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难点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管理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购管理难点

篇1

关键词: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用友 U8V.10.1;重难点;解析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在用友U8V.10.1财务软件中,采购管理和销售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和销售业务涉及的子系统多、业务类型多、流程麻烦。学生们在学习采购系统和销售系统时便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且采购和销售业务均有前后的逻辑性,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进行,学生一旦做错,便一错再错,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得出了解决对策,以助于更好的理解与掌握采购管理与销售管理。

一、采购管理中的重难点分析

1.普通采购的流程图

请购单―订单―到货单―采购入库单―正常单据记账―制单

请购单―订单―到货单―采购发票―应付单据审核―制单

除了发票之外,其他单据在填写之后都要求审核。另需注意的是:采购入库单是在【库存系统】填写,入库单记账和制单是在【存货核算系统】,采购发票的审核和制单是在【应付款管理系统】。如果在业务中,既有入库单又有发票,那么在进行入库单记账或者发票审核之前要先进行【结算】。

2.发票怎么进行结算?

解析:发票结算需要有对应的入库单,结算方法分为自动结算和手工结算。自动结算可在发票填制界面,保存发票之后直接点击【结算】按钮,即可和对应的入库单进 行结算,也可在【采购结算】【自动结算】中处理。

手工结算是针对发票和入库单无法自动匹配,不能自动结算的情况,如多张发票和一张入库 单进行结算,在【采购结算】【手工结算】【选单】,选择需要结算的发票和入库单进 行结算。如果金额不匹配,则在结算前还需进行【分摊】,然后再结算。

3.哪些内容需要进行采购期初记账?

解析:期初暂估入库:将启用【采购管理】时,没有取得供货单位的采购发票,而不能进行采 购结算的入库单输入系统,以便取得发票后进行采购结算。期初在途存货:将启用【采购管理】时,已取得供货单位的采购发票,但货物没有入库,而不能进行采购结算的发票输入系统,以便货物入库填制入库单后进行采购结算。

4.生单时,找不到对应单据?

解析:首先检查单据是否审核,其次检查生单过滤选项是否有误,如利用订单生单,却选择了用入库单生单;是否增加了过滤条件,如部门、个人、日期等。再次,检查对应单据是否被关闭,若被关闭,点击旁边的【打开】。若还无法解决,请检查单据是否已经被生单。

5.怎样取消结算?

解析:【采购结算】【结算单列表】,找到需要取消的结算单,双击打开,【删除】。

6.存货核算系统里制单时,在选择单据失败,提示“缩小过滤范围”。

解析:关闭过滤窗口,单击【清理】。

二、销售管理中的重难点分析

1.普通销售的流程图

报价单―订单―发货单―销售出库单―正常单据记账―制单

报价单―订单―发货单―销售发票―应收单据审核―制单

销售发票在填写后需要进行复核。根据设置的不同,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记账的单据可以是出库单也可以是销售发票。销售出库单同样是在【库存系统】中完成。销售出库单可根据发货单自动生成,在【销售选项】中设置。

2.填制发货单时提示存货可用量不足,但是有足够的存货

解析:【库存系统】中的【期初结存】的仓库存货期初数据没有审核(最好使用批审),或者是选择了错误的仓库。另外有可能是有入库单没有审核。

3.存货核算系统,打开正常单据记账提示没有进行期初记账

解析:【存货核算系统】【初始设置】【期初数据】【期初余额】【记账】。

4.采购附带赠品的业务怎么处理?

解析:对于赠品单独开出其他入库单,然后在存货核算系统里进行正常单据记账,制单。

5.采购退货业务

解析:采购退货分两种情况:(1)开票前退货。开票前退货只需要填写退货单,红字入库单。然后在收到发票以后,发票和一蓝一红两张入库单进行结算。(2)开票后退货。采购退货单红字入库单红字发票。红字发票和红字入库单单独结算,然后分别在应付款管理中审核制单、存货核算系统记账,制单。

6.受托代销业务怎么处理?

解析:受托代销分为三个阶段:(1)收到受托代销商品。订单(业务类型受托代销,采购类型受托采购)――到货单――入库单。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进行正常单据记账,制单: 借:受托代销商品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2)销售商品。业务流程同普通销售业务相同。在应收款系统制单时,修改凭证分录中“主营业务收入”为“暂估应付款”在存货核算系统制单时,修改凭证分录中“主营业务成本”为“受托代销商品款”;(3)受托代销结算。采购结算中受托代销结算单自动生成采购发票(已结算),采购发票在应付系统中进行审核制单。若要收取手续费,则再在应付系统中填写红字应付单,进行红票对冲,收款后,再进行核销。

7.委托代销业务流程

解析:委托代销分为两个阶段:

(1)发出委托代销商品,【订单】【委托代销发货单】【出库单】【发出商品记账】制单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2)结算,收到【委托代销结算清单】填写【委托代N结算单】审核后生成【销售发票】应收款系统中审核制单。若对方要收取委托代销手续费,则在【销售发票】中单击【支出】,填写【销售费用支出单】,注意单据流向为【其他应付单】,并填写【供应商名称】。然后在应付系统中进行【审核】,【制单】。同时在应收款系统中进行【应收冲应付】,收款后,填写【收款单】【核销】。

参考文献:

[1]张蕾.用友 U8 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244.

篇2

关键词: 采购管理;工程材料;项目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079-02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提润,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经有关数据显示,建筑工程材料成本占项目建设总成本的比重可能在45-55%之间,几乎占总成本的一半,直接控制总成本[1]。但材料管理在传统工程建设管理活动中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研究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已成为当前迫切的需要。

本文从采购及采购管理的概念出发,讨论了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在材料管理方面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和帮助。

1 采购及项目采购管理

1.1 采购 采购是一种最常见的经济活动,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企业的运作等都息息相关。关于采购的定义众说纷纭,至今尚不统一。一般而言,采购是指以不同方式从系统外部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过程,在交易过程中,会发生所有权的转移。采购的主要特点有:①采购的基本功能就是帮助人们从资源市场获取他们需要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材料、设备、工具等)和非物质资源(软件、技术、信息等)。②采购的本质是资源从供应者转移到用户手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转移,首先是资源的所有权的转移,其次是资源的实体的转移。前者是商流,后者是物流。采购过程就是这两者的完整结合,缺一不可。③采购是一种经济行为,企业要追求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使用科学的采购方法,不断的降低采购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2]。

1.2 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是整个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项目采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甚至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项目采购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在正确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购买良好质量的原材料、服务和设备。它包括采购需求确定、采购方式选择、采购合同签订、财务结算及采购验收等的整个采购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的管理活动,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为大多数现代企业做出显著贡献[4]。

2 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材料采购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正明显增强。材料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如下:首先,材料采购管理对于材料供应和质量有保障作用;其次,它对于材料成本起着控制作用,在总成本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选择成本低性能优的材料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目标,尝试物美价廉的新材料是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因此,材料采购管理能促进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

2.1 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材料采购管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材料采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基本由采购部门独立完成,材料采购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采购计划制定不完善,或者有章不循,执行不彻底,采购价格受人情影响,如领导直接决定货物供应商,不考虑性价比,导致工程材料成本难以控制,货物储存管理混乱,出现丢失报废现象严重,存储货物不进行定期盘点或盘点后的结果不及时处理,责任不落实等;②材料采购管理人员履职不够。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一般由采购部独立完成,该部门权限过大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因此,采购管理人员的素质与采购的控制直接相关。在实际过程中,有极少数人为了个人利益与少数供应商串通一气,抬高材料价格,更有甚者以次充好,从中谋取私利。这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更败坏了企业的声誉;③材料采购管理水平低。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的材料采购工作都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信息化程度低,不能对工程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这样,必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成本费用高、时效性差、管理不规范且难以控制。④采购信息管理难度高。由于工程项目需要的材料数量大且种类多,因此,选择一个最佳的供应商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意义重大。考虑到在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和供应商为了各自利益都会保留自己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样不经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带来了交易风险,导致采购难度增大。

2.2 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效措施:

①建立健全的材料采购管理体系。首先,材料采购计划包括了目标任务、采购原则、程序等,它是项目采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严格控制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是项目材料采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其次,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具有风险大、业主要求严格等特点。因此,建立专门的采购组织队伍,与供应商达成战略联盟,得到最低价格。另外,专业化的队伍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规范采购工作,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增大利润,增强项目部投标竞争力。②定期人员培训和考核。材料采购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效率直接挂钩。因此,定期组织材料采购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对采购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将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实行奖励机制,刺激员工的积极性。③建立材料采购信息系统。材料采购信息系统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等几个子系统模块。采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的事务处理,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又能够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动态监控材料采购信息,能及时对采购信息的变化做出反应。④加强供应商管理。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关系,则供应商势必会提供更多的优惠,这样直接降低了采购成本。另外,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进场材料质量稳定,验货的频率大大降低,降低了验货成本,也避免了进场材料质量不稳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等问题。

3 结束语

项目材料采购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每个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难点,它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选择合适的采购管理模式和策略,同时加强采购管理建设,对降低工程项目主要材料采购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提高提高工程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考虑到每个工程项目的特点、要求都不一样,这些都会影响到其材料采购管理模式。因此,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材料采购管理模式也是灵活多变的,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苑东亮.工程项目建设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邱小平,徐玖平.项目采购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词:煤炭企业 物资采购 分析

作为我国能源的重要核心产业----煤炭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中有着非常核心的作用,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流程怎样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起着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当前的物资管理流程已经不足以支撑煤炭企业的进步与发展,煤炭企业正迫切需要科学公平管理流程来对物资管理的管控,进而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煤炭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当怎样解决成了现在难解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第一,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作为依托,物资采购管理流程拘泥于计划经济管理的烙印,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过多依赖人性化管理流程而不是制度化管理流程,计划的管理性、准确性不强,更谈不上采用集中化采购管理流程,甚至盲目地跟从其他行业的采购管理流程,并没有顾忌到自身行业内部的采购流程的差异性质。

第二,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的流程中,不注重采购管理全流程、全节点的管控,不能对各种指标采取量化的管理,这就使得物资采购成本高、质量低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库存物资积压、消耗浪费,管理费居高不下,企业效率低下,效益差。

第三,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的流程中,为了节省成本,让很多并不是本专业的人员参与到采购管理流程中,缺少专业人才的协同管理。这部分人员最多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这必将会导致在采购的全流程中存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和浪费。

二、完善采购流程管理的对应举措

(一)完善采购管理制度

煤炭行业企业必须得将采购的具体制度统一规划起来,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管理者们必须懂得相关专业的知识,才能使得采购管理制度得到全方位的完善。比如某企业对物资采购实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的模式,就是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把物资集中采购方式分为:企业直接集中采购、企业组织集中采购和企业授权集中采购。企业直接集中采购是企业对大宗、涉及煤矿安全等物资进行直接采购的方式。企业组织集中采购是企业组织所属单位采购管理部门,以竞争性谈判或招标形式,确定常用、通用物资价格和供应商的采购方式。企业授权集中采购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对零星物资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和所属单位采购管理部门共同调研后,确定供应商和采购价格的采购方式。

(二)建立公开透明与过程规范的采购流程

煤炭企业应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要求,建立公开透明与过程规范的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推行阳光采购,实行评标与定标分离。比如某企业对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是这样规定的:

物资采购分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方式。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物资采购项目,必须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中标人。招物资招标又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方式。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应当在指定的媒介招标公告,邀请潜在投标人投标;进行资格预审的,应向所有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应向3家及以上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物资非招标采购分为询价比选和直接采购两种方式。询价比选是指采购人向3家及以上的供应商发出询价书,邀请其报价并参与比选或谈判,根据比选或谈判结果择优选择供应商;直接采购是指采购人向唯一的外部供应商进行谈判采购;

评标委员会由企业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评委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及以上单数,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在招标监督部门的监督下从评委库内相关专业的评委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企业评标委员会评标完成后,向招标人提交书面评标报告和中标候选人名单。企业定标委员会召开会议,对评标结果进行审核,决定招标结果,并形成会议纪要。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向招标机构书面告知确认结果。中标结果应在指定媒介上公示,中标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应出具中标通知书或成交通知书,通知中标人及所有未中标人。中标通知书及成交通知书对招投标双方均具有法律效力。

(三)建立供应商准入及评价制度

为规范煤炭企业供应商管理,优化物资供应商资源,降低采购风险,应建立供应商的准入和评价制度,对物资供应商的准入、产品认证、考评、档案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比如某企业对供应商管理制度是这样规定的:

物资供应商是指为企业提供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所需物资相关服务的制造商、经销商、商和服务商。物资供应商的准入包括准请、准入预审、准入评审、准入审批和准入证发放。企业物资采购应在准入供应商目录中选择准入物资供应商。

企业物资供应商按照供应物资和合作关系分为战略供应商、主力供应商、关键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企业与战略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战略联盟和合作双赢;与主力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简化采购程序;与关键供应商加强交流与协作;积极寻找替代供应商,降购风险;与一般供应商采取公平竞争采购策略。企业对供应商实行动态考核的考评管理,并采取日常管理与定期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对定期考评不合格的物资供应商,停止其供货资格。

(四)建立制度物资管理ERP信息系统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企业物资管理的ERP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实行协同办公平台,以流程驱动业务,实行物资采购计划申报、招标、采购、合同、验收、仓库等业务全过程的网上审批。物资管理ERP系统由计划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财务管理、系统管理等模块组成。该系统由所属单位申报计划开始,到企业总部计划员的审批、汇总,生成企业总部采购计划,采购计划下达后,组织招标或非招标采购,与中标供应商签订合同,然后根据合同组织发货、到货、验收、发放等系统活动,每个过节缺一不可。确保企业的经营有条不紊,从而有效库存资金占用,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完善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在我国传统行业当中,煤矿企业是较为突出的代表之一,其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其安全管理工作又是煤炭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要不断完善每天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违规人员的惩治力度。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规则与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具备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因此,完善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是相当重要的。安全管理制度要结合国家关于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独特条件进行完善。

(六)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察力度

由于煤矿企业的危险程度较高,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以保障煤炭企业员工的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察力度,逐渐形成国家直接监督管理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制定相关法规,规定管理人员的责任,防止出现责任不落实的弊病。

三、总结

对煤炭企业物资采购流程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不仅能防止采购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预,同时对于规范采购过程,防范各种损坏企业利益的现象发生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从每一个流程抓起,认真做好每一节点,对于促进煤炭企业的良性发展,维护煤炭企业的经济利益具有良好的督促作用。对于物资计划审核、批准、实施也要有具体的管理制度,确保计划的管理性以及精准性,促进煤炭企业物资采购工作向规范、高效方向进行发展。2013年某煤炭企业实行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以来, 采购成本大幅下降, 订货价格在市场上涨的情况下反而较往年有所降低, 一年来实际采购金额比计划节约了 2100万元。因而,实行新的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流程在煤炭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高斌.探究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资讯,2014,12,(22).

[2] 周靖宇.变电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5(4).

[3] 李艳.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流程再造[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9):55-58.

[4] 李其昌.供应链模式下的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06(7):53-55.

[5] 李保钢.基于ERP的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2,05(12):61-63+93.

篇4

目前,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大多是管理层级多、粗放;需求规模大、采购批量小、采购集中度低;采购以项目为基点,供应商质量低,供应保障度低,价格高;采购资金保障度低、采购资金成本高;物资赊购、分包成为项目资金短缺的主要解决途径;物资消耗水平高;企业利润率低。近年来,一些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大宗物资采用集中采购方式,力求以量换价,但铁路施工企业存在的难点有:业主的条块性制度障碍导致项目物资采购的批量降低;资金的集中结算机制滞后使得物资集中采购难以开展;业主对供应商的选择范围使得物资集中采购资源渠道受到限制。物资集中采购的问题表现在:一是集中采购的集约化程度不高,部分企业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物资集中采购,还是以项目分散采购为主,未打破跨区域和项目界限实施集中采购,不能完全体现出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二是集中采购的执行力不强,部分企业还存在本位主义,固守传统模式,集中采购平台尚未充分发挥作用;三是集中采购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物资采购的信息化手段使用依然存在认知不到位、专业人才不足、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系统成熟度不高及配套服务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四是集中采购资金结算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业主资金结算机制滞后导致整体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不仅影响集中采购主体单位的积极性,制约集中采购的深入推行,而且因采购资金的不及时支付,影响优质供应商的参与范围,且供应商因转嫁资金成本导致项目实际采购价格偏高。

2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途径

以现在的大型铁路施工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三级管理机构为例,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就是要实现4个统一和两个提升。4个统一:统一的采购平台,统一的采购流程,对外统一采购渠道和供应商管理,统一的结算方式和金融结算服务;两个提升:进一步提升战略采购范围、深度,进一步提升集中采购和管理层次及质量。

2.1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

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是,以信息手段改革物资计划管理、集中采购管理和区域物流配送,实现网络采购、阳光采购,提升物资采购层级、批量和规模,向制造工厂采购、减少和去掉中间环节,优化物流管理、资金管理,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加速物资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经济合理地组织物资采购、供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项目物资价格管控、项目物资成本管控。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实现集中采购管理,实现采购优化,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采购行为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公开化,采购决策流程公开透明、接受监督,采购绩效可测量。

2.2物资采购管理模式

采购管理模式按照“一个采购平台,三级管理机构”运行体系,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物资管理部门通过采购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物资计划集中管理和协同,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模型优化物资采购及物资集中采购方案,实现主要物资(建筑钢材、水泥等)战略采购;主要、重要物资区域集中采购;辅助生产物资、办公用品电子商务采购;专项物资由集团公司集采统供,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经济灵活地集中采购。

2.2.1主要物资战略采购。

结合资源分布情况,集团公司整合各项目物资需求,统一向战略合作厂商直接采购,以量换价,提高采购效率。同时,将统一设立集中采购资金池,保证战略采购持续健康运行,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门与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集团公司成立战略采购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日常计划和供应组织管理工作,并协助办理结算业务。受集团公司委托行使买方权利,履行合同监管义务,负责收集、提供卖方违约证据。

2.2.2主要、重要物资区域集中采购。

集团公司组织应用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实施招标采购,项目经理部通过平台提报招标计划,物资管理部门在平台上审核招标计划、组织招评标及公告招标结果等。集团公司直管和投资项目施工所需的集中采购范围内主要物资,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公开招标,并在集团公司招标交易中心开标评标。集团公司直管和投资项目施工所需的集中采购范围内重要物资,由项目经理部提报需用情况、拟购方案及市场调查报告,适合招标或联合招标的批量物资,集团公司组织招标采购;适合竞争性谈判采购的物资,委托项目经理部组织采购,同时,物资管理部门和监察部门派人监督,招标结果报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门核备。子(分)公司自管项目物资采购金额达1000万元及以上的集中采购范围内主要物资和重要物资,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招标,并在集团公司招标交易中心开标评标。子(分)公司自管项目物资采购金额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集中采购范围内主要物资和重要物资,经集团公司审批和委托,可由子(分)公司组织招标采购,集团公司提供招标交易平台和服务。区域集中招标采购或联合招标采购后,区域内新增项目的物资采购,如资源市场和物流配送较为稳定,可比照区域内近期已招标结果执行,不再另行组织招标。集团公司直管和投资项目招标物资合同由物资管理部门与中标人签订。子(分)公司自管项目招标物资采购合同由项目经理部与中标人签订。集团公司牵头组织的物资招标,仅是为该项目确定中标人和采购单价,招标后的合同签订和履约等日常管理工作仍由相应的子(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负责。

2.2.3辅助生产物资电子商务采购。

由集团公司与国内知名电商合作,建立网络采购专区和交易规则,实现辅助生产物资的电子商务采购和在线支付。集团公司指定物资管理部门成立电子商务采购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联络电商的采购运营部门,维护平台各项功能正常使用;统一办理料款结算;建立采购物资台账,统计上报相关资料与数据。子(分)公司或工程指挥部物资部门负责采购需求信息挂网。采购需求信息应详尽,内容至少包括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标准、需用时间、收货人、收货人详细地点及发票要求等。子(分)公司物资部门负责甄选报价,选定供应商,联系发货,确认收货,并统一办理与指定物资管理部门的料款和服务费结算。国内现有44%的央企在总部和二级企业实施了电子化商务采购,上网采购率超50%,中石化平均每天有6.8亿元的交易,与历史采购单价相比,网购平均成本降低率为3.7%,最高可达20%。由于网络竞价采购可根据采购方的要求自由设定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采购周期大大缩短,较传统招标采购节省了30%~60%的采购时间。

2.2.4专项物资集采统供。

集团公司直管项目、投资项目、铁路铺架项目和公路黑色路面施工需用的沥青及油料,地铁、地铁专用线等施工需用的钢轨和道岔,由集团公司集中向中国铁物采购,统一供应。

2.3物资集中清算、结算管理

集中采购结算与支付原则:一是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分别对本级物资集采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对本级物资集采专项资金的筹集和资金的有序流转负责;二是建立基金、专款专用的原则。为使物资集采资金得到有力保障,应建立物资集中采购专项基金。基金来源由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共同筹集,每年年初根据当年集采物资供应量编制集采专项资金预算,筹措资金,保证专项基金及时足额到位。物资集中采购专项基金须专款专用于保障物资集中采购资金支付,不得挪作他用;三是比例归集、实时集中的原则。为保障资金的有序流转,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对纳入物资集采的项目,可按业主拨付资金的一定比例归集物资集采结算资金,该比例应通过集采供应物资所占成本比例进行测算;四是按月结算、有偿占用的原则。集团公司直管项目和子(分)公司应按时、按合同约定支付供方物资集采资金。对超出合同约定和管理规定所拖欠的物资集采资金,应确定费率收取资金占用费;五是预算管理、制度保障的原则。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应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审批,确保物资集采资金比例归集、实时集中、按月结算、支付及时。

3结束语

篇5

本院从2000年初期便已规划了“本院实际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资金和人员等诸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公文和人力资源管理、采购和库房管理、设备管理和标准及图书资料管理一直未纳入系统之中,随着本院事业不断发展,上述内容的管理对象越来越庞杂,因此急需开发一套对上述内容进行有效的、规范的、高效的管理办法的自动化管理系统(office Automat ion System,也称OA系统)。

OA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通信和自动控制等技术与设备。实现办公业务的自动化,

它是提高办公效率、办公质量和实现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的一种辅助手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办公过程中普遍使用现化办公设备。;第二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办公过程中普遍使用了电脑和打印机,通过电脑和打印机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文件排版输出和进行人事财务等信息的管理等;第三个阶段的主要标志就是办公过程中的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这一阶段在办公过程中通过使用网络,实现了文件的共享、网络打印共享、网络数据库管理等工作。

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版本很多,从软件架构上分,即有传统的基于局域网结构的

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软件,也有利用现在网络技术开发的基于Internet平台 的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软件,随着网络安全设备和网络安全技术的进步,B/S架构软件不但具有了传统C/S架构软件的安全特点,还因其部署简单,后期维护量小而有逐渐替代传统C/S架构软件的趋势,它们通过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起安全的、可靠的、开放的、高效的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对内为管理部门提供了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和办公事务处理自动化,以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各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公文档案、人事档案等档案的可管理性;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借阅,最终实现“无纸”办公;对外则进一步扩展了为单位之间或者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从而达到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提高办公效率,加快各种办公业务流程处理速度的目的。

在件的功能上,市场上商品化的OA系统主要以公文管理为主,无法有效解决本院日常管理中所遇到的诸如设备计量管理、采购流程化归一管理、标准有效期的管理、培训的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因此一套符合本院工作和管理实际情况的OA系统便成了本院统合管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

二、项目开展的难点

本次OA系统是在已有十年开发、完善检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工作经验,但从系统开发的具体内容来看,由于检验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检验工作的管理、检验流程、环境设置等基础设计工作在本院购置该软件之前就已经形成,本院具体设计、开发的报告模块的格式和内容绝大部分都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程做支撑。

OA系统的开发是对既有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因此系统设计必须以本院的实际工作模式为蓝本,既要最大程度的忠实于本院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又要通过程序设备实现工作流程的规范,解决目前管理模式中人员操作所造成的管理偏差,这也意味着OA系统的设计要从工作流程和控制理念的设计开始,通过流程的优化和权限的设计实现整体的程序管理工作,并通过具体表单的设置来达到与本院质量管理系统和行政管理制度的统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权限设计、系统流程设计、表单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开发、测试和再完善,在这些步骤中,需要本院做的关键和难点是权限设计和系统流程的设计。由于权限设计必需以系统流程设计为基础,因此本项目开展的难点是系统流程设计。

三、工作流程的抽象化

1、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考虑到实际使用的方便性,OA系统的开发采用在现有检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的方式来实施,即将原有的检验管理系统功能设置为“检验报告管理模块”,新开发的OA系统设置为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并由这两大模块组成新的特种设备检验管理系统。

在OA模块的子模块设计上,根据具体开发内容设置了采购管理、培训管理、公文管理、设备管理和图书资料管理等五个功能模块。

2、采购管理流程的抽象化

本院的采购管理执行本院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采购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质量技术部和院办公室为本院采购工作的两大主要执行部门。办公用品及其它通用物品由办公室负责采购。图书由于涉及到标准的有效期管理等问题,由负责标准管理的质量技术部负责采购。设备类由于技术性和专业性都较强,因些一般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负责设备管理的质量技术部负责通过招标等方式进行采购。

3、设备管理流程的抽象化

本院的设备管理执行院质量管理体系中《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仪器设备管理的重点包括设备出入库、设备配发、设备借用、计量检定、日常维护等方面,其中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维护保养是设备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在该模块的设计中,采用了维护和检定的预警、报警机制对这两个环节进行管理,可有效减轻人工管理的压力,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设备借用、设备损坏、丢失等问题也是设备日常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在模型中也通过程序化的处理机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4、培训管理流程的抽象化

目前培训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部门领导和院主管领导不能很好地掌握受训人员的培训时间、地点、内容等情况,培训资料的收集困难、培训主管部门对再培训开展情况方面的信息收集比较困难,且再培训资料的收集也比较困难,培训费用统计困难等。为了规范这些方面的工作,在培训管理流程的设计中考虑了如下原则:

1》所有培训均需由参加培训人员填写培训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院办公室和主管领导审核后才能实施

2》由主管院领导在审核培训申请时根据培训内容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再培训及再培训的范围

四、小结

1》本院以实际管理模式为蓝本,通过将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抽象化和程序化,最终形成了包括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图书管理、公文管理和培训管理等五个子模块,以工作流程驱动的OA管理系统,系统设计贴近工作,可实现相关工作环节的全面管理。

2》系统通过设计灵活的权限分配方案,为不同的工作流程和不同人员分配不同的权限。

3》系统通过不同模块中的预警和报警功能,可以使工作更具计划性和目的性

篇6

2007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组织了面向市区两级政府采购中心共计100余人参加的政府采购业务培训班。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安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刘慧院长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改革课题组林初宝副组长参加了本次培训班,并分别作了题为“关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问题”、“政府采购国际制度及最新发展动态”和“关于目前政府采购的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的专题讲座。

三位专家围绕我国面临向WTO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机遇和挑战,重点对目前国际国内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制定、制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政府采购内涵的重新界定等关系政府采购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讲解;同时就如何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等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各级组织架构的重新定位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同参会人员现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培训期间大家参观了一些知名品牌家具厂的生产车间,对有关政府采购办公家具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有了初步了解。

此次培训选择了当前政府采购的热点和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定位比较准确,培训特点鲜明,参加培训的人员了解到许多政府采购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学到很多政府采购行业的新知识,对进一步做好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很有帮助。

特别是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做好政府采购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对在今后的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中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发挥集中采购工作的政策功能作用,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本刊记者 郑立捷)

北京市区县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工作座谈会召开

为加强各区县政府采购中心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和交流,达到相互学习、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由西城区政府采购中心承办的北京市各区县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工作座谈会于11月8日至9日在京台饭店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市政府采购中心的许大卫主任和18个区县政府采购中心主任。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到国务院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改革课题组副组长林初宝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及今后需要关注的事项进行了讨论,就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标标准及评审制度、如何强化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如何提高政府集中采购工作效率进行深入讨论;同时对各区县政府采购中心工作经验进行交流,树立政府采购中心服务型阳光采购形象。

篇7

[关键词]供应链;天然气;采购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4;F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044-01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最初出现在商业运营中,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内部营运管理的有效变革来不断的降低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我国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状面前,可以说,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的供应链竞争更具有优势,谁就更具有竞争优势。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消耗水平持续上升,为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矛盾,我国天然气合作开发呈现了增长趋势。在天然气项目合作开发中包括了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协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在建设过程中采购成本又是项目合作开发的关键。通过对供应链流程的优化,可以不断的降低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成本管理,进而降低建设开发成本,提高合作项目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一、供应链下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与成本管理

供应链下天然气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选择一定的供应商,进而购买项目建设中的原材料。在传统的观念中,这种从外部取得服务的过程,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管理活动,采购行为的作用就是从供应商处取得低价的资源问题,但这种观念近年来发生了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市场价格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增加了企业降低成本的压力。再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受到企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供应链思想主要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为宗旨,通过采购物流的管理和加强,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仓储直到付款整个流程的管理,来加强供应链上整个成本管理的控制,进而提高供应链管理模式中企业竞争优势。

目前,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的采购管理逐步成为企业的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活动,并成为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的地位。采购管理也逐步从和供应商以谈判为标志的对抗易活动,逐步转变为从供应商处获得支持,更好的完成其战略管理活动的重要行为。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确保实现对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战略发展以及最低交易成本的管理。采购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交易前、中和后的过程,根据采购过程管理可以将采购成本划分为交易前成本、交易中成本以及交易后成本。而这些成本都涵盖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之中,因此,降低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的交易成本也就是降低企业的供应链成本,进而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益提供重要的途径。但进行供应链成本管理也成为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战略成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采购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在供应链模式之下,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管理是以采购的订单驱动的方式为其内在的驱动力。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面向项目过程管理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将供应链上各个结构点看作为一个完整统一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供应链系统中的流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过程管理,以实现最后的管理目标。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中控制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通道之一,它肩负着实现着整条供应链成本与收益相统一的责任。以建立伙伴关系为工作目的。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是通过建立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双赢的伙伴关系为途径从而实现双方在利益上一致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强调的是供应商与天然气项目建设在信息、资源、利益等方面的交流与互补。要求天然气项目建设单位与供应商互相视彼此之间为自身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资源,并促进双方在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服务上不断提升整体利益。以信息化采购为工作方式。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与传统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最大的差异之处,其中之一就在于前者是以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并加以全方面运用。在供应链模式之下,采购管理以供需双方在信息资源整合为基础,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工具,天然气项目建设一方面实现了采购管理的无纸化办公,减少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加快了信息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将本方信息网络与供应商信息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供应商作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能够及时地得到供应和生产需求信息。

二、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成本分析与计算

总拥有成本(TCO)是一项帮助组织来考核、管理和削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组织某项获得资产相关联的所有成本的技术。TCO可以被描述为资产购进成本及在其整个生命服务周期中发生的成本之和。TCO决不等同于资产的购买成本,它还要包括资产购进后运营和维护的费用。以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TCO分析, 假设某天然气项目建设单位要进行物资采购,共有三家供应商可以进行选择,分别是国外供应商A和国内供应商B和C,具体项目的成本如下:

表1 某月材料的总拥有成本

通过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采购成本TCO模型的构建,采购活动、成本动因的分析及实践应用,案例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物资的采购管理,降低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采购总拥有成本。

1、加强供应商前期审核,建立供应商备选数据库

对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的采购严格审查供应商的“三证”和产品质量。坚决杜绝使用未经审核、认可的物资和耗材,保证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的质量,则可以减少退货和项目建设延期带来的成本。建立供应商备选库,并对每种物资确定2-3家供应商,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和审核次数,降低了供应商维持成本。

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从战略角度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进行规模采购,可以在采购价格方面进行有效谈判,然后双方可以针对采购流程、供货时间、采购批量、配送方式、运输费用、账款支付等各个方面进行协商,比如对于高值耗材的采购由供应商送货上门,且直接送至使用项目单位,采用货到付款,月末结算的付款方式值得借鉴,这样天然气建设项目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减少发票处理时间和成本,将使双方交易的总成本降至最低,实现“双赢”。对于价值比较昂贵的高值耗材,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待项目建设计划确定后,即使用需求明确后,再通知供货商送货,真正实现“零库存”管理。天然气建设项目不仅可以降低资金的占用,还可以降低物资的存储成本,减少损耗。

3、采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核算和分摊方法可以更为准确的确定各项活动的实际发生成本,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核算细致到具体的活动,可以为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提供准确、及时、详细的成本数据,有助于全面了解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的采购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成本构成,便于核算总拥有成本。

4、实施信息化技术

实现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准确而全面的成本信息是实施TCO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天然气建设项目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条形码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施和集成化,实现各种物资采购、出入库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精确、全程、动态的监控和跟踪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丛蔚.浅谈项目管理在工程承包中的重要性[J].探矿工程,2012(2).

篇8

【关键词】采购;企业管理;对策建议

物资、工程和服务采购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采购活动的管理与监督,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举措。但在实务操作中,采购业务不规范甚至弄虚作假问题普遍存在,既降低采购效率,增加采购成本,还可能引发法律和廉政风险,需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一、企业采购管理现状

采购活动,是指企业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物资、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包括购买、委托、雇用、租赁等方式。一般而言,采购活动是企业内控活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国有企业,要求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做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或主管部门的要求,制订相关采购管理办法,明确操作标准、规程及模版,成立采购管理活动领导决策及执行机构,完善组织架构,固化工作机制,指导督促企业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诚信原则,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采购活动,约束规范采购过程。同时将采购管理活动以公招率等形式纳入内控或绩效考核的范围。从采购活动开展情况看,企业一般会设立由综合管理、财务、监察、法规等部门组成的采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采购管理的具体业务。采购方式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模式,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5种方式,其中,公开招标以其透明、公正、安全等特征,在企业采购活动中广泛运用,已成为采购的主要方式。以某企业2015年采购计划落实情况为例,剔除未执行项目、集中采购等特殊项目后,公开招标项目已占总采购量的84%。总体而言,目前企业采购管理的规范意识已普遍增强,制度体系已逐步建立,规范执行已成为常态,采购项目从计划提报、审核、分解、变更到采购方式的选取,再到采购运行过程组织及签约履约,大体能够对照制度有序实施、留存记录、可查可溯,但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二、采购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招未招

即将本企业规定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如某企业2015年非公开招标项目共771个,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量16.43%,主要系服务类采购项目,其中50万元以上的项目28个,10-50万元的项目134个,10万元(含)以下的项目609个,占总数79%。(详见图1)抽查发现,部分项目的立项依据与企业采购制度规定不符,未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编造理由或借口来逃避公开招标。有的项目以“来不及招标”为由未实施公开招标,有的项目以“涉及商业机密、服务延续性”等理由采用非公招方式,有的项目在限定地域、品牌后,人为造成“唯一性”而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2、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未公开招标。部分单位在面临安置分流人员、长期用工稳定、照顾原三产等历史遗留问题时,有针对性地选用单一来源方式。3、异常公招流标后转入。一些单位通过限定区域、品牌等方式人为“安排”公招流标,而采用为非公招采购。通过这种方式,使非公招项目理由更充分,操作“更加规范”。4、受市场环境或其他外界因素限制。如网络运营商、书籍采购、广电、纸媒等,虽有多家供应商可供选择,但受地区市场所限及居民消费习惯影响,采购单位的选择余地实际并不大,通过单一来源采购;有些项目因地方保护、协作单位要求等因素而未实行公开招标。

(二)虚假招标

即采购活动未严格按法律和制度规定的公开招标要求及程序执行。实际采购过程中,有的利用信息盲区,设置倾向性条款、调整评分规则、操控或影响评标过程等,选择预设供应商;有的则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的定点供应商“中转”开票,提高公招率。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将非公开招标项目包装成公开招标项目。对涉及到垄断市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项目时,部分单位选择承受违规追责风险采取非公开招标方式,而部分单位则选择为预设供应商“包装”公开招标流程,实现形式上的公开招标。2、将直接采购包装成公开招标项目。一些单位在常规项目采购中,或纯粹为提高公招率,或为掩盖实质上的直接采购行为,而包装公招流程。3、利用公开招标供应商“中转”开票。由于中标供应商难以满足采购项目的需求,将业务转由第三方执行,费用发票仍由中标单位开具。4、将不属于采购的费用报销支出“包装”公开招标流程。在采购实务中,采购和报销之间存在模糊地带,如110报警服务年费、防雷检测费、白蚁防治费、特种设备安全监测费等项目,无须通过采购过程即可直接列支,但有的单位为规避道德风险,或为实现采购流程“全覆盖”,进而将上述项目也包装成公开招标流程。

(三)编造采购文档

除为虚假招标编造文档材料外,部分单一来源采购的真实性并无疑异,但由于谈判和采购实施过程流于形式,导致部分文档不符合制度要求。如公安、电力、医院等供应商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往往提供格式化合同,不响应和配合采购单位的谈判、询价等采购程序,部分采购文档只能编造存档。

(四)采购缺乏实效

部分采购项目在前期若干环节出现失误或错误,造成采购质量无法达到预期、采购效率大幅下降或采购成本大幅上升。1、采购文件编制粗糙影响采购成效。如办公用品、车辆维修、零星维修、培训等项目采购文件中,有的对标的物描述不精准,有的在某些与标的属性关联不大的条款上设置分值过大且没有评分细则,采购操作性不强。如某企业办公用品定点库招标,仅标注了标的名称但没有明确品牌、规格、型号、计算单位等,致使5家投标人报价从184元到857元不等,影响采购行为。2、采购控制价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有的项目没有设置采购控制价,致使中标价高于企业财务预算,或高于同期库内供应商报价。有的企业设置的控制价不合理或直接以预算价作为控制价,使控制价严重偏离市场行情,造成高价采购或项目流标。3、采购文件的公示范围有限。有的企业规定采购单位必须在省级以上媒体采购公告,但由于省级以上采购网与多数本地供应商的信息获取渠道存在偏差,采购与供应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部分市县分支机构公开招标项目流标。4、评标或谈判随意,存在失误甚至过错。如评标方式简单粗暴,不考虑数量权重直接加总单价并作为中标依据,落入不平衡报价陷阱,选择的中标人采购总额并不一定最低或最合理;评标人员为减少工作量,评标时实行“分工协作”,一人负责一项,以个人评价代替集体评价,造成对主观性较强的软性指标,其中部分是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时出现重大差错,导致不符合需求的产品中标。上述情况均会对采购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原因剖析

采购活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普遍在于方式选择、采购文件准备、采购公告、招投标组织、评标谈判、材料存档等过程中,既有程序上的,也有内容上的,对采购效率和采购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应招未招,甚至编造材料掩盖虚假招标行为,不仅影响采购成本,更可能形成舞弊和利益输送,加大廉政风险。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公开招标的项目强行组织公开招标,表面上虽提高了公招率,但会严重降低采购效率,或大幅提高采购成本。从效率上讲,拟定招标文件,到采购公告,到实施招标,履行整个招标程序至少1个多月,如采用人为安排流标再采用非公开招标形式的,则需更长时间,采购效率大大降低;从资金成本上讲,请专业机构编写招标文件、设置招标流程,均要支付费用,特别是对一些通过第三方中转的项目,实际采购成本甚至比直接采购更高。更值得关注的是,采购活动的随意性,表面上看是工作缺乏责任心,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和社会诚信缺失,规矩和法制意识不强等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效益,也不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对国有企业而言,甚至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鉴此,有必要认真分析采购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真正做到应招尽招、真招实招,提高采购成效。目前而言,问题原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制度不够完善

1、“应招”的范围界限不够明确。现行制度规定了非公招的特定条件,除外,只有公招流标才能采取竞谈,金额小、公招成本高的项目只能采取邀请招标方式。实务中如创新、管理咨询、法律服务等咨询类供应商的人合性较强、服务质量事前难预见、难评价,相比公招方式,竞谈能更好的了解供应商。而大量的小、零、散项目,因利润绝对值低,对供应商的吸引力不强,加之应标成本高、卖方市场等因素,历来流标率高。从考虑招标成本,提高采购效果和采购效率的角度出发,选择竞谈等非公方式采购更合理,但显然与制度规定的适用条件不符,致使部分企业“另辟蹊径”,通过公开招标流标证明其非公招的合理性。2、控制价设置相关制度规定缺失。合理设置采购控制价,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实效的关键。由于制度未强制要求设置控制价,因此不设置或未合理设置控制价并不违规,加之确定合理控制价的难度较大,多数单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有意规避。3、采购信息公告的要求不够明确,操作性不强。目前,制度只规定必须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告采购信息,但未明确在本地媒体公告的要求。导致采购单位是否在本地媒体公告,取决于当地政府采购网是否接纳企业采购项目,也取决于采购单位是否重视并愿意付费刊登公告。4、采购与费用报销的边界不明确。采购的要义是以合同方式取得资源和服务,看似明确,但实务中仍存在边界模糊、难以判断的情况。一些开支,如报警系统采购和年费开支、税务金税系统采购、白蚁防治、防雷、高压配电、车辆尾气检测、协会会费等,费用开支的对象大部分不属于政府机构,但不具备选择供应商的条件或议价基础,究竟应走采购流程还是走报销流程,各单位处理方法不一,有的单位甚至将其全部纳入采购,造成低风险采购项目的高成本投入和低效率产出。

(二)认识不够清晰

1、对应招尽招的认识存在误区。采购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落实“应招尽招”,主要目的是防止“应招不招”,但并非全部都招。而公招率是侧面反映采购状况的指标,而不是采购机制的运行目的。但实务操作中,采购工作参与各方,制度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之间,领导和部门之间,对采购方式、程序要件或某些具体节点要求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企业将公开招标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或虽不考核但定期在系统内对采购情况进行公示,部分单位把“应招”理解为“都招”,为应对考核或使公示结果更漂亮,片面追求公招率,将本就不需要公开招标或不适合公开招标的项目,甚至是费用列支项目都“包装”成公招项目,造成公招率的虚高。有的单位甚至利用信息盲区,设置倾向性条款、调整评分规则、操控或影响评标过程等,选择预设供应商,造成虚假招标。2、对采购效益理解不全面。有的单位片面地认为“采购价不高于历史价格才是采购效益的体现”,不主动了解市场状况等基本情况,凭主观臆断设置门槛和条件,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采购流标或采购质量下降。

(三)执行不够严格

1、前期市场调查不充分。部分单位采购的前期市场调查方法简单、手段落后、调查取样不够,或询价供应商恶意虚报价格,导致控制价大幅度偏离市场,影响采购成效。2、采购业务能力缺失。采购成效的高低,与经办人员主观态度和客观能力密切相关。实务中,负责采购的部门或人员对采购制度流程和标的物的熟悉程度,采购文件的制作经验,市场调查方法的熟练运用,商业谈判的经验和技巧,对市场博弈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等能力,与采购要求尚有差距,影响采购的实效。3、工作随性不负责任。有的单位对标的物特性未进行有针对性的了解,招标文件只简单设置几个指标,且未进一步设置评分细则,甚至直接拷贝、抄袭其他采购材料,造成招标材料与实际采购要求脱节。如肥皂采购项目中,对关联度不高的服务方案和服务计划分值设置达到25分,绿化采购项目中对苗圃面积的打分只简单设置0-10分。

(四)监督不力

1、现场监督流于形式。现场监督的要点不够明确,部分单位的现场监督人员仅出勤,实际作用发挥有限,却在形式上为不规范的采购活动背书。2、执行与监督职责不明确。执行部门未切实履行采购活动的主体责任,提交审核的采购文件错误较多,而参与采购活动监管的其他成员则持“事不关己”的态度,对问题视而不见。

四、加强采购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企业应加强研究与实践,探索符合经济规律与管理发展进程的采购管理模式,有效平衡效益与规范,切实提升采购成效。

(一)进一步完善制度流程,有效控制采购风险

目前企业采购活动缺少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等要素,执行、控制、监督“一刀切”、“胡子眉毛一把抓”,应招未招、虚假招标、执行随意等情况较为普遍。对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流程,从规范性与效益性兼顾的角度出发,研究处于不同市场地位时的内部控制要点和控制规范,确保更加全面地适应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如全面推进采购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模板化管理;细化采购目录、明确释义、修订流程,进一步厘清认识,明晰采购边界,有针对性地梳理操作流程,明确操作要点;研究物资和不同类型服务采购的特点,合理界定不同类型项目的评标权重区间,评标更科学、规范;将设置采购控制价作为强制性条款列入相关制度,同时加强对合理确定控制价方法的研究;完善前期调查的相关规定,明确市场调查的要求、方法与手段,增强事前调研力度;利用大数据打通采购信息互通的屏障,确保信息共享;打通政府采购平台,利用政府采购信息提高采购效益和效率。

(二)进一步推进集中采购,有效增强采购实效

加大集中采购力度,实现程序与业务双集中,用业务集中推动业务流程的趋同,以点带面,形成从业务计划、财务预算、管理流程的联动,全面深入推进采购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完善采购制度、标准与流程,并以模板化的形式,持续优化流程、精简环节、统一标准、提高效率。首先是要立足实际,合理“建模”,经上下协同,充分把脉,明确不同采购方式的操作流程节点、各类招标文件模板及记录表单。其次是要强化常态“用模”,将其作为依规办事、简约管理、弥补短板的有效措施,融入采购全过程;第三是敢于否定,持续“优模”,实时关注模板使用效果,针对操作难点及时解释引导,并能根据采购要求与市场变化,不算优化,确保实效。

(三)进一步理清职能定位,有效实施采购监督

执行与监督分离,明确采购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有益于采购政策的贯彻落实。由于部分单位的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往往都是采购委员会或办公室的成员单位,在角色识别和职能定位上存在混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较为普遍。建议进一步理清监管流程和要点,从制度层面统一操作口径,明确执行与监管部门的责任定位,避免职责推诿与监管“背书”的现象;探索“分层监督”模式,整合优化监督方式,建立现场监管模板及有效的责任落实与追究机制,突出监管实效。

(四)进一步关注系统运行,有效提高数据运用效力

信息化是控制采购流程,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重要抓手。建议要加强对采购数据的常态采集与分析,建立采购基础信息库,从微观数据出发,以宏观视野审视,用“大数据”手段重新挖掘数据价值和内涵;在完善信息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将采购流程完全系统化,逐步取消线下审批流程;以系统项目编号为标记,实现采购报销等业务流程的融合,实现采购行为的硬约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采购 信息化 步骤

2008年以来,全国烟草行业全面开展了整顿规范工作,重点对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三项进行了检查(简称“三项检查”)。在“三项检查”工作中,发现了一些有共性不规范现象和问题。

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采购管理水平。

一、当前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所有相关采购规定都是书面的文件,导致在采购具体实施过程中,流程不明确,采购人员有意无意的规避一些必要的监管。出现采购方式的选择不科学,采购执行和审批的职责、权限界定不清楚,没有实行集体决策,无法保证法规和监督部门全程监管等现象。

2.采购过程不公开透明。招标公告不完全,信息披露不充分。公开范围小,参与供应商数量少,资质低,无法保证有效竞争,影响采购的质量。

3.采购效率低下。按照传统采购流程,逐级传递、研究、审批,经常导致在某个环节停滞,严重影响采购的效率,无法按时完成采购,影响正常工作。或者,临时采取其他措施,规避了很多必不可少的环节。

4.文件痕迹化管理不到位。采购中各个阶段按照规定必须保存的文档,经常由于执行人为了追求效率而忽略,造成无法追溯考证,出现责任无法追究。合同管理的过程中,缺少法规部门参与审核,合同约定的内容过于简单,给采购单位带来潜在质量缺陷却无法索赔的风险。评标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记录,涂改现象时有发生。仅仅依靠责任心,无法保证痕迹化工作到位,很多环节存在管理漏洞,有发生作弊和腐败的可能。

5.采购专业化程度不高,各部门多头采购。由于很多负责采购的人员不是专职,还有其他工作,对于国家有关采购管理的法规和本单位的采购制度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缺少采购有关询价、谈判等各种技能,在面对大型的、复杂的采购项目时候,往往由于经验不足,无法保障采购质量,比如出现供应商资质不合格,故意更换投标主体,发票名称与合同单位不符等低级错误。

二、采购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采购过程信息化,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发生,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采购信息化管理,采购过程更加规范。预算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超出预算则无法进行采购;通过合理设置权限,避免出现越权采购,违规采购现象的发生;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金额等条件,自动选择采购方式,避免人为随意简化采购程序的现象。

2.由于信息化的公开性,可以扩大采购的招标范围,增加采购的竞争力度,从而提高招标质量;采购所要披露的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制度规定、招标信息、询价采购信息、中标信息、专家库等内容,参与采购各方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可以适时地获取所需信息,增加采购透明度;可以在信息系统中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积累采购历史数据,对投标商建立质量信用跟踪评估体系等,为以后的招投标工作做出有效的参考。

3.采购工作信息化之后,可以实现支付结算网络化,管理、监督信息化。随着网上银行的发展,采购单位、用户、供应商之间结算也可以实现网络化;在信息系统中使用数据采掘、决策支持等技术,历史数据进行深入的处理,使采购工作的管理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采购监管部门可以全程跟踪网上采购的全过程,实现网上监管,上级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也可以实现网上监督。

4.采购工作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采购成本。采购工作网络化以后,缩短了采购各方的时空距离,从而缩短了采购周期。除了必要的内部牵制,采购部门可以保持最低的工作人员人数,降低了人工成本。由于职责明确,办公时限明确,项目一旦启动,没有特殊原因,无法推脱责任,可以显著提高办公效率。

三、采购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1.提高采购信息化工作的认识。通过采购信息化,将使采购过程达到科学、公开、透明、高效的目的。在企业原有信息化的基础上,仅仅通过在软硬件方面的适当投入,就可以有效避免前述所出现的问题,无疑是一项很好的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管理进步的创新项目。

2.加强对采购单位资产配置标准的研究,编制出有效的采购预算。针对项目性采购难以论证的难点,应逐渐从程序性论证向实质性论证转变,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避免出现程序合理,但是资金效率很低情况的发生。

3.通过流程梳理再造,加强完善制度建设。应对原有一系列关于采购管理的文件进行梳理,确定科学、合理、高效的采购流程,然后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相应人员的管理权限。系统应涵盖采购各个环节,包括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专家库管理、机构管理、供应商管理、报表管理、信息综合查询等子系统。

4.外部网站建设。除了具有信息和信息采集功能外,还能实现网上采购、网上支付、安全认证等功能。确保实现制度公开、信息公开基础上,把采购网站建设成为政务公开和采购信息公开的窗口、在线监管和网上办事的平台、服务采购单位和供应商的桥梁、上下部门之间联系和开展工作的纽带。

5.内部数据库建设。应包括规章制度库、供应商库、采购部门库、采购商品库、专家库、标书模板库。将原有纸面的档案信息,全部数字化,信息化,支持随时的进行检索、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6.加强信息安全。坚持“两手抓”原则,即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管理。技术重创新,管理重实效。利用先进技术和专业设备构筑安全防御体系,构成可信应用环境,保证数据信息和物理设备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陆其琛.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信息化探析.商场现代化.2011(15)

[2]杨道宏,臧小敏.加强物资采购信息化专业化管理.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5)

篇10

[关键词]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审计;绩效

我国政府采购始于1985年,迄今已有20多年的实践。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暴露出不少问题。为维护公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打击腐败行为,防止各种漏洞的发生,必须加强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本文旨在探究政府采购审计的新思路,并求教于读者。

一、政府采购审计概述

1.对政府采购单位的审计。对政府采购单位的采购事项进行审计,是财政预算支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对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一并进行,审计机关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其审计内容包括:①政府采购单位是否按规定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及时向社会公布,采购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了解政府采购单位年度政府采购的商品类型、采购品目、数量、价格,是否存在应通过政府采购的支出而未实行的现象。②审计采购机构的内控制度,审查政府采购单位采购资金来源、使用及账务处理情况,主要包括预算资金、财政专户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三个方面,看其采购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擅自扩大采购规模,提高采购标准,挤占、挪用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支付政府采购经费的问题。③审查政府采购的商品是否经验收合格并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采购物品的使用、报废等有无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执行部门的工作需要,价格是否合理,质量如何,时效如何。④采购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合规,特别是招投标中是否存在预先内定中标者或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等违规行为;采购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资金运作规模、资金管理方式和管理情况;采购活动是否存在违规营利的情况;采购的后续管理等情况。

2.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审计。依法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审计,是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再监督。其审计内容包括:①审查政府采购年度预算编制是否遵循法定程序,是否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科学预测和可行性分析,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采购预算要求采购单位编制采购计划,是否按规定审核采购单位提交的采购清单并汇总。③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规定审查政府采购机构报送的拨款申请书及有关文件。④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规定处理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投诉事项。⑤采购范围、规模、数量、品种、金额是否合理;是否对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财产进行清查登记,是否加强对新增固定资产的管理等。

3.对政府采购机构的审计。政府采购机构是政府采购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项政府采购活动。因此,政府采购机构是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是政府采购审计的核心。对政府采购机构的审计,主要是围绕政府采购机构是否按规定办理政府采购相关事项及自身的财务收支情况。

4.对采购人的审计。对应纳入采购机构集中采购的项目,主要审计:采购项目立项情况;采购计划有无事先未作详细预测和安排,随意性较大的情况;采购项目使用、管理情况;采购资金的来源、管理和采购预算执行情况;收到由采购机构分配来的物资后是否适用,不适用是否及时向采购机构申请调剂,是否及时正确建账登账,是否自行处置、调剂、变卖或报废等等。

二、政府采购审计实施

(一)政府采购审计重点与方法

1.对政府采购的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审查财政部门采购资金筹集和供应的年度预算是否合理,具体实行采购的各部门是否按规定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都按规定报送集中采购机关统一采购,有无未经批准自行采购的问题。

2.审计采购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情况。主要审查采购单位的采购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擅自扩大采购规模,提高采购标准,挤占、挪用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

3.审计政府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审查选择的政府采购方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项目采用询价方式进行;公开招标采购中参与招投标的市场供应商是否具备资格、竞争资格,有无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问题;实行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招标文件的编制和招投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从查阅档案人手,实施事后审计,从招标文件的编制方面获取比较全面完整的审计证据,依此作出专业判断。

4.审查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采购价格是否低于市场零售价,商品质量是否过硬,售后服务是否完善;采购机关是否认真履行采购合同及不履行采购合同的原因;采购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政府采购审计现状与难点

1.政府采购监督体制不完善。《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政府采购法》同时规定,集中采购机构为采购机构,它的职能是根据采购人的委托,以人的身份办理政府采购事务,并以非营利事业法人资格的身份对其采购活动承担风险和责任。现实中虽然一些招标活动也有纪检、监察、审计、工商和公证机关参与监督,但受专业知识和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局限,有效监督机制还未形成,外部监督并不十分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有的地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与采购机构没有单独设立,或者虽然分设,但职责界定不明确。

2.政府采购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1)采购管理配套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未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采购机构议事规则和操作规程、采购人员岗位职责等配套规章制度,导致采购管理和运行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引。

(2)未建立政府采购运行评估制度。许多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评估制度,也未开展采购运行评估工作,导致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许多采购管理机构成员多是兼职,年底都忙于各自分内的事务,无暇顾及采购活动的总结和评估工作。

(3)采购管理的内审监督机制没有形成。许多单位没有制定采购管理内审监督规程,实际运行中内审部门往往直接派人参与具体采购事务,既是采购当事人又是监督者,既实施采购事务又履行监督职责,失去了内审的独立性和超脱性,不但起不到监督作用,还给事后审计留下了难题。

(4)采购的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一是缺乏采购台账管理制度。二是缺乏采购档案管理制度。三是采购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3.政府采购基础工作不到位。政府采购制度还不够完善,经验不足,招标采购中的评标办法不十分具体,采购手段落后,供应商的范围窄,并且缺乏受托开展各类物品采购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才。我国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前仅涉及有限的一些品目,而财政资金投入较大的服务类和工程建设类项目还没有大面积的开展政府采购,这些都不同程度的限制了政府采购的规模。政府采购制度还不够完善,经验不足,招标采购中的评标办法不十分具体,采购手段落后,供应商的范围窄,并且缺乏受托开展各类物品采购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才。从采购的品目看,目前主要是对部分货物的采购,基建工程因涉及现行的基建程序,服务项目难度较大,多数尚未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4.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采购活动中,仍存在分割市场、歧视供应商的现象。有些地方通过地区封锁、部门垄断等方式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标,同时还存在暗箱操作及其他不规范的问题,而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公正与公平。

5.政府采购的效能不高。一是采购缺乏弹性。政府采购的合同期一般较长,而采购价格在合同中一经确定,不能随市场价格变动,对于价格的市场波动目前在政府采购中仍缺乏适应机制,从而也使政府采购的整体效果有所下降。二是采购时间较长,效率不高。在实际实施中由于采购程序复杂、采购时间过长、厂商送货不及时等原因而不能满足采购人急需之用。三是政府采购需要资源整合。各地在信息库的建设中重复投入,使政府采购的整体成本加大,形成资源浪费,而且由于各地资源有限与分散,导致资源不足,进而影响到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和政府采购审计制度及规范已基本形成,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推进我国政府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审计的特点

1.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制度健全且行之有效。澳大利亚建国不到100周年,但却拥有比较健全的法制和执法体系,政府采购活动也不例外。1998年澳大利亚制定了新的政府采购准则,名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采购指南(核心政策和原则)》。《财政管理和负责条例》也对政府采购作了规定。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准则以公开、有效竞争为中心原则,用法律手段防止私相授受;采购法律、政策、行为、信息及程序必须公开,杜绝偏见和偏袒;并且推行责任制和报告制度等,保证了政府采购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且行之有效。健全的法制也为澳大利亚审计部门顺利开展政府采购审计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

2.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审计,绩效测评程序规范,重点明确。澳大利亚国家审计主要包括绩效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两方面内容。联邦审计署审计准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审计实施目标、人员配备、执行程序、质量标准以及取证模式、审计结论和报告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审计属于绩效审计范围,审计部门以政府采购准则为主要依据,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开展政府采购审计。

(二)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推进我国政府采购审计的思考

1.注重政府采购审计重要环节。实施审计时,应严格以《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等规定为依据,注意抓住关键环节,开展有效审计。审计的重点环节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府采购计划、预算环节审计。

(2)政府采购组织、实施环节审计。

(3)资金支付环节审计。

(4)采购结果环节审计。

(5)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审计。

2.借鉴澳大利亚审计经验应关注的几点内容

(1)严格以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为依据。

(2)需要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

(3)借鉴国外绩效审计的成熟经验。

(4)严格执行审计结论回访制度,保证审计效果。

四、政府采购审计的前景及工作思路

(一)前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产物,政府采购机构的全面成立、政府采购市场的不断扩展,使政府采购审计工作有着广泛的前景。

1.政府采购能够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公平竞争、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优化资源配置、抑制腐败等。其操作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特点与市场经济相吻合。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政府采购这项工作,积极推动它向前发展。

2.中央政府的重视。《政府采购法》颁布之后,政府采购审计的法律依据变得更加充分。在《政府采购法》尚未出台前,政府采购主要依据一些暂行办法,全国性的有《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运行规程暂行规定》等。

3.由于政府采购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及必要性,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政府采购审计人员的不足,正加紧培训政府采购审计人员。

(二)工作思路

1.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审计队伍。要求从事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具有坚定不移地政治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工作中廉洁奉公,坚持原则,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除了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外,还必须熟悉有关法律政策,不仅懂技术,还要通过电子网络和建立采购信息库来了解市场。

2.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长效机制。①组织、人事等部门把政府采购审计监管工作与行政首长工作业绩考核制度相结合,也就是将审计机关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价,作为考核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执行。②审计机关把政府采购审计作为财政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重要内容,对当年政府预算内外资金采购情况作出总体审计评价,作为年度向人大提出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建立“三结合”的审计模式。加入WTO后,我国政府采购审计监督体系也应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可参照西方国家政府采购审计制度,探索建立采购审计和管理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彩云.关于政府采购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政府审计,2004,(3).

[2]艾广青,马妍.政府采购制度对我国的借鉴[J].财经论坛,2003,(8).

[3]楼继伟.政府采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谷辽海.中国政府采购案例评析(第一卷)[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