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行业前景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计行业前景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设计行业前景分析

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前景

Abstract:Currently, China’s economy is fast develop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is exceptionally rapid. It’s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green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o as to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green architecture, discuss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green architecture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reen architecture.

Keywords:green architecture;development;prospect

中图分类号:TU-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9-0071-02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却逐渐恶化。资源的缺乏、能源的衰竭、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已经突出成为人类的生存隐患。研究证明,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的有害物质中,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竟占过半,其中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就占了能源消耗总值的35%。中国建筑业的粗放式发展已经对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重挑战,因为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但要消耗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等大量的自然资源,也经常会严重地破坏生态环境。提出绿色建筑理念的目的,就是要寻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2.1对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即可持续的生态建筑理念,最早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概念就是指建筑在其全部的寿命周期内,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空间,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这样的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们便称之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真正地实现了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处,既满足了人们对舒适生活空间的追求,又很好的保护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2.2 绿色建筑的具体特点

与一般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不仅具有资源利用效率高、可循环可再生、节能环保、健康舒适、低二氧化碳排放等优点,还可以迎合建筑市场中消费者潜在的环保消费需求,同时也符合低成本、资源消耗低的经济需求,可以将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具体说来,绿色建筑的特点体现在完整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三个方面:

(1)具有完整的寿命周期:降低能源消耗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从时间的角度来说,绿色建筑节能的特点都能够在建筑全部的寿命周期中得以体现。建筑的环保,并不仅仅是表现在使用过程中,而是要渗透到从施工建设到拆迁改造的所有环节。也就是说,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仅是把环境因素考虑进去,而且要把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也考虑进去,把设计、建造、使用这三个环节紧密的联系起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2)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人类是设计的核心主体,更是建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所以,绿色建筑的根本还是以人为本,因为只有切合人们的生活需求,从人们健康舒适的使用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那么绿色建筑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价值。绿色建筑的设计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建筑的构造与色彩风格往往要考虑当地习俗,参照当地的技术与环境条件,尽可能地使建筑成为整个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绿色建筑设计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统筹思考,遵循生态平衡和整体有序的原则,注重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融合与再造。

(3)综合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具有十分强烈的综合性。绿色建筑一旦发展起来,将影响到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制造、建筑设备、管理、装修、能源供给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其所影响到的各行业,又分别会影响到更广泛的学科门类,所以发展绿色建筑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3我国的现状及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分析

3.1我国的现状

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绿色建筑概念引入得较晚,起步也较晚,同时我们的人均资源又十分匮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很难为绿色建筑的发展界定统一的评判标准。而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特殊的,我们是从农业经济跳过工业经济直接向知识经济发展,这当中便夹杂着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利益分配。我们的发展模式是独特的,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特殊的,所以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发展经验,只能依照自身的实际状况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而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与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似乎又总是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发展绿色节能建筑需要更多投资,周期较长,并且短时间内难以看到回报;而增加的投资由于具有长期性和公益性,因而普遍不易被业主所接受,也难于获得开发商的青睐。

3.2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

建设施工过程所伴随的必然是能源消耗过程,以及环境污染的过程。因此,传统的高消耗发展模式必然要向高效的环保型发展模式转变,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必由之路,也符合现今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的潮流。

3.2.1要走低能耗,以科技为先导的精细化设计之路

低能耗就是要求我们在生产建设全过程中做减法。树立正确的观念,竭力避免浪费,同时注意投资分配的合理性,将投资转到提高建筑节能品质和节约资源的技术上,使得建筑工程总造价增量较少,甚至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时间里持续保持低能耗,从策划、选址、规划、设计、施工、维护运营,一直到拆除的全过程中都应该贯彻绿色建筑的低能耗理念。

建筑设计在建设过程中一直都是最关键的环节,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国国情之下,建筑设计对绿色建筑能否顺利推行至关重要。那些不合实际的巨大尺度,夸张的结构造型设计都会增加建筑的能耗,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建筑师需要改变创作理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反复推敲,让建筑设计精细化。只有经过严谨的定性分析和科学的定量验证,才能勾勒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定性分析判断是建筑的创作方向,科学定量是建筑施工低能耗的保证,这样反复推演出来的设计成果才是最终能够使建筑满足绿色环保需求的保障。如何将环保概念渗透到整个建筑创作过程中,对建筑师的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3.2.2要不断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理念,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鼓励市民使用建筑节能产品(如在房屋装修时尽可能使用新型节能材料等),并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消费者来尝试。而对于企业来说,政府应该倡导企业研究新技术,推广新技术。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比如为了使公众对绿色建筑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英国的建筑研究组织(BRE)设计了绿色住宅样板房供人参观(图1)。该建筑采用了可遥控的百叶窗,室内门窗还设置有可调节的通风口,房屋的坡屋顶是架空的玻璃幕墙,顶面开设有天窗并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在屋顶两端的天沟设置有雨水集中处理管道,把雨水回收之后通过水循环系统实现二次利用。建筑物的地基上采用的是可再生骨料,而包括房间地板与建筑外墙在内的建筑材料,则全部是采用回收所得的工业废料;在墙体内部,则利用由回收的废纸再加工制成的纤维制品来充当墙体保温材料。据测算,该示范建筑,可比传统节能建筑节能50%,节水1/3,其太阳能热水装置可提供60%供热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大范围地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的概念,BRE建筑研究组织甚至还搭建了自己的绿色建筑公园(图2)。公园面向公众开放,并且有不定期的集体活动,BRE在这里用最直接最亲切的展示方式让人们体验绿色科技的益处,为人们勾勒出绿色生活的构想。

4结语

绿色建筑已经在欧美各国得到大力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绿色建筑会在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下,不断的走向完善和成熟。人类理应回归自然,而城市建筑的绿色设计、住宅的生态化设计恰恰是人类回归自然的必经之路。绿色建筑是一个新起的,动态的,需要不断发展探索的建筑理念,随着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以及建筑节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绿色建筑在我国应用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篇2

关键词:低碳建筑;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建筑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具有高能耗的特点,积极发展低碳建筑有助于缓解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有助于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因此,促进与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适应,也有助于可持续经济的发展。低碳建筑的热点在于“低碳”,致力于减少建筑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变暖成为世界性问题的今天,低碳建筑无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发展低碳建筑的重要意义

1.1缓解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数量逐渐增加,建筑能耗量逐年攀升,已经超过了工业能耗,此外,由于不合理的建筑观念以及建筑设计,导致建筑材料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发展低碳建筑可以大大减少建筑行业的资源能耗,在不改变技术条件的前提下,遵循低碳理念完成的建筑可以节约60%-70%的能源,可以有效地解决建筑高能耗的问题。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诱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必然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低碳建筑的重要理念就是生态和谐,旨在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因此,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1.2适应产业经济的结构转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发展目标,因此,未来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导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发展低碳建筑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措施相适应,符合可持续理念和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有助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现状。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建筑正是建筑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体现,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优化与升级。

2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理念认识存在误区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多,加之政府的宣传与教育,低碳理念、可持续发展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是普通公民,甚至是一些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对低碳建筑的认识都或多或少存在偏差,大多数人都认为发展低碳建筑就代表着回归“木屋瓦舍:,不能够建造高楼大厦,这种错误的理解阻碍了低碳建筑的发展,也将低碳建筑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复古”,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是低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推动力。还有一些人错误地将低碳建筑与节能建筑等同起来,这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别,低碳建筑致力于实现实质性减排,这个减排量必须能够实际测量,而节能建筑的减排量只是个模拟值预测值,在实际中可能会排放更多废物或者消耗更多的能源。

2.2技术支持有待改进

技术创新是低碳建筑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只有不断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够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低碳建筑产业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目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前期研发资金和人力不足,收益前景不确定,缺乏企业的支持;二是高校及专业研究机构偏重理论,没有明确技术应用的低成本、市场化的导向,忽视了如何将技术创新转变为现实生产。

2.3配套制度出台滞后

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落实,低碳产业、低碳建筑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国家制度。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承担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但是我国对建筑业的调控是有所保留的,近些年,政府开始大力调控房地产,但主要针对的是房价,尚未建立起低碳建筑的鼓励和保护制度。

3促进低碳建筑发展的有效措施

3.1深入普及低碳理念,发挥各方积极作用

为了使社会公众更为透彻地理解低碳以及低碳建筑的理念,政府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公众的低碳生活意识,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进行环境保护,减少能源消耗。政府要鼓励专业化、商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参与到低碳建筑管理中来,使建筑企业和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实现双赢,同时起到更好的环保效果。政府还要鼓励社会资金向低碳建筑行业流动,鼓励低碳建筑的发展,促进建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3.2积极开发新技术并合理采用

我国应当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低碳建筑的强大推动作用,积极吸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鼓励自主研发。政府可以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进行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并指导建材和建造企业进行应用。技术创新对低碳建筑的发展十分重要,但并不是全部,因此,建筑企业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尽量多地利用自然条件和较为简单的技术进行建筑设计与改造,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3.3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并提供相应发展条件

不断制定与完善低碳建筑的鼓励和保护制度是保证低碳建筑发展的根本,因此,我国要加强在设计、招投标、建造、使用、拆除过程中的全方位建筑节能减排的监管,并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这一标准可以在德国DGNB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适应我国的国情,也有助于和国际接轨。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推广低碳建筑的发展,我国要完善并建立起低碳建筑的市场体系,还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系统,对不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量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实现标识和追踪,从而为企业选择最佳的建造方案以及实现政府监管提供有效的依据。

4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前景预测

4.1出现低碳示范建筑

在推广低碳建筑的初期,建立一些低碳示范项目,例如碳的办公场所和低碳的公用建筑等,可以强化公众的低碳节能意识。政府可以和房地产企业进行合作,结合政府在政策、市场上的优势和企业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推出一些列受到市场认可的低碳建筑产品,利于建筑的利益相关者更好地接受新的建筑法规和新的建筑设计理念。

4.2从规划设计开始注入低碳理念

低碳建筑能够真正实现低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师的规划设计,因此从低碳建筑项目提交建议书直到规划选址,整个过程都要贯穿低碳节能的理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物的碳排放量。因此在未来,低碳建筑的设计会更多的考虑建筑的环境属性,对建筑材料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和多层次开发,提高对建筑空间的利用率,还可能出现立体绿化网络体系和屋面的节能设计。

4.3推广节能公司模式

推动建筑节能最终要依靠市场化手段来取代原有的模式,节能服务公司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式。节能公司会对客户的建筑能源成本与能耗设备进行诊断,制定节能方案,采取节能措施来降低能源成本,最后从降低的能源成本中收取一部分服务费用。节能公司模式可以降低建筑的建造成本和日常运行成本以及拆除成本,可能是未来低碳建筑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

5结语

资源短缺、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倡导节能减排,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应当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民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建筑必定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大力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国的碳排放压力,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给予低碳建筑更多的支持和关注,给予低碳建筑和低碳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曹小琳,柳云状.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0(3):115-117.

篇3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节能设计;节能环保;发展

1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建筑消耗最大的国家,每年都有近20亿平米的新建面积,其中住宅和一些公共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存在严重资源浪费的问题,这与我国的国情很不适应。因此,发展“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节能建筑的科学定义,是在建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节水节电。而建筑行业是用能大户,因此,发展节能建筑正好适应了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现在,居民对于建筑的设计不仅只考虑美观舒适,还会注重设计个性以及“以人为本”“环保节能”等方面了。在建筑设计中重视节能问题,能有效缓解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环境、以及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而更合理地利用和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利用。

2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

2.1自然通风

建筑节能设计需要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组织好建筑物室内外春秋季和夏季凉爽时间的自然通风。良好的自然通风不仅有利于改善室内的舒适程度,而且可减少开空调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能耗,因此,在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总平面布置时,考虑自然通风是十分必要的。

2.2建筑物的朝向

在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总平面布置时,考虑朝向也是十分重要的。朝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除了风之外,还有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得热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夏季太阳辐射得热增加制冷负荷,冬季太阳辐射得热降低采暖负荷。总体而言,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在夏热冬冷地区。南北朝向的建筑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得热,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得热,是最有利的建筑朝向。在规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朝向。

2.3建筑物的体形系数

建筑物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和外表面积所包的体积之比。体形系数的大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非常显著。体形系数越小,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越小,护结构的传热损失越小。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应该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但是,体形系数不只是影响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它还与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等紧密相关。体形系数过小,将制约建筑师的创造性,造成建筑造型呆板,平面布局困难,甚至损害建筑功能。因此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权衡利弊,兼顾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将条式建筑的体形系数定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O.35,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0。

3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措施分析

3.1房屋外墙保温节能的设计

在建筑的基本形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可多考虑节能保温涂料与轻型保温板材等技术的复合运用。目前,高效建筑绝热材料的使用和复合墙体的做法在国内不断推广,其中,性能最好的还是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施工技术,施工实践证明,粘贴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和浇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相比,聚氨酯硬质泡沫的保温性能更优越、更接近于节能65%的要求。对某些较为重视建筑视觉形象的特殊工程,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相结合的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因其支撑结构相对独立,各种技术运用的空间较大,可考虑以原有墙体作保温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外包,宜采用各类型节能保温板材辅以保温辅料,并配合节能保温门窗等共同使用。

3.2房屋外结构保温隔热相关节能设计

一般情况下,建筑结构温度最高的部分为结构,结构由于面积较大,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的节能设计与处理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房屋屋面的节能设计是否达到目标对改善高层建筑室内温度环境、实现节能降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设计工作者一般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通过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放置轻质高效保温材料达到屋面保温节能效果。一般来说选用的轻质高效保温材料要达到低容重、低导热系数、低吸水率等技术指标。这种做法称为正辅法,当然还有倒辅法,倒辅法就是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采用倒辅法可以实现对保温材料的良好保护,减小防水材料由于环境原因而造成的自然或者人为损坏,进而实现提高防水材料使用寿命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大。目前,浅色坡房面是我国房屋建筑主要采用的节能设计手段,借助这种技术可以将高效排水、阻止渗漏、保温隔热、节能降耗等目标同时实现,日照对深暗色屋顶的反射率不到30%,与深暗色屋顶设计相比,其他非深暗色屋顶的反射率高达65%,反射率高可以节约能源消耗。

3.3建筑门窗结构节能设计

在对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时要重视门户的保温效果,建筑设计工作人员要不断的降低门窗结构的导热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房屋的整体保温性能。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增加玻璃层数或者厚度,采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等方法。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中采用密封中空玻璃或者平板片玻璃较多,设计时一般采用隔框进行分开,以进行密封,使玻璃层形成干燥空间,还可以借助在密封空间放置干燥剂实现玻璃内表面和外表面温差平衡,从而保持建筑窗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洁净度,密封空间内部的空气具有静止的特点,可以提高整个窗户的保温性,同时,建筑房屋的窗户大小也对房屋的整体保温效果产生影响,建筑窗户的大小要根据相关设计的比例,主要是参考建筑设计门窗比例,只有保持合适的窗墙比例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降耗、提高入住舒适度的目标。

3.4利用太阳能的节能设计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通过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现代房屋建筑设计都十分重视对太阳能这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量充足,并且有十分良好的日照强度,这为我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我国房屋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我国现有的丰富太阳能资源,提高房屋的整体节能水平,太阳能资源有着十分广阔的运用空间,如可以利用太阳能为房屋供暖、供电照明、供热水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资源将在房屋节能设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太阳能节能设计在我国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太阳能有其他能源无可比拟的优点,我国房屋设计人员要重视太阳能资源在我国房屋节能设计中发挥的作用,要将太阳能节能设计广泛的运用到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中去,为我国房屋节能降耗做出应有的贡献。

4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前景分析

节能对建筑业有巨大的经济效益,面对全球能源的日益紧张,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节能技术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刚刚启动。首先,在设计技术节能方面,积极采用节能建材、新型节能墙体、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低热能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并进―步推广不同能源的热泵技术、产品以及回收废热、余热技术;其次,在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管理方面,加强房屋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严格实行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把房屋建筑节能设计作为房屋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要考核项目;最后,在房屋建筑设备产品的使用方面,应采用节能型供热、空调设备,并提高设备运行时的能源利用率,以达到更好节能的目的。

5结束语

建筑节能更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以及人们对发送建筑热环境的迫切需求,建筑节能技术必将得到迅速发展。因此,抓好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合理地使用节能设计方法,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必将会带动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节能事业,促进全社会建筑节能技术的进步,让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彭关中,廖小平.建筑节能技术探讨[J].节能2005(11).

[2]芮菲菲.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关注点探析[J].中华民居2012(2).

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设计;环保节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全面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文关怀。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推广应用,人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将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

1.1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400 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 年内,还要建设400 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1.2 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为代表,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鼓励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资源使用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迅速在最大份额的中低端市场推行以减少使用,合理使用资源为主要绿色建筑主张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 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的原则。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绿色建筑应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注重对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的使用,主张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 健康舒适的原则。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3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 整体环境的设计。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首先,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其次,加强环境绿化。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即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

立体绿化引入“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3.2 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1)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3)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4)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4 绿色建筑的评价

建立绿色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不仅需要环境工程师和建筑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都具备环境意识,共同参与营建的全过程。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建筑环境评价结果,形成共识,使其贯彻始终。因此,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生命周期评价法、美国的环境评估工程、法国的ESCALE 法等等。

5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对我们国家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发展任务迫切,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迅速,而许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在46 种支持性资源中,到2010 年我国只有20 种资源能够自给,而到2020 年就只有6 种资源能够自给,其余大量要依靠进口。也就是说,我国国土内的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后代的需求,甚至许多资源都满足不了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界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

篇5

沼气工程——沼气制取工程的生命科学研究梁素钰,王述洋

玉米秸秆直接液化产物分析与热量衡算曾其良,王述洋,李二平,谭文英

借鉴欧洲风电发展经验推动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赵梦

沼气/柴油双燃料发电技术实践与探索唐洪兴,施玉书,宋玉良,牛文科,付银松,马建萍,徐建

清洁发展机制(CDM)与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李荣刚,张小宁

生物柴油的研究与使用徐桂转,张百良

生物质热解研究现状与展望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赵廷林,王鹏,邓大军,舒伟,曹冬辉

风电设备选型的技术经济分析胡立伟

离网风力发电在农村、林区的推广应用前景分析陈学庆,刘素芳

如何创建一支高绩效的沼气技工团队杜晓光

复杂条件下的风电场微观选址技术胡立伟,郑爱玲,程艳伟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张兴磊,杨丽丽,张东凤,高龙,张治坤

两岸新源开发合作的瓶颈及对策刘叶志

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前景冷天玖,韩雷涛,马煜

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调查和分析华永新

让太阳能为新农村建设增光添热董树国

广西户用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探析梁俊娜,韦丹辉

江苏规范有序管理生物质能源产业李荣刚,王飞

秸秆发电综合利用雷国俊

北方温室内废弃、空闲沼气池的利用黄枭,郗登宝,王伯众

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工业用水加热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袁新毓,罗峰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摘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年农村能源工作重点寇建平

现代农业需要健康GDP——两会委员关注农村节能减排赵梦

太阳能热利用行业2007年发展报告罗振涛,霍志臣

发展秸秆产业的思考李荣刚

新能源发电——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叶锋

秸秆热解气化技术

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华永新

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特性的数值模拟徐宝清,田德,韩巧丽,王海宽,赵丹平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的改进研究亢燕茹,田德,王海宽,韩巧丽,时燕,孙云峰,张春友

一种高效节能的果蔬烘干设备张利群,郭淑珍

中荷项目总结会在京召开促进中国西部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赵梦,简保权

"阳光"走进三军仪仗队军营简保权

汽车太阳能天窗——环保节能新科技

农业项目申报与工程咨询服务

中国将成为最主要的风能市场之一

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

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背景

我国户用生物质炉灶的发展和应用陈晓夫,张伟豪,刘广青

省柴节煤炉灶炕和生物质能标准化体系建设李景明

全力推进农村能源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王长宏

不同接种量对玉米秸秆发酵的影响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陈智远,姚建刚

山东民和沼气工程CDM项目建设与循环农业探索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的CDM项目审批

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的探索及对策张明娇

半亩园,十亩田农村能源推广与设施农业结合成效卓越——康尔徕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典范韩芳

冬季沼气池管理技术要点杜晓光

冬季沼气池冻裂后的维修方法杜晓光

沼气池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朱广凯

2010年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将在同家会议中心举行简保权

强化服务管理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座谈会在京召开简保权

广州南站采用光伏建筑设计何清

关于发展可再生能源政策组合的初步分析戴玉才,杨洪云,李倩,张文珺

农村沼气生态系统的建立及问题探讨黄枭,郗登宝

沼气工程惠泽于民薛彦棠

晋中市沼气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建议焦瑞莲HtTp://

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肖宏儒,宋卫东,钟成义,秦广明

秸秆厌氧干发酵产沼气的研究陈智远,姚建刚

新书推荐农业产业区域发展战略谋划与项目设计

经济实用的沼气发酵原料探析尹冰,陈路明,张爱民,孔庆平

沁水县户用沼气低使用率的分析与建议闫沁阳,王光

浅谈原州区农村能源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魏钊

灾后重建沼气"亮"眼简保权

涪陵沼气惠"三农"——重庆市涪陵区沼气建设见闻简保权

沼气池快速启动的误区及对策杜晓光

山东省循环农业现场会议在淄博召开

第三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及节能产品、技术博览会成功召开赵梦

农业项目申报与工程没计咨询服务

发展中的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炉具产业郝芳洲

湖北省农村省柴节煤炉灶推广现状与发展建议汤建华,陈可金,陈涛

我国发展生物质炉具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邢立力,赵生伟

关于晋城市农村可再生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牛晋鹏,李敏,刘玉祥

农村沼气生态系统的建立及问题探讨黄枭,郗登宝

生物质户用炊事炉具技术研究周伯瑜

沼气综合利用效益好吴亚泽,师朝霞,张明娇

现有逆变器对PEMFC发电机适应性仿真与实验研究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陈向锋,徐晔,孟祥朋,全攀科

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及燃烧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简保权

浅谈节能建筑及其设计要点胡林

京郊秸秆气中焦油检测及有关建议张榕林

沼气在电光源生产中的应用上虞市创世纪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发展沼气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宁盛

秸秆压块燃料替代煤炭用于北方农户采暖的探讨康铁良

沼与点燃新生活——翼城县沼气发展纪实

奋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科学开发农村清洁能源杨平娃

危机背景下新能源经济发展新动向及启示江凯,鄢斗,颜蕾,杨美英

解读《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田宜水

对加强沼气技术标准编制和实施的认识郑时选

关于中国沼气的思考曹曼

从2009年风能会议看未来风能发展杜以会

风电场风速预测方法的研究谷国利,王维庆,张新燕,董红

对沼气工程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与建议张榕林

北京市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和问题周孟津

西山区沼气安全运行浅探黄玉明,王聪

沼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刘娜,郑雷,王丽丽

沼液沼渣进出料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王瑞谦,邢会敏,金建光,马智慧

技术先行加强交流推动中国沼气健康持续发展赵梦,简保权

太阳能建筑热电一休化应用系统亮相北京科博会简保权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赵梦

2009地球环境日赵梦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前景诱人曹丹

种植能源作物开发非洲生物液体燃料李荣刚

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发展思考刘春鸽,陈戈

中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发展分析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田宜水

21世纪绿色能源——生物质能周广森,原玉丰

小型风力发电技术

在新农村建设中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的工程应用郑磊

生物质热解干馏集中供气技术的应用赵洪叶,魏晓明,徐冬利

晋陀区生活污水处理经验董树国

浅谈宁武县沼气池使用率低的原因与对策杜晓光

户用沼气高效产气操作技术

篇6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城市建设;配电网规划;前景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未来分布式能源将在能源综合利用上占有重要地位。分布式发电正是可以高效利用资源、安全的进行发电的方式。然而随着分布式发电的广泛运用和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发现分布式发电的弊端就是一旦大量使用分布式发电将会对配电网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并且会改变配电网络之中电流大小方向等等多种因素。在城市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环保效益突出且市场巨大,本文介绍了目前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优势及具体实施过程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分布式发电对城市配电网规划的影响

1、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经济性

科学合理的配电网规划不仅可以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还有利于配电网建设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大多直接布置在配电网中,对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网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分布式电源在系统负荷高峰期能够转移定量的负荷,提高配网系统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益

对于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规划,应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的优势,从提高资源配置着手,着重于电源与负荷的合理分配,在满足配网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减少各用容量的投资建设,使配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投资建设成本最小。

3、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配电系统均是呈放射状,这种结构能有效的增强过电流保护的经济效益,简化供电系统的运行过程。当我们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当配电网后,放射状的网络就会形成遍布电源和用户互联的网络体系,潮流也很难顺利的从变电站母线流向各负荷,也就是说,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原有的继电保护有着十分密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当分布式电源发生故障时,整个供电系统的电流很受到很严重的影响,从而是破坏该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分布式电源的数量和种类是决定供电系统处理故障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要提高整个供电系统的公章处理能力,就必须要严格控制开关设备的升级,从而保障整个供电系统电流的充足供给。所以,当配电区域产生较大的分布式电源容量时,我们需要科学的提升该区域断路器的容量,以保障整个供电系统的质量安全。

4、对系统电压的影响

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系统之前,整个系统呈辐射状运行,但是,随着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整个供电系统转变为电源网络,从而引发系统的潮流变化,降低电压的稳定性能,危及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配电网络拓扑结构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供电系统的质量安全,可是,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很多供电系统所采用的配电网仍然是辐射状结构,从而导致了负荷沿着馈线分布,电压沿着馈线潮流方向降低的运行模式。

5、其他方面的影响

不同的分布式发电对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稳定性以及社会效益的影响不同。只有部分文献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分布式发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目前有多种分布式电源形式和接入系统方式,国外研究主要针对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社会效益、设备自身的特点进行比较。而对于从多个分布式电源设备中选择一个具有较好经济性、社会效益性环保性却有较少文献涉及。包含大量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配电系统的供需平衡问题及实现分布式发电与配电网互联的技术问题都需要作深人地研究。

二、太阳能光伏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建筑应用的设计原则:合理性、实用性、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低成本) 。既能保证建筑中光伏系统的长期运行可靠,充分满足用电设备的需要,使系统的配置最合理、最经济,特别是确定使用最少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和蓄电池的容量,又能使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建筑有机的合为一体,替代部分建筑材料,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协调整个光伏系统可靠性最大和系统、建筑成本之间的关系,在满足需要保证系统、建筑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投资,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太阳能光伏系统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步骤和内容如图所示:

由于建筑上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与太阳辐照强度、 地理位置、 所在地区的气候和气象等因素和条件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和影响,所以要具体城市依据太阳能数据表来设计。安装在屋顶部分的太阳能结构有,预置钢结构,在钢构件上布置 U 型型材,预置钢构件与 U 型型材可以用螺栓连接或焊接,太阳能光电板组件通过专用卡口与 U 型型材连接固定。系统设计有 3 个阵子,分别输入 3 台并网逆变器,3 台逆变器的输出在配电柜汇流,然后并入电网或提供给耗能设备, 本设计采用了多子阵并入模式, 以使系统的分片管理更加细化。同时系统采用了多种措施进行防雷保护。

三、前景分析、有关建议

1、统筹规划

建议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纳入城市规划与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鼓励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商业综合体等按照光伏建筑一体化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在建筑设计阶段就使其满足光伏应用的具体要求,如雪载、风压等,综合利用建筑物表面,合理配置配套设施,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2、完善配套电网设施建设

加强光伏发电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确保配套电网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建成、同步并网。积极发展和应用融合了先进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提高电网系统接纳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能力。

3、创新商业模式

城市分布式光伏建设中,往往面临资源过度分散,房屋产权复杂,小型单位或家庭自建还面临投入及维护等难题,需要创新发展模式,例如资源租赁等,建议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对新的模式进行指导、规范,在法律、制度等方面保证各方利益。

4、建立融资体系,保证发展

建立合适的投融资体系,为分布式光伏产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和服务。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创新金融服务,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规划制定年度融资计划,合理安排信贷资金规模,积极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针对家庭、小型单位用户提供较为灵活的金融服务,鼓励家庭高效使用屋顶资源。

5、加大政策力度

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地方政府统筹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做好在政策落地、项目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工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结束语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分布式发电拥有清洁环保、耗资少、发电方式灵活、可靠性能高等优点,此外,它还可以在整个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为重要的用电客户提供充足的电力能源。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分布式发电对于目前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相关的电力工作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积极地探寻当前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加以应对,以此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娜,李永刚,李建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扩展规划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4(08).

篇7

关键字:振兴规划;文化产业;前景

一、引言

2009年7月,继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规划之后,我国政府又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的出台具有划时代意义,意味着文化产业终于被提升到国家层面,作为一种产业受到政府的巨大重视,自此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使我国文化产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它将站在更高起点上,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以为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以生产和为社会提供精神财富为主旨而发展壮大的一门产业。文化创作狭义上包括电视剧创作、音乐创作、小品相声创作、舞蹈创作、电影创作、文学创作、机械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产业是在人们消费方式与手段大变革,国际分工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被喻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朝阳产业”。

(一)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虽然中国文化产业开始比较晚,但是由于我国政府比较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发展迅猛。2009年,我国政府制定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中强调:“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2012年,十报告指出,“着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

这些政策的出台明显提升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战略地位,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巨大的政策优惠,将有效地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截止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机构有34万个,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逾500万。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为12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012年,第一次突破4万亿元。

(二)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一段距离,如日本的GDP构成中,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到20%,美国的文化产业总产值约为GDP的22%,由此观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差异性明显,文化产业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快,而在经济落后地区则发展较慢。根据统计,2012年我国中东部地区人均文化事业费为36元,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27元和25元,相差甚远。

另外,我国文化产业中在各行业发展情况也大不相同。电影行业发展最为迅猛,2012年我国电影产量共893部,居全球前三。2010年,我国出版传媒、音乐、广告、电影等行业的增长约为16%,增长情况相对温和。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文化产业的崛起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我国拥有5000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人文情怀,有非常的丰富文化资源可用于开发。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文化产业。

(一)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带动国民消费经济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增加就业率和创业水平。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需求强、消费空间大,开发价值高、投资机会多,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效益和作用不言而喻,由于市场空间广阔,可以拉动巨大的消费需求,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二)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要发展一国文化产业,就必须深度挖掘该国文化产品的内涵,努力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开发,不仅要对各种文化作品与服务进行市场细分,还要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场运营方式进行操作,努力营造文化气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

(三)弘扬中国文化

文化只有得到广泛传播,才能促进不同肤色、不同地区的人们广泛交流。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都有着不同的语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和文化差异,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增进相互了解,要实现这些,就必须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相关产品进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该国人民,达到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

四、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暴露出的问题日益明显,例如对文化产业投资过少、缺少影响力品牌、对外文化交流局限性大、文化输出缓慢等一系列问题。

(一)文化产业投资过少

2012年,全国在文化、娱乐、体育方面的投资达到2400亿元,同比增长60%,但其投资完成额仅占全国城镇投资完成总额的1.2%;2012年国家财政支出为113600亿元,用于公共文化建设仅为155亿元。

我国文化产业接受和利用外资水平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外商投资比例,2012年,外商投资额为1117亿美元,只有6亿美元投资在文化和娱乐业领域,仅占全部投资额的0.5%。2012年。与外商签订的直接投资合同中,文化体育娱乐业仅占全部总数的0.5%。我国文化产业在利用外资结构和方向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融资方面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处境不容乐观。

(二)缺少影响力品牌

如今,商品品牌成为全球经济瞩目的焦点,有影响力品牌意味着巨额、丰厚利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屹立而不倒,就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品牌作为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载体,成功打造文化品牌作为加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不言而喻。

每年,全球65%的动画片和动漫产自日本,电子游戏业更是给日本带去巨额财富。2001年,日本文化产业仅次于制造业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总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美国文化娱乐业以年收入超过400亿美元的成绩早已成为仅次于工业的美国第二大支柱产业。据中国文化产业司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幅为1.5万亿元,仅占GDP比重的3%,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

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加速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转变我国经济发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规划》的出台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但目前还只是一个口号,落实具体政策才是关键。

(三)文化输出速度缓慢

根据《中国文化文物交流年鉴》显示:从1985年到2012年,签订的文化协定从5项变为145项,从协定数量上可以看出,没有发生任何根本性变化。在这一段时期内,中国GDP总量却从9016亿元增长到519322亿元,增幅达5660%。由此观之,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机制、市场、平台尚不完备,文化交流信息不对称。虽然,我国有比较完善的房地产、人才、农贸、证券交易、黄金期货等市场,唯一缺少的是文化交流市场,缺少全民交流就是失去了文化产业赖以生存的土壤,也必然会阻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

五、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资前景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意见高度统一。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接近14000亿元,约占GDP的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94%增加至2011年的2.85%,年平均增长23.35%。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收入为14569亿元,电子、图书出版物发行量居世界前列。2012年,中国的文化产业产值超过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总额和比重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2012年,国产故事片上映893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达到171亿元,比2011年增加30个百分点。

(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是投资最佳选择

根据调查,一国人均GDP大于1000美元时,居民在文化领域的消费就会快速扩张;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呈快速上升势头;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发生井喷现象。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6100美元,步入文化产业消费增长的快车道,是进入文化产业的最佳时机。

(二)文化产业投资空间广阔,回报链条延伸长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包括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文化产业的内容价值可以重复使用、多次消费,产品形式丰富,如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电影、音乐、电视剧、画册等,之后可以把这些产品制作成CD或纪念品,延伸产业链条。

(三)文化产业是国家战略发展要求

我国正在执行“拉内需、扩消费”的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困境,扩大文化产业消费是拉动我国内需,拉大居民消费的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尽管我国从2003年才开始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但政府部门很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门强调要施行一系列举措,不断继承、创新我国传统文化,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2009年,我国政府《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和具体措施。这一系列相关政策确定了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地位,这些政策的出台都说明了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六、启示

中国拥有世界大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资源并不等同于生产力,发展文化产业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如市场主体竞争力有待提高,文化产品缺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亟待完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我国要实现文化产业繁荣的远大目标,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占据重要地位,还需要社会、企业和政府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识,从而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改革来破除原有体制机制的诟病,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解放市场文化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人才价值,共迎文化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2]张晓明,胡慧林.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林拓.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曹晶.商业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