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消防设计标准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住宅消防设计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 商住楼 消防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高层建筑大量涌现,高层商住楼因具备商与住的特点,成为临街建筑的主要形式。由于目前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对该类建筑的消防设计做出了规定,但对商住楼、综合楼及带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楼等重要概念界定不明确,导致部分工程设计人员没有领会《规范》实质,人为降低高层商住楼消防设计标准。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高层商住楼消防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2 与商住楼有关术语的定义解释
2.1 商住楼
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高层建筑。
2.2 商业服务网点
居住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他用房完全分隔, 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
2.3 综合楼
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由此可知,商住楼属于综合楼的一种特殊形式,其防火要求如按综合楼来处理是偏严了,所以《高规》将该类形式的综合楼划分出来,作为商住楼按低于综合楼的公共建筑提出防火要求。
3 高层商住楼消防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3.1 商住楼安全疏散设计问题
商住楼住宅疏散楼梯在设计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商业营业厅屋顶作为上人平台,住宅部分各单元疏散楼梯通至该平台,再通过平台两侧的疏散楼梯疏散到地面。另一种是住宅最底层做了一个室外通廊,各单元疏散楼梯通至通廊,通过通廊设置的疏散楼梯通至地面。这两种疏散形式按照《高规》有关规定,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3.2 商场营业厅疏散楼梯间的设置问题
通常情况下,有的商住楼商业营业厅只有两三层,但该建筑属于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或属于一类高层建筑,按《高规》要求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3.3 商住楼住宅部分的消防设计问题
《高规》对于商住楼中住宅的消防设计除第6.1.3A 条外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参照其他条款进行设计。在具体设计和施工中,如果将商住楼完全套用一般公共建筑的规定和要求,都将提高其设计标准,增加投资,不符合消防设计经济合理的要求。
4 高层商住楼建筑消防设计原则及有关对策
4.1 高层商住楼建筑类别确定
根据《高规》有关规定,高层商住楼属于公共建筑。对于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根据《高规》条文说明第1.0.4条第4款第4项“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必须符合规定的服务网点,如超出规定或第二层也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应视为商住楼对待,不应以商业服务网点对待”。而判定一幢建筑是多层还是高层建筑;是一类高层还是二类高层建筑;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消防设施的设置等消防设计,居住建筑是按住宅的类型、住宅层数来作为设计依据;而公共建筑是按照建筑高度、建筑分类来作为设计依据。
4.2 高层商住楼安全疏散设计
对于商业营业厅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时可以看作是高层建筑的裙房,楼梯间可按照《高规》第6.2.2 条要求采用封闭楼梯间;对于超过24m的商业营业厅,其楼梯间应按照防烟楼梯间设置。因此,商住楼作为商业营业厅和住宅两部分构成的特殊综合楼,各自的人员疏散系统相对独立,在两部分进行防火分隔和加强人员疏散保护的条件下,商住楼的商业部分可按公共建筑进行消防设计,住宅部分可按照将商业部分层数计算在内的纯住宅进行消防设计。
4.3 商业服务网点的消防设计
商业服务网点内疏散距离不应大于30m,在设计中由首层通向二层的疏散楼梯应严禁使用旋转楼梯,在满足疏散距离的情况下应考虑在一层安全出口处设置通向二层的疏散楼梯,有条件的尽可能的利用室外疏散楼梯作为辅助楼梯。对于商业服务网点消防给水设计,疏散距离不超过20m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于20m不超过30m,需要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商业服务网点内只需要满足两股水柱到达室内的任何部位,不限制消火栓设置位置。
4.4 商业和住宅层数的换算
商业营业厅的层高通常大于住宅部分的层高,例如某高层商住楼,地上十层,地下一层,其中一至二层为商业用房,层高为4.2m;三至十层为住宅用房,层高为3.1m。按照建筑实际的层数对住宅部分进行设计,会使商住楼层数小于同等高度的住宅楼,与建筑高度、层数有关的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形式有可能降低标准。目前,有研究人员提出商住楼层数修正换算公式N= N 1+ N2(式中N 为住宅设计层数,N1 为住宅部分的层数,N2 为商业部分换算成住宅的层数,N2= H/ h的四舍五入值,H为商住楼商业部分的建筑高度,h为住宅部分的层高)较为合理,可以运用于商住楼、综合楼的建筑层数换算。
参考文献
[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2] 刘珠峰. 商住楼消防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7.
[3] 陈军. 关于商住楼消防设计有关问题的讨论. 中外建筑,2010,8.
篇2
【关键词】住宅建筑;采光设计;消防;噪声控制
1引言
作为与每个人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产品,住宅所承载的内容太多。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住宅也在发生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兼具经济性、便捷性和空间可变性的方向,到90年代走向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一直到今天关注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化,对住宅设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现行《规范》[1,2],对住宅基本空间、室内外环境、防火等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在施工图审查中,设计人员经常忽略一些往往会影响住户的居住质量,或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文就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设计人员予以重视,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减少后期各种矛盾。
2主要房间的采光设计
住宅卧室和起居室(厅)的采光直接影响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厨房的外窗除采光以外,还兼具通风作用,因此有关现行《规范》规定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7。实测调查表明,大多数满足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的卧室、起居室均能取得较好的采光效果,但是由于房间进深、建筑所处地域等其他因素会影响采光效果,为了更加准确地指导设计,《建筑采光设计标准》[3]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标准4.0.2条(强制性条文):住宅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厅)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标准值,侧面采光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2%,室内天然光照度不应低于300lx。通常采光系数需通过直接测量或计算得到,采光计算需要根据房间及外窗的几何特征,结合采光材料透射比、窗结构挡光及窗玻璃污染折减系数、窗外遮挡等多项因素进行,其过程较为复杂。为了简化这个过程,《建筑采光设计标准》6.0.1条指出: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对Ⅲ类光气候区的采光,窗地面积比和采光有效进深可按表6.0.1进行估算,其他光气候区的窗地面积比应乘以相应的光气候系数K。光气候系数K值可通过《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表3.0.4查得,举例说明:对于Ⅲ类光气候区(典型城市为北京)来说,侧面采光时Ⅳ级采光等级的窗地面积比要求为不小于1/6;对于Ⅰ类光气候区(典型城市为拉萨),乘以光气候系数0.85,则要求约为1/7.06;对于Ⅱ类光气候区(典型城市为呼和浩特),约为1/6.67;对于Ⅳ类光气候区(典型城市为上海),约为1/5.45;对于Ⅴ类光气候区(典型城市为重庆),为1/5。窗地面积比是指窗洞口与地面面积之比。对于侧面采光,应为参考平面(测量或规定照度的平面)以上的窗洞口面积,对于居住建筑,参考平面取在距地面0.75m位置,即侧窗采光口离地面高度在0.75m以下的部分不应计入窗洞口面积。建筑方案确定后,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应该复核相关房间的采光系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典型条件下的采光系数平均值可根据层高、房间进深、侧面采光的窗高系数(窗高度与层高之比)及窗宽系数(窗宽度与房间宽度之比)通过查阅《建筑采光设计标准》附录表C.0.1得到,与规范要求进行比对。而对于有遮挡物如外侧有阳台、挑檐等的房间外窗,则需要注意遮挡物对室内采光的影响,结合从窗中心点计算的可见天空的角度值进行采光系数计算。通过上述采光设计过程,住宅主要房间的实际采光条件就应比较理想了。
3楼梯、电梯间的消防安全设计
3.1疏散楼梯的宽度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5.5.30条规定:住宅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一边设置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0m。这里指的都是净宽度,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5]6.7.2条:楼梯梯段净宽度是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需把完成装修后的楼梯梯段宽度减去梯段边缘至扶手中心线这一小段宽度,根据栏杆的不同做法一般为50~80mm左右,在设计中,经常有设计人员忽略这一要求,只考虑梯段本身的宽度满足要求,虽然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但如果到施工图审查时才发现,修改时还会涉及其他工种,会影响到承重墙的布置和户型内部尺寸,工作量就比较大。如果到消防竣工验收时再发现就很难修改了,经常会因此延误交工,也给设计单位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设计中这个小细节需要设计人员特别注意。对于有梯井的楼梯间,如果空间尺寸确实局促,可考虑选用小开间住宅楼梯栏杆,即将栏杆装于梯段外侧楼梯井内,不占平台及梯段宽度,以增加楼梯有效宽度。对于楼梯平台,在设计中应注意《住宅设计规范》6.3条规定: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m。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m。同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4.11.3条规定: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当其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这是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新增强制性条文,在设计中经常被忽略。在楼梯设计时,无论是门正对梯段或开在侧面,均应特别注意门完全开启时所占空间大小,建议设计人员在绘制楼梯平面图时,养成绘制行迹线的习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3.2楼梯、电梯间前室暗装消火栓
住宅设计中经常遇到楼梯、电梯间前室墙体上暗装消火栓的做法,这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消火栓周边及背后的防火封堵的做法,经常有设计人员采用消火栓背面洞口挂钢丝网抹灰的做法,但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一级、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楼梯间、前室、电梯井的墙体耐火极限应为2h,上述做法无法满足此要求。正确做法是局部加厚墙体或采用耐火极限达到2h的防火材料进行封堵。楼梯间隔墙上类似问题也常有出现,不应忽视。
4住宅的噪声控制
住宅设计中,噪声的控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经常有住户投诉电梯运行、水泵启动产生的噪声或住户之间楼板、分户墙隔声效果差而对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
4.1电梯机房和井道的隔振减噪
《住宅建筑规范》7.1.5条明确规定: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紧邻布置。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电梯是住宅中常见的噪声源,其噪声又分为机房内噪声和井道内噪声两部分。机房内噪声主要是曳引机运转时产生的空气声和固体声噪声,井道内的噪声主要为电梯运行时导轨摩擦声和风噪声等空气声噪声。机房内的固体声噪声主要通过减振的方法解决,机房及井道内的空气声噪声则通过吸声及隔声的构造来降低。目前通常采用的措施有:在电梯机房楼面铺设减振隔声板,机房墙面、顶棚及井道内壁设特制吸音板或吸音棉(不需增加井道尺寸)来降低噪声排放值。在国家标准和华北等标准图集中均有相应构造做法,设计中可根据项目情况进行选用。
4.2水泵房、风机房等的隔振减噪
住宅建筑中的水泵房、风机房等也都是噪声源、振动源,有时管道井也会成为噪声源。首先要注意在平面布置时,住宅居室的上下和相邻房间不得布置水泵房等机房;其次,从源头入手是最有效的降低振动和治理噪声的方式。水泵房的噪声主要是由于振动引起的中低频稳态噪声,风机运行时的振动也是产生噪声的因素,因此,给水泵、风机和管道设置减振装置是降低振动、减弱噪声的有效措施。同时,应注意水泵房、风机房及管道井的有效密闭,提高其空气声隔声性能。
4.3楼板及分户墙的隔声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及《民用建筑隔声设计标准》[6]:卧室、起居室(厅)楼板的分户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不大于75dB(高要求住宅不大于65dB);分隔卧室、起居室(厅)楼板的分户楼板的空气声隔声评价量应大于45dB,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应大于51dB。一般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空气声隔声都符合标准要求,不需另采取措施。而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上层居住者对下层居住者的影响程度,为了降低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目前主要采取在楼板的上表面敷设减振垫板或隔声砂浆、特制轻集料垫层等隔声楼面做法,施工简单,隔声效果较好。对分户墙而言,上述规范要求,空气声隔声评价量应大于45dB(高要求住宅应大于50dB),这就对分户墙材质和厚度有一定要求。一般来说,密度大,匀质密实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墙体和承重砖墙由于其振动较小,隔声效果较好,可以达到规范要求。而从减轻结构荷载要求出发选用轻质材料墙体时,则应特别注意其强度、耐火极限、材料密度及构造方式,使其即满足隔声要求又满足安全要求。
5结语
住宅建筑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住宅设计的优劣不仅表现在宜人的空间尺度,合理的生活流线,也离不开舒适、安全、宁静的生活环境,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问题,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努力完成令人满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S].
【2】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S].
【3】GB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S].
【4】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5】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篇3
彭圣钦说,相对于“九五”标准,新标准修改和新增的内容很多,从内容、形式到方法变化都较大,是对九五标准的完善和对国家标准的具体化,体现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协调、以人为本、促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指导思想。
安全第一
彭圣钦介绍说,新标准明显侧重于安全,对住宅安全涉及到的结构安全、消防安全、防盗安全、用电用气安全、构造安全这五方面都作了细化的规定。其中结构和消防安全,增加了专门的篇章;对“公共部位设计”、“燃气设计”和“电气设计”中涉及安全问题的楼梯、连廊、电表箱,热水器等问题也作了具体的规定。
因为错层对结构和抗震都不利,而现实中存在着“错层房”扩大之势,《标准》在这一点上倾向很明显:不能为错而错。新标准提出“卧室和卫生间之间不应设计错层”。“不应”是很严格的,设计人员务必执行。如果非“错”不可,就要按《抗震设计规范的补充规定》来设计。
关于消防,国家规范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九五”标准里也没有,新标准吸收了消防局的有关规定,将其纳入到建筑规范里来,用以指导住宅消防设计。例如对消防登高面,作了“塔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1/4周边长度”等具体规定。
关于防盗,改变了原来的设铁栅栏的规定,改为“住宅底层的外窗和阳台门、开向公共部位或走廊的窗口下缘距屋面(平台)小于2.0米时,应采取防卫措施。”至于具体措施,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安全玻璃,美观一些的防盗栅栏,电子报警系统等等。
注重环境
现在消费者在购房时除了重视功能,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选择住宅就是选择一种生活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标准》为此专列了“总体设计”一章,这是九五标准和国家规范里都未曾涉及的,也是体现标准人性化的地方。比如“居住环境”一节“高层住宅的小套、中套应有一个居住空间,大套应有两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至日连续满窗有效日照不少于1小时”,和这条强制性标准相应的是在“套型设计”中另一规定:“小套、中套至少应有一个,大套至少应有两个居住空间向南或南偏东35度~南偏西35度。在特殊情况下,其朝向可南偏东45度~南偏西45度。套型设计应组织好自然通风。”这充分体现了《标准》对上海气候因素的综合考虑。彭圣钦指出:相对于“九五”标准中不管是大套,小套,对日照的要求仅限于一个居住空间,这两条标准显然是提高了设计的难度,但从设计住宅也是设计一种生活的高度出发,设计人员应力求做到。
人文关怀
新标准在很多地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如标准中新增的第六章“物理环境性能设计”,其中有些在九五标准中未列入强制性标准的现在都已列入。比如“住宅建筑的外墙、分户墙及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应大于等于45dB”,这是对声环境的要求:“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外墙传热系数≤2.0,屋面≤1.5的要求”,这是对热环境的要求。彭圣钦特别强调:新标准执行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25公分,内外两公分粉刷将不再能通过审图公司的审查,而一定要采取隔热措施。
标准对特殊人群考虑得更为周到,在“出入口”车节对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的坡道数量占该类住宅出入口总数的比例作了细化规定:低层、多层住宅不应少于10%;中高层不应少于30%等等。
景观倡导
彭圣钦说,虽然新标准尚未编制专门的“景观”章节,但已体现出对景观的重视。如新标准吸取了目前有些规划较好的居住区的经验,提出了“围墙宜通透”的倡导,提倡住宅设计互为借景,扩大视野;另外对绿化率(30~35%)和集中绿地的设置要求也体现了标准对人文景观的要求;
对坡屋顶,《标准》提出:“低层、多层住宅屋面宜做坡屋面”,这里用的是“宜做”,也就是并不强求一致,一是考虑到防渗措施的多样化;再就是城市景观的丰富性要求。
细化方案
连廊究竟该从哪一层开始?跃层和敞开空间算不算楼层?这些“九五”标准里都没有明确规定,每遇到具体问题都要请科技委认证。新标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细化的方案:关于连廊,“下列住宅应设置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廊:十八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当每单元设置一个防烟楼梯间时,应从第十层起,每层在相邻的两单元的走道或前室设连廊……”,关于公共用房,“建筑高度不超过54米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当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式住宅或底层设有敞开空间时,在满足结构、日照的条件下,可按实际层数减去一层后对照本标准的其他条文的规定设计。”类似与这种细化的规定在标准中还有很多,旨在减少不必要的认证和扯皮。
鼓励创造
彭圣钦特别强调,标准的编制只是提供一个大的规范,考虑到新技术还在发展,新的产品和新的结构形式还要出现,所以新标准尽量体现出前瞻性,不会束缚新技术的发展。这反映在《标准》的用词上,尽量少用强制性的条文,能够用“应”不用“必须”,能用“宜”不用“应”,让设计人员有回旋的余地,鼓励有创意的设计。但彭圣钦提醒设计人员注意:不要因《标准》在很多地方用“宜”就忽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不去执行,小而言之,专家在制定标准时已充分考虑了《标准》的可行性,认为是可以做到的;大而言之,用《标准》指导设计将有助于设计水平的提高。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上海市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1)已于今年8月1日起颁布实施。和“九五”标准相比,新标准有哪些显著不同?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日前,记者带着上述问题走访了新标准的主要编制者之一,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顾问彭圣钦先生。
彭圣钦说,相对于“九五”标准,新标准修改和新增的内容很多,从内容、形式到方法变化都较大,是对九五标准的完善和对国家标准的具体化,体现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协调、以人为本、促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安全第一
彭圣钦介绍说,新标准明显侧重于安全,对住宅安全涉及到的结构安全、消防安全、防盗安全、用电用气安全、构造安全这五方面都作了细化的规定。其中结构和消防安全,增加了专门的篇章;对“公共部位设计”、“燃气设计”和“电气设计”中涉及安全问题的楼梯、连廊、电表箱,热水器等问题也作了具体的规定。
因为错层对结构和抗震都不利,而现实中存在着“错层房”扩大之势,《标准》在这一点上倾向很明显:不能为错而错。新标准提出“卧室和卫生间之间不应设计错层”。“不应”是很严格的,设计人员务必执行。如果非“错”不可,就要按《抗震设计规范的补充规定》来设计。
关于消防,国家规范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九五”标准里也没有,新标准吸收了消防局的有关规定,将其纳入到建筑规范里来,用以指导住宅消防设计。例如对消防登高面,作了“塔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1/4周边长度”等具体规定。
关于防盗,改变了原来的设铁栅栏的规定,改为“住宅底层的外窗和阳台门、开向公共部位或走廊的窗口下缘距屋面(平台)小于2.0米时,应采取防卫措施。”至于具体措施,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安全玻璃,美观一些的防盗栅栏,电子报警系统等等。
注重环境
现在消费者在购房时除了重视功能,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选择住宅就是选择一种生活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标准》为此专列了“总体设计”一章,这是九五标准和国家规范里都未曾涉及的,也是体现标准人性化的地方。比如“居住环境”一节“高层住宅的小套、中套应有一个居住空间,大套应有两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至日连续满窗有效日照不少于1小时”,和这条强制性标准相应的是在“套型设计”中另一规定:“小套、中套至少应有一个,大套至少应有两个居住空间向南或南偏东35度~南偏西35度。在特殊情况下,其朝向可南偏东45度~南偏西45度。套型设计应组织好自然通风。”这充分体现了《标准》对上海气候因素的综合考虑。彭圣钦指出:相对于“九五”标准中不管是大套,小套,对日照的要求仅限于一个居住空间,这两条标准显然是提高了设计的难度,但从设计住宅也是设计一种生活的高度出发,设计人员应力求做到。
人文关怀
新标准在很多地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如标准中新增的第六章“物理环境性能设计”,其中有些在九五标准中未列入强制性标准的现在都已列入。比如“住宅建筑的外墙、分户墙及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应大于等于45dB”,这是对声环境的要求:“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外墙传热系数≤2.0,屋面≤1.5的要求”,这是对热环境的要求。彭圣钦特别强调:新标准执行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25公分,内外两公分粉刷将不再能通过审图公司的审查,而一定要采取隔热措施。
标准对特殊人群考虑得更为周到,在“出入口”车节对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的坡道数量占该类住宅出入口总数的比例作了细化规定:低层、多层住宅不应少于10%;中高层不应少于30%等等。
景观倡导
彭圣钦说,虽然新标准尚未编制专门的“景观”章节,但已体现出对景观的重视。如新标准吸取了目前有些规划较好的居住区的经验,提出了“围墙宜通透”的倡导,提倡住宅设计互为借景,扩大视野;另外对绿化率(30~35%)和集中绿地的设置要求也体现了标准对人文景观的要求;
对坡屋顶,《标准》提出:“低层、多层住宅屋面宜做坡屋面”,这里用的是“宜做”,也就是并不强求一致,一是考虑到防渗措施的多样化;再就是城市景观的丰富性要求。
细化方案
连廊究竟该从哪一层开始?跃层和敞开空间算不算楼层?这些“九五”标准里都没有明确规定,每遇到具体问题都要请科技委认证。新标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细化的方案:关于连廊,“下列住宅应设置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廊:十八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当每单元设置一个防烟楼梯间时,应从第十层起,每层在相邻的两单元的走道或前室设连廊……”,关于公共用房,“建筑高度不超过54米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当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式住宅或底层设有敞开空间时,在满足结构、日照的条件下,可按实际层数减去一层后对照本标准的其他条文的规定设计。”类似与这种细化的规定在标准中还有很多,旨在减少不必要的认证和扯皮。
篇4
关键词:老年公寓 电气设计 紧急求助按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一、引言
目前,我国95%以上的老年人主要是居家养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向多样化发展,传统以家庭为主养老模式逐渐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加速发展。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的普通住宅,设施简单,功能单一,已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设施完备、服务周全的老年公寓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因此,老年公寓设计应适应养老模式的要求,在保证老年人使用方便的原则下,应结合老年人的自身特点,使老年公寓具有安全性、自立性、适用性,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特殊需求。作为电气设计人员,应考虑到老年公寓与其他居住建筑有一定的特殊性,设计时须认真区别对待。
二、工程实例
1.工程概述
某老年人公寓7层,建筑高度23.76米,建筑面积6847.4米2;每层设带卫生间套房16套,设无障碍客房2套,每层设活动室、护理站、治疗室、无障碍厕所、公用厨房等;走廊设吊顶,设医用电梯两部,设有电气竖井。
2.老年公寓的电气设计
(1)低压配电
本工程采用低压配电,电源由一层变配电房桥架引入各层电井,以放射式供电方式引至各层配电箱,再引至各用电点。电梯、消防值班室为二级负荷,亦由配电室分别引出配电。采用放射式配电系统,满足供电可靠性、灵活性要求。进户总保护器采用带延时的总漏电断路器。楼内配线全部采用暗配管。
(2)等电位联结要求
根据《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中医疗用房和卫生间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而对于一般住宅仅要求“设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作等电位联结”。可见,老年人居住建筑要求较严,使老年人用电更安全,减少触电危险的发生。
(3)电气照明
由于老年人视力下降,为便于老年人夜间行走,在转弯和易滑倒的地方应设置地脚灯,高度宜为0.4米。本工程在走廊设置一路,在楼梯平台与踏步连接部位设置一路,由护士站统一控制亮灭。在每间居室通向卫生间的走道设起夜灯,每灯单设开关控制。因地脚灯夜间长明,选用灯具时,采用了2W的LED(发光二极管)光源,达到节能的效果。老年人年老体弱,行走不便。本设计在门厅、通道、起居室等处设双控照明开关,不用到照明开关原位置去关灯。在每个床位的正上方安装一盏小型床头灯,距地1.5米,既提高了照度便于阅读,又不影响其他人休息。床头灯开关设于灯的正下方。由于老人可能因视力不佳或手脚不灵活,在寻找开关时发生困难,因此不用拉线开关或钮子开关,而采用琴键式带指示灯的宽板开关,增加操作的方便性。
(4)插座布置
在居室内每个床位均设置一个安全型单相二三孔组合式插座。设置高度均为0.8米。因床头柜高度约0.6米左右,将插座设置于床头柜之上,方便老年人使用。每个房间均设置一个单相三孔空调插座,设置高度2.0米。考虑空调位置时注意不要直接将风吹向人体。卧室、起居室、活动室均设有线电视终端插座,卧室电视终端插座和电视机电源插座并排设置于床头对面的墙上。每个房间均设置电话插座,设置高度0.3米。具体设计见图1。
3.紧急呼叫系统
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7.8.2条:专用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距地面高0.40~0.50米处应设求助呼叫按钮。7.10.1条:设有客房的公共建筑应设无障碍客房,其设施与设计要求,客房及卫生间应设求助呼叫按钮。
根据《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5.0.11条:老人院床头应设呼叫对讲系统、床头照明灯和安全电源插座。5.5.2条:居室、浴室、厕所应设紧急报警求助按钮,养老院、护理院等床头应设呼叫信号装置,呼叫信号直接送至管理室。
本工程每层设一套呼叫对讲系统,按总线形式设计,由呼叫主机、呼叫分机、显示屏等组成。呼叫主机设于每层护理站,能显示呼叫老人的房号(床号)及相关资料。在居室的床头设呼叫分机,安装高度为1.0米。老年人可以通过呼叫分机与主机实现双向呼叫、双工通话。显示屏安装在走廊吊顶中间显眼的部位。另在每层的无障碍厕所、无障碍浴室、无障碍客房内,设紧急求助呼叫按钮,安装高度为0.5米。普通浴室内的卫生间厕位旁设紧急求助按钮,高度为1.0米。这些都是对老年人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具体设计见图2。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11.4.1条第8款,老年人建筑、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米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米2的旅馆建筑、疗养院的病房楼、儿童活动场所和大于等于200床位的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手术部等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设计了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本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组成。消防控制室设于一层,面积约15米2。系统按二级保护对象进行设计。火灾报警和联动控制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器等,在每层护理站设重复显示盘。分别在居室、走廊等场所设置智能型火灾感烟探测器,并置一定数量的手动报警按钮,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火灾应急广播及消防电话插孔。另外,由于老年人操作燃具失误较多,且很难及时发现燃气泄漏,所以在老年人专用厨房及公用厨房设置燃气泄漏报警装置。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对老年人的扶养与服务,将更多地由社会承担,老年人的扶养与服务机构的建立、组织管理将愈来愈重要。所以,老年公寓的电气设计中,只有在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考虑到老年居住建筑的特点,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注意电气细部设计,才能设计出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建筑。
参考文献:
[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篇5
序号 项 目 审 查 内 容
5.1 强制性条文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具体条款略)
5.2 设计依据 设计采用的设计标准、规范是否正确,是否为有效版本。
5.3 基础资料
5.3.1 室外气象资料 设计采用的室外气象参数等基础资料是否正确可靠。
5.3.2 室内设计标准 设计采用的室内设计标准是否满足相应规范和使用要求。
5.3.3 建筑热工计算 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单宿、托幼、旅馆、医院病房等)的围护结构应满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及《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部分)》的要求和各地区相关细则。
5.4 防排烟
5.4.1 高层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⑴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内走廊、无窗房间、中庭等按第8.4.1条、第8.4.2条规定设置排烟设施。⑵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按第8.4.11条规定,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5.4.2 人防地下室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第6.2.1条规定,防烟楼梯间送风余压值不应小于50pa,前室或合用前室送风余压值不应小于25pa。防烟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不应小于25000m3/h。当防烟楼梯间与前室或合用前室分别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不应小于16000m3/h,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送风量不应小于12000m3/h。注:人防工程防火规范强条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人防工程部分)》。
5.4.3 地下汽车库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⑴第8.2.1条规定,面积超过2000㎡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⑵第8.2.4条规定,风机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
5.4.4 洁净厂房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第6.5.7条规定,洁净厂房疏散走廊,应设置机械防排烟设施。
5.5 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⑴第6.6.2条规定,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净化空调系统的风管应设防火阀:风管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穿越变形缝的防火墙的两侧;风管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的水平管段上。⑵第6.6.6条规定,风管、附件及辅助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净化空调系统、排风系统的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排除腐蚀性气体的风管应采用耐腐蚀的难燃材料;附件、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等均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5.6 环保与卫生
5.6.1 地下汽车库换气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第6.3.4条规定,地下汽车库宜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其风量应按允许的废气标准量计算,且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小于6次。
5.6.2 饮食建筑油烟排放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pb5-2000表2规定: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如下表所示:规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2.0
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60 75 85
5.6.3 环境噪声控制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各种区域的环境噪声不准超过下表规定:类别 适用范围 昼 间(db) 夜 间(db)
0 疗养、高级别墅高级宾馆区 50 40
1 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55 45
2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60 50
3 工业区 65 55
4 城市中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70 55
5.6.4 降低设备噪声的措施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年版)⑴第8.2.3条规定,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产生的噪声,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的噪声标准时,应设置消声器或采取其他消声措施。系统所需的消声量,应通过计算确定。⑵第8.3.1条规定,当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振动靠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程度时,应设置隔振器或采防其他隔振措施。
5.7 安全设施
5.7.1 釆暖通风系统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年版)⑴第3.8.19条规定,穿过建筑物基础、变形缝的采暖管道,以及埋设在建筑结构里的立管,应采取预防由于建筑物下沉而损坏管道的措施。⑵第6.1.10条规定,闭式冷水系统应设置膨胀措施和排气、泄水装置。⑶第7.2.5条规定,空气调节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联锁,并应设无风断电保护,设置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应接地。⑷第4.4.9条规定,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气体的生产厂房应设置事故排风。
5.7.2 锅炉房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⑴第13.3.2条规定,锅炉间、凝结水箱间、水泵间和油泵间等房间的余热宜采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排除。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尚应设置机械通风。⑵第13.3.8条规定,燃油泵房和贮存闪点小于或等于45。c的易燃油品的地下油库,除采用自然通风外,燃油泵房应有每小时换气10次的机械通风装置,油库应有每小时换气6次的机械通风装置。易燃油泵房和易燃油库的通风装置应防爆。⑶第13.3.7条规定,燃气调压间等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应有每小时不小于3次的换气量。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并应有每小时换气不小于8次的事故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应防爆。⑷第13.3.6条规定,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燃气锅炉间应有每小时不小于3次的换气量,换气量中不包括锅炉燃烧用风量。安装在有爆炸危险房间内的通风装置应防爆。注:锅炉房设计强制性条文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业建筑部分)》2000年版。
5.7.3 人防地下室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⑴第5.1.5条规定,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和人员掩蔽所的战时通风方式,应包括清洁通风、滤毒通风和隔绝通风。各类工程的战时人员新风量应按下表采用。战时人员新风量标准(m3/(p.h))工程类别 清洁通风 滤毒通风
医疗救护工程 15~20 3~5
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一等人员掩蔽所 10~15 3~4
二等人员掩蔽所 5~7 2~3
⑵第5.2.1条规定,防空地下室的进风系统,根据不同的通风方式应由消波装置、密闭阀门、过滤吸收器、通风机等防护通风设备组成。⑶第5.2.2条规定,防空地下室的排风系统,根据不同情况应由消波设施、密闭阀门,自动排气阀或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等防护通风设备组成。⑷第5.2.11条规定,战时主要出入口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二等人员掩蔽所应保证每小时30~40次;其它类型的防空地下室应保证每小时40~50次。注:人防地下室强制性条文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人防工程部分)》。
5.8 施工图的设计深度 是否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5.8.1 设计说明 ⑴是否有明确的设计依据。⑵是否有室内外设计参数,设计标准的说明。⑶是否有采暖、空调、冷热源及其参数的说明;⑷是否有采暖、空调总冷热负荷的说明;⑸是否有采暖系统型式,住宅采暖分户热计量及分室温控、散热器及管材选择的说明。塑料类管材应有根据使用等级确定的管材及其壁厚。⑹是否有空调系统型式及控制要求的说明。⑺是否有消防防排烟设置的说明。⑻是否有人防工程平战用途以及平时采暖、通风、防排烟和战时清洁及过滤式通风设置及其运行转换的说明。⑼是否有关于环保和节能设计的说明。⑽有关施工安装特殊要求的说明。
5.8.2 平面图 ⑴采暖平面图是否绘出管道及其编号、散热器及其数量、阀门、伸缩器、固定支架及放气泄水等装置。管道应注明管径,无系统图或立管图时应注明标高、坡度、坡向等。⑵通风、空调平面是否绘出设备、风管平面位置及其定位尺寸,标注设备编号或设备名称,绘出消声器、阀门、风口等部件位置。风管注明风管尺寸,无系统或剖面图时注明标高。⑶采暖热力入口是否注明建筑物热负荷、系统阻力及入口作法。⑷集中供热的地板幅射采暖系统必须绘出公用立管和户内集分水器位置及连接管道,并注明每个房间的建筑热负荷。室内管道敷设图纸可后发。⑸采用电采暖的采暖平面图中,应注明每个房间的建筑热负荷。
5.8.3 通风、空调剖面图 ⑴是否注明设备、管道的标高及其与地面和土建梁柱关系尺寸。⑵是否说明通风、空调设备接管尺寸及标高。
5.8.4 系统图、立管图 ⑴简单的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在绘制的平面图上注明安装标高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不审查剖面图,立管图。⑵多层、高层建筑集中采暖系统的系统图或立管图是否注明立管编号、管径、标高、坡度、坡向和伸缩器、固定支架。⑶空调水系统是否注明管道及其部件的管径、标高、坡度、坡向等,是否注明制冷设备名称或编号、安装高度及其接口等。⑷通风、空调风系统图是否注明风管尺寸和标高,设备名称或编号及其安装高度,是否注明消声器,阀门风口位置、规格尺寸和安装高度。
5.8.5 设备表 审查其是否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要求注明设备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参数和数量。不得指定生产厂或供应商。不得使用淘汰产品。
六、 建筑电气专业审查要点
序号 项 目 审 查 内 容
6.1 强制性条文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具体条款略)。
6.2 设计依据 所采用的设计标准是否正确,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是否符合本工程实际。
6.3 供配电系统
6.3.1 变配电室 (1)变电所的位置选择应符合gb50053-94第2.0.1条及jgj/t16-92第4.2.1条的要求。(2)高压配电室与值班室应直通或经过通道相通,值班室应有直接通向户外或通向走道的门(gb50053-94第4.1.6条)。(3)设置于变电所内的非封闭式干式变压器,应装设高度不低于1.7m的固定遮拦,遮拦网孔不应大于40mmx40mm。变压器的外壳与遮拦的净距离不宜小于0.6m,变压器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0m(gb50053-94第4.2.5条)。(4)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外壳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高低压配电室内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应满足gb50053-94第4.2.4条、4.2.7条及4.2.9条的要求。(5)电容器装置的开关设备及导体等载流部分的长期允许电流,高压电容器不应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35倍,低压电容器不应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倍(gb50053-94第5.1.2条)。(6)在配电室内裸导体正上方,不应布置灯具和明敷线路。当在配电室内裸导体正上布置灯具时,灯具与裸导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0m,灯具不得采用吊链和软线吊装(gb50053-94第6.4.3条)。
6.3.2 供配电 (1)负荷计算的内容和计算方法,是否执行jgj/t16-92第3.4.5条、3.4.6条及3.4.7条的规定。(2)所选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频率、变电所低压配电柜出线开关遮断能力是否符合gb50054-95第2.1.1条规定。(3)配电系统保护配合是否具有选择性(gb50054-95第4.1.2条)。(4)电气导体截面的选择及线路过载保护是否满足gb50054-95中第2.2.6条、2.2.7条、4.3.4条的要求;是否考虑了敷设环境、环境温度及敷设方式的修正系数。(5)保护线(pe线)最小截面,应符合gb50054-95第2.2.9条及2.2.10条的规定。(6)线路保护电器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gb50054-95第4.5.2条的规定。(7)由建筑物外引入的低压配电线路,应在室内靠近进线点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隔离电器(gb50052-95第6.0.10条)。(8)从10⑹kv总配电所以放射式向分配电所供电时,该分配电所的电源进线开关宜采用隔离开关或隔离触头(gb50053-94第3.2.3条)。(9)远离配电(控制)装置的用电设备,其附近应设置隔离电器,远方控制的电动机,应有就地控制和解除远方控制的措施(gb50055-93第2.5.1条三款和2.6.4条)。
6.4 防火 (1)消防供用电设备,供电可靠性,应满足gb50054-95第4.3.5条及gb50055-93第2.4.6条的要求。(2)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当采用总线编码模块控制时,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gb50116-98第5.3.2条)。(3)消防联动控制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是否具有联动切断条件(gb50116-98第6.3.1.8条)。(4)疏散指示灯指示方向要正确。设置位置应能正确引导人员快速短距离撤离建筑物。(5)应急照明灯具(带蓄电池)的电源,是否满足jgj/t16-92第11.8.9条要求。(6)火灾探测器的选型、设置、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联动控制对象,应符合gb50116-98中的有关章节的规定。
6.5 防雷及接地 (1)建筑物的防直击雷、防侧击雷、防雷击电磁脉冲及防雷电波侵入措施是否符合规范相关条文的要求。(2)有关防雷接地及建筑电气系统的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有关规定。(3)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应符合gb/t50314-2000第10.2.6条,gb50198-94第2.5.3条、2.5.4条、2.5.8条及gb/t50311-2000第11.0.4条、11.0.10条的要求。(4)智能化系统设备的供电系统应采取过电压保护(gb50314-2000第10.2.7条)。(5)电气装置和用电设备,应考虑防间接触电保护(gb50054-95第4.4.2条、jgj/t16-92第14.3.1条、14.3.3条)。
6.6 不同性质的建筑工程对建筑电气的要求
6.6.1 住宅 (1)住宅建筑的供电系统设计应满足gb50096-1999第6.5.2条及6.5.3条要求。(2)公共功能的管道……电气立管等,不宜布置在住宅套内(gb50096-1999第6.6.4条)。
6.6.2 汽车库 (1)汽车库的供电设计应符合gb50067-97第9.0.1条、9.0.2条和jgj100-98第6.4.1条中“机械式汽车库内宜设双电源供电系统”的要求。(2)汽车库的消防配电线路敷设应符合gb50067-97第9.0.3条要求。
6.6.3 图书馆 图书馆应设应急照明、值班照明或警卫照明(jgj38-99第7.3.4条);书库照明宜分区分架控制,每层电源总开关应设于库外(jgj38-99第7.3.7条)。
6.6.4 档案馆 档案馆的库区电源总开关应设于库区外,库房的电源开关应设于库房外,并应设有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措施(jgj25-2000第7.3.1条)。
6.6.5 医院 医院建筑的重要部位的供电可靠性和关键部位的接地安全应分别符合jgj49-88第5.4.1条和jgj/t16-92第14.7.6条要求;放射科及核医学科、功能检查室等部门的医疗设备电源和总闸刀设计应符合jgj49-88第5.4.3条及5.4.4条要求。
6.6.6 剧场 (1)舞台可控硅调光装置的配出线路设计应符合jgj/t16-92第10.9.10条的要求。(2)剧场的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灯标志设计应符合jgj57-2000、j67-2001中第10.3.13条的要求。
6.6.7 浴室、游泳池 各类浴室和游泳池的电气设备安装是否符合jgj/t16-92第14.8.2.8条、14.8.2.9条和14.8.3.9条的要求。
6.6.8 锅炉房 (1)电机、起动控制设备、灯具和导线形式的选择,应与锅炉房各个不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环境分类相适应。燃气调压间、燃油泵房、煤粉制备间、碎煤机间和运煤走廊等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划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见《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第13.2.2条)。(2)燃气放散管的管顶或其附近应设置避雷针,其针尖高出管顶不应小于3 m,并使其保护范围高出管顶不应小于1 m(gb50041-92第13.2.15条)。
6.6.9 人防工程 (1)防空地下室战时的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gb50038-94第7.2.3条(2)防空地下室供电系统设计,应单独设置配电屏(箱)(gb50038-94第7.2.9.1条)。(3)电线、电缆材质应符合gb50098-98第8.1.4条要求。(4)从低压配电室至每个防护单元的战时配电回路,应各自独立(gb50038-94第7.3.7条)。(5)人防工程内灯具安装,应符合gb50038-94第7.4.10条的要求。(6)火灾疏散照明,应符合gb50098-98第8.2.1(8.2.1a)条的要求。
6.6.10 其它建筑 其它各类不同性质的建筑工程对电气的特殊要求,应符合相应建筑工程现行设计规范和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
篇6
关键词:应急照明;强制点亮
在建筑照明设计领域,应急照明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目前设计行业,对应急照明存在认知混乱,特别是对初学者,在应急照明设计中往往存在差错。主要为概念不清及系统强点控制不当。
1 应急照明的设计标准
目前现行国家规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已做了清晰定义,对应急照明分为了安全照明、疏散照明、备用照明三种类别。对于以上三类照明不同场所的设置情况,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3.8章节又对备用照明、疏散照明的不同设置场所进行了规定。根据建筑电气设计行业实际情况,除安全照明以外,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均与消防火灾有关,因此必须满足消防的要求。
2 火灾时是否强制点亮的疑问
对于应急照明系统的强制点亮问题,本地很多同行都有疑问,当地图纸审查机构以及消防主管部门也没有严格要求,没能形成广泛的共识。
根据即将实施的新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要求,当确认火灾后,能够由发生火灾的报警区域开始,依顺序启动整个楼内疏散通道上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由此可见,当发生火灾时,应急照明系统是必须强制点亮的。
另外,在住宅建筑的相关规范中有相应的规定,比如近年更新的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8.7.5条规定,还有JGJ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9.2.3条规定:当应急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时,在应急情况下。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急照明应自动点亮”由上规范可知,火灾时应急照明也是需要强制点亮的。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对于备用照明设置的场所,在民用建筑领域,主要指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等在火灾发生时供工作人员继续工作的场所,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场所基本都安装了翘板开关,平时大多会将其关闭。规范中对这些场所的火灾应急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及最低亮度有明确规定,但未界定是否要在火灾时强制点亮。对此问题,本地设计行业及相应审图机构基本达成共识,对上述场所可不要求强制点亮。
另外,对于疏散照明包括疏散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因疏散指示标志耗电量小,如LED灯约1W左右,通常设计为常亮,故火灾时无需强制点亮。
3 火灾时强制点亮的常规方法
用得比较普遍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主要采用加接触器带充电控制线及采用双控开关的模式。
此方法的电源为双电源供电,第二电源可取自柴油发电机或室外第二电源,应急照明灯不常亮,出口标志灯、疏散指示灯常亮。在平时,因L线带电,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处于浮充电状态,充电控制线不带电,普通灯可作为正常照明使用。当发生事故后,第一电源切断,在备用电源还未投入时,出口标志灯、疏散指示灯使用蓄电池电源,处于点亮状态,应急照明灯失去外电,被点亮;当备用电源投入,接触器1C闭合,充电控制线带电,作为应急照明的普通灯点亮,应急照明灯得到外电,熄灭,出口标志灯、疏散指示灯仍然处于点亮状态。整个过程中,照明是不间断的,而且此方案可实现在消防控制室统一控制应急照明的点亮,此种方案可用于对于防火要求不高的一般建筑。
而对于大型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采用上述第一种方法时系统复杂,自身使用接触器过多,增加故障点。故对于大型建筑,可采用新型的智能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
4 火灾时强制点亮的新型方法
随着近几年的技术发展,应急照明系统也走上了智能化的轨道。目前比较流行的火灾时强制点亮的新型方法主要指智能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
该系统是由应急照明灯具、消防报警系统、智能疏散系统等多种设备组成的、应用于大型公共场所的一套智能消防疏散指示系统。这个系统已有多家厂家生产销售并在一些重点项目中实际应用。该产品不仅符合GB17945-20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国家标准,还同时具备公安部消防产品认证中心出具的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得到消防主管部门的认可欢迎。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系统正常和火灾情况下均由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为灯具提供安全电压(DC24V)电源,避免发生人身触电情况。采用安全电压供电模式,这点非常受消防灭火人员欢迎。
(2)灯具具有独立地址编码,能实时监测灯具的状态,接收和执行系统的控制指令,并能向系统上报各种报警故障信息和灯具的运行状态。
(3)当系统主机、消防火警主机处于瘫痪状态时,消防控制中心还能够通过智能联动模块手动使灯具处于强制应急状态,按照正常的疏散路径执行相关疏散预案。
(4)系统采用智能分布式集中电源作为备用电源,集中电源能显示主电电压、每节电池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充电状态、故障状态,能发出声光故障信号并指示相应部位,并将这些信息发给控制器主机,同时接受主机的控制,电源具有手动、自动功能和强制启动功能。
(5)系统实时监测各回路及灯具的开路、短路及连接状态以及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内蓄电池、灯具光源故障及电池的充电情况,并判定是否充满;检测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内部部蓄电池的容量和应急时间、应急预案启动及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功能。
(6)系统主机具有消防联动功能及能够进行CAD平面图形监控显示,能显示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及各灯具在平面图中的位置、工作状态(故障、充电、应急状态等信息)疏散指示标志灯指示的方向,并能动态显示应急逃生路线等信息。
(7)发生火灾时,系统根据火灾报警系统(FAS)的联动信息,确定火警的位置等信息,通过发出强迫点灯信号点亮应急灯具。通过语音提示及智能导光等指令,根据现场火灾情况,实时动态调整标志灯具的疏散指示方向,为火灾现场的逃生人员指出一条安全、快捷、有序的逃生路线。
(8)系统24小时不间断的对终端设备进行巡检监控,如某个回路灯具发生故障,主机发出声光报警,可定性到灯具的故障。发生危险情况时,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灯具主机根据火灾报警系统传递的信息,对危险区域的灯具进行调整。
该成套系统很好的解决了目前设计人员的一些问题,对于大型建筑,设计者可根据工程情况酌情采用。
5 结 语
对设计者而言,应急照明系统并无复杂的理论,很多同行也写过类似的文章。本文希望与同行们探讨,选择合适的应急方式,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标准体系,应用
建筑给排水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是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技术依据和准则,正确理解和运用现行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是设计人员能够设计出符合工程建设规定控制的质量标准、系统合理并能达到预期使用功能的产品的关键。
1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应用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建筑给排水技术标准有几百种,分为四级两类,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两类即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另外还有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用于设计参考的还有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和各种技术措施。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往往对这些标准、手册和技术措施不能明确地界定和在使用上不能准确地把握。审图人员在审图时常常发现设计人员在写设计依据时出现下列问题:1、重要规范漏写;2、把技术措施当作设计依据写;3、写了与本工程无关的规范;4、所列举的不是最新版本的规范。还有对于规范的地位、层次不能很好地理清,导致所写的设计依据层次混乱等问题。另外,对于规范条文理解和应用有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设计质量。
2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体系
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体系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三个层次。
2.1基础标准
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如给水排水制图标准、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等。
2.2通用标准
是指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订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订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
2.3专用标准
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订的专项标准。它的覆盖面一般不大。如某种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的要求和方法,某个范围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某项试验方法,某类产品的应用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
现在将给排水设计中最常用的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及专用标准列举如下:
基础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
2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1062001
通用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9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50045-95
专用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
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4
气体灭火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5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51-92(2000年版)
6
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96-93(2002年版)
7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38-2003
8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93-93(2010年版)
9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364--2005
10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
11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2-2008
12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40-2010
13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14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16
篇8
关键字: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弱电管道
1 前言
弱电系统的子系统多,技术涉及自控、通信、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机械等领域,现有的理论体系,有些焦点问题还未形成定论,值得借鉴推广的工程建设经验寥寥无几;弱电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很容易受其它专业、单位人员的制约,往往在工程后期设计才能全面展开,造成设计时间紧张,来不及深思熟虑;工程实施中招投标行为不规范,系统产品随意变更,造成许多设计工作的浪费;施工图与装修严重脱节,用户要求的不恰当、不明确,使设计人员做了很多的无用功;用户功能随时变更,更给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2 传统弱电系统
2.1闭路监控电视与周界报警的配合
高档景观别墅区的基地往往是容积率较低,周界较长。同时小区的出入口(门卫)相对较少,多数景观别墅区位于绿化较好、离城区较远的城乡结合部。出于安保的要求,沿周界围墙设置周界报警系统是必需的。故有必要沿围墙设置闭路监控电视系统,这样既能及时了解报警点的实际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也能识别一些误报。
2.2 室外背景音乐系统
景观别墅区是住宅区的一种,有别于公园,发展商力求营造一种舒适、宁静的气氛。在室外绿化中设置背景音乐系统扬声器是不可取的。如果一定要设置,也应局限于与宅基地有一定距离及分隔的中心绿化或景点,这些地方可以用作社区集中娱乐场所,如儿童嬉水、中心广场等。
2.3访客系统
为便于对小区的外来人员进行管理,访客系统的设置是必需的。应该在小区入口处设置门口机,别墅内设置用户话机,而在别墅的门口则不必设门口机。为了更好地实现身份认定,应选择可视型访客系统,同时为保证私密性,不宜使用CATV来实现可视功能。
2.4 住户防盗报警系统
住户防盗报警系统也是十分实用的,如业主要求不高,可以采用带有安保功能的访客系统,组成安保型访客系统。而对于报警探头种类多、有远程控制功能、要求预留一定扩展余地的系统,应采用独立的住户防盗报警系统。系统探测器的设置切忌。
3 弱电电源与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的弱电电源系统必须是可靠稳定和无干扰的。其中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消防火灾报警设备以及通讯设备属一级用电设备负荷,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对终端计算机设备配置单独UPS装置。
4 智能化系统
目前,国家尚未出善的住宅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规范。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定义各有各的观点,但在设计中应掌握以下基本原则: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将各种通信、安防、管理子系统集成,从而为住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4.1 开放性BA系统
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小区的公共照明、绿化喷灌、水体循环、 自动抄表、别墅内部照明及空调等不同系统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集中管理控制,以保证各个子系统运行于最佳状态。设计中应优先采用开放性控制系统,即使用标准通讯协议的集散控制系统。而LonWorks技术体现今后自控技术、系统集成的最新技术,它利用一根总线就可将所有符合LonMark标准的系统模块连接起来,扩展性大大增强,并能进行实时处理,也简化了系统布线。这样系统可不受原生产厂商的限制实现随时按需更新,为用户今后提升系统性能提供了标准的平台和开放的基础,从而保证系统的先进性。
4.2 三表远传
实现水表、电表、煤气表的远传自动抄表能减少抄表工作对别墅住户的打扰,同时能减轻物业管理的工作量。在技术上,它的实现并不困难。关键是它涉及三个行业的管理部门,需要有关方面协同配合,而相应的建设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协调工作难度较大,故工作重点是与公用事业管理部门进行协商,以确定一个合理的方案。
5 弱电管道与机房
5.1管道设计与管线综合
弱电系统管道设计应重视近期建设,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对于分期开发的小区,要充分考虑预留后续工程所需管道数量,对弱电设计标准相对较低的,特别要注意室外主干管的预留。小区内管线种类众多,电气管线主要有:住宅配电、室外照明及动力、各种弱电管线;其它管线主要有:雨水管、上水、水体循环管(造景要求)、消防管、自动喷洒管、煤气管等。各种管线的功能和施工时间不统一,在小区有限的道路断面内应进行综合安排、统筹规划,以减少各种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上的冲突。
5.2 室外分线设备
各种弱电系统都有中继、分配、分线设备,景观别墅区不同于一般住宅楼,它没有室内的公共部位及设备用房,故应将整个小区划分成若干个“组团”,以“组团”为单位集中设置室外落地的分线设备箱。分线设备箱应靠近主干管,用灌木作必要的遮挡或与小区内小品相结合以伪装箱体。
5.3总机房的设置
小区弱电总机房应优先考虑设置在小区主入口的门卫,靠近主干道的会所等公共建筑内。建议分隔成以下几个部分:
5.3.1消防安保中心――处理火灾、防盗、访客、电视监控等事务;
5.3.2音像中心――管理电视信息接收与处理、背景音乐等;
5.3.3电话机房――管理电话通信;
5.3.4计算机中心――管理局域网。各部分相邻设置,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地板下各中心有联络通道。
篇9
关键词:应急照明;高层住宅楼;控制;防火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住宅楼越来越多,高层住宅楼具有面积大、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用火用电勇气量大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都非常困难。高层住宅楼由于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疏散到安全场所所需时间较长。对于大多数高层住宅建筑(除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没有相应可靠的避难层,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个单元只有一个疏散楼梯,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十分困难。应急照明在火灾发生等特殊情况发生时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一、对高层住宅楼划分的理解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5.1.1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民用建筑的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对于住宅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建筑高度27米作为区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标准;对于高层住宅建筑,以54m划分为一类和二类。代替了原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中按9层及18层的划分标准。个人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高层住宅楼的户型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很多层高较高(有的层高达5.9米),而一般住宅楼的层高大概是2.8米到3.2米,这样如果再用层数来划分高层住宅楼,会出现同样都是10层高层住宅楼,其建筑高度可能相差很多,如果再用层数来划分,可能造成有些住宅楼本应该属于二类高层,结果按照原有规范不需要按照二类高层设计,相关的应急照明设计也会出现问题。可见现有新规范用建筑高度来界定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标准是非常人性化的。
二、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设置的相关依据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的第9.3.1条、第9.3.2条、第9.3.3条分别规定了住宅建筑应该设置的应急照明。
三、高层住宅中应急照明的常见种类
应急照明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如图1所示,灯1、灯2、灯3、灯4、灯5和灯6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应急照明的灯具。其中:灯1代表着事故时刻强制点亮型的疏散指示通道照明,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楼梯间,这类灯平时不点亮,在火灾等事故时刻能够强制点亮。灯2代表平时兼做一般照明的疏散通道照明,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楼梯间,平时可以正常的开启或关闭,当事故发生时,如果该灯具处于开灯位状态则继续点亮工作,如何该灯具处于熄灯位置可以通过消防信号强行点亮。灯3代表常明型的应急照明灯具,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暗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此种应急照明灯,无论平时还是事故状态始终处于点亮状态。灯4代表常暗型的应急照明灯具,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明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此种应急照明灯,由于平时有自然光照明,不需要点亮,当事故时可以通过消防信号强行点亮。灯5代表采用感应型灯具的应急照明灯,此种灯具用于高层住宅的楼梯间,通过感应信号点亮,当发生事故时,无论是灯具处于感应点亮状态,还是处于熄灭状态,就可以点亮。灯6代表自带蓄电池的疏散指示照明灯,此类灯具一般用于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其平时有双电源供电,为灯内蓄电池充电,当出现事故状态,由具有分励脱扣器的断路器控制,使其灯具强行点亮。
四、结束语
应急照明的设计是高层住宅楼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最新建筑电气相关规范,提出了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设计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1]JGJ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2]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篇10
关键词:住宅建筑,住宅给水、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管道敷设,太阳能系统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张家口市城城房地产开发的北岸花园住宅小区项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杨公祠街北侧,为多层住宅和II类高层住宅。其中1-4#楼为11层住宅,5-17#楼为6层住宅,设计内容为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设计。
二、生活冷热水系统设计:
1、冷水给水系统设计:
1)建设单位提供工程当地给水压力为0.37MPa,从市政供水干管上引入两根管径为DN200的管道与小区室外给水管网相接,总引入水管上需设水表,均设于室外水井内。水表设置为三级表制,一级表为小区总水表,二级表为楼表,三级表为户表。
2)每楼供水分为2个区,低区为1~6层,由市政供水管网直供;中区为7~11层,接自室外低区加压供水管网,系统工作压力为0.65MPa;各区均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供水形式为“给水箱+变频供水设备”,变频加压供水设备设于2#地下车库给水设备用房内。
3)住宅部分市政给水管网直供系统按楼设水表,水表及其附件均设于室外水表井内,水表井做法详河北标05S2-P21,给水进户管上设泄水管;加压给水系统仅在给水加压泵房内设总水表计量。
4)给水立管在水暖井内,水表为插卡智能IC卡式冷水表,住户水表口径均为DN15。
5)户内冷水给水管道除厨房及卫生间内的给水横支管出地面后明装外,其它部位的管道均敷设在地面垫层内。
6)住宅内用水点给水压力不小于0.05MPa,入户管的给水压力不大于0.35MPa,超过的部分要减压以保证供水安全。
2、.热水给水系统
1)生活热水热源由家用分户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在阳台内预留接至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冷水及热水接口,接至太阳能的进水管上应设弹簧止回阀,且应有>0.4m长的金属管道过渡。太阳能热水供卫生间和厨房热水用水点。
2)户内热水给水管道除厨房及卫生间内的给水横支管出地面后明装外,其它部位的管道均敷设在地面垫层内。
3)太阳能水箱设于阳台处冷、热水管道采用电伴热保温;所有太阳能系统采用电辅助加热,由甲方指定专业厂家负责。
三、雨污水系统:
1、室外冻土深度为140cm。
2、生活排水系统为污废水合排,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水至市政排水干管。
3、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水系统,排至室外散水。
四、中水系统:
1、.中水用途为浇灌绿地。
2、预留中水处理站,由中水处理承包商负责设计、安装、调试及运行。
3、中水水质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五、消防系统:
本工程室内消防系统为区域消防系统,消防加压供水设备于2#地下车库消防设备用房内,消防水池贴邻消防泵房,储存2小时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及1小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共计180m3(有效容积),其中室内消防用水量最大为10L/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大用水量30L/s;室内消防系统平时由设于整个小区最高楼(3#楼)屋顶高位消防水箱(有效容积为18m3)及增压稳压设备维持管网压力,火灾时室内消防系统所需压力由消防加压供水设备提供;消火栓加压泵及喷淋加压泵各设置二台,均为一用一备。
1、室内消防系统水源:由消防水池提供。1-4#楼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0L/s火灾延续时间2.0h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2m。
2、室内消防管道为环状,设有两根DN150的消防进水管与室内环网相接,压力为0.65MPa。
3、消防系统控制方式:1)发生火灾时,设于地下车库消防设备用房内的室内消火栓系统加压泵可由以下方式开启:(1).消火栓箱内报警按钮手动启动;(2).首层值班室内远距离启动;(3).泵房内手动启动。2)小区室内消防和室外消防为各自独立系统。
4、地下室为非可燃物库房走道处消火栓采用带灭火器箱甲型组合式消防柜,单阀单栓,箱体外形尺寸700X1600X240mm,箱内设消防按钮,栓口距地1.10m,消火栓SN65,水枪∅19,L=25m衬胶水龙带,安装详河北标05S4-P20(甲型)。
5、楼内1~11层住宅采用丁型双栓室内消火栓,箱体外形尺寸700X1000X160mm,双阀双栓,箱内设消防按钮,栓口距地1.10m,旋转头消火栓SNZ65、水枪∅19、L=25m衬胶水龙带均为2套,安装详河北标05S4-P14(丁型)。
6、在消防泵开启后,为保证消火栓栓口压力不超过0.5MPa,地下一层至五层消火栓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消火栓系统工作压力为0.65MPa。
7、闷顶层设装有压力显示装置的检查用消火栓,安装详河北标05S4-P16(屋顶试验用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取屋顶试验消火栓和首层取二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
8、消火栓在防火墙隔断上暗装时,消火栓箱后做防火板封堵,封堵后需满足墙体耐火极限的时间要求。
9、 移动式灭火器:1)住宅按轻危险等级A类火灾配置灭火器,单具灭火器灭火级别为1A,,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5m。2)配电室及电梯机房按中危险等级E类火灾配置灭火器,单具灭火器灭火级别为2A,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12m。3)二具MF/ABC3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二具一组。配电室、弱电室及电梯机房分别设2组,均设置于落地灭火器箱内。
六、管材及连接:
1、户内冷水表后的冷水给水支管采用管系列为S3.2的给水聚丙烯(PPR)冷水管,热水支管采用管系列为S2.5的给水聚丙烯(PPR)热水管,热熔连接,管道工作压力0.65MPa,管道与用水器具连接时必须用专用管件连接。接电热水器的给水管设长度不小于400mm的金属软管及止回阀。
2、生活给水立管、干管均采用内涂塑热镀锌钢管,丝扣或法兰连接,焊接部位作防腐防锈处理。
3、排水管采用硬聚氯乙烯(PVC-U)内螺旋消音管,采用同一厂家配套承插式胶粘剂粘接,立管三通采用导流消音三通;户内排水横支管采用普通硬聚氯乙烯(PVC-U)管,采用同一厂家配套承插式胶粘剂粘接。
4、地下室顶板下排水横干管及立管底部排水管道采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其管件,承插式连接。
5、消火栓系统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
七、本工程正在施工过程中,笔者结合近段时间所做的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总结注意的几点问题及思考提出以下内容:
1、给水、排水管道敷设
1)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案》的3.5.6条规定:“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支状管网,单向供水[1]。”所做的项目给水管道在垫层内敷设的情况下,要做到垫层内无或者尽量减少管线接头,以免后期的管道维修困难。管道在进入卫生间时要做到尽量不破坏卫生间的防水层。
2)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案》的3.5.13条规定:“塑料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灶台上边缘;明设的塑料给水立管距灶台边缘不得小于0.4m,距燃气热水器边缘不宜小于0.2m。达不到此要求时,应有保护措施[1]。”现在室内安装的给水管路大部分为PPR管,在厨房的管线布置时要尤其注意此点。同时排水立管的布置也应该考虑此项内容。
3)有窗井的地下室,管线在出户和入户时应尽量避开穿窗井安装,当确实有必要穿窗井时应做好管线的保温防冻措施。
2、太阳能系统设计
1)分体壁挂式太阳能系统,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每户的阳台外墙上,储热水箱安装在阳台内,阳台内一定要具备可靠的排水措施,阳台预留冷热水管路,特别注意的是若为敞开式阳台,应该给太阳能管路加电伴热保温。
2)太阳能热水有多种系统方式在选择合适的太阳能系统保证热水的同时,应该同时考虑太阳能产品的安装对建筑的外观的影响。
3、消防管路的设计
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4.1中规定“室内环网有水平环网、垂直环网和立体环网,可根据建筑体型、消防给水管道和消火栓布置确定,但必须保证供水干管和每条消防竖管都能做到双向供水[6]。”7.4.4中“为使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在任何情况下都保证火场用水,应用阀门将室内环状管网分成若干独立段。阀门的布置要求高层主体建筑检修管道或检修阀门时,关闭的竖管不超过一条(当竖管为4条及4条以上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条)[6]。”消火栓立管大于等于三条时,在高层消火栓管路的连接上,很多的做法就是将立管连接起来就行,这种做法在检修管路和阀门时供水安全性不高,建议消火栓管路在上层成水平环提高消防安全性,保证消防供水要求。
4、设计重在细节点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案》的4.5.9条规定:“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1]。”4.5.10A条规定:“严禁采用钟罩(扣碗)式地漏[1]。”
2)卫生器具及配件均选用节水型,坐便器冲洗水量≤6l/s,坐便器水箱应配两档式冲洗阀。地面清扫口采用铜制品,清扫口表面与地面平。
3)设计系统时选用给水方式、给水分区的经济合理,供水减压措施的保证供水安全,防污染措施,合理的计量,节能问题都是要不断推敲和仔细考虑的细节点。
结语
住宅的给排水系统设计虽然在建筑给排水中相对简单,但其设计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大的关系到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性,设计人员在把握好规范、标准设计的同时,也应该更大的考虑到使用的安全、方便合理、美观性上,设计的重点在于细节设计,相信随着细节注意的增多,更多更好的优秀设计项目会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GB 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S].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给水排水 [M].北京计划出版社2009.
[3]GB 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4]GB 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S].
[5]GB 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