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民营医院的发展概况
民营医院指由社会出资办的卫生机构,以营利性机构为主,也有少数为非营利机构, 享受政府补助,包括私立医院、股份制医院、股份合作制医院、中外合资合作医院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办医院。民营医院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必然产物, 它打破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地位, 为公平有序竞争提供良好环境。
民营医院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
1.增长快但规模相对较小
民营医院2005 年为3220 个,2011 年增至8440 个, 床位数由144102 张增至461460 张,2007 年至2011 年民营医院病床使用率分别为54.6%,55.3%,58.2%,59.0%,62.3%,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民营医院整体规模仍无法与公立综合医院相比,《卫生部2012 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11 年民营医院诊疗2.06 亿人次,占诊疗总数的9.1%,入院1047 万人,占9.7%,而公立医院诊疗20.53 亿人次, 占诊疗总数的90.9%,入院9707 万人,占90.3%。
2.分布差异明显
民营医院也存在显著东西部差异。民营医疗机构普遍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中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四区域约占总民营医疗机的90%以上, 江浙沿海一带相对集中,约占总数35%以上,西部地区如宁夏、青海、新疆、等区域分布较少,江苏、广东、浙江、陕西、福建、河北、河南、山西、四川、吉林、辽宁、上海、北京等省市民营医疗机构分布较多,呈现由北向南的“ 漏斗”状分布趋势。
3.专科特色为主
80%民营医院坚持专科特色,如女子专科、男科、不孕不育、口腔、眼科、肿瘤、骨科、五官、中医等,以投资风险小、利润高项目为主。同时也注重分层服务, 如上海民营医院包括五个层次:帮困医院、基本医保范畴医院、高收入医院、境外人士豪华医院和顶级奢侈性医院, 且主要定位服务对象为后三类群体。
4.商业管理模式
民营医院以市场为导向、患者为顾客,注重营销策略和服务技术,通常采购国外先进医疗设备, 为迅速、准确、全面诊断及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民营医院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独特的企业文化,注重品牌效应,讲究团队精神,应用先进管理模式实现利益最优化。
民营医院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疗市场分析不足
2011 年,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部分县市疾病死亡原因排在前十位的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疾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消化系病、神经系病、泌尿生殖系病及传染病, 十种死因合计为93.51%~94.17%。目前,我国民营医院多以专科医院、中医院和民族医院为主, 对当前社会发展变化中,疾病谱系转换关注不够,缺乏对医疗卫生事业现状明确分析和市场开拓,真正的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亿元战略规划、医疗目标市场细分等开展为数不多,只关注成本小、收益高的非疑难疾病诊治, 没有根据患者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2.营销手段单一化
目前, 多数民营医院疗效与公立综合医院无法媲美, 其社会地位不高, 国家政策倾向性使民营医院无法分羹定点医疗保险。因而,为占领有限医疗卫生市场, 民营医院只能实施营销策略, 通过商业广告宣传方式让患者了解医院, 为其提供医疗服务,销售自身产品。广告是重复强化的有效认知途径, 初期通过宣传将患者引进门, 效果不凡才能获利。但铺天盖地、夸大不实的虚假广告常常令人逆反, 最终成为众多媒体与民众谴责的对象, 恰好印证了“ 营销癌症”的企业营销病:长于广告,短于终端;成于营销,败于管理;长于一时,短于一世。此外,民营医院也通过“ 义诊”活动自我推销,但由于民众对其社会认知不够,难以形成有效服务。
3.营销以功利为主
医院营销包括两种:一是功利性的营销,二是公益性的营销。前者比如药品营销、手术耗材使用等,主要是卖产品;而公益性营销包括提倡合理膳食、宣传戒烟运动、预防艾滋病等。开展公益性营销能够获得社会美誉、市场信任,稳定和净化内部管理环境, 实现普通路径无法达到的长期性、低成本的品牌传播效用, 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
民营医院营销管理对策
民营医院营销管理是以医院差异化的品牌形象、独特的技术优势、完善的质量管理、合理的医疗收费、良好的就医环境以及各部门密切配合为基础的一项系统工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医院应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特点,从顾客价值出发,贯彻适应多方面需求的营销理念,建立科学的营销体系和营销战略,促进民营医院繁荣发展, 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1.准确定位市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民营医院发展需要对医疗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及科学分析, 以此提高医院营销管理水平。针对医疗市场调查需了解疾病谱系构成, 重点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及其发病率;了解医疗区域规划的分配情况, 重点掌握当地急需填补的医疗空白或弱势学科;分析社会经济状况及人群构成,掌握民众对医疗卫生的支付能力及医疗保险涵盖范畴等。
2.营销手段多元
医院营销是根据医疗消费需求, 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医疗经营活动, 为健康需求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技术及健康服务,实现医院整体目标的过程及系列活动。民营医院的广告宣传方式单一且效果不佳,因而,首先应做到客观真实的介绍医学诊疗效果, 不做虚假广告,避免民众厌恶心理。其次,民营医院的营销方式可采用会员制医疗保健服务,开展社区讲座、专家门诊、提供私人医生诊疗服务。
3.提升公益营销
篇2
【关键词】 医疗风险; 医疗保险; 风险分担
【Abstract】 The paper summarized our country’s research and practice situations of the medical risk share in hospital,medical staff and the sufferer,and discussed the subsistent problems.Aiming at the subsistent problems,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 and advices.
【Key words】 medical risk; medical insurance; medical risk share
医疗行业属于高技术,高风险的领域。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需要完善的体制为其发展保驾护航。笔者认为,降低或化解医疗风险,应探索建立健全我国的保险制度,实现医疗风险的合理分担,满足医患双方抵御风险的需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1]。
1 医疗风险概念界定及分类
医疗风险指存在于医疗机构内部的、可能会导致医院和患者各种损失和伤害的不确定性。医疗风险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及并发症等[2]。
医疗风险可以发生在医疗服务的各个过程中,无论投药、手术、麻醉、各种检查等都是伴有某些风险的行为。根据医疗活动的主体分类,医疗风险可分为患者风险和医方风险。患者风险主要有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疾病是否被治愈,伤残是否发生等。医方风险主要有误诊误治导致医疗事故的责任承担,不能收到治疗费用的损失等[3]。
根据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还可以将医疗风险分为医疗侵权风险和医疗发展风险。医疗侵权风险是指因过错诊疗行为导致非必要医疗损害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此种风险大多是由人类认识过程性、有限性,以及心理上注意疲劳所引起的;医疗发展风险是指正常的、无过错的诊疗行为导致患者非必要医疗损害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这类风险主要源自于临床医学的不精确性、探索性和公益性。
2 我国现行的医疗风险分担模式
2.1 医方筹资的分担模式
目前我国医方筹资的分担模式主要为医疗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又被称为医师责任保险,指在保险期限或追溯期及承保范围内,被保险人在从事与其资格相符的诊疗护理工作中,因过失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造成医疗事故,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并由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限内提出首次索赔申请的,保险人负责赔偿的保险产品。但医疗责任保险不涵盖医疗意外及医疗故意事故[4]。
医疗责任保险的建立,对于分散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减轻医院的诉讼压力,保障患者的赔偿请求起到一定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57]。①医疗责任保险承保的人员范围和保险覆盖面太窄:医疗责任保险主要指从事职业与健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人员,诸如医生、护理人员、药剂人员、检验人员等,承保范围不包括医疗机构见习、实习和进修的医学生和医生。此外,医责险只承保因过失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的风险,然而医疗领域的风险很多,除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外,还包括医疗意外和并发症等,保险公司是不赔的,因此当前的医疗责任保险覆盖面太窄。②缺乏专业处理医疗纠纷的机构,投保医院没有真正从医疗纠纷中脱身出来:由于医学具有复杂性和高技术性的特点,医疗责任保险起步晚,保险公司内部缺乏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及相应的机构处理医疗纠纷,一旦出现了医疗纠纷,患者还是找医院来讨说法,医院即使投保后,仍然要花大力气来调解纠纷。因此,医疗责任保险的引入,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其风险管理功能,没有使医院从医疗纠纷中脱身出来[3]。③医疗责任保险保费偏高而赔付额过低:目前,虽然各医院医疗纠纷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被认定为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比例少,相对于医院的实际赔偿额而言,保险公司推出的险种费率太高,特别是对一些效益差的单位而言,现行的保险筹资水平过高,负担过重。并且医院与保险公司签定的保险条款中均规定了每次索赔的责任限额和累计赔偿限额,保险公司本身为规避风险,将每次赔偿限额一般都定在l0万元,对于医患纠纷中判定的高额赔偿,索赔责任限额则相对微不足道。
2.2 患方筹资的分担模式
医疗服务是过程性的服务,这是由医疗服务的高度挑战性、医疗技术的有限性、人类自身生理的复杂性决定的。法律不会要求医疗人员包治百病,医务人员也不可能包治百病,医疗服务只能是医疗机构依照医疗技术向患者提供一个合理的诊疗过程;并且医疗服务不同与商业服务,患者不是消费者,患者不是基于生活需要,而是因生病为维护其身体健康接受医疗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医疗机构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者,而是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因此让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承担全部的医疗风险,这是不公正的,从社会利益考虑患者应分担适当的风险。
目前,我国针对患者提供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母婴平安保险、人工流产平安保险、手术平安保险、住院保险等。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及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认识不到位,此类保险并未向常规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8]。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居民医疗保障方式中各类社保占22.2 %,纯商保占7.6 %,自费占70.2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65 % 的城乡居民完全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这部分居民面临的疾病风险主要以风险自留为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没有很好的医疗风险分担途径和方法,疾病已成为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评价社会不公平的指标。
3 我国医疗风险分担模式的探索设计
3.1 通过医院风险基金进行内部风险分担[9]
在商业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不能完全解决医院医疗风险的情况下,医院可以在法律框架内于医院内部建立医疗风险基金,力争提高医院规避医疗风险的能力,尽快解决医患纠葛,使医院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谋求发展上。风险基金是一种内部的风险共担机制,筹集的资金包括医务人员自筹,新技术、新疗法积分和医疗成本提留等部分。风险基金的设立将会实现医院与全体医务人员风险共担的机制,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责任人”负担赔偿的比例,降低“责任人”赔付压力,从而很有利于医院的发展。近几年,上海医院便实行此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3.2 通过建立行业互助协会实现行业内风险分担[10]
英国医生为了转移风险,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自发组建互组织即医生维权联合会、医生保护协会、国民医疗服务诉讼委员会等3个各自独立的组织。这些组织均是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其职能首先是收取会员(加入组织的医生)的会费,对会员医生医疗过失的损害赔偿提供全额的补偿,因其具有非营利性、互,故会员交纳会费要比商业保险的保险费低得多;其次,当会员发生医疗纠纷时,这些组织为其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
为了保护医疗机构不受患者及其家属无休止的骚扰,脱身于非法追诉,保护医务人员执业积极性、主动性,并借鉴英国医生互医疗责任制度经验,我国可以尝试建立医疗行业互助协会。在医疗行业互助协会内设立医疗风险赔偿基金,该基金分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基金和医疗意外损害赔偿基金,在发生医疗事件时由互助协会用医疗损害补偿基金对患者给予一定补偿。同时互助协会还可以为其组织内成员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保护其在合法执业时不受非法侵犯,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协助成员进行有效有力的处理,直至纠纷处理结束。
3.3 通过完善医疗保险市场进行外部风险分担
从调查可知,当前医疗风险赔付的保险支付比例较低,这主要是与我国医疗保险市场的不完善所致。我国当前的医疗责任险由于法律的未完善性、医疗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人们的保险意识和医疗机构对医责险存在的误区,导致购买率有限;且购买后的部分医责险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医疗卫生事业具有风险高,风险复杂,风险不确定及风险后果严重等特点,特别是作为大型综合医院,来就诊的大都是各地转来的急危重病人和疑难病症,所承受的风险更高。因此建立强制性医疗风险保障金制度迫在眉睫,这需要政府、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当前医疗保险市场,各个医院各自为战,缺乏协调的统一指挥,因此很难实现参保医院与保险公司利益的协调统一。因此,实施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后,一方面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必须建立一个强势的社会中介组织来总体代表参保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利益,协调医疗责任保险的实施与运行[11]。
3.4 通过完善商业保险实现风险的“按需分担”
由于商业保险的营利性使其不可能成为分担医疗风险的主力军,但是不能因此否认商业保险在分担医疗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并应进一步加强它的积极作用。患者作为医疗活动的主体之一,应当分担一定的医疗风险,但患者可以商业医疗保险或医疗意外人身险等形式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实现风险的合理转移。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市场调查,设计合理的保险种类,患者可以根据就医的需要,购买适合自身的医疗保险,实现风险的“按需分担”;同时这种保险由于其基数大、理赔概率低且保险金的最高数额取决于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的多少,因而对保险公司来说,也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和广阔的市场空间[12]。
参考文献
[1] 李国炜.防御性医疗的法律审读与医疗风险管理[J].医学与社会,2007,17(4):4649.
[2] 许苹,陈勇,樊震林,等.医疗风险管理预控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16318.
[3] 顾冬辉.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博弈分析[J].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7,5(11):3536.
[4] 张新平.我国现行的医疗风险分担模式分析[J].卫生软科学,1999,13(5):1317.
[5] 李成修,丁伟芳,尹爱田,等.医疗责任保险的潜在缺陷与发展建议[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9):584586.
[6] 覃红,戴燕玲.浅论建立和完善我国抵御医疗风险的保险机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4):130133.
[7] 张洪涛.医疗责任保险"路在何方"[J].保险纵览,2007,9:7475.
[8] 刘字.关于医疗责任保险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96300.
[9] 杨勇,柴长春.设立医疗风险基金的作用和意义[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5):436437.
[10] 刘宗华.论我国医疗风险分担法律制度之重构——社会本位的法律视角[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153157.
篇3
关键词:县级医院财务风险预防措施内部控制
一、医院内部财务风险类型
随着县级医院的快速发展及资金结构方面负债比例的加大,财务风险慢慢成为阻碍医院运营及发展的关键因素。县级医疗机构财务风险极大影响到医院的稳定运营,如果出现财务风险,不仅会制约到医院内部资金周转与医疗服务质量,还可能降低县级医疗机构的社会公信力。(一)债务筹资风险“自负盈亏”是我国医院最重要的财务运营形式。目前,在医疗领域发展的大趋势及大背景下,医院为提高医疗服务效果及市场竞争水平,扩展筹资途径,实现多样化筹资模式已成为医院常用的经营模式。但是,伴随筹资资金的增多,医院的成本费用在持续上调,负债运营给医疗机构财务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当医疗机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和预警体系不完善时,容易造成财务风险。(二)医疗投资活动风险为加大医疗机构发展规模、提高服务效果、提升医疗水平,开展医疗投资活动是当下医院发展阶段的重要方法。医院内医疗投资活动主要表现在医院建设工程、高精密医疗仪器等固定资产买入、医院专家级员工引进等层面。但是,在医疗投资活动中,医院忽略了本身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医院资金成本情况,随意开展投资活动,造成资金大量被占用、甚至出现经济亏损情况,这样极易引起经济危机与财务风险,限制医院的稳定运营及发展。
二、医院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和内控中常见的问题
(一)缺少现代化管理方式及管理人员就当前县级医院内控的现状来说,很多管理者都缺少先进的管理观念及管理意识,出现了“重经济、轻管理”的情况。因为长时间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会变通,盲目追求安稳,忽视了对相关管理方式的革新。县级医院内控流程建立与人员调动上,未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就随意实行,造成医院内控效率较低。而且,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不断进步,很多大型医院开始将现代化信息系统引进医院管理之中,而县级医院内管理人员为节省成本,没有及时完善医院管理方式,并且缺少对管理人才的再教育力度,导致县级医院中的管理者整体素养偏低,在人才招聘方式上比较单调,不利于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实力。(二)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随着县级医院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县级医院能做的便是做好内控管理工作。但是,当前,县级医院内部管理组织结构依旧不健全,建立的内控流程缺少规范性与可行性。针对员工调动和资源配置等问题并未结合各部门的具体需要,内部管理流程形同虚设,医务人员针对内控管理体系的执行缺少责任感,相关任务并未真正落实到各部门及员工身上,造成县级医院内控管理工作效率较低,进而加大了县级医院内部管理风险。(三)缺少监督体系就县级医疗机构财务风险预防来说,科学的监督体系是保障医院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重点,而且还是有效避免风险的关键环节。但很多县级医院的管理人员为节省成本,在建立财务监控制度时缺少足够的投资。并且,有些县级医院让会计管理者负责监控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医院会计工作者的负担,而且还会导致监管力度不足,无法对管理者和医务者的工作起到较强的约束作用,并且无法及时找到财务经营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这样就助长了财务工作者的不良作风,给县级医院运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安全风险。(四)缺少健全的风险预防体系针对县级医院财务工作来说,随着市场局势的复杂多变,相关工作也变得十分复杂,财务工作者的劳动量也在不断增加,提高了工作的困难性,为此在管理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多差错,造成县级医院财务工作质量较低,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但当前很多县级医疗机构在风险预防体系的制定上存在许多不科学性,有些管理者缺少横向预防实现,未将风险预防的重点置于日常管理与财务风险预防方面,造成在日常管理阶段产生漏洞,引起财务风险。而且,针对部分风险系数很大的项目没有提前做好预期调研,对那些无法规避的风险也未提前提出应急预案,如果出现波动,将会影响到县级医院的稳定经营。
三、县级医院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及内控的途径
(一)提高财务工作者的风险预防实现,优化风险控制环境为做好县级医院中财务风险防范和内控工作,首先就需增强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县级医院所有员工的市场观念、财务风险实现以及财务风险预防实现。县级医院财务机构中能通过建立专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部门或是岗位,认真做好县级医院医疗活动市场调研分析、医院内部资金结构评价等各项工作。而且,财务部门与风险防范和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和医院领导、各科室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在数据交换时,及时找到医院整体运营与各部门内潜藏的风险因素,把财务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另外,财务风险控制环境的创建还需依靠县级医院管理人员的领导与配合,在医院内积极组织财务风险和防范、控制方法的宣传讲座,可以提高县级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在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过程的参与度与配合度,为县级医院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提供良好的群众与环境基础。(二)完善管理组织结构县级医院若想有效避免财务风险,首先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为此,县级医院要根据市场趋势和内部实际状况,加强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建立,进而顺应时展的潮流,制定完善的内控流程,认真预测与分析当下的客观环境,将各项管理任务划分到各部门及管理者身上,合理调动员工与配置资源,提升县级医院资源利用率,并且还可以发挥出员工的潜在价值,保证县级医院财会风险预防的正常开展,提升医院总体能力。(三)制定科学的监督体系科学的财务监督体系是促使县级医院财务管理效果及水平提高的关键环节,为此,医院要在执行内控工作时根据相关控制流程,制定科学的监督体系,全程监控医院内各项工作,增强岗位职责机制,对各部门和员工起到较高的约束效果。及时找出内控管理环节存在的不足,并且可以提升财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针对部分财务指标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预测,并以信息报表的方式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有利于管理人员做出有效决策,进而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防措施。(四)规范风险预防体系科学避免县级医疗机构财务风险的关键方式就是制定科学的风险预防体系,为此,县级医疗机构财务部门要提高风险控制意识,了解财务风险对县级医院经营造成的影响,调取专业的风险预防者组建风险预防小组,加强日常管理与财务风险预防,制定切实可行的约束条例,根据以往医院产生的风险事件,加强敏感性指标的控制。在县级医院开展投资活动或是一些大型事项以前,要提前做好预期调研工作,结合风险系数确定是否投资。而且,针对一些无法规避的财务风险,需提前建立风险应急预案,如果出现风险可以有效应对,提升县级医院的自身实力及风险预防水平。(五)加强资金控制,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措施在县级医院资金控制方面,财务部门要加强与完善医院资金控制及操作流程。认真审查县级医院的筹资工作、医疗投资业务,做好市场调查分析,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而且,在县级医院的资金及资产管理阶段,要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资金核算和管理于资金控制及资金风险预防中的作用,有效全面管理和监督县级医院的经费,保证医院内各科室的所有人员都清楚自己在医院资金及资产控制中的职责,从而防止违法、违章资金应用情况的出现,保证县级医院经费支付的规范性,以减小医院财务成本风险。(六)注重财务内控信息系统的建立为提高县级医疗机构财务风险内控及预测水平,医院还要根据自身现有的财务管理方式建立财务信息平台及内网,并提高财务数据的内控质量,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与传递的实效性,为县级医院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减小风险几率打好基础。而且,在县级医院财务数据网络化的前提下,还要制定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制度,及时找到潜藏的财务风险因子,对各部门提出预警和财务风险预防、避免与转移对策。
篇4
目前市场上还有第三方机构来承担满意度调查,调查主体的形式又有多种,以汽车行业为例,可以分为以下3类:①由一些协会开展的,如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研究”;②由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的国家级汽车满意度评测报告,其核心是中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CACSI),该指数的测评体系是中国用户满意度指数(CCSI)测评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③由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自己出资独立完成的满意度研究,比较著名的有J.D.Power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满意度研究,其于2004年首次向社会公开的调查数据共有4项,其中包括售后服务满意度调研(CSI)。上海地区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最初是以市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控中心和学会的自身力量来进行调查设计和结果分析,后期也邀请了专业的国际化市场咨询公司帮助优化设计和完善结果统计。而全国其他地区的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调查的主体单位主要是以学会或质控中心的方式进行,通过与相关专业杂志社合作,并邀请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帮助设计和统计,提升了专业化管理水平。而对照成熟行业的做法,比如以汽车行业为参照,医疗设备满意度调查目前还是停留在用户端和第三方调查阶段,还缺少与相关厂商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合作,缺少通过行业协会的内部制定规范和自查来进行评审的内容,更没有纳入国家层面的满意度调查指数覆盖范围。
2评价的内容
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的内容涉及广泛,从基本的安装、维修、备件的提供,到定期维护、系统升级,再到人员培训和科研合作等,并和设备自身的复杂程度,如设备系统的集成度、操作性、安全性、影响面等因素相关,不同种类的设备售后服务的内容会有所侧重,见图1。如何选择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一般的设备主要是围绕保障运行为中心的基本维修服务,而对于重要的医疗设备还必须包括安全质量保障方面的内容,包括预防性维护、监测验收、系统升级等,而更高的要求还体现在对于客户的培训,积极帮助用户开展科研合作、功能开发等更高层次工作。
3评价对象的选择
医疗设备行业的特点是种类多、产量小、厂家大小不一,很难以一个同样的尺度来评价比较各个不同种类设备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需要分类和取舍。(1)选择日常管理有难度和应用较广泛的产品类别。在品类选择方面,应根据售后服务管理的难度来选择优先需要调查的品类,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充分性,还应选择具有相对比较广泛应用的产品进行调查。上海在2007年启动时就选择了问题比较多、应用比较广泛的5个产品类别进行调查,随着受调查用户的接受程度的提高和管理拓展的需要,2009年拓展到7种,2011年再扩大到8种,2012年扩大到13种,而对一些专科设备,由于服务相对好或量少未被纳入监管范围。(2)同类别内应以主流厂家品牌为主。在最初的售后服务调查中发现市场上存在进口厂家、国产厂家、大型设备厂家、一般设备厂家、厂家维修站、商维修站和第三方维修等,各方之间的差异巨大。由于供应商数量庞大,一些小的服务商变动快,故满意度调查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品牌的主流厂家上,其商服务可看作是该品牌服务的延续,品牌对于大厂家是优势,也正因为这点,他们会更加重视社会舆论的影响,其评价结果会受到更多重视。(3)采用相对满意度比较的效果更佳。满意度评价结果的评分受到专业设备特点、生态环境、竞争程度和调查方式等多因素影响,其绝对值会发生变动,无法代表绝对服务水平,而比较有意义的是该品牌与其同类竞争对手的比较,生产厂家会更加看重类似竞争厂家之间的差异和排名先后,故调查产品的分类应根据产品特点,将相类似的产品放在一起比较排名,容易形成一个竞争的态势。(4)适度选择同类品牌数量。在调查中需要对各类品牌进行一个初选,以方便受访者统一填写,入选数量不宜太少,太少会导致缺少竞争,甚至造成个别品牌孤芳自赏;但也不宜过多,太多的品牌入选,一方面会造成受访者的工作量增大,另一方面小的厂家用户量少,其采样数据会比较少,容易引起调查数据的波动,造成整个排名次序的波动,由于大装机量的品牌服务商的售后服务难度要高于小装机量的品牌服务商的售后服务,故需要对各品牌的基本装机量有个门槛要求,过少的用户调查数据不建议纳入排名中。上海地区2007年启动调查时就没有求大而全,而是设定将本地区主流品牌纳入监管范围,每个数量为4~7个,而且每年在启动前由专家委员会讨论推荐入选品牌,2009年以后还特别重视将国产品牌纳入范围,同时加入其他品牌的收容项,以期得到整个市场的数据。
4受访对象的选择
目前我们调查的医疗设备售后服务主要是指各级医疗机构在用的医疗设备,故收集调查数据的对象应为医院单位的用户,而且在某个地区的调查要覆盖尽可能多的各种级别的医疗机构。在这其中又分为以下3个调查对象。(1)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是医院内负责医疗设备保障管理的职能部门,许多医院设备部门具有相关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工作在设备维护保障的第一线,掌握了有关设备售后服务的全面信息,理应作为受访调查对象。上海地区的售后服务调查就是以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作为调查的主体。(2)临床医技使用部门。某些医疗设备聚集在某个专门的临床医技部门,部门的医护人员对各厂家的售后服务也有直接接触,他们的感受也是对厂家的服务评价的重要数据,也可以作为一个类别设备的调查数据来源。上海地区的调查除了调查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以外,还采集了放射科、超声科和血透室部分一线医技人员的满意度调查数据,其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3)业内管理和技术专家。对业内的专家满意度数据的调查也是一种有效的抽样调查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在大范围内采样时的一个屈就方式,但对其抽样方式和数量要事先研究以确保分层合理,数据可靠。若是以上几种方式混合调查,还要对各自人群进行分析,分别对各类调查对象群体设定权重,再进行分析统计。
5调查的区域范围设定
(1)建议以省市地区用户为一个调查群体。调查的用户范围选择有多种方式,相应的采样方式也有多种,可以是全国、省或地市,其中对于全国范围的调查需要的样本量应足够大,其调查的工作量也会非常大,但影响也会非常大;一个省的调查样本量可以适当少一些,操作上相对比较方便,影响也较大;而某个地市的调查样本量不需要太多,实施方便,但影响力相对是局限在当地。同时考虑到我国疆土辽阔,东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机构的分布结构不同,医学装备的档次、各地对服务的需求重点差距较大,故评价调查的指标可以根据当地需求特色和管理难点适当增减,以更加好地反映出当地的售后服务特点和厂家之间售后服务的差异。(2)参考主要厂家服务部门的分工范围。厂家服务部门的分布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目前国内各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一般都是在各省或市设立分支机构,对设备装机量大的省,厂家一般会在该省设立办事处。装机量少的地区,可能选择几个地区设立一个办事处,一个省的医疗设备售后服务支持的管理能力、技术服务水平与该省办事处经理的理念和管理水平、现场工程师的技术能力和工作态度相关,一个办事处售后服务部门的管理风格、服务水平会趋于同质化,故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来进行评价是比较合适的。结合以上两个因素,对一个省或地区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可以对该省或地区各厂家的一个独立的售后服务部门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价,该种选择方式具有可操作性,结果也具有针对性。
6结果与影响
由于此项调查结果对于各级医疗机构设备管理部门采购维修管理具有重要价值,而对于相关厂家服务部门更加具有影响力,所以调查结果的应选择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包括各种专业的年会、年度工作大会或地区的管理会议上加以公布,并邀请相关厂家参与,有条件的话可以设立颁奖活动,对获得优秀名次的厂家予以表彰,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激励性,并以书面方式年度调查报告。目前江苏省、浙江、湖北、内蒙古、广东、四川、安徽等地区启动的各省范围的医疗设备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多是在各省市的医学工程年会上公开,其满意度统计结果连同各类排名结果由《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统一印刷,每年度还将结果进行整理形成中国主要地区的售后服务调查报告(白皮书),这将形成合力推动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7满意度调查的展望
篇5
尽管如此,移动医疗服务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存在着难题:一是信息共享问题。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医疗机构之间,通信困难、信息共享不足,造成“信息孤岛”和医疗资源浪费,直接影响了获取移动医疗服务中的个人健康信息。二是在移动通信设备上运行医疗保健,因移动通信设备本身的特点和应用实际所处的环境,将面临一些挑战,如低存储、低处理能力、各种资源的并发操作、安全性和隐私性等。移动医疗并非仅仅局限于医院或医疗体检机构,事实上它对个人健康的监控,意义更大。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引用云计算概念,搭建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云计算技术可通过网络获得各种基础设施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积极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满足在医疗保健应用中,存储和管理用户数据、即时响应用户请求等需要,同时还可实现医疗机构之间对患者健康信息的共享。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模式,可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分别由云计算的三种商业模式所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的特点是:
1.按需自助服务。消费者无需与服务提供商交互,就可自动得到自助的计算资源能力。
2.无所不在的网络访问。
具有借助于不同的客户端(包括PC、移动电话等),通过标准的应用对网络访问的可用能力。
3.划分独立的资源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地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或虚拟资源。
4.快速弹性。具有一种为资源的快速和弹性提供、并且对资源的快速和弹性释放的能力。
5.服务可计量。云系统对服务类型通过计量的方法,进行自动控制,优化资源使用(如存储、处理、带宽、活动用户数)。
根据云计算的特征及其可实现的高资源利用率、高可靠性和通用性、高可扩展性等特点,研究结果普遍认为,云计算能很好地适应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统一的IT基础设施,实现医疗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云计算为医疗信息化,尤其是为基层和农村医疗带来了应用契机,在医疗卫生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在国内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云计算实现医疗信息化这一主题上,包括应用在医疗领域云存储技术和软件服务等,同时也涉及一些医疗信息系统的研究。如有些学者针对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差、维护难、系统运行成本高、共享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HIS(医院信息系统)结构。该结构由物理资源层、虚拟资源层、云计算管理层和HIS服务层组成。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作为新医改中提到的技术支柱,其实现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性和稳定性。我国医疗行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总体利用率低下。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广大农村仅占20%。同时,高素质的医务人员也普遍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无论是在精密仪器设备方面,还是在医务人才配备方面都明显不足。而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可解决上述问题,大大地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移动医疗的特点
移动医疗,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对其的定义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DA(掌上电脑)、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移动医疗的特点是:
1.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包括设备等硬件要求和服务的软件要求。
2.目标群体庞大,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每个个体,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移动医疗作为一种移动端应用,其一大特点是让医疗服务随手可得。
借助PDA、移动电话等手持设备获得即时的医疗服务,如了解和跟踪个人健康信息、就诊挂号和预约等。据相关市场调查,对于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需求普遍很大,如手机挂号这一需求达到近67%。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手机应用(apps)将成为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的“重量级”应用,并惠及全球数以亿计的用户。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的作用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是:将医疗保健信息的处理、检索和存储交给云端,而移动终端设备只需通过无线网络与云端保持通信,发送服务请求并获取信息。考虑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低处理能力和低存储能力的特点,这一设计思路既能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高处理能力,同时又能降低对终端设备的要求,给予用户良好的体验。手机终端用户将个人的生理信息、文本数据等,通过2G/3G、wifi等无线网络传输至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这些数据经过服务器端重组整合后,利用云存储技术保存到云端设备中。这种业务管理平台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是:信息获取和推送、信息处理和存储、权限管理、用户管理、医疗事务处理、网络管理等。用户可通过webporta(l门户网站)和移动终端登录该平台,即可获得自己的健康信息、医疗专家给出的保健信息。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于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搭建医疗服务平台,其作用能解决以下难题:
1.医疗信息共享难,形成数据孤岛。目前,国内各医疗机构、医院、研究院之间,还未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了数据孤岛。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可能存在于多个医疗信息系统中,各自独立,无法作为患者就医的参考和病史的追踪,降低了信息价值。而通过云计算平台,可在各医院之间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一套标准方案,采用云存储技术将各自的信息进行统一存储,在授权许可的范围内,可共享患者的病历信息。
2.医疗信息化建设不平衡,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包括各种软硬件资源升级、维护成本、专业人才成本等,这将直接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医院难以承担,无法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所突破;而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源同时又造成了浪费,形成不平衡的局面。引入云计算技术,可极大地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医疗机构无需投入人力物力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只需购买相应的服务,就能获得云端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医务处理能力。另外,通过联网,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能获得高端医疗设备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3.医疗服务单一,欠缺灵活性。
篇6
医院后勤物资的管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基础,如何提高各类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浪费和库存占用,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加强物资的定额管理等,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院在院科二级医疗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大胆探索深化医院改革的新路子,以信息化网络建设为平台,成立以计算机管理为技术支持的经济管理中心,对全院实行各种物资的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经1年多的运行,医院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采购成本大幅度下降,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提高管理意识,探索物资管理的最优方式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医院从全部依靠政府拨款,转向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医疗服务收入,资源配置在很多方面实现市场化,医院资产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医院必须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收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医院要以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赢得医疗市场份额,建立一个标准化和全面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院是新疆阿克苏地区规模最大、设备设施最完善的二级甲等医院。自2005年4月以来,院党委注重运用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医院发展建设,以信息化网络建设为平台,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并反复强调信息化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党委多次组织召开财务、设备、信息等部门协调会,结合医院实际,提出管理需求,依托医院信息基地的技术力量,开发和研究出科学、实用的网络化物资管理系统。
1.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首先,成立了物资管理科,对全院物资采购、物资管理、物资分配进行全面统管,改变了过去医院物资管理粗放分散型的运作模式,并遵循合理分工与相互制约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协调原则和责任到人等原则,使医院物资管理突出集中统一,责权明确,网络监督,充分体现物资管理的透明性。
1.2 分库管理、统一核算 医院的物资材料按大类分库存放管理、采购发放,而这些库房全部属于同一个部门?物资管理科管理,账务全部由物资会计统一核算。物资科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下设三个库房:医用材料库、医用耗材库、总务物资库。凭借网络的优势将各个库房的物资材料的账务数据全部汇集到物资会计处统一处理、统一核算、汇总统计。物资的消耗统一参与医院内部的经济核算。
2 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一体化管理
2.1 实现“零库存” 在物资管理科库房对每一种物品,设置了库存上下限和标准存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积压和临缺报示,再结合科室申领申购单,生成采购计划,经调整确认后上报采购招标部门。这样基本可以实现“零库存”,避免了库房物资积压和浪费。
此外,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询到不同的物品及同种物品的不同价格,可以据此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严控价格。对一些耗量大、周转快的物品,物资科会同招标部门通过市场调查或直接从厂家获得信息,以最优惠的价格、完好的品质进购,既节省了资金,又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导向。
2.2 实现网上物资申领流程 物资科根据局域网上的信息,对各病区消耗材料每天的实际使用量进行审核,对于已使用的可收费材料及时给予补充;不可收费材料由科室定期申请,仓管员打印出库单,经物资配送人员审核实发物品,由工作人员将物资配送至各病区,部门主管在出库单上手工签审。各部门通过电话申请物资,由于无须医护人员往返仓库,而直接由工作人员配送,可节省科室大量的时间,使后勤服务工作更加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了将“医护人员还给医人”。
2.3 实现计算机出入库、库存管理 库存物资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入库、出库单据不再由手工填写,而是履行有关手续后由计算机打印入库单、出库单。这样就避免了物品不入库就被领取和领取物品不填出库单的现象。月末由计算机操作人员打印出月末库存物资的账目同实物一一核对,做到了账实、账账相符;打印出采购的各供货单位物品的汇总表,便于与各供货单位清算结账;医院成本核算部门通过网络月末可准确及时取得各科室领取物品的金额,提高了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核算的准确性。
物资会计各类账的生成打印,并直接发送财务处以生成凭单。因各类数据均由采购和库房录入,会计可随时调用这些数据处理账务,所以大大减轻了会计的事务。物资会计通过微机不仅可以实现上述各类事务数据的检索查询,还可以自动汇总生成各种报表。
2.4 对贵重物资全过程监控管理 对贵重物资,如导管和介入材料等,采用从采购入库到请领、病人的使用、收费环节全程监控,避免物资在环节过程中的流失对医院造成的损失。
通过查询系统,将医院的采购信息公布在网上,增加物资管理的透明度,让全员参与物流管理,真正做到阳光操作;同时便于医院管理者随时了解、掌握和监控医院物资的库存、价格、付款情况和监控物资的流向,实现明明白白的管理。
3 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物资管理渠道畅通
3.1 规范了财物流通秩序 从物资采购到物资流通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经济管理的制约,把经费与物资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计算机网络全方位监督,较好地发挥了有限经费的整体保障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物资管理的思维定式、管理模式和方法。推行领导集体理财、经费归口管理、物资统一保管。物资统管纠正了采购、管理、供给、核算各环节的不可控性,从根源上消除弄虚作假、损公肥私隐患。使财物管理科学有序,提高了经济效益。加之,网络监控系统的全程跟踪和严格的审批、请领制度,都有助财物行为的自我调控和约束。
3.2 有效降低了物资消耗成本 1年多以前,医院物资消耗费用占医院支出费用的60%以上。材料费用的下降是医疗费下降的关键环节。物资的统管统供,大大地增加了资金动用的灵活性。通过计划采购、定额供应,变成本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以达到医院总体成本的降低,实现管理出效益的最终目的。2005年以来,采购的物资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一次性耗材降低30%,医用胶片类降低37%,办公用品降低20%,后勤物资降低15%,共计节约资金800余万元。
3.3 提高了物资管理效率,保障了科室核算实施 实行物资统购统管后,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可以随时查询,并根据库存情况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或人工编制进货单,既保证了临床一线的使用、又避免了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从而提高了采购资金的循环利用率。
篇7
不过,这个拥有“高铁”般蹿红速度的“神医”却脱了轨,其迅速崛起和跌落的过程成了典型的“过山车”。
从刘太医、林光常到张悟本,这样跟风式的养生话题,明星式的健康教主,怪异独特的健康主张一直层出不穷。就像一阵阵飓风过后,面对被搅乱了的养生精神家园,大众已经不知所措。我们不禁又要问,是了解健康的本源,依从健康的规律,懂得健康的根本之道来安排自己的科学生活,把健康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重要,还是没有分析和辨别健康养生的基本能力,一定要等健康出了问题,去急于获得一个看起来漏洞百出的窍门和技巧更重要?
对于健康话题,人们总是习惯于直线思维,总是希望谁能够告诉自己哪里有一位神医,他有神奇的医术,能够给一味灵丹妙药,或者至少简单的像灵丹妙药一样的东西和方法,能够一下治好困扰多年的高血压,能够一下治好长年疼痛的颈椎,能够一下治好长期饮酒导致的脂肪肝,能够一下治好失眠,能够一下降低血糖……但是,千万别让我太麻烦,别让我太累,别让我改变自己多年的生活方式,因为那样我会很不习惯很不舒服。
世界上有这样的神医吗?张悟本现象告诉我们,相信有神医的人大有人在!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范围内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世界上有这样的神医,就是你自己,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去轻而易举解决你多年来对自己身体不科学使用所导致的各种慢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影响健康导致疾病的因素里面,60%是你个人健康和生活方式决定的。健康的问题,首先是个人的健康意识和行动来起作用,其次是医生的科学专业指导和协助起作用,但归根结底,是个人对自己健康负责的事情。健康其实在自己手中,不是因为有了医院有了医生做保障,所以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去做有损健康的事情,也不是有了健康需求就急于听信伪专家的言论。
伟大的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仅仅是帮助病人实现和恢复他的本能。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医生在你一生的健康问题上,大部分时间起到的作用往往不是关键性的。只是在你病倒了之后帮你借助自己的身体素质来恢复,健康一定是在你的手中,在于平时的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在张悟本的一锅绿豆里。
可见医生在健康的问题上,能够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辅的,主要的因素还是自己要通过努力来恢复健康本能的力量。世界卫生组织也清晰地定义,医学治疗,能够对一个人的健康起到的作用仅仅占到8%,而且都是生病后的作用。
没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特效药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几年前,我与一位全球知名的制药公司高层一起聊天时,他说公司耗费几亿美元经过多年研发生产的一种降压药,在国外疗效和口碑都非常好,但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一直上不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中国的高血压患者,一边吃降压药,一边无所顾忌的不注意作息时间、不运动、更没有控制饮食中食盐的摄取量,而国外社区医生和私人医生在开药时就进行持续的用药管理干预。
篇8
SWOT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战略选择工具,是西方企业用来分析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的综合性方法,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安德鲁斯提出。它通过分析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识别自身的优势(strengths,S)和劣势((weakness,W),分析组织所处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O)和威胁(threats,T),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一个组织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这个战略应是一个组织“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目前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面的SWOT分析研究很少,专门针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SWOT分析几乎没有,而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1 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SWOT分析
1.1 优势(S) (1)较强的地缘优势。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了区域卫生规划以后,所在辖区居民密度一般比较大,机构按“居民在15分钟内步行到达”这一要求设置,方便了居民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就医。辖区内卫生资源相对缺乏,其他医疗机构也较少,因而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地理环境。(2)高素质的管理者和“扁平化”的管理层次。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一般就是投资者,多数毕业于医学专业或者管理专业,他们既掌握,临床知识或管理知识。又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一般素质较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战略眼光。一个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只设1名中心主任和1名副主任,而各科室不再设科室领导,根据中心某一领域的实际情况,再设置负责人。比如,某个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病房,护理人员比较多,因此设1名护士长负责管理。“扁平化”的管理不但可以节约管理成本,而且信息传递机制灵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管理氛围。(3)房屋和设备的利用和使用方式灵活机动。不同于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租赁和修缮、设备的购置和维修保养等费用全部自付,政府对此没有任何补助。但是,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的标准,每年的房屋租金将达到1.5万元。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配备X光机、B超机、血液分析仪、心电图仪等设备,一次购置费用就需50多万元。无论是房屋还是设备都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较大的支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生存,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出新的方法,即把房屋、设备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盈亏平衡点。例如,某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刚成立时,租用了两层楼的空间,但是既得不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又得不到社区居民的认可,中心收不抵支。连职工基本工资都发不下来,生存面临困难,于是不得不退掉二楼的房屋。设备也不是一次性购置齐全。而是根据中心的盈亏情况,分批购置,最终该中心摆脱了生存困境。该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齐全、新颖,除了国家规定必须配备的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外,通过对市场调查分析,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并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还配有血液分析仪、微波半自动生化机等,基本满足了日常工作的需求。(4)精简高效的人员配置和“以人为本”的内涵文化。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置具有精简、高效的特点,即以最小的成本争取获得最大的产出。机构的管理灵活自由、“软硬兼施”。这里所说的“软”是指“员工第一”:机构配备空调、软椅等,给员工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逢年过节,颁发奖金、礼品,把员工放在第一位,中心主任放在最后;机构帮助年轻人解决住房困难问题,使年轻员工形成对机构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强烈的向心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5)“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也是“软硬兼施”中“硬”的体现。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日常工作的监管非常严格。首先严把医疗质量关,一方面是因为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体现了对居民负有责任;另一方面,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力量相对薄弱,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就有可能退出当地卫生领域,并且再也没有资格进入。其次,严把服务质量关。要求工作人员在服务中认真负责、态度温和,如果与居民发生争吵或者居民向中心管理者状告某医生,一经查实,立即处分。从服务理念来看,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坚持“居民的健康第一”的理念,微笑服务、亲情服务。由此可见,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视服务质量,讲究服务理念,并能以良好的服务、较低的服务价格赢得市场竞争。
1.2 劣势(W) 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基础设施落后、医务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居民认可程度低、双向转诊政策不健全、医保政策不完善等共同的问题外,还因为其特殊身份所面临的一些特别的困难:(1)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处辖区流动人口很多。和常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比例很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购买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常住人口进行补偿的,但是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体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时,服务的对象却是辖区内所有人口。因而,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时,工作量大,补偿不足,压力沉重。(2)“重利用,轻培养”的用人机制弊端突显,人员配置严重不足。“重利用,轻培养”的用人机制不利于吸引人才进社区,缺乏支撑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发展的年轻技术骨干力量,形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哑铃状”人才结构,使机构人员过少,工作任务太重,特别是公共卫生工作;“工作任务太重”又是工作人员产生离开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最主要因素,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既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进来。也不能挽留原有人员,陷入“两难”的境地,使人员配置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3)“以药养医”、“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严重。药品收入依然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最主要支撑。民营社区卫生机构存在开“大处方”的现象,每张处方所开天数、每张处方开药个数都比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平均处方费用明显偏高,药品收入占机构收入的50%左右,“以药养医”现象严重。同时,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调查得知,平均100张处方中就有80多张含有抗生素,并且多是通过注射来使用的。(4)重视基本医疗工作,轻视公共卫生工作,很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对公共卫生工作却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开展了一些健康教育、慢性病普查、儿童计划免疫等工作。究其原因,一是机构内工作人员配备少,无法全面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二是民营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所处辖区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很大,而政府只根据常住人口进行补偿,并且补偿不能足额、及时到位;三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是自然人举办,资金有限,没有后备支撑力量。基本医疗工作符合医生和患者的传统理念,不仅利润大,而且服务方式固定。不需太大的人力资本;公共卫生功能的发挥却需要转变服务模式,走进社区、主动服务,不仅耗资、费力,而且利润微薄,加上政府补偿不足,机构得不偿失,所以使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多地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5)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产生利益之争。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为自然人举办,资金力量相对紧缺。因而无力在中心下面设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因而在辖区内,中心和站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不能进行统一化管理。同时,中心和站为了争夺有限的卫生资源和争得政府的更多支持及居民的认可,产生了利益冲突。
1.3 机会(O) 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面临的机会主要是指近年来政府的鼓励政策。2002年8月20日卫生部联合十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提出: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等界限,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多方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并鼓励部分国有中、小型医疗机构转制为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实行国有民营。这是由政府主导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公共医疗服务领域第一次向民间资本开放。至此,国家开始允许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医疗服务领域。2002年颁布的《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登记暂行条例》规定: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不同的财税政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的医疗收入免征各种税收;而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可自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对其取得的医疗收入免征营业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刚刚起步,本来就步履维艰,如果国家再向其征税,将危及其生存。最近,卫生部等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新的定位,使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从而更专心于社区卫生工作。
1.4 威胁(T) 目前,政府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没有“一视同仁”,对于大多数民营机构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就是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偏袒公立卫生机构,这对它们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1)在房屋和设备方面:《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中提出,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经有关部门批准和专家论证后,进入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滚动项目库,由同级政府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所需经费,同级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目前,政府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租赁和修缮、基本设备配置和维修仍没有任何资金补助。(2)在人员核编制度方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指出,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国家只核定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这一规定有利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竞争机制,自由选人、用人、裁人,但是,由于人员没有编制,许多优秀的人才不愿进入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造成吸引不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和人员流动性大的不利后果。而且,许多机构为了节约成本还会缩减人员,造成人员不足,工作不能全面开展。(3)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面:国家对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指导价管理,而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可根据运行成本适当放宽。这一制度有利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实行灵活的价格机制。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下,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不可能高出平均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
2 促进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建议
纳入区域卫生规划、注重服务态度、提供简捷便利的医疗服务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降低医疗药品价格、改变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的功能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扬长避短,大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降低医疗和药品的价格,转变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的功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力,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满意,这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亲情般的照顾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因而更多的居民会愿意来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其次,就诊过程的简捷,等待时间的缩短,不仅会节约时间,而且大大增加了居民的满意度,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有利因素;再次,要改变“坐堂行医”的服务模式,增加积极性、主动性,深入社区,贴近群众,开展有特色的、灵活的、人性化的服务,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规范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加强药品管理,改进用人机制,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应该正确引导和严格监管,使之淡化“趋利性”,增强“公益性”。政府应该严格规范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服务的准入,确保科室的设置突显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如设置骨科、牙科、美容科等都要体现“保健,功能,而不能为了追求利润随意拓展服务内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具备了开展某项服务的人员、条件和环境,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才能审批通过,而不能只因为设置了科室、拥有先进的设备就放宽政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指出: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数配置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护理人员数都达不到国家的要求,这一情况不仅影响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而且过重的工作量引起工作人员的不满。地方政府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通过正确引导,监督管理,确保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配置符合国家要求。
篇9
然而,作为管理咨询的一个专业分支,医院管理咨询业的产生及发展,却让人不甚了解。似乎直至2000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才允许注册医院管理咨询公司,但相关业务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所开展。
卫生部宣布今年是“医院管理年”,将今年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上,医院管理咨询公司的身影渐渐浮现得比以往清晰。
他们是谁?
时至今日,没有人会否认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提供管理咨询机构的产生自然不足为奇。但谁能提供咨询,他们应该具有怎样的资格?却没有人说得清楚。医院管理咨询也不例外。笔者从卫生部医政司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医院管理咨询公司的成立只需到工商部门办理即可,而与卫生主管部门无直接的管理或业务关系。为此,笔者专门对医院管理咨询公司(或医院管理顾问公司、医院管理服务公司)进行了解,发现组成医院管理咨询公司的人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海(海归)派 最初的医院管理咨询人员来源于海外或海外留学回国人员。这些人员或拥有海外的管理学位或拥有海外医院管理的经验。总之,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是在管理思想还是在管理手段上较国内的医院管理人员先进,这种差距是他们认为自己可以给国内医院提供咨询的基础。
本土派 来源主要是一些本土的医学院校管理专业的人员。他们或曾经是这些学校这些专业的教职员工,或是这些学校这些专业毕业的学士、硕士。他们较海派而言具有较多的本土经验,参加过国内各种医院管理课题的研究,加上医学院校原有的各种关系,因此在业务的获得上较海派容易。
本土派的另一小部分则是出身医院管理岗位,在其对某医院管理的过程中,产生了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具备指导其他医院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能力,因此,投身医院管理咨询中。
草根派 往往被海派和本土派忽视,甚至是歧视,但他们确确实实又是存在的。不过,他们的存在不是要和海派或本土派去争什么,而是为了名正言顺地或去托管医院,或去收购医院。总之,这是他们打入医院,获得开展医疗服务权力的一种手段。
说他们是草根,是因为他们最早开展边缘性医疗服务(如老军医一针治疗性病),最早搞院中院,最早承包诊所,最早开展专科医疗,最早托管医院,最早做医疗广告……他们做着在外人看来和他们毫不相干,甚至是他们不能做的事。而他们最大的心愿往往是在老家建几栋新房。
他们很多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中的一些人拥有了许多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联合成立医院管理咨询(投资)公司撑起门面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他们做些什么?
作为医院管理咨询公司,艾力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庄一强教授介绍说,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知识的创造;二是知识的传播与应用;三是知识的交叉、融会与贯通。实现这三大功能的水平决定了管理咨询公司的水平与能力。
具体到医院管理咨询则主要包括:医院微观管理方面(包括医院品牌建设及运营、医院文化建设、医院人事管理等);医院经营方面(包括医院如何开展市场营销、如何增加患者、改善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效率等);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包括融资、资本运作等);投资及股份制改造方面;ISO系列认证及HIS建设辅助咨询等方面。
在具体业务形式上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医院管理培训这是海派及本土派开展得最多的业务,也是目前他们最主要的业务。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对某医院实施咨询项目时,往往也是从提供专门的管理培训开始。
不可否认,中国医院院长大都是医生出身,他们先天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管理培训,他们在走上院长岗位后,其实念念不忘的是他们的医疗技术,他们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去长时间学习管理。于是,短、精、快的管理培训成为院长们的首选。如果这其中还能和某个名校挂上钩是最好的了,比如,清华、北大,甚至国外的名牌大学。
另一方面,医院院长也希望自己的手下、得力助手、中层干部能接受一些管理培训。这些人员也多数没有什么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思维。让他们接受管理培训有助于管理好医院。林林总总,使得医院管理培训市场非常红火,引起了其他相关培训机构的注意,纷纷对这一市场进行掠夺。大量的医药行业EMBA班的举办,对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培训业务打击很大。
医院管理咨询医院管理咨询主要是根据医院的需求提供医院管理诊断,医疗服务市场调查,医院经营项目策划,医院形象策划以及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与医院文化等方面的服务。
谁会购买这些服务呢?不是没有,但却很少。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中缺乏购买“教导”的因子,不愿意抹下面子去购买“管理”这种看不到实物的东西;另一方面,提供者本身其实也很不成熟,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庄一强教授就认为,提供医院管理咨询最理想的人员应该是“医学+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有跨学科的背景,而这是目前医院管理咨询从业人员所缺乏的。
医院托管如果说草根派是中国医院投资、并购与托管的主体,也许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却是如此。
很多医院管理咨询公司有强烈的愿望对医院进行并购、托管,只是他们在这方面却永远比不上草根派。没有人能说清楚谁创造了医院托管这一业务形态,对于是否应该让医院托管存在,谁也不愿多说。其实,除了感叹“市场”的创造力之外,医院管理咨询公司还是很愿意这种业务形式的存在的,因为这个业务后边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
虽然如此,笔者却从卫生部医政司证实,医政司不认可医院托管这项业务,但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这种行为。只是,一旦因此而出现医疗问题,医政司必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惩。
医院财务(投、融资)管理这是市场化情况下,医院管理的核心之一,也是医院管理中最缺乏的一个环节,但能真正提供咨询,并解决问题的很少。
虽然在各类管理培训中,医院成本核算是一大受欢迎的培训内容,具有实践经验的这类专家成为各医院管理咨询机构追捧的目标。但落实到医院财务管理,仅仅是成本核算还远远不够,还远不能达到理想的医院财务管理目标。
医院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机构,在医院的经济管理中,对内如何减少成本,降低支出,建立核算体系;对外能灵活调用资金,盘活资产,让医院健康地生存、发展,缺乏财务管理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医院的管理软肋,也是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可以大展手脚的地方。
市场营销咨询把企业市场营销理论体系往医院管理上一套,就成了医院市场营销理论,就可以开展医院市场营销咨询业务。这是目前医院管理咨询公司的一种通病,无论是海派还是本土派。
当然,也有一些管理专家在培训时能将市场营销理论说得非常深刻,开拓了医院管理人员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升了医院管理人员的市场营销意识。但具体到接受市场营销咨询上,医院往往愿意接受的是几个“聪明”的点子,是几个能迅速带来效益的建议,由此,咨询费用不高也就成为必然,医院似乎也只愿意购买这么多。
缺乏符合中国医疗市场特色的营销理论和实践,其实是医院管理咨询公司不容易获得医院营销咨询业务的根本所在。医院院长在这里是非常实际的。
他们发展如何?
据悉,目前大中型医院都或多或少地被医院管理咨询公司进行过管理“扫盲”培训。笔者从侧面了解到,开展管理培训业务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的日子应该说相对比较好过,尤其是能掌握医院管理当前的敏感话题,并能组织到相应的专家进行讲课的公司。医院成本核算话题方面的某专家对记者说,由于和某医院管理咨询公司签约,她今年到年底的周末时间都排满了。
篇10
一、医院财务收支审计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的根本。目前大部分医院虽然在名义上有设置财务管理制度,但大都不完善。医院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涵括一些关于费用报销审批和会计岗位责任制方面的管理。没有关于医院财务管理过程的完整描述,对医院的财务收支管理没有过多的指导意义。在医院的收入管理方面,没有严格按照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收入和支出。医院经营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医院的各种收入,医院的收入可以反映医院的效益情况也能反映各种补贴政策是否切实落实。现阶段医院收支的记录情况混乱,存在收入账目记录不完整或者是账目缺失的情况。
(二)成本失真,经济活动未履行法定程序。医院在支付医疗活动的耗费和开销时需要医院成本。医院成本的多少应当根据医疗活动实际所产生的费用来决定。但是现在很多医疗机构为了创造良好的效益或者是业绩存在虚报谎报成本开支的情况。正确合理的医院成本应当经过市场调查和考核后再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再进行成本核算。医院成本的不真实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损失,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效益。在对医院财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求每一笔账目的往来项目都要符合法定程序。医院的基础建设需要严格按照流程,通过招标、投标的过程及控制建筑项目规模来进行。在医疗设备的购买及药品的购置方面,也应当严格参照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业务标准。但是现在部分医疗机构投机取巧,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制度之前,并未按照法定的流程进行经济活动往来。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从事违法活动的相关人士应当受到法律责任的谴责。
(三)会计核算及会计监督工作存在失误。据调查显示,部分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很大漏洞。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每一笔账都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作为记录。会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账账相符。部分医院并没有做到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及原始报表,部分财务人员存在道德失误的问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会计审核工作存在不准确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医院的会计监督工作也有待提高,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会计核算,收支审计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四)非独立核算属机构收支未纳人预算管理。在财务收支管理活动中,医院举办的一些非独立核算分院的收支也属于医院财务收支,应当将这些纳入医院财务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部分医院在进行财务统计时并没有将医院举办的非独立核算分院的收支纳入,造成了医院财务收支情况统计的不完整性。
二、关于医院财务收支审计的改进意见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力度。财务是审计的前提,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之前,应先对财务制度进行审计。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才能够保证审核中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完整的。通过对财务制度的审计,可以及时的预防和发现财务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减少医院财务方面的损失,维护财务资产的安全。审查时应注意财务制度的制定是否合理恰当,制度内容是否健全,是否被医院严格的贯彻执行。健全的财务制度有助于为财务人员减轻负担,减少在审计工作时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了准确的审计结果,同时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明确会计相关职位分工,减少审计失误。加强对会计相关职业分工的审计十分有必要。在医院中,各个会计职位及其相关职业得到合理的分工,互相分离不相容的职位,才能保障医院会计控制制度合理进行。据调查,部分医院仍然存在一人多用,职责模糊的情况。如果一个财务人员担任多个互相分离不相容的职位,这种情况下医院的会计职位之间无法做到良性的自我监督,很容易产生人为性的技术错误或者是道德失误。如果医院存在人力资源缺乏,不得已的情况下发生没有分离不相容职位的情况,也应当着重注意没有分离的不相容职位的账户是否做到了收支平衡,账目完整。同时,审计的主体是人。医院应当注意引进高素质,高道德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即使在财务人员进入医院工作后也不能放松,应定期对医院财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质。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审计的过程中,也要加大内部监督的强度,制定合理的监督机制,防止财务人员的失职行为,及时的减少财务损失。
(三)加强往来账款审计。医院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来往账目,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应当注意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是否一致,应该收回的账款是否如数收回,支付出去的金额是否超出了应付账款限定的数额。简单来说,就是是否做到了账账相符,是否存在财务漏洞。此外,医疗保险作为医院一项重要的收支项目,也要重点关注。医院与各工费医疗单位的应收款项,要加强审计,查看是否按时收回,如果不能按时收回医疗保险的费用,也应当及时了解原因并交由财务部进行记录处理。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审计。会计基础对财务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医院财务收支审计时,应当检查会计基础科目的设置是否合理,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是否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要求执行。支付款项的审批以及会计凭证等也应当严格按照合法程序进行。
三、结束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