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的主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抽象艺术的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原始艺术;装饰艺术;具象思维;抽象思维;意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 J20-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9)02-0043-03
原始装饰艺术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形式,不如说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贴切地说,是原始人类思维特征的再现形式。原始装饰艺术是原始人类表达思想情感、再现其思维特征的载体。虽然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区域限制,即各民族和各部族在地理位置上及生存环境上的差别,使得他们形成各不相同的语言及语言表达方式,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但就原始装饰艺术的思维特征而言,各民族和各部族之间却存在着某些共性特征,这为研究原始装饰艺术的思维特征提供了突破口。原始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大体有三种:具象写实的、抽象几何形的及以想象为主的。研究原始人类的艺术思维不同于研究现代人类的思维,前者难度远远大于后者。本文拟以原始装饰艺术的三种表现形式为出发点,浅析蕴涵其中的原始人思维特征。
一、原始艺术思维与写实的视觉艺术形式
原始思维指史前人类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经阶段,其鲜明特点是以心理主体为基础。学术界在模仿现实的艺术思维与抽象的艺术思维出现的先后顺序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观点:模仿现实的艺术思维先于抽象的艺术思维出现。主张此观点的人认为,写实形式的装饰先于抽象的几何形的装饰,最初几何形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简化或硬化的模仿。目前这些观点在理论推理上得到了证明,同时在时间顺序上也得到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普列汉诺夫曾在《没有地址的信》中论述到:“艾伦莱赫在他给柏林人类学协会所作的关于新古河第二次探险的报告中说,在土人的装饰图案上,‘所有一切具有几何图形的花样,实际上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对象(大部分是动物)的简略的、有时候甚至是模拟的图形’。例如,一根波状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是一条蛇,附有黑角的长菱形就表示一条鱼,一个等腰三角形可以说是巴西印第安妇女的民族服装的图形,我们知道这种服装不过是著名的‘遮羞布’的某个变种而已。”[1]
对于“写实性装饰艺术在人类视觉艺术发展的早期就已存在”这一观点,可以从国内外的实例中找到很好的证据。如国内和国外的原始彩陶、原始岩画上精美的装饰图案等,均有对写实性装饰艺术的记载。如图1通过坚挺线条与柔美线条的结合,对狮子、犀牛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刻画,整个画面物体的结构、比例都表现得极为准确且形象生动,较好地体现了原始人类写实的作画技巧,其线条的运用刚柔结合,尤其是对于犀牛的刻画,形象地表现出了其强劲有力的特点。由此可以推测出,具有写实形式的装饰艺术在原始社会已出现并被广泛地运用。
从认知学的角度来看,对事物的认知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始人类对于写实技巧的掌握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即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符号到结构性符号、最后到具体描绘的长期发展过程。就原始装饰艺术而言,主体没有对客体进行认识,就不可能在意识中形成一定的视觉效果,进而也就不能对客体进行描绘。由此可见,写实艺术的出现与具象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具象思维是写实艺术存在的前提。
二、原始艺术思维与抽象的视觉艺术形式
从已知的考古和民族学材料看,抽象的装饰形式并不比具象写实的装饰形式出现得晚。在原始社会,各种装饰形式是共存的,只不过在一定时期有主次之分而已,而它们的发达程度也各不相同。
抽象几何形装饰是原始装饰艺术中最常见的主要装饰形式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抽象几何形装饰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自然物、人造物结构的启示,在对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化、几何化处理的结果。除此之外,抽象几何形的出现还与原始思维的特殊性有关,即原始人类是将装饰物当做一个生命整体来对待的,这是抽象几何形装饰产生的思维基础。就人体装饰而论,被装饰的人体代表的是一个有机整体,装饰形式与装饰内容是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整体之外的另一生命体。
人类本能的思维特征是人类艺术思维的抽象性的本源。正如贡布里希所言:“人类制作和构划各种简单结构而不顾这些简单结构指的是自然界里的什么,这就是人类运用秩序感的方式。”[2]在原始时代,由于整个自然界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当时人类为了在浩瀚的原始森林中凸显自己,就在身体上绘制各种规则的、有秩序感的几何图案,以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人们用艳丽的红黄色将自己的身体装饰得绚烂多彩,体现了狂欢者积极响应活动的心情,同时衬托了浓重的节日气氛。
在原始社会,人类对身体的装饰动机有很多种:有的是出于对本民族或部落的维护,有的是为了悼念祖先,有的是为了参加某些大型群体活动。如图2所展现的人体彩绘,其装饰目的就是出于一种群体礼仪,与参加狂欢节有关;但就装饰形式而言,则完全与该活动无关,图中所绘内容只是一些被赋予了某种审美意义的抽象符号而已,并没有特定的意义。
三、原始艺术思维与意象的视觉艺术形式
在本文中,“意”指意念、想象和对现象的印象等,“象”指形象,“意象”是指人类通过视觉的表达方式,表现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意象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抽象思维为辅助、灵感思维为契机,通过感性与理性的交融,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最终形成审美意象的思维形式。[3](P105)
在原始装饰艺术中,意象思维主要体现为心理的映象和表象。意象并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忠实模仿,而是在个人意识的基础上对客体进行加工、抽取后形成事物的过程。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对心理意象做过深入研究后指出:“真正适宜于思维活动的‘心理意象’,决不是对可见物的忠实、完整和逼真的复制。这种意象是由记忆机制提供的,记忆机制完全可以把事物从它们所在的环境中抽取出来,加以独立的展示”。[4](P173)由此可见,心理学上的意象更多的是人类本能的反映,是人的思维对外界事物的主要特征的记忆。
从原始装饰中的意象表现内容来看,其表现形式可归纳如下:一是脱离现实完全虚构的形象,这一存在形式有可能是几种现实事物的组合;二是根据现实事物中的具象演化而来的形式,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对客体的一种简化、规则化和几何化的表达。由此可以看出,意象装饰思维的来源不会脱离现实中具象形式的简化及原始人类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方式。除此之外,它还与人类的信仰有关。原始社会恶劣的生存环境使人类产生了畏死的心理,从而产生了图腾、巫术等原始艺术形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艺术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通过以上对原始装饰艺术“原逻辑”[5]的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的论述,可以看出,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原始装饰艺术中,存在着多种思维形式综合运用的现象。因此,不论是具象、抽象还是意象的思维形式都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因为它们在思维形式方面可为现代的装饰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俄]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1)[C].曹葆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32-433.
[2] [英]贡布里希E H.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研究[M].杨思梁,徐一维,译.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10.
[3] 鲁西.艺术意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105.
[4] [美]阿恩海姆R.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173.
篇2
〔关键词〕平面设计;抽象艺术;美学原理;艺术形式;发展趋势
在新型设计不断推陈出新的环境下,传统具象艺术语言与抽象艺术语言的应用,成为满足人们自身审美需求的有效方式。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抽象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融合,也可以为抽象艺术形式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现代平面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从人类的历史发展来看,原始平面设计艺术的出现,是人类的社会文明产生的标志性因素。它是在人类之间的交流频率不断增加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原始平面设计形式的发展对人类早期文明所带来的影响来看,文字就是在原始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交流工具。自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开展,对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力的发展,让企业生产与市场销售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人们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让建立在平面设计艺术基础上的商业设计成为了推动产品销售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随着美术艺术的不断发展,商业设计理念与野兽派、未来主义思潮等现代艺术思潮的碰撞,成为了促进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基本要素。美术创意、构图的合理性和色彩的搭配是影响平面设计作品自身的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三种因素是平面设计中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平面设计作品的美术创意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发挥的是一种基础性的作用。在一些学者看来,“没有好的创意,就没有好的平面设计作品”。构图问题是事关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色彩与文字之间的关系的重要问题,卓越的构图设计可以让平面设计作品的画面效果表现出一种合理化、新颖化的特点。从色彩问题来看,色彩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可以让平面设计作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信息表达。
二、抽象艺术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可行性
从抽象艺术语言与现代平面设计之间所产生的联系性关系来看,这一艺术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平面设计形式在抽象艺术语言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作为传播手段的一种特殊化的表现形式,应用性是这一艺术形式与纯粹的艺术作品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从我国艺术领域的发展来看,受到我国思想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象性特征和意象性特征成为了我国传统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美学特征。在平面设计领域,在新兴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传统设计理念与现代化美术表现形式的融合,让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思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由于抽象艺术主要注重的是观众自身的体验与态度,这就让抽象艺术语言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成为了对平面设计作品的深刻性和多样性特点进行展示的重要因素。因此,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和抽象艺术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普及,是促进二者之间有机结合的重要因素。
三、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抽象艺术形式
抽象表现形式是建立在抽象思维作用下的一种思维表现形式,它是人们在对一些复杂现象进行感知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对自然物象的高度提炼是抽象思维在人们自身的逻辑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因此,对这一思维效果的艺术展现,就成为了抽象艺术的主要发展机理。在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中,造型美和意境美成为这一艺术形式自身美学特征的主要表现。在平面设计艺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抽象艺术语言可以借助自身的肌理元素和色彩要素的作用,对平面设计作品的设计理念和趣味性特点进行发挥。
(一)抽象艺术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形式表达。从一些学者对抽象艺术问题的研究情况来看,抽象艺术对传统写实主义绘画作品中涉及到的文学舒适性进行了突破,受到艺术创作者自身内在经验因素的影响,视觉的隐喻性也是抽象艺术语言自身艺术魅力的一种作用机理。在这一艺术形式与平面设计形式之间的融合过程中,艺术语言的隐喻表达,是其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一种基本的表达形式。从结构主义的相关理论来看,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画面的构成问题是绘画作品的自身艺术形式的主要参考要素。对于这样的观点,笔者并不持反对的态度。在对抽象艺术的自身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单纯以画面中的抽象元素为切入点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探究,抽象元素在画面表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限性问题,就成为了我们在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无法忽视的问题。在对这些抽象元素的表现组合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表现组合所表现出来的无限性,可以被看作是推动抽象艺术形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说明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和特异构成这几种构成形式是学者在对抽象艺术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要素。在将抽象艺术语言应用于平面设计领域以后,上述四种构成形式依旧可以在平面艺术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这四种构成形式对平面设计形式所带来的影响来看,重复构成形式可以让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出严谨整齐的艺术效果,在商业领域和广告设计领域,这种视觉效果的发挥,对传播效果的强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渐变构成可以对平面设计作品带来一种理性规律化的形式美感。发射构成可以通过对平面设计作品的透视感和运动感进行发挥,对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进行强化。特异构成可以通过对平面设计作品的抽象美感进行强化,加强作品的视觉吸引力。
(二)抽象艺术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情感表达。在对事物的自然外貌和物象表征进行逐步舍弃的基础上,以简约化的萃取形式作为造型元素中的核心要素,是抽象艺术在艺术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对创作者内心的情感的表现,是这一艺术形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核心要素,因此在将这一艺术形式应用在平面设计领域以后,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也成为了作品设计者表现自身情感的一种载体。从抽象派作品的创作形式来看,形、色、点、线是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艺术元素。从抽象艺术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来看,通感技巧的应用,是在借助建立在作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的与各种感受有关的特征因素,通过一种可视化的形式特征,对平面设计作品的自身的意向进行把握。在对通感技巧进行应用以后,作品的观赏者会在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的基础上表现出一种与作品自身艺术特征有关的情感共鸣。这样,在抽象艺术语言与平面艺术设计形式相结合的过程中,前者可以借助一些具有可视性特点的图形,对人体的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体验进行充分调动,这就可以让观众在具有抽象化特性的平面设计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自我情感的解脱。
(三)抽象艺术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意境表达。不论是在文学创作领域,还是在美术艺术的创作领域,意境问题都可以被看作是艺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交融关系的一种表现。从抽象艺术自身的特点来看,对艺术形式与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的处理,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构思的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这一类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视觉错觉的利用与极简化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创作者自己对意境美的一种理解形式。在将自己对作品的意境美付诸笔端以后,观众可以从其作品的美学效果入手,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涵进行赏析。在不同的平面设计作品中,设计者所构建的不同意境,是作品在视觉形式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的主要表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表达,是抽象艺术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意境表达方式的主要表现。
结论
抽象艺术是一种抽象化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让抽象艺术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抽象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情况下,对抽象艺术语言的准确应用,是平面设计者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董璇.抽象艺术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齐娅璇.抽象绘画对设计思维的影响探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3]陈红.论抽象艺术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表达[J].大家,2012,04:27.
篇3
一、选择题
1、不属于托尔斯泰的作品是()
A、战争与和平
B、复活
C、双城记
D、安娜。卡列尼娜
2、《朗香教堂》是现代建筑之一,它所属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牡丹亭》的作者是()
A、汤显祖
B、王实甫
C、马致远
D、白朴
4、《游春图》是我国早期山水画的代表,它的作者是()
A、郑板桥
B、王维
C、展子虔
D、唐伯虎
5、《祭侄文稿》被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它是我国唐代哪个书法家的行书作品()
A、黄庭坚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6、《雀之灵》是我国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
A、独舞
B、双人舞
C、三人舞
D、群舞
7、话剧《玩偶之家》的作者是()
A、易卜生
B、
C、莎士比亚
D、老舍
8、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是成就斐然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他为故乡佛罗伦萨创作的大理石雕像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这部创作是()
A、暮
B、夜
C、晨
D、大卫
9、《祝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小说家()
A、老舍
B、鲁迅
C、萧红
D、巴金
10、《小二黑结婚》是我国文学()
A、新月派代表作之一
B、山药蛋派代表作之一
C、鸳鸯蝴蝶派代表作之一
D、创造社的代表作之一
11、《父亲》画出了我国农村千万个父亲的典型形象,其作者是()
A、齐白石
B、李可染
C、范曾
D、罗中立
12、《荷花水鸟图》创造出了物我合一、悲凉惨淡的意境,其作者是清初的()
A、王希尚
B、朱耷
C、郑板桥
D、齐白石
13、在中国古代文坛《诗品二十四则》中把艺术风格概括为24种类型的是()
A、曹丕
B、刘勰
C、钟荣
D、司空图
14、菲狄亚斯的雕塑作品是()
A、哀悼基督
B、命运三女神
C、大卫
D、维纳斯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书法的艺术语言主要包括()、()、()和()等。
16、音乐首先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17、中国园林可以分为()和()两种。
18、()是由()(张光年)作词、()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
19、《泰坦尼克号》是()的影片。
20、()创作了小说《阿Q正传》,塑造了代表中国()的典型人物阿Q形象。
21、艺术作品的层次可大致分为()、()和()。
22、()剧作家()的《俄底普斯王》是一部命运悲剧。
23、艺术创造的过程基本包括()、()和()三个阶段。
三、简答题
24、简述艺术活动的功能。
25、简述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
26、简述圆雕的特征。
27、简述艺术批评的功能。
28、什么是灵感?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题
29、论述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
30、论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一
1、C 2、C 3、A 4、C 5、C 6、A 7、A 8、D 9、B 10、B 11、D 12、B 13、D 14、A
二
15、用笔;用墨;结构;布白
16、声乐;器乐
17、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
18、《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
19、美国
20、鲁迅;国民劣根性
21、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
22、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23、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
三
24、(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谁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人生。(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25、(1)工艺美术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2)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是:A、实用与审美结合;B、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C、讲究技能与创造。
26、(略)
27、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2)艺术批评的形态包括社会历史批评、伦理批评、心理批评等。(3)艺术批评的功能主要有:A、通过对于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B、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给以帮助。C、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28、(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调试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中,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2)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四
篇4
【关键词】现代主义绘画;构成;视知觉;美学意蕴
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对视觉空间的掌握和塑造有着很高的要求。自从人类有了视知觉意识之后,首先运用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就是对点、线、面的述求,从中可以看出原始视觉方式对构成技术的影响,体现了在前逻辑阶段原始人类朴素的文化观,这点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大量史前艺术中感受到。本文以现代主义绘画为例,分析文化因素在其构成中的体现。
构成属于视觉艺术的重要一环,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而所立之意与创作主体的文化所属是直接相关的。它既包含着艺术语言的技术要素,又包含着画家内在情感与精神意图的因素――个体在当时文化中的感受。构成样式对于作者和观者的视觉感知和心理触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所蕴含的力量不仅来源于形式,还在于构成中蕴含的特有文化结构。在此我们以现代主义绘画为例,分析构成作为特殊情境认知方式,如何反映当时创作主体的创作心理。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所谓现代,是以区别传统而言的,它是以反传统为宗旨的,是指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总称,这种创作趋向,使现代主义绘画在极大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和过渡,比如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对当时机器文明颂扬,超现实主义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深入挖掘,都可以成为当时的文化表征物。
印象派的前驱马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欧洲传统的视觉模式和文化认同机制,不仅为塞尚等人对构成形式的进一步探索开辟了方向,也为尼采、叔本华等人的非理性哲学观提供了一定的视觉支持,进而使西方的理性文化特征逐渐减弱。他在1863年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在“落选沙龙作品展”展出,受到波特莱尔和左拉等人的热情赞扬,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艺术的起源。现代主义的先驱印象主义画家们,他们开始思考怎么画而不是画什么,他们提倡户外写生并不在乎传统的题材而是到大自然中去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自然物象,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如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传统绘画构成提供了转变契机。19世纪末一些曾受到印象主义理论影响的画家,又开始不满足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的追求外光和色彩,而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他们共同追求的是回归绘画形式的结构组织,不断强调绘画整体性在画面的重要性,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对画面空间的消解,改变了西方绘画空间建构的走向,后经立体主义的发展和原始艺术、东方绘画的影响,绘画构成出现了平面化回归的倾向,构成样式发生了自西方艺术史以来的最激烈的震荡。看似绘画构成有着非文化因素的倾向,强调纯粹的视觉感受,具有极浓的写生意味。但是对于新视觉样式的选择出于反对旧有艺术体系的原因,故此蕴含相当的文化批判意义,也是对之前视知觉模式的质疑。艺术作品的主题化倾向被减弱,自身的语言得到深入的挖掘,使主题型视知觉艺术转化为结构型视知觉艺术。
绘画在过去基本上都承担着为社会、宗教、政治、道德教化等方面的服务任务,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倡导“模仿说”以来,绘画的职责便在于模仿再现客观世界,古罗马虽然在对古希腊艺术的继承上加进些个性化的因素但仍是以再现客观世界为主要特征。直到19世纪后期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绘画才开始自由地探讨艺术自身的性质,而东方艺术(以浮世绘为主)和非洲艺术的介入,也使得西方的艺术家们眼界大开,非写实的、平面的、写意性的艺术同样具有震撼人的魅力。
尼采在他的唯意志论中主张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家是高度扩张自我、表现自我的人;佛洛伊德指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人内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表现。这些观点和学说使得人们从对客观世界的关注转向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注,写实描绘的只是客观真实,而表现主观感情则是心灵的真实,这是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艺术最具突破性的观点。也为现代主义绘画构成的主观性倾向提供了知识素养。
当现代主义艺术摈弃了模仿自然而注重表现人的内心感受的时候,由于欣赏者所处的角度不同及文化的差异和人的情感的变化,使得艺术形式的发展空间和视野也随之拓展,作品的形式趋于多元化。画家们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更多地思考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自身的存在价值,而不是依附于某一个主题而存在。19世纪后期以来,艺术家越来越关注艺术的纯视觉性和审美功能,强调形式感,摒弃文学性和故事性。马蒂斯是一位营造作品形式的大师,他说“属于今天的我们,试图表现今天的我们自己,现在的、20世纪的我们自己,而不是去模仿古希腊人二千多年前在艺术中看到和感到的东西……假如有感受,比例如何并没有什么关系……首要的大事就是表现一个人的自我”。[4]他置传统的解剖和透视于不顾,致力于形体表现力和新颖别致,抽象的色彩和线的运用重构了极具装饰性的构成。而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作品则完全超越了传统艺术的桎梏,追求一种纯粹的情感、感觉至上和视觉上色彩、线条的表现性和音乐感。
在艺术的发展上,艺术的现代性是对以前的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对以后的艺术给予启迪和促进。朱青生在谈到现代主义艺术时说:“现代艺术就是从正视现代社会的现代性开始的。”“只有现代艺术这种特别怪异、特别奥妙的途径才能起到对人类本来性质探试的功能。因为现代艺术可将人直接逼入现代性。”所以现代主义艺术不是脱离历史的长河而独立存在的孤岛,应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艺术精粹的代表。
在西方现代文化和哲学思潮的基础上,艺术家们在作品里集中体现了带有抽象意味的对人的生存环境及生存本身难以忍受的形而上的等等复杂的感受。“现代派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所表现的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文明的深切的危机意识和紧迫的变革意识。”集中体现在“人类四种基本关系的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5]表现在艺术特征上,主观性、内向性是现代绘画的主要特征。侧重于以本能为主导的多变化的内心来反映现实,常常把现实世界和心理世界混合起来加以表现,追求的是在现实世界挤压下心理世界的真实及心理扭曲下的现实世界的真实。而主题思想的寓意性、模糊性和多义性是由于现代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心理学等广泛渗入的结果。当精神的体会与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时,便形成了西方形式和谐的最高标准。自文艺复兴一来,人文主义成为思想潮流。人们不再热衷于古典主义绘画中体现的凝重、典雅的氛围,不愿再局限于古典主义为创作所定的种种清规戒律,而是追求发挥光与色彩,追求更加复杂赋予动感的构成,追求一种挥洒个性的艺术风格,这种对感性形式的极致的发展,正是最纯粹的艺术主体性的表达。■
【参考文献】
[1][英] 赫伯特・里德著.王柯平译.艺术的真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美] 约翰・拉塞尔著.常宁生等译.现代艺术的意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美]杰克・德・弗拉姆著 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3:45-46.
篇5
(一)外部形式的线条美。
线条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造型手段,主要体现在书法、绘画、建筑等造型艺术中。书法是依靠线条的飞动来表现“物象之本”的艺术。水墨在毛笔与宣纸的摩擦中,留下飞舞的姿态。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用“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来描述草书的体势。但“一笔而成”并非指书法书写真的是一笔成,而是笔画虽有断,但在线条中流动着一泓净气,此之谓笔断意不断,断处亦是连处。飞檐翼展是古典建筑线性特征的集中体现。上翘的飞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增添了一份灵巧,舒展的线条为静态庄重的建筑带来了乐感,正所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宗白华先生认为“飞檐”着重表现了一种动态,他曾说:“根据《诗经》的记载,周宣王的建筑已经像一只野鸡伸翅在飞,可见中国的建筑很早就趋向动之美了。”
(二)内部结构的“线性”特征。
内部结构的“线性”特征是指艺术作品抽象的线性美,是线条在时间中的延展,如古典小说、传统音乐、戏曲等。“线性叙事”是中国传统小说最典型的叙事方式,故事的发展按照时间顺序步步推进,离不开一条时间轴主线的存在,具有鲜明的开端、发展、、结局。即使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古典小说,也依旧按照一条主线展开情节,没有超越线性叙事的框架。
二、线性特征的形成
(一)恣意跃动的乐舞精神。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用“龙飞凤舞”来形容原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龙飞凤舞“这一艺术场景所唤起的激越情绪伴同着中华文化的人文洪流尽情挥洒到后期的各种艺术之中,从而成为其他艺术精神之根。”这种“龙飞凤舞”的艺术场景便是乐舞精神的呈现。它意味着有节奏的生命力,体现了生命的狂舞。线是“乐舞精神的抽象化的最终形态”,线的艺术是乐舞精神的一种造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中,艺术家通过线条的飞动将形而上的“乐舞”形式化,将精神的跃动化为“线”的动态,在流畅的线条中追求飞动之美与生命节奏。杜甫有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写到公孙大娘剑法高超:“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杜甫在诗序中记载了书法家张旭常观公孙大娘舞剑,自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豪放激扬,肆意不拘。书法家将舞的动态融于线条的形态,彰显笔走龙蛇的乐舞精神。宗白华先生曾说:“抽象线纹,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屈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无论是外在有形的线条还是内部结构的线性,都赋予乐舞精神以灵动的形态,去探入万象强烈的生命本源。
(二)以形写神的审美追求。
以形写神是中国人审美心理的重要特征,也是古代艺术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历代文人针对“形”与“神”的关系进行过大量的论述。汉代《淮南子》中有“君形者亡”、“神贵于形”的观点;东晋顾恺之绘画思想的核心观点是“以形写神”;唐代书法家张怀瓘提出“风骨神气者居上”;同一时期,诗论家司空图认为艺术应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些美学思想均认为艺术创作的真正旨归:要超脱出“形”的束缚,深入根本,寻求无限的“神韵”。重神的审美倾向,决定了“线”成为中国传统艺术重要的艺术特征。传统艺术中的“线”不是对客观事物生硬的模仿,它变化多端、刚柔并济,既可凭寥寥数笔描形绘象,又能寓无形于有形。艺术家们将对事物的观察、思考融入“线”中,传递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意蕴。古典小说常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人物,艺术家用精练的文字粗线条地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精神世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艺术家对超乎于形的无穷意味的执着追求,促使了中国传统艺术“线性特征”的形成。正如易中天先生曾说:“中国艺术总是尽量用纯净的线条、洗练的笔法和抽象的程式来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东西。因此,它们都可以广义地看作是一种‘线条艺术’。或者说,以“线条趣味来造型的艺术。”
(三)物质媒介的客观条件。
篇6
关键词:绘画艺术;中国当代油画;人物图式;图式艺术;艺术语言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当代油画紧扣社会发展脉搏,关注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各个层面。在表现内容方面除了风景、静物外,主要是以人物图式艺术为主,写实、表现、抽象、重构、个性表达、精神转换的艺术表达构成了中国当代油画的人物图式艺术的主要特征。在形态上着力自然环境、生存空间、社会文化、人性本体等时代精神的现实传达。在艺术语言方面,立足艺术家个体和艺术风格的精神纯粹性探索。
一、以当下社会都市人的生活情景、思想意识、价值困惑为题材的图式艺术,关注当代都市环境下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这是中国当代油画一个典型特征
跨越了西方近百年历程快速形成的中国现代化城市和无限放大的城市空间,城市人过度膨胀的物欲追求、西方文化的反渗透、缺失的传统文化等构成了当下中国主要社会形态。当代油画紧扣城市发展脉搏,以当代都市文化影响了的人,特别是都市年轻人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构成了中国当代油画最重要、最广泛和最主流的艺术形态。
杨少斌的油画人物图式艺术是画家个体的城市体验真实再现,将充斥城市角落的暴力、、偶然的故事和似有非有的城市意象通过割裂、狂乱、混沌、模糊、事实而非的心灵直白表现出来。曾梵志的代表作《飞了》用类似神经质的表现油画语言表达了都市环境中年轻人的“病态”灵魂与“变态”意识。“叙事性的特征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震撼力”。“十字架”的眼球,面具似的脸庞,“将灵魂的痛苦情形隐藏起来”。在花朵美丽的下面潜藏着谁也不能预料的危险,那是带刺的玫瑰,也是欲望的陷阱;巨大的双手对物质的无限索取也弥补不了苍白而无赖的灵魂。
尹朝阳“青春残酷绘画”描绘了后资本主义对青春伤害的那种无常、微妙和来历不明的特征,他们直接派生自股权、合同和贸易这样的敌对背景,就像马修·巴尼电影中那个红头发猪耳朵男人在充满粘液的透明管道中爬行的寓言。90年代国际化美国式的后资本主义的伤害是漂亮而痛苦的,它是一种虚构的痛苦,这种痛苦不像资本主义早期具体的敌对对象:资本家、商品、机器和金钱,这些象征在伦理上现在已经难以明确反对,一切使人痛苦,一切又找不到痛苦的根源,他的绘画刻意堆积着一种自我混乱和分裂的视觉经验。愤怒、阴郁、呆滞、疑虑、窒息、迷幻、妄想和现实的失重等,那是一代人在90年代后期被塑造的身体经验和视觉的分裂状气质,画面对自我分裂的青春症状具有视觉上的精神分析性质。
二、以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的图式艺术,关注当代自然环境中人的状态
吴涛的《中国故事》将一种抽象形态以及一些数字符号与有浓郁具象表现意味的粗犷人体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匪夷所思,触目惊心艺术图式。作品强烈的精神隐喻性不言自明,它还提示着在当代艺术情景中绘画如何能将转瞬即逝的人与世界关系、自然关系转化为真实的个体呈现。朝戈的“内心深处总是存在着个人经历中不可磨灭的精神记忆,人在辽阔的荒原中虽然孤独,却是一种真正的自由。而一旦到现代都市来寻找这种自由的话,却会陷入精神的孤独,被迫成为社会的边缘人,这无疑是他自己的生活与精神的写照。孟新宇的作品力图把西方表现主义和中国画“意境”结合起来,用写意的笔触,浓烈而民间的色彩,表现充满东方诗韵的黄河流域的风情地貌及淳朴的民风民情。画面在宏观和微观的构成上呈现出源于生活又游离生活之外的“造境”,从而营造出一个自我精神家园。在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冰山融化、核辐射、水污染、物种灭绝、地下空洞等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类生存环境由此变得更加脆弱,暗示人类应更多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生存环境。
三、关注当代社会环境中的农民、农民工等劳动群体的精神为价值体现的图式艺术
艺术家总是生活在和他趣味一致的社会,我们隔了几个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朵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民众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当代油画始终发扬艺术人文关怀的社会精神,罗中立、郑艺、忻东旺是这方面的主要代表。“对于中国文学艺术来说,底层民众(特别是被井离乡的农民)总是会引起某种历史联想,人们是在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感受这些人物形象的。”农民始终是我们社会的最大群体,他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农民和农民工辛勤劳作不仅是为了满足他们个体生存的需求,更多地担负着城市群体存在的责任,是他们筑起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空间。在中国当代油画语境中,罗中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忠诚地描绘他精神世界中的农民图式,那是来自四川大巴山深处迷人的山色和土生土长原始形态。早期画家主要采用超级写实主义的手法, 20世纪80年代初《父亲》由此诞生而成为中国美术上的一座丰碑。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画家一改以往写实手法,尝试德国表现主义泼辣奔放画风,使艺术手法同人物图式艺术形态和谐一体,将原始的情感、不加修饰的艺术语言浑然天成地注入到农民图式艺术中。“画家善于捕捉农村生活中那些看来极普通、极平凡的畸形的人,他用朴实无华的笔不加美化和修饰地描写他们,予人以自然,真实和亲切感,这些画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生和环境的刻画以及统一的气氛见长。”不做艺术的修饰,不做理想化的处理,我把这种描绘称之为“裸地描绘生活的真实”。显然,罗中立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和当代艺术眼光关注边缘农民生活状态,他坚持展现农民群体图式艺术的美感成为中国当代油画界中的典范。
有着深厚农村生活体验的北方画家郑艺的作品也始终以黑土地上的农民图式为艺术追求。他的作品特征是将人物图像安排在黄金分割线的视觉中心上,以此突出画面的主体。画面采用写实风格,人物神情专注、若有所思,难掩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美好、真实生活的向往之情。在郑艺的作品中,人物、土地、动物、老墙、枯草、农具都有了表情,那是艺术家通过独有的内在情感和对天、地、人的内在沟通所实现的。郑艺经常回到乡下,在最朴实平常的场景中,挖掘不平凡的题材,寻找能与内心情怀沟通的契机,并随着精神的注入探寻深入表现的可能。被称为“表现的具象主义”画家忻东旺总是被底层生活的农民形象所感动,画家立足生活,毫无掩饰自己对农民的感情,他的艺术似乎直达人物图式的心灵深处,将对象隐藏更深处的秘密呈现到观者视觉思想之中。“在当代现实语境之中,在表现当代形象的同时,找到他们与传统心理积淀的接口,在表达画家个人的感受与意图的同时,也表达了中国绘画的传统精神,以质朴而具有个性色彩的写实手法,创造了新颖的底层民众形象,这是忻东旺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历史性贡献。他的作品承载着中国人太深的内心情感,画家以自己别具一格的独特艺术语言和特殊人物图式创作出了打动观众的艺术精品,它们既体现了对农民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人道主义精神,他所创造的特殊人物图式也成为了艺术史上恒久的精神符号。
四、中国当代油画人物图式艺术在立足现实主义的同时,坚持画家主观艺术追求和内在精神需要的个性艺术创作
篇7
现代设计讲的“以人为本”,就是古希腊哲学强调的“人本主义”,更是源于中国古典哲学—老庄的“天人合一”“以人为贵”的思想。而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唯美、求实、创新精神的体现就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清华美院陈汉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酒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使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既有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结合的典范。世界著名建筑师贝隶铭先生在做中国的香山饭店时,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大众即市场,现代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个人问题,不能单凭个人喜好去干事儿,而是要根据大众的需求和认知,寻找融洽的切入点,去满足市场的需求。传统文化的介入应该说对现代设计具有推动作用。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等,都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创造和积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传统文化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传统,有着纯朴的艺术样式,如漆画、陶瓷、泥塑、蜡染、剪纸等,无论是作品中原始纯净的色彩,还是体现民族风情、人文生活的图案亦或是精湛的工艺技巧,都反映着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因此,传统文化艺术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创作灵感的宝贵源泉,特别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被广泛运用。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主要特征是对自然形象的“删繁就简”。如我国民间的剪纸,造型多取简洁规整的外形,而造型着重于表现对象的形态特征,设计更趋向平面化。而在中国的传统装饰图案中,就有化圆为方、变曲为直、把自然形态规律化、几何化的手法。这一艺术特征,与现代设计造型观念一致,提倡“少既是多”,“纯化形态”正好与传统装饰上的这一特征相符合。传统装饰艺术在造型上非常注重“形式感”,注重处理点、线、面及各形式要素的关系,很讲究造型排列的秩序感。在平面设计中,图案的纹饰、走兽的斑纹、鸟类羽毛等都借鉴于此。还有现代设计中对抽象造型的追求,是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主流,然而在传统装饰艺术中,前人已经善于使用抽象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如京剧的面具纹饰,早期的岩壁画上抽象的艺术形象,人形和动物形,就是抽象型设计的灵感源泉。
在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许多设计师就考虑到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心理,采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喜鹊”“鲤鱼”等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招贴海报中传统的水墨,剪纸等手法,通过这种方式在大众的文化心理上达成情感诉求。让国人在其民族文化心理的层次上感到亲切与接近。可见,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现代设计中将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元素较好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就要依据传统文化艺术中形和意的衍生传承。从最早的原始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图形符号的造型艺术,它们的表现形式和造型方式,都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比如,传统图形中最有代表性的龙的形象、原始龙古拙、商周青铜器上的夔龙狞厉肃穆、汉魏龙奔腾飘逸、唐龙饱满富丽、宋龙庄严规范、元龙矫健、明清龙繁缛凝重。还有中国其他有代表性的传统图形,诸如纹、云纹、鱼纹、涡纹等,我们都可探寻到其它表现形式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演变的脉络。这种“形”的变化是对原始图形的继承,也是对其外在形式的衍生与拓展。
每一个广为流传的图形符号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层的象征意义,这些意义最初大多源于人们的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进而衍生出象征吉祥如意等意义,正是由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对这种好“意”的执著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传。可以说,“意”的历史延伸催生出了“形”的历史衍生。当然,我们在借鉴“形”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模仿套用,而是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与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构成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还有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室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渲染,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篇8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绿地、广场和公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居民散步闲谈、体闲娱乐和修身养性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象征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能够通过相应公共空间充分地展示出来。而融合起各种空间和装饰艺术设计,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首先,不管是从装饰艺术设计的角度,还是从公共空间的角度来讲,为人民服务都是其宗旨所在。人类聚集的基本形式即为一定的公共空间,此外,也是文明成果和已发展为基本起点的重要表现。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即为公共空间,密切联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而为了能够有效地融合起公共空间和装饰艺术设计,在融合中,对何种艺术表达形式进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讲,还是要看此种融合对人们户外活动和室外环境主客观需求的满意程度如何,公共空间的基本效能对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其全部艺术效果展现时最为本质的需求。
2、实用性原则。
所谓实用性,就是在将二者融合的过程中,要细致地分析装饰艺术中的基本要素,对于构成装饰艺术的一些抽象的点、线、面、体等要进行细致了解和掌握。“形”是所有点产生的基本要素,将装饰艺术中的点结合起来,就能够创造出线,面是由线所展开的,进而将面结合起来就会发展为体。对于装饰艺术中的这些基本要素要灵活转换,利用不断变化的大小间隔,在一定排列次序的基础上,就会将一定的走向构建起来,在一连串点的基础上,向着线的方向去延伸,通过逐渐变化的线而构成空间中的面。将装饰艺术中抽象化的点、线、面进行充分的应用和表现,经过调整,使空间中的各种装饰能够互相联系,彼此和谐,进而将空间设计中的中心确定出来,对中央的变化进行调和,进而确保空间环境主题突出、风格统一、丰富多彩,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突出主体原则。
不管公共空间的类型如何,主题在其中都应该明显。在设计不同类型公共空间时,就会有不同的主题,在其功能的基础上就会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定位。在设计和规划空间的过程中,能否将具有地方风俗和风情的空间意象提炼和挖掘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在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的特征彰显出来,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候、地形和历史背景。因此,在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应该将这种特性有效地表现出来,对于当地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要确保我们能够清晰地认知和了解。一旦没有充足的个性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也就很难吸引外来人员的观赏,很难将一个区域的自豪感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上来。因此,在将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突出主体的原则。
二、二者融合的要素分析
1、材质要素。
有两种类型的材质存在于装饰艺术设计中:首先,天然的材料,例如木材、天然纤维材料、石材等;其次,人工制作的材料,如玻璃、金属、水泥和塑料等。这些材料会将一定的便利带给公共空间装饰艺术设计。每种材料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每种特征的材料其纹理、色泽、质感和形状等都将装饰艺术的语言蕴含在了其中,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和理由都包涵在其中。色彩美感、质地美感和肌理美感为装饰材料的主要特征,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材料的功能和美感。
2、形态要素。
有互动的关系存在于形和态中,因为形成物质的外在形状即为形,这样就有可识别性存在于物质中,因为物质在形状中表现出来的神态即为态,进而心理上的认知和反应就会被激发出来,就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把握物质的意义和性质,并在这个前提下,将主观形态的非物质形态构建起来。以构成形态的角度入手,空间形态和装饰实体不但有一定的区别而且还有密切的联系。就公共空间主体而言,它具有空间形态的特征,尽管具备广延性,但是并没有形态可寻,只是因为具备装饰实体的限定和围合才能够度量,有了形态和体积。
3、色彩要素分析。
多种多样的色彩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必须具备附属的实体存在。固有的色彩会赋予到实体上,还包括灯光照明和光照的影响等。同一实体空间在晚上灯光和白天灯光的不同照耀下,会将不同的视觉感受呈现给人们。对不同材质所展现出来的色彩进行充分的应用,这样才会有一定的美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公共空间中。
4、公共性。
一定的社会共鸣存在于公共空间和装饰艺术的融合中,就应该遵循普遍性设计的规律。黄皮肤是我们中国人的主要肤色特征,并且在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方式,他们喜欢寓意祥和美好的事物,一些吉祥的话语和吉祥的纹样就会在视觉文化形态上被反映出来。
5、装饰性。
装点、修饰为装饰的主要任务。装饰艺术中应该有美化的功能存在,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拥有一定的装饰性特点。要将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精神表现在装饰艺术题材中,将具有美的特性的内容彰显出来,尤其是那些对韵味进行追求的意境美,但是,自然的真实不能都约束它,与主观的视觉美感要相互统一,将形式美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彰显完整性,面貌要统一。
6、工艺性。
所谓工艺性,就是说选择的加工工艺和工艺材料要“制约”装饰艺术,因此,要将科学合理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创造出来,来影响作品创作。例如,在空间的设计中,对装饰艺术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围绕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群众的需求,对适合的装饰艺术形式进行选择,确保有一定的工艺性存在于其中。
三、案例分析
现选取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广场为例进行了阐述,该广场修建于2002年,极具特色的水文化在广场的设计中被展现了出来,并且在充分利用了水的基础上,又结合起了石文化,此外还涵盖着建筑文化和种植文化,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对大量的原生材料进行应用,进而来有效地诠释这种特色。天府之城是都江堰的美誉,同历史故事大禹治水紧密相联,杩槎为当地较为特殊的治水工具。有金色天幔的雕塑存在于都江堰广场的露天演艺舞台上,其中杩槎和油菜花就是其装饰艺术的主要灵感。这个雕塑主要是由金属片和青铜柱一同构成,它的具体形状就如同一条丝带在飘舞。投入玉波为广场上的主题雕塑,其中竹笼的原形为其主要来源,它的底部为一种波状的水景,高30厘米,投玉入波的主题就被其共同展现出来。沿着漏墙自南端北望,就会发现自天而降一注银水,落入井院中。与基座一波状的水景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结合起来的还有卵石镂刻和网纹镂刻,这样高度艺术化就会存在于竹编的结构当中,因此,就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水景的可戏性和丰富多样性。
四、结语
篇9
尤其是二人转丑角演员出身的赵本山,在将二人转丑角的“说口”艺术引进到他的戏剧小品表演艺术之中的同时,又在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中大量糅人了二人转艺术,并办起了“绿色二人转”的“刘老根大舞台”,推出了一大批二人转新秀,令全国观众瞩目,也使二人转艺术步人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
然而,如何从更高的美学高度来审视研究二人转的表演艺术,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这一课题的研究,无疑对于二人转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理论启示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为此,笔者对此发表若干浅见,权当抛砖引玉。
一、对二人转艺术美学形态的哲学性的思考
二人转艺术形态的独特,集中体现在它的多元综合性与交叉性上面。
关于这一点,著名二人转专家王肯先生论述得十分精准:“二人转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说它是戏曲,又不全是戏曲的戏曲,曲艺和歌舞的成分不少。说它是曲艺,又不全是曲艺的曲艺,戏曲和歌舞的分量较重。说它是歌舞,又不全是歌舞的歌舞,戏曲和曲艺的特点突出。”(《土野的美学》)
由此可见,二人转是戏曲、曲艺、歌舞(音乐与舞蹈)高度综合而成的一种交叉性或边缘性的艺术形态。近几年来,二人转又吸收了通俗歌曲演唱、乐器演奏(如二胡、葫芦丝,萨克斯等乐器的演奏)以及杂技、魔术等表演艺术成分,并以“绝活”形式(如用鼻子吹奏乐器)出现,无所不容、无所不包的独特的艺术形态,被群众誉为:“二人转是个大竹筐,什么玩意儿都能装。”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千军万马,全凭咱俩”,是一旦一丑的“二人”。而在中国哲学上,“二”是最神圣的变数,蕴含着极大的创造力。
田子馥对此阐述得十分精当:“‘二人转’是内容,也是形式,是具象的,也是象征的。‘二人转’象征着阴阳互补,美丑互托,男女互亲;‘二人’象征人类的生命意识;‘二人转’在舞台上是一幅生生不息的运动着的‘太极图’。‘二人’是男女、是夫妻、是父女、是君臣、是主奴关系的变化基础;‘二人’又概括了伦理,是以伦理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的‘活’的图像。‘二人’是乾坤、是刚柔、是文野、是大小的对称与抗衡,是抽象整合生发美的基石和土壤。”(《二人转本体美学》)
二人转的基本形态是“二人”,“二人”的基本形态是男女,所以“二人”总以两性诱惑为形,以男女为神,展示人类生生不息的至乐至爱。
对此,杨朴论述得就更为集中:“二人转的构型不仅表现了对的追求、渴望,又表现了的狂迷、沉醉和欢欣。”(《二人转艺术的构型》)
这也是二人转表演艺术至今仍离不开男女之间的“那点事”而巧妙地“打球”的基本原因。
二、对二人转艺术美学精神的民族性的思考
二人转表演艺术,在美学精神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这种美学精神的民族性,集中体现在二人转表演艺术的滑稽、幽默、风趣、诙谐等构成的喜剧精神方面,而这种喜剧精神又源于民族美学精神的乐观美。
二人转表演艺术最大的特点是逗乐、搞笑,它是“笑的艺术”,以引发观众开心的笑声作为表演艺术的“最高任务”。
三、对二人转艺术美学意蕴的通俗性的思考
二人转表演艺术同整个二人转艺术一样,都是通俗艺术,属于俗文化范畴。因此被称为“平民艺术”、“农民艺术”、“市民艺术”。
在美学意蕴上,二人转艺术以通俗性、浅显性为特点,与高雅性、深奥性无缘。这也是它被群众“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主要原因。
篇10
科技创新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和传统形式的新表达2个方面。例如,运用LED灯光作为园林建筑外墙的装饰,在园林水景设计中运用高科技的音乐水幕等。传统形式的新表达主要表现在新的构图原则上,设计者们将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图和流畅的有机曲线运用到园林设计中,更能满足现代人对园林设计的审美需求。其次,与传统园林设计相比,现代设计思想下的园林设计已经不再是手绘作图,已发展为计算机作图。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绘图,具有精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
2平面构成的应用
2.1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点具有聚集性,容易聚集目光,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把点当作整体构成的视觉向心点或焦点,通过整体的衬托实现突出主题中心或达到营造意境的效果。例如: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在林间道路的尽头设置凉亭,或者在石质阶梯的尽头设置石门,凸显出一种艺术韵味,通过重叠组合或者差异性组合,突出点可以快速吸引人们的视线,获取视觉的焦点的同时,可以渲染出富有艺术的意境。
2.2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线的主要特征是长度,在园林设计中,常用线条即为直线与曲线。其中,直线主要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以及倾斜线,其具有划分整齐的特征,例如,设计排列整齐的树木就有规整、井然有序的感觉,所以一般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应用。曲线的应用也在园林设计中占据较高的应用频率,在园林作品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曲线的存在。通过曲线的舒展划分,能够最大程度地在视觉上扩大园林作品的空间感,带来较为广阔的视觉感受。
2.3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线在封闭的情况下即可构成面,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平面构成因素主要有曲线形和直线形的平面几何形。通过设计组合成的平面中有规则对称,也有分散的。一般情况下,规则对称的平面都是应用在具有纪念意义园林广场的设计中,具有规整的表现效果,而不规则的几何曲线平面可以应用在花坛、公园或庭院的设计上,凸显出不规则的美感。
3色彩的应用
人对色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样地,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觉,园林设计中通常运用色彩来表达和塑造视觉艺术。例如:利用绿色,可以缓解视觉疲劳,与园林设计效果相映衬;利用黄色,可以舒展身心。不同色彩的搭配组合可以凸显出不同的效果,掌握好色彩的轻重感才能体现设计的主题,表达设计者的想法。高明度的浅色系显得轻快,低明度的深色系显得稳重。而冷色系则是可以突出肃穆与安静的环境氛围。
4材料的应用
传统园林建设多使用的是木质材料,而现代设计思想下的园林设计材料运用可以分为高技术材料和低成本材料的应用。与传统的木质材料相比,这些材料大都有性能好、价格便宜等特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它们进行合理利用,产生的影响将会是积极的。
5结语
- 上一篇:劳动教育制度
- 下一篇:体育统计学的学科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