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184-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不断膨胀,人口迅猛增长。经济发展的短期效益导致过高的建筑密度,过窄的建筑间距,过小的城市绿地,过紧凑的居住小区环境。居住小区是城市人口居住的聚集地,也是维持人民安定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居住小区环境对保证人民生活稳定舒适具有重要意义。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如何体现了一个居住小区的建设文化与内涵,同时也体现了小区建筑的人文关怀。
1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 整体性设计原则
整体性设计原则是一个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首先应遵循的原则,其主要由社区本身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决定的,包括在景观设计中可能用到的材料、技术等各方面内容,同时还应该包括整个社区氛围的统一营造。在对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到社区地方文化、地形特点、人文特色等,要尽量保持以上方面的统一协调,根据设计主题进行创造性设计。
1.2 功能性原则
居住小区是群众居住生活的地方,满足居民室外活动的需求是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在处理居住小区功能性方面应努力构建好建筑物、道路、休闲场地、绿化、各种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具体布置,既能够保证整体景观的统一性,又能够保证良好的功能性;既要使得居住小区具有良好的外观形态,又要充分考虑居住群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
1.3 人性化原则
居住小区不同于城市建筑,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为人服务,因此人性化原则也是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小区的人性化设计应突出表现在对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对环境道路及设施的要求。无障碍设计、盲道设计和为残疾人提供的轮骑行驶坡道,是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基本要求。
1.4 绿色设计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居住小区绿色化设计成为当前环境设计的主流。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指导思想的设计思路。在现代资源紧张、压力增大的社会生活中,居住小区的绿色化设计更能够提高人们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责任感。设计中应多运用乡土的植物,尊重场地上的自然植被,使人们生活在清新高雅的绿色环境中。
2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常见问题
2.1 景观设计缺乏和谐性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人文特色相吻合,同时还应该遵循生态学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设计理念,通过这些整体性的设计方法促进人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现在很多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往往过于强调单一景物或设施的完善,缺乏居住区与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的协调性。在具体设计上,往往注重居住区域内的绿化工程设施,但未考虑到周边地区的环境、地形要求;注重绿化布局的数量与层次,但未考虑到与周边建筑物风格相互衬托;注重植被面积与方向,但未考虑到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在进行居住小区整体化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发挥绿化设计在整个小区生态中的更深层次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等,这些在当前景观设计中均有不足之处。
2.2 景观设计缺乏功能性
居住小区是现代城市群众安居乐业的主要场所,在保证小区环境雅致、美观的前提下,应尽量体现环境设计的实用性、功能性,注重居住人群的多样性需求。现在一些小区景观设计中往往更注重小区外部环境的美观,缺乏了对居住人群实用性的关怀。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应对小区居民这个特定“主体”进行一定研究,探讨居民的实际需求,以满足小区内不同居民的生活与活动需求,使得居民各得其所。在进行功能性景观设计中,尤其要突出小儿、老年人、残疾人群的活动需求,不应该为了突出局部的美观而丧失其功能性价值。在设计中应尽量使得景观设施无危害和无障碍化,使景观设施的设计形态在物理上与文化心理上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应该根据小区居住人群的具体要求进行局部环境设施的调整,让社区居住人群能够切实享受到社区健康文明的新生活,这样既保证了社区景观美的需要,又满足了居住人群的实际需求。
2.3 景观设计缺乏文化性
现代社会的压力与紧张节奏,促使整个城市文化气息的减弱。居住小区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也具有延续历史文化、传承人文思想的责任,而这些功能往往在景观设计中得到体现。现在小区景观设计往往流于轻浮,注重外部景观美、缺乏文化内涵,不具有社区文化传承功能。只有使居住社区融入区域与城市的传统文化中,将人的情感、人物、理想、事件等以景观设计的方式保存下来,传给后人,才能凝聚民心,教育启迪后人,真正成为社区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 姜丽莉,马涛,车建军.浅析居住小区景观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0,21(29):227-228.
篇2
关键词:居住小区 景观设计 城乡一体化 田园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居住小区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当上一代经历过上山下乡对农村怀有深厚感情的的知青逐渐退休赋闲以及新一代的农村留守老人随子女迁入城区的小区住进楼房,失去了土地带来的收获和成就感,使得他们对于自然,对于田园生活有着一份深厚的怀念和渴望。
于是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物业管理好的新建小区还好,如果是在一些物业管理较为薄弱的老旧小区内,常常是绿化用地被居民私垦为自家菜园,有的甚至为了这方寸之地闹的邻里不和,这些老旧的物业公司往往低成本运营,没有太多人力物力来做好绿地养护,而社区工作人员深也不是浅也不是,鞭长莫及,也只好任由其自生自灭。那么我们是否将目光放长远,从前期设计的角度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使得这二者得以平衡呢?
首先,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首推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他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单方面的农民进城,无条件地全盘接受和适应城市的节奏和生活方式,从而蜕变成为新的城市居民。城市居民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来自农村的优秀文化和生存常识。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们背得下“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却分不清这些植物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又是如何从植物变为餐桌上的粮食?城市里的学校、幼儿园绞尽脑汁为孩子们寻找亲近自然的实践基地,怎奈路途遥远,难以确保安全所以往往难以成行。如果尝试在居住小区绿化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农业元素,势必使得进城老人们更具亲切感和归属感,也使得孩子们可以在自己家门口学到更多关于植物关于农业的知识,甚至有机会亲自动手参与耕作实践。
其次,浓重的人文积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农耕文化深入人心,从中华民族对龙的原始崇拜到帝王先贤们重农抑商的执政理念;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文人士大夫的山水田园诗画,到处都体现了农耕文化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深刻影响。早在《诗经》中,就有大量描绘田园农耕生活的诗篇,而在古代上层社会也一直有对归隐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譬如《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再如大家所熟知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稻花香里说丰年”等,可以说农耕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可俗可雅,雅俗共赏。
因此,将传统的田园农耕文化主题适当移植于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甚至将居住小区整体风格设计为都市田园主题,着重体现传统农耕文化,也不失为一种景观建设的巧妙创意与大胆尝试。
第三,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生活对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定居,这些人中尤其随迁的老年人故土难离,对于土地始终怀有无法释怀的留恋;此外,在上世纪中期,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几十年过去了,这批当年的知青如今也逐渐步入退休的年纪,农村的大地上寄托着他们的青想,因此这些人大多对于农村,对于田园生活依旧怀有深厚的感情;当这些对农村大地怀有深厚感情的人们逐渐成为活动于居住小区的主体力量,我们不得不思考将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融入到小区的设计和日常管理中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尝试将城市居住小区绿化景观进行田园风格设计,充分吸取农村素材以及农耕文化元素,建造更加亲近自然,贴近生活,更具传统农耕文化传承意义的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应当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一个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的方向。
那么,在具体设计方面,我们该如何在居住小区景观上体现田园风格呢?
首先,在小区平面设计上,注重点线面有序搭配,疏密相间,体现田园美感;注重物候期及色彩的变化;在适当位置留有农业实践区域,以引导居民有序种植,交流种植经验,不再为占方寸之地为自家菜园而致邻里不睦。在竖向设计上注意形于色的搭配,适当利用建筑物立面,巧妙搭配立体绿化景观,营造出步移景异的设计效果。
其次,在植物配置方面,应主要采用乡土品种,力求体现本地区的原始生态环境特点,此外,乡土品种适应性强,可以在小区日趋老旧,物业管理交替,养护管理不能达到一般园林养护标准的情况下,通过当地自然环境得以正常生长,以求在大环境中营造适应性强,并具有本地区自然生态特点,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居住小区历史文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小环境辅以特殊品种,使得植物品种多元化,让细节更加完美,以求收到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在园林常用乔灌草品种之外,适当引入一些观赏性强的农业品种补充到园林绿化之中,如观赏向日葵、羽衣甘蓝、山荞麦等,甚至在管理好的小区可以直接利用农业作物制造局部景观,这样既丰富了小区绿化,又能营造出都市田园的自然氛围。
第三,在园林小品的设计上,应充分体现田园的劳动美和生活气息。而这种更多依赖于心灵感应的符号往往更需要深入农村,善于发现,细心改造设计并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而这类设计,也许只是一个废弃散落的石碾,便可以唤起一代人对青春的回忆;也许是一个结不出香甜黄瓜的黄瓜架,却会让外婆在七夕为外孙讲起偷听牛郎织女悄悄话的传说;亦或是在某个有趣的廊道铺装上,凿出几个牲畜的蹄印,让人们忍不住去猜测考证这究竟属于什么动物……
城乡一体化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我们建设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城市园林绿化也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都市化风格,在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背景下,居住小区甚至广场、庭院、公共绿地等景观设计终将打破单一的设计模式,更加注重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因此,居住小区田园风格景观设计必将为更多城市居民所接受,成为一种风格化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古典诗歌的主题与传统的农耕文化 作者:彭书雄
3、与时偕行的的中国农耕文化 南方都市报2009.12.13 作者:罗志田
4、城乡一体化概念的历史渊源和界定 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光庭
篇3
【关键字】居住区;景观设计;和谐
目前我国正走入一个建筑业高度发展时期,各种功能和形式的建筑不断出现。现在,建筑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还需要有各种不同的风格,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这样一来,景观被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建筑中,以使得建筑更加富有美感和韵味。景观建筑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经过在科学与艺术两个方面的拓展与流变,已经发展成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有着自身独特价值的实践专业。它综合并平衡了美学、社会需求和环境主义三者的特点,给建筑与环境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1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1 景观设计尺度不宜人
小区景观的设计在图纸上往往表现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在居住区道路匆匆行走,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中国园林景观设计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小区的景观设计一般都由几个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而且设计者也会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行进中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
1.2 绿地成为观赏景观
按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小区中必须考虑留有一定的绿地面积。开发商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在绿地率和绿化率等文字上大做文章,用绿地率代替绿化率误导消费者,片面地追求绿地面积,大种草皮,没有树木,可以节约用地,同时可以降低成本。草地上禁止入内,到处是“小草也有生命”等警示标语,本来可以游憩的草坪却成了只能观赏的景色,失去了绿化的本质意义。
1.3 公共设施不够完善
人们的日常活动离不开室外空间,特别是社会活动正是在公共空间内进行的。休息时间人们在室外散步,从视听接触,打招呼,擦身而过到坐下来交谈,进行着不同程度的社会性活动,也就是进行交往,获得信息,情感的沟通,这种社会交往需要各种空间,小区的公共设施正是为满足人们各种社会活动,而提供的空间载体。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在公用设施方面大打折扣,能少建的尽量少建、能不建的尽量不建,导致小区内的公用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少数居民的特殊要求更不能满足,如无障碍设施、特殊健身器械等,这导致了居民生活上的不便,更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 解决对策
2.1 重视休闲娱乐场所的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作为小区的规划者,要为邻里之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和场所,充分重视小区内的休闲娱乐场所,如果小区娱乐休闲用地过小,可以利用居住区的棚顶作为铺设休闲娱乐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成为小区的一大特色景观。
2.2 重视公共设施建设
一个和谐的生活居住空间,要有配套齐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修建各种娱乐场所、文化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场地。使广大居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往,增强互动性,增添情感式,有助公民团结合作,促进邻里和谐。小区中的公用设施要充分考虑老人、儿童、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如设置无障碍通道,小区内的饮水机应设置不同高度的饮水口,并且开关要简单易操作,小区道路坡度不大于1/50,小路坡度不大于1/20等。有条件的最好在社区内建超市或便利店,社区医疗服务、教育机构等便民服务机构。
2.3 重视人文气息的培养
现在居民在选择自己的居住环境时,不仅考虑硬件设施而且还要考虑具有良好的人文气息。小区规划者可以从小区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在小区内建设一些人文气息浓厚的雕塑、论坛等。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雕塑小品发挥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4 景观开放式设计
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结合小区周围环境的特点,突破传统围墙式设计,涉及更大范围的设计领域,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真正的融入小区。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其设计,并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觉角度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具有和谐之美。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可以延伸到居住区以外的空间。其中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2.5 重视使用功能
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民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空间。例如,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小区景观设计能与周围环境融合,创造出一个具体而有独特个性的空间。营造出邻里之间象一家人一样,让人们虽然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却依然能感受到和谐、热闹的氛围。
2.6 小区景观设计应该赋予居民参与的权利
一个优秀的小区绝对不是一两个决策者可以决定的。在小区环境设计时应该主动邀请小区居民参与设计,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不但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加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更加热爱小区,自觉维护小区的环境,有利于小区的长期管理和发展。
篇4
关键词:居住小区;户外交往空间;人性化景观设计
0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小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也提高了,邻里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户外交往空间是人们交往活动的场所,居住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景观设计就要求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同时,要满足人的交往需求和交往心理,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户外交往空间。下面来对居住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1居住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景观设计现存的问题
在现今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广泛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即使人们意识到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高举人性的旗帜,却大张旗鼓地建设出一批批违背人文、忽略人性的景观环境;单纯重视景观的视觉艺术性,而忽略其功能性与人的使用性;盲目照抄照搬、失去自身特色忽视人的归属感;过分追求现代高档材料、造成人与自然的疏离等。在进行居住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时往往片面追求空间环境形式化,地域特色缺失,缺乏对人的交往需求的分析研究,导致居住区的交往危机日益严重,居民社区意识淡漠、缺少归属感。社区的漠然、交流的缺乏,不得不令我们反思:我们是否真正认识、了解人的需求和人们的交往心理。
2居住小区户外交往空间中人的交往需求
(1)交往需求是人的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生理健康的发展,也是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如果一个人长期独处,不与人来往,就会倍感孤独、寂寞,因而导致失望、消沉、脾气暴躁等,长期下去,将给身心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邻里间正常的交往活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的体现,利用这些交往活动来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形成良好的生理状况。
(2)交往需求是居民的心理需求。交往需求是人们心理需求的一种外在表现,人们的心理需求包括归属的需求、爱的需求、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等,不同交往空间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居民的交往活动多是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它们与居住区室外空间质量密切相关。当户外空间场地和环境布局给人一种亲切、舒适、宜人的心理感受时,人们就会在此驻足、小憩、玩耍等,居民的各种大量自发性的活动与社会性的活动就会随之发生。
(3)交往需求是居民的社会需求。人的需要是随着人的社会实践的发展由社会不断创造出来的需要。交往需求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而人的社会属性又要通过交往来实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人的交往行为必然要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团体之间,以及团体与团体之间进行,这种交往行为必然具有社会性。而社会性的形成又要在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活动中产生。
3居住小区户外交往空间中人的交往心理
了解了住区交往需求也并不意味着住区外环境所提供的活动空间就一定会被居民积极的接受。人们在使用空间时带有某种心理倾向,并不是随遇而安的,不符合这种心理倾向的空间也不会产生吸引力。因此了解人在交往的时候具有哪些心理才能更好地设计出有利于交往的空间环境。
(1)中心恐惧心理。处于一个均质性极强的纯粹圆的中心,人的方向感消失,不知该朝那一方向,周身暴露在众人面前,无所依从,没有安全感,不是迫不得已,很少有人光顾这一位置,这就形成“中心恐惧感”。这正是人们在平时交往中很少居中而停的主要原因。在进行交往空间设计时应按这一规律,把座位更多地布置在边角地带,或围合成空心形状。
(2)独处心理。人们并不是在所有时间都喜欢热闹,有时也希望一个人呆一会儿。个人独处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设计者可以通过设计多层次的空间,在开放空间周围通过遮挡、转折等手段,形成一个个便于隐藏自己又与外界有充分视线交流的空间“安全点”,适合一些人个人独处的需要。
(3)从众心理。“有活动发生是由于有活动发生”,“没有活动发生是由于没有活动发生”。所谓“从众心理”是指被一些人的交往活动吸引,停留下来进行观看或进一步参与的交往心理。只要有人存在,人及其活动总是会吸引着一些人,在居住区也不例外,人们被一些人所吸引,就会聚集在他们周围,并寻找最靠近的位置进行“看与被看”的行为活动,根据活动的需要参与其中,形成新的活动,产生深层次的交往行为,这就是人在交往时的从众心理的表现。
4居住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景观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景观设计的第一准则,其他一切因素都要建立在安全性基础上,没有了安全作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人的安全性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以管理粗放,冠大荫浓,无污物、无飞絮、无毒、无刺等为宜,同时,有座椅的地方要尽可能的设置一些有靠背或者背后有可以遮挡的乔灌木。这样人们的庇护心理才会得到满足。
(2)生态性原则。生态原则就是要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在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精神渴望的同时,促进自然环境系统的平衡发展,从而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
(3)地域性原则。设计应充分尊重所在地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地方文化,而不应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主题设计,忽视了其景观设计的本土性、,自然化。从人性化角度上考虑,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之初要对居住小区所在区域人们对于景观的理解、要求进行深刻的领悟,从而在景观设计中对这种文化底蕴进行诊释,使居住者在居住小区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回归。
(4)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表现为从居民的身心健康及审美要求出发,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绿色环境,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赋予公众参与的结果必然大大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趣味与欣赏水准,使环境和人的关系更契合、更和谐。
(5)关怀性原则。在居住区的公共环境中无障碍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其对人的关怀应设计应体现到细部的处理上,因为身体障碍者更需要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和舒适使用的环境空间,这样会使居住区的环境更体现人性化。
5结语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渗入到小区景观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部,居住环境将充满了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的关怀。与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有关的资料还是比较多的,本文旨在进行探讨性的分析,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公约出版社,2002.
[2] 蓝仕君.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场所心理[J].住宅科技,1999(05).
[3] 黄丽霞.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探讨[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5
关键词:山地居住区;景观空间;园林地貌创作;山水景观;依水空间
Abstract: China is a mountainous country, nearly two-thirds of land for mountain terrain, nearly half of the people in the mountain. Mountain rich resources, relative to the hill country of the good weather and landscape conditions to attract people return to natural desire; At the same time, the growing population of cities threat to urban capacity, the shortage of land that city to a mountain expand, mountain residential are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residential areas.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hill country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mountain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space; Garden landscape create; Landscape landscape; According to the water space
中图分类号:TU97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山地居住区,从广义上是指在山地地形上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居住区,而从狭义上说就是指带有一定程度的坡度的居住区,在本篇论述中,笔者将山地居住区的定义为带有一定坡度的山地居住区,因为坡地虽然有别于山地,但他们在地理学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山地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1 山地居住区的景观特质
山地景观相比较于其他景观形式,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山地的地形和地表肌理的丰富变化使山地景观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其次,从景观意象的产生过程来看,人们对于山地环境的知觉感受和情感交流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基础,对其空间领悟、文化认识、感情体验已经形成一定的认同感。
1.1 山地居住区的生态特性
山地坡度较大,地表径流速度快,若山体植被差,容易因大量的降水而引发山洪、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山地居住区地形复杂,小区生境丰富多样,可以支持更多的物种生存,保持良好的生物多样性。
1.2 山地居住区的环境特性
山地小区地形地貌多变化,溪沟纵横,是天然宝贵的环境景观资源。山地居住区良好的植被可以涵养水土,调节住区内部的小气候,吸尘去污等;地面的起伏变化能够有效地隔离噪声,具有形成一个宁静的居住区的天然优势。
1.3 山地居住区的视觉特性
山地居住区最明显的场地特征在于起伏的地形,地形的高低变化赋予了山地居住区景观特有的景观意味,也就形成了山地居住区特有的场所性格。山体景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视觉、视域的多变性,步移景异,具有流动的特性。同一景观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的观景点进入视野的会是全新的景观内涵。地形的高低变化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竖向上的高度形成了山地视觉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植被和构筑物,使得地形显得更加高低错落。山地居住区的垂直高差和地形起伏造成曲折的梯道和高低错落的住区轮廓线,同建筑群体的立面一起能形成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住区景观形象。山地的自由轻松的轮廓线与建筑严谨硬朗的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软化了建筑硬朗的线条给人带来的生硬和紧张感,层次感的增加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心理感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从视觉、空间和情感等多方面获得场所体验。
此外,由于山地地形的隆起,人们获得广阔视野和多变视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山地的高度,人们的视点位置较高,其视角是全向性的,可以从水平向和垂直向都获得更丰富的视角。若人在坡腰,既可仰视又可俯视;一方面,由于坡地存在一个斜面,建筑对于地表的遮挡减少了,人们可以看到建筑物后面的坡地,而在平坦场地,人的视域会受到建筑物的限制。
2. 山地居住区的主要类型
景观空间指人的视线范围内由植物、地形、建筑、山石、水体、铺装道路等构图单体所组成的景观区域。景观设计是一种空间设计,得力于景观空间的构成和组合,目的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而美好的外部休憩场所。在景观的设计和序列组织中,突出不同空间的主题特征和功能特色,形成具体的景观环境,使人得到不断变化的空间感受。山地景观以其独特的景观效果逐渐被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不同形式的山地所表现出的空间形态、形体表现和景观形式都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特点。以地形为主组成的景观空间是山地居住区中园林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另外,植物、地形、建筑在山地居住区景观中也通常相互配合共同构成空间轮廓。山地居住区类型形形,但总体归纳起来在视觉造型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对于给定的景观和设计环境可选择其中之一,但在同一个小区中把几种类型结合起来也是有可能的,这三种山地居住区的类型分别是地貌形状的造型、建筑构造的造型和自然主义的造型。
2.1地貌形状的造型
拟建的山地居住区在形态和生态上和原来的天然景观特点融合到一起。它通过重复和遵循原来的地貌和地形构造反映形成景观的地质作用力和天然的造型。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原有地貌的特点,而使所需的再修整量最小。
2.2建筑构造的造型
拟建的山地居住区产生均匀的坡度和台地造型,通常几何形状非常明显。沿着各个面之间的相交线非常清晰,而不是柔和的边界。这种修整类型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人力支配感强。
2.3自然主义造型
这种类型是目前景观设计中最普遍的一种造坡方法,它用抽象的手法模仿,优化和强化天然地貌,类似于山坡和山谷的造型,自然起伏的造型与挺拔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3.山地居住区的地形处理
地形能影响人们对景观空间的范围和气氛的感受。平坦起伏平缓的地形在视觉上缺乏空间限制,给人以轻松感和美的享受。斜坡,崎岖的地形能限制和封闭空间,极易使人造成兴奋和恣纵的感觉。地形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空间的形成可通过如下途径:对原有基础平面添土造型;对原有基础进行挖方降低平面;增加凸面地形的高度使空间完善;或改变海拔高度构筑成平台或改变水平面。当使用地形来限制外部空间时,一般为构成空间或完成其它功能如地表排水、导流等,地表层决不能形成大于50%或2∶1的斜坡。利用和改造地形来创造景观空间,一般多见于中型、大型居住区的建设中,因其影响深、投资多、工程量大,故经常在使其满足使用功能、观景要求的基础上,以利用原有地形为主、改造为辅,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地形。
园区地貌是园区的骨架,是整个小区园林赖以存在的基础。按照居住区园林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同造景有关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原有地貌,统筹安排景物设施,对局部地形进行改进,使园内与园外在高程上具有合理的关系,这个过程叫做居住区的园林地貌创作。
山地居住区 园林地貌的创作原则可概括为:
(1).因地制宜。居住区的园林地貌创作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形成山环水抱之势。全园山水地貌的曲折变化,高低错落要符合自然规律。地貌创作要根据土壤的不同性质确定山体或水体岸坡的坡度,使之稳定持久。
(2).统筹兼顾。园林地貌除注意本身的造型外,还要为园中建筑及其他工程设施创造合适的场地,施工时注意保留表土以利植物的生长。在造景方面,地貌同其他景物要相互配合,山水须有建筑、植物等的点缀,园中建筑及其他设施也需要山水的烘托。
(3).在创作园林地貌以前,要搜集有关资料,如原地形图、园基周围规划情况等图纸以及水文、土壤、气象等资料,详细了解整个园基的情况,观察地貌,审形度势,把有利用价值有特征的点标记在图上以备参考,根据地形特点和建园要求,综合考虑园中景物的安排。居住区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园林地形的设计要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并取得城市建设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使园内的地形在高程上与周围环境有合理的联系,例如小区出入口广场、园路标高的确定,园内水体和城市水系的关系,水体的最高水位、常水位和最低水位标高的确定,以及园内雨水、污水的排除等,山区居住区还要考虑山洪的拦截和疏导等。另外,土方量计算是山地园林地形设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要求计算挖方和填方的具体数量,力求做到园内挖方量和填方量就地平衡。在园林地形设计图纸中,为了方便土方量的计算和施工图的制作,地形设计图应单独编制,地形较复杂的图纸比例应适当放大。有时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设计的地形情况,可以根据设计图做成模型。
(4).塑造山水景观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环境规划的总体思想,也是山水文化的生态学依据。风水学认为理想的选址是:山峦要由远及近构成环绕的空间,在限定的范围内,要有流动的水。正是因为“风水说”对于曲折和起伏的地形有着特别的偏好,所以,村落的选址大都在山坡地上,依山脚沿等高线排列,庄重的山势村托出村落的秀美,弯曲的小河环绕村前,村对面还有丘陵作屏障和对景。同时,背山面水、聚风藏气的山水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古以来,自然山水一直是景观的最重要的内容,它聚集了人类情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认同。另外,有山的地方通常有水,山和水通常是两个相依相承,不可分割的景观主题。所以园林地貌创作的第一步就是塑造山水地形,因高就深地筑山理水,使山水相依傍,在这基础上,再相度合宜的位置,布置亭榭等建筑,从而创造出来千变万化的景色。
园林艺术处理山水的规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动”。因而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来构山,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园山石脉理协调并统一起来。
园林山水的基本关系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只有能流转的活水,才能给山带来生气;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泼泼地映出园林景色。居住区得到活水比较容易,只要引进天然水源就可,同时也要疏通水的去路,接入天然的河道。如果小区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便应当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将园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活水沟通,来保证水的活力。
4.山地居住区中的水景设计
水是山水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水带来动的喧嚣,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物提供生存之地;水能为环境增加动感与灵气、让人亲近,作为造景元素能够和谐地融入小区景观,表达出园林中山水景观的无穷魅力。在山地居住区中,水域对调节小气候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可兼作为小区的室外消防水池,增强建筑的防火功能。当小区用地空间不大时,山与水互相咬合、渗透,既可形成立体的山水画面,又可拓展景观的空间深度,从而达到小中见大、景有限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自然空间。
园中水面,以聚为主,以散为铺,聚为一潭碧水,散成园内溪涧。水面形状力求曲折自然,再选用自然景石斑驳池岸,而达到一种清旷深远的意境,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小区水景的成败,除一定的水型外,离不开相应岸型的规划和塑造,岸型多顺其自然,协调的岸型可使水景更好的呈现出水在庭园中的作用和特色。为增加水的动静变化及夜晚效果,可在池中设计彩色程控喷泉,营造流光溢彩的景象;当有瀑布与水面相交时,在石滩石矶后,可设置雾状喷泉,以强化瀑布冲激水面的雾气效果。
同时,在山体与水体的沿线尽量创造一些观景平台,提供观景点。既有静态观景点,又有动态观景点,同时还可分为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观景点,相互穿插,给居民和游人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观景场所,产生人景交融的山水景观。将山体与水边的步道、平台、桥体、景观构筑物等有机的结合,增加居住区的休闲、游憩和娱乐的综合功能,吸引人流、保持居住区的活力,使居民最大限度地亲近自然山水。
依水景观是水景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 利用水体丰富的变化形式,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依水景观。园林小品中,亭、桥、榭、廊、舫等都是依水景观中良好的建筑表现形式。依水建筑着重于借取水面景色,在功能上除应满足游人休息的需要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的作用。依水建筑下部可以是以石梁柱结构支撑,常立于水中,水流可流入部分建筑底部,有的甚至可让水流流入整个建筑底部,形成驾临碧波之上的效果;同时,又与岸边环境相联系,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增加水面空间层次,使空间得到了延伸,具有富于变化的联系方式,即可以突出主题,又能进一步表达设计意图。以桥为例,桥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通常作为园林中重要的造景建筑。在山地居住区中,地形变化与水路相隔,通常需要桥来联系交通,沟通园区,组织景观动线。在设计桥时,桥应与园区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组织景区的分隔与联系,联系景观动线与观景点;有交通作用又有游憩功能与造景效果的桥,在游览线上起着休息点景作用,有对比造景、分割水面层次的作用;桥还能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耐人寻味。汀步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桥,在小区水景设计中可营造有情趣的跨水小景,最适合浅滩小溪跨度不大的水面,使人走在汀步上有脚下清流游鱼可数的近水亲切感。
5对山地居住区绿化配置的几点建议
山地居住区的绿化配置应以自然式配置为主要方式,遵循山水画原理,注重刚柔并济、疏密有致,树木前后高低错落;讲究四时季相变化,花开不断;应从景观的艺术构成出发,既讲究“景因境异”,也考虑到园区的环境、地形、阴阳向背和各种花木的生物学特性、线条、姿态、体形、色彩、香味等特点,使之各得其所。此外,还应注重绿化与山水、园林建筑等景园要素的配合,把山水、植物等自然景物与建筑空间互相穿插、渗透、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做到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于尘嚣之中创造出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山坡多树种群植采用常绿与落叶乔木、灌木、地被等复层组合,形成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虚实相生,浓淡相衬,林冠线、林缘线起伏多变,丰富多彩的园景和山水气氛。上层大乔木用以发挥绿荫覆盖功能,中层小乔木和下层灌木起划分空间、扩大空间的作用。以叶色深绿的常绿树为背景,能使梅花、樱花、杜鹃、红枫等花木和色叶木更加亮丽。在小区的土山上,丛植大规格的雪松、香樟、广玉兰,辅植银杏、元宝枫、鸡爪槭等秋色叶植物,其下遍植红花继木、杜鹃等花灌木;草坪中孤植雪松,与山地之松相映,土坡上满种地被植物。池岸种植杨柳、碧桃、春梅等;亭边点缀蜡梅、桂花;岸边上留出一些种植槽,里面可以种植毛竹,也可以栽植爬藤植物;在水里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水生鸢尾、菖蒲、冉力花等,为驳岸赋予自然的生机。每到秋天,整个小区色彩斑斓,更具诗情画意。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山地居住区应坚持以下几点:
5.1 顺应山地地形,尽量保护原有植物
山地植被是山地居住区天然的景观构成,是山地居住区建设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财富。但是,山地居住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尤其是许多山地旧区的改造和建住房的建设性破坏尤为突出。所以,笔者以为,山地居住区在绿化景观上应尽可能地与自然地貌相结合,积极利用不宜建设用地和地质薄弱地带。在进行山地植物配置时应注重保护原有的天然植被,同时借山岭的自然地势划分组团,每个区域突出一两个树种,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组团,丰富景观层次。比如山谷地形曲折幽深,环境阴湿,适于植物生长,植物配置应与山坡浑然一体,强调整体效果,营造像松云峡、梨花峪、樱桃沟类的景观;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原有树林植物,随地形进行种植。有效利用地形的高差变化,通过植物高低、种类的合理搭配反映地形的自然高低起伏。
5.2 注重层次,发展立体绿化
尊重山地地形和植被,尽量保留场地内形成的立体绿化肌理,注重对空间的重叠利用,以及对绿化立体增长的培育。对于自然植被较差的山地居住区,虽然没有因开发建设造成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但许多住区绿化面积小,覆盖率低,普遍存在绿化不足的问题。利用山地地形条件,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尽量做到乔、灌、地被相结合、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从植物特性看,每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生态位、占据不同的空间。因此,将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搭配种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生产力和生态效益。注重乔灌木与地被植物及草的分层结构搭配,这样既有利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又达到多样化的生态效应。对于缓坡,局部可适当布置成疏林草地;陡坡地段则可依山就势,随地形进行台地绿化,达到层层渗透的景观效果。
另外,当今的园林绿化正朝着利用立体空间发展,不仅在地面上进行了立体花坛和乔、灌、草的搭配种植,还经常在屋顶、墙体、围栏、阳台和桥体上进行绿化。立体绿化是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利用植物进行绿化、美化环境的一种方式。通过人工创造的特殊环境,充分绿化空间,使园林植物出现在建筑物的墙壁、阳台、窗台、屋顶和城市各类建筑物的表面,借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效应。窗前可做棚架花卉绿化,采用爬藤植物对住宅楼外墙、围墙、护坡等进行垂直绿化,将墙面用藤本植物覆盖加以绿化,设计成富于艺术情趣的装饰纹理。与自然共生的人居环境将是我们对立体绿化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充分利用绿地面积和空间,增加绿化的空间层次,使建筑融于山体之中,充满诗情画意,改善和提高居住区小气候环境。
5.3 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
自然地形是山地居住小区绿地景观的基调。为了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应当注重景观设计的本土性。人工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密植成林,体现浓郁的山林气息。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山地居住区的绿化应多选用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在绿地景观设计中选择植物种类时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做到因地制宜,既要有地方特色,又体现时代风貌。植物的种类既不宜太多,又要避免单调,力求以植物材料形成特色,使统一中有变化,各组团、各类绿地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配置以特色树种,如玉花苑、桂花路、樱花街等。
如果山体、山峰与山麓高差不大,为突出其山体高度及造型,山脊线附近应植以高大乔木,山坡、山沟、山麓则应选用相对较为低矮的植物;山顶可栽植大片花木或秋色叶树以形成较好的远视效果;山顶如果筑有亭、阁,在其周围可配以花木丛或彩叶树,用以烘托景物;山坡植物配置应强调山体的整体性及成片效果。园林中山麓外往往是游人汇集的园路和广场,应用植物将山体与园路分开,一般可以低矮小灌木、藤本植物、地被、山石做为山体到平地的过渡,并与山坡乔木连接,使游人经山麓上山,犹如步入幽静的山林。如以枝叶繁茂、四季常青的黑松林为主,其下配以紫荆等花木,就容易形成山野情趣。在落叶阔叶树群中,栽植高出林表,树冠盘曲,叶色墨绿的松树,更显得松树的突出、生动,取得“松出灌莽,鹤立鸡群”的效果。
5.4 多种花木,考虑动态设计
在山地居住区里,遍植花灌木、高大乔木,形成山林意味,林间曲径,蜿蜒起伏于山谷之中,烘托山林野趣。在植物搭配上要体现出季节的变化,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居住区生态中的深层次作用。树种应选择耐阴树种,可栽植彩叶树种,花灌木,常绿林,常绿落叶混交林。景观以春季鲜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漫山红叶,冬季苍绿雄浑为好。对于居住区,可以在住宅旁种植高大的落叶树种,夏季遮挡阳光暴晒,冬天又可使住宅沐浴在难得的暖日下。
5.5注重构图,强调自然式种植
山地居住区具有视角多样性特点,应充分考虑到其俯视效果,注重平面景观构图,强调整体性。但是,山地的可塑性较平地弱,且从山地的生态效应、立面景观及人们的心理需求来看,住区中应强调自然式的种植。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
绿化配置的形式要多种多样,除车行道路两侧需要成行成列栽植树冠宽阔、遮荫效果好的树木外,可采用丛植、群植等手法,以打破成行成列住宅群的单调和呆板感,以植物布置的多种形式丰富空间的变化,并结合道路的走向,建筑、门洞等形成对景、框景、借景等,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6.创建真正的“山水城市”
山体地貌、溪流湖泊、自然绿地等山地景观中的主要景观生态元素,它们是小区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和有弹性的部分,既容易由于小区的建设活动而遭到忽视破坏,也容易成为小区建设中的景观“亮点”及最出彩传神的部分,并发挥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
另外,在山地城市中,一方面,急剧的城市化,损害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把市民接触自然的场所缩小了,使市民的生活变得枯燥无味。而另一方面,崇尚自然的中国山水观 ,归隐于山水田园生活的居住环境是人们的理想归宿。在中国传统的居住模式中,山水田园生活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散布于广大山水中的乡村聚落塑造了中国最美的人居环境,赋有特殊的气质和魅力,形成尊重自然、创造性的利用自然的观念。所以,笔者以为,小区的景观设计应追随山地自然天成的环境特色,以寻求轮廓起伏、空间丰富多变的自然山水景观,营造田园式的立体绿化景观效果,将山丘、水道、植被作为重要的景观资源加以保护、利用,创造融于自然、富有特色的山地小区景观,体现山地城市的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将山地城市创建成为真正的“山水城市”。
参考文献:
1 朱松元,浅谈山地植物配置,中国花卉报,2005.07.28
2 张,坡地景观之浅论,景原学刊,2009.07.16
3石秀明,俞慧珍,江苏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花木配置,中国园林,2010.08.09
篇6
1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整体性设计原则整体性设计原则是一个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首先应遵循的原则,其主要由社区本身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决定的,包括在景观设计中可能用到的材料、技术等各方面内容,同时还应该包括整个社区氛围的统一营造。在对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到社区地方文化、地形特点、人文特色等,要尽量保持以上方面的统一协调,根据设计主题进行创造性设计。
1.2功能性原则居住小区是群众居住生活的地方,满足居民室外活动的需求是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在处理居住小区功能性方面应努力构建好建筑物、道路、休闲场地、绿化、各种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具体布置,既能够保证整体景观的统一性,又能够保证良好的功能性;既要使得居住小区具有良好的外观形态,又要充分考虑居住群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
1.3人性化原则居住小区不同于城市建筑,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为人服务,因此人性化原则也是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小区的人性化设计应突出表现在对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对环境道路及设施的要求。无障碍设计、盲道设计和为残疾人提供的轮骑行驶坡道,是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基本要求。
1.4绿色设计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居住小区绿色化设计成为当前环境设计的主流。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指导思想的设计思路。在现代资源紧张、压力增大的社会生活中,居住小区的绿色化设计更能够提高人们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责任感。设计中应多运用乡土的植物,尊重场地上的自然植被,使人们生活在清新高雅的绿色环境中。
2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常见问题
2.1景观设计缺乏和谐性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人文特色相吻合,同时还应该遵循生态学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设计理念,通过这些整体性的设计方法促进人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现在很多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往往过于强调单一景物或设施的完善,缺乏居住区与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的协调性。在具体设计上,往往注重居住区域内的绿化工程设施,但未考虑到周边地区的环境、地形要求;注重绿化布局的数量与层次,但未考虑到与周边建筑物风格相互衬托;注重植被面积与方向,但未考虑到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在进行居住小区整体化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发挥绿化设计在整个小区生态中的更深层次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等,这些在当前景观设计中均有不足之处。
篇7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环境景观;景观设计;软硬景观
1、概述
人们通常把景观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大类。一般来说,硬质景观是指用人工材料或主要依靠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效果。其构成元素可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面的元素主要是广场造型及铺地的变化。线的元素则主要有道路的造型、起伏及铺地的变化,围栏的造型、组合及装饰的变化。点的元素则更多地体现在景观家具,包含亭、廊、喷泉、雕塑等设施。软质景观通常指非人工材料或主要以非人工材料创造的景观效果,常以植物景观与水景观为主。
1.1.软质景观
软质景观的主要材料园林植物是全球众多植物种类中的一小部分,它能在园林及建筑环境中起观赏、组景、分隔空间、庇荫、防止水土流失,美化地面的作用。主要分为园林树木及园林花卉和草坪等几类,其中有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露地花卉、温室花卉、草坪与地被植物。常用的园林植物有千余种,若将形态各异,花色繁多的植物应用好,则需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总结。同时,水景也是软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通常被认为景观档次高低的标志。对水景而言,存在四个层面构成的价值体系,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具象到抽象的价值体现,具体包括:人们对水景的直观印象(水的“形、势、声、色”);水景价值体现的重要环节,即水的功能性;水岸的景观表现价值,即水体的延伸空间;与建筑物的方位关系,既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
1.2.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是英国人M.盖奇和M.凡登堡在其著作《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中创造并首次提出的,意指相对于植物的软质景观而言。即城市景观分成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软质景观和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为主的硬质景观两部分。广义上说,除了城市绿化、水体以外的有形物,都可认为是硬质景观。其内容包括步行环境(含地面铺装、踏步、坡道、挡土墙、围栏、栏杆、墙及屏障)景观设施(含照明、座椅、垃圾箱、雕塑小品、电话亭、信息标志、护柱、种植容器、自行车停车场)活动场所(游乐场、休闲厂场、运动场)园林建筑(亭、台、楼、阁等)车辆环境四大部分。
2.城市居住小屋景观设计中硬景、软景运用
2.1城市居住建筑物和绿色植物的合理搭配
在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主要借鉴了古代著名的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对建筑物、绿色植物、水池等的合理搭配营造出空间的对比和融合感,创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味道。例如:上海的九间堂采用全院式的空间设计,围合的墙体采用中国传统手法,搭配组合成一个空间,从居住小区的功能上看丰富了建筑群体,运用植物、建筑栏杆、景观小品以及居住空间上的排列,带给住户很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营造出了层次多样的居住空间。中国园林的纵深空间多元素组合运用了空间对比、分割、虚实等,一步一步引入,直到把全部景色呈现在欣赏者面前,这种完美和谐的空间设计,给人强烈的韵律美和层次、节奏感。在现代居住小区建筑物和绿色植物的合理搭配方面就借鉴了这一点[1]。
2.2居住小区硬景石头的应用
在现代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中,借鉴和运用了古代园林的高超手法,让景观空间更具幽深感和层次感。例如:深圳万科第五园运用简单、大方的景墙窗框,把建筑物远处广阔的水景和对面的建筑通过巧妙选择摄入画框中,通过景窗可以饱览到窗外优美的风景,偶尔有漂流的小舟经过,让景色更加迷人。“树配石而坚,石配树而华”、“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现代居住小区灵活运用石头建桥、固岸,围池作栏,指石为坐。居住小区景石造型中,品石不仅能当做点缀小区环境的陪衬小品,而且还能成为居住小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
2.3居住小区竹子的妙用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时,不再是以前盲目的拼凑和挪用。根据小区景观的现实条件,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山水等软景进行恰当的改造利用,丰富小区景观的层次感。根据特殊的环境景观特征,巧妙处理山水的位置。例如:中山清华坊的瀑布、假山等都是很好的景观小品。在小区整体的空间环境中起到锦上添花的妙用。软景不仅对小区环境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也让小区的景观效果别有风味。通过软景的设计,赋予花草树木以情趣,让居民更加贴近自然、走进自然。例如: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采用竹子为配景,就能很好地营造一种幽静、高雅的氛围。“竹子为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是悠远绵长的中国文化吸收了竹子精神,也为居住小区增添了几分文化韵味[3]。
3.现代居住小区景观元素的设计艺术
3.1居住小区围墙
围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为小区周围的分隔围墙,另一种是小区内部划分空间、组构景色的围墙。在设计小区的围墙时要按照下述要求:
①围墙要设置在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围墙转化成景墙,把空间的隔离和景色渗透统一起来。
②在设置围墙位置,选择低凹处,透亮处,尽量做到隔而不分,利用高低不平的地面、水体的两侧、把绿篱树丛当作围墙。不需要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使小区居民离自然更近、离工业、科技更远。在以前,居住小区的墙体大多采用砖砌或者是石墙,虽然很有古韵,但是已经和现代居住小区的整体布局不协调。随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围墙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例如:隔音墙、玻璃墙等,对营造时尚、现代的景观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对围墙的要求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享受[4]。
3.2居住小区道路
现代居住小区的铺装宽度都是根据小区地形地貌和建筑形态决定的,它的尺度和分布密度客观反映了小区内人流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小区道路采用直线型为主,另外一种不规则的线型为辅。道路可以利用铺装的色彩、质地等来划分不同空间。
3.3居住小区小品、亭园
小区居住景观和园林一样,可以增设一些小品建筑。例如:坐凳、健身器材、雕塑等。其中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可以布置在视野好、安全和防护性好的小区位置。在设计时注意也要提供辅助座位,例如:花池、低矮墙、矮台阶等。此外,在小区中可以设置精致而又灵动的小巧建筑物――亭园,一种可以供小区居民休息观赏;一种服务小区人民的、现实生活例如:售票或者售货[5]。
3.4居住小区的绿色植物及水体
在对居住小区进行植物造景时利用乔木、灌木、草本类等多种类植物来造景。充分发挥景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各种天然的美感,形成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供小区人民欣赏。小区的水体有动态美和静态美之分。动态水有喷泉、瀑布、潺潺小溪,静态水有池塘、水潭等。把人工造水的动态美和自然景观的静态美有机结合,利用不同水体的光、形、声、色等产生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的精神享受,让生活在大都市的现代人呼吸一缕自然的芬芳气息。
除此之外,现代社会居住小区景观元素的细节设计也很重要。一个良好景观设计成功与否不仅仅要关注外在的结构,还要看内部的细节设计,从内部台阶的尺寸、雨水通道的处理、铺装建筑图案的方式都非常重要,影响着居住小区的整体风格和艺术效果[6]。
4.总结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应该按照现代生态、绿化居住的要求,满足小区现实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在对小区景观的设计中加深对自然界万物的深刻理解,顺应自然规律,包括自然界植物之间的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和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景观的科学合理相接。借助硬景建筑、道路、小品以及软景山水、植物、石头等来营造和谐、清新、自然的意境。
总之,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工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将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各方面知识,设计出符合现代人需要的新型居住区,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居住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振复著.《大地上的宇宙――中国建筑文化理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章采烈著.《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白艺佳著.《传统元素在时代建筑精神传承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25):1120-1145
[4]赵楷著.《传统民居符号的现代运用――以万科第五园为例》[C].《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下),2008.
篇8
1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模拟生态的趋向性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模拟生态是人为设计的一个小生态系统,它形成了小区内部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并改善美化了小区环境。其趋势是改善人们的生态观念,利用原有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景观因素进行景观设计,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后达到模拟自然的景观生态系统,创造和谐、自然、舒适、朴素、宁静的居住小区环境,身处都市,却也享受自然风趣,则正是中国传统造园匠意所在。
2小区景观设计中营造人性化空间与模拟生态相结合
人性化空间是指能满足人在物质与精神等各方面需求的生存空间。人性化空间要求空间不能仅以完成其使用功能为最终目标,还应当提供一种潜在的功能,满足人们的“额外”需要,达到空间的人性化。景观设计在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同时,应尽量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持与模拟生态系统的结合。环境艺术小品及活动设施都有较强的的人工性,在选择人们活动设施时,尽量选择生态朴素之材料,如木地板,碎石子自然铺成的简单通行道路。在小品选择上,除了材料生态外,还要考虑形式与整体风格的协调。
3小区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人性化空间实践探索—以临潼渭水曲项住宅小区为例。
3.1小区概况:
临潼渭水曲项住宅小区位于西安市临潼新区核心地段,草临大道以南,与区政府隔街相望。小区建筑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少量廉租房,配以幼托、小学、会所、活动中心及沿街商业等附属功能,形成以中低层消费者群体为主的配套完备的居住小区。小区占地约350亩,路网完成后与西安市政府新址约15公里,交通便捷。内部建筑以6层砖混住宅为主,容积率小预留绿化面积大(除小区内部绿化外西边贯通南北拥有30米宽绿化带),用地性质单纯,为创造怡人空间环境创造了条件。
3.2景观设计构思:
(1)园林化景观设计中构架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围绕主题立意安排多样化空间形式,并兼顾整体,同时在设计中体现了流畅浪漫的东方园林设计风格,强调了空间的流动性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景观设计了一条拉通南北的大尺度水系景观走廊,将南北两地块相连,使其保证总体上拥有一个宏观尺度,以增强小区的整体概念。同时在细部处理上将水景迂回、开合使其通而不畅,沿岸再配以活动中心、小品广场、垂柳绿化等构成细部小景点。小景点用来消除大尺度带来的单调空泛,同时连贯统一的大尺度景观又可以弥补和串联各种小景点在统一性上的不足,真正达到脉络清晰,移步易景。
(2)第五立面临潼地处骊山北麓渭水之滨,其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众多举世闻名的人文历史景观,厚重的秦汉唐文化底蕴。对应其旅游文化城市之特点,小区采用各种坡屋顶组合,从单体外观造型到总体鸟瞰布局,使其既拥有豪放洒脱的格局又具有含蓄唯美的小区细部环境。
(3)邻里关系本小区位置特殊,与新区政府隔街相望,成为不得不考虑的环节。小区在区政府广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半圆形城市广场,将两地块整合。考虑到人们对视觉景深的心理要求,将整个小区建筑高度、密度、由南至北依次递减,而将景观绿化依次递增,同时在远离北入口处结合小区内景观广场,点插几栋高层从而天际线错落有致,使得草临大道行政区拥有大范围的视觉纵深,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及优美的环境。
3.3景观规划设计:一轴规划根据用地状况及周边环境设计了一条由步行交通和曲项湖形成的小区发展轴线。该轴线通过一条流畅的曲线把小区南北两个中心和规划用地北侧的城市广场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整个轴线灵活运用各种景观营造元素,自由的曲线和笔挺的直线相互结合;高大的乔木和郁郁葱葱的灌木错落起伏;清澈的湖水与碧绿的草地相互映照,醉人心脾。规划通过步行道路把曲项湖水面景观引入居住区内。当居民行走在步行道上,欣赏美景,领略曲项湖之优雅,仰看高大的住宅与蓝天交汇,定会为社区内多层次的居住空间而感叹。两心根据用地布局,本次规划于小区内部设置了两处中心景观广场:叠水广场与沁水苑,叠水广场位于规划用地北区中心绿地处,整个广场被水环抱,广场中央设置了雕塑花坛。广场通过富有优美曲线的木栈道嵌入曲项湖中,木栈道周围设置喷泉。喷泉的潺潺溪水借由高差层层叠叠,汇入贯穿整个居住区的曲项湖,别有一番景色。在广场东北侧规划一处会所,造型为圆弧型,2至3层,与叠水广场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沁水苑位于规划用地南区中心绿地处,这里是曲项湖的源头,曲项湖水很浅,来此休憩的人们可以看到潺潺的流水从湖底涌出,湖面水波荡漾,岸上柳树成荫,湖石嶙峋,游园小路蜿蜒其中,趣味横生。其北侧为活动中心,设有健身、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茶座等。绿色生态景观廊。小区内部景观设置通常注重局部环境营造的品质,往往显得琐碎,缺乏大尺度、大纵深景观表达。设计者充分考虑此方面设计需求,由于用地西面为技术学校园区,遂于小区西面由南至北设置30米宽500米长绿色生态景观廊,其中健身休憩设施齐全,配以各色灌、乔木,分为不同主题,创造出春花灿烂、夏阴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四季生态景观。成为小区内部居民放松、锻炼的好去处,同时提高更大范围的街区景观绿化品质。
3.4景观设计节点
(1)水景小区中利用水体造景,调节小气候作为儿童溪水场所,还可以供蓄水消防之用。雕塑、喷泉、叠水、莲花、芦苇、各色驳岸、木栈台等等,山石环绕,树草丛生,潺潺溪流伴着轻灵小路,池中花儿绽放,引来蝴蝶飞舞。
(2)公共绿地及地形景观在公共绿地的地形设计上,注重生态水域与草坡的自然衔接。在住宅组团空间内,设计注重强调集中绿地的草坡起伏感,同时使草坡上的植被设计显得更为丰富、多层次。
(3)广场景观设计小区广场是居民的主要共享空间,需要注意总体美学风格、文化内涵、生态人性的统一。
(4)照明设计小区照明是提升居住小区品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小区的局部地区灯具设置不宜过多,避免光污染,同时避免有路无灯造成管理困难。道路照明系统不仅需要满足路面亮度均匀,而且需要选择造型优美别致的灯具以满足人对居住区公共空间光环境的安全、经济、审美、生态等的多层次需求。
结语
篇9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景观;人性化;提高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
1 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1.1 空间组织原则
一个小区的景观设计,首先要做到与建筑规划的协调,把握小区设计的整体风格,景观设计必须呼应这个设计整体风格。根据不同小区设计风格来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在确定小区景观的整体风格以后,要进行空间秩序的设计,确定小区景观的空间布局,对小区景观进行分区,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同时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从整体上使居住区景观的大项比例协调,从而满足活动于其中的人的心理。
1.2 人性化设计
创造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目的。生活区质量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在人性化思想的指导下,对小区景观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般说来,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30%。好一点的要达到 50%以上,并要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景观的建设是以人为中心,因此,在设计中应合理地满足人的行为方面的各种需求。居住区中游园是市民室外休息、游赏、活动的场所,是室内生活的对应和补充,要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就必须做到合理布局,安排合乎民众的设施,特别是那些只有在游园中才能享受到的游赏项目。要给休息的人规划出优美幽静的自然环境,要规划出景点、景区供人游赏,要留有一定的活动场地。合理设置园路,并适当布置座椅、照明、给排水系统,有条件的话还可安排一些服务设施,以提高游园的舒适度。
2 小区园林规划
展现优美环境,充分运用各种规划设计手法城镇小区要展现优美的环境,可以借用各种规划设计手法来体现,结合实践,当前比较常用的手法主要有:
2.1 平面与立体手法
平面绿化是绿化中的基本形式,但居住区内可供绿化用地通常十分有限,要提高绿量增加小区的空间美感,这就要求充分利用立体面和空间来进行对绿化的延伸,在对南平电缆厂第三居住小区的垂直绿化面上设计即绿柱、绿墙、绿门等进行点缀和修剪,能形成丰富多彩耐人寻味的图案。这不仅能增加绿量的两成,而且还能对空间绿化的同时能进行巧妙的艺术处理,用植物来刻画、塑造、点缀,丰富居住区的空间色彩,同时也增添了主体面的动感景观。在艺术长廊、花架以及大树上攀缘植物,使之形象、写意,增添小区的人文景观。
2.2 三维与多维手法
三维与多维是在空间处理上把握好“环境”与“画境”之间的关系,首先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对其进行配置,注重乔木、灌木、草木、地被之间的层次比例关系,促进多维空间群落的健康发展,在次基础上运用景观学原理对空间做出合理规划,根据功能布局的要求赋予各个空间以情感色彩,或安静恬淡、或热闹浓烈、或庄重大方、或活泼热情。由于功能、路线、空间、时间、人的不同,从景观效果考虑,对地形进行巧妙改造;与立体面相谐,随而营造出大大小小生性空间;建筑小品的点缀;娱乐场所的设定,从多维空间出发,对主景的变化处理做出合理规划,创造出四季不同,日新月异的景观效果。在对小区的主干道景观设计上,充分利用空间与时间的变化,采用多层次波浪式的立体规划设计,使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角度均能感觉到舒适优美地景致。
2.3 绿化与硬化手法
绿化与硬化两者间不是相互孤立和对立的关系,二者应是相互促进与相互补充的,都是制造宜人空间的形式。常常听到一些使用者抱怨硬质的铺装太多,不舒适,还很少听说有人抱怨植物太多太密。植物设计固然应以适量为宜,然而在不适量的前提下,多比少好,植物多过适量,不会惹人生厌;铺装多过适量,则肯定劳民伤财而不讨好。空间的硬化部分可以通过绿化达到生动与和谐,在绿化中穿插硬化元素能丰富绿化的情调和活力,小区中的植物配置应提倡使用植物的自然形态,避免人工因素,追求自然群落郁郁葱葱的效果。
2.4 绿化与文化结合
绿化与文化是形与神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隔的,绿化中有了文化色彩,景就有了生命,景观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在绿化中赋予不同的文化,就体现出不同的人文理念。文化的呈现可以借助雕塑、小品、文联字画等实体来形成,还可以利用雕塑、小品、植物本身的人文材料,以故事来传递文化,使景观活灵活现。现在许多居住区都以雕塑,喷泉,叠泉等作为小区主景,体现小区的主题内容和思想,还有给古树名木命名赋予精神,耐人寻味。在茂密竹林里置石上刻有名人墨宝,意境就更深远了。
3 总结
小区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优劣已成为生活质量评判的重要标准,对整体提高小区的品质起到关键的作用。优秀的规划和景观设计才能营造出优秀的小区,要想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应当在规划和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人性化因素,并将二者视为一体化,只有这样,房产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明焱.居住区景观设计[J].住宅科技,2002,6.
篇10
关键词:住宅区的发展;景观设计原则
Abstract: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level and quality of the district, but it also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of real estate developer is able to operate a successful commercial residentialsal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Synchronized with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garden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ype of garden design, the garden design ideas also entered a new active period, and with the entry of foreign landscape design ideas, blend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garden design ideas to a new stage, where we called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stage. In this paper, tentatively explore some design ideas about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area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content and practices.
Keywords: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TU97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1 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
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居住小区环境的改善力度,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小区没考虑到儿童、老人的特有需要导致设施不足;有的小区过于追求形式,设计大面积纯观赏性绿化而忽视人的参与;有的小区景观风格缺少协调照搬外来文化等。建造一个居住小区就等于建造一个包括建筑物、道路、水道、设施、树木和花草等在内的一切事物的小世界。
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为了给居民创造休闲和活动的空间,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要把握人们视觉感受的对象与方式。由于人的视觉活动不同,所感受的环境对象也不同。一般居民很少有机会去领略居住小区的全貌,环境的秩序只能在每一种景观设施构成的连续性上得到实现。因此,小区整体环境的塑造应达到以下目标: 创建安心、安全、舒适并能够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能够满足多样化的使用要求,长期耐用;继承多年积累具有历史特点的场所特征,充分注意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地区感的营造;强调具体地点的个性化特征,建立社区个性感的景观点。
2 居住小区道路景观设计
2.1车行道景观
车行道一般指小区级或组团级道路,住宅平行或垂直于道路布置。由于许多人一般是在车辆上经过时观看小区景观的,因此,道路景观应有连续性,在适当的地方外部空间布局形式可有一定的变化,局部形式小的开放空间。或者路面材质上有变化,形成重复的节奏感,可以打破道路空间的单调感。
2.2步行道景观
步行道一般位于住宅组团内部,承担内部步行交通和休闲活动功能,是居住小区道路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部分。从景观上讲步行路宜曲不宜直,这样可以在连续的道路上,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住宅沿道路有规律的布置,可以形成良好的围合感和居住氛围。步行道一般宽4M左右,空间的尺寸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绿化、景观小品来控制并取得较强的领域感。
2.3人车共行道景观
在小区道路设计中,有些人主张实行人车分流能营造安全的环境,但是实际上小区中很多道路都是人车共行的。这种人车共行道,必须结合步行与车行两种道路景观;在路面设置各种减速岛,通过地面铺砖的不同,形成安全美观的街道景观。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木、藤木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特别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结束语
住宅区景观环境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场所。住宅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住宅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为居民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使居民在居住区环境内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对住宅区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
- 上一篇:茶文化的重点
- 下一篇: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