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核心内涵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核心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茶元素;茶文化;美术绘画;应用原则
1美术绘画与茶文化历史上的联系
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美术绘画的重要主题。茶文化影响着美术绘画的风格和内涵,美术绘画也传达着茶文化的中心思想。二者的结合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在历史发展的积累下,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饮茶、品茶等众多内涵,还包括与其余文化形式结合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从茶的自然生长环境来看,茶叶的成长依赖于自然气候、天地精华与世间灵气的共同作用。因此,在中国人看来,茶具有顺应自然、顺应天道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按照中国人烹茶、饮茶的方式,使得茶具有清冽、清香的味道。这在中国人的眼里,就赋予了茶清新淡雅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最初茶叶是以药用价值为主的,后来在其功能价值逐渐发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茶的饮用价值。许多文人墨客喜爱在创作时饮茶,后来就慢慢与文学创作相结合。赋予了茶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之后,茶与其它艺术形式的融合逐渐涌现,成就了茶就与艺术形式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许多进行美术绘画的人都有一定的饮茶习惯,这与茶本身具有提神、去燥的药用价值是分不开的。美术绘画的创作者认为在饮茶的过程中,人的精神会凝聚起来,内心也会更加平静,达到身心放松的境界。这与美术创新中崇尚自然的思想相一致,于是在创作中,就会加入茶的内容。许多艺术创作者认为茶性与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相一致,许多中国画家都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内心中形成遵循自然法则的思想。其中不乏一些有志之士,但是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由于权位等级的限制,无法实现抱负,因此,最后选择在茶品中寻求“独善其身”的思想。
2茶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原则
在当前阶段,我国大力推广中国文化,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必然会成为重点推崇的对象。无论从茶文化的本身出发,还是从茶文化与其余文化结合的角度出发,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内涵价值。在美术创作当中应用茶元素,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原则:
2.1和谐原则
和谐是茶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美术绘画的创作者在进行绘画时,往往十分关注画作整体的和谐,这离不开画作背景的设置。例如,中国古典绘画中常常有老槐树、古松、山石等景物,这些景物的设置主要目的就在于烘托出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如果画作当中出现的人物较多,常常就会采用“s”型来进行排列。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遵循中国画作中对线条的要求,实现动静结合、井然有序的和谐氛围。
2.2真实性原则
写实造型在我国的绘画当中属于较为基础的。在我国产生的写实造型类画作当中,常常会出现茶事的主题。其中主要是对当时茶文化、茶事的记录式描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家在进行茶事绘画时,往往会十分关注茶具等的纪实性描绘。例如,刻画民间饮茶的真实写照代表作《茗园赌市图》中,都是对当时斗茶、饮茶等茶事的真实描绘。因此,将茶元素运用于美术创作中时,要坚持真实性原则。
2.3理性原则
著名的美术史论家郑午昌在进行茶事绘画过程中,常常会运用高度概括的方式,理性地运用线条进行勾勒,对线条的细节处进行精心处理,从中国画的审美方式出发,运用干净的线条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茶事等动态结构进行勾勒。使得人物的表情更加细腻,茶事动态更加灵活。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要注意借鉴先人创作的经验,吸收中国传统画作的精华,准确把握茶元素与美术绘画之间的和谐关系,尽量做到继承与创新的融合。
3茶文化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体现
3.1唐朝时期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茶文化兴起于唐朝,在唐代之前,在中国的绘画当中,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例子较少。唐代之后,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使用的典型代表作就是《调琴啜茗图》。这是一幅手绘作品。其描述的主要人物是三位宫廷女子和两名仆人,其中一位宫廷女子在抚琴,另两位宫廷女子在倾听,其中有一位身着红色衣服的女子,手上捧着一杯还在冒气的茶。在这幅画中,营造出了十分和谐优美的环境。这幅画在唐朝画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也是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运用的典型。在唐代之后,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运用的例子越来越多,与绘画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
3.2宋代时期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到了宋代时期,美术绘画中的茶元素越来越多。其中以《妇女烹茶画像砖》为代表,其中对茶事的描绘更多。该幅画当中,详细描写了茶碗、茶壶等茶具,描绘的手法十分细腻,具有极为突出的艺术价值。由此可见,到了宋代,美术绘画的创作者开始刻意在绘画中增加茶元素。饮茶已经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一大趣事,也是一种十分具有艺术价值的行为。之后,以茶事为基本素材的绘画作品逐渐增多。茶文化在宋代绘画作品中的普及,奠定了茶文化与美术绘画结合的基础。
3.3清朝时期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体现
到了清朝时期,由于社会主流文化精神的变化,美术绘画与茶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越来越多,特点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此时,绘画作品的形式和内涵都已经有了现代化的审美方式,在对美术绘画进行创新的同时,还增加了对前几朝美术绘画的继承。王鉴、王时敏、王原祁等人的作品对清朝美术绘画创作者的影响较大。因此,从这些人的美术绘画中,能够看出清朝美术绘画作品的基本特征。无论是绘画技巧、方式、基本思想内涵等,都具有清朝绘画的典型特征。他们绘画的共同特点,就是喜爱以茶叶、茶具等为绘画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我国茶文化与美术绘画相结合模式的基本固定。
3.4现代时期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在近现代时期,我国的艺术创作受到世界其余国家的影响较大。此时正处于社会更替的重要阶段,政治、经济的变革,引导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此时,中国茶文化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复兴。而且,在美术绘画领域,产生了较多的优秀画家,茶文化与美术绘画的结合也更加紧密。此时的画家爱将个人理想通过茶文化来表达出来。无论在历史变迁题材中,还是在理想表达和现实描绘当中,都充分运用了茶文化的作用。
4结束语
在我国许多著名的画作当中,都涉及到茶事的相关的内容。这些绘画不仅显示了茶事基本活动的内容,还加入了茶文化的核心思想,使得美术绘画的核心思想更加突出。使得美术绘画的风格更加多元化。茶元素影响着美术绘画的创作内容,美术绘画则为茶文化赋予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宋广林.以茶为主题创作的美术作品的主要内涵分析[J].福建茶叶,2016,(09):370-371.
[2]沈袁达.茶艺美学与高师美术创作审美意趣的融通性探析[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116-118.
[3]房文婷.从茶艺美学品小学美术教学的审美意韵[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06):69-71.
[4]冯升.南宋茶题材绘画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篇2
摘要: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状况,不难看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最重要的在于其中缺乏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特别是随着当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其面临的环境进一步复杂,因此,完善文化元素,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就极为必要。本文拟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通过融入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融入茶文化实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茶文化导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应用对策;价值理念
随着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不断成熟,如今丰富教学理念,完善教育元素已经成为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涵。传统茶文化体系作为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完善应用传统茶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提升教学元素,同时更能为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融入新的内涵,尤其是能够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因此,融入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意义重大。
1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如今无论是具体的教学规模,还是整体教学理念都实现了系统性发展与完善,与普通教学体系所不同的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开展过程中,其并不是以知识教育为核心内容,更多是将学生综合技能培养和思想理念提升放在首要位置。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大大影响了整个教学活动开展效果,认知其问题和不足,就极为必要。具体而言,其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未能与学生综合培养相结合。对于学生培养活动来说,其更多作为一项系统化活动,无论是学生培养的各项元素,还是时展对学生的具体要求,都有着实质性变化。但是,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思想教育活动与学生培养活动体系之间的脱节,限制了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其次,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中,其缺乏时念和内涵的有效融入,因此,整个思想教育更多停留在表面阶段,其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随着当前教学环境不断变化,如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全新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时展应用不断成熟的今天,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元素更为复杂,而整个思想教育活动中,并未对该元素理念进行有效融入,从而影响了该思想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最后,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等多项元素的有效应用。客观而言,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教学引导活动,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要充分注重教学内涵上的丰富和完善,更重要的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元素,实现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及时合理有效引导。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体系中,我们都能够从中寻找到很多可以被应用与当前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元素内容,但是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该元素的全面融入,从而限制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
2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从唐朝开始,饮茶就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大众的饮茶习惯,而随着社会大众饮茶理念不断成熟,整个茶文化体系就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化习惯与整个文化体系相结合的具体内涵。可以说,茶文化体系是我国整个文化的核心与关键,同时更是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想要对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剖析,就必须选择合适其传承发展的时代元素。茶文化体系,具体而言,其从基础上看是与茶相关物质活动的综合反映。而从核心本质上看,茶文化体系的传承优势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理念内涵和价值规范。在茶文化体系认知过程中,我们必须从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物质元素出发,比如茶具、茶叶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认知人这一文化的重要元素,除此之外,茶文化体系中也包含了与茶相关的艺术元素,比如茶歌、茶乐和茶画艺术等等,这些以茶为基础的艺术元素中,丰富诠释了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成为当前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关键和核心。当然,整个茶文化体系中也包含了丰富完善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规范,相对于传统单一的文化元素,通过对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研究和剖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系统化的精神理念和内涵,尤其是茶文化体系中所倡导的精神内涵,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精神观念。尤其是在当前快节奏发展模式下,人们期待自身生活中能够融入和借鉴相应的精神原则。对于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来说,其中所具备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元素,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更是解决当前各项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传承发展要求,不难看出,完善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能够为我们参与各项活动提供重要帮助。
3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机制不断成熟,如今关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当前教育机制不断成熟背景下,如何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就极为必要。具体而言,其主要实施要求,表现为:首先,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将该活动与学生培养活动具体结合起来。思想教育活动是学生综合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知识教育,乃至技能培养,其实际上都是当前学生综合培养的具体要求。其次,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将思想知识教育与学生学习习惯引导全面结合,大学生思想教育对于大学生培养活动体系化开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用,其不仅丰富了学生培养的具体元素,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合理引导。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培养状况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其思想教育机制中,未能融入应有的价值元素,尤其是未能将学生培养的关键点相融入,从而限制了大学生思想培养活动的有效实施,因此,结合当前学生培养不断成熟这一客观状况,创新教学体系,引入合适的教学元素,对于学生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在整个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教学机制,丰富教学元素,完善教学内涵,尤其是要注重结合时代变化特点,构建新的思想教育机制。当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尤其是西方文化、现代文化等多样元素融入其中,学生自身接触到的内容更为多样,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就会影响其学习和成长,甚至影响其思想观念的有效培养。从当前大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看,无论是教学机制,还是教学元素都出现了全新变化,尤其是很多大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机制,想要实现整个思想教育活动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在丰富完善教学机制的前提下,融入时代新元素。
4融入茶文化实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具体对策
结合当前大学生培养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思想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融入多样元素,完善教学机制,创新教学体系,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当前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时,其着重从以下视角出发:首先,剖析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要将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融入其中,通过从茶文化体系中值得被传承的价值元素入手,结合理念的系统化丰富和综合提升,进而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机制,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当前时代要求中,实现自身成长和发展。其次,要注重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体系,尤其是要注重将时代元素和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当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各种新现象的出现,使得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而想要实现理想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效果,就必须注重创新教学内涵,通过完善引导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而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全面成长。总的来说,当前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全新问题,而其中大多数内容都是传统思想教育活动中所不具有的内涵,因此,想要创新教学机制,实现理想的培养效果,从而满足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最后,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将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以及整个思想教育活动的特点内涵融入其中,只有丰富教学机制,完善教学体系,才能实现茶文化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融合、促进的最佳效果。茶文化体系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元素,其中所具备的丰富的价值内涵是当前学生成长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而想要实现整个茶文化体系的最佳应用效果,必须从茶文化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融合点入手,通过探究合适的教学理念和机制,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身形成全面、体系化的成长思路,进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理想目标。
5结语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体系,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还是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极其值得融入的内涵。无论是文化的价值元素,还是具体导向性,其中所具备的复杂内涵,都值得我们系统化研究。结合整个茶文化体系的研究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其与传统文化体系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当然,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中,其不仅是教学元素的丰富与完善,同时也是整个教学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王宏军.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9-32.
[2]孙茂玲.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1-52.
[3]张继艳.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5):213-215.
[4]马中红.“山寨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9):141-142.
篇3
1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内涵与特点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茶文化资源,从唐朝开始,茶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因素。而随着人们饮茶习惯不断成熟,茶逐渐与社会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立内涵的文化体系。通过对传统茶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实质上是一种生活理念和价值体系.传统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融入了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内容。传统茶文化元素内容丰富,其中有着丰富的茶资源体系,以及与茶资源相关的其他资源体系,比如种茶区域多为自然优美的景区,这些与茶相关的物质资源体系,成为当前我们实质化认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对于传统茶文化元素来说,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传承的物质元素。这些物质上的元素,都可以被我们借鉴应用到艺术设计活动中来,比如优美的茶香风光,优美的茶景照片等.除了物质元素之外,传统茶文化元素中,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惫识元素.比如描写茶乡人们采茶场景的舞蹈,描写人们采茶时期的内心喜悦等等,这些元素都可以被我们应用到艺术创作当中。对于传统茶文化元素来说,其最大特点在与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因此我们在继承传统茶文化元素过程中,应该从继承其文化意识内涵入手,只有融入了其具体情感内涵,才算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茶文化极为必要,无论是动画设计内涵的融入,还是动画设计风格定位,都需要相应文化元素做支撑,只有充分融入相应文化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对动画设计的新要求.最后,传统茶文化元素不仅是一系列文化元素的综合,其更关键的是多样文化的综合体,各种元素通过相互作用,互相推动,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立内涵的文化体系。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看,其中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在多元文化发展不断成熟的今天,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极大阿题,尤其是缺乏合适的传承载体。而传统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都值得我们在今天为其寻找到合适的传播空间和途径。动画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动漫艺术创作,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动画设计状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与世界动画设计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动画设计活动中,最大的不足在于缺乏清晰的定位,无论是文化内涵融入,还是设计元素都存在较大差距。
2当前动画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通过对当前动画设计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不断成熟,加上动画设计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动画设计工作水平实现了一定提升和发展.但是通过将我国动画设计一状况与其他地区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动画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文化内涵的实质性融入。文化内涵是动画设计的核心,也是关键,任何一部动画片,如果没有完善的文化内涵,那么整个动画设计很难给观众足够视觉感。文化内涵的融入是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的灵魂.离开文化内涵,缺乏文化内涵的融入和展现,是当前动画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缺失。而对于我国动画设计工作来说,其需要融入合适的文化内涵,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从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寻找相应文化内涵和元素,通过体系化融入,必然能够为整个动画设计水平提升提供重要帮助。其次,从目前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状况看,元素单一,内容缺失,抄袭现象严重,普遍存在雷同现象,整个动画设计有着明显的创意不足问题。日前在世界动画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美国和日本有着重要地位,而这两个国家动画设计最大的优点在十设计活动创新,内涵创意丰富,能够给观众相应的视觉效应和联想力。动画设计木身就是抽象内容,其展现方式抽象,叙述事物的方式也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题离,而这恰恰就是动画本身的魅力,如果动画设计开展过程巾,与现实相差不大,那么整个动画设计的观赏性也必然大大消弱。但是从我国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现状看,可以明显看到其中对日美动画设计的抄袭,即使自己独立创作设计的动画作品.其中元素单一现象明显,而内容卜的缺失,更使得很多动画设计成果不被人们所认可,整个动画设计巫待创意融入。最后,从当前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状况看,存在设计理论落后,设计理念缺乏时代性,缺乏对多样元素的体系化融入.动画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复杂工作,整个动画设计工作包括角色设置、角色形象塑造和角色形象勾画等一系列内容。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我们想要设计出社会大众满意的动画作品,需要将各种能够有效融入到动画设计中的元素予以整合利用。但是当前动画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多情况下只是将其他元素嫁接到动画设计工作中,无论是元素利用效果,还是元素之间的结合,均存在较大出入。而想要设计出人们满意的动画作品,就必须注重对各种相关元素的体系化应用,从根本上实现动画设计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3传统茶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思路分析
随着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更提升,如今动画作品作为社会大众文化消费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有着庞大的消费需求,因此优化动画设计工作己经成为动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要求,而对于整个动画设计工作来说,应用传统茶元素的具体思路为:
3.1融入传统茶文化,丰富动画设计内涵
在动画设计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其设计目的,需要清晰其设计定位,丰富其设计内涵。对动画设计来说,只有具备了相应文化内涵和客观情怀,才能让观众感受到其中所设释的内容,才能达到动画设计相应的深度。以往动画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是将设计元素进行堆砌,因此在提升动画设计水平的今天,我们要通过融入传统茶文化元素,丰富整个动画设计活动的内涵,通过清晰其发展定位,进而实现动画设计效果。
3.2将茶文化元素体系化融入到动画设计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元素,无论是茶文化内涵,还是茶文化资源,都极为丰富。对动画设计活动来说,丰富的茶文化元素将为整个动画设计活动开展提供全面素材,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的具体水准。比如在动画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茶文化元素体系化融入到动画设计元素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或者一些具有标识性内涵的素材等等。这些元素的具体融入,不仅大大丰富了动画设计的素材,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动画设计与传统文化的体系化融合。
3.3创新发展动画设计理念,提升其创意特性
对于动画设计工作来说,衡量其水平和内涵的最大特征在于创意,只有具备了相应创意,整个动画设计才能更吸引人.以往我们在开展动画设计活动时,往往忽略了创意元素的设计,大多动画作品雷同现象严重,很难有效激发人们的观赏欲。缺乏了创意的动画设计,很难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而创意的主要来源在于素材,传统茶文化体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和利用的元素,如果能够深入了解传统茶元素,那么必然能够为动画设计创作带来更多创意和灵感。
3.4综合利用传统茶文化元素,提升其设计水准
动画设计工作并非单一资源利用,其更多情况下是多样元素融合的产物,因此,正是其多样性和体系化,决定了我们在开展动画设计工作时,必须综合利用传统茶文化元素内涵,通过将传统茶文化的物质元素与精神元素相融合,从而实现对传统茶文化的全面继承。而综合利用传统茶文化的过程,也是提升动画设计水准的必经之路。在动画需求不断加大的今天,革新设计理念,融入有内涵的文化元素,极为关键。
4结语
篇4
关键词:日本茶庭;园林艺术;精神内涵;艺术特色
1日本茶庭文化内涵概述
在日本,茶庭文化、茶室文化和饮茶文化是茶文化的核心构成部分,自中国茶文化引入日本之后,由于日本民族性格喜爱饮茶和追求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所以在中国传统饮茶习惯基础上不仅创新饮茶方式、发明饮茶工具,而且在逐步发展中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茶道。在日本茶道文化中,茶庭和茶室在建筑风格上保持一致、两个部分相通相连,互为补充。茶室建筑是包括有茶室、水屋、走廊、外景组成。和茶室相对的是茶庭,茶庭种类较多,功能性也不同。常见的有供读书休闲的疏远茶庭、修禅静心的修禅茶庭、露天观赏茶庭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草庵茶庭,该类型茶庭在日本最为常见,又可被称为露地,根据建造规模和周围环境不同,其露地级别还不同,比如三重露地式样的建筑结构其露地从外到内又可以分为三区庭园。日本茶庭的建筑风格和建造方式别具一格、十分精致讲究,这些都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思想和传统文化内涵。
2茶庭的建筑构造和艺术风格
2.1内部景观
日本茶庭内部景观都是按照一定的园林建造思想进行设计,日本茶庭园林不仅是饮茶修身养性的场所,更是修禅的圣地,所以日本茶庭的建造都有很强的禅宗意境。在茶庭的构造中,道路往往设计成弯曲状,铺设高低起伏,常常在道路两旁放置山石,用此来代指茶庭身处深山。在道路两旁和石块处种植低矮植物,来代指山林。在茶庭设置假山、水塘、小涧,流水潺潺的意境营造山泉流动的情境,并协助石灯笼的色彩点缀来总体烘托出茶室所处环境的清幽、宁静和和谐。在日本这样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茶庭的设计面积一般较小,内部景观设计大多精巧玲珑,但是营造的禅境氛围十分浓厚。将日本人所追求的大自然景观和自然感觉都融入到茶庭的园林构造中。这不仅和茶庭的观赏、修身养息功能相关,而且营造出的宁静致远氛围能平复人焦躁心情,在进入茶室之后能以平和的心态饮茶,真正体会到茶道。
2.2色彩搭配
茶庭的主要作用是营造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为进入茶室饮茶的客人提供心灵的洗礼,所以在色彩的搭配方面一般是以绿、灰为主,来达到融入自然的感觉。比如内部景观山石、假山、道路以灰色为主,植被、水景以绿色为主。常见的草庵式样茶庭一般在道路两侧还会设置白色沙石作为分界标志,这样不仅给茶庭增添纯净感觉,而且和总体颜色形成对照,起到很好视觉效果。此外,景观的颜色以自然色调为主,不加入人工修饰,茶庭布景对原始自然美的追求也是民族性格和日本茶道文化的体现。在日本茶庭的园林布景中,一般很少设置色彩斑斓的花株,但是深山中常见的品种可以常见到,比如梅花,总的来说,茶庭色调追求朴素,也正是营造幽静深远饮茶环境和心境的重要体现。
2.3趣味性
日本茶庭的建造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幽静深远的禅宗意境,而且在具体布景中能体现出的是日本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风格。总的特征是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从布景小样的建造规模来看,大多小巧精致,形状不一、色调搭配和谐、布局合理有据,既不会造成视觉冲突,也不会显得突兀。比如假山流水布景处的洗手钵(主要代指山间小涧的洗手功能),在茶庭内的形态各异,有的是水盆形状、有的是山间石块原貌、有的是经人工雕琢,别具一格。路边石块的设置也独具特色,有的随意堆放,有的成双成对,有的孤零一个,总体看来则乱中有序,却又不失观赏审美功能。从布景的规模来看,运用象征手法和思维想象的理念将一系列物景用来代指大自然景观,体现出日本茶道文化中独具民族特色的智慧情趣。茶室的建设地点一般远离喧嚣集市,环境优美,清净悠远的场地,用茅草、石块、木头等原始材料进行人工改造,建造茶室。泥墙、茅草屋顶、纸糊窗户构建的茶室周围设置一个很小,却别有洞天的茶庭,在此饮茶、参悟人生,这也是远离闹市,追求亲近自然,修身养性的禅宗精神。
3日本茶庭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3.1宗教色彩
无论从茶庭的布局还是建造风格,其中主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就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理念和格调。这和日本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息息相关。首先,茶庭就建造结构和设置理念来看,其主要目的是给茶室营造一种众星拱月的意境,茶庭的建造目的不是饮茶,也不是单纯的欣赏,不仅具有引导饮茶者进入茶室,安抚其心境的作用,还起到烘托整个饮茶环境的效果。在日本,饮茶具有严格的饮茶规定,除了饮茶者必须着衣得体、正式、整洁,言语、动作神态必须得体优雅,茶具和泡茶流程也都要求十分严格。其次在饮茶过程中,饮茶者之间只能谈论哲学、宗教等话题,日常俗事、庸俗化话题严明禁止。对茶会的组织者和茶庭所有者来说,对茶庭的视觉、心灵体验效果要着重注意,不仅要做到各个布景之间的完美衔接,保证其整体性的和谐,而且要对每一处布景的单项作用进行考究,通过茶庭的过程中心灵能得到感受,从而达到一种禅宗的境界。早在日本封建社会时期,武士阶级在进行征战之前会在茶室进行坐禅,以此来达到心境平和的状态,以此可看出,茶庭中的园林艺术中承载的茶道文化对日本人来说还具有精神安抚的功能,这也是宗教理念的体现。其次,日本茶道中的清净、自然、朴素的理念也正是佛教思想的体现。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对日本主流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日本茶道的发展和演变始终体现出佛教所宣扬的清、寂、静思想。茶庭无论从构造、布景、建造材料还是内涵意义上都体现出佛教思想,在佛经中有这样记载:“菩萨冲过三界火宅到达露地。”说明露地的本身就是修行圆满之处,也是佛家修行的圣地。
3.2美学思想
日本茶道界普遍认为,日本茶道文化内涵深厚,涉及到的社会各方面因素复杂。其中主要的是艺术因素、美学因素、社交礼仪和宗教思想,这几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但艺术因素处于主导和统领其它三个因素的地位。日本茶道文化除了品茶禅悟思想,其艺术特色中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成为日本茶道文化中重要思想内涵。茶庭的设计布景理念中,除了朴素、和谐、宁静之外,错综复杂,缺陷美也在茶庭的设计中有显著表现。追求整体美,不过分追求对称,也不忽略单个布景的意境。在茶室中枯槁之感的美学特征尤为突出,暗黄木头制成的茶桌、枯叶色调的茶具以及墨迹和破旧不堪却不失古朴色香的茶盒都是茶室中美学思想的体现。日本民族不过分追逐过分人为雕琢的艺术品,唯独对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艺术品情有独钟,这也是一种对美的执着和艺术品经时光雕琢的本质美的体现和喜爱,体现出日本人对内心和真实的追求。所以在茶庭的设计和建设中,这种美学思想被完美运用和诠释。比如茶庭建造的选址,选择远离尘嚣的僻静处、设计理念的自然象征性、茶室建造使用材料取于自然原态。整体呈现出清新自然、简单朴素、宁静致远、禅意深远的意境。
3.3茶文化和园林文化的融合
日本茶文化和园林文化在发展中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经过长期发展,日本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和意境在园林文化中都体现了出来。首先是禅宗思想在园林艺术中的融合。在茶庭的构建中,以清幽、宁静、禅意、和谐等佛教思想理念为指导,在具体布景中讲究还原自然状态,运用象征性手法将自然物象巧妙缩小,还原在茶庭。通过乱石的和谐、低矮绿树的衬托,再加上假山流水的声音,整个茶庭被营造出一种潺潺流水、层峦叠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乱中有序的自然景象,再加上空旷的草坪和色调的和谐搭配与自然材料搭建而成的园林建筑,无论在视觉、听觉还是心灵感受中,都能达到日本茶文化中所宣扬的清、幽、静的体验。其次是人文思想和宗教元素在园林艺术中的融合。日本园林自从中国引入后,前期是以观赏为主,在发展和演变中其作用逐渐由观赏性变成传递人文思想性。在茶庭的设计中,运用物象的合理安排和人为设置来传达出内心的精神世界和民族性格的价值取向。用假山、水景、植被、乱石等来营造自然意境,运用阳光直射和水体反射以及物象的倒影来体现光的美感。用最原始的木材、茅草、石头构建房屋主体,来和茶文化内涵融为一体,来体现精神上和饮茶这种物质行为上都是在追求一种自然、朴素和宁静致远的心灵感受,这不仅是日本民族人文情怀的体现,这也是佛教思想在茶文化形成以及园林建造中的明显标识。
4结语
综上所述,茶庭和茶庭中的园林艺术作为日本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将日本茶道文化无处不在融入其中。从茶庭的自然性回归建造,自然意象景观的设计,到茶室主体建筑的朴素、简约建造和原始性回归。从中不仅可以洞察到日本茶道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日本民族的精神世界向往,而且可以从中解读到茶庭不仅仅扮演着营造禅境氛围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承载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向往,人们通过物镜来表达自己内心向往和精神追求。日本茶庭虽然没有气势恢弘的建筑体也没有色彩绚丽的色调,但是它所体现的朴素自然、优雅别致、宁静致远理念不仅仅对我们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向往起到一定的熏陶和影响,对今天园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洁芳.日本茶庭的园林艺术[J].艺海.2011(07):191
[2]崔陇鹏,李红艳,喻梦哲.日本室町———江户时期的茶庭演变研究[J].中国园林.2014(02):109-114
[3]宋琦.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演变探究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D].青岛科技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茶学审美;现代艺术设计;重要意义;价值分析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完善的茶文化理念不仅是一种文化体系,其同时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化融入和综合反映。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内,其中有着丰富的茶学审美内涵,如果能够将茶学审美内涵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活动中,其不仅能够创新整个现代艺术理论体系,同时也能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有效融入。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其不仅需要准确的设计定位,同时也要融入必要的艺术设计理念,从而实现整个现代艺术设计活动的理想效果。
1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通过对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应用日益成熟,同时其与设计活动也实现了一定的融合,无论是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品质,还是其中具体内涵都实现了实质性丰富与提升。但是当前整个艺术设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认知艺术设计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为我们有效开展和应用艺术设计活动,提供有效帮助。而其一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大多数艺术设计者在开展艺术设计活动时,存在一定盲目设计,同时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很多艺术设计者缺乏对艺术设计活动要求的理解和认知。更多情况下,只是借助设计元素和设计工具,未能实现其理想的设计的追求和效果,尤其是其未能将消费者对艺术设计活动的要求融入其中,更没有将必要的审美理念内涵融入其中。所以,盲目跟风的设计现象就使得整个艺术设计活动效率极低,效果极差。其次,从具体设计上看,目前艺术设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未能寻找到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整个设计活动中,所以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内涵性较为不足,品质不够。在开展艺术设计活动时,传统文化要素是其中最应该融入的要素,传统文化要素不仅仅是一种设计理念,同时也是一种传播的载体,做好艺术设计活动的传播,更重要的在于精神内涵的诠释和表达,而想要实现精神内涵的诠释与表达,不仅要融入设计者的理念认知,同时还要融入消费者的具体关注点。而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设计内涵和文化要素的系统化融合,就使得整个艺术设计活动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在当前整个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整体应该是一项系统化的活动,比如在艺术设计活动具体开展时,不仅仅是单一的艺术设计活动,而是具体的设计理念,社会要求和消费者需要等一系列因素的全面融合,更是社会内涵的生活化表现,然而从目前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效果来看,整个设计活动开展时,缺乏应有的情感元素融入。所以,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发展不断成熟,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现状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别,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探究适合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素,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2当前现代艺术设计开展的具体要求认知
从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发展的方向来看,融入文化要素实现自身体系化、内涵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具体趋势,所以,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不仅仅是提升艺术设计活动的品质的主要表现,更是当前艺术设计理念成熟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首先,要注重融入传统文化理念内涵,在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设计效果的品质提升,必须注重融入文化内涵。而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一种基础元素,同时也是在细节上的具体把控。所以,将消费者所需要的价值理念融入设计活动中,才是满足人们的具体需要。因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且将其中所具备的理念,全面完善融入到整个设计活动中,就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具体要求。此外,当前在进行艺术设计活动时,必须做好艺术设计理念的全面融入,实际上,这一过程是系统化的过程,所以要为整个活动寻找到准确的设计定位,并将丰富的设计理念和生动的设计元素整体融入其中,只有实现了其时代特点和综合特点应用,才能够实现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最大价值。而现代艺术设计活动开展时,必须与时代特点相融合,这也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在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必须做好思维创新和设计理念创新,通过创新理念的有效融入,从而使得整个设计过程极具创新性。从传统的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状况来看,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抄袭现象,以及机械的元素堆积,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其未能融入应有的艺术设计活动理念,因此,想要实现艺术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价值元素融入。通过理念丰富和实质性完善,从而实现最佳设计效果。
3茶学审美内涵的具体认知分析
通过对茶学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艺术、生活哲学等一系列理念,尤其是在茶学发展形成过程中,其中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审美内涵的实质性融入,更使得整个茶学专业发展不断完善。通过对茶学的审美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对人们行为的有效指导和具体影响。美学实际上是一种感官和认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美的概念和理解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视觉享受,而融化为一种精神上的快乐。通过对我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不仅仅是儒家思想,同时也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融合,而作为我国传统美学理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学审美也是基于这一期的内涵所形成的什么理念。因此,在茶学审美过程形成过程中,其饮茶为主要功能,通过融入形色香味等一系列具体的审美要素,从而对饮茶过程和茶文化内涵形成了有效理解。首先,其具有主体的欣赏和选择性,也就是其理念的传播与融入过程中,人们主观上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其次,在茶学审美过程中,其需要具体感知茶及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尤其是要将茶的自然特征与自身的社会理解等内涵相融合,从而来实现对茶学具体内涵的有效感受。茶学的审美内涵,不仅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具体的品质内涵,同时其作为相应的审美方法,也使得整个茶文化传播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和条件,不仅如此,随着茶文化审美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人们的审美内涵,同时也大大实现了人们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通过对茶文化的品读,从而实现了茶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茶学审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审美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审美理念,更重要的是在茶学审美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实现了文化要素与自然特征的系统化融合。所以在茶学审美活动中,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品读自然,认知自然,同时还要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审美理念形成全面有效的融入。感觉茶学审美体系中所具备的自由,是整个茶学审美内涵实现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4茶学审美对现代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价值与意义
对于现有茶学审美活动开展来说,探究茶学审美的具体内涵,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为:首先,将茶学审美内涵同当前艺术实践活动相融合,其确保了现在艺术设计活动在具有自身独立风格和内涵的基础上,整体设计更为成熟。同时也使得整个设计活动的层次内涵大大提升,传统茶学理念,作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其根本是诠释和展现传统茶文化。而如果将其融入,实现其有效传播,当然其实际上也是寻找到了合适的艺术设计风格和内涵定位。其次,将茶学审美内涵的具有要素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活动中,实际上也是寻找到了具有代表性和传承价值的设计元素,因此,其同时也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最全面,最准确恰当的元素,所以在整个设计活动中,如果选择合适的元素理念,比如将插画艺术等理念内涵的融入到艺术设计活动中,能够在丰富和展现具体设计要求的同时,使得整个艺术实践活动更加独立,更具有自身特点。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其实际上也为茶学审美理念内涵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以及其发展空间。最后将茶学审美理念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活动中,其不仅仅提升该设计活动的品质和内涵,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多元要素的融合推动。在多元文化发展成日益成熟的今天,整合多项资源已经成为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基础。茶文化要素作为融入多项内容的系统化要素,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整合,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与发展。结合各种技术设施的系统化应用,并将茶学审美内涵的具体内容融到艺术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发展,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茶学审美内涵中,其中最重要的在于丰富的情感内涵。
5结语
我国是最传统的茶文化大国,无论是茶文化内涵,还是其中所具备的审美理念,都极其成熟,而这些实际上恰恰为当前开展艺术设计活动提供了新的基础和载体,在多元文化发展过程中,现有艺术设计活动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从根本上来看,就必须选择合适的传播载体与通道,只有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理念全面完善的诠释展现,才能够实现茶学审美内涵的最佳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储一鸣.东西方审美对现代包装设计影响之比较[J].现代装饰(理论),2013(1):135-137.
[2]韩新东.文化审美情趣对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4(13):111-113.
[3]由文光.现代视域下如何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审美[J];社科信息文荟,2015(3):130-135.
[4]王振雨.文化审美情趣对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211-213.
篇6
关键词:茶叶名称翻译;中西方文化差异;理念诠释;内涵表现
就当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状况,以及当前文化交流的具体发展状况看,文化体系之间的融合与应用,已经成为整个文化机制发展的重要状况。就文化交流融入的实际情况看,茶叶产品作为重要的文化元素,其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是当前社会大众具体认知该文化资源的重要基础。
1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客观性分析
就中西方文化元素的发展状况与呈现状况看,其更为关键的是容纳了全面、多样化的语言习惯和认知思维,尤其是随着社会大众对整个中西方文化的机制内涵认知不断成熟,如今中西方文化应用最佳效果实现的基础,在于从文化差异性和包容性出发,通过全面剖析文化差异的价值内涵和应用机制,从而实现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入与传承的最佳效果。客观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客观性,实际上是两种文化内涵上的显著差异,而这一客观性存在的根源在于中西方之间文化根源不同,当然这一不同,客观而言是多维度的,无论是社会环境和氛围,同时也与社会大众生活习惯有着明显差别。事实上,中西方文化是在长期发展历史背景下所分别形成的,各种文化元素内涵之间都有着自身差别,而形成根源的差别,决定了必须从客观视角来具体认知整个文化元素的差异。当然,就中西方文化差异来认知时,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切入元素,其必然能够为我们精准认知文化差异提供全面了解。在中西方文化元素差异中,茶文化的差异无疑是直接而客观的因素,如果能够从茶文化这一视角来具体认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与差别,其不仅是从客观视角来感受中西文化的不同,同时也是目前多元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所形成的具体认知。结合文化内涵的差异不同,从而帮助我们对当前整个文化理念的应用特殊性和价值观念形成深刻认知。尤其是就当前文化元素应用的具体需求看,在进行文化交流传播时,如果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就必须通过构建完善而系统化的文化机制,通过具体理念的融入和诠释,结合巧妙合适的翻译方法应用,从而实现文化根源的全面融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让文化内涵得到彻底传播。
2茶叶名称翻译活动的开展状况
茶叶名称翻译活动,在专业划分上,就属于茶叶名称翻译活动的具体范畴,艺术与翻译活动相通,无论是整个茶叶产品的内涵认知中需要的文化要素,还是茶叶名称的具体状况,实际上都是整个文化机制的阐现,特别是对于整个茶叶名称翻译活动开展实施来说,其使用的是一种全新的形式,这种茶叶名称,在语言杠杆的应用过程中,进行了艺术化的修饰,从而成为了一种与原语言内涵相同,但是形式和表达方式完全不同的语言机制。当然,就茶叶名称而言,其实际上是一种具有自身特殊性的名称。在茶叶名称翻译活动开展过程中,精准的翻译机制,完善的翻译内容是该活动的核心内容,而在茶叶名称翻译时,要从产品的文化内涵视角出发,通过融入具体的市场化元素,进而实现整个茶文化元素的有效传递。当然,文化上的具体差异,不仅是理念内涵和认知思维上的差异,同时在使用的语言上,也有着直观差异。而从整个翻译活动的实施状况看,如果能够展现文化上的具体差别,从而将为我们更好感知不同文化元素,提供本质性差异和直观认知。当然,如果认真分析我国茶叶名称的内容和来源,不难看出,其实际上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各种元素内容,尤其是历史渊源或者具体的文化内涵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社会大众认知基础上所形成的名称,可以说,这些名称已经形成了共性认识。因此,在进行茶叶名称的具体翻译时,如果我们能够对整个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状况进行深化理解和认知,不难看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实际上是目前各种文化交流机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诠释。而想要对不同文化机制形成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就必须在立足文化应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融入文化差异和不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通过整体性融入,从而实现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深度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精准翻译,准确感知其中所包含的元素内容,就至关重要。
3从茶叶名称翻译实况来具体分析
中西方存在的具体文化差异客观而言,当前整个茶文化元素实现了生活化和品质化的提升,尤其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茶文化元素内涵展现了深厚的价值和生命力,其通过具体融合,从而让世人对该文化机制的价值理念形成了全面理解和深刻感知。结合我国整个茶文化元素的发展与融入状况看,如今整个茶文化体系已经形成了内涵化与层次化和多元化,尤其是在茶文化理念成熟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与世界各国文化机制相匹配,从而造就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就传统的茶叶名称翻译实况来说,既定的翻译素材和具体的方法引导是当前进行整个茶叶名称英语翻译活动实施的主动力量,那么,从这点入手,就要考虑在整个翻译活动实施过程中,从对素材的合理选择入手,就要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就是翻译内容的理解和准确认知环节,针对语言受众的基础能力和学习能力,规划好翻译活动的具体内涵和语言认知基础。可以说,在茶文化历史领域,茶叶产品不仅是一种具体的要素内容,同时也是具有发展历史的文化传承素材。而在茶叶名称翻译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不仅是文化理念的诠释与表达,同时也是语言应用思维的具体理解和表达,因此,而对于茶叶名称翻译活动来说,茶叶名称作为一种客观性词语,无论是其阐述的文化意思,还是其中所融入的社会大众语言习惯,都有着茶叶名称这一专业属性元素。文化差异的不同,具体根源在于其民族习惯与文化习惯上的不同,尤其是在长期的文化历史背景下,造就了极具个性和特色内涵的文化价值。因此,想要认知具体文化上的差异和不同,就必须从时代背景和文化根源认知出发,通过细化文化形成的内涵所在,从而实现对文化元素的合理、全面应用。
4从茶叶名称翻译机制看中西文化融合发展应用思路
从茶叶名称的最佳翻译活动看,在开展翻译活动时,其想要实现最佳效果,不仅要充分注重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从翻译内涵和翻译技巧出发,尤其是从翻译前后,其文化差异性出发,通过融入具体的文化思维,尤其是结合翻译前后,语言环境的具体变化,从而实现整个茶叶名称实现最佳翻译。当然,对于茶叶名称翻译机制构建状况看,其中实际上是中西融合发展的诠释与表达。对于茶叶名称来说,其不仅是与茶相关的元素内容,同时也是容纳了丰富茶文化内涵的价值内涵,结合当前中西茶文化交流不断成熟这一具体背景,在认知中西方茶文化的客观不同时,就不能脱离合适的文化元素,比如具体的茶叶名称,其中所具有的成熟内涵和文化思维,不仅让我们感受其中所具有的积极理念,同时也能品读具体的文化思维。事实上,在当前茶叶产品市场经营建设不断成熟背景下,我们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文化思维甚至文化要素来进行产品的沟通与交流。就整个茶叶名称翻译活动的实施状况看,良好的翻译机制和思路,能够对茶叶名称的本质内涵进行最全面传递,同时在实施具体的翻译活动时,也实现了文化差异的最全面表达。在进行茶叶名称翻译活动时,要注重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尤其是要注重翻译内涵的诠释和表达,通过融入文化理念的价值内涵,从而让社会大众更好的理解具体文化产品元素所具有的茶元素内容。
5结语
在文化融合背景下,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而相对于文化的多样性看,中西方文化的融入机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客观而言,良好的文化融合趋势,不仅是世界文化机制发展的重要趋势,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整个文化体系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张国扬.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唐代边塞诗的意象再现研究——以岑参和王昌龄的诗为例[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4,(01):151-153.
[2]肖福寿.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3):101-103.
篇7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运用
茶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文化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中,包括:哲学、礼仪等,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和谐,与当前的教育理念具有密切联系,对高职学院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1茶文化内涵
在我国古代,涉及茶文化的知识较多,例如:诗词歌赋,在当时的社会中,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地位,在千年的发展脉络中,茶文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思想体系,茶文化的诸多和谐,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古人诗文字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古人对品行管理十分重视,并且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渗透了很多理念,十分重视和谐,在茶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十分重视内在与外在的和谐,对于茶而言,人们十分重视修身。对于古人而言,清静之地对茶进行回味具有重要影响,不仅能使思想境界提高,而且能达到和谐境界。茶文化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十分强调思想和谐,茶文化不仅是一种礼仪,而且也是一种修养的体现。对于茶道而言,一系列程序都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客人在对主人进行热情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茶道,使茶文化能够体现出和谐,对于品茶环节而言,由于茶文化中包含很多交流思想,不仅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而且茶文化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古人而言,由于十分坚信天人合一观点,在自然中十分重视追求目标,如:《山间饮茶图》,其中的画面体现了山间林泉与茶的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2.1使教学管理理念更和谐
在当前社会中,高职学院需要重视改革,将茶文化中的和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对于教育管理而言,茶文化的理念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对于高职学习而言,教学课程为高职院校的体系之一,对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在改革教学内容过程中,需要充分引进茶的文化精髓。不同于普通大学,高职学院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其发展模式。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为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单一特征,多数高职学生的成绩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很多纪律性问题,而且综合素质不高。高职院校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加强纪律问题,在营造良好的学习过程中,避免出现纪律性差的问题。一旦高职学院没有落实好教学管理工作,会影响思政教师的上课情绪,同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茶文化知识的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并且提高思政教师的责任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职学院提出了“以人为本”概念,高职院校必须将学生视为主体地位,尊重高职学生的人格,这也符合茶文化的和谐观念,教师需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茶文化的思想氛围中,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的思政考试,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思政教师后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茶文化合理引入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茶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加强学生的自律性,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思政课程,在活跃的高职教学课堂气氛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次数能够不断增加,在培养两者感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积极性。
2.2使教学内容设置更和谐
当前社会中,由于我国的高职存在重理轻文的问题,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导致教学内容不合理,较多的技能型知识,导致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对于教育管理而言,茶文化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学生们接触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定期观看茶艺表演,在体验与手工制茶有关的课程中,使学生了解较为丰富的茶历史与茶文化,充分体现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不断提高高职学校的素质教育。
2.3营造和谐的氛围
高职教学活动与和谐的教学环境密切相关,学校、教师、学生需要协调配合。对于茶文化中强调的和谐思想而言,能够对高职学生产生启发。教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属于教学课堂的主体,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导致教学氛围十分严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教学纪律,但是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高职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引入,实施民主教学方案,不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次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茶文化的介绍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人文思想的教育。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茶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茶文化的历史知识而言,高职教师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的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重视讲解茶文化的理念,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深入思考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值得注意的是,高职在教学管理制度中,需要引入茶文化的理念,保障各项条例的有序性,符合其发展规律,像茶一样以柔克刚,不能急功近利,避免事倍功半的反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各院系的作用,坚持茶文化理念,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质量。在对资源分配时,不断保障部门之间各司其职,重视资源分配的合理性,茶文化具有和谐的理念,管理活动属于综合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能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职学院需要保障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3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措施
3.1建立茶文化导向
茶文化在引入高职学校的过程中,并非形式主义,有很多实用价值。我国高职学校需要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的需求,通过对茶文化的和谐引入到教育管理中,不断提高高职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在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必须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教学管理中。茶文化的理念为:和谐,管理者必须结合现代高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岗位需求,只重视学生职业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人文素养,不利于心理素质的发展。管理者需要将茶文化思想不断引入教学管理中。高职教务处不仅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在原教学制度基础上进行优化,从而使条例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序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提升高职学院的教学管理质量。高职学院在教学计划中,还需要引入茶精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茶有清澈见底的特点,因此条例不能模糊,不能让人出现错误理解条例含义的问题,否认将出现无序现象。高职教师应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坚持创新的理念,不断推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运行效果,保障高效工作。高职学院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师的职位,高职教师作为高职学生的导师,能够影响高职学生的未来就业选择,高职教师在教学理念中,需要将茶文化引入其中,教师的工作效率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高职学院在管理教师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和谐理念优势,使高职教师明确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使高职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实现质的飞跃。
3.2感受茶文化理念
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在当前社会中,需要建立创新理念,对于传统工具理性教学而言,由于多数教学管理者不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导致教学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教育管理者必须认真学习茶文化,通过茶文化与教学管理理论相结合,不断完善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由于茶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非常多,高职教师如何从中选取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是当前高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特点,不断扩充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高职教师必须把人文精神建立在高职的课程中,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3.3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应将全部技术知识直接教授给学生,应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思考过程,鼓励高职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茶文化的理念,重视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基础上,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某些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课件为主,只重视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很多学生对技术科目产生排斥心理。高职教师充分理解茶文化的理念后,才能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不断重视情感效应,能够与茶文化中的情感进行结合,不断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应重视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在与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必须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课程结束后,高职教师应围课程章节布置作业,高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巩固课堂知识,不仅提高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有效提高了学习成绩。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茶文化的理念,将其引入教育管理体系中,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提高高职院校的运行效率,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媛媛.论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12):164-165.
[2]王旭.浅析茶文化在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10):277-278.
[3]周菁慧,孙忠.茶文化思想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7):282-283.
篇8
关键词:海南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F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041-04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保护的必要性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
农业文化遗产(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的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项目。按照粮农组织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自农业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农业文化赖以生存的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都从各个方面影响和改变着农业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探讨[1]。闵庆文、孙业红[2]认为,农业文化遗产更强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系统、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与农业文化。苑利[3]将农业文化遗产分为大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和小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前者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和,后者仅指农业生产经验。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总体来说,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相当丰富。
(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中国是个有着近万年农业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在这一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4]。中国作为古老的文明古国之所以能够在近万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长盛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有着相当成熟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5]。因此可以说,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至今,有它现实客观的必然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它构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和谐、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形成了大量传统农业系统,比如,旱区农业灌溉系统、立体种植养殖系统、稻田梯田系统、稻鱼共生系统、农林复合系统等等,这些古老的农业生态系统,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蕴含的丰富而巨大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也不断地彰显出来,成为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6]。而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冲击下,农业文化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损,农业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废弃严重,甚至走向毁灭[7]。
二、海南省农业文化遗产基本情况和优劣分析
海南省先民数千年前就在岛上生产生活,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创造出了不少的农业文化典范,留下的农业文化遗产特色明显,有巨大的发掘潜力。诸如,梯田稻作、绿茶种植、羊山古荔枝、千年盐场、家渔业生产、旱稻种植、黎族织锦等都是海南岛先民留下的特色农业文化遗产[8]。这些遗产丰富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内涵。但随着城镇化推进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 2014年中,海南省农业厅组织调研组对海南省各主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考察。对比农业部颁布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调研组认为,五指山市的牙胡梯田稻作生态系统、白沙县白沙绿茶文化系统和海口市羊山古荔枝群农业生态系统等3个农业系统具有较好的基础,基本具备申报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的条件。
(一)五指山市牙胡梯田稻作生态系统
该农业生态系统是以涵盖海南省五指山市范围内超过2万亩的梯田作为保护区范围,其中以毛阳镇牙胡村梯田为核心保护区。梯田是以黎族为主的先民适应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农业生态文化结晶。梯田稻作系统是典型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建立了森林-梯田-村寨-溪流“四度共构”的结构,创造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体现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备、价值多样、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复合农业特征。在千百年的劳动过程中,五指山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技术和相应的文化习俗活动,形成了系统的文化现象和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解放后,牙胡村黎族村民在先民原有零星梯田的基础上,大力投工投劳,形成了目前上下高差400多米,层级达200层以上,保存完好,集中连片超过 4 800亩,主要种植水稻的“牙胡梯田”。
该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立体循环农业系统,是黎族同胞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重要粮食保障的来源地,具有循环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其“四度共构”的生态景观,有利于水土保持和保护自然环境。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环环向上、圈圈呼应,地造天设,美不胜收,无不体现出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均衡的梯田村寨结构、壮阔的梯田美景与丰富的农业民俗礼仪一道构成了五指山梯田独特的文化系统,称得上是一个活态的农耕文明的天然博物馆。
梯田的开凿是黎族同胞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斗争、和谐共处的结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和长期梯田耕作过程中,黎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人文艺术。“三月三节”、黎族织锦、黎族舞蹈、“牛日”等都深深烙上了梯田农耕文化的印记,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理念,包含着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牙胡梯田稻作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传统水稻耕种的冲击,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农业现代化新技术的挑战以及适龄劳动力大量外流。许多梯田田块被改种为经济收益高于传统水稻的经济作物,使得梯田成片遭到破坏,梯田气势恢宏的视觉冲击效果大大被削弱。由于投入较少,梯田崩塌损坏没有得到及时维修,水改旱、耕地撂荒等情况时有发生。水稻种植是传统的农事生产,劳动量大、工作强度大,对劳动量需求较大。然而,成年劳动力流失是我国农村和农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近年来,海南中线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五指山梯田景观、黎族特色的民族风情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很好的契合点,届时可探索一条“游梯田-看云海-观日出-跳乐作-品黎族美食-住船型屋-农事体验”的精品旅游线路,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系统结构寻找新的路径。
(二)白沙县白沙绿茶文化系统
白沙县白沙绿茶文化系统是位于海南省白沙县境内的陨石坑及周边的白沙农场和牙叉、细水、元门等3个乡镇,总面积超过7万亩,已种茶面积达到1万亩。70万年前形成的方圆十公里的陨石冲击坑群和周边的群山环绕造就了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独具品味的绿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茶文化。很久以前,居住在当地的黎族先民就了解茶叶,知晓“神树”叶子的神奇功效。1958年,国家在陨石坑及周边建立了白沙农场,开始大面积、规模化种植茶叶。“白沙绿茶”系列产品是“海南省名牌产品”、“中国知名商标”,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ISO9001质量验证,被认定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
该系统是体现海南人爱茶的一个重要佐证。明正德六年《琼台志・土产》中就有海南早期茶事的记载。凭借陨石坑及周边环境的天然优势,种植在陨石坑范围内的白沙绿茶吸取天地之精华而长成,其所含的氨基酸、酶类、芳香物质、多酚类和生物碱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于其他同类产品。其形色绿润有光、汤色黄绿明亮、气味清香持久、滋味浓厚甘醇,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利尿导滞、清热降火、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之功效。白沙县以白沙农场绿茶生产基地为核心,形成了农业类型多样化、农业资源多样化、环境生态化的生态特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茶种植、加工的技术体系。具有以陨石坑、红坎瀑布、向民蝙蝠洞、阜喜温泉、南开石壁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和以新村新石器遗址、什才遗址、印妹遗址、黎苗少数民族居住地和阜龙乡革命根据地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
该系统以当地黎族同胞的古老茶园和白沙农场聚60年之力打造的绿茶生产基地为基础,形成了良性循环体系。近年来,绿茶的功能被广泛认可,茶多酚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能消除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自由基对人体组织、器官的损害。绿茶对减肥效果也不错,能强化体内微血管循环和加快人体内新陈代谢,具有多种保健功能。通过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白沙绿茶产业,有利于进一步宣传和推广当地生态环境和品牌,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当地经济方式的转型。
白沙县白沙绿茶文化系统受地理位置影响较大,白沙县是海南省为数不多的不靠海市县,境内山多路弯,远离省城和高速公路出口,受白沙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消费市场小、流动人员少、资源禀赋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落后。同时,茶园生产是传统的手工生产,劳动量大,工作强度大,对劳动力需求较大,熟练的茶农和茶工缺失是茶园经常要面临的难题。周边五指山、澄迈、定安等市县种茶也有一定的历史,培育了绿茶、苦丁茶、花茶等多种类型的茶叶产品,加上全国茶叶品种众多,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众所周知,无论是传统历史名茶,还是新开发的地方名茶,都具有很深文化内涵,名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消费。从发展前景看,虽然现代各种饮料品种繁多、竞争激烈,但茶叶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绿色天然健康饮料,崇尚绿色、崇尚自然,已成为未来饮料消费的主流和方向,正如专家预测“21世纪的饮料将是茶的天下”。因此,有必要通过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加大宣传和推广当地生态环境和白沙绿茶品牌力度,做大做强白沙绿茶产业,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型。
(三)海口市羊山古荔枝群农业生态系统
海口市羊山古荔枝群农业生态系统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南部的龙桥、龙泉、永兴、府城、城西等地区,区域总面积3万亩,其中野生荔枝面积约1.5万亩。很多大树树龄都在200―300年,具有科学研究、旅游、文化、欣赏等多重意义。该地区为火山喷出的玄武岩构成,缺肥少土,孕育出了特殊的荔枝群落。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洗礼,羊山古荔枝群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集农、林、牧为一体的农业系统结构,使古荔枝群生态系统内古树、火山岩、湿地、河流、村庄各因子相得益彰、协调发展。
该生态系统是海口地下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被称为海口市的“绿色之肺”和“生命之肾”。羊山地区火山群的主体火山口,是中国荔枝原生地之一,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神奇火山地质土壤造就和蕴藏了世界上最稀奇的荔枝品种,是中国乃至世界有名的荔枝基因资源库。羊山地区特殊的火山地质土壤和羊山地区祖祖辈辈的实生荔枝良种繁殖习惯加上海岛特定的光、温、热条件,造就了羊山地区荔枝生物群落。当地有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东山热带动植物园等自然景观和五公祠、海瑞墓园、邱浚墓园、秀英炮台、琼台书院、冯白驹旧居、羊山古道、抗日墙以及美孝村、美社村、文山村等古村落等人文景观。形成了“荔枝文化节”、“公期”、火山图腾、民歌琼剧等文化特征,体现了创造性和独特性等特点。
该农业生态系统发挥了物质生产、生态服务、文化传承、科研价值等多种功能。羊山古荔枝是当地百姓重要收入来源,在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古荔枝群落、沉淀了数百上千年的深邃的火山民俗文化、古镇古村古道悠悠、火山石器苍凉古朴、根雕盆景巧夺天工、八音山歌古韵悠扬、优美传说引人遐思,这些都是羊山地区以古荔枝为牵引的农业功能的拓展基础。全力发挥荔枝及其附带产业是羊山地区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羊山地区生态、环保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途径,对于海口市羊山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受海口市城市快速拓展和古荔枝木材价格持续走高等因素的影响,该农业生态系统荔枝资源正在遭受各种原因的砍伐流失,特别是百年以上的大树砍伐更为严重。荔枝资源加速流失,降低了资源的多样性程度,导致许多优株和具有育种潜在利用价值的资源难以再觅踪迹。近年来,广东、广西等地大打荔枝品牌,种植面积增长较快,国外特别是东南亚荔枝进口数量持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羊山荔枝产业及市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要从羊山作为海口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绿色屏障的角度,从生态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角度,重视古荔枝群落的保护和多功能利用。
三、海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列入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对象的系统都是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是当地农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当地人与系统环境同处一个界面,系统内居民的认可与参与程度普遍较高。随着交通和网络设施的改善,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原来的时空距离问题都将成为历史。海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完善制度、加大投入、积极宣传、多业并举,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和当地农业、农村和农民共同发展。
(一)编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规划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规划是申报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也是有效保护措施的前提。制订以当地传统的管理理念为基础的保护计划[9],辅以当地保留下来的乡规民约、生产生活习俗,以保持当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立足保护遗产做出有利于自然生态,与人们生产社会活动相适应的规划,其规划内容和原则要有利于当地居民生活习俗和管理部门的管理及引导,而不流于形式和空洞,极具操做性。
(二)制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制度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前提就是建立政府、农民、企业、专家学者、媒体共同参与的多方参与机制,确定农业文化遗产的利益相关方,建立惠益共享机制,以此调动各利益相关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和提高各利益相关方发展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依法管理,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明确保护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项目区传统耕作技术、农耕文化保护等相关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的监督检查、定期报告和奖励惩罚制度等[10]。
(三)进一步开展项目区农耕文化的发掘工作
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项目区农耕文化系统农业遗产价值的普查及挖掘工作,加强农耕文化继承、发展及流失情况的调查,对传统的农耕农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艺、艺人、技艺、习俗、谚语、歌谣、诗词、各种民族建筑等进行补漏性调查,重新认识项目区农耕文化的价值。
(四)加大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投入
五指山梯田是世世代代的黎族同胞在一直沿袭耕种着,而因政府对梯田的保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梯田的保护投入不足,使得部分梯田的灌排水设施、道路设施等因未进行维护修理,导致部分梯田无法进行种植水稻,有的甚至造成抛荒。白沙绿茶原来是白沙农场企业化管理为主,地方政府参与较少,建设性投入一直不足。海口羊山古荔枝分散在各家各户,缺乏统一的保护和利用,砍伐和废弃严重。因此,建议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投入,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总体的规划保护;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当地农民的引导教育,加强保护和利用。
(五)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和交流
五指山梯田是藏在深闺无人识,而也就是近几年,才随着一些摄影爱好者的涉足并把相关梯田照片上传到网上被不断转载传播。白沙绿茶一直被作为一种茶品在对外销售,缺乏从茶文化的高度进行包装。海口市羊山古荔枝也只是从卖商品荔枝着手。因此,要组织有关部门充分挖掘农耕文化及科技价值内涵,紧密结合科普宣传教育和旅游推介,引导农民自觉保护与传承;定期举办宣传推广活动,将农耕文化、景观艺术、民族文化、饮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集中展示和传承,在表现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内容的同时,创造具有较强娱乐性、观赏性、参与性的节庆项目,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拍摄制作宣传推介片,全面、系统、多方位反映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提高在全国的知名度。
(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休闲农业
发展项目地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展示拥有悠久历史的农业景观和传统农耕文化,应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结合已有的旅游线路与农业生产系统的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具体包括生态文化观光、体验传统农耕农事活动、美丽乡村颐养度假、古村落观光科考等活动;依托当地独特的山水景观空间、森林资源优势,开展观光休闲、康体、度假、疗养等活动。同时,对遗产地的生态与环境质量进行全面验证,实现开发与保护的统一。
(七)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地特色产品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项目地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利用当地优异的土壤地质条件、清澈透亮的山泉水、富含氧离子的清新空气等原生态自然气候条件,利用项目区主打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打好“原生态”这张牌。有利于后续建设推陈出新,使农业文化遗产的积累和维护与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保护创新农业文化积极性。
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提出,是要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海南岛的先民在长期的劳作中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留下了许多农业文化遗产。通过进一步挖掘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将会进一步丰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内涵,促进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升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旅游开发与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炜,金峰,高艳玲.近十年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述评[J].农业考古,2011,(4).
[2] 闵庆文,孙业红.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保护要求[J].资源科学,2009,(6).
[3] 苑利.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业考古,2006,(6).
[4] 刘朋悄,高启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关系研究[J].古今农业,2008,(4).
[5] 闵庆文,孙业红.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保护要求[J].资源科学,2009,(6).
[6] 闵庆文,张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途径与近期主要任务――“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试点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综
述[J].古今农业,2009,(2).
[7] 况昌勋.农耕文化遗产:不应被淡忘的财富[N].海南日报,2014-11-12(A07).
[8] 王德刚.旅游化生存与产业化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9] 白艳莹,伦飞,等.哈尼梯田传统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6).
[10] 胡盛红.海南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9,(10).
Explo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e Cultural Heritage in Hainan Province
HU Sheng-hong 1,LIN Pei-qun 1,WEN Yan-sheng 1,KE You-peng 2,CHEN Liang 3
(1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kou 571101,China;
2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ollege,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3.Agriculture office,Hainan Province,Haikou570204,China)
篇9
【关键词】美丽乡村 农家乐 休闲旅游 云南
“美丽乡村”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1]它以国家政策做导向,政府财政为支撑,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云南村镇数量众多,挖掘适合“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农家乐发展对策是激活云南生态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云南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伴随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节假日到农村休闲放松、体验乡土气息,这为农家乐的经营夯实了市场根基。近年来云南省农家乐的规模将近2万户,一些经营户依托自身优势打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田园风光欣赏、农事参与感悟、古村落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等类型的农家乐。例如,“普洱茶马阁”农家乐结合了普洱浓厚茶文化特色,开发了一系列以茶为主,多种休闲方式共存的新型模式,并荣膺2013“普洱市特色农家乐”。可见,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云南农家乐基本适应了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潜力较大。然而,云南农家乐的综合竞争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多数农家乐经营依然停留在“菜地、鱼塘、农家饭”等传统层面,发展模式单一、经营地点分散、卖点不鲜明,相对于餐饮业而言差异性偏少,同时也游离于旅游业与农业之间。此外,云南农家乐经营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时有发生,这阻碍了农家乐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和谐快速的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也背道而驰。
二、“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云南农家乐运作问题及其剖析
“美丽乡村”的核心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与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总体构思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依托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腾飞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然而现阶段,农家乐运营状况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存在颇多差距。
(一)生产经营粗放,发展协调不足
以往农家乐的发展多属于自发性的经营行为。一是农家乐生产运作较为粗放,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的整合使用,不符合集约化、精细化的发展思路;二是部分地区缺乏系统的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随意性强,环境净化、美化、绿化的协调性弱;三是基础设施与条件不健全,这与发展程度较高的农家乐相比,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与改善的空间还很大。
(二)经济水平较差,投入资金匮乏
云南大部分区域,由于受地理、环境、科技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薄弱。普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严重等短板问题,约束了农家乐运经营的深度发展。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一些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境得不到及时的修复与改良,难以符合“美丽乡村”的客观要求;另外,资金的“瓶颈”也牵制了特色项目的开发,降低了经营活动的趣味性、差异性和目标市场的吸引力。
(三)文明观念欠缺,安全意识淡薄
新时期新型农民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不仅是适应农民、农村、农业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必然要求。[3]首先,一些地方性农家乐从业人员文明意识低,不重视服务过程的细节,影响了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培植;其次,较多农家乐的经营场所是老旧土木结构民房的“改造版”,存在电器线路老化、杂物堆积混乱、消防设备缺失等潜在的安全隐患;最后,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厨房操作间、消毒保鲜设备等的监管问题仍不到位,很难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利益诉求。
(四)环境境况不佳,资源浪费颇多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彩云之南”的美誉,但也同样面临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农家乐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环境过载的问题,一些经营者环保意识淡漠,往往为实现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惜涸泽而渔式的粗放开发;另一方面,部分农家乐还存在画地为牢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经营视角狭隘,不善于有效整合与利用外部的相关优势资源,导致资源的浪费现象,这在客观上弱化了产业的集聚程度,不利于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
(五)偏重家族经营,缺乏服务规范
目前,多数农家乐的运作采取家族式的管理办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规模与层次的提升。首先,参与主体多为家庭的成员或亲属,往往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技能;其次,经营管理者“特权”思想与个人主义根深蒂固,难以做到重大决策的集思广益,主观性强而客观性、科学性不足;再次,由于个体的培训投入有限,服务质量明显偏低,满足高层次、特色化的需求能力不足;最后,经营服务规范化程度欠缺,正面的口碑效应难以形成,间接影响了农家乐的经营状况。
三、契合“美丽乡村”的云南农家乐发展的对策
基于云南农家乐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视角探索引领农家乐未来发展的路径。
篇10
关键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9-102 -03
一、引言
“人才”是评量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指标。“人力资源”是决定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成功关键,①它也是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中最重要资源之一。②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将人才、市场、资本组建成文化产业化的产业。2009年,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1年,推出“十二五计划”,将文化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人才培养,推动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优化专业设置、鼓励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专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等,创意、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大核心、重点领域和高技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领军人物。③国内对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若渴,可参考台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分三方面说明。
二、台湾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校教育
台湾发展文化产业,已有数十年历史。④2010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第11条规定:「政府得协助地方政府、大专校院及文化创意事业充实文化创意人才,并鼓励建置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发展设施,开设相关课程,或进行创意开发、实验、创作与展演。⑤2010年,台湾高校成立至少12所创意产业相关系所等,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研究所,共计209间(大学125间,技职大学84间),2009年,台湾一年约有3,017名学生,就读文化创意相关系所。⑥
有趣的是,台湾高校文化创意相关系所,命名多半和文化、艺术相关,例如:台北教育大学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硕士班)、台湾艺术大学的艺术文化政策管理所;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博士班、艺术与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博物馆研究所、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新竹教育大学的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及硕士班;云林科技大学的文化资产维护系创意生活设计系及硕士班等。⑦多元化命名系统,使台湾高校呈现更活泼、个性化办学特色。
台湾经济制度,目标是朝向自由市场经济,高校教育以多元选择为主,课程规划上注重学院教育,强调自由发挥的人才环境,技能培训朝向自由市场的发展,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第25条规定:“政府应协助设置文化创意产业聚落,并优先辅导核心创作及独立工作者进驻,透过群聚效益促进文化创意事业发展”, ⑧政府有补助高校成立艺文产业创新育成中心(即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的推广计划,2012年,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艺文产业等九间高校育成中心受到政府补助,平均每间进驻十间以上厂商,每间可增加数十人到上百人的就业人数。①这些育成中心,以营销在校师生、校友作品为主,提供软硬件设施及服务,和积极辅导毕业校友及具潜力的文化创意工作者,在育成中心内自主创新创业,搭建业者和企业平台。除了高校,台湾官方和民间文化产业,也常共组符合文化产业界需求实务类课程。
三、结合官方和民间文化产业,规划“应用型”为主的文化产业实用课程
台湾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在于台湾蕴含的艺术、文化、历史、概念、创意、构想、故事、图像、理论、设计等元素,转化为接地气的“文化创意产业”活水源头。②台湾从早期代工业,发展到创意经济的产业结构,近年来更强调生活美学,官方和民间共同打造生活、文化、创意、品味的“乐活”经济市场,以期在集体认同中发生群聚效应。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第11条,指出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为培育文化创意事业人才,政府应充分开发、运用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整合各种教学和研究资源,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产官学合作研究及人才培训。”因此,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台北市文化局、学学文创志业、文创发展研习营、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等单位,均开办培训课程。的“文化创意研习营”和“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人才培训成果显著,以下说明。
(一)博物院
博物院(简称),扮演台湾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领头羊角色。④设置文化创意产业专属网站――“文创资源网”, ⑤扮演博物馆产业复合角色:1.活化、宣传固有藏品;2.培养台湾本地文化创意人才,每年开设文化创意研习营、工作坊;3.搭建博物馆、文化产业界和高校学界的共同平台。
2009年,提出“打造故宫,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应用重镇计画”,,强调以文化为内涵的精神支柱,才是文化设计产业王道。2009到2013年已办理五届“文创发展研习营,发展出弹性灵活、非文凭制短期(六个月)研习课程,符合社会人士工作需求。培训甄选对象分为:1.曾和有过合作制造文化衍生产品的厂商。2.拥有广大通路,且有“台湾之光”美名大型国际知名产业团队。3.和博物馆相关的文创私人企业,举凡:艺术授权、礼品设计、创意设计、家具业、印刷出版、珠宝服饰等企业均可。
参训团队,每年积累10馀家私企,五年来培训72间文创产业团队以及300多名学员,包括:视觉艺术、工艺、出版、产品设计、设计品牌时尚、建筑设计、数字内容、创意生活等产业。文创营,可视为台湾官方和民间合作,再造文化创意培训的佼佼者。完成短期训练后的学员,常成为台湾文化创意界的生力军。⑥
“文创发展研习营” 上课模式为每周一日全课程,从美学到实作循序渐进,课程丰富、多彩多姿,以“美学”为核心价值:
1.美学与感知:透过创意舞蹈、音乐欣赏、戏剧、品香、电影与生活艺术体验,开发人体视、听、味、嗅和触觉五种感知系统,进而激发灵感创意。
2.文物传习,以近70万件书画、器物等藏品为主轴,系统性介绍书法、绘画、陶瓷、玉器、青铜器、缂丝、明清雕刻、珍玩、多宝格及图书文献等文物。学员从单纯复制文物,到制作结合创意及自身对文物重新诠释的文创商品。
3.设计与创作,文物专家和设计师共同合作,指导学员设计出原创性且符合市场需求,并融合文物精萃的文创商品。
(二)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坐落于南投县草屯镇的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台工艺中心〉,是台湾为推广工艺美术接地气,设置管理工艺产业政策最高权责机构,目的在推广台湾工艺的永续发展、持续推广,规划及建设“台湾工艺文化园区”,以“传承、生活、创新”为核心价值,建制台湾工艺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休闲体验、信息提供等服务功能。
传承台湾工艺美术为主的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培训民间人才为主,如:2008年,以小而精、小而美的方式,组织短期工作坊,开设陶瓷、织染、漆器、竹编、金工、玻璃等课程,著重技巧性实作和创意启发,同时,它也打造台湾工艺美术高端品牌,建立营销模块。台湾在活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上,运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模式,为台湾文化产业创造更大商机。
四、台湾善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模式,活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一) “走出去”模式
台工艺中心,是台湾工艺美术业者和国外设计界、产业界以及外销世界对接三步曲。第一步,2008年打造“台湾顶级工艺”的国际品牌――“Yii”品牌,取自易经的“易”;“台湾精湛工艺”的“艺”;以及台湾原意设计的“意”,结合“易”“艺”和“意”。
“Yii”和国外著名设计师合作,提高国际知名度,例如:2008年,“Yii”推出设计师Konstatin Grcic和台湾工艺师陈高明合作的竹制家具――命名为“43”的全世界第一张竹制悬臂椅(cantilever chair),⑦命名简单扼要,取自这张竹椅工序需43条竹片构建而成。
第二步,台湾自2003年起,建立工艺产品国家认证机制。台湾举办“台湾优良工艺品(Taiwan Good Craft, 简称C-Mark)评a制度”,遴选设计优良工艺产品,给予“良品美器”创新保证。
第三步,台工艺中心和萧邦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签约,通过正式授权给萧邦公司的程序,使萧邦公司获得,成为台湾工艺产业供应商营销平台,拓展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商机。①
台湾具闽台的地理优势,使台工艺中心积极开展西进政策。自2015年3月,厦门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上路后,台湾和厦门市合作,看准厦门是立足海西、服务两岸、面向国际的关键自贸区。
从2013至2015年,台工艺中心,加大力度参加 “厦门文博会”。2015第8届厦门文博会上,台艺中心和台湾新竹生活美学馆合作,带领11家台湾手工纺织、陶艺、金工、树艺〈运用树皮韧性编织昆虫动物〉、木雕等业者,展出台湾工艺独特技法和生活美学。例如:从传统佛雕出发,结合繁复细致漆线雕的妆佛技艺、独特的微米鎏金镂雕、原生态植物染工艺等。
台工艺中心,进一步将“台湾顶级工艺品牌”推广到海西地区,以此辐射福建省和其它各省份。它参加重点性商业会展,例如:依托闽南特色的“茶”文化,发挥台湾陶艺和竹艺优势,参加2016年的深圳国际茶业博览会,藉著茶博会“产、官、学”第一线交流互动,打通两岸商业通路,全方位扩大台湾工艺美学影响力,将台湾茶器、竹器价值,持续传送给茶艺喜爱者。台湾发展紧扣浓厚闽南特色的漆线雕、茶文化等创意营销策略,创造更大商机。台湾对文化创意产业,还善用“请进来”模式,向法国取经学艺,借镜法国身为文化大国的独道发展之处。
从2002年起,连续15年,台湾官方每年引进法国文化软实力,在台举办“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促进两国深度文化交流。
(二) “请进来”模式
2010年,台湾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为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立下新里程碑。台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2012年改为文化部),长期举办的“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扮演开扩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视野的角色,此研讨会以法国第一位文化部部长(André Malraux,1901~1976)命名,聘请法国的文化学者、艺术专家、产业界等重要人物,环绕法国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至台湾进行深度的文化交流。历年来“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举过许多重要议题,如:2002年第1届的“法国电影工业现况及政府政策”,2004年第3届的“文化资产”,2005年第4届的“法国工业遗址的保存和再利用”,2006年第5届的“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2007年第6届的“表演艺术政策、管理和经营”。2009年第8届的“表演艺术政策、管理和经营”。2010年第9届的“新科技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萌发”。2011年第10届的“国际文化交流。表演艺术政策”。近年来,台湾的法国马乐候文化管理研讨会,也关注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如:2013年第12届“电影、电视、广播和出版”。
台湾邀请法国文化产业的学者专家,定期举办的“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在艺术界发挥涟漪效应,加强中法艺术互动,以2010年第9届“新科技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萌发”为例,台湾邀请法国著名的新媒体艺术高校La Fresnoy、数字媒体产业界、GRAME国立音乐创作中心和相关研究中心等代表,从政府公共政策与官方措施、谈论高等教育美学研究和校企合作等视角,检视法国在西欧运用高新科技工具,激活跨界艺术创作力的方式。此会议宗旨是以艺术和科技融合为目标,带给台湾法国新科技的艺术平台的教学、研究和产业界实操经验。②2010年6月台北市立美术馆,也举办法国GRAME国立音乐创作中心的“形、音、异――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声音装置展”。 ③更深入的介绍法国科技和艺术的融合运用。
台湾也积极营造国际化人才引进机制,例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国际进修交流与延揽来台计划作业要点》中,甄选20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精英,由政府与业界共同资助其出国进修,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种子人才”;为拉台国际设计水平,台湾也办理国际设计人才养成班及协同设计高阶管理人才训练班,聘请岛内外师资授课,进行境外研修;以及邀请国际知名设计专家到台湾参加国际设计研习活动。④
五、结论
本研究从台湾高校培养;和台工艺中心的多元课程、探讨它们的创意研习营和短期课程培训,以及台湾善用“走出去”模式,参加文博会,营销台湾工艺美术产业;和举办国际研讨会等“请进来”模式,供国内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扩展国企、私企的文化产业做为参考。
参考文献:
[1]林炎旦.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台北:师大书苑发行,2012.
[2]李中斌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
[4]张建一. 2013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M].台北:文化部出版,2014.
[5]杜丽琴主编.2012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M].台北:文化部出版,2013.
[6]徐孝德.文化创意新体验:国立故宫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研习营专辑[M].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4.
- 上一篇:农村医疗行业发展现状
- 下一篇:社交媒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