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精准医疗市场规模

篇1

4月中旬,美国一家名叫“Celator”的制药公司将“精准医疗”概念带入公众视野,不但在纳斯达克掀起一股“医疗风”,公司股价创下18天暴涨近10倍的神话,也成功“波及”了大洋彼岸的A股市场,相关概念股一路飘红。原因就在于该公司通过精准医疗的手段和新型药物结合,能够实现对重症白血病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这家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尤英市的生物医药公司Celator宣布,旗下的新药CPX-351经三期临床证实能让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患者总体存活率显著提高,是精准医疗在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或将改变现有的诊断、治疗模式,为医学发展带来一场变革。

CPX-351是公司利用其新型纳米载药技术结合cytarabine和daunorubicin两种抗癌药物的新剂型。在CPX-351中,两种药物的比例为5:1。Celator公司开发的新型载药系统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两种药物的效果并将其副作用降至最低。

精准医疗又叫个性化医疗,区别于传统模式和医学概念,是以个体化为基础、借助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对于大样本人群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

由于精准医疗是生物信息科学与先进医疗技术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疗模式,实现有效实施精准医疗,其前提就是要完善“精准诊断”技术,即以基因检测为核心的分子诊断技术。因此,在精准诊断之后还需要“精准治疗”,主要是靶向治疗技术,包括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等,尤以肿瘤市场的需求最为迫切。

全球范围而言,精准医疗市场的规模增长较为明显。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6-2021年中国医疗机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为187亿美元,到2010年时增至335亿美元,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则近60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间年复合增速将达15%,是医药行业增速的3―4倍。

篇2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纲要的意味着智慧医疗时代正大跨步赶来。易观国际的预测数据显示,2014年仅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达到30.1亿元,同年增长52%,预计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大数据支撑医疗健康

“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的结合,大数据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亚信数据电信解决方案&行业创新中心总经理李捷表示,体外诊断是一个新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多新兴技术,包括皮下的持续监测血糖、心电的实际监测、基因测序等,让人的健康护理、健康管理在科学上取得很大的进步。

众所周知,亚信是专注运营商行业的企业,那么为什么亚信会选择深耕医疗健康领域呢?

李捷解释说:“运营商正面临着转型,而其庞大的客户群不仅仅有通讯需求,还有更多的自身生活健康相关的诉求。运营商本身也是一个管道提供商,在管道上承载的各种专项服务,对运营商而言都是有价值的。”亚信数据方面认为,产业跨界联合,一方面是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领域拓宽,给运营商的原有市场和老客户群体带来新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有诸多价值可以挖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从简单的衣食住行到关注自身健康养生,这也推动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从设备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到数据的挖掘跟管理,再到健康师的分析,最后给出合理的理疗建议。亚信数据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就是生态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角色——数据分析。

精准化服务

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在于以此为依据提供定向的专业化服务,李捷表示,亚信数据的准确率高达85%以上,亚信开放云平台有着五年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经验,包括对各个APP和互联网语料库的识别能力,行业涉及政府、餐饮、医疗健康、公共媒体等。合作伙伴遍布产学研各个领域,合作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数据支撑,也包括联合运营。

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企业都在探索如何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企业转型,亚信的互联网运营经验得以显现。李捷认为,亚信数据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与运营商的多年合作,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上网行为分析经验,同时拥有庞大的运营商用户作为支持,其数据更加多元、精准。用户在管道里面搜索的信息,挖掘的信息,也是由运营商第一时间捕获,其实运营商比互联网公司能够更早的捕获这些信息,这也是运营商数据价值所在。

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人群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帮助定向人群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同时给传统的医学机构、营业机构提供精准的市场分析报告。同时李捷认为,在技术上,目前国内的几家技术领先企业各有千秋、不分伯仲,而亚信数据对于行业的理解是超前的。数据整合之后,需要做深度的行业理解跟模型转换,比如医疗健康行业,数据涉及很多的健康指数,用户日常行为等,这些数据之间有着潜在的关联关系,而对关联关系的解读需要相当的行业沉淀,亚信数据有着专业的咨询顾问团队做后台支撑,不只是医疗健康行业,亚信数据在各个涉及的行业均组建了相应的咨询顾问团队,提供最专业的行业分析。

大数据的流动性价值

与大数据、互联网相关的产业,竞争无处不在。对此,李捷说:“因为现在已经是跨界竞争的状态,我们会遇到很多原来在通信行业里不会遇到的竞争对手,比如说阿里、百度,他们同样在做跨界的渗透。”面对资本雄厚的竞争对手,亚信数据认为,目前其行业经验的积累使其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处在同一竞争水平。加之亚信一直与运营商合作比较紧密,行业基础牢固,李捷透露,下一步亚信计划联合运营商在移动端展开战略布局。

篇3

近日,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4中国IT市场年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以“信息助力消费,数据提升价值”为主题,邀请行业主管领导、区域城市代表、业界专家、投资机构、企业代表及行业用户等,共同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领导及企业代表等分别在大会上发言,对未来经济形势、信息消费趋势、大数据创新应用及信息技术变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公布了2013年的相关数据报告,为国内外IT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2013年,中国总体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其中IT产业和IT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中国软件产品达1903亿元,其中应用软件占76.4%,保持市场的主体地位;而在IT服务领域,2013年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与2012年相比保持了20%的增长速度。

信息消费助力产业创新

2013年中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93万亿元,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占据主要份额。信息消费已经成为新一轮扩大内需的重要引燃点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也可以说,信息消费市场成为了引领创新的原动力。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树翀在讲到“信息助力消费”时提到,信息在对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产品创新主要是指,随着信息消费基础网络的完善,涌现了很多基于信息消费的新产品。此外,基于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消费行为,如电子商务、网购团购,也属广义信息消费。在电子商务中,价值链分布产生了变化,价值集中在了IT和互联网领域,而非最前端的生产制造领域。

商业模式创新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服务化、传统服务网络化、信息服务专业化等几个方面:过去尖端的技术离人们较远,但现在很多前沿技术,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互联网的传感技术、生物技术等,都开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另外,产业间的跨界融合逐渐增多,如互联网金融的热度已让大家感受到融合的力量;再有产品内部,如手机和相关应用内容的融合。因此信息消费由于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生态环境,所以对刺激消费、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据挖掘带来深远价值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数据量的提升及其背后价值的体现。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积累达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量级,而IT技术不断演进使得数据再价值化成为可能,IT技术和各种行业、应用结合,就产生了预想不到的倍增效果,并逐步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用友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雨林做了《技术重塑管理,数据驱动的企业》的演讲,他提到,“互联网公司是数据驱动企业的先锋。这个数据应该有三个特征:实时、精细和智能。数据驱动的企业,虽然是由互联网公司率先引领的,但这场产业革命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它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楠认为,“新一轮的行业变化,与其说它的发展来源于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不如说来自于技术和商业模式共同的改变”。

SAP中国区副总裁张志琦感慨道:“这几年‘价值’这个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家都在谈论,系统怎么能够带来真正的价值?或是怎样有效地挖掘已有数据能为企业提供价值?”由于精准营销的背后都是大数据在支撑,SAP现在要把客户的习惯和行为进行更精准地分析并为客户提供服务。他认为,只有前期对数据做出规划,在价值被发现时才能使自己成为价值链中最大的赢家。

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黄邦瑜认为,过去数据虽然存在,但当时的技术阻碍了把信息转化成需求的过程。现在大家都在考虑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让生活发生变化,他提到了富士通在农业领域和医疗领域所进行的挖掘数据价值的尝试。

数据表明,2013年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34亿元,增长率超过100%,预计未来几年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16年预计将达260亿元。目前,大数据主要应用在互联网和电信领域,此外,在交通、政府、医疗领域也开始普及,各地政府开始部署大数据战略,已建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也为大数据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同时,大数据规模应用启动,其业务价值和商业价值正迅速被市场发掘,政府产业规划陆续出台,未来3年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发展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CTO王柏华的演讲题目是《云计算助力智慧城市、大数据服务社会治理》,他介绍了浪潮集团在大数据支持下的政府云、智慧城市等项目上所进行的探索。他举例到,大数据和社会治理的警务监督,对不同时间地点但手法相似、流窜作案无其他线索的案件进行大数据搜索,很快就能锁定嫌疑人范围,再进行具体摸排,让办案更加高效准确。

可以预见,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为百姓提供更多的便利。当然,这对于安全的要求也更高。在软件产品增长速度的数据统计中,信息安全市场的增速最快,因为随着信息化渗透到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安全产品必然成为信息化快速持续普及和发展最基础的保障。信息安全领域更是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预计未来仍会保持迅速增长态势。

篇4

报纸网站,从波澜不惊到奋起直追

如果从1994年中国贸易报创办的第一家报纸网站开始来算,中国报业的数字化之路起步并不算晚。但是中国报业的数字化之路一路走来是波澜不惊,与同期出现的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化网站相比,报纸网站更多的时候是点缀,而不是报纸发展的“左膀右臂”。

也许是都市报的“黄金十年”麻痹了中国报人对新媒体警惕的神经,报纸在拥有强大内容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却眼见着新媒体不断夺走自己的广告和读者,于是痛定思痛之后的报纸又决定拿起新媒体曾经攻击过自己的武器来试图反戈一击,打破“报纸消亡论”和“报业冬天论”所带来的一片阴霾。

2006年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开始了进军新媒体领域的尝试。这一次,报业开始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强大内容财富和品牌影响力是自己最后的一张王牌,而顺应历史潮流地采用新技术对已有的内容财富进行深度开发则是报业在多路夹攻之下的救亡图存之道。

虽然报纸网站在赢利上总体乏善可陈,但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广告增长乏力,报纸网站已经越来越让人看到曙光。一组来自美国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由美国报业联合会提供的一份初步报告称,2007年美国“在线报纸”网站的广告收入增长18.8%,达32亿美元。 2007年来自“在线报纸”网站的广告收入占整个报纸广告收入的7.5%,去年这一数据为5.7%。 美国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受到房地产以及其他经济领域内衰退影响,加之更多的读者从平面媒体转移到了网站,导致了传统报纸广告收入大幅度降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7年印刷报纸广告收入为422亿美元, 比2006年的466亿美元降低9.4%。

“生活搜索”,报纸网站分众化突围

艾瑞咨询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搜索引擎广告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2007年同比增长率由2006年不足50%快速增长,超过100%,总体市场规模比重已经达到27.3%,相比2006年的23.0%上升了4.3个百分点。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搜索引擎作为网络广告的重要组成形式,其商业价值正逐渐被广告主广泛地认可。2008年,搜索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00亿元。

互联网搜索跨越了两个时期,标榜搜索量和搜索速度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这两个方面的差异性已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面对瞬间即达的海量信息,各品牌商业领域搜索质量和精准程度已开始出现明显分化。如何使搜索价值更大化,如何更为精准便捷,已然成为搜索面对的重要课题。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创办的“北京搜索”,是传统报纸网站进军“生活搜索”的一个典型。去年底,“北京搜索”网站上线试运行。“北京搜索”是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等3家企业投资,并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报经北京市委宣传部批准投建的网络公司。“北京搜索”是北京地区最具特色的免费公共服务搜索网站,此类网站在北京目前还是首家。与百度等搜索巨头的经营模式不同的是,“北京搜索”不提供北京以外地区的信息搜索服务,只提供北京市的各类信息。各企事业单位可以借助“北京搜索”这一平台终身免费刊登广告和搜索信息。“北京搜索”首席执行官葛林涛表示,“北京搜索”的赢利模式仍以广告、竞价排名等为主。

“生活搜索”最大的特点是区域性,这和报纸的区域性是一致的。本地生活服务包括提供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健身休闲,房产资讯等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所需信息,随着互联网与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生活更加依赖于网络,人们对本地生活服务的需求也由此汇聚成一个庞大而且不断增长的市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围绕本地生活服务,大量的互联网公司转型或者开始进军生活搜索市场, 通过细分垂直搜索领域服务继而对用户进行更细化的聚类,为用户的定位分类做好了基础性的入口。

在“生活搜索”网站运营模式下,区域性报纸网站的内容不再以国内国际新闻为主,而是主打当地生活资讯,诸如房产、汽车、健康、旅游、购物、交通、娱乐、美食等等,全部整合为“生活搜索”频道,把涉及各行业的所有信息都纳进来,形成海量资讯,市民需要的各类生活信息,都能在网站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目前,一个中等城市的网站数量已经过万,但分布杂乱,更新缓慢,市民要找条商业信息几乎是大海捞针。“生活搜索”,就是把这些信息搜集到一起,并进行分类整理,配合搜索引擎,方便市民检索。

篇5

趋势1:中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将过半,中国互联网网民数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预计2015年年底,中国网民的渗透率将接近50%。2013年全球网民数为26亿,2013年比2012年的增长率为9%,但尽管如此,中国网民数稳居全球第一。 2013年中国的网民数是第二名美国网民数的2.9倍,但中国的网民渗透率为46%,美国为83%,从渗透率来看,中国的网民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2: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

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持续增长,占整体互联网的25%(截止到2014年5月),去年这一数据仅为14%,一年之内使用比例翻倍,亚洲移动网民的渗透率也从去年的23%增长至37%,增长速度极快。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中国移动网民的普及率(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达39.1%,即近4成中国人在使用手机上网。同时,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12月的81.0%提升至2014年6月的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也要跟着网民走。在2012年及2013年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其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超越PC端的流量,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PC业务用户往移动端迁移,呈现出PC业务增长放缓,移动业务增长迅速的态势。如果一个互联网企业没有在移动端的拳头产品,将很快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颠覆。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

趋势3:全球传统媒体严重衰退,中国网络广告收入超越电视广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国主流媒介中,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的收入市场份额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态势,2011年,网络广告的收入超越报纸的收入,在2013年,网络广告收入则超越电视广告收入,网络媒体成为第一大广告收入媒体,在2014年,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还将继续增长,而电视则在继续下降,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将继续显著领跑市场。

在美国,虽然互联网广告市场份额还没有超越电视,但差距在逐渐缩小,尤其是互联网的媒介消费时长已经显著超越了电视的媒介消费时长,这将促进美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进一步繁荣,而美国市场的纸媒和广播无论是媒介消费时长还是广告市场份额,都在严重萎缩。

趋势4:网络广告将是效果广告的天下,以大数据精准广告将成为网络广告的重要发展驱动力

2013 年以CPC和CPA为计费方式的效果广告,其市场份额达66.6%,2014年该比例将超过7成。在效果类广告为主流的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精准广告技术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的重要驱动力。我们看到360公司的点睛系统、腾讯的广点通等新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广告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其市场地位已经可以跟传统的门户相当。游戏和电商是这些精准广告系统的主要客户群,随着这些客户群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精准广告系统在大数据方面的进一步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以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广告势力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最为重要的变革和发展的驱动力。

趋势5: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在崛起,大型平台类互联网企业将驱动市场快速发展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消费品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服务金融方式,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旅游贷款、助学贷款等。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0亿元。从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构成来看,2013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主要以P2P消费信贷为主,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该比例高达97.5%。

2014年电商巨头首次进入该领域,2014年年初,京东率先推出白条服务,随后,7月份天猫推出分期服务。2014年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使得市场格局出现显著变化,2014年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信贷交易占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的32%,预计2015年该比例将增至40%以上,2016年将超过一半,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将成为市场主体。伴随着京东与天猫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将突破160亿元,增速超过170%。2017年,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市场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该市场,以及更多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如房产网站、汽车网站加入该市场。

趋势6:互联网正在大力往健康领域渗透,掀起互联网健康浪潮

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寻找与健康相关的解决方案,由此带动了移动互联网健康市场的迅速发展。最近3年时间内,无论是苹果、谷歌、微软等全球的高科技公司,还是BAT等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在觊觎移动健康市场,从移动挂号到日常健康管理服务,从健康监测到慢病预防和慢病管理,互联网健康浪潮正在掀起。

互联网健康市场未来发展主要有三股力量的推动:

(1)国家政策利好

2014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放开网上销售处方药,并提出允许第三方物流配送药品。

《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目前医药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问题突出,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将2015年的产业集中度目标设定为,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2)技术相关因素推动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远程预约、远程医疗、慢病监控、大数据管理等逐步成为可能。传感器的发展。传统的可穿戴式传感器腕环、心率带、计步计、动作传感器、智能衣服传感器正在快速发展;而非植入式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利用对眼泪、唾液、汗液以及皮肤组织液等体液的传感器检测,填补实时监测体内疾病及药效的空白。

(3)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老龄化。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近4.4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34%,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成为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

污染。气候变化和污染加重人类健康隐患,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空间。有关数据表明,每年世界范围内,约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水资源和空气的污染的后果,将会在未来10年间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一方面污染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疾病防治,增加医疗健康支出;另一方面,人们在由污染带来的疾病治疗上投入也会有所增长。

(4)大型互联网及IT企业重视及大力参与推动

阿里巴巴的布局从医院到药店,从挂号到缴费几乎已涵盖了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阿里巴巴投资医药电商中信21世纪科技有限公司10个月之后,后者日前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支付宝公布“未来医院”计划,宣布将对医疗机构开放其平台能力;阿里启动药品电子平台,“阿里健康”客户端在石家庄就首次介入医院电子处方环节,通过“处方电子化”试点,以期实现在医院外购买处方药。

国内药品终端销售收入中,处方药占80%,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腾讯斥资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腾讯领投挂号网超过1亿美元;手机QQ最新版中推出了健康中心,希望基于手Q的社交用户数据,来对产业链的软硬件厂商做整合;打造微医平台,与微信、QQ打通,让医院医生接入即可为挂号网、微信、QQ用户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

百度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搭建健康云平台,整合上游的智能医疗设备商和下游的远程医疗服务商,基于智能硬件设备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小米投资2500万美元战略入股九安医疗旗下的iHealth;苹果全新健康应用,该移动应用平台被命名为“Healthkit ”,它可以整合iPhone或iPad上其它健康应用收集的数据,如血压和体重等;三星也推出了其健康追踪平台SAMI;Google推出Google Fit;微软则推出Microsoft Health健康与健身云服务平台。

趋势7:在线教育拐点到来,未来市场快速成长

中国经济网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高达25亿元,国外在线教育投资总额24亿元,同时8月份不低于10亿元的投资、10月份的5亿元,预估2014年整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高达50-80亿元左右,全球的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预估上百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998亿,增长率达19%,市场仍然处于较快的速度成长。2015年,市场增长的拐点即将到来,未来三年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继续快速增长,增长率均在20%左右。学历教育、职业在线教育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将比整个在线教育市场的成长速度更快,2014年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率为34%,未来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增长率分别为35%、39%和39%,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的教育领域的变革主要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原来的互联网教育绝大多数依赖于PC端,互联网时代已经完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有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在线教育从相对集中的学习转变成碎片化学习的状态,这需要在线教育产品形态的转变;而由于大数据的发展也使得在线教育更加智能和科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建立错误题库去优化老师讲课的重点,或者通过大数据去辅助学生答题,科学评估学习成绩,优化学习重点,如猿题库、学习宝和优答。

趋势8: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正在酝酿变局

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872亿。受到业内持续而大规模的价格战影响,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2013年和2014年增速低于整体在线旅游市场。

展望2015年,以下趋势依然持续:

(1)价格战,企业增收不增利。四家中国赴美上市OTA企业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企业净利润依然加速下滑,但各方的价格战愈加火热。携程网第三季度净营业收入为 21亿元,同比增长38%,但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42%。这已是携程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负增长;去哪儿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 5.011亿元,同比增长107.8%;但是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扩大至5.662亿元。但携程依然在2014年12月宣布将拿出10亿进行大规模促销。同程和途牛也互相公开叫板。

(2)在线机票市场集中度更高。在线机票预订市场的价格战持续,中小在线商压力逐渐增大,利润率降低,OTA分销结构将逐渐集中。

(3)直销在线酒店地位继续提升。由于价格战将再持续,促进直销类酒店网站继续崛起。目前在线酒店预定网站用户规模来看,去哪儿、携程、艺龙第一阵营,而直销类网站7天酒店在2013年也进入并稳住在第一阵营;预计2015年还将会有1-2两家直销类酒店用户规模进入第一阵营。

(4)在线度假市场比在线旅游整体市场增速更快。2014年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达42%,远高于在线旅游市场的增长率(27.5%),201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将在35%以上。这主要是得益于度假休闲游的需求量逐渐增强,带动的租车、度假公寓等业务增长。

(5)在线门票受到在线旅游企业重点关注,竞争更加白热化。2014年是在线门票发展的元年,而2015年则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门票市场作为休闲旅游的入口,更容易交叉销售度假产品,因此抢占门票市场有助于对于度假市场的开发。

(6)出境游热度逐渐提升。随着旅游预定的用户的收入增加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用户对出境游的需求更加强烈。预计未来几年,在线预订出境游热度会不断提升,份额进一步扩大;同时,将会出现更多专注出境游的互联网企业。

(7)移动端的迁移和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大型的在线预定企业其移动端流量已经超过PC端流量,在线旅游价格战与服务战已经由PC端转移向移动端,2015年移动端的竞争更加激烈,在线旅游企业将继续加大移动端的大幅度促销和返现。

趋势9:房产领域O2O做闭环,加速转型迎发展

2014 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各地商品住宅库存量高企,对市场预期的转变进一步影响了整体新开工节奏,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市场观望情绪显著,开发企业的投资和推盘节奏都有所调整。2014年以来市场成交量整体下行,市场成交较去年大幅下降。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50个代表城市月均成交22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分别高出2010年、2011年同期10.6%、24.5%。房地产行业以上的影响已经传导至房地产网站,导致房产网站营收增长放缓。以上市公司搜房网为例,2014年其营收预计在7.3亿美元,年度营收增长率为15%,比 2013年的48%显著下滑。在此背景下,房产网站积极主动变革,做销售闭环,加速转型。

未来一年房产领域值得关注方向包括房产O2O、家居O2O、社区O20和房产相关互联网金融。

(1)房产O2O。房产网站积极谋求销售闭环,不仅仅帮助线上推广,还需落实到线下的售楼环节,实现规模成交。搜房、乐居、安居客和365房产网等均在不同程度实现房产O2O。

(2)家居O2O。主要有几种模式:房产网站和家居网站开通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销售模式;传统家居商场自建电商平台模式;传统家居商城联盟,自建联盟网站的网络团购模式;传统家居企业在电商平台销售的模式。

(3)社区O2O。从从蔬菜、水果、物业、家政服务等社区购物和服务,均为社区O2O的服务范围。以万科、花样年为代表的房地产商,阿里巴巴等电商公司,搜房及365房产网等房产网站,以及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在不同程度进入该领域。

(4)互联网金融。为了更好的做闭环,很多大型房产网站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瞄准用户购房和装修过程中贷款问题。2014年,我们看到房产网站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一系列大动作:搜房网通过成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并引入多方战略合作模式布局互联网金融体系。新浪和易居中国联手成立房金所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互联网房地产金融服务平台“房金所”。365房产网拟成立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趋势10:社交平台将加速生态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三大类社交应用中,整体网民覆盖率最高为即时通信,第二社交网站,最后为微博。即时通信(IM)在整体网民中的覆盖率达到了89%。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腾讯几乎领跑了这三类主流的社交应用市场。即时通讯领域,腾讯的QQ和微信的网民渗透率分别到78%和65%,QQ空间的网民渗透率也达57%,腾讯微博为27%,仅比新浪微博低1%。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微信,上线后仅用四年便取得了65%的网民渗透率,发展速度极快。

未来一年,各社交平台将加速社交相关生态的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的在线一站式服务平台。

(1)在沟通方面,腾讯提出乐在沟通的产品理念,QQ和微信将继续提升语音和视频沟通的产品体验,尤其是QQ在多人视频沟通方面,以提升在工作场景和教育场景下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沟通体验;新浪微博也在测试群沟通功能,期待在社交沟通方面抢占更多的份额。

(2)在娱乐方面,腾讯、新浪、人人等社交平台都积极为用户提供PC游戏和移动游戏服务,在社交用户的大盘上进行很好的游戏商业化,2014年这些社交平台在移动游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预计未来两年将更为重视社交用户的移动游戏方向。

(3)在生活方面,2014年初,腾讯投资入股大众点评,占股20%,快速抢占生活O2O的入口;而在更早之前,腾讯就投资了嘀嘀打车。未来一年,在生活化方面社交平台将继续加速整合的速度,以投资或者收购的方式快速拓展市场。

篇6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转而向老龄化社会迈进,以教育、医疗、交通等为代表的公共服务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缺口在不断扩大,在目前中国有限的公共资源条件下,如何快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我认为在互联网化的今天,越是传统的、看似走入死胡同的行业和领域,未来将越有商业机会,教育、医疗、交通这些公共服务也不例外。

虽然"互联网+医疗"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投融资比例及客户覆盖率也不足,市场规模还处于初级,数据显示,外国医药电商占整体销售的30%左右,而中国医药电商的占比不到0.1%,但随着政策红利在不断释放:未来五年我国将开展健康中国云计划,同时,包括医药电商的网售处方药的正式文件可能年内下发,消费者对于降低医疗费用的迫切期待必将加速变革的到来。

对于"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机会,我认为将集中在:中国药品电商、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医疗O2O模式。

通过"互联网+医疗",人们的医疗习惯将逐渐从“治病”向“防病+治病”的模式转化,进而促进“大病大医院、小病小医院”的分层治疗,提升医疗资源尤其是基层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全社会医疗服务的成本。

再说说"互联网+交通"。交通问题如何破解,我认为首要的是硬件的改造。我国大城市路宽但路少且路网密度低,气势恢宏但使用效果很差;城市面积大,工作与生活区域分割,造成高空驶率的私家车快速增长,交通资源变成了稀缺资源。

那么,目前硬件改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了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城市路网改造,城市功能区的重新规划,都需要时间和巨额的投入,而且短期很难见效。那么如果我们用互联网+“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的思维方式来考量,那么机会就出来了:让现有交通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从效率的角度解决或者说缓解交通难题。

对于“互联网+交通”未来发展的机会,我认为将会表现为:

资源的“公有化”:共享使交通资源匹配更高效,互联网产品中最火的打车、专车、拼车App,他们解决了乘客与车辆资源的精准供需匹配,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出行效率,降低了成本(包括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同时还打破了私人资源与公共资源的藩篱,让私家车资源逐渐“公有化”,让闲散的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数据的“公有化”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但目前许多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很低,导致物流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因此,一方面需要互联网大数据升级物流的“指挥系统”,让物流企业提前配置资源,缓解物流压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让社会信息从不对称变得对称的优势,让社会资源实现合理调配,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篇7

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作为民营电信运营商代表出席了这场年度盛典,继鹏博士获2016“宽带中国”城市发展市长论坛“宽带中国”优秀建设贡献奖和优秀家庭运营商两项殊荣之后,鹏博士旗下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再获专家和业界肯定,成为201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唯一荣获“宽带中国”创新贡献奖的运营商。

作为天生的数据资源大国,中国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新的动能。年终岁末,盘点2016年中国信息产业走过的不平凡的一年,鹏博士旗下长城宽带在促进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创新和转化作用,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产业领域企业的一致认可。

作为一家民营电信传媒企业,它在提速降费、“宽带中国”建设中尤其敢为人先,提出的基于超宽带“云管端”全球家庭运营商战略、全面启动物联网建设更是有助于推动和引领行业,引起行业广泛关注,获得业界赞誉。

2013年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将“宽带中国”列入国家战略, 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开展“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工作。作为一家民营电信传媒企业,长城宽带于2013年3月在全国100多个城市首推平价百兆宽带入户,随后又在2014年率先推出千兆宽带接入服务,在以10M左右宽带接入为主市场中引发了巨大反响与关注,其业务创新和反应速度,使之成为市场上当之无愧的先行者。更值得肯定的是,长城宽带还率先将接入速率提升到百兆并选择了平价策略,推动提速降费让鹏博士成为了“宽带中国”战略的首家践行者,椭全国多个地区提高了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消费和数字经济大发展。

截止到2016年第三季度末,长城宽带业务覆盖地级以上城市207个,累计网络覆盖用户超一亿,在网用户1400万。今年第三季度鹏博士宽带用户却实现了86%以上的增速。从收入上看,鹏博士2013年收入为58亿元,净利润4.03亿元;2015年收入79亿元,净利润为7.17亿元,其中收入增长率为36%,净利润增长率为78%,从整体市场规模和业务收入方面,鹏博士已经成为第四大宽带运营商、国内第一大民营宽带运营商。

长城宽带助力“宽带中国”的背后凸显的是鹏博士集团的技术实力和战略领先,鹏博士在全球化家庭运营商战略的基础上,创新超宽带“云管端”技术部署、物联网智能家庭生态,在精准把脉数字经济创新的同时,将云计算和大数据通过新技术、新观念、新商业模式落地到家庭生活服务平台建设中,从而给产业链和家庭生活带来长远影响。

篇8

2016年以来,智能硬件发展汹涌澎湃,产业成熟度提高,创新投资更为理性。上半年,VR/AR、无人机等领域增长较快,智能家居热度也在持续,不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持续关注度在下降,这不仅表现在产品出货量走低,而且各大厂商新品的数量亦在减少,甚至部分厂商退出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6年智能硬件市场仍保持较高速增长。据艾媒咨询预测,市场规模将达到551.6亿元,增幅达到25%。不过在细分领域则出现较大差异,VR/AR、无人机、智能家居市场增长较明显,而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热度下行压力较大,需要几款爆品来支撑。

从今年上半年的发展形势来看,单一产品类和生态平台呈现两种不同的发展态势。

在单一智能硬件产品方面,可扩展功能越多的产品越受用户欢迎,比如VR/AR设备能够带来新鲜的视觉体验,与游戏、视频内容结合之后,能得到1+1>2的用户体验和盈利效果。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火爆全球的AR游戏《精灵宝可梦Go》上线首月营收2.65亿美元,首月下载次数高达3000万次。无人机是今年上半年另一个关注度较高的智能硬件产品,不仅老牌无人机厂商集中新品,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也竞相涌入这一市场。无人机是一种可飞行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机身可以搭载摄像头,现阶段主要用于航拍,可以提供给用户新鲜刺激的视觉体验。相比较,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小体积的智能硬件产品在今年上半年表现低迷,特别是智能手表,据IDC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350万块,较去年同期的510万块下降了32%,为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价格昂贵、功能单一是其两个比较致命的缺点。尤其是功能方面,目前智能手表主要功能集中在语音控制、健康数据监测等少数几个领域,且需要配合智能手机才能使用,否则与普通手表无异,况且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普遍较短,更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再出现革命性的产品之前,智能手表前景堪忧。

在生态平台方面,由于生态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撑,进入门槛较高,因而这一领域的玩家主要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海尔等巨头企业。具体到各家平台,其所提供的能力基本相似,均集中在云计算、大数据、用户、渠道、物联、产业链等几个方面,主要目的还是吸引智能硬件创业者在自家的平台上开发新的应用和功能,最终实现共赢。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智慧家庭、智慧社区,乃至智慧城市建设,是智能硬件产品共同的发展方向。未来,智能硬件产品将成为重要入口,后台通过互联网络连接,扩展出更多实用功能,满足用户更大的需求。

根据今年上半年市场热度,本报告将以VR/AR、无人机、智能手表和智能硬件开放平台这个维度勾勒出2016年上半年中国智能硬件创新情况。

VR/AR

从年初的CES到刚刚闭幕的China Joy,VR/AR成为今年最火爆的技术产品之一,已被智能硬件行业认定为发展前景巨大。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VR装置的市场规模将高达8.95亿美元,而Oculus、HTC和Sony就创造了其中的77%,但是这3大厂商的VR装置出货量却只占整体VR装置市场的13%。而在国内,市场对VR/AR的热情更为高涨。据艾媒咨询报告,预计2016年中国VR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56.3亿元。

VR/AR火爆的市场氛围,引来国内包括通信设备、影视娱乐、互联网等很多行业企业的关注和资金投入,并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积极布局,仅今年上半年,国内就成立了超过10家VR/AR创业公司,涵盖硬件、APP、方案、游戏、影视、动漫、广告等多个领域。

在硬件方面,今年1月HTC了新款VR偷窥设备HTC Vive Pre;3月,3Glasses推出了VR设备3Glasses Blubur/蓝珀S1与3Glasses Wand,了即将上线内容与服务的VR SHOW。

在内容方面,今年2月,作家江南获得奥飞娱乐约1亿元投资创建灵龙文化,涉及畅销作品的创作、剧本改编、影视研发和游戏授权,同时涉足VR内容开发;3月,知名导演张艺谋宣布将进军VR市场,认为中国的VR技术已远超国外,并有意愿拍摄一部VR电影。

在技术方案方面,今年2月,阿里巴巴领投了AR创业公司Magic Leap,这轮融资总额高达7.935亿美元,不过Magic Leap至今尚未推出过正式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BAT三巨头也都以不同形式涉足VR/AR领域,其中百度推出VR频道,聚合市场上优质的VR内容链接,为VR爱好者和潜在用户提供丰富的VR视频、游戏、资讯等内容;腾讯布局全平台,向全球招募开发者,未来将从账户系统、社交系统、分发平台、支付平台四个方面给开发者支持;阿里巴巴成立VR实验室,推广VR购物,并启动Buy+计划,通过旗下的影业、音乐、视频网站等打造优质的VR内容。

而设备商方面,华为、中兴亦开始布局VR,并有相关产品推出,不过中兴VR目前只支持AXON天机7一款手机,而华为VR支持华为P9、P9 Plus和Mate 8等数款产品。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VR/AR市场呈现表面繁荣的态势,各个企业大量烧钱,产品更新速度很快,并有新的企业进场,可是大部分厂商技术不成熟,创新能力不足。

第一,在众多VR/AR创业团队之中,既有今年上半年开始布局的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有中小创业团队,且以后者居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共有177家企业和创业者从事VR/AR相关技术和内容的开发,仅今年上半年就成立了超过1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第二,由于VR/AR技术和应用场景限制,目前得到大量投资的领域颇为有限。据公开资料,截至目前,国内VR/AR相关公司共获得了超过50亿元融资,其中硬件融资约14亿元,游戏融资5.6亿元,动漫融资4亿元,影视和拍摄均在2.5亿元左右,显然上述几个领域是当前VR/AR行业投资热点。

第三,几乎所有VR/AR创业团队均处于大量烧钱阶段,并未实现盈利,商业模式亦在探索阶段。在今年上半年成立的10余家企业中,获融资额最高的是灵龙文化。该公司目前拿到了A轮融资,计划从事游戏、影视内容方面的研发,但并未有成熟产品推出。而目前已拿到C轮融资的米粒影业情况也不乐观,在影视内容制作方面尚处于亏损阶段。

第四,目前虽有部分企业推出了VR/AR产品,但是并没有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原因是很多企业急功近利,并未将较多的投入用于产品研发,而是在市场营销上下足功夫,导致VR/AR产品用户体验较差,同时伤害了刚刚起步的VR/AR产业。

第五,VR/AR应用场景极为有限,目前仅限于游戏、影视等少数门类,且内容很少,很难提升用户的黏度,导致很多用户浅尝辄止,对产业发展推动力量有限。

尽管如此,各大咨询机构均给出较乐观估计。Digi Capital预计VR/AR市场在2020年的总值将高达1500亿美元;高盛认为这个数字将超过1820亿美元;Gartner则认为VR刚刚走过了最为低谷的时期,到了2020年市场上流通的VR设备将达到4000万台。显然,随着互联网巨头、设备商的大量布局,VR/AR未来发展可期。

无人机

无人机是上半年另一个热点。无人机用途广泛,涵盖军用、工业级和消费级等多个领域,但由于军用无人机的特殊性,本报告此次仅聚焦工业级和消费级两个领域。

在国内无人机市场,大疆创新、亿航、昊翔、零度智控是其中的佼佼者,且前三家已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不过从当前市场份额来看,大疆创新是其中绝对的领导者,目前已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当然国内无人机市场并不缺少竞争者,甚至还有如腾讯、小米等领域外企业试图打进这一市场。这加重了国内无人机市场的竞争。

纵观今年上半年,作为无人机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大疆创新先后了精灵4、经纬M600、中画幅无人机航拍系统等多款新产品,巩固了自身在专业级无人机市场的地位。

在获得英特尔6000万美元投资,引起行业广泛关注之后,昊翔在今年初了台风H系列无人机新品,在CES2016上颇吸引眼球,成为高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新势力。

零度智控今年上半年也了XIRO Xplorer 2和Xplorer Xtreme两款无人机,分别定位大众级和专业级市场。

在今年VR/AR大热的背景下,亿航了旗下最新型号无人机产品GhostDrone 2.0旗舰版,融入了VR概念,增强了该产品的娱乐性和可扩展性。

竞争激烈且前景广阔的无人机市场自然少不了互联网公司的身影,腾讯和小米也在今年上半年分别了自己的无人机新品。其中腾讯与零度合作,了其首款无人机空影,该产品主打消费级市场,降低了无人机的操作门槛;小米无人机则定位低端,延续了其在智能硬件产品上的亲民性。

无人机即空中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完成空中作业,同时与成像设备等部件结合能够扩展应用场景,实现无人机+。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在个人航拍、娱乐等领域有较多应用;而工业无人机在农业、林业、物流、气象等领域有众多应用,成像设备的结合拓宽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

尽管技术成熟降低了无人机行业门槛,使得行业竞争加剧,但是当前无人机行业创新能力依然存在问题,需要全行业加以解决。

首先,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目前,国家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无人机行业,不过在前不久召开的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指出,要抓紧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保障无人机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无人机技术尚不完善,安全性堪忧。技术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续航时间、飞行稳定性、负载能力等几个方面,特别是近期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颇受关注,炸机、摔机事件常有发生,涉及到大疆、小米等多个品牌和型号的产品。

最后,应用尚需继续拓展。目前能够得到普遍应用的场景主要集中在航拍、娱乐等方面,尚能满足大众消费级市场的部分需求,但是在工业级市场,由于无人机续航能力和负载能力较弱,无法适用较复杂的应用场景,因而在农业、林业等部分部门仅处于试用阶段,没有大规模推广。

尽管如此,无人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艾瑞咨询预计,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航拍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农林植保约为200亿元,安防市场约为150亿元,电力巡检约为50亿元,总规模将达750亿元。

智能手表

虽然智能手表遇冷,但依然是上半年最大单一规模的智能硬件产品。2016年上半年,由于知名厂商产品较少,智能手表市场遭遇一个低谷期,特别是第二季度出货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较大地反映出了用户对智能手表产品的不满。

据IDC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350万块,较去年同期的510万块下降了32%,为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尽管国产厂商联想因Moto品牌智能手表发展迅速,市场份额上升了6%,从3%增长至9%。联想的智能手表出货量增长了10万块,排名第三。但是IDC认为这一势头可能不会持续很久,因为市场对Moto 360 Sport兴趣寥寥。

事实上,Moto 360受到冷遇只是今年上半年智能手表市场整体表现疲软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智能手表产品寥寥,仅有华为手表星月系列、360巴迪龙儿童手表5s、佳明Vivomove等款型市场反应良好。

今年上半年,市场之所以对年轻的智能手表产品反应缺缺,一方面是因为用户都在观望Apple Watch 2的上市,另一方面与智能手表本身的市场定位、功能单一和同质化不无关系。

瑞士厂商MyKronoz营销经理Sarah Segre表示:“科技巨头们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和最新技术,而不是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实际购买力。”

易观智库发表的报告也反映了类似问题。很多用户表示目前智能手表有很多缺点,较为集中的是功能鸡肋,电池续航不足,质量参差不齐。更有69.9%的受访用户认为,智能手表购买预算在200-2000元之间。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不多的智能手表产品中,华为星月系列售价高达3888元,360巴迪龙儿童手表5s售价相对较低,也有999元。然而二者的功能差异不大且相对单一,仅涵盖信息提醒、语音服务、运动数据统计等少数几个方面。

那么对于用户而言,最期望的智能手表功能是什么?据易观智库,在2340份有效被访问者调研汇总,76.4%的受访者对触控的交互方式最感兴趣,其次是体感交互和语音交互,感兴趣比例均超过半数。对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52%的受访者希望待机时间超过5天,仅有5%用户接受一天一充电。

智能手表产品推出时间较晚,很多用户的使用时间仅有1年左右,因而厂商对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反应估计不足,导致了当前整个行业表现低迷,用户不满情绪集中爆发,因此未来几个季度,各家厂商需要研究,如何改进此类产品,增加新的功能,并为其此设计较合理的价位。

智能硬件开放平台

得平台者得天下,上半年,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主要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当智能硬件、智能家居产品相继涌现之后,有一部分企业和创业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大连接上,于是诞生了一个无限延展的开放平台,不仅将所有智能硬件产品连接起来,还为相关开发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方便企业和创业者专注核心业务的研发。

截至目前,国内诞生了很多家智能硬件开发平台,参与者既包括百度、腾讯、阿里巴巴、360、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又包括海尔等传统制造企业,还包括Ablecloud、硬蛋等新兴的第三方平台,可以说如同智能硬件产品本身一样,开发者平台也是五花八门。

目前的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可以看作是物联网平台的雏形,因为很多平台最主要的功能还是连接器和渠道,比如腾讯旗下的QQ物联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和微信硬件平台,其核心功能就是利用腾讯账号体系和云计算能力,实现人、设备和厂商的互联互通;京东和阿里巴巴除了提供必要的连接服务之外,还能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元器件商对接和产品销售的渠道。

不过目前的硬件开放平台还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开发者可能会失去硬件的控制权。目前,很多平台的核心是数据接入与共享、控制智能硬件入口与发行渠道,尽管省去了开发者很多中间环节,但是一旦失去对硬件的控制权,自身基于数据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无以为继,可能会沦为平台的硬件制造商和傀儡,自身价值难以实现。

其次,开发者发展的自可能会被削弱。目前,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的硬件开放平台,不过这些平台良莠不齐,所能提供的资源有限且是一个封闭的平台,开发者一旦使用该平台,其发展将受到平台方的制约,中途更换平台所要付出的成本会更大。

最后,对开发者的资金周转压力可能会很大。许多厂商接入智能硬件平台可能还有资金、渠道和供应链方面的诉求,但现实是,目前在国内专门服务于创新产品的渠道网站十分少见,利用电商平台需要备货,对现金周转有极高的要求,因而在没有获得足够多的融资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创业开发者利用开放平台的目的。

然而,对于硬件开发者和企业而言,智能硬件开放平台的出现仍然是利大于弊。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大的开放平台仍以提供基础层面服务为主,不会触及和干涉开发者硬件及算法的核心,而数据层面应该是双方并行的状态,也不会影响到开发者进行数据分析。而且一个大的平台还会带来较大的用户群,获得更为精准的大数据资源,方便开发者提升产品质量,快速实现盈利。

总结

1. 形态多样,丰富创新

智能硬件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路由器、智能电视、机器人、无人机、VR/AR智能头盔等多个品类,遍及可穿戴、家居、医疗、交通等很多领域,而每个领域又可进行更深入的细分和无限扩展,充满了无数个创新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又可以催化出更多形态的智能硬件产品,形成更大的市场。上半年,智能硬件外延进一步扩大,智能+硬件已经让智能硬件创新呈现井喷。

2. 市场广阔,投资热宠

正因为智能硬件种类繁多,催生出了十分广阔的市场,且这一市场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据预测,到2018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如此广阔的市场,足可以容纳下众多中小创业者和商业巨头。智能硬件的投资,已经成为全球投资人寻猎的对象,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3. 分工协作,合力共赢

与智能手机产业竞争惨烈不同的是,智能硬件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巨头和中小创业者能够通过开发创新平台找到各自的位置,实现双赢。目前,巨头将触角深入到产业链的不同领域,但是巨头的商业逻辑已不再是倾向于亲自上阵,肉搏市场,而是凭借自己在云计算、大数据、渠道、技术、营销等领域的实力搭建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帮助中小创业者在开放平台上研发具体产品,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渠道支持,一方面扶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则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实现全产业链共赢。

4. 生活娱乐,创新富矿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影响个人用户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智能硬件产品,其中VR/AR智能头盔、无人机、智能电视等产品满足个人用户的娱乐需求;智能家居产品可以减少个人用户日常生活中繁重的工作量,方便用户生活;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随时监控个人用户的健康指数,及时反映用户的身体健康状态……智能硬件产品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需求而出现的,更要为满足用户新的需求而不断完善,推陈出新。

1. 规则滞后创新,行业需要规范

智能硬件产品诞生时间很短,体验应用十分创新,因此在特定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无人机即为一例。目前,国家尚未完整出台无人机方面的法律法规,监管责任尚不明确,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2. 市场培育不足,用户耐性不够

由于智能硬件产品出现时间较短,用户还没有完全认识和接受,甚至还可能不认可和抵触某些产品,这需要厂商和行业携手继续加以培育,释放积极信号,推出更多贴近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逐渐提高用户的接受程度,使智能硬件市场走向成熟。

3. 产品功能单一,质量问题突出

尽管在很短的时间内涌现了大量智能硬件产品,但是大多数产品功能较单一,质量较差,影响用户体验,不能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在今年上半年市场发展出现颓势,主因在于功能单一,缺乏创新;VR/AR穿戴设备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井喷,但伴随而来的是视觉模糊,令观众头晕等不适症状,原因在于部分产品技术不过关、质量较差,影响了用户体验,对行业发展极为不利;近期不断爆出的无人机炸机、坠机等负面信息也清晰地表明,无人机产品稳定性较差,需要厂商不断改进技术,完善产品的稳定性。

4. 产业链不完善,生态壁垒需打破

针对不同的智能硬件产品,其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亦有不同。VR/AR产品火爆全球,硬件产品层出不穷,但是与其对应的内容,无论是游戏、直播还是影视剧发展速度滞后,使用户对VR/AR硬件产品始终处于短期尝鲜阶段,因而需要尽快丰富内容品类,将用户短期尝鲜行为变成长期需求;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很多,但是能够提供良好的孵化、融资环境和渠道的平台不多,很多平台所能提供的无非是云计算、大数据、用户接入和技术支持,这类服务虽然能够减轻中小企业的创业压力,但是许多厂商在资金、渠道和供应链方面的诉求并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尤其是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令很多前景良好的项目在没有完全培养出市场之前夭折;平台更为突出的问题还是万物互联,目前很多智能硬件产品采用的无线连接技术多种多样并不统一,各平台之间壁垒林立,很难实现更开放的互联互通,因而需要行业制定统一的生态连接标准,促进各开放平台真正开放。

篇9

“虽然现在没什么不适的感觉,但我认为还是应该多注意。特别是乳腺癌、宫颈癌筛查,感觉应该每年都做一次。”王女士告诉《经济》记者,考虑到三甲医院就诊病人多,医生可能无法细致分析体检结果,她打算选择一家专门提供体检服务的医疗机构。

“在网上搜了一下,排在第一的是艾丽斯妇科医院,我都没听说过,感觉可能不太靠谱。后面的爱康国宾、瑞慈还有点知名度,看评价也还可以。但是它们提供的女性体检套餐非常多,不同套餐价格相差也很大。”王女士说,面对大大小小体检机构提供的各式体检套餐,她完全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体检费用相差悬殊,

并非越贵越好

《经济》记者分别检索了爱康国宾健康商城和瑞慈体检的天猫旗舰店,结果发现:爱康国宾目前提供4种女性体检套餐,标价自966元至2208元不等;瑞慈则在“女性专区”列出了16种体检套餐,排除男女通用的6款外,仍有10款,标价均在458元至1536元间。

对比爱康国宾提供的966元女性体检套餐和北京市体检中心745.28元的妇科体检套餐,《经济》记者注意到,尽管二者的价格相差只有200元,但体检项目却不尽相同。

从数量看,二者均提供7项体检服务。排除相同检查项目后,爱康国宾另外提供“女外科”、“人瘤病毒分型(HPV分型)”和“乳腺彩超”3项检查,北京市体检中心则提供“骨密度”、“雌激素六项”和“红外线透乳”3项。其中,“乳腺彩超”和“红外线透乳”均可以辅助诊断双侧乳腺包块性质,筛查乳腺癌。

根据北京市体检中心公布的价格,结合爱康国宾的具体项目说明,“女外科”检查的费用应为15元/人次,“人瘤病毒分型(HPV分型)”价格不明,但如果按照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最高费用计算,大概在150元/人次。“骨密度”检查40元/人次,“雌激素六项”检查则为285元/人次。

也就是说,尽管多付了200多元,但在爱康国宾享受的体检服务价值却可能反而低于北京市体检中心。可以想见,其他标价更高的体检套餐,也很可能存在类似的情况。

对此,北京市体检中心、北京市体检质控中心主任张静波解释称,体检项目价格的制定分为公立和民营两大部分。“公立医院体检中心执行的收费标准是北京市发改委199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部分公立医疗设有特需门诊,价格可以上浮2-3倍;民营体检中心执行的收费标准是备案制,只需在区域所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备案,其中包括房屋租赁、装修装饰、水电气热和人员成本等,价格高低往往取决于市场需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原妇产科副科主任、主任医师方素华则指出,在身体出现异常状况之前进行健康体检是非常必要的,但体检项目并非越多越好、越贵越好。

“比如糖尿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但却可能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不过,做一次空腹血糖测定,就可能会发现升高的血糖。这个时候,医生就会提醒、指导你控制血糖,防止发生更严重的问题。”方素华说。

她告诉《经济》记者,如果没有特别的身体不适或家族病史,对于18至35岁的非疾病人群,最基础的体检套餐就能够满足其需求。它包含:第一,一般的检查(血压等)和各科专科医生的体检;第二,实验室检查,血、尿、便三大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第三,辅助检查肺部X射线(45岁以上需要做肺部CT)、B超、心电图等。“当有检查项目异常或可疑异常时,可以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专科专项检查。”

医务人员资质不足,

体检结果频现争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赫捷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等共同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估算,2015年,中国预计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

为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行健康体检以预防或及早发现疾病。《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已经达到3.71亿。

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健康体检产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08年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体检创收150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4年,我国体检行业市场规模却飙升至749亿元人民币,民营企业所占份额也由最初的不足10%扩张至20%左右。

美国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估算,2018年中国体检市场规模将达1886亿元。

然而,在体检行业大发展的同时,人员资质参差不齐、检测结果争议不断等一系列问题也开始不断凸显。如,某消费者在体检机构美年大健康做了全身检查未发现问题,两个月后却在公立医院检出右肾肾癌晚期;某消费者胆囊被切除后前往慈铭体检,报告上却显示“胆囊大小形状正常”……近年来,针对体检结果的质疑频繁见诸报端,但《经济》记者了解到,由于民营体检机构往往无法提供影像学报告,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通常只能自认倒霉。

据消费者朱女士介绍,她的家人于2015年5月23日在美年大健康进行了价格约1500元左右的全身体检,其中包括腹部彩超项目。体检报告显示,体检人右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肾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未见明显分离”,并由此得出消费者右肾未发现明显异常的结论。

然而时隔两个多月,2015年8月6日,同一被检者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出右肾有一个大小约9.3×5.6cm的恶性肿瘤。医生告诉朱女士,按照一般情况来讲,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右肾恶性肿瘤不会发展到这么大。因而朱女士认为,在美年大健康做体检时,就应该已有肿瘤特征显现,但体检机构却因为某些原因未能检出。

不过,朱女士同时告诉《经济》记者,由于美年大健康没有配备影像学工作站,不能提供被检者的腹部彩超影像学报告,因此,尽管自己认定美年大健康存在误诊,但无法证明家人体检时已有病变发生,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B超机只能保存很少量的图像资料,国家要求所有的公立医院必须配备影像学工作站进行素材保存。但是因为影像学工作站成本很高,政策上也未要求体检机构必须配备,所以很多体检机构都没有影像学工作站,也就导致了消费者维权困难的现状。

除此之外,医务人员资质的参差不齐也严重影响了体检报告的准确性和指导性。总医院医务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曹秀堂告诉《经济》记者,健康体检中心的医务人员应为从事临床工作多年且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人员。但由于医务人员资源短缺,体检中心大量聘请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的年轻医生,或退休时间较长的返聘人员。特别在一些民营医院或体检机构,此类现象更为突出。

请客、送礼、拉关系,

“拿回扣”影响体检质量

目前,越来越多的单位选择购买团体体检作为福利赠送给员工,而这也成为了大量体检机构牟利的主要渠道。

曾经在某大型民营体检机构销售部工作的孙先生向《经济》记者透露,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联系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集体体检,“请客、送礼、拉关系”更是实现业绩的主要手段。

孙先生称,健康体检费用不菲,利润也很可观。“业内普遍的情况是,体检机构给业务员15%-20%的提成,还会给客户单位的组织者一部分回扣。如果是挂靠在医院名下的健康体检中心,还需要再给医院上缴一部分利润。如果按照每人600元的体检标准,最后也许只能剩下400元甚至更少的钱用在体检上。”

即便是在体检服务比较专业的三甲医院,团体体检也并不那么可靠。

据媒体报道,2014年8月,经单位组织,李先生到江苏淮安某三甲医院进行健康体检。通过彩超检查、蛋白指纹图谱肿瘤筛查等程序,医院给他出具了一份健康体检报告,其中主检报告显示:李先生左肾内极低回声50×45mm,前列腺钙化灶。不到一个月,李先生因腹部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被确诊得了胰腺癌,并伴肝转移,病情发展到晚期。2014年11月,李先生不幸去世。

“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人,看懂体检中各项检查指标所代表的意思是非常困难的。”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检验科李医师说。

他告诉《经济》记者,一般情况下,如果体检出现类似左肾内极低回声50×45mm这样的异常情况,医生通常会提醒患者做进一步专科检查。但在单位集体检查时,由于出具报告过多,医生无法一对一提醒患者。这时候,医生应当在体检报告中明确提出“复检”、“进一步检查”、“动态观察”等建议,甚至主动要求被检者前往专科机构检查。“否则体检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办法真正地起到疾病筛查的作用。”

提高准入门槛,

注意检后管理

在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武留信看来,体检行业乱象丛生,主要是因为体检市场的准入门槛很低,缺乏专门的规章制度和审核标准。据他介绍,目前,针对体检行业的全国性规定只有原卫生部于2009年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而与之配套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与实施细则及流程”一直没有出台。“没细则就等于没有操作性”。

不过,在原卫生部的《规定》下,北京、上海、江西等地已经分别出台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对申请开展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具备的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混乱的发展状况有望改变。

据了解,几年前北京的体检机构曾经多达500多家。但是,在管理办法出台之后,由于对场地、人员、诊疗科目等多方面提出了要求,体检机构的数量大大减少。目前,北京地区经过审批合法的体检机构只有不到200家。

除了提高准入门槛之外,曹秀堂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还建议,健康体检机构要从以往对检查结果笼统罗列和简单描述向健康服务的标准化、个性化、精准化和系统化转变。实现体检项目、实验室检查结果标准化,加大健康体检软件的开发及引进力度,减少人为手工录入、书写的错误率。

篇10

作为中国寿险业的“老大”,中国人寿转型的阵痛还在继续。

从“坐拥半壁江山”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再到如今“五分天下有其一”。近期披露的业绩中报揭示了这一痛点。

中国人寿(下称“国寿”)2016年半年报披露,今年上半年其市场份额为20.6%。从辉煌时期的49.4%(2006上半年)到20.6%(2016上半年),中国人寿的名义市场份额降幅近六成。

此外,受利率下行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 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508.41亿元,同比下降4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95亿元,同比锐减67%。 年年下降的市场份额,对国寿来说,老大的座椅已开始坐不稳。

尽管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但遵循改良式推进的中国人寿,并无诸如销售、产品体系改革等大动作。换言之,还在缓慢“转身”。与此同时,同样重个险、重价值的平安人寿则在多项重要指标上对中国人寿已形成赶超之势。

国寿的“老大”地位还能否保得住?时间或许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转型之痛

虽然早在十年前保监会就提出“勿以保费论英雄”,但是,保费规模或者市场份额,仍是行业或者投资者衡量一家保险公司的惯用指标。

2012年,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明生曾经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寿“寿险老大”地位不能丢,市场份额“三分需有其一”。而这刚好与中国人寿2011年底的市场份额数字相吻合―33.3%。

此后,寿险老大哥之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这其中既有大型市场化机构,也有某些依靠短期产品冲规模的中小型公司。

2014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市场份额占比25.7%,同比下降近7%,也是历年降幅最大的一次。

彼时,杨明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长期坚持“三分天下有其一”是不可能的,因为市场主体增加,竞争更加激烈,公司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开始暴露,公司要进行结构调整。“所以,我们不再提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提业务结构的优化、价值优先、适度的规模。”

杨明生这剂“药方”也许是强调“有舍有得”,即确保一定规模的前提下提升业务价值。

业务价值的确有所提升,但是中国人寿市场规模缩水程度却超乎预期。2011年至2015年,其所占的寿险市场份额分别为33.3%、32.4%、30.4%、26.1%、23%,再到2016年的20.6%。

中国保险业还在起步阶段,没有市场份额就难言市场地位,更不用提话语权。虽然不能一味的冲规模,但是市场版图一缩再缩,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国寿领导层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总裁林岱仁在2014年搭建新班子时就提出要加大大中城市发展战略。历经两年的发展,林岱仁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原来国寿在大中城市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落后,现在有一部分大中城市又回到市场第一的位置,特别是省会城市,2015年就有3家省会城市重新夺回个险期缴及个险销售队伍的双领先。”

虽然依然挽回不了市场份额接连缩水的颓势,但在林岱仁看来,中国人寿不完全追求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而是坚持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的经营思路,继续加大业务结构调整力度,包括交费结构和产品结构。

但是,竞争对手咄咄逼人、攻城掠地的隐忧一直都在。中国人寿一位中层干部也坦承,“如果失去市场第一的位置,想要恢复就太难了。”近年来一些公司发展迅猛,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确给中国人寿形成巨大冲击。国寿虽然是国企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也有尾大不掉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从前几年中国人寿内部对于是否开展县域以下农村市场业务争论不休,到后来打响大中城市发展战略,中国人寿似乎经常向外界传递出战略游移不定的信息,或许正是需要“保证一定市场份额”的考虑,造成了其做决策时的瞻前顾后,尤其体现在规模和效益的平衡上。

销售如何突破?

虽然国寿面临着市场份额下降、净利润增长不及其他险企巨头的考验,但是作为行业老大,也企图力挽狂澜。

近年,中国人寿一直都尝试价值转型,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收缩价值不高的银保渠道,大力发展个险销售渠道。

据中国人寿2016年半年报显示,其销售队伍坚持“扩量提质”,总人力达152.9万人,较去年末增长了31.6%,其中个险销售人力为129万人,较去年末增加32.1%。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国内保险营销员队伍已达到710万人,相当于每6个营销员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人寿。

招兵买马也带来了保费的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总保费达到2924.6亿元,增长率为24.8%。其中,个险渠道总保费1777.04亿元,同比增长32.8%。

人力的扩张随之而来的是此方面费用的增加。根据中国人寿2015年年报,其手续费及佣金一项支出约356亿元,同比增长31%,相比之下,平安人寿去年营销员数量近87万人,较年初增长36.9%;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仅为67亿元。

今年半年报中,中国人寿还表示,要加强客户的开发与经营,开展获客模式及获客体系规划;做好存量客户管理、服务和开发。

对此,中国人寿副总裁许恒平透露,中国人寿正在实行盘活存量客户、吸引增量客户的“金山计划”,以及依托大数据精准营销的“海豚计划”,相关的综合应用系统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过程中。但是不可否认,国寿的产品销售模式、渠道较为单一,并不具备像平安大金融那样的平台优势。

目前,中国平安互联网金融业务经过多年的培育,对集团整体的业务和利润增长已经开始产生贡献,互联网战略落地成效逐步显现。根据中国平安半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其互联网用户总量约2.98亿,较年初增长23.3%。今年上半年,从互联网用户转化新增的金融新客户人数达637万,占上半年新增客户总量的35.9%。

在经营方面一向后知后觉的国寿,能否扭转创新落后的局面,一切还很难说。

收益锐减

一方面是被蚕食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锐减六成的净利润。按照2016年半年报披露,中国人寿今年前六个月的营业收入为3407亿元,同比增长2.2%,但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锐减67%,仅为103.95亿元。而同期中国平安净利润407.76亿元,同比增长17.7%。

对此,国寿在半年报中解释为,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中国人寿固定投资中的债券、金融产品投资及其他固定到期日投资等投资比例均有所上涨,涨幅分别为2.12%、0.16%和0.24%。权益类投资中的股票、基金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股票投资配置比例由2015年底的4 .87%变化至4.25%,配置市值依然有1021.01亿元,基金投资配置比例由2015年底的7.41%变化至6.21%,配置市值达到1492.2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基金配置中,货币基金余额为599.07亿元。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将此归咎于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对于这样的成绩,市场早有预期。海通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孙婷则表示,保险公司利润下降具体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上半年利率下行叠加股市低迷导致投资收益大幅减少;二是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在2016年大幅下移,使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下调,导致准备金多提,税前利润相应减少;三是利润下降是由市场环境外生因素和去年高基数所导致的,属于中短期现象,且易被市场充分预期。

但是,未来依旧不乐观。中国人寿在半年报中也表示,未来国内经济运行将呈现L型走势,低利率环境有可能维持较长时间,对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中国平安净利润407.76亿元,同比增长17.7%。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平安业务结构多元,整体上应对投资收益率下滑和补提准备金压力的能力较强。

国寿在2016年半年报中提出了“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的经营思路。这一理念可进一步解读为:统筹规模、速度与结构、效益的关系,在保持业务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快中长期期交业务发展,努力提升业务价值。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确保资源配置向一线倾斜,充分激发基层活力。

或许国寿一方面看到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一方面也是希望把握目前的经济周期进行低成本转型。

随着人身险费率放开,理财型保险产品竞争空间将受到挤压。中国人寿要想延续人身险老大的地位,光靠传统的寿险产品,难以为继。按照国际经验,大型寿险公司都是养老年金、寿险业务和健康险业务各占三分。

保险业新“国十条”出台,越来越多的政策红利指向大病、健康、养老等民生保障领域,这对中国人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