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毕业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单的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graduat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i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chool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office, now it has a certain scale, but has certain gap from some excellent employment service websites. In future, the website focuses on finding problems to solve.
关键词: 就业信息;就业网站;高等教育;就业
Key words: employment information;job site;higher education;obtain 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188-02
0 引言
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计680万人,总数比去年增加2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因此,国务院出台了很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从14方面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扶持力度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作为就业服务部门,各高校就业处极尽所能的为毕业生服务,尤其是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级各类的就业网站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优秀的就业服务网站。就业网站的建设不仅加强了高校的就业指导同时也提高了就业服务质量,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1 就业信息网建设的重要意义
网络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上网群体日益扩大。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的视野,用及时的就业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在我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58.7%的学生每日浏览学校网站,24.9%的预毕业生每日浏览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持肯定态度,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网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就业途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多。服务功能强的就业服务网站更是符合学生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毕业生,牡丹江医学院建立了自己的就业信息网(http:///jy/index.asp),通过这个就业信息网,不仅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而且通过汇集更多的专业学习资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
2 就业信息网建设概况
牡丹江医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由校招生就业处负责建设维护,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2.1 就业信息与维护
及时的提供就业信息是就业服务的核心内容。管理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专业等准备就业信息。现在的网络平台支出多种模式的信息,如: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他们的形式进行组合。按照信息需求设置超文本跳转,为学生选择和浏览就业信息提供方便。为了方便学生第一时间掌握就业信息,牡丹江医学院毕业生信息网及时更新各类招考信息、招聘信息、实习信息以及招聘会信息等,为学生的就业择业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支持。另外,为了方便学生查阅就业法规、国家法规和学校法规网站还将这些法规放在明显的位置。就业法规涵盖了很多国家制定的就业相关的各项政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等;除此以外,本校就业网站还在首页的显要位置设置了专题区域,如:“大学毕业生入伍预征”专题、“三支一扶”专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专题等;就业指导涉及到很多就业中的现实问题,如:应聘成功窍门、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的程序、就业报到证及报到证的用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使用及违约责任、大中专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须知等等。
2.2 学生在线学习就业知识
引导学生按准备好的就业指导课程在线学习时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所有的授课内容都按章、节、知识点的层次组织成树状图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点选章节内容开始学习。列举成功案例,让学生在线体验找工作的过程。
2.3 实时讨论和在线指导功能
教师通过互联网开展就业指导,不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都可以进行在线交流,可以讨论就业过程中的遇难问题,也可以交流一下找工作的过程体会,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老师应当及时总结,发现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2.4 用人单位信息咨询
网站还设置了用人单位登陆入口,并设置了用人单位指导手册,告知用人单位如何在就业网浏览我校毕业生的求职信息,注册贵单位的招聘信息。
3 就业信息网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网站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各个高校的就业网站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版面设计太过死板不够灵活,缺乏动画、色彩设计不够新颖;内容方面非常单一,而且各种信息更新速度慢,信息准确度差,很多招聘信息已经过时了还登陆在网站上;再者很多内容都是从其他网站转载来的,并没有针对本学校的实际专业情况进行有效的筛选,往往看着单位很多,实际与自己很是不相符。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根据本学校的专业情况更新就业信息,如:本校是医学类院校,应多刊登医学类、护理类的招聘信息,如果刊登很多理工类的或者文史类的工作,不仅不能为同学们就业提供帮助,同时也造成了网站资源的浪费。
3.2 资源共享协调不到位
由于目前的牡丹江医学院的就业网站是独立建设的并且各二级学院有各自的就业平台,他们之间往往互相隔绝互不来往,因此投入的人力和经费以及网络资源不能够充分的共享因而致使资源存在很大的浪费。现阶段取得的建设成果往往只是个例与试点,如果想要全面的建立和运行整个就业服务体系,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也非常高。
3.3 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
想要建设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就业信息网站,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有一批既懂网络操作技术又具备较高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的队伍。对于网站来讲,硬件设施是基础,管理运营是保障。但是,由于目前学校投入资金不足导致没有完备的硬件设施,而在管理运营机制上首先没有专业的队伍,其次管理权限不够明确,整体的业务水平比较低,因此,这就导致了没有充分发挥就业网站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的作用。
3.4 互动性不强
为了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就业的思想动态,我校就业网开辟了“在线咨询”、“留言版”等栏目,通过这些栏目就可以及时解答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困惑,也为师生在就业方面提供了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但是这个平台多数都是形同虚设,就业处老师往往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和解决,这样不仅影响的学生浏览就业信息网的积极性,也浪费了这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4 加强就业信息网建设的对策
4.1 领导重视网站建设
领导应高度重视就业信息网建设工作,领导到位,将网站建设工作由“务虚”变为“务实”。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设要列入校党委和行政的议事日程,解决办好网站所需人员、技术、设备、资金、场地问题。在网上举办“校领导接待日”等活动,让毕业生感受到学校领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
4.2 科学建设就业信息网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和开发牡丹江医学院的就业网站切实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就业网站建设的要求以及参考兄弟院校就业网站的实际建设经验,我们初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牡丹江医学院就业网站的建立应当充分突出两个特点:第一,互动交流,网站必须提供促进师生交流的功能平台,同时就业网站的内容必须定期更新修改,过期的信息要及时修改;第二,可定制性,教师或者网站维护人员应该根据教育部关于就业网站建设的基本要求,利用这个平台方便快捷的定制就业指导。
4.3 加强技术支持
网站的开发,将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开发工具及开发技术。网站采用+Java script技术,网页设计工具使用Dream waver。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03/2007,在并发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时,也可以完全兼容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2008。网站通过技术实现动态交互。
4.4 提高建设者和管理者的素质
为了提高建设者和管理者的素质,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将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切实提高计算机以及网络的技能,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平时应当定期的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同时网站建设者以及管理者也要加强基本知识的学习,不论是从思想还是从技术上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仕梅,龚盛昭.基于Web技术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维护[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7-8.
[2]付万兴,张岩等.影像人网站建设与规划[J].价值工程,2012(7):203-204.
[3]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14-16.
[4]苏德山,曹文雯.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及对策的质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0(11):110-111.
篇2
设计时间段的消极影响因素众多。毕业设计处于大四下学期,因为与求职时间吻合,大部分求职的同学都是将毕业设计放在次要位置,因而设计的时间不足,所以其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还有部分考研究生的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撰写投入精力也不够,也直接导致其设计质量差。
时间短并过于集中。毕业设计一般只有18周左右,这个时间对真正的机械设计任务来说是根本不够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仓促应对,不能深入了解设计任务,知识的运用就是照本宣科,临时抱佛脚,因此设计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这种时间上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毕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时间所限,大部分机械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技术难度都不高,这也违背了毕业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学生根本不能得到设计能力的提升锻炼,也无法形成创新性思维,不能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选题,设计过程监控及成绩评价问题。由于时间的限制,目前大部分教师只是将毕业设计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学任务,所以给出的设计题目过于简单和理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对设计过程的监控,基本都是形式检查,检查人员对设计的内容也基本不会有深入的监控。如果指导教师出现疏忽,就会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目前,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是综合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而来。采用现行的这种毕业设计评定方法,虽然基本上能反映出学生毕业设计的优劣,并且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但也具有很多缺点。由于上述问题的影响,目前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只是简单的重复或验证一些基本理论内容,所以机械设计专业本科的毕业设计整体水平不高。因此改革机械设计专业方向现行的毕业设计体系,建立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引入合理有效的设计过程、监控体系与成绩评定体系显得势在必行。
新模式具体思路
1.设计周期问题:在大三第一学期(即基础课结束,专业课刚开始)就开始毕业设计进程,首先完成资料搜集,文献综述,翻译等基本文献工作,然后带着毕业设计的问题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对设计中需要的内容就会重点学习领会,对专业课程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设计中所需的有些未学专业课知识,学生则可以先通过自学相关知识点,理解后进行设计。这种查阅并消化吸收技术资料,然后进行设计的能力,在以后的实际设计工作中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整个毕业设计周期由原来的18周扩展为2年。在这种长周期下,学生必须提出多种设计方案,最终选择最优者,进而得到该方案的具体设计结果,使毕业设计能够符合一个真正的机械设计流程。
2.教师选题的规范与监测:为适应这种长周期的毕业设计,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考虑题目,要提出有技术含量,有设计可行性,并且有一定实际价值的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来源于实际生产或者科研项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选题的检测可以设立选题论证会制度,即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对所有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论证,指导教师首先介绍所选题目的来源,研究目的,预期研究方法及研究可行性,教研室同行对该题目进行可行性评价,最后以投票的方式确定该题目是否适合机械设计专业方向的本科毕业设计。
3.设计过程的监控:借鉴研究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建立开题制度和预答辩流程。在设计初期,即大三第一学期末,要求学生就课题的准备和调研工作向所有专业教师(不仅只是指导教师)汇报,同时介绍该课题的可行性和社会价值等情况。这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准备阶段出现的问题,避免后期走弯路。在设计中期,即大三学年末,设立中期答辩,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设计后半期,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举行1~2次预答辩,既是对设计工作的有效监控,也可以及时解决学生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设计质量。总的来讲,就是完全模拟企业产品设计的流程进行,在时间和方案上都充分保证设计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毕业设计在学习和以后工作之间充分起到衔接的作用。
4.设计成绩的公正评价:建立新的成绩评定指标体系,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借鉴研究生论文评审,根据自身单位的情况,尽量增加评审教师的数量,甚至可以考虑外系或者外校教师。答辩成绩也由几次答辩的成绩平均得到,而对于答辩教师答辩成绩的给定,则采用无记名的方式给分,从而避免了教师之间彼此怕得罪人这一问题的发生,力求成绩评定客观公正。
篇3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重要的环节,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也必须遵循科研项目的原则,利于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选题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同时,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在毕业设计期间,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分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表1为我校应用化学专业2012年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课题。研项目的子课题,由于在校大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比较短,仅有18周,很难及时完整地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因此,就需要指导教师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的拆分,设立多个子课题,且子课题不是对科研项目进行简单的拆分,而是根据学生情况和科研项目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拆分,拆分的子课题具有完整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内容,且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毕业设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表1中毕业设计课题有实验型,也有理论分析型,这些课题的设计正是遵循了上述原则,使学生在完成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同时,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性质的指导不是像大学期间专业实验和基础实验那样简单的布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而是要求指导教师尽力为毕业设计的学生提供实验环境、仪器以及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术氛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查阅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提取文献的精华;如何根据查阅的文献,结合自己的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准备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献或课题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自己毕业设计课题的基础上,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让相关的课题或相关领域的课题在一起讨论,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发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合理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的一个交叉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尤为重要,该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之间均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尤为重要,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表2为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某指导教师指导大四学生期间的记录。
因材施教,严格要求
篇4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需要艺术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对选定的课题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做好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完成毕业设计所制定的设计要求。高校可以通过艺术生在毕业设计中的表现,了解艺术生的设计水平、制作水平以及专业素质等综合能力。但是目前国内艺术高校的教学制度不够完善,教师和艺术生都没有依照教学要求去完成毕业设计内容,这就导致毕业设计无法实现其真正教学意义。因此,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设计环节、管理制度与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对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探讨,找出当前艺术高校在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使毕业设计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艺术生的专业水平。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意义
毕业设计是展示教师教学成果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展示艺术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在艺术教育中,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毕业设计又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因此,艺术高校需要做好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包括课题的选定、设计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等,将每个环节做到极致,才能提高艺术生的专业水平。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艺术生普遍缺乏对毕业设计的重视
由于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艺术生在这时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考研、求职以及准备留学中,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难以投入更多精力。与此同时,艺术生普遍缺乏对毕业设计的重视,错误地认为毕业设计只是普通的教学任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存在消极的态度,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艺术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毕业设计缺乏丰富的课题
目前,在国内艺术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毕业设计的课题较为单一,导致每年毕业设计所研究的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设计课题的限制,艺术生无法发挥创造力,久而久之对同类课题出现厌烦的心态,甚至有学生直接将上一届学生的设计内容引入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从而导致毕业设计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对于追求艺术性及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课题缺乏创新极大地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开展。
(三)教学资源较为落后,艺术生缺乏借鉴内容
目前,艺术高校对于艺术类图书的更新较为缓慢,现有的书籍无法给艺术生提供有效的借鉴内容。与此同时,部分艺术高校缺乏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基地,导致艺术生的创意无法实施,这也影响到艺术生毕业设计的创作水平。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毕业设计的研究工作难以管理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多,而教师的数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这造成了艺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比例不均衡的现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而毕业设计的研究工作又具有周期长、任务量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艺术生需要依次做好毕业设计研究工作的每个环节,包括整理资料、分析课题、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等。如果缺乏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将会影响到艺术生毕业设计的创作质量。
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
(一)丰富毕业设计研究课题的类型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给每位学生制定相应的课题。通常来讲,艺术设计专业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类型:研究探索型和应用设计型。研究探索型的设计课题通常是虚拟性的设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术能力以及超前的思维能力。由于此类课题格式较为固定,学生通过模拟分析并给出结论就能完成设计课题的全部要求。因此,这类设计课题通常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全部课题中占60%。但有较多的艺术生在面对此类课题时,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探讨,一味地模仿国内相关设计风格,使设计内容较为空洞,缺乏一定的内涵。相比之下,应用设计型的设计课题更具有实际意义,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列出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看法。
(二)校企共同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校企共同对艺术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能够提高艺术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高校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让艺术生了解设计的内容与要求,确立毕业设计的研究思路,并依照设计的具体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艺术生进行指导,并及时指正相关的错误。
(三)将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列入企业的人才选拔体系
高校可以将企业的工作项目作为艺术生的设计课题,让艺术生参与到项目方案的设计中,这有助于提高艺术生的理论知识,使其知识结构更为系统化。对艺术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定时,可以将艺术指导教师与客户对作品的评价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企业工作者以及企业客户的评价都将有利于艺术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将毕业设计与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结合,将有助于实现对艺术生的立体式培养。
(四)构建完善的艺术教学体系
毕业设计不是简单的创作过程,而是需要艺术生严格依照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创作。通常来讲,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分为四部分:设计的考察、设计的创意、设计的制作以及设计的展示。因此,高校需要从教师与管理部门两方面构建完善的艺术教学体系:一方面,成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加强对艺术毕业生与艺术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监督,使毕业生能够有序地完成毕业设计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教师应充分了解艺术生在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进展,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每个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估,使艺术生能够交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五)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毕业设计中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艺术生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因此,将毕业设计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可以使艺术生从当地文化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艺术生可以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合理地运用于毕业设计中,如艺术生可以到当地寻找有特色的户外建筑,并从中获取设计灵感,使毕业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案例
宁波某艺术高校将国内艺术设计大赛的内容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其中包括雕刻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以及影视设计等艺术设计的种类。学生根据课题的内容,可以自行联系相关企业。如选择雕刻设计的毕业生,可以主动联系当地的雕刻企业,将雕刻企业的生产项目作为课题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学习雕刻的理论知识与工艺;在教师与企业雕刻师傅的指导下,对雕刻设计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与此同时,高校和企业对艺术生的设计产品进行客观的评估,表现优异的艺术生能够获得相关企业的工作邀请。因此,将毕业设计与实际产品相结合,可以使毕业设计不再流于形式,而具有实际意义。
结语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艺术高校与师生都没有对毕业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无法实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对当前艺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创新,丰富毕业设计研究课题的类型,并将艺术生毕业设计的成绩列入企业的考核标准。同时,将毕业设计与当地文化特色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将毕业设计规范化,将有助于发挥艺术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综合素质;科研项目;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74-03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的一个综合性应用专业,它囊括了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交叉领域的相关知识,是两大专业知识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个专业。目前很多综合性高校均开设应用化学专业,但专业的方向和培养目标均是按照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优势而制定,如齐齐哈尔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主要以高分子材料为研究方向,大连理工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以染料和化学中间体为主要研究方向,西南石油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以油田化学为主要研究方向,还有东北石油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依托大庆油田和大庆石化两大企业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油田化学和精细化工相互依托的两大研究方向,但最终的目的均是培养各类大中型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和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关键环节。因为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检验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与具体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一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锻炼机会。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采用科研项目所涉及的方向作为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激发大学生动手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者将毕业设计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将大学生送到企业,利用企业的优势,通过双导师指导的方式,实现校企互利的目标。本论文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着笔,探讨如何加强毕业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科研项目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需要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较好地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往往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广,个别的科研项目还需要跨学科或跨专业的知识,并且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这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很难达到,在校的大学生虽然到了大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对该专业的专业知识有了较丰富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对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融合的能力还欠缺,虽然在大学期间做了很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有了基本的操作能力,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对学生的要求随之降低,往往是大学期间的实验操作基本是按照教科书或实验老师的已定的步骤原班不变的进行,学生的创造性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很难得到充分的提高。因此,对于依托科研项目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必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
一、结合学生能力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重要的环节,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也必须遵循科研项目的原则,利于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选题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同时,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在毕业设计期间,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分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表1为我校应用化学专业2012年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课题。
表1显示,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均为科研项目的子课题,由于在校大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比较短,仅有18周,很难及时完整地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因此,就需要指导教师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的拆分,设立多个子课题,且子课题不是对科研项目进行简单的拆分,而是根据学生情况和科研项目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拆分,拆分的子课题具有完整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内容,且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毕业设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表1中毕业设计课题有实验型,也有理论分析型,这些课题的设计正是遵循了上述原则,使学生在完成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同时,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性质的指导不是像大学期间专业实验和基础实验那样简单的布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而是要求指导教师尽力为毕业设计的学生提供实验环境、仪器以及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术氛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查阅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提取文献的精华;如何根据查阅的文献,结合自己的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准备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献或课题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自己毕业设计课题的基础上,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让相关的课题或相关领域的课题在一起讨论,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发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合理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的一个交叉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尤为重要,该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之间均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尤为重要,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表2为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某指导教师指导大四学生期间的记录。
表2的内容显示,该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本着激发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原则,每一次指导,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将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交流,对科研及工作应有一个认真、主动、积极以及负责的态度。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很好地迈过理论学习向工作实践的过渡。
三、因材施教,严格要求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设计从大四第二学期的第一周开始,共18周,时间较长。同时这学期也是比较复杂的一学期,部分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需要花一些时间去找工作;一部分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需要抽出时间复习复试的课程,准备参加复试;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已找到工作,但所签单位要求提前到单位去实习、工作。毕业设计对马上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学习的学生至关重要,学生也比较苦恼,一方面想好好的做毕业设计,另一方面不想放弃工作或研究生复试。作为高校的指导教师,一方面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要求学生在18周内完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对于结合科研项目的课题,能较好地完成科研项目的计划进度。对有特殊要求的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呢?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教师在毕业设计的第一周,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情况建议学生合理选择课题,如对于想到单位工作的学生,建议选择综述性的课题,同时可以结合工作的内容,将综述和实践同时进行;对于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选择需要时间较短、理论深度较高的课题;对于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建议选择难度较低、耗时较短的课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选择难度适当的课题。
但是,对于这种改革或教学方式,并不是对学生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制定课题的整体计划,详细规定学生每一周的工作内容,定时与学生交流,解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确保学生在18周内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如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某教师对于综述性的课题,要求学生制定工作计划、详记查阅文献的目录以及文献的总结内容,并要求每周讨论两次;对于实验性的课题,要求学生制定实验方案、自己组装实验装置,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并每周至少三次讨论实验遇到的问题和实验现象,两周一次学术交流,同一组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实验内容以及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近十年的毕业设计实践和探索表明,毕业设计是在校大学生从高校跨入社会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过程,通过该过程,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的知识,也是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课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涤心,黄兴远.依托产学研合作 加强毕业设计实践[J].陕西教育,2009,(1):55-56.
[2]沈群.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39.
[3]黄崇莉.强化毕业设计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科技信息,2008,(1):207-221.
[4]岳恒立.毕业设计环节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1,(2):134.
[5]孙浩,许琦.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7,(4):49-54.
[6]赖丽娟,吴效明,熊冬生,等.改革本科毕业设计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1):1683-1686.
[7]张超,赵德安.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30-131.
[8]张俊举,钱芸生,富容国,等.依托科研课题,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J].电器电子教学学报,2008,30(4):116-117.
篇6
根据笔者几年来指导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情况看,学生一般能较好地运用 Pro/e、UG 等 3 维绘图软件设计机械结构部分,但对电气或软件控制部分往往只停留在原理图或程序流程图等比较简单的设计层面上,难以体现机电项目设计的技术含量。同时在毕业设计阶段,由于部分学生已经与实习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导致学生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敷衍心理,加上设计时间的限制,最后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难以达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个别学生甚至照抄照搬他人的学术成果或请人代为完成,这样的结果与毕业设计教学的初衷完全背离。[3]从上述毕业设计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可见,如果指导教师没有一套有效的办法来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将会出现学生在设计初期茫然不知如何动手、在设计中期发现问题很多却时间紧迫、在设计后期只能舍难就易草草了事,这不仅难以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实际也是对教师和学生精力的浪费。通过几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发现,毕业设计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设计课题的命题和设计过程的管理两个环节。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设计课题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再对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一般均能获得满意的毕业设计效果。
二、设计课题的命题
对于没有多少实际开发经验的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应体现 “模仿、提高、创新”的原则。为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选题应力求多元化。其来源可以多方面,如根据教师个人的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设定的课题、与具有相似科研背景的其他教师共同设定的课题、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单独设定的课题以及以大学生竞赛项目为平台设定的课题等。在这些课题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来确定是由单人独立完成还是由多人协同完成。
( 一) 单独完成的设计课题
由于指导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可选择其中适合学生自身能力的某个问题点作为设计课题。其具体做法是: 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向学生分析涉及到的知识点,在学生完成初步任务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再适当提高要求,这样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了保证设计完成的质量,这类课题最好是已有了初步的原型或样机,这样指导教师可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这样的毕业设计在短期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最为有效。例如,在本人横向科研项目的基础上,给机电专业 07 级某学生设定了利用 Visual Basic6. 0 开发工具读取 JPG 格式图像的 R、G、B 颜色值的设计课题,该生在开发出了软件的原型后,进一步还开发了进度工具条、上位机管理程序等模块。由于该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并且难度适中,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近 2 个月的扎实工作,开发出的软件系统能较好地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该生由于在毕业设计中态度认真、工作踏实,很快就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
( 二) 多人分工完成的设计课题
对于较为复杂的机电产品设计项目而言,在确定了设计课题后,指导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将复杂的系统划分为机、电、控制等多个子部分由多人协同完成。一般而言,机械结构部分的设计较为简单,可设定为一人的工作量; 对于电气或软件控制部分,可根据难易程度分别指定1 -2 人完成。一般一个课题安排2 -3 人完成较为合理,这样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可相互交流,形成一个学习的氛围。
三、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毕业实习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毕业设计的过程。良好的过程管理不仅能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能保证每年的毕业设计有序进行。
( 一) 设计时间的安排
让学生尽早地接触毕业设计课题,可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准备。现在有的高校已经将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到第 7 学期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是值得学习的。[4]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容地进行毕业设计,不会与第8 学期就业找工作的事情发生冲突。同时,在第 6学期结束后已完成大学阶段的大部分课程,学生已经具备了毕业设计所需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在平时教学时结合授课内容讲解一些可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的知识,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可吸引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科研项目中,尽早地接触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内容。
( 二) 设计小组内部的管理
在毕业设计阶段,因多种原因教师和学生并不能每天面对面接触,因此可通过学生民主推选一位组长,在教师和学生间起沟通与桥梁的作用。同时,通过建立 QQ 群、群信息和群邮件,建立教师和学生间密切的联系,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学生有问题也可及时求教教师。[5]
( 三) 教会学生高效使用各种电子资源
虽然学生已学习或参加过相关图书情报收集与检索的课程或培训,但部分学生仍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者已经忘记了。教师可在指导过程中针对某个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各种国内外电子资源搜索需要的参考文献、利用读秀学术搜索引擎找到需要的参考书籍,这样读参考书、看文献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 四) 设计质量的保证
指导教师应每周至少召集学生一次集中见面,见面前要求学生对设计进度做好简短的 PPT,在集中讨论时由学生讲解,运用脑力激荡法启发全组学生讨论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能集思广益,而且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判断设计的进展状况,对学生的设计进度起到一定督促作用。将学生每周的表现作为设计的平时成绩记录在案,这样在最后的总成绩评定时就有据可依,就能客观、公正地的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 高职本科环艺专业 毕业设计
一、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设计作品只注重外在效果忽视内在品质,作品流于表面
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必须具备好的设计主题及好的平面、立面、环境场地等多种分析图。但从我院近几年的布展情况看,出现了把大量精力花费在设计作品的现场布置与展览方案布置上的情况,导致最后的展览乍一看外表光鲜好看,实际作品却缺少内涵,经不起仔细推敲。
(二)没有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主体作用
毕业设计是学生的设计,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但从近几年毕业设计的过程看,由于学生长期缺乏积极主动性,从选题到中间设计过程,再到后期制作展示,整个设计过程每个环节都由指导老师找选题、定方向、想构思、拿方案,学生只是具体制作设计作品,最重要的选题、创意、构思、创新的过程学生完全没有参与。
(三)学生选择设计方向有逃避心理,设计带有盲从性
学生毕业设计由教研室根据设计方向进行分组,每个组指定指导教师。由于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任务标准不同,学生往往会选择最省事、最简单的方向,具有一定的逃避心理。另一方面,在选择毕业设计任务时,许多学生盲目接受,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抱着应付的态度,部分同学以找工作等理由拖延设计进度,在毕业设计创作中毫无热情可言,有些学生甚至到了最后无力完成,把别人的作品稍加修改来应付。
(四)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不够
部分教师选择一个长年不变的既定题目,对设计整体进度及设计质量要求不严,辅导积极性不强,个别指导教师甚至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基本业务能力,导致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院系对毕业设计缺乏监控,对于设计的质量及成绩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教师仅凭自己直观感觉指导学生,各个辅导小组中存在差异性。
(五)设计布展没有彰显学生特色
毕业设计展览布置涉及一定的选材用料,应考虑学生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设计毕业展示方案以及选择材料时,都应尽力遵守价廉、易得、环保等基本原则。这样,既能为学生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能凸显出学生展览与普通社会商展的区别,从而彰显学生的特色,凸显创意思维的优势。
(六)毕业设计制作过程时间偏长
以往我院毕业设计的时间是从前一年的第二学期到来年的第一学期结束,近一年的时间基本全部用来做毕业设计。但从实际的操作效果来看这种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前一个学期学生课程没有学完,缺少一定的专业能力,等到第二个学期学生有时间有能力时,却又临近毕业设计展览,时间紧、任务重,留下很多遗憾。
(七)只注重结果忽视中间制作过程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生活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师生展示专业实力的一个大舞台。教师应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充分引导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潜力、积极性与才华,通过毕业设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专业的锻炼与自我身心的成长。完整的毕业设计制作过程能让每一位毕业设计组员充分参与其中,并在锻炼中得到快乐。
二、改革措施与意见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是要充分认识毕业设计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毕业设计的功能首先是教学与教育的功能,它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设计科学教育、培养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强化工程意识、进行工程训练、提高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优良的思想品质、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毕业设计成果具有直接或间接为经济服务,为生产、科研服务的社会功能,所以毕业设计工作应得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从而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努力完成这一阶段的培养任务。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
(二)制定制度,明确质量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教学的特点,制定有我院特色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估细化方案,从选题、师生双向选择、填写任务书、中间过程检查、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对指导教师和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三)抓好选题,规范任务,加大实践类题目比例
在毕业设计前一学期召开全体学生参加的毕业设计动员会,对教师填报的题目逐一审核,对题目的类型、深度、广度、难度等提出要求;积极鼓励学生自主选题,扩大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发毕业设计的比例,提高新增题目的比例,使题目难易适中、合理。这样,不但满足了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投入科研的愿望,也使一些能力稍差的学生在理论研究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四)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指导教师整体水平和精力投入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以尝试聘用外部人力资源,从科研院所和企业聘请相同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员担任导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对已落实工作的毕业生,应鼓励他们从其就业单位选聘符合条件的高级专业人员参加指导工作。这样可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增强适用性。为保障外聘人员指导到位,学校要向外聘人员明确任务、要求、职责、质量标准,邀请他们参加选题、开题、答辩、评分等环节,同时配备专人进行联系沟通和监督检查。
(五)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做到真题真做
加大图书、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拓宽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投入,健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的机制,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真正从实验中获得数据,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和体会,充实到毕业设计中去,为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
(六)实现规范的过程管理,严格把好打分关
要组织好毕业设计的初期座谈、中期检查等工作。要求教师和学生分别制订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按期检查,实现进度汇总。定期走访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规范的毕业设计评分标准,严格把关,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内专家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外聘教师参与打分,真正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水平、创新成果的评价和对教师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检查与检验。
【参考文献】
[1]陈教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探讨[J].艺术百家,2012(2).
[2]王铁,张月.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联合指导环境艺术毕业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朱金华,杨建生.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联合教学模式初探[J].美术大观,2009.
[4]李森,和家胜.艺术设计教育论文集[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毕业设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认识大学四年中所学的力学数学以及专业基础知识,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更加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将来从事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本科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尝试中,非常有必要探讨一下该如何设置毕业设计课题,采用怎样的形式和手段将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又能够满足现代工程的需求。
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性的课后习题和课程设计,它代表的是更为实际和具体的工程项目,这个过程不但将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串联起来,更是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一个缩影,它不但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理论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毕业设计的科学合理安排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木工程专业的日常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及相应的课程设计安排中,传统的手算方法依然占主导地位,因此不难理解,毕业设计中结构的手算及手绘施工图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可否认,虽然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但传统手算求解过程可以让学生夯实和加深对力学基本理论的认知程度,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力学知识,对结构的整体受力状态有充分了解,并且能够对简单结构或构件开展手工计算,从而对计算机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和复核。但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工程问题日益复杂,计算机数值模拟已经成为土木工程行业结构设计计算的主要手段,而且它的更广泛使用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高校培养的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数值计算软件的应用,借助它的优势来有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毕业设计改革要点
综上可知,在土木工程本科生毕业设计中,传统手工力学分析和现代计算机数值计算手段应当有效结合、并重。通过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选题,使得学生能够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备手工计算和数值计算软件应用的能力。
1)毕业设计选题原则
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的选题工作就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宏观上,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生产一线工作,故应该尽量体现较强的实践性,最好能够结合实际工程来进行命题,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又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甚至让学生到工程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参考工程项目的实际功能需求来进行设计计算。微观上,为了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将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数值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考虑手工计算的特点和可能性,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能够提取工程简化模型,采用结构力学手段进行手工分析,又要考虑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必要性,即不能选择过于简单的结构形式和单一的受力条件,无法代表或满足实际工程项目的功能要求及受力状态。一般地,结合当地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所在建或已建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选题,可以较好地保证结构形式的合理性,避免虚拟课题可能存在的过度复杂化和不切实际。
2)毕业设计中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数值计算的有效结合
如前述,毕业设计是整个大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就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而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为了使高校培养出的现代土木工程人员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灵活应用知识、使用新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校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应当重视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的有机结合和无缝对接,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在最后这个阶段得到最扎实的锻炼和全面的训练。例如,在毕业设计选题前期,指导教师应当为学生规划设计内容的大纲和框架,让学生明确该项工程主要涉及哪些重要的力学知识,进行构件受力、位移或变形等分析时的难点所在,需要掌握哪些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和软件,以及选择这些方法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对设计全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模拟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优缺点,两种方法该如何进行对比比较以及计算结果的复核和校正。在设计任务的布置方面,要考虑到手工计算耗时较长,故不宜选择结构形式和受力状态过于复杂的部分,宜选择结构形式较规整、受力均匀的部分进行手工设计计算,而较为复杂的问题求解则通过计算机模拟来进行。尽管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程序或参数错误,需要技术人员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复核,进而优化整个结构设计方案,此时,手工计算结果就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经过反复修正计算机模型来实现优化。
篇9
关键词:毕业设计 设计报告 自治与控制 规范
检 索:.c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 design and report are keeping worse,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raduate design and design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The discussion will be around the graduate design process specification model and control and autonomy model.
Keywords :Graduate Design, Design Report, Control And Autonomy, Specification
Internet :.cn
毕业设计和毕业报告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大学四年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检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指导老师与同学们的合作,使学生们通过市场调查、文献研究以及实际设计项目来实践设计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设计报告总结毕业设计所遇到的问题,以加强毕业生对设计管理的深刻认识[1]。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只有将课堂教学、研究和项目实践三个环节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学生交上一份大学四年完美的答卷。然而,在很多院校中,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逐年下滑,既存在主观原因又存在客观原因,若想高质量的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需要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主动性,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评分标准,运用多元化的指导方式以提高设计管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的质量。
一、毕业设计及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设计报告指导环节中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不积极,由于大四的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 在时间上与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报告相冲突,和指导老师的交流非常不充分;第二,学生身处异地与老师交流空间上受限,很多学生在外地找到合适的工作,长时间不在学校,没有很好的处理工作与毕业报告的关系,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受限,使老师很难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第三,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最基本的学习主动性,认为毕业报告只是一个形式,因此,在毕业报告的攥写过程中产生了懈怠的情绪,使得毕业报告质量不高;第四,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喜欢避重就轻,导致毕业设计课题效果不是很好。很多设计管理的学生偏重于管理而忽略了设计,因此,在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较其他设计类的毕业作品视觉效果不理想;第五,毕业设计缺少专业交叉,很多项目都是小组内部成员自行完成缺少与其他专业的沟通合作。设计管理强调多学科合作,很多毕业设计小组并没有真正实践多专业交叉,使得毕业设计课题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六,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的局限和指导经验的欠缺,使指导效果不是很理想。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范围有限,对跨学科的知识指导力不强;个别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不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二)论文撰写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格式不符合规范,在设计报告的指导过程中缺少对格式的规范,很多毕业生对摘要和参考书目的格式都不清楚;第二,设计管理的毕业设计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每个人在毕业设计中的分工不同,但是有些设计团队分工不明确,导致报告内容相似度太高,没有体现个人工作的亮点;第三,选题过大,缺少针对性,很多毕业生缺少对毕业设计的全心投入,对所做项目一知半解,在报告中所阐述的内容不够深入;第四,题文不符,很多报告中所陈述的内容和题目大相径庭,很多是因为对项目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对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存在着应付的心态;第六,概念理解不深入,部分学生的报告中只是简单的概念堆砌,并没有融入自己的理解,学生对设计报告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人更加重视毕业设计而忽略了设计报告,造成了报告内容的空洞。
二、本科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提升的建议
(一)以落实毕业设计(报告)教学过程规范,加强检查,不断提高质量
1.做好前期的准备动员工作
在毕业设计(报告)开题之前,根据往年学生的情况进行预防性的控制。在开题之前严格审查毕业设计选题,并且制定时间表,让每个毕业生了解项目进度,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规范任务书内容和进程安排的关键节点;对考研的学生单独提出要求,既要兼顾其考研的时间安排又不能太放任自流;定期检查其调研和资料查阅情况[2]。
2.完善中期设计项目检查体系
对毕业生的中期监控是在开题到项目完成这一段时间,针对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检查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是否存在中途改换课题的情况,如遇到课题难度太大超出能力之外的情况要及时发现,指导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准确选题,避免因为中途换题而影响整个项目进程;第二方面,课题量有无过大完成不了的情况,了解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及时解决,如遇课题量过大,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及时调整,缩小设计范围;第三方面,设计报告的规范性和学术性,要求学生除了将项目进行简单介绍之外,更重要的应该突出个人在项目中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3.后期质量监控
后期的质量监控主要针对毕业答辩和毕业设计展之前的这段时期,毕业设计基本结束,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进行最终审查,找出问题及时修改,并对展示效果提出要求;针对毕业设计报告要严格把关,部分同学对毕业报告的重视程度不高、对设计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了解不深入,导致论文中题文不符和答辩过程中对所提出问题回答不准确。在后期还有一项任务应该引起指导老师的重视,即听取毕业生对于毕业设计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改进和提高。
(二)自治与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报告)指导模式的建立
自治与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报告)指导模式,以提高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积极主动性,主要采用与课题相结合的指导模式、指导方式多元化和多学科交叉化的指导以及企业参与毕业设计模式。
1.与课题相结合的指导模式解决毕业设计(报告)时间上的局限性
首先,将毕业设计的选题与指导老师的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可以在大三提前介入,同老师一起系统的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将四年所学课程完全融会贯通于毕业设计中。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便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在项目的进行中学生们会跟老师有较多的接触,能够对毕业设计有深入的了解,以提高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报告的质量;第二,规范毕业设计(报告)要求,在学生选题的初期,毕业指导教师举办小型讲座,针对前几届毕业生在毕业设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并对本次毕业设计和进行规范性指导,以防止旧问题重复出现;第三,学生自身情况制定毕业设计以及设计报告时间进度表,一般情况学校开题时间都在大四第一学期,很多毕业生要找工作或者应对各种考试很难专心考虑开题的事宜。建议将开题时间提前,最好在大三下学期期末完成这项工作,学生可根据学校的时间表制定自己团队的工作进度,以兼顾学生各方面的需要。
2.指导方式多元化,克服个体指导带来的局限性
多元化的指导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指导方式多元化,由原来一名教师指导一组学生,改为一个导师组指导一组学生。这样既可以有效克服年轻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报告)经验不足的问题,又能够将各指导老师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第二,指导教师多元化,由于设计管理的专业决定了指导组教师的专业背景应该多元化,例如:有商科背景、有侧重理论和侧重实践的教师共同组成,指导组教师的年龄应该多元化,要包括年轻的教师和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老教师带动新教师逐渐完善毕业设计(报告)指导团队的建设;多元化指导团队的建设也可以避免教师知识领域的局限性、有效的解决毕业设计指导与上课时间冲突的问题;第三,指导空间多元化,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实行校内外指导、面对面指导与远程指导等方式进行,这样灵活性的安排有助于学生解决忙于实习或者考研时间和空间上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科交叉化的毕业设计分组
设计管理毕业设计通常会根据不同主题分为几个小组,由于设计管理学生的设计基础相对薄弱,在毕业设计中需要在学校内部打破专业壁垒,引进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加入其中,使其毕业设计更充实。通过打破专业界限,利用多学科的指导老师团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设计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同时完成一个课题,这对指导教师和毕业生都是一次提高和学习的过程。专业交叉化的毕业设计分组和多元化的指导团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解决了教师知识领域单一的局面,也有利于教师们的互相交流和学习。
4.企业参与毕业设计模式
学校可以同当地企业进行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好处:第一,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在项目中进行定位,对所做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既能够与企业实际接轨完成设计项目,同时还可以在企业中体会设计管理的内涵[3] ;第二,能引入业界行家作为指导教师身份参与整个过程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真正掌握项目运作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并对设计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技能有所认识,使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设计管理专业毕业生提高设计和设计报告的质量。
注释
[1] 洪建峰. 基于WEB 的毕业论文指导交流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3:49-51
篇10
[关键词]测控专业;毕业设计;模块化;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99-03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学习的最后部分,是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应用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教育评价的关键组成部分。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唯一的本科专业。测控专业是涵盖了机械测量、几何测量计量、热工测量计量、光学测量计量等多工程领域的测量计量学科。测控专业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本科毕业课题来源丰富,类型复杂,平台多样,课题工艺指标难以统一化。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测控专业的结构已发展成为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现代光学、精密机械等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系统,虚拟化、网络化、微型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使测控专业的多学科综合及多系统集成的属性越来越明显。课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测控专业的毕业课题管理较为困难。
应用型本科是介于学术型本科和技能型高职之间的大学教育,其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地方行业。企业对本类高校学生的要求是: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本科毕业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创新和前瞻性。良好的本科毕业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集成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学生适应预期工作的能力。
面对当前环境对应用型测控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要求,毕业设计的运行机制是保证毕业设计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面向应用型的测控专业的毕业设计应该具有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和工程化等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测控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才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基于模块化管理的毕业设计管理机制可以满足毕业设计中通用化和标准化等要求。该机制从毕业课题的选题评价、课题跟踪完成、答辩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控制,为提高测控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提供一种有效的思路。
一 、当前测控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
(一)课题类型题目很多,但缺乏科学的评价技术指标
当前的毕业课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来自于实际的工程课题。这些工程课题包括实际的科研项目,工厂/公司/科研院所的实际课题或任务。这类课题的特点是难易程度各不相同,或大或小,如果设立为本科毕业课题,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订。另一个是来自于教师自拟。教师自拟的项目容易把握难度。
由于出题教师对课题的理解各不相同,课题出来之后,课题指标不明确是最大的问题。课题指标不是单纯的技术指标,而是一个综合了课题与本专业的相关度、深度、广度、难度和创新度等的综合概念。很多课题明显偏离了测控方向,或者难度系数接近硕士研究生水平,或者难度系数仅仅为课程设计,工作量的多少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课题指标不明确是毕业课题最大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教师本身的问题、课题组织的问题,以及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问题。这是毕业设计的核心问题。
(二)课题节点不明确
课题节点,不是简单的时间节点,而是教师根据课题的具体情况设置的课题完成步骤的量化指标。这些指标通过具体的文档、软件、硬件的参数来衡量。每个节点还应该进行打分评估,计入总成绩。
学生在完成课题的时候,由于没有明确的控制节点,或者虽有节点却不计入总分,经常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导致课题完成顺序混乱,重点难点不分明。由于只看重结果,甚至出现有学生请人代工,网上请人做毕业课题的情况。
(三)评审和答辩过程标准不统一
课题的多样化,也导致了评审和答辩过程标准的不统一。有些课题来自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并不为一般人所熟悉,因此在评审和答辩中很难进行有效的交互;教师们对专业兴趣的差异,也使得评审标准变得很困难。这种不统一造成的后果是毕业设计的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工作量。此外,由于每个教师的专业兴趣点的差异,使得某些答辩提问或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无法体现测控专业培养的基本特点。
二、模块化运行机制
模块化运行机制,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模块化处理:毕业课题的审核评价,节点控制,模块化答辩评分,模块化答辩指导等。
(一)毕业课题的审核评价
实践证明,毕业课题的来源是关乎毕业设计最为重要的环境。由于出题教师各自的科研背景不同,出题的类型和范围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进行评价,采用指标评价法对某个课题进行打分评价,合格者才能进入毕业设计环节。表1为设计的毕业课题指标打分加权系数。
上面技术指标表虽然有不完善和不科学的地方,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本科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题来源反应了课题的含金量。国家自然基金、地方自然基金、国家攻关计划等纵向课题通常被认为含金量高,可认为8分以上;来自企业的或实际的工程课题,可认为6分以上;自拟的课题,4分以上。
在课题分类中,把与测控专业的相关度作为考查指标之一。如果课题没有涉及电/光/机械/自动化等类型,则为0分。软件和硬件分类主要是针对工作量的。具体工作量由专业委员会进行标准细化,软件主要从代码行数、难度、完成时间等进行规范;硬件主要从完成的时间、测试难易程度进行衡量。平台性主要鼓励教师多利用当前学校/学院已有的实验室平台进行选题。
课题创新性。相似度是指和以往课题的相似度,如果没有相似则为5分,完全相同则为0分。创新性需要出题教师进行单独说明,可以是算法、硬件、功能等方面的创新;难度主要是指在软件算法上、硬件指标上的情况。如某课题提出需要学生完成一种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这样难度就会达到很高的分。具体的难度分,需要根据学生是否学习过、如果全新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教师提供的指导情况等进行评价。
与课程/实训的相关程度。这个子项目主要考查毕业课题与本专业的相关程度。教师在出题时,需要明确哪些主干课与本课题有关并进行打分;同时考查实训与课题的相关程度。学科交叉程度是课题涉及的学科范围。鼓励进行多学科交叉,但不作为主要的考查因素。
课题完成条件。如果某个课题只有极少数优秀毕业生才能完成,5.1项目得分低。如果课题的硬件/软件环境都要求高,学生没有学习过使用,得分也会很低。
综上所述,毕业课题指标表示一个综合反映课题来源、难度与创新、可完成等各方面的一个表,可较为客观的评价一个毕业课题。如果某课题得分低于设定值(如60分),那么该课题就要被委员会讨论是否需要替换/修改/否定。此外,我们还引入学生反馈评价,期望毕业课题完成后能得到学生的评价。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评价过程。
(二)毕业课题的完成节点评价
毕业课题的完成节点是进行毕业设计管理的重要方式。同样,我们这里采用模块化进行管理,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模块化管理。其中时间节点必须按照节点的先后顺序进行设置。只有某个节点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节点。如果某个节点延时完成,则分数为0分。节点分的总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最终的毕业设计得分。
(三)答辩中的模块化管理
课题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道过程,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讲述设计思路、论证论文观点、回答教师提问的互动空间。本科毕业答辩不同于硕士生或博士生答辩,其基本特点是时间较短,答辩内容较多、较宽泛。根据这样的特点,模块化管理体现如下。
1.答辩小组教师构成。应该按照大的模块分类进行组织。单片机/DSP组:毕业课题以单片机/DSP为核心完成的各种测量/控制等课题;PLC组:以PLC为核心完成的各种控制;平台组:以实验室平成的各种课题;理论研究及仿真组:以研究某种算法及其Matlab或ANSYS等专业软件进行仿真实现的课题;杂项组:非前面所有的类型的课题。
2.答辩问题的分类模块化。尽管答辩过程含有很多主观因素,课题也千差万别,但答辩问题进行模块化却带来很多有利因素,如问题有的放矢,难度可控,体现专业色彩,避免过多主观因素等。如毕业课题涉及测量类,那么测量模块化问题有:(1)测量方案的构建依据?(2)测量的量程/精度/不确定度?(3)测量涉及信号采集,则采集过程中的标定?(4)测量中测控电路的设计/选用/关键点?(5)测量通道中的信号干扰及应对措施?(6)实际测量情况和误差分析?(7)测量模型中有无关键算法等等。
这些问题其实在开题报告和实际设计过程中都应该由学生逐一进行解决,得出设计结果。当然如算法一类可以给某些优秀学生一些设计空间。
答辩中的模块化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整体状况,提高答辩效率,考查设计水平。
三、 模块化运行机制在应用型本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应该凸显应用的地位。基于模块化管理的毕业设计在这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我们在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测控专业2014届及2015届本科毕业设计中应用了模块化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选题方面,模块化管理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2014年某教师所出题目为《基于智能算法的滚动轴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开发》,对其进行指标评价:该课题为教师自拟题目,主要目的是通过测试滚动轴承的振动情况判定轴承的故障,采用的方法是人工智能算法,ANN或SVM;该课题的专业相关度一般,软件工作量很大,硬件工作量极小(硬件均为采购或已有);在课题创新性方面,难度过大反而得分很低;与课程交叉程度一般(主要为数字信号处理),与实训无交叉;学科交叉一般;对学生要求很高,软件环境需要掌握Matlab或编程语言,学生压力大。同时,在节点运行上也可能出现:由于资料较多,学生知识面窄,在规定时间难以完成的情况。最终该题得分情况为62分。
经过委员会的评价,认为该课题的主要问题在于:1.理论高度过大,本科学生知识储备明显不够;2.要熟练认知/掌握Matlab里面人工智能算法的模块,毕业设计时间不够;3.学生所学课程对完成课题支持情况不全面。
因此该课题要么作废,要么进行修订。修订的结果为《滚动轴承振动信号采集及状态监测系统》。该题目降低或消除了智能算法,增加了硬件采集的设计,并要求学生设计信号转换电路、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软件方面,要求动态处理采集信号,然后进行傅里叶变换分析等。这样可操作性大大增加,指标得分为75分,完全达到要求。事实证明,学生能顺利完成毕业课题。
经过两年的运行,我们提出的模块化毕业设计管理,运行较为有效。课题学生反馈的分数与理论分数相差不大。该机制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较为妥当。
四、结论
本文提出的模块化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思路和实现策略,表现在3个方面。
1.对课题来源进行评分,通过最终得分评判课题是否合格,避免过难的课题和过于简单的课题。这是模块化管理的核心关键。
2.在课题完成过程中,采用节点化管理。对每个节点进行打分评判,计入毕业答辩的总成绩,避免学生不按照计划推进。
3.在答辩过程中,对答辩分组、问题、评价等内容进行模块化管理,使得答辩过程更加有效。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重庆科技学院测控专业应用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以为应用型本科的测控专业提供借鉴。但本方法也存在不足,如对创新型课题支撑力度不够大,对科研与教学的专业不适用。此外,该方法也在逐步探索中。
[ 参 考 文 献 ]
[1] 冯旭哲, 陈建云, 明德祥.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1):86-88.
[2] 徐治. 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 大学教育,2015(5):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