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课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动作要领与动作要点
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在体育课教案中,对新教材的技术的描述用动作要领的概念,这种描述是比较细致的。
与动作要领比较接近的概念是动作要点(有称技术要点)。它是对动作要领的简洁描述。在体育课的教案中,对复习教材的技术描述多用动作要点的概念,这种描述比较简单,它常常用技术口诀的形式表达。
3.重点
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
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4.难点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助跑速度不好(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不一致的),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等。总之,教材的难点是因人、因时而异的。
5、一般性练习
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6.专门性练习
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
辅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篇2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体育新课程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二条,就是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体育课内容陈旧而枯燥”、“体育课测验繁多”、“体育课上缺乏激情”,还有缺少个性发展、统一僵化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等,与学生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形形的、充满激彩的体育形成极大的反差。新课标给了我们教师最大的创造空间,在课程标准水平目标的管理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来实现自己的水平目标,而不仅限于几种传统的学习内容。
新课标强调关注学生的主观需求,要求我们能尽量地满足学生在运动上的不同需求。学生的需求应该和他们各自年龄、认知、身心发展水平等相吻合,例如水平四的学生就比水平五的学生更喜欢追捉游戏,更喜欢一些带有灵巧性的内容,如浪木、云梯等,而水平五的男学生就更偏爱一些带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内容,如攀登、对抗、竞赛等能显示男子汉风采的内容,女学生则更多地喜欢柔和、有节奏感或能展示女性特征的项目,如平衡、造型等。
学生总是喜欢玩一些适合自己年龄、性别特点的活动性游戏,这种倾向在女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初中女生已处于青春发育期,一些儿童式的玩法对她们来说已经不感兴趣,如果在体育课上常常安排女生去做“跳房子”、“丢手帕”的游戏,女生会觉得很别扭。通过观察,发现初中女生更喜欢玩如“跳皮筋”、“跨大步”之类的游戏,因为这些游戏中带有更多的技巧性,能表现出女生的柔韧性、平衡性、合作性和依赖性。而男生在初中阶段则明显地表现出他们的竞争性、追逐性、争斗性和攻击性,愿意做那些对抗性很强的游戏,如“斗鸡”、“贴膏药”、“拍背”之类的游戏,他们希望能摆脱儿童时期的那种过分地依靠集体的做法。
结合上面所说的初中男女生的心理特点,再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什么运动项目,都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如进行篮球项目的传球教学时,开展抢球游戏(让学生们围成一圈,选一人或几人在圈内,其他人在圈外向圈内人传球),男女生采用同一种教学手段效果不好,男生在圈内的抢球人是独立作战的,每个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抢球;女生则很少有人愿意靠自己单兵作战来抢球,这个游戏女生玩不起来。实际教学中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让女生以三人一组的形式,每一个小组三人同时入圈内抢球,三人中只要有一人抢到球,三人同时出圈,而传球失误者则与其组员一起入圈,这样就提高了女生相互之间的合作性和依赖性,同时也就产生了学习兴趣。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成员之间的关系,即师生关系问题。我们在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习”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如此来割裂教学双方,因而形成了学生主体名存实亡的现象。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对主体进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当主体学习脱离学习目标时,给予引导;主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主体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症结时,给予疏导。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就能真正地体现出现代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积极的教育思想,成为主体的助手,成为一个教学活动中的服务者。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础不同、各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如腿长的研究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步频;腿短的则在自己快速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步幅;跑得慢的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也可以发展反应能力。有的学生提出希望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也有人愿意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在发展速度目标的约束下,每个学生都能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来达到目标,教师既起了咨询作用,又起了辅导作用,在这样的课上,可以说学生是有了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篇3
关键词: 新课改理念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研究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改变,对现代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践中应当以新课改为基础,加强思想重视和教学方法创新,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对初中体育教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有非常强的好奇心,而且比较活泼好动,从理论上讲,初中学生应当对体育课兴趣浓厚,但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动作经常重复练习,而且教学模式缺乏新鲜感和创新性,枯燥乏味地重复练习,使得学生感到厌烦,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体育缺乏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游戏教学方法而言,其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和追求刺激的心理需要。再如,可采取竞争比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实践证明,上述方法均受到学生的喜爱。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摆脱束缚和压抑之感,完全沉浸于快乐的教学实践之中,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转变教学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新课改背景下,无论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模式,都逐渐向学生转移,以学生为主体。基于这一要求,实践中应当注意改变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提高的桎梏。因此,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实践中为有效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应当注意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学大纲中心主义思想枷锁的束缚,严格按照初中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比如,喜欢篮球和跳绳的学生比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将课程安排向这两种项目教学倾斜,进行创造性教学,并注意控制这些项目的具体难易程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自由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将学生较容易接受、比较喜欢的地方性传统体育项目,适当地引入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传承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因自身因素和生长发育方面的因素影响,学生在学习某一动作和技能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学生有所发展和提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应当注意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等,不能“一刀切”,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差异性教学。比如,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跳高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而且每组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都应当存在差异。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实践证明,应用差异性教学方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这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差异性问题的考虑,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已经逐渐融入现代教学过程中,成了新课改的突出特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原本比较抽象、枯燥的重复性教学内容变得更形象、生动和趣味,从而使学生深受喜爱。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手段,尤其较差的天气条件下,可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关于NBA、跳操和跑步等方面的视频和图片,图文并茂地诠释各种动作技术要领,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5.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教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和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体育锻炼基本方法、学习手段,全面了解初中体育运动的作用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自己主动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注意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充分利用初中生天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重点挖掘学生在某些体育项目上的特长。比如,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耐力,比较喜欢长跑运动;部分学生比较喜爱篮球,愿意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等等。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满足现实需求,在新课标下,应当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篇4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英语;教学
新课改的大力推广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着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片面关注学生的成绩,以考试成绩为判定学生优良的绝对标准,过于重视成绩对学生升学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进而淡化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生涯的深远影响,导致培养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新课改坚持自由、平等、公平,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品格,提高学生素养为准,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遵循这些理念。
一、改革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词汇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坚信这样一个观念:要想取得好成绩,背单词是根本,不记单词不多背单词,就很难学好英语。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然而我们知道,背再多单词如果不会应用也是徒劳,相比单纯的记忆单词,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才是根本。
其次,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往往沿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育理念。然而知识在不断的进步,英语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初中英语教育模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完善。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初中学生觉得英语任课教师讲课过于枯燥,教学风格古板严肃,课堂缺乏活力,尽管他们也想学好英语,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逐渐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此外,师生互动少也是制约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一大因素。学生不敢说、不敢问、不敢答,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诉求,自然无法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因材施教,制定出高效准确的教学方案。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一观念在原则上没有问题。然而,在具体的知识传输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扮演往往单一强势,通常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力。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教师需要做的是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摒弃落后的教育想法。教师是学生成功的资本,基础设施配备再好的学校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然而笔者发现,在很多学校里,专业出身的英语教师并不是很多,所以在新课改这样的大背景下,急需素质高、技能过关的初中英语教师。
二、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育中的辅助地位和作用,学生要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就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要意识到,自己现在所学与将来所用密切关联。现在学习的课程内容也许影响将来的个人职业选择,学生要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而学,而不是为了他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需要学生记忆的单词量庞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初中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法分析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布置好预习作业,引领学生在课前搜集与所学单元相关的内容。学生可以提前记忆生词,了解相关背景,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检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在上课前五分钟给学生展示预习效果的时间,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制作PP、播放小视频、把几个单词转述成小故事等都是不错的方式,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表现自己,进而提升自己。学习学习的最大意义在于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帮助学生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心中强化学习的意义。课中老师可以在教案中增加一些引领式的问题导入课堂内容,在课文讲解环节中多就课文内容设问,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踊跃思考,以此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多将生活中与英语知识相关联,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课后,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看法和想法,并鼓励学生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对于教师所讲课堂内容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看法。
(二)丰富教师的教学途径
在新型教学理念下,教师教学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理念要完善。教师应积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丰富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以此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逐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鼓励学生ё哦杂⒂镅习的热情去学习语法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视野。新的时代有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时代有新的教学观念,老师不应满足于只为以传输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要积极学习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学习多媒体操作方式,灵活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制作精彩的电子教案,将枯燥的单词变为活跃的内容,将教学转变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空间。也可以选择在电子教案中插入一些与单词本身相关的图片以及音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单词的拼写以及读法。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助力英语教学的益智小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力。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了理课程之外的知识,我们不要为了讲课而讲课,可以适当延伸课程内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实用技能。另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交流活动,举办一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故事大会、英语新闻比赛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5
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知不觉过去好几年了,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收获,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可有可无,大部分体育课程内容以竞技项目为中心,体育教学过于关注技术性教学,导致大部分学生体质的下降;大多数学生讨厌体育课而喜欢课外活动;学生害怕竞争,缺乏合作精神也屡见不鲜等等,当然形成这一结果有许多外在原因,但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本身确实存在不少的弊端。
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体制环节,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这些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疑惑不清、悬而未解的问题。如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时常发生错位;学校体育课程实践内容项目化、专业化。课程改革如不敢面对这些问题,那么将难以走出困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针对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困惑不清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专家访问,找出主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问题,对其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2.2研究方法2.2.1调查法
针对师范体育教学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进行了专家走访调查。
2.2.2文献资料调研
根据近10年的有关课程改革的文献,为本文讨论与分析提供理论资料。
2.2.3逻辑分析
依据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的思路。
3讨论与分析
3.1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首要问题又是课程目标的研究。从我国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现状来看,对课程目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存在的主要问题:(1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中各层次目标经常发生错位现象,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特点及其与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中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不清楚;(2对课程目标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的重视程度不同,课程目标的科学性方面的研究处于核心地位,而课程目标的人文性方面的研究却经常被忽视、被边缘化。
3.1.1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特点及其与各层次目标的关系
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各层次主要包括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目标、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目标3个层次。由于我国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理论课程研究比较晚,所以,以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代替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或以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目标代替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错位现象比较普遍。而在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课程理论研究还不深入,课程目标经常与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混为1谈或发生借位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相对于目标错位来说,各层目标上移的现象更是普遍,如果不区分各层次目标的特点,无论哪_层次目标都是抽象的、宽泛的,那么,经常会导致学校体育形式化或内容选择的不确定性和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运用的随意性。对于各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经常只认识到上层次目标对下层目标的制约性联系,往往忽视下层目标对上层目标的调整、改造的关系,也会使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脱离实际,使学生失去对学校体育的兴趣。可见,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各层次目标定位不清,或发生错位及上移,或对其之间关系不明,都将会使体育教师从茫然变成随意,使学生从心理上远离学校体育,起不到目标的层层渗透的指导、规定、方向性的作用。因此,对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特点及其与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各层次目标的关系的深入分析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3.2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教材的改革
由于我国长期客观存在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的影响,所以,对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很多,而对教材内容研究的不多也不深入,结果常常使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过分依赖在教学中解决。我们都知道有许多问题表现于体育教学中,但往往其根源症结是在体育课程里。现阶段突出要着手研究的师范体育课程教材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体育课程教材内容分类和体育课程教材管理体制两方面。
3.2.1师范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分类
目前,师范体育课程教材内容尚没有合理的科学分类,常使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实践内容处于无为无奈的“多难”境地。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课程实践内容不能合理科学的分类是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瓶劲。
学校体育课程中,实践部分内容是以运动项目为中心进行的分类,其主要意义是有利于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传授竞技运动,实现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的“三基”任务,对于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来说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很难指导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面对众多课程实践部分内容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有效的取舍及创造。
3.2.2以增进健康为目的,以人为中心对体育教材内容进行分类
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活动应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而分类必须为目的服务。为了增进学生健康,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应把体育活动与健康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揉合在一起,而不是健康知识与体育活动内容的拼凑,更不是以运动项目为中心来对体育课程实践部分内容进行分类。
透过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人或社会的关系,可以打破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进行分类的方式,以人为中心,根据与运动时所面对的客体不同对体育课程实践部分内容分为自身操作运动、操作器械运动、群体互动运动。
3.3课程体制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决策权属于课程管理制度,多套方案是课程体系,前者核心内涵是指设计的实施课程的权力,后者是核心内涵旧指学科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方法。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体系合称为课程体制。
4结论与建议
4.1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中各层次目标经常发生错位,所以师范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应首先明确课程目标特点及其与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中各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
4.2人文性与科学性是师范体育课程目标的双重属性,重视科学性忽视人文性容易引导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偏离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轨道。
4.3师范体育课程教材改革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对课程实践内容重新分类,推行教材“审定制”,突出教材特色。
参考文献:
〔1〕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篇6
目前,在科学教育界正在慢慢兴起一种新的建构性科学概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指促进学生科学概念构建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已有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不断建构新的科学概念。本文拟对小学科学概念的建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究。
一、影响小学科学概念建构的因素
(一)前概念中错误成分的干扰
小学科学是一门包括了化学物理和地理生物等的综合性学科,它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变化之中,自然会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由此形成特定的生活观念与经验,这些为学生学习科学概念提供了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辨别、经验积累等而获得的概念性认识即前概念,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因为感性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乃至是错误。若是小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较为接近,小学生就能较为容易地理解并接受科学概念,反之,前概念则将严重干扰小学生形成新的科学概念和理解运用新的科学规律。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总结的会飞的是鸟,对于他们理解蝙蝠是哺乳类动物则会形成干扰。
(二)混淆相近的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概念中存在较多相近的科学概念,这些概念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异性的本质属性。大多小学生缺乏具体的科学情景,再加上对其理解不到位,极为容易混淆它们,将其关系简单化。
(三)科学方法使用不当
小学生因为科学知识的不充足、生活生产知识的不全面和思维的单向性等造成其在对一些科学知识的归纳分析中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甚至抓不住科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根据冬眠的大多是蛇、青蛙等小动物的经验,就很可能把熊等大的动物排除在冬眠类动物之外了。
(四)模糊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所有的科学概念均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体。小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既包括对科学概念的准确理解,还包括对其外延的明确把握。外延就是指科学概念相关的条件与范围、公式适用的条件及范围。小学生在理解和实际应用科学概念之时,往往存在着不自觉的扩大或者缩小科学概念的外延,干扰了对科学概念的准确掌握。
二、小学科学概念建构的策略
(一)善用科学实验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很难像货物一样直接传送给学生,科学概念的顺利掌握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重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重新构建,而仅靠教师“说”学生被动“听”很难达到对科学概念的准确把握。为此,教师在课前就要精心设计,用最好的发法在最佳的时机中把科学概念引入课堂中。而科学实验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强烈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概念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如,对《物体的浮沉》一节的学习中,通过不同液体和不同物体的浮沉试验情况的观察分析,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观察思考,在形象鲜明生动的实验结果面前重新构建关于物体浮沉的因素。
(二)创设相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或解除认知心理不平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解决了认知冲突可以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学生的学习可被视为现有的科学概念和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并非是新的科学知识的积累。小学生前概念中的错误是因为形成时间较长而在学生脑中印象深刻,对学习并接受新的科学概念就会有极大的干扰作用。这很难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解决。在小学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对一些生活素材善加利用来设置冲突的情境,引起学生对前概念产生怀疑,在怀疑的基础上加以探究,从而对原有的知识进程重新建构,形成新的科学概念。如,学生在学习物体沉浮的因素中,马铃薯在水中和不明物体中不同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浮沉除了要考虑液体中物体的密度,还要考虑液体的密度,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科学的浮沉概念。
(三)重视逻辑推理来探究科学概念
因为小学生特定的年龄与认知水平,科学概念概括性和抽象性,并不是一次就形成的。要进行多层次的分析比较和综合,才能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学概念和探究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构建科学概念。如,在学习溶解这一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溶解的三个条件,接着以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引导学生对溶解的三个要素加以逐层排除,最终切实掌握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四)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小学生在运用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深入地理解概念并准确掌握,促进学生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科学概念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有经过具体的实践检验中才能形成并构建合理的科学概念。
三、结语
篇7
新课程改革 初中体育 转变观念 体育素养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58-02
初中体育学科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提高他们体育素养,使初中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初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转变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力争做到为初中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服务。
1积极提高体育教师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学生之间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营造出一种和谐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而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也正是影响我们初中体育教学重要隐形因素,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我们初中体育教学实效。
1.1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不仅包括师生关系,还包括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同学之间在课堂教学中交流、互相接触中产生的影响。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旨在使老师与同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互信的良好关系,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培养初中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为此,我们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努力搞好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例如:我训练初中生进行100米接力赛跑时,由于一位同学有事请假,就使一个小组变成了3个人,我就对同学们说:“让我来参加,行不行?”同学们一听,赛跑的兴趣马上就高涨起来了,齐声说:“行没问题”,他们在接力跑的时候也非常起劲。可刚刚跑了第一次,其他小组同学就提出了不同意见,“老师你跑得那么快,我们没法跟你比,这太不公平。”,“老师你可以不可以跑慢一点。”原来我所在的第5小组跑了全班第一名,我就因势利导让他们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决定让我退后15米的方法进行接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师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了互动、交流,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执行者,而是与他们一起活动的参与者,不仅建立了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而且也取得了高效的教学效果。
1.2加强课堂初中体育教学环境的布置应该这样讲,我们初中体育教师每一节课都要有一定教学场景的布置,但是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这个环节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忽视了场景的布置对初中生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个教学氛围浓郁、体育器材摆放整洁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这节体育课有一种好奇感、舒适感,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能够很快体验到体育课教学的乐趣。例如:我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这一练习内容很单一,初中生很容易感到枯燥无趣,在教学练习中,我就用一根长绳围成了“荷塘”的形状,在里面用一些纸片做成各种形状的荷叶,让同学们模仿“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尽情地跳跃,在这种有趣的跳跃练习中,同学们运动的兴趣高涨,乐在其中,积极参与,有效的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学生的身体也得到了锻炼。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精心布置,可以使初中生通过体育活动,感受到上体育课的乐趣,进而喜欢上体育。
1.3抓好体育教学中教风和学风建设
初中体育课大多数都是在操场上进行的,这样的教学环境人多场地又大,没有一个好的教风和学风,是绝对不可能上好一节成功体育课的,所以教风和学风建设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同时抓好教风、学风,又是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首先孩子家长对体育学科一点也重视,而且体育课不在学校考试范围之内,导致初中生认为上体育课是跑跑、跳跳、玩玩,但是只有有了好的教风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懂得先进教学理念,运用科学训练教学方法,努力做好教风、学风建设。总之,在我们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体育教师要明确以上观点,并做好实践运用,使我们初中体育教学每时每刻都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2充分发挥初中生的主体性作用
新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更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我们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要积极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调动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
2.1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体育教学语言艺术性很强,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表达。例如让初中生学做同一个体育动作,我们教师至少有5种表达方式来表达,对初中生心理变化和实践效果肯定也是不同的。初中生对我们老师的话应该是很在意的,我们教师的一句不经意之间的话,也许会影响他们的一辈子。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加强语言运用技巧,力争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愉悦,力争体育课堂教学更加乐趣无穷。
2.2教学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对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些又是决定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指的就是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老师教授的内容和学生吸收内容的一个比例,换句话说就是45分钟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多少,也就是学生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有无进步、收获和长进,或者学生的付出和学到的知识很不成比例,就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表现。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改注重增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善和培养广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和获得提高的一个重要方式,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以及最终学校学习水平的高低,因此,众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课堂教学课堂效率提高方面的研究,加强理念,与实际共赢。与此同时,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小学生在面对陌生的课程时,起初是较有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用合适的恰当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终生的学习十分有益。
二、新课改下影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使我对目前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现象深有感触,不论是一些学习习惯,还是课堂教学质量。就目前现状,可总结如下:首先,目前广大小学生在进行语文科目学习时,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师仅仅是将所有知识进行教授,而没有提炼更好的总结性课堂教学方法;其次,小学生年纪小,对事物缺乏准确的认识,和他们讲学好语文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是不会理解的,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比较缺乏的;再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较为缺乏。这对于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是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的,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语文课堂效率,值得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教师应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兴趣,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注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兴趣的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人脑指令人体去实施一定的行为。通过这个朴素的哲理我们可以分析出,意识对于人的行为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第二,应采用多种方式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而很少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多媒体有听说互动的功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在多媒体设施中安装对话软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小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第三,请名校和外国的学生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够请到名校和优秀学生参与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有助于增加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小学教师应该与小学生加强交流
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依据。因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小学生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会了解到学生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积极和小学生交流低年级语文学习心得,并认真总结和小学生的交流内容,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应注重小学生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以及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小学生养好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提高小学生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列出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每天督促学生的语文学习,监督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要有计划,因为只有有计划地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低年级语文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第二,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多给予奖励,在同学中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对表现自觉的学生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
四、总结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仅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对于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也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提高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增强和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善和培养广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如何通过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篇9
一、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影响,部分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滞后
1.教学内容上固守课本教材
在许多初中体育教师的眼中,教学内容等于教材,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教材上编排的内容进行,忽视本地区体育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学生在体育学习锻炼中的兴趣、爱好、追求等等,导致整个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没有实现有效突破。
2.教学手段上没有与时俱进
现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了初中课堂,但是部分体育教师在思想与理念上存在狭隘性,认为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体育教学活动关联不大,主要是语数外等应试学科使用较多,不愿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这些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3.教学氛围上缺乏有效沟通
师道尊严,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相当的距离,这是当前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相隔千里,没有进行正常的沟通,教师不清楚学生心里想的什么,学生也无法与教师走得更近,师生关系淡漠,缺乏有效的教学氛围。
4.教学模式上较为单向枯燥
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按照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机械巩固这样的三部曲,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按照这样枯燥的训练方式周而复始地进行,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相对不足,投入程度也较差,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乏味,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
5.教学考核上未能兼顾实际
绝大多数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按照“一刀切”的方式进行,不管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也不管他们的运动技巧如何,都是按照同样的标准模式进行考核,导致部分身体情况较差或是存在特殊原因的学生对体育学习存在畏惧心理,不利于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进一步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成效
1.结合学生发展实际补充完善教学内容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而言,教学内容应当大于等于教材内容,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组织教学活动,但是还要结合本地区体育传统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补充和完善部分内容。如笔者针对本地区乒乓球运动发展较为久远的实际,专门开设了乒乓球选修课,组织具有较好基础以及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对抗练习,教师进行技巧点拨,既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活跃了体育教学。另外,笔者还征求学生意见,结合男生酷爱武术、女生喜爱舞蹈健美这样的思想,充分研究了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向男生传授了擒拿格斗术,向女生传授了健美操这样的差异性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高。
2.结合教学发展需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同样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例如,笔者针对学生对体育明星比较关注的思想特点,利用多媒体搜集了大量的和教学项目相关的体育明星,公布他们的资料,介绍他们的童年趣事、发展历程等等,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以这些体育明星顽强拼搏的意志和精神鼓励了学生,提高了思想教育成效。再比如,笔者结合一些教学难点动作,运用多媒体进行真人动作慢镜头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关注这些动作的变化过程、要点,在直观观察分析的基础上,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进行室外课教学,两者相结合,学生对于运动技巧的掌握效果大大增强。
3.结合学生身心特点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心理更为敏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待学生要注意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即使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也要选择恰当的语气、措辞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了事。同时,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体育学习的需求,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方法。教师还应当多鼓励学生,体育训练是一项体力消耗较大的枯燥运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增强耐力和客服困难的勇气,通过在内心激发强烈积极情感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投入程度增加和学习成效提高的目标。
4.结合教学改革趋势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体育学科也是一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顺应教学改革的趋势,将学生作为训练教学的主体。首先,在教师完成了相关动作的示范之后,要求学生相互观察、指点,合作开展训练,以此提高学生对动作技巧的掌握效果。教师也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趣味化改进,使之表达形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也可以采取竞争模式,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产生强烈的竞争欲望,你追我赶开展训练,也有助于训练成效的提升。
5.结合学生身体差异采取差别教学考核
体育教学考核应当在固守教学目标底线的基础上,充分兼顾学生的身心实际。教师要在平时日常教学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分析,将学生按照身体素质状况、体育技能水平等方面实际状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考核要求层次,每一层次选取与之相对应的难度要求,保证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考核中都能够寻找到适合自身能力的考核体系,增强他们成功的积极情感,更好地促进他们长足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学成效。
篇10
关键词:课程改革;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22-02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中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以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应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径。
一、中职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在体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良好途径,应把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终身健体意识为目的,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中职体育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与普通教育有所差异,主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从业人员这一职业教育目标。随着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适应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术技能,还应具备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康体魄和适应职业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中职学生从成长阶段看正处于体格、体能快速增长时期,而中职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无论是身体健康素质还是健康心理的培育都有着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价值。因此,如何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意识,转变教学理念,切实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在体育教学中就成为了中职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传统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存在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培养。教学行为强迫性特点突出,教师的讲授着重于动作的解决,学生往往迫于外部压力而学习,而忽视了过程中的情感和学习活动内在发展,从而形成师生间演绎出一幕幕“你教、我学”、“你不教、我不学”等强制关系,使得学生内心对学习产生厌倦的现象。一般而言,传统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弊端。
1.教学观念滞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仍旧沿用应试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的中心落在注重学生成绩,对考试项目内容以外的体育内容缺乏应有的关注,只重视体育教学的短期效果,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全面发展。如过多的注重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和应试,忽视了全体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等。
2.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技术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作用重视不够,这种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体育教学与中职教育特点结合不够。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教育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也应体现和结合这种特殊性。而当前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没有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教学内容选择、组织形式等方面与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脱节,不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和体育素养的培养。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转变。由原来的“指挥学生”变成“引导学生”,由“灌输式,被动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将终身体育作为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方向。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应该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促进外因迅速转化为内因,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善于疏导。妨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用疏导的方法使那些妨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的不利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只有通过耐心的疏导,以理服人,才能正确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体育教学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中职学校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要通过体育这一途径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中职体育教学的内容应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结合职业特点选择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不同专业类别结合起来。如根据中职不同专业特点将职业工作特点中结合站立为主型、文秘型、制造业职业型、以户外活动为主型等进行。在不同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结合职业特点进行针对性选择,如针对以站立为主要特点的宾馆服务、礼仪等专业特点,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加强对学生下肢力量与耐力的针对练习,课重点选择各类跑、体操、跳跃等体育教学内容。而针对文秘、财会等伏案型为主的专业特点,可以适宜选择基本体操、球类等项目。对制造业等职业特点的机电、机械、服装等专业学生可强化对手腕、上肢灵活性等,应在内容方面多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篮排球等内容。有着户外活动职业特点的如导游、营销等专业可在体育教学内容上重点发展学生的体力、耐力,长跑、大球类、越野跑等体育内容更为合适。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手段具有再现、重复功能,而且速度可以任意调整,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某个动作技术的全过程,从而可以完整、准确地建立动作技术概念,同时,电化教学也可以对动作技术的重点,进行多次强化,多次演示,使学生便于把握动作技术的重点和关键。比如在讲解跑步大小腿折叠概念时,理论上学生听的就没有理性的认识,掌握起来就很困难,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将运动员跑步的动作放慢桢频,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有助于他们掌握动作要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生动地向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避免了老师抽象讲解,枯燥阐述。这样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4.拓展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终身体育直接兴趣的培养,有赖于对体育活动愉悦身心和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而终身体育间接兴趣的培养,可以和体育意识的培养相结合起来。课余体育活动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课余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独到的作用。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和方法来满足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此外,学生体育特长的形成与保持也依赖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此外,课余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知识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因此,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2]郭红.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2:43.
[3]李小平.学校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