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农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3.045
Thoughts on Development of Green Farms and Green Economy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Farms in Qinhuangdao Region
LIU Rong-jia1a,1b, YE Bing1a, ZHANG Di2
(1.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a.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Policy and Information; b.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 2.Qinhuangdao City Qinglong County Dawulan Town Chentaizi Village Party Branch Committee, Qinhuangdao 066500, Hebe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reen agriculture and green economy, a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arried out in Jiacheng plantation cooperative, Xinji town, Changli county in Qinhuangdao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developing green economy and improving green farms in Hebei Province. On this basi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farms in Hebei province and most of China.
Key words: green economy; green agriculture; diversified green fa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近年?恚?“绿色经济”、“绿色农场”等词汇在社会广为流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食品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的需求不断提高,发展绿色农业成为社会的一种主流驱动,其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技术落后、农场单一化和绿色经济发展曲折不前等问题。为了解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学习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种植技术以及大力宣传绿色农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应对国内农业发展问题,通过对秦皇岛市昌黎地区绿色农场的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分析,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和改善绿色农场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河北省及国内大部分地区建立和发展绿色农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显著,人民对生活也提出健康、舒适的高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绿色经济出现如雨后春笋,且受到了全国乃至全球的青睐。绿色农庄、生态牧场和生态园等模式均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现有的绿色农业只有少数集绿色环境与住宿、餐饮、观光、温泉养生、休闲、娱乐、商务等于一体[1],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绿色农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传统绿色经济的基础上,更具创新概念的绿色科技及绿色多元化农场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和更持久的发展前景。
1 绿色农业和绿色经济
现代农业的观念是强调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在提高经济功能效应的同时,着力发挥其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作用[2]。而绿色农业是指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依靠自然生态生产力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3],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部分。现今,中国农业的生产总值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大部分,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早在201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就提出未来20年深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倡导绿色经济[4]。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提出,绿色经济不仅能够实现财富的增长,而且还会产生更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绿色农场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经济休闲农场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是一种深度开发农业资源的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的新途径[6]。
随着党的十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与普及,中国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绿色农场和绿色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户和企业收入也有所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绿色经济的较快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在绿色经济较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首先,近年来,绿色经济发展陷入了瓶颈期,科技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现有的科技手段无法使绿色经济得到质的提升;第二,作为绿色经济重要的一环,绿色农场单一化的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绿色农场的多元化发展亟待普及;第三,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政府对于农户与企业财政与制度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绿色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第四,绿色经济本应秉承因地制宜、低碳成本、低碳生产和低碳排放的理念,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却产生了有违初衷的利益为先,对绿色环保型经济发展形成阻力。
2 调研地概况与调研方法
2.1 调研地概况
2.1.1 自然条件 调研地为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新集镇嘉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嘉诚合作社”),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区。针对绿色农场的发展状况对嘉诚合作社的农场进行了为期5 d的考察。秦皇岛属于河北省地级市,环境良好,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秦皇岛市气候属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秦皇岛市农业资源种类众多,林果资源丰富,葡萄栽培与种植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昌黎有着“中国葡萄之乡”、“中国干红葡萄酒城”之称;卢龙被称为“中国甘薯之乡”;山海关区是“中国樱桃之乡”,适合建设绿色多元化农场[7-9]。
2.1.2 社会条件 秦皇岛市所属的河北省是毗邻首都的大省之一,是重要的农业大省。近年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的提出引起热议,政府提出在首都北京周边的大小城市结合生态补偿,建构绿色环境,为秦皇岛市发展绿色经济创造了良好社会条件,也是该地区的优势所在。同时,河北省也面临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发展阶段,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诸多问题。
2.2 调研方法
对相关农业人员进行访谈,共调查100人次;拟定调查问卷请相关的种植农户、企业员工和市场商人等作答,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7份。调研内容包括了解农业人员在生产、销售及加工等环节的情况;问卷内容涉及填表人类型、各地区种植作物的分类、其对绿色农业与经济相结合认知度以及对牲畜排泄物处理方法等。针对昌黎县部分地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大多是种植农户、企业员工和市场商人。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阐明了嘉诚合作社绿色农场发展的进步性及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可行性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政府投入不够
据统计,约64%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地政府对发展绿色农业的投入不够。而谈到家乡发展绿色农业为哪种类型时,仅有3%的人选择了政府引导,其中乡村合作组织和个人自发的类型不相上下,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5%和43%,其余则为少数的企业引导和填表者对这项问题的不太了解。张红艳[10]研究指出,黄家沟村农场规划项目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已形成以农耕体验为特色,集现代设施农业、农业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都市农业项目,可见政府投入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对当地绿色农业发展不够重视有3个原因:第一,很多地区的领导部门没有充分利用地理、气候等有利条件,引导广大人农民投身发展绿色农业;第二,宣传力度不够,农业发展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尚处在起步阶段,农民普遍还没有绿色农业的意识;第三,很多助农、惠农等有关政策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11]。
3.2 龙头企业较少,绿色农产品不突出
问卷调查显示,在发展产品销售渠道中,选择企业统一收购的比重约占31%。这说明在城市和乡镇中,企业及合作社仍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但由于龙头企业较少,绿色农产品不突出,很多企业功能不够完善,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尚达不到优质绿色农产品标准,深加工少,这也在普通农户心中尚未形成一个典范[12]。因此,还需长期加强企业合作社对当地整体绿色农业的带动作用。
3.3 经济水平较低,科技手段滞后
农民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主体人群,他们面临诸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2%的农民是种植蔬菜、水果,少部分则种植水稻、油料、花卉及药材等。其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部分靠外出打工或在本村做工,少数饲养家禽和从事其他[13]。由于农村资金有限,很多农户生产靠手工劳作。近几年,政府加强新农村建设,很多机械化作业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约35%的农户采用了机械化生产手段,但由于经济与文化水平较低,能够运用高新技术生产的仅占6%,这足以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还需更大的普及力度,让千万农户也走上科技兴农之路。62%的农户表明,其家庭附近有绿色农产品,其中有40%的人参与到当地农业发展,其产品主要是蔬菜、水果、玉米、板栗等。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当地经济发展是缓慢而稳定的,这是一个保守的回答,农业本是中国发展根本,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它的发展理应是持久稳定。科学发展更顺应时代潮流,当下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的创新,经济水平低成了农户们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阻力[14]。同时,农民普遍文化水平有限、消息闭塞、信息来源少,这些因素也加大了农民提高收入的困难。即便82%的人对绿色农业发展前景看好,50%的人对发展绿色农业持积极态度,但绿色农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的人希望政府能颁布有利政策;32%希望能有资金注入,筹集资金;相当的人数希望有劳动技能培训;少部分则希望有产品?_发等项目。
3.4 农户环保与可持续利用意识薄弱
问卷调查中涉及到关于农户对于人畜粪便及污水如何处理的问题。25%的人认为可以随意堆放,回答将其放入沼气池资源化与制作有机肥分别占32%和22%,用其他处理方法的则占21%。而对养殖厂禽畜粪便及污水的处理,大部分人则建议入沼气池资源化和制作有机肥,赞成随意堆放的占16%。由此看来,当地农民对采用科学、环保方式处理粪便及污水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大多数农户选择随意堆放肥料是为了日后使用更方便。
4 对策与建议
4.1 政府部门加大工作落实与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的领导者与决策者应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和引导农户积极投身到绿色建设中去。可通过下乡举办绿色主题的文化演出,也可以书面要求的形式向各乡镇下达通知,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将绿色农业在自家实现。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药、化肥以及绿色产品的监管力度,以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和影响人类健康为基准,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国策。善于发现重用新型人才,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5]。
4.2 加强中小型企业及合作社对农户的引导作用
除政府外,中小型企业及合作社对农户的引导作用也非常重要。企业、合作社拥有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硬件设备,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凭借有利条件走在发展绿色农业的最前端。如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每一种蔬菜和水果的质量,绿色生活要远离激素与农药,希望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研制出抗病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并扩大生产将种子推广到市面上,让普通农民也以全天然无公害方法种植。规模化治理也是企业发展一个重要优势,与企业的正面引导作用相辅相成,规模化治理也成为企业引导农户避免生产风险的有效途径。
4.3 提高农户绿色意识和生产技术水平
经济收益是农户最看重的问题,发展绿色经济的最终目的在于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政府的惠民政策和有效的绿色意识宣传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户对经济收益的追求目的。培养作为绿色经济主体农户的绿色意识非常有必要,他们也是希望以绿色为理念提高经济收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很多农户受教育水平有限,但现在有很多大学生人才返乡,将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理论落实到实践,并采用机械化手段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4.4 推进社会、经济、自然“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
推进社会、经济、自然“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需要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相对独立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16,17]。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要促进“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还需要营造氛围,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从点到面,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
篇2
关键词 绿色农业;内涵;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328-01
现代农业强调将先进的工业装备、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和绿色农业相融合,追求农产品的安全性,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包括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50多种模式。它们多立足于某一方面,在特定方面具有特殊优点,但具有局限性。而绿色农业则是立足于现代大农业生产,将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理念贯穿到绿色农业的全过程,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农业生产方式[1]。
1 绿色农业的内涵
绿色农业概念的提出是以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基础。绿色农业注重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它强调将先进的工业装备、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和绿色农业相融合,追求农产品的安全性,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力求增加农民、企业收入,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效果。绿色农业讲求安全、科学、高效、和谐[2]。它强调整个产业链条的标准化,追求多功能性。
绿色农业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着力实现清洁生产,将废弃物进行有机化处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二是倡导“以人为本”。绿色农业要生产出营养合理、卫生安全、数量充足的绿色食物。生产过程中以安全为标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三是倡导农业全程一体化管理。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进行绿色化管理和控制。
2 发展意义
绿色农业指的是在绿色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经营[1]。绿色农业既对产前的环境有所要求,又对产中的农产品投入品有所限制,还对产后的加工、包装等方面进行监测,通过这些要求以保证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质量和口感。由于绿色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较大,因此其收购的价格也较高,比普通的农产品更具有增值的潜力。此外,由于绿色农业的发展非常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生产出来的是优质、无污染的农产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绿色农业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的提出有其特殊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逐年加重,农产品不安全等问题的发生几率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多,而人均耕地面积较小,此外由于大部分的农业生产都是分散生产,而且资源相对较少。要想增加农业产量,最好的途径便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绿色农业模式将生产和保护相结合、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相结合,集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为一体,可以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2]。
3 对策
3.1 合理有效利用自然优势
自然优势包括有利于开发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丰富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也越来越重[3],因此我国将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加大对污染的有效治理力度,使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2 “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对土壤、水源、空气、种子、化肥、农药及产品质量、运输、储存等内容都做了详细规定。此外,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实践经验,对防治病虫害做出二元、三元配方。在农药使用方面,对于农药的品种作了严格规定,制定了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对空气、水、土壤的污染物浓度作了详细规定,从各方面入手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3]。
3.3 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产品质量的好坏与生产环节直接挂钩,因而加强对生产者的教育、引导尤为重要。教育生产者要将保护农业环境的思想贯穿生产的始终,科学种植,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指导,增强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4]。
3.4 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通过开展质量认证、质量检验等手段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在农产品销售场所设立绿色农产品专区、绿色专柜等绿色农产品市场,形成绿色品牌效应,引导消费者选用绿色产品。绿色生态示范区的建设,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生态恢复与建设,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可生产出有利于人民健康的清洁食品。对于出口而言,绿色农产品能提高我国出口食品的品质声誉。从生态建设来看,绿色农业的开展能有效改善单纯农业开发所带来的生态失调和环境恶化现状,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王淑丽.关于发展绿色农业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0(8):22,24.
[2] 刘贵,王晓光,冯福忠.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与途径[J].现代农业,2010(6):70-71.
篇3
一、我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绿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抓手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给予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大力扶持,使我市绿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三品认证面积达到27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180万亩,有机食品从无到有、生产基地规模达到50万亩,锦州地区“三品”总数 60家企业,182个产品,其中有机食品:4家企业,44个产品;绿色食品:25家企业,74个产品无公害农产品:37家企业,64个产品;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7家,培育了10余个国内知名品牌,2009年全市绿色农产品年产量达到120万t,2009年全市绿色农业实现产值35亿元,创税3600万元;完成订单农业规模5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人均增收80元。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绿色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
1.对绿色农业发展认识不足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绿色农业重要性和紧迫感责任感的认识明显不足,对绿色农业发展知识技术理解的不深入全面、不系统、不够准确,食品安全质量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标准化意识不强,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不能更好地指导绿色农业发展实践。
2.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调水控水能力和抗旱排涝能力低,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陈旧老化,灌溉保证率低,灌区工程不配套,农机具配套率低,大型农机具保有量少,机械收获率低,农机具利用率低,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低。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面积少、规模小,化肥施用面积大、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施用面积少,农肥积造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绿色农业抗御干旱、冰雹、洪涝、大风、病虫草害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3.农业生态环境压力依然很大
多年来我市农业过量使用化肥,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大量生活垃圾和人畜粪尿未得到无害化处理,农业污染严重;深翻轮耕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农民长期掠夺式生产,土地养分含量急剧下降、营养严重失衡,土壤板结硬化、耕层变浅、结构性状变差,涵水保肥能力降低,部分农田已经亮起了“红灯”;森林乱采滥伐,林地、草原、湿地、五荒资源的乱开滥垦,自然植被大量破坏,水土流失较重,病虫害频发造成损失大。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依然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4.标准化水平低
我市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经营模式严重缺乏,且没有被广大生产经营者认同接受、全面准确掌握运用并严格执行,跑粗走样现象明显,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低,检测不到位,监控缺失,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还有待增加。
5.绿色农业经济效益不高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优质不优价,高位市场占有率不高,难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绿色农产品价值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影响了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三、绿色农业发展对策
推进我市绿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提高发展绿色农业的思想认识
要注重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和载体,广泛深入地宣传绿色农业知识,教育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村干部群众、涉农企业和组织,深刻、全面、准确地认识我市发展绿色农业的重大意义,营造出了解绿色农业、理解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形成全民踊跃参与、积极献策出力、共同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合力。
2.扩基地、壮龙头、创精品、育名牌,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用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现代企业运营模式来谋划发展绿色农业,一是建设绿色农业基地,推进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绿色农业生产标准化、有机食品生产模式化的园区、示范区和生产基地,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自觉地发展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二是壮大“龙头”,开发“精品”。要采取择优扶强现有个体、整合壮大现有群体、引进培育新上、园区集聚等措施,加快绿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扩规模、上水平、增实力。三是强化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绿色企业、绿色产品、绿色品牌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四是加强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要把绿色农产品营销作为我县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和新兴综合物流区建设的重点,在综合物流区辟建绿色有机食品物流园区,并加强销售网点布局,完善绿色农产品特别是绿色有机食品供应链要推进绿色农业企业群体化发展。
3.推进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和标准化,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要加大绿色农业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全民特别是农民中绿色农业从业者、绿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涉农部门领导干部的绿色农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注重引进消化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融入到绿色农业之中,推进绿色农业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农业的科技含量。
篇4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对粮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滞后的趋势,受到了耕地资源及市场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提出了多功能的要求,这些都是影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绿色农业的产生就是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主要针对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绿色农业发展展开研究。
关键词
现代农业建设;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绿色农业是指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模式,其对提高环境保护、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不是指农业回归传统模式,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模式的否定,其是基于现代农业模式的各种优势,扬长避短,促进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是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及思想观念发展的产物。
1绿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其应用新型绿色农业技术,转而将现代农业向技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且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助于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增长,保障我国人民对于粮食的需求。绿色农业的产生,标志着绿色技术及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在现代农业中的全面推广及重点示范发展。从根本上分析,绿色农业是一场产业与技术在农业中的革命,也是我国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1]。总体而言,绿色农业的特征主要为开放兼容性、持续安全性、全面高效性、标准规范性。开放兼容性是指绿色农业利用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技术成果,依托于现代技术、资金投入等方式,实现现代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及卫生安全,符合现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持续安全性是指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工业投入品的合理应用,并注重现代生态技术、动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减少使用化学产品,将农业生产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保护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的合理发展[2]。全面高效性是指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绿色农业注重合理应用生态资源,并重视农业绿色产品质量,有助于改善现代食品卫生现状,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尤其对农村经济及地区经济起到了持续发展的效果。标准规范性是指绿色农业发展通过第三方认证及标注化管理,绿色农产品认证的相关标准与程序、绿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是绿色农业发展进行组织与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实现绿色农产品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食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2.1生态安全问题
农业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一个污染较大的产业,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与加工中会应用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而这些产品中大多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及农业废弃物,其在应用过程中会经由雨水进入土壤、大气及地下水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空气污染、水污染可能诱发当地居民出现各种疾病,甚至是癌症。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出现水体富营养化、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尤其是在我国湖泊与河流中属于比较常见的污染,相关文献指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及洪湖等湖泊的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有学者指出,我国农业中化肥利用率较低,而农药使用的有效率仅达0.1%,剩余农药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3]。
2.2食品安全问题
20世纪末期,我国食品数量安全在农产品供给方面呈现比较满意的状态,仅存在产品结构的短缺或剩余。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许多国家选择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我国农产品市场中的供应种类,我国食品数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此时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现代食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商家选择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加入化学色素、添加剂等有害污染,造成我国食品卫生安全事件频发。自2005年后,我国每年的食品安全问题报告件数高达3万~5万件,而专家估计可能实际比报告数量要高出10倍,而其中并不包括长期食用可能造成的慢性疾病及隐性危害。
2.3贸易壁垒问题
近年来,我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美国对我国食品提出了许多的检验项目;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验项目由早期的6项农产品残留物增至62项;2006年,加拿大对我国食品的进入标准进行了调整,其中对于农业化学品的检测多达638种,限量标准为42684个,涉及食品285种。这些方面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出口。据相关统计指出,我国每年有约120亿美元的农产品由于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而无法出口。而出现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比较滞后,标准较低且跟不上国际食品标准,其质量认证得不到国际认可,没有实现生产体系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3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3.1保障农产品安全
农产品安全主要包括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绿色农业的发展能够应用于我国农业发展中,主要是由于其能够有效缓解我国人口增长对粮食资源带来的压力,减小资源短缺问题,这就对绿色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绿色农业立足于现代绿色技术,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满足现代人对食品数量及质量的要求。
3.2保障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一般是处于平衡状态的,能量流与物质循环维护着生态平衡,基于此,生态结构也能够以相对稳定的状态发展。生态平衡最主要的表现为生态环境中的物种数量及种群规模处于稳定状态。
3.3保障资源安全
农业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也就对农业生产提出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农产品的要求。而农业生产需要有一定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因此需要保障农业生产的资源安全,以利于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3.4保障农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并且农业是社会发展及人类生存重要物质基础的来源,因此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也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绿色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对于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
4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措施
4.1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减少化肥使用率,需要创新施肥技术,提高农作物养分供应管理;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利用生态技术进行施肥;通过测量土壤营养成分含量进行配方施肥,降低化学施肥的盲目性;合理使用农家肥与有机肥,提高绿色农业的生产效益。减少农药的使用,需要综合应用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生物调控及非化学药剂的驱虫药等措施,降低农业生态系统中使用化学合成农药量,以利于促进生态平衡,保障农产品质量;同时,应重视残留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2提高农产品产量与效益
提高农产品产量就必须要应用现代新型技术,依托于现代科技进步、资金投入等措施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保障食品安全,重视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满足现代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农业生产效益是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绿色农业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重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重视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的提高,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3降低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及排放
降低农业生产所需能源的消耗与排放,首先需要重视清洁能源、新型能源的创新与推广,并推动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农业,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加强对沼气、沼渣、沼液的利用。农业发展具有碳排放的特征,因此,需要降低农业的碳排放量,加强土壤固碳能力,减轻大气污染及环境污染。总的来说,绿色农业的发展,有助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推动生态资源及环境的合理利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翁伯琦,徐晓俞,罗旭辉,等.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启示.山地学报,2014,32(2):141-149.
[2]胡雪萍,董红涛.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须破解的难题及路径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6):152-158.
篇5
关键词:绿色农业;农业经济;支撑条件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17-1
1 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1.1 绿色农业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绿色农业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一种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从社会生态条件出发,要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可以避免过分片面追逐产业经济增长或单纯附和生态农业,能够使农业产业由经济总量增长向社会收益增长转型。
1.2 绿色农业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绿色农业经济的生产过程是要遵循一定的农业生态规律,合理开发各种农业资源并使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持良性发展,在此前提下达到的农业资源可长期循环利用的活动过程。因此,绿色农业生产不等同一般农业物质生产,两者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它由于采用具有清洁、无污染、节约等优势的绿色农业生产科技,将经济发展同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的协调在一起,实现了二者高度统一的发展。
1.3 发展绿色农业经济
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绿色农产品在消费、生产过程及消费后对农业生态环境有较少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社会治污中所需投入的资金、技术与人力的力度大大降低,也就是说改善环境的成本降低,从而将绿色农产品的价值提高了很多。因此,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激活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
2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2.1 绿色农业生产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条件
绿色农业生产在人力、技术与资本的整体水平运动下,可转化为绿色农产品的能力就是绿色农业生产力。不可否认的是绿色农业生产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绿色农业生产力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的大小是其制约程度的表现,而其支撑能力的强弱又体现在人力、技术和资本3个方面:即绿色农业科技含量及技术普及状况、绿色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资金投入多少及融资渠道的种类和数量。所以,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绿色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前景,它是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除此以外,某单一要素生产能力的大小不能决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同时要将不同要素有机组合、巧妙衔接,以达到效益最优的目标。所以,绿色农业生产力作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先决条件,应当重视其支撑能力的合理有效改善。
2.2 农业资源承载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条件
农业资源承载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想要发展农业就必须强调农业资源的承载力。一定区域范围内,人均拥有的农业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对全社会的当代及后代人口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支撑能力就是农业资源承载力。一个区域的农业自然资源能够承载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满足当代人口及其后代人口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需求,那么该区域的农业经济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区域所拥有的农业自然资源数量、种类、质量的高低决定该区域的农业资源承载力的强弱,从而影响其支撑作用和农业的生命力。绿色农业虽然利用绿色科技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它却只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弹性,并没有改变农业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原始承载力。
2.3 地域环境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撑条件
地域环境体系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区时空分布的特点,生产区的区位条件,生产区的区域差异规律,生产区的地域、地势、地带特点,生产区所在地的生态体系、人文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及地区环境容量。绿色农业地域环境体系有助于绿色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掌握绿色农业生产区的区位特点,使根据各种生物所适应的特定环境来发展相应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由此达到绿色农业的高产、高效、优质目标;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环境的优劣条件,使绿色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掌控区域环境容量,发现并利用绿色农业生产区所必须遵循的环境临界点,进而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为了使绿色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下去,我们要提高一个绿色农业生产发展的环境预警屏障,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保持这个生态环境体系的良性循环。所以,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是最为基础的支撑条件是地域环境。
2.4 智力支持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决策支撑条件
篇6
(一)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模全国最大,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化、专业化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24个,其中国家级基地52个。全省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加工产值3亿元以上的县(市、区、场)达到18个。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成效显著。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181万亩,比1999年增长5.2倍。无公害农产品面积发展到5 974万亩,实现了2002年以来零的突破。全省绿色食品企业已发展到32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9家,占全省的82.6%;在省级18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绿色食品企业103家,占55.4%。2005年全省绿色食品企业销售收入160亿元,占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29 %。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产加销相联结的绿色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8大产业体系。
(二)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十五”期间,我省已逐步建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齐、牡、佳、大庆等中等城市为重点的大中型绿色食品批发市场以及配送中心、连锁专卖店、销售网点发展到875家,比1999年增长23.3倍。同时在开发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市场中取得了长足进展, 2005年全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省外销售额110亿元,比1999年增长30倍。目前,我省绿色食品(有机、无公害)产品已销售到全国除外的所有省、市、区(包括台湾省),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我省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目前,全省4个中国驰名商标中有3个是绿色食品,22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有10个是绿色食品;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的70个,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39个,由此在市场上也取得了显著的品牌效应。
(三)绿色畜牧业发展不断加快。由于绿色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了绿色畜牧业发展。 2005年,全省绿色奶牛66万头,家禽1 432万只,分别比1999年增长4.2倍和6倍;绿色肉牛、生猪124万头,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一些县市注意发挥优势,全力发展绿色畜牧业。
(四)绿色食品产业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省绿色食品产值占农村经济的比重,已由1999年的 5.4 %,提高到2005年的17.2%。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绿色食品收入1 1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4.4%,比1999年增加31个百分点。有37个县市区绿色食品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以上。 2005年全省绿色食品企业纳税23.5亿元,占全省县级一般预算收入的52.2%。2005年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187.2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21.8 %;实现加工业产值173亿元,占全省食品加工业产值的31 %。由此看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新的增长点。
二、绿色食品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初级产品多,深加工少。(2)标准、认证体系尚需要与国际接轨。(3)配套政策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绿色农业的本体
(一)绿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1.绿色农业的内涵。就目前理论界对绿色农业的认识,是指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摄取人类农业历史文明成果,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把标准化贯穿到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实现生态、生产、经济三者协调统一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2.绿色农业的特征。(1)持续性。(2)广泛性。(3)统一标准性。
(二)绿色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农业中存在一些长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农药残留、地力枯竭、食品污染导致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使我们生存的环境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其二是农业生产率低,传统农业高度依赖大型农业机具、化肥、农药,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农业生产始终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产品质量不高。
(三)我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支撑条件分析
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自然环境成就绿色农业。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我省被国家作为生态示范省重点发展,独特的优势表现在:幅员辽阔,拥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这些平原的黑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较好,耕地平坦。此外,我省具有大小兴安岭这样独特的天然屏障,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2.政策支持,推动农业发展。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传统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把绿色食品作为经济发展和绳梯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最佳切入点,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打造。
3.科技支持,体现自主创新型农业发展思路。绿色农业是技术农业,我省具备了一定的工业经济基础和科教优势,拥有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一批国内重点学院、学科和科研院所,绿色食品工程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学科发展,建立了28个省级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区49个绿色食品生产规范标准。
四、绿色农业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绿色农业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石。“十五”期间,绿色食品产业蓬勃健康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绿色食品只是农业体系中的一类终端产品,单纯的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固然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取得成绩,但是却不能维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绿色农业在绿色食品生产中起到基石的作用,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是对整体的农业质量的一次提升,使从产品的生产到产品的加工再回到产品生产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形成一个循环状态下的农业发展体系,从而保证了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7
一、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内涵
绿色可实现对自然环境以及生物发展规律的直观体现,是一种可再生以及可循环型的发展,在有机物语以及无机物的基础上进行,最终实现保持生态原有样貌的目标。绿色农业技术以及绿色农产品是绿色农业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农业中是将绿色农业技术作为主要支撑,实现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节能减排,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的目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绿色食品的大力发展。
绿色可实现对自然环境以及生物发展规律的直观体现,而是一种可再生以及可循环型的发展,在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的基础上进行,最终实现保持生态原有样貌的目标。绿色农业技术以及绿色农产品是绿色农业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农业中是将绿色农业技术作为主要支撑,实现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节能减号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的目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绿色食品的大力发展。
绿色农业技术在闭锁农业种植技术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就是只在绿色农业中的,种植技术、粮食作物以及经济作物都可实现对上述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实现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具有较为长远的发展与作用。
二、推广意义
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粮食作物以及经济作物安全性的保障,必须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使用与推广,绿色农业不仅对植物的自身生长规律有一定需求。同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从根本上避免农产品残留毒素现象的发生,对人们身体健康的保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绿色果品是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了一个概念,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从中直到运输环节都实现严格的农药管理。从根本上避免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有害细菌对果品污染现象的发生,这不仅对水果的种植技术有严格要求,同时要求水果的品质以及营养价值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与要求。
1.经济性
随着和谐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增高,绿色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购物的首选,超市中标有绿色字样的果蔬等农产品往往销量较好,并且也以绿色蔬菜水果作为卖点,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可为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收益,也为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带来经济效益。例如东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商品粮生产基地,建立发展绿色农业工程,为东北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品牌性
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有利于打造品牌效益,形成品牌优势,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和群众认可度。例如山东省寿光市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其从发展之初就利用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对蔬菜进行无公害处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的同时保障了蔬菜的绿色健康,使得寿光蔬菜在国内外市场成为了著名蔬菜品牌,获得了民众的广泛认可。
3.资源性
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从资源角度将具有以下意义:一是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绿色种植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农业和土地、水源等资源的紧张形势,较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同时起到节约资源的效果;二是有利于发展农村人力资源,通过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发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评定,提升农业种植户自身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三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绿色种植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朝着绿色化、生态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与科技结合,实现农业种植技术质的飞跃。
三、推广策略
1.加强绿色农业宣传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农业的推广从农户角度可以由两个方面共同进行:一是政府加强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宣传力度,培养农户绿色农业意识,使农户意识到绿色农业对人们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农户产生道德责任感,有利于加深农户绿色种植意识;二是加强对绿色食品的推广,注重绿色食品无害化,使消费者能够注重绿色农产品消费,加强对绿色食品的认可度,刺激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效益,让农户能够真切感受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自愿投入绿色种植队伍中,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2.惠民政策
政府制定一系列绿色农业种植方式优惠政策,我国目前的绿色农业政策只注重了对环境效果的提高而忽视了农民切身经济利益,造成农民对绿色种植技术的不支持和怀疑,因此政府应通过奖励、补贴等经济方式引导农业生产者主动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激发农户的绿色种植积极性。由于绿色种植技术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农作物种植产量,且其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较高,资金投入较大。因此政府应在现行农业政策基础之上对农业生产者提供经济支援和技术支援,帮助农户适应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绿色种植方式的转变,主动学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
3.示范基地
通过绿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的建立,使农业生产者供职官感受到绿色农业的优势和经济效益,了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要点和方式,学习种植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突破区域限制树立良好榜样,更具说服力。例如河南济源市建立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种植的果蔬全程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为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提供解决方式的同时,构建了绿色高端农产品品牌效应。
四、结语
篇8
1.大安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大安市的绿色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有白鹅、白芝麻两个A级绿色食品,同时带动了名、优、特产业的发展,拥有各级各类名牌近70个,现已初步形成名、特、优、绿及无公害农产品同步发展的格局。
大安白鹅、西大洼白芝麻都已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并在北京、广州、吉林等农博会上多次获得名牌农产品称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月亮湖大米、坨坨寺小米、彭泽鲫、河蟹、宝达牌系列罐头、嫩江龙酒等几种农产品或加工制品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名牌称号,绿色食品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另外,大安市已被我省列入“全省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县市,在大赉乡、安广镇、四棵树乡共培育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20万亩,以确保人们吃上放心菜、安全菜。
2.大安市在发展绿色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地方群众对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工作认识不足,品牌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层面上,没有实现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重视程度不够,抓的不紧,工作进度慢。企业受发展规模的限制,很难打开销售市场,即使获得名牌、绿色食品标识,短期内也不能发挥作用。
2.2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绿色食品开发工作是绿色农业的核心。大安市由于龙头企业少,现在仅有近10家,除白鹅公司外,其他大部分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牵动绿色食品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绿色食品开发工作进程,阻碍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2.3缺少绿色食品开发资金 开发一个绿色食品,包括基地环境检测费、商标注册费、质检费、标志使用费和管理费等需5万多元,政府拔款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申报企业存在等靠心理,加之经济困难,资金有限。由于缺少开发资金,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进展。
3.大安市绿色农业发展前景
大安市是国家级农业生态示范县,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有109万亩水域面积、354万亩的天然草场和132万亩的肥沃耕地,具有开发晚、污染小的良好生态基础,为大安市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业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能满足人们更多的绿色消费。大安市现已建立白鹅、芝麻、月亮湖系列杂粮、杂豆、蔬菜等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15个,面积达20万亩,绿色农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大安市绿色农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为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对绿色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宣传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宣传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宣传外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靠利益驱动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
篇9
1.集约和优化现有的农业资源。集约资源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在现代农业建设中,通过整合农业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使农业企业或农户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资源消耗和浪费。这正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
2.实现农业物资的绿色运输。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其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污染必然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实现农业物资的绿色运输首先是要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农资的绿色运输还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提倡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研究能有效改善环境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交通运输技术,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辟环保、节约、顺畅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绿色通道。
3.改进农业物资的绿色仓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使用和生产都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平衡供需,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进行科学的仓储是非常重要的。绿色仓储可根据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设施条件的仓库分类保管,做好防潮、防腐、防漏等工作,积极采用现代储藏保养技术,加强科学养护,如塑料薄膜封闭技术、低压保鲜储藏技术、采用“生物霉”技术等来延长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储藏期和保鲜期。
4.强化农业物资的绿色包装。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例如现在我国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就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随地遗弃引起的,这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一大公害。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5.发展农业物资的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指所有与资源循环、资源替代、资源回用和资源处置有关的物流活动,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常被发达国家作为建设循环型经济的重要举措。实施逆向物流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商品召回制度、废物回收制度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制度。在我国,逆向物流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只是局限于废旧物资回收、生活垃圾分类等初级行为,经济效益尚不明显。
二、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1.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加入世界观贸易组织后,农产品出口的门坎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生产的限制因素越来越多,我国涉及农业的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
2.物流绿色也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物流作为现代新兴行业,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紧密衔接,人类的经济活动绝不能因物流而过分的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至造成再次重复污染。我国现代农业正处在建设与发展之中,选择绿色物流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
3.绿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显而易见,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它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是无可估量的。
三、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措施
1.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实施绿色物流的策略对于政府来说,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政府要把现代农业经济全过程的绿色环保作为施政的基本策略,不能只强调生产和消费的绿色化,而忽视物流的绿色化。政府在物流绿色化刚起步阶段,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采取措施全面引导,使物流企业绿色化能顺利进行。
政府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物流的实践经验,政府可以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除了控制之外,政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基础支持。一是发展农村经纪人合作社。由农民挑选出的经纪人收集各种信息并将其整合,帮助农民实现“买难卖难”的问题,并可利用所获得的信息为开展共同配送提供可能。二是发展农村连锁经营。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在农村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并与农户签订协议,形成“基地+配送中心+连锁店”或“基地+批发市场+连锁店”的产业链。三是面对全球市场,培养第三方绿色物流企业,利用这些企业的优势可降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附加价值,带动农民开展绿色物流,增强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开拓市场,选用优良农业资料,打造一流质量的农产品,开发一流的市场。
3.开展消费者绿色教育,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公众支持。开展消费者绿色教育,要通过专家讲座、参观学习、召开研讨会、培训、宣传等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的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绿色经营和服务意识。开展消费者绿色消费教育,全社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科学消费。通过优质、安全、无污染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并通过在消费过程中观念的转变来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绿色消费意识。同时,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进行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
4.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绿色物流的发展中应注意培养和吸纳一批绿色物流管理技术人才,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涉及到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参与,也是企业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的基础保障。政府部门、企业、行业组织、咨询机构及民办教育机构需要共同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绿色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不断培养造就大批熟悉绿色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并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绿色物流管理人员和绿色物流专业技术人员。
篇10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引言
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食品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必要基础,主要源于各种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绿色农业是一种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它讲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起步较晚,还需要在技术方面多加完善;在技术推广上要结合时展和农民需求,努力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它不是对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原本的种植技术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完善和创新;并结合农业市场需求、生态环境需求和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提出新型的农业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要求农业生产活动要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要保证农产品的高品质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和农药残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食品安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意义
2.1发展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是农民日常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较晚,农产品价格还比较低,深度推广新的农业种植技术有利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绿色农业可以生产更加优质且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农产品市场中提升我国的农业竞争力。在我国加入WTO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绿色农产品的数量是保证农产品能够顺利出口海外的关键[1]。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提升农业种植技术并有效推广运用才能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势。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生产的农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对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2增强食品安全
社会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从数量转向了质量,安全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安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较多,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和有效提升,减少农产品中毒事故,可以很好地改善食品安全现状,创造更加安全有序的农贸市场。有需求就有市场,为了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
2.3保护环境
在我国以往的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对于土地的利用率较低,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比较严重,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以及农业种植中不合理的土地修整,对土壤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很多土地无法再进行农业生产。推广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施肥与施药工作来对土壤结构进行保护,并根据土壤实际情况进行修复;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土壤营养的流失,保持土壤质量。因为减小了土地的负担可以有效地延长土地的农业使用寿命,增加循环种植生产的次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3.1加强技术推广宣传
3.1.1增大宣传力度。虽然目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仍需继续坚持宣传,要让农民充分理解运用新型种植技术的意义和优势,建立起绿色农业的概念,更自觉地去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改善生活。宣传人员要引导农民改变以往比较陈旧和不合时宜的农业种植观念,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让农民懂得在农业种植生产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要积极支持技术宣传工作,增强对于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宣传工作人员的数量、提升宣传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确保技术宣传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同时政府要宣传绿色农产品,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从源头改善食品安全,满足人们的绿色食品需求。
3.1.2创新宣传方式。技术宣传的方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除了传统的讲座、乡村刷墙、宣传栏之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农业种植技术交流会、农民美食文化节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推广宣传。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农民对于新媒体、新的传播方式也已经很熟悉,在推广时可以采用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实现全方位的宣传。
3.1.3建设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是进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宣传推广的一个有效方法,这是一种让农民直观感受技术优势的方式。若在一个种植区域内分隔出两种不同的种植技术展示区,一边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另一边采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经历时间变化,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农民自主发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感受到技术、产品上的差异,从而更加愿意应用新技术甚至帮助宣传。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多个绿色农业示范基地,让当地农民可以直接到基地去参观学习,基地的工作人员要具备教导农民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和种植理念,保证新技术的快速学以致用。
3.2政府扶持
3.2.1制定惠民政策。一项技术的推广运用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当地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鼓励农民的惠农政策,激发农民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热情。有以下一些惠农政策可以考虑:其一,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可以设置绿色种植补贴、绿色种子化肥优惠购买;还可以对采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农民进行经济补助。其二,政府带头引导和促进当地新技术的研发,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三,充分激发农村集体种植的优势,组织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创办企业等等。
3.2.2增大资金支持力度。当地政府要对技术推广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发放宣传费用来保证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因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农民自身负担不起,政府可以通过推行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助推当地的绿色农业,促进产业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投入的资金有限,所以政府要积极与当地农业发展银行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小农民的贷款限制,保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不会受到资金问题的制约,使农民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展绿色农业种植生产。
3.3技术支持
3.3.1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要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需要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多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技术人才,使其具备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和能力,同时能够细心指导农民完成新技术的运用。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能够提出农业种植技术创新方案的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经济和技术环境条件。专业的技术队伍组建完成后,还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增加技术学术交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来提高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并用绩效考核制度来提升工作热情,合理增加工作人员的收入。
3.3.2提供专家指导。有了专业的种植技术人才队伍,就可以在农民遇到技术应用问题时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实际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对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偏差,容易影响种植效果。除了专业的工作人员在平时多为农民讲解和示范之外,当地政府还可以定期委派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专家下乡村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问题,实地进行操作指导和示范,将具体操作要点分步骤详细讲解,让农民能够尽快熟悉技术要点,并在实际种植中实现有效的技术应用。
3.3.3注重汲取经验和开发新技术。因为我国绿色农业起步较晚、种植经验较少,所以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可以参考和借鉴国外绿色农业的发展经验,根据当地种植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运用。比如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推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的相关法规,要求农民必须在种植时遵照自然生态的循环模式,适当将动物的排泄物进行加工并融入到种植所需的肥料中,并且将农作物除去人们需要的部分后,把剩余部分留给家禽家畜食用。这种循环方式可以明显减少化肥用量,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新技术的研发要与实际的推广应用同时进行,根据当地特点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努力培育出更加优质的种子、逐步简化种植生产流程,寻找更加高产高效且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3.4保障农民收入
3.4.1建立预警机制。农业种植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所以在进行技术推广时必须要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与经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农民并不具备独立判别市场的能力,需要相关部门为农民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使农民在经济市场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
3.4.2与相关企业合作。当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出现问题、预期生产经营目标难以实现时,需要农民与绿色种植企业达成合作,当地政府要积极促进农企合作,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有效的农企合作可以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和科学,能够大量增加绿色农业种植面积,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农企合作不仅可以在技术应用上实现突破,还能为农产品的质量和销路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