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面临的困难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教育面临的困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问题学生的教育上,人们更多地倾向于运用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这些柔和的方法。但是,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万能的,对于哪些屡教不改、桀骜不驯的学生,适当使用惩戒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教育惩戒是必要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惩戒与体罚难以区分和把握 ,因为我国还没有类似于韩国《教育处罚法》的相关法律,对惩罚的对象、原因、部位、程度来作严格的限制和详细的规定。2013年6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教育部将出台相关规定,对有违师德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以高压的态势守住师德的红线。对于违反师德的行为,许涛举例说,有体罚学生的行为,也有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比如言语攻击,让孩子丧失学习、生活的信心等;同时还有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比如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等。教育惩戒一旦被认定为体罚,也就意味着相关教师触及师德高压线。
在严峻的教育背景下,问题学生的教育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对那些不听管教的学生,教师讲讲道理,敷衍了事,不会触及高压线,但是违背教育宗旨,对不起问题学生的未来;如果使用惩戒,容易触及师德高压线。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劳动体验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
二、劳动体验有助于问题学生教育
1.劳动体验有助于提高问题学生的思想认识
《大教育与现代人培养》指出:“劳动教育是智育、德育、生产教育技术的统一,重视劳动教育,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是培养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手段。”劳动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参与劳动体验,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优良的品质。
思想决定行为,问题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多是因为思想认识有问题。经常逃学、旷课、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不懂得劳动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不懂得学习是未来高效劳动的准备;经常偷窃的学生,经常破坏公物的学生,经常打架斗殴、游手好闲的学生,他们不懂得劳动产品的来之不易;经常向家长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铺张浪费的学生,他们不懂得劳动的艰辛。这些学生,应该设法让他们去劳动、去体验生活,劳动体验会让他们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劳动体验有助于改变问题学生懒惰拖拉的习惯
问题学生厌学、怕完成作业,懒惰是重要原因。学生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参加适量的劳动,经过一定量的重复就会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有了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慢慢就会接受学习这样的脑力劳动。
劳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劳动者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时间来完成任务。如煮饭,煮饭者必须先有条理地做好准备,一旦开火,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烹饪任务,拖拖拉拉就会延误时间,甚至烧焦饭菜。这种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做事的效率。
3.劳动体验有助于培养问题学生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人格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意志力是一种自我引导的精神力量,人们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意志力作保证。问题学生往往缺少意志力,他们做事不能够坚持,容易半途而废。
意志力可以通过训练形成。心理学家博伊德·巴雷特曾经提出一些锻炼意志的方法,如从椅子上起身和坐下30次,把一盒火柴全部倒出来,然后一根一根地装回盒子里。他认为,这些练习可以增强意志力,以便日后去面对更严重更困难的挑战。更为复杂的有目的性的生产劳动或公益劳动,能够让问题学生用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力,不仅有益于问题行为的解决,也有益于问题学生未来事业的成功。
三、问题学生劳动体验的实施
让问题学生去进行劳动体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问题学生本身在思想和行为上存在一些不良倾向,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劳动体验,而且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篇2
一、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同样还促进人的发展。勤工俭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方面具有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们从小就应该接受一定的劳动教育。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现在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是劳动的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与社会实践的距离较远,对劳动光荣和劳动神圣很少有切身的体会。不仅城市学生如此,农村学生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劳动神圣,劳动光荣,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对勤工俭学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进一步强化勤工俭学服务素质教育的意识,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现在孩子们参加劳动的机会很少,条件也不足。我们把勤工俭学坚持下去,要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勤工俭学,努力为中小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场所或基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创造条件。
二、以服务于农村“普九”大业、服务于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着眼点,发展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
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服务,为“普九”和“普九”后的巩固提高服务。那种大规模的办产业的勤工俭学不是我们提倡的方向,要更多地把服务于农村推进和巩固“普九”、打赢“两基”攻坚战,服务于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的着眼点。
当前由于河北省人民群众的贫困面很大,贫困程度很深,缺乏基本的教育支付能力,适龄少年儿童就学首先面临的就是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问题。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是不能拖延和等待的,我们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这个任务。怎么解决?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就是一种有效的办法。通过养猪种菜,办好食堂,降低学生就学成本,减轻家庭负担,使孩子们能够在学校里吃上一点肉、吃上一些鸡蛋、多吃到一些蔬菜和豆腐,改善一点生活,改善营养,解决好生活困难问题,在校园中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尽我们的力量,带着深厚的感情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历史、自然、经济和文化大不相同,即使是县、乡之间的情况也可能各不相同。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应突出农村特色。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校园有较多可供种、养的条件和空间,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不少学校校园、校舍闲置,如何运用好这些闲置资源开展勤工俭学,大有文章可做。农村中小学可以结合当地经济特点,积极发展养猪、养鱼、种菜、培育苗木等种养殖业,对内可以补充师生生活不足,对外可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这样投入少、宜操作、见效快,能使农村学校的特色得到发挥。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还可以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此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勤工俭学基地,引导周围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村实用技术。
馆陶县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成功实践,就是紧密结合本校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全县农村学校唱的是“农”字诀,做的是“土”文章。他们的勤工俭学因为条件限制,都是从小开始,即从小菜园、小果园、小猪厩、小苗圃、小鱼塘、小食堂开始,先做到种好菜、养好猪、栽好树、办好食堂,不因小而不为,不贪大求全。少数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生产规模大一点,科技含量高一点,也必须从小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如果不切实际,贪大求全,好高骛远,则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办好勤工俭学事业
篇3
关键词:现象;挫折教育;责任感教育;独立能力;实践教育;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08-02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安徽怀远一名学生给老师背上贴纸条,纸条上写着“我是乌龟,我怕谁”这一内容,还有,经常听到学生跳楼事件的发生等,这一系列现象不免让人产生对当前教育的一些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缺乏对学生的挫折教育
现在的孩子,没有经受过失败的打击,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只知道走极端。因此,我认为在教育上应采取一些挫折教育。
外国的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要去闯荡更广阔的天地。父母不可能永远保护孩子,却可以教给孩子认识生活与社会的能力,教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所以外国的家长们十分注重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经受挫折与战胜困难的能力。
如:“狠心”的德国妈妈
从孩子蹒跚学步起,德国家长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孩子跌倒后,家长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此外,德国家长还鼓励孩子参加由政府暑假期间组织的“磨难营”活动。有时甚至故意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
柏林的一位女教师,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一次,她正在读小学的女儿要跟同学一起去郊游。临行前,她发现女儿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背包,可她没有提醒女儿。旅行回来,女儿饿得脸色发黄。这时,她才问女儿是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了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清单,那样就不会忘记带东西了。”
在西方国家中,德国孩子擅长做家务是出了名的。有些德国妈妈在孩子呀呀学语阶段,就指导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摆放餐具等。尽管孩子们起初做不好,最终还得大人重新摆一遍,但在长期的类似的锻炼中,德国孩子便在犯错与改错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正确地面对挫折与失败。
又比如:韩国人的“狮子型”教子。“狮子型”教子法其实就是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锻炼。
在游乐场,一个孩子要玩空中缆车,孩子的爸爸让他独自去玩,自己只站在入口处等候。他并不是没有钱再买一张票,却是想让孩子明白,既然要玩这个游戏,必须要独自面对惊险与恐惧,还得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此种方法与狮子的育儿方式不谋而合。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会被公狮推到岩石下,让幼狮在困境中想办法。公狮或母狮看见幼狮遇险都会远观,当面临生命危险时才伸出援手。它们保持着保护的安全距离,而不是零距离。只有在这种距离之下,幼狮才能学会独立。
韩国人历来都认定,采用“狮子型”教子法,最终会将孩子培养成像狮子一样坚毅、勇敢、独立自主的人,
以上种种国外的教育,我们为何不可吸纳一些呢,这样也可以补足教育的一些缺失。
二、缺乏对学生的责任感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根本不能担当,很多时候都是由家长跟他们承担,这实质上是害了他们。
在国外,他们就不是这样教育孩子的。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做敢当。家长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这样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缺乏对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训练的教育
现在的家长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由此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过度保护。而且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从小让孩子接受必要的劳动训练,是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吃苦精神,形成良好心态和健康人格的重要一课。
我们的孩子,从来都是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中成长,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劳动的训练。
但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鞋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们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动手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在美国、日本、英国教育法规中,还有专门条款规定孩子的劳动时间,家庭和学校均不得剥夺孩子的这一权利。
四、缺乏对孩子的实践教育
我们的教育都是一些空洞的理论教育,缺乏实践,缺乏具体形象。
在瑞典,2岁多的小班学生最初学的单词除了“你好、谢谢”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称。夏天,每星期中有两天老师会带小宝贝们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试验。例如,在地上挖几个坑,分别将塑料袋、纸、玻璃、香蕉皮等埋入,过几个星期后再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此对小孩讲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会吸收玻璃,而且还会伤害到人和动物的脚,太阳光反射聚焦还会引起火灾。瑞典的环境建设搞得那么好,这与自身从小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与理论教育相比,实践教育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儿童接受,瑞典这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接受、对生活及人类的热爱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五、缺乏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感恩会使孩子学会尊重,感恩会使孩子学会有礼貌,感恩还会是孩子更加孝顺。
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特点、PHOTOSHOP
一、项目教学法概念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好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后期逐渐趋于完善,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育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项目过程的教学组织方法。项目过程是完成一种项目任务并获得项目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尽管项目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和工具(五个要素)均会发生变化,但完成项目任务的六个步骤----信息(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则相对固定上。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充分接触社会和企业,广泛收集信息,提出项目任务,在与学生共同讨论,确定各自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由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已有的专业能力,独立自主地或在老师帮助下实施和完成项目。项目的完成既要接受老师的评判,更主要的是要接受社会的评判、市场的反映,经济效益上的体现。
学生通过基于项目过程的不断学习,不但学会了职业技能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而且学到了具有普适性的工作思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所能完成的项目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综合,于是学生的职业水平和职业行动的能力培养目标得到实现。同时,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信心、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创业意识,并对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兴趣都有较好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项目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传统的教学方式(被动模式),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创新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高职教育院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具如下特点:
知识种类多:项目教学法不单独要求学生掌握教学的课程知识,更加还需要掌握项目管理、市场调研和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基本知识。
实用性强?押项目教学法中每个项目都是教研组或者老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现实企业中实际生产过程或某一个领域(如商业经营)的整套流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模拟环境中通过行动(操作)获得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产生的实际效果与将来走向社会有很大的关联,它帮助学生更容易走入企业中去,也为今后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行业引导: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还对学生起着指导作用。学生在项目行为(操作)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学课中的知识在现实社会或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让学生了解学科在实际生产过程或某一个领域(如:商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它也将在生产过程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一一告诉学生,学生通过项目操作,了解对学科是否喜爱,对行业是否有兴趣,将来人生发展是否选择这个学科行业。对学生人生规划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4、提高自我学习能力: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项目为目标。学生通过这种模式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写工作计划书,组织同学或单独去进行生产工程,完成项目任务。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查找资料或咨询专家等多种方式,去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用来解决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5、增强自信心:项目教学法可以通过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行业(操作)中克服困难,在解决困难过程中,增加对自身工作能力的肯定,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当项目完成后,有明确或具体的成果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产生荣誉感。
三、项目教学法在《PHOTOSHOP技术》课程中应用
1、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教师针对《PHOTOSHOP》课程中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知识技能去企业或公司做有关PHOTOSHOP技术人才需求调研。首先对需求PHOTOSHOP技术人才的企业进行分类,例如:摄影公司、广告公司、电视传媒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动漫公司和网络公司等进行横向分类,对企业在不同的地域位置不同的规模等进行竖向分类。根据调研目标制作有关针对PHO-TOSHOP技术人员需求问卷调查表。通过统计软件针对有关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对PHOTO-SHOP技术人才(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员)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广告设计、文化传媒设计、平面设计、网站页面设计、动漫设计、包装设计、影楼后期制作和海报设计类人才需求十分迫切。
2、制订项目目标
直接到东莞A广告有限公司拿到一份为东莞虎门B少儿辅导培训中心做广告设计这个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客户提供的要求,素材和培训中心资料,使用PHOTOSHOP软件独立设计出广告宣传页,从而让学生更加掌握有关PHOTOSHOP软件的操作和技巧。
3、项目内容
东莞虎门东林少儿辅导培训中心针对广告宣传页有以下几点要求:1、能够体现出东林培训中心教学模式;2、能体现东林培训中心的师资力量和教学优势;3、能体现学生辅导后的成绩;4、画面要有很强的冲击力;5、画面大小40*30CM,分辨率为300dpi?鸦6、广告词:根据东林培训中心的简介和有关东林培训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了解东林培训中心的宣传页主要针对的客户群是初中生和高中生。
4、要掌握PHOTOSHOP的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PHOTOSHOP的技术要求:
篇5
论文关键词 监狱管理 狱警 管理体制
监狱作为国家的主要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维护安全稳定,教育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能,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它也面临巨大的考验与挑战。目前我国的监狱管理工作已逐渐趋于完善,并且将会一步步走向科学化的进程管理,但近看监狱部门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方面的问题。监狱部门的管理工作要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其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以及将如何推动监狱工作的持续和快速健康发展,这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笔者拟结合监狱工作管理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现行监狱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监狱警察职能分工不明确
目前我国监狱警察存在着一职多能的现象,从人员来看,监狱警察不仅仅是刑罚执行者,同时还需要负责对犯人进行思想教育、法律教育、劳动改造、心理矫治等工作,这种职能分工使得监狱警察无法把每样工作都做的到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其实作为普通工种的工作人员来说,一心善且不能二用,更何况是身负重职的监狱工作人员。一个人的天平是很难做到对每样工作的精力都分配均匀的。于是便会出现这种情况:监狱制定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改造目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遇到种种困难,使之很难成功的进行下去。总结种种原因发现,我国监狱警察体系中人员的整体素质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他做完一大堆庞大繁杂的工作之余,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其他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同时这个改造的过程仅靠监狱自身的管理工作进行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
(二)监狱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监狱组织内部管理体制一直沿袭着以往的职能等级制度。首先,从横向层面上来看,其主要是按照业务分工来进行各个职能部门的划分;其次,从纵向层面上来看,至始至终都采取的是“监狱领导——职能部门和监区——分监区”这样的一种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体系。在过去,这种垂直型的三级管理体系为我国监狱管理还是做出了一定的历史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以及法制的不断发展,在新阶段和新的形势下,这种三级管理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于现代管理制度的要求,无法满足现代管理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监狱管理体制存在着监管工作分工不明确,监管工作对罪犯的改造上所起的作用较为分散,不易及时的发现漏洞,从而造成监狱管理工作在一些类似影响安全和改造质量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三)监狱管理方式欠合理化、科学化
我国的监狱管理,在刚刚建立之初,其主要的作用或者说价值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个是社会价值,主要通过监狱来对犯人进行教育改造;另一个是经济价值,通过对犯人采取参加劳动的形式,为监狱自身的有效运行创造效益。这两点价值都是从当时的具体国情出发,也适合当时监狱管理的发展要求。因为通过对犯人进行教育和劳动改造,能够使犯人接受一门技能,为其以后在社会上生存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为监狱和国家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对于正处于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我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得到完善,监狱这种经营方式在市场竞争下受到的冲击越来越严重。同时这种体制也衍生出了两大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是,监狱警察有了****的权力和机会。监狱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作为目标,在这种“监企合一”的模式下,对犯人的改造则直接体现在他们创造经济利益的多寡上。在这样的一种管理模式下,改造只注重经济效益,为监狱的****和监狱警察权力的扩大提供的可能性。二是,对罪犯的改造质量造成较大影响。监狱改造是通过劳动这种方式帮助罪犯能过洗心革面,重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改造,忽略了教育的功能,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改造的质量,也是对罪犯****的严重忽视。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几点对策
(一)明确监狱监察职能
1.监狱警察各司其职
可以对现职在编的监狱警察进行分类处理,即规定某些警察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这种职能分工可以使监狱警察专门研究、探讨某一个单项工作的方法、步骤以及策略,使得监狱管理工作划分得更细,管理人员实际的工作做得更精细,这样既能保证工作的高效完成,又能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保障以后的管理工作能更科学、专业化、高水准的完成。
2.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的狱警队伍
作为监狱工作主体的监狱民警队伍,其在执法、安全、质量改造三大管理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监管改造工作作为监狱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它是直接以人为管理对象,改变或部分改变人的已有意识和行为习惯,直接作用于人的思维意识,这就要求它以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专业人士利用专业知识来进行,因此需建设一支拥有法律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拥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的强有力的监管队伍。
3.设置专门化的监管部门
针对不同的犯罪人群和犯罪心理,监管改造工作需要采取不同的矫治对策,这就要求监管须建立不同的管理和教育矫治部门。这是监狱管理制度由粗放向精细的一种转变,也是监狱刑罚执行要求分类管理和分别施教的基本要求,同时它也是教育改造由宏观向微观的具体化实现。设置专门化的监管部门其实质就是监狱管理的精细化,只有设置专业化的部门,实行管理分工,使工作越分越细,专业化程度就越来越高,这样才能保障监狱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建立适应现代管理的监狱管理体制 1.建立三级安全、改造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在原有业务部门和业务流程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建立监狱、监区、分监区三级安全、改造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在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方面提高监狱工作的整合性,提高改造质量管理的地位,使之成为贯穿监狱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活动全程的主线,成为监狱的主管业务,更有甚者成为包含全部因素的全监狱性质的大系统管理,把影响安全稳定和改造质量的各个因素纳入管理的范畴,形成一个大安全、大教育的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管理。
2.完善监狱工作运行管理机制
在逐步完成部门分工明确、业务归口管理、岗责清晰、条块结合管理格局的条件下,建立大教育、大安全的管理运行机制。采取动态问题动态管理、系统问题系统管理的方法,设立并落实三级定期排查和分析研究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对狱情、犯情、敌情等安全和改造质量的各个要素以及监狱的各项业务工作的运行影响甚大,让大教育、大安全的管理制度在监狱工作中得到具体的详尽的体现。
3.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考核机制
第一,创新监狱的监督考核组织形式。把职能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纳入监狱的监督考核中,监区的工作与职能部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全员设置全方位的监督考核机制,不但能推进各科室积极发挥其管理只能,调动起科室与监区的积极性,还能消除人们不平衡的心理,加强了各部门的监督与指导业务,加快了监区自身整改的工作进度。
第二,创新监狱的监督考核方法。在监狱工作的监督考核中,不应只考核各项基础业务的规范化程度,记录痕迹层面上,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透过记录痕迹考核他们真实的执行情况和制度,这样才能保证监督考核的真实性与实用度,
第三,创新监狱的奖惩考核制度。监督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的精髓是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只有把各项奖惩,特别是“德”、“绩”的情况作为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作为监督考核的基础来体现监督考核的结果,才能真正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奖惩机制,调动起组织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监狱内部各个部门都朝着自律型组织转变。
(三)引入现代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创新监狱管理制度
首先,树立起“人本生产管理”的新理念,创造和优化劳动改造手段。监狱生产目前受其自身固有的条件限制,倒退为劳动密集型和劳务加工型产业的状况,监狱的经济也受到严重制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想发展监狱经济,优化劳动改造方式和强化监狱生产的物质载体功能,就只能用现代的科学文明手段完善监狱的生产管理,大力发展监狱生产和强化劳动改造罪犯的条件,同时需要找准二者的结合点,从而达到“人本生产管理”的目的。
篇6
关键词: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051-02
在当代每个人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立志于终身学习才能跟踪社会的发展,才能立足于社会。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开始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终身教育”转变。终身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目前,学校发展的漫长历史已经为人类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随着父母教育意识的逐渐提高,也开始从经验逐渐向科学的教育方式过渡;然而,社会教育的发展却相对比较欠缺,在社会教育的发展中,目前在探讨的相对比较规范和富有成效的一种方式就是社区教育,如果说社会教育是一个有机体的成长,那么社区教育就是其中每个成长的细胞,它们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教育以至终身教育的实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因此说,终身教育呼唤社区教育的大力发展。建立符合实际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强化和完善社区教育服务功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学校与其所属的社区能有效地互动,相互提供资源,实施资源共享是完善教育功能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因此,必须实现学校与社区双向开放、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在社区大力支持教育的同时,学校凭借人才、知识、信息等优势发挥对社区的辐射功能。
一、社区与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范围
社区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文化资源、社区人力资源和社区物质环境资源。社区文化资源是指社区里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方语言、生活方式以及社区成员的价值观等,是一种无形资源,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来源;社区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社区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众组织,包括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等,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实施范围和活动水平;社区物质环境资源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区图书馆、博物馆、高等学校、工厂、部队、商场、信息中心等,能够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学校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资源、学校人力资源、学校物质资源和学校管理资源。社区教育可以直接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出适合社区特点、居民需要的课程内容;学校人力资源是指学校内的教师、专家和学者等,选派中小学得力教师和干部做社区教育的专职工作人员,利用大专院校的专业人才优势,建立由教授、讲师、专家学者组成的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师资库,随时为各类培训提供服务;学校物质资源是指学校内的教育场地、教育设施和教育设备,社区教育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广泛的服务;学校管理资源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可以借鉴这些资源提高社区教育的规范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二、学校与社区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有待健全
社区与学校结对共建,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双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为社区开展各种培训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在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学校工作,并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提供方便。因此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主要就是要实现社区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但就现实而言,很多学校与社区并未能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共享,造成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巨额浪费,社区教育资源投入的严重不足;学校不能借助于社区内企业作为实训基地而重复投入,企业不能借助于学校的科研设备,培训机构进行技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正规的学历教育在人口逐渐减少下慢慢萎缩,而以转岗、再就业、为提高生活质量与情趣的技能培训则因时空、需在当代每个人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立志于终身学习才能跟踪社会的发展,才能立足于社会。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开始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终身教育”转变。终身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目前,学校发展的漫长历史已经为人类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随着父母教育意识的逐渐提高,也开始从经验逐渐向科学的教育方式过渡;然而,社会教育的发展却相对比较欠缺,在社会教育的发展中,目前在探讨的相对比较规范和富有成效的一种方式就是社区教育,如果说社会教育是一个有机体的成长,那么社区教育就是其中每个成长的细胞,它们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教育以至终身教育的实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因此说,终身教育呼唤社区教育的大力发展。建立符合实际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强化和完善社区教育服务功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学校与其所属的社区能有效地互动,相互提供资源,实施资源共享是完善教育功能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因此,必须实现学校与社区双向开放、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在社区大力支持教育的同时,学校凭借人才、知识、信息等优势发挥对社区的辐射功能。
一、社区与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范围
社区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文化资源、社区人力资源和社区物质环境资源。社区文化资源是指社区里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方语言、生活方式以及社区成员的价值观等,是一种无形资源,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来源;社区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社区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众组织,包括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等,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实施范围和活动水平;社区物质环境资源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区图书馆、博物馆、高等学校、工厂、部队、商场、信息中心等,能够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学校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资源、学校人力资源、学校物质资源和学校管理资源。社区教育可以直接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出适合社区特点、居民需要的课程内容;学校人力资源是指学校内的教师、专家和学者等,选派中小学得力教师和干部做社区教育的专职工作人员,利用大专院校的专业人才优势,建立由教授、讲师、专家学者组成的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师资库,随时为各类培训提供服务;学校物质资源是指学校内的教育场地、教育设施和教育设备,社区教育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广泛的服务;学校管理资源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可以借鉴这些资源提高社区教育的规范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二、学校与社区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有待健全
社区与学校结对共建,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双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为社区开展各种培训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在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学校工作,并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提供方便。因此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主要就是要实现社区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但就现实而言,很多学校与社区并未能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共享,造成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巨额浪费,社区教育资源投入的严重不足;学校不能借助于社区内企业作为实训基地而重复投入,企业不能借助于学校的科研设备,培训机构进行技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正规的学历教育在人口逐渐减少下慢慢萎缩,而以转岗、再就业、为提高生活质量与情趣的技能培训则因时空、需求的变化而无人顾及。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关部门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区教育在内容上仍为传统的时政宣传、普法、计划生育、营养卫生、文体活动等;在教育手段上,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很少,社区教育资源管理、师资保障等没有相应的制度与措施。这些同样是其他地区在进行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责任、利益不明晰导致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不高,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无法突破资源的专属性。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一直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有一些学校比较愿意接受资源共享的理念,想向社区开放学校教育资源,但由于存在经费、安全事故以及双方责任协调困难等顾虑,所以资源共享迈出的步伐不大。
三、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
发展社区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志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乡村城镇化,家庭现代化的逐步实现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人们吸收知识的途径亦超越书本,超越课堂。学校在青少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正日趋减弱。信息时代要求人们多方位、多角度地汲取知识,以改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社会也要求学校打破围墙,将教育对象延伸到校园之外的机关、工厂、部队等。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走社区化的道路,而教育社区化的前提是人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社区教育的新观念。
1.社区教育必然要占用教育资源,但无需过多的额外投入,更不必独立设置社区学院,它应在职业学校、高职院校的基础上拓展其社区教育的功能下实施,它可以与学校、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共享实现社区教育低成本扩张与发展。学校的培训、教育功能,企业的就业、实习功能、社区人力资源、安居乐业功能的结合,在政府的牵桥搭线、政策引导、经费保障下实现多方共赢。
社区中存在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与作用是学校自身无法实现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对学生最具实效、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在与社区互动与构建中,挖掘社区教育优势,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同时,良好的社区环境,浓郁的教育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2.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发挥学校师资优势,定期对社区居民开办各种培训班。如可利用电脑房开办电脑学习班,向社区居民传授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利用体育馆或运动场开办健身培训班,给居民提高强身健体的场所和正确方法;为社区提供教室开办各种劳动技术培训、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等等,这样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也达到了让居民终身学习的目的,为提高全民素质作出了实绩。
基于学校、社区整合的社区学院老师一部分可来自于学校的讲师团,一部分可来自于企业的工程师,还可以来自于社区的自愿者。通过有偿讲学、无偿服务满足老师物质,尊重、关爱、荣耀等精神需要,实现社区教育、实训、成长三结合的目标,通过整合后的人际资源更有效地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学校、企业、社区的合作。
3.以高等院校(并发挥其社区学院的作用)为联系纽带,将其置身于社区环境中,探讨信息网的作用、建立与运作,将政府的政策引导,招商选资与高校学生的创业,职高学生的就业有机结合,通过学校、企业、社区资源整合共享的合作模式,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图书、计算机网络、科研设备、甚至是师资,人际关系资源)、学校优雅的环境,将高校与各界各业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中心城市的联络、辐射中心,从而启动、拉动、驱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区建设。
由社区和学校双方的资源共享整合而发展成以社区学院为代表的教育机构,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时空分布的局限性,致力于为每一个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以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体现了政府对社区居民的人文关怀、对纳税人的回馈,同时也提供了全体居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更满足了居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了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针对社区教育的功能、社区居民的需求、实践的需要,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课程的编制、教学实施的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应从高效节约的角度探讨学校、企业、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互利互惠,实现多方共赢,也是构建和谐教育、服务社会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金单.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探讨[J].教育纵横,2007,(3).
[3]李立纲.城市居民社区资源共享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1,(5).
篇7
关键词:翻译跨文化交流旅游经济旅游资料旅游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论文百事通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带动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旅游资料的翻译也就成了旅游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资料的翻译是跨国界、跨文化、跨社会的宣传活动。翻译工作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面临各国文化与语言差异所带来的各种困难。译者需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旅游资料的英译情况仍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拼写语法错误;措辞不当;滥用汉语拼音(中式英语);文化信息处理不当等等。
旅游资料是一种宣传资料,其功能就是向读者亦即游客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引起游客参观的兴趣,达到传播本地文化的目的。同时,旅游资料中所蕴涵的信息以文化为主,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历史考古到风土人情,无所不有,极具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因此,翻译旅游资料就是要把含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转换到译文中,这才是旅游资料翻译的重点所在,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却给这种文化的转换带来极大的困难。有的译文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有的译文的语法杂乱无章,错误百出。有的译者强行按中文的句法进行翻译。那就无法达到其英译的目的——吸引游客。比如用hangfootbuilding来翻译吊脚楼让人无法想象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建筑物。下面就旅游业相关的几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旅游资料的翻译
虽然旅游资料的翻译应该以读者的文化为主,以译文为重,但是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是旅游资料中与其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在读者接受范围内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如果译文不作任何改变照直翻译,不但令外国游客不知何意,而且还会失去阅读的兴趣,达不到翻译的目的。那么译者应适当地增减文化点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所以采用删减、释义、类比、改译等方法。
典故是旅游资料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谚语、某些作品等。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因结构固定,义在言外,已失去指称意义,只有语用意义,在直译以后读者无法理解典故含义时,要对典故作适当转换。采取直译加注其背景知识和解释原文含义,避免损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联想意义。意译向译文读者忠实地转达原文信息,有时要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如:“玉兔”为什么英译成“MoonRabbit”而不译成“JadeRabbit”?让人误认为是玉做成的兔子。
旅游景点的翻译
旅游景点的翻译在旅游文化的介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译者对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学习,有条件的最好作实事求是的实地考察。想办法拉近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游兴。中国悠久历史中有许多著名事件,英雄人物,典故传奇等,旅游资料中经常提到的许多风景名胜往往与他们有关。不增加说明,一般外国游客就无法理解。有时候在翻译旅游资料中删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多数外国游客阅读这些资料都是为了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增加一些旅游兴趣。
值得一提的就是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在翻译选词时更应该慎重。比如说“楼”在英语中有许多个对应语,并不是可以随便调用的。浩然楼译为HaoranMansion,是因为这是一座公馆大楼式的建筑,岳阳楼译为YueyangTower,因为其形状类似塔,而天安门城楼是众所周知的类似检阅台、主席台的建筑,故译为theTianAnMenRostrum。
饮食文化的翻译
我国由于历史和地域的不同,形成众多菜系,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它的中、西文化差异、其原料成份及烹调方法等。如将韭菜合子译成ChiveBox就会让人费解,何为“ChiveBox”?看到“盒子”就直接对应了“box”?可见译者在翻译菜单时对这种传统小吃本身还不够了解。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不禁想到了“dumpling”一词,其所指不仅限于“饺子”,还可以指其它食品,如:粽子、水饺、锅贴等,虾饺可译为ShrimpDumpling,素菜锅贴可译为VegebrDump1ing。此类英译名现已广为接受,而韭菜合子的形状与饺子相似,体积较大,看似扁平,dumpling一词也可适用。综合考虑韭菜合子的制作方式,制作原料,笔者建议译为FriedLeekDumplings。
在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翻译时,可采用直译:烹饪方法+原料名,如:清蒸桂鱼SteamedMandarinFish、回锅肉Twice-cookedPork、炖牛肉StewedBeef。音译+意译:麻婆豆腐BeanCurdSichuanStyle、西苑饭店XiyuanHotel。意译:红烧狮子头BraisedMetBallswithBrawnSauce、棕子Pyramid-shapedDumpling。论文百事通
公示语的翻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举办奥运会、世博会都需要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然而,当海外旅游者来华发现“EntranceVisa”(凭票入内)、“FeePark”(收费停车场)、“TicketOfficeFor”(补票处),OffLimits(旅客止步)等非规范英译的公示语时又会作何感想呢?在北京,各街道路口都设置了路街名牌,如“长安街”。路牌上汉语“长安街”置于汉语拼音“CHANG''''ANJIE”之上组合共用。像这种路标中国人只看汉字就一目了然,而无看拼音的必要;海外旅游者不懂汉字,看了标注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明白这“JIE”意味着什么。如能将拼音CHANG''''ANJIE的“JIE”改用“AVE”或“AVENUE”岂不更恰当。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色公示语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公示语应用功能的不同直接导致英译公示语的语言风格、语气的差异。新晨
突出服务、指示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旅游设施、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卫生设施、街区名称、旅游信息咨询等方面,如:InternationalDeparture国际出发、InternetCafe网吧、DrinkingWater饮用水、ShoppingMall购物商城、Information问询服务、CarRental租车服务。突出提示、限制、强制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紧急救援等方面,如:TurnRight向右转弯、Slow减速行驶、NoParking严禁停车。严格禁用生僻词汇,英语公示语的词汇选择非常重视公众化,严格避免使用生僻词语、古语、俚语、术语。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须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对相同使用场合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对译。一些具有中国本土意义的公示信息经确认实有必要保留,在暂时无法找到对应译法的情况下应当参照实际功能需要选择适宜形式风格进行试译,然后在部分海外旅游者中进行检验。在确认不会产生任何误解的情况下才可广泛应用。
总之,中国要实现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目标,必须重视旅游英语翻译的作用。分析其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恰当翻译旅游资料,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旅游英语翻译得好,会唤起外国游客心中的美感和向往,有助于他们领略华夏千古文明的醇厚魅力,译得不好,则会破坏游客的兴致,影响我国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友.英语词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篇8
关键词 高等院校图书馆 管理员 学生助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Probe into the Improving Management Level of
University Library Student Assistant
YANG Dongju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In the work of student assistants in libra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complementary acute shortage of library staff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After compar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tudent assistants and contradictions, objectively analyze rational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udent assistants and management level.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administrators; student assistant
当前,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在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引入,高等院校图书馆也出现了新课题,除面临来自系统外网络信息服务机构的各种竞争外,其自身的传统管理理念、协调方式、服务方法等也表现出与生存环境的种种不适应,现有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已无法提供系统的优质服务,因此竞争对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此,聘请学生助理共同管理提高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品质,是拓展高等院校图书馆生存、发展和提升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1 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生助理内涵
1.1 放松、复发、抑制、好转、改善、加重、治愈、改善学生助理生活处境
聘请学生助理是指在校大学生中生活困难学生通过应聘择优上岗,获得相应报酬,是缓解求知及生存发展的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高等院校为缓解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困难,而设立的学生助理岗位,支持贫困在校大学生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图书馆则是学生助理展现自我完成学业理想之地。在这里要求他们服务态度认真勤恳,工作环境宁静,能够全方位地给予他们降低学习上、生活上以及思想上的各种压力。
1.2 缓解管理人员短缺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体都在逐渐扩大,高等院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却增加缓慢,有些学校甚至负增加。而高等院校图书馆随着信息文献的有序增长,学校及社会读者队伍逐渐扩大,图书馆本身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信息量不断增长,服务层次多元化,到馆人数渐次增长等因素,大多感到缺少管理人员难以正常开展工作,难以保证教学辅助任务顺利进行。这在高等院校图书馆中比较普遍。为此,我们聘请学生助理让他们参与组织、加工、整理、服务及管理的全过程,既可缓解管理人员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管理人员的负荷,又能解放更多高级管理人员投入到高层次服务管理之中,从而提高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1.3 培养大学生内在涵养,建立图书馆与用户的桥梁与纽带
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且基本上是家里的小皇帝,大多动手能力和与人共事能力欠缺。参加学生助理工作能让他们提早步入工作岗位,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长才干,摆正心态,努力实现角色转变。通过在心中时刻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学生助理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也逐渐地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自己过硬的素质赢得读者的满意与肯定。在与学生助理共事的过程中,图书馆掌握了学生读者群体信息需求,为图书馆提升改进服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起到了建立图书馆与读者用户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2 聘请学生助理存在的矛盾
2.1 学生助理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矛盾
学生助理来自在校大学生,他们有自身的特点,时常会因为调课、考试、金工实习、课程设计、季节性活动等事务不能按时到岗,部分学生助理只来工作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周就辞职。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致使学生助理队伍的极度不稳定,图书馆被动反复开展招新,经常进行上岗培训,有人戏称图书馆为培训馆。图书馆承受着意外负担,某种程度妨碍了图书馆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工作,给学生助理的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2.2 学生助理主动服务性意识淡泊
高等院校图书馆现阶段所能提供的学生助理工作岗位以服务性岗位居多,比如拆包、运输、贴标签、上架等日常管理,技术成分较低,大学生自觉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没有充分的发挥;还有部分学生助理意识不到位,片面以为学生助理工作仅是增加收入,减轻经济压力的途径,不懂得珍惜工作是一种责任。只有拥有工作享受工作,才能有资格成就事业。工作不够投入,工作时间经常迟到、玩手机甚至上网聊天,完不成工作量等不良倾向,有损图书馆的服务形象,其个人魅力同样受到损害。
2.3 学生助理工作岗位缺乏规范化管理
实行规范化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这是高校图书馆的客观要求。①高校图书馆是具有高度分工与协作的服务机构,只有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把学生助理的意志统一起来,形成一股合力为完成图书馆的服务目标而努力工作。现阶段,许多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助理的招聘,使用管理缺乏整体规划。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尽管这一群体数量庞大,人数远远超过在编管理人员,但是他们往往仅凭指导老师的主观印象进行考核和奖惩,难免出现在管理中时紧时松、时宽时严的现象,甚至疏于管理,很容易挫伤学生助理的工作积极性。
3 对图书馆学生助理统筹管理的思索
3.1 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应提倡竞争上岗,②以实力说话、符合竞聘条件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参与角逐,都可能得到聘用。竞争上岗的特点是公平性、公开性,体现在人人都可以竞聘,招聘标准、程序公开。参与招聘的工作人员,最好有主管勤工助学管理老师参加,图书馆组织通过的测试、面试形式择优录用,尽可能把那些自身素质优秀的大学生,热爱图书馆工作,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和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学生,吸收到图书馆来,与我们一起共同参与图书馆事务。
3.2 强化岗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图书馆岗前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助理的全方位素质。为了图书馆的发展服务,培训应由经验丰富的一线馆员负责培训学生,做好言传身教,让学生助理们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他们对读者服务工作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图书管理员是一种职业,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职业;要他们掌握信息技术检索、录入、光盘转换、图书分类等服务技能。通过系统培训使他们在信息飞跃发展和普及的时代,增强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学习,做好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向导,发扬知识共享精神,热爱图书馆工作,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图书馆做出应有贡献。
3.3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确定岗位及职责
完善学生助理岗位管理制度,由馆办公室牵头组织各部门参与制订适合各个岗位的学生助理岗位管理制度细则。细则应包含具体的岗位职责范围、根据岗位的性质明确实现岗位目标的责任。同时配备一名热心学生工作的老师监管学生,把他们纳入常规管理,在岗位分配中贯彻自主选择加推荐上岗方式,配以岗位轮换的管理机制,使他们真正全面了解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掌握图书馆业务知识,培养他们对所参与管理的岗位浓厚兴趣。指导老师应尽到督促和指导的职责,帮助他们自我完善,自觉遵守岗位责任、自我强化劳动纪律。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以及爱岗敬业意识,引导他们去体验父母生活的艰辛,明白学生助理的工作来之不易,教他们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因为这是他们的第一份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助理工作所产生的积累,这种积累和改变不是刻意的,而是在一天天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3.4 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高等院校图书馆任职的学生助理③基本由贫困生构成,他们往往存在一定自卑心理,兼有内向性格、不善于表达、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因此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其实很脆弱,问题是敢于先打破它的人太少。只要每人都迈出一小步,就会发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会化解这层隔膜。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图书馆有教书育人的职能,④我们的做法是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助理,与他们交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与亲人对待,工作上给予指导、帮助、信任,生活上用班主任的思路管理关心他们,温暖他们,与他们一起娱乐,聚餐聊天增进感情交流,打造家的影子。学生助理在图书馆找到了家的感觉,认识了更多同学、同事、结交更广泛的朋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战胜自卑从战胜自我开始,要说服别人首先说服自己;真正的幸福一定是和眼泪、欢笑、汗水结合在一起的;只有你改变了,世界才会改变;记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用换位思维方法与人相处;用自己的脑袋思考;为人真诚。努力把学生助理融入图书馆大家庭中来,享受工作着是美丽的人生理念,激发他们投入美好生活的激情。
4 结束语
本文着重对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生助理的现状及矛盾加以剖析,同时对解决矛盾的思路进行探索,以确保人尽其才为着力点,以维护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为出发点,以维护教书育人为立足点,加强管理保障,为高等院校图书馆提供高效有序的阅读环境和传输环境努力。
注释
① 叶文微,林健.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46-147.
② 张军.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探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4):93-94.
篇9
中学创建于1943年,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为完全中学,1999年通过省合格高完中验收,至此已历67年风雨沧桑。67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这里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用心血和智慧谱写教育发展壮歌,使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校园文化特色的学校,正迈着青春的步伐昂首前进。
中学占地65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在校教职工113人,专任教师102人,职员2人,工人9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人,专科学历人。中学高级教师15人,中学一级教师38人。在校学生人,其中高中人,初中人,是县惟一的一所高完中。学生公寓、大型运动场、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远程教育系统等各种软硬件设施齐全。校园里,树木常青,花草飘香,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宽广的运动场地,精彩的校园文化,让师生感到这里是花园,是乐园,是学园。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有了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现有微机60多台。信息技术的推广,远程资源的利用,不仅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中学以“正身、明志、博学、勇健”为校训,以“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做人,促进学生发展”为教育理念,牢固树立“教育为社会服务,教师为学生着想,学校让群众满意”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尊师爱生、敬业乐群、合作竞争、和谐发展”的特色校园精神,形成“以初中为根,以高中为干,以特色为花”的办学模式,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发展模式等方面着力打造中学软实力,创建特色学校。
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学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先后获得县“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单位”、“高中教育质量先进集体”、“甲级治安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小区”、“科技示范校”、“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市“省级科研课题优秀参研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省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和被评为县“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奖”、“高中教育教学一等奖”、市“高中教学成果特别奖”等。
一、贯彻落实教育工作会议情况
我校加大了各项管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面提高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师文化建设,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更加丰富;教师整体水平和精神焕然一新。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师德修养、师德形象,使全体教师言行文明、勤学上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真正让教师文化迈上一个新台阶,并用良好的教师文化带动整个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大进步。我校召开了教代会,强化民主管理,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我校在继续抓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更好地突出教学常规的过程和细节的管理,艰苦奋斗,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各科教学质量;期末考试之后,我校严格按照学校管理制度,奖优罚劣,兑现绩效工资。
二、教学质量的情况
学校的生命线是什么?就是教育教学质量。不管东南西北风,狠抓质量不放松,这是我校的一句口号。
虽然近几年来,我校的办学条件旧貌换了新颜,我校的校园文化也是亮点纷呈,这些改变了社会各界对我校的看法,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但是,由于生源素质等客观原因,尽管我校教育教学成绩逐年上升,但与县城中学及发达乡镇相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正因为存在差距,我们创建人民满意学校的斗志不减、决心弥坚。我校积极响教育局的号召,大张旗鼓抓管理,旗帜鲜明抓质量,现在我校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几年来,我校考上中考、高考均取得可喜成绩,尤其打造出艺体特色品牌,成为县高中教育教学的一大亮点。
我校树立了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本、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原则,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我校从广义上理解“质量”,那就是为了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好,后勤服务是高质量服务,任课教师有高质量的素质,校内各项管理要向高标准看齐。因为只有服务优、素质高、管理强,教育教学这项中心工作才有提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在抓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我校加强检查的力度,常规教学一月一检查,对做得好的教师通报表扬,对不合格者当月处罚。加大检测的密度,各学科要求单元章节检测,九年级实行月考制,并加强诚信考试教育,严肃学风考纪,做到学生成绩没有水分。优化奖励的政策,实行多劳多得、优工优酬,对工作量重,教学质量高,管理效果好的教师以奖代补,激励教师出成绩,鼓励教师多拿奖金。对于高三、初三,我校从人员、时间、经费各方面予以倾斜。对于表现好,成绩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我校实行重奖。通过这些得力措施,我们就是要达到一个目的:让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一流、内部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上乘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学校管理情况
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教育热点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始终保持着清醒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教育教学行为。
1、理直气壮抓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抓管理,促规范。为了进一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学校建立了多元化网络管理模式,即领导班子--教导处--政教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学校通过召开“五会”,即班子会、教师会、年级会、班主任会、教研组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制定新学年工作计划和措施,很抓落实。
二是抓队伍,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抓好廉政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与管理,积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最大限度的搞好全校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抓教学,促质量。我校本着“优化资源,统筹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说课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提倡同科教师交流,逐步建立起校际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平台,创设区域性的发展大环境。
四是抓学习,促创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完善学习制度,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研教改和创新能力。
五是抓和谐,促发展。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建设平安校园。加强教育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让全社会都能理解教育、关心支持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后勤管理,搞好服务工作
我校后勤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做到两个确保、四个力争。
两个确保是:确保校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教学、办公生活用品的维护、维修、采购、保管、供应及时到位;确保学校财务管理规范、精细,账物相符。
四个力争是:力争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力争进一步完备服务项目:力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力争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益;
我校加强后勤职工的思想建设,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本学年,我们要继续坚持并强化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育人原则,全面优化后勤管理。要让后勤工作人员树立“育人”的观点和“服务”的观点,后勤人员要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以身立教,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爱护公共财务教育、保护环境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为了提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质量,本学年在后勤职工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落实后勤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以岗定人、以职定责、任务包干。要按照上级和学校的有关政策,从实际出发,对后勤各部门的人员实行科学定额、量化管理,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和“铁饭碗”、“大锅饭”现象。根据量化考核情况,在待遇上要分别对待,适应拉开档次,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同时着重解决部分后勤人员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学校要加大对后勤职工的管理力度,实行每天签到制、岗位责任制。
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断完善后勤的各项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逐渐加强,如果我们不强化法律意识,不严格依法办事,就会使学校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为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法律意识,对自己的管理部门、设备、设施,要经常检查,保证教育教学、生活设施等无任何隐患,防止出现因设施不全或管理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后勤工作的各种管理制度要逐步完善和健全,使后勤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工作中,要抛弃过去松散型的管理方式,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规范人,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真正体现依法治校、依法办事的原则。
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开源节流,勤俭办学。财务管理要本着"票款分离,节约开支,精打细算,从严掌握,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1)坚持各种用品的购买和其他支出的审批及监察制度,做到合理开支,杜绝浪费。财会人员对每一笔收支都要认真审核,当好校长的助手,做到账目清楚,手续齐全。
(2)坚持财务购置的请示手续及核销手续。各部门需要购置物资,必须由各部门负责人上报行政办,提出购物申请,经校长批准后,由行政办统一购买,入库登记后,由申请人到保管员处领取。要严格核销手续,票据经采买、保管、主管负责人、校长签字后方可核销。
改善师生就餐环境,创建一流食堂。
(1)行政办要本着着眼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要求食堂承包人实行微利运营政策,通过转变经营思想、创新挖潜、成本核算、杜绝浪费、优化管理等措施,在微利中寻求高效益。
(2)加强伙食的检查与监督力度,并与防疫部门建立友好关系,严把进货、加工、销售三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师生食物中毒。学校要与食堂鉴定责任书,若承包人不服从学校管理,学校有权终止承包合同。行政办要经常对饭堂管理人员加强法制教育、卫生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要努力提高食堂饭菜质量,做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领导满意。
(3)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保持就餐环境的优美和整洁。
(4)加强对校内服务部的检查力度,禁止过期、变质的食品、饮品出售。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校园内两个服务部及其所售食品质量及价格进行检查。
把安全防范工作放在首位。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安全防范工作的有关精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重点部门、重点地点严防死守,时刻绷紧安全防范这根弦,把隐患坚决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工作、生活的安全。同时,要与各年级组及其它部门搞好配合,做好安全防范的宣传、检查和整改工作。
5、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中学主要建筑都是近几年新建的,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校内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基本各成一体,路灯、楼道提示语等方便学生活动,充满人文关怀的韵味。校园里绿树点缀,鲜花飘香。校园内,镌有言简意赅文字的校训、德育墙映现绿草花丛之中。温馨提示,感动人心;名人名言,催人上进。形式与内容的巧妙结合,构成了学校独特的校园风景,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为了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我校将校园文化分成四部分: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食堂文化,生态文化。通过长期努力的工作,我校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良好氛围:教师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爱校园,讲文明讲卫生讲纪律讲节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出美化、净化、绿化、香化,欣赏起来爽心悦目,而且注重了校园内人文气氛的营造,使广大师生的精神情操得到陶冶。
我校确立了明确的办学目标。中学在“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思路,全校上下,团结一心,把“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特长明显”的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使学校工作整体上体现“四个一流”,即一流的办学环境,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学校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逐步形成“爱生敬业,善导育人”的教风,“爱校守纪,乐学成才”的学风和“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校风。
四、教育投入情况
近几年来,上级加大对中学办学条件的投入,使我校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餐厅、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全部是近几年新建的,教学楼维修一新,多媒体教室电脑配备60多台,投资80万元新修了男生公寓,附属工程也正在筹建之中。综合楼的修建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五、基础设备、设施建设情况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向规范化、现代化的目标快速迈进,学校克服经济困难,负压自强,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一方面,学校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各届的支持。另一方面,学校通过确立精打细算、求真务实过紧日子的思想,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餐厅、学生宿舍的相继修建使我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我校大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搭建师生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学校目前已有60多台电脑,配备了一个较高档次的微机室。目前,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设备为辅助教学提供了保障。通过教育信息网,教师有效实现了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老师们利用多功能教室上课可以说是争先恐后。
六、学校队伍建设情况
我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团结奋进、务实创新、战斗力强的领导集体。学校把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了干部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把素质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理念结合起来,通过民主生活会、定期述职、校务公开等办法,广泛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大大增强了干部队伍在教职工中的威信和号召力。
我校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是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大力开展师德行风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先后组织教职工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的《义务教育法》以及县教育局颁布的有关规定,并通过定期举行评议教师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二是提升教学业务水平。为了深入落实新的课改精神,我校实施了“全员参与式”的校本培训计划,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自主学习中提升,在参观考察中提升,在案例分析中提升,在系列活动中提升。总之,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极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自身素质。在上级教育部门举行的各类课堂教学评比中,我校的教师表现出极大的优势,有多节课被各级评为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教案、公开课;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县级发表或获奖。
我校整合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管理过程。我们鼓励老师自学,让一批教师专教一门课,成为某学科的专职教师。我们不迷信“把关教师”,原则上实行任课大轮回,人人都有机会教毕业班。信任和压力,使许多老师勤奋工作,成了优秀的骨干教师。对教师的工作,我们一方面加强常规检查,规范教师行为;一方面实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受打击。我们很抓远程教学,狠抓中考工作,对在这两项工作中做出成绩的老师和学生,实行重奖。
七、基础教育协调发展、规划布局情况
根据我校实际物质条件,依托社会各种积极力量,不断提升学校物质文化的质量,丰富其内涵,建设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营造学习型校园。学校开源节流,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八、目前存在的困难
1、资金特别困难:由于前期在学生公寓、运动场等建设和校园环境的改造过程中,投入了巨额的资金,义务教育阶段债务化解后,目前尚负债高达180万元,每年单支付利息约需20万元,资金运转十分困难。经费问题成了制约中学稳定和发展的瓶颈。
2、高中招生困难:据市高中招生政策,禁止普通高中单独进行招生宣传,规定首先满足“示范校”招生,限定各校录取通知书发放比例等,对像我们一样的一般高中的发展特别不利。
3、教师培养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老中青”比例失衡,青年教师比例太大,由于种种原因,较成熟的骨干教师流失较为严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学科教师配套性差,非专业教师承担着其他学科的课程,如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初中部大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课,教学质量难有保证。
4、教学设施不完善:中心校搬迁后小学校舍划归我校,虽能增加约1500平方米的教学用房,但还不能根本解决我校校舍紧缺的现状,至少还缺图书、实验、阶梯大教室等这样的综合楼,甚至连厕所也缺乏。而至目前,按要求原小学教学用房也属于拆除改造对象,更加剧了我校教学用房紧张的程度。另外,我校理化生实验设备、图书等,大多是均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配置的,不仅数量不够,而且严重老化,大多数不能使用;第三,空置坡地急需绿化,校园路面、场地地面破损严重,修缮资金缺口太大;第四,无教职工周转房,大量教职工住在校外,不利于学校管理。
篇10
[关键词] 项目教学;应用型人才;网络编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9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 2016.01.046
[本刊网址] http://
引言
自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以来,文件精神提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项目教学被引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中文方向)的《网络编辑》课程,是一种尝试性应用研究,目的是探索一种有效培养应用型中文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一)项目教学法发展历史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随着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兴起而逐成雏形,由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一书最早提出“项目教学法”。经过不断探索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日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把教育和社会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紧密联系,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或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实施要求
“项目教学法通常被定义为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开展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开展项目教学课程的扎实理论基础和社会相关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积累相关岗位的丰富工作经验,按照职业的工作流程、岗位能力等进行分解,把课程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等整合在项目中。教师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由学生进行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负责主导,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提供启发引导,而不是直接帮忙解决。他们通过完成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能力要求,积极动手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完成项目,又掌握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职业能力。
二、《网络编辑》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
(一)“网络编辑”是一门新兴职业,社会需求强劲
“网络编辑”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职业,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新兴职。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站数量达357万个,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下,“网络编辑”行业快速发展。据有关方面估算,我国现有“网络编辑”从业人员600多万,社会在未来几年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强劲。
(二)“网络编辑”课程培养的是具备文字功底强,敏锐的思维能力,高技能型的网络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当今时代信息高速发展,新兴的“网络编辑”职业对中文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思维能力,更应紧跟时展趋势,具备网络系统应用操作、平面设计、音视频编辑、网站设计与开发等多种网络应用技能。“网络编辑”课程就是在信息时展而来,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根据社会职业发展的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网络编辑”职业发展需要,把职业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工作流程等作为基本出发点,对课程的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等整合到项目中去,以项目带动教学,以项目培养能力,努力培养文字功底强、敏锐思维、高技能型的网络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理念前瞻,高技能型师资人才构成合理
“网络编辑”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依靠一支年轻能干,力求革新的强而有力的年轻师资队伍。陈利群教授,在新闻采编、写作学和网络编辑课程改革方面,具备深厚的理论造诣,负责本课程顶层设计和理论教学。而其他大部分教师是在一线从事网络编辑、平面设计、视音频编辑的技师、高级技师、网络工程师和平面设计师,各自都在他们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做出较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备很强的实操动手能力。在教学理念上,他们敢于突破传统,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重视情景创设和意义建构,遵从“从做中学”教学方法原则,模拟实际工作情景,构建实际工作的项目,应用“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主要特点的项目教学法,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四)授课对象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努力突破学生学习困境
本课程面向的教学对象是文学院中文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根据调查,这些学生都在大一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常识等都基本学过,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他们的特点:对中文专业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文字功底强,思维敏锐,具备较强的采访、写作或创作能力。但缺乏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实际网络应用操作技能,很难把自己的设想,通过网络表达出来或付诸实现。《网络编辑》这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寻找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实现途径和方法,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无缝对接。
三、课程的设计、项目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设计
“网络编辑”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需要掌握常见网络应用技能。课程主要分为5大模块:文本(表格)编辑、图像编辑、音视频编辑、网页编辑、动画编辑。每一个大模块下分若干个项目,项目的设计是根据一线工作需要来设计安排,最大程度上创设实际工作情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实际工作流程和技能。项目的设计要前面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基础水平,结合他们实习工作、生活需要,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项目,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图像编辑模块,分四个项目:(1)分析平面图像构图设计思想;(2)证件照制作与应用;(3)个性化PPT背景设计;(4)设计个性化的宣传海报。每个项目都包括项目实施要求,能力要求,项目成品要求等详细指标。学生到教师的指导下,按每一个模块各个项目能力指标要求进行有序教与学。
(二)项目实施
按照项目教学设计,教师要求转变“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主线”传统教学理念,逐渐适应“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模式,由传统讲授型转变为主导型模式,引导启发学生一步一步完成项目。
1.进行小组分组
分组采用自愿组合、能力水平、抽签多种形式进行,每一组必须选出一个名全面负责的组长。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不宜过多,3-5人比较合适,组长应具备较强的开展项目讨论、设计、实施等组织能力,目的是为了顺利开展项目教学。如果发现在小组分组时,出现基础好的学生都集中几个小组里,教师就必须进行协调,尽可能让每一组大致水平一致。否则,基础水平层次参差不齐,很难同步开展教学。
2.布置任务、设计项目实施方案
分组完毕后,接着在课堂给学生下达项目任务,学生根据项目实施要求、能力要求、项目成品三大模块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始准备实施项目设计方案工作。因为只有明确详细的工作思路后,才能科学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具体实施,从而顺利完成项目。
首先,学生在开始设计项目方案前,必须明白项目的实施要求和能力要求。接着在组长的组织下收集资料、讨论项目设计方案。教师此时不是在讲台讲授,而是走到学生小组中去,与学生平等交流、讨论、研究、共同学习,使他们慢慢找到并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在教学过程,要抓住学生心理活动,遇到困难时,进行启发式教学,不是明白告诉他们具体的解决方法,而是适当提示,引导他们主动翻阅资料文献或到网上查找相关解决方法。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现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向学生询问项目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如果是同类问题,可在课堂统一提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特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一对一的辅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问题探究兴趣。
3.实施具体操作、完成项目作品
项目方案定下来后,组长开始把项目分成若干制作模块,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设计方案要求完成分工任务,制作出子成品,组长此时把每一个模块的组员成品,统筹合成项目最终作品。组长此时,必须比较全面了解项目分工、设计规格及组员完成子成品的效果,还要具备全面统筹组织能力和合成最终成品能力,否则没法完成项目最终成果。小组遇到制作困难时,先小组成员讨论,寻找解决方法或小组间交流。如果经过思考和探索仍然无法找到解决办法,再请教师。教师根据困难情况,适当进行引导提示,让他们多尝试,多思考,多操作,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艰苦努力,项目成品几乎成型。
4.项目成品展示与交流
小组完成作品后,由教师组织所有小组及其成员的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讲解作品的设计思路及表现手法等,鼓励其他小组同学对该作品的构造布局.色彩、表现手法展开客观评价,得出其优点和不足,最重要是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教师对小组的作品,无论其优点还是不足,都应持一个肯定鼓励态度,尊重学生的建议,创造一个平等、合作交流的对话环境,不能对不足当场批评。对待作品优点及学生中肯建议,教师提倡学习吸收及改进,对不足,应鼓励改进。小组成员应把小组作品结合对同学和教师的意见,再次进行完善,争取做出优秀的作品。如果有条件,最好组织一次正规的作品答辩会,每一个小组都有10分钟展示讲解本组作品,接着由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小组成员负责现场回答,在一答一辩中,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理解,从而能更好掌握课程知识,培养职业技能。
5.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项目教学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项目完成情况、小组及同学间的交流,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应改变传统考试出成绩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小组及成员间评价、完成项目情况、小组交流情况、解决问题能力、最终作品效果情况等构建新型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多元化,避免片面依靠考试或作品而得出不科学的总结性评价。
四、项目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四年来的项目教学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因为它逐渐改变了“以课本为主线,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也从侧面证明了在高职高专院校能广泛推广的项目教学法,也能在普通高校里推而广之,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探究其深受教师学生喜爱和得以大力推广的原因,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任务驱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项目教学以项目为主线,学生接到项目任务后,必然设计如何做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从原理着手,了解相关知识,并结合项目要求,制定设计方案。在执行项目方案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要一一解决,从而促使学生回到课本,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或利用网络,寻根问底,解决问题。因此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现不足而重新回到理论,促进学习。多次循环,课程知识和相关技能得到掌握和提升。
(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
项目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注重的不是单一的讲授性模式,而是各种综合能力的组合,必须充分了解课程与相关职业发展情况,熟悉职业能力、职业工作流程、职业规范等,能结合职业工作实际情况,以项目的形式开展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从单纯的直线传授者变为项目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掌控项目进展过程。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学习环境中,努力寻找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取得阶段性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与职业能力相接轨,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三)可控性好,学习效果明显,容易出成果
项目教学的项目设计由教师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工作实际情境和学生将来工作需要模拟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项目的开展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实施,可控性好。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投入项目设计与开发,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效果明显,容易出项目阶段性成果。在成果的激励下,在小组间的交流学习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体会到动手实践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自然喜欢在动手中研究探索。
(四)评价标准体系多元化
项目教学改变既往的“一考定成绩”传统评价标准。项目教学重视过程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小组及成员间评价、完成项目情况、小组交流情况、解决问题能力、最终作品效果情况等构建新型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对学生做出客观科学的总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