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icu护理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c)-005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cu nurses'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KAP) about sedation in Shiyan. Methods This study was a convenience study,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6, a total of 147 ICU nurses from Shiyan Taihe Hospital, Shiyan People's Hospital and Dongfeng General Hospital were interviewed. The measurement instrument included self-designed basic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bout ICU nurses and ICU nurses' KAP questionnaire. Results ICU nurses' sedation nursing KAP total score was (62.08±10.42) points, the score of each dimension were (10.79±2.05), (27.74±3.51), (23.37±4.36) points. Education, length of ICU working, professional ranks of nurses and ICU specialized nurses or not we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evel of ICU nurses' KAP (P < 0.05). Conclusion ICU nurses' KAP are in the middle levels,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education, length of ICU working, professional ranks and ICU specialized nurses or not. ICU management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weak link of different nurses to carry out targeted training to improve clinical quality of sedation.
[Key words] Sedation; Nursing; 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随着重症医学的迅速发展,镇静已成为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恰当的镇静不仅能保证各种有创监测、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减少危重症患者生理及心理不良经历[2-3]。ICU护士是制订镇静策略的参与者,也是镇静措施的具体执行者。此外,在临床护理过程中,ICU护士还承担着患者镇静状态评估、镇静效果观察以及患者镇静过程的反馈等大量工作,在镇静护理实践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4]。“知信行”理论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该理论认为,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知识只有上升为信念,才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改变行为[5-6]。本研究旨在探讨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制订ICU患者镇静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ο笥敕椒?
1.1 对象
2016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的原则选取来自十堰市太和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和东风公司总医院3所三甲综合医院的147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护士执照;③从事ICU临床护理工作年限≥1年;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
1.2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包括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和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两个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ICU护士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ICU工作年限以及是否ICU专科护士等内容。②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采用苗琪琪[7]设计的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知识、态度和信念以及行为3个维度共30个条目。知识维度为单项选择题,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及不清楚不得分。态度维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行为维度从“从不”到“一直”分别计1~5分。总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镇静护理的掌握越好。该问卷的CVI为0.84,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743。
1.3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填写方法等,取得配合后发放问卷,问卷填完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47份,有效率为9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本研究对象年龄整体较年轻,为21~45岁,平均(27.01±4.39)岁,且以女性居多(70.75%),70%以上具有4年及以上ICU工作经历,半数以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初级职称的研究对象接近80%。见表1。
2.2 ICU护士镇静知信行各维度及总得分情况
本研究对象镇静知信行总得分在27~70之间,平均(62.08±10.42)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10.79±2.05)、(27.74±3.51)、(23.37±4.36)分。见表2。
2.3 不同一般人口学资料ICU护士镇静知信行各维度及总得分比较
不同文化程度、ICU工作经验、职称以及是否ICU专科护士镇静知信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3.1 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水平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平均得分为(62.08±10.42)分,得分率为72.19%,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说明ICU护士对镇静护理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在为患者实施镇静护理对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与以往的报道相一致[8-9]。根据知信行理论可知,知识是行动的基础,掌握的知识越深越倾向于实现某种行为[10-11]。危重患者镇痛镇静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知识点,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长期实践才能掌握。这也提示护理管理者在日常培训时应加强对年轻护士镇静评估方法及工具的介绍,加大ICU护士对镇静评估相关内容的掌握力度[12-13]。本研究中ICU护士相对比较年轻,且在ICU工作时间不长,因此她们在为危重患者实施镇静护理时往往力不从心。而部分高年资的ICU护士在实施镇静护理的过程中操作规范、评估准确,能够得到医护同事的认可,可作为低年资护士学习的榜样。这种榜样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低年资护士镇静护理行为的改进和提高[14-15]。大多数被调查者均认为合理准确的镇静评估有利于预定镇静目标的实现,通过镇静评估可以减少或预防因镇静过度或镇静不足所导致的意外事件,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6-17]。此外,ICU患者的镇静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实施,传统的医护角色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学科对护理评估结果的认可[18-19]。
篇2
【关键词】目标分解;教学模式;重症监护能力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59
随着重症医学科的发展,重症监护能力成为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监护能力包括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ICU集中各种先进仪器和急危重症抢救、监护技术,成为抢救和培养护生重症监护能力的重要基地[1]。如何指导护生在重症监护病房实习过程中,面对复杂仪器和高难度监护和操作技术,有目的、循序渐进形成初步的重症监护能力是临床教学的难点。笔者所在科将重症监护室教学目标按难易程度赋值分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结合知识掌握的渐进性,设计目标分解教学模式并应用于重症监护临床教学,培养护生重症监护能力,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实习的护生136名,男29名,女107名,年龄18~24岁,学历层次包括本科、专科、中专。将护生进入ICU实习的月份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61例,平均年龄(18.73±3.125)岁,对照组75例,平均年龄(19.09±2.572)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生性别、学历比较 例(%)
组别 性别
学历
男 女 本科 专科 中专
干预组(n=61) 12(12.3) 49(87.7) 17(27.2) 31(38.3) 13(34.6)
对照组(n=75) 16(14.6) 59(85.4) 22(30.5) 33(36.6) 20(32.9)
字2值 0.153 0.211
P值 0.617 0.825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采用非同期随机对照试验研究。ICU成立两个教学小组:小组成员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工作时间≥2年,具备教学资格,以抽签形式决定目标分解教学小组和常规教学小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生均在教学小组指导下实习,教学内容一致,教学课时数相等,每周一上午集中教学,其余时间护生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实践。干预组采取目标分解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实习时间4周。在ICU实习结束后,邀请其他科室教学负责人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2]。考核两组护生抢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急救能力、感染控制能力,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对比分析带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提高护生重症监护能力的效果。
1.2.2目标分解教学模式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按基础到专科,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序,从1~9分赋值,专科程度或难度越高,分值越高。1~3分为低难度、4~6分为中等难度、7~9分为高难度。各部分内容依据知识掌握的渐进性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有序纳入每周教学计划。目标制定分掌握(完全掌握所有知识点)、理解(掌握知识要点)、了解(掌握知识重点)三个级别。知识掌握顺序:1~3分直接划入掌握范围;4~6分:第1周理解,第2周掌握;7~9分:第1周了解,第2周理解,第3周掌握。目标制定采用统一格式:掌握/理解/了解+知识,如:掌握吸痰指征,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了解呼吸机的应用。本科护生掌握、理解、了解三个级别必须达标,专科生掌握、理解两个级别必须达标,中专生掌握级别必须达标。目标分解教学模式还要求带教老师根据每周教学目标,结合每日工作内容,灵活制定护生每日学习目标和内容,每日反馈评价。
1.2.3实施第1周:向实习护生介绍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明确重症监护病房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本周教学目标和病房工作情况制定周实习计划;第2周:周一反馈上周教学目标和实习计划落实情况,明确本周教学目标和实习计划;第3周:内容同第2周;第4周:周五评估整个教学计划实施效果,组织护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重症监护临床能力。
1.3评价指标根据重症监护病房培养护生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实习目标,设计一例包含先天性心脏病室缺修补术后接手术、术后监护以及心跳呼吸骤停抢救配合三个标准化考站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护生的重症监护能力。
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干预组与对照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得分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OSCE考试结果显示:干预组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考试得分及OSCE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护生重症监护OSCE考试各重症监护能力
及总分比较(x±s) 分
项目 OSCE重症监护能力 OSCE总分
急救能力 病情观察
能力 感染控制
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干预组(n=61) 67.03±2.715 68.90±0.778 68.42±0.487 77.17±3.697 81.85±3.602
对照组(n=75) 58.70±3.117 56.81±0.965 55.37±0.681 57.65±5.014 66.59±3.994
F值 3.369 15.683 7.970 4.781 3.991
P值 0.035 0.000 0.000 0.006 0.020
3讨论
3.1目标分解教学模式使教学目标明确、激发护生学习兴趣重症监护理论难度高、技能操作不易掌握,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引,护生会迷茫,碰到什么学什么,最终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目标分解模式明确每周、每天学习目标和重点,使护生清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逐步实施。临床教学过程中发现,护生初次进入ICU,面对各种复杂仪器、引流管道、急救抢救场面,既好奇、想学,又充满恐惧。同时护生在ICU实习,学习兴趣高于普通病房,本研究证明按目标分解模式引导护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初步形成急危重症抢救和监护能力。
3.2目标分解教学模式符合循序渐进教学规律目标分解模式将重症监护理论和技能按简单到复杂、基础到专科的顺序进行排序,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使护生面对复杂难以掌握的理论和技术,减轻恐惧和畏学心理。本研究中,干预组护生重症监护能力得到提升,表现在主动观察病情变化,观察面扩大,重点突出,并能思考病情变化原因和处理措施,具备初步抢救配合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各种有创操作中无菌观念增强。与对照组相比,能较好地达到重症监护能力培养目标。
危重症抢救和监护能力是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急救技术、技能,心肺复苏、精密仪器使用及病情动态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等[3]。因为重症监护理论技能的复杂性和难掌握性,本研究从临床教学实践出发,采用目标分解教学法,分析护生重症监护能力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能够帮助护生明确学习目标,循序渐进,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初步形成重症监护能力。但尚未有公认的重症监护能力体系构成,本研究也只立足于最基本的急救、病情观察、感染控制、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研究,其局限性有待在重症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范亚峰,张仁,陈谊,等.ICU护理人才校内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10(11):983-985.
[2] 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 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篇3
【关键词】 年轻护士; 继续教育
Discuss about Continue Education of Young Nurs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CHEN Da-hong,HU Ya-j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31):079-080
【Abstract】 ICU is the special department accepting the patients with critical illness and multi-organ failure.It has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experience of professional nursing,because patients’ condition changes quickly and ICU care tasks are heavy.Re-education of young nurse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train them to become clinical nursing backbone.
【Key words】 Young nurse Re-edu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1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1.048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护理组织形式,是现代化医院不可缺少的部分。病情瞬息万变、来势凶猛,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工作的成效,这就要求监护室的护士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监护技能,还应快速的应变能力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合格的监护护士是本科室的工作重点工作之一。自2009年以来,本科室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现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 教学体系的建立
1.1 结合科室专科特点,制订特色的教学制度及计划 采取循序渐进的三阶段学习方法进行培训。制定由浅入深的带教计划和教学目标,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寻找不足之处,做好记录和反馈。
1.2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护士长-带教组长-带教老师三级带教管理体系,分工明确。带教老师负责落实带教计划,进行1带1个性化带教,做到老、中、轻护士相结合的排班方式;带教组长负责督促教学计划的实施,每月组织3年以下护士进行2次理论培训并考核,收集带教中存在问题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检查教学情况,每月组织带教组长及带教老师培训,解决带教中存在问题。
1.3 带教老师的选拔、考核 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临床带教的质量[1]。带教老师需具备条件:主管护师或护师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工作经验丰富,有较强的责任心及奉献精神,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组织管理能力,业务知识、专科技术过硬,良好沟通能力的护士。对带教老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考核,积极提高带教老师护理教学质量和专科知识水平。
2 实施方法
2.1 心理疏导,提出具体的要求 年轻护士刚到重症监护室常常会有紧张、陌生、恐惧的心理,护士长、带教老师应亲切和蔼的与其交谈,介绍工作环境,科室的规章制度,工作性质等,鼓励尊重年轻护士使其放下心里包袱全心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对每名年轻护士提出每阶段应达到的具体要求。
2.2 具体实施带教规范化 按照制定的带教计划和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三阶段学习方法进行规范性培训。使其每个年轻护士都得到系统的规律的继续再教育
2.2.1 集体授课,统一系统学习 带教组长组织年轻护士系统的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技能的学习与培训。这些内容都是临床工作的基础,要求必须掌握,根据工作年限进行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考核。操作标准化,根据操作流程制作操作视频分解演示,经指导练习后考核。
2.2.2 小讲课的开展使学习模式进行转变,注重能力的培养 带教组长给每个年轻护士拟定讲课范围,定期组织一名年轻护士给其他护士讲课。在互动中带教组长要提出相关问题让讲着及听者解答,护士长做点评及总结。年轻护士在认真准备课件时要阅读、查看大量的资料,学习模式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这样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扎实。在讲课过程中还锻炼了年轻护士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
2.2.3 随机抽考,巩固知识 护士长根据每天临床病例,在晨会、查房、检查工作时选取典型问题和知识点进行提问来考核年轻护士知识掌握的程度。未答出或不全面的让其带着问题去学习,次日主动找护士长回答。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得年轻护士在看书过程有目的性、针对性,大大的提高了记忆力,同时培养了年轻护士勤思考的好习惯。
2.2.4 进行一带一个性化带教 传统带教模式较少考虑学员的个体因素,而应用个体化带教进行临床带教,则充分体现了个体化教学[2]。现在年轻护士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衣食无忧、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做事缺乏主动性、不太习惯去协助、帮助别人。根据年轻护士的不同性格特点选择带教老师进行实地的临床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带教老师言传身教能让年轻护士热爱自己本职工作,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技术操作水平、业务知识水平、与人沟通的能力及团队的协作精神。
3 小结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生从护校走进临床,她们已初步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是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带教的情况[3]。本科室自2009年采用这种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对年轻护士继续再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年轻护士的理论内容和操作水平、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合理、有效地使用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水平。本科室将总结以往经验,不断完善年轻护士的继续再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庞玉玲,张敏,李宪莉,等.加强实习护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带教质量[J].援西南国防医药,2005,15(4):433-434.
[2] 吴素清,黄春霞.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创新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4.
篇4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Apersonwhoknowsandusestwolanguages.Ineverydayunderstandstwolanguagesequallywell(abalancedbilingual),butabilingualpersonusuallyhasabetterknowledgeofonelanguagethanoftheother.(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目前国内所开展的双语教学,其实是语言教学,而不是学科教育中教学语言的使用。所以,现实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应该定义为:教师在学科教育中交互使用本族语和外语甚至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活动,以满足学习者的工具型学习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和融合型学习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1]。通俗地讲,所谓的双语教学,就是用两种不同语言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非母语一般为英语和日语。
2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必要性
护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项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培养专业护士,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偏重的是理论和操作的学习,很少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锻炼,特别是对专业性术语的学习和应用缺乏系统的培养。从目前教学的大环境和护理学的发展来看,在护理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有其必要性:
2.1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作为获取信息、交流合作的工具,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护理学的对外合作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要求学生的一门外语必须至少在交际能力方面基本过关,能在外语交际需求日益增强的环境中顺利地继续求学深造、求职就业或参加社会活动。
2.2信息环境的需要。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营造了一个信息化的环境。我们要参与世界信息竞争洪流,必须运用媒体、网络上的公共语言来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在信息环境的背景下,英语,特别是学科英语的熟练应用就成为交流的必须。
2.3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从护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我国的护理学一直滞后于国外水平,这样加强国际合作,资源共享,经验互通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同时,护理学培养专业的护士,尤其是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和求职也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要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简单的中文理论实践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必须要加强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因此,随着学科本身的发展,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
3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3.1双语教学变调为单纯的语言教学,应侧重学生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双语教学相对于学科教学而言,是一种辅助手段,其真正目的是辅助和促进学科教学,因此,它不能超越学科教学,更不能影响或削弱学科教学目的的实现。尽管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使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但与学科教学的目的相比,语言教学方面的目的应该是处在第二位的。
3.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教学缺少相应的教材[2]。护理学中专业性的术语很多,如果单纯用英语进行教学,学生一开始接受可能比较困难,这不利于对兴趣的培养。同时,没有现成的、合适的英语护理学教材,国外的一些护理学教材与国内教材在内容上有不同的部分,这也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3.3教师自身英语水平和经验的不足。双语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词汇量,口头表达能力,知识面都需要不断地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3.4语言环境还不够成熟。学生一般只在课堂上接受英语教学,学校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仍然没有形成,在有意识利用现代虚拟信息技术、创造双语环境方面做得也很不够,这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4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改进双语教学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使双语教学的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并最终推广,我们还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关措施:
4.1利用网络资源以及现有的国外教材,结合中文教材编制适合现阶段使用的护理学双语材料。教学内容及形式也可以双语并用,我们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国外护理的现状、国内外护理的理念及临床差别。在教学中,可重点突出英文教材中实用而中文教材中没有或忽视的部分。
E.g.在《护理学基础》[3]第十章的舒适与安全中(ComfortandSafety)只一带而过cane(手杖),crutch(拐杖),andwalker(步行器)的相关信息,并没有仔细讲解其用法,而这些在临床实践中极其实用的知识点在英文教材的UNITVIIBASICHUMANNEEDS37ACTIVITYANDEXERCIS[4]中却详细地进行了描述。同样在CGFNS(commissionofthegraduatefromtheforeignnursingschools美国护士资格认证)的考试中,对这些知识点的实践运用能力要求也得到了体现。例如有这样一道题:Aclientwithright-sidedweaknessneedstolearnhowtouseacane.Thenurseplanstoteachtheclienttopositionthecanebyholdingitwiththe:1Lefthand,andplacingthecaneinfrontoftheleftfoot2Righthand,andplacingthecaneinfrontoftherightfoot3Lefthand,and6incheslateraltotheleftfoot4Righthand,and6incheslateraltotherightfoot正确答案为3。这道题目就涉及了手杖的具体用法。由此可见这类实用性知识点还是不容忽视的,基于此点我们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双语并用的形式讲授cane,crutch,walker的用法,有助于学生增强护理技术实用性的认识。
比如cane的用法:首先讲解手杖的放置Holdthecanewiththehandonthestrongersideofthebody健侧身体的手持手杖。Positionthetipofastandardcane(andthenearesttipofothercanes)about15cm(6in.)tothesideand15cm(6in.)infrontofthenearfoot放在身体前侧方各15cm
(一)WhenMaximumSupportIsrequired身体比较虚弱时,需要手杖较大的支持。Movethecaneforwardabout30cm(1ft),oradistancethatiscomfortablewhilethebodyweightisbornebybothlegs.第一步向前移30cmThenmovetheaffected(weak)legforwardtothecanewhiletheweightisbornebythecaneandstrongerleg.患侧腿先向前迈movetheunaffected(stronger)legforwardaheadofthecaneandweaklegwhiletheweightisbornebythecaneandweakleg.后健侧腿Repeatthesteps.
(二)AsYouBecomeStrongerandRequireLessSupport相对康复后,需要部分支持时Movethecaneandweaklegforwardatthesametime,whiletheweightisbornebythestrongerleg.可手杖和患侧腿一起向前迈。Movethestrongerlegforward,whiletheweightisbornebythecaneandtheweakleg.最后迈健侧腿。
4.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由于一开始就接触了大量陌生的英语单词特别是一些专业单词,有些学生就感到学习很吃力。所以在开始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引导。可在课前提供此次课程的英文教学资料,涵盖主要课程内容和医学专业词汇。在引导学生记忆医学词汇时,我们尽量把同一章节中有相同词根、词缀的单词排列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E.g.UNITVISCIENTIFICBASISFORNURSINGPRACTICE31vitalsigns[4]中的重要单词:bradypnea,bradycardia,tachypnea,tachycardia,apnea在我们课前提供给学生的英文材料中以如下方式体现:①brady—缓慢②tachy—快速③a—无④pnea—呼吸⑤cardia—心脏①+④bradypnea呼吸过缓①+⑤bradycardia心动过缓②+④tachypnea呼吸过速②+⑤tachycardia心动过速③+④apnea呼吸停止在讲课中,对双语的应用也要以中文为主,侧重学生对一些专业单词进行认知,英语语言教学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第三,课堂与课后努力营造双语氛围,培养学生兴趣。学院应积极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开展学习内容丰富、交际形式多样、师生关系融洽的英语活动,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养成开口讲英语的习惯。具体有:
(1)可在教学中加入DVD、图片及网络最新讯息介绍等多种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上采用英文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自己想和做的过程中,掌握英文和护理两方面的知识。
同时为使学生对护理学的认知与国际上,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护理理念相接轨,我们在教学中涉及了很多关于CGFNS考试的知识点,而此考试的知识点都是护理学知识在临床的实际运用。从国际护理理念及临床实践出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E.g.Aclientrequestspainmedicationandthenurseadministersanintramuscular(IM)injection.Afteradministrationoftheinjection,thenursedoeswhichofthefollowingfirst?
1Recapstheneedle
2Removesthegloves
3Washesthehands
4Placesthesyringeinthepuncture-resistantneedleboxcontainer正确答案为4。这道题的主旨就是如何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它不仅涉及到一个护理人员经常遇到的终末处理问题,也涉及到护理人员关于自身防护方面的注意点,所以与这道题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管是从专业方面,还是从医务人员自身感染和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方面,与引起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一样,也会引发学生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标本采集这一章节的采血注意事项时,就可以先提出此题,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1选项的“去除针尖”可能会与选项4“直接把注射器放入尖锐物收集箱”的发生干扰,这时就可以引申出学生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如何妥当地处理医疗废物,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采血注意事项教授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因特网上找一些介绍护理知识的英文资料,同学们在完成这些课外作业中提高了学生用双语学习护理学基础的兴趣和主动性。
(3)合理使用外教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请一些外籍教师和学生,谈他们国家护理教学及临床护理的情况。如有一位澳洲籍的教师就曾为学生讲解过他们国家护理人员的铺床方法。他们并不注重铺床的每个细节,而是主要介绍医疗机构病床的种类以及ICU等特殊病区中一些功能丰富科技含量高的病床,接着就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高的质量铺好一张舒适的病床。课堂以分组形式,模拟医院环境,以学生间(病人、护士)的合作及交流为主,既提供学生的动手机会又提高了学生以英语交流的能力。
篇5
【关键词】 输血病历;培训
针对性改进是在原有的法律法规、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基础上,增加了临床住院总医师和责任护士的培训、全院护理人员全过程的安全输血培训、利用临床早交班的短训等措施,从而改进临床输血病历的规范性、合理性[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临床输血病历542份和2013年9月~2014年8月临床输血病历458份。
1.2 方 法 ①全院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②全院护理人员的全过程安全输血护理培训;③临床住院总医师和责任护士分级培训;④按照档案学建立临床用血档案资料;⑤通过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配合医务处、运营部建立临床输血不合格病历的处罚细则;⑥利用临床科室早交班早会深入临床,对临床输血病历不合理反馈进行短培训,并和临床医护人员讨论,相互改进提高临床输血病历规范性和完整性;⑦对临床输血病历检查出现3次以上不合格现象的医师及护理人员,集中到输血科进行出现问题的针对性培训,并考核。
2 结 果
本调查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1000例输血病历针对性改进后分析表
2.1 在输血前检查方面 2012年9月~2013年8月,临床病历不合格率占15%,存在问题的科室为ICU和外科。利用临床早交班进行短培训,并和临床沟通讨论商量解决方法,从而使2013年9月~2014年8月不合格率降到6%。
2.2 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方面 2012年9月~2013年8月,知情同意书不合格率占23%,主要是选择方式和次数出现问题,对新的法规理解不够,通过各临床住院总医生的培训和没有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管床医生的绩效处罚,以及到输血科专项培训及考核,2013年9月~2014年8月不合格率降到5%。
2.3 输血记录书写方面 2012年9月~2013年8月,输血记录书写不规范占11%,主要是用血信息填写不完整,在进行的住院总培训时,讨论统一按照异\自体血+血型(ABO、Rh)+成分+用量的方式,2013年9月~2014年8月,不规范率降到4%。
2.4 输血申请单方面 2012年9月~2013年8月,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占50%,主要是输血申请单漏写信息和临床申请用血分级管理错误。通过与信息处沟通和科室输血申请单改进,不仅输血申请单填写完整,通过系统限制中级以下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急诊除外)和住院总医师培训、早交班短训,2013年9月~2014年8月,不合格率降至10%。
2.5 输血指征方面 2012年9月~2013年8月,输血指征临床病历不合格率占3%,随着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联合医务处和运营部出台临床用血病历处罚细则,处罚直接和个人科室绩效挂钩,2013年9月~2014年8月,不合格率降到1%。
2.6 输血与护理相关记录(取输血时间) 2012年9月~2013年8月,输血与护理相关记录不合格率占16%,主要问题是取输血时间大于30min,输血时间大于4h(每袋),与护理部后,在2013年~2014年共4次举办全院护理工作人员专项培训,2013年9月~2014年8月,不合格率降到6%。
2.7 输血后评估方面 2012年9月~2013年8月,临床病历输血后评估不合格率占8%,主要问题是科室医师应患者要求不愿意在输血后抽血检查。通过住院总医师培训和临床早交班短训,增加临床医师输血安全意识,2013年9月~2014年8月,临床病历不合格率降到4%。
3 讨 论
从1000例临床用血病历检查上分析,通过全院医务人员培训,能达到一定的培训效果,但没有针对性,主要是面面俱到。可以通过联合护理部与医务处针对护理本身的环节,从输血前准备、输血中监控到输血后观察,可以提供全过程的安全护理。住院总医师和责任护士的培训可以从整个输血的过程中加以质量控制,明显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输血安全意识,减少了因医生自身输血知识的缺乏造成的患者和医院的输血风险[2]。针对新进临床医师和3次以上临床病历随机抽查出现问题的医师,到输血科进行为期一周的临床输血培训,并在培训结束时进行全面的考核。早交班走进临床,可以针对各个临床科室在临床用血病历检查中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单独知识点的培训,同时可以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输血科自身改进,尽量减少临床医生的负担。输血病历出现的错误直接与科室和个人的绩效挂钩后,重复出现的问题明显减少。尽管我们做出了相应的改进,但临床输血病历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任重道远。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尽自身最大努力减少临床输血的风险,做到安全、科学、合理,不浪费宝贵的血资源。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护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37-04
教学设计是在一定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进程、预判教学结果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堂教学设计时,笔者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念,将课堂教学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向“课前学习―课堂研讨”转变,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拟以《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的“管饲饮食――鼻饲法”内容教学为例,从三方面对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专业教学设计进行研讨。
一、通过教学背景分析,确立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笔者认为,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教学背景分析涵盖岗位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三方面的内容。
(一)岗位分析。从职业需求出发,确立教学任务。“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将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通过对护理岗位分析,确立教学项目。从护理岗位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鼻饲法是所有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临床“三基”中最基本的护理技能之一,同时与胃肠减压等操作有密切联系,是临床上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消化外科、普外科、ICU等科室日常护理的常规操作。《护士条例》也强调操作的规范性是临床判定能否构成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将鼻饲法技能操作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学情分析。从学习动机出发,确定教学起点。学情分析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护理学概论》、《人体解剖》、《人体生理》等课程,掌握了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对消化系统疾病也有初步的了解;本课前已经学过日常生活护理技术、患者一般饮食的护理等内容,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鼻饲法的学案;通过两周的临床见习,学生对鼻饲法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高职学生具有课前利用Mooc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们曾对高职学生专业学习动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1.07%的学生内驱动机来自操作练习,85.71%来自临床在教学过程中操作展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技能操作教学,减少理论说教。三是学生的学习风格。结合平时课堂观察,发现所教班级学生倾向于教师给出明确任务、详细指导、建构完整的知识框架,探索性学习的欲望不同。同时,作为一种规范的基础性技能教学,学生模仿学习也很有必要。此外,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在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倾向于与他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
(三)教材分析。从课程资源出发,选择预学路径。本节课选材是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李晓松主编的《基础护理技术》,第八章第四节特殊饮食护理的第一部分内容“管饲饮食――鼻饲法”,教材还有配套习题集,共分4学时。饮食与营养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也是预防疾病、保持和促进健康所必需的,一般人群都可通过正常途径来满足自身对饮食与营养的需求,但对于一些昏迷、口腔疾患、食管气管瘘等特殊病人,鼻饲法是满足其对饮食与营养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教材中,鼻饲法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的知识点多,容易混淆;在示教和模拟练习中,许多重点内容、注意事项无法真实展示,需要以口述的方式呈现;学生临床见习时间短,鼻饲法操作相对较少,临床带教教师的示教也基本上是在模拟人身上展示,学生的直观性感受不够。
基于上述教学背景分析,我们确立了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维度――能够说出并正确实施鼻饲法操作;能够说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在操作中正确运用;能够正确处理操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二是过程与方法维度――通过学案、Mooc学习,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小组竞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乐于奉献的护理理念;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二、通过先学活动编排,提升技能感知水平
让学生在课前先学是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我们可将课前先学定位为学生初步形成鼻饲法动作技能的整体感知。在先学活动的编排上,主要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一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一般而言,学生先学的课程资源包括三方面:(1)文本资源。教师精心设计预学案、课前学习检测试题,为学生课前学习指明方向,明确理论学习的重点和难度;为学生准备好教材及练习册;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查找大量的与“管饲饮食――鼻饲法”相关的文本的、图片的、音像的参考资料等。(2)设备资源。师生共同准备操作用物;实训室模拟医院环境给学生提供练习场所;校院合作办学,资源共享,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临床,亲眼目睹真实环节。(3)信息化资源。精心制作Mooc,细化重点操作步骤,规范操作行为,为学生进行预习思考达到对鼻饲法的初步认知做了铺垫,为翻转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利用学校网络资源上网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是建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我们也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这样在课前先学和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建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首先遵循异质分组原则,在全班建立8个学习小组。其次,每个小组挑选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其他同学进行不同角色分工和责任分工。第三,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规程,确保为了小组共同目标,组内人人参与、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第四,建立小组学习评价制度,突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运作机制。
在为学生准备好相关课程资源、建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后,教师通过班级QQ群上传预学案,明确小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在小组内进行课前先学活动,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并结合临床见习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形成对鼻饲法操作技能整体感知。小组内组织检测,达到80分为合格,能够进入课堂学习。检测未达标者,通过自身的再学习和小组同伴的帮助继续学习,确保在课前达到80分的检测目标。
三、通过课堂教学程序预计,
突出职业技能提高
“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提前到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由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学视频和辅助材料完成,而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学生之间的小组协助完成,从而形成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翻转。就动作技能教学来说,课堂教学应定位于动作技能形成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即通过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动作与知识、动作与动作的联系。通过不断强化训练,使动作技能达成自动化水平。对于“鼻饲法技能”教学,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高昏迷病人插管的成功率;二是插管过程中“三种情况”的正确处理。这两个重点,既有操作层面的,也有基于知识层面的,突出护理技能是一种心智活动的特点。基于上述教学构想,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病例展示,导入新课。病例展示是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围绕情境展示,课前先学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本章节内容时,笔者出示病例:“王某,73岁,男性,因脑出血入院,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患者意识清醒,但患者体质较弱,仍不能说话及正常吞咽。医嘱要求给予管饲饮食,补充营养。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如何做好王某的饮食护理?”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讨论后形成小组对患者的评估意见及饮食护理方案,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点,重点评述患者的神志情形、鼻饲液及胃管的选择,从而导入新课。
(二)学生展示,动作纠正。我们把人体模型当作患者王某,由学生根据课前知识点学习以及动作技能的理解,对模拟的王某进行鼻饲法操作展示,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讲解,通过“心手合一”,暴露心智活动。如通过改变模型的头颈部弧度,探讨提高插管成功率的原因何在等。其他同学观摩,并对照鼻饲法操作评分细则,进行评分(见表1)。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点评,纠正不正确或不到位的动作,必要时进行示范。在操作应知层面,侧重解决“插管过程中会碰到哪三种情况,如何解决”“怎样确定胃管在胃内”等问题。
(三)分组练习,熟练操作。在学生掌握了规范的操作技能后,分小组进行反复练习,以便让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更为娴熟,最终达到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即动作自动化阶段。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操作情况,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组际竞争,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温故知新。在课堂小结阶段,指导学生完成详细的反思与总结,查漏补缺;完成课后练习以巩固本课知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尝试帮助案例中的王某做一份健康宣教。同时布置下一课的预学案,为下一课翻转课堂做好准备。教师也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设计时,教学背景分析是基础,先学活动编排是关键,课堂教学实践是核心,突出学生学习中心,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篇7
【关健词】特诊护士 核心才能 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18-02
特诊护士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文化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的病人,为了体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水平,护士必须具备特诊护士应有的核心才能。核心才能是一组专业行为,阐述了在与护理有关的活动中专业护士应有的标准 [1] 。2006年05月25日科室组织了一次深刻的关于探讨特诊护士的核心才能和实践方法研讨学习。总结出特诊护士的核心才能包括以下7方面:宽厚的专业基础、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细致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宽容的待人之心、沉稳的处事能力,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这些核心才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室护士60名,参与研讨的有42名,其中护士19人,护师13人,主管护师10人;学历情况:中专13人,大专20人,本科5人,在读本科3人,在读研究生1人。
1.2 方法
1.2.1 研讨主题探讨特诊护士的核心才能和实践方法
1.2.2 研讨的具体内容特诊护理服务的特点、心目中的特诊护士的形象、思想素质、专业能力以及实践应有核心才能的方法等;参与研讨的护士按照要求写好提纲,然后按顺序向在坐的同事介绍自己的看法。最后由主持人进行讲评并总结。
2 结果
比较2006年与2007年本区出院患者年平均满意度、调查表上病人点名表扬和书面表扬的次数,及表扬信的份数,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
3 讨论
3.1 宽厚的专业基础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特诊病人是冲着优先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而来,而特诊病人的病种复杂多样、涉及多个学科,所以宽厚的专业基础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是特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要求护士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本领;既要踏踏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又要努力把病人的不同专科、特殊的护理落实到位。
3.1.1 积极参与病区开展的晨间业务查房每天早上交班后,由护长或责任护士主持,围绕病区病人的情况或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大约15-20分钟的护理业务查房。遵循危重病人重点查,突发病情、罕见病例、特殊病人及时查,疑难问题预期查,技术操作随时查,新收病例必定查等灵活机动的原则进行[2],护士参与评估、分析病人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讨论危重、疑难病例的护理要点,通过业务查房,及时掌握正确的护理知识、观念和方法。
3.1.2 贯彻“15+30”学习方法护士每天早上参加病区晨间业务查房学习15分钟后,针对病人的护理难点、新知识点,自己再用至少30分钟时间看书回顾、复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护士对知识的掌握将更牢固。
3.1.3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强化技术训练组织护士观看护理技术操作示范,刻苦练习,并在全院及科室的技术操作考核中,100%合格。积极参与护理部、科室举办的业务学习,及时捕捉医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关注护理发展的新动向,关注友科和兄弟医院的工作进展,择善从之,虚心学习。
3.1.4 拓宽自己的专业素质适当选修如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边缘学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散自己的思维,有助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3.2 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形成人际关系的手段,特诊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妥善处理与患者、医生、检查科室、行政和后勤等部门人员的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促进护士与患者或其他人员之间情感、信息交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施医疗护理计划,并能使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时感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3. 2. 1 规范工作流程,组织礼仪培训和考核根据特诊的工作特点,我科重新修改了部分工作流程,新的工作流程要求护士的言行更规范、更专业、更易于与人沟通,并请经验丰富的礼仪老师上课,教授各种礼仪和沟通技巧,每位护士反复练习并通过考核。
3.2..2 建立积极、良好的第一印象重视第一印象,在入院之初热情接待患者,护士语言文明、态度亲切、举止大方,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对医院的恐惧感。
3.2. 3 灵活巧妙运用语言特诊护士应该熟练掌握普通话、本地方言和至少一门外语才能轻松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交流时应注意语言礼貌规范,语气专业肯定,语调高低急缓,让美的语言给患者带来愉悦舒畅的享受,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3.2.4 非语言的表达在沟通中93%的沟通是非语言的,其中55%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势和手势的传递[3]。所以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做到目光亲切友善,适时微笑,手势示意明了,合理的目光接触,适当沉默等,在一种亲切、诚恳和平等的氛围中达到接收和传递信息的目的。
3 .3 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
对于特诊病人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他们在选择医院治疗疾病时更强调适合自己疾病治疗而又注重人性化优质服务的医疗机构,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是把特诊护理服务做到出色的一个重要举措。
3.3.1细心观察 照顾入微护士的细致主要表现在对所负责的病人的身心问题了如指掌,对病情变化能明察秋毫,仔细发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反应。善于分析、判断、制定出正确的护理对策与措施,认真实施,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3.3.2 满足病人需求 把护理落实到位务实的工作态度指护士具有高度责任心,在工作中实事求事,本着为病人办实事的心态出发,评估病人的护理问题,重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满足病人从不同视角提出的不同需求,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困难和疑问,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各种检查和治疗,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更好地体现特诊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3.4 宽容的待人之心
3.4.1 坦然对待挑剔和质疑特诊病人大多数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实力,往往对护理工作提出较多的要求;也由于特诊医疗收费较高,部分病人认为理所当然地应该享受更好的待遇,对护士的工作诸多挑剔。因此,特诊护士要具有宽容的待人之心和职业责任感,乐于奉献,对个别病人的费用查询、服务质疑或恶语刁难,要有虚怀若谷的内在涵养,理解尊重病人,让其享受平等的待遇。
3.4.2 从批评意见中不断改进工作在特诊综合区,老年病人相对比较多,由于自理能力比较低,自尊心较强,需要多方面的关照和支持;而他们当中,也有很多是企业的高层,单位的领导,提出的要求也多,有时候还会对护理工作提出批评意见,这就要求我们用宽容的心去包容,谦逊地与他们交谈,对于病人提出的意见认真研究并及时改进工作,遇到不合理的要求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解释以取得谅解,切不可与之斤斤计较,据理力争。
3.5 沉稳的处事能力
由于特诊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高期望,我们要在众多锐利、挑剔的目光审视下工作自如,准确无误地开展工作,这需护士平时加强技术训练并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提高对专业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紧张、沉着、果断、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4 总结
核心才能作为一组专业行为,它对促进护士自我评价和发展,有效地发挥专业角色,确保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它的形成必须经过不断的教育、培养、自我修养、自我锻炼。特诊医疗站在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最前沿,是医院品牌的代言,培养、实践特诊护士的核心才能,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如何去培养、实践这一核心才能,将是管理者以及每位特诊护士继续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永强,ICU护士的核心才能.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553.
[2]陈妙虹,袁宝玉,陈玉英等. 晨间护理业务查房在综合病区中的运用[J].全科护士,2008,6(125):
[3]吴小利,浅谈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学习杂志,2006,3(8):719
篇8
[关键词] 临床实训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a)-012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lass of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with 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atient (ESP) scene simulation, students standardized patients (SSP) scene simulation, case-based study (CBS) and team-based learning (TBL) were used, and the operation test and questionnaire were carried on. Results After taking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BL, the theory scores, operational scores, in-class test scores and integrated test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or P < 0.01). After taking CBS, the operational scores, in-class test scores and integrated test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ory score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howed that 91.94% of the students were agreed with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79.03%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it could stimulate interest,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learning, improve professional quality, enhance the team consciousness, improv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medical history collection ability, hands-on ability and problem solved skills. Conclusion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operational skills an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of students, stimulat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students,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 Effect
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满足临床医疗工作需求的医学实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点。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正式出台了《全球医学生最低基本要求》文件,文件指出临床技能是培养医学生最基础、最根本的要求[1-2],而临床实训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基本临床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临床实训教学面临医患关系紧张、教育扩招、医疗风险(如穿刺)、伦理(如妇科)等诸多问题,使得临床实训教学的需求与实践教学现状严重冲突,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现阶段教学需求,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随之新起的情景模拟教学法、病案导入式教学法(CBS)、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倍受当今医学教育重视。本研究在临床实训教学中,积极探索和改革,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取各种教学方法之长,有目的地选择相适应的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深受学生欢迎,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河南中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级中西医结合专业124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65名,男生59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2名。
1.2 方法
1.2.1 情景模拟教学法
1.2.1.1 环境设施建设及电子标准化病人(ESP)模拟准备 模拟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房间建设为门诊、病房、产房、外科检查室、妇科检查室、ICU、注射室。购置计算机虚拟患者(virtual patient)、模型教具(model-based simulators)、高仿真模拟人(integrated procedure simulators)等高仿真仪器设备,营造出真实临床工作情景,使学生进入实训室似进入临床工作环境一样,能够很快进入医生角色。
1.2.1.2 学生标准化病人(SSP)模拟准备[3] 编写剧本: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专业》为指导,以培养具有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为核心,由经验丰富的临床代教老师编写SSP剧本。剧本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SSP的基本要求,如守时、表演忠于原剧本等;第二部分是SSP剧本的重点,以常见病种为单元,设定模拟相应的症状、体征。培训及选拔SSP:招募志愿者学习剧本,而后依据剧本集中培训6个学时,选择合格的培训者作为SSP。
1.2.1.3 ESP模拟形式运用于临床实训教学 以《诊断学》心肺听触诊及腹部触诊实训项目为教学内容,实验组选择心肺听诊触诊电子模拟人,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学习需求选择各种生理性听诊音和各种病理性听诊音,在特定听诊部位做各种听诊练习,电子模拟人还可模拟心前区震颤,心包或胸膜摩擦感、触觉语颤等胸部触诊体征,供学生触诊练习。腹部触诊实训项目:在腹部触诊电子模拟人上,进行腹部触诊检查。带教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性地使电子模拟人呈现正常肝、脾的大小及各种病症所致肝、脾大小及质地的改变,供学生触诊检查练习。《内科学》四大穿刺手法训练,可在胸穿、腰穿、腹穿等模型上进行穿刺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及观看录像等方法进行学习。
1.2.1.4 SSP模拟形式运用于临床实训教学 实验组采用SSP教学。SSP以扮演的病种为单元,模拟不同患者的典型症状及体征,提供学生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及沟通技能训练。SSP在教学过程中既是患者扮演者又是教学评估者。SSP和实验组学生均能在角色扮演中获益,教师在临床实训教学中主要是指导者和评估者。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法。
1.2.2 病案导入式教学法
1.2.2.1 病案编写 实验组由经验丰富的老师依据《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精心为学生挑选典型病例,组织编写制作多媒体病案课件。编写病案的宗旨是突出学习重点,具有代表性,尽可能涵盖多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由常见病诊断和治疗逐渐延伸到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1.2.2.2 实施 实验组播放单元典型病案课件,根据病案课件给出的主诉、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组织4~5人学生组成讨论小组,进行病案讨论分析,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对主诉、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逐一分析、判断,最终给出诊断结果及治疗措施。而后由教师依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讲,给出正确答案。通过对病案的讨论分析,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教学。
1.2.3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
1.2.3.1 课前准备[4] 本法在急诊学实训教学中运用,首先推选两位资质较深的实训老师分别主持TBL教学和传统教学,组织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集体备课,准备课件和病例资料,制订较完善的教学方案并对教学环境进行选择和布置。
1.2.3.2 实施 实验组5人组成一个急救团队,推选一名主任,由主任分配组员工作任务,组员分别做生命体征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做心肺复苏术和建立静脉通道等一系列诊断及施救措施。对照组按传统课堂讲授法教学。
1.3 教学效果评价
随堂测试:使用不记名的方法于每次课结束前15 min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为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使用100分制进行评价[5]。期末考试:以笔试的形式考核相关理论知识并对临床操作技能进行考核,满分各为100分。综合评价:带教老师根据随堂测试、期末考试及形成性考核成绩(考勤+总结报告+小组自评和互评)对两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成绩使用100分制。问卷调查:课程完成后,带教教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兴趣度、自学能力等[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和TBL后,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随堂测试和综合测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采用CBS后,实验组操作成绩、随堂测试和综合测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问卷调查显示,91.94%的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表示认同,79.03%以上的学生认为其可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病史采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见表2。
3 讨论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与国际化标准要求差距甚远,教学效果不明显。医学教育始终是为临床医疗服务的,但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问题一直是医学院校的难题,临床实践技能更是医学教育尤其临床医学教育的核心环节[7-10]。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是以“三段式”教育模式为主,即“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医院实习”,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11-12]。本研究采用ESP情景模拟、SSP情景模拟、CBS和TBL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临床实训教学效果进行探究。情景模拟教学法其优势是利用仪器设备和标准化病人,模拟患者和临床工作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风险的模拟场景,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模拟情景中进行临床技能操作[13],规避了医疗风险、医患关系紧张、医学伦理等矛盾冲突。为此我校建立了医学模拟实训中心,营造出相对真实的临床工作情景,学生如亲临其境,能够反复进行临床技能操作训练。模拟实训教学课程适用于诊断学、妇产科学、外科学、护理学等多个临床实践操作性强的学科,模拟形式包括高仿真模拟仪器设备和SSP两种。高仿真模拟仪器设备形式教学即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单元大纲要求和专业技能操作特点,结合模拟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选择适宜的模拟仪器设备和模拟形式,使各种模拟形式优势互补,贴近临床,能充分发挥其模拟形式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SSP形式教学指经过培训后的学生,能恒定、逼真地模拟临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而接受学生检查者,旨在扮演患者,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充当患者、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的模拟患者[14-17]。本研究中引入SSP,其优势为能够在真人身上进行临床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能训练医患沟通技能,为现代临床医学教学和评估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本研究中采用的CBS教学法是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病案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兼顾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8-23],其教学优势是以病案为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对病案分析、讨论,早期接触临床问题,将基础医学理论与临床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发现临床实际问题并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另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临床各科的临床逻辑思维训练。TBL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学家于2002年提出的创新性并逐渐兴起的教学模式[24-25]。此模式下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通过团队协作训练,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教师是教学参与者,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讨论。本研究将上述方法结合应用于临床实训教学中,表1结果显示,在临床实训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和团队教学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随堂测试和综合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采用病案教学法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操作成绩、随堂测试和综合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总体来看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调查问卷结果表2中可以看出,在临床实训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后,医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满意的有49例,占79.03%;在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面满意的有58例,占93.55%;在病史采集能力培养方面满意的有44例,占70.97%;在学习积极性培养方面满意的有47例,占75.81%;在职业素养提升方面满意的有49例,占79.03%;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满意的有47例,占75.81%;在增强团队意识方面满意的有57例,占91.94%;在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面满意的有58例,占93.44%;在运用知识能力培养方面满意的有53例,占85.48%;对新的教学方法满意的有57例,占91.94%。
综上所述,笔者在临床实训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训练,特别关注现代医学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积极探索和运用医学教育新形式,根据临床实训教学中技能训练项目不同,选择相适应的新兴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把新兴教学方法和临床技能训练项目恰当结合,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形式,有效解决了实践教学需求和实践教学现状的矛盾冲突,为学生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临床实践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医患沟通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淑芬,王珂,姜一农,等.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5,36(1):95-97.
[2] 文宏,邓东红,程鹏.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医学与哲学,2011, 32(3):67-68.
[3] 张丽萍,赵献敏,彭新,等.中医药院校运用学生标准化病人进行医患沟通实训技能教学的探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2):37-38.
[4] 吴艳,任世鹏,唐婉容,等.TBL教学法在牙周病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107-108.
[5] 伍小青.浅析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175.
[6] 魏霞,张兵.情景模拟教学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6-8.
[7] 张锦英,白延丽,王昊.临床实践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终极平台[J].医学与哲学,2014,35(5A):75-77.
[8] 黄睿彦.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模式变迁与趋势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2,33(11A):56-58.
[9] 黄桂成,金桂兰,汪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中医学生临床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3(1):47-48.
[10] 王杉.应对挑战力促医学临床实践质量改善[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9-20.
[11] 周俊俊,姚继红.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药理学教学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5,36(6B):81-83.
[12] 官园园,王锦帆,沈洪兵.医学生医学人文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4,35(9A):88-90.
[13] 孙玉倩,孙禀赋,崔颖,等.癌症病情告知技能培训课程对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2,33(11B):77-79.
[14] 郭杰芳,施新岗,徐晓璐,等.应用学生标准化病人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706-1709.
[15] 颜正茂,忻耀群,申振宇,等.学生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03,8(4):36-37.
[16] 吴丽萍,张建军.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4):441-442.
[17] 于跃,杨善兵,王志农.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92-93.
[18] 卢书明,马亮亮,李艳霞,等.案例教学联合模拟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3):3299-3301.
[19] 须玉红,潘海燕,王新玲,等.学生标准化病人在《传染病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26):125-127.
[20] 李春艳,王莺燕,刘丹,等.案例教学法结合PBL模式在医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36):126-128.
[21] 张春青,杨辉.案例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神经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 12(16):99-102,107.
[22] 陈新林,莫传伟,郎建英,等.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本科《医学统计学》中的应用和实施[J].现代医院,2015,15(1):120-121.
[23] 秦立国.基于CBS+PBL教学法在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131-133.
[24] 何莹,郑希付.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其与压力、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