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问题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安全问题

篇1

1乡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

全省除六盘水、毕节2个地区(州、市)有独立的煤炭管理局外,其它6个地区(州、市)、县(区、市)、乡(镇)大多数均无专门的煤炭管理部门,地、县两级煤矿管理部门均由乡镇企业局兼管,多数只有煤炭管理科,没有安全监察科,全省产煤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大多数乡(镇)煤管站已撤销,由乡(镇)社会事务管理站兼管。在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人员中,大多数为聘请临时的管理人员,少数为事业编制人员,煤炭管理人员一般1~3人。

1.2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

地(州、市),县(区、市)、乡(镇)三级煤炭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虽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近年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仅有书本知识,没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是全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大隐患,也是管理严不起来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以前的工作均从煤矿管理费中开资(含事业编制人员),现今上级部门已不允许收取煤炭管理费。由于有的煤炭管理部门财政紧张,工资待遇低,工资发放不能按时到位,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不安心、缺乏积极性,缺乏创新热情,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煤矿安全检查责任心不强,有的安全检查人员不懂,查不出问题。有的未尽心、未尽责,煤矿

安全检查工作存在死角。

1.3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

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大多数均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说他们也想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管理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没有人知道怎样才能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没有长期打算和远期目标,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有的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混乱,流于形式,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意识从上至下呈现层层衰减,逐级弱化趋势。

1.4领导调动频繁

1998年“关井压产”以来,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调动频繁,至今,大多数均全部更换。由于煤矿是地下作业,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工作环境差,煤矿井下作业点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有害气体等灾害的危害,新领导又不是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胜任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工作布置上,管理、监督和责任制也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会议上。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1.5煤矿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

有的煤炭管理部门未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对煤矿检查到位,有的只有检查,没有落实,有的未建立安全隐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跟踪落实档案。没有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要求找差距,抓整改。煤矿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着“侥幸的心理”等。

2对策及建议

2.1从人的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

从全省乡镇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来看,可以说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和人为造成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因素是人。所以,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人的安全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根据全省各级(地、县、乡)煤炭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和无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实际,建议各级煤炭管理部门配备1名主管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的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对目前所有不是安全技术管理的人员全部组织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煤矿安全执法证书者方可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因此,只有消除人的安全隐患,才能消除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才能有效地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2建立健全煤炭管理机构

建议地、县级设立煤炭管理机构和煤炭监察机构,重点产煤乡(镇)设立煤炭管理站。根据本辖区内乡镇煤矿的实际,配备足够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从事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层层分解,处处落实和把关,变领导负责为全员负责,变领导关心为大家关心,真正的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地、县级煤矿管理部门和重点产煤乡(镇)配备一名主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总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煤矿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2.3聘用合格的领导干部

作为煤炭安全生产管事部门的总工

程师或主要分管领导是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指挥者,必须具备丰富的采矿工程专业理论和独立解决采矿工程专业技术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科学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技能,有丰富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能撰写有重要价值的技术报告或提出重要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熟悉国家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程、规范、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并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中去。要从指导方针上、措施对策上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飞跃,要知道如何扭转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投资环境和提高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要知道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外商家的投资环境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制政策环境。要能够为今后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发展和推广介绍引进国内外商家的煤矿建设项目、煤炭深加工利用项目、煤炭洁净技术(选煤、型煤、水煤浆、煤炭高效燃烧、煤电、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炭脱硫等技术)项目,要能够为将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2.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国家对乡镇煤矿开采技术要求的提高,那些传统的煤炭开采方法将被先进的符合现代化的开采技术所取代,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来管理,因此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专业化。所以提高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全省各级煤炭管理部门今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依靠科学的进步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把煤矿安全事故降下来。

篇2

[关键词]煤矿通风;通风系统;稳定性;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TD1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45-01

煤矿的通风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系统,其水平的高低对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事故预防等,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设计高水平的煤矿通风系统,防止设计的不合理性。在本文中,笔者从煤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通风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该命题。

一、 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

近年来,煤矿井下生产中的瓦斯、火灾和煤尘等事故呈现多发趋势,而这些事故大都是由通风系统故障造成的。因此,在煤矿生产中,保障通风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矿通风系统的选择,包括风井与回风井布置方式、通风设备工作能力和风流路线等。在选择通风系统设备时,应充分考虑瓦斯赋存条件、煤层自燃和温度等因素。

由于通风系统在煤矿开采中作用非常大,因此必须具备性能良好的设备,同时优化系统设计、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满足井下风量要求,提高可控性,有利于排除瓦斯、热源和矿尘等,避免出现自燃现象。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通风系统必须具备参数值稳定可靠的能力,而它的工作能力是指井下通风网络风量分配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从而为矿井提供足够的清洁风量。毫无疑问,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煤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这就要求确保其工作能力,尽可能防治在煤矿生产中,通风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出现与通风系统有关的问题:一是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对于通风能力,应避免考虑经济方面问题,从而及时为矿井井下生产提供足够的新鲜风量;二是防止无法保证作业空间内良好环境条件的情况;三是防止有毒气体和矿尘浓度过高现象;三是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防止无法及时有效控制风量和风向。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避免上述问题和状况的出现,并与通风系统相结合,才能够从源头上杜绝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给生产带来损失。

另外,由于采矿活动的影响,通风巷道可能出现变形和老化问题,情况严重时,可能出现冒顶事故。所以,煤矿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通风设备老化或者发生突变,则可能导致主通风机的停转,这种情况下通风系统的参数值便会出现变化,影响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够看出,煤矿的通风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动态随机系统,其网络结构随着生产过程的推进发生着变化。在井下开采煤矿过程中,在事前应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除此之外,由于煤矿井下巷道的通风构筑物与延伸构筑物的变化,可能引起通风系统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煤矿井下系统通风系数,比如瓦斯浓度、风量分配等,这些具体的参数值均会发生变化。

二、 煤矿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在煤矿企业的通风管理中,应保证各个分支通风系统的能力,如果通风系统网络各个分支风阻大小出现变化,则稳定的通风系统会使得各风地点的质量和数量达到井下采矿安全生产的风量要求。在煤矿通风系统网络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风流稳定性,主要含义包括两部分,一是分支风量大小的变化,二是分支风流方向的变化。在煤矿通风系统的风阻出现变化时,普通分支风量大小会发生变化,但是角联风量大小发生变化的同时,风流方向也会发生变化。在井下用风地点风量符合风量要求,且条件保持不变时,则通风系统状况可以认为是比较稳定的。

众所周知,井下通风系统为巷道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图理论,可把通风系统描述一个由点、线和属性组成的系统,称之为通风网络。因为不少煤矿开采条件比较复杂,且地质构造复杂,瓦斯涌出量变化比较大,加上通风构筑物和巷道构筑物变化,致使通风系统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一般情况下,大型煤矿通风系统网络节点多达千个,网络分支千条,而角联分支占总分支的比例在15%~45%之间,而煤矿涵道长度在50km~200km之间,用风地线通常在15~40个之间。

由于通风系统输入参数手煤矿生产条件的影响比较大,使得运行状态不稳定,比如供电网电压波动可造成风机不稳定,系统的风量和工作风压可受到影响;二是巷道高冒、坍塌和矿井火灾事故;三是系统活塞风俗等均可影响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三、 确保煤矿通风系统安全与稳定性的措施

在上文中,笔者分析了煤矿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问题,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应结合各种资源系统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提出有效的保障措施,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煤矿安全生产需控制环境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一) 煤矿通风系统安全稳定中的人为因素

煤矿通风系统由人控制,由于危险物状态为控制管理依据。而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的思想、能力和动力等方面。因此,这就要求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强化员工自保与互保观念。

(1)安排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政策。在煤矿生产中,构架安全有效和抽采达标的通风系统,加强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完善煤矿安全事故救援体系,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2)为井下采煤创造良好的通风防灾环境,建立通风安全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3)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搞好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采用技能培训模块化方式,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一线员工在复杂井下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4)加强员工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的教育,提升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密切关注员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从而使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控制中的环境因素

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控制中的环境因素,是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包括爆炸隐患、火灾隐患,以及危险大气环境、“软硬”环境等。在安全控制过程中,环境因素既是动态的,也是定量的。控制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环境因素,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煤矿通风系统管理方案。通过技术手段加强预报预测,采取必要的、行之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2)积极进行煤矿瓦斯隐患的综合治理。同时,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包括通风机管理,确保矿井具有足够的通风量。建立和完善矿井防尘系统,做到有巷有管,有管有水。对于瓦斯突出、高瓦斯矿井,则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统,设置专门的通风巷。

(3)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监测水平。配置足够设备,加强瓦斯、温度和粉尘等参数监测,获取实时检测数据,并设立专门的瓦素监测人员,全方位监测井下工作环境,如果发现问题,则作出及时处理。

结语:

良好的煤矿通风系统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同坐,也是防止煤矿生产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煤矿通风系统来说,要想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则应严格控制环境和人为两方面因素。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相关的理论文献,从通风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重要性,以及保障煤矿通风系统安全稳定的措施等方面做了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

[1]何波.煤矿通风系统安全问题及稳定性探讨[J].煤矿安全(分析探讨),2013(09)

[2]牛家宝.煤矿通风系统安全问题及稳定性探讨[J].科技论坛,2013(23)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afety problems in the coal mine production proces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human, material and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it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l in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关键词:煤矿;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因素

Key words: coal mine;human insecurity factor;material insecurity state;management factors

中图分类号:X936;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066-02

0 引言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又是世界上灾害严重、事故多发的国家,煤炭生产中时刻伴随着瓦斯、透水、塌方等安全隐患,矿难频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如何最大限度的保障人员安全、减少事故,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本文分别从“人、物、管”三个维度简要分析煤矿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针对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重点论述。

1 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煤矿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可以大致归结为三个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不力。

1.1 人的不安全行为 根据煤矿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体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可分为三种类型:故意行为、随意行为以及无意行为。故意行为即明知故犯,不按正确的技术规程作业。比如在井下高萨斯区带电检修电气设备,明知这种做法危险并且违规,但是为了省事就故意省略一些环节。随意行为就是散漫,自行其是,比如不按安全管理要求穿戴安全防护服帽直接上岗操作等等。无意行为多半是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导致的误操作,比如错按按钮,听错信号等等,这多见于复杂的作业环境中。

1.2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具体是指形成煤矿生产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工器具、材料等,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问题在煤矿生产中比较常见,而且多半的问题都有人为因素的参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从本质上讲,物的不安全状态除了能反映出“物”本身的特性,也能反映出“人”的专业水准。针对煤矿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之前,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任罩一。相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来说,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体现在:支护、爆破材料存储、通风系统、机电设备运行状态、消防设施等几大方面。

1.3 管理不力 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安全方面的管控,在煤矿生产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工人为了获得更多收入而多进尺、多出煤,不按技术指标操作。企业安全管理部还,规章制度不完善,作业规程不完整,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客观来讲都属于管理不力的问题,而管理不力又会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滋生,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因果链”,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 加强对“人”的管理 人自身能够适应环境甚至改变环境、对生产各种因素进行管理和协调,具有能动性,人的不安全因素管理占据主导地位。煤矿安全生产从本质上取决于人,对“人”的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做好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的贯彻深入工作。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深入煤矿企业每个职工工作意识当中,则就是能够防患于未然。在事故发生前或刚有事故征兆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②做好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是一名煤矿员工从入场、在岗、一直到离岗,针对不同施工任务、工序转换、设备设施的操作等,每个时段都会接受到各项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是为了保证生产人员不清楚、误操作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因此在每个培训环节都要扎实做好各项培训工作,杜绝走形式、走过场。

2.2 加强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 具体来说,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管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严格按照各种物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物”的管理,包括物的存储、操作、维修、运输等。②对“物”的操作维护人员按照煤炭安全操作规范、安全规程,规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流程等信息,并定期进行教育和培训。③及时监督、监察物的工作或存储环境,防止恶劣的煤矿生产环境,对物本身的伤害。④提高和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降低人为失误率,同时能够降低事故发生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率。

2.3 优化煤矿管理结构,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管理是一门专业学科,在这里主要探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管理。相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管理机构的设置、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煤矿生产安全隐患的管理、企业安全投入管理、生产中施工风险管理、劳动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应急管理等。从安全生产的角度优化煤矿内部管理结构,可参考下列措施:

2.3.1 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不同煤炭企业,有着自身的发展历史,有不同的管理机构,针对煤矿生产应主要抓好:安全管理机构、技术管理机构、生产组织管理机构、机电管理机构、通风管理机构、监控系统管理机构等几大管理系统,这些对于煤矿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管理协调作用。对于煤矿党工、财务、后勤等其它管理均是辅助服务于以上几大系统,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各项机构,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组织管理的前提,重点加强与生产安全相关的机构建设。面对当前严峻的煤炭形势,各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组织管理方面着手,强化组织管理,优化重要管理机构、精减辅助管理系统,是企业勇于往前发展的改革前提。

2.3.2 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 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企业安全生产有条不紊、生产有序、有责追究的安全保障。管理制度不健全、热莶煌晟颇芄恢苯拥贾律产系统出现问题甚至瘫痪的风险。因此在管理制度方面要着重抓好适应本企业管理机构和生产需求的管理制度,每项管理制度要细化、分工明确、可操作性强等要求,并且每项管理制度都应该及时、深入的贯彻到相应的员工,保障在生产过程中,各项管理制度都要执行到位,方能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2.3.3 加强劳动组织管理,主要是管理层、安全监督、施工等人员的配备。

2.3.4 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积极落实好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的评估、监控、应急管理,并且保证企业的安全投入,方能有效控制煤矿安全生产各项事故的发生。

2.3.5 积极落实好煤矿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 目前诸多煤矿企业是多级管理,由此衍生出不同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或是不同生产系统专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导致现场生产对于各项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出现松散、不积极、无重点的管理状态。因此积极做好一套精细化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管理事关重要,是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重点。

2.4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控系统的研究 以山西某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为例,该系统融入了重大瓦斯灾害、火灾和水灾预测预警监控以及矿井顶板、通风和供电系统安全状态连续监测与灾害预警于一体的集成系统,基本框架见图1。

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包括其系统主控软件、网络终端软件、报表查询处理软件、作图软件、图形工作站软件等,是目前国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最先进的软件之一。该系统的设备容量为:分站挂接256个,包含16个分站输入端口和8个分站控制端口。分站电源箱的交流输入电压分别设为:127V、220V、380V、660V (-25%,+15%)。监测范围包括甲烷、风速、温度、负压、煤位、设备开停、风门、馈电状态、风筒、烟雾、电网刀闸等开关量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该数字监控系统中的中心站到分站之间的传输距离超过了25km,分站至传感器之间的传输距离在2km以内,能够满足整个煤矿的安全监控要求。

3 结束语

总之,煤矿安全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矿企业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这不仅是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安全本身就是煤矿的最大效益,只有牢牢遵循“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联系,依靠科学进步,积极分析企业内部人、物、管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管理,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经济效益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磊,牛光东,钱建生,陆谨,赵伟.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9(03).

篇4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是企业得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安全生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从每年一度的全国安全事故调查中可以看出,煤矿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企业的人员伤亡比重远远超过其他企业,人员伤亡数字触目惊心,给国家、社会、企业及遇难家属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着社会的长治久安、人们的幸福安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方针,国家专门立法确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不管何时、何地,安全生产都应摆在第一位、重中之重的位置,任何人员都不能在违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作业,任何事一旦与安全起冲突都要优先保证安全,只有安全,才有生产,只有安全生产,才有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不只是人身安全,还包括场地、设备安全及周围建筑物等的安全,这对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影响,如果人员、场地、设备或建筑物出现安全问题,那轻则企业停业整顿、赔钱处理事故,重则会导致企业破产。要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就需要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遵守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将安全摆在第一位,敢于对不安全情况说“不”,切实做到安全先行,生产保障,让企业的员工都能了解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生产作业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2新疆顺通煤矿企业简介

矿井2008年列入《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改扩建矿井,矿井建设规模为30万t/a,2009年8月批准开工建设,2011年吉木萨尔县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方案确定,顺通煤矿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建成年产90万t矿井。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分别为主斜井承担煤炭运输任务;副斜井承担人员上下及材料运输、其他辅助运输任务;回风斜井承担矿井回风任务。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副井采用绞车提升,主井采用双驱动变频控制皮带提升。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目前矿井总进风量为2156.04m3/min,总回风2173.44m3/min,W1151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配风1303.8m3/min。矿井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一路备用电源引自水溪沟变电所,另一路主供电源引自新地乡变电所。

3顺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在过去,顺通煤矿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工开采占主要部分,煤矿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顺通煤矿不断开采新矿,年产量不断提高,因此顺通煤矿招收了大量的采煤生产人员,但由于人工开采煤炭资源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而且采煤环境差,因此招收的采煤生产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采煤的安全技能知道的也较少,煤矿采煤生产人员为了生产任务和利益往往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2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较弱

顺通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设施尚不够完善,对瓦斯、突水、井涌、煤火探测等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和通风、机电、采矿、地勘、测绘等特殊作业的年轻技术人员急需锻炼提高,这样不利于顺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3.3安全管理方式和水平都较低

顺通煤矿安全管理方式和水平相对低,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而且顺通煤矿的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太熟悉,理解不够深刻,在安全事故预防方面做得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很多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另外,顺通煤矿的安全管理方式有待提高,对于一线采煤人员的意见或者提出的问题应当重视,通过调查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处理,从而使安全隐患减少。

4顺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4.1对员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新疆顺通煤矿管理层要成立安全教育培训小组,专门负责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同时要建立设备齐全的安全教育培训基地,聘请专业的安全教员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另外还可以制定安全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安全生产进行考核,以便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总之要想尽办法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4.2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由于煤矿矿井本身的安全性就比较低,瓦斯、突水、煤炭自燃等自然灾害无法避免,煤炭开采过程中危险性极大,因此要想办法降低煤炭开采危险性。顺通煤矿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要通过提高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生产装备的投入使用,以便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4.3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顺通煤矿要想要想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转变现有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要强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里,积极整治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发动群众,让全体员工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中来,多倾听一线员工的声音,让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共同制定符合新疆顺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全体员工一起努力建设安全生产模范煤矿。

作者:康园胜 单位:新疆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顺通煤矿

参考文献:

[1]蔡士松.小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6):67.

[2]张兰,许江,张延松.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06):89-92.

[3]贺亮.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篇5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解决措施

在产业快速发展和产量节节攀升的同时,煤矿相关单位发生生产事故导致伤亡人数也呈节节攀升的趋势。从2001年的5670人,到2003年的6434人,2005年的5986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重大事故。从2010年至2014年,国内煤矿单次事故死亡人数10人以上的发生188起。几乎每周都要发生一起。与国外相比,以2013年为例,我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5%,但事故死亡人数竟然达到了全世界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0%。煤矿工作人员人均产煤量为321吨,效率是美国的2.2%,而每百万吨煤炭生产过程死亡率达到美国的150倍。煤矿采矿安全管理方面的统计数字对比的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如前所述,我国煤矿采矿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安全生产事故是急需改进的重要桎梏。

一、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频发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工作和监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

无论是煤矿管理层、监管层还是地方相关监督部门,都没有做到真正从思想上和认识上给予安全生产工作足够的重视,导致实际煤矿工作中没有把安全生产当做首要标准来遵循。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与安全工作产生矛盾时,不是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要求来进行改正,坚持安全第一,而是有意识迁就生产效益或无意识放任安全隐患。

2、管理人员工作标准较低

但凡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的煤矿工作现场,经调查后几乎全部存在管理人员工作标准低,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浮夸的现象。管理人员对井下已经存在的问题尚且心中无数,更何况是潜在的危险点和薄弱环节。安全管理通常仅仅停留在教育和讲话上,没有落实管理人员带头下井的工作制度,或是采取以包代管的方式,导致原本完善的安全制度流于形式。而更高层的现场监督工作也往往纪律松弛,纵容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的存在。曾经大力推行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名存实亡,安全生产制度成了无本之木,仅仅停留在纸上。

3、企业安全投入不足,预防工作不到位

在企业安全保障经费的角度来看,计划投入和实际投入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在煤矿生产计划预算中,应该提前到位的安全投入往往是拖了又拖,减了又减,能少就少。这样一来,安全工程、安全设备和安全装备欠账严重,即便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有心,也无力保证采矿安全最基本的需求。

在此情况下,原本应该是采矿生产前提条件的事故预防设备和准备工作也难以按计划展开。又例如高强度生产的采矿工作面,通风报警装置都难以保障,回风流瓦斯超限频频出现,这些都是造成瓦斯爆炸等严重事故的诱因。

4、采矿技术管理混乱,缺乏合理统一规划

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煤矿生产现场,通常是安全隐患和问题长期存在,才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发生。甚至相当程度上是在设计和规划时就留下了不合理的技术隐患,生产过程中又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和纠正。例如采取分布不合理,工作面密度太大,甚至在瓦斯密集区域内同时设置多个采掘面,导致风门过多,通风系统构成复杂,发生事故后事故极易扩大,且难以救援。

5、作业工人安全技术培训滞后

在诸多客观因素之外,还有作业工人本身的安全技术培训不足,工人素质和安全意识低下。作为生产一线的工人,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工人,通常都是生产事故中最易受到伤害的主体,同时也往往是事故发生的直接责任人。如果工人基本的安全技术培训能够得到保障,一线作业工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许多误操作导致的意外事故或许能够避免。

二、采矿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逐渐提高,降低事故发生率,摒弃带血的GDP等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建设安全型煤矿、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势在必行。

1、处理好效益和安全的关系

安全第一应当是任何事故高发产业的基本原则,尤其是煤矿这种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伤亡惨重代价巨大的行业。安全管理应当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情况应该成为企业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绝不应厚此薄彼,或者将安全管理责任抛给政府部门,仅仅是满足于符合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最低要求。

2、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和基础上

基层的作业班组是煤矿采矿作业的基础,在产量和安全之间,一线作业班组往往会看重产量而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是一线作业班组普遍性的趋向。因此,在采矿安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把基层作业班组纳入总体规划,夯实安全基础。例如建立科学的管理办法、考核机制,建立科学、规范、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将懂安全、会管理的作业人员提拔为班组长,多指导,多关心,并鼓励班组自查自纠,以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安全工作积极性。

此外,还应以煤矿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设置安全检查监督员,确保安全管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和执行。严格标准,提高门槛,将质量标准化与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结合起来,广泛的开展企业安全管理活动,并且深入持久的坚持下去。

3、建立岗位准入考核制度,纳入安全管理内容

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是避免事故发生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应当严格按照《劳动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水平。杜绝无证上岗,建立上岗培训和岗位准入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不准进入一线工作。且需要对考核合格的人员定期复训,保证煤矿员工安全技术素质精良。

4、不断提高煤矿安全设备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应当做到安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推广和安全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此外,企业应当保证安全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态,从技术层面有效优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做到按标准投资,按预算使用,同时建立技术设备全寿命管理制度,责任到人,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结语

煤矿行业作为目前我国的高危产业,其采矿环境通常都多变且不可预知。由于此前我国煤矿存在普遍的安全问题,严重事故时有发生,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亟待加强。但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得到解决。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管理层和基层共同协作。相信通过本文所述的几项措施的共同作用,能够对我国煤矿采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蒋家慕.《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浅议》.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12期.

篇6

【关键字】煤矿供电;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引言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要解决好上述诸多问题,不仅要提高井下供电安全、可靠的认识和意识,同时还应结合井下供电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法措施,提高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预防漏电和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已成为每个煤矿机电工作人员研究的重要内容。

1.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的技术要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中,第441、442条中明确规定,不仅井上需采取两回路电源供电运行方式,同时还将两回路供电运行方式技术规定延伸到井下采区变(配)电所中,这样可以确保井下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时,要求向局部通风机供电的井下变(配)电所必须采用分列运行方式等,这样可以确保井下通风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井下两回路供电电源采取并列运行,即按照一用一备和分列运行方式进行供电。另外,要结合井下采区供电机电设备的种类和负荷等级,确定合理的供电方案和运行方式,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确保井下作业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高效稳定进行。

2.井下供电优化布设方案

井下供电电源由地面变电所经二台升压隔离装置后,向井下采区作业面进行供电。地面上两台升压隔离装置采取一用一备运行方式,即:一台运行、另一台带电备用,通过双电源向井下采区作业面上的所有电气设备、照明、动力设备等用电设备进行安全可靠供电。井下变电所馈电盘柜向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提供双回路电源进行供电。井下动力电压等级按照机电设备功率容量按照6.3kV、660V、380V进行优化布设,照明、信号以及煤电钻等电气设备按照127V进行供电,交流控制回路按照36V进行供电。井下所有供电系统均需要建立完善匹配的漏电保护体系,通过低压漏电保护器馈电开关实现漏电保护,避免漏电触电事故发生。井下按照规范要求均设置完善的接地网和接地极,并通过接地铜线、接地扁钢、等电位联结体等,构成完整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系统接地,通过汇集到井下主接地极中,构成一个完善的全矿井可靠接地网,确保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井下高低压电动机均选用矿用低压磁力启动器或真空启动器进行控制,同时在电机控制箱内装设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装置,为电动机的短路、过流、漏电等进行综合防护。在采区掘进工作面上,通过完善的继电保护闭锁装置实现风电、瓦斯电等闭锁工作,同时在回采工作面上构建完善防护系统实现瓦斯电闭锁。

3.提高煤矿井下供电安全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3.1提高井下供电可靠性

当煤矿井下一类负荷出现供电中断时,将会引起严重的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事故,不仅给煤矿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造成巨大社会负面影响。所以,必须保证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每一矿井均必须采取两回电源进行供电,且对于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立井提升系统等一类负荷,必须从井下变(配)电所中采取两路互为备用电源进行供电。井下供电双回电源回路,必须引自不同的发电厂或变电所,并配置完善可靠的自动切换装置,一旦工作电源回路出现故障,则会通过自动切换装置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回路,快速恢复供电,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可靠性。为了确保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井下供电的两回电源回路应单独设置,不得与其他负荷进行分接共用。

3.2合理优化布设提高供电安全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较为恶劣,且安全威胁影响较多,为了提高井下长距离供电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合理优化布设供电系统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取提高井下供电电压等级、装设相敏装置、分列分段供电、增大供电电缆经济截面、合理调节供电方案等技术措施,同时结合加大井下供电系统运行维护力度等管理措施,确保井下供电具有较高安全可靠性,保证井下作业安全。

3.3完善继电保护设备系统

完善井下供电继电保护方案,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系统,提高供电系统故障或事故工况下动作选择性、可靠性和速动性。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等高压动力设备、控制设备等,均需按照要求设置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等保护功能。煤矿应根据井下作业用电负荷类型、保护等级、分布位置、使用频率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井下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的优化设计,同时应采取各种先进的技术措施、设备装置等,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减少供电故障或事故影响范围,同时提高故障或事故排除速度,确保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3.4加大井下供电设施检修维护力度

煤矿井下供电设施要随用电设备功率容量、性能等参数的变化,及时准确做出相应及时升级改造。严格按照检修维护计划,对井下供电设备及时完善可靠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具有较高性能水平。维护检修过程中,一旦发现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存在防爆性能下降、遭受破坏等现象时,必须采取更换处理,严禁继续在井下采区作业面上继续使用。对于陈旧或不符合安全规程的机电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处理,减少设备故障发生,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3.5引入电气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

引入电气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对井下供电设备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利用井下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在监测井下电网、电气设备运行工况性能的同时,还可根据安全监测系统所检测到的相关特性数据,判断井下供电系统故障或事故的特征性质,快速准确的判断供电事故发生区域,便于制定高效合理的措施快速准确切断相应事故区域的电源,确保非故障区供电安全。

篇7

【关键词】煤矿;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从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出的结果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特大煤矿事故。在每一次的煤矿事故中至少有一人死亡。2012年1月l2日淮北煤矿集团因顶板坍塌致使多名矿工被埋其中2人死亡3人重伤。

频频出现矿难,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给受害者的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什么我国的煤矿行业会发生如此多的事故,其问题的关键还是集中在安全管理上。所以,认真分析煤矿行业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加强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是煤矿行业生产工作中需要加强的重要工作内容。

1.煤矿行业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1.1科研工作滞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矿科学技术方面研究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技术问题一直是我国煤矿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我国煤矿区的地形条件很复杂.特别是南方矿区,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制约煤矿开采规模,而且矿难事故占据了全国矿难事故的一半。我国的矿难大多由瓦斯爆炸引起.在控制瓦斯技术方面国内技术不敌国外。国外通常采取的做法是先抽取矿区中的瓦斯然后进行开采活动。这样的开采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危险,同时又可以将瓦斯单独利用起来。但是国内技术达不到标准,恰恰做法与其相反,加上开采设备陈旧,老化情况严重,长久的对其进行使用必定会发生煤矿安全事故。

1.2市场需求扩大

推高煤矿价格.促使煤矿企业进行超规模生产市场是诱发煤矿事故频发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飞速发展,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推动能源矿价一再走高,很多煤矿企业因无法抵挡住高价的诱惑,催促企业大势对煤矿进行超规模生产。在盲目追求量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其安全措施的跟进。比方说:用人不合理.安全管理措施缺乏,管理人员缺缺失。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差等等。这些因素也导致事故发生。

1.3经济转型期间,新问题不断出现

原有管理措施无法适应新问题的需要现实情况每天都在变化,我国经济机构正处在急速转型阶段。经济结构转型促使煤矿行业也发生改变。但是在转变的同时,由于缺少相应的应对措施,很多问题都得不到有效解决。比如管理失衡,原本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的环节.却因为人员安排不到位,结果没有人及时监督管理。以上情况都给煤矿安全生产埋下的隐患。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务实

抓安全管理必须务实,任何的不务实、不作为和乱作为都有危害、都不可取。安全上一时的疏忽、侥幸,虽然可 在突击、蒙骗、辩解下脱逃责任,但却会留下一个潜伏的隐患,极易让人养成懒情的惯性心理。这种作风,拿来抓安全,轻则懒惰了自己,重则成了一种惯性,就会危及安全工作效率,影响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安全事大,关乎生命,人人有责。“临时抱佛脚”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但却经不起明眼人的审查、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问题与隐患能隐藏一时,却也能在不经意时爆发,它若爆发,随之而来的,会是可怕的事故。对安全与隐患,轻易地相信自己的经验判断,而没有及时地采取措施,热衷于临时突击,当被查出,本身受到处罚,心里才明白平日里的不重视、不作为是多么的危险,然而此时的后悔与叹息,又有何用昵?

“没有铁打的基础,撑不起高楼。”安全工作,只有一点点地日常积累,让安全真正地入耳、人脑、人心,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变 的是日常的、扎实的安全工作。对安全工作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自然能够在“万变 地安全检查和安全事故面前从容淡定、游刃有余。

3.安全生产要强化细节管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也许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安全管理的细节,殊不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安全生产无小事。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带着“显微镜 深入一线检查隐患,运用“放大镜 及时整改隐患。要从大局着眼,从细微处人手,想在心理、挂在嘴上,看在眼里、跑在腿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神经。

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乏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日常工作中,总有一些人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注意细节,宝贵的生命就这样在疏忽中失去。始终关注细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安全管理尤其要注重从细节人手,不忽视每一个细微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漏洞,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要每个细节很完美很难,但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细节不是空喊出来的,它是一种习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关系着安全生产的各方面。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一定要时刻记住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狠抓员工安全意识思想工作,积极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充分落实好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从根源上控制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实实在在的去抓,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从细节着手,全体职工共同努力,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做的更扎实,使煤矿事业为我国的经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问题;分析;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安全网络监督体系的逐渐完善,煤矿开采技术地不断进步,近几年来,我省乃至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呈向好的趋势。但即便如此,由于我国广大的煤矿行业仍受着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与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这些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隐患和问题的背后,暴露出的是还薄弱的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因此,抓好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但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影响了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和谐,促使国民经济与社会得以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 事例及分析

1.1 事例

事例一:某矿井地面压风机房,当班司机刘某、张某上班,刘某巡查完回到操作室,对张某说没事。刚说完听到一声巨响,两人立刻跑出来查看,发现2#风包释压阀保护套打出将机房一角击穿。事例二:某矿井下,通防队安排张某、王某两名职工到采区皮带运输巷延接风水管路。晚12时皮带停止运转,由于管路在皮带机里侧,于是张某、王某两名职工登上皮带机进行延接管路作业。在延接第二节管子时,皮带机突然运行,由于惯性将张某拖闪在地,配合作业人员王某手持管子欲放不能,管子撞到巷帮造成王某右手扭伤,幸被及时发现将皮带停止。

1.2 事例分析

事例一:对大型压力容器设备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不力,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麻痹心理,认为风包一次两次不排污没事,未按规定对压风机风包进行每班1~2次的排污作业,风包内油水化合物积聚造成风包温度急剧升高、风包超压,释压阀瞬间高压释放,阀杆拉断,造成保护套打出击中机房。事例二:是一起严重违章,管路工张某和王某安全意识淡薄,没认识到在皮带机上延接管子可能发生的后果,在皮带机上延接管子作业时没提前和皮带司机沟通交接好,存在习惯性违章现象。

2 事例发生的深层原因

(1)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认识不到位。新的用工制度实行后,煤矿企业职工队伍发生了很大改变,但煤矿企业职工队伍文化、专业技术素质较低还是事实。煤矿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薄弱,进而导致操作技能差、存在侥幸心理、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其结果是给安全生产工作埋下隐患。(2)动态下的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好。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搞好安全生产离不开严格的现场管理。安全生产是由每一个职工内在因素产生的个人行为形成的,要解决动态下的安全问题就必须规范人的行为和操作。(3)培训实践效果低。大部分企业培训体系都是不完善的,其培训工作一般都是以企业中的一个部门进行组织与安排的。尤其是在制度上,企业尽管是有培训制度,但这个培训制度在企业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同时企业的培训制度不健全,还存在这注重形式、轻视考核的误区,甚至没有健全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在培训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与培训者也只是将培训看作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看到培训的实质作用。当然,企业培训的方式也十分的单一,并不重视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手段进行培训。在实际的培训活动中,只是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要的培训方式,可想而知其效率不高。这样的条件下,之间致使了培训的实效性低,各种的安全培训繁重而效果低。同时,企业的干部职工安全意识也没有得以提升,其自保意识不高,在作业过程中没有规范的操作,其工作具有随意性。

3 煤矿安全管理解决策略分析

3.1 构建安全管理体制

通过构建与本企业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制,从而推进“精、细、化”管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般是以“经验型”与事后性管理为主,这样的管理模式只是重视经验,对于事物定性的分析比较多,而对于事物定量的分析却比较的少,一般是事后分析,而其工作流程是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至于现代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是系统化管理,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精、细、化”管理。

3.2 提升安全培训质量,提高安全培训效果

煤矿企业的每一位职工,其对于安全生产均有着重大的责任,同时煤矿企业所有的职工也是安全生产中造受事故的直接承担者与受害者。由此,企业应注重进行安全培训,切实落实安全培训工作,鼓励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培训,深刻认识到安全培训的意义,促使职工主动进行安全培训工作。

在煤矿企业中“三违”现象为什么总是不断出现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煤矿职工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三违”的危害,对于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没有真正掌握,同时解决水平不到,职工素质不高。故而,要有效地根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应积极进行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做法就是进行有效的煤矿企业职工的培训。

3.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煤矿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和软实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理念的推行,一是要优化安全生产的环境。生产环境不但是干部职工的主要劳动场所,同时也是意外频发区,故而应加强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如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及安全信息的闭合管理等,做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从而夯实安全工作基础。二是优化安全生产的“软环境”。

3.4 增强安全技术的投入

煤矿运行的过程中其各项技术和安全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技术直接影响了安全状况的发生。故而,煤矿企业应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安全技术的投入,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引入安全管理之中,以此为职工工作营造安全的环境。同时要加强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以矿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配齐生产技术管理人才,进一步加强对井下顶板、瓦斯、水害等地质条件因素的数据资料技术分析,规范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的编制和补充完善,把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5 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切实落实隐患排查制度,如此能够及时的发现将井矿生产中所存在的隐患并予以解决,将事故中的识别、登记、评估、报告、监控以及治理的标准予以明确,并通过分级管理的原则,将隐患治理的责任与义务进行明确分工。认真按照“五落实”原则和要求进行整改与治理,增强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隐患的监测监控。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以此提升矿井抗灾能力。

3.6 形成岗位安全责任制

伴随着煤矿安全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企业也随之形成了岗位安全责任制。岗位安全责任制主要是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以此推进安全任务与责任得以一级一级的向上传递,使区队、班组与各个岗位均得到分配。而在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并不是只是在表面上停留,而是具体落实与现场。

现场安全管理不能局限于表面,要把隐患当成事故对待,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逐条梳理并进行分析研判,应该详细剖析发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只停留在所发生事情的表面去解决问题,就肤浅了,如同病人治病,只治疗痛、痒这些表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寻找病因,彻底根治,终不复发才是治病的目的。不论是违章还是事故,均不能停留在“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现场表现,寻找根本因,杜绝现场果,才是我们管理的最终方向。找准问题存在的原因,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做到“防患于未然”。安全责任追究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进行罚款,而是通过警示教育落实责任,如此才能保障安全、切实实现安全。

篇9

关键词:安全事故; 煤矿; 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问题

Abstrac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work of production safety,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ompany safe production, ensure that each citizen'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countries in the coal mine safety has been engaged in unremitting research, which in the coal mine " safety risk " of six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to invest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coal mine safety risk " six big systems running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coal mine safety accident; safety; hedge; six system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及其预期运行目的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安全就是生命、生命高于一切”。国家提出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系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从而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管理。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准确的定位人员位置,进行安全救助工作。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进而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矿井压风自救系统,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两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供应急供水,同时加强供水管路维护。建设完善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在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等地方安设电话,要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万一发生险情以便及时通知井下人员的撤离。

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各地建设的不同基础上,各种大大小小的煤矿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之中。然而,事实上在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目前我国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六大系统不明确、运行没有保障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各个系统分工明确,内容清晰,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系统涉及范围广,界定就很模糊,很容易忽视某一系统的重要作用。“六大系统”的建设潜藏着巨大的商机,一些企业闻风而来,企业自身条件不够导致企业市场混乱,这样扰乱了整个市场秩序,制造了大量的劣质工程,既不利于企业利益,又影响了六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二)煤矿企业认识不够

一些矿山企业对六大系统建设认识较高,但也有部分矿山企业认为“六大系统”意义不大,只是当做政府的命令被动拖延、应付;加上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尽可能降低对其系统的投资,导致建设进度滞后,工程不合格。

(三)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

各地政府部门对于煤矿“六大系统”建设的组织管理良莠不齐,有些是地方政府设置了企业准入条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基础条件,然而,政府的监督管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介入煤矿企业“六大系统”的实施,企业在安全避险问题上就会松懈,严重后果就是事故的发生。

(四)矿安产品不达标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要求,煤矿系统相关设备必须采用矿安产品。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煤矿通过认证的矿安产品品种较少,有些类型的设备还没有矿安产品,这与要求严重不符,不能满足建设需要。一般矿安产品的价格比非矿安产品高好几倍,这也是企业不愿投资的因素之一。

三、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措施

(一)严格遵守建设规范

面对企业对于“六大系统”建设的程度和水平的不同,要严格要求企业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同样的标准和规范来审核企业的安全建设,杜绝一些企业存在的应付心里。同时,也要靠国家的大力支持,认真督促煤矿企业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六大系统”进行统一设计,保证“六大系统”布局设计合理,保证系统设备的技术的先进性和性能的稳定性。严格按照基本规范标准进行建设和完善,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六大系统”安全可靠。

(二)加强系统管理工作

加强管理是确保“六大系统”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煤矿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六大系统”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加强日常建设、管理和维护,适时开展“六大系统”应急救援演练,确保“六大系统”正常运行。

(三)促进系统间的有效运行

一方面,各个系统自身要正常运行,监测监控参数准确、深入,人员定位系统及时准确,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水管正常,切实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安全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六大系统”在整个煤矿安全避险中是一个整体,要切实发挥“六大系统”的整体效能,注重“六大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对“六大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并不断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和联合应急演练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加强对于“六大系统”的思想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全面建设的决心不动摇、各类矿井如期建成的信心不动摇。其次,“六大系统”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矿井生产安全条件变化时“六大系统”也会随之变化,并随着采掘工作的进行而逐步完善,在整个工程水平提高时也会进一步提升。“六大系统”的运行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工程,要特别重视“六大系统”的建设,从而切实成为煤矿安全的有力保障。

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立有效地“防灾、减灾”体系,“自救”体系,以及“安全避险”体系,整体提升煤矿安全系数。建设完善“六大系统”作为有效保护广大矿工人身安全,进一步增强企业使命感、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充分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目的,也是推进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途径和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实践创新。

结束语:安全问题始终是煤矿企业的重中之重。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员工、普通公民等等都十分关注煤矿安全,这是人们一直忧心的问题。因为事故一旦发生,唯一可以挽救一线人员生命的就是安全避险的“六大系统”的建设,这是员工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严守这最后一道防线是国家的责任,更是企业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丰建荣,史鹏飞,代贵生.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06)

[2] 郑君.集思广益 建设煤矿“六大系统”[J].劳动保护.2011(10)

[3] 程国奇,付春兴.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3)

篇10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矿井通风设备出现故障后,就会造成矿井通风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从而使得矿井通风情况较差,很容易造成大量有害气体聚集,从而对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正确的识别这些潜在的安全问题,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对于有效的推动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一、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现状

(一)、重视生产轻视安全,安全隐患多

为了追求效益,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首位,而忽视了机电设备安全问题,这就带来了很多设备超负荷运行而得不到有效维护;有些设备到了设计寿命仍在超期服役;一些应该被淘汰的老旧设备没被淘汰,甚至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还在使用;性能降低的安全监测系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更换。这些问题都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致使事故频发。

(二)、煤矿机电设备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设备安全技术水平也各不相同

现役的老矿和改扩建矿井采用的多是老式设备,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现代化煤矿采用的是较为先进的综采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技术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大型和超大型煤矿普遍采用的是国外先进的综采设备,装备水平很高,很多设备都安装了先进的检测装置,其安全技术水平也很高,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乡镇中、小型矿井采用的是原始的生产方式,装备水平很差,设备的安全技术水平也很低。从整体上看,我国煤矿装备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但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有一定的进步

从整体上看,大部分煤矿机电设备采用的是被动维修技术,新型的大型及特大型煤矿的机电设备很多都装备了先进的微机监测系统,逐步引入了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运用可靠性维修理论和故障监测及诊断技术的主动维修技术,也在一些煤矿得到应用,但目前应用范围不是太广。这项技术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和维修质量,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

考虑到当前煤矿的现状,很多矿井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不高的情况,这些人普遍不具备系统的设备管理理论和经验。矿领导一心只顾抓生产,有时为了超额完成任务,甚至忽略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机电部门的职工更是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而上岗,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无从下手、严重缺乏。为了偷懒省事,带电作业的现象经常发生。

(二)、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落后

当前我国可用于煤矿开采的机电设备已经逐渐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但是当前我国很多煤矿都没有采用最新的机电设备来开展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企业资金规模、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多煤矿企业存在认识误区后,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较少,基本上就是维持在可以保证生产的基础上,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机电设备的性能以及运行能力发生明显下降,很多煤矿甚至低价购入淘汰的设备来开展生产过程,造成了机电设备没有办法正常运行,更不能够提高整个煤矿的生产效益水平。

(三)、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够严格

落实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虽然建立有相关制度,但仍有重生产轻机电的思想,缺乏对相关制度的落实和考核,导致机电管理缺乏有效性。

三、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的措施

(一)、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做好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众多因素中,发挥好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最为重要。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中,可以考虑建立一支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从而充分发挥好先进设备的优势。同时为了保证人才队伍在煤矿的稳定,对于表现优秀的技术人员,要加强物质与精神鼓励,并定期专门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使机电维护与管理人员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原理,能够准确快速地判断和处理故障。

(二)、加大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

加大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不断提升设备的运行效能,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机电设备改造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利用自动化监控技术、遥控技术等,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技术投入,这样才能够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够保证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效率,通过及时的对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煤矿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效率,真正的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工作开展。

(三)、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提高机电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重视机电质量标准化建设。设置专门的机构来抓机电质量标准化建设。制定中长期目标,做到有规划、有措施、有落实。2)完善机电技术管理。切实做好基础管理,做到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加强对设备的现场管理,提高设备的安装、运行和检修质量。3)通过培训提高机电技术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加大投入资金力度,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对技术人员和监察人员进行培训,使培训形式多样化,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且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4)加强机电安全监察力度,促进整改排除隐患。对煤矿使用的机电设备实行划片包干,落实责任制。加大对机电监察人员的考核力度,提高其责任心。

(四)、完善设备管理检修制度

对机电设备实施全过程综合管理,由机电管理部门专业负责机电设备的计划、选型、购置、租赁、维简大修、报废、退租及闲置设备的调剂等工作。机电设备必须经验收方可入库,并办理编号、上账、入库验收单据等手续。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必须明确专人负责日常维护、检修,定期检查,包机到人,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机电设备损坏或达到使用年限,经专业部门鉴定,认为不可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报废,并办理报废手续。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矿机电设备在安全发展和更新改造建设过程中,其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提升整个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能和有效性能,必须要重视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我国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卫红,唐道武. 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