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

篇1

2011-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移动医疗初创项目开始受到资本的热捧,但由于政策、技术等多种壁垒限制,市场规模难以迅速扩大。进入2014年,随着成熟商业模式开始出现,用户规模逐渐积累,特别是BAT、360、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移动医疗迎来了新一轮热潮,市场规模扩展有望逐渐提速。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2.1亿元,同比增长18.8%,预计2018年将达到172.4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50%。我们认为,中国移动医疗大发展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社会条件、技术条件、资本条件和政策条件将成为四大主要推动力。康恩贝和宜华地产通过转型或跨界提前布局,期望把握新增长点。

三大阵营仍是市场主力,转型跨界或将层出不穷

我们认为,当前移动医疗仍主要是三大阵营相互博弈的市场,它们分别是:借移动医疗浪潮崛起的新兴企业,觊觎移动医疗巨大潜力而蠢蠢欲动的IT巨头,面对移动医疗犹豫不定的传统医疗信息化和设备厂商。三大阵营在市场中各具优势:新兴企业具备最纯正的移动医疗基因,对专注的细分领域有长期的资源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IT领域科技巨头具备强大的技术、资金、品牌和渠道综合实力,在市场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传统医疗信息化和设备厂商拥有医疗领域最为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特别是其在医疗市场的资源整合能力尤为关键。我们认为,除上述三大阵营之外,类似于手游和在线教育高速发展期表现的一样,其他行业(如药厂、房地产商)经营滞后的公司也会通过切入移动医疗市场来完成转型或跨界,以重新获得业绩增长和市场关注。

合作是当前主流,并购时代即将来临

国内移动医疗市场目前仍处于群雄混战的初级阶段,产品线分散,行业集中度低,大规模正面竞争局面尚未出现,因此合作仍是当前主流而并购案例较少。我们认为,随着市场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期,相关利益方对于技术、资金、用户等资源争夺将日趋激烈,任何一方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迅速占领市场,并购频率将大幅提升,产业大并购时代即将来临。

篇2

2008~2010年各行业IT投资总额以及占比(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8,02)

整个IT市场都建立在各个行业应用需求基础上,所以分析行业市场的特点,了解各个行业市场用户的需求是IT企业推动业务创新和深化行业应用的前提。

改革重组带来新机遇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告诉记者,政府IT市场未来将以16.3%的增长率增长,2010年达到1034亿元的市场规模。未来政府市场几大重点领域值得关注:大部委制改革,将推进政务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的集中、整合与共享;“十一五”规划实施,将带动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六大系统信息化以及各部委金字工程、各地区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建设进入。

金融机构未来必须应对金融市场带来的新的、潜在的各类风险打造一个安全、稳定、可靠与高效的金融信息化平台,使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银行信息化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和手机银行以开拓新业务新服务,引入SOA加强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架构,适应银行业务创新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加强银行IT治理与IT服务管理建设。

面对快速发展的证券市场,各证券公司原有的信息系统面临着新的压力,新一代证券交易系统升级改造扩容,证券公司集中交易与集中风险监控系统建设,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信息安全与灾备建设将成为重点。保险业务内容的衍生和服务意识的增强使保险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子商务与在线业务办理将成为保险公司信息化应用的亮点。

未来能源行业IT应用投资重点是大能源行业管理机构电子政务建设,能源分行业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能源行业监管系统建设。赛迪顾问预测2008~2010年,电力、石化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电力、石化、煤炭IT行业应用规模将分别达到214亿元、142亿元、61亿元。其中电力行业改革与供需的“拐点”将推进信息化深入发展,一体化应用系统与集成平台将成为应用重点。各大电力公司集团内部将按照所处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及行业电力信息监管系统。

而石油石化行业将把ERP、MES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扩大,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受关注,企业应用集成与决策信息分析成为应用热点,信息安全,IT治理和石油石化勘探、计算、设计等专业应用都值得关注。煤炭行业中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是投资重点,ERP、EAM的应用需求将扩大,“煤矿数字化”是煤炭信息化发展方向,支持集团企业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将受青睐。

电信行业重组在即,因此电信行业的投资热点是未来重组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固网业务运营商的移动新业务系统建设,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建设,计费系统、客服系统和BOSS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分析型CRM、MSS与ERP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构筑强有力的商业智能系统以及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都值得关注。

物流、医疗行业值得期待

未来两年,物流行业IT投资的重点是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物流WMS、TMS等关键业务系统应用和RFID应用等。该市场2010年将达到102亿元的规模。

而医疗行业的IT投资重点从公共卫生领域看是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卫生电子政务建设;从医疗机构来看是各地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渐普及和升级,部分应用基础较好的大中型医院在业务需求促动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内部系统的全面整合,逐步增大对临床医疗系统(CIS)、医疗影像系统(PACS)的投资比例,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开始逐步建设,数字化无线移动解决方案将逐步成为大型医院的投资热点。

赵刚预计,医疗行业市场2008~201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9%,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8.3亿元。

农村和中小企业市场成亮点

2007年中小企业IT投资规模达到1829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5.7%。赵刚认为,中小企业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1%,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36亿元。

政府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增加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另外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为IT应用市场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中小企业整体运营状况良好,对IT应用的投资也将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将会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从而推动IT应用市场的发展。SaaS模式产品将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用户的青睐。

2008~2010年,中小企业硬件投入重点是升级与换代,ERP、电子商务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两大应用热点。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指导咨询、新技术培训,需求比例分别高达63.3%、57.3%。机械行业的中小企业将重点建立连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CAD、PDM、ERP、CRM、电子商务等系统。而纺织服装类的中小企业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纺织制造技术,全面改造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医药行业的中小企业则要求IT产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要符合国家监管机制和GMP标准要求。

2008~2010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将逐步到位,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也具有了推广的价值,信息将进村入户。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认为,农村市场到2010年将达到22.5亿元的规模。

IT投资重点包括建设连接农业部到省级农业厅的网络系统,建设完成延伸到县乡的一个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三个应用系统:农产品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大篷车,建设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建立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开发整合国内、国际农业两类信息资源,建设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系统及配套环境,建立健全标准规范。

相关:

各抒己见

未来政府、电信、医疗、能源等行业需求层次提高,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强竞争、高需求的金融和政府行业,企业要靠综合实力来竞争。对于弱竞争的交通等行业企业则要靠专业化制胜,在低需求层次的竞争中企业要进行差异化竞争。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

关键词解读

改革重组

中央政府大部委制的改革将影响到政府、能源等大行业,带来信息系统整合和共享的需求。这将是这些传统的信息化应用重点行业焕发第二春的重要机会。

篇3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百项技术创新工程确定的94项产业关键领域共性技术研发进展顺利,301个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稳步推进,认定了第二批7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突出重点领域标准制订,开展了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物联网等综合标准化试点,全年制修订1532项行业标准。

通信业保持平稳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实现年均增长21.3%;电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2%。2011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1726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电信业务收入达到9880亿元,同比增长10.1%。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2年前三季度,基础电信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9661.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电信业务收入8010.3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同期GDP增速1.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截至2012年9月,全国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404.4万公里;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2.6 亿个;3G网络基站总数达到96.5万个,其中TD-SCDMA基站总数达到25.7万个。宽带网络普及提速。截至2012年9月,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各项目标均超过预期,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比例达到59%,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3600万户,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家庭超过1600万户。用户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12年9月,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7亿户,普及率超过100%,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0.8亿户,3G用户超过2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7亿户;互联网网民达到5.5 亿人,普及率为41.1%。新兴消费蓬勃发展。2012年前三季度,基础电信企业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9.6%;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同比增长56.6%;三网融合快速推进,IPTV用户达到1974万户,手机视频用户接近5000万户。

两化深度融合和经济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目前,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新兴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形成了一批初具国际影响力的骨干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5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609亿元,增幅达到34.5%,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倍。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超过3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中央部门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经达到70%。社会事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99%的乡镇具备宽带接入能力,98%的行政村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篇4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移动医疗俨然成为蓝海,越来越多的医院也正在提出自己的移动医疗需求。应该如何应用移动医疗产品和技术,相信为很多医疗行业CIO所关心。

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日前,在郑州举办的“2013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海峡两岸医院信息化论坛”上,移动医疗就成为热点话题。“所有医疗行业工作者的工作模式未来都将改变,绝大部分数据采集、处理工作都会在现场完成,这就意味着移动将成为他们的工作方式。”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摩托罗拉系统)企业业务医疗行业经理陈阳向记者分享了他的看法。

陈阳指出,下一代移动医疗的关键在于移动技术应用的全方位拓展,覆盖病区内外甚至院外等范围。无论医生、护士、工作人员还是患者都可以利用这种移动医疗应用获得及时准确的第一手信息。通过移动技术和产品,医疗信息和数据可以得到共享并被充分使用于诊疗和救治过程。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显著增强的现场医疗护理,实现实时的病患监控追踪,准确的样本采集等操作,从而提高医护的工作效率。

此外,移动医疗还可用于药品管理、物流等领域,使医院的资源管理和运营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并让IT架构得到优化。“在下一代移动医疗中,移动技术不只用于改善医护的流程,它同样可以改善医院的运营管理。”陈阳说。

用专业化应对多元化

不可否认,移动医疗的巨大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厂商的加入。这就使得目前的移动医疗市场越来越多元化,解决方案五花八门,很多医院用消费级的移动终端产品来实现自己的移动医疗需求。“我们会在市场上看到摩托罗拉MC55A0这样IP64封装标准的高端设备用于资产盘点,同时也会看到众多消费级设备被用于专业领域。”陈阳表示,这说明目前的市场还不够成熟,用户对自己的需求和厂商的产品还不够了解。

“在零售和物流行业中有很多摩托罗拉系统的用户,这些行业对网络和系统连续性要求非常高,业务的中断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其实医疗行业也面对类似的情形。”摩托罗拉系统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业务技术总监高峰告诉记者,随着移动医疗应用的增多,当医院的移动设备越来越多时,就会出现管理成本大幅攀升的情况。在这个时候,专业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就会逐渐体现出它的优势。

事实上,摩托罗拉系统能够提供给医疗行业用户的正是由专业的移动终端、条码扫描器、无线网络设备以及管理工具共同组成的综合性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摩托罗拉系统的统一部署管理软件平台(MSP)可以实现对医院包括BYOD设备在内的全部无线设备的统一管理,通过医疗信息的实时传递,优化医护人员的管理和调度,带来更高效的诊疗、救治效率和优质服务。

篇5

1 中国移动互联网整体发展情况

2011年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加速发展,未来呈现爆发增长之势。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943.4亿元,同比上升66.1%,环比上涨22.5%。其中桌面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816.9亿元,同比增长60.9%,环比上升23.1%;移动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126.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8.9%,环比增长18.6%。移动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同比增速显著高于桌面网络经济市场。从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趋势上看,2011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2.6%,环比增长14.7%,与最新数据相比差距极为明显,2012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增长态势,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这一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条件及基础服务至2011年以来有了显著提升,主要推动因素在于:一方面,在智能终端和应用服务上,其用户规模和渗透率有了明显地增长,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的iOS、Android和WindowsPhone三种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三国争霸”,进一步加快了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不断促进移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第二方面,3G用户规模和Wifi热点的覆盖区域范围显著扩大,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形成对移动网络服务的巨大需求;第三方面,传统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推动整个行业更快发展;第四方面,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加紧战略布局,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极大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整体市场的发展。

2 中国移动互联网各细分行业的热门应用

2.1 移动增值

移动增值业务是移动运营商在移动基本业务(话音业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和市场需求开通的可供用户选择使用的业务。移动增值业务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它充分挖掘了移动网络的潜力,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因此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是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主要收入来源。艾瑞咨询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引自:

/29/20120803/178289.shtml),2012年第二季度,在中国移动网络经济领域,移动增值是占比最大的细分行业,达56.6%,但传统互联网公司增值业务增速趋于减缓,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而新型的移动增值服务,例如移动阅读、移动视频等增值服务贡献较大,发展势头初显。

移动增值业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不确定。这种移动性和不确定性给移动通信带来市场和挑战的同时,也为移动位置业务的开展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带来了无限商机。

2.2 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指利用手机、PDA、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电子商务体系。移动电子商务受桌面电商市场的影响取得快速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重要的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呈持续扩大趋势,达到20.5%。

移动电子商务利用了移动无线网络的优点,移动终端既是一个移动通信工具,又是一个移动POS机,用户可在自己方便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服务,进行电子交易和办理银行业务。移动电子商务除了能在互联网上完成直接购物,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与促销渠道。与目前销售方式的区别体现在:移动电子商务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具有移动性、即时性、私人性和方便性,可实现电信、信息、媒体和娱乐服务的电子支付。目前,移动电子商务主要提供银行业务、交易、订票、购物、娱乐、无线医疗、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等服务。

移动电子商务在整体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占比激增至30.5%,已呈井喷之势。有79%的消费者在使用手机帮助他们进行购买,未来几年这一数字会显著地增长。移动电子商务时代已来临。传统电商如淘宝、京东商城、凡客等纷纷推出相应的客户端,大规模进军移动电子商务领域。

2.3 移动营销

移动营销指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以文本广告、语音广告、网页广告、客户端等媒体形式产品或服务促销信息。移动营销由于广告主的进一步认知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行业占比逐渐扩大,市场份额达11.0%,发展势头良好。

移动营销市场规模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广告主对移动营销价值的进一步认可和积极的尝试。发展原因:智能终端进一步普及,移动营销依托的外部环境发展良好;移动媒体、广告平台等产业链各方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促进整个移动营销产业链的完善和共赢。

2.4 移动游戏

指用户使用手机等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专门适配手机的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

移动游戏市场份额9.7%,由于功能机比例的进一步缩小带来的单机游戏和Wap游戏营收的减少,市场发展增速趋于平缓,但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为移动游戏带来的良好用户体验,将促进未来移动游戏的快速发展。

篇6

我国数据源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传统行业企业有望成为数据源。近十年,我国大力提升了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互联网企业、传统IT厂商,以及大数据企业是我国大数据市场的主要供给方;而传统行业在转型过程中,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沉淀了大量数据,未来有望成为庞大数据来源。

我国处于大数据应用的初级阶段。2014年我国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4.56%,预计在2020年将提升至14%。目前政府、电信、金融、医疗、能源、电商和互联网行业大数据应用占比重较高,未来行业领域有很大扩展空间,例如交通、农业。

行业正面临全面爆发。传统行业努力转型,期望通过数据变现;互联网公司希望通过数据竖立起自己高高的护城河;各行各业在数据分析中寻找差异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工数据企业,成为最好的桥梁,通过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获得理论上可以无限延展的发展空间。

综合大数据领域代表公司:数据堂。数据堂成立于2011年,2014年年底在新三板挂牌;众包平台是公司业务亮点,客户资源优质。

专业大数据领域代表公司:美林数据。美林数据成立于1998年,2014年年底在新三板挂牌;公司拥有业内最领先的大数据分析挖掘平台,且一直深耕电力、军工制造领域,正在积极布局“数据价值交换银行”业务。

篇7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20-03

一、医疗健康产业的概念

狭义的医疗健康产业指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活动,总体分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其中,医药工业包含五大子行业,医药服务包含医药商业、研发外包、医疗服务(见图1)。

广义的医疗健康产业则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二、“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医药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2016版)》(以下简称《蓝皮书》)详细的分析了2015年我国医药、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行业细分市场的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上化学药物的销售额达到8 880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66.5%。从未来趋势看,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运营规范的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化学药领域的兼并重组,特别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将很可能明显改变化学药市场竞争的格局。2015年,国内中成药市场增长趋缓,总体市场规模约为3 379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25.3%。《蓝皮书》预测,从发展趋势看,得益于中国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未来行业仍有着明显的增长机会,而这需要各大企业进一步对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中国市场上生物药物的销售额为1 095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8.2%左右。预计未来我国的生物制药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二)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医疗器械市场方面,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推算,近几年来,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2010―2014年,市场规模扩大了1倍以上,市场总量从2010年的1 200多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 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19年行业规模将再翻一番,达到6 000亿元左右的规模。影像科设设备、检验科设备、心血管设备、骨科设备、信息科设备是医械行业最大的5个细分领域,《蓝皮书》预测,国内产品将向高端领域突破,产业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信息化和大数据将成为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新的助推器。

(三)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医疗服务市场方面,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40万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约2.20多万亿元。基于国家卫计委的统计,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338万亿元。目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78%,社区基层与私营医院所占比例仅为11%和8%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均私营医院床位数将翻三番,届时,私营医院医疗服务收入所占比重将大幅提高。

三、“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

在“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必须进行创新,实现互联网医疗,弥补传统医疗模式的缺陷,帮助患者更好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疾病,实现治未病;使优质医疗资源进行跨时空的最佳配置,优化患者院内就医流程,帮助病人免去不必要的到院就医,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给患者更方便快捷、便宜的购药体验,促进医患沟通,使医生价值最大化、服务最优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创新健康管理方式

健康管理包含保健食品、器械设备、健康追踪、体检、健身养生等多个领域,其核心是预防医学的思想。近年来,健康管理已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热点,作为一般医疗服务的“升级版”,未来将向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医疗下全新的健康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能够有效促进疾病预防,医病于未病,帮助降低医疗机构压力,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传统医疗环境下,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病症才就医,这种健康管理方式通过互联网医疗会变为主动进行疾病的预防。首先,人们可通过穿戴先进的医疗设备将生命体征指标数据化。通过穿戴设备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实时获得数据,及时筛查、预防疾病;将获取的身体各项体征数据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寻找疾病与日常生活行为的关系,并及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其次,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致病基因,预估疾病发生风险。患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积极运动等方式尽早进行预防,减少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见图2。

(二)创新就医方式

互联网问诊平台通过在线问诊、诊前咨询,初步了解用户的病症情况,引导其科学、合理就医,推动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倒三七模式向正三七模式发展,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因而将成为分级诊疗的有效手段。而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为“四面墙加一张检查台”,患者必须亲自前往医院就诊。由于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基础设施薄弱,出现了挂号难、医疗效率低、医疗服务质量低等诸多问题。

图2 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

互联网医疗环境下,不需要政府重新建造医院、诊所,只需要通过“虚拟化”的医疗体制和系统,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控,管理患者的信息即可。这样就会将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的患者。跨时空的优质医疗资源的配置将极大改善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就医体验。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的就医路径对比见图3。

图3 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的就医路径对比

(三)改善就医体验

“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及医生问诊时间短”这一“三长一短”使就医体验饱受社会诟病。互联网医疗的出现使得“根治”这一“顽疾”指日可待。与传统就医体验相比,互联网医疗就医过程更加快捷,减少排队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在互联网医疗环境下,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进行挂号,大大节约时间;同时,医院根据不同科室的预约可以提前调配医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缓解医院的看病难问题。在候诊环节,患者可以通过科室导航服务快速找到相应的科室;在缴费环节,可以通过网络支付,如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节省了到窗口排队缴费的时间;在获取检验报告环节,患者可在手机上查看报告,不需要再到医院提取;在院外康复环节,通过在线问诊或者远程医疗设置,患者可以与医生随时咨询,针对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办法。

(四)创新购药方式

传统医疗行业购药环节存在诸多痛点:处方用药不透明,购药方式多为医院看病购药以及实体零售药店购药,取药时间长且路途用时长。互联网医疗通过医药电商,可以实现让用户更方便、快捷、便宜的购买药品。方式主要以B2C和O2O两种方式。例如,O2O模式通过实体零售药店的快速物流配送,实现在1个小时内完成药品的配送,为用户带来更加快捷的购药体验。B2C模式则通过互联网药店或者第三方医药平台,对药品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比价,查看是否支持医保报销,用户在网上完成下单,药品在1―2天内就能收到。

随着网售处方药政策的放开,医药分离的状况愈加明晰,互联网医疗销售的药品种类将迎来大幅增长,医药电商的购药方式正在加速重构传统的购药方式,为用户带去更好体验。新医改的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是破除“看病贵”问题的针对性改革措施(见图4)。

(五)重构医患生态

当前,医患冲突不断升级。互联网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会得到改善。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健康管理、自诊等方式在线上与患者进行沟通咨询。通过在线问诊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的不对称,优秀的医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更多患者提供诊断,收获口碑和名誉,恢复“白衣天使”称号。互联网医疗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导诊、释疑、咨询等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使传统医疗的“三长一短”现状得以缓解,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给患者带来更加温暖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唐克媛.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情况分析[J].时代金融,2015,(11)

[2] 熊翔密.医疗健康产品发展数字营销的策略研究――以Z公司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篇8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将整个世界纳入其中。没有人会清楚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事物具有物联网的特质。不过,从研究机构的各类报告,我们能预估物联网产业的庞大市场前景。

Gartner预测,2015年全球使用中的物联网设备或达到64亿,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实现物联网的事物数量将增长逾3倍,达到近210亿。另据CB Insights统计,过去六年中,迅速发展的物联网领域吸引了近75亿美元投资,发生近900起交易。2010至2014年期间,物联网初创公司吸引的投资金额翻番,交易数量由91起增至221起。研究机构 IDC则预计,物联网设备及相应服务的市场容量将从 2014 年的 6560 亿上升至 2020 年的 1.7 万亿美元,增长速度将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加、带宽的增长及配套服务的成熟而加速。

麦肯锡的研究认为,基于未来10年中物联网采用率的范围、经济和人口趋势,以及技术的可能发展进程,预计在2025年物联网的经济影响价值可能在3.9万亿美元至11.1万亿美元之间。不过,实际影响将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降低技术的成本,以及消费者和工作人员的接受程度。通过使用物联网,工厂产生的潜在经济影响最高可达3.7万亿/年。潜在影响第二大的将会是城市,在该环境下,物联网应用在2025年产生的潜在影响价值可能高达1.7万亿美元/年。

值得关注的是,物联网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Forrester的调查显示,事实上,在物联网应用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公司甚至比欧美同行还要领先。根据Forrester的数据,全球19%的公司已经在使用物联网产品和服务,31%则希望这样做。而中印两国已经有75%的公司已经开发或计划部署物联网应用,另有20%对此非常感兴趣。调查还表明,已经部署和计划部署物联网技术水平最高的行业是公共事业和电信公司、化学和石油天然气公司、以及交通公司。而对物联网技术的关注一般是在安全和监控、供应链管理、库存和仓库管理、客户订单监控等几个方面。

物联网发展的重点领域

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物联网多种技术手段,如传感、定位、标识、跟踪、导航等,可以实现动态、实时、无缝、全天候的监控,为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大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够改进行业运行模式,从技术的角度引发行业管理领域的革命,促使行业领域向着公平、开放、廉洁、高效、节约的方向发展。目前,物联网产业已渗透到城市治理、家居、交通、医疗、汽车、农业等众多领域。

1.智慧城市

物联网一个巨大的应用前景来自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简单来讲,智慧城市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等我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

(1)城市基础设施

物联网主要应用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中。如云计算平台与银行管理结合可以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以及数据可靠性。利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城市设施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流量、水压和水质,对漏水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以韩国为例,其供水系统管道漏水率平均为14.1%。漏水率每降低1%,D个城市一年可以节约40万美元。仅靠此一项,韩国一个城市一年平均可以节约564万美元。城市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随着物联网科技的发展,全球智能电网应用开始进入发展高峰期。2013年与智能电网配套使用的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超过7.6亿只,预计到2020年智能电网预计将覆盖全世界80%的人口。此外,智能建筑在城市发展中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发掘。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2)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高效的政府管理,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以及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等,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资源整合优化,使政府服务不断向智慧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高效精准的公共管理,为社会机构和民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篇9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

中国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主任康熙熊说,检验医学是随着医学的进步逐步形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康熙雄说:“检验医学大致经历了微生物时代、遗传时代、生化时代、免疫时代和现在的分子诊断时代,而检验医学的加速发展,则是从五十年前相对完整的检验科的诞生开始的。”那时,“检验科”这个名字还不存在,而是叫“化验室”。当时的检验科业务很简单,主要是血便尿三大常规检查。

随着检验方法学的发展,“化验室”变成了“检验科”,检验业务从基础检查、临床检查、免疫检查、微生物检查,一直发展到如今的分子诊断。现在很多医院叫“检验中心”,是“检验科”的升级版。

康熙雄介绍,检验医学正在向分子量小、浓度低的检验以及高通量检验方向发展,目标更多,内容也更多。“以后的检验工作肯定会越来越艰苦,进展也可能更缓慢。”

对于检验医学当下的热点,康熙雄分别从临床、技术和服务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临床上,检验的热点是集中化和分散化。集中化是指,检验设备、流水线的发展提升了检验的产能,可以同时进行很多样本的检验操作。而急诊的即时检验需求、POCT的出现让检验变得可以随时进行,更加分散。

高科技在检验上的应用是技术上的热点。基础医学发展到了组学阶段,把这些技术应用推广到检验上,是检验的热点。比如质谱技术在细菌分类上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三个热点是服务对象和需求范围的变化。之前检验只是针对患者,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的提升,对健康评价的需求越来越多,健康人也成为体检的重要人群。

第四个热点是以POCT为介导的网上医疗和通过物流网、信息网、智能网相结合在一起的移动穿戴式检测系统。

兰博医信总裁马云鹏认为,随着大量自动化仪器的出现以及检验技术本身的发展,检验项目越来越多,基于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史或遗传因素“量身定做”检验项目也会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医学检验工作者不再是被告知要做哪些检验项目,而是要与临床医师有更多的沟通,建议其选择更能精准配合临床诊断的检验项目。这就是被动的医学检验转换成为主动的检验医学。

马云鹏认为,从国外的独立实验室发展历史和市场规模来看,国内的实验室也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即检验业务从各个医院慢慢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医学检验公司,承担一个区域各型医疗机构的医疗检验业务。或许短期内并不一定有明显的改变,但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检验信息化的发展

很多三级以上医院的检验都已经实现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首先是病房医生开具检验医嘱,护士在自己的电脑上看到医嘱后,用条码机把生成的条码打印出来,条码上会包含项目、试管类别、患者信息、送到什么科室等等,条码打印出来后由护士贴在试管上(或由包管机自动操作)。 然后去抽血,抽完血通过物流系统由管道传送到检验科。

检验科签收标本之后,分别分到各个组。比如生化组,就直接把大量标本混在一起放到生化流水线上,由机器自己完成离心。然后经过扫描条码,区分血清多少、有没有溶血等。如果是正常的标本,机械手会自动开盖进入不同的生化仪或免疫分析仪。

做完之后,数据会传到LIS里,工作人员经过审核判断确认数据准确后,就把数据传到病房,医生就能看到检验结果,整个流程全部结束。

检验走向区域

近两年来,区域医疗发展迅猛,医联体更是成为政府明确倡导的方向,这给区域检验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蓬莱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荆永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区域检验市场广阔,是基层最能做出一片天地的领域,前景一片光明!”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区域检验的甜头。

蓬莱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1年区域检验项目启动之前,医院的收入仅为1000万左右,而在两年之后的2013年,医院的业务收入已经达到3000多万,该院检验科相应的数字分别是不足100万和1200万,区域检验项目功不可没。

从2011年底,蓬莱市第二人民医院区域检验项目正式上马。该院联合下辖的3个卫生院和17个卫生室,检验标本在卫生所和卫生室进行采集后,通过规范化物流被送至蓬莱二院,由后者的检验科承接检验任务。采集标本时,通过在试管上粘贴打印条码,标识患者信息,蓬莱二院接到样本后,通过读取患者条形码信息,及时将检验结果到中心系统,实现了检验信息的数字化传递,下辖基层卫生所通过远程登录中心系统,可实时查阅和打印检验报告。

兰博医信是上述项目的承建商,马云鹏说:“乡镇医院做样本的收集能产生收益,而县医院中心实验室由于检验量的增加也会产生收益,患者则节省了路途奔波的时间和费用,总之,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业务模式,所以才会成功。”

在荆永正看来,区域检验所带来的收益不止在经济层面,它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也有重要意义。

马云鹏介绍,目前区域检验有四种模式。最简单的是总院/分院模式,分院把样本拿过来给总院做,这是比较普遍的。有第三方实验室模式,做医院不能做的或者不愿做的检验项目,大部分以非常规项目为主,第三方实验室市场发展很快,但是市场规模还很小。还有分包模式,一个仪器厂商把几个医院的检验项目承包了,也就变成了一个区域模式。最后是上面提到的以县级医院为中心的区域检验模式,由于是在当前业务现状的延伸,实现起来困难最小,也是他最推崇的模式。

在芬兰,Mylab(兰博医信的芬兰总部)与TYKSLAB的合作可谓区域检验项目的“样板工程”,国内的区域检验可以进行借鉴。图尔库大学中心医院(TYKS)与Mylab的合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它也是后者的第一家客户。大约有15年的时间,双方的合作聚焦在提升TYKS的内部实验室运作上。

2004年,“西南芬兰医院区”联合该区域的几个城市,把所辖实验室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商业公司TYKSLAB,为该区域的医院提供医学检验服务。顺理成章地,Mylab与TYKS多年合作的经验结晶――区域检验信息系统模型――就用在了TYKSLAB里。

TYKSLAB首席化学专家Ari T?rm?介绍,应用区域检验信息化系统后,患者可以选择区域内的任意一家合作医院进行采血。系统支持区域实验室各个工作阶段的自动化,只在少数几个阶段需要人力。在未来,TYKSLAB会使用基于云的信息系统,届时实验室将更加自动化,自动验证和测试结果的审批也会变得更容易,自动完成质量控制,只有明显偏离正常的结果才需要人工审查。

在移动方面,便携式无线打印机将被纳入系统,其它护理设备也可以连接到系统,因此,采血完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实现移动化。

篇10

随着“互联网+”在众多行业内实践的深化,医疗服务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也在不断加深,而市场和用户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也在不停演变。针对中国医疗市场的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增长率为44.7%,56.1%的用户认为移动医疗有助于搭建在线医患交流平台,目前用户在医疗行业的需求也扩散到康复管理、在线医患交流、预约挂号等应用范围。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针对“互联网+”下行业格局的变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未来的医疗生态是手艺与人工智能的‘竞争’,在线上运用‘互联网+’形成O2O闭环,智能化越来越高,越来越准确。当它准确到一定水平时,目前的医院运行模式一定受到影响,医生的就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用户对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和可穿戴领域内端到端创新解决方案的需求与日俱增。个性化服务、协作型医疗、远程医疗、网络化保健正从传统医疗机构中破茧而出,走向常态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医疗服务正在向移动医疗、互联网服务模式和个性化医疗悄然转型。谈及这一发展趋势,英特尔澳大利亚/新西兰健康与生命科学总监George Margelis指出,“未来医疗的趋势是个体化差异,包括诊断、治疗方案在内的治疗决策都需要针对个体进行分别对待;医疗服务也应该随时随地持续进行,优化流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整个治疗过程中专家的协同是保证效率和速度的根本。”为实现这一愿景,技术创新不可或缺。George Margelis表示,“从前端应用来看,基于英特尔架构的PC、平板和可穿戴设备为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后端数据中心平台的构建上,数据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医疗服务更加精准化、个性化。英特尔期待帮助用户突破传统医疗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速智慧医疗转型。”

作为技术创新和倡导者,英特尔长期支持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协助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英特尔中国区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柯道远表示:“中国的医疗信息化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完善,我们看到了在‘互联网+’战略指导下的广阔市场机遇,以及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协同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所面临的挑战。这需要产业各方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构建重构医疗服务的途径。在此过程中,英特尔紧密携手本土合作伙伴,在提供先进技术支持的同时搭造协作和交流的平台,推动解决方案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