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趋势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发展趋势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篇1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展望

农业是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依附的基础条件,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也是将我国农业发展推向于国际化、全球化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力,而要想迈开这一步,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科学的管理模式,实践论证的经验学,再加上能够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创新精神。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对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1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相关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系都是以原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这种经济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比较弱,对现阶段农业市场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发展很难适应,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水平,进而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经济管理机制作为农业发展中规范生产、经营模式的关键,一旦在这方面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不协调的问题。1.2农业经济管理重视度不够。虽然农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各地政府所重视的对象,并且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经营效益,不断出台各种新规与政策,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并对相应的经济管理提出不断优化与创新的要求。而这些政策、规定、要求只是流于一种口头传达的形式,在实际农业经济管理中,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正确的理解与重视。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中仍存有传统的管理理念,仅适用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在社会进步、经济进步的同时也需要管理理念的进步,认为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并无太大关系,只要提高生产力度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其不然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实现是建立在相关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基础上的,而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在管理方面的执行能力比较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较少,对管理理念认识不足,管理知识体系过于陈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落实,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这些都是管理人员执行能力不高、行政管理意识不强的主要体现,以此,加强管理人员执政能力非常重要。

2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2.1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已经进入到我国各个领域中,并在各领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在信息化管理下,能够促进各行业生产规范、经营科学、效益提升,当然,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信息化管理是农业经济观未来发展的走向,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注重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进而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为未来发展奠定科学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使得管理制度更为完善,还能够促进农业技术更加先进,将农业科技成果逐渐引入到农业生产力中,作为重要的应用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经济管理在信息化的作用下,管理水平也会得到明显的进步,可见,信息化管理在农业经济管理与经济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更需要管理人员正确的意识到,引进信息化管理是满足时展的需要,更是满足农业经济管理与社会结构、经济市场、全球化进程的需要。2.2管理产业化。农业发展是我国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结构,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实现专门的农业产品基地,提高相应的建设规划水平,并以国家相关部门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最为基础,创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随之也成立了许多服务中介组织,基于利益政策的基础上,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提高了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基地逐渐增多,生产变得标准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企业中,不但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3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需求,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其必要条件,使其跟上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扫清农业经济发展路上的障碍,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和国家也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大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要不断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最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3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措施

近年来农村因为财务方面管理不规范导致明显与其发展农业经济不想融合,所以我们要尽快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财务处理方面的知识与规范化财务管理组织形式、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都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而相应的发生变化,农村财务管理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必须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财务上的质量。首先,要把财务管理公开来看:统一规定具体日期为公开日;其次,则到问题应随时公开;二是要要求公开的地点要求各个村在交通重要的地方或者人多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三是规范各个步骤及公开步骤每笔经济都要经负责人严格把关来负责,一定要按照事先说的好的规章制度来办事,不能询私舞弊,根据对征用农村占地及补偿费用支付、管理和使用情况来进行深入的调查,检查出哪里存在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其次,是审计集体资金的工作是有质量上的保证要针对有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地方,农村各部门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来尽快更改对财务方面的资金管理要进行专项审计,找出不规范的地方,急结好的经理来推广给大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与此同时所有财务上的制度都要符合法律上的规定。最后,严格解决村级费用的问题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条例,规定由谁来设置村户头,拨付到哪里都要有人来统一管理,不能交别人代管对资金一定要严格采取有效规范的管理,这样不但能保证资金的安全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能够在有限的数量里发挥到最大的功效。

结束语

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民的自身利益,文章主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农业经济管理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合理化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崔晓琳.美国、加拿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6(8).

[2]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

篇2

关键词:西咸新区;都市农业;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74-02

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以及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集合于一体的产业。它是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与渗透,是依托于城市、服务于城市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这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资金积累,全面带动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建设统筹发展的城乡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西咸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从而有利于发挥西咸新区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明确目标定位,制定相应措施,促进西咸一体化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1西咸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五个组团。区内现状人口约90万,城镇化水平23%。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在西咸新区发展都市农业有着多方面的优势。

1.1区位优势明显

西咸新区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区域内主要河流有渭河、泾河、沣河,分布有周、秦、汉等历史时期的遗址40多处,而且拥有立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开通了连接境内外77个城市的165条航线,全面覆盖了国内所有省会城市、重要工业城市、主要旅游城市,连通了首尔、东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北等国际和地区城市。西安又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境内陇海、宝成、宝中、宁西、西康、襄渝等铁路四通八达。随着郑西高铁的建成运行及西安到兰州和成都高铁的建设,西安与我国中部、西南、西部腹地的联系将更加便捷,区位优势也会更加突出。公路交通方面,沪陕、福银、京昆等9条国家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市区到各区县及周边地区有西汉、西禹、西宝、西蓝等多条高速公路,公路交通十分发达。

1.2农业资源丰富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背靠秦岭,面向关中平原,境内河流纵横,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降雨600—800mm,光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适宜于粮食、蔬菜、林果、花卉、畜牧业的发展。奶牛、关中驴、秦川肉牛、生猪、兔子、羊、驴、鸡、鸭等养殖品种繁多;西安大枣、核桃、葡萄、石榴、西瓜、猕猴桃、杏子在全国都享有盛名,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和各种蔬菜、瓜果、花卉、药材等植物应有尽有。这些丰富的农业资源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1.3农业科研力量雄厚

陕西省科教力量强大,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是我国教育、科研中心之一。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高校36所,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此外,陕西省还有省部级以上农业科研中心20多个。总体来说,科技人才荟萃,科研院所云集,又与全国唯一的农科城杨凌相邻,具有较强的科研人才优势和技术整合优势,这也为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科技支持。

1.4合理的发展规划

规划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关键,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都市农业发展的成效。2011年6月13日,陕西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会,宣布西咸新区正式成立,同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在规划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都市农业和城市建设高度融合的新区,发展以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外向型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农业,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菜篮子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同时,西咸新区将在组团间的绿色空地结合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以文化旅游、农园风情、关中民俗和滨水休闲为特色建设生态田园小镇18处,以集约建设用地的立体城市模式建设重点示范镇,延续原有的乡村生活模式,形成“城市组团+绿色廊道+生态小镇”的城乡空间格局。规划对西咸新区都市农业在五个新城中的布局进行了详尽的设计和安排,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既有规模化的产业运作,也有个体化的家庭参与;既有农田、果园、菜园,也有优美小镇、屋顶花卉景观;既可以休闲、娱乐、观光,也可以亲身体验农家生活;既有传统农业,也有传统农业与休闲、教育、文化、科技、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即奢侈品农业)的高度结合。总之,合理的规划、形式的多样为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2西咸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2.1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根据陕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见表1)

由此可见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民一般为初中文化程度,且老龄化、女性化、兼业化趋势明显。

此外,关中地区农业技术人员共有2.61万人,只占到全体农业从业人员的0.42%,按职称划分,初、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0.27%、0.12%,0.03%。(见表2)由此可见目前从事农业的人员大多不懂技术,只是根据经验来种植农作物,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由于农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科技能力普遍不高,人们缺乏科技意识,对新科技成果、新技术信息反应迟钝,不能迅速接纳、消化、吸收新技术,更不能将之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这严重阻碍了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

2.2都市农业机会成本高

2.2.1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不断增大

都市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是其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就是转移到非农产业所取得的收入。随着都市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据2011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11年,陕西省全年生产总值12391.3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9.8%,55.2%,35%,更多的青壮年农业劳动力为了增加收入而转移到二、三产业,这也导致都市农业劳动力缺乏,机会成本升高,阻碍了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

2.2.2农地的机会成本不断提升

农地的机会成本,是农地非农化的价值。理论上农地价值评估应该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但现实中受经济利益驱动,由于农业比较经济利益的低下,作为农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所能把握的仅仅是土地的经济收益和小部分返回的生态收益和社会收益,因此,转移中常忽略农地利用过程中的外部性,导致农地资源向经济效益较高的非农行业转移。这也会影响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

2.2.3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与都市农业的要求相比,西咸新区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营为主,大部分农户仍然在有限的耕地上从事着多种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业专业合作社发育环境欠佳,产业组织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3结论

综上分析,西咸新区都市农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因此,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应该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同时,要广开渠道,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加强都市农业的宣传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吸收社会资本,鼓励全民参与,更好地发挥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教育、休闲、旅游等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西咸新区建设成为一座现代田园城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规划范围.

[2]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简介[EB/OL].http:///Intro.aspx.

[3]陕西日报记者朱剑,王睿.蓝图在握:力筑一座国际新城——《西咸新区建设总体规划》解读,城市:以人为本 田园新城.

[4]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08年5月27日http:///news-2169.

篇3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人才;现代化;信息化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我国的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发展不完善,难以满足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在有缺陷的管理体制下,农业经济发展失去活力,执行力不够,成为阻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制度的不完善,使农业经济发展中各方利益的协调性降低。

1.2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在建设主体是农民的情况下,存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我国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多为中小学毕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比例较低。农民没有进行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学习,管理水平有限,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度低,没有科学的管理方针和政策,没有先进的管理思维和指导思想,发挥的仅仅是简单劳动的角色。我国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足,政府没有认识到引进先进管理人才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专业管理人才极其缺乏。此外,较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会趋向于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发展,不愿意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1.3缺乏资金支持,区域发展不均衡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趋势。城镇化与非城镇化建设是一对矛盾主体,政府的不重视致使农村与城镇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随着农业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多数农村地区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忽略了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业经济发展,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缺乏资金投入。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会丧失部分权益,如土地自主权的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等,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从而影响农民生活的安定,不利于农业经济稳定发展[1]。另外,农民虽然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部分资金赔付,但是从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长远目标探寻,对于失去了生存资源的农民极为不利,也会导致一部分农业土地资源被占用,降低农产品生产的产量。加之我国国土面积大,各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导致政府出台的政策不能适应所有地区的发展要求。这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2.1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目前,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是适应农业经济高速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科学化管理是实现管理技术提升的有效手段。通过科学的经济管理方式,使农业经济发展可以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实现农业经济规范化、有序化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的技术革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经济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环节融入信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变更加便利,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2]。政府部门通过对经济管理技术人员现代化技能的培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有助于各种农业生产信息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与保存,可以更加有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2.2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式

农业经济管理最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技术的提升依靠管理知识的丰富化与有效管理经验的提升,加上管理过程中的民主精神,可以有效发挥各种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新管理是管理技术提升不可缺少的形式。创新就是通过对人才的管理,通过改变人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人们的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人才的最大化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2.3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

我国政府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后,促使我国农业经济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需要建设农业相关基础设施,如农业经济合作社,发展农业经济相关的服务机构。这些机构的发展,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产业化发展。相关机构通过利益联合,将农业经济推向产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农产品的市场化发展[3]。农产品生产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农产品生产与服务质量,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范围的扩大,促使更多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另外,需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市场定位,寻求产品发展,创造产品市场的良好未来,而这都需要产业化的管理模式来实现。

篇4

1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北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业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由湖北农业信息网牵头,串联起各级农业信息服务专家队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及村组信息服务站点组成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化。以物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流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入,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

2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政策引导与统一规划

作为一个交叉行业,湖北农业信息化发展还处在不成熟阶段,缺乏对农业信息化整体、系统的政策引导、支撑,缺少对农业信息产品、技术、服务等的标准规范,导致整个行业发展处于自发状态,没有明确的方向。各地农业信息化大都由当地农业部门牵头推进实施,但信息基础设施掌握在经信部门、网络运营商手中,大量涉农信息资源又分散在土地、规划、水利、科技、商务、民政等众多部门,这样一来,不仅限制了基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更导致了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2.2 人才培养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湖北省农民信息素养普遍较低,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狭窄,联系实际不紧密的问题,原有从业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从事农业信息化管理和开发、运维、农产品电商服务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来看,在农村地区,还有近5%的行政村没有通网络宽带,特别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互联网终端服务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利用互联网进行农业信息传播在大多数农村家庭无法实现,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和提升。

2.3 缺乏农业信息化实用技术

虽然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逐步获得社会共识,但是无论是农业信息化建设还是相关科学研究多偏重概念,导致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度低。农业信息化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受到当前行业各部门之间的话语权争夺和利益分配机制制约,信息传输的“三网融合”推进缓慢;信息服务站点的长效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持续化的服务更多是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投入,自我独立发展能力不强;农业信息资源分散,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机制亟待建立。

3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3.1 农技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

通过采集和整理农业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的标准化运作,进一步提升农技信息服务水平。围绕湖北省的农业生产特色,建立农业信息资源采集标准、网络交换标准、业务应用标准。在农业信息标准支持下,建设省市各级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并通过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向社会,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农业部门服务职能在区域中的本地化、实用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技服务信息化,实现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

3.2 农业电子商务广泛推进

通过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提升农业经营效率。选择支持一批农业生产稳定、有特色的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与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对接或直接面向终端用户营销,减少流通环节损耗、实现生产与消费透明、双向互惠共赢。通过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的信息化改造,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的一体化。鼓励农产品经营主体走进城市社区、建立微商网络,通过建立社区微商规范,保证各类农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平交易,促进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3.3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利用现有生产环境与优质农产品认证,规范农产品生产档案,实施对经营主体的备案管理制度,建设统一的农产品追溯标识和网络化标识查验数据库,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收购、产后处理、储藏、运输和消费者查询等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物联网监管中心,推进乡镇农资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管,农村用户对相关信息的无线和有线网络查询,为农资打假、投诉举报、信用查询、消费指导服务。同时增强政府部门对农资监督执法工作信息管理和分析决策能力。

篇5

【关键词】秦岭北麓;景区带动型;生态农业旅游

1.景区带动型发展模式概述

景区带动型模式,即以开发重点的旅游景区为基础,进而开发其周边地区,通过重点景区带动其周边景区的发展。景区带动型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可以通过对重点景区的开发来带动其周边地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拉动农副产品的销售;二是可以增加重点景区周边地区农民的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2.秦岭北麓景区带动型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西安市政府常务会2013年年初通过《秦岭北麓西安都市农业示范区规划(2012-2020)》。示范区将以都市农业为主导,重点发展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业等五大农业产业。示范区规划范围包括西安市南部的秦岭北麓环山路沿线及其以北地区,南横线以南大部分地区,东至蓝田县的厚镇,西邻周至与眉县交界处,横跨蓝田县、长安区、户县、周至县,共涉及1区3县37个镇、街道和602个行政村,规划区总面积860.6平方公里。

空间格局上,示范区将承接并沿袭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一轴四区、六廊八心”的布局模式,构建“山、水、田、园、林、城”的生态格局。根据规划,至2020年,秦岭北麓沿线国家级森林公园将积极发挥景区带动生态农业发展的作用,结合板栗、核桃、柿子、石榴、苹果、猕猴桃等果业,发展体验农业和森林旅游相结合的观光活动,形成装备现代化、生产集约化、功能多样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中国西部都市现代农业向国际化迈进,将成为西安旅游的新亮点。

2.1 王顺山景区——历史文化与民俗体验区

王顺山景区有丰富的自然美景,悠久历史文化遗迹,游客在游览文化景区之后可以深度体验当地的特色产品。在体验名胜古迹的同时,让游人深刻体验感受其特色的地域农业的魅力。在这里可建立石榴观光园采摘园或相关的休闲农业种植体验园区,西安市市民可以近距离深层次体验千古历史文化,特色民俗风情,又可以体验农耕特色资源。

2.2 长安区翠华山地质生态旅游区

翠华山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内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翠华山春夏秋冬,景色各异,风景独特,冬季该区域已经开发了一系列以滑雪为主题的大型旅游项目,可以利用其翠华山独特的地质地形巨大的吸引力,在景区周边开发一系列农业旅游项目,如农业住农家屋、品特色农家菜等,夏季还可以进行垂钓、滑草等农业旅游项目。

开辟“开心农场农业认耕区”,把耕地分成小块,把这些地块租给客人,每位客人相当于网络上的农场好友,好友之间可以相互采摘对方的果实。客人只需要付每年的租金和管理费,就可以自己决定在菜地里种植什么,“开心农场”田间安装有摄像头,认购的客人可以随时通过摄像头观察自己的菜地情况,指挥农场配有的专业农艺师进行农作物照管和咨询服务。蔬菜成熟后,农场将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农场主,农场主可选择自行前往采摘,也可让农艺师代收并储存等农场主闲暇时去取,或者与农场好友买卖,交换果蔬,这样不但让农场主体验到真实版的“开心农场”,体会田园生活带来的简单、快乐的乐趣,还可以享受收获喜悦,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绿色新鲜的果蔬。在这个“开心农场”里还可以现场制作果蔬沙拉,果汁,蔬菜汁供游客品尝。

2.3 沣峪口休闲生态农业美食区

沣峪是秦岭北麓的一条山沟,因沣河从这里流出而得名。河水清撤见底,河面有时宽,有时窄,水流有时急,有时缓。河两岸有一铁链做的吊桥,上面捕着小木板。吊桥大约有三四十米长,一米宽,距河面有五米高。沣峪口,是西安市近郊一处传统的消夏避暑景区,可以爬山、观水。从沣峪口进山风光无限好,沣峪口景区适应“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旅游以及参与性、休闲性的农业生态旅游热潮,满足市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愿望,满足青少年求知、求新和创造欲望,满足中老年康体、健身的生活需求等具有很强的产品竞争优势和空间竞竞争优势。

绿色家园特色农产品美食区——沣峪口距离西安市区较近,是西安市民进入秦岭山的主要休闲旅游区域,在此区域开辟以具有陕西特色的农产品美食品尝活动,会受到很多游客的喜欢。由于现在环境污染,食品健康等原因,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渴求的逐渐增加,在提倡绿色环保,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开辟专门的绿色餐饮品尝,买卖交易,让游客吃的放心,买的舒心。真正做到绿色健康,既满足了城市游客的绿色健康需求又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2.4 太平——朱雀自然生态“农家乐”

太平森林公园所处地貌为秦岭中山地。整个区域高差悬殊、峭壁林立、峰峦叠嶂、沟谷连绵、多瀑布、急流和险滩,形成了丰富奇妙的山水自然景观。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已被西安市旅游局定为“生态精品旅游区”。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为北秦岭褶皱带的组成部分,前山沟道开阔平坦,森林茂密,山环水绕、秀丽异常。后山峰峦层叠、山势峻峭,孤峰入云、岩石奇巧,瀑布潭间如飞龙串珠,无数奇崖怪石掩映在密林巨树,奇花异木之中,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在此区域内主要依托秦岭自然美景、生态优势或民俗风情,结合陕西省政府新农村建设主题思想的引导,开辟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的乡村特色村。同时,充分利用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餐饮、品茗、避暑、垂钓、登山健身、度假等服务。

2.5 周至道文化民俗农耕体验旅游区

周至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的终南山上,此台距西安市约有76公里,因传说中老子李耳在此修炼,得道之后传授诸弟子,故此地北称为全国的道教圣所,并受道教信徒的仰慕膜拜,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被誉为中华文化之魂所在地,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结合道教文化的民俗体验是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开发道文化展示区的主旨,在2013年春节期间,景区推出主题为“逛楼观千年古庙会、拜华夏第一正财神”及系列活动,策划了“老子”讲经,道童齐诵《道德经》的盛大场面,同时还有周至民俗表演、民间祭拜仪式、木偶戏、秦腔戏等常态化演出活动,景区人气不断攀升。展示区内各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其中入园人数233188人,实现门票收入211.17万元,旅游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与往年相比均创历史新高。

在此基础上开辟了曲江农博园,开辟七个场馆——有机食品体验馆、低碳生活馆、楼观驿站、绿色童年、曲江菜园、农耕种植园、秦岭花鸟园。让游客深度体验农业高科技现代化的运作方式——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再到贩卖的一条龙模式,以及“租赁式农场”的经营模式等规划设计方案,体现出很强的绿色、生态、和谐元素,集观光、体验、休闲、科研、生产等为一体的创新理念和规模效应,兼顾了低碳环保和生态平衡的保护构想,体现了循环发展模式。

3.结语

篇6

关键词 农业机械行业;产品研发;成本;定位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218-01

1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不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生计。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农业机械行业的促进较明显,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1 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目前国内大中型农场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型机械的应用成为了重要趋势。同时由于大中型农场购买力强,对大型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依赖性,基于这种现实需求,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1.2 小型农业机械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大中型农场之外,多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用到大型农业机械的机会不多,但是对小型家用农业机械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并且随着农民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现实需要,小型农业机械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1.3 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变,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性逐渐增加,这对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2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市场份额逐渐增大,效益逐渐提升。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定位不清晰、售价偏高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1 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受到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成本和技术瓶颈的限制,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多数农业机械都处于一般技术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缺乏核心技术之外,研发经费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技术水平的不足,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市场扩张的重要瓶颈。

2.2 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

目前虽然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但是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有些大型农业机械在定位上虽然瞄准了大中型农场,但是在功能上却还存在欠缺,无法满足大中型农场的所有需要。而中小型农业机械,在客户群体上虽然朝向普通农民倾斜,但是在售价、功能设定上还不够人性化,还有欠缺。

2.3 农业机械产品售价偏高

由于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由此也导致了农业机械产品的终端售价偏高,不管是大中型农场还是普通农民,虽然有着现实的购买农业机械的需要,但是在售价偏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选择了观望和修旧利废的方式,暂时不购买农业机械,这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我国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就要大力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3.1 加大农业机械的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

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我们就要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但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还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功能,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联系的更加紧密。通过这些手段的采用,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持续提高。

3.2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功能和客户群体

目前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应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应产品,使农业机械产品能够在功能上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目的,我们要完成农业机械产品的总体市场布局,保证市场布局和定位的合理性。

3.3 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对于目前农业机械产品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解决。首先,我们要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成本,提高产品技术的实用性。其次,我们要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再次,我们要建立直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从这三方面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想实现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就要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农业机械行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投入,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使农业机械产品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有效促进。由此可见,未来几年,随着农业生产效率

的提高,农业机械行业将会迎来将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2]李中才.农业机器系统状态仿真及更新决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

篇7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产业化;信息化

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经济的发展管理更是会对国家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体的自身利益。为了确保农业经济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需要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全面了解、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让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于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适应,导致管理力度严重不足,且执行力也明显不足,使得无法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并严重制约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2)我国农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且缺乏系统性、完善性,导致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农业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不能更好的适应农业社会的结构调整。而在这种欠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很多经济活动也丧失了原有的活力,管理执行力严重不足,严重阻碍到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3)长期以来,农业在我国都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断流失,加之原有的农业经济体系存在的诸多不适应,导致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碍[1]。另外,在农业管理上,由于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缺乏,并存在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足,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无法真正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在执行力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较为单一,且经验不足,也导致执政能力严重不足。

2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近些年来,我国的传统农业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而社会经济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而农业经济的管理理念,要真正渗透于农业经济中,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并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包括种植、深加工等,提高对农业产品质量的以及生产中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让农业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2)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其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农业经济管理也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规模开始不断得以拓展,并逐渐渗透于农业经济各环节中,而要将农业成果转变成农业生产力,还需要发挥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进而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并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而农业管理实现信息化,不仅便于收集、整理农业生产及农业科研方面的信息,而且可以为农业经济以及生产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农业科技得到不断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持续性发展。3)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经济管理不断向着产业化发展,除了可以加快农业产品的基础建设步伐,而且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3]。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利益联结的形式,让产业化机制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并让其标准化的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让更多的农民主动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来,以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效益。

3结束语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信通过不断的调整及规划,可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徐春园 张雪威 徐晴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孙雪妮,姜佑静,孙宝珠.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6(12):83.

篇8

1.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必要性

1.1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缓解劳动压力

当今农村的青壮年大都向往都市,大量劳力离开农村涌向城镇, 成为打工族。农村的大学生偏爱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机关或企业, 而很少有人想到偏远地区或回农村务农。根据对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职业选择调查, 约80%的毕业生希望在北京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想回乡开拓事业的大学生屈指可数。另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据中国老龄协会1997年统计,104的省市已进入了老龄化阶段。现在,全国60岁以上(包括60岁)的老龄人口已有1.2亿,而且正在以年平均3.2%的速度增长。自上海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北京、天津、江苏、浙江、辽宁、山东、广东等省市也相继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专家解释, 这些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而强调少生优生引起出生率下降,这样就造成了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上述这些问题导致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部分地区出现青壮年劳力不足的现象, 从而将在更大程度上产生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需求,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是必然的。

1.2推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日渐发生变化,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更美味、更具营养价值、更高品质的产品;生产者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劳动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面临农产品开放进口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现代农业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才能生存。从这些新的需求出发, 农业生产向着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是必然的选择。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积极进行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其中部分研究已经达到实用化阶段,这些研究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要目标,同时达到节约资源,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安全生产和适应老龄化社会等目的。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微处理机等电子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价格的降低,将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开发,加速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2.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1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2.1.1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无人自动操作

其一,田间作业机械,田间作业机械的无人自动操作方法有直接导向法和利用无线遥控操向的间接导向法2 种。前者的实际应用有旋耕机、割草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自走式农药喷雾机等; 后者的实际应用有割草机、插秧机、农药喷雾直升机等。田间作业机械可以根据土壤和作物的特性, 利用触觉收集信息。其二,固定式机械。固定式农业机械的无人自动操作实例有全自动谷物干燥机、全自动分选机、自动温室等。全自动谷物干燥机是一种可以自动控制热风温度和风量, 当谷物达到设定的含水率时, 能自动停止工作的无人化机械。其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自动控制点火燃烧、自动控制速度循环、自动控制燃烧器空气量、自动控制送风量、自动测定含水率和自动掐断燃料等功能。全自动分选机是一种能把水果、谷物或蔬菜按重量或形态等级进行分类的无人化机械。

2.1.2有效提升农业机械操作性能水平

自动化技术提高了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作业性能和操作性能。部分省市把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茶叶机械上, 成功研制出6CRK-55型可编程控制加压茶叶揉捻机, 它利用计算机控制电功加压机构, 能根据茶叶的具体情况编制最佳揉捻程序实现揉捻过程的自动控制, 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茶叶机械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它可以应用于拖拉机、施肥播种机、谷物干燥机等,使其不受外界条件干扰。

2.2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2.2.1开发农用传感器及控制系统

开发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装置所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流通过程中,缺乏能迅速、准确、非破坏性地评价作物或农产品的生物学性状和活动的传感器, 所以, 应研究开发在自然环境下能准确检测这些性状和活动的传感器及数据处理技术与装置, 特别是能从田间和培养液中检测作物生长和发育的传感器, 它的开发对工厂化、设施化作物生产是必需的。另外, 比较分析从传感器所得的数据和控制参数间的关系, 开发相应的参数控制装置, 也是十分必要的。

2.2.2增强机械产品的质量

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变化,特别是它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往往是最大的挑战,大多数时候是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下进行作业,而此时机械的质量(耐用度的问题)往往会对工作效率产生绝对影响。特别是目前机械大多数采用微处理机或者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所以提高这些机械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2.2.3研发农业机器人

现今,许多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农业机器人的开发研究, 部分研究成果已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例如, 使用机械手的果蔬自动采摘机; 水果采收、分选及食品加工等部门广泛采用的摄影图像处理等视觉检测装置; 畜牧业中利用远距离遥控技术检测乳牛的位置, 并把挤奶器附着在上挤奶的自动挤奶装置; 还有把羊的形态图形化, 使剪刀自动感知羊的皮肤并作业的剪羊毛机器人。美国正在开发研究的采橙机器人和法国的采苹果机器人, 因其性能明显提高和价格大幅下降, 预期很快就能实用化。由于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 其他农业机器人的实用化也会加速, 特别是在需要大量人力和精确作业的种苗、花卉、蔬菜等生产中, 机器人的实用化将会更加快速。蔬菜在全年中有持续的需求, 又能在人工环境里以工厂化方式生产, 所以机器人在蔬菜栽培中的投入会更加容易。

篇9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Odum上世纪80年代在系统生态、能量生态、生态经济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能值概念、换算方法和运动机理,并将其扩展到人类所参与的生态、环境系统乃至社会经济系统,逐步形成能值理论方法。能值理论以能值为量纲,把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有机地统一起来,定量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的真实价值,为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的定量分析研究开拓了新途径[1]。能值是一流动能量所包含的另一种能量,以太阳能为基准衡量各种能量。能值分析是把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不可比较能量转换成能值来衡量和分析,并利用能值指标评价生态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北安局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资料整理分析,编制系统能值分析表,建立能值指标,对北安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动态分析,针对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1农垦北安分局概况

北安局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行政区划属黑河市,总面积8781.92km2,地理坐标东经125°55'~129°03',北纬47°48'~50°21'。本区地处丘陵漫岗地,按自然地貌分为南、中、北三部分[2],中部地势高,南北两侧逐渐倾斜变低,海拔在110米~650米之间。多年平均气温0℃,降水量540毫米。北安局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经过六十年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以大豆、小麦、亚麻等农产品,以鲜奶、肉牛、生猪等畜产品,以乳品、面粉和食用油等工业产品,种养加并举、农林牧结合、贸工农一体、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2北安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2.1能值分析方法与步骤本文以北安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自官方统计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不同资料中同一项目的数据进行逐个复核。通过对数据和资料整理分析,绘制能量流通图,编制能值分析表,对能值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出相应对策[3]。

2.2能值结构分析

2.2.1能值投入分析北安局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由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工业辅助能值和有机能值构成(表略)。2001年-2008年能值投入由1.00×1021sej增加到2.11×1021sej,可更新环境资源和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基本不变,工业辅助能值和有机能值呈上升趋势(图略)(1)可更新环境资源投入:北安局2008年可更新环境资源4.84×1020sej,占总能值投入的22.9%。热量和降水对本区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北安局太阳辐射能及光合有效辐射都较为丰富,降雨量540mm左右,热量和水分状况能满足农作物等植物生产的需要。(2)不可更新环境资源投入:2008年不可更新环境资源2.20×1020sej,占总能值投入的10.4%。(3)工业辅助能值投入:2001年-2008年工业辅助能值投入由8.39×1020sej提高到1.07×1021sej,是由于施用化肥增加产生的。2008年化肥的能值投入为5.27×1020sej,占工业辅助能值的49.2%。(4)有机能投入:2001年-2008年有机能值投入由1.91×1020sej提高到3.37×1020sej,2001年-2005年增加不明显,2006年-2008年增加较明显。(5)肥料投入分析肥料投入是现代农业增产的主要手段,包括化肥和有机肥投入。近些年来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但增产效果有限,肥料边际利用率降低,化肥污染问题严重。可知,2001年-2008年北安局化肥和有机肥施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肥料投入中化肥占72.3%,不利于经济高效施肥和生产绿色产品,应扩大有机肥源,逐步减少化肥的用量。通过优质秸秆资源(如玉米)氨化发酵,蓄肥养田,并充分利用本区奶牛养殖产生的粪肥资源肥田养地。综上所述,北安局不可更新能值的投入比例较大,种植业系统的发展是以耗竭环境资源为代价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应该引起农业和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2.2.2能值产出分析北安局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出能值由种植业、林业、牧渔业和废物四部分组成,2001年-2008年种植业、牧渔业和废物能值呈缓慢上升态势,林业能值产出呈下降趋势。2008年种植业、牧渔业的贡献率最高,种植业能值产出中,豆类(大豆和杂豆)所占比例最高达到91.3%,小麦能值产出比例占4.7%;在牧渔业结构中,牛奶能值产出占据了主导地位(86.9%),其次是畜肉产出能值(8.7%)。

2.3能值指标分析利用系统各项投入和产出数据计算2001年-2008年能值指标(见表2),并对能值指标进行动态分析。(1)净能值产出率(emergyyieldratio;EYR):产出能值与购买能值之比,EYR越高,环境资源能值与经济反馈能值利用率越高。可知北安局2004年-2008年净能值产出率呈下降趋势,是化肥施用量增加引起的。(2)能值投入率(emergyinvestmentratio;EIR):反馈能值与自然环境能值之比。能值投入率大,表明系统输入大量能值,产品竞争力降低;能值投入率低,则需要购买的能值少,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市场竞争力较强。经济系统要有竞争力,必须具有低能质的可更新资源与高能质的能量适当搭配,即能值投入搭配原则[4]。2001年-2008年能值投入率呈上升趋势,2006年的阶梯性增加是由于该年施用化肥能值量引起的。(3)环境负载率(environmentalloadingratio;ELR):购买能值和可更新能值的比值,环境负载率大表明系统环境压力大,系统若长期处于较高的环境压力下,将产生不可逆转的功能退化或丧失。从能值分析角度来看,外界大量能值输入以及过度开发本地不可更新资源是引起环境系统恶化的主要原因。北安局2001年-2008年环境负载率变化曲线呈上升趋势(图略)。(4)能值功率密度(emergvdensity;ED):投入能值与土地面积的比值。发达国家或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能值功率密度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能值功率密度相对较低。2001年-2008年北安局的能值功率密度1.94×1011sej/m2和2.40×1011sej/m2之间,呈上升趋势(图略),比世界平均水平(1.36×1011sej/m2)高,但比发达国家和地区低。(5)人均能值利用量(emerypercapita;EPC):投入能值与该国(地区)总人口的比值,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反映居民生活水平高低,人均能值利用量越高,表示人均享受能值越高。北安局2001年-2008年人均能值使用量在9.48×1015sej和11.4×1015sej之间,呈上升趋势(图略),比北京密云县(5.887×1015sej)、浙江省(4.57×1015sej)和印度(1.07×1015sej)高,说明北安局平均生活水平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29.25×1015sej)和广州(13.39×1015sej)。(6)可持续发展指数(HneigysustairiaHlrindicesESI):净能值产出率与环境负载率比值。ESI值在1和10之间表明经济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ESI>10是经济不发达的象征,表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ESI<1时,为消费型经济系统,对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较大,环境负荷率较高。可知,北安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由2001年的2.72下降2008年的1.59,可持续发展指数在1~10之间,为发展型经济;但ESI呈下降趋势并接近1这个临界值,表明北安局由发展型经济转向消费导向型经济。在经济活动中应加大可更新有机能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净能值产出率,减少环境负载率,避免发达国家石油农业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引导北安局农业经济系统向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

篇10

关键词 喷灌;水源;灌溉定额;灌溉制度;井灌区

中图分类号 S2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09-02

and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 Taking vegetables and field crops in irrigation areas as research subjects,the proposed fixed and semi-fixed sprinkler engineering design was put forward from the design parameter,sprinkler pipe network layout and selection of pumping stations and other aspects,water-saving irrigation system could be designed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sprinkler irrigation;water resources;irrigation norm;irrigation system;well irrigation area

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而农业用水中的90%用于灌溉,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3]。农业发展关系到粮食安全,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发展节水灌溉是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须选择。本文选择种植比例较高的大田粮食作物和蔬菜为例子,提出喷灌系统方案[4-6],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1 机井规划

1.1 单井控制面积

F=■(1)

式(1)中:F―单井控制灌溉面积,hm2;Q―单井出水量,m3/h;t―每天的灌水时间,h/d,取16~18 h;T―灌水周期,d,一般为5~7 d;η―灌溉水利用系数,喷灌取0.87;η1―群井干扰抽水的单井出水量削减系数;m―单次灌水定额,m3/hm2。

为简化起见,现取各类作物的平均灌水定额为375 m3/hm2来推求单井控制灌溉面积。按上式算得F=7.18 hm2,取7.2 hm2。

1.2 井距、井数及动力配套

方形布井:L0=25.8■(2)

梅花形布井:L0=27.8■(3)

式(2)、(3)中:L0―井距,m;F0―单井控制面积,hm2。其值为单井灌溉面积除以耕地率。

为了方便管理与配套,机井采用正方形布置,经计算井距为288 m。在规划布置时,取井距为280 m。

井距确定后,便可根据井灌区内同型机井的单井控制灌溉面积按下式确定井数:

N=■(4)

式(4)中:N―井灌区需要的机井数,眼;S―井灌区的灌溉面积,hm2。

经计算典型设计区共需要井数为21眼。

动力配套:当地机井动水位埋深一般为8~10 m,应选择潜水电泵为提水机具。

2 半固定式喷灌典型工程设计

半固定式典型工程选取单井控制6.67 hm2作为一个灌溉单元进行设计,典型区内主要种植旱作物如小麦、大豆、玉米等。

2.1 管道布置

典型小区长440 m,宽150 m,小区内管道由干、支2级管道组成。干管垂直于耕作方向布置;支管由干管引出平行于耕作方向,共布置支管24条,每条支管上8个喷头。

2.2 管材及管径选择

根据气候及使用条件,喷灌系统设计成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即干管为固定式,埋入地下,管材采用耐冲击性、耐腐蚀性的聚氯乙烯PVC硬塑料制品,管径选用Φ110 mm,壁厚5 mm。支管为移动式,接入干管给水栓即可,管材选用Φ75 mm、壁厚2.5 mm的薄壁铝合金管。

2.3 喷头选型及组合间距的确定

喷头选用ZY1型双嘴喷头,接口螺纹外径为25 mm,喷嘴直径为7.0 mm×3.2 mm,喷头压力为300 kPa,喷水量3.47 m3/h,射程17.7 m。组合间距:根据风向、风速条件,考虑喷头和支管的组合间距,喷头按正方形布置,则喷头间距a与支管间距b计算如下:

a=b=1.05R=18.5 m,取a=b=18 m。

2.4 喷头工作点及支管位置确定

沿干管每18 m布置1个给水栓,以向支管供水。支管连接采用单挂钩快速接头,保证支管快速连接。每眼机井配置两根移动支管,当一根支管工作时,另一根可进行移动安装,使之交替轮流连续喷洒,避免在喷洒之间为倒换支管而停泵。喷头在1个点上的喷洒时间:t=abm/(1000q)=3.3 h。

2.5 管网水力计算

管径选择:干管根据输水流量(喷灌泵取流量Q=30 m3/h),经济管径选用Φ110 mm的PVC硬塑料管。支管根据规范要求,同一支管上任意2个喷头间的工作压力(取30 m)≤20%,即同一条支管上首末2个喷头间的水头损失不得超过6 m,按此要求选择支管管径,支管管材选用薄壁铝合金管。经计算其管径为69 mm,因此选用支管外径为75 mm,壁厚2.5 mm的薄壁铝合金管。

水头损失的计算:经计算得hf干=3.6 m、hf支=3.0 m、hf竖=0.8 m、hf泵=1.0 m,则hf=8.4 m;管道系统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则系统总水头损失为h=9.2 m。

2.6 水泵扬程计算

H泵=HP+h+h竖+h动=30+9.2+1.5+8=48.7 m

根据计算结果,可选择水泵型号为200QJ32-52/4型潜水电泵,Q=32 m3/h,H=52 m,配套功率为7.5 kW电机。

3 固定式喷灌典型工程设计

固定式喷灌典型工程按单井控制6.67 hm2进行设计,规划地块南北向宽度220 m,东西向长度约340 m,小区内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为利于管网布置,灌溉机井设计布置在小区的中部,井径为50 cm,单井出水量按35 m3/h计。

3.1 喷灌设计参数的确定

3.1.1 灌水定额。根据相关试验资料,并参照《喷灌工程设计手册》,取蔬菜的计划湿润层深度H=35 cm,典型区耕作层土壤容重γ=1.45 g/cm3,田间持水量为27%(占干土重的百分比),土壤适宜含水率下限取田间持水量的70%,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90%。并考虑本区系补充性灌溉带,作物生长期间常有自然降雨补充,宜采用小定额灌溉,灌溉水的利用系数η取0.87,则灌水定额为31.5 mm,即为305 m3/hm2。

3.1.2 灌水周期。取夏季蔬菜平均最大日耗水强度Ea=6.5 mm/d,则在连续无雨条件下,蔬菜最大允许灌水周期取为5.0 d。

3.1.3 喷头组合间距的确定。一般叶类蔬菜茎杆柔嫩,为防止喷灌水滴对作物造成损伤或击打强度过大造成土壤板结,故蔬菜喷灌所用的喷头应选择中压、低强度,且雾化指数较高的喷头。取土壤允许喷灌强度ρ允=10 mm/h。现暂取喷头的组合方式为正方形布置,支管间距和喷头间距均取18.0 m,初步选择ZY-2型喷头,在工作压力为300 kPa时,喷头的喷水量q=2.97 m3/h,射程为18.5 m。雾化指数为5 000,满足蔬菜所需的雾化指数4 000~5 000的要求。其实际的组合喷灌强度ρs=7.11 mm/h

3.2 喷灌管网的布置

因机井在地块的中间,作物为南北向种植,所以喷灌的干管沿地块中部东西向布置,支管则平行于作物种植方向,垂直于干管自中部沿南北向布置。这样每根支管的长度为110 m,支管上所带的喷头数n为6.1个,取n=6个。

支管入口处的设计流量Q支为:Q支=n×q=6×2.97=17.82 m3/h。

当地类似的机井出水量大多在35 m3/h左右,则一次系统可同时运行的支管数为2根。

每次同时开启2根支管工作,按设计灌水定额,每根支管一次灌水连续工作时间为3.5 h。

若每天喷灌系统工作延续时间取14 h,则系统的实际灌水周期为:T=4.75 d

计算表明,该喷灌系统由一眼机井供水,即可满足6.67 hm2蔬菜的需水要求。而且每次开启2条支管运行是较为合理的。为了迅速分散干管流量,支管的运行方式,应采取在干管的东、西2个方向上,各开启1条支管,并逐条向中部方向开启的轮灌顺序,使干管的流量等于支管流量,以减小干管管径,降低工程投资。

3.3 管网水力计算

3.3.1 初估管径。按照前述轮灌方式,根据干支管的设计流量,为防止流速过大,出现水锤现象破坏管道,现取干管的经济流速V=1.0 m/s,则干管的管径D干初估为79.4 mm。查喷灌用硬聚氯乙烯管规格表,选用Φ90×3.0/0.6 PVC管为喷灌干管。为保证喷灌均匀度,按支管总的水头损失为20% hp的约束条件,求得支管管径为48.9 mm。查喷灌用聚氯乙烯塑料管规格,选用Φ63×2.5/0.6 PVC管作为喷灌支管。

3.3.2 水头损失计算。为简化起见,干、支管的局部水头损失均取其管道沿程水头损失的10%。干管水头损失:当最远处一条支管运行时,干管的最大水头损失为2.28 mm。支管水头损失为3.15 mm。

3.4 水泵选型

3.4.1 喷灌系统的设计扬程。经调查,当地机井出水量在35 m3/h时,其稳定动水位距地面大都在7~8 m,示范区群井抽水时,稳定动水位为8 m,水泵吸水管和首部枢纽控制部件的水头损失为1.0 m,喷灌区地面高差为0.25 m,由于大多数叶菜类作物高度都在50 cm以下,故取喷头喷嘴距地面的高度为0.75 m,经计算系统的设计扬程为42.43 m。

3.4.2 水泵型号的选择。因机井动水位距地面为8.0 m,而一般离心泵的吸程为6~7 m,不能满足吸水要求。故喷灌系统应选用潜水泵作为系统提水加压工具。2根支管同时工作时,要求系统的流量为Q=2Q支=2×17.82=35.64(m3/h)。

查潜水泵性能手册,初选QS40-40/2-7.5型潜水泵,其性能参数为:流量Q=40 m3/h、扬程H=40 m、转速2 860 r/min、出水口径7.62 cm、电机功率N=7.5 kW、额定电压380 V、额定电流18.6 A、最大外径D=184 mm。

3.5 管网结构设计

3.5.1 管道埋深。本区最大冻土深度小于15 cm,考虑田间耕作层等的影响,设计喷灌干支管埋深为70 cm。

3.5.2 管网结构布置。按照《喷灌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设计在干、支管上每隔48 m设置1个伸缩接头。为防止停机后管网中的压力水流倒灌入井,应在管网首部设置逆止阀,为监测管网运行压力还需在首部枢纽处设置精度为2.5级的压力表1只。各级管道控制阀采用闸阀,其开关阀门的历时经计算应大于6.4 s。

4 参考文献

[1] 高雪梅.中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1):54-56.

[2] 逄焕成.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5):1-6.

[3] 吴文荣,丁培峰,忻龙祚.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节水灌溉,2008(4):50-54.

[4]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节水灌溉工程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5: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