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影响力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的影响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篇1

关键词:社交媒体;人力资源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博客、论坛、播客等等。在国外,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媒体有Facebook,Twitter等,而在国内,则包括微博,人人网,微信等。

近年来,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一个广为接受的认识是:社交媒体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的最重大变革。企业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他们的顾客和合作伙伴互联,及时通讯沟通。在社交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发出自己的声音,随时参与任何一个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甚至随之采取在线下行动,亲身参与热点事件进程。

生活中的新事物,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抗拒,社交媒体也同样。在一个企业中,技术部门和市场部门往往对外界的变革反应最快。技术部门的职责就是研究最新技术,开发最好的应用,评估最新的风险,所以他们往往先知先觉。而市场部门本身就肩负着开拓新市场,发掘新需求的任务,他们对于新生事物通常也接受很快。

但是人力资源部门,往往被认为是最抗拒变革的一个部门,是对新事物反应最慢的部门。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力资源要负责维护企业现行的制度,程序,用既有的制度评估和管理所有雇员——他们是企业内现行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当然不愿也不能随意改变。可是,当下的社会现实是:数以亿计的人可以用手机上网、通过社交媒体与世界联通,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亿万人生活的一部分,人力资源部门想要拒绝社交媒体的影响已经很难。而如果人力资源从业者能够主动示好,研究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恰恰可以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巨大便利。正因如此,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已经开始主动接受和利用社交媒体,使其成为自己工作的得力工具。

社交媒体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员工沟通

——在社交媒体网络中,信息的传递异常迅捷。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在微博上很快会获得成千上万的转发和评论。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管理层要与员工沟通主要通过开会,个别谈话,电子邮件,内部办公系统等。企业有什么信息要向全体员工,信息会一级一级向下传达,整个过程费时费力。而在社交媒体时代,雇主们基本可以假设,他告诉一个员工的事,很快所有员工就会知道了。HR们再也不用费劲地跑到一个地方跟那里的员工开会,宣布,然后再飞去另一个地方。一个单独的企业微博账号,随时更新,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2 员工信息反馈

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想了解基层员工的想法建议,通常需要设立一个意见箱、员工热线或者 通过“总裁时间”这样不定时的会见制度。,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技巧实在显得太古老太费力。用这些工具,大概只有非常聪明的管理者,再加上一定的好运气,才能比较多地了解他的员工。而有了社交媒体就不一样了:通过员工的博客,微博,人人网页面,高层管理者可以在员工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微服私访”,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与员工留言私信互动。而员工若有什么问题要反应,也可以随时@或私信给特定的管理层人员,既方便又私密。在一个人人互相联通、随时可以自由交流的社交媒体网络中,基层的员工的意见以史无前例的方式获得了表达和传播的机会。

3 社交媒体有利于企业寻找人才

过去,企业需要招人时,人力资源部门常用的手段有登广告,找猎头,参加招聘会等,当然在企业自己的网站上也可以挂出招聘启事,但是被看到的几率一般不会很大。但是现在,一个企业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挂出招聘信息。140个字,写出简要招聘需求,留下相关人员邮件和电话。由于关注企业微博的人,大多是对企业有兴趣的人,所以这样的信息很容易获得转发。有兴趣者的层层转发,会使得招聘信息迅速在社交媒体的亿万用户中传播开来,而且,最重要的,这个过程全部免费。企业往往能使用0成本迅速获得大量应聘者信息。如今在微博世界,类似的招聘手段已经屡见不鲜。最早尝鲜的,是开风气之前的媒体,不少媒体通过社交媒体招聘记者编辑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如今,社交媒体上的招聘主体已经五花八门。笔者最新看到的一例是@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 的热门招聘信息:“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招聘领事事务助理,年薪101900元”。

4 社交媒体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人力资源部门辛苦定出绩效考核体系的目的,根本目的是督促员工工作,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衡量一个绩效考核体系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恰恰是看其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生产效率。以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交媒体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上有显著作用。这可以成为人力资源经理们重视社交媒体的一个理由。

通过社交媒体,企业位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域的员工更好的互相联通起来。在这些人数众多的员工中,往往蕴藏着比管理层更多的智慧火花。一些管理层人员感到头痛棘手的问题,或许某个员工正好有个点子。比如,如何一个技术问题如何解决,或者公司下一步应该如何拓展市场。

再高明一点的公司,甚至可以通过社交媒体 “悬赏”,挂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定向给本企业员工群组,(目前新浪微博有定向给某一群组功能,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外的人看到。)“悬赏”可以给出三到五天的期限,鼓励员工集思广益。凡是提出的意 见被采纳的员工,都可以得到企业的奖励。对企业和员工来说,这样的互动真是再便捷再容易不过了。没有了层级之间报告的繁文缛节,平等的互动交流,轻松有趣的手段。极低的成本,可能极高的收益。有什么企业不愿意试一下吗?

社交媒体,改变了人力资源工作,迫使人力资源从业者重视网络世界。在线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当下企业HR人员和高层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阵地。一方面它能为企业带来许多便捷,另一方面,若企业有负面新闻爆出,社交媒体也会以惊人地速度传播。社交媒体改变了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相处的方式。HR作为一个管理人的部门,显然应该更加重视和研究社交媒体时代的生存战略。

对许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拥抱社交媒体”,听上去像是一个高风险,费时费力且回报很低的工作——要他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放下架子”去了解一个看上去只有赶时髦的小年轻才玩的东西,听上去就不是一件容易事。而且,在社交媒体中,任何一个小人物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发表对公司的看法,甚至不小心泄露公司不愿公开的信息,这使得一些管理者,甚至将社交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封堵还来不及,哪有心情拥抱?!

这些因素使得很多公司还不愿正式社交媒体。没有利用它来招聘人才以及做市场推广等。

事实上,IBM公司曾经对700名人力资源主管进行了一项调查,有78%的人认为他们的公司在合作与社交方面做得并不好。然而,只有21%的公司增加了这方面的投入。他们或许还在侥幸的希望,有一天员工会厌倦了facebook或者twitter,他们会不再愿意把自己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挂到网上去。

但事实是,社交媒体毫无过时和衰弱的迹象。Facebook,在全世界已经有了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在中国,单单新浪微博的用户数量在今年2月已经超过了5亿。(新华网)。而腾讯公司则在今年1月15日宣布,它旗下社交应用“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

社交媒体在信息分享和人际合作方面,是一个革命性的发明。它可以让你与多年失联的老同学重新搭上线,可以让你寻找某个路上邂逅的朋友,但它真正的能量还在与,它可以用来创造许多商业机会,并将它们变成现实的盈利。

在积极应用社交媒体的公司,如IBM中,雇员通过社交媒体沟通彼此的想法,分享一些经验,由此变得更有创造力,工作效率更高。事实上,IBM公司2010年做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财务表现最好的公司中,有57%更愿意使用社交媒体去帮助公司在全球的各分部开展合作。

不过,即便社交媒体有种种好处,人力资源经理们对它有所顾虑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HR的重要职责是控制员工,使其为企业的整体目标努力。而每个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行都可能对公司的形象产生影响,任由其自由发展,意味着人力资源经理可能每天都睡不好觉,随时防备哪个冒失的员工出口不慎,伤害企业声誉或者泄露企业机密。更何况,个别员工可能沉溺于在社交媒体上浏览、聊天,所谓“刷微博”,从而耽误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如何在拥抱社交媒体的同时尽量避免这些风险呢?IBM公司有一套社交媒体应用规则,这套规则随时在更新并融入到员工培训中去。

我在国内一家中央级媒体工作,在我工作的媒体,人力资源部门也有对于使用微博的相关规定,比如: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你的身份即为某媒体记者,你的言行与所效力媒体密切相关,如果出言不慎给企业形象带来损害,员工本人会受到企业内部纪律处罚。如果你想以个人身份随意一些表达,请不要实名认证,即不透露你的工作身份。或者单独注册另外一个账号,用来“吐槽”。那时,能够规范你的只有国家的法律法规了。

5 结论

关于社交媒体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影响,我在中文资料的检索中所见甚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社交媒体还处于初发阶段,大量的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它对我们生活环境的革命性改变。另一方面,我们处在一个无法登陆Facebook,Twitterd等世界性社交媒体的区域,这使得整个社会对于社交媒体的绝大作用有所低估。试想,如果有一种工具,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自由沟通,你会轻视它吗?任何一个以盈利为己任的企业,会想不到从中掘一桶金吗?本文引述美国部分人资资源工作者对于社交媒体的评述,介绍一些国家化大公司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对国内社交媒体的认识,就人力资源工作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Ahlqvist, Toni; B?ck, A., Halonen, M., Heinonen, S (2008). “Social media road maps exploring the futures triggered by social media”. VTT Tiedotteita - Valtion Teknillinen Tutkimuskeskus 。

[2]|accessdate= requires |url= (help)Kaplan Andreas M., Haenlein Michael, (2010), Users of the world, 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 Business Horizons, Vol. 53, Issue 1 (page 61)

篇2

关键词:校园媒体 社交媒体 华大桂声

校园媒体是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校园为主要传播地点、以校园新闻采写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媒介。近两年来,社交媒体这一新兴媒体在校园内活跃起来,到现在社交媒体在校园内的使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其传播力量是巨大的。于是校园媒体开始借助这个传播平台,努力扩大自身在学生中间的影响力。华大桂声近两年先后在人人、微博和微信上建立了自己的公共主页,并于2012年9月专门成立了一个新媒体部门来运营这些社交媒体。

一.“华大桂声”在社交媒体上的运营技巧

(1)内容与形式的选择

在社交媒体上一方面信息速度传播快,一条被广泛认可的信息往往会被迅速地转发和传播,影响范围会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信息也比较庞杂和零碎,同学在每一条信息上所停留的时间短,所以要想扩大在同学们中间的影响力,所的内容就要与大多数同学有密切的相关性,要有一定的价值含量,且要简短适于传播。从华大桂声在这些社交媒体上的运营来看,他们比较充分地考虑到了社交媒体的这一传播特点,就其所的新闻来说,内容上很有选择性,都是一些与同学们的生活十分贴近会引起关注的新闻,基本上没有会议精神传达等这种“硬新闻”,而且偏向于趣味性、娱乐性。在形式上,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新闻作了一个概括,后附有他们网站里的详细报道的链接,既方便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又有利于增加他们网站的浏览量。如果是直接把详细的报道直接投放在社交网站上的话很有可能就因为内容过长而被直接忽略了。

另外在社交媒体上,新闻媒体的专业与权威性弱化,相互之间都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所以新闻媒体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往往显得更为活泼、亲民。校园媒体本身是立足于校园,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在这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语言上学生生活中口语化的语言,常常发一些给同学的温馨的小提醒、小建议,让人感觉好像它就是身边的一位好友,更易接受它所传播的信息。

(2)注重互动

社交媒体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强,不再是一对多的单向度传播。华大桂声在社交媒体上的主页最开始只是作为他们新闻网站主体的一个窗口,由于这种互动性,现在成为了一个加强与同学之间联系的主要阵地。华大桂声在人人、微博、微信上都对同学们的评论和留言给予及时的回复,经常发起一些讨论性的话题,另外有时候一些同学还会在这些平台上向他们提供一些新闻线索,在这种参与互动的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潜在地加深了华大桂声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

(3)注重原创性

华大桂声在他们社交媒体主页上的内容比较注重原创性,所的内容大多都是自己制作或者改造的,尽量少直接转发别人的内容,一般转发别人的信息比自己影响力要小得多,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迎合同学的口味,树立自身的形象。

二.运营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运营是比较有效果的,不仅增大了它的曝光率,使更多的同学认识到了华大桂声这样一个校园媒体,而且增强了它的亲民性。很多新生都是通过社交媒体而知道他们这个校园媒体的,他们在这些社交媒体上的主页才真正让同学们对他们熟悉起来。据调查相对于本校的其它几家校园媒体,同学们更倾向于选择华大桂声获取校园信息,大部分选择的理由是它在社交网站上的更新更迅速、出现的频率更高。

篇3

上半年化妆品品牌社交影响力综合排名TOP 1–30:

社交影响力综合排名TOP 10品牌中,高档品牌占6席、奢侈品牌占3席。

高档的国际品牌与奢侈品牌,具有丰富的品牌资产沉淀与品牌影响力,并且在社交媒体也投入了大量资源,以高标准运营各平台官方帐号,在排行榜上是稳固的第一第二集团。

上榜的100品牌中,大众和高档品牌各占了近半数,分别有46个和41个。大部分大众品牌处在排行榜上中段和后段位置。跻身TOP 10的大众品牌仅有1个,处于中段(第11-30名)的有11个,余下34个处于后段(第31-100名)。

奢侈品牌吸睛、高档品牌聚粉、大众品牌爱沟通;护肤类品牌互动程度更高

定位不同的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奢侈品牌在访问数上显著领先于大众和高档品牌。奢侈品牌华丽、悦目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网友的眼球。

高档品牌在粉丝增长数上的表现要优于大众和奢侈品牌。尽管奢侈品牌内容更吸引点击,高档品牌因更贴近网友的消费水平而获得更多的加粉关注。

大众品牌在内容和转评互动方面表现更佳。它们不仅更多的内容,而且与网友的互动也更多,沟通程度更高。

在内容数、新增粉丝数、转发评论数三个方面,护肤类品牌均领先于彩妆类品牌和香氛类品牌。其中转发评论数的领先优势最高。比起强调实际体验效果的彩妆和香氛,护肤类品牌不仅更适合线上沟通,而且也更容易引起网友的咨询互动,因此在社交媒体上呈现出更强的互动性。

在访问数方面,主打香氛的品牌获得的访问数较高。这类品牌中有45%属于奢侈类品牌的香水线,与奢侈品牌访问数高呈现出类似的特点。

品牌开通微博、微信、天猫账号情况:微信开通率接近9成

数据显示:截止至6月30日,化妆品Top 100品牌中,有99个品牌开通了新浪微博,47个品牌开通了腾讯微博。

其中95个品牌仍在运营新浪微博官微,22个仍在运营腾讯官微。除了部分品牌继续运营豆瓣小站,人人网、开心网等SNS平台几乎没有品牌在持续运营。

更多的品牌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从数据观察,Top 100品牌中有86个开通了公众号,开通率尚未超过新浪微博。

天猫方面,Top 100品牌中有64个建立了天猫旗舰店,在2013年底的数字上继续增加。

药妆、奢侈、高档类品牌:开通微信更谨慎,开通服务号比例高于行业平均;奢侈类品牌开通率偏低;各品类品牌微信开通率差距小。

篇4

关键词:媒介整合 媒介生态 媒介组织 媒介市场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也为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实现再造与重生,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希望。电视作为具有多重优势的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遭遇了挑战,也最有可能在媒介融合中率先突围,在重新布局中建成新型主流媒体。

重新布局的主要依据

媒介融合是现实与趋势的召唤,技术创新的眼花缭乱使融合充满了想象空间,而电视台媒介融合的具体操作,则需要脚踏实地,认真分析。首要的问题是,新媒体到底改变了什么,还在改变什么。这是实施全新布局、介入与深化媒介融合的依据与着力点。理论总结刚刚兴起且十分丰富,归结起来,一个基本观点是新媒体的出现与崛起使传播生态、媒介产业、媒介组织、传播对象及其相关的各种传播模式与方式、媒介要素聚合与离散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面临着舆论场收缩、影响力衰减、受众群瓦解、收入比下降等严重挑战。而循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发现,至少在关乎媒介生存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发生了革命性、本质性、结构性的牵动全局的变革。

一、媒介生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影响媒介生态的诸多条件中,技术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变革和新媒体的出现,都或快或慢地改变着原有的媒介生态,从而改变着所有媒介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今天,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全新“技术――社会”生态环境,无疑正在建构着全新的媒介生态。相对于前互联网时代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核心建构的大众传播生态圈,新的媒介生态正在迅速生成。其主要特点,一是社交媒介迅猛发展,迅速崛起。以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QQ、客户端、APP等为代表,形成了以私人圈、交友圈、粉丝圈、产品圈、营销圈等为特征的无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社交圈,构筑了庞大的社交媒介圈,大有冲击、整合、吞噬一切媒介之势,成为新媒介生态的最鲜明特点。二是随着社交媒介圈的无限膨胀,传统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核心的单一媒介生态,演变为由大众传媒与社交媒介双圈互动,新型的人际传播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形成新的颠覆传统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跨大众――人际传播模式构成的复合媒介生态。三是复合媒介生态的主体相应由原来的大众传媒为主,演变为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多元、多层、多维的泛主体、自主体、微主体等。四是新的媒介生态中,信息与新闻传播路线与方式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由原来大众传媒的单向、一对多、体系内转载,变为互动、几何式转发、病毒式复制,信息的瞬间聚合离散能量与能力爆炸式扩散。五是媒介生产、传播、效果评估、评论等媒介综合评价方式方法与体系均呈现出重大变化,相比新的社交媒介,传统大众传媒的传播、生产、评估的盲目性、模糊性更强,针对性更弱。大数据、云计算将成为新型媒介生态中主要工具。

二、媒介组织发生了重大质变。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均以某项传播技术和某种编辑方针为核心和主业,展开新闻报道和媒介产业。具体的媒介组织形式表现为通讯社、报刊社、电台、电视台。近年来,媒体改革的着力点之一即是媒介组织再造,表现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的成立,地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全省一张网等。媒介组织的变革总是有原因的,在报业、广电改革为重点的媒介改革时期,改革出发点大多是为了做大做强、整合资源,甚至期望整合后由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升级。新媒介组织包括的资源大多是原有社刊资源,频率、频道资源量的增加与衍生的子报、电视剧、广电购物等传统资源的再放大,变革动力也大多是行政主导的外部推动。然而,当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传统媒体陆续开设了网站、网址。如果说此时只是媒介组织增加了一个部门,变化不大的话,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当某一版面、某一记者、某一栏目、某一频率频道发出自己的第一条微博、第一条微信,收获了第一条评点、第一个粉丝时,或者说,当这些林林总总的新型媒介的评论、粉丝、好友突破一千、一万、十万、百万乃至更多时,当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这些变化不定的新媒介时,媒介组织实际上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主要表现,一是由传统的增加业务即增加部门,改变为全员向新媒介发力,而新媒介又呈现出个人化、个性化的明显特征。二是由此媒介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签发变为即发、快发、碎片发,媒介管理权限也不得不下移至最基层的编辑、记者、主持人,空间由媒介空间向现场空间转移。三是媒介采、写、拍、制、播的技术、管理和传播全流程发生了变化。四是媒介产品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单一产品改变为同一信源多向多时多维分发,单一产品正变为复合式的“产品包”,包中的产品组合则根据多种终端的需求不断重新塑型、全新烹制、重新上架。五是就媒介拥有而言,所有的媒介组织都将变为拥有多种大众与社交等传统与新型的媒介集团,因而所有的媒介组织都面临着媒介组织再造,而再造的重点、方向还在探索之中。

三、媒介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前互联网时代,媒介市场中报刊、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分割着伴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的广告投放。先是以都市报为标志的报业崛起,再是汽车时代到来的广播繁荣,而电视则依其一定时段内的技术优势持续保持增长势头。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只会发生结构固化的量变,传统媒介共享着经济持续增长推动的媒体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这一切被快速打破,媒介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一是新媒介异军突起,作为新增板块进入媒介市场并快速增长,媒介市场原有结构被迅速打破。二是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快速结合甚至融合,使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兼营、兼容乃至融合新媒体,新媒体的理念、技术基因迅速植入传统媒体。媒介市场原有结构被迅速打散,不断重整、重组。三是新媒介本身的内涵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快速刷新,媒介市场传统的超稳定结构被打破,并将持续变动下去,呈现出结构变革的动态性特点。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的调查研究中,到2043年,日报的读者将归零,到那时,媒介市场又将呈现出全新结构。

重新布局的突围重点

实际上,依据上述三大变化,宏观上媒介融合的重新布局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端倪、方向与范畴。

一、在新的媒介生态中重新布局,建构全新的大众――社交媒介生态圈。在互联网时代,以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介面对的已经不是以大众传媒为核心建构的大众媒介生态圈,需要在巩固、维护、升华大众传媒生态圈的同时积极调整媒介自身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建构以媒介价值和品牌为核心,以观众――用户为对象,以服务――参与为模型,以体验――收获为基础,以共享――共生为目标的开放型、成长型的全新媒介生态圈。

(一)大众传媒生态的重新布局。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电视应当如何保持、提升自身的生态优势,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排除干扰和影响电视发展的机制、体制、资源环境中的诸多问题,只有更加明确了电视与具体电视台自身的优势与力量,才有可能进一步行动。对那些频道多、收入少的台来说,首要的就是按照宣传要求和成本核算,大力削减现有频道数量,以便优先保证新闻生产与传播,集中力量凸显自身优势。其次,要深化改革,把频道分为公益性与经营性资源,保证公益性频道的国家、公有属性,牢牢建构电视舆论格局,同时,大量释放市场性、经营性频道,不以行政区域划分频道资源,而以市场方式分配非新闻性频道资源,形成几个全国性、区域性强势电视集团。微观而言,电视台需要明确理清自身的价值、品牌、服务对象和成长方向,借鉴国企改革的方式,对收视、收入双低迷又没有成长价值的频道和栏目实行关停并转,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有概念、难实施的办台模式和思想,集中优势资金、技术和人才办好一两个主要频道,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制播分离运营本地或外地的频道和栏目,守好舆论主阵地和经营主战场,以改革的精神和方式开拓区域性、全国性和平台性的电视、视频市场。特别是在城市台中,许多弱势频道、边缘栏目的收视人口往往不及主持人的微博、微信的粉丝多,无论从舆论引导、服务观众、经营发展、成本核算等角度,都应该及早决断,关停止损,把有限的力量投送到更有影响力,更有前景的领域和方向中。目前,许多省市台已经实现电台、电视台合并,完全有条件在新的框架、基础上,重新布局区域性的大众媒介生态,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做好加减法,形成主频道、主品牌、名主持、名记者构成的有影响力生态要件,形成精、奇、特、新的生态特点,把更多的力量向新的社交媒介生态转移。

(二)积极介入建设布局以电视媒介核心价值为内涵的社交媒介生态圈。在第一个布局后才能进入新的媒介生态中全新布局的第二个方面。有统计表明,中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每两名中国网民中就有一人在超过一家社交媒体网站进行过注册。电视在社交媒介生态圈中要建构形成以自身品牌为核心的社交媒介生态,将大众传播力延伸融入社交媒介,并形成影响力。首先,要进行社交媒介战略布点,根据自身的实力、特长、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在不同社交媒体开设账号,建立客户端,可以媒体、频道、栏目、名编、名记、名主持人的多层次、多种类、多侧面的公共和个人账号,形成直接、间接、整合的社交媒体群,这也是多数国际国内媒体正在积极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普遍做法。问题是要突出重点,有所突破,不少媒体社交账号要么形同虚设反应不及时,要么进入瓶颈不知如何突破,反应一阵之后便是沉寂,沉寂之后便是放弃。这都不利于社交媒体的发展。其次,精心培养社交媒介的品牌大V、品牌大圈、大群。要从媒介整合的战略出发,重点培养人格化、标志化、品牌化的社交媒介标志性的有影响力的大V,并以大V为核心建构品牌大群、大圈、大客户端,在信息传递、新闻首发、重要评论等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品牌大V,不断提升他们在社交媒介生态圈中的影响力、引导力。第三,加强社交媒体的转发能力建设,在社交媒体战略布局中,划分层次、领域,研究媒介大V和公众大V的圈群成份和影响力边界,形成定向、定量、定时的社交媒体转发覆盖能力,确保以此强化舆论引导,保证社交媒介生态中导向正确,真消息、正能量占上风。第四,采取多种模式,建构媒介社交平台。有条件的新型媒介集团可以自建社交媒介平台,没有条件的电视媒体要依托现有社交媒介平台,建构自己的媒介社交平台。同时,要以社交媒介的思维方式运营好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账号,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新媒介、新媒体在新的社交媒介生态中的作用。第五,提高与社交平台合作的战略层次,要从电视媒体发展和媒体整合的战略高度主动提升与社交平台合作的战略层次,在开设账号的基础上,要与社交平台开展区域性或全局性的资源、宣传、技术等合作。一方面,电视媒体可以减少重复建设与投入,把视频云端、大数据与社交平台合作托管,进行再开发、版权合作等;另一方面,社交媒介也可以获得更充分的资源,推广、推介、植入电视媒介品牌,更好地满足电视媒介的整合需求与品牌成长,探索出整合的更多更好模式。最后,紧跟技术潮流,及时实现媒介升级与叠代。例如,不少电视台的网址受制于出口流量限制和内容质量与数量的限制,已经没有大的传播与市场价值,应该尽早通过叠代解决,实现台属网络媒体的重组。

实现了上述两个布局,只是总体布局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同步开展在大众传媒圈和社交媒介圈的交互布局,这才是真正的在布局中融合,在融合中布局。重点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整合这两个生态圈的媒介布点、媒介手段,最终形成一个后台、两圈呈现、多维分发,进而在实现技术交互的基础上,实现思维交互、组织交互、呈现交互,进而融合成一个媒介集团,拥有多种传播领域和传播阵地。因而,只考虑大众传媒生态布局,或只注重单纯社交媒介生态布局,都是不完全、不完善的。当然,这是一个技术、组织、战略运营的实践过程,但交互与融合的方向、思路与战略应当是基本的遵循。

二、在媒介组织再造中重新布局,建构生成全新的媒介融合组织。在新的传播技术出现之初,人们对媒介融合的关注大多停留在技术融合层面。实质上,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新旧技术的融合乃至扬弃只是媒介融合的最基础部分,技术融合提出并推进媒介融合,而作为传媒组织,媒介融合要求组织再造以适应――推动――提升媒体融合,最终生成新型媒介集团。因此,就媒介组织而言,媒介融合中的重要问题是媒介组织再造,这要求对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组织进行重新定义与定位。

从产业视角观察,传统的电视台是内容生产与渠道控制叠加的内容+渠道型的媒介组织,不同的台因内容生产与渠道运营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而导致实力不同。应当承认,因上星政策、区域覆盖、区域经济的千差万别,中国的大多数电视台市场化程度不高,内容生产的广告转化率与版权价值也不高,传统播出渠道如无线覆盖已经基本无直接市场价值。有线网络则一方面因全省、全国一张网而日益进入集中化垄断化的产业经营,与台的关系远近不同;另一方面,三网融合与新的互联网电视平台与各种盒子极大地冲击着、消解着传统的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的价值处于波动之中。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台的传统定位必须改变,要在技术融合、市场细分与价值链整合当中重新定位新型电视媒介组织。

(一)要注重内容生产,成为视频为主的内容提供商。首先是做好新闻等公益性内容,这是电视台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充分利用已有和应有资源,做出适合不同新媒介的终端产品,发挥其最大的传播价值与市场价值。其次是向市场提供特内容。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的电视被视频的大海包围,也只有投入到视频的海洋中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新价值体系。因而,一定要打破传统的自产自销式的内容生产,打破改版再改版的封闭的恶性循环。在所有的新节目中注入新媒介基因,注入超越本台的市场基因,绝不能再为了满足播出和填补时间做节目了。最后,要作好视频内容的版权管理与评价,不制作没有版权价值的节目,改变小而全的电视台频道与栏目结构,结合大众传播生态的结构变化,集中力量做好新闻与特,其他的内容生产力量全部面向市场,重新集结,为市场制作内容,使电视台从电视频道内容提供者向视频平台内容提供商转变。

(二)拓展传播渠道,成为渠道参与商。在前互联网时代,电视台控制了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两种主要的视频传输渠道,而在互联网时代,渠道呈现了多平台化、多通道化、多终端化的立体、网状、非线乃至量子与混沌的复杂结构,没有一种渠道可以被某一机构垄断,或者说,被垄断的渠道其价值日益衰微。因此,电视媒介融合必须把重点放在渠道拓展与利用上。首先是保持并增值传统频道。如保持并维护好公益性的无线传输,积极参与、控制区域性有线电视网络,在本区域实现台网一体,这既是确保舆论、导向之道,也是电视台内容分发增值的主要渠道。同时,积极参与控制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高清化、平台化、智能化,把有线电视网建设成为城市智慧化、家庭智能化的基础平台,实现多元增值。其次是以多种形式积极开拓多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渠道。可以推送多种特色化的网络节目和APP,以产品开拓渠道;可以整合多个媒体,共同推出联合平台,如全国部分媒体共建的全国城市网络电视台CUTV;可以和网络、电信运营商合作,建设新的区域平台和渠道,有条件可以资本投入方式参与新渠道建设与运营;可以建立区域化的媒体网络联盟、新媒体网络联盟和社交媒体网络联盟,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运用现有的社会化平台与渠道,占领那些最热的社交平台。总之,要通过掌控主渠道,参与新渠道,借力社会渠道,合作多种渠道,形成自有内容产品的分发、分销、分享平台与渠道,实现有效的舆论引导与有利的内容产品增值渠道体系。

篇5

9月13日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通过美通社的Prestige 100:China 10报告显示,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中被提及最多的国外品牌前二三名为奥迪、巴宝莉、宝马。该报告对这些知名品牌在中国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的曝光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尽管海外知名品牌在微博的表现尚属活跃,但是在搜索引擎特别是中国网民最常使用的百度以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表现还不够优异。这一方面反映出企业对于社交媒体传播和营销效果愈加关注并愿意进行多种尝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社交媒体包括新媒体传播领域,企业的认知尚有一定局限,有时甚至可能仅仅是一种追新的行为,而未能将其与企业信息如何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上曝光这样最基本的传播主题结合起来。

现在多数公司都采用了某种形式的搜索引擎优化(SEO)。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他们重新制定了企业的对外传播策略,以期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吸引用户并与他们展开互动。基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企业传播可以对传统的企业线上和线下的推广活动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挖掘潜在客户正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目标,即使对于传统上不属于销售渠道的部门,如公关和市场部门,也是如此。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在企业传播中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究竟哪些发挥了作用,发挥了多大作用。

精明的专业人士知道如何将公关措施整合到公司主要的SEO策略中,搜索引擎优化就是建设网站的科学和艺术,以此提高通过搜索引擎流向该网站的流量数量和质量。搜索引擎优化包括从在网站文本中精心挑选关键词到网页本身的构架等范围和复杂性不等的多种技术。

诚然,许多公司的公关部并不(说实话也不用)关心网站建设,但受公关部影响的很多关键领域都是SEO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专业公关人士有机会为公司的SEO项目作出贡献,并从中获益。这些贡献中最基础的是“语言”:了解线上受众是如何谈论公司的产品、服务和事件,然后在你们的线上交流中使用相同的语言,这是SEO的基石之一。精英人士应理解并运用SEO团队定下的关键词。其策略包括:①在企业主动对外的信息包括新闻稿中使用此类语言,自己写新闻稿时谨记搜索引擎,并应用公司最重要的关键词;②优化发言人的语言。发言人在和记者、博客作者、分析者及任何外部有影响力的人_:交流时,应养成运用最重要关键词的习惯。媒体培训也是如此,要教会主管人员运用这些语言。如此一来,在与公司相关的文章和博客中出现这些关键词及公司名称甚至网址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采访做得好,那么这一成功采访将成为公司网站被其它网站链接的重要来源,这具有巨大的SEO价值。③公司博客。搜索引擎与最新信息源保持一致,它能为一个实时更新的博客带来很多流量。当你将重要的关键词编入博客文章时,公司博客兼有了两个作用:通信载体和能见度驱动。④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显然不能直接提升内容的搜索引擎优化效果,而且相比文本内容,它们对于搜索引擎实际上是更不友好的。但是随着搜索引擎对多媒体内容的重视,以及多媒体内容与生俱来的吸引眼球的能力,多媒体素材可以使企业信息在搜索引擎上更加突出,尽管它们并不一定总是在搜索结果的自然排名中排在首位。

除了上述策略,与公司以外的有影响力的人士交流,包括知名的媒体记者和博客主交流,也可以了解到更多提升企业信息曝光度的方法。具体做法是:①把有趣的故事或博客文章做成书签或者转发到微博和社交网站上,并链接到这些网页。为了实现提升曝光度的目标,除了建立自己的声誉,还要出现在目标受众的视线之内。占据别人的视线可以转化为重要的能见度和宣传机会;②在公司博客上恰当地与博客作者发展关系,并且(通过引用通告)链接到他们的博客;③像对待有影响力且值得信赖的记者一样对待有影响力且值得信赖的博客作者,让他们得到信息,接触到人物。④通过各种手段,将博客包括在你的每日阅读中。要让自己的博客空间处于潮流和发展的尖端,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你会惊讶于和博客作者及其他相关人士率直交流的机会。

篇6

——中国新闻代表团访美考察报告

2012年5月6日至11日,以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美国。代表团在美期间访问了《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彭博新闻社和美国之音等媒体的新闻网站,参观了雅虎、微软等网络公司,考察了美国新闻博物馆,同美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有关机构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总体来看,美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点击率不断上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社交类媒体异军突起,以脸谱和推特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引领了信息传播的新风向。而传统新闻媒体则通过与网络媒体及其他新兴媒体开展合作,力图挽回颓势。美国新闻媒体行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媒体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特点和趋势

1、融合速度逐渐加快。作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新闻传播形式,而是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及其它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向“全媒体”方向发展。如雅虎公司已经开始与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进行合作,利用其优势,找到受众的关注点,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谷歌公司也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携手,利用主流媒体新闻内容的优势,通过自己的技术平台加以整合,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2、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媒体注重与受众进行互动,除提供新闻之外,还提供快捷、有用的服务性信息,这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国彭博新闻社汇集了全球各地的分析机构和预测机构的数据,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为全球30多万用户提供终端信息服务。而这些终端信息既包含了宏观、微观经济数据分析,相关产业、行业数据分析,还包括有关公司、企业的数据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彭博新闻社的记者也可被称作信息搜集者。“用户生产内容”是网络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网络媒体的报道内容。

3、传播技术不断创新。无论哪一家网络媒体,无论其推出了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在推动着网络媒体向前发展。谷歌和雅虎的搜索引擎曾带来网络传播的大变革,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轻松链接到各大新闻网站;同样,近年来兴起的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可以说引起了网络传播领域的海啸,美国超过90%的报纸允许读者在脸谱和Digg等社交网站上分享内容,这与传统报纸被传阅的方式不可同日而语。互联网已进入到Web 3.0时代,网络传播技术的创新决定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向。

4、对传统媒体仍有依赖。美国的网络媒体十分注重如何更好地传播新闻内容,而在新闻内容的提供方面,传统媒体仍占优势。虽然美国绝大多数报纸的发行量在不断下降,但是报业帝国的地位依然稳固。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议题的话语主导权仍牢牢地控制在报纸手中,报纸仍然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第一媒体,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社区,传统媒体通过提供详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信息赢得了大部分受众。美国学界、报界的普遍看法是,在今后20年内主流报纸对网络媒体仍有较大的影响。

二、对我们的启示

1、重视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据统计,美国国内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包括雅虎新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在线、福克斯新闻、纽约时报网站等,这些新闻网站对受众有很大影响力。而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也以开放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传播范围也深刻影响着广大受众。从网络媒体发展趋势看,我们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发展,积极予以引导。

2、提高网络媒体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使媒体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网络媒体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就是这个数据库的信息采集者和维护者。在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生产信息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

篇7

“乐疯跑”品牌APP是一款具备GPS位置服务和社交分享功能的跑步社交应用,跑者可以轻松地通过它来记录跑步路线、制订跑步计划、分享跑步数据和心得、上传图片到国内主流社交媒体。

而“乐疯跑”GPS社交媒体直播平台则是基于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新浪微博搭建,马拉松参赛者只需使用“乐疯跑”品牌APP,即可在直播平台上实时显示自己的位置、里程、耗时,分享感悟和沿途照片,而网友则可以在平台上观看每个跑者的比赛状态及所处环境的实时照片,并给他们加油、留言互动。

[创新]

在以Nike、Adidas等为代表的国际运动品牌坚持通过专业运动员和专业运动装备来引领普通人的风气下,在中国官方强势媒体长久关注胜利者而忽视普通人所造成的传播僵局中,联想通过“乐疯跑”反其道而行之,让普通人成为马拉松的主角,让普通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拥有自己的粉丝,让既没有赢得比赛也没有累倒不起的普通人,在马拉松比赛中彰显个体的价值。

[执行]

2012年11月25日北京马拉松、12月2日上海马拉松、2013年1月5日厦门马拉松,均进行了“乐疯跑”GPS社交媒体直播。

1. 选取经典赛事。充分考虑中国田径协会对各马拉松赛事的等级评定情况以及参与人数和影响力,联想选择了三站评级最高、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马拉松赛事展开活动。

2.鼓励跑者参加。联想在跑步人群聚居的跑步社区展开招募,鼓励跑者们安装“乐疯跑”品牌APP,在比赛过程中进行直播,并为其中部分幸运跑者提供联想乐Phone手机S890支持。同时,联想还鼓励自己的员工参与其中,与跑者一起奔跑,共同分享跑步的快乐。

3.设置互动机制。在基于新浪微博的直播平台上,所有用户均可以实时追踪使用了“乐疯跑”品牌APP的跑者位置信息、时间里程信息和现场照片,并为他们投票或留言加油。而赛道沿线与赛事相关的微博同样会被通过关键词和地理信息抓取到平台中,现场观众、跑者可以随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网友也如置身其中。

[推广]

联想特别挑选了马拉松比赛中不普通的普通人参赛,如知名电台主播喻舟、中央电视台著名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于嘉、中国最大交友网站创始人慕岩等,他们是拿不了冠军的参赛的普通人,却在不同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通过他们的微博和自媒体,能够有效且广泛地传递联想“For Those Who Do”理念。在平台选择上,除了门户、视频和社交网站上大量的文字、视频传播和互动,联想还创新性地选择了微信这一中国时下最受关注的社交应用,通过官方账号直接向粉丝推送直播信息,引导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直接登录直播平台参与互动,在扩大受众的同时,也与移动概念有了更好的结合。

[效果]

1. 社会影响。联想携手众多名人玩转马拉松的营销事件本身,对马拉松运动在国内的推广产生了有力的促进。而其所倡导的“彰显个体价值”,也让中国当下的普通人更好地了解了马拉松精神和运动精神。谷歌在赛后表扬说:“联想真的不一样了,我们看到联想通过最新科技在马拉松上所做的努力,我们希望能够和这样的企业有更深的合作。”

2. 品牌传播。经过三站马拉松赛事,“乐疯跑”品牌APP下载量达105万次,“乐疯跑”GPS社交媒体直播平台浏览人次累计近20万、1万余人参与互动,新浪微博“乐疯跑”话题量从0飙升至9万余条。

3. 市场覆盖。“乐疯跑”推广中主推机型S890成为联想年度最畅销智能手机;同时得益于出色的品牌和产品推广,联想在2013年Q1销量一举跃升至中国市场第二名,仅次于风头正劲的三星。

专家点评

上海昂柒品牌文化发展中心主任 光头刘进

篇8

而对于影视行业最稀缺也最抢手的资源——明星而言,社交媒体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好处。它让明星的工作和生活、心情与感情都变得“透明”起来,它让明星们前所未有地贴近他们的“粉”与“黑”,也让投资人、制片人、广告商等群体有了更便利、更充分、更立体的渠道了解并“勾搭”他们。

以微博为例,明星们的微博实在是与他们的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有各种迹象表明新浪微博的活跃度自微信崛起后正在下降,但不可否认,它至今仍然是中国影视明星们自我表现最活跃的公开平台。大多数影视明星都乐于使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来展现自我、宣传作品、与粉丝互动聚拢人气,以期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最近,陈坤微信公共账号试水会员收费制,就是把粉丝关注变现的一次尝试。

本期《影视圈》杂志(新浪微博@影视圈杂志,官方微信号:circlemag)娱乐大数据栏目便聚焦于影视明星在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上的“个人品牌打造”。我们从内地影视圈挑选了两位当红男明星——陈坤、黄晓明,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手段,挖掘了与他们相关的1.2亿条微博信息,迅速把握了他们在微博上呈现的关键词、他们的社交关系圈、人脉影响力以及其影视作品、商业代言等重点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公开的微博信息都告诉了我们陈坤、黄晓明的什么和什么……

方法介绍

对陈坤和黄晓明两人的所有微博及其活跃粉丝进行了数据提取,并通过数托邦自有技术剔除掉了疑似水军和僵尸的账号,共计采样了15万个微博活跃用户(其中包括陈坤和黄晓明各5万活跃粉丝,以及5万随机抽取的新浪微博活跃用户),共分析处理了约1.2亿条微博信息。

团队介绍

数托邦(DATATOPIA)创意分析工作室,是一支热衷于探索大数据价值的创意应用团队,团队成员均毕业于清华大学,专注于大数据处理与挖掘、微博微信新媒体分析,以及大数据创意应用研发。新浪微博ID:@数托邦。

陈坤VS黄晓明

2013年音乐选秀节目火爆电视荧屏,原本应属于新秀战场的选秀节目,也成为了评委导师们秀魅力、造话题、赚人气的上佳平台。黄晓明、陈坤二人先后分别在热门节目《中国梦之声》和《快乐男声》中亮相,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也一直争议话题不断,不仅有效地推高了选秀节目的人气与关注度,也重新锻造了各自的公众形象。

黄晓明在《中国梦之声》中大秀明星风范,发表“二二更健康”的宣言,成功地将曾经的负面标签转化为正能量。陈坤则在《快乐男声》中,不断宣讲“行走的力量”以及他的人生信条“听自己的声音看自己的内心”,试图在甩掉偶像包袱的路上走得更远。

这两人,曾是同班同学,都来自北影著名的“明星班”——96级表演班。他们在影视剧作领域各有天地,在综艺节目上各领,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也是各有不同。

陈坤VS黄晓明

“戴围脖,开微博…”2009年11月16日,陈坤开通了自己的微博账号。

“大家好,我是黄晓明,我开微博了,请多多支持!”2010年4月15日,黄晓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条微博。

截至本刊发稿日,陈坤的微博账号共发过3674 条微博,拥有5497万粉丝;黄晓明则已发过1758条微博,粉丝1678万。而通过对两人微博的分析,不难发现两人有着不一样的Style。

除去演员、歌手、摄影、艺术等这些相同的标签,陈坤的标签还有编剧、出版、佛教、阅读、自由,黄晓明则集中为段子、冷笑话、幽默、八卦、90后和宅。

从两人发的微博内容特色词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两人兴趣和关注点的一些不同。在陈坤的发文特色词中,出现了不少宗萨仁波切、释迦摩尼、莫高窟、观音菩萨等这些与、宗教、心灵修行相关的词汇,这些词同时也是他正开展的“行走的力量”公益项目的关键词。另外,“一日不见如穿三条秋裤”、“想致富、穿秋裤”等也是陈坤拉近与粉丝关系的趣味口头语。

黄晓明的发文特色词中,除了包含工作人员、电影、导演、抢镜、微访谈、狗仔等与演艺生活相关的词汇,还更多地出现了父母、朋友、老师,以及快乐、支持、感谢、帮助等表达情绪的词汇。

在微博发文内容中可以看到,陈坤常常都在“行走”的途中,藏区的蓝天白云、山峦高地经常出现在他的微博里。他的个性签名是:你要的光彩不一定是我想要的。其微博文字亦常常结合人生自省,并透露出其像“哲学家”一般的思考。

黄晓明的个性签名是:少说话,多做事!我不是最好的,但我要做最努力的……这与他近年来打造的公众形象颇为吻合,其微博文字亦常供给一些正能量爆棚的心灵鸡汤,展现生活中的小善良。

微博人脉圈

与他们互粉的人重合度很高。按照粉丝数由高到低排序,两人的互粉TOP20人中,有13人相同,重合度高达65%。但两人并没有互相关注。

从两人的微博互动行为来看,陈坤与出版界、公益界的互动很频繁,如李连杰的壹基金、邓飞、王克勤等;而黄晓明频繁互动的对象多集中于影视明星、导演、编剧等。

陈坤互动密友圈

行走的力量 陈坤创立的东申童画发起的公益系列活动

PowertoGo

行者孙冕 《新周刊》创办人

王克勤 调查记者;大爱清尘公益基金发起人

李连杰 影星

根曲邦仁波切 喇荣雅青卡禅修院,根曲邦仁波切

李娜 著名网球职业运动员,2011年法网女单冠军

大爱清尘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

联合国儿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方微博

基金会

南派三叔 《倩女幽魂2》剧情创意总监,

《盗墓笔记》、《沙海》等书作者

邓飞 免费午餐发起人、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

黄晓明互动密友圈

一哥黄斌 《我的唐朝兄弟》制片人,

《赵氏孤儿》执行制片人

我是燕姐 电影发行人、媒体筹划人

寻找窑工袁学宇 微博事件:袁学宇,15岁时被劫往山西。袁父

两年来一直坚持寻找,其间解救出大量青少年奴

工,但自己的儿子却始终未能找回。

钭江明 资深媒体人,华语电影/音乐传媒大奖发起人

赵薇 著名演员,代表作《画皮》、《还珠格格》等

姚晨 演员,代表作电视剧《武林外传》、《潜伏》

电影《爱出色》等

佟大为 著名演员

杨树鹏 电影导演,作品《匹夫》、《我的唐朝兄弟》

宁财神 编剧宁财神,代表作《武林外传》

李冰冰 演员,曾获第29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金马

奖最佳女演员奖

在微博上,他们影响着谁?

陈坤和黄晓明两人的活跃粉丝群中,性别和年龄的分布极为接近。

女性约占到四分之三,普通用户占到八成,这样的比例明显高于微博上用户性别分布和用户类型分布的统计平均值,说明女性普通用户对二人都有较强的关注倾向。

在粉丝年龄分布上,90后数量最多,约占七成,且粉丝偏好度远高于微博用户年龄分布的统计平均值,80后则远低于平均值,70后更低。而陈坤的粉丝整体平均年龄比黄晓明的粉丝平均年龄略高。

在地区分布上,两人的活跃粉丝则呈现出了明显差异。陈坤的粉丝在和西北省份偏好度最高。大胆猜想,如果有西部题材+佛教元素的影视剧,请陈坤参与应该会获得不错的关注度。黄晓明则在东北和中部省份更有影响力,同时可以看到黄教主在台湾也很受粉丝拥戴,被称为“台湾师奶杀手”,看来名副其实。

总的来说,两人都更受北方地区粉丝喜爱,但是上海、广东、福建和港澳地区对两人的热衷度都较低,尤其是广东和港澳这几个粤语地区对二人似乎格外不感冒。

另外,由于两人的活跃粉丝7成为90后,也便不难理解在其活跃粉丝关注的对象TOP50中,快乐家族与《小时代》家族全部榜上有名,湖南卫视热播剧的男女主角,如赵丽颖、陈晓等也都在列。

从最受粉丝们关注的媒体账号排行看,陈坤的活跃粉丝看起来更关注时事政治。他们关注了《南方周末》、《美国国家地理》、《三联生活周刊》等相对严肃的媒体账号,黄晓明的粉丝则似乎更青睐轻松娱乐的信息,更多地选择关注了各种微吧以及湖南台的综艺节目,如《百变大咖秀》等。

此外,奢侈品也已然成为陈、黄粉丝群体心中的所爱。在活跃粉丝关注的企业品牌TOP10中,香奈儿、迪奥、GUCCI、LV、Burberry等国际大牌均赫然在列。

在微博上,他们的影响力如何?

截至数据统计结束时,陈坤的粉丝接近5500万,相比之下黄晓明的1600多万粉丝数目则显得逊色很多,只有陈坤的三成。但粉丝数只是微博影响力的一种体现,在各种营销账号、水军、僵尸账号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应从多个维度加以考量,才能更客观地评价某个微博名人账号的实际影响力。

从这一系列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陈坤的粉丝数是黄晓明的三倍多,但这些反映互动量和传播力的指标并不与粉丝数成比例。在粉丝对其微博内容的参与热度和形成传播的能力上,二者并无显著差异。接下来做具体分析。

A【人脉影响力】

在社交媒体上,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因此考虑其微博影响力,必须要同时考虑与其关系紧密的社交圈。此处我们观察一个指标——人脉影响力,即某人互粉好友的影响力之和。

从图中可以看到,虽然黄晓明粉丝数不到陈坤的三分之一,人脉影响力却较之略高。

B【综艺节目提及偏好度】

为评估明星对其参与的综艺节目的宣传带动作用,我们把微博上随机抽取的5万用户对《快乐男声》、《中国梦之声》两档节目的提及度作为一个基准值参考,再来看看陈坤、黄晓明二人的粉丝对这两档节目的提及偏好度对比。

可以看到,陈坤和黄晓明的粉丝都比随机的普通用户更喜欢看这两档娱乐节目。两位男星导师的加盟,对于吸引其粉丝关注这两档节目都有着显著的带动效果。尤其是黄晓明对《中国梦之声》的带动作用极为明显,黄教主对其粉丝的强大号召力可见一斑。

同时,黄晓明的粉丝同样对陈坤参与的《快乐男声》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相比之下,陈坤的粉丝对黄晓明参与的《中国梦之声》热情一般,仅略高于平均用户的关注水平。

C【影视作品提及偏好度】

二人的影视作品提及偏好度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二人对其影视作品的宣传带动作用。如图所示,陈坤对其参演作品《龙门飞甲》、《钱学森》和《过界》,黄晓明对其参演作品《精忠岳飞》、《一场风花雪夜的事》,都产生了很好的粉丝带动作用。相比之下,《画皮》、《中国合伙人》的粉丝带动效果比较一般。

D【商业品牌提及偏好度】

对比分析二人代言的一些商业品牌,我们看到陈坤代言有道云笔记,黄晓明代言天梭,均对其粉丝群体形成了积极的品牌宣传效果(群体偏好度的提升均超过两倍),而陈坤代言标致308的正向效果似乎就不太明显了。有意思的是,虽然二人都代言过康师傅品牌,但二人的粉丝群体对此品牌的提及度甚至低于随机用户。

我们再从微博传播力的角度观察一下二人的微博营销效果。以二人的商业微博分析为例。

当我们去除水军带来的泡沫数字后,发现二人所发的商业微博,其传播效果和他们微博的平均互动量数值其实是相近的。由此可见,其单条商业微博呈现的额外互动量数字,背后多半是有营销推广动作,实际上并没有有效传播到更多的真实用户。

结语

社交媒体是一个放大镜。对于社交媒体上的普通用户,大数据分析可以从其言语,洞悉其性格。分析明星账号,则至少可以看到:

1.只要努力并持之以恒,就有极大可能捕获你希望锁定的受众。

2.在社交媒体上拥有鲜明的个人品牌形象,有利于获得稳定的口碑。

篇9

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推出了朋友圈,距今不到三年时间,影响力已经赶超微博,终于开始下手广告商业化了。

一个巨无霸进入广告市场,牵动全民关注,很多人关注这件事是凑热闹,有些人则是或兴奋或紧张的看行情,那么从广告行业的角度看,这波核辐射会波及几何?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老子跟你拼了!

人人、开心是中国初具规模的第一批社交网络,但似乎更像刮了一场风,来的快,去的也快,也并未在广告市场掀起波澜。

微博的兴起,尤其是新浪的入场,对中国互联网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一股持续的潮流,但在广告/营销商业化方面,微博却被草根大号喧宾夺主,几乎失控,微博真正开始广告商业化的时候,微信这一波巨浪已经来袭,微博的影响力受到冲击和质疑,在品牌广告市场与自身门户新浪网左右互搏,没有取得大成效,没能从门户、视频、垂直、搜索等其他媒体类别争取来太多预算,广告主也还是没有因为微博下定决心要在社交网络类别投入大笔广告预算。

在效果广告市场,微博几乎是从头开始,有一定建树,快速成长,但相对于整个市场,还并不算真正的大玩家。

随着微信朋友圈广告的进场,在品牌广告市场,一方面会极有可能让广告主下定决心为社交网络这个类别划出来大笔广告预算,做大社交网络广告市场,同时,微信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和面对广告主的“甲方”优势话语权(一般情况下,广告主面对媒体,都是甲方姿态,碰到微信,倒过来了),也会对教育广告主如何做社交网络广告、让社交网络品牌广告更加原生、社交化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品牌广告主投放在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络的广告,仍然是以展示、单向传播为主导,并不够融入微博信息流环境、不够原生和社交化),这两点是微信朋友圈广告对微博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让微博感到兴奋的。

而让微博感到紧张的点也是毫无疑问和不可避免的:在很多人(包括广告主)眼中,微信朋友圈的影响力和用户活跃度早已超越微博,朋友圈广告会挤压微博广告(当一个广告主手里有一笔广告预算要投给社交网络时,面对朋友圈和微博,会把钱投给谁?)。

微博之于新浪,像是老来得子,终于做出这么个现象级产品,又被土豪腾讯推出的微信给压制,好不容易在广告商业化这条路上有了些起色,眼看又要被朋友圈抢去风头,或许心想:老子跟你拼了!

门户、视频、垂直等以品牌广告为主要营收来源的网站:大哥,求你别抢我的预算!

品牌广告发展这么多年,已经很成熟,广告预算也已经相对稳定,从品牌广告主进入互联网以来,目前已经有几百亿广告预算的规模,主要就花在了门户、视频、汽车/IT等垂直、搜索等类别网站,随着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入场,很多品牌广告主必然有一部分预算会挪给微信朋友圈,而且这个预算量级还不小。

钱从哪里来?当然是总盘子里的其他主流媒体类别预算里调取(因为品牌广告主会按媒体类别分预算,不同媒体类别之间自然会是竞争关系,对于品牌广告主而言,分预算基本上是拆东墙补西墙)。

搜索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别,在品牌广告这个市场,难有替代性(接下来会单说搜索类别),门户、视频、汽车/IT等垂直类网站,可能就要受波及了,无论从给品牌广告主讲故事的概念上,还是从实际的数据效果看,微信都具备强大的优势,主流媒体的广告销售部门,大概也在挠头:大哥,求你别抢我的预算!

今日头条、墨迹天气、有道词典等Hero App:神仙打架,有我何干?

微信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但是放在整个大行业来看,它的影响力远超移动互联网的边界。

从品牌广告这个市场来看,移动互联网仍然只占很小一部分预算,移动端的新闻客户端、视频等往往就直接跟PC端相应门户、视频等网站打包分预算,分给移动端的预算往往是大类别媒体预算分完之后的一部分,主要投放给类似今日头条、墨迹天气、有道词典这样的移动端“Hero App”(算是行业代号吧,它们是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兴主流应用,但又不在以往主流媒体类别里,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不是媒体,但在移动互联网又是重要应用,有广告价值,因此取得新类别预算),相比微信,这些“Hero App”的量级还有差距,从广告主的大盘子来看,结合上文所述,微信拿到的预算不会是从这些“Hero App”里掏出来的,相反,微信还会在教育广告主方面给这些“Hero App”带来积极影响。

因为这类应用的身份更多是工具,而不是媒体,他们往往会和应用本身相结合,奉行原生广告理念(比较典型的有墨迹天气的小墨形象植入、有道词典看天下信息流/双语例句植入等形式。所以,对于这些应用来说:神仙打架,有我何干?

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有点尴尬啊!

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多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接入海量中小应用和大量广告主而成长起来的,随着这几年的竞争,已经是大浪淘沙,所剩无几,面对微信朋友圈这样的超级流量入口和高价值的社交用户数据,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所接入的千千万万个应用全部的量加起来也赶不上微信这一个应用,说到精准和人群定向,恐怕也难敌微信,面对这样一个行情看,一些新兴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会显得“有点尴尬”。

百度、阿里巴巴两大精准效果广告巨头:有点肝颤

百度和腾讯的效果广告收入,都是几百亿级别的,可以说是命根子,而微信朋友圈广告,也是奔着百亿级收入去的,要达到这个目标,光靠品牌广告肯定是不行的,品牌广告市场一年最多能贡献二三十亿,大头还得依靠巨量的效果广告市场,而这,就可能动了百度和阿里的根。

篇10

关键词:文化经济;借势营销;创意

1 文化经济思维

文化经济思维,从字面上来看可以拓展成为三个词语的组合,文化、经济和思维。文化的内涵,加上经济的模式还有利用思维的创新,即是文化经济思维。简单来讲,就是利用我们充满创新的思维方式结合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模式碰撞出新的火花,将文化、经济和思维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文化经济思维的方式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正确地把握文化、经济、思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运用文化经济思维的前提。首先,文化是根本,是支撑整个文化经济思维的中心。在整个文化经济思维中,文化占主导地位,没有文化的支撑和文化的元素推进,创意就没有内涵。文化在创意的驱动下,与经济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创意是文化的新的表现方式。创意的添加将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提升,创意赋予了文化新的内容。最后,商业模式是承载这些文化和创意的思维得以实现的一种经济渠道。所以,文化、经济和思维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2 借势营销

所谓的借势营销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在营销活动中借助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人物、事件,通过“借势”的方式,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销售量和宣传产品等的传播目的。用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引导消费市场,通过“借势”的方式,轻松地达到一定的新闻效应、广告效应,不仅以轻松的方式传播了形象,而且能更快地达到广泛的宣传效果。

借势营销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利用事件的突发性。目前,最广泛的是利用网络的时效性,以最快的传播速度传播出去,并造成最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如今,网络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扩大了消费市场,受众面也更广,往往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爆炸新闻出现,运用文案的包装,就能变成一个营销广告。

借势营销,从表面上看,就是以借“势”的方式来达到营销的目的。所以,借势就要有一个适合企业参与,与企业的品牌形象相符合的“势”来匹配,这样才能达到积极正面的宣传营销效果。

3 以可口可乐为例

不同的国家,同样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经典的玻璃瓶可谓是可口可乐的标志,但是随着全球文化的传播,可口可乐的文化创意也在与时俱进。可口可乐的经典玻璃瓶是由亚历山大・萨缪尔森于1915年设计的。当时的可口可乐为了寻找一种可以区分于其他饮料瓶的瓶子,为了突出可口可乐的标示性,并且要求无论白天还是晚上,甚至是打破了也能识别出,为此他们举办了比赛。设计师开始以这种饮料的两种成分作为出发点,最终以可可叶和可乐豆为创意灵感,设计出了这个经典的瓶子。

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各类社交网站和社交软件把世界连在了一起。2013年的夏天,连续的高温让大家无法忍受,在中国的社交平台新浪微博上,可口可乐运用网络文化掀起了一场关于“昵称瓶”的广告创意,这次的借势营销给广大的中国网民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昵称瓶”的创意灵感来自一条广受欢迎的澳洲可口可乐广告,他们把最常见的澳洲人的名字印在产品包装上,但是中国的人名实在太多,这个创意无法实行。于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中国市场通过对中国消费者调查发现,一些特定的昵称和称赞语在中国的一些主流社交媒体上非常流行。中国的文化比较含蓄,年轻人见面时,有时候会找不到表达自己的最佳方式,称赞别人在中国文化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社交媒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给许多中国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表达自己的方式和途径,所以他们喜欢相互在线上和线下取昵称。例如,“女神”“小清新”“女汉子”“有为青年”等,这些可爱的昵称不仅增加了社交的有趣度,也拉近了社交网络上年轻人的距离。可口可乐正是看到了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这一点,于是与新浪微博合作推出了“昵称瓶”的广告活动,并把这些昵称放在可口可乐的包装上,鼓励他们分享给心目中的对象。在6月、7月、8月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可口可乐的“昵称瓶”参与活动数量超过百张。据说2013年的昵称瓶的夏日战役为可口可乐的销量带来了20%的增长。经过“昵称瓶”的成功营销,随后可口可乐又乘胜追击,利用明星效应和那些耳熟能详的歌词,继续在社交媒体上跟进,推出了“歌词瓶”。

五月天是台湾一个音乐乐队组合,他们唱出了许多年轻人的青春和梦想,他们的歌词积极向上,激励着年轻人追求梦想,绽放青春,向年轻人传递正能量。这也正是可口可乐所看中的代言人对年轻群体的影响力。于是由五月天代言的“歌词瓶”,“蝉鸣的夏季我想遇见你”,“让我们乘着阳光看着远方”,“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72款流行歌曲歌词被印在可口可乐的瓶身和易拉罐上。根据可口可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仅仅在2014年的6月,“歌词瓶”带来可口可乐整个汽水饮料销量的增长高达10%。

可口可乐利用主流社交媒体的“标签”和明星的“歌词”,用自己的产品提供给了消费者一个独特的表达空间,小小的一个可乐瓶已经不仅仅代表可口可乐,它代表了广大年轻人的一种社交分享方式。在这些“走心”的标签、歌词的感染下,消费者在无形之中心甘情愿地充当了可口可乐广告的传播载体,同时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可口可乐带来的独特幸福。

4 结语

如今,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全球的文化都在互相沟通、互相链接,从全球的“大数据时代”中捕捉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小数据”,也是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借势思想。从借势营销的视角,运用好适当的文化内容和事情,从广告宣传的角度,把内容、事件作为契机,对社会热点要有敏锐的捕捉力和洞察力。运用文化经济思维,根据热点跟进策划,达到对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宣传做到最好的关联事件的独特创意和表现,以此用宣传来引起公众的关注度。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维指导下,通过洞察和捕捉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引发消费者情感的共鸣,然后让消费者有意愿与品牌互动,从而使得消费者参与其中,使消费者无形中也变成了宣传者,以此来更大程度地提升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最终实现企业产品营销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梦.浅析借势营销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5(16).

[2] 可口可乐昵称瓶文案[DB/OL].百度文库,http:///2112160930?s=6uyXnP,201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