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产业发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产业发展总结

篇1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竹业:新造竹61396亩,完成计划5万亩的122.79%。其中耕地造竹36000亩,完成计划3万亩的120%;荒山造竹25396亩,完成计划2万亩的126.98%。推广撑绿竹143万株,完成计划60万株的238%。竹林抚育面积66239亩,完成计划5万亩的132.48%。低产林改造面积10964亩,完成计划1万亩的109.64%。丰产林培育示范工程3554亩,完成计划2000亩的177.7%。

2、畜牧业:全市生猪存栏289431头(能繁母猪16997头),出栏178*7头,同比分别增长2.5%和1.3%,各占年度计划的82.1%和46.4%;大牲畜存栏11438头(牛11438头,能繁母牛4358头;马586匹),出栏1095头,同比分别增长5.0%和24.1%;山羊存栏110*只(能繁母羊5092只),出栏62*只,同比分别增长16.3%和29.6%;家禽存栏89.31万羽,出栏79.10万羽,同比分别增长5.2%的12.0%;家兔存栏34590只,出栏32598只;蜜蜂存栏1520群。禽蛋产量12*.7吨,同比增长10.3%;水产品产量498.5吨,同比增长3.2%。牛奶产量15吨;蜂蜜产量2.2吨。肉类总产量16133.2吨,同比增长2.9%;实现畜牧养殖业产值176*.8万元,同比增长3.1%。

3、石斛产业:新栽石斛面积500亩,完成年度计划1000亩的50%。其中新增10亩以上大户5户,面积80亩。

4、种植业:据各乡镇统计,辣椒种植22487亩,完成计划的112.44%;商品蔬菜种植24345亩,完成计划的97.38%;茶叶种植1000亩,完成计划的100%;优质稻种植35000亩,完成计划的100%;脱毒红薯种植3292亩,完成计划的1*.28%;糯玉米种植4500亩,完成计划的1*.14%。

5、市级龙头企业:新宇、新锦、胶合板、天明、联发公司,五家龙头企业。上半年,企业总产值为8942万元,完成计划21000万元的42.58%;总销售收入为9243万元,完成计划15550万元的59%;总上缴税金173.8万元,完成计划325万元的53.47%;企业税后利润为40.1万元,完成计划85万元的47.18%。收购当地原材料价值3920万元,带动农户为2.92万户。

(二)畜牧产业继续巩固和加强规模养殖,抓好养殖大户和养殖基地村,搞好畜牧小区建设,加大以生猪的为主的品改力度,扩大优质禽基地建设。

(1)加大生猪品改力度,全面推广生猪三元化生产。半年来,共引进推广良种公猪45头,引进良种母猪2596头(其中外二元母猪1469头);全市累计内、外二元母猪达到12172头,占能繁母猪数的71.6%。巩固和建立生猪品种改良点55个,其中人工授精点35个;淘汰本地公猪8头,劣质母猪2932头;完成良种猪配种18538窝,其中直配7*5窝,人工输配11493窝,人工输配率达62.0%;完成三元杂种15762窝。推广杂交猪21.79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16.8万头,出栏三元杂交猪12.6万头。同时加大优质家禽的推广力度,半年来,引进和推广良种禽59.59万羽。

(2)优质禽基地项目建设。按照项目设计要求,于4月中旬完成新建养殖小区的规划选点、组织动员和养殖小区大户配套圈舍的新建、改扩建和清理消毒工作,5月上旬开始鸡苗投放。现已建成乌骨鸡养殖小区22个,100羽以上养鸡大户319户,投放乌骨鸡苗6万余羽。

(3)养殖小区建设工作。为了引导农户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经营道路,创建我市无公害畜牧产品名牌,今年开展了以生猪、优质家禽、牛羊和稻田生态养鱼为重点的养殖小区建设,对养殖小区农户的养殖贷款进行财政贴息,搞好技术指导,积极帮助养殖小区建立各类养殖协会,培植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各类养殖小区45个。其中商品猪养殖小区10个、二元母猪养殖小区5个、家禽养殖小区22个、稻田养鱼小区6个、牛羊养殖小区2个。

(4)继续巩固和加强规模养殖大户和养殖基地村建设,整体推动全市畜牧产业化建设进程。按照市委、政府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的要求,市畜产办、畜牧局认真贯彻了有关发展畜牧产业的优惠政策和会议精神,加大了指挥协调、督促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力度。从检查和反馈的情况看,全市绝大部分乡镇办严格按照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办法,将工作任务、帮扶对象逐一落实到单位和干部的头上,且工作扎实、服务到位,整体工作呈有序发展态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共有养猪大户5636户,其中5—9头的大户4822户,10—49头大户730户,50—99头大户80户;100头以上大户4户,5头以上二元母猪大户430户;100羽以上养禽大户1338户,500羽以上大户39户;10头以上养牛大户13户;30只以上养羊大户149户;养兔大户23户;2亩以上生态渔业示范大户11*户;建成养猪基地村21个,养禽基地村16个,生态渔业基地村8个。

(三)加大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种植结构。

1、土地流转。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近年来,我市依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了土地流转38*7亩,占全市耕地面积2*484亩的18。68%;今年土地流转面积为11456亩,占历年来土地流转面积38*7亩的30%。

农村土地流转反映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近年来,我市随着土地延包政策的落实,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农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日趋活跃。土地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流转。土地流转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流转是构成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前提条件,是土地相对集中和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保证。

2、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一是在抓好粮食生产上开展结构调整。在继续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抓好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节本增效”的方针,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三个万亩”(3万亩优质稻、3万亩脱毒洋芋、5万亩优质蔬菜)工程,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适用技术。推广脱毒红薯3250亩,遵糯1号2000亩,再生产5万亩,杂交水稻16万为亩,杂交玉米4万亩。二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前提下,抓好结构调整。首先抓好在远厚、长期、长沙、白云、复兴、大同、官渡、天台等乡镇,抓好脱毒洋芋下田,推广稻田全覆盖栽培技术,扩大种植面积,促进农民增收。其次,在市中、文华、天台、复兴、大同、官渡、长沙等乡镇,抓好优质蔬菜生产,实施蔬菜下田;再次是抓好林下种草,缩小小麦、油菜种植面积,增加洋芋、蔬菜、饲草种植面积。三是抓好农业增收的前提下,抓好结构调整。利用自身优势抓好竹产业和旅游业。今年实施造竹工程5万亩,其中退耕造竹3万亩,荒山造竹2万亩。

(四)积极抓好石斛产业,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

一是抓好石斛老基地的整合改造与完善设施建设。今年对旺隆镇盐井口基地和张家湾基地进行整合与改造。针对石斛基地的基础设施脆弱问题,帮助规划基地道路、水池修建,遮荫树栽植、修剪、石斛补植,现场指导搞好石斛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二是协助配合*市信天石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旺隆镇新春村泥池沟石斛A级基地的场地建设和房屋修建,抓好种植资源圃、石斛扦插苗圃、石斛组培苗驯化等。三是抓好GAP基地建设。根据药农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林药立体种植和果药立体种植GAP示范基地2个,核心面积300亩,辐射面积1*0亩。

(五)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农业政策性投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遵义市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领导小组要求,按照遵府办发[20*]55号文件(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实施细则的通知》)精神,下发了[20*]4号文件《关于申报农业政策性贷款项目的通知》,按照申报农业政策性贷款项目的范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认真筛选推荐,经市农产办汇总,全市申报农业政策性贷款项目17个,所需贷款2366万元,其中种、养殖项目5个,农产品加工项目12个。

(六)目前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

1、畜牧业:

(1)全市的畜牧业发展畜禽销售渠道不宽、规模小,信息不灵,组织化程度不高。

(2)畜禽品种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给防疫、检疫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饲料资源供不应求,对养殖户特别是规模大户造成较大的饲料组织压力。

(4)少数乡级政府对防疫重视不够,防疫经费投入不足,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困难。

(5)兽防队伍不稳定,防疫员报酬低,有些从事多年防疫工作的人员改行从事其他职业,防疫人员退休后没有一分退休费,所以导致防疫员不安心兽医防疫工作。

篇2

一、去年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主要成效

(一)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我县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共1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拥有资产总额*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万元,实现销售收入*万元,较上年增*万元,实现利税*万元,较上年增*万元;总带动农户*户,带动农户增收*万元,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人。有效促进了蔬菜、油腐乳、仔猪、白酒、玫瑰花、茶叶、食用菌等产业的发展。

(二)优化布局建基地、培龙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我县按照县委、政府“农业稳县、特色*县”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科技为支撑,依托地区资源,突出特色,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狠抓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建设,通过几年的培植,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趋于优化,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基本形成,已初步形成以下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1、优质稻产业带:在全县范围内种植优质稻10万亩。

2、特色蔬菜产业带:在全县范围内培植特色商品蔬菜4万亩。

3、优质油菜产业带:以共和镇河梁村委会为重点,辐射带动共和、新桥、江坡、凤屯四镇培植优质双低油菜*万亩,

4、无公害茶叶产业带:以*六个茶厂*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为重点,带动全县低产茶园改造*万亩,实现了提质增效的目标。

5、玫瑰产业带:牟定恒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玫瑰基地*亩,目前属全省较大的一个玫瑰基地。

(三)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去年,我县共发展种植业基地*亩,畜牧业养殖*头,其中:订单面积和养殖*亩、头,无公害、绿色基地原料基地*亩,投入基地建设资金*万元,通过订单生产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认真落实扶持政策

我县实施“农业稳县、兴工强县、引资*县、城镇活县、特色*县”的五大战略,着力发展烟草、矿冶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重点产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县农业局编写的*县*万吨特色蔬菜加工生产项目、*县*吨优质稻深加工项目、*县*镇*亩土地流转项目、*县*吨优质油菜籽深加工项目4个招商项目被县委、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招商项目。一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资金*万元,支持*星贸公司特色蔬菜加工生产线项目、*窝酒业联营合作项目、*县脱水蔬菜加工生产线项目、楚雄彝家外贸有限公司批发零售网点建设项目、*兴华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年产*吨油腐乳生产线建设项目、楚雄滇撒养殖公司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及猪肉加工项目的建设。

去年全县得到各级财政扶持资金*万元,企业享受税收减免*万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五)积极争取出口创汇

去年以来,*星贸食品有限公司和牟定鸿昌商贸有限公司在加速进行新建项目建设的同时,抓紧办理食品出口备案证等相关手续和加快食品出口基地建设,并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出口的硬件要求拉通了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家有关认证部门和省商检部门的检查验收,于去年5月领取了食品出口备案证等相关手续,*星贸食品有限公司去年夏季以来,直接与意大利威尼斯绿蘑菇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了野生牛肝菌外销业务,全年出口野生牛肝菌创换外汇可突破*万美元,第一次为我县填补了出口创换外汇历史上的空白。

*工贸有限公司今年7月新成立一家进出口贸易机构,明年公司产品可直接出口,计划在香港、澳门成立分公司。

*食品有限公司通过间接出口方式,远销*等国家,间接出口创汇*万美元。

(六)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成效显着

由于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能力逐年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户,带动农民增收*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

(七)农产品质量认证成绩显着

为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我县努力做好优质农产品的开发,组织农产品质量认证,通过努力,去年农产品质量认证取得显着成绩。全县共有11家企业获得了18个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面积*亩。其中:有机食品认证2个,面积*亩;绿色食品14个,面积8207亩;无公害2个,面积*亩。一是认证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机食品实现“零”的突破。二是认证产品数量显着增加。三是企业对质量安全意识显着增。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一)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带动能力不强。一是技术含量低,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高;二是人才缺乏;三是投入不足,运转难度大;四是造血功能弱;五是管理滞后,企业的管理体制不灵活,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二)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特色高效农业形不成规模。

(三)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比较脆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龙头企业,市场与农户的联接、订单农业等缺少制度约束,市场发育的程度远远不够,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也不够活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标准化、品牌化、工业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制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还没有成为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技术的切实行动。导致所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档次和水平不高。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渠道不畅。各级政府投入有限,龙头企业融资困难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六)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的发展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龙头企业产品外销量减少,销售价格降低,产值、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利润下降。

三、明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与培植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切实帮助解决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活力。

(二)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培植。继续重视发展特色蔬菜、腐乳、玫瑰、白酒等优势农业,引进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耕地保护与管理,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支持企业扩大原料基地,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稳步推进中低产林改造步伐,积极发展核桃、油茶等林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围绕农业综合配套实用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农业市场信息和农产品销售等内容,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适应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

(四)积极主动搞好重点产业项目论证和各种农业产业化的认证和项目申报工作。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国家、省、州立项扶持。

篇3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施过程和验收程序,建立健全验收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任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范围及申报主体

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实施,且符合《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规定的产业发展类扶持项目。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项目的申报主体为村民委员会。

第三条验收原则及要求

1、实事求是,科学严密,数字准确,资料齐全。2、公开、公平、公正。3、分步实施,逐步验收,过程监督。4、实行乡镇初验、县级复验,分级负责的检查验收制度。

第二章实施程序

第四条立项

申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立项的,应在每年6月底前提出立项申请,明确秋季和次年春季栽种计划。申请立项的栽种小班连片面积应达到50亩以上(核桃高接换头的除外)。申报主体提出的立项申请,经乡镇审查汇总后上报县级主管部门。县级主管部门对涉及的立项申请进行审核汇总并签署意见后报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情况进行复核汇总后报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

第五条组织实施

县政府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乡镇与涉及村签订目标责任书。乡镇按照立项批复,组织收取项目区农户的保证金,指导农户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栽种,加强“树木补植、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后续管护,严禁套种高秆作物。

第六条初验

一、乡镇组织辖区内项目的初验收。

(一)乡镇绘制详细小班平面示意图。原则上以50亩为一个小班图,小班图绘制成地块示意图,包含相对固定的道路、建筑物等,地块应标注编号。地块编号、户主姓名、地块面积、栽种品种、株数、小地名等详细信息以表格形式列在地块示意图后。

(二)乡镇成立专班,会同村、组负责人、户主组成初验收小组,按照技术标准,依据小班图对产业发展内容进行100%初验收,栽种品种、栽种质量、栽种面积、成活率、合格率、地块位置示意图由四方责任主体现场签字、按手印予以确认;因其它原因户主拒绝签名的,须注明拒签原因并上报说明。初验收不合格的,应责令农户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不纳入复验范围。

二、公示

乡镇初验收结果(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初验花名册)在村、组公示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接受实名监督、举报。如对公示存在异议,应由乡镇进行复核。

第七条复验

一、申报

完成初验收的乡镇可从每年5月开始向县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申请复验。

二、栽种质量复验

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验收组,对各乡镇小班、地块进行逐级随机抽样复验。抽样比例不低于30%。复验表册须由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验收组、乡镇、村三方签字方可生效。复验中,如发现不合格的,则暂停对该乡镇验收。给乡镇一次整改机会,待整改完成后再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申请验收,如验收再不合格,则取消该乡镇项目扶持。

三、公示

复核结果(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复验花名册)在乡镇公示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接受实名监督、举报。如对公示存在异议,该乡镇验收、资金拨付工作暂停进行,待核实清楚后重新启动。

第八条资金申报

乡镇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申请资金拨付,申请须附初验表册、复验表册和公示的相关图片资料(如公示后有变动的,须同时上报变动前后的图片资料)。

第九条资金拨付

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审核确认,报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县财经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县财政拨付资金至乡镇专项资金专户,再由乡镇采用“一卡通”或支票形式兑付。林业产业新发展的花椒和核桃抚育管护兑现采取以物代补方式,由政府统一采购农药、肥料等物资,交由乡镇发放。

第三章检查验收的技术、质量标准

第十条林业产业

一、整地方式、栽培技术是否达到技术标准。核桃窝子的规格为80×80×80厘米,花椒窝子的规格为40×40×40厘米。

二、栽植密度为核桃22株/亩,株行距为5米×6米;花椒110株/亩,株行距为2米×3米。

(一)核桃高接换种抚育管护按面积计算,面积以农户实际嫁接株数、除以每亩22株的密度计算。

(二)核桃高接换种嫁接芽数以验收合格嫁接芽数为准,10年生以下的核桃每株3—5芽;10年生以上的核桃每株10—20芽,超过标准的一律不予验收。

三、质量标准

(一)苗木标准:苗木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好;花椒要求苗高25厘米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核桃以嫁接口计算要求苗高20厘米以上,地径0.8厘米以上,嫁接口愈合良好。

(二)栽植要求:要求集中成片(零星面积不纳入验收范围),放线栽植。按技术标准定植穴要回填表土20厘米—30厘米,施入基肥;栽植时分层踩紧,浇透定根水,覆盖一层疏松土壤;栽植后掏出树盘并覆盖。

(三)造林标准新建园:当年造林成活率≥85%为合格面积,65%—84%为补植面积,≤64%为失败面积,项目完成后幼林保存率达到80%以上。低产园改造:成活率分枝(芽)成活率和株成活率两种。枝(芽)成活率≥70%为合格面积,40-69%为补植面积,≤39%为失败面积;株成活率≥85%为合格面积,60-84%为补植面积,≤59%为失败面积。改造合格面积良种率(按株)必须达到90%以上。(四)凡间套种高杆农作物的一律为不合格面积。

四、管护要求

抚育管护时间从苗木栽植开始计算,连续管护3周年。管护内容为:

(一)树木补植。经补植后,花椒密度应达到110株/亩,核桃密度应达到22株/亩。

(二)病虫害防治。冬季石硫合剂刷白花椒、核桃主干,春、夏季开展食叶害虫及其它病虫害防治。

(三)松土除草。及时清理树盘周围妨碍生长的杂草并疏松土壤。

(四)施肥浇水。每年施肥1—2次,春季、夏季生长期施速效氮、磷肥,秋季施有机肥或磷、钾肥。遇到天气干旱时,要增加浇水次数,确保树木正常生长。

(五)整形修剪。根据树木长势,每年春季或冬季进行一次整形修剪。

(六)间套种。花椒、核桃产业基地禁止间套种高秆作物。

第十一条农业产业

一、栽植要求

枇杷、红富士苹果定植密度为株距3米、行距4米,每亩株数在56—70株之间,定植穴长宽深均为1米;要求每穴施腐熟有机肥或秸秆等30—50公斤,或烘干鸡屎粪5公斤,磷肥2.5公斤,与表土混合均匀施入定植穴的下层,或一层肥料一层土壤,至离土面约30厘米处时不再施入肥料;土壤回填时,穴土要全部填入,填完穴土后,土面呈高出地面的馒头形;苹果栽植前定干,定干高度40—60厘米,要求定干口以下有3—5个饱满芽,用油漆或薄膜封头。枇杷减去主干幼嫩部分,用油漆或地膜封头,减去苗木上每片叶的1/2—2/3。栽植成活后,在40—50厘米处定干;苗木栽植时要理顺苗木根系,覆土高度在嫁接口以下至少2厘米处,将树干周围土壤踩紧,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树盘覆膜:地膜大小以能覆盖住树盘为宜,面积约为见方1米。

二、栽植规模

要求连片规模在50亩以上(零星面积不纳入验收范围)。

三、苗木标准

苗木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嫁接口愈合良好,根系完好,须根3根以上,红富士苹果要求苗高60厘米以上,直径0.5厘米以上;枇杷要求苗高45厘米以上,直径0.6厘米以上;黄果柑要求苗高50厘米以上,直径0.5厘米以上。苗木符合质量规格,剔除弱、病苗,解除嫁接口处薄膜。四、成活率要求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90%以上。五、果树间作:在果树行间可间作矮秆作物或绿肥植物(大豆、豌豆、花生、生姜、三叶草、黑麦草等),严禁种植玉米、高粱、有架四季豆、有架豇豆等高秆作物,凡间套种高秆农作物的一律视为不合格面积。

第四章检查验收方法

第十二条验收比例及样本抽取方法

所有项目,由各项目乡镇组织力量以户为单位全面初验,县级复验采用对各乡镇小班、地块进行逐级随机抽样复验。抽样比例不低于30%。

第十三条成效检查

一、面积检查

(一)乡镇初验要以户为单位深入地块详细检查验收,并绘制小班平面示意图。

二、成活率检查

(一)统计小班地块内的死亡株数、成活株数计算成活率。

(二)濒临或生长衰弱无成活希望的幼苗,按死株记载;检查工作开始后新补植幼苗,不计成活率。

第十四条统计汇总

一、成活率计算

(一)初植密度达到设计造林密度的:成活率=(成活株数÷初植株数)×100%(保留1位小数)

(二)初植密度达不到设计造林密度的;成活率=(成活株数÷设计造林密度)×100%

二、小数的取舍

(一)面积以亩为单位,取整数;株数均取整数。

(二)成活率百分数保留1位小数。

第十五条验收结果确认

乡镇、县级检查验收合格的,经验收小组成员签字认可后,应填写验收表及汇总表,分别存放乡镇、业务主管部门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作为项目资金申请的依据。第五章乡镇和部门职责

第十六条乡镇职责

1、负责本辖区内种植业发展年度计划的制定和申报。2、负责本辖区内农户种苗保证金的收取、保管和退还,组织指导特色产业发展。3、负责本辖区内特色产业栽种、管护的初验收,绘制小班图,填写初验表册,上报相关材料,申请县级复验。4、负责配合县级复核,提供购买苗木的收据或发票,编制初验结果公示表并进行公示。5、负责填报资金申报表。6、负责发放农户扶持资金。7、负责撰写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总结。8、负责对其它申请项目进行初审。9、收集整理涉及资料并存档。

第十七条县农业局、林业局职责

1、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包片对乡镇栽种技术把关指导。2、负责接受乡镇复验申请并参与县级复验收,填写复核相关表册。3、负责指导复验结果不合格的乡镇进行整改。4、负责对全县栽种数据、补助资金进行汇总并报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5、负责接受乡镇上报特色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请表并进行审核。6、负责对涉及的其它申请项目进行初审并进行审核。7、撰写工作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存档。

第十八条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牵头组织复验验收,对申请复验乡镇进行复验。2、接受县农业局、县林业局转报相关乡镇资金申请表,进行审核后报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3、接受其它扶持项目资金申请,审核后报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4、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汇总上报栽种数据、补助资金。5、牵头对乡镇、部门栽种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提出考核评估意见,报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兑现工作奖励。

第十九条县财政、审计、纪检监察职责

1、县财政局负责按程序拨付资金并对资金进行财政监督。2、县审计局按照法定程序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监督。3、县纪检监察部门对相关乡镇和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第六章相关责任

第二十条复验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扶持资金不予兑付,保证金不予退还。

第二十一条乡镇收取的保证金在县级复查验收合格后退还农户。

篇4

X年以来,X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履行部门职责,结合X实际,立足峡谷特色和资源禀赋,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把产业扶贫作为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主推“造血式”农业产业扶贫,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确保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受益。

一、主要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抓好提前谋划。为保证我市产业扶贫不断深化,引导贫困农户依靠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于X年组建产业扶贫指挥部,市产业扶贫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农业农村局之契机,压实各农业产业扶贫单位、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责任。与全市各农业产业扶贫单位、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共享市乡村三级平台公司长效机制创建成果,年初制定了详细的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计划和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多项措施,切实抓好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带动贫困农民增收。

(二)创新带动模式,突出特色强产业。

一是建基地、抓示范。引导广大贫困户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品果蔬、特色养殖等扶贫产业,通过积极兴建各类种养示范基地,让贫困户看有现场、学有样点。目前,全市打造了草果、特色水果、特色中药材、特色种养等一批特色农业示范点X余个,基地示范带动效应凸显。特别是草果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由最初引种的X亩发展到现在的X.X万亩,人均X.X亩(按照全市人口算),平均亩产量为X公斤(鲜果),以市场平均收购价格X元/公斤计算,为全市人均增收X元,一批贫困户因种植草果脱贫致富。

二是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昂科达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春林种养结合基地、联民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着力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昂科达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有X亩X基地,带动X户贫困户,长期用工X人,男工X元/月,女工X元/月,中药材采摘期间,临时女工X元/天,临时男工X元/天。银坡春灵种养开发基地在X市X、X和X等地建有X、X、X基地共计X亩,带动贫困户X户,确保贫困户每人年收入X万元,长期用工X人,临时用工X人次。

三是着力培育新兴业态。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电商平台“拼多多”,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依托我市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实施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和扶贫贷款力度,建立健全各类资金投向贫困地区的激励机制,鼓励发动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产品。

四是育龙头、抓对接。

把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政策扶持、内引外联、招商引资、优化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为企业服务保障力度。X年拟计划对带贫成效较好的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奖励,现正在调整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推荐X市老窝镇宏丰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X家合作社申报X州X年的标杆社。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X个),完成营业收入X万元,同比下降X.X%。清理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整改经营异常的X个,现正常运转的有X个,参与减贫带贫的合作社有X个,带动X户X人,其中建档立卡户X户X人。

(三)强化资源整合,加大扶持力度。

以涉农项目为支撑,以产业扶贫为引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进一步破除影响贫困村发展的产业制约,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增加造血功能,带动贫困人口稳步增收,助力全市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于已出列的贫困村、贫困户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继续给予产业扶贫政策支持。

根据我市可持续的农业产业扶贫实际,继续选择特色种植业(羊肚菌、蔬菜、草果、茶叶、水果、木本蔬菜、中药材)、特色养殖业(黄牛、高黎贡山猪、山羊、土鸡、中蜂)、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农林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生产索道、扶贫车间)三大版块作为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项目资金、财政资金扶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市乡村三级平台公司、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广泛组织吸纳贫困户发展生产,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X年出台了《X市特色产业发展资金到户项目以奖代补暂行规定》,对全市自行种植或养殖在册的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政策性补助。做到每个乡(镇)至少建设X个种植或养殖示范基地,每户建档立卡户至少掌握X至X项实用技术,有X至X个增收项目。

(四)增强造血功能、扶贫与扶智、扶志、扶能相结合。

一是加强技术服务。根据各村产业发展实际,选派农业、水产、畜牧等方面的专家,成立X个指导组,深入X乡(镇)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发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拓宽脱贫致富途径。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X期,实现贫困户参加培训全覆盖,同时,抓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定期不定期到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部分积极性较高的农户参与省、州专家讲授的课程辅导、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新技术,提高种养业生产效能,增加种养收益。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

以X市百日攻击“大走访大排查”、“下沉作战、全面总攻”专项行动为抓手,采取进村集中培训宣传和“夜谈夜访”、“屋场会”、“村弯会”等多种形式,宣讲农业产业扶贫相关政策,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同时张贴政策宣传标语,让群众做政策的明白人。

(五)做精做优绿色香料产业,构建峡谷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做精做优以X草果为主的绿色香料产业。加快绿色香料产业园建设,集中力量打造绿色食品牌。目前全市绿色香料种植面积达X万余亩(其中:草果X.X万亩)。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秸秆还田面积X.X万亩,施有机肥面积X.X万亩,绿肥种植X.X万亩。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截止目前,全市共有三品认证企业(单位)X个,X个产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X个企业,X个产品,认证面积X亩;有机产品认证X个企业,X个产品,认证面积X.X万亩。今年新增申报认证X家企业X个产品,现已成功认证X家企业X个产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关联度不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有的作用发挥不够。分散的“小生产”很难与遥远的“大市场”对接。近年来虽然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培植种植大户、发展合作经营、壮大农业企业,使农民的经营规模有所扩大、合作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目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很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部分农业企业与农民联系不紧,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农民并没有从加工、销售等延伸的产业链中获取“额外收益”。

二是内生动力不足。

我市贫困户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劳动技能,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部分贫困户思维固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甚至少数贫困户存在“要懒懒到底,政府来兜底”的思想,影响着其他贫困户,削弱了脱贫斗志。

三是特色产业发展风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不高。

当前种植粮油缺乏比较优势,经济效益低,必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脱贫致富。但发展农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还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疫病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帮助贫困户解决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办法不多,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导致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有畏难情绪,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性不强,参与程度不高。扶贫对象除了存在收入低以外,在产业发展中还缺门路、缺技术、缺管理,不了解市场,有的还缺乏劳力,身残或智残,是产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

四是农业基础薄弱。

我市山高坡陡,大多数贫困村分布在山间,生产条件脆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五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产业后劲不足。

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导致多数贫困户没能力或根本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近年来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较快,效益较好,但有不少贫困户在发展特色产业时,主要依靠乡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人帮助发展,自身的自主生产扶贫能力弱,因而产生的效益不高,若不是有产业补助资金就会亏本。

六是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非常有限,需要用有限的政府资金去最多限度地激活社会资本,用社会资本和和财政扶贫资金双重的力度去提高扶贫效益,因此还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完善。

七是产业建设人才匮乏,服务难以跟上。

产业建设需要人才支撑,才能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服务部门缺乏人才。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产业建设主体,多数只懂粮油种植、传统技术,对新型产业、现代农业知之甚少,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而农业服务部门又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退化,专业人员配备不齐,服务力不从心。尤其是多数乡(镇)农技人员过多地承担乡(镇)其它中心工作,用于专业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精力有限。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提升产业扶贫质量。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围绕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继续派出指导组深入X乡(镇)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实施、风险排查、标杆社扶持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易地搬迁后续产业保障和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涉农工作任务、扶贫数据信息质量等重点工作。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完成X.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区域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项目资金,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向农村覆盖,文化文明向农村辐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各贫困村实际和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不断完善X个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库的建设。

篇5

关键词:产业扶贫;农业发展;科技创新

1前言

以往靠资金、物质等投入实现的产业扶贫,当这些投入逐渐减少时,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失去生命力。但是,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扶贫则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思路。

2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扶贫的关系

2.1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升级是农业产业扶贫发展的必由之路

巍山农业产业发展相对单一,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相对传统,落后的生产力及管理模式不能适应产业扶贫的发展目标。而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的深入人心,县域农业产业扶贫与科技创新的相结合,将成为时展的现实需要。而且,随着科技创新理念的引入,任何产业的发展脱轨技术和知识,都将失去市场立足之地,逐渐被淘汰。而融合新技术的产业发展,必将成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密集型企业。总之,科技创新实农业产业扶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

2.2科技创新是提升扶贫产业劳动力素质水平的重要措施

科技创新的推广实施,是以科学知识的普及为应用主体,以科学技术的推广为主要载体,旨在提升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创业生存的能力,是实现劳动力自我发展的重要措施。总之,在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水平方面,科技创新发挥着独到的作用,是不断增强扶贫主体不足的关键措施。

2.3产业扶贫强县是科技创新思想发展重要的内源动力

增强县域经济势力水平,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扶贫是重要的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扶贫是以实现贫困户的高盈利水平为主导,通过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和产品,以增强县域农业经济势力水平。而以产业扶贫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必然要联系扶贫产业的具体实际。无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还是管理经营模式创新都要结合县域产业扶贫的具体需求实事求是。

2.4产业扶贫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科技创新的最大关注点

每一个扶贫产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不同的扶贫产业都在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上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一个扶贫产业只有拥有区别于其它产业的优势才能生存。整个扶贫产业链而言,能体现出来的竞争优势应该是基于价值链某个或某些环节的创新实践。而融入到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产业扶贫想要体现发展动力,同样要存在市场、环境等中的对等竞争。可以说,强竞争力是企业存活的根本,同样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持久推动力,是扶贫产业谋生存开发新产品、开发新性能的关键。总而言之,产业扶贫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科技创新的最大关注点,没有竞争威胁,就没有创新机制的投入,就没有新旧产业的优化重组。

3结合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扶贫发展的思路

3.1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扶贫应体现以农民需求为发展导向

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扶贫,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惠民工程。正因为此,工作的开展不能脱离群众,要注意创新工作机制,不能一味的上行下效,强行给民众灌注新技术。要考虑到民众的需求,以需求为科技创新的立足点,实现由科技人员的“一厢情愿”向民众热衷掌握新技术过渡。尤其巍山县贫困村落较多,要引导民众致富,就要逐渐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满足民众需求为出发点的科技支撑产业模式发展。

3.2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扶贫应立足地方特色农业发展

对基层民众而言,单纯的扶贫补贴、物质帮扶,只能起到暂时“输血”的功效,不能保证拓宽民众增收渠道。为此,要逐渐改变单一的“输血”扶贫,逐渐向“造血”的扶贫创业模式靠拢。必须要走向基层做好实地考察,结合特色农业项目融入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扶贫的良性发展。同时,变革实用科技推广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粗放的下乡送科技,努力做好创新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的建设,以规范基地建设向周边推广实践扩散,逐步推进优势扶贫农业产业项目,实现带动民众增收增产的目的。

3.3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扶贫应体现在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的有效耦合

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扶贫,应做到科技创新融入到生产各个环节,努力实现满足农户需求,切合地方农业特色,加大农业产业科研含量,同时发挥龙头扶持产业的带动作用。综合各个生产环节,将科技创新的内在机制向产业发展相耦合,准确把握扶贫工作的科技创新,进而探索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渠道产业扶贫的发展模式。

篇6

【关键词】农业产业 现状 对策

在乡镇工作了16年,深切感受到各级党政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作力度,并亲身参与了马龙县马鸣乡农业产业的建设,真切体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美好幸福生活的喜悦。结合该乡农业产业建设情况,将我个人的粗浅思考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马鸣乡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马鸣乡隶属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位于马龙县西南部,全乡国土总面积23900公顷,辖马鸣等7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47个村民小组。该乡发展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良好,平均海拔在1997米左右,气温14℃,降雨量926毫米,集中在7~9月份。2012年末,全乡有人口3667户13911人,其中农业人口13074人,森林覆盖率78.44%,常用耕地面积1246公顷。

(一)粮食等传统农业巩固壮大

该乡坚持面向市场调结构,突出特色扩产业,依靠科技推进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壮大粮食和烤烟等传统产业。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3052万元、10936万元和5806元,较2008年增长110%、175%和136%;实现粮食总产量992.2万千克,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达759千克,比2008年的546公斤增长39%。

(二)高原特色蔬菜基地渐成气候

该乡把蔬菜产业列入“十二五”发展战略,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按照“公司加基地带大户联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外引内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合理布局蔬菜产业,实施“企业为龙头、市场为导向、农户为基础、基地为保障、科技为依托”的产业化发展战略。先后投资12000万元建成了850公顷高标准高稳产农田,安装节水喷(滴)灌等农业设施,建成180公顷高原特色外销型山地蔬菜种植基地。引进云南馨沃绿园种植有限公司及云南晨农农业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按照“统一用种、统一用肥、统一防治、统一检测、统一技术指导”全过程规范化生产西兰花、生菜、荚豆等时鲜畅销蔬菜,产品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2013年9月,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省长李纪恒等省级领导班子和各州市党政负责人到该乡视察指导“双高”基地,给予高度评价。

(三)盘强作活云岭牛、黑山羊畜牧品牌

该乡充分发挥丰富的森林和草场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形成以云岭肉牛为主导产业和黑山羊、梅花鹿、野猪为特色产业的畜牧业产业化格局。2012年,肉牛、猪、羊、禽分别出栏5512头、39008头、20036只和95117羽,增速达22%、13.6%、14.8%和11.6%,发展农户规模养殖户1599户,其中,100头以上肉牛养殖小区5个,100头以上规模养羊户616户。畜牧业招商引资惊人,引进云南双友牧业公司入驻草山饲养云岭雪花肉牛,计划投资20亿元,建成年出栏10万头,存栏5万头大型龙头企业。引进红石农业科技公司、盛通投资有限公司,发展黑山羊、梅花鹿、野猪等特色品种养殖。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乡牧业产值达5623万元,增速8.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1.1%,畜牧业使农民人均增收3860元。

二、马鸣乡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

(一)发展的比例不协调

各产业之间及部门内部生产项目之间未能配套协调发展,综合效益差,农村产业结构未能做到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内部对资源利用的优化组合,互相促进,难以实现农村中的农、林、牧、渔、工、商、运、建、服务等各个产业全面发展,共同提高。

(二)农民素质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

农民致富欲望不足,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思想较为严重,极不适应结构调整要求。农民的科技文化、思想素质、劳动意识与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产业化发展要求极度不适应。目前,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是较年轻的、有知识的、会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去,剩下来在家务农的这部分人,一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

(三)部分基层干部素质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不相适应

部分村级干部思想意识和能力不强,工作方法与市场经济要求和农村工作新情况、新形势极度不适应,思农村发展规划、想农村富裕措施、带群众走富裕路、促先进帮后进的思想意识淡薄,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停留在“结构调整就是少种粮食多种经作”的思想上。

(四)结构调整中科技含量和水平不高

主要受资金、信息、科技、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含量都较低,农业结构调整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实施农业综合规划没有紧密地结合起来,农业结构调整仍表现为就结构调结构,没有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区位资源、人文资源优势以及前期农业规划、区划研究成果。

三、加快马鸣乡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坚持从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素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方面。一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逐渐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针对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并存的实际,着力推进水源、饮水、防洪、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建设。要以近两年的特大旱灾和洪灾为警示,抓住政策支持机遇,重点解决小型水库和小坝塘除险加固问题,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水利设施和人畜饮水项目,全面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二是加强基本烟(农)田建设,持续抓好2.25万亩基本烟(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力争实现人均有一亩高产稳产农田,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三是继续发展沼气能源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结合“绿满马龙”行动,坚持沼气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四是加强道路畅通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在进一步提高县乡道路质量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农村交通骨干网,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提高通达水平。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硬化了各村委会街心水泥路、美化了村庄、亮化了房屋、清理了“三堆”,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二)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农业产业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一方面要整合好农村教育资源,加强技术培训。针对农民普遍缺乏科技意识的现状,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积极协调、配合县农业、畜牧等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实用科技培训。培训内容要实用,语言要通俗,让农民方便轻松的学到科学种植、养殖的技术,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产业现代化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法制讲座、村务政务公开等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培养农民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使广大农民的文化、政治、法制、民主意识不断提高,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三)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发展速度

按照马龙县委“一产做特、二产做优、三产做强”和经济“进位争先”的总体要求,通过“引进企业、建设基地、打造中心”的示范作用。更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年均增长4%以上。努力构建畜牧养殖园区,充分利用马鸣万亩草山常绿草地面积广、畜群存栏数量大等优势,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要求,以云南双友牧业和红石农业科技等大型养殖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努力推进小区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山地牧业养殖园区建设,扶持50户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力争建成全省乃至全国较大规模的标准化山地牧业养殖园区,从而实现由“畜牧大乡”向“畜牧强乡”的跨越。着力打造优质烤烟种植基地,在全面完成县确定的收购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确保实现农民人均烤烟收入增倍。坚持走“扶龙头、建基地、联农户与冷链物流深加工相结合”的路子,加快高原特色外销型山地蔬菜基地建设,鼓励农户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充分发挥马鸣“双高”蔬菜种植基地的带动示范作用,进一步扩大外销型山地蔬菜等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村与市场,生产与销售的有效对接。加强产业项目建设,以引进广州福喜农业科技公司建设万吨蔬菜种植、冷藏、深加工基地为依托,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品牌附加值,带动农户千家种植万人增收。

(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创立农产品品牌效益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吸收力和竞争力。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它取决于农产品的结构构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卫生水平等因素。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农产品就是商品的观念,从市场理念出发,抢占市场份额,要开辟未充分开发的市场,要创造新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要坚决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是农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农业种养业良种、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动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等“七大体系”,着眼于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着力于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动植物重大疫病和虫害防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能力。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扶持优势单位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拓展绿色食品生产开发规模,塑造“绿色经济”的形象。要加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建设,尽快建立一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扩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逐步实现绿色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以及肉蛋产品、土特产品的多样化和系列化。

总之,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才能确保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建鳞,郭洪兴,杨兴跃等.《马龙年鉴》,2012年.

篇7

关键词:新时期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措施

目前,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农业产品跟农业产业,核心内容是实现经济效益。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在上述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经营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企业化管理的实施;区域化布局以及加工系列化灯。多种因素包括农科教、农工商、产供销等。这样一来,在一体化经营体系的前提下,就可以做使我国农业逐渐走向与良性发展轨道,实现一系列有效的自我调节、约束、积累以及发展。并且还可以促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得到强化,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促使农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程度的提升,最后满足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1.新时期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趋势

在农业产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也将会朝着几个方面发展:1.1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经济走向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其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走向现代化也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1.2信息化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也不断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农业产业经济来说也必将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了农业产业经济当中,不但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农业产业经济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业技术的信息交换,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效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1.3生产化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朝着生产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合作政策出台之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利益政策所连接起来的农业产业经济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对于农业中的农产品生产也逐步走向了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下,大大地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生产化的发展方向也将是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2.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问题

2.1缺乏足够的技术信息,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民还使用传统形式进行生产,几乎没有引进新品种以及新技术。对于农业市场信息掌握力度不够,在实际过程中,整个农业生产还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且其劳动形式也是处于传统的状态:高投入,劳动密集型生产形势以及低效益。上述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农民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维持自己家庭的生活,只有少部分农产品才可以进入市场,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产品价格因素非常低,所以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明显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所以很难形成特色产业发展。2.2龙头企业规模有待扩大,带动性明显缺乏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设立龙头农业产业,就连现有的龙头农业企业数量也非常少,规模非常小。并且在经营过程中,发展慢,带动性差。经过多年的发展还是没有进步,导致企业自身效益就非常的低,没有在实际过程中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导致大企业家的魄力明显缺少,最后可能会被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所抛弃。2.3没有紧密结合生产基地跟市场活动在实际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基地,还需要有一个适销对路的市场,两者缺一不可。农业产业是否能得到健康的发展,生产基地跟市场两者是否有效连接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想要实现农业生产基地跟市场的有效连接,就要设置相应的连接纽带,最为常用的是专业合作组织跟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更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市场中集中带入群众生产的产品。因为市场是不稳定的,如果采取传统的形式,也就是说,一家一户的农民进入市场,风险非常大且市场成本非常高,在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且冲击着群众未来的农产品生产工作。

3.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措施分析

3.1鼓励农头企业建设发展,发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实际过程中需要增加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将那部分有实力的公司以及有新技术的公司大力引进农业发展领域。实现龙头企业的构建发展。并且还需要实现现有的龙头企业的巩固壮大,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对于那部分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跟培育,从根本上提升这部分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在市场中,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跟辐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实现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构建,例如: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在实际过程中,还需要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_产业项目大发展。并且跟当地农业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一部分农字号龙头企业积极引入建设,这部分龙头企业实力非常强,带动能力也非常强。例如:山东省微山县留庄镇,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就采取了上述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相对于几家湖产品加工企业来说,这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的有效案例。在实际过程中,这几家湖产品加工企业实施了以下运行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企业本身在收购湖产品的过程中,以一个高于同时间市场的价格完成基地农户农产品的统一收购。这样一来周边万余户农户。在2013年,北京睿特环有机农产品开发项目被有效引入,实现了有机水稻种植产业的积极推进。以示范园区为中心,实现农业高品位,高效益发展的有效带动,这一项支柱产业,将会促使农业增效跟农民增收。3.2发展现代化农业以工业化理念为基础在实际过程中,想要实现农业的发展,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农业自身发展,那么想要实现现代化农业就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农业生产想要进入大市场环境,并且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分工,就需要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实现现代农业的有效发展,就需要想尽办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且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以及新技能,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有效现代化,同时还可以促使农副产品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最后,提升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最大程度提升。并且还需要支持农产品出口贸易,在走向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要扩大国际市场参与度,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3.3做好基础工作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的有效优化在实际过程中,如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缺乏,并且还存在特色优质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这部分主要生产基地跟生产区,实现相关水利工程的全面加强跟有效完善,例如:引水、蓄水、提水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完善排涝工程,并且促使防汛抗旱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推广大棚栽培技术,引进使用地膜覆盖设备,实施有效的设备栽培技术。如果条件允许,就是要将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大力推广使用。实现各个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3.4优化农业产业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产业经济管理更加侧重于对农产品生产水平进行管理,这也导致一味地侧重与农产品的生产水而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使农民在进行农业工作时丧失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需要对农业产业经济中产业的机构进行一定的优化,努力发展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机构。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寻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利用其优势来扩大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销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同时,农业生产还需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此来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在农产品的销售中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链,农业经营者与生产者需要积极探索农产品的加工产业,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产品仓储、保鲜、运输以及包装等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项技术,并通过培养农产品深加工领头企业的方式来促进企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链,才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使农业得到稳步的发展。3.5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经济建设的投资力度,一方面能够增加农业技术的效果,防止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能够推进农业建立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的管理质量,改善农业产业经济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农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政府还需要重视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出农业信息化所需要的真正技术人才,并普及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技术,使农业产业发展能够与信息化技术形成有机的融合,加快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过程中,也使得农业产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出了许多新农业的新景象。而对于农业产业经济管理,一直是近年来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和科学的手段来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此来提高农业的产量以及质量,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如何在实际过程中强化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起点问题:首先,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明显缺乏足够的技术信息,传统观念影响较大,导致整个农业生产水平处于稳定的状态,迫切需要引进新品种跟使用新技术来促使整个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劳动密集生产形势以及低效益生产形式。其次,是农业生产龙头企业规模非常小,带动性不强,所以需要政府颁布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实现大力发展,带动农业生产活动。最后,是农业生产基地跟市场两者之间的脱节。一个稳定的生产基地跟一个合适农产品销售的市场环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所以需要发挥市场媒介作用,降低风险跟市场成本,鼓励农民生产,从根本上强化农民生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茂松.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分析[J].湖湘论坛,2004(05):77-79.

[2]武艳茹.浅谈凉城县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J].基层农技推广,2017,5(02):54-56.

[3]周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经,2017(01):23-24.

[4]张俊飚,程琳琳,何可.中国农业低碳经济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经济研究,2017,2(02):36-51.

[5]左鹏,刘强.重庆市垫江县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1):56-59.

篇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策略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经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之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在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在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基础上,通过经验的总结以及生产技术的改进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农业发展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农业的特征,之后提出了几点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1生态农业园的特点

1.1生态农业具有一定的开发性,亦有其局限性

想要保障生态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就要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改进,从而更好的为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则较为落后,因此,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进行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对我国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开发和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资源开发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提升经济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模式

在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农业资源开发使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就是通过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生态农业正是将这种模式进行发扬,加强对植物生长规律的利用,结合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农作物获得更好的生长和发育,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生产技术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因此,想要实现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对农业产业生产使用的设备以及工具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能够更好的使用于农业生产活动,并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生态农业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

1.3生态农业经济系统的有机性

生态农业发展强调了多种资源以及生产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有效的协调实现各方面因素的高效配合,实现农业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行。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农业资源与生产技术的有效结合,以此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推动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还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使农业生产的质量得到保障。

2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因此,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得到贯彻落实,还能够推动我国特色农业产业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农业是相对于我国传统农业产业而言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是在借鉴国外成功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的一套包含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发展理论的农业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够极大的提升其开发使用的效率,大大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生态农业有效的杜绝了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以及肆意浪费的现象,使得农业资源实现了可再生化,加强了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力度,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效率方面也实现了巨大的提升,保障了农业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普及能够提升农业生产劳动的有效性,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生态农业还极大的促进了生态资源的循环使用,实现了生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了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提升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重要途径。

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3.1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态农业更加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这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生态农业还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阶段,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使得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弊端渐渐凸现出来,面对农业产业发展停滞的情况,生态农业的出现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针对农业生产活动效率低下的问题,生态农业实现了先进技术的的引进和使用,通过国外发展经验的有效参考结合我国的国情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经济体系,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针对农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生态农业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效的落实了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生态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此外,针对现阶段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生态农业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的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态农业的适应性更强,可以满足市场对农业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生态农业可以与当地的特色产业实现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推动了农业生产,销售的一体化发展。这样就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3.2生态农业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生态农业强调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致力于构建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产业发展的经济体系。生态农业的在生产技术的运用方面,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与先进技术的有效融合,以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为依据,构建了一套生态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3.3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以及规划

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态环境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采用合理的措施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①在发展思路方面,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示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改善,切实的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②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在整体发展上要采取稳定推进的方式,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③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的趋势,可以根据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技术以及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篇9

关键词: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农业产业化

农村产业结构,就是在一定地域内,农村各产业部门之间及各产业内部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将农村各产业内部重庆进行选择,优化,提高农村经济运行的效益。农村产业包括三大产业:第一产业为农业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为农村工业;第三产业为农村服务业。从我国目前的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看,我们应该将调整农村工业结构、调整农村服务业结构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通过农村工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农副产品加工的问题;通过农村服务业的调整和发展,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解决农产品相对过身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并充分发挥农村产业化经营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以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调整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及其要求

(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解决了长期困绕国人的吃饭问题,农民收入也实现了相应增长。但随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总量供大于求、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农业连年增产而农民增收缓慢等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这些矛盾最基本的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只有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才能使问题等到根本解决。我国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保障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

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地农村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够保证农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项目之间的物质能量相互转化,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促进农村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以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为导向,科学统筹,逐步推进。

二、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途径

(一)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农村第一产业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农村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其他农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指农村大农业内部农(种植业)、林、牧、渔之间的比例关系。

1、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途径

(1)种植业存在的问题。我国近年来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生产方式科技含量低,无法生产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经济作物具有经济价值高商品率,经济作物的种植对于增加农民增收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目前经济作物占的比重小,经济作物的种植不明显是我国种植业存在的一个硬伤。发展农业要既优且专,“优”指的是发展地区特色农业,“专”指的是将地区特色农业推广发展为主导产业,但我国农村种植业发展缺少地方特色,即使有特色农业,也不能进行产业化经营,难以形成地区主导产业。

(2)种植业的调整途径。保障主要粮食产品的供给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前提,这样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时,发展优势、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点,逐步使经济作物在粮食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发展地区地区特色农业与主导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地区主导产业,这样才能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2、林业、畜牧业、渔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途径

(1)林业、畜牧业、渔业存在的问题。当前林业发展的三重问题:一是重伐轻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农业生产结构原则中资源合理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二是生产规模化程度低,不能够有效地形成产业链,导致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不能够塑造产业品牌;三是林业生产中的林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推广程度不够,零散的经营不利于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

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为:畜牧疫病较多是养殖业的重要风险,多种疫病的频繁发生使畜牧养殖业的风险大大增加,与此同时,个别养殖户由于养殖或防疫技术不过关,栏内畜牧大量死亡甚至空栏。在畜牧在饲养期间,饲料价格和出售价格等存在不少变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会对经营户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这使得生产经营者不愿意发展畜牧业。

渔业存在的问题为:重捕轻养是渔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这不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新型的鱼类病害频频发生,给渔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鱼类病害已日益成为渔业养殖生产持续发展的瓶颈;另外,由于大量药物、饲料的无序使用,致使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渔业养殖投入品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制约了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2)林业、畜牧业、渔业的调整途径。在林业、畜牧业、渔业调整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的调整途径:一是改变生产方式,改变重伐轻植、重捕轻养的生产方式;二是普及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这是应对植物疾病和动物疫情的根本措施;三是注重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程度低,这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也不利于应对市场风险,注重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发展农业的必走之路。

(二)农村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对策

1、农村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第二产业是指农村工业。农村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是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很低,不能使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二是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的重复率高,农村特色工业少,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工业的特色优势;三是农村工业科技含量低,产业化链条短;四是我国城乡市场分割的现实使得农村工业并不能与城市工业进行分工合作。

2、农村第二产业发展的调整对策

发展农村工业,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立足于农村实际,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此可以加深农业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使农产品快速增值;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工业,以“稀有独特”取胜;调整农村工业布局,防止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的重复生产,建立统一的城乡市场,加强与城市工业的分工与合作,以此促进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对策

1、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服务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农村生产的过程中,主要重视农业产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在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又紧紧重视农村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不重视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重视农村金融、农村法律等服务内容。

2、农村第三产业的调整对策

农村现代服务业必须发展农村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旅游服务等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从长远看,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等服务业对于保障农村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另外,建立农业服务专门机构是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途径,这是优化农村服务业结构、提高农村产业运行质量的必要选择。

三、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新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它能够有效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系列问题,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具大推动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围绕农业产业化进行。

(二)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思路

1、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

由一大批承包农户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农户应达到一定数量,并能达到一定批量的商品产量和商品产值。如果不能带动一大批农户并生产一定批量的商品,表明生产基地还没达到一定规模,就形不成农业产业化经营。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多样化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化龙头企业布局。引导促进龙头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出一大批农产品名牌,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并在全国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3、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四、结束语

“农民很苦,农村很穷,农业很危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应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有效利用资源,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能够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质量,也能使得农村三大产业规模化发展,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石.试论现阶段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2、周向平,高顺全.立足本土,大力发展林业产业[J].中国林业,2010(10).

3、绥滨农场畜牧水产科.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EB/OL].省略/ArticleList.aspx?id=24061&CategoryID=414&ColumnID=412,2010-02-18.

4、韦开华.巴南区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cqagri.省略/detail.asp?pubID=67205,2004-04-06.

5、陈柳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特点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6、林木西,王慧.工业化的“二元结构”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DB/OL].中国乡村发现网,2010-08-09.

7、赵邦宏,邸文祥.论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J].农业科技开发,2000(5).

篇10

关键词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成效;问题;发展措施;山西运城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388-01。

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对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提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农村产业发展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运城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土地、生产、品质、规模、生态优势,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特色产品的培育,有效提升了产业优势,品牌效应初步显现,高效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经营活力增强。

1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成效

1.1 形成主导产业发展格局

山西省第一批“一县一业”基地县中,运城市共有7个县,分别为新绛、夏县的蔬菜基地县,永济的禽业基地县,芮城、万荣、平陆、临猗的苹果基地县。

1.2 绘制产业带、产业区蓝图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程是“十二五”时期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切入点和主抓手。运城市把这一工程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十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建设形成六大特色板块:一是以苹果为主的13.3万hm2高效水果产业板块;二是播种面积10.0万hm2,以设施高效为主要特色的优质高效蔬菜产业板块;三是5.3万hm2优质棉产业板块;四是11.3万hm2以红枣、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板块;五是以牛猪鸡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产业板块;六是2.1万hm2中药材、蚕桑产业板块。

1.3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合作与服务,统一流转土地,实现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

1.4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及“一村一品”建设,运城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较快发展。龙头企业渗透到运城市农业产业的各个方面,通过资本扩张、技术创新和运行机制的完善。不仅使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增加,而且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1.5 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一村一品”发展,第一产业稳定提升,第二、三产业异军突起,农民收入增加幅度较高。据统计部门预计。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5486元,较上年增加801.3元,同比增长17.1%。其中,以种养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占1/2左右。由此可见,发展种养业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2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存在的问题

2.1 宣传力度不大。认识不到位

部分干部群众对“一村一品”的科学内涵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自主自立、锐意创新的理念不强,没有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认识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未能形成齐抓共建的共识,缺乏发展“一村一品”的浓厚氛围与整体合力。

2.2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目前,运城市虽然有一定数量科技含量较高的龙头企业,但对农户的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一些加工和销售企业与农户、基地连接不够紧密,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订单农业还没有形成,导致农业产业化开发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实现产销对接,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

2.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经营管理水平落后

随着近年来劳务经济的发展,运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特别是大量农业技术骨干劳动力的输出,形成了农业生产技术断裂层。留守农村从事生产的多数人员文化素质低,传统务农观念浓厚,农业生产粗放,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有一定的难度。

3 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建议

3.1 加强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一村一品”工程一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高标准定位于现代农业。因此,在农业生产、农产品研发、加工贮运及市场销售各个环节都要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实现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3.2 典型示范并宣传,建立“一村一品”发展舆论引导体系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区域农业生产、涉农服务和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区域。及时总结推广“一村一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大对“一村一品”典型的宣传力度。

3.3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积极实施政策资金扶持

首先,应积极搞好“电子农务”等信息服务。加强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在第一时伺将信息传递给农户,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同时利用网络、媒体等宣传途径,多渠道、深层次、多方位推介农产品,促进市场开发。其次,整合各级下达到运城市的支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引导各涉农项目向“一村一品”建设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