石榴果内多籽,象征多子;牡丹花色鲜艳,象征富贵;藤蔓不断生长开花结果,象征子孙繁衍;灵芝、松鹤,象征长寿等。2、寓意:用某些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文学典故等题材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例如《汉武内传》记载东方朔偷食王母仙桃而长生不死的神话,故以桃子象征长寿。3、比拟:赋予某种题材以拟人化的性格。例如梅花在一年中花期最早,被比拟为花中之魁;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而被比拟为君子。4、表号:将某些题材当作代表某种特写意义的记号。例如“暗八仙”的八种器物图案分别为八仙所执的器物。 5、谐音:借用题材名称的同音字拼成某种吉祥语。例如,蝙蝠、佛手象征福,金鱼象征金玉等。6、文字直接表意:如直接用“福”、“寿”、“喜”等字。
当人类的脚步跟随着时代步伐越来越紧时,对传统文化也变得越来越依恋。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并非抄袭,它需要在深刻领悟后,进行一种提炼和概括。但是仅仅是借用这些传统的元素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传统的图形和元素与现代生活有机的融汇在一起,并很好的得到体现和应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艺术作品,给人们增添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了产品的价值。
五、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出辉煌的民族文化,产生了许多的吉祥图案。如动物图案中的龙凤、麒麟、狮、虎、龟;植物图案中的梅、竹、菊、牡丹、莲花;人物图案中的门神、财神;符号图案中的福寿、双钱、八宝等,这些吉祥图案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古代传统图案的造型方法,与现代设计有很多不同,它主要注重的是形的完整性和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运用传统图案进行包装设计时,要结合它外形欣赏价值和内部蕴藏意义进行灵活运用。如蝙蝠与寿桃代表着“福寿呈祥”,牡丹代表“雍荣华贵”,荷花代表“清政廉洁”,明月代表“花好月圆”等,使用这种传统的图案,用其精神属性上的某种特征,来传达商品信息,更能深入人心。
在包装设计中运用传统图案进行表现,是体现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例如龙纹图案是民族传统的标志和象征,将龙纹作为一种装饰和主题图案设计于包装之中,对于创造这种商品的艺术形象,表达某种主题,能起很大的推销作用。例如:板城烧锅酒的包装设计就很好的表达了该商品的理念,给人们带来积极、向上、吉祥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对传统装饰图案的把握上,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中国包装设计的民族风格。
如今,当我们看到商场里的产品包装,琳琅满目、图案精美,并有很多传统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很好的得到体现和应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艺术,给人们增添了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借鉴传统的文化遗产,借助各种素材的启迪,运用现代设计观念和手法,创作出切合时代需求的作品,为我们的产品增添彩衣,为提升产品的价值,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敏.中国传统文化图案在现代包装中的运用.
[2]黄静.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篇7
【关键词】传统文化 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67-01
1 医院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职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德意识不断增强,那种重物轻人的早期管理模式,已逐步被淘汰,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那种长官意志,不讲效益的“指令式”管理办法也已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属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充满浓厚人情味的,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新型管理模式。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在医院管理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管理工作的起点,把充分发挥和焕发人的智能和才华,实现管理目标任务的完成,作为管理工作的终极。“以人为本”就是在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把“法”和“理”结合起来,把“严”和“情”结合起来,提倡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人的思想状况,预测人的行为趋向,摸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教育、引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来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依靠人、凝聚人,从而使广大职工爱医院、爱专业、爱岗位,促进同志间的相互关爱,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通过对人的管理,提高医院管理的整体水平。
2 医院管理中的“选贤奉能”思想
现代医院的管理者,必须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医院的发展与建设。所以,现代医院的管理,关键是人才的管理,其中用什么标准选拔人才更是焦点问题。冲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德才兼备,任人为贤”是我党历来坚持的用人标准。对于用人德才都很重要,但相对而言,德应是第一位的。只有春用那些坚持道德标准、品行端正的人,才会使群众信服,才能使民风纯正。人才是医院建设与发展源动力,要奉用政治素质好,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开拓进取的人;奉用那些为职工谋利益,能严于律已的人,团结同志、清政廉洁,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人。
3 医院管理中的“重在教育”思想
现代医院管理者着重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又着重于对人的思想管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注意职工的思想动态,加强对职工思想的正确引导,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人的管理的各种因素中,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是决定的因素。通过开展理想与前途的教育、敬业爱岗的教育,使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义利观、荣誉观、价值观。
篇8
在医院服务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协调作用,落实医院服务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要强化医德规范,使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行为有章可寻,有法可依。医院各部门制订的服务承诺、开展的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等要向患者公开,在公开透明的制度中使医患关系的和谐度得到提升。
二、医院服务要人性化
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要和蔼可亲,做到望诊和善,闻诊认真、准确,问诊亲切细致,切诊仔细不遗漏。要视病人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用温情、友善感化病人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统一的重要举措。通过医护人员热心、细心、精心的诊治,让病人不仅得到合理的医疗技术服务,而且在心理上还能感受到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
三、增强医疗服务的文化意识
医院在创建服务文化的实践中,根据时代和环境的改变应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越来越多,对这些老龄患者,医院可进一步增加随访和跟踪服务。
对于慢性病,不仅要治更要重视预防;不仅要为上门的病人搞好服务,还要适当组织医疗团队进社区下农村,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塑造良好的社会服务形象。
四、将医院服务文化建设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
医院服务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对于文明服务、廉洁行医、遵纪守法、急病人之所急的优秀员工要给予精神上、物质上奖励;而对于不遵守职业道德、违反医德规范者,应及时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方法,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将医疗服务文化建设与医院绩效管理挂钩,在分配制度中落实医院和谐文化建设目标。
五、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积极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闪光部分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于形成社会安定团结局面,营造安乐祥和的文化气氛,化解各种矛盾分歧有极大的作用。
篇9
【关键词】廉洁文化;施工企业
一、施工企业廉洁文化的内涵和主抓层面
廉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廉、洁本来各自成词,各有独立的内涵,先有《吕氏春秋・贵公》:”清廉洁直,”直到现代才有双音词廉洁。现代汉语的廉洁,既继承了古代含义又增加了现代意义。所以廉洁文化的内涵是在不断扩大,不断地发展的。因此,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一方面要面向全企业,不断拓展廉洁文化建设新领域,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融为一体,渗透到企业涉及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廉洁文化建设,将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心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其主要抓手是:一是政治文化层面,主要是培养全体职工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廉洁意识、大局意识,使廉洁成为全企业人员的共识;二是思想文化层面,重点是在整个企业中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价值取向,使大家的思想在追求廉洁高尚工作行为中不断得到升华;三是职业文化层面,主要是培育爱岗敬业、克己奉公的职业精神,形成自重、自尊、自律的职业工作环境;四是舆论宣传层面,主要是通过网站、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述职述廉、廉洁谈话等方式,弘扬优良传统和廉洁文化,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把对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对清廉正气的追求转化为文化自觉,并把这种文化自觉凝聚起来,铸成企业廉洁文化的重要支点,为企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二、如何推进项目的廉洁文化建设
(一)目标明确,组织全面
1.项目部成立了以领导班子成员为首的“超英廉洁文化建设小组”,制定了超英廉洁文化建设实施细则,并召开了动员大会。通过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培育廉洁文化理念、规范廉洁从业行为,把廉洁文化融入到岗位职责和管理流程,使项目部做到无职务犯罪、无违纪违规、无失职渎职、无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无重大经济损失,打造一个勤廉兼优的项目团队,切实做到“公开、务实、清廉’。
2.与公司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保障活动的执行与检验。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第一负责人,项目经理与各分包单位签订廉洁协议书。各主要线条的部门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项目班子成员和各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
3.悬挂廉洁文化教育宣传画,将项目班子、关键岗位和各分包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廉洁承诺公布于众,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项目办公室悬挂廉政建设标语和横幅,设立廉政监督意见箱及岗位廉洁警示牌,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和廉洁从业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廉政从业的各项规定和管理制度,组织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观看廉政教育片,在典型案例中进行廉政,勤政教育。
4.对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劳务分包,重要物资采购,工程结算及人,财,物管理等环节按公司的规定进行严格的监控。
(二)注意监管,落实到位
按照继承又创新,既积极又稳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思路,逐步推进,力求取得实际效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增强廉政文化进项目的主动性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开展好这项活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是前提条件。
2.思想认识到位。廉政文化进项目,其实质就是项目在完成经济任务的过程中,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使项目建立健全更为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
3.方案措施到位。自廉政文化进项目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结合项目工作实际和现有的条件,围绕构建惩防体系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督促协调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及任务分解情况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
4.组织领导到位。为确保廉政文化进项目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党支部书记担任正副组长,明确了工作的具体责任人。
(三)效果检查,学用交互
自活动开展以来,突出“ 廉洁文化进项目”主题教育,继续把各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开展了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专题学习以及个人自我学习监督等形式,重点学习廉洁从业的重要性,营造了廉洁的文化氛围。
1.召开动员大会,公司书记、项目经理、活动责任人分别作动员讲话和廉洁从业活动的策划介绍和意义阐述。
2.举行廉洁从业承诺书及共建协议签名仪式。公司领导、项目班子、关键部门、重要岗位人员、劳务分包队伍负责人各方有针对性的签署了廉洁从业承诺和协议签署仪式,与下游分包负责人组织廉洁从业座谈会,并与各方阐述相关意义。
3.注重学习,要以廉洁观念灌输为主,效果检验为辅,持续不断的组织廉洁主体的学习,并保证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如专题学习,多方讨论,及反腐倡廉教育片的观看讲解,接受超英廉洁文化的感染和洗礼。防微杜渐,晓以大义,廉洁持业。
4.开展了反腐倡廉工作总结和效果检验。认真总结活动的落实情况,对实施过程产生的效果情况进行检验,找出偏差,修订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开展了廉洁从业自查自纠工作,并汇报自查表,总结经验。
(四)成效显著,强化推广
1.自活动开展以来,通过项目内部学习宣传、上党课、名言警句上办公桌,签署廉洁从业承诺书,开展自纠自查活动。增强了项目人员的廉洁从业意识,规范了从业行为。使各级人员公平、公正的办理各项事务,极大的增进了工作效率,减少分歧。在劳务款、材料款、施工验收、材料设备收货清点认真负责,不弄虚作假。保障了项目经济利益。
2.廉洁活动与人性中多个层面的观念有关,活动开展以来,项目成员不但增强了廉洁意识,还在勤俭节约等方面有所加强。项目成员不再参加打牌麻将等赌博活动,不再参加一些工程项目常有的吃喝活动,取而代之是正常的篮球、桌球等体育运动和项目组织的座谈会等。杜绝了工作中的可能发生的地下活动,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保障了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项目检验的正规化。
3.与下游劳务分包、材料厂商签订廉洁从业协议,组织座谈会,阐明项目管理人员的廉洁从业行为守则。开设意见箱,悬挂廉洁展板,公示廉洁从业承诺书,将廉洁从业展示于社会,让各分包、厂商项目成员的廉洁从业决心和意志,取得其信任。杜绝可能发生的行贿、送礼、请吃请喝行为。也让他们督促项目成员的廉洁从业行为,杜绝索贿、吃拿卡要行为。以达到廉洁从业目的,共建公正的经营活动。保证了分包、厂商利益,构筑和谐关系,促进合作伙伴的后续合作,为公司集采等大战略方针提供保障。亦是对公司自身的利益保障。
篇10
惠安第三实验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创办于2005年。作为第一代创业者,我们直面挑战,以全新的视角理性地审视现实、规划未来,确立“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展多元艺术教育”作为特色的培植点,实施“人才强校、科研创新、形象塑造、特色构建、硬件支撑”五大可持续发展策略,稳步推进“135”三步走发展战略(即一年具规模,建设规范化学校,达成信誉度;三年显特色,建设个性特色鲜明的学校,达成知名度;五年创省级示范,建设品牌学校,达成美誉度),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
一、提炼校园精神,培育校园文化核心价值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一所学校在任何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师生为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
1. 营造文明风尚,彰显校园精神。经过四年凝炼形成的“求知、敦行、立志、报国”的校训,“文明、和谐、拼搏、创新”的校风,“博爱、民主、严谨、合作”的教风和“乐学、自主、活泼、奋进”的学风,充分体现了第三实小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通过校歌、校徽的征集等多种途径,引导师生理解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增强认同感,使之成为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
2. 提振创业激情,增强师生凝聚力。通过开展“践行‘三平’精神,深化‘三爱’教育”活动,引领教职工“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立爱国之志、以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怀爱教之情、以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倾爱生之心”。靠着“在率先中争先,在争强中当强”的精神,学校在短短四年里发展成为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少先队红旗大队、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泉州市教学管理先进校。
3. 推行“走动式”管理,盘活校本资源。“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要求学校的领导在确立发展规划、工作思路,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实施工作时,力求走得近一点,把管理的实体下放到年级,向师生提供零距离优质服务。组建起步型、经验型、骨干型、研究型发展团队,为教师发展定本文由收集整理向;实施教师读书行动计划、专业成长规划,为教师发展奠基;建立“博客”平台,构建网上科研共同体,为教师发展提速;实施校本评价,注重指标的层次性、目标的发展性、实现过程的民主性,为教师发展喝彩。
二、加强环境建设,打造校园生态文化体系
我们以创建“福建省绿色学校”为契机,以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树理念、抓环境、导行为,打造富有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
1. 景观文化陶情怡性。我们在校园建设上遵循“小、精、巧、秀、特” 五字方针,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成为富有哲理的教育诗篇。现在校园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廊道壁挂,石凳小品,精品石雕,道德警句,廉洁心语,雅趣的民间民俗馆,从孔庙移植的百年“榕树”,如霞似火的“刺桐花坞”……无不传递出浓烈的审美与教化信息。
2. 楼道文化修身养性。学校设置了“廉政文化”、“民俗文化”、“书香校园”、“人文校园”、“活泼校园”、“平安校园”等楼层文化走廊。在其间布置师生书画作品、活动写真、名言警句等100余幅壁挂。“沐浴晨光,想想该干些什么?踏着夕阳,问问有多少收获?”、“身心靠自我磨砺,智力靠自我开发,人格靠自我塑造”等一句句“凡人哲语”犹如珍珠闪烁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大餐。
3. 班级文化润物细无声。干部轮换制的推行和学生自主管理,使人人都有服务岗位,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徜徉教学区,“星光灿烂”让学生感觉成长路上的欢歌笑语;“爱拼才会赢”等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话语激励着洋溢个性的风采;“班级博客”、“你我pk”、“小组合作”则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4. 馆室文化彰显人文特性。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综合实践活动室,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美术室内“用爱画出美丽的世界”使学生倍感亲切,促使他们用五彩的笔描画出心中最美的画面。音乐室内“让美妙的音乐叩响你的心扉”带人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孩子们犹如天籁的歌声回响着对生活的赞美。阅览室里的“心清自得读书味,闲淡时间翰墨香”的品味让孩子们在书海中回味无穷。
三、突出活动育人,追求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多彩的德育团队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彰显学校特色,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1. 培育生态系统,促进和谐发展。培育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教育等三大生态德育系统。通过礼仪教育,关注“人和人”的和谐;通过环境教育,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通过心理教育,关注“人和自我、人和社会”的和谐。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培育学生做红色少年;开展“认养小苗圃”、“垃圾分类处置”、“共建植物园”等环保行动,培育学生做绿色少年;开展“道路交通模拟”、“防灾减灾”、“紧急疏散演练”等生命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做橙色少年;开展“小小科协在行动”等科普活动,培育学生做金色少年。
2. 实施“星光工程”,强化德育实践。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通过“学校育人”、“家庭育人”、“活动育人”、“基地育人”、“环境育人”,评选礼仪之星、服务之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环保之星、文学之星、艺术之星、希望之星等,让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深入开展“惠女精神激励我,建设海西我能行”争先活动,设计“让收获装满箩筐”学科收获卡、“激励伴我行”品行激励卡、“体验最高奖赏”荣誉奖章,让孩子们学会参与竞争,学会在竞争中实现自我超越。
3. 创新社团管理,打造活泼校园。 民俗艺术团、木偶剧团、小记者团、小交警队、“刺桐花”书社、书画社、摄影社、车模社、科普协会、体操队、合唱队、鼓号队、雏鹰小分队等社团的学习研讨、社会调查、科研创新、志愿
服务、阳光体育等活动,吸引了全校近90%的同学参加,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发挥,潜能得到释放。一年一度的校园民俗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等特色文化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主动发展,提升了生命质量。如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学校每年于此时启动读书节,通过庄严祭孔仪式和向孔子行尊师礼等形式新颖的活动,引领师生亲近国学,让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状态。
四、凸显办学特色,构建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
特色学校建设,是加强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途径。学校扎实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省陶研“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1. 编写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我们自主开发了《闽南文化选编》校本教材,从“方言、乡土、艺术”三大板块展现闽南悠久的传统文化。为了让孩子根植闽南文化,直面经典,我们开设“闽南文化选编”和“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各年级在每周二下午第三节分别开设《三字经》、《唐诗》、《增广贤文》、《宋词》、《论语》等“国学”课程;每周四下午第三节开设 《闽南文化选编》课程。通过全员培训,教师全员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学校还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纲要》,加强校本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研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研讨。
2. 美化民俗文化走廊,制作民俗文化墙。我们把学生表演的木偶、火鼎公婆、南音、拍胸舞、惠安女等活动场景,美化成一个个展板,悬挂在教学综合楼和教学楼走廊,形成美轮美奂的民俗特色走廊文化,既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足迹,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用宣传画把海丝文化、风景名胜等予以形象地展现,让走廊、墙壁成为民俗文化的传播阵地,达到人人、时时、处处都和民俗文化近距离接触。
3. 建设石雕精品园,民间民俗文化馆。石雕精品园内展示的“书、琵琶、浪花、木偶”等作品,抽象而又直观地表现闽南的文化艺术生活气息;“斗笠、田螺、书山、花生”等石雕作品代表着勤劳勇敢与丰收果实,让人感受着“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惠女精神。学校的民间民俗文化馆,从海丝文化、地方文艺、历史名人、历史名胜、民间工艺、民俗风情等六方面的展板和实物展示台,充分展现出闽南独特的民风民俗。
4. 成立民俗艺术团,举办民俗文化节。少儿民俗艺术团独具地方特色的《闽南童谣》、《高甲戏》、《彩球舞》、《拍胸舞》、《火鼎公婆》、《惠女风情》、木偶戏《司马光砸缸救人》等无一不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乡经典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自豪感,让学生在校本活动中主动了解、接纳、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我们成功举办了以“传统文化我弘扬,快乐成长在海西”等主题的四届校园民俗文化节,为办学特色提供展示平台。学校特色活动《我出色,我成长》荣获全国首届少先队“魅力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