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融资利率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间融资利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民间借贷 利率市场化
一、引言
1.1民间资本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1年7月,央行继2月8日、4月5日之后,第三次上调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至3.50%,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至6.56%,随着银行利率的不断攀升,民间借贷又开始“量价齐升”。
2010年10月,民间利率上升的趋势再次显现。根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监测数据,该月的民间借贷平均利率已经达到39.19%。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2011年4月,民间借贷利率再次达到新的峰值,郑州地区,月息4分已是底限,6分是正常要价,高者达到月息1毛5(年利率180%)。
1.2利率市场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己经进行到最关键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阶段,即逐步放开对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管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使国内银行失去了手中最后的“拐杖”,而放开利率管制将促使我国银行业竞争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
二、民间借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启示
2.1民间借贷与银行贷款的对比
(一)市场化程度不同。
首先,民间借贷定价一般以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为参照,其交易成本较低,不需要中介费用,对于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综合融资成本低于银行信贷。其次,民间借贷期限较灵活,期限长短取决于资金要求,能够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农户等不同期限的融资需求。最后,民间借贷手续比较简便、效率高,一般只需 1-2 天,资金就可到位,符合城乡居民个人、个体经营者和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特点,与银行申贷程序繁杂、办理相关手续多、授信条件苛刻、审批时间长相比,民间借贷更受欢迎。
(二)利率浮动区间不同。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区间管理办法。贷款利率政策的实施及浮动由各上级行统一调整和对下授权,并确定各基层行具体贷款品种利率的浮动范围。而民间借贷利率随行就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资金供求双方协商确定,基本反映了资金的真实价格。
(三)利率水平不同。
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定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浮动幅度不是太大,而民间借贷的利率的定价取决于借贷双方之间的个人感情关系、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借款人的资金急需程度、借款人的诚信度、借贷人的社会关系等因素,会根据实际情况浮动。
2.2民间资本繁荣带来的风险
(一)部分企业借民间借贷掩盖负债能力
用高利贷来偿还贷款既掩盖了企业资金的真实情况,也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真实性。融资企业的真实负债率,在满足审贷标准的表象下,被深度掩埋。如果企业长期进行拆东墙补西墙,而银行未能有效地进行鉴别,这将无疑增加银行的风险。
(二)银行资金违规进入民间借贷
具备资本运作经验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机构,求存于正规金融与地下金融的边缘,将高利贷服务链不断延伸、变异,乃至将一些正规金融机构“拖下水”。通过各种手段,将银行的低利息资金通过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平台,辗转进入民间借贷市场。
三、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中小企业服务方案
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是非公经济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在创办、经营、增长、成熟阶段都需要资金支持。现在,民间金融的视角更为开阔,比如民间天使投资者,实际上已经开始借鉴西方市场中的一些运作模式,他们的成长与壮大要比我们的想象中快得多。
这再次提醒我们,中小企业的业务空间很大,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业务力度,借鉴民间资本独特的风控体系,真正进入中小企业这片蓝海。
(二)银行业机制要更加灵活
据对一些民间金融机构的了解,他们的不良贷款水平远低于国有银行体系,有的甚至至今保持着不良贷款的零纪录,这些民间资本展现了较高的风险控制水平。面对同样的信用环境,面对同样的金融风险承受能力,同处一个跌宕起伏的市场,依照我们银行的审核标准,一些项目往往被拒之门外,但这些民间资本往往能通过设计新的融资方案,并顺利规避风险。
因此,各家银行及行内各部门需要加快服务理念、作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内部的管理体制、机制、组织结构进行再造,或者通过参股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形式,扩大业务规模,这仍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三)建立和完善信贷定价体制。
一是建立健全贷款定价程序分级授权制度。金融机构要结合成本、利润考核机制,在总行统一规定贷款利率下限的前提下,授予各级分支行一定的浮动权限,提高定价机制的灵活性。二是积极探索建立起能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浮动利率定价机制,体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金融机构应根据经济地理差异性及其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差别,做好各分支行的业务市场定位。
四、总结
由于民间借贷长期处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呈现出无序发展的态势,是金融市场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我国银行业的贷款机制也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其灵活性。因此在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的同时,更要努力完善利率定价体系,稳步顺应利率市场化趋势,使制定的利率真正准确反映资金的真实价格。吸取国外利率市场化模式运行中的经验教训,适时规避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利率市场化的运行就会发挥改善金融环境,提高金融系统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在功能。
参考文献:
[1] 余康杰,杨福明. 整合民间金融资源 打造温州金融中心[J]当代经济, 2004 .
[2] 陈华.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刘冰. 对农村民间借贷利率的统计分析[J]电大理工, 2006,.
[4] 陈蓉. 论我国民间金融管制的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 2008 .
[5] 张希慧.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 2009 .
[6] 苏重任.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利率风险及控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省略
邮编:266555
篇2
【摘要】民g金融在增强温州经济特别是金融行业不停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的作用力。在民间金融市场上,利率作为基石,是调节市场上能够合理分配资金的有力杠杆,是民间金融的核心。依照相关理论,利率既受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货币的需求与供给。民间金融利率的最终决定复杂而多变,所以本文对民间金融利率的形成,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民间金融利率;资金供求关系;金融抑制
一、温州民间金融发展概况
(一)温州民间金融及其发展
民间金融在中国的产生由来已久,伴随国家的统一,经济的不停发展,民间金融始终维持着前进发展的步伐。中国人民银行曾就民间金融定义过,民间金融独立于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金融机构之外,多指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个人,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以还本付息为手段,以资金交换为目的的金融活动。按照这个说法,民间金融是相对于正规金融之外的非正规金融范畴。
(二)温州民间金融存在的必然性
温州民间金融存在的直接原因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东南地区发展得尤为迅猛。其中以浙江温州为例,大多数人手上拥有了闲散的资金,民间资金十分丰富。又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号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便不断涌生出来。而这些企业受其自身的束缚,缺乏抵押担保品等多方面原因,很难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资金,这就产生了“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民间资金充足,寻找资金升值渠道;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寻求自身的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储备,而能让两者一拍即合的桥梁就是利率。
二、温州民间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民间金融的作用举足轻重,为其成长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在民间金融市场上,利率是支撑资金供求双方交易的基石,是调节市场上能够合理分配资金的有力杠杆。利率水平的高低和选择利率区间的合理性是推动民间金融对民营、中小企业施展作用的强大支撑。
一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活动多存在于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借贷,这种借贷活动更多发生在亲戚朋友,邻坊乡里之间。借贷关系的产生是基于血缘,人缘,地缘而发生的,借贷双方彼此相互熟悉,对对方财务、信用信息掌握更为充足。从表面上看借贷成本低,但如此长期合理发展下来有利于维系借贷双方的人情关系,若将这些关系标的化加入利率中,利率水平也是不低的;第二种是间接借贷,通过向非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这种民间金融受企业的组织形式、地区发展程度的不同,其利率水平也会有所不同。即便如此,民间借贷利率比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利率水平高的特点依然存在。
从调查的1985年到2016年三十多年中分析得出:民间利率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历史上民间借贷年利率和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曾于1988年出现一次利率的大高峰,于2006年左右到达民间利率水平的较小值;民间利率波动幅度较大,民间利率水平明显高于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水平,大约高出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的两倍左右;民间金融利率水平到21世纪起开始日趋平稳,与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水平、当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水平的联系不断加强,差距不断减小。
温州金融作为典型的民间金融,利率随时、随地、就市而行。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的民营企业缺乏资金的周转,却无法从当时的国有银行手中获得借款,民间金融伺机而动,纷纷涌入市场。数据显示,在1988年,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经济发展过快,在这一时期,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一路直上,高达到17.28%,温州当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26.8%,民间金融利率更是高达45%。而后,在温州经历了四次“倒会”之后,温州的民间金融受到沉重打击,利率水平一路下降。近些年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民间金融的重视,不断对民间金融利率水平加以规范引导,如2014年实施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在当前整个国家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的条件下,该《条例》并没有具体对民间融资做上限要求。但按照目前执行的相关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能超过央行的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如果超过这个指标的话,则视同于高利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并且在“高息抵本”的原则下,已经支付的利息可冲抵本金。
三、影响民间金融利率形成的因素
如果按照经济学原理分析,利率水平的变化影响着人们对货币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而反过来,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又决定着利率水平。温州的各型企业和家庭(或个人)对资金的需求构成整个温州地区资金总需求。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其利率水平,那么这个利率就会是统一的。但在现实交易中,温州正规金融机构信贷利率与民间融资利率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下,二者无法形成一致。而造成两者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的不统一;二是两者的利率决定机制不统一。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利率的形成不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人民银行定价,而民间融资利率的决定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共同作用:
(一)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资金数目影响民间融资利率
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来看,当市场上的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数目充足时,人们的资金需求得以较大满足,就会更少的寻求民间融资渠道,相应的,民间融资的利率就会降低;反之,民间融资利率升高。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受到威胁,为了维护经济的正常发展,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企业融资遇到限制。这在种限制下,民间借贷活动日趋频繁,借贷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利率水平显著上升。这表明在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融资需求在正规金融市场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便会转向民间借贷,致使民间融资利率上升。
(二)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需求
中小企业或家庭往往受自身发展规模和信用等级的限制,难以顺利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且在实际的金融活动中,往往还存在一些特殊成本,如人际关系上的疏通成本。从这个方面看,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成本和从民间机构获得的融资成本不相上下,但相比之下,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更大。
(三)担保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利率价格
从这一点上看,和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相像,抵押品,担保人等在进行金融交易活动中的作用十分明显。有抵押品的借贷活动比无抵押品的借贷活动利率更低,抵押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利率水平。同理,有担保人的借贷活动也是如此。
(四)借贷双方信息对称程度也会影响利率水平
民间金融活动大多以信用为基础,而信用的基础建立在借贷双方彼此是否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双方之间能否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借贷双方信息越对称,融资的风险就越低,这也就是为什么民间借贷活动最初发生在熟人、亲戚朋友之间,而后范围才得以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
(五)投资融资方式影响民间金融利率水平
随着近几年温州金融改革不断的推进来,温州经济特别是金融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民间投资方式更是层出不穷,“炒房热”的浪潮在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下起起伏伏,相应的,民间借贷利率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出也在不停地浮动变化着。这说明在经济发展态势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民间投资融资种类多,整个社会对民间资金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那么民间融资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则利率下降。
四、以金融抑制理论来看民间金融活动
麦金农教授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金》一书中曾提出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论。就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来说,我国的金融体系还有些不足,能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如果政府在这时过多的干预金融市场,就会抑制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从而导致该国金融行业的落后和效率的低下,使得金融与经济之间产生不良循环。
像民营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之所以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其所需的资金要求,就是因为金融抑制的存在,因此民间金融便日趋强大。而正是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使得民间金融的发展有了可乘之机,并且在这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里,民间金融不仅成为了我国民营经济最主要的资金提供者,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以温州的固定投资资产为例,近六年温州固定投资资产中国有投资与民间投资比例不断扩大,由2010年的比例相当,到2015年民间投资资产发展至将近国有投资资产的两倍。
经济委员会主任周伯华指出:在2013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在当年占中国整个企业总数的82%,并且其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达到了60%。所以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更大的非国有经济却只占有更少部分的贷款资源,并且这些资金更多的还是来源于民间金融机构。据此,我们可以得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发展速度能有现在的状态,民间金融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叶茜茜.影响民间金融利率波动因素分析――以温州为例[J].经济学家,2011(5)
[2]周剑勇.民间金融利率形成C制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4(31)
[3]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金[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
[4]姜雅莉.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浅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6)
篇3
关键词:民间融资;模式;规模;评判
JEL分类号:E62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2-0104-05
浙江台州是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民间融资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台州民间融资呈现出组织化、信息化趋势,从早期各种形式的“会”逐渐向专业化程度更高的融资组织演变,同时还出现了依托互联网的新型网络借贷公司。为了解在本轮稳健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台州民间融资发展的最新情况,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民间融资的主要模式
模式一:亲友圈互模式
亲友圈互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亲缘、地缘、商缘等关系基础上,亲朋好友之间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一般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体现的是借贷双方之间的互,因此,借贷双方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借贷关系可能随时终止或互换。
这种模式的主要形式有:亲友情的救助救急型借贷,主要是为解决临时的生产性或生活性资金需求。如生产中缺少部分生产资金、生活中遇到生病等意外情况,亲戚、朋友间发生的借贷,这种方式的借贷利率一般很低甚至零息。有业务往来的朋友圈互助型借贷,主要是发生在业务上有一定往来的朋友之间的借贷,以解决其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亲友圈的投资型借贷,相较于前两种形式,这种形式的资金借贷更多地以一定的盈利为目的,其借款的利率相对稍高,但这种借贷关系不连续、不连贯。亲友圈互融资模式是当前台州民间借贷的主流,所占份额达到九成以上。
模式二:职业化逐利性模式
职业化逐利性模式是指一些组织机构个人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目的,并以民间借贷作为营生手段的融资方式。这种模式主要形式有:有组织跨界经营的融资形式,如典当行、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物资调剂商行等,这些机构都有一个公开合法的身份,在成立之时有明确的业务经营范围,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超范围经营,更多的是依靠“资金掮客”从事民间融资业务。个体高利放贷形式,在调查中发现,在台州存在很多高利放贷者,这些人拥有大量的资金,并对当地的形势非常了解。平时带着现金直接上门询问企业是否需要资金,以收取高额利息作为其营生手段。非法集资,近年来,出现一批专门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集资人。甚至有少数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集资;集资人许诺以超出银行利息数倍的高额回报,一些群众纷纷冒险参与,也有人利用自身广泛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活动能力,低息吸收资金后再以高息转借给别人,充当融资掮客。从中赚取利差。
二、民间融资的规模测算
(一)基于理论模型的民间融资规模测算
国际上对民间融资规模的统计和测算,通常的是采用对“未观测金融”(Non-observed Finance。NOF)的测度。我们采用NOF方法,从农户和私营个体经济所创造的生产总值与其所获得的贷款的不匹配程度这个维度来测算民间融资的规模。假定社会经济主体创造产值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用贷款与GDP的比值来表示,定义为“单位GDP贷款系数”。农户和私营个体经济与全社会经济主体平均的单位GDP贷款系数的差值反映产出与融资的不匹配程度,该差值与这部分经济体创造的GDP的乘积即为民间融资总额。由于农户和私营个体经济贷款、农户和私营个体经济单位创造的GDP并非现成的统计指标,我们对现有数据进行了整理汇集,并按一定标准进行分割,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全市民间融资余额约为1552亿元(如表2)。
(二)基于抽样调查的民间融资规模测算
首先,测算企业民间融资规模。根据不同规模的样本企业分别计算样本企业的户均民间融资额,再按照企业户数计算企业的民间融资总额。这里的企业户数采用2008年经济普查的处于营业状态的企业数,根据工商注册企业数的增长率换算得到2010年企业户数(如表3)。
测算得到企业民间融资余额约为516亿元。由于样本中的小型企业多为银行贷款客户。导致小型企业样本的贷款与民间融资比过高。从而使得这种方法计算的企业民间融资总额偏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样本数据进行适当调整,综合判断企业民间融资余额约在300-400亿元之间。
其次,测算居民家庭民间融资规模。通过分别计算个体工商户和农村住户样本的户均民间融资额,再按照各自的总户数测算居民家庭民间融资总额(如表4)。
测算得到居民家庭民间融资余额为1467亿元。由于农户样本分布范围多集中于城市边缘,这部分农户收入较高、融资需求较大,以及用个体工商户代表非农户,这两方面原因可能导致测算的居民家庭民间融资额偏大。经适当调整,我们判断居民家庭民间融资余额约在1200-1400亿元之间。
(三)基于典型调查的职业化逐利性民间融资规模测算
为区分亲友圈互和职业化逐利性这两种不同运作模式的民间融资,我们单独对民间融资中的职业化逐利性模式进行了测算。该测算主要采用典型调查法,据台州市黄岩区某多年从事民间借贷的业内人士估算,当地专业从事民间融资的个人、组织和机构当前的民间融资额大概在9亿元左右。黄岩区的民间融资活跃程度,相对于玉环、临海等较为活跃的县市来说,在全市居于中游位置。考虑到职业化逐利性民间融资主要依托中介机构或组织,我们根据中介数量比例进行测算,涉及民间融资的中介主要包括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寄售商行、调剂商行、典当行等,全市合计707家,黄岩区43家,占比6.08%,按比例放大得到全市专业化民间融资规模约148亿元。根据我们对台州辖内各县市的GDP规模、存贷款规模、存贷比、现金出入情况的对比分析,上述规模基本合理,综合判断全市职业化逐利性民间融资余额约在100-150亿元之间。
(四)关于民间融资规模的验证与结论
1、民间融资总规模。通过两种方法测算2011年6月末台州的民间融资规模,一是基于NOF理论模型得到的数值是1552亿元,二是基于抽样调查得到的数值约为1500-1800亿元,前者落在后者区间之内,两种方法相互验证,因此,我们认为这个数值区间是合理的,最终判断全市的民间融资总规模约为1500-1800亿元,区间中值为1650亿元。
2、民间融资两种模式的规模比例。通过典型调查
法测算得到职业化逐利性民间融资规模约100-150亿元,区间中值125亿元,轧差所得亲友圈互民间融资规模约1350-1700亿元,区间中值1525亿元,两者比例约为1:12.2,可见亲友圈互民间融资是民间融资的主要模式。
3、民间融资与贷款的比例。2011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300.41亿元,全市民间融资余额约1650亿元,民间融资与贷款的比例约为0.5:1。我们曾对2005年末全市民间融资余额作过测算,当时的民间融资与贷款的比例约为0.65:1,说明台州的民间融资与贷款的比例总体趋于下降。这里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正规金融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民间融资阳光化。“十一五”期间,全市正规金融机构或组织的大量增加引导和吸收了部分民间的资金进入正规金融体系。二是正规金融的发展速度超越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压制了民间融资的发展空间。
三、民间融资的运行趋势及特点
(一)需求:民间融资较为活跃,主体差异明显,户均额度呈放大趋势
调查显示,样本中41户(69.49%)居民家庭近半年发生过民间借贷行为,企业为25户(60.98%),融资现象普遍且活跃度相对较高。从民间融资规模来看,户均额度呈放大趋势,其中,企业户均民间融资余额为354.2万元,是2009年户均融资余额的3倍之多:居民家庭的户均融资余额为18.48万元。不同主体活跃程度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居民家庭民间融资活跃程度高于企业,调查显示居民家庭活跃度比企业高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企业借贷手续较复杂。而且资金借出者难以真实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更多的是倾向于把资金借给知根知底的企业主个人,与台州当地3家城商行或者小额贷款公司绝大多数对小型企业的借贷是直接对接企业主个人相印证:非工业企业活跃程度高于工业企业,其中非工业企业融资活跃度为66.67%,高于工业企业13.7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一般视需求确定生产量,在接单后开工生产,经营状态较稳定,资金需求平稳,可事先寻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而非工业企业由于临时性资金需求较多,更多寻求融资效率较高的民间融资来解决:小型企业活跃程度高于中型企业。其中小型企业的借贷活跃度为64.71%,高于中型企业21.8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小型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融资难度较大、可得性低所致。
(二)途径:亲友圈互融资主流地位强化。实体企业转向经营资金现象有所显现
民间借贷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居民家庭的闲置资金等,以在亲朋好友圈之间流动为主。从以上对台州民间融资规模的测算结果来看,通过亲友圈的资金约为1525亿元,通过职业化渠道的资金约为125亿元。问卷数据显示,融入资金方面,体现亲友圈借贷的“其他个人(不含股东、本单位职工)”、“其他企业”的融入方式共占样本总融入资金额的79.34%,这一比例较2009年下半年上升31.38个百分点;融出资金构成中以“自有资金”为主导,占融出资金总量的比例高达94.98%。从借贷资金来源可以看出亲友圈互的融资模式是民间融资的主流并有强化的趋势,同时也反映出在当前通胀压力显现、银行存款“负利率”现象下,民间资金追求保值增值的意愿强烈。
值得关注的是,民间融资市场上也有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有的企业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通过经营信贷资金赚取利差,民间融资成为了代替或部分代替实业经营的盈利方式。如一家样本企业,资产总额3200万元。融出资金余额1018万元,其中有150万元融出资金系“通过银行等非民间融资渠道借入的资金”。应关注相关风险。一旦企业融出资金未得到偿付,不仅会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带来不良后果。也将牵涉到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三)用途:民间借贷行为总体合理,少数高利转借、赌博等非常规用途有上升苗头
调查显示,现阶段民间融资用途总体趋向于合理。居民家庭借款主要用于个体经营以及一般性生产经营,选择用于“个体经营”的占总生产频数的43.86%。其中农村住户侧重于“购买修建房屋”、“农业生产”、“生活支出”三大类,个体户借款用途则集中在“个体经营”、“购买修建房屋”和“偿还欠款贷款”方面。企业借贷主要用于资金周转、临时性资金需求以及初创期投资的资本金,选择用于“流动资金”周转占比为57.14%,选择用于“过桥资金”和“企业初创期”也均高达17.86%。主要体现民间融资是一种临时性辅助功能,也是企业初创期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
不容忽视的是。一些非常规用途的民间融资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近年来,一些非法组织或合法机构非法从事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活动,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给地方经济带来较大负面影响。2011年上半年,台州立案非法集资案件起数及涉案金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3.25倍和2.79倍。特别是近期发生的温岭市石塘镇“日日会”爆发倒会现象,涉案数千人、金额上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高利转借、房地产投资投机、股票期货以及赌博等,一旦风险爆发,影响恶劣、危害较大。
(四)成本:利率重心上移、结构差异较大,居民借贷利率与银行利率呈反向关系
从样本情况看,居民间融资平均利率为15.64%,企业间借贷平均利率为15.95%。但相比2009年下半年,民间借贷利率重心上移,其中企业借贷利率分布变化不大,个人借贷成本则弹性较大,居民家庭样本借贷月利[1‰,10‰]区间比重由67.82%下降至43.9%,而[10‰,20‰]利率区间分布则由17.33%骤升至56.1%。从人民银行台州中支民间借贷利率监测数据来看,2011年台州民间借贷利率也呈上升态势,6月份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23.07%,比去年同期上升566个基点,增幅高达33.02%。同时,利率结构差异较大,其中反映农户及企业等一般社会主体间借贷的普通借贷利率为17.45%。而反映融资性中介机构与一般社会主体间以短期垫资为主的隐蔽借贷利率则高达30.36%。
总体上看,民间融资短期化现象明显,且居民家庭借贷利率与融资期限的关系与银行呈反向关系。由于居民家庭民间借贷风险相对企业较低。主要体现资金的使用效率。考虑到短期资金借贷关系结束后很难较快找到下一借贷对象,资金闲置导致短期综合成本较高。而长期借贷关系则代表稳定的收入预期,故利率与期限出现反向关系。企业借贷利率则与银行一致。体现资金的占用成本,与借贷期限呈正向关系。
(五)风险:总体违约率较低,但交易方式相对原始
调查显示,民间融资风险基本可控,违约率相对较低。企业样本中96%的借贷能按期偿还,居民家庭样本中92.68%的借贷款项如期偿还,只有少数出现延期偿还,但均未出现不能偿还借款的现象。然而,民间融资的交易方式仍相对原始,借贷手续极其简单、不够规范。多数仅凭口头承诺或一张借条即可成交,
且极少对借贷期限、借贷利率以及还款方式进行明确。仅有8%的企业样本和8.33%的居民家庭样本签订正式的借贷合同;在交易条件上,很少通过第三人担保或以物资、房产证等实物作抵押,绝大多数仅凭信用交易,分别有84%的企业样本和76.2%的居民家庭样本通过该方式交易,存在一定法律风险。
四、对民间融资的评判
(一)作用非常关键:民间融资是民营企业的“孵化器”
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下,民间融资对民营经济部门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表明,企业在初创期除了依赖于自身积累为主的内源融资,民间融资可能是其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外源融资渠道,融资顺序上民间融资也必然先于银行贷款。因为民间融资与民营经济主体“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能够更好地匹配,特别是亲友圈互的民间融资利率不高、期限灵活、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尤其适合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部门的融资需求;而以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则出于成本考虑往往“亲大疏小”,民营企业在初创期规模小、实力弱,几乎得不到银行贷款,即使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其贷款的成本高、可得性低,获得信贷支持也较为有限。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不断内生出对民间融资的需求,而内生的制度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更匹配民营经济的融资需求。
(二)成本并不高昂:民间融资平均利率大体合理
传统观念往往将民间融资等同于高利贷。实际上,无论从民间融资自身还是与银行贷款的比较来看,民间融资的总体成本并不高昂。从民间融资内部结构比例看,亲友圈互模式这种主流的民间融资体现的是互帮互助,利率并不高,而职业化逐利性模式民间融资的利率较高,其中也存在媒体曝光较多、利率奇高的非法集资和高利贷,但这部分民间融资并非主流、占比较小,因此总体来看,民间融资的平均利率大体上还是合理的。从民间融资与银行贷款的成本比较看,虽然银行贷款的名义利率与民间融资利率相比有优势,但其他的诸如审批时间、非常规手续费、搭售理财产品等隐性成本推高了银行贷款的实际成本,更重要的是,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主体来说,银行贷款的可得性较低,因而导致民间融资这种便捷快速的融资渠道被市场所认可,民间融资这种反映真实资金成本的利率水平为市场所接受。
(三)风险总体可控:民间融资风险应区别看待
利率就是对资金风险的定价。民间融资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其利率基本不受政策管制影响。能够全面反映资金供求的风险水平。从利率与风险的对应关系看,民间融资中亲友圈互这种主流模式的利率不高,民间融资整体平均利率大体合理,因此。民间融资总体风险仍是可控的。具体来讲。亲友圈互模式民间融资在实际运行当中的利率不高,而且其借贷关系依靠地缘、亲缘、商缘等维系,同时具有借贷双方信息对称、道德约束较强的特征,因此这部分民间融资的风险不大,反而有利于帮助借款主体度过暂时性的资金困境,实现持续性的生产经营,对维护社会稳定有正面作用。职业化逐利性模式民间融资中,非法集资实质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的“圈钱”行为,高利贷则大大增加借款者的财务负担并容易引发资金断链,这部分民间融资才是风险的主要根源,但其仅仅是职业化逐利性模式民间融资中的一部分,在全部民间融资份额中占比较低。因此,必须对民间融资风险总体可控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同时也应区别对待不同形式、不同风险的民间融资。
(四)流向有悖政策:民间资金或进入宏观调控限制行业
由于民间融资处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其不确定性会削弱甚至抵消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尽管民间金融的利率与央行的基准利率走势是一致的,但是,民间融资的流向可能与央行的政策相悖。由于民间资金的自发性、盲目性、趋利性、不可控性等特征,使得其往往不受国家政策导向的控制,而流入一些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目标行业,如房地产业、“两高一资”等行业,一定程度上削弱和抵消了宏观调控的成效,不利于调控目标的实现。
五、政策建议
(一)创新金融组织体系,着力培育新型金融组织与金融业态
一是大力发展贷款公司、金融消费公司、住宅金融公司等金融业“专卖店”。引导设立该类组织有益于对市场进行细分。二是培育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粮食基金会等新型微小金融组织。三是引导设立新型金融业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VC)、私募股权基金(PE)等。
(二)优化现有金融结构,着力发展服务小微企业与个体经济的金融机构
一是鼓励发展注重服务小微企业与个体经济的银行机构。二是应借鉴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独立、专业、专注的运行模式,创新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与个体经济制度与模式。
(三)解放思想尊重事实,着力规范现有隐性的民间融资机构
对职业化逐利性模式,引导规范是主方向,逐步引导能正常运转隐性民间融资组织阳光化。对亲友圈互模式,适当宽容是主基调。在完善法律、借贷环境的基础上对其适当宽容。
(四)精准打击非法集资,着力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与社会稳定
一是建立完善的“举报制度”,应完善跟踪制度。从速处理,使之成为掌握非法集资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二是完善人民银行监测体系。对民间借贷进行定期调查,了解民间融资最新形势,及时反馈信息。三是健全由公安、法院、经贸、工商、人民银行等多部门组成联合查处机制。
(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着力营造民间融资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民间融资方面的纲领性法规,如《放贷人条例》。二是修订完善现有《贷款通则》、《民法通则》等相关条款。明晰合法民间融资行为的界限。三是制定配套实施细则。明确放贷人在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现金管理、反假币、金融统计和监测等方面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丁傻峰,刘惟煌,钟亚良,民间融资市场与金融制度[J],金融研究,2005,12
[2]李建军,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的变化:1978~2008年[J],金融研究,2010,4
[3]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
[4]史晋川,叶敏,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
[5]王曙光,邓一婷,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J],金融研究,2007,6
[6]扬福明,黄筱伟,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协同性的实证分析:温州案例[J],上海金融,2009,4
篇4
关键词:私营企业;融资;民间借贷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7-0040-02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以其独有的活力和灵活的经营机制迅速发展并壮大,在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后,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我国经济仍处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时期,由于金融资本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面临发展中的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匮乏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国有资本的匮乏使银行资金大多流向国有企业,导致正规金融领域内的资金供给不能弥补经济建设中资金的供需缺口;另一方面,在民间,由于居民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加之我国实行的是低利率政策,使居民积累了大量的闲置资本,随着私营企业对投资的需求的加大,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对私营企业贷款渠道的不畅,这些大量闲置资本逐渐成为民间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这些民间借贷资本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而广大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又反过来促使民间资本的大量出现,形成了现有的民间借贷市场体系,民间借贷作为“草根金融”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二、私营企业“经济人”解说及其融资倾向分析
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人的假说,市场上的经济人会根据市场情况、自身处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运用理性做出判断,尽可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我国私营企业作为市场上有着明确投资主体的经济单位,其投资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必然是一致的,即追求企业目标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在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不仅仅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还包括了企业在融资环节中的成本原则。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中,他们所选择的融资渠道必然是按照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成本最低为原则。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活动主要存在两种:非正式金融活动和正式金融活动。非正式金融活动主要是指官方或法律框架内未被登记,未被管制和未被记录的金融活动,投资主体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民间借贷和民间集资的形式募集所需资金;正式融资活动是指官方或法律框架内被登记,被管制和被记录的金融活动,投资主体的融资渠道主要通过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1]目前我国私营企业的非正式融资渠道的主要形式为民间借贷。私营企业非正式融资渠道的融资成本主要是民间借贷利率。正式融资渠道的融资成本不但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还包括为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而产生的隐性成本。私营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选择融资渠道时,必然从二者中按照成本最小化原则选择融资渠道,以实现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三、私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其主导下的民间利率的典型特征
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上看,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相对滞后,导致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一直存在着私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困难的问题。一是体制性的障碍。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中,绝大部分是商业银行,这些服务于国有企业为主的商业银行在政策上必然以国企为优先放贷对象,而对于私营企业的贷款则由于现实的金融交易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等,使银行不敢轻易向私营企业发放贷款,从而在主观上限制了对私营企业的信贷供给。二是政府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央行出于对国有企业的扶持虽然把贷款利率定在较低水平,但随着近年来国家以及各地方政府对基建工程投入的加大,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私营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低息贷款。三是由于私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以及银行办理抵押登记和抵押物评估的手续多、时间长、收费高等问题使得私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从而造成私营企业融资困难的规则性壁垒。[2]
相比商业银行的可望而不可及,简便、快捷的民间非借贷成为了广大私营企业融资目标的首选。目前现存民间金融形式种类繁多,且地域性明显,一般为民间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广东地区和传统民间金融业发达的山西等地区与正规金融形式既有补充又存在相当程度的冲突。整体而言,根据现有的国家法律的认可度与经济发展的兼容性,可以将民间金融形式分为三类:白色部分、灰色部分和黑色部分。白色部分主要是以友情借款和行业信用为主;灰色部分主要以农村合作基金和假集体企业、挂户企业等为主;黑色部分以背银、高利贷以及私人钱庄为主。目前我国私营企业民间融资渠道主要以灰白两部分为主。民间借贷的利率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多以中等利率为主,与银行利率相比,普遍高于银行利率。同时民间利率水平会随着资金供求状况上下波动,通胀年代,他们会水涨船高,紧缩时期也会有所回落,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因此,民间利率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市场上的融资成本。
民间利率水平也会受到官方利率的影响,使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虽然民间借贷市场不受官方利率管制,实际利率水平是按照民间金融资本的供需状况所决定的。作为弥补低利率政策造成的资金缺口,民间资本的借贷利率水平必然是按照风险加成定价法定价,成为一种内生的定价机制。另一方面,在官方借贷市场上,由于以利率上限为手段的利率管制政策形成的官方利率必将导致信贷配给,这种信贷配给使许多借款者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到体制外去寻找未被满足的资金需求。私营企业无论是以何种途径――正式渠道或非正式渠道获得信贷资金来源,其融资倾向必然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融资成本最小化为原则。而同样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借贷机构也必然会考虑私营企业个别状况,根据官方利率水平、信贷需求状况以及企业从金融机构贷款的寻租成本的高低来决定其信贷利率水平,最终促成了民间信贷利率水平的均衡,即民间信贷利率等于官方利率加寻租成本。
四、私营企业的融资前景与民间借贷的走势预测
从我国私营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规模上都有迅速的提高。一方面,其信用度和预期还贷能力会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因而,从正式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的渠道会更加通畅;另一方面,私营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也同时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而增大,此时,民间借贷已很难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导致企业融资对象转向资金充足的商业银行。
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上看,在体制内,国家对利率管制日渐松动。从2004年10月28日开始,央行连续五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从而提高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成本,从宏观上抑制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对资金的过度需求的同时也相对缓和了私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使私营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提高;在体制外,随着非正式金融制度的变迁,以国家对非正式金融机构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一些民间借贷机构会在法律上得到认可,发展成为合法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具有信用成本的比较优势和灵活便捷的借贷手续,会成为中小私营企业或个人融资的天然对象。
综合以上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的完善而更加趋于市场化,同时民间借贷机构的放贷利率也因此会随官方市场利率作出同方向的波动,由于未来国家对民间借贷机构的监管不断加强,民间借贷利率差距过大的问题会得到规整,最终使民间与官方借贷利率差距缩小至一个范围,并且其方便灵活的特性略高于后者。
参考文献:
[1] 陈锋,董旭操.中国民间金融形式及其利率分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篇5
据2012年5月15日山西法制报载,以往的民间借贷多发生于亲戚朋友之间,借贷的用途多为日常生活生产周转急需,而现在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已不是民间借贷的主要类型。现在的民间借贷很多情况下是由中间人介绍,出借人和借款人并不谋面,借款与还款全权经由中间人办理,转贷多次的现象也很普遍。很多地方还出现了职业放贷人和食利阶层,其中不乏公务人员的身影。我国现阶段参与民间借贷的主体混乱远不止以上表述,不少政府主导型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上市公司也都介入了民间借贷业务。现阶段的民间借贷范围已覆盖全国,且利率普遍较高,实际上已经成为高利贷。
由于借贷利率高,已暴露出种种严重问题。如浙江温州、内蒙鄂尔多斯、山东青岛、河南安阳等地相继爆发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欠债跑路的事件,说明民间借贷风险暴露已经不是个别地区的局部问题。面对风起云涌的民间借贷危局,如何从源头理清民间借贷风险大范围暴露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道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当前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分析当前我国民间借贷为什么如此活跃?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高利率是民间借贷活跃的首要原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可是,由于在资金盈利思想的驱使下,不少资金拥有者于国家法律而不顾,乘大多数中小企业和急需资金者之危,不断提高借贷利率,致使民间借贷利率也一路走高。例如,据温州银监分局2011年5月对温州民间融资的一份权威调查报告显示,自2011年初以来,民间借贷利率持续高涨。截至3月份,温州民间借贷月平均利率已经达到了15.38,比年初增加了1.21,创历史新高。又如,去年4月,深圳典当行抵押贷款的月息已达到4%左右,相当于年化利率48%。
第二,融资政策持续收紧是导致当前民间借贷火爆的根本原因。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近年来,国家持续收融资政策。据有关资料,2011年以来,央行通过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根,信贷资金持续收紧,信贷增速大幅度回落至15%以下的较低水平。除银行表内融资同比减少外,银行表外融资也明显下降。不仅银行融资持续回落,而且其他融资渠道也明显收紧。据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全社会融资规模为9.80万亿元,同比减少1.26万亿元。除人民币贷款规模与去年相比明显减少外,信托贷款(同比少增392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增9843亿元)、企业债券(同比少增1373亿元)、股票融资(同比少增113亿元)均出现了明显减少,只有外币贷款(同比多增1849亿元)和委托贷款(同比多增5625亿元)相比去年有明显增加。上述正规融资渠道收紧后,各路企业纷纷到民间高利贷市场寻找资金,结果导致民间借贷异常火爆,借贷利率不断攀高。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体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1)01-0031-07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小企业日益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和GDP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瓶颈,而融资难题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相关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大都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宏观政策适用不公、融资外部环境制约、正规金融的信贷约束等外部因素,也有信息不对称、企业自身治理机制、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内部因素。如李新华(2010)分析了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认为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因主要包括: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制约其融资能力;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融资成本高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因主要有: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资本市场的发育不完善、信用担保环境恶劣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在制约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内外部因素难以克服的情况下,造成相当多的中小企业转向对民间资本的依赖。
然而,现实中民间资金供需通道不畅,民间融资还处于地下状态,其不规范性和自发性特点导致资金供给不稳定、融资规模相对较小和附带人情债等诸多弊端,特别是其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也容易产生金融风险(嘉思瑶、宋若峰,2009)。加强对确立民间融资合法地位,规范民间融资行为的研究,既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也是确保经济增长的最有效办法。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体制要素分析着手,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资金对接渠道,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理论支持。
二、将民间资金纳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中小企业当前发展主要障碍
1、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虽多,但可利用渠道狭窄。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可以说是多元化(如表1所示),有商业信用融资、银行渠道融资、股权融资、国际贸易融资和政策融资等近40种系统性融资方式,每一种融资方式中又有很多类具体产品。但现实是符合这些融资方式约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只有系统性的金融机构贷款、民间借款、内部集资、租赁等方式,可有效利用的渠道不仅少而且狭窄。
2、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低,间接融资比重高。因为证券市场的高门槛,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发展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据统计调查,有65.7%的企业融资主要是依靠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企业的权益性融资占33.3%,其他来源融资占16.4%,债券类融资最少,仅占1.8%。我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比例相对不足,直接外源融资渠道缺乏,还是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贷款进行间接外源融资。
3、对银行借款依赖性强,但商业银行规定的贷款条件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当前的资金供给体制下,商业银行仍是企业资金主要供给者,但作为最重要的外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银行借款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银行也很少对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信贷。从贷款余额分布上看,贷款重点支持了大企业和大项目,而占据中小企业较大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从金融机构或得到贷款比例相当的低。从全国来看,201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4.67%,中小企业新增贷款1.9万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41.3%。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为例,近十年来中小企业每年获得的贷款量银行系统贷款比例持续下降,私营及个体企业贷款比虽有上升之势,但依然较低,两者贷款之和占总贷款额比例不足10%。所以金融机构贷款不足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缺口依然较大。
(二)民间资金实质上已构成中小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强烈地刺激了民间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而民间资金的富裕也使这种需求的实现成为现实。由于城乡居民闲置资金多,投资渠道少,为实现资金的保值和增值,大量民间资金涌向中小企业成为现实。截至2010年8月末全国储蓄存款余额28885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23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为16.24%;2009年8月末储蓄存款余额为248502.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234.91亿元,增幅为24.08%,两年同期相比降低7.84%。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民间资金流向的趋利性。2008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总额虽呈增长趋势,但储蓄存款增加额与增加速率都明显回落。
以中小企业高度密集的江苏省为例,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因为流动资金的不足而从民间信贷市场获得资金。2009年民间投资完成11746.2亿元,同比增长26.9%,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62.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在江苏,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兴办医疗机构,政府还引导民间投资进入交通基础设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等。
(三)民间资金投资主体与中小企业有着共同的发展欲望且功能互补
民间资金投资主体和中小企业有着共同的发展欲望。同其他融资方式相比,民间融资方式天然就具备了服务中小企业的个性特点,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正规金融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表2分析了民间金融、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特征的契合性。
表2的分析表明,民间融资作为部分金融空间缺位时的一种过渡形式,其广泛性、渗透性优势在与正式金融的交叉性和交替性的关系中足以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成为中小企业依据资金可得性与经营特点而形成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融资渠道。
三、当前制约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体制原因分析
民间金融的天然属性与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不足,解决信贷“市场失灵”难题,是市场经济的一种自然选择,也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自主性选择。然而现实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与社会民间资金总供给相对宽裕之间的矛盾突出。而深层次的原因是民间融资深受体制上的歧视,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
1、民间金融本身运行不规范且保障缺位。从本质上看,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就是一种金融制度运行的困境(马方方,2001)。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质不是技术上的原因而是制度上的原因(周兆生,
2003)。首先,民间金融仍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没有专门为民间融资服务的信用评估机构,没有规范的评估程序与方法,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其次,直接建立在以私人关系为核心的文化观念之上的民间融资,缺少如正规金融一样的信用保障制度,往往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派生出的契约约束关系较为脆弱性和人际关系约束具有超强性,掩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经济风险与社会风险。再者,民间金融信贷操作不规范,缺乏资金流向引导机制、严格的监管制度以及妥善的担保机制。
2、缺乏法律外衣保护,民间金融在实际运行中遭遇诸多法律困境。国家虽已出台了涉及民间金融的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但不系统、不细致。一方面,没有一部专门的民间融资法规对民间融资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多数分布在各部门法律之中(郑侠,胡孙法,2009)。现有涉及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等都没有随着民间融资的日益公开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存在许多不合理、不协调、相互冲突的地方,民间融资缺乏统一、协调的法律依据。而最新的关于民间金融具体工作指导,如《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等并没有得到落实。另一方面,民间融资的法制建设滞后。未明确民间融资的管理主体,没有设立专门的审批部门。对于民间金融与非法吸收存款借贷的概念界定模糊,民间金融的法律性质和合法地位不明确,因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绝大多数未经批准,被认定为非法集资的民间金融遭到法律打击的可能性大。当前的民间金融保护法律存在明显的缺陷,已无法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吻合。
3、民间金融监管乏力且指引不足。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游离于正规机构之外的信用行为,长期以来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对其管理制度缺失、措施乏力。国家尚未对其形成制度性的调查统计制度(廖鹤琳,彭育贤,向莉,2006)。现有的分业监管模式下,监管不力主要表现在:(1)监管主体不明确,责任履行不到位。人民银行、银监会、法院、公安等部门尚未实现信用信息互通,联动监管。(2)监管对象集中于对申请主体的审查,而民间金融监管力度不够,忽视对民间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方向和运行态势的分析,民间金融处于中间模糊地带。(3)监管内容重合规性监管,忽视风险性监管,监管不全面。(4)监管力度侧重正规金融和监管手段侧重于形式上的现场检查而非封闭性的现场内部监管。(5)监管法律缺乏衔接,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困境与部分法律相互冲突。(6)监管服务上对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缺乏足够的融资信息帮助和融资指导。
4、民间金融利率偏高且约定不当。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民间金融最高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而现实是民间融资行为中高息现象比较普遍,容易引发民间融资主体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第一,虽然司法解释中作了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规定,但合同法并没有明文规定合同利率的最高限额;第二,法律对于超过所规定利率的民间高利贷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第三,外循环的民间金融资金不被货币当局统计观测和监控,在不受国家宏观调控与监控的条件下,当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紧张,民间融资利率水平保持稳定上升趋势,高利率情况下长期负债的中小企业发生违约的概率高,从而阻碍了民间资金的可持续流通。
5、民间金融市场信息披露缺失。Stiglitz和Weiss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一致认为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引发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约束的主要原因。同样,制约民间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的关键性因素也包括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其一,民间金融基于人缘、地缘、血缘的建立基础决定了信息生产与传递以私人方式进行,具有区域范围的局限性。超越范围后双方都无法及时掌握资金供需信息,是造成这两类经济体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其二,部分地区也在政府支持下构建了有形或无形的融资信息平台,但多数侧重于“银企合作”以促进中小企业与正规金融机构在融资项目和资金供需信息上互通有无为目的,并没有不受区域限制的专门以传播民间资金供需动态的信息平台。
总体来看,中小企业民间信贷通道不畅通的根本症结是体制原因。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将其着眼点放在体制上,通过体制保障、政策协调和资本市场体制创新等措施,为克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条件。
四、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管理体制建设思路
体制严重制约着民间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作用发挥,即便存在充足的民间资金供需,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渠道也并不畅通。因此,必须从体系的完善与机制的改进人手,以体制服务于民间资金供需双方,以体制促进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民间资金供给渠道的有效对接。
(一)完善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法律规范体制
1、明确民间金融法律地位,严格界定非法融资与民间融资界限。民间金融合法化是民间金融发展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姜旭朝,邓蕊2005)。对于合法民间融资给予法律保障与政策鼓励是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民间资金供给渠道有效对接的首要前提。第一,对于已具规模,机构完善,财务健全,管理规范,没有被非法行为所利用的民间金融形式进行合法化;第二,对于将资金用途定位于正当的盈利项目上,不是用于信贷或维持骗局循环骗贷的民间资金运作纳入法律保护范围;第三,对于综合考虑相关税费,以银行基准利率为准则进行合理经营流通,而非以获取高利贷价差为目的的民间金融活动界定为合法行为。
2、修订落实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是促进资金成功对接的外部保证。一方面,以现有的法律架构为依托,适时调整不合时宜的法律规范和国家政策,协调统一原有的涉及民间融资的《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制订适应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规范发展专门法律法规,对以下内容作出规范:明确界定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行为的合法地位和主体资格;既要有对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统一借贷流程与操作规范,又要有分门别类制定的各种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行为细则;规范引导民间资金流向与投融资重点;制定规范的合同条款,保证合同的规范性和利率的法律有效性,明确融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二)构建民间资金市场化的利率体制
民间融资是市场驱动下微观主体创新的产物,符合是市场机制的要求,要实现资金需求与民间资金供给渠道的有效对接,须打破临时性的利率制度安排,建立相对独立于正规金融的长期利率完全市场化与合法化的制度安排。第一,只要民间金融市场不存在失灵现象,民间资金供求方的行为不违反市场规则,政府就可以逐步取消利率管制,推动民间金融利率市场化。第二,民间金融主体可以在银行基准利率下于可控的范围内由自主决定利率的高低。扩大民间金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自主定价权,通过民间金融借贷双方及双方内部相互博弈与竞争,将有限的可利用民间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达到最优。第三,在利率政策设计上给民间金融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利用利率杠杆引导民间资金回流,将中小企业可用资金合理分布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扩大民间金融规模效益。
(三)构建供需双方资金市场和信息市场体制
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有形或无形的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信息披露平台,为民间资金和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信息对接和业务合作提供良好的机制,减少因为民间资金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引发的资金供需对接阻力,提高民间资金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成功率。一方面,建立有形的为民间金融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管理机构。机构负责对民间资金供需情况、双方信用情况、企业违约信息、现行利率等及时更新与,为强化民间金融的信息透明度提供外在的硬约束。另一方面,建立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信息网站,将民间金融机构交易平台延续到无形的网络,通过网络资源非排他性地将民间资金供给信息传递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信息网络平台兼具信息、搜索与匹配功能。通过这一平台,民间资金供需任何一方都可以迅速、精准、批量地找到可交流与沟通对象;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贷款额度、利率、速度与条件比较选择民间资金组织;民间资金供给方可以通过对中小企业违约信息、担保状况、信用等级、可接受利率进行查询,高效率的进行开拓业务、熟悉业务、控制风险和锁定目标客户。网络平台的构建以最低成本的信息源实现民间金融信息流通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成功率、降低成本、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特民间金融监管体制
保持政府部门适度干预,建立健全以中小企业民间金融审慎监管为重点的外部监管体系,将中小企业民间金融纳入银监会建立监管网络。一是,指定专门机构建立针对民间金融的监测体系。将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行为纳入国家金融监管范围,定期进行民间金融的信息采集与数据收集,在监管体系内加强对民间融资资金规模、性质、利率、流向和风险等情况的动态监测,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引导民间融资纳入国家金融监管正轨。二是,确立合适的划分标准实施分类监管保障中小企业以合法有效的民间金融。通过政策引导放宽合法民间融资机构准入规则,并对民间金融组织提供专业化建议以及技术帮助;加大对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并对其违规行为和不稳定因素加以规范降低金融风险。三是,下放监管权到地方政府,将官方监管与信贷主体的自律监管、市场方的外部监管有机结合,扩大民间融资行为的监测范围,加强对民间金融活跃地区的监测,定期采集相关数据,全面掌握民间金融运行情况。
(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组织创新机制
任何融资活动都要有组织载体作支撑以融资产品做营销,适应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特点的组织形式与产品创新是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民间资金供给渠道有效对接的必要条件。第一,在民间金融尚未成熟入轨阶段可以协调地方商业银行办理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委贷。具体而言就是着利用银行已有的信息库调查借款的人财务状况,贷款投向及资信状况,为民间资金供求双方牵线搭桥。银行根据委托要求贷前寻找匹配的资金需求者,贷中监督民间资金的使用,贷后协助贷款回收,管理借贷双方的账户,但不承担贷款风险。银行帮助中小企业在可接受的利率的范围内得到发展急需的资金,同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第二,加快民间金融组织创新,以民间资金相连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组建行业或地域内部的民间融资机构,延伸与提升借贷双方资金供需链。在一个银行业垄断情况下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吸纳民间资本,以此抑制社会关系的随意性与负面性,拓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入股融资担保机构公司、典当行、创业贷款协会市场参与主体的形式提供资金,在国家制定相应的鼓励和规范政策下引导民间资本有序进入投资领域创建合法化的民间投资基金或风险公司。
(六)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风险防范体制
控制在小范围内的民间金融业务可提供的信贷资金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期限上都非常有限,易产生较大的关联性风险。构建完善的民间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保障中小企业民间金融通道的安全有效尤为重要。一方面,加强民间金融供给的风险防范。一是,建立针对民间金融组织的风险评级制度,根据民间金融总体风险的大小实行差别担保金制度;二是,建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预警等一系列风险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事前备案制度,通过事前审核控制引导社会资金的理性投资,比事后风险弥补更经济;三是,对涉及金额巨大的民间资本融资活动进行重点监管与维护,保障民间金融秩序的安全有效。
另一方面,抓住民间资金链条的社会资本属性,审慎提出对融资对象的要求。一是支持借贷在固定双方之间重复多次发生,而不是为了贷款利润选择信用不好的融资者。支持融资在多重社会关系中重复博弈,加强借贷风险信息的及时沟通,而不是为求速度盲目的选择融资方。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强调第一还款源,要求提供抵押品。贷前借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强势社会关系对借款人的身份、信用、还款源、抵押形式要详细核实和分析。理清民间资金供需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明确风险纠纷的法律诉讼责任与义务。三是,限定资金使用范围,控制融资规模。立足于以民间资金供给者提供资金满足需求者特定融资需求的民间融资功能的准确界定。在缺少法律强制执行的条件下,民间资金供给者要对融资使用情况以及规模明确限定。在双方可承担的范围内进行借贷即便发生违约风险也可及时弥补。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民间融资;温州金融改革;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4-0037-06
一、民间融资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民间融资是指在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借贷活动,是一种游离于国家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方式,属于以民间信用为基础的非正规金融活动。民间融资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理论和现实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一)金融抑制是民间融资存在的根本原因
金融抑制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为民间融资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并广泛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具体到我国,金融抑制是民间融资活跃的根本原因。金融抑制具体表现为信贷管制、金融市场分割、金融市场价格扭曲、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不发达、高准备金率和通货膨胀。金融抑制催生了我国民间融资的发展:一是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我国金融体系的“二元结构”特征,即城乡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城市及县乡域的金融服务缺位,基层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转向民间融资。二是金融市场存在价格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尚在探索之中,存贷利率仍受央行的控制。同时,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政策往往“抓大放小”、“锦上添花”,倾向于央企、国企、效益好的产业和行业,大量高风险、高收益的中小微型企业则很难获得融资支持,其发展壮大往往只能寻求民间融资市场支持。三是金融市场发育不足。在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渠道在金融活动中处于垄断地位,股市、债市、场外交易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发育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民间融资快速发展。
(二)民间融资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民间融资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民间融资对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格局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两者表现为一种比较和谐的互补关系,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融资主体需求。民间融资为拥有闲置资金的人群提供了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同时解决了部分社会融资需求,有效缓解了个人、中小企业及“三农”经济取得流动资金与建设资金的难题,增强了经济整体运行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从金融制度结构变迁的角度看,民间融资以“地缘”、“血缘”、“亲缘”和“业缘”为基础,是一种自发形成的“内生性”金融制度安排,是典型的市场主导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此外,民间融资弥补了正规金融对民营经济融资服务不足的制度安排缺陷:一是民间融资有力支持了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广东等省份,民间融资是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有力推动了当地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二是民间融资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资源匮乏的状况。农户贷款具有“少、急、频”的特点,多数情况下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支持。而民间融资主要以“地缘”、“亲缘”、“血缘”等关系为基础,无需物品抵押等手续,更适应农村地区的实际。
(三)民间融资具有自身特有优势
民间融资的借贷行为和利率都由市场决定,是一种纯粹的市场化金融形式和交易制度。与正规金融相比,民间融资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一是效率优势。民间融资没有繁琐的交易手续,交易过程快捷,融资效率高,能尽快达成交易。大额的一般有抵押手续及担保人,几小时内就可办理;小额的有担保人签约或个人信用立据就可,对中小企业、个体户和居民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成本优势。表面上看民间融资比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要高,但它的抵押成本、担保成本、人情成本、贷款不能及时到位造成的损失等隐性成本几乎没有。在民间融资过程中,融资前的信息搜寻成本和融资后的管理成本也较低,因而其融资成本低于正规金融。三是信息优势。民间融资是以民间信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可以通过各种非正式的信息渠道,详尽地了解借款人的信誉、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个人社会往来,更容易克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种种问题。
二、温州金融改革对推动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借鉴意义
温州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是我国民间融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中小企业众多,资金需求量大;民间资金量大,民间融资活跃。始于2012年3月的温州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民间融资规范发展问题,这对全国金融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温州金融改革在推动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方面的突破
1 为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供地方法律政策支持。2012年5月,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了《关于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包含30条法律意见,明确提出只要有利于试验区建设,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司法支持。内容涉及妥善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判、支持民间融资备案登记、建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保护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化解担保机构经营风险、支持地方市场培育等领域,为温州金融改革保驾护航。2012年11月《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起草完毕,涉及民间借贷、民间融资组织、民间融资服务、民间融资行业协会、民间融资监督与检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更加侧重于对民间融资的管理与促进。这些文件的出台,在法律层面为民间融资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保障。
2 民间融资综合利率监测指数。2012年12月7日,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简称温州指数)正式,在民间利率监测上迈出重要一步。温州指数的采集与测算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温州市设立的几百家企业测报点。二是对各小额贷款公司借出的利率进行加权平均。三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如典当行在融资过程中的利率。四是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实时利率。…温州指数涵盖了温州民间融资市场上各类参与主体和各种借贷行为,对温州民间利率形成了价格传导作用,为温州乃至全国民间金融市场提供了“风向标”,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走向规范化和阳光化。2013年1月5日,温州指数正式由每周改为每日,反映温州民间融资价格动态变化情况更为及时准确,对引导民间融资定价和走向、强化民间融资风险预警具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
3 建设全方位的民间融资服务平台。2012年4月和8月,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与温州金融改革广场相继开业,为温州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开业至今,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运行平稳,截至2012年12月27日合计成交813笔,金额3.52亿元,借贷成功率28.3%。此外,苍南、平阳的民间借贷商务中心也已在2012年9月、10月先后开业,瑞安等县、市的民间借贷中心也将相继开张。此外,温州金融改革广场构建了民间融资的信息对称平台,并提供“一站式”服务,广场内设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竞价交易集中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中心等机构,业务范围涉及项目策划融资、投资信息咨询、产权转让服务、企业股权托管、物业租赁管理等。
4 加快新型金融组织和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建立,为民间融资的规范发展提供形式多样的载体。一是确立了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转村镇银行主发起企业——苍南联信小贷和乐清正泰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二是苍南农村合作银行、温州银行、鹿城农村合作银行、龙湾农村合作银行等多家温州本土银行在浙江、福建、重庆、江西、河南和贵州完成了“五省一市”的战略布局,获批设立的村镇银行指标超过30个。三是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2012年温州小额贷款公司可贷资金规模达125亿元,平均可贷款规模4.17亿元/家,在全国名列前茅。四是农村资金互助社成效显著,温州瑞安马屿农村资金互助社对缓解当地社员资金短缺,解决社员抵押难、贷款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五是政府平台引导发展较快,包括保障房引导基金、产业平台引导基金和社会事业引导基金三项,总规模23亿元。同时,引进各类投资者共同组建若干支引导基金参股基金,放大形成约115亿元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主要以资本金形式投向全市保障房项目、产业平台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
(二)温州金融改革在推动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
1 金融改革配套制度与政策还不完善。温州金融的综合改革需要大量制度与政策的协调配合,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包括《放贷人条例》、《民间融资法》在内的国家层面民间融资法律法规不能出台,那么温州的民间融资管理改革依然属于地方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如果整个资本项目管理机制没有变化,那么温州民间资本海外投资很难有大的进展。同样,无论是温州产业转型还是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政策只能起到部分作用,没有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金融改革的目标仍然难以实现。在依托政策推动地方金融改革期间,温州必须要使地方金融发展尽可能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基础之上,以制度形式来明确地方政府在金融发展与管理中的职责范围,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新的温州金融发展模式。
2 民间融资转为正规金融依然受到准人限制。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虽然是民营性质,也是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其作用和意义与民营银行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温州金融改革方案中没有提出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试点,是本次金融改革的一个缺憾。民营银行不一定完善,其重要价值在于能带来普遍的金融市场化条件。在市场环境下,哪怕纯粹国有的银行,也会按照市场机制来运行;而在垄断的环境下,纯粹民营金融机构也会按照垄断的逻辑来经营。既然温州设立了试验区,就应该在制度上有所突破,目前现有的民生银行、泰隆银行、稠州银行都是非制度性个案,中国应开启通过制度设立民营银行的时代。
3 尚需大力推进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利率定价机制的建立。短期看,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利率市场化未纳入改革议程。但是实际上,民间融资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利率市场化的借贷体系,温州金融改革通过让民间借贷市场纳入监管,消除了民间借贷利率市场化对正规金融体系的冲击,使正规融资渠道的金融安全性有所提高。长期而言,需大力推进建立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利率定价机制,如果没有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民间资本纳入正规金融后,可能反而进一步加剧银行系统的垄断经营。温州指数的编制和每日为温州民间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础。利率市场化可以在温州分步实施:第一步,民间借贷公开实行利率市场化;第二步,小贷公司、村镇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可以先行试点;第三步推广到温州所有金融机构;第四步,可以考虑通过顶层设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4 民间融资监管模式与监管体系的建立仍需探索。近年来,温州小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各类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活动、混业经营不断发展,使得当前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垂直管理、分业监管为主的金融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常常出现监管交叉或监管真空,迫切需要加强监管预警,建立系统的监管体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疏导。而创新金融监管模式和监管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探索中央与地方合作监管的模式,建立分层次的监管体系,地方与中央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等,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修正。
三、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制度创新
温州金融改革为民间融资的规范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迈出了关键几步。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基本思路是通过法律制度的创新使民间融资合法化,通过监管制度的创新减少民间融资自身存在的风险,通过金融体制创新提供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最终实现民间融资“允许做、有人管、能发展”的目标。
(一)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
1 构建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获得合法地位是民间融资能够规范发展的首要保障因素,美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都通过民间融资合法化规范民间融资的发展,并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民间融资的发展和维护金融秩序,尽快建立并完善民间融资的法律体系是首要问题。我国尚无专门的民间融资法规,对民间融资活动进行的规范和引导大多分布于各部门法律之中,如《民法通则》、《合同法》、《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等,缺乏系统性,存在冲突并明显滞后。而最新的关于民间金融具体工作指导,如《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还未真正得到落实。因此,应进行相关立法和有关法律条款的修订,形成以《民间融资法》和《民间融资实施细则》为基本法,《放贷人条例》、《民间融资管理办法》、《企业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和中介机构行业管理办法等专项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法律体系,并修订涉及民间融资的法律条款,从法律法规上明确界定民间融资的形式、运行方式,以及民间融资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交易方式、契约要件、期限利率、借贷最高额、税务征收、违约责任和权益保障等,在制度设计上为民间融资构建法律保障。
2 建立并完善个人破产制度。我国的破产法只涉及企业和企业法人的破产,未涉及非法人和自然人资不抵债和财务困境问题。随着我国民间融资的快速发展,在涉及非法人组织及自然人的法律纠纷时,往往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有些债务人在无法清偿债务时依然可以逍遥自在,司法的尊严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债权人正当行使财产权提供界限,公平地获得清偿;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债务人提供财产保障,使债务人摆脱旧债,开始其新经济生活。同时,个人破产制度的确立还能有效规制民间融资的放贷行为,督促中小企业、居民和农户等借贷人的偿还行为,从而全面促进民间金融的合法化行为,保护相关人的合法权益。
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可参考国际上成熟的经验,规定要求除个人生活所必需的物品之外的所有财产都必须纳入破产财产范围之内,由法院进行破产清算,并对破产的个人的消费额进行限制,禁止任何在破产清算中的不法、私自处理财产的行为以及对不法行为撤销权的设置;同时,对破产的个人提供救济措施,按照法律要求将可供破产清算的财产如实交出并履行相应义务的个人破产者,可在完成财产内的债务偿还之后,对于剩下的债务可予以免除,并可帮助破产的个人申请社会救济。个人破产制度的确立在宏观层面利于减少民间融资风险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微观上利于帮助民间融资主体实现危机脱困,促进法律制度保障的信赖利益原则,避免制度外的不良因素介入,维护社会秩序整体稳定。
(二)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监管制度创新
1 降低民间融资机构准入门槛。目前在我国申办、成立民营信贷机构的手续繁琐、周期太长、限制过多、门槛较高。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服务的民营信贷机构属于竞争性很强的行业,准入门槛不应太高。与其让高利贷、地下钱庄不受约束和管制,悄然滋生蔓延,最后危及社会与经济,不如让更多民间金融在监管之下合法化、阳光化。建议政府允许资本金、经营者资格等条件达到法律规定标准的规模较大的民间融资合会等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转变为正规的民间融资组织;同时,引导小规模的私人钱庄和民间资金参与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正规民间融资组织的改制,壮大正规民间融资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可以试点民营银行的建立,在制度上保护民间融资机构的财产权利和正当的经营活动,从而促进民间融资的规范发展。
2 建立正式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在民间融资合法化后,民间融资活动将以各种形式迅猛发展,其风险防范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必须结合我国金融监管的体制现状和民间融资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监管制度创新,建立以金融监管当局正式监管与民间融资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
在正式监管中可构建中央与地方两级的“双线多头”监管模式,即中央和地方两级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双线多头模式适合我国民间融资参与主体多元化、地域色彩浓厚、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由于各地政府更了解本地民间融资的发展状况,在信息收集、问题处理、危机预防等方面具有优势,赋予其一定的监管权力,能够调动其监管积极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弥补单线多头监管中的空白。中央与地方的协调配合、双线并行,有助于化解风险,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行业自律是民间融资主体利益代表与表达的重要载体,也是政府监管的重要合作力量。因此,在正式监管之外,要积极推进民间融资行业自律,成立由放贷人机构、其他民间融资者自愿参加的民间融资行业协会,对民间融资主体行为进行规范。行业协会在促进行业交流与自律、有序竞争、减少信息不对称、协调纠纷、协调监管与激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制度体系的整体功能,民间融资自律组织应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指导,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监管工作。
3 实现合规监管和风险监管的统一。由于民间融资的特殊性,在合规监管的基础上,必须加强风险监管。合规监管重点监管民间融资的合规性,包括能否达到所在区域内的最低融资比例规定,是否符合国家关于账户管理的规定,是否存在洗钱行为等。风险监管要求监管机构及时了解其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现场检查具体指标,如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风险管理情况、流动性状况等,并对其进行风险评级和风险分类。
此外,进一步完善民间融资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对经营上的重要数据和重大事件,要及时披露并向相应监管部门呈报,建立联席通报机制。对民间融资的监管,不仅要关注风险的事后化解,更应注重风险的事前预警性防范。应采用动态监管方式,通过监管内容的变革,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管。具体而言,民间融资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备案监管、准入监管、信息监测、退出监管四个方面。备案监管通过事前的登记备案制度,审核控制以减少可能的风险,并发挥引导社会资金合理投资的作用;准入监管根据具体审核条件和程序,在入口上对民间融资机构的资格、资金、业务、利率等相关事项进行监管;信息监测是对民间融资的资金总量、流动方向、发展态势等信息进行监测,减少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为机构监管和自律监管提供依据;退出监管可以有效规避民间融资机构破产引起的风险扩散,监管机构通过依法兼并、重组和破产等方式,使那些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和风险超出警戒线的民间融资机构退出,保证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金融体制创新
篇8
由于受当前紧缩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正规金融的贷款难度加大,为弥补资金不足,致使民间借贷进一步活跃,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效果,一定程度上对正规金融业务形成了冲击,影响了金融市场稳定。因此,加强对民间借贷的规范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及货币政策产生的效应
民间借贷是游离于国家货币政策调控之外的融资活动,其发展往往与正规金融呈负相关,尤其是本轮货币政策调控,这种负相关表现更加明显。因此,客观分析民间融资对经济、金融和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效应显得非常重要。
(一)民间借贷产生的正面效应
1、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满足中小企业融资和农村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促进居民消费以及成长型企业克服资金困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客观上支持了中小产业经济起步发展。
2、优化了资金合理配置,解决紧缩货币政策高度统一给农业产业化经济链带来的资金供给不足问题。紧缩货币政策是解决信贷总量投放过剩问题,高度统一性非常强,造成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经济链资金需求不足。而民间借贷以其简便、快捷为农业产业化经济链提供了资金支持,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加快了地方政府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步伐。“草根银行”的出现,既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抑制民间借贷,拓宽农产品流通,加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供了有利的金融支持,又为紧缩货币政策实施带来了良好效应。因此,地方政府对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性非常高,以此实现正规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经济链资金需求的有效供给。
(二)民间借贷产生的负面效应
1、弱化了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民间借贷资金来源多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从而出现国家控制银行信贷过剩与民间分流资金的矛盾,极大地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
2、影响了国家利率政策效果,降低了公众对利率政策的敏感度。在当前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较低、居民存款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民间融资活动容易出现以高出储蓄利率几倍的利率吸收民间资金而非法放贷,这将对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对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形成冲击。同时,民间借贷利率定价方式随意性较大,降低了社会公众对利率政策的敏感度。
3、增加了现金管理和货币政策制定的难度。民间借贷具有利率高、期限短、单笔金额小、风险分散、手续简便的特点,而且形式具有多样性。这便使很大一部分资金长期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中央银行难以掌握其数量、投向、分布和运行情况,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很难将其准确纳入其中,对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民间借贷多是通过现金形式运转,给金融机构预测与保持合理的现金库存带来一定难度,也给现金管理带来一定压力,增加银行经营成本。
4、分流了大量资金,给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带来较大压力。民间借贷日益频繁,资金流动的规模逐步扩大,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长造成了较大影响,给当地信用社组织资金带来很大困难,造成吸存难度增大,可用资金不足。
此外,民间借贷相当一部分投向了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高耗能、高污染、房地产企业,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协调因素和问题。
二、规范民间借贷的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民间融资,加强规范引导。一是提供法律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来源匮乏,民间融资作为一种信用补偿形式,有其积极的一方面,应该为民间借贷提供法律方面的支持,给正常的民间融资以“合法身份”,打击民间“高利贷”行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二是改变目前民间借贷放任自流的现状。政府部门对民间借贷应采取“疏”的办法加以引导规范,从法律上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三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风险教育,让群众了解民间融资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四是政府设立民间借贷管理机构或咨询机构,为借贷双方提供法律服务。
2、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和担保体系改革,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一是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金互助社等小金融机构组建,满足中小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是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要切实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功能,在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对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及时给予信贷支持;对符合贷款要求的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要简化贷款手续,加快贷款投放进度。农村信用社要创新信贷营销体制,对个体私营企业在信用评级基础上,进行综合授信,加大对农村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三是地方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担保体系和贷款担保基金,为金融机构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提高金融机构加在信贷投入 的积极性。
篇9
民间债务危机引发改革呼声
“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动因,是去年下半年发生在温州的因高利贷而起的民间债务危机。
因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2011年至今一年多,温州至少有10名从事高利贷的人自杀,200名以上企业主和放贷人“跑路”。银行不良贷款也大幅上升。来自温州银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74%,已连续8个月呈上升态势,比去年6月末最低时的0.37%飙涨370.27%——而温州原本是全国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地区。
温州的危机迅速引起中央关注。2011年10月4日,总理在听取温州地方领导汇报时,对温州方面提出的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想法予以了肯定,并当场责成相关部委以及浙江省政府进行调研。这次讲话无疑成为温州金融改革的风向标。
此后,温州紧急起草《温州国家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希望通过设立“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温州打造成全国“民间资本之都”,促使民间资本“阳光化”。该方案经浙江省政府研究完善后,于去年11月上报。
争议“备案制”
根据获批《方案》,温州金融综改区第一项任务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包括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等。该任务直指温州民间债务危机之核心,尤其是“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
据了解,对此项制度,温州已先行展开探索,具体载体——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不日将挂牌营业。至今年1月底,温州共有各类民间融资相关机构1938家,其中融资性担保公司50家、典当行62家、非融资性担保公司117家、寄售行353家、各类投资公司1330家。
所谓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是经核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民间借贷双方提供中介、登记等综合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温州之前下发的《关于开展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的实施意见(暂行)》规定,试点初期,将依法登记注册、从事民间借贷撮合的投资(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先行进驻,引导依法登记注册并从事中介业务的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寄售行、旧物调剂行等机构入场进行登记管理。通过试点先行,逐步引导从事民间借贷的一般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等进场登记管理。同时,邀请公证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担保机构、银行结算等服务机构入驻,借助专业团队就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和风险把控形成配套服务体系,减少借贷双方的法律纠纷和借贷风险。
温州还为试点设立了若干原则,包括规避非法集资,实行借贷双方直接对接;杜绝高利贷,规范民间借贷利率操作;把控风险,执行完善的民间借贷流程;坚守底线,秉承中介职守。
个人境外直投重启
温州金融综改试验区的另一大焦点是“个人境外直投试点”。根据方案,将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温州将成为国内首个试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城市。
据了解,目前《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已制定完成。根据《试点方案》,年满18岁的温州户籍居民,只要说明资金来源、投资项目合法证明等,就可向市商务局申请。经审查后,由国家外管局温州市中心支局放行境外投资。
《试点方案》规定,温州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可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不准投资设立境外特殊目的的公司;对涉及我国禁止出口的技术和货物以及能源、矿产类境外投资设定限制;不准在与我国未建交国家投资;禁止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境外投资以及涉及多国(地区)利益的境外投资。
试点期间,1个人1个项目不得超过300万美元,多个人1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美元,1个人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而国家外管局现行的政策是,中国居民每人每年换汇额度仅5万美元,个人不允许进行境外直接投资。
利率市场化试点“搁浅”
令温州小有失望的是,《方案》未提被其寄予厚望的“利率市场化试点”。有知情人士透露,“利率市场化试点项目,报到浙江省一级就被打回了。”
温州民间债务危机的病根之一即利率双轨制,资金不愿进入银行系统而四处投机逐利。所以,在金融综改试验区初始方案中,“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最重要内容之一。温州希望争取到率先在温州范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开展利率市场化试点,有限度地放开银行机构存贷款利率,缩小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利率双轨制差距;各类贷款利率在人行法定贷款利率4倍内可自由浮动,借贷双方自行议定。
事实上,在温州金融30多年发展进程中有过多次利率改革。1980年,苍南县金乡农信社试行“以贷定存、存贷利率浮动”,迈出利率改革第一步。1987年,温州被确定为全国惟一的利率改革试点城市。2002年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试点,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其中之一。2002年的试点中,由于信用社放开存款利率限制,可上浮30%,导致存款一边倒地流向信用社,引发其他金融机构强烈反对,在两年后被国家撤销。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
(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篇10
【关键词】民间借贷;广西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现代产业结构中最具活力的一种企业形态,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2003年,广西中小企业已超过10万家,约占全广西企业总数的93%,提供约86%的城镇就业岗位,创造的价值占广西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创造的税收占广西税收总额的43%以上。至2005年广西中小企业总产值达24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总产值达1819.1亿元,从业人员370万人。按照国家新的划型标准,2006年广西全区共有各类中小型工业企业90万户(含个体工业户),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规模以上的中小型工业企业1040户。
这些数据说明,广西中小企业发展势头总体良好,已经成为广西国民经济增长主要来源和就业主渠道,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中小企业融资的艰辛程度,却与这种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符。根据广西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的《广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研究》反映:目前,广西中小企业存在的最大困难是融资难。这已经成为制约广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既涉及政策扶持方面的因素,也涉及宏观经济形势、金融体制改革、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因素,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学术界提出了许多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但从实际效果看,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的现实仍未大的改变。笔者认为,在现有体制框架内,企图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的问题,基本上已不可能。以一直高调宣传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例:从1999年开始至2006年,广西先后成立了各类担保机构30多家,其中中小企业担保机构19家,注册资金4.2亿元,累计为1029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货款担保总额17.1亿元。17.1亿元的担保额度在全区范围内摊开,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何况这还是7年来担保机构提供的额度总和!从区域分配上看,全区的担保业务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业务覆盖面小,影响极其有限。由此可见,广西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再快,都远远不能满足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要求。
那是否可以在现有体制之外,发掘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的解决途径呢?笔者认为,发展民间借贷也许是解决广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捷径。民间借贷又称“民间信用”或“个人信用”,指居民个人向集体及其互相间提供的信用。
我国的民间借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作机制和产品优势,广西也不例外。随着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广西的广大城乡居民逐渐富裕起来,储蓄膨胀必然要寻求资金的保值增值,民间借贷也就应运而生,顺势而发展。民间借贷活动在广西大量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时效性强,资金供给“短、频、快”的特点更是非常适合中小型企业的欢迎。中小型企业在做生意时,资金的周转是以天甚至是以小时来计算的。早一刻获得资金就意味着早一刻盈利,而民间借贷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让中小型企业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筹集到大笔资金,从而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而官方金融机构则由于手续比较繁琐,时效缓慢不能适应中小型企业快节奏的要求而缺乏竞争力。广西的民间借贷多发生在亲戚、朋友、同乡、同学、同事之间,借贷双方通过“血缘”、“地缘”、“业缘”等社会关系媒介实现了资金供需之间的信息对称,消除了信用交易鸿沟,适应了广大居民注重传统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保证了契约的有效性,降低了风险,还体现了团结互助和有钱大家赚的精神,为民间借贷长盛不衰提供了特有的载体。总之,广西的中小型企业已经熟悉并且习惯民间借贷这种融资方式,当有资金需求的时候,往往是首先考虑民间借贷。
近年来,随着广西的县域正规金融机构大量收缩撤并、信贷资源配置权限的上收、信贷增长的适度控制、贷款风险管理的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提高20%左右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相当部份的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便转向民间借贷。正规的金融机构向来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就不高,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信贷权限上收,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更是慎之又慎。因此,当县域金融体系萎缩,民间借贷就自然介入,与正规金融形成了“国退民进”的关系。况且,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广西很多中小型企业产品销售和货款回笼受到一定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困难,存货资金占用增加,更加剧了资金周转困难,如果没有民间借贷的资金及时介入,很难想象还能有多少中小企业能生存下来。
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利率与正规金融机构普通贷款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国家银根紧缩,市场资金短缺时,民间借贷规模就扩大,利率就上升;反之则规模缩小,利率下跌。各类借贷中,家用消费的平均利率较高,企业借给个人的平均利率较低;从地区来看,各地区间利率水平有较大差异,经济发达程度与利率成反比;从期限看,期限越长利率越高,期限越短利率越低;从借贷关系看,个人借给个人较高,个人借给企业较低;从借贷方式看,信用借贷为较高,抵押担保质押借贷较低。民间借贷利率与金融机构普通贷款利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给中小企业提供了相对有利的融资条件。值得一提的是,调查说明“民间借贷利率一定高于官方法定利率”的说法站不住脚。民间借贷利率并非都高于一般银行利率,甚至有些借款不计息。一些“互助会”之类的名称不一的互助会提供贷款的利率,已低于官方法定贷款利率。这类组织显现出较大的互,借入民间资金的企业,一般都能按时归还本息。这说明,正规的金融机构没有充分满足企业对银行信贷的有效需求,即企业有意愿支付,也有能力支付本息的贷款需求。
广西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孕育了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则推动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二者是共生共荣,相互依存的。那么,如何发展广西的民间借贷呢?笔者认为:
一、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是壮大民间借贷的温床,发展民间借贷必须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民间借贷之所以经久不衰,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与诚信原则贯彻始终,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在广西民间借贷中,个人信用至高无上,信用信息十分灵通,借贷双方知根知底,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因此,只有下大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才能为民间借贷提供健康发展的外部空间。各级政府要努力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合力,着力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区和诚信居民。要疏通民间资金向投资转化的渠道,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保护投资人、存款人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拓宽私营个体企业发展空间,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总之,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如同有了阳光雨露,有了温度湿度皆宜的土壤,民间借贷自然就会蓬勃发展。
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民间资金运行规律
人民群众是创造民间借贷的主体,引导发展民间借贷必须尊重群众依靠群众。要引导发展民间借贷,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民间资金运行规律,切实做到因势利导,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在全国各地先后失败的委托借款业务,就足以说明:引导发展民间借贷切不可一厢情愿,而要从投向、利率、运作机制等方面引导不误导,规范不包办,切实做到多调研少开会,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
三、从实际出发是引导民间借贷发展的良方
首先,无为而治是上策。民间借贷是融入了亲情民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乡土信用和“草根金融”,是民间按照市场机制调节资金余缺的一种经济活动。一旦强行去规范管理,势必与市场机制的运作相去甚远,因为“看得见的手”毕竟不能代替“看不见的手”。因此,引导和发展民间借贷的总体原则应实行无为而治,任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我发展。其次,“阳光”与否具体看。民间借贷是否纳入政府的阳光化规范管理需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实施,民间融资行为逐渐转向公开或半公开,在经济发达的一些地方,其融资行为渐趋理性,引导其公开登记、合规经营、做大做强也许必要。但阳光化就意味着限制与约束,对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或者小规模的民间借贷,阳光化就没有意义。因为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或者小规模的民间借贷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无需固定成本的开支,而一旦正规化就必须形成规模和实现成本开支的可持续性,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其三,此消彼长促竞争。民间借贷与金融机构的借贷,特别是与小额信贷是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关系。民间借贷参与竞争,也有利于打破正规金融的垄断格局,有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有利于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水平,更好的抑制高利贷等违规金融的发生。当然,竞争在很多情况下也不一定就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转变观念,调整经营思路,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开拓市场,也是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的。其四,监测扬弃不可无。无为而治不等于不管不问,不一定阳光化也不是任其发展,引导和发展民间借贷必须进行不间断的监测与扬弃。所谓监测,就是要随时了解,密切关注和掌握民间借贷的运作机制、借贷主体、利率水平、资金投向、风险状况等等情况,当宏观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和地方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热点或突发性因素时,及时开展调查研究,给银行业、企业和参与民间借贷的居民作出风险提示和“窗口”指导,以便于审时度势有针对性的引导其健康发展。所谓扬弃,就是要对其中的非法金融活动和违规行为,特别是不稳定的因素加以规范,必要时给予严厉打击,防止发生借贷风险,从而净化民间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广西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2006,(8).
[2]温州民间借贷考察及其启示与路径[J].金融参考,2006,(3).
[3]叶林.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