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

篇1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阶段。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施工是一个工期长、工程量大、涉及面广且复杂的生产活动,因此,工程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具体内容,按其工作的性质不同,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管理、财务计划管理、物质设备管理和安全保卫管理等。在这些管理内容中,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整个市政工程管理的核心。所谓施工技术管理就是施工企业对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一系列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即对施工中各项技术活动和工作的各要素进行的科学管理工作,它是实现施工项目控制目标的必要手段。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①技术交底,提供施工规范和工艺规程,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计算和分配工作量,控制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分析,建立技术档案,组织工程验收等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②科技情报与信息系统,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技术标准化工作,技术培训等技术开发活动。显然,施工技术管理的这种核心作用,要求我们只有将技术管理的必要性与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证安全、优质、低耗、高效地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1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原则

(1)严格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市政工程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

(2)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

(3)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

2 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连续、均衡、节奏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付使用。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

2.1 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

2.2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市政工程施工具有多变和内容繁杂等特点,因而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条理、有目的开展。

2.2.1 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图纸会审是为了避免图纸本身的错误导致施工的严重后果。要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作为施工依据。会审图纸的内容有:

(1)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2)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同一设计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3)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4)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能否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施工。(5)路、桥、涵。审查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图有否矛盾,在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存在问题。(6)设计选用材料。审查设计选用的材料与采购供应的材料在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相符。(7)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8)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2.2.2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通过技术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作业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是:

(1)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2)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3)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规格、品种、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4)规范、标准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5)措施交底;主要是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6)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2.2.3 建立工程验收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2.3 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3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1)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2)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3)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使其具体化。

3 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1)图纸会审;坚持图纸会审制度,坚持按图施工。(2)优化方案;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3)贯彻规程;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4)严格检查制度;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5)做好记录;做好施工日记,做好施工记录,实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6)资料收集整理;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4 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1)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2)预验收;组织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3)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4)交工;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交工技术文件归档;作业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将交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送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并与业主办理手续。

5 结语

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对象是技术文件。技术文件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是企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其内容极为丰富。所以,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将技术管理活动与施工具体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满足施工生产和科技研究的需要,使市政工程施工多、快、好、省地实现施工目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兰世英.市政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J].科技资讯,2009(27)。

[2] 陈宝祥.市政工程混凝土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09(26)。

篇2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分类号】:U416.1

道路工程作为重要的结构物,对汽车行驶质量、道路建设和营运的经济性以及行车安全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施工管理不仅仅是对施工材料、施工现场以及施工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还需要通过对公路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保障施工过程工艺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公路施工质量。

1.道路施工技术

1.1路面施工

混凝土入模后存在很多空隙,因此要认真振捣,增加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并使表面光滑平整。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完毕的时间应视气候情况严格控制,一般应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完成。由于混凝土施工连续性很强,振捣工作应连续作业,首先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首式”振捣,移动距离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一半,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位置确定,当水灰比小于0.45时不宜小于20S。但也要防止过振而发生离析现象。如果存在漏振或者振捣不实的现象,就会导致混凝土不密实,产生蜂窝、麻面和孔洞等质量缺陷。振捣棒完成后再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纵横振捣时,应重叠10~20cm,然后用振动梁拖平。如果振动梁不把混凝土初步振平,单靠滚筒难以把混凝土面层整平。如果不及时压光,超过初凝时间就会起砂,产生不规则的裂纹。振捣时要辅以人工找平,并应随时检查模板,防止下沉、变形、松动。

1.2栓桩的设置

在道路施工测量中,要经常根据中线控制桩进行中线的恢复和测设工作。但在施工中,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地区和城市中施工,这些桩又很容易被人为的移动和破坏。

在施工前必须对路线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桩点(交点、直线转点及曲线主点)增设栓桩,以备将来用其恢复控制点桩的位置。但目前有些施工测量人员,不遵守规范的规定,常用距离交会法或单向量距法设置栓桩而造成错误。这是由于地面变化较大或拉尺不平,使距离误差增大,造成恢复后的点位不准确。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用方向交会法,即用大约成90°的两个方向交汇来定点。还有些施工测量人员对栓桩设置的位置考虑不周,往往造成栓桩的虚设。栓桩的设置要选在施工中不被取土、弃土及车辆行人等破坏的地方,并考虑施工后路堑的挖深、路堤的填高所引起的地形改变和夏秋季节树枝叶而妨碍通视等情况;栓桩的设置要注意设置在曲线的外侧、地面横坡明显的地段应设置在上坡一侧;栓桩的设置还应注意设置在控制点的一侧或两侧不易被破坏的地方,而且每个方向要设2~3个引桩,用经纬仪定向,以“骑马桩”的形式恢复桩位。经验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比较准确。栓桩设置后还应做好记录,绘出示意图,加以注明,以便现场查找。栓桩的位置如需要长期保存,就要用水泥混凝土灌桩,标定点位,以备长存。

1.3施工控制网测设

施工控制网采用勘测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根据勘测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布设控制网。由于勘测设计到施工要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有的点位可能被破坏或丢失,因此需对其进行复测,以检验点位是否移动。对于已破坏或丢失的点位应进行恢复。此外,由于勘测设计布设的控制网点点位太少,往往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因而必须增设一些控制点,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可同时进行,以节省施测时间。

1)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附和导线形式布设。复测目的是检验导线点坐标的正确性。复测方法是测角和量距,并计算角度闭合差及边长相对中误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平面控制点增设可采用内分点法、外分点法、导线法、边角网法。在复测过程中,同时完成增设相关定位元素(距离与角度)测量,使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在复测成果计算时,增设点的数据不参与计算。待复测结果符合精度要求后,独立计算增设点坐标。

2)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采用附和水准路线。施工高程控制点增设,可在水准路线上适当位置埋设水准点或利用平面控制点复测时将增设点同时测定,成果计算时参与平差计算,这样一次可获得复测数据与增设高程点。

2施工技术管理

2.1道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1)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一要建立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①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清楚, 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 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 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 同一设计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②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③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 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④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⑤路、桥、涵。审查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图有否矛盾, 在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存在问题。⑥设计选用材料。审查设计选用的材料与采购供应的材料在品种、规格、质量、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相符。⑦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⑧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能否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二要建立施工日记制度。道路施工日记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综合性记录。①日期、气候。②工程部位、施工组队。③施工活动记载。三要建立道路施工技术交底制度。①道路施工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②道路施工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③道路施工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④道路施工规范、标准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⑤道路施工措施交底。主要是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⑥道路施工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 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四要建立道路施工工程验收制度。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 还必须根据道路施工的特点, 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2)要建立道路施工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道路施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 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 ①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 ②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③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 使其具体化。

3)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道路施工的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道等。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收集, 建立信息系统, 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会、现场交流等活动。

2.2道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坚持图纸会审制度, 坚持按图施工。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 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 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 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 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做好施工日记, 做好施工记录, 实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2.3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组织预验收, 填写竣工报告。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 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 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

篇3

[关键词]水库堤坝;加固;除险;施工

中图分类号:TV6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90-01

前言:在水库堤坝的工作执行当中,必须依靠足够的技术支持,才能在最终获得理想的成绩。当下的很多水库堤坝问题,整体上还是处于可控范围内,通过实施积极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减少问题,甚至是完全的消除隐患。相反的,如果在当下的工作当中,仍然是在表面上努力,那么水库堤坝在后续的工作当中,将会直接表现出严重的问题,届时就不是一两项技术能够解决的了。

一、水库堤坝的问题分析

除险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将水库堤坝本身的问题彻底解决,而不是仅仅将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想要在除险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上取得更好的成果,就必须在水库堤坝的问题上进行明确,根据问题的类型、严重程度、波及范围等,选择合适的手段来解决,保证日后的工作趋向于良性循环。

(一)坝体渗透

就水库堤坝而言,其主要是建立在“水体”当中的,或者是在大江大河当中,由此来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和利用,为上游、下游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较多的便利性。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部分地方的水库堤坝,在多年的应用以后,并没有进行大量的修补处理,而是在每一次的检查当中都表现为敷衍的状态,对各项问题的处理也比较基础,进而导致除险加固的水平不断下降,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1.水库堤坝的长期浸泡,直接导致坝体的渗透现象持续加强。我国的河流广布,各个地方的水库堤坝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由于水体本身的作用,再加上各类污染和不良物质的反应,促使坝体的渗透现象越来越明显[1]。部分坝体虽然在表面上仍然可以“坚守”,但实际上的破坏程度已经非常的严重。

2.坝体渗透现象在目前已经成为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与一般的问题有所不同,坝体渗透是长时间不理会所造成的,同时还会持续的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针对坝体渗透的解决,在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层次上,必须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以具体的效果为主导,观察坝体是否需要重建,是否可以通过技术性的手段来维护。

(二)坝体结构病害

在目前的工作当中,水库堤坝的问题已经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坝体结构病害就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内容。一般而言,坝体结构病害是由于多种因素作用所导致的。

1. 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对辽阔,不同地方的水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倘若水质偏向于碱性,或者是偏向于酸性,则很有可能导致坝体本身与水质发生反应,这种反应虽然在短期内表现的不明显,可是在长期的作用后,将直接对坝体的结构造成严重的伤害。[2]。

2. 水库堤坝在日常的维护当中,并没有对坝体结构进行深度的检查。现下的水库堤坝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关注,坝体结构的损坏,意味着自身的防护功能,根本不可能充分的实现,还会在灾害来临时,加强破坏力。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坝体结构的损坏,同样是在长期不良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因此,运用除险加固施工技术解决时,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将各方面的问题合理解决,告别以往的恶性循环,从而在多个方面提高工作的安全性、防护性,避免在日后的工作中,再一次的面临坝体结构问题。

二、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分析

(一)铺设施工

在水库堤坝当中,除险加固施工技术的运用操作,首先应该在铺设施工上努力,这是最基础的工作,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广泛。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建议在铺设施工层面上,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第一,铺设的厚度是需要重点拿捏的。考虑到除险加固施工技术表现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各项工作的开展当中,技术人员需要对水库堤坝的各项技术指标有所分析,特别是在水质、土质等方面,均要进行良好的把控,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材料进行操作,从而达到预期的铺设效果[3]。第二,在铺设的过程中,细砂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针对细砂的铺设工作,建议应用高喷射灌浆技术来完成,如此一来,不仅将除险加固施工技术良好的发挥,同时还可以将铺设的厚度进行准确的控制,整体上的加固效果会得到高度的提升,不必为其他的因素所担心[4]。

(二)灌浆与填充

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对水库堤坝进行全面的处理。与过往的工作有所不同,现阶段的水库堤坝工作,应该将加固方面的水准进行提升。一方面,各类技术措施的应用过程中,均要不断的巩固操作效果,从而减少不良因素的威胁,以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另一方面,技术应用之前,必须在相关的方案上良好的编制处理,不能有任何的隐患和不足出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库堤坝的整体能力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反复的维护。

1.灌浆施工的重点在于工序的合理选择,工作人员在施工开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要做到灌浆施工材料的科学配置,灌浆结束后做好封浆工作,以免出现漫灌或漏灌问题。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应对施工方进行技术交底,使其充分了解设计图纸的各项要求以及土石坝原有结构基础的具体情况,在避免破坏原有成果的同时合理确定开挖深度与宽度[5]。

2.填充施工质量决定着坝基质量,故而在施工开始前,设计人员应会同技术人员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再次勘测,以便实现施工方案的最优化。为使坝体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应注意做好坝料的合理选择并预先开展碾压试验,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确定碾压方法。除通过碾压方式对坝体密度进行控制外,也可以采用振冲压实法完成填筑,该方法一方面可以避免损害原有土体,另一方面也能发挥加固和夯实的作用。

总结:本文对水库堤坝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展开讨论,从目前所获得的工作成果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无论是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社会效益上,均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认可。今后,应该对除险加固技术开展深入的研究,在各个领域的探索上,都要不断的强化,最终来得到良好的效果,为社会安稳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骆二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5:199.

[2]吕平.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2:167-168.

[3]卢山.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211+214.

篇4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技术;水利工程;应用

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水利工程在现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基本上告别了盲目建设,会提前进行调查研究,会在勘查工作上投入较多的努力。可是,当前的自然环境恶化较快,水利工程即便是选择了较好的施工地点,在技术的掌控上,依然要求较高。所以,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1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分析

1.1技术体系

健全水利工程的建设,最大目的在于国内的水资源的更好利用,从而减少固有的矛盾和冲突,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将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的改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自身的技术体系相对健全[1]。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位置比较突出,为了能够更好抵抗外在因素的侵袭,利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完全可以在工程的加固程度上充分提升,一方面减少了固有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够在工程的使用寿命上充分的延长,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都产生了特别大的积极作用。其次,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来完成。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需要分阶段来完成的[2]。考虑到不同阶段出现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分阶段应用的过程中,可根据客观上的限制条件和主观上的诉求,不断的进行技术调整,争取在稳定性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2容易控制成本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成本是一项决定性的内容,同时在社会上引起的讨论也不断的增多。在过往的工程建设上,有很多工程的理念、施工技术等,都表现为较高的水平,但是最终却没有顺利落成。调查过程中,发现某些施工技术虽然在内容上和技术指标上突出,但是耗费的成本也特别的严重,对将来的盈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则不然,其本身的技术是趋向于便捷的方向,因此在成本控制上并不复杂[3]。首先,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的各种材料、设备等,都可以进行灵活的转换,能够结合客观工作的需求,采用合理的方法来调控,部分材料表现不足时,也可以按照技术上的原则来进行替换,或者是将其他的材料进行加工生产,灵活度较高。其次,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仅仅需要按部就班工作即可,并不需要有太高的技术水平。在此种要求下,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较少,能够快速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在时间成本的节约上非常显著。

2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钢筋施工技术水利工程

在建设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在于,必须将自身的稳定性充分提升,要确保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得到阶段性的成果,减少矛盾和缺失现象,将工程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提升。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钢筋施工技术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同时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首先,钢筋的材料准备,一定要是符合工程本身需求的,特别是在强度等级、特性内容方面,都要向技术人员积极的咨询和探讨。除此之外,在钢筋的数量上,也必须保证供应充足,不能总是少量的供应,要与厂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在钢筋的连接过程中,必须将相关的尺寸充分掌握,在精度上大幅度的提升。钢筋施工在现阶段的落实当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具体施工效果,绝对不能出现浪费的情况,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指标来完成,减少老旧的经验作业现象。第三,对于钢筋的安放而言,虽然是最后的步骤,但是不能有任何的放松,要在具体安放的位置上反复核对,加强安放的稳定性。

2.2模板施工技术

就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而言,其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时候,模板施工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模板施工技术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会给水利工程的长久发展,带来较多的挑战,将工作的多项内容,逐步的健全分析,推动水利工程向前发展。在当前的模板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最多的两种模板结构是木模和钢模,对于具体选择何种形式进行模板的构建可以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施工现状来进行恰当的选择,必须保障模板的强度和完整性,避免因为模板施工质量问题导致整个钢筋混凝土施工效果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模板施工技术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拟定健全的施工方案,还必须对客观上的影响因素深入分析。现阶段的很多水利工程,虽然了解到模板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按照严谨的态度来完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造成了工作的严重缺失,甚至是技术的操作偏差。

2.3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除了要在上述的几项内容上积极的努力,还必须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上投入较多的建设。混凝土的应用,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时产生的各种影响,也是决定性的。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混凝土的施工原材料选取,必须进行实验分析,要对比多个厂家的供应材料,择优选取。第二,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必须应用专业的设备、专业的技术手段完成,尽量的达到高度均匀性。第三,混凝土的浇筑当中,要结合模板施工技术、结合钢筋施工技术共同完成,积极的考虑到综合施工目标,不能总是在操作上按照错误的内容来完成。第四,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环境的干预,在温度的控制上保持恒定。第五,混凝土的检验过程中,应采用最严格的方法来完成,避免造成疏漏。

3总结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展开讨论,钢筋混凝土技术的成熟度较高,与工程的匹配性较优,因此在施工的效果上比较理想。日后,应继续在钢筋混凝土技术的操作上,不断的投入更多的努力,提高技术的水准。

参考文献

[1]宗友高.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228.

[2]杨志华,熊平.刍议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实践[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2):225-226.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引 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阶段过程漫长、牵涉面广、人财物的投入大、影响因素多,是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了建筑产品的最终质量。因此,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1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含义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指针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复杂技术工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它是在遵循现场施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科技水平, 并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按照工程既定的项目目标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安排, 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序 , 达到缩短施工工期、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目的。

2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 可以有效确保工程的施工能遵循客观规律进行, 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 提高员工的现场施工技术素质, 能预见性地发现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进而进行科学化的攻关排艰, 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和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 消除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隐患, 保证整个工程现场各项施工工序的安全有效进行, 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质量, 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 提高工程效益, 实现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3.1 经济性原则

首先,在进行施工技术的方案设计和选择时,应根据工程造价、现场施工条件、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工期等综合的分析,确保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将关注重点放在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上,并对市场进行调查进行充分重视,做好材料、设备等造价,从而确保在保证材料、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减低施工成本。

3.2 合理性原则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各项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首先,要保证施工技术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施工过程的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和运用;再次,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各项施工流程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使得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物料以及资金都能得到优化的配置和利用。

3.3 规范化原则

建筑工程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建筑施工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施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施工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协调,使得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能在标准程序下进行,达到施工现场秩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发挥出施工技术管理对有效提升工程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

4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内容

4.1 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是一个工程的核心,要加强对质量的监测。对施工现场,要严格控制和掌控,对于质量有所下降的部分,找出原因并及时处理。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更加严格的制度进行限制,如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质量评价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方面。完善的制度对质量有一个良好的保障,只有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都得到完满的监督,才可拥有良好的结果。

4.2 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要做一个完整而完好的工程,这之中对于材料的选取是很重要的,通常会在施工之前,对材料的品牌、所需规格、要有的质量和产地等信息有一个明确的分类,甚至是细小的地方的要求,比如相应的尺寸、模板和质量,都要一次做好,只有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才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材料运输,使得工期可以按时进行。在材料齐全之后,按照顺序时期进入,并且抽样检查,所得结果需报告发给指定方,同时放置于指定位置(平面图)。进入时,材料需要详尽登记,依照工程的进行时限和单据发放材料,对于其用途也要有所了解,避免浪费。盘点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材料的一般保护中,尤其要注意对容易发生爆炸、燃烧和受潮的物品的保护。

4.3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施工现场的工作质量需要有最高的保证,这就要求对安全的管理更加重视,所涉及的方面也更加繁多。不仅包括对于火灾现象的预防,还要对乱拉电线现象明令禁止,个人安全则是要注重对安全帽的佩戴,检查好脚手架和安全带。这些不是一般管理,需要更加专业人员涉足,并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可以在有所隐患时及时处理。现今的施工现场中的保护设施不断被拆除,使得安全问题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使用电力方面更为明显。安全问题要时刻重视,对人员要求也要有所提升。同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要求,对人员安全负责,使得人身安全有一个有利的保障。若有违反行为发生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加惩治。

5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有效措施

5.1 完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技术是保证现场施工技术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的必要前提。所以,在进行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时,就需要明确各项技术的指标规定,明晰各项技术管理的要点,建立有效地施工技术管理方案,并规定好技术管理的各项处罚条例,一旦发现技术工作或者现象技术监管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时,就给予合理的批评、处罚。通过建立健全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明确各项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从而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更为有序进行。

5.2 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前期工作

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前期工作就需要了解建筑工程修建 的 具 体 施 工 要 求、技 术 要 求 与 设 计 要求,从而在现场施工技术管 理 进 行 时,详 细 检 查 各 项 技 术 指 标,对 不 合要求规定的进行修正,对做好管理工作的记录工作。所以,只有将现场施工的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与施工 的 实 际 情 况 相 结 合,以 实 事 求 是 的 管理理念进行施工技术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技术的有效开展,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5.3 培养高素质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

高素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 管 理 质 量 的 重 要 保 障。因 此,在 完 善 建 筑工程现场施工技 术 管 理 的 同 时,就 需 要 培 养 高 素 质 的 技 术 管 理 人 员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一方面 需 要 进 行 专 业 基 础 知 识 教 育,让 管理人员能够熟悉各项施工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以及技术的实施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具有职业道德 的 技 术 管 理 人 员。培 养 技 术 人 员 的 职 业 道德就需要技术人员能够爱岗敬业,能 够 将 技 术 管 理 成 为 自 己 的 兴 趣 爱好。从而将技术管理人员的 专 业 素 质 与 职 业 道 德 有 机 结 合,使 之 能 够更好地在技术管理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6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施工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建筑工程相关的规范标准,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雄杰.建筑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

篇6

【关键词】地下工程;围岩分级;现场施工勘察

0 引言

在地下工程勘察工作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现场地下工程施工勘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所得的成果不仅可实现对既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围岩级别与工程地质特点的验证、修正与补充,而且还能为后续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划分围岩级别、支护设计以及修正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现场地下工程勘察中有关围岩分级的方法、确定围岩分级的因素以及现场施工勘察三个方面对地下工程施工勘察进行了介绍。

1 围岩分级方法

国内外现行相关规范标准中多采用定性、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划分岩体等级。实际工作中多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通常来讲,定性分级主观经验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不确定性相对较大;定量分级通过一系列的检测试验手段获取围岩特定参数值(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点荷载强度指数以及岩体波速等),并利用获取的参数值计算出围岩基本质量指标,进而根据规范规定的标准确定围岩的等级,这种方法相对定性分级更加科学合理,但是该方法所取芯样数量是有限的、取样质量上也存在差异,有限数量的芯样无法全面地反映整个场地岩体的特征,此外,实践中大量的取芯试验不仅难以实现,而且试验时效性也无法满足;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围岩分级方法则实现了定性分级与定量分级方法的优势融合:一方面,借助于实践经验进行定性描述;另一方面,对岩体中典型的节理、断层以及岩脉开展适当的量测,同时结合岩体钻探相关参数等资料,综合确定围岩的等级,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围岩等级更为准确可靠。

2 确定围岩分级的因素

2.1 岩石的坚硬程度

岩石的坚硬程度是岩石轴向承压能力大小的反映。由不同矿物组成、不同结构形式的岩石,其岩石抵抗轴压破坏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当前,国内以岩石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依据将岩石坚硬程度划分为坚硬岩、较坚硬岩、较软岩、软岩与极软岩5个等级。

2.2 岩石风化程度

岩石风化程度被作为围岩分级中关注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岩石受风化破坏的严重程度,将会对岩体坚硬性与完整性产生直接影响。

2.3 岩体的完整性

岩体的完整性意义重大,其直接决定了围岩的稳定性,是岩体基本质量的重要控制因素。实践证明,岩体内断层发育状况、风化程度以及节理等均对该因素有着重要影响。

2.4 构造发育情况

岩体构造发育情况是控制岩体基本质量的另一大主因,其对前述三大因素均有最直接的影响。常见的岩体构造形式有断层及破碎带、节理与裂隙及岩脉。

2.5 地下水

一般情况下,岩体中破碎带、节理以及裂隙等处均会赋存有一定量的地表渗入水。当地下工程开挖洞室后,岩体中原有的破碎带、节理以及裂隙等与洞室连通,上述水体将会沿着通道流出,在岩体中形成大小不等的出水点。根据地下水出水实际状况,可将其状态分为:滴水、淋雨状出水、渗水、涌水和喷射状出水。

2.6 地应力

伴随着复杂的地质变化,地壳物质由于受到地质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其内部逐渐产生内应力效应,即为地应力。地应力是天然应力,它客观地存在于未受工程扰动影响的岩体内部,也被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在地下工程岩体开挖过程中,围岩由于岩体应力释放而出现岩爆、掉块以及剥落等现象。

3 现场施工勘察

在实施现场施工勘察工作时,勘察人员应同步绘制写实草图。现场勘察工作完成后,需在内业整理的基础上分别以边墙以及跨度、里程或坐标为纵横轴编制洞室展开图,逐段确定围岩级别,最后撰写文字报告。对于单洞室地下工程,可按照围岩级别、洞室几何边界条件等因素,采用图表形式作围岩稳定性评价,进而提出与洞室使用功能相一致的施工合理化建议。

3.1 必要性

在既有地质勘察报告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地下工程现场施工勘察意义很大。一方面,其实现了对前期原地质勘察报告的验证;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工程既有地质资料。

3.2 针对性

现场施工勘察的基本任务是对围岩分级,但是这并不是其唯一的任务。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勘察技术人员还应针对一些特殊地质区域提出合理化建议,例如,针对易塌方地段提出洞室布局调整方案、支护方案及相应参数;针对围岩中风化程度较高、断层节理发育明显的危险区域,提出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合理化应对措施等。

3.3 时效性

地下工程现场施工勘察在洞室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参建各方应当高度重视现场施工勘察人员给出的建议,保证工程经济性的同时,不降低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科学合理性。

4 结语

实践证明,针对地下工程开展现场施工勘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其实现了对前期原地质勘察报告的验证,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工程既有地质资料;另一方面,其也是保证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承满.初探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J].岩土工程界,2008,11(10):28-29.

[2]马林.地下工程施工勘察分析[J].工程勘察,2010,(S1):57-58.

[3]杨凤伟,王剑锋.关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几点认识[J].安徽建筑,2015(3):32-33.

篇7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服务范围是投标和签约,是在投标书编制前由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层负责编制的规划性施工组织设计,同时也是追求中标和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编制过程中,其侧重点和内容应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

1.全面性、扩充性。在一定程度上,标前设计涵盖了部分标后设计内容,所以标前设计应是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其主要目的是“争取”评标小组的信任,其内容应较为广泛,具有扩充性,主要内容包括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证书,主要业绩,代表工程、质量和安全认证证明,资信等级等。

2.指导性和制约性。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内容、作用,决定了其对中标后工程实施的指导性和制约性。因此在文件编制过程中应以“重点突出,兼顾全面,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安全适用”为原则,内容应体现简明扼要,突出技术组织措施可靠等特点。

3.编制依据的不确定性及编制的紧迫性。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包括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施工现场踏勘情况、市场、技术经济调查资料、设计文件和各种参考资料等,由于工程条件和业主的特殊要求,加之时间紧迫,使得在编制过程中对招标图纸无法准确计量,且有无具体的地质勘察资料、施工条件未完全落实等不确定因素存在,这使得投标人要面临一定的风险。

二、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作用

1.充分表现施工企业施工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标前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企业为了中标而根据业主的要求和需要编制的,既反映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又反映施工企业组织水平和管理能力。因此作为施工单位,在编制时应实事求是,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挖掘自身潜力,以编制出高水平的施工组织设计。

2.是业主考察施工企业的依据。业主通过施工组织设计,首先可以了解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业绩;其次可以考察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进度要求等是否满足招标文件;再次可以考察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第四可以考察施工企业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情况。

3.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载体。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企业经济实力和技术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施工企业一般都会通过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向业主展示自己的技术特长及开发能力,并且通过承揽一些复杂的项目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不断地改进技术、积累经验,使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组织能力得到更新。

4.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建设质量和技术的保障。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是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作业和验收的法定要求,是技术指导和追求目标。施工企业必须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策划和构思,以达到标准的要求。因此,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结合工程条件和特点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必然是成熟而可靠的,无形当中成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技术的保障。

三、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

1.符合招标要求。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及基本要求,应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以避免被视为废标。

2.确定项目经理部。在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项目经理部的组成及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劳务队,并让业主了解施工作业队伍的编制情况及水平。

3.与工程报价相结合,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资源的投人、工期的确定、施工方案和方法的选择,都是以工程报价所提供的数据为依托。而投标施工组织的编制又反过来影响工程报价,因此两者关系密切,必须紧密结合,综合平衡后再做决策。

4.正确制定可靠的质量、工期、成本目标。中标后,组织施工是以项目部为主体的项目管理,其控制重点是质量、进度、成本,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具体特点和自身情况计算其项目的合理工期,并制定控制质量、工期、成本的可靠措施,建立起项目管理体系,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保证制定目标的实现。

篇8

【关键词】水泥;碎石化;公路;运用;技术

与其他的技术相比,水泥碎石化技术有很多的优势,自身与公路施工的匹配度较高,基本上不存在特别困难的环节。当前的人口数量增加、车流量不断增长,想要让公路正常、平稳的运营,就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选择体系健全的技术来完成,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出发。水泥碎石化技术在研究、应用过程中,获得了多方的认可,值得推广。

一、水泥碎石化技术的原理、特点

公路施工过程中,选择应用施工技术时,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比较核心的两项因素在于技术的特点、原理,二者均要最大限度的与工程本身较为匹配,否则不容易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深入了解水泥碎石化技术的原理、特点,就可以找出应用的方向,能够将技术的价值充分发挥,避免造成恶性循环。

(一)水泥碎石化技术的原理

公路施工过程中,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稳定、长效。水泥碎石化技术的原理为:应用相应的设备进行碎石处理,在碎石的过程当中,会选择“重锤下落”的方法来完成。持续性的下落处理,将会对公路的路面造成一定的冲击力,该冲击力可以进行调节和把控。由冲击力所引起一点振动后,会直接带动临近点的振动。在持续的、低频率、高幅振动力作用下,水泥混凝土面板将会得到有效的破碎处理,为公路施工提供较多的帮助。从技术原理的角度来分析,水泥碎石化技术应用后,破碎混凝土颗粒将会经历一个“自适应的调整过程”,在整个过程当中,混凝土颗粒之间,会不断的达到最平衡、嵌挤最稳固的状态。由此可见,水泥碎石化技术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但却与公路施工较为匹配,整体上所获得的成果比较突出。

(二)水泥碎石化技术的特点

公路施工的工期一般并不是特别的长,尽量的要在工期内完工。同时,想要让公路在完工后顺利的投入运营,还必须将质量提升,要在每一项指标上取得较大的突破,才能获得最好的成绩。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水泥碎石化技术的特点,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泥碎石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破碎的程度进行有效把控。各个地区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将破碎程度进行有效控制后,可以充分避免破碎的极端化情况,在多方面完成了公路施工效率、质量的提升。第二,水泥碎石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的维持路面结构性能。将反射裂缝更好的解除。当前的很多公路,都必须面对长期负荷以及外部天气的影响,采取水泥碎石化技术进行处理后,路面结构的性能比较稳定,可以更好的抵抗外部因素,出现裂缝的概率大大降低。

二、水泥碎石化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运用

公路施工过程中,想要让水泥碎石化技术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就必须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努力,不能总是重复恶性循环。水泥碎石化技术在原理上、特点上,均是比较突出的,其在具体的运用当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限制条件,避免主观意愿的较大影响。

(一)施工参数的调整

水泥碎石化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运用,首要工作就是调整好相关的施工参数,避免造成碎石化施工的效率下降、质量下降。建议今后的施工参数调整,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必须控制好落锤的高度、锤迹的间距。水泥碎石化技术虽然有着很多的固定方案、标准,但公路施工在每一个地区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只有将落锤的高度、锤迹的间距进行有效调整,才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顺利进行。第二,在破碎处理后,针对整个厚度范围内,要将破碎结构的粒径分布特性、力学性质影响进行分析。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水泥碎石化技术本身就是一项“细节处理”技术,将粒径分布特性、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总结,可以找出具体的影响点,从而将各项参数合理的调整。以往的工作大部分是在经验指导下完成,因此最终的成果存在瑕疵。第三,落锤的高度一般会控制在1.0m--1.2m之间;锤间距的控制是在6cm--12cm之间,需根据客观标准来调节。

(二)碎石化施工

随着公路施工的范围逐步扩大,很多地方都希望一次性的建设最好公路,避免反复的修整,减少日后的维护频率,实现公路效益的最大化。为此,我们在应用水泥碎石化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针对碎石化施工进行高度的关注。首先,施工之前结合调查资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作为试验区进行破碎试验,以便确定破碎设备的参数,试验区的长度一般控制在50m,宽度为一个车道宽度。在试验区内选取试坑,开挖至基层,对碎石化之后的颗粒状况进行检查。其次,在破碎过程中,在满足破碎效果的基础上兼顾排水要求,一般先对两侧行车道进行破碎,再对中部行车道进行破碎,这主要是因为两侧车道缺少侧向约束,有利于设备破碎效果的发挥。当破碎路肩侧时要适当降低落锤的高度和频率,以保证破碎效果,避免碎石化过度。第三,为了提高表面松散层的黏结能力以及碎石层的防水能力,建议在碎石层表面撒 布一定量的乳化沥青,在乳化沥青透层上撒布适量石屑来防止层间滑移现象。综上所述,水泥碎石化技术在公路施工中应用后,可以保证公路正常建设,将各方面的隐患、问题较好解决,实现了公路效能的较大提升。

总结

本文对水泥碎石化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运用展开讨论,从已经获得的成果来看,大部分的公路工程,均可以按时完工,投入运营后,所获得的效益是值得肯定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公路的要求、对技术的需求,均表现的特别强烈。建议在未来的公路建设当中,充分发挥水泥碎石化技术的积极作用,从多方面来优化处理,减少技术的缺陷和不利影响,由此来推动公路建设的更大成功。

参考文献

[1]李豪,张中云,周启兆,曹荣吉.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适应性分析[J]. 中外公路,2011,02:75-81.

[2]周启兆,刘孝江,李豪,张中云.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交通技术,2011,02:5-8.

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设计;协调

1 土木工程施工与设计的关系

一般而言,设计方案的最终确立往往经历一个反复推敲、反复研究、多方评审、多方论证的过程,设计图纸是设计方案的具体体现,而工程施工是将设计图纸变成客观实物的过程,即工程施工是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建设工程实体的过程。因此设计图纸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指导依据,对指导、协调各方参建单位进行合理施工、满足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作业、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具有重要意义,即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的前提,而合格、合理的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的前提。然而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由于多种客观因素,加上设计从业工作人员工作经验有限,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图纸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而究其原因,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未能与图纸设计协调同步进行,或设计太过完美没法施工,或设计不够严谨不够经济造成施工浪费,或施工未能完全正确理解设计意图未按设计图纸施工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等,即施工技术与图纸设计不能有效协调与配合,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

2 土木工程施工与设计的协调探索

土木工程施工涉及内容很多,不论是实体施工建设,还是施工技术管理或人员管理,都需要做出明确、合理分工。对施工技术管理而言,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工程设计意图,并根据工程现场实际及施工新工艺、新技术等对设计图纸提出施工方意见,以便于设计方改进设计方案,为工程施工服务,然而往往有不少技术管理人员不能理解与设计协调配合的积极意义,或设计人员不能对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加以重视而不能在设计图纸中有效体现,这些不利因素都给工程施工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或造成资源浪费,或导致出现工程质量事故,或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2.1 加强施工与设计协调管理

2.1.1 项目设计单位确定后,必须先对项目设计负责人进行资质审核,具体内容可以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关键作业工序、作业工艺等内容进行衡量,同时还要结合设计公司对项目的具体进度安排进行有效评估,并做好各阶段设计文件的审查,提高设计质量,以此才能控制图纸设计质量不足引起的大量整改问题发生,把遗漏、错漏控制在可控范畴内,保证工程进度控制目标与质量控制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1.2 工程实施前,施工方应做好与设计方的沟通、联络和协调,施工方必须做到了解设计意图、设计内容和特殊技术要求;了解设计进度,提出设计出图的时间和顺序;从施工质量控制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设计,为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创造更好的条件。

2.1.3 工程实施前,设计方应向施工方进行详细的设计交底,使施工方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明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认真地进行图纸会审,深入发现和解决各专业设计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消除施工图的差错,确保图纸的可行性和施工的可行性;工程实施中,施工方应与设计方建立起高效、畅通的联络渠道,确保做到信息及时、准确的交流;设计方派出得力的设计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设计服务,解决施工中发现和提出的与设计有关的问题,及时做好相关设计核定工作;对于局部设计变更,施工方应经过设计方同意并按规定程序才可进行施工。

2.2 加强施工新技术应用与设计协调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较快,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而设计方案也是得到了很大的创新,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后,各种新颖、独特的建筑数不胜数。为应对各种创新的设计方案,要求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及加强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而施工技术与设计的协调就显得更加重要,即既要确保设计方案的新颖、独特、完美,又要确保工程施工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在此,以钢结构的深化设计施工新技术为例围绕施工新技术应用与设计协调作简单的介绍,深化设计是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在钢结构工程原设计图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钢结构加工、运输及安装等施工工艺和其他专业的配合要求进行的二次设计。其主要技术内容有:使用CAD详图软件建立结构空间实体模型或使用计算机放样制图,提供制造加工和安装的施工用详图、构件清单及设计说明。深化设计内容具体为:①构件平、立面布置图,其中包括各构件安装位置和方向、定位轴线和标高、构件连接形式、构件分段位置、构件安装单元的划分等;②准确的连接节点尺寸,加劲肋、横隔板、缀板和填板的布置和构造、构件组件尺寸、零件下料尺寸、装配间隙及成品总长度;③焊接连接的焊缝种类、坡口形式、焊缝质量等级;④螺栓连接的螺孔直径、数量、排列形式,螺栓的等级、长度、初拧终拧参数;⑤人孔、手孔、混凝土浇筑孔、吊耳、临时固定件的设计和布置;⑥钢材表面预处理等级、防腐涂料种类和品牌、涂装厚度和遍数、涂装部位等;构件清单的主要内容有:构件编号、构件数量、单件重量及总重量、材料材质等。构件清单尚应包括螺栓、支座、减震器等所有成品配件;设计说明的主要内容有:原设计的相关要求、应用规范和标准、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对深化设计图的使用提供指导意见。

深化设计是二次设计,由施工方设计,在原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需经原设计单位审批合格后才能用于施工,这即表明深化设计新技术的应用即是施工方与设计方对于设计具体方案的协调配合的结果,最终保证工程安全、高效、优质的完成施工,钢结构深化设计技术应用已得到很大推广,尤其大型钢结构工程如北京“鸟巢”、深圳“春茧”体育馆等。

2.3 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协调能力培养

2.3.1 加强设计人员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土木工程是项系统、综合的工程,涉及内容和专业多,周期较长、作业工序复杂,同时需求的人力、物力、资金较大。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设计和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为了减轻各种设计和技术问题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应加强技术交流沟通,施工中遇有问题,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2.3.2 加强设计人员的从业素质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设计人员的从业素质与专业技术能力是确保设计图纸合理性、可行性的前提,因此,设计人员只有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搞从业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并在工程施工中加以实践,了解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从业经验,改进施工技术,提出设计水平。

2.3.3 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是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规范、标准要求,工程合格、优质的关键因素,在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中,技术人员应全面理解设计意图,正确指导施工人员按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新技术的应用学习,学会对设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为施工服务,提高工程施工水平。

3 结语:

总之,土木工程是项系统、综合工程,设计和施工是工程项目的重要阶段。土木工程施工应加强施工和设计的协调,重视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创新设计方案,提高施工水平,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经济的完成施工。

参考文献:

[1]崔艳梅,董立,黑军. 基于动态规划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法[J].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10,(01) .

[2]高振锋. 土木工程施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J]. 建筑施工, 2009,(01) .

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管理在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工程建设能否有序进行,只有在做好施工管理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施工建设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而施工技术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重要基础,其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所以必须把施工技术作为建设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将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工程建设中全面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最终使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逐步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

1.1当前施工管理状况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采取全面且系统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工程的总体质量、降低造价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这些均属于施工管理的主要工作。而工程合同则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合同要求对工程建设、投资、质量和工期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还要协调好监理工程师、业主与承包方之间的关系,以构建出一套合理科学的合同管理方法。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已开始从过去传统型水利转变成现代化先进资源环境水利,且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还在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施工管理工作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比如工程建设缺乏规范性管理过程,工程立项不合理,工程资金未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尚不明确等[2]。针对这一情况,应对过去迂腐的施工管理方法进行全面革新,制定出与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相适应的先进施工管理方法,以有效解决现阶段施工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

1.2当前施工技术状况

由于受到行业特点的影响,水利水电建设的劳动力十分密集,加上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低,技术更新过于缓慢,使得管理技术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得到创新。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重要的第一生产力,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单位一定要努力提高所有技术人员的各项素质,增强科技人员对专业化知识的创新能力,提高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水平,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在政策上给予有效性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显著成效。例如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采用快速测量技术等多种高科技含量方法,可大大提升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改善工程总体质量,最终达到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应用先进技术与理念推动水利水电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向前发展

2.1加大经济和生产运行的考核力度

展开施工作业时,由于实际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多样,加上业主管理方法不一致,导致现阶段仍不具备行之有效的经济考核标准。过去实施的水能运用提高率标准会对水量计算和平均出力指数计算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最终得出结果的不确定性与误差率较大,且有关部门和管理方也不认可利用这一标准程序计算得出的结果,所以该标准并没有得到广泛推行。水电厂为了能够正常有序的展开日常生产活动,其所采用的生产运行标准一定要可以将各项工作成效全面反映出来,并充分体现出水能利用能力以及设备管理维护水平,而工种与岗位工作成效等内容可作为发电厂考查、审核所有员工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表现出发电厂的经济运行管理能力和宏观生产管理水平[3]。

2.2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的领导者应在充分考虑厂站、班组和车间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与之相符的三级技术管理系统,采取分级负责管理措施,确保责任能够落实到所有员工中。同时还要有效疏通采集技术信息的各种渠道,针对事故与故障制定反馈、分析和整理制度。按时组织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以归纳和总结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施工技术得到有效创新。专业型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总结、归类和分析各人员参与活动后得到的成果,并针对技术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对各项制度加以完善,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统计和分析设备实际运行状况、日常维护检修和故障处理措施等各项内容,以便采取有效性解决措施,最终达到增加设备使用率、降低设备受损率的目的。此外,建筑企业还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技术档案进行综合管理,并认真整理、归类和采集与之相关的机组原数据资料、文书数据以及图标,尤其要高度重视班组、工作面与车间数据的采集,做好分类、编制及归档工作后,制定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查阅制度,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2.3提高传统施工技术水平,推行现代化施工技术

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围堰技术、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和施工导流技术等均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传统施工技术,这些技术都有着各不相同的优点,应针对各项施工技术的优点做进一步强化,以逐步转化成现代化施工技术。现代化施工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GIS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目前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已转变成数字化与自动化模式,所以只有合理运用数据库技术,才能有效储存长时间积累下来的所有测绘信息,并加以使用。通过GIS技术建立健全的信息体系与数据库,以储存所有测量信息和测量数据,同时还要合理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以增加测量数据的使用率,降低人力劳动存在的重复率,提高使用、检索和分析的工作效率,最终使服务和管理达到信息化与科学化的目的。

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除了给工程测量提供先进的技术措施外,还彻底改变了测绘定位的原技术。GPS技术已逐步取代过去常使用的以测水准、测角度和测距离为核心的传统型地面定位技术,GPS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度高、速度快、效率好等,该技术的实际定位区域可扩展至整个宇宙。传统陈旧的静态定位方法已开始转变成动态定位方法,而定位服务范围也已经由测绘范围和导航范围发展成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范围[4]。

(3)Atuo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目前,计算机辅助技术(ComputerAid Design简写CAD)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得到普遍使用,有效提升了所有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Atuo CAD要与多种编程语言相互配合进行使用,比如与Ansys的APDL语言相互配合,就可详细分析大规模空间结构的相应有限元,获得的计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作业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会牵涉到许多繁杂的计算,而这就需要采取空间分析几何措施进行有效解算。如果仅凭借计算器或是手工进行计算,那么整个过程就会变得非常复杂,这不但无法减轻工作量,还会使计算结果出现较大误差[5]。针对这一情况,可采用Atuo CAD构建数字化模型,并实施多次模拟,以彻底解决该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展开施工作业时,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有效性措施来提升施工管理能力与施工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其技术与管理手段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合理运用,并组织企业所有员工展开经验交流活动,以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树峰,张会竞,李志彬.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313.

[2]强勤国.浅析水利水电施工中几个技术要点问题的质量控制[J].广东科技,2010,(02):157-158.

[3]王晨阳,王小格.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见技术问题[J].河南科技,2011,(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