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筹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金筹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金筹集方案

篇1

一、主要目标

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行政村(居)覆盖率达100%,农业人口参合率100%。

二、实施步骤

㈠制订方案(10月20日-10月25日)。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村负责人及合管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联系人:周士军。

㈡宣传培训(10月26日-10月28日)。全面、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广播和告全县农民朋友书,全方位、多层面地宣传推行农村合作医疗目的、意义及合作医疗相关的知识,在全镇范围内营造浓烈的工作氛围;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学习贯彻省、市、县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会议精神。组织开展筹收业务知识培训,明确筹收要求和工作步骤。

㈢组织筹资(10月29日-11月20日)。镇合管办统一组织筹资工作,各村为筹资主体。各村按照筹资目标任务数,按年人均70元标准,以每个村(居)为单位,由村主任具体负责筹资工作,筹资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干,对筹资工作进行督导并协调化解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在资金筹收过程中,以户为单位开具全省统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款收据。镇合管办将以村为单位做好人员花名册。各村以花名册为基础按户筹收。各村花名册由各村卫生室在电脑上进行审核录入,负责筹资的人员每天将筹收的资金和名单报镇合管办,镇合管办必须由专人做好登记和统计工作。11月25日前镇合管办将所筹资金和参合人员名单统一上缴县合管办。

㈣督查总结(11月21日-11月30日)。由镇合管办牵头定期检查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情况,对筹资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对工作进度快,完成任务好的村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进度慢,未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村依据实际情况予以一定的惩罚。

三、工作要求

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积极组织,快速实施,确保顺利完成资金筹收任务。

一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加大合作医疗宣传力度,扩大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知度,强化农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风险规避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消除他们的思想疑虑,坚定他们的参合信心,从而为资金筹收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要落实各级责任。镇长是抓好合作医疗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责任,逐级分解任务,认真研究问题,定期排查不足,落实推进措施。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要走上工作一线,要组织村干部逐家逐户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动员农民主动参合,帮助筹集农民个人缴费资金。

篇2

【关键词】 筹资活动 业务流程 风险 控制措施

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基础。通过筹资活动,企业取得投资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从而使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企业应当根据经营和发展战略的资金需要,确定融资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安排,拟定筹资方案,明确筹资用途、规模、结构和方式等相关内容,对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作出充分估计。如果是境外筹资,还必须考虑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市场等因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是一个人力资源作用于物质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资源的运动,一方面表现为有形的货币和实物资产的周转运动,另一方面表现为物质资源运动中蕴藏的无形的资金价值运动。因此,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物质资源运动过程的内部控制,就是对有形的货币和实务资产周转运动的内部控制,以及对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无形的资金价值周转运动的内部控制。

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不仅决定着企业能不能顺利筹集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所需资金,而且决定着企业能以什么样的筹资成本筹集资金,能以什么样的筹资风险筹集资金,并决定着企业所筹集资金的最终使用效益。较低的筹资成本、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较低的筹资风险,能够使企业应付裕如、进退有据,不至于背负沉重的压力,可以从容地追求长期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较高的筹资成本、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较高的筹资风险,常常使企业经营压力倍增。企业一方面要保持更高的资金流动性以应付不合理资本结构带来的财务风险,一方面要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以补偿高额的筹资成本。因此,企业难以追求长期目标,往往过度追求短期利益,饮鸩止渴或者铤而走险,发展战略不能得到很好执行,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企业经营和发展难以为继,财务风险很大,企业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一、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及内部控制

企业应该根据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区分不同筹资方式,按照业务流程中不同环节体现出来的风险,结合资金成本与资金使用效益情况,采用不同措施进行控制。因此,设计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深入分析筹资业务流程。通常情况下,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包括以下几方面。

1、提出筹资方案

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经营战略、预算情况与资金现状等因素,提出筹资方案,一个完整的筹资方案应包括筹资金额、筹资形式、利率、筹资期限、资金用途等内容,提出筹资方案的同时还应与其他生产经营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初始筹资方案。

2、筹资方案论证

初始筹资方案还应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企业应组织相关专家对筹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筹资业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一是筹资方案的战略评估。主要评估筹资方案是否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控制企业筹资规模,防止因盲目筹资而给企业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企业应对筹资方案是否符合企业整体战略方向进行严格审核,只有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筹资方案才具有可行性。另外,企业在筹资规模上,也不可过于贪多求大。资金充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一定要有战略考虑,切不可盲目筹集过多的资金,造成资金闲置同时给企业增加财务负担。二是筹资方案的经济性评估。主要分析筹资方案是否符合经济性要求,是否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得了所需的资金,是否还有降低筹资成本的空间以及更好的筹资方式,筹资期限等是否经济合理,利息、股息等水平是否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如筹集相同的资金,选择股票与选择债券方式,就会面临不同的筹资成本;选择不同的债券种类或者期限结构,也会面临不同的成本,所以企业必须认真评估筹资成本,并结合收益与风险进行筹资方案的经济性评估。三是筹资方案的风险评估。对筹资方案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于利率、汇率、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走势等重要条件进行预测分析,对筹资方案面临的风险做出全面评估,并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3、筹资方案审批

通过可行性论证的筹资方案,需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分级授权审批的原则进行审批,重点关注筹资用途的可行性。重大筹资方案,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筹资方案需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的,应当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审批人员与筹资方案编制人员应适当分离。在审批中,应贯彻集体决策的原则,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在综合正反两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而不应由少数人主观决策。筹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履行可行性研究以及相关审批程序。

4、筹资计划编制与执行

企业应根据审核批准的筹资方案,编制较为详细的筹资计划,经财务部门批准后,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筹集资金:通过银行借款方式筹资的,应当与有关金融机构进行洽谈,明确借款规模、利率、期限、担保、还款安排、相关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签署借款合同,据此办理相关借款业务。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资的,应当合理选择债券种类,如普通债券还是可转换债券等,并对还本付息方案作出系统安排,确保按期、足额偿还到期本金和利息。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资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优化企业组织架构,进行业务整合,并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确保符合股票发行条件和要求。同时,企业应当选择合理的股利支付方式,兼顾投资者的近期与长远利益,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避免分配不足或过度;股利分配方案最终应经股东大会审批通过,如果是上市公司还必须按信息披露要求进行公告。另外,企业应通过及时足额还本付息以及合理分配和支付股利,保持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这一点对于企业顺利进行再融资具有重要意义。

5、筹资活动的监督、评价与责任追究

要加强筹资活动的检查监督,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确保款项的收支、股息和利息的支付、股票和债券的保管等符合有关规定。筹资活动完成后要按规定进行筹资后评价,对存在违规现象的,严格追究其责任。

二、筹资活动的主要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企业筹资业务可能面临的重要风险类型较多,企业在相应的内控活动中应注意识别关键风险,设计相关内控制度,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

1、缺乏完整的筹资战略规划导致的风险

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应以企业在资金方面的战略规划为指导,具体包括资本结构、资金来源、筹资成本等,在企业具体的筹资活动中,应贯彻既定的资金战略,以目标资本结构为指导,协调企业的资金来源、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等,如果忽视战略导向,缺乏对目标资本结构的清晰认识,很容易导致盲目筹资,使得企业资本结构、资金来源结构、利率结构等处于频繁变动中,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缺乏对企业资金现状的全面认识导致的风险

企业在筹资之前,应首先对企业的资金现状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和宏、微观形势等提出筹资方案。如果资金预算和资金管控工作不到位,使得企业无法全面了解资金现状,将使得企业无法正确评估资金的实际需要以及期限等,很容易导致筹资过度或者筹资不足。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如果没有对全集团的资金现状做一个深入完整的了解,很可能出现一部分企业资金结余,而其他部分企业仍然对外筹资,使得集团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增加了不必要的财务成本。

3、缺乏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导致的风险

筹资方案必须经过完整的授权审批流程方可正式实施,这一流程既是企业上下沟通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各个部门、各个管理层次对筹资方案进行审核的重要风险控制程序。审批流程中,每一个审批环节都应对筹资方案的风险控制等问题进行评估,并认真履行审批职责。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有助于对筹资风险进行管控,如果忽略这一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则有可能忽视筹资方案中的潜在风险,使得筹资方案草率决策、仓促上马,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潜在风险。

4、缺乏对筹资条款的认真审核导致的风险

企业在筹资活动中,都要签订相应的筹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筹资合同一般应载明筹资数额、期限、利率、违约责任等内容,企业应认真审核、仔细推敲筹资合同的具体条款,防止因合同条款而给企业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使得企业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或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这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专业的法律中介机构来进行合同文本的审核。

5、因无法保证支付筹资成本导致的风险

任何筹资活动都需要支付相应的筹资成本。对于债权类筹资活动来说,相应的筹资成本表现为固定的利息费用,是企业的刚性成本,企业必须按期足额支付,用以作为资金提供者的报酬。对于股权类筹资活动来说,虽然没有固定的利息费用而且没有还本的压力,但是保证股权投资者的报酬一样不可忽视,企业应认真制定好股利支付方案,包括股利金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如果因股利支付不足,或者对股权投资者报酬不足,将会导致股东抛售股票,从而使得企业股价下跌,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6、缺乏严密的跟踪管理制度导致的风险

企业筹资活动的流程很长,不仅包括资金的筹集到位,还包括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利息、股利等筹资费用的计提支付,以及最终的还本工作,这一流程一般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始终,是企业的一项常规管理工作。企业在筹资跟踪管理方面应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包括资金到账、资金使用、利息支付、股利支付等,并时刻监控资金的动向。一般来说,筹资活动中各环节的主要风险控制点包括:一是提出筹资方案。提出筹资方案是筹资活动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筹资活动的起点,筹资方案的内容是否完整、考虑是否周密、测算是否准确等,直接决定着筹资决策的正确性,关系到整个筹资活动的效率和风险。二是筹资方案审批。相关责任部门拟定投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后,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高管层应对筹资方案履行严格的审批责任。审批中应实行集体决策审议或者联签制度,避免一人说了算或者拍脑袋行为。三是编制筹资计划。根据批准的筹资方案,财务部门应制定严密细致的筹资计划,通过筹资计划,对筹资活动进行周密安排和控制,使筹资活动在严密控制下高效、有序进行。

总之,加强企业筹资活动的风险控制,可以有效的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将促使企业经济按照健康的轨道发展。

篇3

 

关键词:资金筹集 资本运营 运营管理 运作效率  

    一、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的关系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资金筹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经常性事务。它是指企业分析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和资本需求情况,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确定投资资金的需要量和资金投放的时间结构,然后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衡量筹资风险,在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前提下,及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资本。企业资金筹集是企业进行资金运营的基础和前提,资金运营则是资金筹集的下一个必经阶段,是对资金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到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的主要任务有所区别,但却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资金筹集以低筹资成本为目标,以最大限地实现资本增值;而资金运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资本增值,而通过资金筹集获取低成本的资本是实现企业增值的关键问题。所以,必须将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筹资过程应注意三点: 

第一,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原则。这是企业任何经济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到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即要求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资本营运中时,不仅要考虑各种筹资成本,还要权衡各种形式资金的投入收益,综合权衡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确定科学的筹资方案,以保证运营管理的实际效益。 

第二,服务资本运营项目原则。不同的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不同、资金性质也有差异,选择适合的筹资方式是决定企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筹集资金时必须从资本运营项目出发,结合投资项目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特殊性,比较不同筹集方式的优缺点,或者对各种方式进行合理组合,选择能够最有效地降低筹资成本,保证顺利实现投资项目收益的筹资方式。 

第三,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资金筹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获得投资收益,而这种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通常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资金运作管理可能遇到的风险,坚持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客观评估资本运营项目的收益与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通过资金运营实现预期收益。 

二、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面临更宽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拓宽,筹集资金方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筹集和外部筹集两种方式。 

(一)企业内部筹集资金 

内部筹集资金主要源自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扣除成本及税费后的盈余,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如果企业当期利润率较高,就有能力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此时可以通过内部筹集方式获取发展资金。当前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是提取折旧费用和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折旧费用是非付现成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从产品售价中扣除,不需要付现,因此会滞留在企业,形成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用于企业发展。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则是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利用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购买原材料或服务时,达成暂缓支付货款协议,从而形成应付款融资。企业可以将该部分应支付的资金暂时用于其他急需领域,调节资金余缺,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外部筹集资金 

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方式相对来说要丰富很多,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目前常用的方式有:吸收股东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融资、向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租赁、预付货款等商业贸易融资、买方信贷、票据贴现以及获取政府补贴等方式。不同的筹集方式对企业的制度体系与经营发展潜力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经营特点与业务发展需求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筹资方案;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010-02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到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左右,上缴财政税收已超过50%,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岗位。由此看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却由于融资困难、筹资渠道不畅而受到严重制约,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改善中小企业的筹资状况,理顺筹资渠道,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优化筹资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

1 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筹措的主要渠道

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看,企业的资金筹措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部资金筹措,另一类是外部资金筹措。

所谓内部资金筹措就是企业依靠自有财产投入来满足发展及投资需求。在企业内部通过自有资金、留存收益、折旧计提、闲置资产变现、应收账款转让、国家资金扶持(减免税及国家补贴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它是企业原始积累的主要部分,是企业融资时最先考虑的方式,也是构成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外部资金筹措就是向公司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措资金。在企业内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自然会将目光投向外部,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与内部资金相比,虽然外部资金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但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内部资金往往规模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发展与投资所需要的资金绝大部分还要依靠外部资金的筹措。

外部资金筹措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向金融机构筹措资金,如从银行直接借贷,或从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处获得资金。另一种是向非金融机构筹措资金,如通过商业信用方式获得往来工商企业的短期资金来源,向设备租赁公司租赁相关生产设备获得中长期资金来源等。第三种渠道则是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

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其自身实力无法与国内大型企业相比,内部留存利润少,内部资金严重不足,单纯依靠内部留存利润实现资本的周转循环利用是不太现实的,很大部分筹资都是依靠外部资金。而外部筹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融资手段单一,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加之金融机构从风险角度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比较谨慎,同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经营存在着更高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自身管理素质,更新筹资理念,拓宽筹资渠道,学会利用各种信贷工具多元化筹资,优化筹资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筹资方式,以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如何拓展中小企业资金筹措渠道

2.1 通过风险投资筹措资金

风险投资是将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潜力的行业或中小企业并参与其管理的股权投资,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融资行为。与传统银行借贷关注中小企业安全性不同,风险投资旨在扶持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通过风险管理,驾驭风险,追逐高风险后隐藏的高收益。经过一定年限的发展,风险投资将从目标企业中退出。国外不少知名企业如雅虎、戴尔等都是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结合的成果。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多中小企业从风险投资中获到融资,从而得到了发展。但是,风险投资在我国毕竟是一个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要想引入风险投资,必须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拥有高素质的管理层人员,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2.2 通过基金担保贷款获取资金

中小企业风险基金担保贷款是一种银政合作新模式。该模式下,政府出资设立小企业风险基金,在银行核定的担保额度,为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不争的实事,并成为各地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地政府针对这一难题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广东顺德区出台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基金担保贷款执行优惠利率、免抵押、担保费率优惠(不高于1.8%)、免收保证金(贷款额10%的保证金由担保基金垫付),并对在顺德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担保贷款的企业给予30%的利息补贴;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出台了《关于促进就业基金担保开业贷款的试行意见》及《实施意见》,为小企业融资带来了福音;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管理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小企业的借款人发生的小额担保贷款利息据实全额补贴。2008年以来,宁夏为缓解创业者和创业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不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扶持范围。截至2012年8月底,全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82亿元,扶持创业12 258人,带动就业

44 865人。所以,通过基金担保贷款获取资金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2.3 通过保单质押贷款获取资金

这是保险公司为投保人提供的融资新渠道。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开始销售的“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就具有保单质押贷款的功能。保险条款规定:投保人缴付保险费满2年以上,且保险期已满2年的,可凭保险单以书面形式向保险公司申请质押贷款;借款金额是保险合同当时的现金价值扣除欠交保险费、借款及利息后余额的一定比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安联大众人寿保险公司和友邦保险公司规定为70%;太平洋保险公司规定为80%),时间最长为半年。

2.4 通过个人典当贷款获取资金

借款人只要将有较高价值的物品质押在典当行,就能取得一定数额的贷款。有的典当行还开通了网上个人典当贷款业务,借款人可以通过网上办理贷款预约登记、申请贷款、还款和贷款展期等电子商务。

3 优化中小企业筹资决策方案

企业筹资成本是决定企业筹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来讲,无论从何种渠道以何种方式筹措资金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不同的筹资渠道与不同的筹资方式所付出的成本大小是不同的。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应从多方面考虑优化筹资决策方案。

3.1 对筹资总收益大于筹资总成本的分析

现在来说,伴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愈迅速,现在中小企业炙手可热的话题就是筹资。但是,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第一应该考虑的是筹资的成本是多少,因为不仅仅是单一的因素还应该考虑它的风险因素比如说有很大可能存在昂贵的筹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所以在筹资时,要经过深入的探析,要确定了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筹资的总成本时,这样才有必要进行筹资。这也是企业进行筹资决策的最主要的条件。

3.2 企业筹资规模的考虑

因为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不是什么都不需要的,企业也要付出成本,所以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第一要知道企业筹集资金的规模是多大。因为如果筹集资金太多的话,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也会提高筹集资金的成本;还有就是可能会造成企业负责的东西过多,这样会增加企业在经营方面的风险。但是,企业筹集资金不足的话,这样又会影响企业的法人计划以及正常的运营。所以,在进行筹集资金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企业到底需要筹集好多的资金还有企业自身的条件以及筹集资金的困难与否来决定,知道自己的实力不盲目的筹集资金,这样才能合理决定筹集资金的规模。

3.2 企业最佳筹资机会选择

筹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筹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筹资环境和时机。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能适应外部筹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寻求并及时把握住各种有利时机。为此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筹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便寻求最佳筹资时机,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筹资决策。

3.4 最佳筹资期限的决策

企业筹资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企业做筹资期限决策时要在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两种方式之间进行权衡。短期资金具有占用期限短,对短期经营影响大、资本成本相对低的特点,比较适合于企业流动资产方面的投资,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而长期筹资占用期限长,对企业短期经营的影响较小,但资本成本相对较高,投资风险较大,适合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如长期贷款、企业内部积累、租赁筹资、发行债券、股票等。

3.5 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筹资方式

企业筹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直接影响:首先,可以壮大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其次,可以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是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增强获利能力。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根据企业筹资方式、筹资收益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比如,股票筹资,通常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极大提高。因此,进行筹资决策时,企业要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筹资方式。

3.6 寻求最佳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筹资时,必须要高度重视筹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筹资方式。在企业筹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条件,企业所承受的风险大不一样。企业筹资时应认真分析市场利率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贷款利率,尽可能减少筹资风险,降低筹资成本。对各种不同的筹资方式,企业承担的筹资风险大小也不同。为了减少筹资风险,企业通常可以采取各种筹资方式的合理组合,即制定一个相对更能规避风险的筹资组合策略,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筹资方式之间的转换能力。总之,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当在控制筹资风险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即寻求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 杨淑娟.中小企业筹资渠道困难原因剖析及解决措施[J].企业研究,2011,(11).

[2] 徐光友.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对策[J].财会通讯,2010,(11).

[3] 何佳.浅析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及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10,(2).

篇5

关键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企业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①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确定评价项目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侯红兵.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健全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论丛,2003,(5):60—62

篇6

【关键词】成就激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模型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认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想要客观公正的认定来自不同地区、省份、民族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需要一个公正的认定系统。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试图探索构建公平、合理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

一、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学科基础

1.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

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试图通过这些理论的指导,在行为和心理上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刺激贫困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脱贫的目的。

2.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

D. B. 约翰斯通( D. Br uce Johnstone) 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原则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认为高等教育成本需要由四方分担, 即政府或纳税人、家长、学生、捐赠个人或团体。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建立在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的基础之上,高校的成本分担理论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具体构建

1.个性化资助模式的建立

美国作为大学生资助模式建设比较先行,资助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采取了向大学生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包”的混合资助模式对其进行资助。按照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解释,所谓“资助包”(Financial Aid Package)是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包”,提供给学生以便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困难。成就激励理论资助育人模式,通过借鉴美国大学所通行的“资助包”的核心理念,并根据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可操作的现实基础,对“资助包”的具体配置进行调整、改进,从而建构起基于成就激励理论的个性化资助模式。

2.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解析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具体配置:

上图清晰的展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混合资助配置内容,同时也提供了这种混合资助的基本参考依据,所谓个性化的资助方案,首先就体现在参考依据的个性化上。

第一,如图所示受助学生所需的上学成本,包含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其他费用等。其中,学费、住宿费以学校公布的数字为准;生活费则参照上海市每月最低生活保障费,并乘以10个月的在校时间;其他费用指涉及到学生本人预估的各种学习、生活费用,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又有不同的需求,实际计算时,则以相同专业、相同年级学生的平均费用作为参考。

第二,个性化资助方案考虑了受助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提供的经济支持。前一阶段困难认定的结果,即受助学生困难认定的贫困程度,也可称为受助学生所能筹集的资金力度(认定受助学生困难程度越高,其所能筹集上学的资金就越少),将为受助学生预估的上学筹集资金这项数据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影响此项数据的因素较为复杂,受助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储蓄情况、消费情况、意外支出情况、亲友支援情况、接受校外捐赠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够对受助学生实际筹集的上学资金产生影响。

第三,计算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本学年在校所需要的资金减去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的上学资金,差额即是本学年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此,在考虑了囊括受助学生专业、年级差异,家庭经济情况差异以及临时、突发性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产生出全方位而富个性化的经济资助基本设定的参考依据。

第四,学校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并进行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初步配比。

第五,个性化资助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

3. 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比重

混合资助模式下的经济资助模式,必须合理配置各资助项目的比例,体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充分发挥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达到“解困、育人、成才”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资助与育人并行,在向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的同时,实现对其的综合培养,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应该采取个性化的资助模式格局,加大有偿资助的力度和比重,逐步过渡到以有偿资助为主,无偿资助为辅,多样化混合式的资助模式。

三、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设计意义

1.通过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多年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这些举措对于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2.体现“成本分担”原则

个性化资助方案体现了美国当代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John Stone)的教育成本分担的思想,他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由其受益者共同承担,他分析指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包括家长与学生、纳税人、大学及企业,因此他们四方都应分担教育成本,而不应当由纳税人单独来承担。大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成本分担者,这一思想就体现在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理念中。对大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是无偿资助,必须配以一定比例的助学贷款或勤工助学项目,使大学生增强了信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

3.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形成立体的资助格局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确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基础帮困手段,以奖学金为主要激励方式,以‘减、免、补’为重要辅助措施”的多元、立体的资助格局。另一方面,多层次、混合式的资助结构,并不单纯停留在“助贫”的经济救助层面,奖、助、减、免、补相结合的立体资助格局,恰恰是从育人的角度上,从对受助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上,更新、丰富了传统的资助思路,继而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资本经营;财务管理;投资;筹资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资本市场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股票市场将从不完善走向成熟,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个人投资者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步伐的加快,资本市场将成为联结资本需求方与供给方的桥梁,它通过消除企业存量资产长期凝固的障碍,推动存量资产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流动和组合,使资本流向那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良好、技术含量高、获利能力强的企业,并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来完成资本的转移和配置,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实施资本经营,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所必须的基本条件,而且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它源于资本的配置。

企业的资本经营需要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并支持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资本经营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实现由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经营型管理的飞跃

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使企业的投资、筹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资金运用的日趋复杂,使得经营者认识到,缺乏资金、技术可以引进,但管理只能靠自己,如果不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即便企业拥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很难保持并提高经济效益。

但是,传统产品经营型财务管理只是一种核算型被动式管理,是对企业资金、成本、利润的消极管理,它在企业内部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即配合生产供给资金,配合管理核算成本,配合经营调度资金,以加快流动资金周转。资本市场发达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的中心应研究企业成长与扩充、资本支出与分配、资本的筹措与结构之间的最优财务决策———资本的优化配置,并且重视投资前的预测、决策与控制,重视实际财务管理技术方法的运用,力求探讨和采用新的管理技术方法,以实现财务决策的最优化,制定最优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所以,现代财务管理模式应该是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资金筹集为基础,以资金运用为导向,以资金分配为手段,资本经营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可见,资本经营便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

资本经营可以理解为:出资人为获取较高的资本报酬率而投出资本,监管资本的运用,并对存量资本进行调整。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稀缺要素,维系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投资,但不在于量的增加,而在于经济质量、效益的提高,即经济增长是否有利于优化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资本经营通过财务管理,进行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的收益预测和投资风险预测,分析目标公司资产、债权、债务状况及其出售动机,避免盲目行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健康、灵活的资金调配和有效的财务营运机制,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同时,还要通过财务管理科学的预测及时调整资金流向、流量,规避风险,服务于资本经营,挖掘资本的潜在价值,使资本释放出更大的潜能,产生出更大的资本效益。而财务管理引入了资本经营机制,势必就形成了资本增值获利的基础,确立了财务管理在资本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财务管理的新天地。

可见,资本经营讲求的是经营方式,而财务管理讲求的是经营的管理方式。“经营的重心在管理”,经营与管理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而且只有置财务管理于资本经营之下,财务管理才可获得深远的绩效。

所以,财务管理实现由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经营型管理的飞跃是适应经济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经营型的财务管理是一种经营性主动式管理,是对企业资本运动的管理,是通过价值形态的管理实现企业实物的管理,是用增量启动存量,优化资本结构的管理。资本经营型财务管理,在企业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它是企业决策者的高级参谋,又通过一系列现代科学管理财务的理念,运用各种预测、决策的方法,发挥着运作全部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促进提高资本经营效率的作用。

二、资本经营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随着现代经济管理的发展,当资本经营成为财务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财务管理的全部目的就是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企业资本和价值最大化。那么,资本经营型的财务管理主要内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投资与筹资这两项重大的经济事项上。

(一)研究对外投资的各种因素,防范投资风险

资本经营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无论是进行资本积累还是资本的横向集中,或是资本的社会化控制,其本质就是通过资本交易、流动或使用而获取利润,求得资本的增值。财务管理正是以此作为出发点,分析、评价对外投资的条件因素:①投资的预期收益水平。投资最终是为了取得增加收益,对于预期投资收益水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方法是计算投资的边际效益,即根据拟议投资方案实施后的各年预期收益,测算出一个使其总和与成本支出正好相等的折现率,这一折现率即投资的边际效率;然后再将其与投资者期望得到的最低收益率进行比较。若边际效率高于最低期望收益率,则该项投资即可考虑;反之,则不能考虑。②投资风险。资本经营属高风险领域,投资失误会造成惨重损失和事业的萎缩。然而,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热衷于对风险大的新兴科技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投资。而在投资实践中,又会出现投资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出现可变性,或者是实际终值低于预期报酬的可能性。于是,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便是在投资前结合对外投资的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决策风险进行预测。③投资成本。投资成本是从分析、决策对外投资开始到收回全部投资整个过程的全部开支。包括前期费用、实际投资额、资金成本和投资回收费用。财务管理通过预测必须使投资盈利和回收额大于投资成本,投资方案才可行。④融资条件。企业投资需要大量运用资金,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投资活动,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分析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融资场所、融资工具,并且能够及时、足额、低成本地筹集到所需的资金。⑤投资管理。投资要有相应的业务知识(证券知识和证券运作技能)、法律知识、管理技能、市场运作经验作为基础。⑥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指企业内外各种影响企业投资活动的因素总和,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财务管理在分析投资决策时,必须认清投资环境的特点、发展变化,重视投资环境的影响作用,并根据投资环境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

(二)预测最优筹资方案,取得综合筹资效益

当投资项目、数量和决策方案确定后,就要提出投资概算,筹划投资的资金来源,于是,筹集资金是形成资本经营的先决条件,也是财务管理营运的起点。面对资金的筹集,要求财务管理:①对于不同的筹资来源,应研究其利用的可能性和效益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很多,主要分为主权性筹资方式和债务性筹资方式两大类。主权性筹资方式资金成本高,但筹资风险小;债务性筹资方式资金成本低,但筹资风险大。于是,企业筹集资金前,应预测各种资金来源渠道,诸如发行债券、长期借款、发行股票、留存收益的资金成本、筹资风险,并结合各种资金来源的个别资金成本与各种来源在全部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计算综合资金成本,并从众多预测的综合资金成本中选择最低的,作为筹资最优方案。②注重适当的资本结构,正确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负债经营。资本结构即某种资金来源在全部来源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借入资本与自有资本的比例表示。资本结构高,资金成本低,效益大,但筹资风险也大;资本结构低,资金成本高,效益小,但筹资风险小。那么,如何权衡效益与风险,确定适当的资本结构呢?这就要借助财务杠杆指标来衡量。企业筹措借入资本,由于其利率或债券利息率固定,当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利息率或债券利息率时,自有资金收益率将会高于投资收益率,普通股的实际收益将会提高。这种利用需要支付固定费用的筹资方式来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或普通股收益的作用,称为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作用的提高,虽然能给股东带来较多的收益,但也会增加有损于股东未来各年收益的风险。为此,就要预测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每股收益,对企业付息及纳税前收益反映的灵敏度,进行筹资无差别点的分析,并以其作为企业决定资本结构的取舍标准。在处理资本结构与综合资金成本的关系上,当企业为新投资项目筹集资金仍能大致保持原有的资本结构,且测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不高于企业原有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即按规定的比例筹措资金。若真实的综合资金成本率高于测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企业可采纳某些可能减少股东财富的投资方案;若真实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低于测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企业可放弃某些可能增加股东财富的投资方案。在处理筹资风险与综合资金成本二者关系上,要力图使新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整个企业原有风险大致相同。倘若新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整个企业原有风险不同,则应采用按风险调整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作为筹资决策的采纳标准。财务管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的目标,就在于通过筹资管理调整不合理的财务结构,使之趋于收益与风险相宜的最佳结构。否则,不加强事前预测和规划,不实行主动的财务管理,就会形成高资本结构高风险更高负债低效益,以及低资本结构低风险低效运行低效益,两种低效益的格局。③预测利用借款投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新增的利润,能否按规定期限偿还本金和付清利息。

总之,资本经营型的财务管理通过价值管理,使企业朝着谋求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的目标迈进。资本经营为财务管理开辟了广阔的理财前景,并推动财务管理以资本经营作为新模式向纵深发展。同时,资本经营型的财务管理采用了现代化手段和新的科学方法,全面预算控制,制定最优的投资方案,并且把企业如何扩张资本和壮大经营规模、如何走好集团化和资产重组的路子、规避投资风险、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作为理财的指导思路。

「参考文献

[1]辛惠琴。对资本经营的财务思考[j].经济师,2002,(4)。

[2]卓敏。资本经营若干理论分析[j].经济问题,2002,(9)。

篇8

[摘要]负债作为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之一,是企业筹资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企业相比,高校较少采用负债方式筹资。高校财务人员应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负债观念,借鉴企业经验,建立高校负债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量化角度综合评价高校的负债状况。在负债评价指标的指导下,把负债筹资,尤其是银行贷款作为一项长期的筹资方式,将为高校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而且筹资成本相对较低。在无需国家增加财政投资的情况下,快速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扩大教育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是我国的重大方针政策之一。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困境,资金匮乏是制约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学建筑、学生宿舍、师资建设、仪器设备、图书等增长速度缓慢,进而影响招生规模的扩大。资金匮乏严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也制约“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实现。传统观念与僵化思维模式妨碍高校筹资,进而制约高校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财务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借鉴企业的成熟经验,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高校负债状况,通过合理负债方式为高校筹集资金。

一、高校负债观念的更新

负债是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之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负债,尤其是银行贷款已经成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方式,它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长期占据一定比例,是企业资产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负债种类繁多,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用于补偿贸易、融资租赁)、专项应付款(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可以说现代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离开负债简直就难以运转。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校资金由国家全额拨付,高校市场意识淡薄。尽管高校改革已经开始,但高校财务管理观念仍然滞后,沿用传统习惯,对负债缺乏正确认识,在筹资活动中很少想到负债方式。即使部分高校在基建过程中有银行贷款,也是想方设法尽快还清,不能把负债作为高校经济活动中一项长期的有机组成。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务会计中一直以“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结存”为会计要素进行核算,负债与收入同为资金来源,在核算过程中往往被混为一谈。1998年我国财政部颁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它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的规定,首次将“负债”作为单独的会计要素引入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制度,从制度上为高校的负债筹资提供了依据。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定义:负债是指高等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清偿的债务。它是高等学校资产中属于债权人的那部分权益或利益。我国高等学校的负债,主要包括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及暂存款、应缴财政专户、代管款项、应缴税金等。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在资金结算过程中形成的,债务没有明确的偿付期,一般来说,流动性较强。

目前我国居民存款已达11万亿元,银行资金相对宽松。如果高校能够及时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把负债筹资,尤其是银行贷款作为一项长期的筹资方式,将为高校筹集到可观的资金,在无需国家增加财政投资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促使高校跨越式发展。

二、借鉴企业经验建立高校负债评价指标体系

从企业负债和高校负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除行为主体外,高校负债与企业负债是完全相同的。由于高校负债筹资目前处于尝试阶段,操作方法很不完善,如何评价更是无所适从。而企业已经有一套成熟的负债评价指标,我们可以借鉴企业评价指标,建立高校负债评价指标体系,从量化角度来评估高校财务状况,进而指导高校筹资活动。

企业涉及负债的评价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我们下面对其逐一进行分析。

①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根据企业评价经验,流动比率应为2:1,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较好。流动负债有1:1的相应资产保证,同时还有相当于流动负债1倍的可变资产保证日常经营。

②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根据企业评价经验,通常以1:1为良好,即速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相等为好。

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全部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低,经营风险低,同时获利水平可能也低,说明企业经营保守,发展受到限制。因为当资产利润率高于银行利率时,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可以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资产负债率高,经营风险高,其获利水平能够提高,使得企业可以较快发展。

④利息保障倍数=(税后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是指企业实现利润对利息支出的保障程度,这一指标一般越高越好,说明企业对负债的偿付能力强。

三、实例分析

例:表1是B高校的资产负债表,该校2002年末事业结余为4268万元。我们借鉴企业负债评价指标,来考察该高校的负债状况。

表1资产负债表

单位:B大学2002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

项目金额项目金额

一、资产类二、负债类

现金3借入款项

银行存款19,768应付票据

应收票据应付及暂存款904

应收及暂付款1,419应缴财政专户735

借出款251应缴税金26

材料362代管款项1,711

对校办产业投资389负债合计3,376

其它对外投资968三、净资产类

固定资产56,817事业基金8,438

无形资产固定基金56,817

资产合计79,977专用基金5,184

未完项目差额6,162

净资产合计76,601

总计79,977总计79,977

下面我们做具体分析:在高校财务制度中,没有流动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负债等分类。但我们借鉴企业的分类经验,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应为资产负债表“现金”到“材料”项,共计21803万元。速动资产在流动资产的基础上减去不易变现的材料,应收及暂付款在高等学校会计中属于支出未报数,变现的数量很小,也应视同为不易变现,整体扣减,所以速动资产应为20022万元。

由于没有借入款项,因此该校没有长期负债。其3376万元负债主要是在资金结算过程中形成的债务,应属于流动负债。根据以上分析可得: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1803/3376=646%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20022/3376=593%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全部资产总额

=3376/79977=4.2%

由于该校没有银行贷款,也未发生利息费用,因此利息保障倍数无法计算。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已经得出负债评价指标的值,它对我们的负债筹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而言:

①借入款项为零,说明该校未能利用银行贷款形式筹资,其财务经营观念保守,不利于高校跨越式发展。

②流动比率646%、速动比率593%,均远远高于正常值,说明负债水平过低,该校利用负债筹资能力严重不足,观念保守。

设可增加负债筹资为x,当流动比率达到比较合理的2:1时,

2:1=流动资产/(现有流动负债+x)

x=流动资产/2-现有流动负债

=21803/2-3376=7525.5

说明该校可以通过负债筹集7525.5万元。

同样可以计算出,当速动比率达到1:1时,该校可以通过负债筹资16646万元。

③资产负债率太低,仅为4.2%,假如将资产负债率提高到30%,即:

(x+3376)/79977=30%

x=20617.1

该校可以通过负债筹资20617.1万元。

④目前对于利息保障倍数如何评价,没有确切数据。假如达到5倍时,目前银行贷款利率约5%,即:

利息保障倍数=(税后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4268+(x×5%)]÷(x×5%)=5

解得x=21340

也就是说,该高校通过银行贷款筹资21340万元时,高校盈余对利息保障倍数为5倍。从企业经验来看也是属于较大的,对支付有保障。

综上所述,该校通过负债筹资应控制在7,500—21,300万元之间。按四种方法的算术平均值(7525+16646+20617+21340)÷4=16,532万元,应为该校最适宜的负债筹资额度。

四、对高校负债筹资成本的评价

高校在筹资过程中,筹资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们就负债筹资与其他形式筹资作筹资成本比较。

例:某高校欲建学生公寓一栋,造价1000万元,建成可供2500名学生住宿,生均住宿费预计800元/年。现有两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从银行贷款,利率为5%;B方案,与甲公司合作,交由该公司建设,并以10年住宿费偿付工程款。试问选用哪个方案比较经济?

从表面上看,B方案很优惠,学校不需付一分钱,就可以解决250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并且10年后可以收回楼房,等于“白拣”了一栋楼。那么到底事实是否如此,我们采用管理会计的方法来具体分析一下。

①用净现值法分析:

A方案:净现值=1000万

B方案:由于付给甲公司的费用每年相等(2500×800=200万),可以通过求年金现值的方法来求净现值。查表得,10年期5%的年金现值系数为7.721,所以可得:

净现值=200万×7.721=1544.2万

通过分析可知,A方案支付成本现值为1000万元,B方案支付成本现值为1544.2万元,要多付544.2万元,A方案从银行贷款要优于B方案。

②用内含报酬率法分析:

年金现值系数=原投资额/各年现金净流量=1000/200=5

查表得,10年期14%的年金现值系数为5.216,10年期16%的年金现值系数为4.833,这就是说年金现值系数为5的内含报酬率应在14%到16%之间,采用插值法得内含报酬率R:

R=14%+(5.216-5)/(5.216-4.833)×(16%-14%)

=14%+1.1%=15.1%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A方案实际支出利率为5%,而B方案实际支出利率高达15.1%,因而A方案要优于B方案。如果采用B方案的话,高校是大大地吃亏了而不是白拣了一栋楼。

由于资金持有者总是追求回报的,根据企业经验,资金的回报率一般要求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因此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采用银行贷款等形式的负债筹资,其筹资成本要低于其他筹资方式,适合高校目前发展的需要。

五、高校负债筹资评价对高校筹资实践的启示

通过对负债评价指标和负债筹资成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我国高校目前负债水平普遍较低,说明高校没有或较少采用负债方式筹资,有较大负债筹资空间。

②在目前我国银行贷款利率仅为5%-6%的情况下,通过银行贷款的负债形式筹资成本较低,对高校发展非常有利。

③有了负债评价指标的指导,高校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把负债筹资,尤其是银行贷款作为一项长期的筹资方式,而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通过合理负债为高校筹集资金。

篇9

关键词:企业;筹资风险;筹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到期还本付息的筹资成本,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这样就会导致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影响,将筹资风险降到最低,使之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笔者在此浅谈一些自己关于企业筹资风险的拙见,望指正。

一、企业的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在此指与企业筹资相关的风险,即由于资金供需情况、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企业筹集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负债筹资导致企业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风险,二是指负债筹资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

(一)企业筹资风险的主要来源

1.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定性。当企业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企业使用一部分借入资金,可以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时,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甚至发生亏损,严重的则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2.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负债以营的企业,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营理不善,长期亏损,那么企业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这样就给企业带来偿还债务的压力,使企业信誉受损,不能有效地再去筹集资金,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

3.负债结构。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的确定是否适当,与企业财务上的利益和风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务杠杆作用下,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同时,负债规模一定时,债务期限的安排是否合理,也会给企业带来筹资风险。若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合理,还款期限过于集中,就会使企业在债务到期日还债压力过大,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二)企业筹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企业筹资风险的形成,既有举债本身因素的作用(筹资风险内因),也有举债之外因素的作用(筹资风险外因)。企业筹资风险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负债规模。负债规模是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2.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担负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也大有影响,因为在税息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3.负债的期限结构。它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采用长期借款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相反,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原因在于:第一,如果企业使用长期借款来源筹资,它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将固定不变,但如果企业使用短期借款来筹资,则利息费用可能会有大幅的波动;第二,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并将短期借款用于长期资产,则当短期借款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的风险。此时,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将短期借款延期,则企业有可能被迫宣告破产;第三,长期借款的筹资速度慢,取得成本通常较高,而且还会有一定限制条款。

二、规避企业筹资风险的策略和建议

筹集和使用资金,不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要付出代价。在企业自有资本短缺的情况下,举债投入无可非议。企业在筹集资金时,要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案以规避筹资风险,具体策略如下:

1.企业筹资要综合考虑资金量大小、资金期限长短、资金来源、资金的债权性质和股权性质、对企业权力结构的影响及融资关系稳定性等,尽可能使融资成本最小化。

2.运用财务杠杆,追求企业资产最佳负债比例。适度举债是明智的。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负债过低,经营于过保守,应加大借债力度。不论企业经营状况好坏,债务资金偿还能力如何,过度负债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多负债过度,应降低负债到合理范围。

3.企业要根据发展战略规划、投资计划、运营情况预测并制定短、中、长期资金需求计划,依此确定筹资总体方案,选择合理的融资结构。掌握最佳负债规模,选择一种比较稳健的筹资模型。

4.企业应考虑资本、劳力、技术等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和替代弹性,增加其他要素的投入,以减少资金需求或现金流量,如:以土地使用权或固定资产投入,减少现金投入,以融资租赁降低现金投入、股权互换、无形资产作价等。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资金;投资;筹

一、财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财务管理同会计一样,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自己一整套管理内容和方法体系的。在西方,通常将财务管理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个时期的重心不同,亦可称之为三个逐步走向成熟和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30年代,由于当时新技术革命的发生发展,大量的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中来,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亦由原来的独资、合资发展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等新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集中分散的资本以增强其竞争实力。这样,过去由业主自理财务的作法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便产生了专门负责公司财务的机构,并由公司委派专人负责资金的筹措。第二阶段,是本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出现大萧条,产销萎缩,资金短缺且动作不灵,为此,在这个阶段财务部门除了要广济财源,多方筹资外,同时必须重视资金分配和使用,将资金的使用效果作为首要的任务对待,采取有效手段加速资金周转,合理配置财力物力等资源。第三阶段,自本世纪 50年代开始至今,科学技术得到更为迅猛的发展,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的种类增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此时的财务管理除了要重视筹资和用资的效果外,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高层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财务管理工作更加侧重于对内外部竞争环境的研究分析以及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效益的预测评价上。经济学中广泛应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又为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提供了可能。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的发展同其他管理科学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的判断到科学的、系统的分析的过程。

二、我国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转轨

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起步于建国初期,由于当时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加之其他因素的干扰,应该说,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发展得都很缓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会计核算方面,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责任不明,进而造成财务工作只重事后的核算和反映,忽视最主要的预测、控制、决策等职能方法的运用。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客观上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尽快实现财务工作的转轨,是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应体现在运用科学而又实际的方法手段,对资金的筹集、投放、回收及分配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

1、筹集资金方面。

从财务管理的发展来看,筹资是财务管理产生的最原始因由,也是理财的首要环节和资金流转的前提。即使在西方,现代财务管理也是将其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列入财务管理内容的。过去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所需资金大部分由国家财政无偿拨付,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不需付出代价,因此助长了企业的“投资饥饿症”,也使得企业管理者资金成本观念淡泊。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自主筹资且资金成本计入财务费用冲减企业的收益,为此,财务部门在根据生产经营任务核定资金需求数量以后,应本着经济求利的原则,科学地选择筹资方式,合理确定筹资结构。目前,在我国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发行股票和债券、租赁、联营、商业信用、内部筹集资金等。随着资金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筹资渠道将越来越广泛。但总体来说,不外乎自有资金来源和借入资金来源两个方面。企业在筹资以前,财务部门应拟定几个筹资方案,测算各筹资方案的可行性。通常综合资金成本率低的方案为设定方案中较优的方案,而综合资金成本率取决于企业的个别资金成本率的高低和筹资结构的安排。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筹资总额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提高个别资金成本率低的筹资方式的份额,会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如债务的成本通常会低于所有者权益的成本,那么适度地增加举债的份额,相对地减少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就会降低企业总的筹资成本支出。同时,在投资收益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会提高自有资金的收益水平,事实上是将借入资金获得的利润,在扣除借款利息后,加入自有资金的利润中,从而提高了自有资金利润率。但这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企业负债过多亦会增加财务风险,股份制企业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下跌等不利情形的发生。在西方,大多利用负债筹资,从而增加自有资金收益水平。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的负债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应以 1:1 为宜,但实际操作中应结合企业营销状况及内外环境等机动掌握。

2、投入资金方面

企业投入资金(即投资),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短期投资的多少受制于企业既成的生产经营规模,主要是流动资产的投资,如存货的采购存储等。通常重点管理的是主要材料物资的购存。为了减少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的的流转,企业应在科学地核定流动资产的需求和存储的情况下,综合平衡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一般来讲,采购的批量越大,在采购过程中的各种运费、采购人员的差旅费及材料检验费等采购成本越低。但此时会增加占用资金的利息支出,增加库存材料的保险费、库存损耗等存储成本。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运用经济计量方法找到最佳购存点,从而达到既节约资金,又满足生产经营需求之目的。企业的长期投资通常称之为资本性支出,投资数额大,回收时间长,而且此类支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效率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应特别重视投资决策

分析方法的运用。在西方,通常采用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及内含报酬率法来研究某项投资的经济合理性,而且管理重心亦由最初的筹资管理转化为近期的投资管理。我国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企业在投资上基本是拍脑袋定方案,拉关系筹资金,不重视投资效果的研究,即使有可行性研究报告,亦不符合实际,其主要原因,就是投资效果的好坏与企业切身利益联系不够紧密。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筹资、用资权归企业自己,且由此产生的风险后果企业自负,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科学化的投资决策研究。

3、资金回收与分配方面

企业资金的筹集与投入固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资金的回收与分配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从单循环的生产周期来看,资金的筹集与投入决定资金的回收与分配;但从多循环的角度来看,资金的回收与分配又反过来决定资金的再筹集、再投入。目前,企业资金短缺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