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篇1

关键词:建筑;设计;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的设计风格和理念

建筑设计是综合性考虑并具建筑特性的一种设计。它是指建筑设计在满足一定的设计要求,安全、耐用以及经济适用等方面的时候,按照建设结构的设计规范进行相应的结构布置,并利用经济与技术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控,寻求最优的建筑设计的过程。在整体的控制上,建筑设计的调控不仅仅是针对主体工程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建筑的楼层的安全问题的调控,从整体上把握建筑结构设计。

2具体细节内容的设计

2.1外墙面砖易脱落的问题

多层住宅和小高层、高层住宅项目外墙饰面大量采用面砖是普遍现象。不是外墙面砖不好,只是现行常规外墙外保温贴面砖做法尚未得到时间的考验。有许多建筑的外保温外墙局部有面砖脱落现象,极易造成人员、财产的伤害,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危险。尤其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在经过夏季、冬季冷热变化的考验后,外墙面砖不够牢固的部位容易脱落,并且在夏季经过太阳暴晒后突然下起雷阵雨,也容易使面砖在遇到骤冷后开裂脱落,危及安全。就目前而言,对现有整体外墙进行改造是不大现实的。因此,建议在建筑四周做挑檐或雨罩,对脱落的面砖在下落过程中起缓冲、阻挡作用,可减少对人员、物品的危害。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 年版)中第 4.2.3 条明确规定,“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此规

定同样适用于人员易靠近楼体的其他建筑。具体做法是,在建筑物一层顶板或二层顶板处结合立面做水平外挑檐,挑檐凸出外墙尺寸可根据建筑物楼层总高度确定。例如:多层住宅挑檐凸出外墙尺寸不少于 1 米,小高层、高层住宅挑檐凸出外墙尺寸不少于 1.5 米。此挑檐可做现浇板出挑,也可做出挑钢架上固定不锈钢板或加强型阳光板、夹胶玻璃等。若建筑场地延伸到建筑物底部周边,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可结合景观在地面沿建筑物外墙做距离外墙不少于 1.5 米的围栏或灌木隔离带,围栏做法可参照阳台栏杆设计(如高度 1.05 米,栏杆间净距不大于 0.11 米)。在楼体首层地面周边人员容易到达或驻足的地方,此种做法尤为重要。

2.2住宅楼梯间的安全设计问题

住宅按层数可划分为低层住宅(1~3 层) 、多层住宅(4~6 层) 、中高层住宅(7~9 层) 、高层住宅(10 层及以上) 。目前我们经常见到的住宅类型(按层数划分)主要有:6 层多层住宅、11 层小高层住宅、18层高层住宅以及34层(这里指100m以下)高层住宅。

对于6层多层住宅,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疏散楼梯的数量及设计要求作了详细规定:其可设计一部疏散楼梯的条件是居住建筑单元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650m2,且任一住户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15m;而当任一楼层建筑面积≤500 m2时,可将楼梯间设计成开敞楼梯间,但其应能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楼梯间要通至屋顶,而且通向平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1层小高层住宅及18层高层住宅均为二类建筑,其可设计一部疏散楼梯的条件为:若为塔式住宅,每层的居住户数应≤8户、每层的建筑面积应≤650平方米,而且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若为单元式住宅,疏散楼梯应通向屋顶,单元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间墙应为防火墙,各户门的防火等级应为甲级,窗间墙(不燃烧体墙)宽度及宽槛墙(不燃烧体墙)高度应>1.2 m。对楼梯间设计要求如下:塔式住宅楼梯间无论是11层还是18层,均应为防烟楼梯间;单元式住宅可区分如下:11层小高层住宅可设成开敞式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的防火等级应为乙级,同时楼梯间要靠外墙,且应直接天然采光、自然通风;18层高层住宅的楼梯间应设计成封闭楼梯间。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4层(100m以下)高层住宅为一类建筑,当是塔式住宅时,楼梯间应设两座(确有困难时可设计成剪刀梯) ,且均应为防烟楼梯间。单元式住宅可设计一座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的条件是:每单元均应有一部疏散楼梯通向屋顶,18层以上部分相邻单元楼梯每层都应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此时屋顶可以不连通) ,18 层及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间的墙为防火墙,各户门的防火等级为甲级,窗间墙(不燃烧体墙)宽度及宽槛墙(不燃烧体墙)高度均应>1.2 m。根据《住宅设计规范》及《住宅建筑规范》 ,住宅楼梯梯段净宽应≥1.10m(6层及6层以下住宅,如果一边设有栏杆,可将要求适当放宽,梯段净宽可减至 1.00m);楼梯踏步宽度应≥0.26m,踏步高度应≤0.175m;楼梯栏杆扶手高度应≥0.90m,但是当楼梯水平段栏杆较长,长度超过 0.50m 时,其对扶手高度的要求就适当提高,应≥1.05m;考虑到儿童的安全问题,对楼梯栏杆的垂直杆件做了规定,净距应≤0.11m,同时对楼梯井的宽度也提出了要求≤0.11m,当大于规定值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2.3 住宅阳台栏杆的安全设计问题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及《住宅建筑规范》的要求,住宅层数≤6层时,阳台栏杆高度应≥1.05m;住宅层数>6层时,阳台栏杆高度应≥1.10m;封闭阳台栏杆也要满足此要求。规范中提到“中高层、高层住宅及寒冷、严寒地区住宅的阳台宜采用实心栏板” ,但在实际工程中,为了照顾立面设计,阳台栏板并非全是实心栏板, 这种情况下我们计算栏板高度就应从可踏面 (指宽度≥0.22m, 且高度<0.45m的可踏部位)算起。除高度外,我们还应注意到栏杆的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若为垂直杆件,杆件间净距应≤0.11m,这些是出于对儿童安全的考虑。

2.4 住宅外窗的安全设计问题

对外窗最基本的要求是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应≥0.90m,若低于此高度应采取防护措施(如:采用护栏或在窗下部设置相当于护栏高度的防护固定窗, 且在防护高度设横挡窗框) 。 根据窗的形式分以下几种情况:普通外窗窗台高度≤0.45m 时,护栏或固定窗高度从窗台算起;普通外窗窗台高度>0.45m且<0.90m时,护栏或固定窗高度从楼面或地面算起;凸窗等宽窗台,可供人站立时,护栏(应贴窗设置)或防护窗高度应从窗台面算起。

2.5消防车道的规划设计安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小高层、高层住宅越来越多。进行高层住宅详细规划时,应特别注意小高层、高层住宅间消防道的规划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年版)中,第 4.1.7 条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边或周边长度的 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0 米、进深大于 4.0 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在实际项目规划设计时,应严格控制消防车道的布置。小高层、层住宅的体量、楼长越来越大,仅在楼体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

是不妥的。在发生火灾险情时,无法对没有消防车道的另一长边行有效、迅速救援。因此,在进行小高层、高层住宅或其他高层筑详细规划时,必须在其两个长边都布置消防车道,确保在火灾情出现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这样可能会使楼间庭院的绿化面积略有减少,但相比安全问题,这是很值得的做法。在楼体某一个合适的长边可做带状绿化与硬质铺装结合的消防车道。在日常使用时,此消防车道就是庭院绿化的一部分,硬质铺装则是庭院步

道的一部分,仅在火灾险情出现时方用作消防车通道,视觉效果和使用效果均较好。这种做法完全可行。

2.6地下车库的几个安全设计问题

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发展,住宅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越显突出。规划建设地下车库目前是解决小区停车难的最有效的办法。在进行地下车库设计时,经过多个设计项目的分析比较后,觉得有些考虑和做法还是值得推广的。地下车库在其行车道上方经常设置玻璃采光井。考虑到玻璃易碎而伤人、伤物的安全情况,建议除采用(夹胶)安全玻璃外,在采光井上口与玻璃顶之间加设水平安全网格一道。具体做法为,在玻璃顶根部的钢构型材内圈做安全网格的边框,采用双向间距约40mm的细钢丝(或不锈钢钢丝)网格与其边框锚固。为方便施工,较大的采光井可分为几块网格及其边框,将大化小,也便于维护。同时不影响通风采光效果。

篇2

关键词:商业服务网点;商住楼;住宅;高层住宅;底部;首层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building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summed up the commercial services and residential ties with commercial distinction. As well as in the future building fire safety design and fire protection design more in line with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but also to re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itial investment.Keywords: commercial services;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residential; rise residential; at the bottom; First Floor

中图分类号:TU24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原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GB 50045—95(2001年修订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GBJ 16-87(2001年版),涉及商业服务网点,但是未给出确切的解释。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条文中,给出的是附建用房,而条文解释中:“从现状来看,主要在多层、中层和高层住宅的一至二层部位设置商业服务网点,不少地区建有“商住大楼”,在大楼一至三层布置大型商场、餐厅、酒楼等服务项目。”用到了商业服务网点,也说明是在一至二层,而且也与“商住大楼”作了类比,仍没有给出它的定义。与综合楼、商住楼难以区别。

最新GB 50045—95(2005年版)、《建规》GB 50016-2006,都给出了确切定义,并在适用范围中作了规定。

1、定义内容:

《高规》中定义:住宅底部(地上)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商业服务用房。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采用耐火极限大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大于2.00h、不开门窗洞口的隔墙与住宅和其它用房完全分隔,该用房和住宅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应分别独立设置。

《建规》中定义:居住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它用房完全分隔,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

由定义可知:高层除住宅楼之外,多层除居住建筑之外设置的营业性用房都不能定义为商业服务网点。

2、适用范围

《高规》和《建规》在总则适用范围中的规定有所差别。《高规》第1.0.3.1条:“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则加了修饰语‘首层’。意思就是:在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中,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而第二层也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楼,应定义为商住楼。如果第二层为服务首层商业网点的用房像储藏室之类,而非商业网点,就可定义为住宅楼。《建规》第1.0.2条,第一款:“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没有‘首层’限制,而且为居住建筑;也就是说,设置商业服务网点(满足商业服务网点定义)的9层及9层以下的住宅,均定义为住宅楼。

下面我们以实际工程来说明。

图一为某六层住宅楼的一层,图二为它的二层,图中标识为商铺,三至六层为单元式住宅。1至2轴一层面积为102.1m2,一二层面积共计204.2m2;3至5轴一层面积为134.2m2,一二层面积共计268.4m2,满足商业服务网点的规定,可以确切的标识为‘商业服务网点’。所以此一二层商铺的多层住宅定义为住宅楼。

图一(某住宅楼部分一层)

如果图一、图二为高层住宅的一二层,根据《高规》第1.0.3.1条,此建筑应视为商住楼;当二层(图二)中商铺作为储藏用途时,此建筑仍为住宅楼。

图二(某住宅楼部分二层)

在消防设计中商住楼应按公共建筑设计,相对住宅消防设计,初投资有可能增加很多。比如住宅中设置消火栓的场所能够应用双阀双出口型消火栓(《高规》第7.4.2条),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中的商业服务网点设置消防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建规》第8.3.3条)即可。

由此可见,高层除住宅楼之外,多层除居住建筑之外设置的营业性用房都不能定义为商业服务网点。高层住宅中一、二层都为营业性用房,虽满足商业服务网点定义,仍为商住楼;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二层非商业网点的住宅,为住宅楼。多层住宅中,首层或首层、二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都是住宅楼。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设计,施工图

Abstract: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design must be creative, and only set up quality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consciousnes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and engineering design level. Whether residential, industrial workshop, or public building, a high quality, high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and not allow to ignore. In this paper, the civil building design the common fault analysis and induc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som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drawing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设计及建筑专业存在施工问题。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工程的事故隐患,建设部下发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 存在的问题

(1)总平面图缺项问题。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缺少总平面图或总平面图的设计深度严重不符合建设部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占总数的90%以上, 集中表现在中小型设计单位。大部分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只有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缺少建筑间距、广场(含停车场)、道路布置及道路的转弯半径、宽度、交叉点、变坡点标高、坡度、坡向等竖向设计内容。

(2)建筑防火设计问题。①地下室、半地下室与上层共用楼梯时,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6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8条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应在首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作防火分隔”,但目前在带有地下室的多层住宅设计中,普遍忽略了地上、地下部分的防火分隔。②汽车库贴邻其他建筑时(含地下车库内贴邻的其他设备用房),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规范》第5.1.6条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4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③高层建筑变形缝一般留得比较宽,缝内自然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竖井,有很强的拔火作用。而审查项目的33%在工程设计、构造节点设计中通常忽略这一特点,将高层建筑室内的变形缝采用易燃材料木板条盖缝。

(3)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4%,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有的设计人员对节能设计及规范没有足够的重视,也不够熟悉。时常出现类似窗墙比不符合要求,且未调整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问题;在不少设计中对不同的墙体、不同的热工要求,不做热工计算且节能材料选择不当;《节能备案表》中填写的内容与施工图中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关于安全疏散的问题。①对商业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问题,占审查项目的34.5%。应按《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第3.1.2条和第4.2.5条计算出营业面积和营业部分的疏散人数,再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2查出疏散宽度(高层建筑底层裙房为商业建筑时,应以《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9条为准)。但在工程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员计算概念不清,造成所设计的商业建筑的疏散宽度不符合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②在商住楼建筑中,商店与住宅部分共用一个楼梯,且两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出入口没有分开设置,违反了《住宅设计规范》第4.5.4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占审查项目的10%。③在多层建筑中,大于60m的房间仅设一个安全出口、房间内最远一点距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大于14m、在室外疏散楼梯周围2m内的墙上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这类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④在多层住宅设计中,为控制建筑面积,地下室层高降低到2.20m,致使地下室楼梯平台下净高不足2m或楼梯段处净高不足2.2m,违反《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4.2.1条第五款强制性条文规定,属于设计中的常见多发病,占审查项目的36%。对此建筑专业应作取消平台梁,改为板式楼梯的处理。

2. 原因分析

(1)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有些设计单位,特别是中小型设计单位,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配备不齐,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面临着强烈的生存危机。为了承揽到任务,一切按业主的意志行事,为投其所好,将规范、规程的要求弃置一边,从建筑设计方案上一味地迁就业主。

(2)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质量,对建筑方案与整个工程设计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建筑方案的评审、推敲、把关,在工程设计中给其它专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

(3)建筑师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缺乏质量意识及责任心。缺少对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和理解,有的对国家现行规范不熟悉,甚至仍在采用作废版本的规范及图集。

3. 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内部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建筑方案的评审工作。直接影响其他专业方案优劣的,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建筑方案要做到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要求,使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企业经营者定期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及法规的培训,掌握国家现行有效版本的规范、法规、标准图集,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3)经营者要有质量意识。设计质量与市场经营是相互统一的,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要树立“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观念。

(4)遵守法规,排除干扰,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业主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差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的经营者要摒弃“重经营、轻质量”思想。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计划赢得市场。

(5)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管理。针对勘察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力推进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充分调动广勘察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在行业内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宽松的工作环境,构筑一个良性循环的用人机制。二是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资质复查优化结构、调整规模。加强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为勘察设计行业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律、中介服务、政府监督、设计保险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设计风险社会化,进一步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四是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标准规范培训,提高注册人员和勘察设计骨干的专业技术素质。

篇4

关键词:住宅;门斗;保温;立面;沉降

中图分类号:TF3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多层的砖混结构住宅楼,由于建造简易,成本较低,在中小城镇中应用尤为广泛,易为中低收入人群接受,所以是住宅建筑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应当看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城镇化程度不高,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大部分人群的居住条件,仍然会以多层砖混住宅为主。即便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少部分高收入人群,基于青睐多层住宅层数不高,上下方便,也喜欢选择住多层住宅。这些人一般只是要求单套面积较大,使用功能齐全,并不太在乎房屋的总层数。因此,探讨多层住宅设计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使我们的多层住宅设计,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对我们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人仅就多层砖混住宅门斗的设计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今的多层砖混住宅楼,除少数标准稍高的而外,大多数都未设计有外门斗,主要原因是:

以往的住宅楼设计,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一般都力求减少公用辅助面积,降低建造费用;

人们对住宅的使用要求,当时尚限于住宅这一基本要求,没有别的奢想;

对建筑节能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在非保温的楼梯间进口处加一个外门斗,提高住宅楼的保温节能效果。因此一般的住宅楼,特别是北入口的住宅楼并没有另外设外门斗,人们不但不把它当作一种欠缺,反而更能得到建设决策者们的欢迎。

在住宅开发销售过程,因为设有外门斗分摊公用面积,购房者似乎降低了购房费用,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做法,而开发商却更加感到这是一种实惠。

在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中,这种做法能用更少的投资解决更多困难民众的用房问题,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更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多层住宅楼不设计外门斗,在一些业内人士中,形成了一种固有的错误观念。

笔者认为,在多层住宅楼设计时,特别是北入口的住宅楼,都应当尽可能地、主动地加设外门斗。这是因为:

外门斗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试想如果进门外及有外门斗,人们在刮风的风雪日子,进出门口时要收拾雨具,收拾外装,打点孩子、或者呼唤家人,光靠一个雨篷的遮挡是不够的。

外门斗内更便于设置信报箱、送奶箱,有利于提高住宅公共服务性能;

外门斗可以使住宅的立面造型更加富于变化,可以更方便地对楼号门号进行标识,便于人们认别。总之,外门斗可以更加完善住宅楼公共部分的使用功能,应当提倡和实现住宅楼外门斗的设计。

2外门斗设计的一些细节处理

多层住宅外门斗设计,对一般从事过住宅楼设计的建筑师来说,应当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关于细节,不同的设计人员也会有不同看法和处理手法。下面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处理手法做些介绍,与同行们交流。

外门斗的平面开间和进深尺寸

外门斗的开间尺寸与相应的楼梯间开间尺寸对齐,这主要是便于外门斗侧墙与楼梯间构造柱的拉结。以往我们曾看到过个别设计外门斗开间尺寸比楼梯间开间尺寸稍小一些的,其目的不知是为了节省一点点建筑面积或其他原因,这种做法我们不赞成,外门斗的进深尺寸,我们主张至少取2100MM,以保证门斗在一道门开启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辆自行车的长度。有些设计把门斗进深尺寸压缩到1500MM,这无疑会使人感到尺寸过紧,不利于发挥外门斗的正常使用功能。

外门斗处外门的设置

正常设计的外门斗应当设置两道门。其中外门斗应当选用自由门,宽度不宜小于1500MM。门扇上段应配有采光玻璃,下段则不要配玻璃。门的材质,应根据小区建设标准和物业管理条件而定,条件好的地方,可选用标准高一些的门。在一些解困房、平改房、危改房的小区,在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和居民文明程度尚低的情况下,也可暂时不设外门,只留门洞,但门外都应设计雨篷。外门斗的内门,不论什么条件,均应安设防盗、保温、防火的电子对讲门。总门的质量和豪华程度,应与小区住宅建筑标准相适应,门的宽度都可以选为1200MM的3:7双扇平开门。不论内门、外门,门的高度均应一致,可选用2000MM,最低不宜小于1950MM,最高不宜大于2100MM。外门斗间的建筑高度和采光措施,外门斗的建筑高度,应根据住宅楼不同建筑标准而异。普通的可取2200MM,此时在两侧墙上各按设一个宽600MM左右单扇固定窗采光,或宽900MM双扇推拉窗采光。当住宅建筑标准稍高时,应将外门斗建筑高度适当加高,高至一、二层楼梯平台中间处,这时采光可以两侧高窗为主,辅以第一个楼梯平台上第一个楼梯间外窗为采光,这些窗因为很难请到可靠的人进行开窗管理,都应以固定窗为好。

门斗年的建筑构造与细部设置

这个问题本来十分简单,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相当多的住宅楼设计图纸,往往急于求成,交代不细,致使一些很容易做得更好的地方,没有做好,笔者认为,设计人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如下一点:首先,门斗内地面的标高,最好应比楼梯间起步处地面标高低20MM,比入口处台阶或散水高100-130MM。其次,应当明确内墙裙做法,是水泥砂浆墙裙刷涂料还是贴墙砖墙裙或贴石墙裙,都应明确在设计图纸中注明其材料和高度;最后,应当设置与住户数相符的信报箱,设置适当数量的公用送奶箱,在设计图上明确他们的型号和位置尽量选用内嵌式。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相当多的住宅楼都未设置信报箱和送奶箱,应当把这种情况看成是一种欠缺。

门斗的外立面设计

外门斗立面设计总体要求是与住宅立面设计相适当和匹配。通常都是采用低管头有组织排水加一些线条处理。应当注意的是,有的设计为了形成管头排出,采用现浇钢筋砼浇出大管头的做出,这样做不但费工费料,而且不利于抗震,我们不造成这类做法。

3门斗的结构设计与施工

多层住宅外门斗的结构选型应当采用与主体住宅结构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在砖混结构住宅楼外门斗结构中,主要结构措施是在两个墙角各加一个构造柱,住主筋一般为4根直径12的钢筋。顶盖处板边缘加设加强筋,不另设圈梁。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一般多层住宅层数为6层,有些带阁楼为7层,外门斗为一层灰因为不均匀沉降而引出外墙链接处裂纹,强调门斗部分与主体部分要分段施工。先施工主体,待封顶后才能砌筑门斗。但笔者认为,只要地基承载力不是特别低(例如:fak≤100kPa),就没必要这么做。因为门斗一般外伸不多,它的基础部分与主体结构式一个整体,整体的刚性基有变形协能力。结构主体与门斗部分同时施工,可以减少以后接槎的麻烦,也减少了墙体链接处裂纹的可能性[3]。

3 结 语

阐述了在多层住宅楼建设中外门斗的一些想法,并且主要以北入口住宅楼门斗设计谈了一些看法和做法。在实际工程中,作为住宅楼的建筑设计师,还可以根据小区的建筑标准,人文环境,以及南入口或是否带半地下室等情况,对门斗采用不同的平面尺寸、立面造型来发挥自己的灵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使我省的多层住宅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不断丰富它的内涵,使住在这类住宅的人们更加称心如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S].北京:建筑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37-8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北京:建筑出版社,2000.

[3]熊丹安.建筑结构[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罗文媛.建筑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民用住宅造价造价控制影响因素

随着住宅商品化、市场化的推进,以住宅为中心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我国,城市居民点的规划一般按居民区、小区和住宅组三级设置,由几个住宅组构成一个小区,由几个小区组成一个居民区。小区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较为完整、功能基本齐全、处所相对独立的居民结构单元。小区住宅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造价关系到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对住宅市场化进程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土方开挖方式不同对造价的影响

土方开挖有两种方式,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由于两者采用的开挖及取费的标准不同,价格一般情况下是机械开挖低于人工开挖,另外运距的远近、是否回运、是否另外购土等都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二、基础的不同形式对造价的影响

我们常见的几种基础形式有:砖基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筏板基础等。他们的定额基价分别为:砖基础11l.79元/m3,C20(40)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295.12元/m3,C20(40)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有梁式)389.76元/m3,C20(40)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无梁式)398.60元/m3,仅从定额的基价中就能看出他们价格的高低。当地基承载力低时,还要用喷粉桩或搅拌桩进行加固。

三、住宅平面布置、外形及外形的装饰材料不同对造价的影响

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不同、外形不同直接影响到内外墙的长度。在多层建筑中,平面布局合理、简单的住宅,墙体长度相对较短,所以墙体体积、墙身内外表面装饰面积及内外墙脚手架的搭拆费用较低,从而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外墙采用不同的装饰材料也影响工程造价。

四、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对造价的影响

建筑设计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寿命、耐火抗展性能,并且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比如:设计中采用特殊结构作法与常规作法有较大差异,例:屋面常规作法两毡三油防水层基价为16.09元/m2,若改成聚氨酯防水涂料荃价为81.88元/m2,若改成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料基价为54.67元/m2,差价悬殊比较明显,尤其是在装修工程中,由于装修标准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装饰材料对工程造价影响也较大,即使是同一种材料,由于材质不同,材料价格也是千差万别,悬殊明显。

五、住宅的层数及层高、净高对造价的形响

多层住宅的层高和净高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因为层高和净高增加后,净体积增加,相应使基础管线、暖通方面的造价也增加。据有关方面测算,当住宅层高从3m降到2.8m时,平均每套住宅的造价会降4%-5%,并且可以节约材料,节约能源,有利抗震。因此从节约的角度来说,住宅层高不宜大于2.8m。据测算,在六层以内的住宅,一般层数越多,单方造价越低。因为,多层住宅在一定范围内层数增加,房间内外部的设施费、供水管道、煤气管道、电力照明等费用会随层数增加而降低。计算规则规定,建筑物超过6层计超高费,而且目前设计的房屋大多为七层住宅,按规定应计取一层超高费,还有的多层住宅设有半地下室,计算规则规定,半地下室的地上部分超过1m可按一层计算层数。这样设有半地下室的七层住宅,应计两个超高层,一个超高层约J.加费用7元/ m2,两个超高层约增加费用15元/ m2 。因此从经济角度来考虑,一般多层住宅以5~6层单方造价为最低。

六、门窗材质对造价的影响

以前在住宅中使用的造价较低的木窗和木制进户门,现在以铝合金窗、塑钢窗和钢制防盗门,两者的差价很大,由于门窗的数目在住宅建筑中大都很大,故由于门窗材质的变化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此外,即使是同一材质,型材的厚薄不同也使价格差别较大,推拉窗,90系列与70系列,价格相差15~20元/m2。再者浮法玻璃与普通玻璃每平方米也相差十几元,等等以上几种因素都会对造价造成不同的影响。

七、户型不同、安装材料的选用及动态管理对安装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般来讲,每个住宅不论其面积大小,只要户型相同,每套房屋的卫生洁具和灯具数量都是一定的,100m2和120m2的两套三室两厅一卫住宅,面积小的造价高,面积大的造价低,从而影响工程造价,采暖工程中,供水管采用镀锌钢管或焊接钢管,暖气片采用铸铁或钢串片,电器工程中穿线管采用钢管或者PVC管,灯具由于品种、规格、生产厂家不同,价格悬殊更大,等等以上几个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安装的工程造价。

八、材料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土建工程的主材部分按实调差,主材价格按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栏头价执行,栏头价作为主材的市场平均价,也是随市场行情波动。

九、影响工程造价的其他因素

总之,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因为工程造价的组成有很多分项,每个分项又有很多子项,任何一部分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工程总造价。例如是否采用商品混凝土,是泵送或非泵送、运距多少等,都影响工程造价.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出主要材料单方用量,比如总结出钢筋、水泥、砂、石子、砖等主要材料的单方用量,掌握因结构形式不同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适时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以降低工程造价特别是住宅建筑的造价。

参考文献:

[1] 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 安全性 基坑 消防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02-01

高层建筑,即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

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一、高层建筑安全性问题

(1)建筑方面。①合理布置竖向交通中心,确定楼梯、电梯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保证使用效率和防火安全。②内外建筑装修、构造、用料和做法必须适应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等所引起的变形和安全问题。

(2)结构方面。①考虑高层建筑遇到巨大风力和地震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侧向力。②严格控制高层建筑体型的高宽比例,以保证其稳定性。③使建筑平面、体型、立面的质量和刚度尽量保持对称和匀称,使整体结构不出现薄弱环节。④妥善处理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和基础沉降带来的变形节点构造。⑤考虑在重量大、基础深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保证安全可靠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条件问题。

(3)设备和电气方面。①设计供暖和给水排水系统时,必须考虑因建筑高度增大的压力,保证管道、炉片具有耐压能力。②特殊处理消防和排烟问题。③在供暖、通风中考虑因高处风力增大而增加的空气渗透和中合面以上、以下的热压变化对于散热量计算的重要影响。

二、 增强高层建筑安全性具体预防措施

1.基础施工监测

基础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上层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一般采用深基坑形式。高层建筑最突出的是防火安全设计,各专业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从破土动工前的可行性研究调查,再到初步设计,施工图的设计以及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直至投入使用,是一个系统的监督管理过程。

2、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系统

(1)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保护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应分清保护对象的建筑类别、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

(2)消防水泵的控制启停问题。消防水泵(包括消火栓泵、喷淋泵)是灭火手段中的重要设施,对消火栓系统而言,根据“高规”的要求,在消火栓处应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在消防控制室处也应能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停。

(3)消防控制室反应消火栓泵和喷淋泵的工作和故障状态。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消防水泵启动后要返回已工作的信号,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取电路信号即接触器的合闸辅助接点,其二是取物理量信号即取供水管网上的水流压力传感器,后者目前使用较少。

(4)防火阀、排烟阀的控制。“报警规范”要求在消防控制室能够关闭防火阀。在实际设计中,选用的基本是280℃:易熔环熔断的防火阀,建议将防火阀做成电磁阀的形式,至于信号返回是一对一返回还是成组返回要视具体工程情况来定。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电气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面积大,各种电气系统日趋复杂,线路纵横密布,因电气配线选择、安装和使用不当所造成的火灾逐年增多。所以,搞好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是综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严格按照国标设计、用料、施工

(1)目前设计者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与高层建筑消防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三部规范对高层建筑中一、二类建筑的划分以及对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与要求总体来讲是一致的,但从各自不同角度三部规范也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对设计者来说,国标是带有强制性的,必需严格遵守,部标或行业标准应服从国标。

(2)许多电气设计消防线路采用穿塑料管(PVC)保护,并从吊顶内走线。而“民规”第24.8.5条规定: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等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并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当必需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措施。在布线上要求与“民规”、“报警规范”基本一致,只是根据“报警规范”线路在暗敷时可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的硬质塑料管保护。本条之所以没有包括火灾探测器线路,是因为探测器线路只是在火灾初燃生烟发热阶段起作用,而条文中规定的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线路,在火灾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还需起作用,在这段时间内,这些线路应保证安全使用。

(3)敷设在吊顶内的线路,在发生火灾时并不安全,而且吊顶内下是火灾多发地段。设计人员应对规范条文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凡是新设计的建筑,对该条文规定的线路,一律穿金属管或阻燃PVC管保护并在现浇板内、墙内等处暗敷走线。而在改造工程中,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暗敷时,应对保护钢管或金属线槽采取防火措施,如刷防火涂料等。

总之,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电气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正确理解规范条文的含义,切实保障高层建筑消防用电安全可靠。

总之,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引起每一位设计者的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篇7

1.住宅外部环境设计

住宅外部环境设计与住宅建筑的类型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住宅类型直接影响和决定住宅外部的环境,一般说来,可以把住宅建筑分为高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和低层住宅四类,以下将分别讲述这四类住宅的室外环境:

1.1高层住宅建筑

我国高层住宅分为两种:中高层和高层住宅。《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0层以上(包括l0层)住宅就是这里所指的高层住宅。这类住宅容积率高,人均绿化面积小,所以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大中城市的市区内很常见。由于容积率高,其配套设施往往会安排在地下,结合基础进行设计,如停车场、设备用房等。同时高层住宅结构多为框架结构,墙体灵活,底层可以设计为商业用房等,在大中城市和城市中心地区非常合适。

1.2中高层住宅建筑

目前我国《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中高层住宅指7~9层的住宅,多为板式住宅,一梯两户或三户,这种房型采光通风较好,一般为条式建筑,由于建筑较高且建筑体型为条式,所以日照间距偏大,这样有比较多的户外空间,环境可以处理得较为丰富。高层住宅容积率介于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之间,是适用面较广的住宅形式,在大中城市中值得推广。

1.3多层住宅建筑

日前存我国住宅中分布最广、建设量最大的是多层住宅。多层住宅多指4~6层的住宅,这类住宅不需要设电梯,建设成本较低,是目前中小城市或城市偏远地区常见的住宅形式,但也有些高档住宅也建了电梯。多层住宅一般是一梯两户。条式建筑,可以形成一种同合的空间秩序。由于建筑高度有限,日照间距一般不大,所以宅间绿地面积偏小,在设计时要注意景观的变化和可识别性,避免形成呆板的兵营式布局。

1.4低层住宅建筑

低层住宅可分为普通低层住宅和别墅两类,层数为l~3层,一般每户有独立的出入口,住宅相对比较安静私密。由于层数较低,入户层多在地面层,方便居民使用。同时住宅遮挡较少,一般通风采光效果好,但外墙面积大,不利于保温,从节能角度来看不经济。这类住宅占地面积大,土地成本高,因此多为高档商品房,我国已开始限制低层住宅的建设,以节约土地资源。

2.住宅组群布局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影响住宅组群布局的主要物质因素是地形地貌、建筑物、植物三大类。其中对室外空间影响最大的是建筑对空间的限定与布局,它决定着空间的形态、尺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空间的感受,对空间的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和院落式是住宅群体组合中最常运用的基本组织方式,此外,还有将基本方式综合运用的混合式或因地形地貌、用地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而形成的自由式组合。

2.1行列式

行列式是建筑按照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可使住宅的大多数居室获得均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利于管线敷设和工业化施工,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住宅群体和形成的空间形式单调,识别性差,易产生穿越交通。因此,在规划布局时应经常利用建筑山墙错列、建筑单元错落拼接或结合点式建筑布局等方式来活跃空间气氛。

2.2周边式

周边式是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围合布置的形式,形成的院落空间较为封闭,便于在其中组织绿化和休闲活动设施。周边式形成的内向集中空间,空间领域性和归属感较强,便于绿化,可围合出适合多种辅助用途的大空间,利于邻里交往和防风防寒,对于寒冷和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和减少院内风雪,同时还可以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密度。但是其缺点是东西向的住宅比例较大,居室朝向差,不利于湿热地区使用,转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旋涡风、噪声,干扰较大,对地形的适应性差,而且施工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高等。

2.3点群式

点群式是由建筑基底面积较小的建筑相互临近形成的散点状群体空间。点群式布置的住宅建筑一般为点式或塔式住宅,住宅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可利用地形中的边角余地。但缺点是建筑外墙面积大,不利于节能,而且形成的外部空问较为分散,空间主次关系不够明确,视线干扰较大,识别性较差。

2.4混合式

混合式是以上三种布局方式的混合形式,较常用的是以行列式为主,辅以少量住宅、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局,或在用地边角处散点状布局,形成兼具封闭和开敞感的院落空间。这种布局方式可以保证大量住宅具有较好的朝向和日照,还可以形成一定的主次空间,空间的封闭感和开敞性均可以达到,并且易于与用地结合,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2.5院落式

将住宅单元围合成封闭或半封闭的院落空间,可以是不同朝向单元相围合,可以是单元错接相围合,也可以用平直单元与转角单元相围合。院落式也可以视为列式布局的一种变形。其特点是在院落内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人与儿童的活动场地,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并能提高容积率,布局具有设施共享、可识别性和领域感较强等特点。院落式的缺点是一半面向庭院“里”,一半面向庭院“外”,东西两侧转角部分易产生阴影遮蔽。

以上是住宅群体组合空问的大体分类。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群体组合是根据不同的地区、地块、地形条件,适时、适地选择合理的组合形式。

3.住宅组群布局的技术要求

在进行住宅组群布局时,除了考虑建筑布局的艺术性以外,还应当从住宅的建筑间距、朝向、住宅形式、住宅外观色彩等多方面有机协调,创造合理、舒适、美观的住宅群体空间。

3.1住宅建筑间距

住宅建筑间距有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住宅的正面间距一般指日照间距。

3.1.1日照间距 住宅的日照要求为“日照标准”。决定住宅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一是所处地理纬度。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方纬度差50余度,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比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在同一条件下达到日照标准要难得多;二是与城市规模、用地情况有关。

底层窗台面足指距室内地坪0.9 m高的外墙位置。在日照间距中根据住宅的朝向方位,可分为标准日照问距和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标准日照间距是指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当住宅正面偏离正南方向时,其日照间距为不同方位日照间距,计算时以标准日照间距进行折减换算,标准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如下:a=1/ tan h;D=a (Hl―H2) (式中D――标准日照间距,m;Hl――前排建筑屋檐标高,m;H2――后排建筑底层窗台标高,m;h――日照标准日太阳高度角;a――日照标准间距系数)

3.1.2住宅侧面间距 除日照因素外,通风、采光、消防以及视线干扰、管线埋设等也是影响建筑间距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应综合考虑,山墙无窗户的房屋间距一般可按防火间距要求确定侧面建筑间距,山墙有窗户时应适当加大间距以防视线干扰。一般来说,防火间距是最低限要求,多层建筑之间大于6 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建筑之间不宜小于3 m。如高层塔式住宅,其侧面有窗且往往具有正面功能,故视觉卫生要素所要求的间距比消防要求的最小间距13 m大得多。而南方特别是广州、南宁等城市,因用地紧张难以考虑视觉卫生问题,未将此作为主要因素考虑,只满足消防要求即可。

3.2住宅朝向的选择

住宅朝向主要要求能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寒冷地区住宅居室避免朝北,不忌西晒,以争取冬季能获得一定的日照,并要求避风防寒。炎热地区居室要避免西晒,尽量减少太阳对居室及其外墙的直射与辐射,在西面要设置遮阳设施,并要有利于自然通风,避暑防湿。

为使住宅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当建筑迎风布置时,为了不遮挡后面的住宅,要求房屋间距在(4~5)H以上,但这是不现实的,只有在保证日照间距的前提下来考虑通风问题。从不同的风向对建筑组群的气流影响来看,当风正面吹向建筑物,风向入射角为0°(风向与受风面法线夹角)时,背风面产生很大涡旋,气流不畅。若将建筑受风面与主导风向成角度布置时,则有明显改善,当风向入射角度加大至30°~60°时,气流能较顺利地导入建筑间距内,从各排迎风面进风。因此,加大风向入射角度对建筑通风有利。

4.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外部环境的设计与规划布置,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分配,应遵循居住区规划的一般规定和原则。在合理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应配置相应的教育、文化、医疗、购物、休闲、交往等居住生活设施,满足居住者的需要,以创造舒适、方便、健康、宁静的居住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彭致禧. 住宅小区建设指南.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建设施工图 建筑

建设部2000 年开始批准实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同时强制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减少建筑工程的事故隐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施工图审查工作中许多工程设计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建筑施工图审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

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一部分设计人员设计中没有对不同的墙体、不同的热工要求分别做热工计算,并且还存在节能材料选择不当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对节能设计及规范不重视,专业水平也不到位。时常出现类似窗墙比不符合要求,且未调整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问题;还有《节能备案表》中填写的内容与施工图中的内容不一致等问题。

1.2 总平面图问题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总平面图中存在的问题占了很大一部分,集中表现在中小型设计单位。一般是缺少总平面图或总平面图的设计深度严重不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大部分总平面图中只有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缺少建筑间距、广场(含停车场)、道路布置及道路的转弯半径、宽度、交叉点、变坡点标高、坡度、坡向等竖向设计内容。

1.3 建筑防火设计隐患问题

①汽车库贴邻其他建筑时(含地下车库内贴邻的其他设备用房),按要求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而审查中发现未采用防火墙隔开的项目仍然很多。②地下室、半地下室与上层共用楼梯时,大多数在带有地下室的多层住宅设计中,却普遍忽略了地上、地下部分的防火分隔。③高层建筑变形缝一般留得比较宽,缝内自然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竖井,有很强的拔火作用。而在工程设计中通常忽略这一特点,将高层建筑内的变形缝采用易燃材料木板条盖缝。

1.4 安全疏散通道设计问题

①在商住楼建筑中,商店与住宅部分共用一个楼梯,且两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出入口没有分开设置。②在多层建筑中,大于60的房间仅设一个安全出口、房间内最远一点距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大于15m、在室外疏散楼梯周围2m 内的墙上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的现象也经常发现。③对商业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应按《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第3.1.2 条和第4.2.5 条计算出营业面积和营业部分的疏散人数,再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2查出疏散宽度(高层建筑底层裙房为商业建筑时,应以《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9 条为准)。但在工程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员对此计算概念不清,造成所设计的商业建筑的疏散宽度不符合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④在多层住宅设计中,为控制建筑面积,把地下室层高降低到2.20m,致使地下室楼梯平台下净高不足2m 或楼梯段处净高不足2.20m。此问题应该取消平台梁,改为板式楼梯的处理,否则,上述两项净高难以满足规定。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质量,对建筑方案的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建筑方案的评审、推敲、把关,在工程设计中给其他环节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

2.2 大部分设计单位,特别是中小型设计单位,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配备不齐,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他们为了承揽到项目,一切按业主的意志行事,为满足业主的不合理要求,将规范、规程的要求抛掷身后,从建筑设计方案上一味地迁就业主。

2.3 有些企业的建筑师缺乏质量意识及责任心,缺少对国家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和理解,有的甚至仍在采用作废版本的规范及图集。

三、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建筑方案的评审工作。建筑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筑方案要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要求,使其技术先进、方案合理。

3.2 提高专业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企业要定期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及法规的培训,技术人员要掌握国家现行有效版本的规范、法规、标准图集。

3.3 企业要有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要树立“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观念。设计质量与市场经营两手都要抓,且两手都要硬。

3.4 严格遵守法规,排除外界干扰,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业主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差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的经营者更要保持理性,严格遵守相关法规,要坚持原则,切不可再有“重经营、轻质量”的思想。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计划。排除外界干扰,不能一味迁就业主,盲目许诺,最终将会丢掉信誉,丢掉市场。

篇9

关键词:住宅小区;供电模式;负荷计算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大部分地区进行了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一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安居工程,工程的实施使住宅小区建设步伐加快。小区住宅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层数越来越高,对电力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供电企业保证供电质量满足小区正常供电可靠性要求外,文章通以阳泉市新建住宅小区电力建设研究对象,介绍了该市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供电模式并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种小区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

在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3.3.5条中,对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及设备配置做了明确的说明:(1)采用10kV供电系统供电的住宅(小区)其供电方式宜采用环网方式。(2)高层住宅的10/0.4kV变配电室或预装式变电站宜设置在高层住宅的底层或地下一层。(3)多层住宅、别墅根据供电半径可采用室外10/0.4kV预装式变电站(箱式变电所)供电。

1 几种类型的居民住宅建筑的供配电系统供电模式

1.1 大型综合性居民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供电模式

大型综合性居民住宅小区建设规模大、小区居民户数多、配套设施齐全,可按下列方式考虑供配电模式:(1)采用环网方式供电。(2)小区的供电电源宜采用自不同变电站的两具电源或同不变电站不同段母线供电;接入供电容量与供电电压应满足《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中用户接入容量的要求。(3)配电室宜设置在底层或地下一层设置。(4)小区规模较大时,供电方式宜采用辐射式供电方式。(5)小区10/0.4kV供电线路一般采用电缆线路,特殊情况可采用架空线路。

1.2 中小型高层住宅小区及多层居民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供电模式

中小型高层住宅小区及多层居民住宅小区与大型综合性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方式类似,可按下列方式考虑供配电模式:(1)也采用环网方式供电。(2)小区的供电电源宜采用自不同变电站的两具电源或同不变电站不同段母线供电;接入供电容量与供电电压应满足《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中用户接入容量的要求。(3)中小型高层住宅小区配电室宜设置在底层或地下一层设置。(4)多层住宅、别墅群可考虑10/0.4kV预装式变电站(箱式变电所)供电。根据小区规模采用辐射式供电方式。(5)小区10/0.4kV供电线路一般采用电缆线路,特殊情况可采用架空线路。

1.3 厂矿居民小区的供配电系统供电模式

厂矿居民小区建设规模大、居民户数多。对与建设高层住宅的可按4.1.2大型综合性居民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供电模式考虑供电。对于多层住宅的可按4.1.3中小型高层住宅小区及多层居民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供电模式考虑供电。对与改造的居民小区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10/0.4kV箱式变电所,对于改造困难的可选用杆上油浸式变压器;改造的居民小区应满足供电要求、改造方案最优、节约成本的原则。

1.4 小型商住一体住宅楼的供配电系统供电模式

小型商住一体住宅楼整体建筑规模不大,用电类别较多;可按下列方式考虑供配电模式:(1)其电源可由附近的公网线路取得。(2)配电室宜设置在底层或地下一层设置。(3)小区供电线路宜采用电缆或封闭母线。

1.5 新农村建设新村居民区的供配电系统供电模式

对于新农村建设新村居民区可按1.2中多层居民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供电模式考虑供电。当新村建设为每户为独立院落时,但供电线路可考虑采用以架空绝缘导线为主,电缆线路做相应补充。

2 住宅小区电力负荷计算

住宅小区用电负荷需经过计算后为小区选择合理的配电变压器,要为小区配电选择一个符合小区近远期运行的负荷计算方法。该方法称为计算负荷此负荷按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来选取,通情况下作为选择配电变压器、电器在、线路、电压损失、功率损耗的依据。

现行住宅小区综合了民用住宅、商业以及公共用地等多个部分,应分别计算其负荷,最后进行叠加。在已知小区的建筑面积和居民户数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尤为重要,再根据所选方法设计出详细计算流程。负荷计算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单位面积用电指标法、二项式法、需要系数法等。民用住宅和公共用地的负荷采用负荷密度法计算最为合理。商业用地的负荷计算则需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可先知总设备容量,此时应采用需要系数法。在计算负荷的用电设备数量较少且用电设备容量之间相差较大的分支干线,此时采用二项式法。不可预知总设备容量,此时采用单位面积用电指标法。

2.1 单位面积用电指标法

单位面积用电指标法是常用于高层住宅类建筑负荷计算的方法。建筑面积乘以用电指标可以求得有功负荷,即

Pi=■(1)

式中,Pi:为对应的各类型有功负荷,kW;Ki:为各类型的用电指标,具体取值参照建筑综合用电指标,且考虑到面积因素,面积大的用电指标取值小,面积小的用电指标取值大,W/m2;Ai:为建筑面积,m2;i:为不同负荷类型的编号,取整数。

在考虑居住用地的用电指标选取时,利用公式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一总建筑面积/居民户数,参照文献将居住用地分为普通、中级和高级住宅,再进一步选取。

2.2 需要系数法

此计算负荷可通过小区用电设备的功率乘以需要系数直接得出。此方法计算简便,在实际设计中广泛应用,常用于小区配电负荷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Pjx=KxPs (2)

式中:Pjx:小区用电设备的总功率,kW;Ps:单元计算负荷,kW;Kx:需要系数,查有关设计手册。

2.3 二项式法

把小区所有用电设备容量相加的基础上,考虑所有用电设备容量最大设备的影响,采用经验系数进行加权求和法计算负荷。在小区住宅用电负荷计算中,二项式法仅作为负荷计算的辅助方法[47]。其计算公式为:

Pjx=cPn+bPs (3)

式中:Pjx:小区所有用电设备的总功率,kW;Ps:单元计算负荷,kW;Pn:小区所有用电设备中n台最大功率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kW。

c、b:二项式系数。

参考文献

[1]GB 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S].

[2]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 50053-94.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S].

[4]JB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5]DBJ 04/T307-2014.住宅小区配套供电工程技术规程[S].2014.

[6]阳泉供电公司.新建住宅小区供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暂行)[S].2013.

[7]黄海荣.贵阳市居民住宅小区供电设计研究[D].贵州大学,2009.

[8]曹杰.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电力建设供电方案优化设计及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9]戴瑜兴,汪鲁才.智能化住宅小区电力负荷的计算[J].低压电器,2000(5):32-36.

[10]李强,程大章.关于住宅小区供电模式的研究[J].低压电器,2001(3):25-29.

[11]杨莉,苏乃艳,高芙蓉.白银市区住宅负荷计算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

[12]杨莉,苏乃艳,高芙蓉.白银市区住宅负荷计算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向导,2014(35):104.

[13]夏国明,回海滨,崔增坤.城市居民住宅及小区用电负荷计算[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6-8.

[14]尉向荣.高层住宅配电设计的负荷计算研究[J].大众科技,2005(4):6-7.

作者简介:陆新全,国网阳泉供电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大客户经理,工程师。

篇10

关键词:住宅小区;供电电源;负荷计算;变电站;低压配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城市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接线方式简单灵活、运行可靠。住宅小区的供配电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大前提下,根据工程特点、建设规模、当地气候条件、地区供电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兼顾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合确定小区的供配电方案。本文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就住宅小区10kV供配电系统设计中注意要点进行论述。

一、供电电源的选择

住宅小区一般应由10kV 电源供电。住宅小区中的住宅楼和其他公用设施的用电负荷分级应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的规定。当住宅小区内仅有三级负荷时,供电电源可取自附近的110~3510kV 区域变电所的若干10kV 供电回路,当住宅小区内同时具有一、二级负荷时,则应根据区域变电所的电源路数和变压器台数确定供电电源,若区域变电所的110~35kV 电源仅为一路,则小区的备用电源应从另外的区域变电所引来。当小区内的一、二级负荷较小,且设置自备电源比从城市电网取得第二电源更经济合理时,可设置自备电源。对规模较大的小区,当区域变电所的10kV出线走廊受到限制或配电装置间隔不足且无扩建余地时,宜在小区内设置10kV开闭所(开关站)。开闭所宜与10kV 变电站联体建设。总之,住宅小区的供电方式必须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确定。

二、负荷计算

以前,住宅小区用电负荷的计算主要有单位面积法和需要系数法等,各地的计算标准千差万别。新的《住宅设计规范》出台后,对各类住宅的用电负荷标准、电表规格、进户线截面都规定了下限值。很多省、市、自治区也根据此规范并结合本地区情况,出台了地方住宅设计标准,对上述用电指标均作了等同或高于《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据此,一般采用单位指标法进行负荷计算。

即Pc=ΣKx×Pe×N式中Pe――单位用电指标,如:4kW/户(不同户型的用电指标不同),可根据《住宅设计规范》或各地区的地方住宅设计标准的规定选取。

kWN――单位数量,即户数(对应不同面积户型的户数)

Kx――需要系数,《住宅设计规范》对其取值未作规定,有些地方标准有规定,但是差别较大。如果地方标准无规定,可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电气》的推荐值,表2.2.4-1 的规定取,具体按接三相配电计算时所连接的基本户数选定:9 户以下取1;12户取0.95等。对小区内的商业、办公等配套公建及路灯用电负荷需用其他方法单独计算。

三、变电站的选型及设置

3.1变电站的选型

住宅小区配电的视在功率S=ΣPc/COS¢

式中 COS¢――功率因数,由于住宅以照明负荷和家用电器为主,一般取0.8―0.9(参见《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6.5.1条)。当小区内有电梯、水泵、中央空调等动力设备时,其负荷应单独计算后再汇总。消防用电负荷一般不计入S――视在功率,kVA 在计算设置变压器的容量时,应考虑变压器的经济负荷系数和功率因数补偿效果。变压器的经济负荷系数在0.6―0.75 之间,变压器的负荷率应不大于0.85。10kV 供电的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否则应进行无功补偿。

由于住宅楼以单相负荷为主,容易造成三相不平衡负荷超出变压器每相额定功率15%的情况,因此,小区内应选用接线组别为D,yn11 的变压器。

住宅小区用电负荷季节差别甚至昼夜差别都很大。所以宜选用空载损耗低的节能型变压器,如S9 系列或非晶合金变压器。小区内设置的变电站的型式和数量必须根据小区规模、建筑类别(别墅、多层、高层等)及配电总容量并结合当地电业部门的供电系统规划来确定。

目前住宅小区内设置的变电站的类型有多种:独立型、户内型和分散型。独立型变电站一般用于规模较小或负荷比较集中的住宅小区;分散型变电站一般用于规模较大、负荷分布比较分散的住宅小区,大多采用箱体移动式结构(即箱变),且一般设置开闭所(开关站);户内型变电站一般用于高层且单体面积较大的住宅建筑。

供电变压器的台数及单台容量可按以下原则确定:对于独立型或户内型变电站,配电变压器的安装台数宜为两台,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1000kVA;对于分散型变电站,根据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对以多层住宅为主的小区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630kVA;对别墅区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315kVA。

3.2变电站的设置

住宅小区内变电站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接近小区负荷中心且进出线方便,以降低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节省设备材料。

(2)考虑合理的负荷分配及适宜的供电半径。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一般不超过上节所述;中压供电半径:负荷密集地区不超过2km,其他地区应不超过3kin;380/220V配电线路的配电范围一般不宜超过250m。

(3)当小区内有高层、多层或别墅等多种类型住宅时,宜按不同类型分别划分供电范围。

(4)当小区规模较大时,如果分期开发,应尽量按分期片区划分供电范围。

(5)一般按小区内干道的自然分隔划分供电分区,避免大量管线穿越马路、交叉重叠。

(6)与住宅楼(尤其是住户的南卧室)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不低于6m (现行规范无明确规定),以满足防火、防噪声、防电磁辐射等要求。

(7)远离通信机房、微机机房和消防控制室等有防电磁干扰要求的房间。

四、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应保障安全、配电可靠、经济合理、维护方便。住宅小区低压配电应采用TN―S或TN―C―S 系统供电方式,并在入楼处做总等电位联结,相线与零线等截面。从变电站到各栋楼或各中间配电点一般均采用放射式接线方式,低压线路一般采用YJV22型低压电缆直埋敷设,入户处穿钢管保护。对单元式高层住宅,可在每单元地下室设置小型低压配电间,分单元双电源供电。配电间内安放数台低压配电及计量柜,以放射式、树干式或分区树干式向各楼层馈电。对多层住宅或别墅,可在楼前适当位置设置落地式风雨箱或在楼内地下室设置落地式进线箱作为中间配电点,以放射式向各栋楼或各单元供电。每单元宜提供三相电源,以利三相负荷平衡。单元配电箱暗设在单元首层入口处。

单元配电大体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单元配电箱内设单元总开关、分支开关及各分户计量电表,由单元配电箱到各户配电箱用放射式布线;第二种,单元配电箱内设单元总开关,由单元配电箱到楼层配电箱采用树干式布线,各层配电箱暗设在各层楼梯间墙上,在层配电箱内设有该层住户用计量表及配电开关,由层配电箱到各住户采用放射式配电。选择低压电缆时,除按计算负荷考虑与出线开关的保护配合外,还应保证供电质量,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截面并适当考虑负荷发展裕量。

五、结束语

总之,一个好的小区供电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布局上的科学合理性,经济上的适用性,更应该考虑其使用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