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篇1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改进,创新

住宅建筑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发生住宅建筑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应加强对规范的学习和了解,掌握规范条文解释的内涵,加强对常见建筑设计错误的辨别能力,提高对设计问题的防治能力,使住宅建筑的设计工作做得更安全、更合理。

一、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现状

1、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人员缺乏责任感。有人可能会说,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不出现质量问题就行,何必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其实,这种人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建筑物整体质量往往会因为某些不起眼的小失误而受到影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只这个道理

2、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没有正确掌握。任何一项设计,任何一项建筑部位,它涉及的规范条文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很多建筑师往往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仅仅考虑某一规范,缺少必要的整体意识,更有甚者却视规范而不见。这些建筑师总是一部分一部分进行建筑设计,看似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整体规划,往往在工程进行的最后发现前期有些工作是重复的或者是没有必要的。

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缺陷。尽管城市住宅设计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因地、因时不同造成的巨大差价。如果建立健全统一的城市住宅规范,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亦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二、住宅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住宅设计的空间适应性:比如住宅套型在功能空间不相互借用的情况下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若相互借用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22㎡。双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9㎡,单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5㎡,兼起居室的卧室不应小于 12㎡,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0㎡,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m 等等。设计空间在最大限度考虑居住舒适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设计的规范要求。住宅的根本要求就是适用住宅性能要能够适合居住者的生理需求以及形体功能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命题,住宅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

2、住宅设计的安全性:住宅的安全性表现在结构的安全、防火、防盗、防滑、防坠等。结构的安全性应主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地震力破坏的可靠性。防火疏散是高层住宅设计的重点,按不同等级安全要求保证底层疏散出口的数量、消防电梯的设置、防烟前室的设置、通风排烟措施等。关于防盗问题 建设部曾发文,要求分户门为防盗门,防止从住宅建筑的附件如落水管、阳台、楼梯入口上部的雨蓬等处攀越入户。目前不少住宅为了防盗窃,开始将底层外窗设置防护栏杆,继而上升到二、三层,甚至到顶层,造成不安全因素。防坠有二种可能:一是防护不周,发生人体坠落;二是没有遮栏,物品下坠伤人。在设计时,要注意栏杆和上人屋面或平台围栏的设计,在楼梯梯段空隙之间也要采取措施。

二、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

1、城市住宅建筑目标规划设计。规划将以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创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以人为本,优化环境,提高品味。按照环境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用环境、绿化等生态要素,注重创造优美的环境。力求塑造一个既具有优美环境,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又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住宅小区。

2、城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整体框架。规划主旨以绿化作背景,道路为构架,加强建筑布局与绿化空间的整合,创造丰富的、具有视觉变化效果的趣味性户外休闲空间,亦使更多的居民户内具有良好的朝向与“景向”,来诊释全区的空间秩序。通过精心的规划布局,在有限的条件下把环境优美的景观引人小区,再把小区内的美景引至住户的窗前,做到推窗见景,满窗皆绿。改变小区干道线形状,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如此一来,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

3、城市住宅建筑总体设计布局。根据用地条件在干道左右两边布置单元式多层住宅,各单体长短不同,高低错落体量各异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内部围合的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主人口设计与人口对景效果相结合,道路设计与广场空间、绿地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户外空间景观。位于小区中部的集中绿地是小区的空间重心与景观塑造的户心。

沿主要道路周边应设有沿街商业裙房,为打造商业繁华、增加银行、邮电、电信等服务设施功能,可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住宅均保证良好的朝向,保证小区内部良好通风。小区内部公建配套齐备,为小区物业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对大型社区的开发要规划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用地建没。

4、城市住宅建筑道路交通设计。设计中要着重于道路及其交通的丰富内涵,体现三大功能,即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观功能。设计改变小区干道线形,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并将步行系统与绿化环境相结合贯穿于住地内部。沿道路两侧设置地面机动车足够数量的停车位,方便就近停车。

5、城市住宅建筑生态住宅设计。要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舒适静雅,有利健康。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考虑利用阳光、水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

篇2

以沈阳市为例,本文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阐述日照分析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从设计角度出发,对日照分析充分考虑到位,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此作为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时的参考内容,避免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调整,缩短开发周期,在土地利用率不断的提高的同时,稳妥的协调建设单位与建设用地周边居住区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日照分析;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探讨

一.背景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居住与活动环境,以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延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使命,展望城市发展的未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高层及超高层的居住小区大量涌现,因日照退缩间距而引起的“阳光”维权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有的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有的是在媒体上曝光,有的甚至向法院。在沈阳,日照分析已成为制约规划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是“一票否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须充分考虑日照的影响,避免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反复调整。下面就以沈阳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日照分析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二.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

城市承担着众多职能,其中居住是最重要的一种,而居住区是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所,其内涵是居民日常生活、居住、栖息等。居住区规划对建筑设计实施中起关键指导性作用,主要解决居住区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居住区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要求和建筑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不同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主要解决的居住区规划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居住区规划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手段来实现。

三.日照分析

日照分析须由规划设计甲、乙级资质或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技术部门采用计算机正版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和各地方法规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改建或已建的建筑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通俗地讲,是建设单位为了确定拟建建筑对自身和对相邻居住区建筑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进行分析,编制《日照分析报告》。

日照分析是为了保障居民享受到最低限度的“阳光”的科学工具。决定居住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所处地理纬度及其气候特征,二是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不同纬度的地区,对日照要求不同,高纬度地区需要更长的日照时间。以沈阳为例,沈阳属高纬度严寒气候地区,住宅主采光面居室的日照时数,在有效日照时间带不低于大寒日2 小时。

四.日照分析报告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当前,应用现有先进的计算机日照分析科学手段,对居住区日照进行分析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与建筑设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享受“阳光”的多少备受广大居民关注,也是衡量居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4.1 日照分析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直观的数据,在政府出让地块前,通过日照分析预评估可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保证新项目对周边在居住小区建筑的影响降到最低。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要点是不大于4.0 的容积率,不大于35%建筑密度。毫无疑问,满足这样的规划设计要点,规划方案应是33 层或以上的高层住宅。由于整个地块呈东西带状型,用地红线的东西向长约1000 米,地块的东面最窄处为55 米,无论怎样的规划设计方案都会对周边居住小区有影响。使得原有规划在满足建筑间距和日照间距退让的前提下,采用一字排开的规划布局。虽然规划方案形成满足规划设计要点和《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但对于周边居住小区的影响考虑,它并不是最合理的方案,即使是按政府规定的标准进行日照挡光补偿,也得不到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的认可。日照成为此项目的难点,被挡光的居民或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或是通过媒体上曝光,为自身“阳光权”展开拉锯战,形成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博弈局面,因此,政府在出让土地前应作一个日照分析预评估,给出一个“日照满足”的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4.2 在日照分析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分析,不断论证,得出一个合理的“日照满足”的优选规划设计方案。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地块的规划设计要点后,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按规划设计要点编制规划设计方案;而在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对拟建的居住区有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邀请专家,规划局和设计院等多方进行论证,选择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形成满足日照要求,并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受地块的限制,由于日照问题未能解决,项目处于停工状态,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经历2 年多的漫长协商。经过反复分析和论证,政府同意降低容积率,把容积率调整为3.3。将原有规划设计方案中33 层的高层住宅调整为5 层、15 层、20 层、28 层和32 层的建筑组合,重新选型建筑单体,尽可能做小标准层面积,通过日照分析报告,给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一个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多方的沟通协调,日照挡光赔偿标准在《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基础上提高几个档次给挡光户的群众,并对有损光户的群众给予一定的一次性采暖补贴,由此,得到周边的居住小区的广大群众较高满意度,规划设计方案也得到群众、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认可。

4.3 相关部门的职责

4.3.1 规划主管部门

在制定相关规划设计要点,和审批规划设计方案时,日照分析作为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直观的报告数据,优先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3.2 群众、法院

日照维权过程中,被挡光的群众往往会提出日照分析报告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但又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大多数情况需要借助于第三方 法院,通过实测来判定,唯一的判定方法是大寒日(冬至日)的有效日照时间,但这又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影响了时效性。而科学的先进计算机日照分析可以高效、客观、公正得出结论,同时也平衡了群众、政府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

4.3.3 房地产开发商

房地产开发商一直扮演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推动引擎,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希望利益最大化,缩短开发周期,大多数拿地半年开工,一年内销售。在这种条件下只有通过日照分析和论证得出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而不是在没有论证前,凭丰富的经验来主观判断。进行日照分析论证,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保障了开发商利益的最大化。

五.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有利于日照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实例,在居住区规划布局中,改变单纯按日照间距和规划退让,选择南北向行列式(并列式)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又提高了日照质量。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建筑单体选型上尽可能选择板式住宅,比较优的建筑体形系型系数,减少建筑自身遮挡;

(2)建筑单体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

(3)规划布局采用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

(4)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规划布局布置建筑单体;

(5)在同栋建筑中将对其他建筑有遮挡部分,局部考虑经济性减少层数;

(6)在同一居住区里规划几种不同层高的建筑,如南低北高规划布局,周边围合式规划布局,混合式规划布局等。

六.结语

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建筑的高层及超高层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居住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日照关系越发复杂,居民对“阳光”需求越高。规划主管部门在处理各种“非典型”的日照影响问题时更要严谨,结合地域特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地方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政府出让土地前,用现有最先进的日照分析科学技术手段,给出一个合理可控制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让土地利用率最大化,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阳光。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12 年版)

篇3

【关键词】 民用建筑;住宅和商住楼;设计;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前言

建筑设计是民用建筑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建筑设计形式更是对建筑物使用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时代下民用建筑更是具有经济功能和美观功能,这就需要民用建筑设计者不断更新观念,全面分析民用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实用性,满足消费者审美要求,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民用建筑设计。

一、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民用建筑设计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然条件的影响。可以说,民用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诸如气候条件(包括日照、温度等等)以及地形、地质条件和抗震烈度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尤其是我国地域温度跨度大,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民用建筑时,要紧密结合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各种自然灾害,以保证民用建筑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第二,使用性能的影响。在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满足民用建筑在使用性能上的要求,规定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民用建筑中综合有关技术知识,进行合理设计与计算,并最终选择合理性设计方案;民用建筑根据结构要求、荷载大小、构件尺寸的同时,还要在构造上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确保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可靠,从而保证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化顺利进行。第三,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不同建筑具有不同使用性能,要满足这些使用性能就要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可以说,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是民用建筑由图纸变为建筑实体的根本保证。建筑原材料、结构、设备以及施工企业的资质等是构成民用建筑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民用建筑设计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民用建筑基本建设投资相当大,建筑设计者所设计民用建筑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还要有效降低建造过程中材料、能源和劳动力的消耗,以降低造价,同时也要有利于降低民用建筑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项目管理费和人工费,从而保证工程的经济合理。总的来说,民用建筑处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为提高民用建筑设计水平必须考虑各种的因素影响。

二、民用建筑中住宅建筑和商住楼设计的经济性分析

民用建筑在国家经济建设投资中占有很大比例,为此,在设计民用建筑时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从而设计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民用建筑。这里对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住宅建筑和商住楼设计的经济实用性进行全面分析。

(一)住宅建筑设计中经济合理性分析

近年来,很多地方建设了大量住宅,以多层为主。其经济合理与否实是令人关注。可以说户型功能上的合理与否是住宅经济与否的直接因素。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平面应紧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道、过厅等交通面积。按现行《住宅设计规范》与《住宅建筑规范》,客厅、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而卫生间、餐厅、过厅应争取直接采光。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建筑应体型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保证合理的体型系数,以达到节能设计标准,可以说所有这些都是住宅建筑经济合理的前提。设计人员在设计住宅建筑时,应当严格按照各项法规和标准执行,在规划住宅建筑时要严格确定建筑面积,合理布局,从而满足各项技术标准。总的来说,要合理的房屋结构选型,并做到建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住宅建筑多为砌体结构,部分商业区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结构布置应优先采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混合承重,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过多凹凸平面,以利抗震;当楼板平面不规则时,应当设置连梁使之形成较规则平面;楼板设计中平面有凹凸时,应当加强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在施工过程中要节约用地,施工造价要合理;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应严格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砌体结构采用普通砖建筑高度不应超过24m,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建筑限高为22m,多孔砖建筑限高为21m,层数不应超过8层。砌体结构构造柱的设置为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七层时隔开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八层时所有内墙与外墙交接处,内墙局部较小墙垛处。圈梁应闭合,外墙与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内横墙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而且要与构造柱对应。此外,对于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其结构设计也应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来严格执行,从而确保住宅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总的来说,民用建筑设计要保证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二)商住楼结构设计中经济应用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商业区的日趋繁荣,出现了大量一层或二层为大空间,上层为住宅的商住楼。这种建筑多是六到七层,从经济角度考虑,其结构选型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由于这种结构在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执行的基础上相对较为经济,因而被广泛应用。考虑到民用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因素,建筑底部需要大空间作为商业用房,一般采用二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同时应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总高度与总层数不超过规范的限值;二是结构选型做到经济适用。在商住楼设计中最关键的就是结构构造设计。在结构构造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时,抗震墙与框架柱对齐,纵横两方向设置适当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这时要注意抗震墙间距精确到22m,过渡层现浇板厚为120毫米的混凝土楼盖。上层砌体要按规范标准来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而上层砌体结构在框架柱对应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此同时,在设计民用建筑时,既要防止滥用高级建筑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要防止过度节约而造成民用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合理。在民用建筑结构构造设计方面,也应大力推广先进技术,选择各种新型建筑材料,采用标准化定型构件,为保证建筑安全可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按照以上要求设计出的商住楼,通过对此类商住楼工程设计的经济应用性分析,其底框结构是正常配筋量,而且结算出的造价较低,属于较为经济的民用建筑工程。当此类商住楼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验收时情况良好;根据此类商住楼实际工程的应用情况,社会反响较佳,在投入使用多年后未出现异常裂缝与不均匀沉降现象,可以说结构安全可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考虑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应用广泛的住宅建筑和商住楼的设计中应合理进行结构选型,并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兼顾经济与实用。可以说,这为民用建筑设计以执行规范为前提,保证建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进行了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刘清明.浅析民用建筑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

[2]黄东平.民用建筑设计经济实用性探讨[J].中华建设,2008,(05).

[3]王继文 张洪涛.民用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依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02).

篇4

【关键词】民用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一、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

1.1场地适应性原则

在民用住宅的建筑设计中,地基承载能力和防震能力需要与建筑的整体相结合,这样的原则就叫做场地适应性原则。

1.2空间整体原则

在民用住宅中,建筑的设计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所存在,它是由很多个个体结构组成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体系。在建筑设计中,只有这些个体的结构与一些相关的部件相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融合,这样才可以达到建筑设计的整体空间性与稳定性。然而在民用住宅中,抗震能力与个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及受力状态是不能分开的。

1.3功能适应性原则

与其他建筑相比较,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有不同的空间特征。所以在建筑设计中拥有着不一样的体系模式,同时民用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间也存在着很大空间布置差异,比如内部空间的不同特征和结构相适应的不同。

1.4高度合理性原则

由于建筑在结构设计中的不同体系,导致其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力学的特征也不同,从而将会影响民用住宅建筑的高度范围,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合理的高度范围,才能体现出整个建筑的综合性能。

二、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的主要方法及要点分析

1、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规范

在建筑设计中,民用住宅的设计规范不同,分为推荐性和强制性两种形式,在如今的许多发达国家中,推荐性的设计是经常被运用到的,由于民用住宅建筑工程的结构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所有相关的建筑设计人员就不能全部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设计,因此,设计人员就需要将相关规范最为指导性的依据,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知识进行设计规划。在推荐性规范的执行情况下,所有的责任全部由设计人员承担。目前在我国,强制性规范是经常被采用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民用住宅建筑时,一定要遵循法律,根据规范设计,一旦设计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建筑设计,后果全部由相关的设计人员承担,这样的规定下,就会造成设计人员在出现事故时推脱责任的现象[2]。

2、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在民用住宅中,建筑的安全问题影响着很多方面。要想使建筑的运行达到安全的状态,就需要在安保体系方面进行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其根据设计工程进行安全设计与维护,严格制定每一个阶段的安全手册,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执行。除此之外,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3、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垃圾处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民用住宅一般都是人口密集,在城市的繁华地段,这样就会出现短时间内很多垃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建筑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民用住宅的具体情况设计垃圾通道,使居住的住户可以经过垃圾通道将生活垃圾集中在一起,然后再进行统一的处理。如果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没有每一层设立垃圾通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物业的清洁人员进行每户收集垃圾,之后再进行统一的处理,这样的方法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人力和财力,进一步也影响着住宅小区的管理,因此采用垃圾通道处理是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

4、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排烟问题

目前,在建筑设计中,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排烟问题,如果排烟一旦不畅,将会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而且在以往的事故中,因为烟气窒息或是中毒造成伤亡的事故经常发生,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建筑设计只为了增大住宅的使用面积,将消防电梯与居住区电梯合并在一起,有的建筑楼梯间根本没有自然排风条件,同时,一些住宅建筑的防火门一直在关闭状态,这些问题都将导致排烟不畅。

三、现代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趋势

1、智能实用性

1.1生活舒适性

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建筑的绿化和除噪效果,以及建筑的自然光作用和生活的环境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时,人们的生活才会感觉到舒适安逸。

1.2便捷高效性

近年来,在网络化的生活信息时代,智能生活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加的便捷,而且还节省了现代都市办公手段的一些支出。在时代经济发展的今天,加强民用建筑的设计发展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不断的提高,高科技的建筑设计成为了时展的趋势,可以有效便捷人们的家居工作空间。在办公组织机构的不断进步中,办公资源和办公设备的变化具有时代性[3]。

2、节能环保性

在民用住宅的设计中,节能环保的元素已经成为建筑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的位置尽量选择地理环境比较好,而且自然环境也优美的地方,比如便捷的交通、质量好的空气氛围、光线好等优质条件来进行规划设计民用住宅。此外,在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需要体现在整个民用住宅中,将环保技术运用在建筑中,比如地热的设计、太阳能的运用以及回收雨水的系统等技术,加强建筑的节能,在达到能耗低的基础上,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舒适安逸。同时,还要将节能环保运用在空间环境中,在考虑空间的利用时,合理进行节能运用[3]。

3、欣赏价值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审美的层次也在不断地上升,如今的民用住宅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的冰冷大楼,而是给人们视觉享受的便捷居住区。在民用住宅的设计中,实用和环保的建筑已经得到人们的格外欣赏,同时推动着城市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设计

目前,我国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情况下,整个地球也面临着相当强烈的考验,城市的环境不断地破坏,同时资源也在逐渐地浪费。作为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意识,在可持续建筑的设计中,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土地资源以及节约材料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部分。首先,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民用住宅建筑设计,运用被动式能源对气候条件进行详细策略。比如使用特朗伯墙,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其次,分析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气候特点,使用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生态策略。比如建筑依山就势,坐北朝南,天井的设置,吊脚楼、外悬挑结构等。再次,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对废旧材料进行相应的重复使用。比如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可以将其进行合理改造,变成旅馆或公寓,达到完全的再利用效果。还有一些建筑垃圾,如果在设计方案之前就可以考虑这些问题,这些垃圾都可以进行重复利用。此外,使用建筑的绿化进行设计,有效提高民用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民用住宅是其最主要的部分,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目前,我国民用住宅的建筑设计水平正在不断地向更高的地步迈进,随着设计人员的观念意识改变,设计的方法不断的创新,我国的民用住宅将会更加舒适安全,达到节能建筑的效果,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建筑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J].山西建筑,2013(13):19-21.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 安全性 基坑 消防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02-01

高层建筑,即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

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一、高层建筑安全性问题

(1)建筑方面。①合理布置竖向交通中心,确定楼梯、电梯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保证使用效率和防火安全。②内外建筑装修、构造、用料和做法必须适应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等所引起的变形和安全问题。

(2)结构方面。①考虑高层建筑遇到巨大风力和地震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侧向力。②严格控制高层建筑体型的高宽比例,以保证其稳定性。③使建筑平面、体型、立面的质量和刚度尽量保持对称和匀称,使整体结构不出现薄弱环节。④妥善处理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和基础沉降带来的变形节点构造。⑤考虑在重量大、基础深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保证安全可靠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条件问题。

(3)设备和电气方面。①设计供暖和给水排水系统时,必须考虑因建筑高度增大的压力,保证管道、炉片具有耐压能力。②特殊处理消防和排烟问题。③在供暖、通风中考虑因高处风力增大而增加的空气渗透和中合面以上、以下的热压变化对于散热量计算的重要影响。

二、 增强高层建筑安全性具体预防措施

1.基础施工监测

基础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上层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一般采用深基坑形式。高层建筑最突出的是防火安全设计,各专业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从破土动工前的可行性研究调查,再到初步设计,施工图的设计以及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直至投入使用,是一个系统的监督管理过程。

2、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系统

(1)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保护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应分清保护对象的建筑类别、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

(2)消防水泵的控制启停问题。消防水泵(包括消火栓泵、喷淋泵)是灭火手段中的重要设施,对消火栓系统而言,根据“高规”的要求,在消火栓处应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在消防控制室处也应能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停。

(3)消防控制室反应消火栓泵和喷淋泵的工作和故障状态。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消防水泵启动后要返回已工作的信号,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取电路信号即接触器的合闸辅助接点,其二是取物理量信号即取供水管网上的水流压力传感器,后者目前使用较少。

(4)防火阀、排烟阀的控制。“报警规范”要求在消防控制室能够关闭防火阀。在实际设计中,选用的基本是280℃:易熔环熔断的防火阀,建议将防火阀做成电磁阀的形式,至于信号返回是一对一返回还是成组返回要视具体工程情况来定。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电气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面积大,各种电气系统日趋复杂,线路纵横密布,因电气配线选择、安装和使用不当所造成的火灾逐年增多。所以,搞好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是综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严格按照国标设计、用料、施工

(1)目前设计者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与高层建筑消防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三部规范对高层建筑中一、二类建筑的划分以及对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与要求总体来讲是一致的,但从各自不同角度三部规范也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对设计者来说,国标是带有强制性的,必需严格遵守,部标或行业标准应服从国标。

(2)许多电气设计消防线路采用穿塑料管(PVC)保护,并从吊顶内走线。而“民规”第24.8.5条规定: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等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并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当必需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措施。在布线上要求与“民规”、“报警规范”基本一致,只是根据“报警规范”线路在暗敷时可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的硬质塑料管保护。本条之所以没有包括火灾探测器线路,是因为探测器线路只是在火灾初燃生烟发热阶段起作用,而条文中规定的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线路,在火灾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还需起作用,在这段时间内,这些线路应保证安全使用。

(3)敷设在吊顶内的线路,在发生火灾时并不安全,而且吊顶内下是火灾多发地段。设计人员应对规范条文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凡是新设计的建筑,对该条文规定的线路,一律穿金属管或阻燃PVC管保护并在现浇板内、墙内等处暗敷走线。而在改造工程中,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暗敷时,应对保护钢管或金属线槽采取防火措施,如刷防火涂料等。

总之,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电气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正确理解规范条文的含义,切实保障高层建筑消防用电安全可靠。

总之,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引起每一位设计者的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篇6

某些房地产商能够真知灼见,适时提出“软住宅”理念,将价值、理念和文化融进了住宅区,从而构建了集居住形态、居住空间、开发模式以及居住行为于一体的管理方式,这可谓市场信息和需求的反馈,而房地产开发商却很好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因此,高层居住建筑设计也应体现出信息、市场及需求的理念。作为建筑设计人员本着尊重需求、尊重市场,对设计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高层居住建筑体现出市场信息的典型就是SOHO型家庭的产生。SOHO,即Smallo伍eeHomeoffiee(家居办公),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当前生活、办公方式的检讨与反省。SOHO含义不仅表达出生活方式、时尚语境的色彩,而且也描绘出一个关于空间与建筑的功能性概念。建筑平面在SOHO的设计概念里,通常由于均匀的质感以及舒缓而消除张力,各单位均是上下流动、相互交置及丰富多变的空间,通过极为理性的方式组合在一个严谨的柏拉图式的几何体中,能在变化中获取高度统一。因此,在新时期,高层住宅建筑所体现的理念不可缺少信息、市场及需求。

二、高层居住建筑设计应体现舒适、便捷以及近人理念

居住建筑最终服务于人,供人居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以居住者的需求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舒适、便捷以及近人的基本要素应融人住宅建筑之中。居住者不但是房屋的使用者,也是房屋质量的评审员。在以往的居住建筑体系中,更多注重的是设计人员的作用,往往忽视了居住者的参与,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居住建筑仅可以适应人们的共性需要,却不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致使高层建筑缺乏个性、形式单调。而在新时期,居住者主体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广泛地受到重视,居住者的参与也成为高层建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居住者的主体能动作用也在不断地突显;同时伴随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的孤独情绪也在随之增强,相比以往,他们需要更充实的物质以及丰富的精神生活去缓减自身压力,维持自身心理的平衡。正如“高科技一高情感”原理:社会越是向高科技发展,越要从更高层次上满足心理、情感及精神上的需求。在社会各个领域中,人们的参与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在平常生活中想追求个性化产品的欲望加大,不愿再去被动地接受那些大众化的产品,他们在心理上更能满足的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参与进而获取并拥有具备个性的产品,人们的这种需求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同样能够体现出,住户可通过广泛的参与,把自身的努力和想法与建筑融为一体,不但从中取得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使之具有符合居住者的与众不同的个性,更能使他们同这些无生命的高层建筑建立起感情。这样的高层建筑就会给人一种认同感、亲近感与成就感,成为一种真真正正的家,更为紧密的将人们的生活行为同高层住宅建筑联系在了一起。根据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住宅设计要以人为核心,并且此规范几乎给予了很大的人文关怀,旨在使居民感到更加舒适与便捷。例如:楼梯跨步的低限尺度从高0.18m和宽0.25m分别修改成0.175m与宽0.26m;在通风、燃气、采暖及给排水方面规定了有关的环保要求;在电气和燃气的安装以及门窗、栏杆的设置,地下室与人口的布置等众多方面规定了安全防卫要求,等。这些相关规定足以体现出高层居住建筑中的人性化色彩。

三、高层居住建筑设计应体现安全、高效以及智能理念

高层居住建筑的安全性理念主要是对建筑施工中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从建筑材料道施工标准都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且高层建筑要达到国家抗震标准为建筑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高层居住建筑的高效性理念主要体现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本着集中管理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摆脱以往建筑中孤岛式的管理方式,做到高效率。而高层居住建筑的智能化理念主要是在高层居住建筑的设计中,应考虑设置可提供室内电脑操作的工作环境或者集办公、书房一体化的智能工作室;在对厨卫进行设计时,应确保足够的面积,将居住建筑整个智能化系统同设备的安装以及管线有机的结合;在卫生间的功能设计上,注重隐私空间的同时也应考虑增加一些智能化的功能。尤其是在老人居住的情况下。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建筑消防;消火栓;自喷;水喷雾;灭火器

1. 工程概况

(1)某住宅小区由104栋低层住宅及1栋会所组成。其中低层住宅为多层建筑,平均层数3层,并配备IV类地下停车库;会所为小区标志性建筑,地下一层, 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地上部分为休闲娱乐场所。

(2)本工程所处地区不具备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小区周围暂无市政管网。该小区水源为会所附近的自备水井,供水安全可靠且水质有保证。

2. 消防给排水设计

2.1室外消防管网。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且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2条,当其中l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给要求。本工程室外消防水量储存在会所南侧消防水池,经消防泵抽取加压后供给,并由会所东西两侧各引出一根DN150消防管,与室外消防管网形成环状管网,系统所需压力由水泵房消防泵维持。

2.2消防泵房。

本小区内各栋建筑物布置整齐均匀,其中会所位于小区中心地段,因此将消防水泵房设置在会所地下一层。

2.3消防水池容积及位置。

(1)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低层住宅室内消防用水量10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2.0 h,室外消防用水量15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2.0h,一次消防灭火用水量为180m3。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定,会所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2.0h,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5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2.0h,喷淋系统设计流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1.00h。水喷雾系统用水量20 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0.5h,其中水喷雾系统与自动喷淋系统不同时作用,故最大一次消防灭火用水量为396m3。

(3)根据确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6.2条规定,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室内、室外消防用水之和的要求,故确定消防水池有效容积396m3,消防水池采用地下式,设置在会所单体的南侧。

2.4室内消火栓系统。

(1)会所各层及多层住宅的地下车库均设消火栓进行保护,消火栓设置保证每个防火分区同层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且设置在走道、楼梯附近等易于取用的地方。

(2)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本次设计在会所地下室设置气体顶压消防气压给水设备,以保证火灾前10min消防用水量。

(3)会所地下室设置消防泵两台,互为备用(交替运行)。消火栓泵可在控制中心手动启停,可通过室内消火栓的消防按钮手动启动,可依据室外消防管网的压力自动启动(压力小于0.3MPa时启动)。

(4)消火栓水泵开启后,其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和消火栓处,该防火分区内的消火栓指示灯亮。

2.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低层住宅的地下车库(IV类)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定,会所娱乐场所按设中危险I级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前10min自喷消防用水量由地下室气体顶压消防气压给水设备供给。

(2)自喷系统采用湿式系统,在会所地下室设两台自喷泵,互为备用(交替运行)。自喷泵可在控制中心手动启停,可通过泵房内湿式报警阀启动,可依据自喷管网压力自动启动(压力小于0.3MPa时启动),可通过水喷雾系统的雨淋阀组启动。

(3)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定,本工程消防泵房内设1组湿式报警阀,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不超过800只。最不利点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检验系统的可靠性,测试系统能否在开放一只喷头的最不利条件下可靠报警并正常启动;其他的防火分区管网末端装设DN25的试水阀。

2.6水喷雾系统设计。

会所地下一层设有两台燃气热水锅炉,锅炉燃料为天然气。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器和感温控测器两种电动启动方式。

(1)当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器探测到某处燃气浓度达到爆炸下线的25%时,开排风机,同时声光报警;当浓度达到爆炸下线的50%时,燃气速断阀动作,切断燃气供给,打开雨淋阀上的电磁阀,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

(2)当一个火灾探测器动作时,声光发出报警;两个火灾探测器同时动作时,打开雨淋阀上的电磁阀,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

(3)由于燃气锅炉房属于独立的防火单元,按一次火灾计算,即水喷雾系统与自动喷淋系统不同时作用,两者可共用一套供水系统,供水能力上满足任意系统单独作用时的水力要求。

2.7水泵接合器。

2.8灭火器配置。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规定,低层住宅及会所按中危险级配置MF/ABC3型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级别为2A,单位灭火级别保护面积为75m2。单个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0m。

3. 实践探讨

本工程给排水消防设计相对简单,但设计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3.1室外消防管网。

本次设计的室外消防管网压力仅靠地下室消防泵来维持系统所需压力,消防管网的压力小于0.3MPa时消防泵自动启动。由于消防泵的运行是通过压力传感信号控制启停,来保证消防泵向消防管网不断供水以维持系统压力,这样就造成消防泵启停过于频繁,导致机件损耗过快。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后,室外消防管网再与市政管网连接,利用市政管网来保证室外消防的水量及水压。

3.2火灾前10min消防水量。

在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中,常会遇到地震区建筑、隐蔽工程、临时性建筑和艺术性建筑等建筑,由于这类建筑的功能和艺术造型的局限性,很多建筑都不宜设置高位水箱,如本工程当中的会所,只能在地下室设置气体顶压消防给水设备替代高位消防水箱,贮存火灾前10min的消防用水。该设备设有干电池备用电源,在外强电源切断的情况下也可以运行,消防灭火性能安全可靠,且具有占地小、投资省、建设周期短、施工安装简便、便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

3.3水喷雾系统参数。

(1)由于《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没有具体规定燃气锅炉房的设计喷雾强度及持续喷雾时间等设计参数,其它相关规范中亦无专门的条款可查寻,而参数又是系统设计最主要的依据,这就给设计带来了难度,故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参照相关规定执行。

(2)燃气锅炉房水喷雾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防护和冷却,防护冷却则是按照控制燃烧、暴露防护和预防火灾来设计的。NFPA15中关于设计喷水强度的规定:用于扑灭一般可燃固体或液体灭火的喷水强度不小于6.1L/min.m2~20.4L/min.m2,控火的喷水强度不小于20.4 L/min.m2,暴露防护的喷水强度不小于10.2L/min.m2,防火的最小喷水强度要根据被保护物质的试验数据而定。参考上述数据,笔者认为,对于暴露防护和防火为重点的燃气锅炉房的消防,设计喷水强度取10.2L/min.m2~20.4L/min.m2 较为合适。《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扑救的防护冷却对象主要是室外可燃气体的生产、运输、装卸、储存设施和灌瓶间、瓶库等场所,防护时间6.0h。室内锅炉房不同于上述场所,在自动关闭速断阀的情况下,切断了燃气来源,整个灭火时间会缩短,不可能按6.0h计。《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固体、液体火灾这一项灭火时间分别为 1.0h、0.5h。规范中对于灭火、控火、暴露防护和防火四种消防形式,都没有给定具体系统作用时间,只是提出功能上的要求。笔者认为,设计中可根据系统大小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在0.5h~1.0h 取值。故本次设计中设计喷雾强度取20L/min.m2,持续喷雾时间0.5h是合适的。

4. 结束语

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既要安全实用,又要经济合理,并兼其美观,这是一个相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设计者不断提高设计水平,不断探索新技术,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以满足未来建筑消防设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GB50219-95,《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篇8

我院新的教学大纲对课程设计时间做了一个大的调整,进行了一个重大的改革。把所有的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做成一个单独的课程设计学期,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课程设计有连续性,少一些干扰,让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做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被安排到大四第一个学期的第一个设计,两周的课程设计,学生完成的建筑施工图纸,将成为后序课程设计的基础。例如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再完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施工组织管理》等课程设计。房屋建筑课程设计是其他课程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尽可能少出错误,不出错误,否则后续的课程设计就有可能无法进行下去。

2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

2.1改革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题目选择课程设计题目选择的难易程度、范围大小以及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多年来,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题目一直比较单一,全班同学统一做一个题目,没有选择的余地,主要是单元式多层住宅建筑设计,结构形式采用砖混结构,单一的设计题目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特别是目前在大中城市,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多层住宅已经越来越少开工建设,取而代之的高层、小高层住宅,结构形式也变成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等。课程设计的题目要顺应时代潮流,必须进行改革,结构形式也有必要从砖混结构改成框架结构。2.2改革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题目选择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比较枯燥的专业课程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融入课程的方法。在选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好关,不要设计过难或者过于复杂的题目,经常接触的一些简单的建筑就比较合适,以防止学生因工作量太大而心生厌倦。设计题目要符合教学要求,同时还要利用学生在设计中查阅和熟悉一些常用的设计资料,设计规范和构造标准图集,设计题目可以选择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建筑物,如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公寓、中小型医院、中小型办公楼、中小型商场等题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课题。老师让选择同一个建筑类型课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兴趣小组,共同去实际建筑物现场参观学习,但是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建筑设计方案都不同,避免抄袭。大多数学生对自己选择的题目有兴趣,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能主动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这样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做出来的设计方案也有独创性。

3课程设计指导内容

3.1改革前指导内容范围较窄改革前因为全班都做一个题目(单元式住宅设计),所以教师的课程设计指导内容主要针对住宅,从整栋房屋的平面形状、户型的布局、各房间尺寸设计、楼梯计算设计等内容以及详图设计,制图规范一一的讲解,主要是针对住宅,知识面比较窄。房建课程在教材的安排上多侧重于设计原理的介绍,而对实际设计过程中要用到的建筑设计规范内容没有过多的强调,学生做建筑设计时会涉及到很多建筑设计规范的内容,需要进行补充和学习。很多数据的设计是书本没有提及的,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查阅建筑设计规范等参考资料。因此指导内容需要扩大和不断完善。3.2改革后指导内容范围扩大改革后教师指导内容范围扩大,一方面设计题目的数量增加涉及到的知识增多,另一方面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建筑设计的需要。教师应在原来讲课的基础上,再精心准备指导讲义,针对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做耐心的讲解和提醒。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举例说明一些数据究竟是如何得来的。例如楼梯的设计中,不同建筑类型楼梯净宽、楼梯踏步高度、踏步宽,楼梯平台净宽均不同。学生可以查阅建筑专业设计常用数据进行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列举出相关的参考资料、各种手册、规范、标准图集和设计资料,让学生学会根据需要查找各种设计数据。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广泛的主动接触和使用相关参考资料,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信,对今后工作遇到难题怎么解决找到方法。

4绘图方法的选择

4.1改革前建筑施工图用手工绘制过去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要求采用传统的手工绘制,绘制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制图标准绘制,包括粗细线条的正确使用、定位轴线的正确标注,三道尺寸线的正确标准、仿宋字的使用。但是目前手工绘制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工程需要,在电脑已经普及使用的今天,工程中已经普遍使用电脑绘图,传统绘图方式已经被取代。4.2改革后建筑施工图用电脑绘制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采取手工绘制一张方案图,其余图纸用电脑绘制的方法。由于大四第一学期做课程设计,CAD绘图课程已经学过,使学生不用花太多时间研究怎么画图,同时,练习用电脑画图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是并不是用电脑绘图就不需要制图的基本知识了,在给学生检查打印出来图纸的过程中,依然发现学生线条使用、定位轴线标注、三道尺寸线标注、标高符号、标高表示方法等错误,一些制图的错误存在证明在用电脑绘图的今天,制图标准的正确掌握依然十分必要。

5考核方式的更新

5.1改革前的考核方式过去课程设计成绩的考核评定完全由最后学生上交的图纸作为依据,至于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表现情况、图纸是否为独立完成教师没有计入考核范围。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学习认真程度,也不能判断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传统的考核方式让少部分学生蒙混过关,甚至学生图纸存在抄袭现象教师也不容易发现,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迫切需要改革,找到一种更加好的考核办法。5.2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借鉴国外大学的考核办法,平时成绩和平时的作业、小考在总评中的比例可以占到60%,超过期末的考试成绩比例。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强调成绩不仅仅是最后的图纸,过程管理也很重要。最终成绩考核由下列三个部分组成,见表1。最后根据三个方面的分数计算出最后的得分,按90~100为优秀、80~89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五个等级给出最终成绩。

6结语

篇9

关键词:老年公寓 电气设计 紧急求助按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一、引言

目前,我国95%以上的老年人主要是居家养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向多样化发展,传统以家庭为主养老模式逐渐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加速发展。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的普通住宅,设施简单,功能单一,已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设施完备、服务周全的老年公寓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因此,老年公寓设计应适应养老模式的要求,在保证老年人使用方便的原则下,应结合老年人的自身特点,使老年公寓具有安全性、自立性、适用性,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特殊需求。作为电气设计人员,应考虑到老年公寓与其他居住建筑有一定的特殊性,设计时须认真区别对待。

二、工程实例

1.工程概述

某老年人公寓7层,建筑高度23.76米,建筑面积6847.4米2;每层设带卫生间套房16套,设无障碍客房2套,每层设活动室、护理站、治疗室、无障碍厕所、公用厨房等;走廊设吊顶,设医用电梯两部,设有电气竖井。

2.老年公寓的电气设计

(1)低压配电

本工程采用低压配电,电源由一层变配电房桥架引入各层电井,以放射式供电方式引至各层配电箱,再引至各用电点。电梯、消防值班室为二级负荷,亦由配电室分别引出配电。采用放射式配电系统,满足供电可靠性、灵活性要求。进户总保护器采用带延时的总漏电断路器。楼内配线全部采用暗配管。

(2)等电位联结要求

根据《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中医疗用房和卫生间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而对于一般住宅仅要求“设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作等电位联结”。可见,老年人居住建筑要求较严,使老年人用电更安全,减少触电危险的发生。

(3)电气照明

由于老年人视力下降,为便于老年人夜间行走,在转弯和易滑倒的地方应设置地脚灯,高度宜为0.4米。本工程在走廊设置一路,在楼梯平台与踏步连接部位设置一路,由护士站统一控制亮灭。在每间居室通向卫生间的走道设起夜灯,每灯单设开关控制。因地脚灯夜间长明,选用灯具时,采用了2W的LED(发光二极管)光源,达到节能的效果。老年人年老体弱,行走不便。本设计在门厅、通道、起居室等处设双控照明开关,不用到照明开关原位置去关灯。在每个床位的正上方安装一盏小型床头灯,距地1.5米,既提高了照度便于阅读,又不影响其他人休息。床头灯开关设于灯的正下方。由于老人可能因视力不佳或手脚不灵活,在寻找开关时发生困难,因此不用拉线开关或钮子开关,而采用琴键式带指示灯的宽板开关,增加操作的方便性。

(4)插座布置

在居室内每个床位均设置一个安全型单相二三孔组合式插座。设置高度均为0.8米。因床头柜高度约0.6米左右,将插座设置于床头柜之上,方便老年人使用。每个房间均设置一个单相三孔空调插座,设置高度2.0米。考虑空调位置时注意不要直接将风吹向人体。卧室、起居室、活动室均设有线电视终端插座,卧室电视终端插座和电视机电源插座并排设置于床头对面的墙上。每个房间均设置电话插座,设置高度0.3米。具体设计见图1。

3.紧急呼叫系统

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7.8.2条:专用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距地面高0.40~0.50米处应设求助呼叫按钮。7.10.1条:设有客房的公共建筑应设无障碍客房,其设施与设计要求,客房及卫生间应设求助呼叫按钮。

根据《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5.0.11条:老人院床头应设呼叫对讲系统、床头照明灯和安全电源插座。5.5.2条:居室、浴室、厕所应设紧急报警求助按钮,养老院、护理院等床头应设呼叫信号装置,呼叫信号直接送至管理室。

本工程每层设一套呼叫对讲系统,按总线形式设计,由呼叫主机、呼叫分机、显示屏等组成。呼叫主机设于每层护理站,能显示呼叫老人的房号(床号)及相关资料。在居室的床头设呼叫分机,安装高度为1.0米。老年人可以通过呼叫分机与主机实现双向呼叫、双工通话。显示屏安装在走廊吊顶中间显眼的部位。另在每层的无障碍厕所、无障碍浴室、无障碍客房内,设紧急求助呼叫按钮,安装高度为0.5米。普通浴室内的卫生间厕位旁设紧急求助按钮,高度为1.0米。这些都是对老年人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具体设计见图2。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11.4.1条第8款,老年人建筑、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米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米2的旅馆建筑、疗养院的病房楼、儿童活动场所和大于等于200床位的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手术部等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设计了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本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组成。消防控制室设于一层,面积约15米2。系统按二级保护对象进行设计。火灾报警和联动控制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器等,在每层护理站设重复显示盘。分别在居室、走廊等场所设置智能型火灾感烟探测器,并置一定数量的手动报警按钮,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火灾应急广播及消防电话插孔。另外,由于老年人操作燃具失误较多,且很难及时发现燃气泄漏,所以在老年人专用厨房及公用厨房设置燃气泄漏报警装置。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对老年人的扶养与服务,将更多地由社会承担,老年人的扶养与服务机构的建立、组织管理将愈来愈重要。所以,老年公寓的电气设计中,只有在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考虑到老年居住建筑的特点,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注意电气细部设计,才能设计出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建筑。

参考文献:

[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篇10

关键词: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绿色建筑不是简单的绿化和美化环境,而是在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良性通道,提高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高效和谐发展。绿色建筑以建立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为原则;以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平衡发展为目标;以设计追随自然为方法。绿色建筑选用天然无污染的材料,采用高效的节能环保技术。绿色建筑的建筑模式是智能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是建筑业的创新。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需求。

绿色建筑在设计方面重点关注如下几点:

1.1 以节约能源为重点

节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从楼宇的布局规划、建筑选型,到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设备的选用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节能效果。多利用自然通风及自然采光的原理,减少建筑的未来使用能耗。在设计时应通过充分、系统的计算和考虑,减少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实现节能与环保。

1.2 节约资源,提倡使用可再生资源

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当今的背景之下,人类的快速发展已经使资源储备出现严重不足。尤其是建筑行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极大,更是加剧了资源的损耗。绿色建筑的实质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节约资源和提倡使用可再生资源是必然选择。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建筑材料的正确选用,考虑节水、节电措施。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源热能等绿色能源,做到合理使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1.3 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绿色建筑又称为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等。发展绿色建筑就是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健康发展。因此在设计时要注重回归自然,充分考虑景观绿化,建立和谐的生态系统。建筑外观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和融合。建筑要做到与自然环境互补,而不是破坏。

2 以科学城KXC-I4-7地块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科学城KXC-I4-7地块项目地处萝岗开发区开创大道和科翔路交界处,开创大道以西,科翔路以南,四周交通便利,建筑总面积32330m2 。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总平面图

3.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绿色节能的应用,希望能够促进绿色节能设计的进步。

3.1 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

(1)项目建设选择的规划

项目用地为建设用地,没有珍稀濒危物种,无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特殊敏感目标。因此建筑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如图2。

图2 项目周边情况

(2)日照的设计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在项目公共建筑日影影响下,项目住宅建筑的日照时数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本地区住宅建筑日照时数的相关要求。

(3)绿植的设计要点

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优先选择本地区需灌水量较少、甚至不需灌溉的节水植物。采取措施确保植物的存活率,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种植绿化物种选择适应广州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习荫植物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²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或不少于1株榕树类树木。大面积的绿化配合水景设施,可有效改善小区热环境,幼儿园和住区之间用绿化进行隔离。这样可以营造一个舒适的室外空间。

(4)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配置满足规范要求,与周边相关城市设施协调互补,相关项目合理集中设置。住区主要出入口和住区内部还设置了无障碍设施。

(5)风向的控制

应用CFD模拟分析软件分析优化,全年主导风向下,项目各区域行人高度1.5m处的风速均小于5m/s,大部分区域风速在0.6~3.5m/s之间。小区内风速放大系数均不大于2。

3.2节能与能源利用(1)外墙的设计

项目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饰面采用浅色,屋顶采用挤塑聚苯板、高密度聚苯乙烯板保温材料,采用中空玻璃。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的规定。

(2)户型设计

本项目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地)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住区建筑朝向基本为南北向,居室避免东、西向日晒;

(3)照明的设计

小区公共场所和公共部位的照明均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楼梯间照明采用声控型节能自熄开关控制,梯间应急灯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并选用高效节能变压器,变压器深入负荷中心,控制变压器负荷率在70%~85%;

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给排水系统的设计

在方案、规划阶段,统筹考虑水系统布置,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气候特征,以“低质低用,优质优用”原则,制定合理的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案。住区拟选用中水利用、雨水利用等水资源利用方案。这样景观用水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采用雨水收集利用,用于绿化和道路冲洗等。并选用高性能的阀门,如软密封闸阀或蝶阀避免管网漏损。如图3所示。

图3 住区给排水系统的设计

(2)节水器具的选择

本项目内所有用水点均应采用节水器具,具体包括节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器和节水洗衣机。所有用水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 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 18870 的要求。

(3)水资源的利用

首先,室内明装给水管道的外壁应涂浅蓝色调和漆两道,以示与其余管道相区别。人工湿地有对非传统水源的消毒杀菌、安全防护和检测措施,供水系统切换设施 的设置。且不得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其次,采取有效措施,使得污水不污染雨水等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尽量减少雨水流入污水管网;有污染的自来水出水口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最后,住区室外有渗透沟和下凹绿地,用于临时存储雨水,雨水还能通过渗透沟回渗到土壤里,提高了雨水入渗量,降低雨洪灾害。

3.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造型的设计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女儿墙高度未超过规范要求的2倍。

(2)材料的选择 该项目为精装修项目,在建筑施工图纸中均对土建和装修进行了统一设计,达到了土建与装修一体化的要求。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对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利用率不低于20%。在保证再循环使用材料的安全性和保证环保性前提下,设计过程考虑选用具有可在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并且设计方案中使用了可在循环材料;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的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10%。

3.5室内环境设计

(1)室内光照的要求

住宅建筑的日照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详细控规要求。当该城市无具体要求时,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卧室、主起居室(客厅)、书房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规定。

(2)住宅的隔音的设计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主要功能房间全部采用中空玻璃,分户墙采用100mm 钢筋混凝土,外墙采用200mm 加气混凝土,卧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A),夜间不大于37dB(A)。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和夜间不大于4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5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25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25dB,沿交通干线时不小于30dB,这样的设计室内噪声均可满足相应的要求。

(3)通风的设计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或者达到外门窗面积的45%以上。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夏季隔热要求。地下室使用干燥而表面带微孔的耐磨材料、素混凝土表面等具有吸湿能力的面层。首层卧室、起居室,半地下、地下空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霉。

3.6运营管理实施

(1)垃圾的分类设计

制定垃圾分类及收集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有用废品进行分类收集,对有害废弃物实行控制,禁止出现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垃圾容器的数量、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规格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能及时(至少每天一次)清运存放垃圾、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2)住区的病虫预防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并保证树木有较高的成活率,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4 结语

面对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在设计阶段时,本项目的各专业设计人员就开始构思绿色建筑内容,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去。通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的设计实现良性共存。利用节水与水资源、节材与材料资源的设计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结合室内环境质量及后期的运营管理,绿色建筑能够更好地为我们创造出生态健康的环境,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本文所论述的科学城KXC-I4-7地块项目的建筑设计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所有控制项要求。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 首先要考虑建筑的节能降耗, 提高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留给后人更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为保护地球资源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上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