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发展;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发展的机遇

(一)国家支持,政策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前景广阔。2016年出台的1号文件中,加大了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篇幅,并4处提及农村电商发展问题,分别涉及到物流、平台建设、宽带覆盖、资费降低、标准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并且着重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期望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相比往年,文件中更强调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农村电商落地实行提供了诸多有利保障。2015年度,《“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中小企业、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产业升级。

(二)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增加,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的2倍。同时,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4%,29.2%。这些数据强有力地证明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 据了解,阿里巴巴美国上市后,涉农电商、大数据业务和跨境电商服务将成为集团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商务交易类应用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稳健发展时期。网络购物市场保持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成为市场热点。

(三)农村资源丰富,农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说,“农村的市场是一个新的蓝海市场,在整个网购一片繁荣的背后,其实在三线四线五线六线城市的分布是超过一半的,所以未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在包括农村这块。”抛开买家这一块,“卖家”优势明显,例如土特产、旅游、手工制品等资源都会是热销产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5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6750万人,占55.5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60599万人,占总人口的44.121%。

二、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面临的挑战

(一)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缺乏,对于电子商务认识严重不足。受传统营销消费模式的影响,大多农民还局限于现金----市场的营销、消费模式,许多农民对于持卡消费还不太适应,尤其是农村中50岁以上的农民,信任现金支付,存折储蓄,对于银行卡、信用卡持抵触情绪,这就为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电子商务技能缺乏。电子商务直接涉及到国家法律、贸易、金融、物资、流通、信息交流、基础设施等诸方面,是网络技术应用于商务,需要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尽管互联网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手机和电脑的持有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接受并使用互联网购物消费,但利用互联网推销当地的农产品与旅游,让丰富、新鲜的当地特产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这方面的人才在当前农村是少之又少。

(三)重视前期交易,但忽略了后期的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需要处理好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健康运行和发展。信息的流动必须在可管理性、安全性、及时性、保密性、灵活性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均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在电子商务中可靠地应用。 农村电子商务由于受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制约,往往只注重交易、支付,注重短期效益。

三、相应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电子商务意识。互联网已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所接受和认可,但大多数农村居民对于电子商务这个词仍然是一知半解,利用新闻媒体、倚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宣传互联网知识,激发农村居民的信息技术兴趣,搞活双向流通,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效益最大化,农村居民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既能方便、快捷地买到商品,也能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销当地农产品,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切实让农村居民享受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利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

(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加大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创新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向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倾斜,充实这部分力量到农村基层中去。二是关注培育电子商务成功案例,并加以推广宣传。三是启动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培育工程。定期组织召开电商推广发展会议,邀请淘宝大学讲师、成功电商围绕电商发展思路、乡村旅游、农产品营销等方面时行授课指导性;定期开展电商实用技能培训班,对全网营销、淘宝开店流程、网店视觉营销等方面知识进行详细解读。

(三)依托农民创业园、农村专业合作社等载体,积极引智聚才,解决后期线下管理和服务问题。一是积极引进涉及法律服务、互联网创新、农商创意、理财投资、品牌推广、营销策划、农村产权改革、食品安全、休闲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并成立创业导师团队,对入驻企业和项目进行创业指导评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经营管理培训、信息服务、风险评估、专利申请、投融资咨询等服务。二是加强基层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力争在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一个社区服务站,实现农村居民网上购物,销售、缴费等一站式办理,引导全社会、全民参与电子商务。

篇2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指将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务手段引入现行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中,以保证农产品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有效畅通,通过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动态策略联盟,建立起适合网络经济的高效能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精神,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总体部署,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农业部门在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中的作用,根据江苏省农委有关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丹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成效、做法和经验

2010年我们就开始尝试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成功开设了香益农产馆(网址:http://)一年的销售达到100万元以上;江苏上一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销售、食品营养平衡咨询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小麦膳食纤维面制品为主导产品,自2013年6月正式成立了第一家电子商务平台――上一道天猫旗舰店后,相继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了6家网店,半年来网上成交率达到了500余万元,促成网下交易量更是上亿元。

回顾丹阳市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主要是依托丹阳市农业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找到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并且由丹阳农委借助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带头在淘宝网上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免费为所有企业做宣传推介,从而引导和带动一些企业拓展电商模式,促进了整个丹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起步和发展。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通讯网络已铺设到乡镇,也有不少农民用上了电脑,但一般都为小孩购买,自己并未用电脑,致使农民信息闭塞,错过不少商机。目前,农户参与电子商务信息费用较高,农户上网比例较低。据统计,现在平均每台计算机的价格至少为3000元以上;农村电话上网费用约为3.6元1小时,再加上各种培训费用,农户普遍难以支付如此高的费用,导致计算机在农村地区普及率还是不高。

(二)农民和农业企业缺少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由于乡镇地区的农村教育相对落后,缺少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和网络技术的现代专业人才,部分农户对电子商务观念滞后、商务意识淡薄,对网络本身的认识、接受和应用能力还普遍不高,对利用网络从事商业活动的概念还不是非常清楚,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虽然想在网络上销售农产品,但是担心产品卖出去收不到货款。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只起到了信息传播的作用,而其主要功能却没有发挥出来。部分涉农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估计,加之电子商务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维护难,导致其对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利益持怀疑态度,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求网上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要求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品牌。目前有些网站对农产品的标准化已做了一些尝试,如“中农网”按照采购者的习惯将农产品及加工品分成了18大类,每一大类分成5到10个小类不等,并相应标准描述,而丹阳市的部分农产品为非标准化的经验性产品,消费者必须在使用之后才能对该商品作出客观评价,而且农产品种类繁多,反映产品品质的指标复杂多样,给农产品标准化带来很大的难度。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已经成为阻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丹阳市部分乡镇的农业生产仍采取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这种生产方式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在生产中由于流通、信息、技术不畅,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对称,往往造成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和各种农产品的“卖难”、“买难”现象。

(四)网络安全存在隐患,配套环境建设有待加强。网络安全问题是所有网站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难题。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而网络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网络上的间谍软件会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素。同时,由于缺少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电子银行等金融支持、电子商务的管理标准、电子商务销售方对交易过程监管,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问题严峻。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手段尚不成熟,信用机制和约束机制也正处于探索时期,给农民上网从事经贸活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据调查,各镇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拥有物流配送体系的很少,像我国知名中国大米网、北大荒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大型公司也是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进行物流配送或刚刚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刚起步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大多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品种多,生产单位小,组织化程度低,物流技术难度高,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建设尚待推动。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目标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2014年丹阳市农委将在进一步引导和指导企业继续提升已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水平的基础上,一方面引导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另一方面以新建设的“丹阳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网站为重要载体,全方位推介丹阳市现代农业建设成果和优质农产品,增加农业服务和优质农产品网上营销渠道,增强各生产企业和基地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以建立最快速度、最短距离、最少环节的新型农业服务和农产品流通方式,加速推进丹阳市休闲农业、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争取年实现网上成交额上千万元,促成网下成交额达到3亿元。

参考文献

[1]赵雅娟、眭丽丽、范磊.丹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2,(3):103-105.

[2]张胜军,路征,邓翔等.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评价及建议[J].农村经济,2011,(10):103-106.

[3]骆毅.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若干思考――基于一组多案例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9):110-116.

[4]赵苹,骆毅.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案例分析与启示―以“菜管家”和Freshdirect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7):19-23.

[5]余绍黔.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58-22159,22161.

篇3

【关键词】农村电商;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和新路径

一、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巨大

2016年农村电商蓝海市场即将爆发,国家在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加大农村电商政策扶持等方面下功夫,农村广阔的消费市场充满吸引力,我国的农村县级行政区划约有2900个,县城人口约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全国农村县域经济的GDP总和约占全国GDP的 56%;农村县域经济的社会消费总额大概占全国的50%,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县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增加,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驶入了“快速道”

近年来,随着电脑、互联网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购物、农产品信息。农村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民的增加,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驶入了“快速道”,加之国家政策和市场的激励,未来农村电商将继续升温,继续在“快速道”上加速。

(三)在“互联网+”计划的带动下,我国农村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

近些年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形态快速发展,不断渗透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互联网+N”计划的带动下,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各类农村网店、网商、微商、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农村电商村等如雨后春笋般发芽、成长。

二、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制约因素

(一)农村网络、电脑等硬件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东富西贫”的态势,而且农村不同地区互联网建设情况也不相同,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有些西部地区的偏远乡村,还停留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阶段,互联网普及率极低,加之偏远地区受财力、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滞后,导致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陷入“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之中。

(二)农业信息网站不健全,人们总体消费观念相对落后

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统计分析平台(CNZZ)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有近四万个农业网站,而农业信息网站仅占全国网站总数的1.4%,农村市场巨大的信息需求仍然无法满足;同时,农村信息的滞后,使得很多农民接触最新的消费观念较少,对电商跨时空、跨地域交易不易接受,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要想被农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和农民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新型农村电商专业服务人员匮乏,致使农村电商发展缓慢

农村电商快速发展,需要一支质量高、结构合理、优秀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才能保证其顺利发展。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储备已无法满足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有些农村电商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不扎实,对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把握能力不强,甚至有些农村,出现电商人才空白,或是出现人才严重流失的现象,致使农村电商发展缓慢。

农村地区物流建设发展缓慢,阻碍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务。而农村人口分布广泛及交通相对落后的现实,造就了农村电商的物流配送问题的出现,广泛分布的人口、交通相对落后,无疑增加了物流成本,同时对于鲜活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大挑战。

加速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和新路径

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一机,两电”下乡活动

电商活动的开展,需要完整的网络配套设施、较高的网络普及率的支撑。因此,搞好农村电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首要任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推进“一机,两电”下乡活动,即“手机下乡”、“电视下乡”、“电脑下乡”等形式,同时提高足够的宽带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农村电商的开展,创造有利的、必要的基础条件。

加快农村信息网站的建设,加强农村居民电商的教育培训

农村信息网站的不健全、无法快捷的获取市场动态,因此,应积极构建“互联网+智慧农业”信息平台,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同时还安排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电商的优越性,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农民看到电商的发展趋势,纠正农民对电商的偏见,挖掘农民从事电商的积极性。

(三)加强电商人才的引进、培训,鼓励农村电商人才投身于农村事业

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电商人才,然而我国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电商人才严重匮乏,为此,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引起来,走出去”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引进来。加大宣传,引进高素质电商人才。其二,走出去。向先进企业、市县学习,实地考察互动,参加各种电子商务研讨会,到名校找名师请教等形式为农村电商输送电商人才。

(四)积极发展农村物流产业,完善物流配送模式

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必须积极发展农村物流产业,首先因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其次,加大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更加专业和高效的物流服务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物流配送模式,根据农产品的特点,认真研究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多方调研、实地考察、高校联合研发等方式,建立健全现代化的、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也日趋成熟,但是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任道而重远。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创新路径[j]对外贸易实务,2015(12)

[2] 樊鹏.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7(9)

篇4

关键词 “互联网+” 特色农产品 电子商务

安徽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但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随着传统农业固有弊端的逐渐暴露以及电子商务尤其是生鲜电商发展环境的日趋成熟,发展电子商务有助于促进安徽特色农产品的整体发展。

一、安徽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一)安徽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

特色农产品是指一个地区特有的品种资源或优势品牌,并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拥有较为成熟的栽培或养殖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1]在农业部已确定的10类114个特色农产品中,安徽省涉及9类31种:特色蔬菜有竹笋、百合、荸荠、辣椒;特色果品有葡萄、梨、石榴、杨梅、枇杷、核桃、板栗;特色粮油有绿豆、荞麦、啤酒大麦、芝麻;特色饮料有红茶、绿茶;特色花卉有盆栽;特色纤维有桑蚕;特色中药材有天麻;特色家禽有肉鸡、特色水禽、特色蜂产品;特色水产有鳜鱼、珍珠、长吻d、青虾、黄颡鱼、乌鳢、黄鳝、鲶鱼。

(二)特色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2014年安徽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81.9亿元,增长4.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1.1个、0.8个、0.2个百分点,增速逐季有所加快,形势喜人。[2]但在这种大好形势下,2014年安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只有9916元。经过调查发现,一方面特色农产品销售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方式单一,无法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难以形成整体市场优势;另一方面,由于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不畅通,导致产销不能在时间、地域、数量上有效衔接。特别是皖西丘陵山地区,为大别山环绕,道路不畅,信息技术发展落后,难以与外界交流,“卖难”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这两个原因使得安徽的资源优势始终无法转换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无法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下安徽特色农业的发展新路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农业看起来离互联网最远,但“互联网+农业”的潜力却是巨大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民生之本。农业信息的互联网化将有助于需求市场的对接,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

(一)安徽特色农产品销售走电子商务发展之路的优势

(1)电子商务销售克服了传统销售模式销售地点、销售时间固定不变,销售范围小的缺点。电子商务具有跨地域拓展市场的优势,通过以信息库为特征的网上商店,可以使农业生产者联系全世界的买家,增加农产品销售的机会,减少农产品市场交易风险,从而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2)电子商务的实时快速的信息传递特性,可以使农产品生产者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式和结构,减少盲目性,避免“增产不增收”。[3]

(二)安徽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薄弱。安徽电子商务的开展相较东南发达地区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涉农网站数量较少,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也不高,而且利用程度低。[4]虽然国家一直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资,但农村网络覆盖率较低,但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仍旧以电视、电话为主,信息化程度低,发展缓慢。

(2)农民对电子商务缺乏认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但是我省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由于教育水平较低,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很难掌握网络的应用及电子商务方面的操作。通过对宿州、淮北、合肥、芜湖等地的农民进行调查发现,95%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这严重制约了我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3)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尚不完善。特色农产品生产的集中性和消费的分散性决定其需要大量的专业贮藏设施和运输工具,地域性强、季节性强、易腐烂等特点进一步增大了运输的难度和成本。目前安徽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冷链物流发展落后,运输主要靠敞篷车进行常温运输,能耗大、容量不足,缺乏对产品的有效保护。

三、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因此首先要建立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基础网络设施。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同商家开展“家电下乡”等服务,提高农村计算机硬件的普及率,完善农村地区网络服务,提高网络覆盖率。同时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帮助农民解决网络难题,为农民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二)培养和引进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首先,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政府和大型电商要积极主动为农民开展电子商务教育培训,提高其计算机使用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提高农户的销售水平。第二,要大力鼓励农户接受再教育,通过在职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更新知识。要大力引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来基层、到农村从事电子商务发展工作,发挥其带头作用,带领农民开展电子商务。

(三)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由于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大部分物流公司的业务只覆盖到了县一级地区,大大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首先要完善运输网络。公路运输是我省物流网络的主要途径,要想富,先修路。政府应当改善现有公路质量,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山区公路建设,真正实现“村村通”、“路路通”。第二,要出台适当的政策促进第三方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鼓励物流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推动物流联盟的建立,实现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化运输。

四、总结

我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但它的发展是必然的,潜力也是巨大的。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将我省丰富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甚至全世界,既服务了大众又促进了我省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夏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初探――以碧螺春茶叶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3.

[2] 2014年安徽省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B/OL].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2015.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策略研究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分析

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其中,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预示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消费者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初见成效,但相对于全球范围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以及与大企业相比仍处在起步阶段。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观念问题、安全信任问题、资源投入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如下!

(一)对电子商务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中小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电子商务在我国开展多年,但电子商务的知识尚未普及。许多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化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有的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电子交易,就是构建网站,建立网上店面,企业及产品信息,让客户通过它来购买东西,而且大部分已上网的企业也是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和促销上,并且也只是将厂名、品名、地址、电话挂在网上而已,很少有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网址。即使有些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也只重视信息,忽视维护、管理和更新,有些企业网站打开还是几个月甚至几年以前的信息,即使有客户通过网络向企业发出请求,也不能得到及时响应,电子商务的应用只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很难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样,多数企业也就得出“网络利用率差,营销方式单一”这样的结论。由于这些认识误区。使得一些规模较小的厂商退出了电子商务市场,而一些准备应用电子商务的厂商也认为“开展电子商务费钱费力,效果不明显”,被迫保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可见,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的严重不足,大大制约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

(二)网络安全及“信任缺失”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最大瓶颈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活动平台的龟子交易,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直接带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但计算机安全性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也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由于Intemet本身的开放性,使网上交易面临着种种危险,在电子商务中表现为信息泄露,篡改和身份识别。网络信息安全在全球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国也不例外。CNCERT的监测数据显示,仅2010年上半年,近6成网民访问网站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超3成网民账号或密码曾经被盗:近9成的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担心假冒网站。这些网络问题让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商务持续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互联网向商务交易型应用的发展,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

CNNIC的报告显示:只有不到3成的网民认为在网上交易是安全的,不到4成的网民在网上注册时愿意填写真实资料;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中89,2%的人担心假冒网站,其中,86,9%的人表示如果无法获得该网站进一步的确认信息,将会选择退出交易。也就是说,一方面,信任度影响着网民的在线交易行为,另一方面,网民对互联网安全性的信任度却非常低。这无疑制约了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速度。对此,电子商务专家表示,网络交易遭遇信任危机,“信任缺失”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可信网络”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电子商务物流矛盾突显产业链失衡,成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又一瓶颈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存在许多瓶颈问题,其中不可回避的瓶颈之一是物流瓶颈,而其中最大的“瓶颈”又是支付系统和配送系统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之后,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的、适时的、适量的转移服务:配送的成本过高、速度过慢等。自2009年11月21日起,国内韵达、圆通和申通等多家快递公司先后公告称,为了缓解成本压力,将按照快件业务的距离远近及运输方式的不同提高服务价格,预计每单快件的首重价格将增长1-2元,续重价格每公斤也将提高1-2元。此次提价事件充分体现了电子商务物流之间的矛盾,

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势头,会加剧物流瓶颈问题。先进的电子商务和落后的物流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这问题表面上看是物流服务问题,究其原因是物流本身发展的滞后,是为物流服务运行的物流平台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相比,即便是发达国家的物流,其发展速度也难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并驾齐驱。在我国,物流更是处于经济领域的落后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物流的发展,

(四)人才与资金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欠缺信息化建设

人才缺乏一直被视作困扰中小企业的中心问题,农村和偏远地区中小企业的人才问题更为严重。中小企业往往没有优厚的待遇、良好的机制和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也没有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研究项目、研究环境和激励机制。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人才流动和人才管理制度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难题。数据显示,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约占60%。对中小企业而言,尤其需要电子商务项目管理人才和业务操作人才。另外,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资金筹措渠道,这是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成本仍然较高,除了需要电脑网络设备等比较昂贵的IT产品外,还需构建一套完整的应用系统、后台应用系统、前台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平台,而且还需要不断的后期维护。中小企业因自身的财力有限,比较难凑足足够的资金去构建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所以说,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走出电子商务发展困境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通过强化竞争意识和信息意识来提高内在主动性

中小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市场的竞争对象正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小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国际市场上,中小企业是市场竞争的积极参与者,如何提高本身的竞争能力呢?电子商务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中小企业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信息意识,积极主动地推进电子商务。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要树立正确的电子商务发展观,克服长期’以来重硬件轻软件、忽视资源与应用的现象,从基本数据、基本流程做起,真正认识到信息对商业资产的重要性。

(二)借助成熟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降低风险成本

健全电子商务配送体系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当务之急就是构建社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这要求商务网站一方面在各主要城市建立自己的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同类商品企业可以建立物流联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售后服务网点,为消费者消除后顾之忧,再者就是利用第三方物流的力量。选择物流配送公司、快递公司,利用他们的物流资源,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速度。

互联网缺乏业务安全保障,事实上已经成为网站业务演进和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构建可信网络世界的构想便应运而生,并受到了业界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未来新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点。而对于这一点,中小企业也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可以采用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中介来承担。进而降低交易风险。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应认清自身条件特点,借助现有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来实现低成本、低投入的目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拥有专业的人才与技术、有良好的平台宣传,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效果,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目标的实现,

(三)结合自身条件,增加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入及人才培养

中小企业发展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须增加信息化的软硬件投入如系统构建成本、技术支持成本、运营管理成本、安全成本、风险成本和其他成本。因此,中小企业要以商务为核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实现企业价值链上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大多数渴望在电子商务时代一展身手的中小企业来说,最紧缺的人才毫无疑问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进行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过程中,可以与高等院校进行长期合作,充分应用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以高额的薪水和优良的工作环境吸引有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为电子商务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四)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系统,建立忠实的客户群

现代客户需要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网络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全天候、即时、互动、了解信息、释疑解难等。这些都迎合了现代消费个性化的需求特征。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电子商务整合到的营销计划中,使客户服务成为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中小企业须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实现人性化的服务。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运动,它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部署,解决中国上亿人口日常生活所需,所以国家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就一定要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作。电子商务的优越性也会被企业和农户所认可,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一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结合,只有利用科学技术指导农产品进行生产、组织和贸易,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的现代化、信息、标准化和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很多农产品的产品都是居于全国的前列。因此,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贸易的电子化运作,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地区农产品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真正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化体系并不健全

从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发展趋势来看,各省市在建站、购机和入网都设立了相应的程序,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国家在行政上条块分割了网络发展,甚至还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国家对于农产品的信息不够重视,导致农业信息化系统与规范化水平低,农业信息的收集和的格局也没有在市场上形成。尤其是农产品信息的加工、利用和农业信息的开通方面更加欠缺,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发展非常地缓慢,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农产品加工市场和农产品设计市场也会非常地滞后。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运作也无法形成农业信息化体系。农业信息服务缺乏针对性,使目前农业信息建设还局限于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传播,导致对于农业市场的信息传播的力度不够。

(二)政府没有起到建设电子商务的主导作用

从国外的发展来看,农业仍然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弱质的产业,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所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国外为了发展农业,制订了更加详细的规划和政策,同时加强立法和增加投入,因此从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家在政策方面发挥得并不是很够。尤其是在1996年制定了《“九五”期间农村经济信息体系的建设规划》,整个过程只重视纸质的信息,并没有对信息网互联及信息共享上花功夫。在项目的投资上,农业部也没有进行过多投入,虽然在前几年就提出了“金农工程”,但国家并没有针对农产品贸易提供专项资金,加强信息体系的建设。

(三)农业信息的渠道不顺畅

由于农产品的信息并不顺畅,信息接收的方式过于落后,农民的信息意识也会无法紧跟时展的步伐。过去农产品信息,都是由于农村的基层主要是通过开展办班、发资料和有线电视等方式进行传播农业信息,这种方式显然是跟不上市场变化。农民过于被动地接受基层干部和农业信息机构的传播,导致农业信息的传播效率出现了问题。农村信息的单向性和被动性,极容易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引起价格波动,无法真正体现农产品的价值。过去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已经使农民习惯了种什么和养什么,在整个过程都需要经验,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限制,他们没有及时直接地从事市场所需要农产品的生产,因此农业信息的渠道不顺畅,直接导致电子商务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受阻。

(四)电子商务管理资源分散

由于国内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化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企业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组织构架过度老化,在组织架构中,缺乏电子商务的管理人才,导致企业的电子商务运作只是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管理资源的分散,更加不利于农产品的贸易。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充分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

只有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的建设,才能够构建农业信息中介机制。农产品企业要有选择性地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并通过规范农业信息标准,提供更多农业、农村和农民所需要市场供求信息和科技信息,加强各类农业信息数据库方面的建设,直接扩大信息采集的覆盖面。

农业企业还需要构建农业信息中介传递方面的机制,保证农业信息能够进村,然后传递到每一个农业企业。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是联结互联网和农民的纽带,农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推销哪一类产品,都需要通过农业信息服务站在互联网上进行。农业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企业的电子商务化的建设,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工程,将信息化纳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强化管理层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建立信息的责任制和企业信息主管为核心的信息组织体系,为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和技术方案,做好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建设,从技术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配套设施,都能够实现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真正培养一支强大的信息化的队伍。

(二)政府推动现有的基础设施资源

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资源,需要通过政府推动并整合信息基础的构建,建立一个完善的乡村多级农产品贸易的信息网络,农业信息是一个典型的公共产品,而且有非常强的外部性,无法通过市场进行提供,在网络经济时代,农村基础建设概念过于广泛,而不应该局限于水利和中低产田方面的改造。还需要将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由各级政府共同组建一个庞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针对当前农业的需要,提供农业信息基础资源,节约投资,缓解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

要积极从上到下构建信息平台,形成综合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全国区域内信息的连通。同时,在农业电子商务机构内部组建农业专家咨询机构和技术配货服务公司,对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咨询。在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建立农业电子商务公司,并在公司内部设立信息化专家坐席,专职负责整体策划,建立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整合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资源。建立适合各农业生产单位自身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分行业或分地区建立网页,便于农户和顾客及时方便了解信息,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和合理销售自己的产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另外,农业信息也是政府制定政策和决策的依据,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出发应对农业信息基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试点

我国的农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一定要建立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内部建立互联网系统,利用网络进行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同时在企业内部实现电子化管理,降低管理的费用,提高企业动作的效率,农业企业还需要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将产品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农产品的贸易调查,签订合同,履行电子商务契约,全国有部分企业已经建立综合性强的电子商务系统,将贸易活动尽可能地转移到网络系统中进行完成。

为了着力提高农产品的效率,农产品电子商务总体上还是处于一个网上传信息的初级发展阶段,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所需要配套条件和市场发展机制并没有形成。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并没有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全球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最终趋势,只有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顺应网络经济时代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提高农业产品的流通,真正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的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需要推动农产品的认证,健全法规和完善农产品贸易的信用制度,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还需要改革传统的物流方式,开展大范围的限时送货,设立专职人员通过电话营销和互联网进行业务沟通。

(四)重新整合电子商务管理资源

农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不能只是停留过去只是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而是需要更深层次地进行利用,利用电子商务庞大的资源网络,形成更强大的竞争优势。农民、企业、顾客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模式下信息的沟通,它与传统的商务模式截然不同,农业企业也需要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系统,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改造,从而实现企业组织扁平化管理,扫除电子商务管理的障碍,真正提高企业和效率,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要将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资源的ERP和业务流程紧密结合,打破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组织进行重新组建,建立一个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新企业。

三、结束语

近几年来,中国的企业在互联网交易上进行了不断实践和探索,要想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和交易业务平台,就需要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问,为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施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引导企业进行重新整合资源和商务流,真正改变传统的交易,形成更多高效的产业链。由于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激烈的商务模式和产业链的竞争,因此企业需要进行重新评价和继承原有的业务方面的流程,真正整合产业链,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商务运作,可以说给企业带来更多新的价值,包含了观念和管理意识的创新,加强信息技术的改进和渠道的拓展,起到品牌提升,标准统一改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明.农贸企业电子商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海大学学报,2012.

[2]王佳.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贸易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篇7

据第一手资料统计分析,2013年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生鲜农产品成为第四大类网上热销产品。如:淘宝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达到203.9万个,比上年增长24.9%,交易额超过500亿元。京东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同时,农产品品类也在急剧地扩充,2010年,淘宝网所卖的农产品以干果山货、粮油米面、鲜花园艺为主;2011年,增加了花卉蔬果、植物树木等;2012年,又增加了茶叶和生鲜水产。2013年,几乎全类目的农产品都将迎来高速增长,其中,新鲜水果、海鲜水产、南北干货、新鲜蔬菜等重点类目增幅将超过300%。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洪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十多种主流模式:

产地+平台+消费者。实际是B to B to C模式,电商平台商与农村合作组织(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形成合作关系,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或者用户。如京东商城、沱沱工社、1号店、我买网、顺丰优选、本来生活、菜管家、优菜网、全农汇等。

平台+自营+直销。农民在淘宝网上建网店,销售自己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品,即产销直接对接。但是,产销直接见面还需要中间物流和配送服务商,或者其他服务商。

跨境生鲜电商。近几年以来,许多电商探索生鲜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如1号店、顺丰快递、亚马逊、我买网等开展了一些生鲜跨境交易的探索。2013年1号店已引进了全球近70个国家的2万种商品,进口量非常大。以进口食品为例,1号店售出的进口食品数高达2.5亿元,截至到2013年11月,1号店进口牛奶的销售量已经占到全国海关进口总额的37.2%。

电子菜箱在湖北武汉开始流行,上午在网上点击鼠标选好菜,在线支付后,下午就可以在家门口的菜箱里取菜,菜价比超市便宜20%。这种无人交付式的电子菜箱蔬菜直销零售方式,目前已经进入武汉市240多个小区,每天为3000多个家庭提供生鲜配送。

智能菜柜。以B to C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构建网上超级生鲜市场,是“产地直供+电子商务+智能货柜”模式,如:江苏扬州智能菜柜,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产销直达”、“农宅对接”,在社区免费安装智能菜柜,市民只需轻点鼠标或一个电话就能收到干净优质的生鲜农产品。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即B to B to C模式、C to B模式。该商城是国内首家销售国家认证(注册审定的)地理标志产品的网上商城。商城面向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者和终端消费者,提供线上销售服务,同时还建成了国内首个地理标志文化博物馆。

中国首家农产品食品安全网站,龙宝溯源商城2012年上线试运营,为食品商家提供安全食品展示和交易平台。该商城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商品授权销售服务;二是店铺授权运营;三是商家开店自营。

移动农产品交易平台。2013年我国手机用户超过12亿,手机网民超过5亿。为此,上海一叶扁舟实业有限公司选择了与移联主办的“大变革”工程合作,打造“中国农产品”手机平台,即在移动互联网上打造一个大型农产品网络交易第一门户平台,主要采取了B to B、B

to C模式。

“36524”四网合一。河北国大集团“36524”即由实体店铺网、互联网、电话网、人力营销网等四网并行的混合体。“36524”不仅是国家级注册商标品牌,而且是可以为无数消费者提供油盐酱醋,囊括六大类30多种服务的家庭生活的O to O模式。

“6网联动” 湖南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拥有安化黑茶惟一中国驰名商标,是集茶叶科研、茶园基地建设、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6网联动”,即公司官方网分别在天猫上开旗舰店,在淘宝网、京东商城、1号店上开网店,网下有实体店网。

淘宝网上网下联动。在网上,淘宝网平台开设了许多地方特色农产品馆,如遂昌馆、高淳馆、芜湖馆。在网下,淘宝网推广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集群模式,如江苏睢宁的沙集模式、福建南安的世纪之村模式、浙江义乌模式等,形成了20个淘宝村。同时还有网上与网下联动模式,如“政府+农户+合作社+网店协会+淘宝网”模式。

我买网双品牌运营。我买网是中粮集团旗下网站,该网站重视中粮集团品牌效应,在网站首页采取了“双品牌运营”的模式,即中粮品牌、我买网品牌两个品牌同时运营,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双品牌运营的B to B

to C供应链模式的效果。

阻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难题

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平台有十多种运营模式,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但在阿里巴巴旗下天猫网站市场专家陈舒看来,农产品电商还面临着产品选择、冷链物流和信任这三大难题。

事实上,这也是农产品和其他产品有着根本区别的3个方面。

产品选择其根本问题就是卖什么?农产品和工业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农产品品类众多,不同的品类都要有不同的仓储条件、运输条件等,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农产品产地也不一样;选择卖什么也决定了产品定位和客户定位,比如“本来生活网”定位给消费者提供食物本来的味道,就全国各地选择最有特色的食物并且保证新鲜。

原则上,一切农产品都是可以做电商的。选择干货,在物流和仓储上相对方便解决;选择生鲜,应该是目前最难解决的,不仅对仓储和物流要求极高,对物品的周转率、资金量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考验。非常顺理成章,选择的产品不同,利润率就有了很大区别,盈利的难题也与选择卖什么有着紧密的关系。总之,选择卖什么,应该是农产品电商首要的问题。

如同很多电商一样,在想清楚卖什么之后需要考虑的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农产品毕竟属于食品,农产品电商需要做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严格地把控。比如“沱沱工社”的选择是自建基地,对种植环节进行严格的品控,物流和仓储也是通过自建的方式来保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对于产品的检测也是每个批次等进行严格把关。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个环节都保证了严密的对接。

当然,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比如前期投资成本很大等,很多农产品电商并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对供应链的管理不严格。

本来生活网则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方式,将服装等行业的买手制引入到农产品电商,派人全国各地寻找当季的最好的农产品,即便是做好的产地,买手也要对产地的环境等进行考察,对水源等各方面有着严苛的要求。通过买手制,本来生活网保障了“新鲜”、“原味”的供应链体系,至于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本来生活网则交给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来解决。

其实最难的应该是信任如何建立,当然这就牵涉到如何卖的问题。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大部分都没有品牌,也很难有具体的标准来控制,这就给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据洪涛教授介绍,国内电商平台乡土乡亲的做法是为每位生产者建立了档案,详细记录了茶叶在种植过程中的每一步的情况,包括施肥、采摘时间等,并且在产品上注明生产者的姓名和生产日期,消费者可以由此追溯每份茶叶的生产经过,以此进行全流程的透明化管理,信任的过程也是逐渐积累的。

信任还牵涉到如何营销的问题,只有更好的营销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然后形成好的口碑。说起营销,必须要说一下“褚橙”事件,借此本来生活网不仅广为人知,而且也为产品增加了不少的文化内涵。“故事营销是农产品销售很重要的环节。”本来生活网采购总监李小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于社会化营销将会成为趋势。”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依旧可观

对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洪涛教授向记者传达了几个重要信息:

农产品电商进入成长期。2014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论述,预计2014年涉农电子商务将得到高速发展,进入成长期。天猫、淘宝农产品交易额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京东将加快农产品电商步伐,我买网、1号店、顺丰优选、龙宝溯源网等都将加快发展速度,涉外电子商务也将成为新的亮点。

农产品电商集成模式将形成。企业B to B电商平台、B to C电商平台等纷纷推出相应的集成交易模式业务,使各类涉农企业和农人便捷上网销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探索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电子商务等。如广西糖网、江苏莱芜农产品储销集成模式将成为农产品大宗电商未来发展趋势。

农产品自营模式将日趋完善。农产品自营电商纷纷开放平台业务,同时自建物流和多种模式的其他物流,并下网建设体验店,实现网上与网下相互动。同时,许多成熟自营电商也开放平台,探索“平台+自营”,形成立体交易模式。

农产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将继续探索多种现货模式。如多种现货交易模式:买方挂牌交易、卖方挂牌交易、电子竞买交易、电子竞卖交易。广西糖网的物流金融模式、四川白酒交易中心的产业集群模式、安徽莱芜同盈储销网的交易集成模式等是创新发展趋势。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将呈现六种模式。即自营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联盟物流配送模式、“O-S-O”物流模式、物流一体化模式、第四方物流模式。

农产品电子商务基地建设兴起。许多城市和地区计划建设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基地,如龙宝溯源商城计划在北京昌平马坊物流园区建设我国第一家农产品食品安全示范基地;四川省成都市计划在2015年前,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点(基地)5个。

篇8

1.1林业资源丰富作为全国林业大省,广西林业资源的优势十分突出,拥有适合发展林业产业的诸多有利条件。根据广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十一五”期末,广西人工林面积、经济林面积、速生丰产林面积、木材采伐指标限额、木材产量、沼气入户率等指标持续稳居全国第一。截至2012年,广西森林面积达1458.4万hm2,居全国第六位;活立木蓄积量达6.4亿m3,居全国第七位;森林覆盖率达61.4%,居全国第三位,西部地区第一位;木材产量达2100万m3,占全国木材产量的20.4%,居全国第一位;广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超过1万亿元。所有的这些优质林业资源,为广西林业发展电子商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2政策支持与指导林业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节能减排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引领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结构化调整的一个重要行业。相关林业部门已经着手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内容涵盖产业投资、林产品开发等诸多领域,以便积极稳妥地推进广西林业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而电子商务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产业经济发展结构方面,能起到重要的辅助支撑作用。在此大环境下,应当根植于广西林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业电子商务,开拓广西林业发展的新一极。

1.3林产品产业蓬勃发展2012年,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194亿元,是2007年的527亿元的3.2倍,排位从全国第十一位跃居第六位,年均增长33.5%;造纸与木材加工产业突破900亿元。然而,现阶段的广西林业产业发展,还是以传统的市场交易模式为主。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网络交易的商务模式已经在全国的诸多行业,如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和城乡消费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拓展,并形成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发展态势。如果广西林业的相关产业能够借鉴其它行业的经验,结合电子商务的特征,借助互联网的连通优势,消除与潜在消费市场的信息隔阂,市场的增长前景不容小觑。

1.4区位地理优势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以及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全国唯一同时具备沿海、沿边、沿江特点的省区,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作为连接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借助这一区位优势,广西林业行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将自身产业向周边有关区域进行辐射与推广。同时,还可作为中转枢纽,对接周边区域的林产品交易等林业商贸往来活动。

1.5信息技术的进步如今,一批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与成熟,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已使电子商务在各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持。例如,RFID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从苗木种植到木材加工直至产品销售的全程跟踪。网络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可以使企业或个人在进行电子支付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微博营销则开创了企业进行产品推广的新模式。移动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进行网上交易时,不用再一味的依赖个人电脑,这一交易平台载体的转换,意味着人们在从事网上交易时,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选择余地,提高了交易的灵活性与便捷性。事实上,手机因其便携性能满足用户随时上网的需求,碎片化的渗透至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大的用户粘度。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在整个网民中的比例占74.5%。

1.6电子商务模式的演化在未来几年,随着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必将顺应时代潮流,出现新的商务模式演化。相关林业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时,可结合自身实际,抓住新兴技术的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发展林业电子商务的可实施模式,一改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不完全符合林业行业交易特点的短板。

2劣势分析

2.1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尽管近几年广西林业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无论是在人才建设,还是在硬件投入方面,都离实际开展林业电子商务的各项业务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为一些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足,一直处于低水平的设施重复建设,行业内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林业信息标准化建设的步伐缓慢,导致无法实现林业信息的资源共享。电子商务强调信息的准确对接与流通。信息化程度不高,势必会对电子商务交易的信息流造成影响,并妨碍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正常运转。

2.2思想观念落后电子商务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浪潮席卷着越来越多的行业。而对于广西林业行业的整体而言,由于受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新技术的不信任和新商务模式的不熟悉等原因的影响,人们更愿意采用传统方式来从事林产品的交易。这一点在地方基层和个体的小规模交易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2.3商务模式不清晰由于广西林业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企业而言,究竟采取何种商务模式更适合自身的发展,还一直处于摸索之中。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一是借助成熟的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比如阿里巴巴或者淘宝网来实现林产品的交易。二是通过自建网站,来实现产品的营销宣传。对于前者而言,比较适合诸如人造板等相对容易存储和配送的商品。对于后者而言,大多数有自建网站平台的广西林业相关部门和企业,目前仅仅停留在信息展示的技术实现阶段,并不具备真正的网络交易、支付、以及物流配送网络监控功能。从商务模式的角度来看,只能称之为网页或网站,而不是网店、或者网络交易平台。

2.4相应的监管制度与措施不完善由于制度的不健全,责权的不明确,对于广西林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监管,尚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依据,以至于在出现经济纠纷时,矛盾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3机会分析

3.1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广西具备的区域辐射优势,国家对于广西在服务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地位上愈加重视,越来越多的利好政策和重大投资项目纷纷落户广西,广西林业发展电子商务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3.2潜在网络消费群体的扩大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将我国市场经济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我国潜在网络消费群体的逐年成长与壮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3年1月的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6%,规模达到1.56亿。巨大的网络人口基数,预示着互联网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奠定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潜在消费群体基础。

4威胁分析

4.1重视程度电子商务尚未能在林业行业取得大规模的应用,相关的经济效益尚未能直接凸显。由于没能正确的认识到应用电子商务对于发展林业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广西林业电子商务的建设步伐一直比较缓慢。

4.2人才层次发展林业电子商务,需要一批既对林业知识有一定了解,又熟悉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运营的专业技术人才。从目前广西的整体情况来看,相应的人才储备还远远不够。如若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专业职位需求的缺口还将继续扩大,进而将严重制约林业电子商务的逐步应用与推广。

4.3自然灾害极端气候,如冰冻,洪水,火灾,虫灾等等,都可能重创相关的林产品产业,导致林产品交易出现无货可供的局面。

4.4交易信用体系和安全保证林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就是如何确保供需双方能够通过一个安全的支付体系,来完成林产品的交易。虽然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诸如支付宝、财付通,以及各家银行的网银等多种交易手段,但是,支付的安全性一直是用户关注的话题。此外,当前林业系统内还缺乏一个有效的产品交易诚信监控体制,以对交易双方的信用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估,以确保网络交易模式的良性化发展。

4.5林业物流体系电子商务能够成功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点就在于物流配送。林产品的运输,具有成本大,部分产品易受季节与气候的影响等特点。对于发展林业电子商务而言,当下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如何能在确保完成网上交易手续之后,顺畅的对接物流的配送。

5策略探讨

基于目前广西林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广西林业优势,把握发展时机,在全区范围内加强对于在林业行业内发展应用林业电子商务的认识。同时,出台政策措施,完善管理监控机制,在行业内的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展开小范围的电子商务应用试点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把林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建设在全区推广。最为关键的是,林业的管理职能部门,应当联合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优势,展开相应的林业电子商务项目推广的调查与应用研究等工作,完善发展方案,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结构。

6结语

篇9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本文系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互联网+”链接农业发展对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lslktyb-109)的阶段性成果。

一、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结合研究

当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原本在农业领域分散的线下销售模式与原手工粗放式生产转向线上销售与智能化生产,信息、网络和高科技慢慢融入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包括产、供、销等多个环节,并且带动IT设备、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服务等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对农业信息传递功能方面,汪雷、汪卫霞(2010)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通过重点分析农业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了我国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滞碍的原因与机制[1]。严方(2006)、李志达(2011)、李亮(2013)对“互联网+农业”信息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2][3][4]。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农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调动企业、社会、政府的参与,拓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打开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对策建议研究

在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朱链萍、张建华、王泽天(2015)等学者从定性层面做出了探讨,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农”“互联网+耕地宝”的多种模式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5][6][7]。赵爱雪(2015)提出农业“互联网+”行动方向[8]。万宝瑞(2015)认为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自然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首先应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其次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要注重物流、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建设;最后在提升农村信息水平和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将农村基层应用互联网与农业现代化连接起来,将信息化渗透到农业政务管理、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等各个环节[9]。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策支持、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开发、电商平台等多个角度来探索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首先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但是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却不尽人意。首先,互联网技术并未彻底改造农业生产环节以提高生产率。其次,互联网技术并未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品质监督和管理过程。最后,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打通并整合成精炼而完善的产业链。

(二)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

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有限,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且农民对于“互联网+农业”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互联网+农业”的相关配套服务发展滞后

完备的物流体系和金融支持是农村“互联网+农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发展所需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等跟不上,如目前农村物流已经实现县城和乡镇全覆盖,但是绝大多数行政村还没有物流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农民网上经营农产品销售面临发货难问题。金融服务上更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在县城有网点,在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或者农业银行,而且大多数网点并没有自动存取款的ATM机,金融服务跟不上,影响农民的网上交易。

三、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全面融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拼接,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因此,必须从全国层面加强和完善“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专项应用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明确入手环节、支持重点、推进措施,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国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各市分类指导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体系。

(二)加强网络覆盖面,注重发展延伸

要发展农村互联网,首先,是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覆盖,考虑到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速度,传统互联网金融还需要发挥主力作用,要不断地投入,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培养、发展农村金融的主体,并且还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推进、延伸等,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传统金融的作用,增加其规模,有利于将来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过渡,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为将来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打下基础。

(三)利用互联网打通农业各个环节

农村基层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把自己本地区的优势与农村现代化建设连接起来,将互联网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农业只有把金融、物流、销售各个环节都打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给予参与的农户以政策、资金的支持,以促进当地互联网行业和农业的相互协调发展,才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作者:李宏畅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汪雷,汪卫霞.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现代农业信息传播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97-100.

严方.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6.

李志达.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35-136.

李亮.农业个性化门户服务模式研究与实现[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朱链萍.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支付环境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15(10):62-63.

张建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5(4):43-45.

王泽天.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调整[J].吉林金融研究,2015(7):40-42+54.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 流通变革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3年7月17日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新增的网民中,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热潮为传统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如打车应用、电商实时物流、微博商业化等均被视为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典范。从这个报告中至少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运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开始向以手机为主要移动终端的方向发展;农村市场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重要领域。

2010年6月笔者曾在上海举办过《网络时代零售业格局的变革》的研讨会,当时会议的主讲嘉宾京东商城刘强东和一号店于刚都信心满满,而与会的实体零售商都有点麻木,对网络零售这一电子商务业务不屑一顾。三年过去了,京东商城和一号店都已成为电商领域中的“平台型生态圈”,年均增长率超过100%,而实体零售商在三年后的今天日子不那么好过,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店铺租金上涨,销售额增长缓慢甚至下降,面对网络零售的迅猛发展感到无所适从。有研究报告统计,网络零售的销售额60%是从实体零售商转移过去的,也就是说,电商的发展不但在技术上,而且在市场的时空等种种方面都领先和超越了实体零售商。客观地讲,今天实体零售商面临的市场窘境是“自己没有做好”造成的,一个鲜明的对照是,美国零售业中实体零售商并没有向中国一样受到网络零售如此大的冲击,美国网络零售的前十强除亚马逊外,其他9家都是有着实体零售店的网络零售商。也就是说,美国的零售商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落伍,而是积极地开展电商业务,将线下与线上即O2O业务融合起来取得了发展。今天中国的实体零售商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认识要比三年之前高多了,但如果不将电子商务的发展究竟会对零售业乃至整个流通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看得清楚的话,我们对电子商务投入的决心和持续性都会大打折扣,我们就可能没有资格去分享互联网时代一个更大更新市场的利益。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正在催生着中国流通业一场真正的变革,如果这场变革的进程和结果是成功的话,中国的流通业会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焕然一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为互联网技术给了中国流通业一个与发达国家一样的技术平台,如能运用好这个技术平台甚至能实现对发达国家流通业水平的超越,因为十三亿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量支持着这种发展水平上的超越。

网上价格透明性创造了流通新模式

低价是中国网络零售业务中最为核心的特征,这个特征产生出强大冲击力冲击着传统的实体零售商的业务,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商的网店业务正掀起一场在消费与流通领域的民主化运动,即价格的透明性和快速的知晓性,对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给予前所未有的保护。虽然许多知名的平台型网店至今还没有盈利,他们的高速发展是由于资本市场大力投资的结果,但资本市场为什么敢于大力投资网上商店呢?是因为具有比较实体零售商更多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消费者给了他们信心,他们投资的是中国零售市场的未来。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电子商务网店业务的发展,使消费者与实体零售店之间在商品价格上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被打破,使得消费者开始将他们的购买向价格透明的网上商店转移,这无疑创造出了一种消费与流通的新模式。

制造商直面消费者扁平化了中间商渠道

互联网拉近了制造商与消费者的距离,制造商通过网络零售实现了无中间环节销售,改变了以往他们通过中间商渠道一直困扰着的三个问题:流通费用高、资金占用大、商品退货率高。制造商在实现直接对接消费者的网络零售里,也实现了从未有过的流通费用下降、现金收入和合理性退货。今天在中国的实体零售商中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品牌制造商、品牌商、经销商与强势的连锁型零售商叫板的现象,主要集中在通道费用的收取、促销活动费用的分摊,联营扣点的比例的提高以及有选择地进入零售商新开的连锁店等。甚至有不少的供货商开始从连锁商那里撤柜,为什么?因为制造商有了更多的渠道选择,而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网络零售是他们常用的选项。流通渠道的扁平化和无环节在电商的业务模式中已经成型,客观上压缩了中间商的生存空间,这无疑会促使中间商的变革,特别是流通的终端环节实体零售商的变革,而大型的连锁化经营的零售商所面临的变革压力更大。

由消费者和制造商产生的倒逼机制促使零售商变革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下,由消费者和制造商的变化(他们的购买和销售从线下开始转移到线上)而产生出了市场的倒逼机制,倒逼实体零售商必须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即改变过去依赖供货商的招商联营扣点的模式,改变食利性的“物业管理”模式,走自我经营的模式,商品直采、开发自有品牌,增加消费者购物体验,实现与网络零售在品牌、品质和价格上的差异,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改变盈利模式,即改变依赖通道费和联营扣点等收费方式为盈利的主要模式,通过自主经营走以销售毛利增长和支撑的盈利方式,并积极地开拓网上零售市场坚决地走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发展道路,这才是实体零售商发展的未来。简单地说,由消费者和制造商的改变所产生的倒逼机制,就是要倒逼实体零售商向网上卖家的上游去采购进货,至少是在同一个供应链环节上的采购进货,要比拼价格、数量、质量、品种、花色、规格等。

电子商务打破了连锁店规模化经营地理形态的扩张模式

零售业的连锁经营是一种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往往通过跨地域、跨国界实现多店铺的经营来实现。但网络零售突破了实体店连锁经营规模地域与店铺数量扩张的模式,实现了远超于实体店连锁经营在市场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大跨度的超越。有资料显示,一家好的电商网店一般是一家好的实体零售商店销售额的1000倍!电子商务这种经营模式给实体零售商的启示是:进军网络零售市场不是对实体店经营的打压和削弱,而是一个新市场和新销售渠道的开拓,实现线下线上商店的融合发展将是未来世界零售业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势,而O2O(线下线上融合的业务模式)更是零售商规模化扩张的好模式。

电子商务将使零售业跨境化并实现内外贸的一体化

网络零售属于零售商业的一种形态,但与传统的零售商业相比有一个明显不同:不受传统零售业在地域和时间上的时空限制。中国的网络零售的跨境业务正在蓬勃发展,“中国制造”不但通过对外贸易也通过网络零售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物美价廉的魅力,可以说,网络零售实现了真正的内外贸一体化。同样中国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全世界的商品与服务,由此零售业的国际化有了新的发展与含义。由网络零售跨境业务的发展引发的中国流通中贸易管理制度的变革要时不我待地开始了,如商品检验制度、海关通关制度等等。我们期盼上海自由贸易区在网络零售的跨境业务的促进上会有实质的进展。

电商将主导流通业

未来在中国流通业的整合中,网络零售商将处于主导地位,没有电子商务业务的零售商要么被整合,要么成为网络零售商电子商务线下业务的附属单元。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的新型零售商具有整合流通市场的后发优势。为什么这种主导会是电商而不是实体零售商呢?因为电商掌握了远比实体零售商多得多的消费者的需求与信息,这些需求与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不但可转换为新的产品开发、新的服务提供、新的营销方式不断涌现,而且还可成为整合产业和行业等社会资源的主导性力量,其中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思维方式和所能运用的技术手段很是关键。

实体零售商要革自己的命

实体零售商发展电子商务要以自己的会员顾客为切入口,实现在区域市场上的线上线下业务贯通,在初期要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四分开,即经营团队分开、业务流程分开、营销方式分开、业绩考核分开,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要与电商企业比商品的性价比和创新度、比对消费者的反应速度、比配送成本。实体零售商发展电子商务要做到这一切实际上就是在革自己的命。有观点认为,国营企业不适合做零售业,其理由是零售商业变化太快,国有企业的体制与机制适应不了这么快的市场变化。另外,零售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零售业自身不断地革自己的命,而这对国营企业来说又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一轮的网络零售的发展中,不仅是国营商业落伍了,连民营商业也落伍了,这只能说明整个实体性的零售商业缺乏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想象性创新思维。不过,我们今天高兴地看到民营企业中的苏宁与银泰已经具备了这种思维,尤其是苏宁的线上线下同价真的是在革自己的命!而革命者有未来。

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上销售的商品在品质和创新上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只不过是实现了销售方式的改变,价格战是网络零售挑战实体零售的重要武器。如果这一点得不到改变,网络零售的发展有可能将中国市场拖入以追求低价格而不是高品质的更为恶性的竞争之中,这会使得中国以扩大内需和通过扩大内需拉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抹上“低水平的价格色彩”。

在平台型电商中传统零售商的一些弊病(如通道收费等)也开始在其中蔓延,进入电商平台的交易成本在上升。目前在平台型电商中引进了大量的连锁超商的业务人员,引进这些专业的商品管理业务人员本意是更好地进行电商的商品开发与管理,但现实是电商与供货商的合同基本上与连锁超商和供货商的合同大同小异,交易条件没有比传统超商更优,平台型电商共享利益的生态圈并没有真正地形成。如果中国的电商在交易方式改变的条件下不能革命性地改变传统的零售商的交易条件,并大幅度地提高流通效率,那么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就会出现反复,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进入电商平台的销售商盈利面不高,电商平台的营销服务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如果电商平台长期地不盈利,就会本能地通过开放性平台实行与百货店同样的“招商联营扣点”的盈利模式,这样虽然降低了经营成本、减少了亏损,但这不是中国流通所指望的电子商务,因为流通渠道中“食利性”的中间商还在,无非是从线下走到了线上而已。

电商业务商品展示的无限化比较实体零售商是一个巨大优势,这个优势体现在,商品所占货架空间店铺的租金在电商中不存在,而实体零售商正面临着店铺租金“日长夜大”的困扰。但正是由于电商商品展示空间的无限化,就更需要商品的品类管理,以提高营销的精准性,因为消费者无法在海量的商品世界中去寻找自己可意的商品。现在虽然有了搜索引擎,但如果品类管理在电商平台业务中没有真正得到实行的话,这会影响电商平台业务体现出的比传统零售商更大优越性。

虚拟世界很神奇现实世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