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当中,并已经成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新时代的背景下,经济与科技不断的更新发展,因此分析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1互联网+时代的基本论述

步入新世纪以来,对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互联网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提出,由大数据、互联网与云计算同现代制造行业强强联合,高效稳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工业、金融互联网,从而在国际互联网市场站稳脚跟。现如今,我国已经率先引领了世界第五次的技术革命,在信息化、移动互联、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技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引领全球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对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改变。

2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由美国军方研制出来,ENIAC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导弹的实际弹道数据进行精密的计算,在当时,美国因ENIAC计算机的诞生,军事实力大幅度提升。ENIAC计算机有着较为庞大臃肿的体积,计算速度极慢且使用成本过高等特点,在军事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更是有着井喷式的发展速度,这一现象引起了各个国家的政府、科研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对其他领域中运用计算机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并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在真正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时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美国IBM公司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与民用的个人计算机,当时在计算机的硬件价格上已经得到大幅度的降低,这种亲民化的表现使得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3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3.1极快的更新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硬件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因此拥有了极速的运行速度和优质的用户体验,这也是未来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政府的相关部门在计算机系统的投资力度上逐渐加大,使得计算机的更新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颇具成效的超算中心。

3.2强大的运行功能

目前,计算机普遍应用的是微处理器,虽然极大的缩小了体积,但其运行能力却是以往处理器的数十倍,这得力于精细工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的提升了微处理器的运行能力。

3.3强大的实用性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更加强大,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某些电商企业的系统就是由计算机科技技术构建的,使得购进、销售、储存三位一体的管理,企业的运行效率得到了良好的提升,相关的成本费用也控制在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点上。

3.4预防与控制风险

企业在生产运营当中总会存在着各种风险,这也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其他相关的设备仪器相连接,搭建一个有效规避风险的系统,不仅使得企业自动化水平有效提升,还可以对未来即将面临的风险作出预防措施。

4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技技术的发展趋势

4.1发展趋势朝向精密化发展

随着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的性能与运行速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这对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精密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诞生至今的英格尔公司,计算机芯片集成度达到了一万三千倍,由当初的十微米发展到如今的零点一三微米,芯片速度有2.8GHz达到了现在3.2GHz。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芯片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其耗能方面不断出现问题,当前计算程序是由CPU异构协同计算的,是通过多核处理器与定制加速协处理器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异构混合体系结构进行处理,从根本上高效完成高性能计算任务[2]。

4.2普适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由于网络信息化在社会中不断的发展,在企业与互联网相关联的同时,也给予自身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良创新。这使得社会上各行各业更加的依赖互联网,互联网的普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与消耗程度较为低廉,普适化对于计算机科技技术有着强力的推进性作用。因此,在经济建设中以及国家安全领域广泛的进行应用。

4.3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是新世纪人类的发展的方向,我国对此有很高的重视度,例如在二零零九年的北京建设成为我国首个无线城市,由此可见,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就是信息化、智能化。相关的理念也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数据与指令通过智能化计算机来传达,拥有着普通计算机所不能比拟的运算速度,在短时间内能将大量的数据模拟进行处理,并提高精准程度,智能化除了在军事领域与科研领域广泛应用外,目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充分的体验到了智能化生活,例如,智能化小区,或者智能型家具以及家用电器等等[3]。

5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技术的新鲜血液是由互联网+来提供的,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化的发展也得到了收获,这是发展革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方式,为了了让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当下应掌握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与多领域进行联动,使得我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获得新的突破与更好的发展。

引用:

[1]钟锋.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9:18-19.

[2]李峰泉,苏培华.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探索研究[J].电子测试,2015,(23):56.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工业;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将计算机与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形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不仅符合现代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使现代工业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现代工业设计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工业产品的设计目标,还要做到产品与人、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基于这样的发展目标,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可以使现代工业设计向这一方向进行深化发展,实现深层次的发展目标。

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概念

要想对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进行分析,就需要先对其概念进行相关分析掌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这一系统之所以会得到应用与发展,主要还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发展这两方面主要内容上的,这两方面的发展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得以产生的重要基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主要指的就是在工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与相关内容中,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引入应用,让计算机技术对现代工业设计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辅助作用。这一系统的主要应用,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联系,使现代工业设计得到更为合理的发展。与此同时,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设计进行结合,主要可以在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色彩设计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体系结构及主要技术

2.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体系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体系架构,主要是根据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所确定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用软件、应用技术及相应的设计方法。基于以上三点主要内容,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的架构可。可以清晰看出,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主体系之中,有设计方法学这一主要层面,在这一层面中,还包括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与设计方法的相关内容层面。在知识基础这一部分相关内容中,主要包括了相关的设计符号、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多种内容,并且还包括了工业设计的相关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工业的应用过程中与工程技术等进行交叉,在交叉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的方法与知识。此外,这一部分的设计符号、计算机图形学等主要内容在该系统未来应用中会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些相关内容的深化发展不仅可以推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合理运行,还能实现较为先进的人机交互及智能设计等。这一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层,也可以被称作是系统的支持层,内部主要包含了工业设计所要使用的主要方法及工业设计的相应基础。在工业设计的基础部分内容中,主要包括了工业产品自身的模型与实现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工业产品的自身模型就是为了将工业产品的各种内部信息进行统一的整合与分类,如产品的设计过程、用户的具体需求及产品本身体现的信息等。这些信息被整合在一起,可以利用相应的框架来进行表示,将工业产品的整体设计过程全部表现出来。信息交流平台是为了产品的各部分信息进行沟通交流才建立的,为的是提高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各项信息之间交流的准确性,为工业产品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提供相应保障。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类的方式或组件方式。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交流,可以很好地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保证信息交流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产品设计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除了上述两个层面之外,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还包括了设计应用层这一主要内容,这一部分主要就是为了体现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设计的相关过程当中到底是如何进行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再设计等环节,可以很好地将用户自身的具体需求与工业设计的主要环节进行紧密结合,保证产品设计可以符合用户的具体需求。这样一来,就使得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具备了较强的实践作用,保证了工业设计的具体过程与内在的科学性。

2.2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主要使用的技术

2.2.1CAD技术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CAD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CAD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很好地将设计师自身的内在创意进行很好地体现,并且可以进行效果很好的视觉传递。将CAD技术用于视觉传递这一环节,主要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CAD技术的的传播性相对较好,可以帮助设计师完成视觉传递,保证产品的视觉效果。

2.2.2ASP技术ASP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动态服务器页面,在工业设计中应用这一技术,可以使工业设计变得相对柔和,更好地满足制造业发展。某工业设计公司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就应用了ASP技术。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先将ASP技术作为一种媒介,再利用CAID软件进行相应的计算,让ASP技术提品的部署、托管等服务。这样一来,ASP技术就发挥了自身的实际作用,也保证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最终效果。该设计公司在应用了ASP技术之后,不仅保证了工业设计的合理运行与相关发展,也使产品的设计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及市场需求,保证了产品的设计效果。

3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符合现代工业在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知识库。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就体现在知识库的建立方面。工业设计师可以将所要进行表达的产品内在形态、产品的外在颜色、产品设计所使用的材料等集中建立在一个知识库中。这样一来,就很方便工业设计师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型产品设计,加强工业设计具体效果。第二,丰富生成方法。目前,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产品生成方法方面相对较为薄弱,设计师一般都是通过将点或线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来生成曲面造型等不同的产品造型。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未来的应用与发展,可以让设计师通过草图就将产品形态进行生成,提高产品生成效率。第三,虚拟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在未来的发展,还可以进行虚拟设计。设计师只要将这一系统应用在特定环境中,就可以进行虚拟设计,实现多种感官的同时交流。一般来说,要想实现虚拟设计,离不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的网络环境。

4结语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不仅可以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还能保证现代工业设计的效率与效果,促进其未来的合理发展与深度转变。想要合理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需要相关人员先对其自身的概念及系统体系进行分析,还要着重把握系统内部应用较为广泛的CAD技术,并且要对这一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见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党倩.基于ASP技术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07):8-10.

[2]张文.CBD为核心的网络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257-259.

[3]李振方,苟秉宸,卢凌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化工业设计系统新模式:云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07):152-155.

[4]朱伟,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222-224.

[5]杜刚佶.浅谈工业设计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5(04):111-112.

[6]李响,许征尼,樊雪.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图书馆危机管理预控系统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04):87-89.

[7]冯畅,赵廷弟.基于案例知识的系统安全风险模型[J].航空学报.2010(04):724-731.

[8]张军,赵江洪,孙宗禹.网络协同数控机床工业设计系统中的知识获取与应用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06):149-154.

[9]高剑峰,蒋华,张申生.CBD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1998(06):44-46.

[10]曾宇,王洁,吴锡兴,等.工业云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机械工程.2012(01):69-74.

[11]张永兵.云计算安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09):93-94.

[12]罗润洲,陆长德,余隋怀.工业设计信息管理及查询系统建立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01):125-128.

[13]黄晓波,余隋怀.CAID网络协同设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09):127-129.

[14]景韶宇,王展,余隋怀,等.基于ASP模式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184-1190.

[15]刘利.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3(07):166.

[16]孙守迁,黄琦,潘云鹤.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进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06):643-650.

[17]马鹏鑫.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价值工程.2012(22):223-224.

[18]李世杰,陈杰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07):89.

篇3

【关键词】主体 云计算 产业化 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TG3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204-01

0引言

目前国内外对云计算作出了大量研究,对于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安全风险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于云计算产业化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尤其是将云计算产业化视作一个动态演化过程的研究并不多见;对云计算的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得到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结论的文献资料还较少。系统动力学被誉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验室,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够充分反映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和动态变化趋势。实施主体是云计算产业化过程中各项事物发展的提供者,在系统模型中起着核心作用[2],虽然有从主体角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但从主体出发建立云计算产业化系统模型,并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来探讨主体的作用及其关系的文献缺乏。

1 基于主体的云计算产业化系统的概念

云计算产业化系统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支持、投资机构资金支持、企业的综合管理支持、消费者的市场支持,这些主体要素的活动及其相关之间的互动关系,促使产业化活动的成功。

2 基于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系统动力学综合了信息论、决策论、反馈控制论、系统论、计算机仿真及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处理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系统方法。它强调以系统思维的方式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因果反馈关系描述系统的动态复杂性,特别适合于解决经济、社会、生态等非线性复杂大系统问题,以帮助人们了解系统动态行为的结构性原因[3]。

3 基于主体的云计算产业化系统动力学模型

3.1 科研主体子系统

本文的科研主体包括高校和科研机构,两者的研究活动一致,包含云计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即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等云计算主要基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应云计算发展趋势的要求,政府加大对云计算研究的支持,从而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注重对相关课题的申报,增加云计算的科研人数和科研项目数量,使科研成果(论文和专利)数量大大增加。企业可以通过与科研主体的合作,使科研机构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基础研究,并将科研机构的成果转移到企业。同时,风险基金组织看到技术成果的利润前景,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反过来,当企业和风险基金组织对科研主体合作力度增强时,政府就会减少财政支持,使得科研机构的成果有更多的市场应用前景,不局限于研究课题。

3.2 投资主体子系统

投资主体主要指企业和高校外部融资机构,主要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其中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机构对政府起着负反馈的作用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使云计算规模化发展,获取高额利润和效益,这里的投资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

3.3 企业主体子系统

云计算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其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顺应国内外互联网发展趋势,调查消费者需求,与科研机构联合,吸收资金,将基础技术应用于云计算服务商品的开发中,并进行大规模推广,提高云计算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从商业的角度,成功的产业化必备的要素包括市场规模,市场潜力和经济光景[5]。对于云计算来说,要从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入手,使得消费者对于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更多企业开始转向云计算产品的研究开发,投资力度加大,获取高额利润。相反,利润增高使成本不断降低 ,逐渐有企业推出市场,从而形成负反馈作用。

3.4 动力学模型及分析

云计算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包含多个连接在一起的正负反馈回路,连接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产业化发展系统的复杂成长特性。云计算产业化系统分析框架表明,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其内部促进发展和环境条件限制其发展的正、负反馈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促进产业化发展的正反馈起主导作用时,云计算加速产业化发展;当限制产业化发展的负反馈起主导作用时,新兴技术产业化进程放缓。

为了实现云计算产业化健康发展,必须在科研主体、投资主体和企业主体3个系统中对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得出因素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规律,从而把握云计算产业化的发展规律。通过对模型动态过程的研究,可以找到促进云计算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限制云计算发展的瓶颈,从而降低产业化内部能量的消耗,提高产业化效率。通过对模型中重要因素的动态分析,可以考察实现云计算产业化的优化路径,为云计算产业化发展提供完善的产业化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4 结语

本文在研究云计算产业化路径和相关主体的基础下,提出基于主体的云计算产业化系统的概念及其特征,在对云计算产业化机制进行细致思考后,借鉴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针对科研主体、投资主体和企业主体分别建立分析模型,并对模型的内部关系和运行机制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对3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建立3个主体之间的系统运行模型。本文的研究为定性分析云计算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定量研究产业化投入产出、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将以此研究为基础,根据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内部运行机制,建立数学模型,调研相关数据,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描述变量关系,并应用netlogo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为云计算产业化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詹洪文.云计算核心技术及其产业化浅析[J].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1:30.

篇4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

【报告价格】¥11,000元(中文电子PDF版)

【摘要】

云计算在2007年横空出世,经过2008年全年的培育,迄今已经成为一门众说纷纭的“显学”——那些不说自己跟云计算相关的厂商或业者已经屈指可数。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未来五年内,“云计算”将会继续成为占据各IT传媒头条及IT从业人员口端的“热词”。如果说当初SOA的兴起是为软件厂商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含纳一切的“箩筐”;那么,今天之云计算,则是一个将硬件、软件、服务、信息安全、虚拟化等等一切IT概念及其背后的利益相关者裹挟在内的“超级大容器”。

那么,云计算对整个IT行业格局的影响到底如何?从底层的基础设施,到高层的IT应用,云计算的兴起对整个IT生态环境中各利益链条的相关者又到底意味着什么?价值链上各环节所推出的跟云计算相关产品和方案的厂商应该如何进行分类?它们在2009年的市场表现如何?

基于此,我们的《2009-2010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研究年度报告》,将帮助业界厂商、投资者、产业人士更精确地把握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发展规律、更深入地梳理价值迁移轨迹。

深入、翔实的市场研究数据。基于重点厂商重点产品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品结构、区域、城市层级、垂直与平行行业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全面、深刻的品牌竞争分析。除了从细分市场格局、竞争策略、SWOT分析等多个维度总结企业表现,我们依托对IT市场的深刻理解,建立6大项31子项的CPM矩阵体系,评点市场成功要素,区隔领导者、挑战者等四象限归属。

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建立在各重点细分市场上的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

【目录】

研究对象

主要结论

重要发现

一、2009年全球云计算应用市场发展概述

(一)发展现状

——云计算概念席卷整个IT行业,成年度最热热词

——巨头企业试水云计算应用,市场增速明显加快

(二)基本特点

(三)主要国家与地区

1、美洲

2、日本

3、欧洲

4、亚太(除日本)

二、2009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概述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

1、2009年市场规模与增长

2、新技术应用

(二)基本特点

——大型跨国公司主导市场,国内IT企业谨慎跟行

——“公共云”与“私有云”皆已开建,政府筹划相关政策

(三)市场结构分析

1、产品结构

2、区域结构

3、垂直结构

4、平行结构

5、渠道结构

三、2009年中国云计算应用细分应用市场研究

(一) IaaS市场分析

(二) DaaS市场分析

(三) PaaS市场分析

(四) SaaS市场分析

(五)虚拟化市场分析

(六)云安全市场分析

四、2010-2012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发展预测

(一)市场规模预测

(二)市场结构预测

1、产品结构预测

2、区域结构预测

3、垂直结构预测

4、平行结构预测

5、渠道结构预测

五、2010-2012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趋势分析

(一)市场发展趋势

(二)产品技术趋势

(三)产品价格趋势

六、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竞争分析

(一)整体竞争格局

(二)重点厂商竞争力评价及SWOT分析

1、Google

2、微软

3、IBM

4、…

篇5

本小节主要从机电一体化的相关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特征、机电一体化的最新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做较为全面的介绍,接下来详细介绍。

1.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从大的领域来说属于机械领域,其定义版本较多,其中一种较为权威的定义表述如下:机电一体化一般是指在机械的设计与功能扩展中,应用机械特有的主要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控制等,把机械系统的控制中心进行集成化,并且与安装在计算上的上位机软件实现双向通信,一般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是一门交叉学科技术,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通信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功能就是把以上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并内嵌入机械系统中。

1.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实际调查总结和查阅相关资料,本文总结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3个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说明如下。(1)应用的广泛性: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涉及的技术较多,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技术,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已经远远超出了机械工程的应用范畴,当然,本文的研究重点还是放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2)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由于机电一体化的核心任务就是把各种技术合理融合,应用到机械领域中,把系统的机械机构和上位机软件控制合为一体,也就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这个层面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或者说拥有很强的系统性。(3)机电一体化具有很强的最优化建模理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最优化理论体系,相关算法可以参阅相关文献,限于论文篇幅,在这里不再累述。

1.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上,机电一体化的最新的发展趋势是控制智能化、精确化、零延迟化、结合计算机处理技术和信号传输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朝着无线控制、高速控制、精确控制的方向发展。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分析

本小节在上文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当前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本文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的历程分析、机电一体化在现代机床控制上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全自动包装机领域的应用等三方面简单论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下面详细讨论。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的历程分析

在国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机械工程领域较早,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把自动控制设备应用与机械制造领域,我国相对起步晚,但是起点较高,20世纪60年代,我国通过引进苏联控制设备,逐渐把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机械领域,并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机电控制设备国产化,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以计算机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应用与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焕发出勃勃生机,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2.2机电一体化在现代机床控制上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领域很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就是应用在现代机床控制上,现代机床控制要求精度高、速度快、智能化高,这就要求现代机床的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采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处理速度快,精度高、内置多块DSP芯片,抗干扰能力强。

2.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全自动包装机领域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除了应用与纯机械工程领域,还大量应用于相关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控制领域,通过实际调查得知,我国全自动包装机已经全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包装机械不但设计机械工程知识,还涉及机电控制技术,微机处理技术等,所以一般的控制系统很难胜任,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机电一体化把软件控制和机械控制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通过上位机软件来控制包装机的运行状态。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当前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本文认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发展前景包括以下几点:(1)专用化趋势不断加强:随着机电一体化应用到机械领域的不断深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表现出明显的专用化趋势。(2)智能化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到机电一体化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呈现了智能化趋势。(3)能耗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积极加强自身改革,不断研发新技术,把能耗进一步降低。

4结论

篇6

关键词: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022-02

展望未来的互联网安全,至少有五个关键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是可以预见的,事实上除此之外还会有更多的趋势出现。这些趋势只是我们预见未来的起点。硬件已经足够便宜,使得建造强大的数据中心变得更加容易。借助这种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新的用途将会出现,全世界的用户也会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网络空间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第一个发展趋势是云计算的兴起。在云计算环境下计算资源处于个人和组织的控制之外,本质上,云计算提供的是一种在线付费的服务。在某些方面,这种发展趋势与互联网的诞生相呼应。云计算可以通过网络为许多用户提供近乎无限的计算资源,使其他用户也可以分享网络资源。用户无需自己购买并运行Web服务器及数据存储设备,用户可以租用云服务提供商相应的服务,从而能够节省40%~80%的费用。世界各国的军队也对云计算产生了兴趣。

除了节约成本和规模,云计算也对互联网未来的体系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单台的计算机已变得不那么重要,对企业来说数据的访问和控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云计算也需要解决一些安全问题,尤其是因为个人用户甚至IT安全人员可能都不如在亚马逊或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专门从事云计算的安全工程师。正如银行必须要区分合法和欺诈一样,云服务提供者也必须学会发现非法的行为。

云计算带来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风险更加集中,且具有不确定性。随着数据在云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之间流动,究竟谁需要对各方面的安全负责?国家边界变得更加重要,也更具有挑战性。布鲁金斯的一份报告指出“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公共安全机构对云服务的执法可能被视为侵犯了数据拥有者的权利”。每个国家是要建立自己的法律对云服务进行监管还是通过建立联合执法以提高监管效率,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大数据。随着数据集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需要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工具能够支持我们从搜集的数据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有些提供电影和电视租借服务的公司,互联网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这些公司转变为提供在线数字交流媒体服务。随着在线电影和电视节目,也搜集到了大量个人用户的偏好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能够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大数据的范围巨大,越来越多的决策需要通过大数据的关联分析,但是大数据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例如,研究人员对用户观影偏好的研究甚至可以获取用户的真实身份,更多的数据及更好的工具能分析出更多的信息,但是这也将打破人类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底线。

大数据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隐患。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必须要对网络安全隐患加以防范,从数据存储、应用和管理三方面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保障网络安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

第三个发展趋势是移动通信。随着移动终端变得越来越小巧廉价,个人用户将越来越多地从桌面计算机转向移动终端,而且这种转变还没有停止的迹象。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整整四分之一的专利涉及移动技术领域。

我们在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候,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从2013年开始,针对移动设备的恶意软件已超过35万种,而几年前这个数字还是0。这种增长是自然的,但是真正的危险在于我们的安全意识却没有提高。移动设备的界面较小很难为用户提示安全信息,而且它的计算能力较弱也很难为用户提供防护。与桌面计算机不一样,移动设备在家和办公室之间移动,因此安全边界难以确定。用户对自身设备的安全管理较少,更多的是依赖于供应商提供的安全服务。然而,供应商的市场比较分散,从手机操作系统到移动应用程序,每个部分都与安全息息相关,但是每个部分的供应商都无法对手机的安全负责。

无线网络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使得安全方案的实施难度更大。有线网络具有固定的拓扑结构,安全技术和方案容易部署;而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动态的、变化的拓扑结构缺乏集中管理机制,使得安全技术(如密钥管理、信任管理等)更加复杂(可能是无中心控制节点、自治的)。例如,WSN 中的密钥管理问题,MANET 中的信任管理问题。另一方面,无线网络环境中做出的许多决策是分散的,许多网络算法(如路由算法、定位算法等)必须依赖大量节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来完成。

最后还有一个更普遍的安全问题,即移动平台的监管问题,哪些政府机构负责监督,哪些市场主体负责打击移动互联网的威胁,与传统互联网一樱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

第四个发展趋势是不断扩张的互联网上的人口。当互联网兴起时,只有一些美国的科研人员互相联网,如今,美国只占有网络空间的一小部分。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15年互联网中文用户数量将超过英文用户,非洲拥有移动智能手机的用户数将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这种转变将对网络空间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原来网络上流行的一只很可爱的小猫的视频热度将会消退,因为谷歌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网络上一些可爱的山羊和熊猫的视频在南非和中国广泛传播。比网络热点的转移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转变。互联网最初的几十年,所有的浏览器都需要使用拉丁字母才能够访问网站,现在这个限制已经被打破了,你可以通过输入埃及文字组成的网址访问埃及网站。

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政府和网民们的价值观。互联网最初由几个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发明,互联网现在的体系和规范也从那时发展而来。互联网最初被赋予的世界观是互联互通、共享及开放。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却越来越背离这种世界观。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开始而且还会一直讨论网络安全和网络自由之间的关系,开放的危险是使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分化。正如经济学家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用防火墙将网络隔离开,并把本国内的网络视为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预示了这种风险。现在的网民和20世纪60年代加州伯克利的那些互联网的发明者在政治和文化差异较大,但是这些发明者创造了网络,而新生代网民又加入了网络。一旦这些新加入的用户进入网络,他们的世界观也会被网络所影响。网络空间反映了用户的特点和需求,用户也能够对网络空间的特点和需求产生影响。

第五个发展趋势是物联网。广泛地说,物联网的概念是将一切连接到网络设备上以搜集和使用数据。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实物从相机到汽车都已经内置了电脑芯片,它们都能互联互通。然后从手环到浴室再到商店都内置了电脑芯片,而且也可以互联互通。在这种场景下,分布式传感器能够探测街道交通,并通过GPS将你导航回家,同时将你与家的距离通知家里的温度控制设置以使它随时连接智能电网保持室内温度。传感器还能探测不同餐厅的拥挤程度并帮助你预约,健身房里的健身车能够根据你的信用卡发现你在餐厅的订单,并决定你还要锻炼多久才能消耗掉第二天预订的那颗芝士蛋糕所产生的热量。

互联网由于标准开放,任何人都能参与建立,因此发展迅速。但是连接到物联网上的设备仍然缺乏输入输出、共享及自动化的指令解释、数据处理的标准。统一的数据格式是数据搜集和解释的前提,也是一项很昂贵的提议。打开Ruby的风扇只需一个监测温度的行为,但并不是所有都这么简单。更多的决策需要复杂的技术协议,需要软件对我们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反过来为我们提供决策和建议。

物联网另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其将前所未有地深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一切都要基于计算机数据进行决策,那么我们需要努力确保数据不会被损坏。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已经有黑客从攻击智能汽车到攻击具有联网功能的马桶。

既然我们已经预见网络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网络真正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一定还会产生更多的发展趋势。现在和将来对网络空间的不可预知程度导致我们对未来的网络空间产生了恐惧。但我们要坚信,无论未来的发展如何,我们只需建立正确的认识,并制定审慎的应对策略,就一定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ic卡;云计算;大数据挖掘;hadoop

0 引言

公共交通在我国经济发展与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鼓励与便利市民公共交通出行,大部分城市都采用了发行非接触式公交ic卡的方式,实现了大众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的便捷支付。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跨区多领域的应用将是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未来的发展趋势。广东岭南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岭南通公司”)在政府的支持和地市的配合下承担粤港澳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建设,致力于打造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本文将结合岭南通跨区多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基于云平台的ic卡大数据挖掘的需求,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从而给出相应的一个解决方案。

1 ic卡数据挖掘云平台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公交ic卡发展十分迅猛,覆盖范围广泛,卡片发行量巨大,由此而产生的数据量异常庞大,以往基于数据统计的“小数据”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公共交通信息化应用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的it技术已经足够有条件实现一种新的基于大数据思维模式的人工智能。基于ic卡的大数据挖掘技术不仅可以全面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还能对这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分析与处理,从中挖掘潜藏其中的内在价值,并通过这些价值的利用来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和管理水平[1]。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ic卡数据分析与利用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如james j.(2002年)和zhao(2004年)先后运用出行链的思想结合纽约市公交afc数据得到了下车站点推到方法;yves croissant(2013年)等人基于公交ic卡数据对居民的日常出行行为进行研究以及国内东南大学陈学武等人(2004年)对ic卡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应用进行了相关探索。随着人们对公共交通出行数据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内外学者对ic卡数据分析挖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由上面可以发现国内外有关ic卡数据的研究虽然给后来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经验,但是他们的研究一般仅限于某一个城市或者单一的交通工具或者单一的主题分析与研究,缺乏对跨区域公交数据的相关研究,面对城市共交通一卡通跨区域多领域应用(互联互通)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理论来填补这一空白。

2 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旨在发现大量的数据中客观存在的一些规律,而这种规律需要通过相关技术分析数据才能够获得。尽管目前数据处理技术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在数据规模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人们对海量数据的快速高效处理又提出了新的需求。随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日益增加和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的跨区多领域应用的发展,日常刷卡公交支付行为产生了海量的公共交通出行数据,规模可达gb、tb、pb级别的数据集随处可见,传统的技术要处理这些数据显得力不从心了。

云计算是当今信息技术产业变革的结果,是对分布式、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同时能够向各种互联网应用提供硬件服务、基础架构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存储服务的系统。对用户来说,云计算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了灵活性和扩展性,采用云计算架构模式能够降低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在云计算的架构中,复杂的计算过程、资源管理都集中在位于“云端”的数据中心层面实现,用户付费使用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无需考虑云端后台的技术复杂性。

为了解决海量数据计算分析的问题,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了基于集群、基于网格、基于agent等各种分布式数据挖掘平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挖掘系统的处理能力,但容易衍生出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将云计算融入数据挖掘,通过云平台的大规模数据并行计算,可以解决海量数据挖掘的效率问题。结合岭南通数据源的特点,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挖掘技术满足了未来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发展趋势,建立一个岭南通“云”平台系统是顺应了这一发展的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岭南通“云”平台系

统架构

3 基于hadoop的岭南通数据挖掘云平台

3.1 hadoop框架原理

hadoop是apache软件基金会所研发的一个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框架,是gfs和mapreduce的java实现。hadoop实现了mapreduce并行编程模型,提供了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为分布式计算提供底层存储支持。一个mapreduce作业由大量map和reduce任务组成,它将大规模数据处理作业拆分成若干个独立运行的map任务,分配到不同的机器上去执行,生成某种中间格式的文件,再由若干个reduce任务合并这些中间文件或得最后输出文件。hdfs是一个由名字节点namenode和若干个数据节点datanode的组成。namenode负责存储文件系统中的元数据和控制外部客户的访问,datanode用来存放实际的数据。每个文件都被划分成若干个64m的数据块,这些数据块被分散的存储到各个datanode上,hdfs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还会为数据进行备份存储到不同的机器上。用户从namenode那里获取数据的位置信息后,直接与存放数据块的datanode进行通信。

3.2 基于hadoop 的岭南通数据挖掘模型

基于hadoop的岭南通数据挖掘模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层,如图2所示。

最底层为云计算服务层,提供分布式并行数据处理和大数据的云存储。分布式存储为数据保存多份副本保证数据发生灾难时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挖掘处理层位于云计算服务层之上,包括大数据的预处理和数据挖掘算法的并行化。数据预处理对形态各异的海量数据进行抽取、转换、清洗和集成等,预处理后的数据提高了数据挖掘的质量,使挖掘的过程变得更有效、更容易。数据挖掘算法的并行化是大数据挖掘的关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得改造后的挖掘算法和并行化策略能直接应用在云计算平台上的挖掘任务。

最顶层是面向各类用户的用户层。改成主要接受各类用户啊的请求,并将其传递给中层和底层,最后将最终的数据挖掘结果展示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可视化的界面监视任务的执行,并且方便的查看执行结果。

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挖掘模式是大数据挖掘的主流方式。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挖掘服务能够为不同规模的企业应用,使得各类用户能够方便地定制和提交数据挖掘任务,直接使用数据挖掘能力,不必关心数据挖掘具体执行者,挖掘数据存在的隐藏价值。

4 结束语

本文从城市共交通一卡通发展需求分析,可以发现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挖掘技术是合理和可行的。利用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灵活扩展的特性可以解决公交一卡通公司快速增加的数据存储问题。利用基于hadoop的岭南通数据挖掘模型在面向大众、企业内部管理和政府决策方面的对应数据分析与利用能够发挥极大的优势,对打造区域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信息服务平台具有很大的帮助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顾建国.走进大数据时代的常州智慧公交:专访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蔡健臣[j].人民公交,2013(07):24-32.

[2]洑云龙.云平台下的数据挖掘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3]杨来,史忠植,梁帆.基于hadoop云平台的并行数据挖掘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13,25(05):936-944.

[4]韩艳,关宏志,严海.公交ic卡数据分析处理方法[j].交通标准化,2010(19):14-18.

篇8

关键词:数字化 移动互联网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技术和进步,在3G网络的成熟应用到4G网络的先进发展,移动互联网以多元化的面貌呈现给社会各界人士,在技术不断提升的前提下,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故此,相关机构应应用良好的技术手段,让移动互联网的运营风生水起。

1 移动互联网运营中的数字化技术概述

移动互联网运营中的数字化技术是作为计算机技书,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以实现信息数字化。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客观世界中的事物转换成计算机唯一能识别的机器语言,即是使用二进制的算法实现操作过成中的加工和处理的[1]。

2 移动互联网运营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必要性

数字化技术涉及数字方面相关的运算、转化、表达和处理等。数字化技术用数学上的二进制实现,用简单的0和1编码来表达、传输和处理,将信息数字化,一体化。这也被看为在信息史的一次重要改革。数字化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数字化技术的实现和发展改善了信息交流存在阻碍的难题,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交流更加,另外,它还将虚拟网络中的信息通过合理的运算方式将其可视化,呈现给使用者。移动互联网运营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改善通信效率、提高海量运营数据的处理能力。

3 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移动互联网运营的主要策略

3.1 利用先进数字通信技术,扩大运营范围

应用移动服务平台技术是一种技术统称,是指移动互联网应用商,以协议的方式把应用提供给移动互联网络的终端,现在移动互联网在服务平台上,主要包括:云计算、HTML5、WIDEGT等[2]。网络移动服务平台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链接移动互联网络,二是移动终端的计算信息技术,2G、3G、4G、WIFI、NFC和蓝牙技术都属于网络移动服务平台技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前提下,3G和WIFI的运营已然相对成熟,4G仍处于发展试运营阶段。在这些通讯技术手段当中,第三代移动网络通讯系统较第二代网络通讯系统而言,在音频和视频的数据传送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实现在全球的无线漫游,能够提供和处理许多方式的媒体形式,例如进行电子商务会议或者普通的网页浏览和娱乐服务。3G系统在兼容性上比现有的2G有很大的改良。

WIFI即无线网络连接,它的便易性成为大批量移动网络用户通过手机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无线网络连接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的上网,提高便捷性,增强了用户体验,由于该项技术可以满足用户随心随地上网的特点,因此已经成为全球领域的、使用最广的无线局域网技术。这项技术的特点在于信号覆盖范围广、成本较低、信号传播速度良好、操作安装方便等特点,贴近广大用户的正常生活[3]。

3.2 运用数字云技术,提升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

数字云计算技术是在2012年得到的快速发展,由于各大出版物移动互联网企业在该项技术上的技术进步和云服务平台的成功构建,这才使云计算技术在出版物互联网运营中的发展趋于成熟,它的优势就在于在数据处理上提高其处理能力,以此降低宽带成本。云计算大多是海量计算,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讲,多使用分布式计算机来完成有关计算。这项技术的核心理念在于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实现大批量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向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的衍生产品:云技术、云方案也都可以投入到互联网的运营当中,云计算技术的计算承载和数据存储能力的优越性、科技型和进步性必将能偶加速移动互联网的纵深发展[4]。

此外,云计算是一项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通过网络在需要的方式进行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方式,它的优势就在于在数据处理上提高其处理能力,以此降低宽带成本。云计算大多是海量计算,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讲,多使用分布式计算机来完成有关计算。而互联网出版物的运营当中正有很多出版内容以及运营数据需要存储和处理,这项技术可以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实现大批量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向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

3.3 夯实数字营销技术,推广移动互联网运营

要想让移动互联网运营得到快速发展,赢得更大范围的客户群体,就要在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同时夯数字实营销技术。第一,要加强互联网运营渠道管理。渠道管理作为互联网的重点,因为本身移动互联网渠道有限,所以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应用市场、论坛或其他下载网页、移动终端的内置三个方面。在商户合作方面扩展合作伙伴,以此方法让渠道扩大;在用户数据和用户质量方面做到及时了解,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调整渠道策略,让渠道的监控有效进行[5]。第二,要完善活动营销:线上或线下进行大量推广,打响产品的知名度,以达到提升装机量、活跃用户数等相关数据的目的;数据是产品运营工作的基础,要保证产品的正常运营,就要实时对数据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行管措施进行完善。

4 结语

数字化是一项造福于人类发展的技术研究,大到国家发展,小到生活娱乐,都为其带来了便捷。从社会的种种迹象来看,数字化技术下的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因素,我们期待它的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周洪成.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与运营模式探讨[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4):56-57.

[2] 杨驰原,卢剑锋.手机的“超媒体”之路[J].传媒,2010(12):23.

[3] 韩冰.手机媒体发展趋势研究与策略创新[J].中国报业,2010(5):69.

[4] 吴江文.新媒体盈利模式探析[J].当代传播,2010(1):92-95.

[5] 鲁维,胡山.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电信技术,2009(5):51.

篇9

购买推荐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苏宁易购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发展趋势及最新动态,从终端、应用、平台、管道、云、流量等关键要素的角度对移动互联网进行了系统的内涵和趋势分析,并基于这些要素考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新特征。同时,《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各部分都结合国内外移动互联网产业现状及实践案例进行了适度的剖析和对比。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适合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领域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及内容提供商的战略策划、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及运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以及关注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阅读。《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也可作为移动互联网相关企业的培训用书,还可作为关心移动互联网行业读者的入门读本。

目录

第1章 移动互联网:全新的游戏规则

1.1 互联网的移动化

1.2 移动互联网的乘法效应

1.3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1.4 移动互联网的方向--SoLoMo模式

第2章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驱动要素

2.1 终端:用户价值实现的引擎

2.2 应用:持续激发用户需求

2.3 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助力

2.4 管道: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

第3章 终端:移动互联网的突破口和推动力

3.1 终端市场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2 "终端+服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商业模式

3.3 跨界竞争趋势

3.4 运营商终端引领模式的构建

第4章 重点应用--应用商店

4.1 应用商店发展现状及趋势

4.2 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4.3 典型应用商店运营案例分析

4.4 移动应用开发者概况

第5章 重点应用--社交应用

5.1 社交化的移动互联网世界

5.2 移动社交应用发展趋势

5.3 移动社交应用的商业化路径

5.4 社交应用典型商业模式

第6章 重点应用--位置服务

6.1 位置服务概念及分类

6.2 位置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6.3 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6.4 典型位置信息服务案例分析

第7章 重点应用--移动支付

7.1 移动支付概述

7.2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趋势

7.3 移动支付价值链及商业模式

7.4 典型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分析

第8章 平台:开放与合作的基础

8.1 从围墙花园到平台花园

8.2 开放平台案例

8.3 多样化能力集生态系统

第9章 管道:智慧的力量

9.1 智能管道提出的背景

9.2 智能管道的内涵

9.3 建设智能管道的4大策略

9.4 国际运营商的智能管道探索

第10章 云:不再缥缈

10.1 云计算模式及关键技术

10.2 云计算对产业的影响

10.3 云计算发展现状

10.4 移动云计算

第11章 流量经营:关注两个转化

11.1 基于两个转化的流量经营CTR模型

11.2 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挑战

11.3 流量转化典型案例

11.4 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

篇10

【关键词】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通信技术已发展至5G领域。5G主要是指在4G基础上增加网络带宽,使得网络速度更快、带宽更大的无线通信技术,其在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5G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该技术成为近年来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现阶段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该技术极大可能成为未来时代无线通信领域的主力军,并为移动通信的革新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在移动数据流量暴涨下,5G无线通信技术的推广会给无线通信技术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了解现阶段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具体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5G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

随着5G无线通信技术的开放与应用,其特点也越来越凸显。该技术对频谱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且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在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相较于传统通信技术,5G无线通信技术的多天线、多用户、多点、多小区的互组网协作特点更为突出,且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编码、点点之间的物理传输技术性能,并降低了耗能和成本[3]。同时,5G无线通信技术主要侧重无线网络“软”配置的设计,而运营商能结合业务流量变化、网络资源进行调整,进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耗能的目的。同时,5G无线通信技术还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其业务重点为室内通信业务,该技术推动了传统移动通信系统的理念,使室内无线网络覆盖性能进一步提高,并实现业务的完善和拓展。在研究5G无线通信技术中,分析其相关特点对了解该技术现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5G无线通信的相关技术

2.1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是5G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接收来自不同物理信道传输的数据信号[4]。在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下支持下,能通过同一频率来传输、接收数据信号,进而满足多维度的应用条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通信双工节点发送信号而引起的干扰问题。同时,这一技术能进一步提高网络宽带频谱利用率,并增加网络的应用性。可见,该技术在5G无线通信技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要想真正意义上推广、应用5G无线通信技术,则不能脱离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支持。

2.2多天线技术

多天线技术主要是指由多条线路组成的技术,该技术所用的元器件较为复杂,传输装置、接收装置、配套设备等为主要的元器件。一般情况下,接收装置的天线会置于相应的应用设备上,传输装置的天线多选择分布或集中排列形式。在5G无线通信技术中,多天线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消除自身频率所产生的干扰,并提升设备的频谱接收效率,使能量消耗下降,解决小区干扰、掉线、噪声等问题。同时,5G无线通信技术充分利用多线技术来进一步简化整体布局和设计,并分散数据信号的传输模式,进而改善频谱利用效率、时间周期等。

2.3智能化技术

智能技术是5G无线通信技术的一大体现,对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云计算的核心作用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云计算数据信息网络的服务器中,5G无线通信技术能和基站建立关联,并形成数据交换机网络。通信技术工作人员需结合实际需求,在云计算的储存功能支持下,能有效完成大数据信息的储存。同时,云计算能及时、高效处理所储存的数据信息,即使在规模较大的基站中,也能根据基站的实际情况准确划分数据频段,进而获得良好的数据信息结果。由此可见,云计算是体现智能化技术优势的重要内容,在5G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所发挥的工作不容忽视。

2.4空间调制技术

空间调制技术主要是指将每个数据编码对应到它所需的天线位置,并通过多天线实现合成发送[5]。在空间调制技术下形成了天线的阵列星座图,且与以往所用的信号星座技术相比,该星座图能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的传输速率。虽然空间调制技术主要由多天线构成,但在仅使用一根天线时,其它天线会处于待命状态,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传输效率。同时,在空间调制技术下,各个数据信息会分成两个字节,并涉及到发射天线的数据、阵列信号星座图大小等,同时,根据第一个字节能确定工作发射天线,另一个字节则通过天线发送天线阵列信号星座图信息。由此可见,空间调制技术属于一种SSK的振幅、相位的调制技术,在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占据中重要地位。

2.5多载波技术

在5G无线通信技术中,为了支撑高数据速率,可能需要高达1GHz的带宽。然而,在部分较低频段中,无法获得连续宽带频谱资源[6]。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空白频谱是5G通信技术设计的重要问题。多载波技术是一种基于滤波器基础上的技术,其能有解决上述问题。多载波技术作为5G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能有效实现各子载波带宽设置、各子载波交叠程度的灵活控制,使相邻子载波的干扰得到有效控制,并充分利用零散的频谱资源。同时,各子载波无需同步,检测、信道估计等均在各子载波上单独处理。

三、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

3.1发展现状

从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来看,未来几年全球的移动通信量会增加相近20倍,这一庞大的数据对网络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因此,在这些发展背景下,推动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从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来看,5G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传播速度可达1Gb/s,且数据会是4G技术的一百多倍,简而言之,在4G技术下需要耗费十几分钟下载一部电影,而5G技术下1s就能完成。但5G无线通信技术目前发展尚未完全普及,其还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且下5G无线通信技术下,能享受更快的网速,数据信息获取更为方便。

3.2发展趋势

任何事物的发展均会经过千难万阻,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难题,尤其在技术开发领域。随着5G无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工信部已向中国广电、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了商用牌照,这说明我国已进入5G商用时代[7-8]。在未来发展中,5G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发展。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安全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若在网络中信息安全性低,则会严重降低人们的体验。因此,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在未来发展中5G无线通信技术如何对信息进行更为安全的编码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二,在社交领域中的发展。5G无线通信技术在网络社交领域中应用,能给用户带来更为真实的虚拟化体验,使用户在网络世界中获得良好的社交体验。第三,在地下、高空、深海等地域环境复杂的通信中的发展。在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其传输效率会受到地下、高空、深海等复杂地形的影响。因此,5G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可对这些复杂地形进行进一步探索,以进一步提高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和传输质量,获得更好的通信技术应用价值,并带来良好的效益。

四、5G无线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4.1安卓系统中5G高速度的应用

从现阶段来看,多数移动智能终端所用的系统多以安卓系统为主。安卓系统是在Linux基础上的自由、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其在移动设备应用中起到核心作用。安卓系统主要采用分层架构,划分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系统内核层四个层次。其中,5G纳米核心技术主要应用于系统核心层,以实现安卓基础性问题、硬件驱动的分离。同时,由于安卓系统开放性的特点,其安全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降低,而5G纳米技术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应用该技术则能在量子密码学中提高加密等级,使用户的信息安全性提高。总之,安全系统是现阶段5G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应用区域,其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对安卓系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该技术在安卓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仍需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探索,以充分发挥5G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

4.2光场相机中应用

光场相机主要是指先拍照后对焦的照相设备,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光场技术作用来,在拍照时仅需进行构图,无需进行对焦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现有相机的拍照方式和习惯。光场相机良好的抓拍优势,只要拍照对象在焦距范围内,对焦点则能随意选择;同时,光场相机的容量较大,储存一张照片至少花费200M空间,故在传输速度、储存空间上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5G无线通信技术所具备的传输速度快、储存量大等优势,能有效满足光场相机这一点要求。因此,5G无线通信技术在光场相机中应用具有很大优势。此外,在光场相机的数据信息安全防卫监控方面,5G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较于以往的通信技术,5G无线通信技术属于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的新型通信技术。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及应用有利于提高我国通信领域的综合发展水平,因此,进行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了解其相关技术、发展趋势和具体应用对增强我国通信领域的经济能力和综合实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这场通信技术变革中,5G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推动该技术进一步发展,则能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工作。

[1]贾磊.新时期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应用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7):182-183.

[2]李维.新时期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应用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1):181-182.

[3]唐嘉麒.浅析5G无线通信技术及对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意义[J].中国新通信,2019,21(18):6-7.

[4]顾炼.基于新时期发展分析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1):43-44.

[5]郭琪,胡广强.新时期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应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5):172-173.

[6]王涛.5G无线通信技术概念及相关应用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8,20(0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