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农村人均收入程度及发展将对整体国民经济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为了把农村经济管理落实的更好,就要对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一个国家发展要想稳定,离不开农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概述

农村经济管理指的是农村参照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等主动地、有计划的进行的宏观管理行为。农村经济管理的目标就是借助完善的管理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完成对农业生产、消费过程的优化分配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具体来说农村经济管理就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市场优势等,设置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并且对设置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操作过程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

(二)农村经济管理现状概述

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土地流转、承包;其次是农村财务账目管理;第三是农村合作组织管理;最后是农民的管理监督责任。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要本着增加农村各户经济收入这一前提,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条件下,大力促进农村的综合经济实力提升。在我国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下,促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模式。 现如今,我国依然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持续的创新和摸索,努力创造出一条拥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干部没有认知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现状来说,在某些区域,一些农村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认识不够,以为农村经济管理对其发展没什么影响,构建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既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还会引发很多麻烦。正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认识,致使农村经济管理在整个农村建设中不能体现应有的效能,长期下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阻力。

(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

在大多数农村经济管理过程里,工作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理解与掌握的不够,管理人员素质高低不同,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管理没有切实的了解,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很难实施,换句话说,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很难适应农民要求,这样的后果就是,农村经济管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展现其效能,甚至会出现反面的糟糕情况。

(三)农业资金投人不够

我国现在已步入市场经济的阶段,农村的产业结构对农业的融资有直接影响,融资有难度,很难出现经济效益,使农业机构对农村基础设施构建的投资亦步亦趋。这对于市场经济来说,不具有融资的吸引力,而农业的投资上有很大的限制性。经营分散的农户因为资金不足实现不了这种基础设施的投资。农业投资的效益又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这都使农业的投资收益遭受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土地为中心的,对农村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人很薄弱,这些都是直接阻碍农业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难以实行,不能得到发展进步的原因。

三、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

(一)干部应该认知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整个农村经济建设管理中领导干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知到农村经济管理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指导作用,引领农民更好的实施土地经营、土地管理。从根本上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育

为了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可以更好的发展,就要增强对其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育,努力建成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精英团队。只有加强了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比如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以及其他的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都能够很好的解决。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建立农村村级干部培训制度,对村委人员定期实施道德培育,对财务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实行定期的培训,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形成高素质,同时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财务水平。关于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领导职务,能够进行公平公开的竞选,从而能够保障农村经济管理的人员都有较高的素质。为了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还要注意对工作人员的的经济待遇要相应的提高,还要建立养老帮扶制度,这样能让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更尽心的安于工作。

(三)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管理要合理

为了处理好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资金不足的发展现状,一定要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实行合理的管理。农村经济资金的相关工作人员作为最直接的管理者,要很明确的把握财务的经济状况,对清算的资金的总额度要记录清楚,同时关于资金的使用方向要记录明确,及时实施审计,这样才可以保障每一笔农村经济中的资金有效利用,从而也能防止一部分腐败贪污的现象发生。有关农村经济的资金管理中,一定要把资金盘活,这样才可以更合理更科学的使用资金,让农村经济资金体现其最大的效用。只有做到了农村经济管理中资金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有关的法规法律

农村经济管理法规法律的完善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完善同农村经济管理有关的法规法律是迫在眉睫的。在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之前,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先下到农村,调研一下农村实际的经济情况还有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展程度,参照考察结果去完善与农村经济管理有关的法规法律。借助这种方式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法规法律的实用性能才比较高。当然,完善与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规法律,有很多的好处,就比如:农民承包土地有了保证等等。因此一定要高效的参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去管理农村。

四、结论

农村经济建设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持续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提高有关工作者对农村经济管理的管理技能。针对有条件的区域及农村经济管理机构,能够实行管理人员的培育及管理,让他们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参照自身发展需要,构建符合本身发展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实施分析调研,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对经济管理的了解与把握,对农村经济目前发展状况给出合理化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整体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蒋希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农牧业经济,2011

[2]刘瑾.浅谈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外资.2013(11)

篇2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缺乏有效性和持续性。在传统集体经济制度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农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全统一到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民既丧失了私人财产权,也丧失了独立经营权,在这种政策下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实行初期,农村集体经济实行承包、租赁、合资等经营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数量和规模得以扩大,农村集体经济有了质的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及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落后、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因而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有事无钱办”的尴尬境地,集体经济组织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3、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够。各乡镇往往只强调村干部的带头致富作用而忽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没有认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4、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要素匮乏。贫困地区农村几乎所有的村都把土地及生产资料分给了农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缺少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且农民也不愿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集体经济组织中来,生产要素的匮乏极大地限制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农村经济需正确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有人干事,有钱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健康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立足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解放思想,敢破难题,理清思路,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1、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过程。大体上来说,发展前以外界“输血”为主,发展中以自身“造血”为主。经济薄弱的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都离不开政府及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资金帮扶,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帮扶,这属于“输血”的范畴。而在新条件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这就需要在“输血”的基础上,完善和健全“造血”机能,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技能培,重视新技术的就地转化和乡土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能及时解决在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并使之成为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农业新业主,大大提高了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效益的增长。

2、农村经济要大发展必须由“小而全”向专业化、特色化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模化生产完全不同于集体时代的大生产,以前的大生产是脱离市场的样样都有,样样都发展不起来的“小而全”的生产模式;而发展大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与工业的联姻,以市场供求杠杆调节农业生产,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所以,在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必须突破过去的“小而全”思想束缚,实力大农业观念,用自身优势找市场,以市场需求定生产。要跳出狭隘的地方观念,着眼于全区域乃至更大的范围,统筹规划,兼顾本村实际,有差别的、有重点地发展一至二种产业,这样有利于经营的集中、管理的集中、技术的集中,容易做大规模,形成优势,从而培育成特色产业,凸现经济效益。

3、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关系,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分清主次关系,就是要解决好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是为了谁,依靠谁、以谁为主的问题。广大农民作为全过程的参与实施者和最终受益者,其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政府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当好农民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者。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由过去单一的行政领导转移到既领导又服务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他们渴望什么,急切需要解决什么;做好服务三农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做好鼓励农民创业环境和劳务输出组织工作,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安置和转移问题。为农民搭建好一个表演的舞台。坚持农民事农民办,强调农民的主力军作用,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选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养殖、优质水果、错季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篇3

关键词:乡村旅游业;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

一、前言

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其对经济的拉动性日益显现,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中国,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旅游业不仅对城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随着“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农村旅游业开发也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利用旅游业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宁乡是湖南省有名的旅游资源大县,是充分利用旅游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典范。而作为“湖南农业第一县”,宁乡县大部分地区仍为落后闭塞的农村,在旅游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经济增长缓慢。因此,研究旅游业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着相当强的现实意义。

二、宁乡县旅游概况

1.旅游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宁乡经济发展繁荣昌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湖南省三强。旅游业在宁乡县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体来说,宁乡县旅游收入的增长快于GDP增长速度。2011年全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638亿,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2.9%,旅游经济总量和增速领跑长沙;旅游业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5.2%。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宁乡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

2.整体品牌形象的构建

品牌效应的实现,将成为旅游业最大的推动力。五年来,宁乡县旅游业迅猛发展,打造了“神奇宁乡,我心向往”品牌;而在去年,宁乡县政府着力打造以“瞻以养德、泉以养生、禅以养心、动以养气、食以养胃”为内涵的“五养之乡帀中国宁乡”旅游品牌,以实现营销的目的。

3.客源地特点

根据调查,宁乡的主要客源来自本地市场,长株潭地区的客源占到40%,这与宁乡紧邻长沙市区的区位优势有关;省内游客的比例占到28%,大多数来自于周边城市;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也达到了15%,多为观光型游客,一般是去长沙旅游顺道而来的;而海外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仅为2%。

三、宁乡县旅游区周边农村地区经济现状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宁乡县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与周边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关。在抽样调查了宁乡旅游区周边部分农村地区的大体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现状后,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发现:

1.人均年收入

从上图中看出,自从2007年宁乡县成为“中国旅游强县”以来,旅游区周边农村地区人均年收入增速加快,在五年里增长率接近一倍,领先于县内多数非旅游农村地区,旅游经济对人均收入的增长有一定的作用。

2.主要收入来源

在参与调查的农户中,有37%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传统的农耕,22%是外出务工,16%是旅游服务业,剩下的25%是其他;而10年前的情况是:50%以上的家庭靠种田维系生活,其他的大多是外出务工。

3.当地劳动力结构

从上表看出,在这些农村中大部分劳动力年龄集中在41~50岁,且大多数为女性,整体文化程度水平偏低。

4.在当地旅游业中的参与程度

据调查,在受调查的100位农民中,有62位参与到了当地旅游服务行业的工作中,参与度为62%。具体参与情况如下:

上图反映出,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主要类型集中在旅游区的服务业(如:零售、清洁、交通工具出租等);排名第二的是“农家乐”,近几年在宁乡农村地区兴起,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而专业技能性较强的导游以及需要一定管理及营销能力的旅行社参与度却不高。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支柱产业地位没有确立,缺乏固定的游客市场

从上文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宁乡县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仍没有得到稳定的确立,其对GDP的贡献、对周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达不到一个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地区应有的水准。

与其他知名度较高的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如张家界、凤凰等)相比,宁乡固定的游客市场少,大多数游客只是到长沙旅游再顺便到宁乡看看,甚至有的外地游客根本不会到宁乡来,尤其是国外游客。

2.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发达

宁乡县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十分不便,且各大旅游点分布零散,各点之间空间距离大,这就增大了开发的难度,成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最大瓶颈。例如知名度较大的沩山风景区距长沙市区就有两个多小时车程。不完备的接待设施、不成系统的旅游路线使得宁乡旅游区的影响力范围非常有限,客源地集中在长株潭地区,难以形成旅游的大环境。

3.旅游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统一对外的整体形象

虽然有“五养之乡帀神奇宁乡”的品牌形象作为引导,但从整体看,宁乡旅游开发各自为政,分散出击,恶性竞争的现象仍严重存在。个体商户多,合营企业少;“农家乐”多,旅行社少;抄袭模仿多,自主创新少……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以黄材镇为例,因为举世闻名的四羊方尊在此出土而成为旅游地,但是当地四羊方尊仿制品大多粗制滥造,且缺乏品牌营销和包装,难成气候。

这说明旅游区的盈利性机构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只要能赚钱就可以做”的错误观念在旅游区居民头脑中仍存在,这与全县快速发展的旅游形势和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层面需求不适应。

4.缺乏技术型人力资源的支持

通过对县内旅游区周边农村经济现状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查,可以发现虽然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比例较高,但是大多数从事的是旅游区基本服务业(零售、清洁、交通工具出租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导游和旅行社等行业却少有人涉足,大多依靠从城市地区引进的有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

工作的技术含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利润的高低,而由于当地缺乏这些技术型管理人才,大部分利润落入了城市的管理机构手中。这是宁乡旅游业始终无法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建议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可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完善:(1)交通:加快县内旅游区环线公路的建设,推进县乡公路建设,并且优先旅游区所在的乡村道路建设;(2)住宿:政府选择性扶植、规范管理高质量“农家乐”,杜绝恶性竞争现象,实现合作共赢;(3)旅行社:对旅行社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服务到位、价格公道的旅行社。

2.提高管理水平,树立品牌理念

宁乡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而在旅游市场上真正的比较优势来自于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品牌形象的确立。目前,宁乡旅游区仍然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中的发展期,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能力之所以较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建立起内在的比较优势。

针对目前大部分乡村旅游区功能混合不清的问题,管理层可以先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如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再合理分区规划,建立起整合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同时,宁乡应该在“五养之乡”这一品牌形象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一个“养”字,涵盖了游客在宁乡各地旅游的独特身心体验,也契合了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的心理特征。只要建立整体形象,规划设计、宣传包装、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效率都会提高。

3.建立当地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

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发展旅游业,是就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1)充分利用当地导游的优势,强化对本土导游的培训与教育,将导游的本土优势和专业素养结合起来,建设一支思想业务素质高的导游队伍;(2)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返乡就业,改善当地劳动力结构和整体素质,从而使相应劳动力工作收入直接成为当地居民收入;(3)对当地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并认可自身所在旅游区的市场定位,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营销观念,提高他们在当地旅游业中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魏小安 刘赵平 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144—147.

[2]王良健: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开发战略[J].社会科学家,2002,17(5):23—27.

[3]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J].建筑师,1998,8(5):41—50.

篇4

关键词 农村经济;现状;制约因素;建议;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300-01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西吉县作为宁夏南部山区贫困县,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近年来,西吉县委、县政府针对该县工作实际,分析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农村经济工作者,对西吉县发展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就如何做好今后的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1 西吉县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现状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地势南低北高,海拔1 688~2 633 m,县域总面积3 144 km2。主要地貌类型有葫芦河川道平原区、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东北部土石山区3个地貌类型。年平均气温为5.3 ℃,年平均降水量427.9 mm。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尤以干旱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较为贫乏。全县辖3个镇16个乡,4个居委会,306个行政村,1 9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万人,其中回族占52%,农业人口占94%,是全区人口第一大县、少数民族聚居县和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西吉县各族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经济快速发展,事业繁荣进步,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了马铃薯、草畜、劳务、西芹等优势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 658元,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2 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宁夏南部的西吉县,地域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受地理地质气候的影响十分强烈,农业生产的效率相对较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是农民群众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财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县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好转,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2.1 传统的思想观念落后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及农户“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和做法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影响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文化、科技素质低

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制约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1-2]。40岁以上的男女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比例高,并且大部分青壮年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生活支撑。在广大农村,留在家里的人均为“6789”部队(即儿童、妇女和老弱病残)。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农业生产化程度低

缺乏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农民靠单打独斗,使农业生产和市场联系不密切,农业生产达不到规模,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2.4 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经营粗放,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难以推广,机械化普及推广率不高。过去建设的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新的设施增加很少,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很少且呈减少趋势,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2.5 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村债务多

尽管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得到了实惠,但与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相比,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仍然较低[3]。农村债务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建议

3.1 加大对农村的项目和科技投入

一方面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用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4],加大对农业科技队伍及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管理。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大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变农民靠天收成的状况,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潜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益、增加收入。

3.3 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确保农民增收

改变传统养殖种植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突出一村一品。不断引进新品种,有专业、有规模化生产,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3.4 大力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

培养农村亟需的实用型人才,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懂生产、懂市场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一方面是“请进来”,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办讲座,不断更新农民的知识,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送出去”,利用淡季或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到农业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并参加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实用型人才的自身素质,培训农业生产亟需的实用人才队伍[5]。

3.5 积极做好村集体债务消化工作

当前村级负债面广、量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消化村级债务。

4 参考文献

[1] 于武盛,杨培奇,崔焕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5):69-74.

[2] 颜立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加快发展的思路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64-65.

[3] 张秀生,陈先勇,王军民.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问题;农村建设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1.1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面对农村经济的管理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问题,根据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的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其首要原因就是重视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方面:农村经济管理的执行人员对待工作存在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对待工作拖沓心理较为严重,工作效率影响工作质量和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第二个方面的表现则是群众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清楚如何去做才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农村经济管理机制。第三点部分地区政府对待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事件的态度模糊,同时也存在执行力度不够、宣传方案不够明确以及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不完善等的问题。

1.2农村经济管理的人员配置不高

由于部分地区对待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也导致管理经济发展工作的财务人员的配置不高。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来说,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拥有一定阶段的会计相关职称、证书是十分重要的。并且,目前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于财务、会计相关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时俱进,与实际发展相顺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运行、人员配置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财会人员老龄化、年龄分层、跨专业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很多。我们知道,经验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十分钟要的,但是老龄化的会计缺少一定的创新思维,容易拘泥知识理论,对于跟进时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同时对于今后农村经济管理机制的运行及配合推动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

1.3农村经济管理举措实施力度不高

部分地区的农村政府机关对于农村经济的资金链把控力度不够完善,对于收入和支出的明细管理存在不足,财务人员对此缺乏重视,没有做到会计账目的日清月结工作,同时其对于农村经济状态的档案保管工作也不完善,对于档案的保管也只是表面上的管理,并没有做到去明确的结合本地区经济管理发展的现状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没有明确机关进行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基于上述问题,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需要规范财务行为的同时也需要合理、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

2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助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1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政府方面出台针对经济管理发展的法律法规,并且要求相关机构加以落实。为此,在管理部门方面,首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学会正视自己的工作内容,了解自己的工作的根本性质,即为经济管理发展服务,同时重视起自己的工作任务,拓宽知识面,提高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程。其次,由于农村的广大群众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不够了解经济持续发展的性质,基于此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农村经济管理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例如开办相关知识讲座,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工作,为广大群众谋福利。

2.2强化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配置

农村经济管理机构需要为财务人员增添新的血液,来缓解人员老龄化的矛盾。针对这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会计知识,具备相关阶段的会计资格证书,同时,选择新的财务人员时要求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评制度,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助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采取定期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并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将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进行有效融合,有效提高农村经济财务队伍的整体综合实力。

2.3增强农村经济资金链,强化举措实施力度

一个地区的经济基础关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的好坏与否,与这个地区的人均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为了助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全农村的经济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农村经济的资金链平稳发展,为此,我们应该做出如下举措。首先是加强农村集体收入的管理,将收入明细罗列清晰,将与之相关的合同、文件作为档案归纳整理,并且有关财务人员需要做到月月核对,与有关银行账户明细保持一致,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节表,并且说明原因,统一整理,坚决杜绝收入和支出偷记、漏记的问题。其次严格控制资金走向,确保每一项支出都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有关,设置资金明细账,适时核算整理。

2.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我们去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建设方面,首先应整治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农村风气,努力营造良好而健康的经济文化氛围。其次大力开展道路方面的建设,道路的发展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进农业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也促进广大群众走出农村,引进发展。除此之外,电路、网络、信号等方面的建设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基础设施连接其他地区,既强化了农业沟通,也扩展了农村经济业务。

篇6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22-01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社区的全体成员享有共同的劳动果实,通过共同劳动,获取共同的生产资料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许多农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大大提高了收入。r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是确保农民发财致富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保障。因此,高度重视三资管理,可以促进农业经济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1 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三资主要指的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统称为三资管理。三资管理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农村经济建设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摆脱传统的观念,迎合时代的发展[1]。这也就意味着三资管理的价值在经济与社会的转型之下得到了进一步体现。而且各地对于三资管理十分重视,尽管如此,还是会有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的利益。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就很难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不过,在我国许多偏远地区的三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样就会造成三资管理十分混乱。如果管理不完善,就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也难以得到相应的改善。还有一些地区的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建立,可依然不够完善,比如管理呈粗放式,或者干脆不按照制度开展管理,这样就无法保证三资管理走向合理的发展轨道。

随着国家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传统的三资管理制度逐渐落后,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问题越来越多,各种管理漏洞接二连三显示出来,三资管理的发展现状十分尴尬。从管理人员角度来看,相关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这样也会造成三资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多。除此之外,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三资管理就会呈现出更加混乱的局面。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应的监督也呈现出十分疲软的状态,相关数据混乱,这样也会增加三资管理的难度[2]。

1.2 重视度不足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和传统思维的限制,许多三资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思想均十分陈旧,不了解时代的趋势和发展,也不了解相关工作内容,无法认识到三资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三资管理工作人员仅仅从事一些十分浅显、简单的工作,认为管理好集体的资产,将相关账目算明白即可,对待工作漫不经心,工作频频出错。由于缺乏专业的态度,不了解三资管理的真正含义,就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影响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比如,因土地资源归属权缺乏明确记载,就会引起争端,缔造不和谐的气氛。

2 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现状

2.1 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是为了促进三资管理更加规范,实现科学化管理。三资管理的完善,将会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鉴于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从制度入手,能够真正约束、监督三资管理。制度要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并且要做到与时俱进,改善旧思想和旧观念,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为了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清查工作,需要通过完善的制度和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彻底检查,不要错过每一个环节,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开展工作。制度的落实有助于明确集体资产的每一次去向,防止公款私用。每一笔交易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了解其用途,并做好相应的账目抽查工作。三资管理涉及到农民的利益,因此需要建立民主化管理制度,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执行各项规定,使三资管理透明化,公平公正。总之,完善三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规范三资使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提高重视程度

三资管理需要高度重视,这不仅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还关系到农村经济是否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提高对三资管理的重视程度的关键在于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三资管理人员要认真对待工作,了解三资管理的内涵与重要性,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觉悟,了解三资管理的深层次含义。只有了解三资管理的真正意义,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共同改善三资管理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三资管理的质量,使其不再拥有尴尬的发展现状[3]。

2.3 加强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飞跃,需要加强三资管理。首先,三资管理关系到农民的利益,是农民发财致富的保障,也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次,三资管理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建设,为农民争取了更多的发言权,使农村经济不断适应中国市场经济所带来挑战。再次,加强三资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争端,使三资管理透明化,并能够积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由此可见,加强三资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高度重视。

3 结语

加强三资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由于其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其管理质量。中国的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这正是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的最好时机,抓住这一时机就需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由此可见,加强三资管理势在必行。通过改善管理制度,提高觉悟,重视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就能够带动全体农民发财致富,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朱丽. 浅谈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6,07:193.

篇7

1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科学素养

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着不足,其中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就是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报账人员的素质不高,这是从最直接的方面导致了问题的所在农村里面的报账人员。要进行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并且进行农村经济管理,农民群众是建设主体,应当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我国农民的知识水平来说,大多数处于中小学水平,高中以及大学本科的学历占有极少数的比例。而知识水平有限的农民群众以及农村干部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中,没有足够的正确、科学的指导思想进行,因此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大部分农民群众仅仅是发挥着简单的劳动力的角色,而不是主体作用。由此可见,农村经济管理中,人才短缺较为严重。因为一般高素质人才不会待在农村,所以农村经济管理中就没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财务人员同时,一些农村经济的管理人员对农村经济的认识不足,导致对农村的经济的发展并不重视,这也是目前面临的不足总之。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报账人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2农村法律制度不完善

现在我国的农村经济在不断的深入发展,因此伴随而来的关于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内容的相关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为了保证农民的土地流转承包以及农村财务审计方面的精确和准确性,就对农村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更难更高标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农村的经济管理的法律制度健全,但是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使得给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带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实质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互换、分拨和消费实施组织。这样可以实现一系列工作的终极目标其主要包含农村土地合同制,监督农民负担财务审核等等。因为没有完善的法规作保障,使得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時候没有凭证洛个环节上都会受到限制这样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极其不利。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第二,农产品交易方式仍比较落后,流通现代化程度较低;第三,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

3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和管理

由于农村经济管理的不科学性且政府拨给的资金在调拨的环节上流失严重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债台高筑的现象发生农村经济管理的不科学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上进行协调严格把好费用支出,精简债务,强化监管三方面入手经过简化部门把多个单位进行整合成一个单位这样大大的降低了费用的支出,与此同时对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要与其他乡村攀比不要盲目效仿,要结合自己村里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建设要对自己的资金有合理的计划性使用。为了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不足的发展现状,必须要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对于最直接的管理者就是农村经济资金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很明晰的掌握财务的经济状况,对清算的资金的总数要清楚记录,同时对于资金的应用的方向要有明确的记录,及时进行审计,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笔农村经济中的资金用到实处。让农村经济资金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只有保证了农村经济管理中资金合理科学的使用。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除去农村地区自身的发展外,最需要的就是要国家和政府大力的支持,只有加大国家以及政府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投入,才能够进一步确保农村经济管理的科学合理。

4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篇8

关键词:农村经济 稳定发展 对策

持续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十分关心的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重大,内涵丰富,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农村经济为中心,只有持续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才有坚实的建设基础,才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虽然中央不断出台优农惠农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农民收入有了较快提高,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未牢固确立,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未彻底解决。

(1)农业投入少,生产力水平低,基础差。

国家对农业投入总量有限,地方财力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无资金进行农业投入,用于农业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影响农民个人投入积极性,导致短期化现象比较严重,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方式古老,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同时,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支农保护体系不建全,农资价格连续不断飙升,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种粮收入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2)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省豫西地区农产品商品率较低,种植业、畜牧业商品率与发达地区也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农民种粮生产成本高,收益低,规模化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农民仍以传统耕作方式进行生产而满足自需。农业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传统产品比重大,名优产品比重小;种植比重大,深加工比重小;一般产业比重大,特色产业比重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仅造成资源要素浪费,也延缓了农业产业提升和农产品升级。同时,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较多农民缺乏以市场经营模式对农业进行生产和经营,加大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信息不畅,影响经济发展。

目前农民获取信息渠道十分有限。据调查统计,许多农民家庭为减少次要支出,甚至舍不得多支电费,电视不看、电话不装、报刊不订,更无条件上网了解外部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信息。绝大多数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是与别人交谈、收听广播,所获信息大都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生产、创业思维。信息闭塞,市场行情一无所知,致使农民对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处于人云亦云、盲目被动状态,出现雷同投资,重复建设,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甚至无效益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

(4)监督机制、各项制度尚未健全,集体利益易流失。

目前很多农村监督机制、财务管理制度、经济利益分配制度等尚未健全,一些理财、公示还流于形式。甚至某些地方是村长等少数人说了算。本来是村民共有的企业或经济实体,但得到的收益却归极少数人支配,集体经济情况透明度不高,农民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不能得到完全保障,贪污、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出现集体利益大量流失现象,挫伤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村社会事业建设落后,农民素质亟待提高。

一是劳动力弱,劳动力素质低。目前豫西地区农村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特长和门路,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调整农业结构既缺技术又少资金,只会以简单种植为业,靠天吃饭,收入水平低下。更有一些农户缺乏劳动力,赡养老人和子女负担过重,收入少,开支大,仍处于贫困之中。二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事业落后,对于没有多少收入的农户来说,一旦家中有人生大病、上大学、出事故,或突遇灾害,就会倾家荡产。总之,对于素质低下、没有技术,家境贫穷、缺少资金的农民而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绝非易事。

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要因地制宜,抓住关键,采取恰当的方法和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地方对农业投入,建立支农惠农长效机制,坚持以工补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改变以人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对土地进行适度开发利用,通过搞活土地流转引进资金,从而提高土地效益。

(2)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规模经营。

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名牌产品占领市场,扩大农特产品销售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3)建立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建立和完善现有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县、乡镇、村信息服务组织的作用,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及时和有效的信息,掌握市场行情,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增加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促进农业生产与市场更好地结合,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农经管理部门要多方面收集、农村经济发展信息,了解最近情况,掌握市场最新动态,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完善各项制度,保护农民集体利益。

首先,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尊重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保障他们参与经济发展的权利,给农民知情权、发言权,让农民在经济上当家作主,建立起自己的组织体系,实现农民自主管理;其次,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增强收支透明度,保护农民经济利益,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篇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2.057

Abstract: The influences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the peasants' income growth in Hu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the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policies were put forwor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asants' income growth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 Hubei province; rural finance; peasants’ income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农民收入的增长更是关乎国计民生。农民收入的增长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必然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1-3]。但是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普遍面临着市场失灵、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传统的信贷方式不愿意将农业和农民纳入理想的融资对象等困境[4-5]。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筹集更多地需要通过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金融市场来获取。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对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实现农业产值迅速增长、农民快速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7]。

1 湖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由于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高、资金回流缓慢、信贷风险大,使得很多的金融机构不愿意涉足于农村金融市场;另外,立足于农村经济市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也逐渐将目标集中于农村的企业和少数富裕的农民,大部分急需资金的农民却得不到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这进一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同时也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

表1显示,湖北省农业贷款和农村贷款不仅绝对值偏低,而在湖北省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当低。2005-2014年,湖北省农业贷款总额为74.0~90.8亿元,2009年湖北省农业贷款总额最高,为90.8亿元,而2010-2014年湖北省农业贷款总额与2005-2009年相比下降趋势。2005-2014年,湖北省农村贷款总额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340.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 310.2亿元,但在湖北省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仅为5.03%~7.24%。2005-2014年,湖北省农业贷款在湖北省农村贷款中所占的比例由2005年的5.81%下降到2014年的5.43%。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并不乐观。

2 湖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湖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村土地幅员辽阔,农村中小型企业以及农民的分布比较分散,这将会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资产的管理成本。同时,农村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民对资金的单次需求额度小、次数多,导致金融机构的管理成本较高。此外,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的收入低、有价值的可抵押资产几乎没有,同时,农业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极大地增加了金融贷款的风险,导致很多金融机构甚至是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都不愿意向农民和农村中小型企业贷款。

目前,湖北农村金融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且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竞争秩序,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的严格控制维护了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减少了竞争,却不利于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改善,农村金融市场上单一的金融机构和单一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了一批非正规金融组织机构。非正规金融组织借贷操作简单、合同内容简单且实用,同时对于借贷参与者的素质要求也不是特别高;非正规金融组织由于其自身的规模小、组织灵活、借贷时间比较易于掌握,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非正规金融组织的成本较低而且其借贷机制灵活也吸引了很多的农民及农村中小企业的青睐。但是,由于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特征十分明显,内部管理机制非常不规范,其相应的风险管理与制约机制很不健全,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风险。

3 湖北省农村人均收入现状

湖北省拥有66.1%的农村人口。农业仍然属于弱质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从图1可知,2009-2013年湖北省农村人均收入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农民人均收入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省的差距较大, 2014年湖北省和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9 892元和19 400元,2009-2014年湖北省农村人均收入是浙江省的50.99%~54.40%。2009-2014年湖北省农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为16.64%,全国农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为13.95%,浙江省农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为14.21%,湖北省农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高于浙江省和全国农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

4 湖北省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分析

湖北农村金融不能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快速增长的需求。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占整个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量的份额并不是很大,2005年底湖北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仅占湖北金融机构总资产额的19.7%,与全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程度相比,湖北农村的金融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农业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改善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

篇10

1.1农村合作银行利率

农村合作银行的利率对于新农村经济建设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利率主要是指资金价格在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所展现出的实时状态,将其放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中,利率的决定主要是由供求双方来共同完成。表现在农村合作银行利率对于新农村经济建设方面的阻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利率定价机制缺失。农村合作银行的利率定价以及调整的权利掌控在联社手中,通常会依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利率做出一定的统一调整,对其实施有效监管。但利率定价机制并不合理,主要是受到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状态的影响所导致。其二,利率普遍偏高。为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成本已明显增加,我国也相继出台相应的政策,从农村建设的基本需求出发减少农民还贷压力。其三,利率定价方式简单,只是根据贷款对象来确定利率的浮动情况,灵活性不足[1]。

1.2农村合作银行产权

农村合作银行对象的构成主要包括三类,即乡镇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基于此,需要从农村合作银行产权方面做出具体的改革,明确产权属性与产权内容,更好地推进农村合作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中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农村合作银行的产权并不明确,产权的主体缺位现象严峻,如果这些问题在新农村经济建设方面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势必对新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样,多股东组成的合作制不利于农村合作银行产权的明确,这一点在效率方面已有所阐明[2]。

1.3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体制

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体制是保证农村合作银行可以持续为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的核心要素。而现阶段表现在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具体分析。一是民主管理方面的问题。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构成中是由三大组织构成,但由于不同组织权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缺乏必要的民主管理方法,农村合作银行主任具有绝对的主导权。二是外部干预现象严重。农村合作银行在整个农村金融的购成体系中占据绝大份额,这就导致政府层面为保证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通常会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干预,不利于农村合作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三是管理主体存在错位。农村合作银行的管理体制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持,导致管理与经营人员多数身兼数职,存在诸多管理层面的弊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2基于农村合作银行改革下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根本举措

为满足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根本要求,对农村合作银行提出较高要求,需要其在改革中解决自身问题,为农村金融环境与新农村经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建立完善农村合作银行利率定价机制

农村合作银行利率定价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农村合作银行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基于此,需要建立完善农村合作银行利率定价机制,以利率市场化为前提条件,根据货币市场利率与本地区实际竞争需求作为衡量标准进行利率的科学定价。同时,定价机制的全面构成还需要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包括农民的经济水平与承受能力等,进而全面验证利率定价机制的合理性。从以上的优化策略来看,从微观层面解决了利率定价机制方面的问题。但微观内容还需要宏观的政策因素进行具体限制,国家相关部门应针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做出调整,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适当降低营业税税率,提高农村合作银行支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为农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以此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银行的职能,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3]。

2.2合理选择农村合作银行产权制度

合理选择农村合作银行产权制度是农村合作银行改革的根本,也是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产权制度的完善层面,要求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农村合作银行产权制度的建设要结合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选择;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同阶段具体选择。对于农村的合作制而言,不能将其全盘否决,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而定。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合作制的建设能够为“三农”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要探索全新的产权制度,保证产权制度可以实现多元化发展。目前,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东西部农村,其发展差距尤为明显。从这一角度出发,在选择产权制度的过程中应结合经济发展程度,为新农村经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4]。

2.3全面优化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体制

全面优化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体制,是实现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保障因素。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加强政策层面的支持,全面地展现出其自身的协调能力,减少资金外流现象的产生。也要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应该为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应该对政府管理只能进行重新定位,明确管理主体,提供持续性的业务服务。

3结语

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现状不容客观,面临着全面改革。为满足新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需要全面改革农村合作银行,本文将其作为研究的关键点,从利率、产权制度以及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入手,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刘建红 单位:山东省寿光市上口镇财政经管统计站

参考文献

[1]高峰.农村合作银行改革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4(6):54-55.

[2]张小珍.农村合作银行改革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5(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