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设计风格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房屋建筑设计风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房屋建筑设计风格

篇1

关键词:房屋设计建筑设计美学规律

建筑是一门艺术,房屋是建筑的主要实物形式之一。它即是人类的日常居住生活场所,也是我们生活中目之所及最常见的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人们对建筑艺术欣赏能力也不断提高,建筑设计中美学元素就成为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因素之一。建筑艺术的设计应在总体上具有协调统一性,从而通过统一的表现形式实现了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的表现,房屋建筑的艺术设计中,应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基本形式之上实现建筑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从而给人们带来不同形式的艺术美感的享受。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都不尽相同,房屋建筑的特色也随之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但是人们想要在建筑上设计出特色之美,也要遵守建筑设计中美学规律。对于建筑的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但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却也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形式需要参考一定的建筑美学规律及基本法则[1]。房屋建筑的艺术形式如何统一而又有所不同,就成为了建筑中艺术设计的关键所在。

1协调统一性

建筑艺术在设计风格上应呈现出一定的协调统一性,进而实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应用于实际建筑物的完美结合。房屋建筑在进行设计尤其是艺术设计时候,不仅仅需要满足人们对建筑物本身使用功能的需求,更需要将建筑的艺术形式多样化融合并且呈现出来,从而使人们能够在居住的同时欣赏建筑带来的艺术美感[2]。

1.1外形的协调统一

房屋的建筑外形协调统一性是指人们通过对建筑物自身所呈现出的形状简单辨识后,便能够基本分辨出其艺术形式。建筑的美不仅仅是其自身的结构美,也不只是单栋建筑的美,而是应该将其融入到周边环境中,与道路及已有建筑形成整体的外观协调一致,不突兀。如果缺乏相应的环境融合衬托,房屋的建筑设计风格则与周边情景和环境难以融合,不能形成外形的协调统一性,房屋的建筑艺术形式也就难以实现。建筑外形的协调统一则可从建筑格局中的主要从属关系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建筑风格与艺术设计形式的合理的搭配,从而实现整体建筑设计的外形协调统一。

1.2主从关系设计的统一

为了实现建筑形式的整体协调统一,在设计房屋建筑时应重点考虑主从关系的协调统一。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不同,应将其区分为主次两部分,以便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关注搭配的合理性,突显出建筑的关键点,从而有效形成建筑美感设计与建筑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发展。此外,在对房屋建筑进行外观设计时,还应妥善处理好建筑群的主从关系,形成特点明确、层次清晰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由此呈现出统一协调发展的设计风格。

1.3色彩设计的统一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也能形成房屋建筑设计的协调统一性发展。建筑风格与建筑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色彩的多样性也与建筑材料的样式紧密相联。通过对建筑材料多样性的变化来实现一定范围内协调的过程,建筑的统一性设计应实现设计材料的整体搭配的协调,才可以成为大众接受的统一的风格,从而使得人们感受到建筑艺术之美的独特享受。

2均衡稳定性

房屋建筑的设计不仅仅要体现出建筑的协调统一性,还有提现出其均衡稳定性。通过建筑物规模、建筑立面形状、建筑材料类型、建筑颜色变化等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的建筑设计的美感与建筑风格,也会给人们视觉及体验上带来不同的感觉。房屋建筑不同的设计风格是由设计中多种设计因素的不断变化所形成的,设计师通过对不同创造性风格的搭配理解及多种设计手法的分层次选用,实现了房屋在建筑美学设计中的均衡稳定发展。但由于建筑设计对轻重的感觉不一致,造成人们对建筑方案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如感觉较重的建筑类型有:大体量建筑、实体封闭结构、材质粗糙及建筑材料的颜色不够明亮轻快的;而相反的类型则会显得更为轻快。房屋建筑设计通过对整体的均衡稳定性进行分析,就会呈现出平稳舒适的一面,从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3]。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主要是体现在建筑物中每个部分都有轻重的关系,通过建筑结构中每个部分的均衡关系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层次及搭配形式,这是对建筑的各个层次的搭配发展。房屋建设中的均衡性是比较常见的,但却是建筑形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经过均衡的设计形式,能在建筑均衡中突出建筑主题和特色,因此更能体现建筑上特有的设计形式。从而经过层次的变化展现出了房屋建筑的主题,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

3布局合理性

建筑艺术不仅仅是在空间上体现,也会在时间上得以体现。在对房屋的布局进行考量和设计时,也要排布好建筑的各项功能序列及建筑结构。因此,在房屋建筑美学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建筑的布局合理性。从美学布局合理性考虑,不同的建筑布局风格以及序列设计的应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暗示,从而形成不同的发展氛围。房屋建筑序列的布局主要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种类型。其中,对于较为规则的序列类型设计方案,能够体现出虚实复杂或简明有道的建筑设计空间。对建筑风格的设计实现了凸显和发展,使人们更能体会到美的享受。而不规则的序列建筑设计,空间布局上更具灵动性[4]。因此,建筑美学的设计规律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实践运用是实现了建筑的有效设计形式,通过创造性地规律利用,才能建设出富于美感的房屋建筑的设计形式。

4结语

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设计美学应用还不够重视,特别是在创新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建筑样式的多样化不足,我们要在努力遵循一般建筑规律的前提下,提出更好的建筑设计理念,符合建筑美学设计规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建筑美学方面,需要尽快发展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掌握其设计核心。建筑设计作为一种独特的创造性艺术活动,应该灵活地运用本文所述的多种房屋建筑设计美学规律,通过对不同地方的建筑风格特点相结合,并发挥建筑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形成被大众欢迎和接受的建筑艺术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规律,否则会给人带来一种死板的感觉。只有懂得这些规律,会用这些规律,才能设计出更多高品质的房屋建筑,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琦.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探讨[J].山西建筑,2013,39(33):12-13.

[2]郭艺端.美学规律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4).

[3]滕凯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研究[J].江西建材,2014(15):32.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人们对于建筑等事物的要求不再单纯停留在实用性层次上,而希望能实现舒适、实用、个性、新颖等元素的协调统一。环境艺术对于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渐增大,为了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需要将环境艺术与大众艺术相结合,实现实用与审美的协调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但是实际过程中也存在问题,设计者需要从环境技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更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系,其他一些院校纷纷仿效。当时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室内装饰装修、室内外设计、建筑装饰装潢等,在本质上属于围绕建筑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包括对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进行美化装饰的所有设计领域。文章讨论的环境艺术的概念是指围绕室内外建筑所进行的设计和装饰,包括园林、景观、城市设计、道路桥梁。现阶段的环境艺术设计实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统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层次提高,从原有的实用扩展至精神的享受,建筑设计人员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使建筑在风格、颜色上不拘一格,满足了人们对于个性的追求,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环境艺术设计将建筑与自然生态紧密相连,对自然实现保护性开发,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的多样性,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环境艺术设计符合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方向,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五位一体”,促进社会发展,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环境艺术设计并非单纯停留在建筑的层次上,它最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分为人造环境、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三个方面。人造环境主要是指园林、城市设计、道路桥梁等,这些建筑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加深人与自然的联系,供人们休闲、放松,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景观,人们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使天然存在的景观的个性化特征更加突出,挖掘其本身的美学价值,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对自然景观实行科学开放,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居环境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如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房屋,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人们的个性更加突出,人们希望自己房屋的建筑风格能够充分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室内外的装修设计更加独树一帜。环境艺术设计通过将环境与建筑紧密结合,使房屋具有整体的美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1.积极性与无害性的统一

建筑的风格设计与室内外的装修设计对于居住者的情绪具有显著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居住者的精神生活。环境艺术设计努力表现生活的美好,将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紧密相连,有利于舒缓居住者快节奏生活的压力,有利于居住者陶冶情操、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环境艺术设计下的建筑成为居住者与自然联系的平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环境艺术设计下的建筑提倡使用无害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有害的建筑材料对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环境艺术设计有利于促使建筑实现积极性与无害性的统一。

2.人文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建筑的服务对象是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各种层次的需求是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坚持以人为本,采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努力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协调。纵观人类建筑的发展史,建筑在实用性不断增强的同时,本身的美感也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将建筑区域内的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实现建筑的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较高的服务性,不是盲目地为了个性而个性,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居住者多层次的需求。坚持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有利于人文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3.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以往的建筑属于模式化生产,根据固有的设计范式进行建设,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环境艺术设计十分注意室内外设计和装饰的细节,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个性化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善于通过细节表现独特的风格,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需求,为了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求,需要坚持设计的多样化;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使环境与作品表现出整体的美感,需要坚持整体与部分协调统一的关系,发挥整体对于部分的统率作用。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坚持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问题

1.环境艺术

设计的总体目标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标是在满足居住者各项需求的同时,追求环境设计的美感。环境艺术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建筑本身是为了提供给居住者舒适的居住环境,但是某些建筑破坏了环境。为了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标,需要坚持多学科综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植物生态学的发展,设计者应努力将植物生态学与其他设计元素相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发展。

2.风格

风格是个性化的体现,每个人有不同的需求,要保证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为居住者所接受、所满意,就需要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兴趣爱好、、民族文化、知识水平等因素,充分发挥设计者独特的创造性。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具有多样性,需要根据不同居住者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环境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居住者,风格的选择应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3.颜色

颜色是体现个性化的最好媒介,为了更好地凸显建筑风格,需要采取合适的颜色组合。不同的颜色组合有不同的寓意,设计者需要尊重居住者的兴趣爱好、、民族文化;不同的颜色组合也给人不同的心理暗示,选取恰当的颜色组合,有利于居住者调节情绪、舒缓压力、陶冶情操。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坚持颜色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同时应根据环境的基调和主题选取合适的颜色组合。

4.科学技术

人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将科学技术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气息浓厚,选用恰当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凸显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和格调;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房屋设计,有利于提高房屋居住的舒适性,提升建筑的现代化层次,满足居住者的多层次需求;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环境艺术设计整体目标的实现。

四、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发展的障碍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人们希望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使建筑能够满足自身的多层次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社会的期许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迅速发展,但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发展面临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高校教育、设计模式等方面。

1.高校教育往往滞后于社会实践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人们希望建筑能满足自身多层次的需求,但是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相对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加大教育投入,高校教育快速发展。但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迅速,高校教育与实际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存在脱节现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的定位不同,导致部分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实际环境艺术设计事业。环境艺术设计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本身系统性较强,但是一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不足,无法适用实际的建筑设计需求。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较短,但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市场需求较大,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教育滞后于社会实践需求阻碍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2.盲目追求个性而忽视实用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房屋设计中,某些建筑师仅仅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忽视了房屋建筑的实用性,某些房屋设计没有必要性,甚至直接影响房屋整体的建筑风格。单纯追求个性的局部设计不仅增加了建筑成本,还影响了房屋的舒适性。

3.过于模式化的设计,压抑了设计人员的设计灵感

房屋建筑作为系统化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背负较大的压力,不敢进行设计创新,阻碍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一些建筑设计人员采取较为保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陷于模式化设计,设计灵感被压抑。为了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度,施工单位有必要牺牲部分经济利益,保证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和居住的舒适性。设计人员也应增强设计自信,相信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得到认同。

五、环境艺术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问题逐渐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有切实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才能处理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为切实解决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需要多方面人员共同努力。首先,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需要提高自身能力,要积极学习和接纳社会、网络上的先进设计理念,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升华自己的艺术设计概念,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其次,高校要改革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最后,环境艺术设计公司的主管人员要加强管理,为其设计人员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创造更有利于工作的硬件设施,从而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六、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对于促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还面临着一些困难,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但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何礼.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艺术科技,2013(1).

[2]胡议丹,胡佳.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现代情报,2004(3).

[3]王玉华.关于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的探析.科技风,2014(4).

[4]王智超.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探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4).

篇3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

0引言

结构安全度设计是房屋建筑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了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房屋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逐渐接近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工程事故的频发,不必要的建筑材料的浪费等问题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而这些都和建筑结构规范标准有着直接的联系。

1建筑结构安全度理论概述

1)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保证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这是建筑设计的总目标,也是衡量建筑结构安全度的重要指标。安全性达标要求建筑物在面对正常使用条件和特殊情况下时,能够承受各种正常的外载荷,并且保持稳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房屋自身的重量、家用电器、装潢用品、人流以及风雪等都会对房屋施加一定的载荷,房屋自身承受载荷能力应满足这些基本使用的需要。而当特殊情况发生时,例如出现地震和火灾,为了人员和财产安全,安全性对房屋建筑提出了不倒塌、整体稳定的要求。适用性,房屋建筑要具有不错的工作性能,各项基本功能完整,满足人们正常使用要求。耐久性,房屋建筑必须确保能够达到一定的使用年限,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上述的三项指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称为安全度。

2)安全度的表示方法。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容许应力、破坏阶段、极限状态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结构设计规范中,容许应力法、破坏阶段法、概率极限状态法安全度分别用安全系数、分项系数和可靠指标来表示。影响可靠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荷载标准与材料强度标准值、构造规定、结构内力分析的精确度等。作为建筑结构安全性分析的关键手段,安全度理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早已被制定和实施,规定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以安全度理论为重要指导理论。安全度理论发挥作用的方法是靠失效概率来实现的,在设计过程中,结构自身的抗力和外载荷的作用效应并不是作为整体考虑的,而是将各个过程转化成随机变量,然后再以经验数据作为主要参考数据来进行校准。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安全度理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成功发挥作用。但是这一理论现阶段仍不成熟,因此没有固定的使用模式,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情况,针对性的灵活运用。

2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水平偏低。

结构设计安全度水平的高度并不是受单方面作用的,而是一个综合的反映。从大的层面来说,它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财富积累以及资源状况,从小的方面来讲,它反映了材料质量水准和设计施工水平。尽管工程安全度的确定是通过概率和统计实现的,但是最重要的依据却是工程判断和施工经验这些综合因素。在与结构安全度有关的不同环节,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规范设定的安全度水平比国际上通用标准要偏低,部分偏低程度更深。例如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采用的荷载值,我国的要求比国外要低,而材料强度值却高。甚至国外估计结构承载力所用计算公式安全度不达标的安全度标准比我国制定规范中达标的还要高,同样的情况体现在很多环节,例如结构的构造规定。和国际水平相比,现行的安全度标准虽然较低,但是这些安全度的制定是通过数十年实践来证实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住房要求的不断严格,以往的经验数据和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另外,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也对现行设计可靠度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关的安全度标准必须得到适当的提升,以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长远发展。

2)安全度和工程事故的关系。

不少人认为频发的工程事故是由于现行规范的安全度水平太低导致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现行规范的安全度标准是足够的。在20世纪50年代,混凝土水平强度较低的情况下,人们用和现在结构设计相似的方法、落后的施工手段,建立了许多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建筑物,例如王府井百货大楼和北京饭店等,这些建筑物已经有51年的历史,经历了地质灾害却依然屹立。当时使用的混凝土强度比现在强度较低的C15还要低,并且混凝土的配合方法使用的是体积比,没有振捣器,搅拌的方式也完全是人工的。但是,安全事故在当时是很少发生的,由此可见,结构设计安全度并不是现在安全事故的原因,而一些诸如施工不规范、偷工减料等才是安全事故的原因。

3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建议

1)结构设计风格需简约。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较少的材料来满足建筑物不同的功能需求是结构设计工程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在安全度设计方面,最主要的一项是关于钢材节约的问题,构件截面的大小对材料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设置合适的构件截面。在西方发达国家,结构设计工程师也在追求材料的节约,这种节约是以安全性的保证为前提的。节约钢材,结构方案合理布置,采用规则的图形设计方案和常规材料,搭配出合理的设计风格,不仅能节省建造费用,还减轻了建筑物自身的载荷,保证了结构安全度。

2)灵活运用国家规范设计标准。

国家规范中最低用钢量是根据综合因素考虑制定的,这种最低标准不能作为设计者参考的依据,不同的建筑物对建筑结构的要求不同,因此应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相应的提高用钢量。在我国,相关规定中柱子的含钢量不能少于0.4%,这个标准是将地震等地质灾害因素排除在外的,但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地震频发带,这些是必须要考虑的,因此必须适当提高含钢量,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含钢量必须达到0.5%~1.0%,甚至更多。我国现行的构造规定,部分要求已经和国外相近,例如剪力墙,和美国最小配筋率0.25的标准是相同的。并且在部分方面,我国构造规定要比国外更加严格,如墙的暗柱配筋量等。很多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往往以国外标准为参考标准来进行设计,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情况,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配筋方面,美国的标准比我们还要少,但是,如果以国外的标准来指导我国的施工,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设计师要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来合理利用相关构造标准,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度。

3)根据政策制定规范。

结构规范的制定是国家经济条件的直接反映,因此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规范的材料用量,总体来说,显然是低的,也就是安全度要低。但是,过往的这些年的实践情况足以证明,我们的规范标准是安全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相关要求的增加,安全标准需要适当的提高,但是,不能盲目的增加构件截面,增加用钢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要保证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这对安全度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的材料使用不规范,安全度不达标的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国家制定的规范是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对安全度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工程情况合理设计,在保证安全度的前提下,规范设计风格和材料用量。本文提出的灵活运用规范标准的方法,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作用,促进建筑结构安全度的提升,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肇元.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安全度和规范修订的几点看法[J].建筑科学,2007(15):5-8.

[2]邱华生.谈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研究[J].广东建材,2009(6):29-30.

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视觉文化;形式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不难看出,建筑中各种元素的运用是传达文化思想的媒介,可以说,建筑物它是“一件艺术作品既是物质,又是精神;既是形式,又是内容。”“视觉”元素丰富了建筑的造型、色彩与结构,而“文化”则蕴藏着建筑的文脉、历史与内涵。不同时期的建筑都是以一种可观、可感的形式呈现出来,而这种形式不仅仅是受当时的风格影响,更联系到历来的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建筑设计风格的演变,从而进一步影响建筑艺术的审美以及设计法则。

1、视觉文化与建筑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人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图像比起文字更容易传达信息,进行沟通与交流。美国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就作出“应该把视觉活动视为一种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眼力也是一种悟解能力”的论断。对于由文字化向图像化的转变而产生的“视觉文化”成为新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不但显示出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变,而且还包含着人类思考方式的改变。而对于世界上影响最大、规模也最大的建筑艺术来说,其中所包含的视觉文化不仅反映着建筑师的视觉意识、人文理念以及设计风格,更能够表现出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对广大的受众心理以及审美习惯与方式产生着潜在的影响。而在历史上,最早对建筑要素提出的是罗马工程师维特鲁威,他在《建筑十书》中将其概括为“实用、坚固、美观”。之后,又有不少学者对建筑进行解释,但其中都离不开“实用”与“美观”。因此,可以说人们对于建筑的这两点要求从未改变,建筑是一种将实用与审美结合起来的视觉艺术。如今,当代艺术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他的新著《图像建筑: 不可思议的力量》中说“一个幽灵正萦绕在地球村,图像建筑的幽灵。”詹克斯所谓的“图像建筑”就是强调了建筑的形式以及通过形式表达出来的视觉文化,他看到了当今建筑在已满足人们使用功能需求之后,建筑艺术的发展方向。在建筑中的视觉文化主要是通过建筑的形式来展现出来。具体说来,建筑的“视觉”,是通过色彩、光影、材质以及结构等方面来传达,即其“形”。而建筑的“文化”是蕴含在建筑作品中的包含人文意识、审美观念等,即其“意”。建筑中的“形”与“意”相对称,构成有机的统一体。而建筑视觉文化的传达有着多种的表现方式,建筑师通过作品与受众之间产生互动,传播设计思想,并获取受众的反馈,进而影响下一次的作品创作。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建筑视觉文化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社会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2、建筑中视觉文化的表达

“建筑结构体系决定于可用的建筑材料、技术进步、建筑物的预期功能和文化美学”。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的建筑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其文化内涵。

例如,位于新喀里多尼亚岛首都努美阿的让·马里·吉巴乌文化中心(图2)又是一件将建筑的形式与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经典设计。

图2-让·马里·吉巴乌文化中心 图3-花塔

文化中心的名字来自于国家的民族英雄让·马里·吉巴乌。在设计时,设计师伦佐·皮亚诺融入了卡纳克人的文化,每个部分都采用了传统的卡纳克人的茅屋设计,呈纺锤形。除此之外,这种造型设计还具有抵抗地震以及飓风袭击的功能,并能够在建筑之间形成高效地通风系统。从空中俯瞰,文化中心的整体布局清晰地展现出卡纳克人村庄的传统布局。最后,在当地文化的启发之下,皮亚诺选择了一种“未完成”的造型在传递出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思想。

除此之外,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与来自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Gro Bonesmo 和摄影师欧文·奥拉夫合作设计的这个情趣横溢的公共厕所(图1)。

图1-公共厕所

厕所位于男同性恋者聚会的公共区域,与户外咖啡厅相对。在结构设计上,用不透明的玻璃将男女区隔开。深蓝色的跳舞人的人影在厕所外墙的上部和下部围成一圈。厕所的屋顶上选用了大片珠宝般的玻璃片拼贴,其主题是“地球村”。荷兰批评家巴特·洛茨玛曾这么评论它:公共和私人、男性和女性、建筑和艺术、高雅和庸俗艺术,都聚集在这个有趣、现实的作品之中。库哈斯以及他的合作伙伴,将他们创造力和设计技法融入这个小但让人炫目的建筑之中,向人们展示出普通的原始的设计,并作为当地“A Star is Brom”节日的永久性象征。而项目的本身也是试图通过建筑的外部色彩、结构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来刺激公众对于公共空间的探讨。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设计也由此诞生并逐渐成为现代设计发展的趋势。国外学者认为,“在任何设计领域中,巧妙地运用生态学理论,尽量使其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达到最小的形式都可称之为生态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也运用其独特的方式来表现生态的人文观念。位于法国巴黎的居民住宅楼——花塔(图3),便是一座颇具视觉魅力的建筑。由绿色建筑设计代表人物弗朗科伊斯设计,住宅楼共10 层,像一座垂直的花园,表面全部包裹着380 盆绿色的竹类植物。每个花盆都有灌溉系统,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肥料。最终,这座能够自给自足的竹园就此诞生,且四季繁盛。每棵竹子大约高4m,在保证室内房屋隐私的同时也能够为其遮阳。住在里面的人曾这么描述:在夏季,把窗户打开,微风透过竹园吹进卧室感觉非常凉爽惬意,就像睡在树上一样。另外,花塔上的竹子也有效地遮盖住了笨重的混凝土墙面,让整个住宅楼看上去充满生机与活力。花塔在降低环境能耗的同时,也宣传了建筑设计对人、环境、社会的关怀,通过绿色的植被直接表现出绿色设计以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对于人们践行环保意识具有着极大的推动性。而在巴黎,还有一座类似的建筑,那就是布拉利河岸博物馆(图4)。

图4-布拉利河岸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由四个部分组成,综合使用了玻璃、木材以及混凝土等材料。从外观上,建筑的最大特点便是悬空突出的分布在一条长200m 的长廊外部飞扶壁设计,它是在基于传统建筑元素飞扶壁之上的一种创新,一种现代性的表达。而博物馆的垂直花园,种植着15000 株植物。最为震撼的是,参观者在参观这座博物馆的时候,都会有仿佛自己像是在茂密的丛林中感觉。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将传统与现代、绿色与发展相结合,展现出建筑艺术的文脉与象征。

3 结语

因此,只有对建筑历史以及视觉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分析,才能做到运用视觉设计的原则来促进建筑艺术的发展,用建筑设计来延续历史的文脉。才能具有卓识的理念引领建筑的发展,而非从历史的精华中胡乱的拼凑。在建筑史上,各个时代的建筑师们设计建造的建筑物有着诸多形式,对于其形式的分析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建筑的文化是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出来的,更在于准确把握历史的发展文脉,运用合理的建筑形式,让建筑艺术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王建辉,易学金.中国文化知识精华[M].北京: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

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绿色观念;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更需要有一个可以释放身心的住所,生态设计和绿色设计逐渐受到设计者和居民的重视。绿色观念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就是实行绿色室内设计,在设计的时候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创造绿色健康、以人为本和亲切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

1绿色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要求

绿色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是进行室内绿色设计,将预防污染和环境因素纳入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减少室内有害物质的排放,实现室内垃圾的回收利用以及循环再生,使用无污染涂料以及环保建材和板材,创造环保、便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1)注重生态美学。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的交通出行和住房出现困难,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结束后更想有个舒适的居住环境。绿色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要求设计者注重生态美学设计,运用科技手段来创造室内环境的生态美和质朴美,对室内空间形式、通风和采光条件进行技术改造,加强可再生材料和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提升室内居住环境。

(2)倡导节约。室内绿色设计不仅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加强可再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还要注重对不可再生能源以及常规能源的回收利用。建筑室内设计者要在现有建筑和装修技术的基础上对建筑界面构造进行改造,充分的利用水流、空气和阳光等自然条件,尽量使用新材料和能源来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创造舒适、健康、美观的室内环境。

2绿色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绿色空间布局。建筑室内设计师要注重居住环境的个性化和舒适性,赋予室内空间生命,合理的组织和设计建筑室内空间。坐北朝南建筑的室内设计要尊重空气动力学特征,尽量降低南面窗户的高度,提高北面窗户的高度,确保房屋南北的通风,使空气的流动更加合理,减轻房屋建筑对空调和暖气的依赖,增强室内的通透感。设计者可以在房间的北面设置厨房,注重穿堂风设计,避免厨房油烟扩散对其他房屋环境的影响。

(2)室内装饰风格选择。新时期,人们的个性突出,在室内装饰上更想别具一格,设计者可以根据业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设计者可以在室内客厅或者是较大的空间进行庭园设计,使用自然材质,注重材料的暗示功能性、肌理和艺术性,满足城市居民的乡村情怀。在环保和节约的考虑下,设计者还可以进行简约造型设计,简化室内造型设计,避免材料的过度浪费。此外,设计者在绿色观念的指导下,还可以进行可拆卸性设计,对翻新的零部件进行回收利用,方便零件的清洗,有效利用和回收装饰材料,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3)装饰材料的选择。绿色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要求设计者坚持绿色设计,使用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材料性能满足使用功能,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环保性,绿色材料在建筑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室内装饰对环境的影响。设计者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的选用可再生材料,方便材料的回收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装饰材料要具备少污染和低耗能的性能,材料和零部件要具备环境兼容性,避免辐射性和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

(4)绿色家具的使用。在室内格局设计完毕的基础上,设计者还可以根据业主的要求选择绿色环保的家具,最大限度减少室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家具选择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方面,业主可以选择竹家具、原木家具或者是藤家具等自然材质家具,这些家具不仅具有较好的承载力,使用期限也较长,家具的防霉、防水和防火性能较好。与此同时,原木家具或者是竹家具还具备价格便宜和便于回收利用的优点,符合绿色观念中环保、可回收利用以及节约的要求,不会对室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满足家具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减少资源的浪费,创造生机勃勃的室内空间,缓解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紧张情绪。此外,居民也可以在室内设置特色挂件和花木,提升室内环境的魅力和生命力,在室内照明灯具的选择上可以使用绿色照明灯,室内照明设计要符合建筑的整个设计风格,灯具外形和灯具布置要形成有机整体。

(5)加强对自然要素的应用。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更渴望大自然,设计者可以将花草树木、山石和瀑布等自然要素引入室内设计,加强地方材料的使用,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流通,实现室内空间人与自然的和谐。设计者要加强保温墙体材料、调光玻璃和吸热玻璃等的应用,充分运用节水型部件和节能型灯具,满足能源可持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在室内设计的同时更多的引用太阳能热水技术以及阳光温室技术,在满足室内采光、通风和保温的基础上节约能源,实现室内设计的节能、低耗能和低造价。

3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巨大变化,城市中的人口逐渐增多,人均住房面积减小。建筑设计者在加强建筑功能性设计的同时,要在室内设计中渗透绿色观念,加强房屋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应用,尽量选用绿色装饰材料和家具,提高室内设计的绿色性和环保性。

篇6

>>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建筑学专业中的效果保障研究 BIM技术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必要性 “超整理术”在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分析法在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建筑学专业结构选型课中运用模型教学的思考 现代技术在建筑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小议图底关系理论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筑学专业教学中艺术素养的培养 PBL教学模式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地质学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德国实践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或“.html”保存文件;而具有交互式的功能页面,可以应用Vbscript、javascript、DHTML进行动态网页的制作,用JSP、ASP、PHP动态编程技术,数据库可以使用SQL、Microsoft Access完成,形成动态网页文件,完成动态连接。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

网络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起较为通畅的教学氛围。 “利用基于各种数字特性的功能特性和资源,结合利用能适应开放、灵活的分布性学习环境的其他形式学习材料,面向处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实现精心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性、促进性的学习”方式。

(三)应用定位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学专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建筑摄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等强调“体验性”的专业课堂情景教学。课程针对性和相对封闭性是该系统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专业教室辅导的最大区别。为课堂教学提供情景体验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体验性评价是该系统的主要职能。

二、网络多媒体技术在专业项目学习中的实践

(一)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分析

1.课程分析

“居住建筑设计”为建筑学专业教学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住宅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创建虚拟的建筑情景体验项目学习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这些学生具备一定建筑设计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对于虚拟空间情景体验学习充满兴趣。

2.应用软件

我们主要应用中国·数字大学城基于云计算技术设计的开放式、社交化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准备了最先进的网络辅助教学工具,并无缝的与SNS、微博、百科等Web 2.0应用进行了融合,让教师可以轻松愉悦的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全新教学乐趣。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课件能够方便地与多款媒体设计软件相互支持,营造出真实的空间和建筑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的空间情景体验环境。在3D MAX建模中,直接将图形文件导入到场景中,应用准确的建模方法,制作体量模型。

3.教学目的

为课堂教学营造真实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为完成逼真的各类项目任务,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实施

1.实施步骤

(1)背景教学。确定项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居住建筑各种类型与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以及中西人文与历史环境知识是教学重点,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背景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供学生开展课外学习。

(2)活动探研。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任务书要求学生们组成各自的兴趣小组,初步了解了教学任务之后,进一步收集有关学习的信息和资源,进入各级图书馆资源网站,或者检索项目学习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3)情景体验。学生在课堂上进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在观赏动画演示的同时亲身体验任务书中描述的场地环境,通过点击相关案例作品及三维场景内容了解大师作品,以专业建筑师角色接受的项目任务。同时教师根据项目特点在系统中设置考核指标,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效果进行评价。

(4)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系统评价结果,并截取具有代表性的情景体验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和案例剖析,通过分析典型错误发现教学中的认知难点。

(5)教学反思。教师利用保存的模型和设计草图电子文件对学生的失误进行统计分析,改进授课方法和侧重点并将每个学生的情景体验中的作品上传至校园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查找知识欠缺。

(6)归纳总结。学生将反思结果汇总,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含对大师作品分析、典型设计方法的认识以及重要设计语言的把握,通过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深化对课程的认识。

2.实施个案

居住建筑设计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项目教学是一个渐进过程。下面我们以居住建筑设计中第一单元“别墅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背景教学。“别墅设计”是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一课,掌握基本建筑与场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居住建筑功能分析及基本的人体尺度知识。背景教学环节教师主要在课堂牢固树立建筑为人服务的意识,对人的尺度、人的行为、人的感受高度重视。结合其他课程,初步综合学习并运用建筑的结构、构造等知识。

(2)活动探研。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使他们协作、商讨,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更好地建构所学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超级链接进入专门制作的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里有老师准备好的大量分类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案、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料、学习内容搜索工具软件、优秀论文,包括超级链接到Internet上的相关资料等供学生使用。

(3)情景体验

步骤一:评价设置

首先对各个因素分配具体的分值。对分值进行具体的量化要求,如选择五分制、十分制或者百分制等;分别对不同住宅设计方案的的因素给出具体的分值,老师可以对每组方案设计的优劣给我客观、具体的分值。

步骤二:情景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入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了解项目任务书,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每个问题在交流平台上进行公开的分析和解答。然后,学生在理解了任务之后,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创建虚拟的模型空间,以使用者的视角观察空间,以亲身体验完成整个设计过程。通过网络对话与指导教师对建筑方案进行商榷,对于每个方案给出指导意见和提供个性化的分析方案。

(4)案例分析。

教师选取因整个内部结构不严密紧凑、空间穿插无序、围护体各界面要素的虚实构成关系不明确和室内陈设不符合建筑风格的整体性要求,细部装饰没有结合整体(天、地、墙面)考虑的原则的案例设计进行剖析。通过剖析案例重新归纳空间设计法则和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如何合理借鉴某种设计风格的方法,并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对话工具选取学生与交互对话进行详细讲解。

(5)教学反思。教师将每个学生的电子文件在校园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观看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巩固所学知识。有的学生还将整个的设计过程运用Flash软件制作成视频在校园网站上。教师通过观看学生情景体验视频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重新定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改进教学方法。

(6)归纳总结。学生根据模拟完成设计任务心得和对课程的掌握与理解,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撰写诸如别墅建筑设计调研报告、别墅建筑设计心得等总结性文章并到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平台和其他公共网站。

3.学习成果

为了了解与掌握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对建筑学专业的2010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04).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08).

[5]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韩建华(1978-),男,吉林舒兰人,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教育技术研究。

篇7

题 目:成都市新民镇政府办公楼设计

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当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随处可见,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毕业设计是我们在毕业前半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环节,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我们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我们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成都市新民镇政府办公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了框架结构的适用范围,掌握了框架结构办公楼的主体构造形态、设计程序并且熟悉了国家标准规范对于各种参数的规定,熟练掌握了政府办公楼的设计程序、方法以及单体建筑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设计深度和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对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对于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总结,得以把自己在大学四年里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并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的识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素质,提高熟练操作专业软件进行建筑设计的能力,以及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绘制的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认真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框架结构在世界各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形式也被广泛地运用到建筑施工中,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多层框架建筑。

框架结构是以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楼板和梁连在一起,梁和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力的传递路线比较明确。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时因房屋布局和空间使用要求等原因,也可能在某层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墙体是填充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所以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物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承载力相对较大,自身重量轻,抗震效果明显,节省材料,工业化程度高,因此应用范围很广。

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所以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因此,根据框架结构的自身特点,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国际上流行采用三统一的原则,即统一柱面、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模式设计。统一柱面可使办公楼根据人们的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分割,不至于因建筑柱面不同而在改变使用功能上受到制约;统一层高可使楼房采光效果好,空气流通顺畅,人们来往便利,布局安排合理,水平运输畅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功能的相互替代;统一荷载,打破了会议室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明显界限。在这个总原则的指导下,要考虑的是:1、由于在发生地震时,框架柱首当其冲,一旦出现塑性铰,将危及该柱距范围内的上层建筑,并可能引起相邻柱距范围的上层建筑连续倒塌,所以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形式,且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都由抗侧力构件承担,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框架体系;2、框架结构的柱与梁宜上下左右贯通,不宜采用复式框架以及砖混框剪结构。3、在填充墙的布置方面,宜采用轻质材料,且应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避免形成短柱,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安全、经济,还要实用、美观。办公楼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等办公的业务用房,现代办公楼正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而政府办公楼作为公共建筑,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不仅有与其他公共建筑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总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政府办公楼(特别是城市办公楼)一般为多高层建筑;

(2)政府办公建筑面积较大,使用人员众多,流动性大,一般布置为内廊式, 竖向上则布置多部楼梯和电梯;

(3)政府办公楼中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房间,如会议室,新闻厅等,由于其建筑面积很大,且内部要求空旷,不宜设柱,因此在结构设计中是难点,需要特别重视,重点考虑;

(4)随着现在能源的日益紧缺,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也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现代政府办公建筑中多采用新型、环保技术和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5)政府办公楼作为公共建筑,必须考虑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保证周边道路的通畅。

政府办公大楼作为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在设计风格上应与其他商业、公共建筑有一定的区别,应以现代、简洁、大气、庄重为主格调,装修项目以简洁为主,装饰配套要突出时代要求,体现轻装修重装饰的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合编.房屋建筑学(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舒秋华.房屋建筑学(第3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东南大学等合编.混凝土结构(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5]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S].

[6]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

[7]GB50009-200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8]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9]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10]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11]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12]GB/T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S].

[13]GB/T50104-2001.建筑制图标准[S].

2.本课题的任务、重点内容、实现途径

2.1课题任务

2.1.1 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

2.1.2 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1) 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结构方案设计及结构设计计算。

(2) 完成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各一套,图纸采用A1和A2纸张,手绘图纸3-5张,其余均采用计算机绘图。

(3) 设计成果符合学校关于毕业设计的管理规定并装订成册。

2.2 重点内容

2.2.1 建筑设计部分

(1) 建筑总平面图

(2) 建筑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及剖面设计

(3) 详图设计,包括楼梯、厕所等的详图设计

(4) 计算机绘建筑施工图

(5) 建筑设计说明

2.2.2 结构设计部分

(1) 结构方案设计(平面布置、初选材料、初定构件尺寸等)

(2) 结构计算

1) 建立结构计算简图

2) 荷载计算

3) 结构内力组合及构件截面设计

4) 基础设计计算、楼梯计算等

5) PKPM结构验算

(3)绘制结构施工图(手绘3-5张,其余为计算机绘制)

(4)结构设计说明

2.3实现途径

2.3.1 在熟悉课题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和查阅与政府办公楼有关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资料,参考和借鉴同类建筑的设计图纸。

2.3.2 认真学习相关的资料和规范、标准和图集等,为建筑和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2.3.3 通过现场学习,了解建筑施工与管理情况,学到一些设计应该注意的细节,使理论得以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更好、准确地进行设计。

2.3.4 应用天正CAD软件正确绘制建筑施工图,并根据结构设计规范,正确计算与分析结构荷载,对梁、板、柱等尺寸做出正确设计,然后应用PKPM结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电算复核,绘制结构施工图,同时有完整的计算书。

2.3.5 严格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按着设计任务书的内容、步骤、要求和进度计划,按时认真地完成此次的毕业设计课题。

3.完成本课题所需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及解决办法

3.1 完成本课题所需工作条件

3.1.1 掌握并运用已学各门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现场实习经历。

3.1.2 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

3.1.3 学习和使用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和图集。

3.1.4熟练操作Word、Excel等办公软件、AutoCAD和天正建筑等绘图软件以及PKPM等结构计算软件的功能。

3.1.5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参考书籍和文献。

3.2 解决办法

3.2.1 达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标准所规定的学分条件。

3.2.2 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设计资料。

3.2.3 积极同本组同学交流讨论,加快设计进度。

3.2.4 课余时间多加练习各种办公软件、绘图及结构计算软件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质量;问题

所谓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工程设计人员在工程建造之初,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前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对响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建筑设计最根本的任务在于确保工程建设最大限度满足建筑使用者及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工程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将对工程施工以及工程使用造成极大影响。工程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多种问题,本文当中笔者就自身在工程设计工作当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向大家进行了介绍,希望通过笔者的经验之谈可以帮助其他建筑工程设计者们尽量避免一些设计错误。

1 建筑工程设计当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1 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存在偏差,缺乏独创性

在我国建筑工程设计领域,设计师很多,但其主要设计作品能够被世人所知晓的知名设计师却不多。导致这种局面的很大原因在于国内设计人员在设计思想上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开放,设计思想呈现两个极端发展的形态。思想过于保守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计当中,例如:在高层住宅当中剪力墙过多过厚,刚度过大,导致相对侧移值过小,远远小于规范的规定值。这样的结构设计即不经济同时也不利于建筑物抗震。设计思想过于开放,设计工作盲目的求新求异,容易忽视工程建设现场的实际情况,导致建筑设计作品过于苍白,缺乏对工程建筑设计的全面考虑。这种过于开放的极端型建筑设计没有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及整体性,即降低了设计品位,同时也使设计师丢掉了自己的设计风格,不利于设计师自身设计实力的提升与发展。

1.2 设计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较低,综合素质不高

国内建筑市场上目前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设计人员不具备扎实的设计技术知识,有的设计人员设计理论知识过硬但却大设计工作时间,这些人员设计出来的建筑工程作品往往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与漏洞,为工程后续施工建设带来诸多不便。此外设计工作除了需要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与设计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地质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只有知识丰富的设计人员才能够设计出高水准的设计作品。为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国内建筑市场上的设计师们在综合素质方面还需不断加以提升。

2 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2.1 勘察中设计大院的违反强制性条款现象和设计小院的违反强制性条款现象

在工程勘察项目中,违反强制性条款多的是一些知名度高,市场占有份额较大,勘察项目较多的老牌甲级院。而工程设计项目中违反强制性条款较多的是一些设计资质较底,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设计院,这就说明勘察设计行业的主流是好的,各大勘察设计单位对执行强制性规范是认真的,这对保障的勘察设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勘察工程中才出现的大院现象,也是由于工作量大而引起百密一疏的现象。一般都是在外业工作深度达到了勘察深度后,在内业报告中出现的违规情况。另外就是对设计要求没有吃透而产生的疏忽,但大多数项目质量是高的,一次通过率达到了48.7%就说明了这点。

2.2 在具体建筑设计当中,专业违规问题十分严重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专业建设设计违反工程设计中的强制性条款的现象非常普遍,目前我国建筑专业违规已经全部违规内容的一半以上,以相当严重。但就强制性条文本身而言,强制性条文在语言上并不高深莫测,其具体内容也都是每个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专业知识,但专业违规为何如此严重呢?笔者认为导致专业违规问题发展到今天这一严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主建筑专业的灵活性。每一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不同,由此决定了建筑设计当中的很多细节性问题因具体设计而定,此时如果设计者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便会导致设计上的疏失,最终形成专业设计违反强制性条款非常普遍的局面现象。作为执业者本身来说,对各类规范的强制性条款要心中有数,对棱模两可的专业问题一定要有规范作依据,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违反强制性条款的现象再度发生。

3 有效解决建筑设计中各种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在建筑设计市场或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引入设计竞争机制

通过设计竞争,能够使设计人员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仔细反思自己的设计思想,将设计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建筑的内部结构、使用需求、外部形态、工程造价、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相结合的设计构思当中来。针对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设计经验和理念,国内设计工作人员可以立足于具体的工程设计项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决不可盲目引进照搬照抄。

3.2 设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

设计工作人员要努力在自身的专业知识领域和其他与设计相关的知识领域加以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努力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和实际动手设计能力。设计工作人员要不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多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考察,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将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起来,将更加有助于设计的进行。

3.3 加强强制性条文的学习

各设计单位应该组织勘察设计的执业人员认真学习,特别是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拿出本单位有类似现象的施工图,作一次个案的分析,让全体执业人员通过学习,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设计的工程项目的体量或复杂性,也体现在设计图的执行规范的严格性。凡是规范的强制性条文,都是和建筑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对强制性条文的执行,不得以任何方式和理由使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出现不安全的因素。

3.4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勘察设计队伍,杜绝挂靠现象

在勘察大院出现的违反强制性条款中,就有担心不是自身的勘察执业人员的成果,而是挂靠的人员的所作所为的结果,这对于勘察报告质量危害是最为严重的,也是行业规定所不许可的。在设计单位,特别是资质较低的单位,往往存在着带薪培训的问题。当手把手教出的执业人员正能独挡一面的时候,就往往伴随着跳槽的现象。作为跳槽本身无可非意,但对于中小设计单位却是个难题,最终的结果是大院人才储备过剩而小院的人才严重不足。而切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还在时时发生,这样对提高设计质量是不利的。因此,必须有相应的举措来减少这种状况。各中小设计单位本身也要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一个基本的设计队伍,防止设计质量的滑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吊脚楼 风雨桥 鼓楼 民族传统建筑

TU2

一、 前言

自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迅速,现代化建筑蓬勃发展,百姓的经济条件一步步地改善提高。受现代化的思潮的影响,百姓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民族传统建筑正渐渐消失,民族传统建筑和现代化建筑有着巨大冲突,现代化社会发展给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延续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个严峻挑战。民族传统建筑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十分巨大考验,人为的破坏使得民族传统建筑的和谐之美不复存在,面目全非。自治州部分村民大量使用现代的建筑施工材料对原来的建筑进行改造,甚至在古村寨里面建了很多新式的不土不洋的民居,与原来的建筑很不协调。很多钢筋混凝土房出现在村落里面,保存比较好的成片的古村寨已非常难见了。而且,寨中传统的木结构房屋保存的状况也非常差,损坏严重。[1]

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虽然在民族传统民居建造里面,有非常多的优秀工艺,比如雕刻的花窗等。可现在除了一些上年纪的木匠以外,很多年轻木匠已丢掉了这些技艺,这些老木匠里面,很多都是40岁以上的,年轻木匠很少想学这个手艺的。而且尽管民族传统建筑已经列入了保护的范围,但人们的保护意识却还有待提高。

二、 民族传统建筑的特点

苗族的传统建筑是吊脚楼,吊脚楼是苗乡建筑的一绝,也是黔东南苗族自治州古老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吊脚楼由楼层与吊脚两部分组成,[2]楼上居住,而楼下架空,现代的建筑学家觉得这是最完美的符合生态学的建筑形式。吊脚楼傍水依山,层层叠叠而上。一般是以三间四排作为一幢,有一些除正房以外,还搭建了一到两个“偏厦”。每排一般有9根木柱,就是五柱四瓜。一般每一幢木楼有三层,顶层用来储谷,中间层住人,底层的楼脚围成圈,用来豢养牲畜或者堆放杂物。中间层,一旁有木梯用来连接楼上下层,还有走廊的通道,大概1米宽。堂屋是一个迎客间,两边各间就隔为三两个小间作厨房或者卧室。房间明亮宽敞,门窗都左右对称。一些苗族人家还在两侧间布置火坑,这样冬天烧火取暖。中间堂屋前面有两扇大门,两侧都有一个窗。堂屋的前檐底下,都设有靠背的栏杆,称为“美人靠”。

而侗族村落的独特标志是鼓楼以及风雨桥。风雨桥,也被称为“花桥”,分为鼓楼式以及亭阁式两种。亭阁式的风雨桥,桥上面有秀立的亭阁,玲珑雅致。鼓楼式的风雨桥则建立在很宽的河面之上,大桥的长廊上面,好几座鼓楼式的建筑被加盖,非常壮观美丽。[3]侗寨的风雨桥,桥的全身采用杉木来直套横穿,孔眼都相接,结构非常精密,根本不需要铁钉来连结,确实独树一帜。桥廊里面还有供人凭眺歇息的长凳。侗寨村落独有的民俗的建筑物之一是鼓楼,用杉木来凿榫作衔接,顶梁的柱子拨地而起,因为采用了杠杆原理,所以层层支撑直插入天空。鼓楼象征着团结,在侗族人民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其附近建有风雨桥、侗戏楼以及鼓楼坪,一起构成了社会文化的活动中心,是侗寨的核心。每逢重要的事件,侗寨里面的人们都聚在这里商议。逢年过节,侗寨村民皆穿盛装,聚在这里踩堂吹笙,唱戏对歌,通宵达旦地表演,非常热闹。大部分侗寨,因为村民喜欢拦路来送客迎宾、对歌交友,就在寨尾村头建造木质的寨门。寨门的造型有很多种,或者很像凉亭牌楼,或者又像花桥长廊,将风光无限美的村寨点缀得更美妙。

而侗族建筑中又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干阑式”的楼房了。这些楼房大部分为两层或者三层,每层两间或者三间。楼下的一侧,隔离成为栏圈,用来豢养牲口,另一侧则用来堆放杂物柴草,或者放置 “米碓”。沿着侧边的“偏厦”架梯而上楼,楼的前半部分是廊,约有丈许宽,宽敞明亮,可以作为休息室或者可以进行手工劳动的地方。窗户前的檐下面,悬着一横竹竿,用来晒晾衣服。后半部分是卧室,室里面的“火塘”放置着一个铁质的“撑架”,全年不息烟火。在顶上吊了一个方形平面的木格,大概3尺宽阔,侗族语称为“昂”[ngangc],而汉语称为“火炕”,专门用来烧烤谷物。这里是家里的“祖宗”之位,同时也是炊薪、取暖、接待客人以及用餐的地方。

这些传统的民族建筑各有其特色,符合生态学,容易采光,散热,保暖。而其建筑形式见证了我国南方“巢居”和“穴居”文化系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识。

三、如何改造传统建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传统建筑是以木质结构的建筑为主。[4]但木屋却容易着火,据统计,仅在2011年间,就有了两起规模比较大的火灾,经济损失非常严重。而且,一座普通的住宅的建造就要几百根杉木,这样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当地政府在考虑这些原因和在各个村寨进行实地的考察之后,提出了自治州的统一计划,全部使用砖木相结合形式,建筑的外观依然保持着民族传统建筑的样式,而内部可以采用砖泥的结构,这样既可以保留民族特色,又能增添建筑防火的功能。现在,自治州政府在积极地进行筹划。但因为这种形式造价比较高,征地比较困难等相关问题,所以该项目的进展也很艰难。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建筑已得到了推广,而且已有了很大的收益。除此之外,从自治州的发展状况可以预测到,把民族传统建筑和商业的运作相结合,把体验民族文化作为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商业化的村寨,非常符合少数民族文化的动态保护方针,也可以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5]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传统建筑全部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很少,很多在50、60年代被破坏。目前,随着政府以及人民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自治州正慢慢恢复这些传统建筑的构建。通过努力恢复建筑的构建,重建古村寨。旅游局可以聚集每个部门众多的资金投入民宗部门,当做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资金,用来保护民族传统建筑。[6]新农办可以投资一笔钱,进行新农村的合理建设。另外还有建设和交通部门的帮助等。通过集中各部门资金,打造民族传统村寨,使民族传统建筑有一个更加好的载体。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地域性民族传统建筑体现了它的建筑文化特色。我们尊重地域文化传统,它是我们拥有的雄厚的多元文化资源,也是我们创造新的地方风貌的源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若无法与时俱进地对民族传统建筑进行合理的保护以及开发重建,必使民族传统建筑逐渐消亡。延续地域文化的追求过程是寻求地域传统文化与时展结合的过程,是探索传统思维与现代思维、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的过程。通过正确理解民族传统建筑的深层底蕴,在以保护为主的同时,适当地融入现代元素。构建少数民族生态旅游村寨,加大对民族传统建筑的研究与探索,让地域文化以新的活力和魅力,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条件和符合时代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使民族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得以更好地延续。

参考文献

[1]周艺.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

[2]胡晓东.简论黔东南苗族的支系构成及其来源[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

[3]梅军,肖金香.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生态观[J].安徽农业科学;2010.

[4]何泌章,夏代珉.从建筑看苗族美化自然的环境伦理思想[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

[5]殷滔.《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