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装备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装备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装备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基层医疗 卫生服务 医疗器械 影响

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

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从2004年就已起步。当年中央投资10亿元用于试点,2005年又投资30亿元以扩大试点工作,但这些资金基本上用于房屋基建。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和添置。2010年将有200多亿元用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有数亿元将用于改善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条件。”根据《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在未来5年中,近300亿元的农村卫生投入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及东部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则成为支持重点。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有关中央重点支持的项目建设投资安排表明了这一点。如用于乡镇卫生院的投资约占200多亿元总投资的65%;用于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的投资额约占投资总额的30%,其中用于乡镇卫生院设备的投资约占整个设备投资的60%。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医疗器械的影响分析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我国医疗器械带来具体商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必然会促进医疗器械的采购,9亿农村人口需求足以反映该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给我国众多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我国低端医疗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比如我国政府大规模采购的大都是一些中低端的医疗器械产品,配置频率最高的就是X光机、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消毒灭菌设备。采购金额最大的是X光机和消毒设备。由于是政府采购,又是配置中低端仪器,国产设备就成为了选择的主要对象,比如上市公司中的万东医疗、新华医疗分别在中低端的X光机和消毒灭菌设备领域是领军企业,市场份额都在50%以上,是政府采购的主要供货商之一。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加快医疗企业的研发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企业就应该来加快研发,如何研制出成本比价低,使用灵活和方便的医疗企业,是医疗企业需要做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北京航天中兴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领域的创新研发,他们在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方向的同时,尤其注重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以安全、有效、经济为原则,将目标锁定面向基层的普及型DR产品。该公司其承担的科技部、卫生部十五攻关项目――普及型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射线机一经上市,就因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受到了各级医疗机构的青睐。

三、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以国内医疗企业为重点扶植对象

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中央政府重点支持配置设备的方向大致为:其承担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如常规检查、急救、产科等。”在采购过程中应本着“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的原则,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将按“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

例如2008年卫生部与有关部门初步确定了34种产品目录作为农村卫生规划重点支持乡镇卫生院装备品目,其中既有X射线机、超声诊断仪、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仪等常规设备,也有消毒锅、担架、一次性器具毁形器等价值不高的品种。

近年来,国内部分企业在这些设备的研发、推广上做了很多工作,因此在在国内市场上我国国内企业应该成为主要的选择对象。同时在招标过程价格因素所占比重不宜过大,招标采购要透明、公正。”在招标时一定要强调服务。”在招标采购中,国家应实施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注重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医疗企业应该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

就市场的本质而言,需求必将推动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农村市场非常重要,产品定位一定要满足五大特点: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操作既要现代化又要简单易学;成本要低,以保证价格低廉;售后服务应比城市更好。”

此外农村和社区市场点多面广,配送成本势必比城市大中型医院高很多,企业需要一种新的配送思路。”根据预测,医疗器械行业格局也将因此发生变化,“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有1万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80%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操作更灵活,在农村和社区市场将前途无量。”另外,由于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长期工程,而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速度很快,不久他们也会加入该领域竞争。

无论如何,目前是难得的机遇期。在这块新大陆没有被跨国公司占领之前,本土企业一定要抢先出手。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完善医疗器械法规建设,为医疗器械进军农村和社区市场铺平道路。

3.加快医疗器械的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目前由于相关政策尚未完善,医疗器械企业在准备抢食“蛋糕”的同时还有问题需要考虑。因此本文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品种时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不仅要考虑一次性购置投资的费用,还要考虑如何减少使用、维护及辅助设施的费用,符合资源节约型的要求,一方面保证基层卫生院能用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产品,另一方面给企业以公平竞争的机会。

政府采购通常会对产业发展起导向性作用,合理的方案必将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良性发展,从而保证医疗的后续应用。例如就放射设备而言,在人口较多地区的基层中心医院应适当配置国产低价位DR。”而对于以投资需求较大产品为主导的企业来说,政府能否在产品的先进性和价格之间进行平衡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

参考文献:

篇2

一、年产四万吨高品质差别化粘胶短纤维项目

本项目是为提高公司粘胶短纤维产品差别化水平,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建设的项目,计划新建年产40,000吨差别化粘胶短纤维生产装置。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我国粘胶纤维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粘胶纤维是传统再生纤维素纤维中最重要的一员,约占其90%以上的产量,其他传统品种如铜氨纤维、醋酯纤维及新型绿色lyocell纤维的产量主要来自日本、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近几年除亚洲地区纤维素纤维保持平稳增长外,世界其它地区都呈下降趋势。粘胶纤维行业属于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减少或退出粘胶行业。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目前世界粘胶纤维生产能力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及东南亚各国,仅中国、印度和印尼的产量就占世界总产量50%。

粘胶纤维的吸湿性、透气性、悬垂性、抗静电性、及易于染色、华贵亮丽等优异的服用性能,是它在化学纤维中无可替代的。目前化纤中的合成纤维普遍受到低水平产能过剩的影响,企业效益纷纷下滑,粘胶纤维由于特有的加工方法及物理化学特性,成为化纤中最具竞争力的品种。十多年来,随着粘胶纤维的优良性能被重新认识,粘胶纤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产品盈利空间相对较大

20__年我国化纤总产量1,629.6万吨,其中粘胶纤维118万吨,占化纤总产量的7.24%,但利润占25.22%。

就目前价位下的盈利空间,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来说仍比较可观,目前,粘胶短纤维的利润空间在2,500元/吨左右,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好于其它化纤品种。高白度纤维、高湿模量纤维与常规品种比较,其价格一直占居优势,高湿模量纤维在国际市场比常规品种每吨高900~1,200元。其属于差别化纤维,市场前景较好。

3、我公司做为国内大型化纤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__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生产龙头企业,顺应市场潮流,选用“九五”科技攻关成熟工艺、设备,开发了高白度粘胶纤维和高湿模量粘胶纤维,提高了产品品质,提高了粘胶纤维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国产设备技术基本成熟

短纤设备的开发和改进近二十年来突飞猛进。上世纪80年代,世界上人造纤维技术以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为代表,我国大多数企业进行了技术引进。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先进国家进一步完善、改进和创新技术装备,使其生产向着大型化、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一刻也未停止。目前已能生产大部分先进设备,其性能与国外产品基本相当。

由于设备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及计算机应用发展,经过郑州纺机、邯郸纺机、沈阳六零六所等单位的努力,国产化设备有了较大进步。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可成套设计、制造、供应技术成熟的单线年产四万吨粘胶短纤维生产设备。

2、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优势

__股份有限公司是行业生产龙头企业,多年来坚持走科技发展之路,尊重科学,鼓励创新;每年都涌现出很多科技成果,有的还获得了国家专利。近几年,股份公司还与国内有关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共同合作,投入资金研制废气、废水治理工艺与技术,并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废气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__股份公司建有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和乙级设计研究所,同时具有较强的设备制造能力。经过消化创新改造的连续纺丝机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让人自豪的是,目前被业界广泛采用并被当作先进技术的德国连续结晶技术为公司自己研发的高温提硝装置(高温提硝法)所取代。试用表明,这种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结晶过程中严重耗能的问题,并能直接获得高附加值的元明粉。通过多项技术改造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实力,而且锻炼出一支能打硬仗、勇于创新的技术团体和管理队伍。

__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利用已有的技术力量、企业管理、职工培训、经济实力等有利条件,建设本项目有保证。生产所需原料和主要化工原料中的浆粕、硫酸、二硫化碳和燃煤,本省均有丰富资源,烧碱和硫酸锌在我国也是常用无机化工产品,需求量能保证供应。公司与上述各供应商均有多年的供求关系,信誉很好,可以从原渠道解决。

3、公用工程设施配套更趋合理

该项目建设地点为股份公司第二生产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形成完善的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先前建成投运的热电锅炉系统还有较大的富裕能力,三台75吨锅炉,这为新项目的建设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供水能力及污水处理设施也留有适当的调节余量,新项目建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余量;另外,原附材料仓库及物理化验设施等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这为新项目的建设节省了较多的投资。

(三)项目建设概况

1、建设规模

生产规模对产品在质量、品种、价格上的市场竞争力影响较大,本项目考虑到设备情况、投资问题和目前我国国情,确定建设规模为年产40000吨。

2、产品方案

在产品方案方面充分考虑差别化、多品种,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根据确定的建设规模,考虑市场导向,拟定本项目产品方案:

品种 规格 产量(吨) 备注

高白度短纤 1.67dtex 38mm 30,000

高湿模量短纤 1.33dtex 38mm 10,000

(四)产品市场分析

1、国内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趋势向高档、美观、舒适的方向发展,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高白度、高湿模量等特性纤维不仅可以满足生产高档装饰及服用面料的需求,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高湿模量纤维克服了普通粘胶短纤的缺陷,它的织物在坚牢度、耐水洗性、抗皱性和形态稳定性等方面都大大改善, 能赋予织物美观大方的品质和多彩的风格;高湿模量粘胶纤维成网加工特性好,适宜在湿强要求高的工艺条件下进行非织造布生产,如高压水刺,其后处理加工容易,适宜制作对纵横要求较高的织物。高白度纤维由于其高白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卫生用品领域。预计到20__年,我国仅非织造布用粘胶短纤维就需10万吨以上。根据国家到20__年的发展规划,粘胶短纤维,特别是高白度、高湿模量高品质纤维在未来10余年会有一个较大发展。

(2)国际市场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在常规粘胶纤维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品种,满足各种纺织产品的需要。相继关闭了一些生产规模较小、技术较落后、不能治理污染的企业,保留和发展了技术力量强的大型粘胶纤维企业。由此加速了粘胶纤维的技术发展与进步。

虽然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粘胶短纤维生产量在逐年减少,但世界市场需求量在逐年稳步增长,除了用于生产各类普通纺织品外,对具有特种性能的品种如:高湿模量modal纤维,无纺布用纤维,高强力纤维,阻燃纤维和其它差别化纤维的需求量增加较多,说明了产品结构在变化,附加值在增长,粘胶短纤维已经不完全是作为棉花的代用品,而是可以发挥其特有性能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世界著名的粘胶短纤维企业英国考陶尔兹

(courtaulds)公司、奥地利兰精(lenzi/,!/ng)公司、芬兰赛得利(sateri)公司的产品品种的差别化纤维的比例已经超过50%,甚至达到70%以上。

而我国化学纤维的差别化率仅为20%左右,其中粘胶短纤维的差别化率不足20%,应该下大力气,练好内功,从差别化纤维开始抓起,努力创出有竞争力的品牌,提高我国纺织品在世界贸易中应有的地位。高白度纤维、高湿模量纤维等高品质粘胶短纤维属国外紧俏产品,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出口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较好。

综上所述,未来国际市场的需求还是很稳定的。同时,由于新品种的出现,需求量还会增加。

(五)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4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2,50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496万元。

(六)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4个月

(六)效益测算

本项目建成后公司每年新增30,000吨高白度粘胶短纤和10,000吨高湿模量粘胶短纤生产能力,预计项目达产后每年新增年均销售收入72,746万元,销售利润13,480万元。

二、1.2万吨连续聚合差别化氨纶纤维项目

本项目是为提高公司氨纶纤维产品差别化水平,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氨纶产品的需求,计划新建年产12,000吨连续聚合差别化氨纶生产装置。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氨纶国际上通称为spandex,又称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是一种高弹性纤维,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业化生产,上世纪末,世界氨纶纤维产量仅有12万吨,我国氨纶纤维的生产量也只有1.5万吨。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技术的推广,氨纶的生产和消费得到了强劲地推动,尤其是近几年,更是迎来了氨纶纤维生产和消费的飞速发展,至20__年年底,氨纶纤维的全球产量已达40余万吨,我国的氨纶纤维产量已达23万多吨,占世界总产能的一半以上,但产品仍呈供不应求态势。

氨纶纤维具有优越的高弹性和弹性恢复率,弹性伸长率高达400~800%,当伸长率为500%时,仍有大于95%的弹性恢复率,这是其它纤维所无法比拟的。氨纶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弹性织物,如运动装、时装及其它弹力薄型织物等,是发展高档弹性纺织品不可缺少的特殊纤维,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近期以来,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对氨纶纤维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对弹性要求外,还根据不同的用途,对氨纶纤维提出了诸如耐氯性、耐高温性、抗氧化性等不同要求,因此,差别化氨纶纤维应运而生,以满足各类纺织品的特殊需要。目前,国内的差别化氨纶纤维年需用量约15万吨以上,国内年产量约为10万吨,年需进口约5万吨。因此,尽快发展差别化、多功能氨纶纤维以满足国内外扩大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__股份有限公司粘胶纤维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面对新的发展契机,公司不断追踪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分别于20__年9月和20__年11月建成了年产6000吨差别化氨纶纤维项目的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形成了差别化氨纶纤维年产6000吨的生产能力。生产品种主要是20d、40d、70d及140d~560d的差别化氨纶纤维。投产后,由于采用了连续聚合生产工艺,产品的各项性能具有较强的优势,成为仅有的能适应经编需要的几个品牌之一,因而,产品的市场价格明显高于不能适应经编需要的产品。为了充分利用氨纶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规模优势,公司决定建设年产1.2万吨连续聚合差别化氨纶纤维项目。

本项目引进国外关键工艺主机设备,采用的连续聚合、干法纺丝生产工艺是当今世界上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其生产规模也有利于改变目前国内氨纶生产普遍偏小的局面,其产品品种符合市场需求并可随市场变化不断改变,从技术上看也是完全可行的。

公司地处中原,交通方便,具有区域优势。企业经济效益较好,生产技术及管理能力强,具有较丰富的建设经验。

(二)项目建设概况

1、建设规模

氨纶企业的建设规模是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逐步发展而确定的,国外氨纶企业规模过去一般为500~20__t,少数达3000t或以上。自本世纪以来,由于技术进步,质量与利润也在增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建设规模一般6000t/a以上。

我国氨纶生产起步较晚,20__年以前,生产厂家规模小、成本高、技术含量偏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多数工厂的生产规模都有较大提高,我国最大的氨纶生产厂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现产能已达到20500t/a,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公司拟建设的连续聚合差别化氨纶纤维项目,其建设规模为年产120__吨差别化氨纶纤维。

2、产品方案

20d有光丝或半透明 4000吨/年

40d有光丝或半透明 6000吨/年

140d~560d有光丝或消光丝 20__吨/年

以上品种20d、40d、140d~560d均能作经编、纬编,筒子之间的打卷张力误差范围不超过3%,筒子之间的伸长变异系数不超过8%。

根据选用的先进技术与装备,宜生产有竞争能力的差别化、功能化纤维,适应高档纺织品的要求,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适应市场发展要求。

本项目通过工艺调整、改变添加剂和工艺参数,生产线尽可能柔性化,即可生产普通氨纶又能生产细旦、超细旦和粗旦以及其它具有抗菌、耐氯、远红外、吸湿排汗等特殊性能的 差别化氨纶纤维。(耐氯氨纶纤维是指在有效氯浓度30ppm的氯水中侵泡6小时后强度保持率在90%以上的纤维,普通氨纶纤维在50%以下。)

(四)产品市场分析

1、国内外氨纶生产情况

由于氨纶作为六十年展起来的纤维新品种,具有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生产装置的建设发展非常迅速。据初步统计,20__年全球年产量约41万吨,其中中国、韩国及美国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80%左右。

在目前全球5大氨纶生产地中,美国和日本发展最早,韩国主要兴起于90年代中后期,是目前第二大氨纶生产国,欧洲发展也较早,我国大陆氨纶纤维发展较晚,但是目前总产能及市场需求已跃居全球第一。

美国氨纶生产企业主要有杜邦(dupont)、拜耳(bayer)和兰蒂奇(radicispandexcorp.)三家公司,工艺路线不同,杜邦、拜耳采用干法纺丝,兰蒂奇采用化学法纺丝。美国的氨纶消费量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

欧洲氨纶市场约占世界氨纶市场的五分之一,主要生产国有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产品主销欧共体市场。

近几年,世界氨纶市场需求强劲,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氨纶生产中心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成为投资热点,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我国氨纶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99年产能还只有6000吨,但从1999年开始,我国大陆进入了氨纶生产的投资高峰期。20__年,由于烟台、连云港等厂的扩产和华峰、林克森等厂的投产,产能迅速增至15400吨/年,20__年更是增至25100吨,占世界总产能的11.58%,到20__年产能增至18.31万吨,到20__年底,中国大陆氨纶产能已达到23万吨,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氨纶生产国,预计到20__年产能将达到35万吨,将占全球60%以上的产能。

目前我国大陆已有氨纶生产企业28家,合计产能23万吨/年,其中干法纺丝企业21家,合计产能20.6万吨/年,占总产能的89.57%;熔融纺丝企业7家,合计产能2.4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0.43%。

考虑到部分企业公开产能偏大于实际产能(或生产规格小于产能计量规格)、部分企业虽已投产但难以正常开车的情况,目前氨纶的实际产能要比公开产能偏小。

(2)国内外氨纶需求情况

世界上氨纶大部份用在针织品、时装、运动装、带类及弹性织物等,今后的用途还会更大,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氨纶市场一直稳步上升,若以10%的速度增长,预测至20__年世界需求量约为60万吨,前景较好。

近几年我国大陆氨纶需求量增长较快,使氨纶进口量持续攀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氨纶输入市场。至20__年,我国大陆人均氨纶表观消费量增至0.0292kg/人,已接近全球的人均消费量0.033kg/人。

过去几年我国大陆氨纶需求量增长率都保持在40%以上,但随着基数的扩大和市场的逐渐饱合,增长速度会明显回落,但增长率仍有望保持在15%左右。按此增长率推算,20__年需求量将达30万吨,20__年将接近35万吨,期间将有每年约3.0万吨左右的需求增长量。

我国大陆氨纶消费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三大纺织发达省份,约占总量的80%左右,其他如福建、山东、上海、河北、河南、等省份氨纶用量也相对较大。江浙对氨纶消费以机织面料为主,其次织袜、毛衫、经纬编;广东则以经纬编、机织为主,其次为织袜、毛衫和织带等。

最近几年,我国大陆机织、纬编、经编、包纱(包芯和包覆)、织袜、织带等产业都处于产能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迅速调整的阶段,氨纶类纺织品的研发方兴未艾。

我国氨纶市场需求出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随着纺织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氨纶及其制品的新工艺、新技术也不断涌现,特别是杜邦“棉+莱卡”技术理念的大力推广和逐渐深入人心,引领了现代服饰消费时尚的潮流,使纶除针织品、内衣、运动装等传统应用领域的氨纶用量继续扩大外,经编布、纬编布、休闲、休闲装、弹力牛仔、高档成衣等新兴应用领域的用量也在迅速增长,成为氨纶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二是氨纶产品的优良性能及产品开发为众多应用提供了可能,特别是细旦、超细旦纤维及耐氯、耐碱、抗菌、抗紫外线、远红外放射、高吸放湿等功能化纤维的开发,为氨纶扩大应用、增加市场需求提供了可能。三是氨纶市场技术、装备、工艺的逐渐成熟。随着氨纶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氨纶生产技术在原有引进基础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在差别化、功能化方面与美国、日本等还存在差距。本项目将生产的差别化氨纶纤维,国内市场很有发展前途。

(五)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48,000万元。

(六)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8个月

篇3

著名经济学家JosephSchumpeter于1911年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最早提出了“企业创新”的观点,并指出,“企业创新”是把一些崭新的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其目的是实现超额利润。企业创新的内涵将根据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主要包括观念、制度、管理、技术、经营、市场等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方面的创新,都以企业产品的创新为最终目的,产品是所有创新成果的集成者,也是实现利润的载体。

一种产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要素:功能、价格、周期、服务、营销和消费者心理接受程度,这些因素大部分都在产品的设计阶段确定。20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表明,制造业产品成本中的70%~80%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而这一阶段的花费却只占到了总成本的5%。在目前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中,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接受程度显得异常重要,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设计。产品创新设计不但能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甚至可以带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文化和相应的购买力,从而创造新的市场,拉动整个行业和经济的发展。

当前,世界先进的制造业企业已经走过了以产量和质量占领市场的两个阶段,进入到了以创新占领市场的崭新阶段。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后盾,支持、激励和推进现代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从审美、使用、技术、材料、工艺、装备、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创新,通过创新设计巩固其经济地位,把其占据优势的高新科技转变为新的全球市场。日本在战后把设计作为国策之一,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引入“设计先导”的理念,强化设计教育,提倡创造学。韩国借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提出“设计立国”口号,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许多领域中的水平已接近日本。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上任不久就制定了激励设计产业的政策,认为英国的设计产业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曾在19世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英国正期望成为21世纪的世界设计工作室。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远低于“生产能力”。产品创新已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解决产品的产量之大和创新能力之低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大力开发新产品,努力把高技术、高质量、最具发展前途的新产品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所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创新设计的内涵

现代的产品创新设计与传统的设计过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增加了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而正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成为了必要和可能。

德国学者GerhardPahl和WolfgangBeitz在其1984年出版的《EngineerDesign》一书中,把传统的产品设计分为明确任务、概念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四个阶段。明确任务是分析市场需求,确定新产品的定位;概念设计包括功能、原理、结构、布局和外形五个方面,它确定了产品的大部分消费者可认知特性,是产品设计中的关键阶段,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环,是体现产品设计创新性的关键,尤其是外形设计最能发挥设计师的创造性;技术设计为概念设计的要求服务,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的发挥阶段。市场需求及与之对应的产品定位可以驱动概念设计的创新,并带动技术创新,反之也有促进作用。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产品设计的新特点,笔者认为,需要在传统的设计过程增加或突出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增加数字设计内容,以适应目前产品数字化浪潮的特点;其次是增加人机设计阶段,因为随着商品的丰富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产品的智能性、舒适性显得尤其重要。由于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成为必要和可能。

广义而言,产品创新设计涵盖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根据目前产品设计的时代特性,可以总结出产品创新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企业角度观察,能为产品创造高附加值;

从市场角度观察,能保持强劲的吸引力,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从消费者角度观察,能不断获得新产品,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从设计师角度观察,能不断迸发灵感进行创造;

从经济发展宏观角度观察,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看,产品创新的关键在于实现市场、科研和生产三类信息的获取和碰撞(如图1所示)。

就某一个产品设计而言,其一般设计流程包括产品策划、概念设计、造型设计、视觉设计和结构设计。上述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直接或间接与外界进行各种信息与能量交换、传递的现象。基于这种思路,我们认为,产品创新设计是在多种因素的不断“碰撞”、“整合”中诞生的(如图2所示),每一个“碰撞点”都是刺激设计不断向新目标前进的动因。产品创新在这些“碰撞点”的协调与促进下不断地“新陈代谢”,通过整合以完成其生命周期。导致设计创新的这些“碰撞点”可能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的变化、新材料的出现、流行趋势的变化、设计工具的变更,也可能是设计师自身思想、观点的变化,或者是一些看似毫无联系但实际上却起着重要作用的事物的出现。

产品的创新设计就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不断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从设计初始状态走向设计目标状态。不管是哪一种思想,哪一种风格,哪一种因素,都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碰撞点,它们都对产品创新设计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与影响。

产品创新设计趋势

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使产品创新设计正从效用型创新向知识型创新转变。

美国的DeaneRichardson将世界近现代产品开发设计的主要趋势归纳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为摸索时代,商品便宜就是好,设计并不重要;70~80年代为经济的标准化时期,将消费者的爱好、差别统一起来,进行标准化设计;90年代后,重视消费者的个别趣味,产品设计出现差别化,商品则表现得更有情趣和多样。因此,在企业制造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产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情况,产品设计总体呈现出从效用型创新向知识型创新转变的趋势,具体表现如下:

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创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需要加快产品创新的速度以满足和带动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达到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企业的信息收集机构不断地分析市场信息并迅速反映给决策者,决策者根据这些信息对产品的创新方向提出构想,并在设计师的协同下进行产品设计,最后技术部门进行实际产品的现实转化。整个过程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在2000年,一辆汽车从概念创意到可展示产品的时间仅为24个月,而1990年时,这个周期是其2倍,即48个月。

高新技术大量应用

在知识经济中,创新的作用更趋明显,并从效用型转向知识型。首先,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其产品设计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其次,高新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造和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在传统产品设计中也融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第三,CAD等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产品设计的质量和速度。

多功能集成化

随着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完成单个产品功能所需要的材料的体积、重量和成本都在下降,使多功能集成成为可能。多功能集成化的产品设计是人类需求、技术发展和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目前市场上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功能集成化趋势就十分明显。

突出以人为本

传统的工业产品以实现功能为目的,而后产品设计开始突出易用性,并实现了从人适应产品到产品适应人的观念转变。目前,人性化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传统的人性化概念一般包括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境融洽性等比较直接可见的因素,而现在人性化更加突出了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消费者不但能安全舒适地使用产品,而且能从产品的使用中获得心理享受,所产生的愉悦感包括安全感、自信感、荣誉感、兴奋感和满足感等。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使技术复杂的产品以人性化的形象展现给消费者,是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设计师分工专业化

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之产品创新设计具有快速化、集成化、高科技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这决定了设计师必须十分专业,才能有高质量的作品。

产品智能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产品的智能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智能技术与传统产品相结合形成的智能产品,其功能上比传统产品更具优势,更容易打开市场。同时,产品的智能化使产品和人的距离大大拉近,符合产品个性化的趋势。例如,三星最近推出的智能吸尘器VC-RP30W,能自动扫描周围场景,避开障碍物,分辨出垃圾和日常用品,具有相当的智能性。

绿色和环保

绿色产品设计首先要符合整个社会的环保要求,其次要符合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的环保意识,并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绿色设计提出了4R原则,即减量(Reduce)、重复(Reuse)、回收(Recycle)和再生(Regenerate),着眼于全人类未来的总体生存和发展。

计算机辅助的创新产品设计

产品创新设计的这些趋势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自然规律,为了能够把握机遇,健康快速地发展经济,增强产品竞争力,我们需要整套的产品创新设计支撑环境,其中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技术和系统的应用是这个支撑环境的关键部分。

目前,CAD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产品设计领域,以CAD概念为核心,已经发展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AC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一系列相关的CAD技术和系统。国内的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也相继推出了一批三维的CAD软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CAD系统几何造型技术从二维起步,走过了实体化、参数化到变量化的历程,并出现了并行工程、虚拟产品设计等新的CAD技术。但如何使传统意义上的CAD系统支持产品的创新设计是企业界关心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我们认为,在技术路线上,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技术需要将CAD、人工智能、图形图像和工业设计等多种学科加以融合,在整体上形成新的技术交叉、革新和突破。在系统实现方面,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需要一个新的能够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和集成化的产品创新设计系统,它所支持的产品创新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源于市场,又走向市场,彼此连成一个环(如图3所示)。

目前,就我国产品开发的现状而言,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技术的研究应着重解决以下5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如何实现产品的创新产品创新的关键是概念设计的创新,其本质是要实现市场、科技和生产三类信息的获取、碰撞和综合。

如何使产品的创新面向市场各种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软件系统应集成打通,彼此联成环,源于市场,又走向市场。

如何适应当代产品信息化的趋势要集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外形设计三种功能为一体,以适应当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

如何适应产品设计个性化的要求要研究适应中国人特点的人机工程、模拟技术,能从视觉、触觉、人体力学、舒适度等多角度分析与模拟产品的使用。

如何适应区域块状经济的创新要求既要研究网上协作技术,又要研发针对轻纺、电子、机械的特殊计算机辅助技术。

·实例·

产品创新设计系统

浙江大学在原国家计委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项目等的支持下,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开展了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的相关研究工作。在将人工智能、CAD、多媒体、工业设计、计算机网络等多项技术交叉融合的基础上,突破传统CAD的局限,强调面向市场、基于网络、支持新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的产品创新设计。通过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外购软件上的二次开发以及系统集成等手段,成功地研制了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集成系统平台。

该系统平台围绕新产品开发,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新产品创意技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智能化技术、基于图形图像融合的计算机辅助轻纺产品创新技术、基于多功能模型的计算机辅助机电产品创新技术以及集成网上知识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技术。沿着产品创新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功能不同的通用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技术平台,并面向特定行业开发了专用设计平台。该系统能够支撑新产品的整个开发生命周期,包括市场分析、创新方案构思、外形设计、数字电路设计、面向产品类的特定设计、人机工程分析和评价、制造规划、包装设计、市场营销和反馈等。

篇4

本文作者:吴砚峰工作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物流产品种类过于集中中国-东盟商贸物流产品集中度过高,主要是机电产品、矿产品和橡胶类产品。以2011年进口产品为例,机电产品依然是中国与东盟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占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的一半左右。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国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896.4亿美元,增长12.6%,占中国自东盟进口总额的46.6%。中国自东盟进口的第二大类商品是矿产品,2011年的进口额为362.9亿美元,增长41.8%,占中国自东盟进口总额的18.9%。第三大类产品是橡胶,2011年,中国自东盟进口的塑料、橡胶达220.4亿美元,增长33.3%,占中国自东盟进口总额的11.5%,成为第三大进口商品[2]。产品过于集中导致商贸物流发展不平衡,也使运输工具的利用率不高,加大了商贸物流的成本。商贸物流国家分布单一中国-东盟商贸物流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贸物流存在的问题之一。以南宁海关2012年1-5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商品的统计为例:越南名列第一,总额高达315402.9万美元,增长22.8%,占整个东盟国家总额的77.54%;印度尼西亚进出口总额为45469.5万美元,位于第二位,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72.1%;第三为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为13610万美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37.5%;第四为泰国,进出口总额为10742.3万美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6%。从数据可知,虽然总体增速较快,但在东盟10国之中,越南占了近80%,而其他9个国家只占20%多一点[3]。由此可以发现中国对东盟国家商贸物流对象单一,一旦单一市场产生波动,将会导致商贸物流直线下降。物流标准不统一,严重制约了商贸物流的发展中国-东盟11个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造成各国物流标准五花八门,严重制约了商贸物流的发展。以最常见的托盘为例,我国托盘以1200×1000mm最多,其次是1100×1100mm,根据GB/T2934-2008,这两种规格已经被定为国家标准,也符合国际ISO规定;而新加坡的托盘标准是6种规格1100×1100、1200×1000、1100×1400、1200×800、1200×1200、1200×800;目前采用或接受1200×1000、1100×1100两种主流规格托盘的东盟国家有: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其他东盟国家则是各种规格的托盘并存。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贸物流的发展,抬高了物流成本。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采用一种统一规范的托盘,能够使得物流成本降低1%~1.5%。仅以我国为例,则可能每年节约物流成本1000~1500亿元,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另外,以中国-东盟11个国家间运输为例,也存在物流标准不一致的现象,限制了商贸物流的发展。如公路运输中,一辆4轴货车满载40t货物从昆明发车到曼谷,则因为标准不一致造成的问题至少有:最少4次出入境手续;载重限制不一样,在我国符合要求的40t货,必须在老挝卸下14.8t货,这是因为老挝规定4轴货车核载为25.2t[4],符合中国限载的货车一旦进入老挝境内则会因超载而受罚。造成运费高出了常规3%的6倍,产生占货物总价值18%的高额运费。而在铁路运输方面问题则显得更加严重:中国铁路是1435mm标轨;印度尼西亚虽然是米轨,却是1067mm,与其它东盟国家也不一样;而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却是以1000mm米轨为主;若以铁路运输,则需要多次换车、装卸,必然会造成货损和产生其它方面的费用,从而导致商贸物流在各国流转功能受到很大限制,也使物流费用大幅上升。中国-东盟商贸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差由于东盟有些国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所以大多数商贸物流企业竞争实力较弱,规模偏小、功能单一,缺少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撑,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装备设施还比较落后;不具备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不能形成企业集团,还存在着粗放式经营的情况;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较低,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增值服务还未全面展开。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商贸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又不利于发挥商贸企业核心业务优势,导致整体竞争实力差,也严重限制了商贸物流的快速发展。

均衡发展,挖掘东盟10国商贸物流发展潜力要想打破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贸物流发展过分集中的局面,就需要思考商贸物流的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如何解决商贸物流在东盟各国增长不平衡和产品集聚的问题,深挖东盟各国商贸物流发展潜力。如提高对泰国与印尼的医药出口比重,以此发展医药商贸物流:以2010年为例,我国对泰国医疗器械类出口同比增长26.06%,达到5900万美元;西药类出口同比增长24.31%,高达3.78亿美元;印度尼西亚是进口我国西药类产品最多的东盟国家,是东盟第二大医药市场。另外,可以提高出口缅甸和越南的化肥商贸物流,据缅甸米业协会统计:2012年缅甸种植农作物面积约3000万英亩,主要农作物有花生、玉米、大米、豆类、葵花、棉花、芝麻等7种,年需400万t化肥。缅甸年产化肥只有33万t,有较大需求缺口。这也为我国化肥的商贸物流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根据东盟国家资源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发其他商贸物流产品打破商贸物流产品过于集中格局,实现均衡发展,就需要开发东盟10国的其他商贸物流产品。以农业为主的越南为例,开发农资产品商贸物流就有很大的市场空间:①农机产品。越南南部湄公河平原与中部沿海地区,每年雨季经常发生大水灾。灾后首要任务是重建农业发展用的硬件设施、农业机械需求因之大幅增加。按越南北方农村耕作习惯,春节后必须大面积播种耕作,就大量需要大型、中型拖拉机、机引耙、中耕机、内燃机、抽水机、割稻机、打谷机、电动机、柴油机、杀虫剂喷雾器等各类农业机械。而越制农业机械技术目前并无长足进步,农机产品产量不足、种类单一、品质有待提高,甚至售价还比中国农机产品贵。我国多数农机产品售价只是越南农机产品的一半,当地消费者有购买中国农业机械的倾向。越南每年需要5万至6万台小型发动机,但越南国内产量仅1.6万至1.7万台,其余则需依靠进口。此外,越南每年还需要进口约4万辆拖拉机、15万台水泵,以及数量颇多的打谷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可见越南农机市场潜力之大。中国农机产品在越南市场独占鳌头,甚至通过越南转销老挝、柬埔寨。瞄准农机商贸物流产品,也会取得很好的利润。②农药。由于越南全年平均气温在22-2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500mm-2000mm,虽然天然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但同时也给害虫繁殖、杂草生长提供了温床。据统计,越南大约有3000多种作物虫害、几百种杂草。另外,苍蝇、蚊子、蚂蚁等虫害肆虐,这就给农药生产厂商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据专家估计,每年越南农药市场容量约1.2亿-1.5亿美元,我国农药在越南农药市场上所占份额现为30%-40%。此外,每年有不少国产农药经越南运往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由于这些国家都是传统农业国家,农药工业发展滞后,主要依靠进口农药。因此,农药产品类的商贸物流市场潜力巨大。③化肥。最新数据表明:越南每年需要进口20万t复合肥、70万t磷酸二铵、150万~180万t尿素,所以,开发化肥商贸物流也大有可为。④饲料。由于越南的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饲料需求旺盛。而越南饲料年产量约200万t,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5%,缺口巨大。我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扩大出口,同时可考虑在越北方投资办厂,带动国内设备和原材料出口,开发饲料产品的商贸物流市场。统一物流标准,降低商贸企业成本和流通费用物流标准化有助于减少重复劳动,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商贸物流的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的计算,实施标准化后,所节约的资金与所花费的资金相比,在日本是10:1,美国是50:1,所以统一物流标准对于降低商贸物流企业成本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以昆曼公路货运为例,可以少支付5倍的运费;以托盘标准化为例,可以节省1%-1.5%的物流总费用。在推动物流标准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优化商贸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和流通费用。例如,通过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可以提高供货准确率和配送效率,实现出入库作业高效化,缩短企业供货的前置时间;从而降低有关操作费用和库存占用资金。同时,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还能够有效推动连锁经营;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形成,改变了批发业、仓储业的传统经营方式,促使商业流通环节发生变化,由过去简单的进、销、存向市场分析、优化运输路径、优化库存水平、计算机管理、完善区域经营网络转换,进一步降低商贸物流的流通费用。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加大会展类商贸物流的宣传力度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主办的、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集货物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和文化交流于一体,服务全国、服务东盟、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性博览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立体宣传已经成为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影响力的“软实力”之一。因此今后在举办东盟博览会时,加大商贸物流的宣传力度,深挖东盟各国商贸物流潜力,必然可以极大地推动东盟各国商贸物流的发展。建设标准化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商贸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可以提升商贸物流的效率,降低商贸物流成本。如建立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平台,或利用“中国-东盟中心”,扩展其服务功能,建立标准化的公共信息平台,满足商贸物流企业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要,形成信息共享,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7]。

目前,中国-东盟商贸物流在产品和国家分布上存在着集中化趋势,虽然总量高速增长,但商贸物流的结构和分布却是失衡的。因此,要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不同国家在资源、技术能力方面的特点深挖潜力、均衡发展;同时也要提高商贸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统一物流标准,加大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商贸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篇5

一、项目团队的介绍

我们的概况,院士团队项目是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钟施政”院士所属团队的项目,我们承担了四个项目,有两项是有合同的签署,有两项没有。这四个项目一个是“颈椎牵引器”,“二是数字猪的装备仪,”“三是骨科导航板。”四是人体器官模型。

颈椎牵引器解决是解决颈椎仪器的方向、力度。数字猪主要是用机械刀把一个猪进行切片,以前人工切,然后通过数字扫描,在计算机里进行模拟,便于以后数字人用于外科手术。骨科手术导航,骨科是事先经过x光片或者核磁共振以后确定病灶,真正开刀以后,往往凭医生的经验确定下刀、下钢筋的位置。我们是通过这种方式首先确定模板,根据x光片确定正确的位置,下刀就知道在哪个地方,就是骨科导航定位。四是人体器官模型,由于人体器官组织、血管和颜色的差异,我们怎么通过快速成形作出模型。

我们项目的应用型的逻辑特征。这个是由广东的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这个企业是一个医学博士,他提出的市场需求,把市场需求交给南方医科大,南方医科大转化成理论模型,这个是有什么样数据,有什么样的结构,南方医科大把这个理念模型交给我们学院,我们学院转化为实际的模板。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实体模型交给一个生产企业,指导企业进行生产。最后再由这家高新技术企业销售和服务。这是我们项目的逻辑,这个逻辑是清晰的产业链逻辑特征,从项目的需求开始到最后的销售和服务。

在这个产业链的逻辑当中,广东机电学院的地位和作用。从地位来看,我们是要处在理论研究成果的承接方位。是工业制造过程的高端。作用特征是要理解和吃透理论模型,要把这个理论模型进行实际模型的设计和研制。我们要指导生产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项目成果的科技特征,有什么样的科技含量。项目里面含有南方医科大的生物动力学、仿生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我们这边有机械动力传动、模具工艺、光电传导、计算机技术。我们合在一起是希望将医疗设备、医学模型制定的工艺化、现代化就是机械化、数字化。关于这些现在已经形成提交了三项发明专利。

二、项目成果的价值

一是极大地增进了医疗效果。因为颈椎改变了以后,加强了整个控制的力度、方位、方向。骨科的定位更加准确,增进了手术效果。教学效果可以低成本的制造各种模型。二是有较大的商业价值。企业经过市场分析以后,觉得有很大的商业前景,能够降低很多成本。三是显示了产业链环节间联结和合作的模式。本科院校和我们高职院校,作为一个产业链,我们可以认为我们是产业链上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怎么衔接,这种模式的运作显示了这个模型。这个模型预示着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环节间要从封闭到开放,普通教育开放、中职教育开放、高职教育开放。环节间要从隔离到衔接,建立高职教育、中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与打通,从产业链的关系来讲有这样的价值启示。

南方医科大为了完成这个项目派了副教授、博士、硕士先后五人到我们学院学立项工程。他们学习完以后,他们的结论是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现有条件完成不了产品开发过程。所以决定把理论模型转化成实际模型要外包,找合作对象。找合作对象起初不是我们找我们,他是希望找一些有品牌的高端的工科院校,他希望找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经过一些曲折选择和我们合作。为什么?我们后面会提一下。

项目完成的主体是我们学生,是老师指导下学生完成的。院士团队项目有两个,这是其中一个,鲁部长只是让我介绍这个。我们还有一个团队,是我们的信息学院的“方意卓”老师承接的水文气象测仪系统的项目。

下面我介绍一下项目背景的启示和思考。

我联系到鲁昕部长的一句话,“高职教育要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我对这句话做一些解读,从字面上直接解读,她的意思,其中“高端”是指高职教育的地位,“引领”是指高职的教育作用,“技术型人才和职业教育”是指鲁部长说话时候的语言环境,这个语境就是指产业背景,只有产业背景才能有技能型、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系统培养是指什么?科学发展很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系统发展,我认为科学发展、系统培养就是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业地位作用,在这句话里面,在我们这个项目里面都得到了一些暗示。

深入解读地位作用,高端内涵的理解,高端的语境是产业链的背景,没有一个坐标是没有所谓的高端,是位置概念,从横坐标来讲是覆盖于所有产品,纵坐标来讲是从产品需求开始一直到最后的服务的链条。横坐标、纵坐标我们高职教育定位就在高端上。高端是产业链的相关概念,是能承接上游成果,并能转化为下游的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阶段位置。联系我讲的我们做的院士团队项目是不难理解的。

关于引领作用内涵的理解。能够引领,就是能够完成高端位置的工作任务、工作项目,我们能够完成这样的产业链环节中提出的任务,我们能够帮助它完成。能够培养完成这个任务的相应人才。能够传承和创造这个任务的相应文化。做到这三点就能够起到引领作用。

关于地位、作用、关系的理解。现实当中,有些是地位决定作用,比如我们打篮球,你在后卫位置,作用必然是防守抢篮板,你必然是传球助攻。高职教育由于内容,高职教育有名义地位和实际地位之别,高职教育名义地位是政府给的,实际地位是我们高职院校自己在社会产业链中的作用决定的。我们在社会产业链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就决定了我们在什么位置上。高职教育如果是干的低端事情,社会眼光自然把你定位在低端。高职教育的实际地位不是站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从长期来看,高端地位会有应用型本科和中职向我们挤压,这时候是高职教育抢占高端的机遇期。

决定作用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最核心的要素点一两个,一是体制机制文化,现在有没有我们相应的健康的约束激励机制,为什么很多院校不愿意接,重要因素是这个院校机制不行,或者不能做,没有良性循环的机制。文化,我们高职院校要少一点占主导地位或者少一点的党政权利,多一点产业文化、多一点人才文化。师资素质和能力,如果体制机制不完善,但是师资素质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弥补,也能够干成事,也可以发挥出作用。我们学校也是有体制不完善,但是能够干出这个事与教师素质相关,也有相配套的体制。我们这两年试行了导师团队制,一个班入学以后,这个班整体专业上组织一个团队,一年级到三年级包到底,这个班从专业能力培养一直到就业高低都是这个团队负责到底。二是高徒计划,我们长期以来都在搞名师计划,我们认为没有高徒的名师不能成其为名师,我们这几年实行的导师团队计划和高徒计划,为完成这个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完成这个项目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指导。

篇6

滨州职业学院作为滨州市唯一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抢抓机遇,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成立服务“黄河三角洲大开发”领导小组,举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论坛,提出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叫响一个品牌、搭建一个平台、组成一个智囊、出台一批成果、培养一批人才”,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培育市场急需人才,推动产业发展拉开了帷幕。专业是“人与职业关系”的纽带,而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逻辑主线,也是内涵建设的逻辑主线。教高[2010]16号文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在“对接两区规划谋求跨越”中专业建设与改革理应承担重任,为此,滨州职业学院开展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论坛和服务黄蓝经济调研等一系列活动,在认真学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学院专业建设机制的现状及不足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挖掘产生不足根源的同时,初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思考。

1对接区域经济,做好超前谋划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规划即将成为山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点,为更好的把握两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化学院专业建设与改革,必须切实做好市场调研,结合滨州市乃至山东省未来建设计划,做好学院专业调整和布局,使学院“与市场共舞”培育雁型人才落到实处,使学院做到既对接两区发展,还要融入两区发展。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和山东省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也纷纷出台。滨州市拟争取的循环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都已纳入国家规划。国家将在黄三角建设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建设滨州等四个港口、完善水利设施、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发展升级各开发区、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和集聚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扩大对外开放……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

滨州市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滨发[2010]2号《关于实施“1010”工程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指出,2010年全市重点项目安排主要分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三农”、基础设施、城市建设、节能减排、文化旅游、民生工程、展会活动10类,每类10个项目,共100项(简称“1010”工程)。其中支柱产业项目主要有宏诚家纺高档家纺织物生产线、愉悦家纺永久抗菌银丝棉项目、滨阳燃化高硫重油综合利用项目、中海沥青含酸重质油综合利用项目等10个项目;新兴产业项目有长星集团年产量500台2MW风力发电设备项目、千山药业项目、西港园区造船项目等10个项目;服务业项目有中聚能源物流项目、京博物流迁扩建项目、黄河三角洲(铁路)物流园等10个项目;“三农”项目有沾化国家一级渔港建设、华特希尔育种公司续建项目、滨城休闲观光农业、山东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10个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有滨州港2X3万吨级码头及方波堤一期工程等10个项目;城市建设项目有旧村改造等10个项目;民生工程有医疗卫生保障工程等10个项目;其它还有节能减排工程、文化旅游项目和展会活动三个大类。

“1010”工程的全力推进,如上所述,给作为滨州市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其他为高级技工学校)———滨州职业学院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只有尽快对接区域经济,调整好专业布局,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机制,滨州职业学院才能在两区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谋取与两区发展“共赢”局面。

2学院专业建设现状

2.1数量与质量

建院以来,在山东省、滨州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下,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艰苦创业,专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在专业数量上从建院初的6个大类10个专业,发展到12个门类52个专业,占全国专业大类总数的3/4,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类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质量上看,新增数量下降而改造和停招专业逐年增加,说明办学综合效益和专业内涵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具体数据见图1。

图1滨州职业学院近10年专业发展统计图

2.2人才培养与专业布局

10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共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输送高技能人才13034人。在专业布局上,涵盖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土建、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艺术设计传媒等12专业门类,其中医药、财经、制造、电子、土建专业群优势日渐突出,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日益提高。具体数据见图2。

2.3专业建设成果

几年来,学院共建成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主体专业2个、院级重点专业10个,专业整体布局与结构趋于优化,实训基地和精品课程建设结构趋于合理,基本形成理工为主、文理兼容、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从校内看,共取得省级及以上各类专业建设成果29项,生化药品、医药卫生、财经、电子信息和制造分列前5位。

从全省看,专业建设相关成果总数量排名第6;但按国家级获奖数排名,同类院校中内涵建设成果综合排名第5位。具体数据见表1。

3专业建设存在问题

3.1专业布局与区域结构不匹配

从源头上倾听产业的呼声,通过我们的教育把专业办成让学生好就业、能胜任、受欢迎的专业,首先需要的就是市场调研,这是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

但在实际工作中,学院许多专业设置时并没有对拟新上专业的可行性、必要性、社会需求情况、省内外本专业设置和发展情况等进行全面调研,没有经过实质性的市场分析,也没有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其后果导致学院新增专业无毕业生即暂停招生数高达60%,近3年改造专业0个、近2去年无一个新上专业,现专业布局与“黄蓝经济”产业布局欠吻合,不匹配。

还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稳定性与职业需求变动性之间存在矛盾。我们设置的专业是希望可以稳定十年、二十年,如果是这样,我们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形成,教师的专业水平才可以提高。但是社会需要人才不是这样的,我们十年以前需要的很多专业现在都消失掉了。产业发展变动非常快,新的产业在不断地产生,老的在不断衰退。

另外,学院有些问题还需要研究,诸如:哪些专业更适合高职教育?各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规格上如何突出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专业性?如何搞好适应生源多样性的教学观念更新?

3.2专业建设缺乏有力地校企合作支撑平台

2004年1号文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06年16号文进一步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是基于工学结合的全方位合作。

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仍存在合作目的异化的趋向(用工和就业),学院也缺乏有效的推动机制,具体体现就是重理性研究总结,轻实践尝试探索。另外,区域内对学院专业建设产生影响的规模企业数量不够,对学院专业建设的参与度也不够,不能对相应专业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各专业与企业之间没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社会和学院也缺乏有效的推动机制,专业建设缺乏有效地校企合作支撑平台。

3.3内涵建设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解读与问答》指出“专业特色是指教学资源、建设水平、教学改革成果在一个或几个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特色”。这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但实际工作中,很多内涵建设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课程建设存在目的异化现象,具体体现在重申报,轻建设、轻应用,精品课程及其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上应用很少。

资源建设短缺仍是制约教学质量,制约“教学做一体化”的瓶颈。曾经出现的“黑板上开机床,课本上种庄稼”现象仍在很多领域继续延续。

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师中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比例很低,参加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也很少。教师中曾下厂实践的比例不少,但有实质性锻炼的比较少,双师培养呈形式化倾向。这一状况影响了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化程度。由于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就很难得到有效地落实。这里面不仅有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问题,也有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在下厂实践,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问题。课堂教学存在“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学的内容无法迅速应用于社会”,“高职教学内容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处理有待完善”,“如何做到理论适度、突出实践,仍然认识不很清楚”,“课程安排不合理”,“实训教学力度不够”,“专业特色不明显”,以及“师资力量跟不上”等现象,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有待于提升,教学质量亟需提高。

4完善学院专业建设机制对策和建议

4.1优化专业结构,对接区域经济发展

4.1.1产业背景调研专业设置要有良好的产业背

景,要积极地做好各级各类有关黄蓝经济规划和方案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滨州市中长期建设规划等调研工作,做好当前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对接“两区经济”建设所涉及的主导产业及可能的新兴产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滨州市“1010工程”,学院应重点建设以下专业:纺织专业和化工专业———支柱产业项目,航海类相关专业和制药业———新兴产业项目,物流专业———服务业项目,农林牧渔业———“三农”项目,医疗卫生业———基础设施项目,还有制造、财经、电子和土建等类专业。

4.1.2人才需求调研

专业设置要有人才需求的数量支撑,要在区域内按规模(销售额)、按性质(国企、民企、私企等)调研企业的就业岗位、培养目标、企业要求、毕业生建议、岗位工作细目等,做好黄蓝经济的前瞻性预测,合理设置新上专业,调整改造现有专业,科学设置专业规模,进行中长期规划和布局,构建3-5个重点或优势专业群,打造一批特色专业优化专业结构。

4.1.3竞争对手调研

对区域内高职院校及其专业规模进行全面调研和系统分析,调研竞争对手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危机,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4.2创设企业背景,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4.2.1对接区域内主导产业发展的规模企业活动

旨在创设企业背景,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同时,提出并践行“就业前置”理念,让用人单位提前并深度参与专业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环节教学。重点专业、新上专业和潜力强势专业必须有具体的对接企业。在推动机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做政策性要求,纳入考核,但最终要落实到机制上。4.2.2强化就业前置理念对接区域内主导产业发展的规模企业,深入搞好职业岗位分析,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用人单位深度参与专业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环节教学。

4.3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4.3.1增强政策导向,加强双师素质培养

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为总体抓手,做好培训及测评活动,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顶岗实习探索,使教师带着任务、项目或技术难题去,带着实习已经完成或解决问题的成果回,避免形式;提倡“三三制”教师培养路径,即同一门课程至少3名教师能够开课,同一教师至少能开出3门前后续课程,并有考核;以系部为主,开展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做合一为主)为载体的进展汇报、展示、公开课等系列活动;重点专业和核心课程要初步形成以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带头人或课程带头人为首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梯队。

4.3.2改善实训条件,突破实训实习瓶颈

(1)建立“校内外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一批专业对口企业建立一批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教学和育人功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借助企业资源和增加专项投入,建立几个支撑重点专业群建设的、现代化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2)校外各专业应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保证学生顶岗实习需要,为毕业生今后胜任工作或就业奠定可靠基础。(3)校内要加大投入,能够完成顶岗实习的前导课程———综合课程的实训项目、生产性实训等。

4.3.3深化教学改革,培育专业内涵特色

(1)在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要体现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逐步打破必修(公共基础、专业基础)、选修(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程管理体系,代之以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拓展、就业竞争力等课程管理体系。(2)规范和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证代考、以证代学分等落实到专业教学标准之中,公示于学生,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或订单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并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训全部由双师型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或能工巧匠承担教学任务,学生的满意率高。(3)深化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机制、目标、内容(三类课程及其教学资料的开发、应用)。(4)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行融课堂与实习地点为一体的教学,专业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形成稳定衔接,形成“走岗、贴岗、顶岗”实习实训三段教学法,增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行“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仿真模拟、项目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提供真学真做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推行“产学互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变原来消耗性实习实训为生产性实习实训,取得实习厂增效、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收入增加的多种实效。

4.3.4构建质量体系,强化质量建设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