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内容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技术管理
城市公园的建设涉及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到微观的工程建造的持续1过程。在市域层面,城市公园的分布、选址、类型、环境容量、服务半径等指标,关乎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绿地系统的生态结构;在独立的公园层面,公园内容的确定、功能区(景区)划分、园林空间组织、地形地貌处理、建筑小品布局、游览路线策划等,则对规划设计从宏观到微观提出具体的要求。城市公园建设的顺利进行,依赖于对大量复杂的规划设计文件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其中明确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并对技术文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实现科学规划设计的基本前提。
1基本概念
1.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
是指根据项目对象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条件确定的规划设计文件的内容与深度。一般情况下公园的规划设计可分为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工程方案设计、专项工程施工图设计4个基本阶段,对于技术复杂且规模大于50hm2的大型公园,可前设概念性规划阶段。
1.2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技术管理
是指公园的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政府管理部门以及技术专家,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在公园规划设计的编制、审核、评审、审批时,依据法规赋子的权利与义务,对各阶段的规划设计文件实施技术审查。
2规划设计阶段划分的依据
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既面向城市规划管理,又兼顾工程施工管理,其内容与深度既有别于城市规划行业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序列,以及建筑设计行业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序列,又与以上各个技术阶段有着外延上的联系。基于现行的政策法规和相关专业规范并结合公园建设管理经验,我们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问题。
2.1法律依据
2008年施行了新的《城乡规划法》,在推行城乡管理的理念上,新法强化了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城市建设宏观调控的能力。在城乡管理新格局中,城市公园总体性规划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只有以法定的形式确定公园的分布、选址、类型、环境容量、服务半径等建设指标,才能有力地支持市域公园体系的整休功能,达到城市规划控制的目标,实现城市公园这类公共产品的合理分配。因此单个公园的总体规划,对上落实市域层面的规划控制,对下制定指导详细规划的技术指标,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性阶段。
2.2技术基础
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一部分,是实施整个城市规划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其分布的合理与公平;作为绿地,其生态斑块能量的有效整合;作为公用设施,其服务半径的覆盖以及与周边路政设施的衔接,都要求公园的规划必须基于整个城市的视野进行综台统筹。单个公园的总体规划将规划原则落实到具休的空间范围上,其对公园建设发展的控制性作用有别于其他规划设计阶段最突出的特点,因此针对这个规划层面宜设置城市公园总体规划阶段。
为使公园达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生物多样、生态安全、景观优美的综合目标,其规划一般应系统地对功能分区、地形水系、景观生态、交通组织、植物种植、应急避难等内容给以规定,这就需要用详细规划来组织协调以上的各专项规划。因此针对这个规划层面宜设置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
公园的园林建筑、小品设施、道路铺装等作为构成公园景观的物理实体,在发挥其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对公园的整体风貌产生持续的影响。无论具体的公园建设项目侧重于提供游览观赏、休憩康体、文化娱乐或科学普及等各种活动,公园都应该是一个展现美、引发美的地方,故园内重要的游憩设施、服务设施、公用设施和管理设施等都宜进行专项的工程设计,即相应设置城市公园专项工程方案设计阶段。
公园的规划设计最终将用于指导建设施工,即通过施工将规划设计内容落实到每一处具体的空间场所。同时由于城市公园提供公共服务的属性,在园内开展的各类活动均产生相当规模的人群聚集,公园常规设施的安全性设计必须满足相应专业的强制性标准。因此针对这个设计层面宜设置城市公园专项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
3规划设计的技术管理
3.1概念性规划
3.1.1文件内容
一般指对公园的类型、功能、内容、布局、造价、收益以及运营理念等进行的策略研究与指引;其技术文件通常由说明书和分析图组成。
3.1.2管理措施
由公园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规划评审资质的机构,组织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以评审的形式对概念性规划的技术文件进行审查;评审通过的成果文件送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园的概念性规划,应通过咨询、听证等形式,使公众参与其中。
3.2总体规划
3.2.1文件内容
根据概念性规划对公园建设项目的规划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规划依据和原则,制定公园在市域层面所必须确定的技术指标,并落实到相应的规划图纸上。公园总体规划应对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与分析,规划内容与分析结果应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不使分析流于形式。规划应确定公园的位置类型、用地面积、服务半径、环境容量和投资估算等技术经济指标;应解决园内设施与公园周边的市政、交通、水务、电力、电信等设施的管线合理衔接;对公园的总体布局、功能设置、竖向控制、交通组织给予规定;对景观风貌、建筑风格等给予指引。
3.2.2管理措施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包括绿地系统在内的城市总体布局、交通道路、基础设施以及各类专业工程实施综合规划管理。在市域层级,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机组成,城市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良性互动,包括市政公用设施的合理衔接,道路交通的便利可达,供水、排水、通讯、电气管网的顺利连接,都寄望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运用手中掌握的各类城市规划管理资讯,为实现公园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公园总体规划的技术管理应通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法规要求实施的规划审批实现。
3.3修建性详细规划
3.3.1文件内容
以公园总体规划成果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或规范公园各类建设工程设计的规划;其技术文件包括说明书和规划图纸。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建设条件的分析和公园平面布局,以及功能区(景区)、竖向地形、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园林建筑、给排水、电气、应急避难等专项规划与工程估算。
3.3.2管理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在长期指导公园的规划、建造、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地收集、处理公众在使用公园时遇到的种种问题,积累大量丰富的一手资料,并通过在行业管理中的及时反馈,形成改善公园品质的便捷机制。因此根据行政管理责权一致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审批,即以行政许可的形式对规划进行技术审查。
3.4专项工程方案设计
3.4.1文件内容
根据经审批的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指导园内各类建筑和设施的建设工程方案设计。设计对象一般为建筑、园林小品、园路、铺装、水体及大型主题雕塑等。
3.4.2管理措施
方案设计是一个展现创意的过程,对公园专项工程方案设计的审查更需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建筑、园林、植物、水电、经济等专家意见,因此可利用公园行业协会的专业平台,通过专家评审的形式对方案设计实施技术审查,此举也有助于促进代表众多公园管理单位利益的行业协会自身的发展和改革,有利于政府专业部门行业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3.5专项工程施工图设计
3.5.1文件内容
以公园专项工程方案设计成果为依据制订用以规范公园各类建筑和设施工程施工的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对象包括建筑、园林小品、园路、铺装、水体、竖向地形、绿化、给排水和大型主题雕塑等,设计深度应达到满足编制工程材料设备表和施工预算以及规范施工、安装行为的需要。
3.5.2管理措施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城市公园专项工程施工图设计可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风景园林施工图审查资质的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技术审查。
4结束语
篇2
一. 项目前期管理的工作目标
协助业主办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各种手续,协调各协作单位的工作关系,保证项目在2002年底前可以正式开工建设。
二、项目前期管理的工作内容
在项目前期阶段,项目管理公司将协助业主办理下面六大方面的工作:
1.计划部门(计委)
项目建议书(草拟)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报国家计委审批
立项批准
列入年度计划
领取投资许可证
2规划部门(规委)
规划意见书
设计方案审批(协助办理)
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缴纳各种规费
城市档案建立
3土地部门(国土局)
建设用地批准书
国有土地使用证
拆迁
勘察、详勘(协助业主选择相关勘察单位,审核勘察报告)
4设计单位(设计院)
概念设计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5招标部门(招标办)
编制招标文件
协助组织编制标底
开标、评标、决标
发中标通知,签定施工合同
6其它部门
消防(征得认可)
人防(征得认可)
交通(征得认可)
园林(征得认可)
市政(征求意见)
环保(征求意见)
地震(征求意见)
供水(征求意见)
供电(征求意见)
供气(征求意见)
供热(征求意见)
电讯(征求意见)
卫生(征求意见)
7建设部门(建委)
领取开工审查表
办理监督手续
领取开工证
以上前期进度控制性计划见project 2000 前期计划之甘特图和网络图
三、项目前期的管理办法
1. 编制前期控制性进度计划,报业主批准,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地衔接。
2. 编制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报业主审批,协助业主合理、充分利用项目资金。
3. 可协助业主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协助业主完成项目立项审批。
4. 协助业主在方案设计阶段随时与规划部门相关人员勾通汇报,征求方案意见,以加快规划两证审批。
5. 施工图设计阶段聘请施工图审核单位为顾问,加快施工图审核速度。
6. 协助业主选定勘察单位,由**监理公司派出勘察专家审核勘察结果,保证勘察及详勘进度及质量。
7. 派出专人协助业主与协作单位(如水、电、气、热等)和政府相关部门(如消防局、人防办等)随时勾通,争取相关手续尽快批复。
8. 派出专人协助业主在招标办办理相关招标手续。
9. 派出专人协助业主办理开工证。
设计阶段的管理
通过设计阶段项目管理,确保设计文件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充分体现业主的意图和希望,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促进国内外设计单位高效地合作,并按时取得相关的批准文件。本项目设计工作将划分为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
第一 概念设计阶段
一、 管理目标
通过对som公司提交的5概念设计及当今国际上已建和正在建设的相近规模的同等建筑比较,协助业主评选出符合金融街整体规划,并达到金融街区域及至北京市标志性的,具有强烈视觉可识别性、观赏性,可以满足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使用的一流金融办公及会议中心的概念性方案。
二、 管理工作内容
1. 通过业主授权,对som概念设计的进度进行协调。
2. 对som提交的5个概念设计分别进行建筑形式、结构方案、机电方案、外部环境、工程成本进行分析,并向业主提交分析对比报告。
3. 收集国、内外近期已建成或正在建的相近规模的建筑相关的数据,分析整理后,向业主提交相应的报告。
4. 对som提交的5个概念性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工程实施的进度及工程实施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向业主提交相关报告。
5. 对som提交的5个概念设计与金融街现有整体规划及已建成建筑的协调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写出相应报告。
三、 主要管理方法
1. 建议在本阶段成立拟由**监理公司、卓建管理顾问公司、北京市规划局的专家组成业主专家顾问组。协助业主完成概念设计的评审工作。通过规划局专家的参与将保证所通过的概念设计在规划局顺利通过。
2. 通过业主授权或通过业主,采用电话或传真方式随时了解**项目工程概念设计进展情况。
3. **监理公司和卓建管理顾问公司将提交目前国、内外相近规模建筑的技术、经济指标。
4. **监理公司、卓建管理顾问公司和规划局的专家将一同听取som公司关于各概念设计介绍,以便了解设计的意图。
5. 概念设计的评定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符合金融街整体规划
体现金融文化理念
满足国际性客户群体要求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满足现代办公的科技含量
施工可行性
施工周期的合理性
成本可接受性(ve理论)
6. **监理公司和卓建管理顾问公司的造价工程师和测量师将联合对som提交的5个概念设计进行成本估算和ve评估。
7. 如果som提交的一个概念设计可以满足上述的各项要求,并得到业主的确认,则由监理公司发出书面的通知,由som继续完成下面的工作。
8. 如果som提交的概念设计中未能通过专家及业主的初步评审,则项目管理公司将协助业主将业主及相关各方意见整理出,由som公司继续完善,并明确相应的完成时间和内容。项目管理公司将会同业主随时检查本概念设计的完成情况,同时对项目总体进度安排进行调整,保证整体计划的实施。
9. 本阶段需同时开始的工作内容
项目管理公司将协助业主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任务书。
项目管理公司将根据初步评定的概念设计及相关的经验编制项目实施的控制性计划,报业主批准。
项目管理公司将根据初步评定的概念设计及相关的经验,编制本项目的项目成本初稿,报业主批准。
第二 方案设计阶段
一、 管理目标
通过过程控制,促使som公司按期提交符合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内容、质量要求及保证审批通过的方案。
二、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 经业主授权,对som方案设计进度进行跟踪。
2. 对som提交业主的方案进行评审,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合同要求,向业主提交相应的评审报告。
3. 对som提交业主的方案进行成本估算,向业主提交成本方案设计分析。
4. 根据业主确认的方案设计,编制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管理细则。
三、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1. 在方案设计开始前,根据总控制计划和设计合同,要求som编制方案设计进度计划。
2. 项目管理公司将协助业主对进度计划进行批准,并提出相关的意见。
3. 项目管理公司将协助业主用书面及传真方式对进度情况进行检查及确认。
4. 由**监理公司、卓建管理顾问公司、规划局的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对som提交的方案设计进行评审,并由管理公司写出评审报告。
5. 方案评审的技术部分主要包括以下:
方案设计是否与业主确认概念设计保持连续性
方案设计是否满足于金融街整体规划设计方案的要求
方案设计是否与周边在建或已建项目相协调
各专业方案的深度是否满足于规划局报批深度
各专业方案的深度是否满足于成本估算深度
各专业方案的施工技术可行性
各专业方案的施工工期可行性
各专业方案是否可以指导初步设计文件
各专业方案设计是否满足于设计任务书中技术指标的要求
各专业方案是否相互协调
结构方案设计是否满足于结构安全的国家规定并能满足建筑方案设计的要求
机电方案是否可以满足于舒适度要求
机电方案及建筑方案是否节能
机电方案是否便于后期物业管理和保养
外部环境设计是否可以满足总体建筑风格及总体环境要求,并体现与之协调的品位
交通方案设计是否满足合同要求
市政方案是否符周边市政条件并符合规划
装修方案是否体现金融办公及会议中心要求
6. 由项目管理公司组织测量师、造价工程师对各专业方案进行成本造价估算并向业主提交相关的估算报告供批准。
7. 不同阶段的方案设计成果随时报规划局,征得规划局的意见,同时与政府其它的职能部门随时汇报,全方位满足要求。
第三 初步设计阶段
一、 管理目标
通过对初步设计的过程控制和协调,使国、内外设计单位及相关外部配合单位密切合作,促使初步设计文件保持与方案设计的有效连续性,完成设计合同和设计任务书约定,并满足于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二、 初步设计阶段管理的工作内容
1. 编写初步设计管理规划,报业主经批准后执行。
2. 审核som及国内设计院的主要设计人的资质及人员安排,提出初步意见。
3. 审核som提交的初步设计进度计划,提出相关审核意见,经修正并业主批准后执行
4. 跟踪初步设计进度计划执行情况,提出相关的意见及要求。
5. 跟踪初步设计阶段主要设计人员的配备情况
6. 在过程中检查初步设计文件是否满足设计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规定,并提出相关意见。
7. 对跟踪过程中发现的偏差提出改正要求,并验证执行情况
8. 组织协调国内、外设计院的相互协调关系
9. 协助业主组织协调与外层单位(水、电、气、热)及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
10. 组织对初步设计文件的检查,验收。
11. 对设计费拔付签署意见
12. 检查核对设计工程概算
13. 根据初步设计文件计算工程量,进行技术经济分析(ve理论)
14. 组织初步设计阶段的会议
15. 组织阶段性总结
16. 协助组织初步设计文件的报批。
17. 编制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大纲
三、 初步设计阶段管理的主要工作方法
1. 组织由建筑、结构、机电、测量师、法律顾问等专家成立项目管理部。
2. 项目管理部的法律专家协助业主签订初步设计合同,并将合同意见提交业主。
3. 项目管理部内部组织所有人员学习som及国内配合设计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
4. 针对管理工作内容,编制初步设计阶段项目管理规划细则,明确管理工作所开展的活动、人员,分工及职责,工作要求等。
5. 项目管理部向业主及有关方面收集必要的资料,包括:
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地红线图
规划设计要点
消防意见等
6. 在主业主持下召开初步设计阶段管理交底会,提出本阶段所管理方法及要求。
7. 将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方案确定的实际情况,划分出若干子阶段。
8. 在每个子阶段,要求设计单位提供阶段性的设计计划和设计输入文件,由指定的人员审查签认,填写《设计跟踪检查记录单》,报业主审核。
9. 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每天与som进行书面联系,跟踪设计进展情况。
10. 在初步设计的中间阶段,与业主协商约定,实地检查所有设计的进展情况。
11. 实地检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设计进度是否满足合同及计划要求
设计人员资格配备情况是否与合同要求一致
设计专业配合情况
已完成阶段性成果的设计质量及深度
已完成部分工程成本估算
12. 在实地跟踪检查过程中,填写设计跟踪检查记录单,并报业主备案。
13. 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则专题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人员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修正,保证本阶段任务的完成。有关通知书报业主备案。
14. 定期组织召开有国、内外设计公司参加协调会,参加人员必须为各项目主要负责人。
15. 派出专人组织设计单位与有关部门,如规划、建设、市政、消防、环保、地震、人防、园林、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电讯、交通等协调工作。
16. 建议设计单位聘请有关规划、消防等单位的人员担任相关专业的顾问人员,保证审批的通过。
17. 在初步设计完成之后,组织业主、设计单位及相关的外部协作单位共同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及验收。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审核设计项目是否满足合同规定的内容数量及深度要求
审核设计项目对可研评估意见及规划要点的执行情况
审核设计项目中对现行法规、规范、标准的执行情况
审核公用工程项目的完整性、可靠性及建筑物内部的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要求
审核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是否符合工程总目标的要求。要审查其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其有利于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的程度与价值
审核项目外部条件的落实情况。设计与城市建设及金融街b区总体建设要求的协调性,水、电、通讯、供热、供气、施工用地等条件是否与地方各部门签订了有关协议,有关消防、环保、交通、卫生等条件的处置情况
注意设备选型与配套的合理性
注意设计方案对施工操作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对今后物业管理的影响
方案主要有建筑方案、结构方案、机电方案、交通方案、环境方案、市政方案、装修方案、楼宇自控方案、园林绿化方案等
建筑造型、使用功能、装饰标准等方面满足业主及市场销售的要求并要满足:
结构安全
经济性好
技术先进
审查图纸的规范性。如图纸的编号、名称、设计人、校核人、审定日期、版次等栏目是否齐全
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考察在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方面具体体现选定的设计方案情况
平面设计。包括房间布置、面积分配、楼梯布置、总面积满足情况
空间设计。包括层高、空间利用情况等
装修设计。包括外墙、内墙、楼地面、天花板装修设计标准及协调性,满足业主装修要求情况
结构设计。核查结构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性情况。要审查主要结构参数取值情况,必要时审查结算书
设备设计。包括设备的布置、选型。如电梯的布置、选型,锅炉的布置与选型等
机、电方案等设计。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消防、自控等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
满足城市规划、环境、消防、卫生等部门的要求情况
各专业设计的协调一致情况。审查建筑、结构、水电等专业设计之间是否存在尺寸不一致等情况。
18. 初步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做好项目资金规划,明确项目的投资目标。在设计阶段,要科学地进行投资切块分解、编制合理的投资计划,对项目设计工作的进度情况进行投资动态跟踪和控制,如果没有明确的投资控制目标,便无法把项目的实际支出额与之进行比较,也就无法找出偏差,使投资控制措施缺乏针对性。因此,做好投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投资规划工作主要为:确定和分解拟建项目的投资目标,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所需的投资总额,即投资目标作出合理的估计(根据市场销售的调查和在金融街已完成工作客户的反馈意见及预期的利润指标等),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解,从而得出可操作性分目标,进而对此分目标进行主动操作,以期达到对投资进行主动控制的目的。
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比较与分析初步设计的总体方案及单项目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在满足设计功能要求下尽量节约投资,选取最佳方案。因此,投资控制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实行限额设计
根据国家规定,初步设计概算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估算,施工图预算不得超过初步设计概算,设计合同中要设专门条款予以明确,并且要求设计单位按分项、分专业编制施工图预算,分析投资增减情况,如有超过,要采取措施予以核减。包括:
a、审查编制概算采用的《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材料、设备的价格和各项取费标准是否遵守国家或地区的规定。审查概算文件所包括的设计内容是否完整,设计项目有无遗漏或多列,工程量是否按照设计要求确定。
b、核算单位造价和技术经济指标与已建工程类似预算的单位造价,或国家颁布的控制指标是否符合,同时比较和分析差异的原因。
c、审查其他各项费用的计算是否符合国家、地区的有关规定及符合实际,不属于建设项目范围的费用不得列入,无规定者要根据情况核实后,方可列入。
(2) 实行限额设计变更
要求设计单位按照设计或非设计原因两种表格设计变更单,并计算出变更对投资的增减数。非设计原因变更单要附有提出变更单位的联络单。
凡属于提出设计标准、扩大设计规模,超出初步设计批准的新增内容及其限额以上的重大设计变更,由监理单位报请业主审批,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进入施工,如有发现立即停止施工。
(3) 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对工程投资进行分析,保证业主利益最大化的体现。
19. 对其他特殊事项影响设计进度或可能造成延误的因素及计划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批准
20. 项目监理机构在工作中,要主动与业主进行沟通,及时传递设计情况的信息,使业主掌握设计动态,取得业主对工作的支持。对于业主的要求和意见也要与设计单位及时研究,贯彻到设计工作中去。
21. 项目监理机构要充分与业主进行协商,要与业主取得一致意见。从而保证对设计单位的口径一致,为管理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22. 项目监理机构的管理例会和其它协调会议要编制会议纪要,发给各单位。项目监理机构要每月编写管理工作月报,每段设计工作结束后要编写管理工作小结,整个设计管理工作完成后,要编写管理工作总结,报送业主。
23. 与消防、人防等主管部门的协调要主动沟通,及时汇报,认真听取各主管部门对设计的意见与要求,取得主管部门的支持。
24. 在初步设计文件经业主讨论批准后,项目管理公司协助完成规划报批工作,领取规划许可证。
25. 在初步设计基本结束时,编制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细则。
第四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管理
一、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管理目标
通过对施工图设计过程的控制,促使施工图设计单位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交符合合同约定的数量、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并能完全指导施工的图纸。控制施工图预算不超过设计概算。
二、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1.协助业主签订施工图设计合同。
2.编写施工设计阶段管理细则,报业主批准后执行。
3. 审核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人员的资格及人员安排,向业主提交相关的报告。
4. 编制施工图设计阶段控制性计划。
5. 审核施工图设计单位编制的进度计划,提出审核意见,经修正后报业主批准执行。
6. 跟踪设计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提出相关的意见和要求。
7. 跟踪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设计人员的配备情况。
8. 在过程中检查施工图设计是否满足设计合同及国家规范的要求,提出意见
9. 对跟踪过程中发现偏差,提出改进要求,并验证纠偏执行情况。
10. 组织外方设计院对施工图设计的检查与审核。
11. 组织施工图文件的检查与验收。
12. 签署设计费拔付意见
13. 计算工程量清单。
14. 审核施工图预算书。
15. 对施工图文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16. 组织相关的协调会。
17. 组织阶段性的总结
三、主要管理措施
1 组织由建筑、结构、机电、环境、测量师、造价师、法律顾问等专家成立阶段性项目管理部
2 由项目管理部的法律专家协助业主签订施工图设计合同
3 组织项目管理部内部人员学习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和项目管理合同
4 编制本阶段的管理的控制性计划
5 针对管理工作内容,编制施工图阶段管理细则,明确管理工作所开展的活动、人员,分工及职责,工作要求等。
6 收集施工整理施工图阶段所需的资料,包括:
初步设计文件
规划意见书
用地规划许可证
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
消防审批意见书
人防审批意见
园林意见
市政、水、电、气、热等条件。
规划红线,水准点等
勘察及详勘资料
7 复测及审核相关资料,如勘察资料,水准点等
8 主持召开施工图阶段管理交底会,明确管理目标及方法
9 根据实际情况,将施工图阶段划分为若干子阶段,并提出各子阶段的工作目标。
10 在每个子阶段,要求设计单位提供阶段性设计计划和设计输入文件,由项目管理部进行审核,报业主审核
11 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派出专人实地检查设计进展情况,主要包括:
设计进度是否满足合同及计划要求
设计人员的配备及到位情况
各专业的协调配合
已完成部分的设计质量及深度
已完成部分的成本估算
12 在实地跟踪检查过程中,填写设计跟踪检查记录单,报业主备案。
13 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则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人员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修正。
14 验证批复整改及修正的措施及措施的执行情况。
15 建议施工图审核单位在本阶段参与完成上述工作,保证施工图审批的速度。
16 每周召开一次有业主、中、外方设计参加的设计协调会,对设计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协调解决需由包括业主方在内的各方解决的问题。
17 在施工图分阶段完成之后,组织业主、设计单位及相关外层协作单位共同对设计图进行审查及验收,按本项目施工图可以分为四个大部分:
基础阶段施工图(包括机电的预留、预埋图)
结构施工图(包括机电、外装修等的预留、预埋图)
机电安装施工图
内外装修施工图
18 施工图审核的主要内容:
审核施工图对初步设计图的符合及满足情况
审核施工图是否满足于合同规定之内容及数量
审核施工图对批准的规划意见的满足情况
审核施工图对现行法规、规范、标准的执行情况
审核工程项目的完整性、可靠性及建筑内部使用功能是否满足业主的要求
审核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是否符合工程总目标的要求,审核其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其技术的提高程度与价值。
审核与项目外部条件的协调情况,包括与金融街b区的市政、水、电、气、热,施工条件等,有关消防、环保、交通、卫生等条件的处置情况
注意设备选型与配套的合理性
注意施工图在施工操作中的可行性、合理性及对今后销售及物业管理的影响
审查设计图纸的规范性,如图纸的编号、名称、设计人、校对人、审定日期、版次等栏目是否齐全
建筑设计及立面设计,考核在建筑造行和立面设计中体现初步设计的情况
平面设计。包括房间布置、面积分配、楼梯布置、总面积满足情况
空间设计。包括层高、空间利用情况等
装修设计。包括外墙、内墙、楼地面、天花板装修设计标准及协调性,满足业主装修要求情况
结构设计。核查结构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性情况。要审查主要结构参数取值情况,必要时审查结算书
设备设计。包括设备的布置、选型。如电梯的布置、选型,锅炉的布置与选型等
机、电方案等设计。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消防、自控等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
满足城市规划、环境、消防、卫生等部门的要求情况
各专业设计的协调一致情况。审查建筑、结构、水电等专业设计之间是否存在尺寸不一致等情况。
19 用价值工程理论对施工图中投资方面进行审核。
20项目监理机构在工作中,要主动与业主进行沟通,及时传递设计情况的信息,使业主掌握设计动态,取得业主对工作的支持。对于业主的要求和意见也要与设计单位及时研究,贯彻到设计工作中去。
21项目监理机构要充分与业主进行协商,要与业主取得一致意见。从而保证对设计单位的口径一致,为管理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22项目监理机构的管理例会和其它协调会议要编制会议纪要,发给各单位。项目监理机构要每月编写管理工作月报,每段设计工作结束后要编写管理工作小结,整个设计管理工作完成后,要编写管理工作总结,报送业主。
23与消防、人防等主管部门的协调要主动沟通,及时汇报,认真听取各主管部门对设计的意见与要求,取得主管部门的支持。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管理
一、施工招投标阶段的工作目标:
通过施工的招投标阶段工作,依法选择出更适合于本工程建设的各施工单位,使业主的利益得以最大体现。
二、管理工作内容
1. 编写招标计划,报业主批准。
2. 协助业主办理招标申请。
3. 协助业主编制招标文件,内容包括投标须知,合同协议书,合同条件,工程规范和技术说明,合同图纸,工程量清单。
4. 编制工程标底。
5. 协助业主审查施工单位及项目部的资质,提出选择施工单位的初步意见,报业主审批,协助业主选择确定投标单位。
6. 协助业主组织投标、开标、评标和决标工作。
7. 协助业主与中标单位签订承包合同。
8. 办理工程开工申请及相关手续。
9. 协助业主作好施工现场的平整,水、电、通讯线路从场外接至约定的地点,开通场地至公共道路的通路,提供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线资料,提供水准点的坐标控制点。
三、主要管理措施
1. 项目监理机构要充分研究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招标方式、范围、程序、组织及时间安排,认真编写好招标大纲,报业主同意后,作为招标工作的指导文件。
2. 编制招标文件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使招标文件条款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 要认真进行工程风险分析,对风险应合理分解,制定回避风险的措施,以便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顺利化解风险。
4. 招标文件要完整、准确地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使招标和投标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可有效地防止在履约过程中的争议。
5. 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合理确定有关材料、设备的暂估价格,使招标标底和投标价格与市场实际情况相吻合,为控制投资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条件。
6. 招标文件各部分内容应力求统一,用词要明确、严谨,避免由于内容前后矛盾,语言表达含糊不清,造成理解和解释产生分歧而形成纠纷。
7. 选择投标单位要认真进行资质审查,拒绝不合格的投标者。审查的重点应放在投标单位的类似工程的业绩,要落实到拟投入的项目部和项目经理上,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确保中标后能胜任工作。
8. 为了保证评标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评标小组或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应包括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的专家,评标成员不是代表各自的组织和单位,要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扰。在评标中要严格按评标办法和程序进行,要消除可能产生不正常评标的条件和环境。
篇3
关键词:建筑创作;城市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98-01
一、关于建筑创作
有人说建筑师的工作和上帝一样神圣,我想这应该是应为二者具有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吧。尽管很神圣,但既然人能掌控,那么总可已分出其特点。
首先是创作性。建筑创作是属于创新创造的范畴,所仰赖的是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其目的是以不断地创新来发展工作对象的内部空间和外在形式,达到丰富人们生活的目的。其次是综合性 。建筑创作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作为一名建筑师,必须对相关学科有着相当的认识与把握,方能游刃有余地驰骋于建筑创作之中。第三、双重性。建筑师运用的主要是“形象思维”即借助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逻辑分析的结果充分地发挥表达成为建筑语言――三维乃至思维空间形态。因此在建筑创作时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不可偏废。第四、人们认识事物都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于资源耗费巨大的建筑工程,要实现令人满意的完成度更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需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需要不断地推敲、修改、发展和完善。第五、社会性。建筑从来就不是私藏品,因为不管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它从环境中诞生,就会反作用于周围的环境。
二、关于城市设计
当前,城市设计理论已比较丰富,我比较欣赏是余柏春的?“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思维方式及设计和管理原则。
城市设计不仅仅止于设计城市空间,而是设计城市空间发展的进程,具体的说尽管城市设计要参与物质形态的直接构造,城市环境和形态确是城市设计的对象,但对形态环境构思安排并不是其主要内容。
城市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片区和小于片区规划等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总起来说,现代化城市设计内容大体上就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前者是以具体方案设计为其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后者则以政策导引为其成果,一般是规模范围较大地区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通过政策、导引进行引导或控制。但无论哪一类,都要同时考虑物质空间和社会环境的协调。
三、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建筑设计实现、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设计对象不同。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全部空间。从空间地域角度,要划分为市区、分区、地区、地块、地带等;建筑设计的对象是建筑本身和其周围。
(2)设计深度不同。城市设计一般做到方案及概念性设计的深度,表达出形体空间的具体形象及相互关系;而建筑设计应做到技术设计和施工图。
(3)设计的范围内容不同:城市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还要为除了建筑设计以外的一切公共空间内的专项设计提供指导,从而能塑造出完整、和谐、美丽的城市空间环境。建筑设计专注于建筑本身的比例、尺度和细部构造等。
(二)建筑师的“城市设计观”
建筑师的“城市设计观”应首先建立两个观念:
(1)整体观念,即正确处理建筑与其所处城市空间的关系,建筑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观念,即尊重自然环境,尊重人文的脉络,尊重周围存在的物质空间环境,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
(三)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
这种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定位,包括建筑物在特定空间中的地位、方位以及主要出入口等。
(2)定量,主要是建筑体量与空间环境的容量相适合。
(3)定形,主要是形式,也包括风格等。
(4)定调,主要是色调,也包括格调、韵律等。
四、结语
城市设计应该成为建筑师必备的思维之一,因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不仅要对业主负责,同样也要对城市空间,广大市民负责,因为城市空间是属于广大市民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概念设计;结构设计;运用
一些结构设计师不重视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正确使用,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去考虑结构的整体设计、协同工作等一系列概念设计问题而是一味地依赖计算机,久而久之许多设计人员缺乏结构设计的概念,对软件技术条件认识不清、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无法判断,对规范与软件之间的差异不甚了解,对如何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合理性、经济性没有概念,甚至一些设计人员因为过多地相信计算机分析结果而导致结构计算模型与实际建筑物存在较大差别,引起结构施工图中出现了大量的概念性错误和计算错误,且有些错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适用、经济、可靠,对设计人员强调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重视概念设计
只有具备优秀的设计,才能创建优质的工程。一个优秀的结构工程师会在每一项工程设计的开始,即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根据经验和专业设计理论,在脑海中进行一个“优化”过程,运用概念设计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同时帮助建筑师开拓或实现建筑物业所想要的空间形式及其使用、构造与形象功能,并以此为目标,与建筑师一起确定建筑的总体结构体系,并能明确总体结构体系分体结构体系的最优受力方案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了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烦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这也是判断汁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概念设计是结构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它统领结构设计的全过程,贯穿着设计工程师的知识水平和设计水平。
二、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宏观设计
(一)概念设计是运用人的判断和思维能力,从宏观解决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概念设计是一种思路,是一种定性的设计,它不以精确的力学分析、生搬硬套的规范条文为依据,而是对工程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制定设计目标,采取相应结构措施。具体到设计过程,就是根据特定的建筑空间和地理条件,结合建筑的功能要求,考虑结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施工方便等各种因素后,确定结构的总体方案,按照结构的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灵活且能有意识地利用整体结构体系与基本杆件间的力学特性与关系、设计准则、工程现场实时的资源条件,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既要注意到总体布置的大原则,又要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可靠度。
(二)在方案设计满足建筑要求的前提下,从宏观的角度考虑结构整体性及主要分体的相互协调关系,确定总体设计方案;二是在理论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工程条件、计算理论、材料性能等各种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判断理论设计的准确性,并对一些工程中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根据实际经验采用一些结构构造措施进行处理
三、概念设计应尽早介入工程设计
建筑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计算再精确、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工程。所以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及早介入建筑的概念设计。住宅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和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为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应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因此,结构的概念设计主要是重视规范及规程中有关结构概念设计的各条规定,不至于陷入只凭计算的误区。若结构严重不规则,整体性差,则仅按目前的结构设计计算水平,难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而且十分不经济。
四、运用概念设计思想
概念设计的取得要根据个人经验的积累,在实际中结合建筑功能要求、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登记、地质资料、当地资料、当地自然环境等来进行定性设计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确定三缝设置、结构体系、基础形式的埋主要构件的几何尺寸等。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既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还是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美国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要避免这种情况,不妨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
五、概念设计需要创新力
我国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与过去经历过的经验估算法、容许应力法及破损阶段法相比,它更科学、更合理,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或不可计算性,即它对具体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如,对混凝土楼板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必须用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要充分发挥结构程工师的创新能力,因为他们是结构设计革命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六、概念设计在建筑抗震中的应用
地震活动是一种随机的、破坏性很大的振动,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难于把握,要想掌握建筑物所遭遇的地震得特性与参数目前很难做到。同时在结构的设计分析方面,对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实效,阻尼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而建造良好结构抗震性能的决定因素就是长期抗震经验经验的总结,也就是“概念设计”。它强调,在工程的开始阶段就掌握能量输入、结构体型、体系等几方面,找到抗震的不利因素,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必要的加强措施,以满足抗震的设防要求。
篇5
【关键词】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1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
1.1工业建筑优化设计的目的。目前,在工业建筑优化设计的过程之中,依据各类建筑,其优化需求目标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1)传统概念之上的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其主要就是针对成本结构来进行优化设计,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充分的保障设计的质量以及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最终于现代社会低碳环保的各项要求相符。(2)主要就是利用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来满足企业工业生产的各项目标,达到建筑整体而结构的布局及设备置放的部位、分析与处理施工流程之中的各项数据,来最大程度之上加大工业生产作业的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的常见问题。在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设计的施工经验之中来进行分析,一般问题都是出现在优化之中。现如今,应用钢结构的范围逐渐的加大,这对于概念性设计与空间美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大部分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之中,设计人员对于整个结构规划布局缺乏一个全面化的认识,最终相应的也就引发了优化效果不显著情况的出现以及大部分企业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不认可。
2工业建筑设计优化
2.1建筑结构优化的注意事项。现如今,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我们国家大多建筑师基本上都不会参前期方案的设计,针对结构可行性与合理性来进行分析,在后期工程建设与方案设计相应的也就加大了难度,当然这也就需要增加对于工程的投入及应用。在工程结构设计前期就得要及时的引入结构优化的设计理念,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统筹兼顾来分析出工程优化设计的各项需求,而且还可以缩减企业资金的投入量,那么就可以在工程的初期进行合理的控制。
2.2建立完善的工业建筑结构优化体系。在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之中,因为各个工业建筑结构的设计缺失统一的指导方案,那么就会使得建筑内部结构优化无法满足工业建筑结构的各项要求。所以在进行优化设计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得完成的管理体系建立起来,利用管理体系以及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来进行分析,并及时的制定出来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逐渐的工作的内容完善起来,最终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充分的满足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质量管理的目的,加大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质量及其后期正式应用的使用效率。
2.3建立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模型。为了进一步科学、合理化的实现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在真是开展优化工作之前,要将结构优化设计模型建立起来,在众多变量参数之中选择出来其中的重要参数,逐步将函数模型建立起来,最终实现最佳的优化方案。
2.4吊车水平载荷。大部分工厂的生产均要利用吊车来进行输送体积偏大的获取,吊车荷载主要可以分为水平与竖直。SAP2000在结构分析之中可以将吊车的水平荷载利用等效静载负荷的方式来加到排架桩之上,另外竖直荷载主要就是利用移动式的静载负荷来进行施加的。
2.5电厂煤斗。煤斗是一种大型设备,其主要特征表现在:高度高以及体积大,并且有水平地震的重要性。针对支承构建而产生附加的扭矩以及弯矩,那么就得要利用相应的计算来进行补偿附加的内力。其主要步骤为:首先在设备的重心位置加设相应的支承结构,将附加的内力进行缩减;其次则是在与支承梁杆的轴心位置垂直的部位加设梁结构,使得支承梁的扭矩转变成为作用在梁上的弯矩;再者就是这个时候梁的抗弯能力十分的强,最终转移危险;最后则是支承结构抗扭配筋在不断的强化,楼板强度也随即加强。
2.6磨煤机隔振。对于火电厂而言,其发电过程之中始终无法离开煤炭,那么其中的关键工具就是磨煤机。振动的程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之上影响到其他设备,特别是配电装置以及发电机组所处的控室。为了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那么弹性支承系统也因此而出现。(1)应用了弹簧振系统之后,磨煤机基础台座的重量约为一般基础快的二分之一。由于将之前的占地空间缩减,这对于工艺布置而言十分的有利。(2)应用了弹簧隔振系统之后,降低了磨煤机振动的频率,另外最为关键的就是有效的降低了磨煤机对于周边厂房及人员的影响。(3)因为磨煤机基础台座和锅炉厂房结构之间出现分离的现象,磨煤机基础施工的灵活性偏大。磨煤机基础施工的进行交叉是的施工,可以有效的缩减施工周期。(4)调平磨煤机,基础沉降可以通过弹性弹簧隔振器来进行相应的调整。(5)应用弹簧隔振系统之后,磨煤机自身受到荷载影响偏小,减小了磨煤机磨损的程度,使得磨煤机的运行可靠性进一步的提升。另外还可以有效的延长磨煤机的使用寿命,加大磨煤机大修的周期。(6)和一般基础相比之下,在应用弹簧隔振系统之后,磨煤机基础的振动具备可控制性,最为关键的就是传递到基础下荷载量减小了,所以可以适当的缩减地基基础处理的资金。综上所述,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那么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从选择原材料到工程设计以及设计优化等等各个部分,依据工业建筑结构的特征来来具体的进行操作。逐渐的优化设计方案,在最大限度之上设计出来经济合理的方案。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建筑学,城市设计,教学改革
0引言
“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设计师能够始终以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去思考设计对象,能够从社会经济、地域文化、绿色生态等角度切实地去应对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具体问题,城市设计是联系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重要纽带。城市设计理论及实践发展至今,在指导中西方城市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特色营造、传统风貌保护、老城区有机更新、新区场所空间营造等方面[1]。城市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课程体系通常包含城市设计概论(理论课)、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设计实践课)两门主要课程以及城市设计相关专题。目前的城市设计教育延续传统的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学生较为注重设计对象的空间形态,注意力和着重点大多落在建筑空间及形态组合的“创新”上,而相对忽略甚至无视周边城市环境、居民风俗习惯及地域特色的传承与延续。实践活动为城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设计实践层面而言,主要分为三个大的层次:1)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概念性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等;2)详细规划层面的地段级城市设计、街区级城市设计、旧城有机更新等;3)具体建造层面的城市小品、广场、公园景观等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等。当前,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结合具体设计项目,加强设计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状环境、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充分理解城市、建筑与人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议题[2]。
1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城市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面貌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奇奇怪怪”的建筑在全国各城市不断涌现,其与周边整体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不相协调也越来越多地被公众关注,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审美底线。因此,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的建筑实践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忽视宏观的城市环境,而沉迷于建筑单体的创作。因此,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应加强“城市思维”的培养,而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城市设计”获得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传统的培养模式势必随着设计实践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本科阶段城市设计教育中,适时的培养基于城市思维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而影响其后续的建筑设计实践尤为关键[2]。
2城市设计现状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实践中被人诟病的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专业教育的误区及对人才培养的片面甚至错误导向责任无法推卸。当前建筑学本科培养模式中,建筑设计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通常是按照项目类型难易程度逐步深入的,而城市设计相关课程往往在高年级独立设置。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课题也独立设置,缺少必要的联系,而从细部入手的惯性建筑思维已经相对定型,使高年级学生较难理解或接受近似“变革”城市设计思维,也较难充分了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由于不能充分认识或接受从“城市思维”来指导建筑设计的新设计手法,从而其从复杂城市环境入手来分析解决建筑问题的能力也较弱,导致往后的工作实践中建筑较“自我”,成果说服力不强[3]。目前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结合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的城市设计系列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以理论讲授,原理讲授为主,结合教授设计方法;而《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结合具体实践工程项目设计,主要是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的具体运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强调城市设计的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而对案例的分析往往更加注重平面分析层面,从而导致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教条的学习案例,只注重案例形式学习,而对案例内涵挖掘不够,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往往就容易忽略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公众的参与,导致片面的案例学习;此外,许多学生过分强调“设计创意和设计理念”,而忽视了对基础资料的调研分析,造成创意和理念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落地[4]。为此,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完成好因地制宜的城市设计作品,对今后培养优秀的城镇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3基于实践教学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1结合设计项目实施环节,强化实践控制要求
我校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安排在大四年级,《城市设计概论》开设在先,《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环节在后。而在课程实际教授过程当中,学生较为教条的理解课本及教师讲授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运用的都是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形态设计,这就使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内容常常忽视,缺少对地块周边区域乃至是更大层面的认识,缺乏对城市设计实施策略的深入了解,对实践项目的推进过程缺乏整体认识。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在方案设计层面过分注重设计概念,而缺乏对实际项目的可操作性的考虑,最后设计变成墙上的一张“蓝图”。因此,在城市设计课程改革实践中加重实践环节的比重显得尤为必要,如实地踏勘调研阶段加强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搜集项目基地的历史环境、风俗习惯、地域特色等资料。与此同时,在现状调研的过程中注重任务的合理分配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让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设计与管理工作的流程[3]。
3.2结合设计项目推进过程,着重沟通交流能力培养
城市设计项目的推进过程,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搜集、问卷调研、方案生成及成果交付等,同时也包括贯穿设计乃至实施全过程中的与各方沟通协调的过程。城市设计成果不仅是规划设计师个人设计理想的表达,同时也包括了与委托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公众等进行多次讨论的过程。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是规划设计师解释、坚持甚至让步的结果[5]。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今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能自如的面对各方的质疑,并有充分的应对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注重现状调研环节的训练。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前期阶段,专门安排了综合调研作业,调研的对象就选择在设计地块,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并做PPT汇报交流。由学生分组进行,时间安排3周~4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熟悉基本的调研方法、手段,并鼓励创新调研方式方法,以及调研过程中对现状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同时,学生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就会接触到形形的人,这对其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提升大有益处,并直面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这对身处象牙塔中的学生们而言,将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成长机会;其二,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设置多种形式的汇报答辩。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中,我们通常分为现状调研阶段、一轮草图阶段、二轮草图阶段、正式成果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方沟通能力,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均安排一次公开的答辩,其他同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作为甲方、行政主管部门、专家以及公众等,站在不同的立场,提出尖锐的问题,在与答辩人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学生们不但很好地训练了思辨及表达能力,还能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相应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6]。
3.3结合设计项目利益协调过程,注重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
城市设计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利益相关方综合协调的过程,各方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甚至风俗习惯也各异,均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希望自身的利益得到维护,话语权得到关注。社会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包容性,在于多姿多彩文化及风俗恰当融合。而城市设计的核心就在于其协调及决策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协调及决策能力,我们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尤为注意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搜集整理实践项目中的中标及陪标方案,让学生进行详细分析,提交简要的专题研究报告并进行简要汇报,点评过程别强调“参考答案”观念:即设计方案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终极蓝图,更谈不上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结合不同立场,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其合理与否。要使一个设计成为“优秀设计”,就必须综合各方观点,协调各方的矛盾甚至冲突,并综合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设计及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明白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灵活性,结合利益协调过程,逐步培养其协调与综合决策的能力,为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做好充分的思想及行动准备[6]。
4结语
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部分地区城市缺乏特色、建筑求新求怪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结合我校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课程多年来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提出了结合实际设计项目的实践教学思考。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笔者的部分思考及教学实践也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结合各高校城市设计课程成功的经验加以整合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汤慧,宁启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29):226-227.
[2]王引,袁方.见微知著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专题会议综述[J].城市规划,2014(1):69-71.
[3]雷捷.结合实践、强化特色———《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6):64-66.
[4]李昊,裴钊,鲁旭,等.结合设计竞赛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探索———以2014年度第25届国际建协UIA世界大学生竞赛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11):45-55.
[5]肖哲涛,郝丽君.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华中建筑,2012(11):179-182.
篇7
【关键词】:抗震设计;概念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抗震概念设计的产生的背景
七十年代以来 ,人们在总结大地震灾害经验中发现 ,对结构抗震设计来说 ,“概念设计”比“计算分析”更为重要。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以及结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使“计算设计”很难有效地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因此不能完全依赖“计算”。结构抗震性的决定因素是良好的“概念设计”,设计人员必须首先掌握这些重要的设计概念。所以概念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首要问题。
2010年12月01日实施的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概念设计的要求作了全面、符合实际的规定 ,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震害经验,对灾区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使得概念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更具体更明确地落到实处 ,切实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概念设计”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普遍重视。
抗震概念设计的定义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因而可以认为,概念设计是设计的灵魂,也是整个建筑过程中的灵魂。
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目前地震及结构所受地震作用还有许多规律未被认识,人们在总结历次大地震灾害经验中认识到:一个合理的抗震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概念设计”。
下面按照新抗震规范的精髓归纳为以下几点 :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抗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宜选择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类建筑,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丙类建筑。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和理性的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
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结构方案的选取是否合理,对安全性和结构性起决定作用。抗震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结构应有必要的赘余度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目标是使整体结构能发挥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避免结构出现敏感的薄弱部位,地震能量的耗散仅集中在极少数薄弱部位,导致结构过早破坏。因此,抗震结构设计应该尤其注意重要概念、整体性及多道防线。
1)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结构是由许多构件连接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并通过各个构件的协调工作来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丧失了整体性,则结构各构件的抗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这样容易使结构成为机动体而倒塌。因此,结构的整体性是保证结构各个部分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重要条件,确保结构的整体性是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
多、高层建筑结构中,楼盖对于结构的整体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楼盖相当于水平隔板,它不仅聚集和传递惯性力到各个竖向抗侧力子结构,而且使这些子结构能协同承受地震作用。多、高层建筑基础的整体性以及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可靠连接是结构整体性的重要保证。
2)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 ,根据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 ,我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而最后倒塌则是结构因破坏而丧失了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因此,设置合理的多道防线,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减轻地震破坏的必要手段。
多道防线的设置,原则上应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者选用轴压比较小的抗震墙、实体筒墙等构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轴压比很大的框架柱兼作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例如,在框架-抗震墙体系中,延性的抗震墙是第一道防线,令其承担全部地震力,延性框架是第二道防线,要承担墙体开裂后转移到框架的部分地震剪力。对于单层工业厂房,柱间支撑是第一道抗震防线,承担了厂房纵向的大部分地震力,未设支撑的开间柱则承担因支撑损坏而转移的地震力。
3)足够的侧向刚度、冗余度。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来说,防止倒塌是我们的最低目标,也是最重要和必须要得到保证的要求。而建筑的倒塌往往都是结构构建破坏后致使结构体系变为机动体系的结果。从能量耗散角度看,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上每出现一个塑性铰,即可吸收和耗散一定数量的地震能量。在整个结构变成机动体系之前,能够出现的塑性铰越多,耗散的地震输入能量就越多,就更能经受住较强地震而不倒塌。从结构传力路径上看,超静定结构要明显优于静定结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结构冗余度越多,抗震安全度越高。
4)“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准则。
抗震设计三水准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结构设计时,主要通过弹性计算保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原则即为概念设计的内容,主要采用放大系数保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大震不倒”原则主要依靠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提高延性来保证。
四、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意义
在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结构设计与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概念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由于概念设计可以借助概念性近似计算方法来完成,虽有一定的误差度,但概念清楚、定性准确、运算简单快捷,所以往往能迅速选择出最优方案。作为结构设计的灵魂和核心,概念设计统领着整个结构设计过程,也显示了设计工程师的理论和设计水平。通过结构概念设计的运用,可以从全局上明确结构的各项性能,从而科学的判断计算分析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利用,确保了设计过程中工程师的主体地位。
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主要还因为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对结构工作性能的误解,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
结束语
我国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中的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加,为了创造
更多精品工程,我们结构设计人员在日常设计工作中,必须学会熟练运用概念设计,并使这一理念贯穿于结构设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既要严格把握好设计的大原则,又要全面考虑诸多因素,最终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8
(1)总体规划:截至今年11月份,《__市__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中间成果;《__市胥口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初步成果;《__市__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完成中间成果;《__市智慧__新城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已通过专家论证。
(2)控制性详细规划:《__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_市__区__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除__湖地区)》、《__市__湖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审批。
《__市__镇老镇及镇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上报市政府、《__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_街道__公路以西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__市__镇控制性详细规划》、《__镇__路以北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_镇__以南,__路以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_市__新城(启动区外)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整体概念性城市设计》已通过专家论证。
《__市__区__湖西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_经济开发区__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深化编制中。
__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完成规划方案设计,并完成__路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施工图招投标工作;
两山一镇环境整治生态提升工程:完成__湖二期方案的中间成果、上跨__路生态天桥的细化方案以及慢行绿道沿线配套及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招投标工作;“两山一镇”南入口修建性详细规划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
完成__自行车公园详细规划及一期服务区详细规划论证;完成__广场方案现场征集群众意见活动,确定中标方案;园博会周边环境整治与景观项目设计评选出中标方案。完成__桥-__湖水环境整治方案。完成__区博物馆招标工作。完成__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研究招投标工作,规划方案正在深入细化过程中。
__新城今年完成一系列重点项目工作:《__市__新城绿色生态住区建设与管理研究》、《__市__新城(__片区)水系专项规划》、《__市__新城(__片区)电信专项规划》、《____新城有轨电车线网规划》、《__市__新城滨湖沿岸城市设计》已通过专家论证。
积极着手相关专题规划研究工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意见和科学技术引导。完成《__村空间发展研究》、《__区近三年建设项目统计与分析研究》,《__市__区产业用地发展研究》完成中间成果,完成四馆两中心及周边地区交通研究;完成__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研究初步成果;__色彩研究规划已完成初步现场踏勘。
截止到今年10月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59份,选址用地158.5万平方米。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9份(新批建设用地总面积301.8万平方米,其中新批工业、仓储用地面积为42.2万平方米;其它新批用地面积259.6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6份(其中4份市政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845.3万平方米)。办理民用、工业规划方案审批 146份(含变更数),其中工业43个,非工业类103个。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218份。国有土地私房翻建(备案)审批90份。
1、认真开展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至10月底,分局核发建设项目规划竣工验收合格证176份,竣工项目总建筑总面积568.7万平方米。
2、加强违法建设查处。分局积极配合__市规划监察支队做好辖区内各项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全年立案查处、转分局初审的违法建设案件共58件,违法建设规模9.7万平方米。
1、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按时回复各类咨询、投诉,耐心做好解释调解工作,今年办理公众监督、便民热线、寒山闻钟、政务公开、领导信箱等共108份。认真办理区人大政协两会建议、提案答复工作,今年共办理建议、提案主办件4份,协办件4份,代表委员对提案答复满意率为100%。妥善做好各类工作。
2、加强做好对外信息工作。及时分局工作最新动态信息,规划局网站23篇信息,__区23篇信息,区作风办5篇信息,区
机关党委信息3篇信息。 目前,__区各乡镇片区控规仅《__市__镇控制性详细规划》《__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_市__区__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除__湖地区)》、《__市__湖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准外。剩余控规基本都已经通过专家论证,但各乡镇未能及时上报市政府审批,影响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目前,__区私房翻建尤其是国有土地私房翻建(备案)审批政策少且年数较长,实际审批问题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群众上访多,规划审批面临无据可依、审批政策不能有效指导当前实际情况的困境。
根据目前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项目经费实报实销,项目前期所需的专家评审会费用、编制项目培训费用等不能提前预支,导致编制项目的前期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015年,分局将在市规划局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制定工作思路和措施,为推动__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成绩。2015年工作重点如下:
为全面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城乡规划,2015年规划分局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开展“四规融合”研究,通过分析“四规”的现状情况、编制技术特点、“四规”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近、远期“四规融合”的规划目标及具体的对策建议。
按照国家、省、市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行政,选址、用地、设计条件等审批必须与上位规划一致,各规划许可做到按程序、按规范审批。同时,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政府确定的建设项目会办审查和属地初审制度。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各乡镇片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弹性用地或土地兼容性。
根据相关规定,临时建筑的使用年限一般为两年,期满后须自行拆除。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临时建筑期满后并没有拆除。这些未拆除的临时建筑在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为杜绝安全隐患,应尽量减少临时建筑的审批并完善临时建筑管理制度,制定具体措施、对策。
篇9
关键词:暖通设计;问题;方法;创新点
引 言
暖通设计是指使用一些设施,使建筑物能够冬暖夏凉,并且改善建筑物的空气质量,使人们能够居住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中。目前,暖通在建筑物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暖通设计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暖通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1.1 概念混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暖通设计是一项严谨、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注意的相关概念及计算问题很多,比如,设计时混淆概念用途,误将防烟分区排风量的计算混同于排烟风机风量的计算,致使排烟风机风量偏小,难以满足防火使用要求;还有知识不够扎实,误将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风量确定为前室总加压送风量与建筑物层数的比值,殊不知这一失误,极容易造成风口风量偏小。
1.2 规范标准理解不透彻导致设计不符合要求
任何设计都有相应的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来约束,不是任由设计人员依据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编造出来的,暖通设计也不例外,比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等等,诸如此类和暖通设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在设计时都是需要设计人员牢固掌握并严格贯彻执行的。再如: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的设置问题,暖通设计中风管穿防火墙处未设防火阀,或有的风管穿过变形缝时仅在一侧设置防火阀等现象,违反了规定中要求的:“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或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穿过变形缝时,应在两侧设防火阀”。
1.3 设计图及说明书不完善
设计图和说明书是表达工程需求和设计最终意图的结晶,如若不够完善必会给施工带来不便,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工程进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国家规范的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设计说明应包括的内容作有明确的规定,然而,有些工程设计说明内容不够完善;平面图深度不够,有些应该绘制的内容遗漏;系统图不够明了或图纸中繁杂不清、错综复杂,难以表达清楚暖通系统细节问题;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不一致让人无所适从,等等细节性的缺漏、不完善都是设计工作的大忌。
1.4 系统设计不合理
暖通设计牵涉到的系统比较多,如:采暖系统、排烟系统、排风系统等,任何一个系统稍有差池都会带来诸多隐患。就以采暖系统设计来讲,有的采暖系统由一条主道管引进,分几个环路,分环上若不设阀门,会给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造成不便;有的供、回水干管高点忘设排气装置,一旦造成集气,会严重影响系统使用;有的采暖系统为双侧连接,两侧热负荷及散热器数量相差悬殊,而两则散热器供、回水支管却取用相同管径,致使两侧水力不平衡,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有的采暖系统为同程式,一个环路单程长度较大,致使供、回水干管坡度很难达到规范规定的不小于0.002的要求;也有的采暖管道布置与建筑专业不易协调,或采暖立管直接立在窗子上,既影响使用,又不雅观,或者采暖水平管道敷设在通道的地面上,既影响行走又不便物品摆放,等等诸如上述系统设计不合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2 提高暖通设计质量的具体方法
(1)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学习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标准,融会贯通并理解透彻,不放过任何一小点知识,提高自身贯彻执行设计规范的自觉性。
(2)对图纸的审查应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坚持三审制,确保设计质量减少出错。具体可建议单位实施勘察设计监理制度,对勘察、设计的工作质量进行实时动态控制,加强设计质量跟踪,以相关资料、文件为依据,对图纸的规范性,设计内容的合理性等所有相关设计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核。
(3)对于本文第一部分提到误将防烟分区排风量的计算混同于排烟风机风量的计算,其正确的设计法是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计算,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这里指的是选择排烟风机的风量,并不是指防烟分区排风量加大一倍(对每个防烟分区的排风量仍然按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计算),而是当排烟风机不论是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只按两个防烟分区同时排烟来确定排烟风机的风量。而对于将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风量确定为前室总加压送风量与建筑物层数的比值,是不准确的设计,而各层前室送风口的风量应为前室总加压送风量除以二(20层以下)或前室总加压送风量除以三(20层以上)。之所以出现错误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所以,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弄清暖通设计中所有概念性知识,做到理论结合实践,正确运用到设计中,并与时俱进的保持独立的思维,多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设计质量是防止错误发生的有效途径。
(4)暖通设计要避免眼前效益,多进行设计方案比较,要以相同的使用周期为基准,进行综合计算比较,而不能简单地根据设备报价进行比较,应综合考虑投资、运行费用及设备使用寿命等众多因素,以确保最终的设计可行可靠且具有调节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3 暖通设计中创新点的分析与探讨
3.1 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设计来源于灵感,灵感的由来需要打破常规、需要勇气、需要不局限于固有的思路。暖通设计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问题。只有有勇气且不断追求创新的人,才能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领域中,把最能体现时代进步特点的暖通技术应用到具体设计项目中,在设计中采用前人没有用过且不易被人们接受的思路,做好调研成果与技术分析,将风险降至最低,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设计领域新成就,正所谓“风险里孕育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一个设计在进行了一千次失败评估后,总会不断完善直至合理为止。
3.2 暖通设计与建筑设计紧密配合
建筑物的所有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系统的综合体,相互之间应紧密结合。暖通设计作为建筑设计中从属的一部分,倘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在方案设计阶段就有暖通工程师参与的话,就可以规避一些设计中的漏洞与浪费。而且目前建筑工程行业对于建筑节能设计也十分重视,暖通设计在建筑节能中还是很有潜力的,将两者有机结合,合理配合会收到很有价值的回报。
3.3 站在多方角度思考,设计最合适的暖通系统
好的设计不一定是最适合该项目的设计,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造出最合适的暖通系统。站在业主角度,设计出的系统一定要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站在用户角度,一定要考虑设计是否能最大程度满足使用功能需求;例如,国内著名的暖通设计师伍小亭提出的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论,要求设计者不仅会设计,还要会算账,就是最好的诠释。设计中可作为参考,结合工程实际采取一系列成熟的技术,设计最合适的暖通系统,为业主和用户创造最大价值。
3.4 改变传统认知,让暖通设计实现质的变化
传统的暖通设计是处于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介入事件,基本上是为解决建筑设计后的一些采暖空调通风问题。设计者在这种认知下,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形态及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产生质的变化。所以,如果跳出这种认知,站在完善整个建筑设计的角度,暖通设计的前景及方法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新颖设计也会随之产生。
4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的暖通设计中,不同的工程特点需要的设计方案和创新方法也不尽相同,这些都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十足的勇气,大胆创新,突破固有设计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暖通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茹.暖通设计常见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筑,2011(06).
篇10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依据目标要求建立起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递进层次结构,实现评价操作的高效开展。本文基于此,借助层次分析法将以人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量化,从而实现对于家具设计的综合判断,通过构建家具设计方案的评价模型,为企业家具设计及设计竞赛的方案的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1 层次分析法概述
作为一种可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凭借自身的优势而被广泛运用在绿色产品的评价过程中。一般而言,借助层次分析法进行问题分析,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层次化处理,将其分为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三个层次,随后再依据目标性质以及总目标的要求,将目标分解为诸多因素,最后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进行分析,并由此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构建分析结构模型之后,需要进行排序操作。在进行排序计算的过程中,每一层次的因素相对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的单排序问题又可简化为以系列成对因素的判断比较。事实上,为了实现比较判断定量化,层次分析法逐步引入了1~9标度法,并写成判断矩阵形式:A=(bij)(nxn),其中:bij>0,bij=,bij=1,B是正互反矩阵。
2 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模型构建
2.1 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指标层次模型
在借助层次分析法对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操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资料查找等工作,并融合工业设计知识,继而确保分析的科学性以及严谨性。目前,家具方案设计层次分析模型结构的评价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评价目标,即通过数据收集、分析,从而制定出家具产品方案设计权重值(A);第二层次则是准则层(Bk),指的是将家具方案设计特点具体细化为七个评价因素即分功能、材料、结构、工艺、造型、色彩、装饰以及价格;第三层次指的是指标层(Cn)。
此外,依据现代制造业的三大原则(实用、美观和经济),可以将家具设计方案评价的七个因素进行分类。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借助造型、色彩以及装饰因素对家具的美观属性进行评价,借助功能、结构、工艺以及材料等因素对家具的实用属性进行评价,最后借助价格因素对家具的经济属性进行评价。
(1)家具外观形态评价。目前,在进行家具外观形态的分析、评价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从家具造型、色彩以及装饰等方面入手进行操作。
家具造型评价一般需要从家具的线型、结构比例、体量以及形态等要素进行分析;家具色彩评价需要考虑是否使用了流行色,对家具材料的价值感以及质感是否起到提升作用;而评价家具装饰作业则需要考虑装饰与家具功能的协调性、是否能满足并提升家具的档次与品味,是否具有艺术性,是否满足个性需求。
(2)家具物质形态评价。家具物质形态的评价操作需要从家具的功能性、材料、结构和工艺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家具功能性的分析需要技术人员对家具操作、安装、调节的便捷性进行分析,并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安全与环保的相关要求,而对家具材料进行评价,一方面需要对材料的耐用性、环保性以及安全性的分析,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材料成本以及材质的表现力进行分析。
最后,对家具的结构以及工艺进行评价操作则需要对家具结构的稳定性、安装的便利性、使用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考量,并确保结构工艺能够体现现代科技的先进性。
(3)价格定位评价。事实上,在进行家具设计方案操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于家具产品的价格进行分析以及定位,从而确保相关单位、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价格定位,一方面需要对家具的生产成本进行高效的控制,并确保定价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在进行价格定位操作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设计含量、创意以及技术含量的考量,继而促进相关效益的提升。
2.2 家具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1)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一般而言,借助层次分析法标度进行家具设计方案评价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积极开展消费者以及设计专家问卷调查活动,以此为基础促进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在获得态度指数的基础之上,促进标度确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进行消费者问卷设计以及调查的过程中,笔者主要依据家具方案设计评价指标层次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涉及前文所提及的七个家具评价因素,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住房面积等)进行了统计。同时,问卷还借助利克特量表进行了具体的操作,分别用1、2、3、4、5、6代表不喜欢、不太喜欢、有点喜欢、比较喜欢、喜欢以及很喜欢。
调查样本中以中青年为主,其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较大。此外,由样本的个人信息可知,本次调查基本上涉及各个年龄层、文化层以及收入层的民众,因而调查的样本基本符合统计学意义。
专家问卷设计的具体内容同上述一样。调查结果发现:参与本次设计过程中的专家中男性比例较大,高校家具设计专家占被调查专家总人数的46.67%,设计专家的教育程度从中专到博士都有涉及。
在{查问卷工作结束之后,需要相关的操作人员对问卷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并借助SPSS14. 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各指标权重关系的判断,继而为家具方案设计评价指标标度提供强有力的参考。
(2)u价指标权重的分析。笔者以家具方案设计评价为例展开相关的叙述,通过对收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得知,在指标层中,家具装饰、造型形态、工艺结构以及功能的综合权值最大,而家具材料以及价格定位的综合权值则排在最后。基于这样的状况,相关操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以及家具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优先加强对家具的功能、造型、结构以及装饰的优先考虑,随后再进行用材以及价格的考量。
此外,通过分析得知:在家具方案设计的外观形态中,家具造型指标中的“结构协调,体量恰当”、家具色彩指标中的“家具色彩要与环境相适应”以及家具装饰、风格定位指标在各自评价项目中的综合权值最大;家具造型、色彩、家具装饰以及风格定位等指标在各自评价项目中的综合权值最小。在家具设计中,家具形态比例恰当,与空间相互协调,色彩与环境相适应,家具装饰要体现产品风格特点,且要与功能相适应,还要满足家具制造的可行性。
2.3 构建评价模型
在构建评价模型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资料的整合分析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家具评价权重以及加权平均法的运用,从而构建起合理的方案设计评价模型。关于该模型的具体内涵,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A=Kx×Rxi+Ks×Rsi+Kz×Rzi+KG×RGi+KC×RCi+KY×RYi+KJ×RJi,(n≥5);
或者:
A=KMG×RMGi+KSY×RSYi+KJS×RJSi,(n≥5)。
在上述的方程式中,A表示评价最终分值,而KMG、KSY、KJS分别代表美观性、实用性以及经济性的权值;Kx、KS、KZ、KG、KC、KY、KJ分别代表家具造型、色彩、装饰、功能、材料、结构工艺以及价格的权值;R(x)i为设计专家对该项目评价指标的分值(均值);n为评价专家人数。
3 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内涵,并对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指标层次模型、家具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评价模型。笔者认为,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学者必将能够完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模型,并由此促进家具设计评价的优化以及保证其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家具评价权值能够促进家具企业的家具设计逐步完善以及优化,从而促进相关企业获得相关的效益。不仅如此,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的构建能够为后续的计算机建模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晓磊,沈隽,孙建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橱柜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5(2):179-184.
[2] 朱海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审查模式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5(8):52-58+62.
[3] 陈铭,吴智慧.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家具产品概念性设计评价体系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4(1):69-71.
[4] 李婷,王秋平.基于熵权和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总图设计方案评价[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2(2):120-123.
[5] 何晓琴,陈金明.信息时代的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方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03-106.
[6] 余小飞,付木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学生宿舍设计方案评价模型[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6-8+73
[7] 冯国勇,郭先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学生宿舍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模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