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教育的课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教育的课标

篇1

【关键词】高职护理;实习阶段;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教育也随之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我国的教育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广大高校中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却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很多高校虽然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待提升。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根据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所制定的一项教学环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性地带领在校生进入社会,深入工作岗位,依靠社会的力量完成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劳动教育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近几年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实习劳动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形势,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经验、新问题不断涌现出来。

一、实习劳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实习劳动对于高职护理学教育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对接的平台。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学生要有足够的能力对病患的日常生活护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做出反应,为病人的康复提供必要的服务,为医生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在临床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实际需要,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能力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一)实习劳动是理论知识教育与工作岗位结合的重要环节。教育理论所提出的中心问题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深刻地反映出高职教育的本质规律。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思想、有担当的技能型人才,尤其对于高职护理学教育而言,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人的康复质量,对于社会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是向新一代人才传授理论知识和经验能力的过程,若仅有理论依据而轻视实践,则培养出的人才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学生虽然有着满腹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将其与工作实际进行结合,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劳动是实现学生理论与知识结合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从学校迈进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临床护理经验,同时有针对性地对自身在护理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或认识的误区进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合格护理工作人员。(二)实习劳动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虽然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以实践为主,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此外,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受到丰厚的待遇,往往养成了怕苦怕累的习惯,劳动观念不强,而护理行业又是劳动强度相当大的一个行业,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此,强化劳动教育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帮助学生面对社会的挑战。(三)实习劳动可以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开始逐渐提高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积极奉献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点要求,而通过实习劳动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社会劳动中感受到奉献社会所带来的成就感,增强社会责任心,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立志成为一名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新时代青年。(四)实习劳动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医院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往往对学生的实际工作经历和临床护理经验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积累工作经验的主要机会和来源也就在实习劳动这一环节。因此,在劳动实际中积累经验,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更加快速的适应护理工作的岗位,提高就业率。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的劳动观念不强,劳动价值弱化。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现阶段,大学生大多数出于独生子女家庭,家庭对孩子优厚的待遇和功利主义心理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许多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不强,不愿意吃苦,从主观上不愿意参与到劳动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认同感不强。(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模式单一。大多数职业学院将专业技能的教育列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劳动本身的教育,缺乏利用劳动对学生人格进行培养和刻画的意识,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仅仅采用传统的说教教育,不能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劳动过程中,无法锻炼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更有甚者采用粗暴强制的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对劳动产生厌恶的情绪,不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方式。

三、在实习劳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创新实习劳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想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劳动和就业素质,就需要在实际劳动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学生不怕吃苦,谨守初心的作风,并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临床护理行业。通过实习劳动教育的开展,学生可以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护理工作对于病患康复的重要性,加强对本专业的理解,从思想上做到热爱自己的专业,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珍惜学习的时光,为正式迈向工作岗位,服务社会,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许多学校已经将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纳入对学生的综合测评体系,但对学生毕业所需要的实践学分要求并不是很高,许多学生在第一个学年就可以轻松完成毕业所需要的社会实践劳动学分,无法满足新课标背景对学生实践劳动时间的要求。学校应积极向社会各界寻找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劳动的平台,组织学生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劳动,并利用好志愿汇等网络APP对学生的实践劳动进行管理和登记。例如,在当地的图书馆做志愿图书管理员、为当地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给当地福利机构捐献物品等等。在实习劳动过程中,要精选适合的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时获取最新的学生实践情况和数据,了解学生的劳动情况,并设计科学合理的奖罚机制,对积极参与社会劳动的学生给予表扬,并督促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二)开展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岗位的竞争力度逐渐加大,对毕业生的劳动能力、职业道德、诚信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重点就放到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方面,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校要加大力度开展劳动道德专题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对于护理工作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医护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并且承担有一定的风险。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集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疏漏,极易引起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上述几点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自我表达等能力,提高其专业技术,以确保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其所从事的岗位。学校可以组织实习生定期下基层、进社区开展劳动或者义务活动,也可以邀请医院中优秀护士实行劳动交流并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三)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社会劳动期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工作,能为内心带来极强的震撼,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晚上可以在学生总结工作经验之余,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帮助学生舒缓紧张的情绪,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工作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在正式进入企业后可以尽快融入集体中,建立感情,更好的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为病患提供更加细致的护理服务。

四、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劳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校要提高对学生实习劳动环节的重视,在实践中完善实习劳动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出实习劳动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担当的医疗护理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徐嘉玲.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护理学生实习阶段劳动教育的途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19:62~63

[2]刘素芹.江苏省卫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南大学,2014

[3]储珍珍.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9:287~288

[4]张娜.民办高职“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9,23:121~122

[5]高洪贵,张永杰.服务型乡镇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规范研究[J].三晋基层治理,2020,7

[6]梁佩佩,沈宝国.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分析和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2

[7]胡莹瑾,吕丽,胡月阳,狄娜,李艳,李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农家参谋,2020,1

[8]张丽肖,李丽娟.云课堂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

篇2

关键词: 小学劳技课堂 教学质量 提高措施

1.引言

小学生在劳技课堂中可以对劳动有更深的理解及培养自己良好的劳动习惯,这是小学教育与学生劳动相结合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有规律的劳动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及间接让其理解体会劳动人们的不易,使他们更热爱劳动。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应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同时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及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体质、意志力、情操及自身审美观、鉴赏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新课标不断强调的内容之一,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生劳技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提高小学劳技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2.1改善传统的教学过程。

劳技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有很大不同,劳技课程对小学生实践性的要求及个人操作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此外小学生的整体心智水平都不是太成熟,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用一些专业性太强的语言,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劳技课程当中很多操作动作都需要小学教师给予一定的示范,这就要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水平要尽量高,争取每次示范标准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学老师在进行示范动作时不能一味地求准确快速地完成,应该将整个动作分解成几个部分演示给学生看。对于一些重要或者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教师应尽量多地演示几次。只有采取这种措施才能加深学生对整个劳技课程内容的理解,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取小学劳技课程知识和学习劳技课程的技巧。

2.2转变传统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重新定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上,自己充当引导者和督促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何在劳技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2.1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

劳技课程是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题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整个劳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转变教学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劳技项目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对于学生得到的机会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自己动手完成。对于完成自己的任务,小学生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成就感,成就感对于激励小学生更好地学习非常重要,随着成就感的不断增强能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小学生兴趣的不断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挖掘小学生内部的创造力,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2.2.2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条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新课程改革的投入不断增加,小学生的劳技课程种类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投资,尤其是一些先进设备的使用,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相对于先前的多媒体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信息量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整个多媒体的效果非常好,其中包含的很多木偶类型的画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要讲的课程在网上特定地搜寻出一些相关资料,这样会使学生更有兴趣更好地认识自己要学的内容。

2.2.3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所有课程当中,劳技课程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劳技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本学科的优势,如果在教学当中让小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很容易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整个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有利的。

3.教学单位要重视对于劳技课程设备的完善,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劳技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自己实际动手,小学生的实际动手都是在劳技课程的设备上进行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设备,小学生怎么进行良好的动手锻炼呢?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增加对整个小学生劳技课程的投入,使国家对小学生教学的投入资金准确到位。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引进更全面的设备,这样有利于学生眼界的开阔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劳技教师一定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使我们国家的“小树苗”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顾志成.如何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效果[J].校长阅刊,2006,4:134.

篇3

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就教学宗旨来看,体现了以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的价值取向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的转变。

二、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

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性科学,打破性神秘,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创新教育途径新体系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首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将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同时,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技能构建有效载体。

第二,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的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原则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项目或内容。

第三,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育诸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以体益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第四,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根据自身运动场地狭窄的实际,自编了室内徒手操,开辟室外趣味体育活动场地,解决了部分学生不能做课间操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增强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坚持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在加强校内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调动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或家庭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宫、少年宫、体育俱乐部等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互动协调的良好局面。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现在我把王家店小学2018年度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及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完成情况作如下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王家店小学始建于1976年,学校占地面积30033平方米。教职工总数65人,专业教师36人,学历合格率100%,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3人,区级及以上教学能手25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9人;现有学生405名;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6276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066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46.8万元;2018年9月班级12个,最大班额40人。2017年我校被评为学校教育教学实绩比较突出单位,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实绩突出单位,市级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1.严格执行三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招生、考试、作息时间符合有关规定,制定了减负实施方案并落到实处。没有乱订资料,补课现象发生。对教师课程计划的制定,进度安排,教案的书写,作业留批等教学活动实施全程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保证了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2.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和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建设从决策规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到管理保障,各环节实施到位,成果显著。去年重新修订《经典诵读读本》,今年新编订使用《小巧手剪纸》教材和《写字》教材,着手编制我校的《版画》和《电子琴》等教材,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在校本课、兴趣小组和美术、音乐课堂开展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校本教学活动。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上,我们抓实信息课教学,在四五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在一二年级开设活动课,三至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教研室10月份教研活动要求,我校开展“篮球与我们的生活”的综合实践课程,有切实可行活动设计方案,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重视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活动过程资料齐全。

学校利用基地、社会资源,分别在3月份和10月份在学校基地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土地施肥,灌溉和种植蔬菜的技能,秋天体会收获的喜悦。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月28日少先大队联合“华夏老年公寓”组织开展了敬老爱老社会实践活动联谊活动,此项活动丰富了老人的生活,增进了老人们与孩子的交流,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通过搞好环境卫生,帮助老人整理内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本次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突出学生体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也在学校中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3.狠抓写字课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几年来抓学生写字是我校三大工程之一,学校计划中始终强调写字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我校学生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是练字时间,做到有内容,有检查,重指导,定期展示。5月中旬教导处组织历时一周听全体语文教师的写字课。语文教师参加听课研讨,其中8位教师节节听课,学习很多方法,受益启发较大,对写字教学有深入的理解。使写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

为加强汉字书写教学,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和语文教师指导水平,5月28日开展了学生写字竞赛活动,此次活动在六一活动期间进行了展示。

9月刚开学,利用写字教材,开展对学生写字姿势的纠正与培养,辐射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分别举行了“文苑杯”读书征文;读书月活动;在寒假和暑假分别举办两次“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报制作评比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科技意识和激发学生科技兴趣;数学竞赛,学生综合能力(语文学科的写字、识字、作文、朗读等)测试等活动。

我校积极参与第二十三届“文苑杯”暨2018年度“千佳小读者”全市中小学生征文活动,39位同学荣获“文苑杯”征文奖。

5.深入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组织开展了“守则规范知识测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等一系列既有声势又有实效的主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周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6.坚持立德树人,以班队会及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深化德育主题教育。从校长、政教主任到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德育队伍完整,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管理到位,计划总结齐全,评价真实,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立了家长学校。

本年度,我校先后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结合上级关于未成年人“十大好习惯”和“三爱三节”的具体要求,“一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德育主题教育:三月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以学雷锋活动为依托);四月份的环境保护月系列活动;五月份的“中国梦,劳动美”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九月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教育活动;十月份的“向国旗敬礼”爱国主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十一月份感恩父母、感恩师爱主题教育,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7.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积极研究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的“自主高效课堂”,针对我们在各科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困惑,积极通过派出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校内研究、咨询专家等途径加以解决。充分发挥校本听评课活动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本领的促进提升功能,截止现在,本年度我们3月份、5月份、9月份和11月份开展了四轮全校性听评课活动。每次听评课后,都组织集中反馈活动和学科首席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活动,这种校本展示活动,接近我校同学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有效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重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开展学生合作学习即综合素质“小组捆绑式”量化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小课题研究;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和作业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的稳步发展,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创造性的教师,并在教育科研中发挥示范作用.

8.加强评价制度改革  教改重点落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上,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全面、综合等级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六月下旬进行音体美学科的等级评价;进行了语文综合能力评价和学生的整体能力评价,指导学生整理“成长记录袋”。

4月份圆满完成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4年级质量检测工作。

9.教师业务实行精细化管理  各类教师业务有具体要求,有评价标准,有检查记录,有集中反馈。5月份、7月份,11月份、对教师业务进行综合检查,纳入对教师的考核。

10.教师队伍建设

(1)业务提高方面:

在校本培训方面,我们结合课堂教学、业务检查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制定学期培训计划并加以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校本培训务求真实有用,先后进行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意义”;“教师心理健康探讨和学习”;“集体备课策略”;“对上课的认识和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等十五次培训。

在专家引领方面,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针对我们在各科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困惑,积极通过“请进来”教研室、进修校专家把脉课堂教学8人次,“走出去”先后派教师到湖北武汉,苏州的校长培训,第七届中信北京史家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乌丹的全市英语青年教师培训、山东济南的音乐名师工作坊培训,阿旗天山小学英语阅读工作坊培训、锦山全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等6人次到松山区外培训学习;尽可能多组织教师到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八小、实验二小、七中附小,木头沟小学,河南营子等地培训学习,走出去总数达63人次。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举行“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3月7日学校进行“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派出6位教师参加松山区小学第三届“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我校英语轩冲老师和美术武晓琳老师获得一等奖,同时获得这两门学科的第一名,武晓琳(王家店)在松山二小代表美术学科进行大会交流展示;我校在3月30日两位教师进行英语和语文“说课标,说教材”展示活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师德建设方面:强化德育工作,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各科教师都有义务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后进生,要讲究为人师表,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后勤教师在不同岗位上同样肩负着与前勤教师一样的育人责任。制定师德考核标准,同伴互评,家长评,学生评,班子评,评比结果纳入综合考评之中,近几年教师的幸福感,进取心明显在增强,师德行风好,本年度,截止到现在,共召开了3次家长会。形成了家校共同培养教育学生的良好态势,社会满意度较高。

11.体卫艺工作

本学年,我校积极落实“三化三高工程”。组织开展各项艺术、体育活动,活动设计尽量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实际,尽量扩大参与面与影响力。

(1)5月31日,我校为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举办了主题为“凝聚正能量  托起中国梦”的庆六一暨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2)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小型比赛常态化。3月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全校性的每月一次的全员参与的年级组体育竞赛活动共六次,分别是4月篮球赛;5月拍球、运球赛;6月踢毽子、跳绳比赛;10月篮球赛。

(3)积极开展教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五月份开展了全体教工参加的拔河比赛活动,六月份和木头沟小学开展了两次教职工篮球友谊赛。六一期间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4)五月和六月,我校女子篮球队分别参加了片区比赛和全区比赛,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我校体卫艺工作自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鼓舞人心,是历史性的突破。

(5)9月份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

(6)10月11日举行了第六届秋季田径运动会。检验了运动员的水平,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明白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7)11月末开始全校性冬季长跑活动。

12.美育规范化, 社团活动校本化 、常态化  开齐开足了美术、音乐课程,新建了美术、音乐教室,对美术的耗费品及时补充,保证教学与活动小组活动正常开展。学校现在有篮球队(2个),葫芦丝,合唱队,版画,剪纸,独唱,文学社,心理健康等9个社团每周一,周三下午活动,做到了有教师,有教案,有场地,有活动过程,有活动成果。在全区小学十佳歌手竞赛中,我校参赛五位选手,有四位出线参加全区的竞赛。

13.信息化建设、图书与实验工作  我校计算机教室,图书阅览室和实验室已经按照标准配足配齐。成立了各种组织,制定了各种制度,注重使用管理,尤其是图书室近几年我们为了书香校园建设投入很多资金,更新部分图书,订阅学生喜闻乐见的期刊,图书利用率非常高,学生爱读书习惯已经形成。

14.基地建设  既让学生受到了劳动教育,又解决了部分食堂用菜,现在正积极争取局后勤办支持建造阳光冷棚。

15.住宿管理  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召开会议、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实施就寝课程化管理等措施,使生活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依托均衡发展,在原有条件基础上,又进行了美化装饰工作,宿舍文明温馨,宿舍门牌号、楼层示意图、安全疏散标志等明显,通风良好,地面干燥清洁,墙体明亮,学校为每位住宿生提供了床单苫单,内务良好。为入住学生建立基本情况信息册、管理登记册,交接规范。生活教师注重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已经申报宿舍管理区级达标学校,上个月已经通过局宿舍管理达标的验收。

16.食堂管理  在采买、储存、加工、售卖、留样等环节都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操作,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成本核算,定期公布均衡的营养配餐食谱,倡导勤劳节俭、健康饮食。食品加工制作贮存专人负责,坚决杜绝质次、变质、过期食品进入学生餐桌,杜绝剩菜剩饭再次进入学生餐桌,食堂账目财务管理已经按局后勤办公室的要求进行了规范。

   17.“三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利用旧教学楼翻新改造的机会,学校班子成员与部分教师对学校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高标准的设计,设计更加科学,布局更加合理,育人功能更强,对原有的橱窗,宣传标语进行了维护,内容进行了更新。门厅、廊道、教室、各功能教室、食堂宿舍文化布置品味高雅,处处体现教育性,操场改造后更加适合学生运动。

今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少年宫楼廊道文化重新设计,一楼的感恩主题,二楼的行为习惯主题,三楼的书香主题。同时,对班级园地进行整体布置。

18.不断挖掘、提炼学校优良传统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我校地处夏家店文化的发源地,浑厚的夏家店文化造就的淳朴民风、向上向善的朴素理想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校师生,多年来,我们的教师早来晚走、努力工作已经成为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提炼了我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执行理念、团队理念。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重要位置悬挂,在重要场合宣讲,取得了振奋人心,激励人心的良好效果。

三、 学校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完成情况(有专项报告)

(一). 2013年我校启动书香校园特色项目建设。

(二).主要思路:有书读、爱读书、会读书、活动读。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

1.成立领导组织和推进组织。

2.建立健全阅读推进机制与评价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书香校园工作的推进。

3.加大投入,塑造环境。

4.开发校本课程,编印校本教材,扎实进行经典诵读工作。

5.以活动促项目创建。(今年主要工作)

(1)分别在4月和10月开展第九届、第十届读书月活动。

(2)第二十三届“文苑杯”暨2018年度“千佳小读者”征文竞赛37位同学荣获“文苑杯”征文奖,我校六年一班孙美琪同学的作品《给我启迪最大的一本书》获得“千佳小读者”征文一等奖;四年一班杨英楠同学的作品《在成长的路上》获得“文苑杯”征文三等奖,

(3)开展“最美读书人摄影展”活动,通过联系借到赤峰市图书馆的“最美读书人摄影展”展板62块,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六一活动时两次开展展示活动,推动师生从“爱读”走向“会读”,让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努力实现人人因读书而精彩、校园因书香而美丽。

(4)5月27日在音乐教室我校武晓琳老师开展“读书摄影讲座”和“欣赏赤峰市最美读书人摄影作品”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读书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5)教师读书交流。积极倡导、鼓励教师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提高人生品位、职业修养与专业水平。4.23日进行全体教师参加的读书交流活动;9月19日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10月28日开展语文教师读书交流会。

(6)开展讲座。 “小脚丫”文学社举办写作讲座4次,给文学社的社员传授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

(7)开展亲子共读和师生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8)经典诵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固定的宣传版、电子显示屏,宣传读书和经典诵读活动;用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橱窗;班级利用板报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校园广播在早晨、中午、晚放学时播放《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小说《三国演义》等经典,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校内已形成浓厚的书香气。

尊敬的各位领导,把这所学校办好,办出特色,让上级、家长和社会满意,是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望,殷切期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在检查中严格要求,在反馈中知无不言,以利于我们及时改进,使我们的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渗透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作用。然而,在目前普遍存在对音乐教育偏重于审美功能而忽视其德育功能的现象。鉴于此,笔者深入探讨音乐的德育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概念界定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及价值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与价值观念的教育。德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去寻找实现德育的途径。音乐学科对德育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这两者是学校育人和培养高尚道德的有效途径。

1.课前备课充分,倾注德育心血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充分备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小学这个学习阶段,音乐教师一定充分要树立德育理念,以教材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保证每节音乐课都存在德育的注重点。例如,在备课时,要注重把词、曲作家的高贵品质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与内涵进行有机统一,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从而更有益于读懂这些音乐家的人生,更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这不但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2.挖掘潜在因素,进行品德教育

新课标指出要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让学生更能产生爱国情怀,使他们能够和谐相处,团结互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努力去挖掘教材存在的其他潜在的德育因素。因此,音乐教师用的教材都明显地存在思想教育。例如,《国歌》就是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最好的教育题材。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对歌词的意义、时代的背景等采用赋有激情的语言进行描述,以此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3.妙用有趣游戏,营造德育氛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游戏,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能够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终促进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例如,通过捉迷藏游戏,不仅使学生能够快乐的游戏,而且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4.巧借实践活动,健全学生人格

音乐实践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能使学生的生活更丰富,集体主义感更强,而且对于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提升纪律组织性及上进心,记住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理念。另外,还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文化的滋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通过大合唱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坚强毅力的养成达到最大化,从而促进人际交往,激发学习欲望,使他们能够在其他方面也奋发向上,帮助他们突破自我,促进人格完善,达到优秀行列。

5.创新评价机制,渗透德育理念

为了达到充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的目的,教师需提高评价机制的创新性,以此来不管推进小学音乐评价制度改革,在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眼光和审美能力为目的,从而让音乐评价成为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踏雪寻梅”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取一位组长,让学生集合小组的力量分配好每人负责的版块,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各组进行学习汇报时,教师可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对各组的表现评价,并以此作为评优标准,在此过程中引导各组以公平、理性的态度进行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严谨、谦虚、公正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以上便是我在音乐教学对德育教育的几点体会,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关注学科教学的同时,必须要充分重视德育,要充分挖掘德育的价值,利用其价值来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音乐教师要始终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进行备课,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内容,借助游戏及合适的实践活动进行德育,并通过创新性的评价将德育的内容寓于整个音乐教学之中,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切实提高音乐的育人质量与效率。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与德育的巧妙结合是一种突破,是教育的创新,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与创新,使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德育,从而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优良的品格,成为祖国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秋茂.浅谈小学音乐课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23).

篇6

(一)办学思想

几年来,我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如下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放创新的办学模式;激发潜能的教育策略,高效精细的学校管理;突出内涵发展的办学特色,“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办学目标

“以和谐求稳定,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求生存,以管理求质量,以科研求提升。构建品牌学科、品牌教师、品牌学生三位一体的品牌学校。”

(三)学生培养目标

“文明的Xx人、高尚的中国人、创新的现代人、发展的未来人”。

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实现目标靠的是认认真真地思考,脚踏实地的工作,我们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要求是:教育要有新理念,管理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教研要有新方法。的工作要求。

二、工作目标

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控制在0.1%以下,完成率达到98%以上。

三、工作措施

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建设,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协调关系,减少内耗形成整体力量的有力措施,是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有力保证,是科学合理的需要,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是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提高教育质量,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的有效手段。

1、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定以学校成员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最终目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不断建章立制,建立了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分部管理,逐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行政管理网络、德育管理网络、教学管理网络、后勤管理网络,逐步完善了管理的三个机制。即以导向为主的目标机制,竞争激励并存的动力机制,以逆向控制为主的制约机制。

3、确立明确的目标,引导师生自我控制,自我超载。把做好工作,完成各项任务和尊重人、关心人,提高完善人的素质统一起来,在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订学校的近期、远期发展规划,让他们充分认同这一目标,并主动把它作为共同奋斗的行为纲领,去努力工作,达成目标。

4、充分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对教师采取多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对其进行激励,以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在管理中,我们灵活运用各种激励因素和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使他们能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能自觉地从学校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管理者一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发展目标的实践或任务的完成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全校教师基本情况

专任教师81人,其中本科78人,专科3人,本科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97%。

2、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制定学校师德建设考评方案,签责任状,建立教师个人师德考核档案,进行跟踪考核,开展文明办公室、文明教师评比,把师德教育同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优等工作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严格按区“十五”继续教育方案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并为教师建档,每人一档。

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师活动计划,要求各教研组统一备课,根据“新课标”编写教案,教研活动时间对“新课标”进行探讨研究学习。

业务学习:分骨干教师、新教师、全体教师三个方面培训,主要用“新课改”进行培训考核,对骨干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方面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对“新课标”的认识,并分别进行考核。

学校重视对骨干教师培养。通过校本培训和对他们考核,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带头做公开课、示范课,积极参加科研立项工作,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学校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新秀课、创新课、探索课,新老结对子拜师活动。青年教师在教教学中已成为中坚力量。

3、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迫在眉睫,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成立了由常海担任主任,薛东、、李纯洁、杨宇、吴丽丽等级为信息技术骨干组成的信息技术教研部,以提高教师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要求45岁以下教师均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五、课程改革

1、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全学科、开足课时。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初三政治、历史、劳技,初一初二劳技实行大课小课穿插上,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上,小课主要从理论上学,大课主要结合实际观看录象片,购买各种教学光盘,组织学习观看,如:劳技课观看“装潢与布置”、“家用电器使用和保养”、“中国植物王国”,历史政治课组织学习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英雄儿女》、《校园军魂》、《百年叱咤》(丛网上下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前途、热爱劳动教育,不仅丰富学生文化知识,而且使学生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知识,增长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依据。

3、研究性学习

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在学期末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评奖活动,对于研究性学习成果显著的学生给与表扬。

4、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主要以艺体为载体,先后开发了体育方面的“篮球和健美操”,美术方面的“雕塑与装潢”音乐方面有“通俗音乐”每学期开课6课时。

六、教学工作

(一)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1、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开学前,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各学科、各年级组再依据校级各类计划制定年级、科组计划。教师再根据学科组、年级组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各级各类计划制定时均做到有内容、有时间、有专人负责,有措施要求等,实现了计划的精细化,提高了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教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双周备课,单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学进度)。

3、讲求实效作好作业布置和批改。各教研组教师在组内精心确定全批全改的作业类型,兼顾巩固和发展性作业,并按时按量进行批改。

4、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5、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二)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1、开展各种讲座,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观看各种讲座,既丰富了老师的理论修养,又净化了老师的心灵。

2、开展“教师读书”、“教育开放月”“教学基本功大赛”“党员示范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总结。

3、开展集体备课。以“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为主要模式,在诸多教研教学问题中选中一切入点,形成同一课题,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研究载体进行不同研究,提出各自看法,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4、开展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不仅在校内互相听课外,还外出听课听讲座等。听课活动的经常化、随堂化使课堂更开放、更有效,同时还给教研活动提供无尽的资源,加上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形成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七、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的关键所在。

1、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

一是细化教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常规要质量,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二是强化监督检查,要把常规管理工作作为考评教师的主要指标。加强质量监控,进行分析评估,对好的进行表彰,对差的进行整改,以促我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2、为了取得质量检测真实的、可信的效果,并为进行质量分析提供客观、全面、原始的理论数据,无论是平时还是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都能严肃、认真的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学校、学生、家长三满意。

3、几年来,我校初一、初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一直居于全区上游,初三完成率和升学率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八、办学特色

我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性化与制度化的管理模式;2、坚持德育创新,3、科研促发展;4、艺体创品牌

⑴人性化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调动人的最大潜力,充分了解人性,一切从人发展和需求出发,学校大事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制度,这样群众就会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下发了教育教学征求意见表,全校教职工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在工作中逐渐修正。

⑵我们学校的德育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党员先锋岗、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等都是德育创新的具体事例。

⑶我们学校2006——2009年,教育科研立项,国家级4项,省级3项,市级25项,区级72项,参加人数达96%。特别是教师个人立项,逐年增加,比如:李雪老师的《培养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美术、音乐、体育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品牌。以开展群众性的艺体活动为依托,丰富学校艺体内容,把校本教材的内容,融入到大课间、艺术节、运动会等各项文艺和体育活动中去。创建美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几年来的“德艺双馨”汇演,每年的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不仅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同时也吸引了社会与家长的关注。现在我们学校的大课间和间操在全区也是最有特色的。

篇7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

How to manifest “Personal character And Society” life, comprehensive nature, activity

Li Qiuzhen

【Abstract】“Personal character And Society” the curriculum is take child’s life as a foundation, promotes student good personal character Tong Cheng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This curriculum mainly has three essential features: Life, comprehensive nature, activity. This curriculum’s three aspects are an organic synthesis entity. The teacher should grasp the goal comprehensivel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change stresses the knowledge study in the past, neglected ability and the emotion, the manner, the values raise teaching idea, through many kind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helped the student to obtain the rich emotion experience, to form the positive life manner, to form the good behavior habit, the enhancement to adapt and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ability. Masters the necessary elementary knowledge, thus overall achieves the curriculum goal.

【Key words】“Personal character And Society”; Life; Comprehensive nature; Activity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主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1 生活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遵循生活的逻辑课程标准中“儿童的品德和

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教育者要尊

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二是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获得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的一点看法。

1.1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在教学《悄悄长大》这一课时,我让儿童知道自己是怎样出生、怎样生活、怎样长大的,让儿童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和耐心的教育,使儿童从小知道父母的辛苦,让他们从小学会感恩,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1.2 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需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又如,在教学《我与家庭》这课时,我们要让儿童知道当家的辛苦,让儿童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洗洗碗筷,收拾房间,打扫卫生,上街购物等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小鬼当家”的酸甜苦辣,从而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1.3 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就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所以在教学

中,我们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走向文明》这课时,我不只是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调查,如: “乘公共车时拥挤不拥挤?”“有投有人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等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发现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视面不见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课堂上的教育,这时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认识社会,谈谈自己对这些现象有何看法、有何感受?人们对这种社会现象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建构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在社会生活中.在自己的心灵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2 综合性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而所谓的综合性课程不是简单地将课程中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拼凑或叠加在一起。“综合课程”的内涵:它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因此综合课程注重的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这种综合是一种内在的有机整合,而不是简单的拼盘。这种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与各科课程内容的整合,主题学习的综合,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融合等三个方面。

2.1 与各科内容的整合:《品德与社会》与各学科内容的整合,并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学科知识相

互渗透,融会贯通,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从而优化知识结构。小学中高年级设置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意义就是: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一条通向他们生活的渠道,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他们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因此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加强学科间教材内容的融合,密切课堂教学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把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理念.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家乡的变化》这一课,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访问、游览、查阅资料等)了解家乡的人文地理、人情风俗、旅游交通等多方面的知识,真实地去感受自己的家乡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用“我来做个小导游”的角色表演形式,让学生向别人展示自己家乡的美丽,感受家乡的可爱,从而培养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无形地将品德与社会、自然、科学、地理等各学科的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2 主题学习的综合:

《品德与社会》是由相关学科整合而形成的综合课程,其教与学的方式会更加丰富、灵活。各学科运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在新的综合课程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可以综合运用。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其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来实现的。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角色游戏、看录像、讨论交流等。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

例如:在教学《我爱我的家》这课,我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了解到家乡的一些存在问题,如:工厂废气、污水的排放污染,垃圾的处理不当等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同学讨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打算采取怎样的措施处理这些问题?”通过积极的讨论,同学们提出了很多设想,有些同学还提议给市长写一封信,建议把工厂迁移,建立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场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感觉到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真实性,同时学生的自主活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3 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融合: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面向学生生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空间不应局限于课堂和学校,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将品德与社会课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又拓展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活动性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化发展,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活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主体活动性教学,品德课程的实施应该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转变。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儿童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教材。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的活动式教学是建立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上的自觉行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方式改变的必然趁势。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篇8

人文教育是一种对于真善美的价值追求的教育,科学求真,道德求善,生活求美是其基本内涵。自爱和爱人是人文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自爱”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爱人”的真谛是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善待他人。英语教学同样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

英语教学;人文教育;“自爱”;“爱人”

人文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热议的话题。那么,什么是人文教育?它有哪些重要内容?我们为什么要加强人文教育?英语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这些问题,对于从事基础英语教学工作的广大教师来说,也许并不清楚。有人认为人文教育就是文科教育,像语文、历史、外语、哲学等都是人文教育;还有人认为人文教育就是有关人文知识的教育,等等。其实这些说法并不准确。从逻辑分类看,广义的人文教育是与科学教育对应的概念,尽管这二者有交叉。科学教育中的实事求是、求真精神就是属于人文教育的内容;人文教育也要讲求科学性,其很多内容必须经得起科学实践的检验,如历史教育就必须尊重史实,利用考古科学的最新进展取得的成果,等等。从狭义上分析,人文教育与政治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技术教育、劳动教育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人文教育包含人文知识的教育但不等于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教育并不仅仅是文史哲等知识的讲授,如果这种教育与当下的文化和社会问题严重脱节,无法回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就会使人文教育变成一种无关现实生活的东西,变成一种专业课程之外的“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至于学生仍然可以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态度和方法来学习。[1]有些人如果只是熟知人文知识,但却缺乏最基本的人性和最起码的道德,其人文教育就不能说已经合格,人文学科中有些教授、博导、博士中有关人文知识的掌握不可谓不多,但有些人却抄袭剽窃甚至违法犯罪,这就说明人文教育与人文知识还不是一回事。人文教育与文科有关但并不局限于文科,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为人文教育是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使学生保持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有专家认为应该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很有见地的。[2]

我们认为,人文教育是一种对于真善美的价值追求的教育,科学求真,道德求善,生活求美是其基本内涵。如果说科学技术教育遵循的是一种改造世界的工具理性的话,那么人文教育着重培养的是改造人自身并使之更健康的价值理性;如果说科学技术教育是一种教人如何做事的教育的话,那么人文教育就是一种教人如何做人的教育。我们认为,人文教育的基本维度是“自爱”和“爱人”,或者说,自爱和爱人是人文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爱”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自爱”是指要热爱自己的生命。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个人的出生是以牺牲无数其他个体的出生为代价的结果,每一个人都无权不善待自己的生命;一个人基因的独特性决定了个体生命的独特性,是任何其他生命无从替代的;此外,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牵涉着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一个生命的辉煌可以造福社会,惠及一切与自己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他人,一个生命的逝去则会对社会、对他人产生自己无法预料的影响。其次,“自爱”是指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人格。人一出生,就面临着无数的选择,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如何选择的问题。正像存在主义哲学揭示的那样,人永远是未完成的、不确定的存在,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和诱惑,个人必须由自己作出最后的决定,必须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那专属他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人格塑造和人格培养的问题。在这一点上,社会的教化和他人的关爱都只是自己选择的条件,学生们必须学会自己决定如何独立地完善自己,教师们则应该在学生们的成长道路上给予启发和指导。第三,“自爱”包括对自己才能的珍视。凡是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如果一个人总是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就会越比越气馁,越比越自卑。“天生我才必有用”,要相信自己的特长和能力,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可以赶上别人甚至超过别人。只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有意识地完善、增长自己的才干,才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才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爱人”的实质是热爱他人,热爱同类。具体而言,就是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就是承认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同样宝贵,承认他人和自己一样都有自身的人格尊严,承认他人的权利和自己的权利一样不受非法侵犯;理解他人,就是要正确认识他人和自己一样有自己的利益,和自己一样有七情六欲,和自己一样有各种弱点和缺点,和自己一样会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错误,因而不苛求他人完美无缺;宽容他人,就是面对他人的利益、欲望、弱点、缺点和错误,要有宽宏大度的胸怀,如果不涉及原则问题,不必以牙还牙,针锋相对,涉及原则问题也应该通过正当程序加以解决;善待他人,就是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时候,哪怕对方有缺点错误,只要不是敌对双方的矛盾冲突,应该以人为善,给他人以自我完善的机会,给他人以认识、改正错误缺点的机会,不必争得你死我活,拼个鱼死网破,即使是敌对双方的根本矛盾,也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自爱”和“爱人”就像是一个钱币的两面,对于人文教育缺一不可:只有“自爱”而不“爱人”,那就是极端自私自利的人,就不可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和善待他人,不可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的结果是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不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自爱”就变成了“自害”;只“爱人”而不“自爱”,先不说它由于要求太高而使一般人难以达到因而难以接受难以实践,光是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教育的目的是鼓励每一个学生“自尊”、“自立”、“自强”,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因此,只有“自爱”,才能更好地“爱人”“爱家”、“爱国”、“爱生活”;只有“爱人”,才能为自己找到建功立业的目标和成就事业的基地,才能有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为自己的全面发展提供实现的可能。片面强调“自爱”而忽视“爱人”,培养的是鼠目寸光、胸无大志的极端利己的动物;片面地强调“爱人”而忽视“自爱”,则容易走上片面的强调“工具教育”而贬低“目的教育”的歧路。这两者都不是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因而是应该加以克服的。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呼吁很多[4][5][6],甚至在数学、化学、计算机、生物、艺术等领域也有人提出要加强人文教育的倡议。基础英语教学中是否应该进行人文教育?对此意见不一。有人会认为中小学生年龄太小,对其进行人文教育为时过早。但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古代的启蒙教育中就有大量人文教育的内容,而这时的大多数学生年龄肯定在“儿童”之列。我国有学者提出要在幼儿阶段加强人文教育[7],说明年龄不是问题。有人会觉得在汉语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顺理成章,因为我们有悠久的人文教育传统,但在英语中进行人文教育有困难,因为文化习惯不同。对此也应该客观看待和理解。基础英语中可能没有基础汉语中那样有大量人文教育的内容,但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基础英语教材中同样有许多关于“自爱”与“爱人”的内容,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尽管“普世价值”、“全球伦理”的提法有争议,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今的人类已经融为一个大家庭,共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各国人民的利益、兴趣和爱好是相通的。既然如此,那么在人文教育方面各国的教材也就有共通之处。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第一要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教育文化资源,挖掘中国历史文化中与人文教育有关的内容。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和历史知识,当需要讲述中国文化传统时便可以运用自如。第二要熟悉基础英语教材中有哪些课文、事例、人物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重点进行哪些人文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选择那些有现实针对性的材料,必要时可以准备挂图、视频、幻灯等教学器材加以辅助。第三要注意立足长远,长期教育。人文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立即收到功效,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处处做有心人,长期坚持。第四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做“自爱”与“爱人”的表率。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自尊、自爱、自强方面现身说法,在关爱老人、关爱学生、关爱残疾人等方面率先垂范。既要做有心人,又要“润物细无声”。那么,在英语教育中如何具体进行人文教育?由于各地的教材差别很大,并无统一的做法,在此我们也无法列出具体的篇章。我们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内容都可以充分利用。例如:教育学生科学求真,那么就应该尽可能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考试舞弊,因为英语的答案大多是客观性试题,舞弊相对容易,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不偷看不抄袭,依靠自己的能力考出真实的成绩;教育学生道德求善,就要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艰苦朴素,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英语学习有时难免枯燥无味,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完成作业等都需要有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克服懒惰诱惑,自觉吃苦,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教育学生生活求美,就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大自然的美,要教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学生一起去欣赏美,这方面新课标和新教材都做得很好,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赞美大自然、讴歌生命的美丽、热爱生活的篇章,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学生发现不同的语言美、文化美、民俗美和异域美,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自觉领略课文展示的美好境界,实现美的升华。如果结合课外阅读,介绍海伦•凯勒、莎士比亚、海明威、狄更斯、马克思、张海迪等人的名人名篇,效果可能会更好。

作者:黄姣玲 朱莹 李荣超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廖梦园.大学人文教育的现代性困境[J].教育学术月刊,2010,(10).

[2]谢维营,郑莲香.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6-01-17.

[3][德]米厦埃尔•兰德曼(张乐天译).哲学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202.

[4]谢平.大学人文教育[J].前进论坛,1998,(4).

[5]李维武.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与复兴[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篇9

象山县实验小学

关于申报省示范小学的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象山县实验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已有百余年历史。曾数易其名,1986年命名为实验小学。学校于2004年9月迁入新校址。新校址占地87.6亩,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总投资4089余万元。学校拥有48只普通教室,30只辅助教室,实验楼、行政楼、体艺馆、图书馆、报告厅、运动场、餐厅等一应俱全;学校还配有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音响系统、通讯系统和多功能教室、语言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普教仪器等均按I类标准配备,简易多媒体进教室。目前学校的环境、校舍、设施堪称省内一流。

学校设计规模48班,现有学生1664人,31个教学班。教职工84人(其中3人内退),平均年龄37岁,学历全部合格,高学历占86%,中级以上职称49人,其中市名师名校长2人,县名师2人,市骨干教师1名,县骨干教师5名,省教坛新秀1名,市坛新秀3名,县教坛新秀17名。

几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奉行“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严格规范的科学管理,长期致力于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认真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各项措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象山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亦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平安校园”、“市校本培训先进集体”等。

二、学校工作回顾

(一)科学管理,营造拼搏氛围

管理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学校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本着“教学为核心,学生参与为中心,教师提高为重心,学校发展为准星”的工作思路,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施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力求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方法民主,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在德育上,建立了以“合格、良好、优秀”三级班集体达标为载体的德育一体化研究,开展“五自争章”和“一日常规监督制”活动,构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有序、教育为先、养成为主、讲究实效”的德育体系。在学科教学上,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策略,构建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确立了研究与实践操作框架和运行方式,课内在“提前、渗透、拓宽、自学、分层、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程式;课外大力开展学科课外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师资培训上,围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一主题,坚持走校本培训之路,坚持观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思路,创建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上课、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采用“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循环方法,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平时严格按“三级、一评、一考核”制度来保障师训工作的展开,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人事管理上,坚持“民主竞争、德才兼备、人尽其才”原则,采用工会主席直选、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教学岗位聘任,教师职务评聘分离等多种措施,把学校的民主管理推向前进。

(二)德育为先,培育一代新人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我们根据德育自身的特点及新时期学生心理特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倡“德育创新”,使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艰苦奋斗等教育时时闪烁着时代的脉搏,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是拓宽行为规范教育的新路子,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行为养成、行为规范”教育上。学校制订了《象山县实验小学学生常规手册》一部,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作为落实规范的有力措施,使“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认知方面,要求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学会全面认识自己;在情感方面,启发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达到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目的;在行动方面,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训练,自我调节的习惯。为此,学校在班集体建设上开展了小学生自主发展班集体三级达标活动——即“合格班集体”、“良好班集体”、“优秀班集体”三级评定活动。其基本操作程序为“定标——达标——验标——认定”。这样,大大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我校的行为规范达标班为100%,优良班集体为80%。

其次是以活动为载体,实践公民道德教育。我校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力求把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内容,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容。使公民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做到五结合:即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开展争做“社区小主人”活动;与科技活动教育相结合,评比“科技新星”;与学校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跟父母学一手”活动;与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相结合,让每个同学成为文明小使者;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每逢寒暑假,政教处、少先队均安排以“实践公民道德”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此项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2002年6月,我校顾晓岚同学获省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同年12月顾晓岚事迹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生实践公民道德10个最感人故事奖。同年,王谱绚、邵贤俊、顾晓岚同学获市青少年英才奖。

第三是构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单靠学校一个点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德育教育主线。并建立了校、班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为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与派出所、当地驻军等单位签订协议书,建立了警民共建文明校园关系。同时还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各类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它们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教育场所。并聘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为校外辅导员,让他们带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天天向上。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由于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少先队组织自1981年开始连续被评为省“红花少年”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省少先队活动先进集体、省“创造杯”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省雏鹰红旗大队。

(三)育人为本,造就学高之师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

师德是“灵魂”。我们以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为依据,制订“师德公约”,在教师中开展自尊、自爱、自强竞赛活动,把对学生的爱作为教育的基础和从教的动力。1997年,学校还编制了《学校行政规章举要》,详载各级岗位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选载现行国家的政策和教育法规,倡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严谨、勤奋、团结、文明”的校风,“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把“师德”的含义从爱生扩展到树立主人翁态度,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始终把教师的发展同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看得同等重要。十分强调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学习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现代的信息教育技术等,逐步实施《实验小学教师学科训练方案》。在校本培训中,坚持从学校和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行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坚持以教师的自学、探究、合作研讨辅之以他人指导帮助为主要形式;坚持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结合教育实践进行。通过“教学基础达标活动”和“教师特长专项训练”,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说课——写教案——上课——交流——写论文”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公开课评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写字、简笔画、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专项培训,促使教师深入钻研业务,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实施“名师兴校”工程和“名师带徒”策略。学校出台了《实小星级教师评选方案》和《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以培植名师为契机,抓点促面,加强了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实现了师资整体素质的再优化。“名师兴校”工程的另一重点,是实施“名师带徒”策略。学校积极实行“骨干带徒”制度,把师徒的业绩和荣辱紧捆在一起,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几年来,教师的论文在县级以上发表、交流或编入文集的共计120余篇(其中全国一等奖3篇)。本学年县、市级课题共结题6项,其中林彩球、励赛斐、舒静、欧绪成四人合作的《小学阅读开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课题获宁波市首届基础教研系统成果三等奖;吴伶俐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小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获县一等奖,市三等奖;舒静的《开放性习作评价初探》、许照春的《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水平》两篇论文分别获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励赛斐的《下水文——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特殊作业》一文获宁波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并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第9期上。鉴于学校师训工作成绩显著,于2000年和2002年学校两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四)科研兴校,追求优质教育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是学校工作的主题。为此,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努力增加教育、教学中的科研含量,做到教研内容课题化、教研手段科研化、教学管理科学化,把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纳入教育科研体系。学校制订了《科研工作条例》、《课题研究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规划领导小组,建立了校教科室,具体管理各级立项课题及指导全校教师教育科研实验和理论研究。

在“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的具体要求下,我们按教师的能力与特长,合理地把教师按课题组合。目前全校共有立项课题31项,参与教师66人,占专任教师的84%。其中校级23项,县级5项,市级2项,省级1项,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级课题网络。并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一个“学习——实践——交流——小结”的研究程式,使教科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对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严格控制,每年召开选题会议,确保科研的正确方向;定期检查《教育科研实施记录》,举行各级课题阶段性汇报会,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坚持“科研围绕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科研为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充分发展服务”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理念。为了推进科技工作,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的研究(省立项课题);为了激励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们开展了《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潜心改革课堂教学,我们开展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成功评价的研究》的研究(市立项课题)。让科研成为深化教研工作的指路明灯,使教研成为科研工作的广阔天地。至今我们已初步形成“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尝试探究——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知识——检测——评议——延伸”的“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于1986年定为省级电教重点学校,1996年市电教馆定国“宁波市电教实验学校”,1997年后,学校先后被定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各类学校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实验学校”、“九五”教育科学《东南沿海地区小学道德启蒙教育及小学生品德心理研究》课题成员学校。几年来,学校《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成果荣获省普教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城镇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探索》等11项科研成果均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因此多次被评为市、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1993—1994年和1995—199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五)发展个性,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在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得到与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充分地学习和发展,促进个性社会化,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我们深深懂得,要使学校跻身于先进行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

科技教育结硕果。科技教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源远流长。1978年,为了响应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号召,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坚持一年一次“爱科学活动月”,在爱科学活动月内,要求每个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读一本科技书籍,讲一个科学道理,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坚持一年一度的学生科技创造发明成果及科技小制作作品展览,至今已举办“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作品展览27届,获得各级各类小发明奖的作品计有209件,其中县级83件,市级96件,省级25件,国家级5件。1987年学校被评为省、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2002年6月,学校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为了继承和推广这一优秀的办学成果,学校适时地提出了科技教育的新目标:夯实“三小”基础,拓展科技教育内容,创造科技教育新特色。学校以《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成立了创造发明、环境科学、科幻画、三模等多个兴趣小组,既抓普及又抓精品,广泛开展科技活动,使本年度的科技教育在小发明、创新方案、科学论文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年来,举行了“人类未来科学技术活动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评比。在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俞秉彦、学的《赤潮对象山港海域影响及预防》获三等奖,同时又获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希望奖”,学校也因此获海尔洗衣机一台;在省1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两件作品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3件作品被作为精品选送市参赛,占全县中小学作品总数的六分之一;在县首届中小学“三模”竞赛中,我校获团体第五名,有7名同学获单项一、二、三等奖;全校共有3篇科普论文、生活妙点子、小发明设想发表,3篇环保论文在县里获奖;科技论文《关于南大河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获宁波市小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二等奖,并推荐参加全国比赛。

艺术教育展个性。学校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提高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从1986年起,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推进和强化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了文艺班,成立了“红领巾艺术团”和器乐、书画、手工等十多个艺术兴趣小组。于1992年,学校还结合音乐教学改革,要求每个学生学会一种乐器,全校一千余名学生迅速掀起了学习乐器的热潮。为了诱发学生的兴趣,学校还邀请了号称“世界笛王”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陆春龄教授为学生作了精彩的表演,举行了笛子大奖赛,组织“革命歌曲学唱月”活动。1993年在省“班班有歌声”录音比赛中获二等奖。我们还根据教师的特长,开设琴、棋、书、画、舞训练班,形成班级艺术教育特色,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受到美的熏陶。为了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校还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期间,举行书法、美术、摄影、集邮、编织、剪纸等作品展览,举行“小学课本剧”会演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童年的幸福,在活动中拓宽知识视野。学校书法小组每年均有多幅作品参加县、市、省、全国展出,共有67人次获奖,其中全国级28人次。1993年茅毅博、屠威均获全国小百花杯少年儿童书法一等奖,王东升于2001年获全国小学书法大赛金奖。学校美术小组创作的作品有40幅曾分别在县、市、省、全国得到展出。《石浦无核桔大丰收》、《反腐蚀》等五幅作品被编入《宁波地区少儿画册》,有的还在《浙江日报》上刊出,《黄鱼大丰收》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还被选留在全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长期陈列。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陶冶了本校学生的情操,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培育了一批艺术新苗,也推动了我县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体育活动显特长。我校是省、市田径传统学校。在2000年宁波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我校学生分别在田径、举重、射击等项目上共获得6.5枚金牌,为象山代表队出了一份力。2003年在嘉兴市实验小学举行的省传统学校田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并被大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2003、2004年参加市传统学校田径比赛,分别获得第六名、第八名。体育运动的成绩,是教练员用汗水换来的,他们业余训练时做到“三心”即恒心、爱心和奉献的心,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发现苗子,及时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工作向上一级体校输送,并做到送一个成功一个。目前我校计有14名队员在八一少年乒乓球队、上海体院少年乒乓球队、省体育运动学校、市少体校受训,既为上级输送人才,又为学校获取各项运动成绩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积极做好正常性体育工作的同时,还利用重大的体育活动期间,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家长、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比如在2001年7月13日,距奥运会选定2008年主办城市还有100天时,全校1800余名师生在80米的长卷上举行绘画、签名活动,由县邮政局免费寄往北京奥申会,期盼北京申奥成功。又如在200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步行街最热闹的地方举行“巨鹰杯”乒乓球擂台赛,让社会上乒乓球爱好者跟学校乒乓球小选手进行球艺上的切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选手的球艺,同时还能激发起乒乓球选手锻炼的积极性,让社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水平。

由于体育工作成绩显著,学校曾多次被评为市、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度获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学校田径队被评为先进团队。2003—2004年度被评为宁波市传统项目先进学校。最近还被推荐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三、指标达标情况

(一)学校管理

    1、学校始终以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育人民满意的孩子”为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教育法规和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此项达标。

2、学校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试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班子成员大都为县内顶尖骨干教师,他们各怀所长,都有独立组织指导工作的能力,平时工作开展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条理清楚、管理规范。此项达标。

3、校长是宁波市首批名校长、教学管理专业大专毕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市中小学高级研修班学习,长期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平时能任教一门课,联系一个教研组,承担一项课题,且有多项课题成果在省、市、县获一、二、三等奖。此项达标。

4、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以科技教育和传统教育为载体的师生人文素养尤为突出。此项达标。

5、“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也是学校师德教育的核心课题。全校教师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明确爱生是师德的灵魂。近年来没有发生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此项达标。

6、学校建立了符合教师素质发展的评价机制,每年对教师进行“德、勤、能、绩”的量化考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内星级教师的评选。学科教学质量只是考核和评选的一个方面。此项达标。

7、学校建立对学生全面素质考评制度和特长生考核办法,注重过程的测评,采用平时、期中、期末相结合和不同形式的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绝不采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此项达标。

8、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行为习惯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健全安全防范、检查制度。近三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也无安全隐患。此项达标。

9、学校收费规范,严格按宁波市“一费制”规定收费,无乱收费现象。

(二)教师队伍

10、全校教师学历符合国家规定,81位教师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9人,占教师总数的85.2%,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有41人,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较合理(男女结构欠合理)。此项达标。

11、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学校配有音乐教师4人、体育教师4人、美术教师4人、外语教师4人、计算机教师1人,满足平时教学的需要。此项达标。

12、学校教师奉行“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坚持“先教人成人,后教人成才”的教育观和“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生观。绝大部分教师一般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此项达标。

13、全体教师能胜任本职工作,大多数教师能上县级以上公开课,各年级各学科都有在本地影响较大的骨干教师,其中市名校长1人、市名师1人、县名师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21人。此项达标。

14、学校教师科研意识强烈,大部分教师掌握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目前学校有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县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20项,有66人参与课题研究,占专任教师的84%。此项达标。

15、学校把建设一支集学习、实践、探究为一体的教师团队作为校本培训的目标,建立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课堂教学、教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制订了近斯和中长期师训计划,开展了“二级一体”的校本培训。此项达标。

16、县财政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基本工资及县级以上的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性补贴、津贴和奖金等。此项达标。

(三)办学条件

17、学校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在校生2160人(现有31班,在校生1643人)。学校占地面积50954平方米,生均23.59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0平方米,生均9.89平方米;绿化约24000平方米,生均11.11平方米。学校的办学规模、用地面积、校舍面积、建设标准、环境配套及体育活动设施等已通过省标准化学校一级标准验收。此项达标。

18、教学仪器设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音、体、美教学器材设施、卫生器械设备达到省规定一类标准;劳动和劳技课教学器材没有到位,劳动基地和劳动实习场所尚未建立,图书生均还不到15册;学校食堂、饮用水源及厕所等符合卫生部、教育部有关卫生标准或要求。此项基本达标。

19、学校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达到县规定标准,日常公用经费的来源除收取杂费外,其余由财政预算安排。此项达标。

(四)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及教育质量

20、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相继开展了“三级班集体达标”的研究和“以班集体三级达标为载体、德育一体化”的研究,力求以学生个体行为达标为基础,全员参与为保证,把德育落实于各科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此项达标。

21、学校是县新课改的试点学校,其间学校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在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容上提出:“提前、渗透、拓展”的改革思路,方法上提出“分层、自学、创新”的改革举措,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基本程式和“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延伸的一系列方法,且效果显著。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此项达标。

22、学校教研活动按“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方法循环往复、正常有序地进行;校教科室定期汇编《教海探航》校刊,刊出教师的教学、科研文章。此项达标。

23、学校有中、长期的教学科研实施方案,也有每学期的实施计划,且有较完善的科研档案;学校订有报刊61种,工具参考书135种之多,并配有教师电子阅览室,教育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较齐备。此项达标。

24、学校本着“整体综合优化与单项专题研究并进”的精神,坚持校本研究,多项课题在省、市、县获奖。科技教育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曾被宁波市誉为市基础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从78年至今学校共举办了27届科技作品展,展出作品25000余件,其中70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等竞赛中获奖,《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成果荣获省普教科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推动了我县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此项达标。

25、根据省、市、县有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实验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意见》,保证了学生每天6小时的在校时间和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课业负担合理、适当,教育质量高,学生品行好,真正收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此项达标。

26、学校随机编班,没有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之分。此项达标。

27、十几年来,学校无流生。此项达标。

28、学校重视推行使用普通话,并将普通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语言,专任教师普通话该达标的全部达标。学校是宁波市“写字教学实验学校”,有良好的写字规范教学基础和氛围。此项达标。

29、学校积极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建立了家委会,创办了家长学校、法制学校和警民共建组织,并以“县烈士馆”为德育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显著,多项社会调查报告在省市获奖。此项达标。

30、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聘任校外辅导员、邀请专家讲座、施行师生结对帮扶等办法对少数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进行转化工作。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高,无违法犯罪现象。此项达标。

31、学校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采用党员结对、学杂费减免、慈善捐助、个别辅导等办法和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此项达标。

32、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建立特长生评选制度,平时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和场地,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假日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信誉得到社会、家长和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此项达标。

(五)示范作用的发挥

33、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尤其被命名为实验小学以来,她是象山小学教育的缩影。在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音、体、美、劳技教育等方面无不走在全县的先列,特别是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教科研和师资培训等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也为兄弟学校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教学骨干。此项达标。

34、结对帮扶、加强校际间的合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几年来,通过送教下乡、派员指教,挂职培养、跨校带徒等措施,与兄弟学校展开合作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

 

                                                  象山县实验小学

                                                    2005年6月

 

 

 

 

 

 

 

 

 

 

 

象山县实验小学

创建浙江省示范小学

 

 

 

 

 

二OO五年六月

 

 

 

目    录

 

 

1、浙江省示范小学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