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研究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市场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市场研究

篇1

在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加大、粗放型农业产业链价值缺陷不断显现、小规模经营成本投入问题不断受到关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不断落实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有机农业,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结合传统农业的特征和农业市场的现代化需求,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探索。在此背景下,文章针对以有机农业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策略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有机农业;市场营销;营销策略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用有机肥完全取代或基本取代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保证种植业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要,或用有机饲料完全取代或基本取代畜禽饲料添加剂等成分,满足养殖业畜禽生长的营养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的形式就是有机农业,可见有机农业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要素的调整,改变了农作物自身的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改善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市场竞争能力。但要充分发挥有机农业的作用,需要利用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扩大有机农业的市场影响力。

1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相比传统农业,虽然有机农业也以农业资源为载体,但其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利用人类的智慧,将传统农业中对农产品、种植环境可能造成污染,影响人类健康的生产要素进行了替换,不仅提升了农产品自身的“绿色”品质,而且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更加相符,这不仅使产品的整体附加值得到提升,而且与现代消费者的饮食安全需求相符合。但有机农业在舍弃应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虽然传统生产要素被取代,但对人工管理和投入的依赖性大幅提升,人工成本明显增加,如果有机农业创造的附加值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将使有机农业的发展面临比传统农业更大的威胁。在有机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使高品质、低产量、高价格、环境友好性突出的有机农业所提倡的健康环保理念被市场接受,就需要结合有机农业产品的实际特点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拉近有机农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实现有机产业的经济价值,所以有机农业的特点直接决定了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2有机农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有机农业在发达国家发展得相对较早,而且现阶段不仅覆盖范围广,而且已经被消费者所接受,形成了较稳定的有机农业消费市场,例如行业机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欧洲目前拥有有机农场面积在1213万公顷以上,年均有机农产品创收超过260亿美元,在欧洲家庭中,78%的家庭会依据食品标签选择有机农产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进行了有机农业的相关探索,并凭借我国传统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等优势,将有机大豆、有机花生、有机葵花籽等有机农产品销售到其他国家,在云南、江西等地域建立了众多有机食品基地,但国内有机农业市场仍处于缺失的状态,有机农业整体发展状态的“畸形”,加大了我国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难度,特别是在我国以有机农业产品开发、市场竞争、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背景下,忽视了针对性的营销管理、特色管理、导向管理的营销思想,市场营销更难以满足有机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根据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态,采取的市场营销策略必须注重以下方面。

2.1市场细分

虽然有机农业产品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地接受,但受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绝大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价格在传统农产品价格1.3倍甚至1.5倍的有机农业产品,所以在市场营销前必须进行市场细分,明确我国国内有机农业的目标市场。消费者生活背景、消费理念、认知水平等方面差异,其接受的商品性质、营销策略等也存在差异,所以要针对消费群体在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市场细分。客观的市场调研和调研数据挖掘是细分的主要依据,在市场细分后,有机农业企业将有机农业产品的特点与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进行匹配,明确自身有机农业产品在接触不同类型、层次消费群体时存在的优缺点,确定符合自身有机产品特点的目标市场,并基于产品和市场分析,建立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例如我国翁牛特旗黑鱼泡子有机农牧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结合有机农业市场形成的水稻有机农业、苹果有机农业、玉米有机农业、小麦有机农业、蔬菜有机农业等市场细分形式以及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将有机水稻、有机水产、有机中草药和有机畜牧业作为主要有机农业发展内容,在将敖汉旗、奈曼旗等周边城区作为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将目标市场锁定在中国北方,针对北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能力进行销售对策制定,不仅形成了“中国北方有机水稻第一村”品牌,而且其生产的有机农业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2.2注重宣传营销

部分地区在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将目标市场锁定在周边,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以生产有机农业产品为重点,以期通过产品自身的口碑扩大市场,这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发展理念,实际上是忽视了市场营销的作用。扩大宣传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营销手段,现代消费者虽然在主观上比较易于接受健康环保的事物,但要想促进消费者产生有机农业产品消费意识或消费冲动,甚至培养消费者产生有机农业产品消费习惯,必须先要让消费者对有机农业产品产生基本的认知,这就要求市场营销注重市场宣传,宣传的有效性甚至可以强化有机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营销宣传的渠道随着社会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如电视媒体、互联网、报纸、期刊、室外大屏幕、农产品会展等均可以作为营销的有效渠道,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具体选择何种宣传途径以及具体的宣传形式,要结合具体的有机农业产品特点以及目标市场特点进行。例如安徽田园日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进行有机蔬菜、有机大米、有机鸡蛋等有机农业生产和营销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营销推广的途径,在地方台电视媒体中进行“生鲜有机认证,宅配健康保证”的广告宣传;在公交车上进行“摘取有机天然,配送健康自然”的车载广告宣传,使其周边城市居民对有机农业的认识更为深刻,而且对安徽田园日志农业品牌也较为认可,该公司也因此被评为合肥市有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2.3顺应时展

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是顺应时展的产物,所以在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也要将此思路贯穿始终。笔者认为有机农业市场营销顺应时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加大有机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互联网+”模式,将会导致其市场范围狭窄,所以在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有机农业企业要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将线下的营销形式向线上扩展。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政府为后盾,进行商务模式的探索,符合互联网时展和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特点,而且,可以将区域内有机农业合理整合,提升市场营销的整体影响力。除上述途径外,笔者认为培养专业的、灵活的且具有较高道德情操的营销人员,也是推动有机农业市场营销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形成高水平的营销队伍,才能将具体的营销策略落实并不断优化,这对政府、高校、企业等主体均提出了较高的人才培养要求。

3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发展有机农业对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等融入到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符合现代消费者心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推动有机农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成果经验,不断优化和推广。

作者:李梦柯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宁,刁希强,李萌.潍坊市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蔬菜,2015(7):39-40.

[2]陈杰,钟诚吉.有机蔬菜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15(7):16-19.

[3]张胜利.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篇2

一、绪言

休闲农业是我国近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方向,一来是为了应对民众对于休闲旅游需求的提升,二来是为帮助农民的收入与所得的增加。休闲农业不只是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更是一种乡土性旅游服务业,因此,很多学者指出发展休闲农业首要任务就是吸引人潮。而未来的新型乡村、农村旅游需有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冒险旅游、美食旅游这五大类,休闲农业区提供的游息活动几乎可涵括其中,如健康旅游配合我国风俗民情,休闲农业区内的相关经营者可种植药草植物,针对注重养身保健的游客制作不同类型的养生餐,增加长期住宿顾客的吸引力。

未来农业应以多元化农业为发展目标,三大发展主轴中也提到农业深度旅游的新市场开发。应按照不同客层提供多元的主题游程。因此,吸引人潮,必须目标与分析营销,经由市场分隔、产品定位等工作,拟定适切的策略,进行市场客群开发,过去国内研究中以针对休闲农场游客的偏好、动机、体验、生活型态等变量进行市场分隔研究为主。如何提升休闲农业集客力、吸引力,是休闲农业经营的重要课题。因此,本研究欲了解农业深度旅游市的现有客群与潜在客群,并探讨游客对深度旅游的偏好、动机、体验程度及满意度,来进行游客市场分隔,提出农业深度旅游开发的策略,并具体建议政府辅导休闲农业区推动、开发与营销农业深度旅游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问项的选取依据

本研究由文献收集整理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等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类。其次,通过专家访谈、专家问卷调查,对评估准则进行增加、保留、删除或修改等建议,得出休闲农业深度旅游资源的市场开发层级架构,借以作为本研究游客问卷与专家模糊层级分析法研究指标准则的依据。

(二)研究工具

质性访谈问项设计分别针对休闲农业区经营者的基本资料、休闲农业区环境特色、深度旅游的特色与认知、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等四大方向进行访谈题项设计。游客问卷设计,以结构式问卷为调查工具,主要分为游客对于旅游资源的重视与满意程度、游客旅游经验及游客基本资料等三大部分。专家问卷设计主要为探讨专家对于休闲农业深度旅游市场开发评估指标,各个类型的权重,并与游客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故采用模糊分析层级程度法。

(三)资料收集

本研究通过休闲农业供应者(2位休闲农场及2位民宿经营者)与休闲农业需求者(2名游客)深度访谈的结果,作为探讨农业深度旅游产品项目与专家问卷调查的依据。游客问卷调查,各客群抽样的对象主要抽样深度旅游现有及潜在两种客群。现有客群,为必须在休闲农业区中的农业旅游环境下从事相关的体验活动,或在区内农场或民宿居住两天一夜以上的游客;潜在客群的抽样对象分为:在休闲农业区,以及在非休闲农业区之旅游景点,从事相关深度的体验活动之游客,旅程为当天来回或是居住在休闲农业区以外地区之游客。本研究采取便利性抽样法,于2013年8月底至2013年10月中的假日与非假日分别进行发放,选定需年满20岁以上具有独立填答问卷能力的游客进行发放。

(四)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资料分析方法包含次级资料分析与主客观分析,游客问卷分析方法利用SPSS 17.0套装软件,分析方法包括次数分配、t 检验、因素分析、Cronbach’s α等。本研究应用重要―表现程度分析法(IPA)将受访不同客群之间对于各旅游资源问项的平均重视度与满意度加以归类,绘成重要―表现程度分析图,并利用此四象限分析结果进行拟定改善策略。专家问卷分析方法运用模糊层级分析法的方式,求算各要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而得到各评估准则的评价分数,达到客观评比的目标。

三、研究结论

(一)农业深度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根据专家的观点,深度旅游产品开发应依据“观光农业导向”、“文化旅游导向”、“自然旅游导向”与“乡村度假导向”的顺序为优先评估的准则;生态旅游、教育体验、农业体验、地方特色、民俗活动为产品开发首要优先,旅游类型权重值之间的微幅差距,表示专家的重视程度几乎画上等号。次要为健康效益、主题旅游与乡土美食,冒险旅游与表演艺术权重值偏低,显示专家较不重视。

整体游客的观点,深度旅游产品开发应依据“文化旅游导向”、“观光农业导向”、“自然旅游导向”与“乡村渡假导向”的顺序为优先评估的准则;健康效益、教育体验、乡土美食、生态旅游、地方特色为产品开发首要优先。次要为民俗活动、主题旅游与农业体验,冒险旅游与表演艺术较不重视。在农业体验、健康效益、民俗活动与乡土美食等类型,专家观点与游客观点较不一致,专家观点认为农业体验与民俗活动为首要开发产品,游客观点认为为次要开发产品;游客观点认为健康效益与乡土美食为首要开发产品,专家观点认为为次要开发产品。其中,健康效益在开发产品的重要程度排序中,专家观点为第六顺位,而在游客观点为第一顺位。

本研究认为专家观点期望通过实际体验与知识学习的产品,提供游客知性的旅程,吸收新知,再结合地方特色与健康效益的产品,增加旅游的丰富性与深度。相对的,游客旅游的主要动机为踏青散步、放松身心(占34.7%),以及养生保健的观念日渐提升,对于健康效益的产品相对重视。其次,对于教育体验的产品开发也是相当重视,列为第二顺位。由于产品开发主要目的在于吸引游客进入农业深度旅游市场,因此,本研究依据游客的观点,依重要程度优先顺序分别提出下列产品开发的方向:(1)顺序一:健康效益的深度旅游产品,包含体能增加的(如自行车),缓解压力养生的(如泡温泉),以及注重优化心灵的园艺治疗等旅游产品。(2)顺序二:教育体验的深度旅游产品,提供通过自然生态解说、环境教育、野外求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以及亲手参与的DIY等旅游产品,让游客深入与接触大自然,增长日常知识与资讯,游客更主动参与与体验的方式。(3)顺序三:文化旅游的深度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著重于乡土美食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包含美食与料理,参观地方传统建筑,观赏与制作手工艺品,品尝与挑选地方特产与伴手礼等。(4)顺序四:生态旅游的深度旅游产品,开发以自然景观与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产品,以了解当地环境的自然,在不影响当地生态体系下,达到保育自然资源,增强游客的环境意识。

(二)农业深度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了解深度旅游市场开发的产品,包含健康效益、教育体验、地方特色、乡土美食、生态旅游等,本研究发现与IPA分析中,继续维持的旅游类型相同,显示以游客认为最重要与最满意的类型,作为产品开发的方向是相当具有说服力。此外,本研究以IPA分析中,需要立即改善的项目,显示游客对于此类型与旅游资源非常重视,但却感到不满意,应当急需改善,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作为主要市场开发的方向。

一是以农业体验与主题旅游为整体客群的开发市场。农业体验的市场,利用农林渔牧的生产资源,转化成各项休闲活动。主题旅游的目的,主要通过休闲农业的环境,提供会议、打工渡假、团体员工旅游的性质,整体客群更认为主题旅游可以赋予休闲农业更宽广的市场开发。二是以教育体验与地方特色为现有客群的开发市场。教育体验主要在本身的生产经营之外,把重要资源用于体验与教学。结合地方特色的市场,以欣赏、参观和认识具有特殊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地方产业文化等,提供游客丰富的乡土体验。三是以民俗活动为潜在客群的开发市场。结合地区性或具浓厚当地文化色彩的民俗活动、与庆典活动,提供民众感官刺激,与体验各地不同文化的差异。

四、研究建议

(一)产品开发方面的建议

一是策略联盟助于资源整合与开发,政府积极扮演协调与整合的角色由于农业深度旅游的产品开发相当多元,包含健康效益、教育体验、地方特色、乡土美食、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然而,目前多数休闲农业业者的发展现况,提供的体验活动大多为欣赏乡野景观的生态旅游、生态解说教育的教育体验,其次为参与地方文化、品尝特色料理,且多数农场也提供体验农产作业、感受主题风情和旅居农庄民宿,而仅少数农场提供户外健身运动和心灵舒压疗养的健康效益旅游产品。因此,业主在发展过程中若无法直接资金投资或提供,除了可以借助休闲农业业主之间的合作,或是与外部其他产业之间的异业策略联盟,利用异业的专长与特性来补强其不足,从双赢的方向思考,让合作的各方都能够提高获利,创造策略联盟的最高效益,进而增加活动提供的广度,助于多样性资源整合与开发,游客参与活动的意愿与选择相对会提高。

二是推动与规划深度游程的旅游产品。潜在客群的游程主要以当日来回的一日游为居多,若能够规划出附有价值与意涵的旅游景点,并与其他产业合作,通过包装与营销,推出与设计符合教育体验、健康效益与地方特色的多日游套装行程,将游客的停留时数延长与过夜,体会到不同旅游地区的深度旅游内容与资源。因此,建议政府相关单位与业主合作,规划小众的套装行程与路线,由政府进行大力推广,设计优惠方案,更可提供游客作为安排旅游行程的参考。

三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与资源。本研究认为整体客群对于各种旅游资源的接受度高且广泛,加上重游的忠实游客不在少数,约有六成的重游率,开发新的产品与资源,提供不同的游程体验,吸引新客群进入休闲农业的旅游市场,创造旧有游客新鲜感。

(二)市场开发方面的建议

一是渔业体验需要近一步加强。渔业体验在旅游资源IPA分析中,现有客群与潜在客群均认为游客重视程度低,满意程度低的旅游资源,属于优先顺序低旅游资源。目前我国的渔业体验活动较为少数,常见的为采贝、钓鱼,能够与其他产业的连结性较低,也收到产季与气候的限制,使渔业活动较为单调,游客的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相对降低。本研究建议可以向周边国家取经,找寻适合的开发策略,打开渔业体验的市场。

二是设法打开主题旅游的市场。本研究的主题旅游包含青年旅游、会议旅游、农事工作假期与员工旅游,经由分析结果显示满意程度较低,IPA分析中是亟待改善的旅游资源。由于国内的主题旅游与休闲农业的联接,尚停留在参观、用餐、选购特产的阶段,由于休闲农业业主规模不大,员工旅游与会议旅游属于小规模企业的接洽,大多还是倾向与饭店、渡假村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业主合作,市场发展具有限制;青年旅游注重在以有限的经费走遍世界角落,在休闲农业存在门票与消费的前提下,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推行与发展速度尚属缓慢;农事工作假期在国外相当兴盛,国内常见为学校实习的建教合作,以兼具旅游与打工目的尚属罕见。本研究认为国内环境可优先推动青年旅游,开发休闲农业青年旅游护照,政府提供补助,业者提供食、宿、行、育、乐各方面的整体配套措施与优惠,吸引与鼓励青年涉入休闲农业的市场。

篇3

关键词:城市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就业状况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队伍快速膨胀,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就业,根据《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961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3375万人;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

然而,大部分农民工受自身文化素质和城市就业体制的制约,只能跻身于那些工资低廉、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的城市自发劳务市场。这类劳务市场是雇佣双方自由形成的零工市场,没有组织、自发形成的,我们称之为“自发劳务市场”,或“马路市场”、“露天市场”等,其实是一种低端的劳务市场,但对缓解农民工进城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活跃当地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样本选择与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样本为安徽省合肥市东二环与临泉东路交叉口、铜陵南路与淝河路交叉口、南二环与金寨路交叉口、南二环与桐城南路交叉口4个自发劳务市场的农民工群体,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19份,有效率91.25%。

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结构特征

(1)性别特征

此次调查的样本中,男性所占的比例为74.89%,女性为25.11%,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这是由于男性农民工具有体力上的优势,而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大多是劳动强度大的体力型工作。

(2)年龄特征

调查的农民工群体中,20岁以下者占3.2%;20-40岁之间者占42.47%;40-60岁之间者占49.77%;60岁以上者占4.57%。从中可以看出,20-60岁农民工合计占92.24%。这种年龄结构说明,青壮年是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

(3)文化程度

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群体中,受教育程度大都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其中还有一部分人不识字,大约占总样本的三分之一。调查还发现,农民工中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的较少,47.03%的人没有专长, 因此在正规的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2 农民工就业与工作状况

(1)就业渠道单一

此次调查的农民工群体中,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由其亲属、同乡或朋友等熟人介绍,其次就是自己寻找,这2种方式占92.8%,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外出务工从劳动力市场等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很少,政府组织提供的就业信息也非常有限。

(2)就业工种技术含量低

调查结果显示,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群体工作类型大都为干杂活。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而且都是以短期工为主。

(3)无劳动合同保障

调查显示,92.24%的农民工没有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最多也只是口头上的约定。一旦出现劳动纠纷,他们的合法权益将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这给自发劳务市场和农民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留下了隐患,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工资收入低,生活支出高

此次调查的农民工月收入普遍较低,最低为800元/月,最高为4000元/月,大部分农民工月工资在1000-3000元之间;其中,女性农民工月工资普遍比男性低。

与其收入相比,农民工每月的生活支出并不低,随着物价、房价的上涨,70%的农民工每月花费1500元以上,有的甚至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满足这对他们的就业与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也给城市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工和雇主双方利益得不到保障。

由于自发劳务市场上的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强,而其中大部分人又没有专业的技术基础,一旦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就很难找到人了,雇主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而92%以上的农民工和雇主不签订劳动合同,一般只是口头协议,定下每天的工钱和要做的事情,至于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人身安全问题或劳务纠纷,没有任何法律保障,这对于农民工来说,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基本保证。

农民工工资待遇低,劳动环境差。

一是工资水平普遍低,在女性农民工中欠薪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很差,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三是超时间、超强度劳动现象非常普遍,把农民工作为廉价的临时工使用,且存在实际工作强度与口头协议不一致的情况,农民工到了现场后只好“硬着头皮”干下来。

农民工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调查发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普遍缺失,绝大多数农民工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工伤保险保率低,伤残医治赔偿困难,医疗、养老保险空缺等等。另外,居住条件比较恶劣,生活质量低下,基本处于城市的“边缘化”地带。

自发劳务市场影响城市形象。

自发劳务市场多处城市繁华路段,众多农民工拥挤在路边甚至占用路面,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很多农民工找活心切,一旦发现有用工者出现就“一窝蜂”式地围上去,全然不顾周边行驶的机动车,阻碍了交通秩序。另外,多数农民工聚集在绿化带周边等待,有的甚至直接坐在绿化带上面,一有工作机会直接从上面踩过去,严重破坏了城市绿化;许多农民工还乱扔垃圾,不仅增加了马路清洁人员的工作量,还损坏了城市形象。

5 对策建议

城市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迫切需要政府寻找合适的地点、制定可行的政策把他们安置下来,这对规范自发劳务市场、缓解农民工就业与工作压力、提升城市形象意义重大。这种硬性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整合现有的正规市场,建一个功能齐全的,真正符合农民工求职习惯的劳务市场,使农民工“敢进、愿意进”。

(1)建设过渡性“零工市场”。

调查显示,目前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条件和居住环境普遍较差,95%以上的农民工希望能建一个官方的零工市场。在调查的过程中,有农民工建议学习山东临沂政府,建设一个过渡性的“零工市场”。在这里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提供便利实惠的食宿条件和就业机会,使他们成为有尊严的劳动者,体现政府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

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是造成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能力、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应在关注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的同时,抓好农民工就业前培训、素质培训和如何融入城市等引导性培训工作;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培训,充分调动农民工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培训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篇4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309-02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具备优越的经营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具有吸引力的同时,向休闲农业的转型便是经营者和游客的双赢选择。尤其是当经营者发现,从休闲观光所获得的收入要比从农业本身的收入多且更容易时,这种转型经营更加势不可挡。台湾的休闲农业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最初仅限于果园采摘、茶园喝茶等简单的经营形式。1998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台湾休闲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9年4月30日协会公布“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自此,各级行政部门开始拟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并将休闲农业正式纳入财政预算的范畴。从2000年起,台湾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并催生了包括休闲农场、乡村民宿、休闲酒庄、休闲牧场、度假渔村等多种集体验、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形态。

2002年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大陆大量质优价廉的商品进入台湾市场,台湾原有企业纷纷面临转型的困扰和威胁,一些传统老字号企业濒临倒闭。在这种情况下,为企业注入文化创意的观光工厂概念的提出和实践,让台湾的中小企业有了延续生存和转型的机会,也使得当地的传统风俗有了文化的传承。根据台湾经济部工业局2003年所颁布的《工厂兼营观光服务作业要点》,观光工厂为具有观光、教育或产业文化价值,且实际从事制造、加工,并将其产品、生产过程、场地与厂房提供游客参观的工厂,是将传统产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因此,观光工厂本身就是个活体工厂,同时具有寓教于乐和增广见闻的功能,当制造业朝向兼具历史文化和观光休闲结合的方向发展时,不仅可以创造更多观光旅游的需求,也使得旅游内容更丰富化与深度化。

在台湾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休闲农业的形态种类更加多样化,同时观光工厂也开始涉及更加宽广的领域,以农作物种植、生产、加工为基础的观光工厂在台湾开始出现。现以台湾苗栗县山水米有机稻场为例,分析基于这一文化创意基础上的新型旅游业态的运作模式,以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

一、山水米有机稻场简介

位于台湾苗栗县苑里镇的山水米有机稻场,在2004年开设之初是一个为了推广有机稻米种植而筹设的希望工作站。在2006年成立的山水米公司秉持“友善大地,健康人生”的理念,在苑里镇玉田里兴建了一间“漂浮在稻田上的大自然教室”,有机稻场正式对外营运,以尊重自然、关怀土地、照顾人们为出发点,借由有机稻为示范田,进行环境教育以及推广稻米文化。

山水米有机稻场以“米”作为推广、展示及商品,为游客提供多种接触有机种植及有机生活的方式。主建筑选择“米”字造型,以水泥板与玻璃为主材料,内规划有展示空间、多功能教室、玩米餐坊与玩米小铺。这栋现代建筑藉由“漂浮在稻浪上的教室”寓教于乐,使游客学习友善对待土地的方式,尊重所有生命,关怀农人生活,创造农村生活美学,同时提倡创意与DIY,以更具体的行动来支持“吃台湾的米,爱台湾的山水”。以米字玻璃房为观光主体,加上围绕在周边的教学示范田、有机稻米展场、生态水池、有机碾米区以及米粮仓,构成了集体验、观光、休闲、餐饮、教学为一体的有机稻米观光工厂。

二、营运模式及SWOT分析

(一)营运模式

山水米有机稻场采取自产、自供、自销的绿色循环发展营运模式。由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提供健康与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方式,以及在有机稻田内应用“稻鸭共生”的种养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有机米、稻间鸭等绿色农副产品及餐饮服务所需原料,使得游客在有机稻场内所吃、所用、所游、所玩、所买皆为稻场自产自供,并加上文化创意的方式呈现出来。

前往山水米有机稻场参观游览的散客和团体,通过线上预约和提前汇款的方式,便可享受到接待参观、讲解导览、有机午餐、玩米教学与DIY等一系列体验服务(表1)。在台湾80家观光工厂中,只有包括山水米有机稻场在内的14家可以提供上述全部服务。

(二)有机稻场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传统农业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并以观光工厂的形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是山水米有机稻场的最大优势。其全部原料皆由自家稻田、鸭舍提供的生态农家饭,加以“一人一碗”的自助用餐理念,充分体现了有机稻场尊重自然、关怀土地的绿色可持续经营理念,也是目前最吸引游客的服务项目。

针对亲子游的米食DIY、稻米科学种植和生产过程的讲解、以及稻间教学示范,也为游客增加了多种可选择的体验项目。

营销宣传方面,山水米有机稻场的网络主页设计轻快活泼,与多个文创企业合作建立包括米老爷爷、米浆奶奶、阿米哥、米康、米果在内的多个形象生动的人物设计,注入文化创意元素,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有机稻场还与台湾各大超商合作,建立直销模式,大力推广鸭间稻米以及相关产品的销路。

2.劣势-Weakness

因山水米有机稻场位于苗栗县苑里镇玉田里,地理位置远离城区,并且尚无公共交通可直达,所以目前前往的游客大多为自驾或者团客为主。

目前山水米有机稻场如需参观就餐,需要提前10天进行预约,并且在团体预约的人数上只接受25人以上预约,30人以上的团体需要分为各个小组参观。在人数和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同时由于场地规模较小,最多可容纳80人,但需要分批进行参观和就餐。规模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效果。

3.机会-Opportunity

台湾地区在2001年至2004年就开始推动“一乡一农业园区”的计划,迄今每年文化建设委员会、行政院农粮署、苗栗县政府和农业委员会等政府部门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辅导奖励,强力推荐休闲农业与观光工厂的发展。

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形态的改变,人们对健康、养生与休闲的需求增加,再加上城市化影响,居民更加渴望接近绿地、回归农田、亲近大自然,这些都为山水米有机稻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会。

4.威胁-Threat

近年来台湾地区相类似的观光工厂发展快速,针对同一目标客户群体的同类竞争者较多,外部竞争激烈。同时由于开放性营运模式,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障碍较低,容易被同类竞争者模仿。由于水稻等农产品有收播季节限制,使得观光工厂淡旺季明显,也给经营者规划与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有机稻场的成功经验

(一)政府层引导与政策支持

2003年台湾推出协助愿意转型的地方工厂转型为观光工厂的计划。从2003年到2009年,总共成功辅导32家传统工厂兼营观光服务,由生产和观光复合经营,直接和终端消费群互动。2008年,32家观光工厂参观人数突破11万人次,观光营业额达到4亿元以上新台币。截止到2014年,台湾共有80家观光工厂,吸引大批本土、大陆及境外游客前往。由台湾观光工厂促进协会、台湾交通部观光局主办的优良观光工厂评选活动,鼓励全台湾地区的观光工厂为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游览氛围,并印发台湾观光工厂导览地图,罗列全台湾地区的观光工厂地理位置和参观服务内容,置于每一间观光工厂内,方便游客取阅。政府层面的引导与宣传,有助于观光工厂进入良好有序的全局发展阶段。

(二)创新产业形式

传统的水稻生产仅仅为满足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而在休闲农业已形成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山水米有机稻场创新产业形式,以观光工厂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形式,不仅为自身品牌增加了创意内涵,也提升旅游吸引力,进而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本着生态绿色、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山水米有机稻场创新“鸭间稻”这一水稻品种,以稻田为合鸭养殖场地,合鸭以稻田中的害虫杂草为食,同时合鸭粪便为天然肥料滋养稻田,以此循环互利共生,达到双赢的效果。而田间收货的稻谷蔬菜,以及饲养成熟的合鸭,又为每日游客的饮食提供生态有机健康的原材料,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当地现有资源,绿色经济。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游客的参与和工作人员的导览解说,使得游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起到教育的作用。

(四)以游客体验为主题

无论是稻间插秧教学、“赶鸭子上稼”稻作活动、还是手工教室DIY米食发糕,都处处强调游客参与其中,增强游客体验。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这些以体验为主题的项目设计,使得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积极调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充分体验和感受。一方面,摆脱了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游客了解水稻种植、生态保护等相关知识及企业的历史和文化,使游客充分感受和回味,提高游客满意度,进而增加游客口碑和忠诚度。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两型社会;农民市民化;区域农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51-02

1 农民市民化

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对象集中在从农村暂时迁移到城市的那部分人和城郊的失地农民(尤其是那些土地被征用并实现职业转变的农民)。农民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原本是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农民市民化就是通过这种人口迁移来完成的。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对应的社会体制改革却相对落后,尤其表现为城市化水平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我国依然处于农业社会。加速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民市民化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术界和地方各级政府就已经开始关注农民市民化问题。

1.1 农民市民化的现状

长株潭地区是国家重点引导和培育的七大城市密集区之一,是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之一,在国家实施中长期区域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位置。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拉开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序幕。两型社会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对于长株潭地区在“两型社会”建设时代背景下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转型发展战略具有理论和实际上的指导作用。

农民不愿意转为城市户籍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由于就业、生活成本等问题在城市无法永久定居,为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更愿意保留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必须为农民解决这些方面的困扰,排除心理上的担忧,才能有效加快市民化进程,实现区域农业转型。

1.2 农民市民化的探索

21世纪初以来,一些学者开始对长株潭地区发展都市农业展开了探索与研究。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湖南的长株潭地区和湖北的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实验区的获批使得长株潭地区区域农业转型研究再次成为热点。

农民的市民化并不是指所有的农民都转变为城市居民,而是指转移农民的市民化。农民市民化的深远意义在于:农村的发展最终应体现在农民身份的转变上,而农民身份的转变既应该从其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居住环境、文化素质的变化来反映,又应该从整个社会的人口比例与分布结构来反映。

1.3 农民市民化的途径与模式

我国的农民市民化过程与西方国家市民化过程有很大区别,区别之一就在于,西方国家市民化过程中农民被剥夺了上地等生产资料,被迫到城市寻找生存出路,我国的农民市民化既有自愿的农民市民化,也有被迫的农民市民化。具体来讲,我国的市民化包括失地农民的市民化和城市民工(尤其是那些长期滞留在城市中,并具有稳定收入和固定住所的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两种类型。在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实现模式主要有三种:小城镇发展模式、城中村发展模式、农民工市民化模式。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大部分农民在自然村落逐步向城镇聚合或转变,是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模式。

1.4 农民市民化所涉及的各种心理与现实的问题及变化

农民市民化的过程是农民对城市的认同和适应的过程,是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心理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由于城乡间体制、制度的长期壁垒和政策上的缺陷,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文化素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适应,农民面临矛盾的心理状态,他们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市民进程化十分缓慢。

在市民化进程中对农民的心理状态进行主观和客观上的分析,将农民工分为四个类型的人:能而欲、能而不欲、欲而不能、不能不欲。能而欲型一般是指经济条件比较好、有一定自身素养水平、有一定生存能力的人,他们具备留着城市中生活工作的条件,并且在心理上接受城市生活的生活节奏、行为习惯。能而不欲型一般是指有能力在城市工作、生活,但在心理上不接受城市的生活,便选择离开城市到农村发展。欲而不能型一般指心理上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甚至比较向往城市生活,但在经济层面并没有能力让自己在城市生活。不欲不能型一般在经济上没能力让自己在城市生活得很好,在心理上也不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

对于以上分析的四种农民的心理形态,随着市民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的心理类型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存在的心理困境是对社会现实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反映。政府在实现农民市民化推动区域农业转型的进程中应当考虑如何加快农民的心理形态转变。

2 市场需求预测及对相关产业发展的促进与带动作用

2.1 长株潭地区的发展战略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引导和培育的七大城市密集区之一,是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之一,在国家实施中长期区域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位置。而如今传统农业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生产效益低下,劳动力过剩。长株潭城市群需要寻找新的农业出来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

2.2 积极的带动作用

长株潭地区农民市民化推动区域农业转型的研究能够使人们充分了解城乡发展的进程,通过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对长株潭地区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使人们了解长株潭地区城乡发展的基本状况,从而找出长株潭地区农民市民化对推动区域农业转型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原因的研究。

对农民市民化推动区域农业转型的研究有助于各县域根据现实基础,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有助于各县(市)发现本地区在推进区域农业转型进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所在,从而使各县域依托本地区优势,特色化发展,避免县域之间的趋同化发展,以促进各个县(市)城乡快速、稳定、协调发展。

对农民市民化推动区域农业转型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地区提供指导与借鉴,长株潭地区农业转型的统筹发展研究能够为湖南省,甚至是中部地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经验,对我国其他县(市)协调城乡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结语

在两型社会的建设中实现农民市民化推动长株潭区域农业转型需要更多方面的保障。都市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形体,政府应该加强对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促使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增加对现代化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现代化农业科技,逐步远离传统的全手工农业生产。从农民自身出发,农民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市民化,农业现代化提高高素质劳动力。建立套强有力的都市农业服务体系,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充分保障。从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的角度出发研究长株潭地区农民市民化推动区域农业转型的研究,有利于节约能源,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和良性生态环境的长久性保持。

参考文献:

[1]葛正鹏。“市民”概念的重构与我国农民市民化道路研究[J],农业经济月刊:2006,(9):33-34

篇6

CTR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各个媒体的广告投放量均有所增加,电台广告增幅最喜人,高达24%的增长率使其荣登各媒体增幅之首。同时电台媒体的广告客户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原来固有的电信业品牌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外,更多其他行业和全国性的品牌如蒙牛、联想、建设银行等进入电台广告投放的前十位,这证明电台作为有效的宣传阵地被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所认可;户外媒体随着各项管理措施的出台,结束了其高速发展的神话,增长9%,趋向平缓,但整体空牌率没有大的变化,体现供需较为平衡稳定的状态;另外,报纸、杂志分别实现了4%及10%的增长幅度;电视广告花费也有不错的上涨趋势,增幅达到18%,并占据广告总花费76%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他媒体形式。其中,中央台及省会城市台的广告增长高于电视媒体的平均增长。CTR市场研究认为,2006年世界杯对电视广告的增幅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2008奥运会的临近,以体育营销为中心的传播盛事再次成为热点,据CTR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杯期间(6月10日-7月10日),CCTV拥有世界杯独家转播权的三个频道与去年同期相比广告刊例收入增长近36%。CTR市场研究副总裁田涛先生表示:“基于2006年世界杯期间广告市场的活跃表现,我们相信2007年及2008年中国广告市场在奥运会的带动下,将呈现更加迅猛地发展态势。”

CTR市场研究数据还显示,2006年,金融投资保险业的广告增幅高达33%,是增幅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广告内容最主要集中在银行形象的宣传上,中国农业银行投放在银行形象上的广告花费位居各银行之首,增幅约为91%。随着2006年底银行业务中国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必须适应市场变化,经营品牌,其广告市场的空前活力也印证了这一规律。

2006年,中国广告市场花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为1.4%,而美国该比例为3%,可见,中国广告市场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广告主的广告需求日趋多元化,仅凭借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满足其广告需求,新技术引导的新媒体此时应运而生,发展迅速,并以各种形式逐渐实现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各媒体融合成为无论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未来发展的主旋律,CTR市场研究相信这种融合将会成为未来中国广告增长的支柱。

小结:

中国广告市场整体增长趋势平稳。

报纸行业面临挑战。

电台媒体广告主结构逐步优化,大品牌注入为其成长提供新动力。

户外媒体回归理性,整体发展速度放慢。

新媒体竞争力日益增强,大广告主青睐有“加”。

金融投资保险业持续保持增长,银行、基金成为2D06年全民热点。

3G为手机行业带来新发展方向,行业洗牌重塑品牌地位,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各自蓄势待发。

功能性饮料广告发展迅速,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婴幼儿产品随着金猪年的到来推向。

日化行业趋于成熟,增长空间有限。一线品牌的广告战略转变将影响整体行业的发展走势。

大型体育赛事成为各大品牌的营销盛宴,成为08奥运演习战。

篇7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竞争;观光采摘农业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64-03

引言

提及陕西旅游,更多人想到的是西安兵马俑、大雁塔、芙蓉园,或是延安宝塔山、壶口瀑布和一系列红色纪念馆,亦或是渭南的天险华山,很少有人即刻想到以能源著称的三线城市榆林。一是因为其“中国科威特”的城市形象过于深入,难以让人与旅游目的地结合起来;二是因为当地缺少著名的或有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观光区。因此,面对周边众多的“老牌”旅游城市,其吸引力显得相对薄弱。

2010年陕西省农业厅提出了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采摘作为观光农业的典型表现形式,进入门槛低,发展速度快,能够快速实现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观光的有效结合[1~2],市场认可度和接受度普遍较高,尤其适合农业和旅游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区,故成为榆林市提升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依照省农业厅指导意见,榆林市按照“统筹协调、各计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提出了“一心三区(红绿黄)”的总体发展模式:“一心”即以榆林市区为中心,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休e农庄统筹组合,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教育于一体的都市采摘农业聚集区;“三区”即黄河沿岸红枣产业休闲聚集区、南部黄土高原绿色有机休闲农业产业区、北部风沙草滩休闲农业示范区[3]。截至2015年底,全市观光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298个,其中农家乐106个,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99个,休闲农庄67个,休闲农家26个[4],小规模自发性的农业采摘园更是不计其数。

一、榆林市观光采摘农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构成要素

观光采摘的消费者多为想要亲近自然、享受短途旅行乐趣的城市居民,故榆林市区居民占据比例较大,且多以家庭或团体为单位,个体采摘者比例较低。随着榆林目的地旅游的发展,市外顾客也开始参与到本地的观光采摘活动中,但多是作为旅行线路中的一项,且参与时间较短,比例较低。

当地多数采摘园来自农民自家种植园的改建,这类采摘园规模较小,缺乏地理位置的选择性,采摘品种也多是常见的当季水果产品。通过专业土地规划建成的采摘园数量较少,且地点多位于风景区和旅游观光热线上,或者规划而成的休闲山庄内部。这类采摘园规模较大,地理位置经过特殊选择,采摘品种较多,可以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可以是不常见到的野菜,可以是新研制的特色品种,甚至可以是农作物、花卉等,往往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采摘价格而言,无论是农户改建采摘园还是规划采摘园区,价格一般是由门票价格和产品外带价格组成,门票价格与一般游览园性质相同,由采摘园主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定价,而外带产品价格一般要高于市场零售价格,也是由采摘园主根据自身产品质量和市场供求情况等进行定价。

随着顾客多样化消费特征的显著,单纯采摘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以采摘为核心的活动扩展已然成为发展趋势,即在采摘的基础上,增加垂钓、骑马、烧烤、户外娱乐等多种活动内容,并成为招徕新顾客、留住老顾客的制胜法宝。

(二)主要经营模式

为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采摘产业不断发展和延伸[5],在传统观光采摘园的基础上,出现了现代采摘园区,相较于前者采摘形式更加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展。

1.传统采摘园。随着本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短途旅游的不断兴旺,兴起了大量的传统采摘园,此种经营模式隶属于采摘产业发展的自发阶段,以家庭个体经营为主,采摘品种和采摘规模取决于家庭生产种植情况,多以草莓、苹果等水果为主,尤其在夏季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采摘园区遍地开花,经营规模较小,活动功能单一,有的仅是自家种植区的简单开放,采摘环境缺乏整体规划,同时忽略了周边环境整顿及园区内部的规划与建设。目前,榆林市的传统采摘园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鉴于交通、采摘环境、服务、采摘内容等的限制,已经脱离了疯狂发展轨道开始逐步退化。

2.现代采摘园区。现代采摘园区由传统采摘园进化而来,规模较大,地点经过慎重选择,其以采摘活动为基础,集娱乐、休闲、观光等活动于一体,加强了园区建设、产品种植、餐饮、住宿等条件,同时服务水平也有所提升[6]。现代采摘园区尤其注重产品种类和产品质量,为了充分实现采摘品的高附加值,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品种”和“特别产品”。例如榆阳区的“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塞上明珠现代农业园”“金沙湾休闲农业示范园”;神木县的“禾丰生态农业示范园”“盘龙湾近郊农业体验园”“盛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农庄”;府谷县的“高庄则现代农业园区”“青草地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等,都是现代采摘园区的典型代表。

3.主要营销手段。面对当下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营销已然成为确保采摘园(区)市场蓬勃的关键手段。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小规模的个体采摘园以“路边挂牌”为主要的宣传手段,少量有识者通过本地团购网站进行订单促销,主要还是大众口碑为主,单一且效果不明显。规模化采摘园区则以本地电视广告、宣传彩页、促销活动为主,个别经营者通过聘请明星、举办展示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较个体采摘园有所突破。

首先,受成本制约,广告并不是采摘市场主流营销方式,只有规模较大、资本较雄厚的采摘园区会在本地电视台等相关频道制作广告播放,并兼以报纸,杂志等其他广告宣传;规模较小、资本实力较弱的采摘园区则以报纸、书刊等低价位载体做广告或干脆不利用广告宣传。其次,通过参与各类农产品活动进行宣传是目前很多采摘园的主要营销方式,例如参加榆林市政府举办的采摘节或采摘游,既不需要花费过多成本,还可以通过优良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活动中名声大振,效果也较显著。最后,网络营销成为个别采摘园区营销的首选,或者通过参与团购网站收集订单,或者在本地相关网站价格较为低廉的网页广告,这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很多顾客或者采摘园区信息的首选。

二、榆林市观光采摘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顾客需求是建立市场的目标,而市场供给则是市场建设的动源,只有当两者之间相互契合时,才能推动市场有序、健康的发展[7]。就目前榆林市观光采摘农业的供求情况来看,其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产品雷同现象较为严重

采摘市场的快速膨胀致使采摘园(区)遍地开花,但千人一面、品质雷同,缺乏个性与特色,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不够,许多具有开发价值或者具有联合价值的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致使与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相脱节。尽管有少量采摘园已经开始了特色产品研发与种植之路,例如野菜采摘、玉米迷宫、稻田字画等,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市场效果较差。

(二)园区服务与卫生条件较差

在榆林市已经形成的观光采摘农业项目中,除少数规模较大的采摘园区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外,大多数园区的设施配置与市场定位不符(例如麻将机的存在),尤其是存在安全和卫生隐患。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许多采摘园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小规模自主性采摘园,仍以家族式经营为主,服务人员缺乏专项培训,导致一些园(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三)市场宣传方式与力度有限

在榆林市政协组织的“2015榆林市观光农业健康发展”座谈会上,农庄主们普遍提及客源问题。鉴于采摘多属于单次消费行为,因此要想保障其客源的可持续性,必须拓展外地游客。而目前榆林市各园区的市场宣传能力有限,过多地依靠大众口碑,即使采用广告宣传也多是选择本地电视台或报纸,受众面积较小,更没能充分利用“绿色营销”“文化营销”“娱乐营销”“微营销”等现代化的宣传方式和传播媒介,同时缺乏和旅行社之间的有效合作,致使客源问题亟待解决。

三、对榆林市观光采摘发展的建议

榆林观光采摘农庄数量很多,但顾客选择意愿有限,客源不稳定。面对供与求的矛盾,必须加强客源市场研究,在明确采摘园(区)市场定位和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实现差异化、精细化和多渠道来逐步推进采摘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加强客源市场研究。不同类型、规模观光采摘农业的目标顾客群不同,其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接收宣传信息的渠道以及对举办活动的参与选择不尽相同。基于这种差别,各采摘园(区)需要准确定位自身资源,通过对现实顾客进行市场调查,明确自身园(区)定位和目标消费者类别,并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数据,旨在根据目标顾客的需求进行特色化改良。

第二,突出产品差异化。为了赢得目标客源,必须突出差异化的品质,从产品、活动、宣传等多方面改变没特色、千人一面的现状。比如,采摘产品不必局限于“少见”,应该突出“有机”和“新鲜”;活动方式可以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因为“参与”比“观赏”更有吸引力;在宣传方式上建议采用微信等传播速度和效果好的平台,增加感染性。

第三,实现精细化管理。为了满足目标顾客,必须采用精细化的管理。对于休闲采摘农业,顾客主要的诉求是“回归本源”,目的在于亲近自然和放松休闲,蝉鸣蛙叫胜过城市的喧嚣,农家饭有时比山珍海味更有吸引力。因此,必须在“细”上下功夫,有效地利用当地的特产和风土人情,紧抓消费者的心理,满足顾客的诉求,提升服务品质。

第四,多渠道广泛宣传。对于初级阶段的自主性采摘园,建议利用通知型广告传达果园的景色、项目、服务、线路、价格等信息。对于规模型采摘园区,建议制作说服型广告,通过突出差异化优势和综合性活动来削弱竞争对手的广告影响。此外,建议加强与当地旅游局、旅行社等中介机构以及周边旅游景点等的资源联合,弱化单独经营时带来的广泛竞争和经营风险。

小结

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与鼓励下,伴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张,榆林市观光采摘农业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农民致富、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的新手段,同时也为采摘消费者带来了丰富的短途旅游体验。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管理,致使本地采摘园在产品选择、服务内容、宣传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差异化、精细化、多渠道等方法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 骆高远.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5-11.

[2] 秦志t.大兴区观光采摘园发展的探讨[J].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22-25.

[3] 榆林市农业局,刘艳.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R].2016.

[4] 榆林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刘东林.榆林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R].2016.

[5] 赵永红.我国农村特色种植与观光采摘游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13):84-85.

[6] 政力,侯新民,韩风.浅析观光果园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2):67-70.

[7] 李静.都市观光农业市场分析及营销战略研究――以北京市观光采摘农业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8.

Ascending of Yulin Tourist Destination Relying on the Sightseeing Picking Agriculture

LI Jing

(School of Management,Yulin University,Yulin 719000,China)

篇8

搜狐财经日前刊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文章分析,在国际市场油价连续创出新高之后为什么粮食价格也随后创出新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背景来理解:

第一,要从替代关系上理解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对粮食价格的影响。长期以来,许多国家一直为石油资源的替代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努力,尤以在开发生物燃料方面的力量更大。迄今为止,巴西、美国等国家在以生物燃料替代石油资源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暴涨,各国对于发展生物替代能源的推动进一步强化,导致国际市场粮食的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应当看到,油价暴涨使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看好。随着国际市场油价的飙升,各国在发展生物能源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特别是一些能源消费大国更感到发展生物能源的迫切性。然而,一些国家在发展生物能源过程中大量使用粮食作为原料,进一步扩大了粮食的用途范围。虽然国际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幷未因此而扩大很多,但国际市场上对粮食需求增长的预期被大幅度提升,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中所包含的风险溢价因素也因此而增多。

第二,生物能源的发展又加大了国际市场能源供应压力。从维护粮食供应安全的角度出发,许多国家正在强烈意识到优化生物能源结构的必要性,更多非粮食作物来开发生物能源。然而,现在的问题是,随着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粮食种植的种植受到日益严重的“争地”威胁,加剧了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的紧张程度。

第三,要从产业关联上理解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地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作为上游产业,石油工业对于农业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石油价格上升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更应当受到重视。事实上,除了柴油和汽油价格上涨直接加大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压力外,石油价格的上涨还通过化肥、农膜、电力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而间接加大农业生产的成本压力,而一旦有机会,这种成本压力必然会转移到粮食价格上。

篇9

谈“信息惠民”就不能不谈农村信息化。专注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市场与政策双管齐下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农村信息化因此成为填平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也改变了胡伟和岳海波们的命运。

“真金白银”敲门砖

胡伟所在的湾头村,还有浙江义乌青岩刘村、福建龙岩培斜村……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的“网店村”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自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最大的14个“网店村”中,农民网店合计已超过1万家,年销售总额超过50亿元。

农村电子商务,用“真金白银”将农村信息化落到实处,“一手拿锄头、一手握鼠标”的现代农民借此打破了城乡数字鸿沟。电子商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新途径,让他们可以离土不离乡地创业。阿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亮则介绍说,截至2012年,淘宝网(含天猫)上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为163.26万个,其中在村、镇一级的淘宝网店总数已经达到59.57万个,经营农产品的网店超过26.06万个。

农业科技“排头兵”

河南省鹤壁市钜桥镇种粮大户唐全合今年的小麦亩产近700公斤,收成这么好,农业信息化立了一大功。在他承包的农田里,用上了农田气象信息监视器,唐全合用电脑就可以看到自家地里的温度、湿度,甚至某片农田的浇水进度。唐全合说:“幸亏有低温预警警报,我们及早采取防冻措施,不然今年小麦的产量就没有这么高了。”

篇10

市场调查与研究,简称市场研究,是指有计划、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对市场营销环境进行研究的作用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寻求机遇。由于环境的变化,市场可能产生新的、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这些新的需求为企业的经营提供了扩大市场的机会,必须加以认真研究,结合企业本身的资源优势,不失时机地作出抉择,迅速组织实施。

2.迎接挑战。由于环境的变化,市场有可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新的障碍或限制,因而在制定经营战略或作出经营决策时,也必须加以认真研究,并适时调整策略,采取新的对策,适应其变化,以减少损失或避开损失,甚至利用矛盾发展自己。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不同的企业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影响,对某些企业可能是机遇,对另一些企业可能是障碍与限制。例如,不久我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将得到恢复,对有的企业会带来很大好处,由于取消或减少歧视性数量限制和歧视性待遇,将为扩大产品出口、引进先进技术创造有利条件。而对有仿造产品的企业,可能冲击很大,因为牵涉到知识产权问题,不能再继续生产,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

3.掌握市场规律。这是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的又一个重要作用。尽管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错综复杂,变化无常,但也象其它事物一样,市场营销也是根据其自身固有的内:部矛盾去运动和发展,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理猫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系统的观测和分析,是一洲能够认识、掌握、运用它为市场营销决策服:务的。

二、市场发展总趋势和需求规律

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有必要掌握我国市场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一般的需求规律。同时,企业要结合本身的实际,探求其具体变化趋势与具体商品的市场需求规律。

1.我国市场发展变化的总趋势。从时间序列分析,我国市场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的变化:一是长期趋势变化。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社会的生产和供应是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市场商品的供需总量的长期变化呈上升趋势。建国后四十多年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仍将按此规律走下去。但由于各个时期,例如不同的年份,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影响因素各异,市场总需求的增长速度也会不一样。从人们消费需求的结构来看,随着生产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衣着,日用品和其他服务性消费需求的总量将是不断增长的,但各类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不会相同,其中食品类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慢于其他各类,食品类需求占全部消费需求的相对比例将不断下降,衣着、日用品需求的比例基本稳定,享受等方面的需求会逐步明显增加。从具体商品进行考察,会呈现各自不同的,由产品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组成的市场寿命周期。企业应研究其所经营的产品的生命周期。二是季节性的周期变化。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人们生理需要的变化、地理环境的不同、风俗习惯的差异等所引起的市场需求,会使每年反复出现季节性的周期变化。从具体商品来看,不同类别的商品,其季节性周期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从城乡市场来看,城乡居民的季节性需求也不尽相同,也要求企业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三是循环变化。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弱点和盲目消极性,以及受自然规律制约较大的农业生产等影响,市场也会出现某些商品供应短缺—充裕—短缺-一充裕的循环变化。企业为避免在循环变化中遭到不必要的损失,需要对市场的长远发展变化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四是不规则变化,或者叫作随机性变化。这种变化在时间上不定期,在变化程度上也没有可遵循的规律,一般是无法预计、偶发事件所引起的。如战争、政治运动、政策改变、工作上的严重失误等,都将在市场供需上得到迅速反映。

2.市场需求规律。所谓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虽然市场需求表现多种多样,甚至各人不一,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需求的差异性,消费者对商品各有所好;需求的发展性,随着人们购买力的增强,欲望不断上升,对产品品种、质量、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的层次性,当人们的温饱问题,或者说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等更高的层次发展;需求的伸缩性,随着商品价格的调整、收入水平的变化,对商品会产生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可诱导性,企业采用一些有效的促销方式,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促使其潜在需求的实现。市场商品的供需规律表现为: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低时,市场需求量多,而市场供给量少,价格会上涨。价格高时,市场需求量少,而市场供给量多,当供给量多到一定程度时,价格又会回落。这一规律并不排除有的时候,由于心理因素,人们产生“买涨不买跌”的现象。

3.竞争规律。市场竞争虽然形式多样,变化莫测,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来考察,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于一个低消费的社一44一会来说,人们对所需要的商品,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无问题,对价格很敏感,所以价格在市场竞争中是举足轻重的,企业应重视价格竞争。当社会达到中等消费、即小康水平时,人们对需要的商品,在解决有无间题的同时,更加考虑质量好坏的间题,质量竟争就起支配作用了。企业在采用合理价格策略的同时,应更多地以优质产品去争取顾客。当社会进入高消费水平即富裕阶段后,以优质服务保证产品使用的可靠性,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在开发新市场,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竟争时,必须调查研究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采取有效的竞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