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融资的利弊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间融资的利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间融资的利弊

篇1

关键词: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 债务融资 建议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迅速崛起,离岸人民币债券凭借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优势成为中国内地企业的融资新宠,并成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2007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第一只“点心债1”,由此拉开了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序幕。目前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及最大、最成熟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8月份,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为7095亿元人民币,与跨境贸易结算有关的人民币汇款总额为3042亿元人民币。截至2013年9月,香港人民币债券未偿余额为3677亿元人民币。近年来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影响债券发行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一市场开展融资?本文以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为例,对此进行了研究2。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特点

(一)发行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12年香港点心债发行额为1482.2亿元人民币,约为2007年的9倍(见图1)。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可从供需两方面进行分析。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快速增长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使得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大规模上升。而点心债的发行为大规模的离岸人民币提供了一个回报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健的投资渠道。截至2012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6030亿元,约为2007年底的18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与点心债发行额之间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并且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的快速增长是推动点心债发行规模大幅上升的格兰杰原因(实证分析过程略)。从供给端来看,由于香港、伦敦和新加坡等城市是全球金融中心,拥有规范和发达的债券市场,并且融资成本较低,内地企业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债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获取国际资本运作经验及扩大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因此这种融资方式逐渐受到内地企业的青睐。

图1 2007至2012年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与点心债发行额(单位: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香港金管局、Wind资讯、汤森路透IFR

(二)期限结构呈现多元化

从总体来看,香港点心债以中短期为主,占比高达约90%(见图2(a))。从时间趋势上来看,近年来香港点心债的期限结构逐渐呈现多元化,长期限品种已初现端倪,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收益率曲线(见图2),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正逐步发展成为筹集长期资金的平台。2013年6月,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了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期限为30年、票息率为3.95%的国债,是迄今为止期限最长的点心债,为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完善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图2 香港点心债期限结构总体分布(截至2013年10月29日)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3 香港不同期限结构点心债只数(截至2013年10月29日)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三)融资成本明显低于境内市场但收益率呈上升趋势

较境内市场而言,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一般来说具有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优势。以3年期债券为例,2010-2012年香港点心债的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3.23%、4.18%和4.49%,而境内同时期中期票据的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3.93%、5.92%和5.67%。但近年来,离岸人民币债券的收益率却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态势(见图4)。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一是近年来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趋缓,而点心债发行需求仍呈较快增长态势。2012年,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为2.5%,而点心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速却高达19.3%。点心债市场发展初期的那种人民币资金供给远大于融资需求的局面不复存在,点心债的市场供求关系逐渐趋于平衡。二是人民币汇率逐渐接近均衡区间,人民币单向升值的预期开始减弱,汇率波动性明显加剧,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收益率来作为对人民币贬值风险的补偿。三是投资者开始关注不同评级发行商的信用风险,会要求更高的信用风险溢价,发行商的评级差异已逐渐成为影响点心债收益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将2012-2013年发行的3年期香港点心债作为样本,无信用评级的点心债平均收益率为5%,而有信用评级(绝大多数为AAA级)的点心债平均收益率为3.97%,这表明信用评级越高,发行人的融资成本越低。进一步的Mann-Whitney U检验证实了上述结论具有统计显著性(原假设为收益率与信用评级无关,而接受原假设的概率仅为0.02)。

图4 2010-2013年香港3年期点心债平均收益率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四)合成债券渐受交易双方青睐

香港的点心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债券,另一种是以人民币计价但以美元结算的合成债券。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债券一直以来都是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主体品种,其发行量占比在90%以上。合成债券是到2010年底才出现的新品种,首单合成债券由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瑞安房地产发行,发行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期限为3年,票息率为6.88%。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大大刺激了投资者对以人民币计价但以美元结算的合成债券的需求,此种合成债券也逐渐受到内地融资企业的青睐。对投资者而言,在未来人民币升值情境下将可能获得汇率收益与票息收益相给合的合成收益。对内地融资企业而言,发行合成债券不仅可以获得低于纯美元债券的融资成本,还能避免发行美元债券时所需达到的较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另外,更为关键的是,在境外市场筹集的人民币资金回流比较缓慢,要履行相关审批程序,融资企业需先到央行备案,然后通过央行的“一事一议”方式审批后,再向外汇管理局申请资金回流。而由合成债券筹集的美元资金回流会相对快捷,只需走正常的外汇管理流程,无需央行进行审批备案。

(五)长期投资者兴趣渐浓

虽然点心债的投资者仍以银行和基金公司等短期投资者为主,但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正在逐步发挥,一些国家的央行和财富基金等财力雄厚的长期投资者对人民币相关资产的投资兴趣日益浓厚,开始认购点心债作为外汇储备。

影响点心债发行的重要因素

(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驱动

从市场形成的动力来看,与伦敦的欧洲美元市场这种自然渐成的离岸金融市场不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一种典型的政府推动型离岸金融市场,从发展伊始就体现出浓厚的政策驱动特征。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基石,但如果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过快,离岸人民币规模过快增长,人民币回流把关不严,将会严重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效性,威胁货币市场的稳定。因此,政府将审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协调推进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市场的均衡发展,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取向上将更加注重稳健性,密切监测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与前瞻性。

点心债一直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风向标,内地企业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点心债必须紧密跟踪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及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走向(见表1)。

表1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及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

政策

时间 政策部门 政策文件名称 政策主要内容

2007年6月 央行

发改委 《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规定了境内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条件、申请材料及审批程序,标志着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正式启动。

2010年2月 香港

金管局 《香港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原则及操作安排的诠释》 宣布放宽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限制,允许香港本地及海外企业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标志着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主体不再局限于金融机构。

2012年5月 发改委 《关于境内非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规定了境内非银行机构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条件、申请材料及审批程序,进一步扩大了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主体与规模。

2012年5月 香港

金管局 《人民币未平仓净额的规定》 规定认可机构可在咨询金管局后,以自行设定的内部人民币未平仓净额上限取代现行的20%上限,同时,将最低豁免权调高至1亿元人民币。

2013年3月 发改委 《境内非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申请报告示范大纲》 规范境内非银行机构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申请报告的编制,对发行人的财务情况、债券发行的可行性、债券发行方案、发债资金用途、偿债保障措施、发行预期等做出细化规定。

2013年7月 央行 《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 对境内非金融机构从境外汇入的发债募集资金所使用的专用人民币存款账户的开立、存款利率、资金使用以及人民币跨境收付等做出明确规定。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

从经济理论来看,人民币汇率并不直接影响债券市场,而是通过经济基本面、资金面等中间变量的传导作用来实现对债券市场的间接影响。下面,笔者通过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中银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指数3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

从历史数据来看,人民币汇率与债券市场整体走势的相关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两者之间此消彼涨或同涨同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曾出现过。笔者将2011年至2013年9月划分为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两个时间段,人民币汇率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整体走势的关系在前后两个时间段表现各异(见图4)。在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人民币升值预期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整体走势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在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人民币升值预期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整体走势呈现正相关关系。Chow变点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见表2)。

图4 2010至2013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中银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香港)

表2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整体走势之间的关系

回归系数估计

2011年1月至

2012年6月 2012年7月至

2013年9月

截距 4.527363

(0.8588) 259.6762

(0.0000***)

美元对人民币

汇率 14.84547

(0.0016***) -24.98636

(0.0002***)

Chow变点

F检验P值 0.0000***

注:括号中的数字是t检验P值,***表示0.01的显著性水平

(三)点心债的供需状况

下面笔者从国内货币政策、美国货币政策、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点心债的供需状况。

1.国内货币政策

2013年6月,国内银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钱荒”,银行间市场隔夜及七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一度创出历史新高。对于流动性紧张的状况,央行强调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这一状况对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国内银行通过其境外子公司将人民币转回国内以应对“钱荒”,这必然导致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香港的银行采取了大幅提高存款利率的措施(如图6所示)。于是,为了规避债券市场的波动,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并获得较高收益,许多投资者选择将现金存入人民币账户。在上述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香港点心债市场遭遇了历史上最长的“冰点期”。自6月18日起,香港点心债有史以来第一次连续四周在一级市场上出现零交易,同时在二级市场上出现抛售潮,价格走势陡峭,平均收益率从4.35%大幅上扬至5.71%。

图6 “钱荒”期间香港渣打银行特惠存款年利率(%)

资料来源:香港渣打银行

国务院总理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定力,即使货币市场出现短期波动,中国也沉着应对,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要通过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因此,笔者认为这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取向。

2.美国货币政策

在当前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全球货币市场带来巨大影响。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人民币汇率呈现出明显的双向波动特征,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节奏则是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一个关键变量。2013年1—5月,人民币中间价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67%,已超过2012年全年的升值幅度。但是,随着美联储退出QE预期的升温,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有所放缓。6月24日,受美联储退出QE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受9月18日美联储宣布推迟退出QE的刺激,前期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有所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于9月23日首次突破6.15,创下了自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如果美联储退出QE政策兑现,美元势必将步入阶段性升值轨道,如果一旦中国潜在增长率下滑,资本将回流美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面临重大调整,从而对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产生负面冲击。

3.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随着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点心债收益与风险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下面以中国GDP季度同比增速与中银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指数之间的关系(见图7)为例,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对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影响。进一步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GDP季度同比增速是中银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指数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中国宏观经济整体走势是预判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整体走势的领先指标(实证分析过程略)。如果国内宏观经济走弱,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则可能会导致点心债的收益率上升。

图7 中国GDP季度同比增速与中银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指数的关系

数据来源: Wind资讯,中国银行(香港)

4.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发展

自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立以来,人民币金融产品种类逐渐丰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保险、基金、REITs、ETF、黄金期货等金融产品陆续推出并日趋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币债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另外,人民币回流渠道拓宽,对RQFII的限制进一步放宽,RQFII2试点在未来可能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削弱香港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在香港人民币资金池总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势必会给人民币债券市场带来负面冲击。

利用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开展融资的建议

(一)加强关键因素分析,选择适当的发行时间窗口

发行人应紧密跟踪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走向、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总体发展状况、国内和国际货币政策、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国际债券市场走势、人民币汇率走势等各种影响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关键宏观因素,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及离岸人民币债券的供需状况进行准确判断,选择适当的发行时间窗口。

(二)努力提升信用等级

随着点心债市场信用保护机制的逐步健全,发行利率与信用评级的联系日益紧密,信用评级越高,发行人的融资成本越低。因此,发行人应努力提升信用等级,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融资成本。

(三)积极开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创新

在香港点心债市场,固息债一统天下,极少有浮息债、含权债等创新品种。发行人可借鉴国家开发银行的成功经验,增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展债务融资创新,在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行浮息债、含权债、中长期债等创新品种,有效对冲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国家开发银行被公认是积极开展长效债务融资创新的先锋,截至2013年11月底已累计在香港发行债券235亿元,是国内金融机构中发债规模最大的融资主体。2013年11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45亿元人民币债券,其中19亿元为首次在港发行的浮息债,利率为离岸人民币拆借利率HIBOR加20个基点,期限为2年。另外,还有9亿元15年期的固息债,利率为4.5%。此次发债吸引了多国央行和财富基金的认购,投标倍数为1.22。由于投资者认购踊跃,浮息债的初始询价为3个月HIBOR加25个基点,最终定价降低了5个基点。

(四)积极关注上海自贸区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建设,抢占先机

发行人应积极关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发展,抓抢先机,做好在新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展长效债务融资的准备。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上海自贸区建设发展的重点之一,将使未来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总体规模呈现几何式增长的态势。经济学家预测,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发展,未来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可能会由现在的2万亿元左右迅速增长至10万亿元。上海自贸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将带动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注:

1.因离岸人民币市场相对于整个人民币债券市场而言其规模较小,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的以人民币为面值计价的债券俗称为“点心债”。

2.本文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重点项目(13R21420400)的资助。

3.中银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指数于2010年12月31日推出,旨在反映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整体走势,样本涵盖了136只平均期限为3年、票息率为4.35%的点心债,其中,中国政府债占比为23%,内地企业债占比为27%,香港企业债占比为14%,海外企业债占比为23%。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参考文献:

[1] 王杏平,王大贤.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债券,2013(8).

[2] 李健斌.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及对国内的影响分析.西南金融,2012(12).

篇2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民间融资 金融法规

一、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是一个基于规模、竞争、地位等差异的相对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外延也会不同。本文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是从经济生活中的竞争实力以及企业自身规模对于融资的难易来把握的,具体来说,是指那些在市场中,资金和信息的取得、市场影响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规模较小的企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融资问题。从融资方式上来看,企业融资有内源外源两种路径,内源融资源于企业内部,包括所有者投入、企业留存收益和职工集资;外源融资源于企业外部,具体包括债券、股权融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和民间借贷。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单靠内源融资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便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的融资方式。然而,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外源融资的困局:首先,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困难;其次,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上并不一帆风顺;再次,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而言,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小企业不仅要面临既往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还要承担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起的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以及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明显提高,不少微小型企业因资金断裂而被迫倒闭。

二、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利弊分析

(一)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积极影响

1、民间融资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局

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往往是资金不足,民间资金的融入为一些求贷不能的中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间融资填补了正规金融的缺失,拓宽了融资渠道。

2、民间融资优化了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

民间融资方式是一种当事双方自愿达成交易的市场化融资机制,由于地缘、人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资金用途和所投项目有全面深入了解,有利于优化自愿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民间融资提高了金融行业的服务水平

民间融资弥补了正规金融的缺失,凸显了民间社会的活力,环节了中小企业资金的不足。同时,民间融资还能给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压力,促使金融机构提升自己的服务理念和内容,加快业务创新。

(二)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不利影响

1、民间融资的不规范性和自发性对社会安定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民间融资的天生缺陷,导致其存在供给不稳定、融资规模小、附带人情债等诸多弊端,特别是其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也容易产生金融风险。同时,一些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可能会引发非法集资现象,致使部分社会资金被高利贷利用,扰乱金融秩序。

2、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民间金融的利率机制很灵活,可以根据资金的供求状况、借款人的自信水平等制定出与承担风险相称的利率、然而正是由于中小企业在银行获得房贷的不利,民间借贷的利率往往高于正规金融的官方利率,甚至不乏高利贷,这势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使原本就实力不济的中小企业承担过高的负债风险。

3、民间融资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效果

民间融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逐利性等特征,大部分资金容易流向门槛低、短期内能看到收益的行业、当民间资金的配置与国家产业整体经济政策相抵触时,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就难以实现。

三、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

民间融资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既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也减轻了广大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的压力。但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管理,民间融资仍存在许多弊端,因此正确规范地引导民间融资,是促进民间融资以及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路程。

(一)进一步完善民间金融立法,引导民间金融良性发展

首先,要从法律上明确界定正当融资与非法融资的界限,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中对非法金融的界定,对具有真实的生产性或消费性支出背景以及利率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融资可视为正当融资,而对以非法占有目的进行的金融诈骗、高息揽存、高利贷、洗钱等融资活动应视为非法融资。

其次,应尽快制定有关民间金融的专门性法律或法规,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引导其有序发展,杜绝非法、恶意的民间集资行为。当民间金融交易规模扩大、组织化程度提高、不再具有信息优势和降低交易成本优势时,应将其纳入正规金融的制度体系。

再次,要对民间融资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交易方式、契约条件、期限利益、税务征收、违约责任和权益保障等方面加以明确界定,通过法律手段使民间融资逐步走上契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完善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监管制度

首先,民间金融协会应当为民间金融交易双方提供完善的市场运作规则,并制定相关的自律性规则来维护民间融资的良好发展。同时,各类民间金融组织在承认并接受行业协会制定的自律性规则的前提下,可申请成为市场主体,开展融资活动。

其次,因为民间融资的地区性差异,各地银监局科根据相关民间金融立法及本地实情请求相关立法机关制定民间金融法规,审查批准民间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建立民间金融检测系统,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三)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许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在于管理不规范、财务不健全、信誉度差等。因此,中小企业在外部法律环境改善的同时,中小企业应当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健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企业信用意识,从而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同时,政府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对资信等级较高的企业,有关等级审核机构可简化手续。

参考文献:

[1]王立国.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研究.

篇3

【关键词】影子银行 中小企业 融资

一、引言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和中小企业划行标准,截止2012年我国各类型中小企业已经超过5000万家(包括个体工商户),占各类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总产值占60%,贡献税收50%,出口创汇占70%以上,并且为全国城镇就业提供岗位总数超过80%,开发创新产品和技术等占40%以上。在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由于其社会地位不高而陷入资金短缺的泥潭。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资金大都来源于所有者投入,依赖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的比例相对较小,直接融资只占全部融资的3%左右。2010年初以来,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采取一系列货币政策回笼社会资金,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向银行贷款的障碍更难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这是银行金融产品不够发达,还是难以达到银行放贷条件,这些问题令人深思。

大量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可能存在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可抵押资产薄弱、财务混乱、信用较低及浓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等内部原因,还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过程中的“所有者歧视”等外部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自筹方式。国家虽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令人欣慰的是影子银行陡然升温,他们将民间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自己的资金平台将资金贷出去。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融资总量,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融资方式,那么是否表示影子银行的存在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呢?

二、影子银行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影子银行的概念是由Pimco公司董事Paul Mcculley于2007年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专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吸纳未经保险的短期资金,广泛采用创新性投融资手段进行运作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产品形成的市场体系。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来进入实体经济,影子银行才得以发展,如委托贷款、信托、小额信贷及典当行业务,还包括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和高利贷。在我国,正规银行信用流入影子银行渠道,影子银行的发展又增强了对体外资金的吸引力,其信用又依赖传统银行的信用,不可避免地具有“裙带资本主义”和“权贵资本主义”的特征,据海通证劵估算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大致在28.8万亿元。

三、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利弊分析

(一)积极作用

纵观世界范围的影子银行,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该国或该地区中小企业生存或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源泉。

1.影子银行节约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首先是节约信息成本,影子银行的信息优势表现在对中小企业还款能力判断和履约监督两个方面。由于地域、社会等原因,影子银行市场上的借贷双方保持相对频繁的接触,贷款人能够较为及时地把握贷款的状态和按时足额归还的可能性。由于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具有相对正规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缓解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

第二是节约交易成本,相对传统商业银行,影子银行没有繁杂的审批过程和手续,减少了中小企业贷款的申请,并且交款及时;甚至影子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随时办理业务,也可以根据中小企业出现的还款困难重新安排借贷合同,交易更加灵活,更富有时效性,避免很多中小企业倒闭在等待放款的时间里。

第三是节约监督成本,中小企业和影子银行之间其实不仅仅具有资金借贷关系,甚至还存在特殊的社会关系,往往这种“社会关系”给借款人带来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收益。相反,如果中小企业不履行契约,其社会成本就会急剧上升。

2.影子银行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资金需求

影子银行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增加融资的灵活性,保证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从对影子银行的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向影子银行融资集中在以下几个阶段:(1)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由于企业创始人资本的不足,又从商业银行得不到贷款,只能选择非正规的融资渠道。(2)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现金流中断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购买材料设备、支付工资等而造成资金链条的暂时中断。企业此时处于破产边缘,经营风险巨大,商业银行不看好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而不会放贷,为防止企业破产倒闭只能选择民间借贷。(3)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逐步扩大企业规模,此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等项目开发,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信贷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影子银行成为最好的选择。

(二)消极作用

在借贷费用和资金多元化等方面,影子银行在理论上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曙光,但是在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其通过各种渠道将正规金融的资金转移到影子银行,利用受管制的利率差创造巨大套利空间,从而导致影子银行成为正规银行、大型企业等谋取利益的工具,可能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1.高额的民间借贷成本

根据调查,民间借贷的成本比银行贷款高10%左右,达到16%的高额利率,甚至由于近两年成本大幅度的提升,某些极端的曾达到60%,比如资金需求较大的中小制造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不到10%,高额的民间借贷成本迫使中小企业回头转向银行借贷,而银行借贷的高门槛始终不曾降低过。此外民间资本的关系型和地域性特征等决定影子银行资金交易限定在一个狭小的区域进行,难以适应大规模经济活动的金融需求。而且现实中民间资本只是中小企业过渡性的应急资金需求,难以形成主要的融资渠道。

2.特殊的影子银行业务

为了解决企业间资金需求,大型国有企业将大量资金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等影子银行典型业务途径“贷”出去,导致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变身影子银行,这些特殊的“权贵资本”通过金融控制和利息支配,处于影子银行体系核心的大型国有企业取得了对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价值支配地位。

3.由于缺乏法律的保护和规范,在民间金融市场中容易出现欺诈、违约、社会暴力等违法行为和大量的民事纠纷。

四、政策建议

商业银行并非慈善机构,审慎的经营和追求利润是必然的选择,应当在保证金融机构自身经营能力的情况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同时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我国正规商业银行的严格监管和中小企业自身软肋,要想使得中小企业的社会作用和金融需求均衡发展,从根源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赖影子银行成为必然,但必须降低大型企业和国有中小企业对民营中小企业可获得资金的挤占。

(一)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关系融资的中小银行

真实的商品市场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存在高、中、低三种市场划分,根据公司产品定位,有的公司只开发面向高端市场销售的产品,有的公司只开发低端产品。金融市场也应有如此划分,建立面向信用评级良好、社会地位高、抵押财产充足的大型企业贷款的大型商业银行,同时也应建立针对缺乏信用、抵押财产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充分利用中小银行扁平组织机构优势加强同中小企业的联系,利用关系或者通过债权等方式降低监督成本。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

通过对中小企业工商年检、纳税、历史贷款、产品质量检测、消费者投诉、工程质量验收已经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等涉及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收集和汇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通过各部门数据之间的共享,完善现有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全方位监控中小企业信用情况。但是现有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如果商业银行增加放贷机会,则会为一些资质差的企业钻了空子,增加银行坏账风险,为此还需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三)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由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一直重视“抓大放小”的改革方式,而且大企业、大行业为经济的复苏作出巨大贡献造成思维定式,形成要发展经济只有依赖大企业、大行业的“框架效应”,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自然产生。如今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认识到中小企业的经济社会作用,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建立保护企业和发展企业的法律法规成为当务之急。

完善影子银行的功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况且我国影子银行鱼龙混杂,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规模调整的难度巨大,需要设计完备的方案和谨慎推进。在影子银行风险还没有扩大到全面的系统性风险层面时,改革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创新更需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耐心。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14).

[2]文维虎,陈荣.重视影子银行动向避免风险隐患显现[J].西南金融,2010(02).

篇4

民间金融发展速度惊人

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人们的想像。吉林省民间融资调查共涉及全省9个市(州)的400家企业、800个家庭,调查结果显示,到2004年年底,样本企业的民间融资余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6倍,样本家庭的民间融资余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27倍。

区域性特征显著。此次调查的分类汇总数据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民间融资比值最高,为47.46%,高出经济发达地区15.4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穷地方”有近一半的企业存在民间融资行为。同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参与民间融资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前者高出后者8.78个百分点。

参与范围广,参与主体相对集中。从行业看,民间金融涵盖了农业、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商贸餐饮业、房地产业等。从企业方面看,多为有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参与。从家庭看,主要是农村居民参与(这和吉林是典型的农业省,农民收入低的特点完全吻合)。

融资方式大体相同。“向别的企业或个人借”和“职工集资”是企业参与民间融资的主要方式,“直接借贷”和“通过中间人借放款”是家庭参与民间融资的普遍选择。

融资期限和利率呈反向变动。即企业倾向于长期化融资,利率也比期限短的低;家庭借贷多为半年、一年或不定期,利率则比长期的高。

此外,吉林省民间融资以现金交付为主,信用担保、偿还比率乃至整体信用水平都相当高。

正规金融服务不足是诱因

从民间融资供给方面看,吉林省民间融资之所以越来越活跃,是由于一些居民手中钱多了,即所谓私人财富日积月累,累积成民间融资资金的泉水源头。追逐更高回报的本质决定了人们手中现金资本的去向。现行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利率税后仅为1.8%,而民间融资最高年利率可达50%,高返利、高收益吸引一部分居民把手中的富余资金转向民间投资。

同时,居民投资渠道狭窄、门径缺乏,县以下乡镇几乎买不到国债,投资不成股票,更接触不到金融衍生物、期货等交易品种等,于是,他们离开了正规金融领域,走向民间投资的“野路子”。

而从民间融资需求方面看,调查发现,目前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还相对匮乏。譬如,2004年吉林省经济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高增速,拉动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猛增,家庭创业投入、日常生活、改善生活条件等资金需求猛增。可这两个猛增的硬通货诉求,金融机构却无力满足。在农村,仅一个盛产玉米的梨树县,尽管今年农民自筹了一部分生产资金,当地信用社、人民银行竭心尽力组织并投放了3.6亿元备春耕贷款,可到了眼下小苗发芽破地时,还有1.4亿元资金缺口没有办法填补。正规金融机构满足不了农民的资金需求,就等于给民间融资留下了畅通无阻的一扇大门。

再如,现行金融机构的一些制度、政策及经营管理理念也没有完全与现实资金需求者的条件匹配,甚至存在冲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助长了民间融资的扩展。比如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有的因有陈欠贷款,便被视为信用观念差不再给贷款;有的因经济实在困难,便被认为没有偿债能力而不予发放贷款。这样的农民不能不生活下去,无奈中只好转求于利息成本很高的民间融资。还有,民营中小企业往往因抵押物不足、财务透明度低、信誉度达不到银行信贷评级要求,便无法迈进银行门坎,也不得不掉头去找民间融资。这样,正规金融服务的“抑制”与民间融资的基本无抑制形成了鲜明反差,使民间融资满足社会资金需求的能量“越求越大”、“越用越多”,似乎成了冬日里不断长大的雪球。

民间融资是“双刃剑”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金供求矛盾也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民间融资对解决很多方面的资金急需,弥补金融机构信贷不足,加速社会资金总量的扩充、流动,确实起到了拾遗补缺的积极作用。

民间金融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调查发现,吉林省企业融资近七成是用来满足流动资金需要,家庭融资一半以上用于农业生产。民间剩余资本转化成产业资本,标志着资金配置效率正在提高。

民间金融增强了人们的信用观念。调查显示,在民间金融运行过程中,家庭和企业融资的偿还率分别为92.73%和93.28%,折射出民间融资信用状况良好。

民间金融拓宽了融资渠道。尤其是对扶助“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独到的调剂余缺作用。

民间金融填充了正规金融服务的一些薄弱点和富区。像吉林省这样的“后发优势省”,个体私营企业很少能得到正规金融服务的支持,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消费信贷也才刚刚起步,农村中的老弱病残等弱势农产还没有得到有效扶助,基于此,民间融资自然而然起到了“救急似救火,补位如补墙”的效能。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民间融资的负面效应。应该清醒地看到,民间融资的松散性、盲目性和不规范性,也会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调控造成冲击,包括造成大量资金体外循环,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国家利率政策实施,截流信贷资金来源等。还可能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酿成相当大的金融风险,包括袭扰正规信贷市场,妨碍中央银行现金管理,造成系统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盲区,导致一部分国家税款流失,引发经济纠纷,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等。

给民间融资“引路”

区别对待,既“管”又“扶”,有“堵”有“疏”。综观利弊,对日益扩大的民间融资一味褒扬和“一棍子打死”都不可取。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对其应特别倡行“给”。

强化管理,给民间融资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应将合法的民间融资与一些非法金融组织所从事的非法金融交易相区别,一方面坚决打击高利贷行为,另一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合法的民间融资活动规范化,“保护起来”,壮大开来。

首先,应针对民间融资的特点,通过制定、调整相关政策赋予民间融资行为主体及其行为以应有的法律地位,明确其应该承担的权利与义务。其次,专门指定职能部门对民间融资实行监管。还应建立民间融资信息监测系统,依托各级政府统计部门或农村金融监管组织定期采集民间借贷活动等数据,以防止由于监管者与民间融资行为者信息严重不对称而滋生信用风险甚至金融风险。

强调“指路”、“引路”,给民间融资未采走向树立一块明晰的“路标”。例如借助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逐步开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为民间融资供求双方牵线搭桥。银行可根据委托人确定的对象、用途、期限、利率等民间借贷双方发放、使用及收回贷款,为委托人提供更多的投资理财机会,最终促使民间借贷由地下操作演进为“阳光下的行动”。再如,积极发展投资基金和信托基金,借鉴上海市的做法,使民间资本(个人储蓄存款)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等国家经济领域,从而实现所有制结构调整和融资方面变革的双赢。还可以尝试利率市场化,将民间借贷引入银行体系。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但部分金融机构尤其是信用社放贷还每每存在着不分客户优劣、不管金额多少,利率一律一浮到顶的“一刀切”做法,人为地把很多优质客户“驱赶”到民间融资领域。对此,信用社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利率浮动,与民间借贷展开利率竞争,不仅可以保证自身经营业绩,还会迫使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下调。

强化、深化,细化金融体制改革,给民间融资未来跃升提供一个较大的空间。治理抑或管理民间融资,首要一条应打破国家对金融业的垄断,有步骤地向民间资本开放金融业,变民间金融为民营金融。就吉林省而言,要实现这个目标,起码可以从三个方面切人:

一是总结借鉴民间融资的经验,发展名副其实的基层合作金融组织。建议推广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会会员之间互相担保和以民营经济为核心内部融资的做法,建立起以民间金融为基础的合作金融组织,用民间资本修补民间融资的空洞,以新的途径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篇5

广义的民间借贷泛指不通过官方正式金融机构的一切民间金融活动,是各种民间金融的总称。通常包括一般居民间的借贷、社会集资,以及合会、钱庄、典当、担保机构等合法融资形式的融资活动。狭义的民间借贷指的是以私人间的借贷为主,同时包括个人向企业或其他资金互助组织的借贷活动。现实生活中通常指的是狭义的民间借贷。

二,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

高额借贷利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个人财富增加,居民闲置资金增多,在股市低迷、存款利率连续调低、储蓄存款加征20%利息税的情况下,人们这些方面无利可图就选择了获利较高的民间借贷,为民间借贷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拥有资金的拥有者在利益趋动下不断提高借贷利率,致使民间借贷利率也一路走高。在收益过高回报之下,人们都趋之若鹜,而忽视了可能带来的融资风险。

高门槛的银行信贷政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资金供需不平衡两者之间的资金缺口,为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现行的融资条件、政策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大部分的正规金融机构往往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追求规模效益,使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融通资金,只能依赖民间借贷的途径来融通资金。同时市场中大量存在着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资金,这为民间借贷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民间借贷具有程序上简单、灵活的优势。办理手续方便灵活,借贷主体的准入门槛低,能快速获取融通资金,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等等,这些特点使得民间借贷恰好适应了中小企业及三农资金的特殊需求。在手续上,民间融资不需要提供冗杂的一大堆材料报表,放贷者一般只需考察借款人的房产证明及还款来源和能力,双方意思表示真实签订合同即可生效,放贷的审批时间也要快捷很多。民间借贷的门槛普遍较低,贷款方式灵活,贷款期限可以即借即还,适合资金使用频率高的中小企业。

三、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以浙江“吴英案”为例,在社会各界关注民营企业发展、民间融资功过的背景下,“吴英案”一出便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反响,曾一夜暴富的亿万富姐吴英此刻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她将面对的罪与罚已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正如财经专家吴晓波所言,这一案件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背景下发生的制度性悲剧。从法律的层面来看,吴英确实有罪,从整个社会环境和法律层面上来看,吴英的命运此刻已是与民间借贷的发展去向紧紧系在一起,尽管民间财富庞大,民间金融却一直没有得到合法的身份而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像吴英案中的民间借贷的行为在温州义乌等贸易发达地区是非常常见的。因为这些地方经济活跃,民间资本雄厚。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并不能从银行贷到足够的款。促使有些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或者维持资金链的运转只好求助于民间的高利贷。而民间的高利贷利息往往是高的吓人的30%甚至更高,往往就会导致有些盈利不足的企业走上吴英案中有些企业一样的道路,在利息雪球中被吞没。如案发后吴英在庭审中承认,她向林卫林等人所借资金回报率至少在50%以上,部分达到了100%,严重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利息不能超过同期银行利率的四倍标准。后期资金链出现问题,甚至出现“3个月回报期”,即三个月的利息达100%,即使不算利滚利,年息也在400%以上。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这类案件每年高达千起以上。2011年10月中金公司的估算,中国民间借贷已达到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中金估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这是一个较为保守的估计,在温州等地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受过民间借贷的恩泽,但民间借贷也催生了诸多乱象如高息放贷、老板跑路等不良现象。目前随着产业资金链的断裂,民间借贷信用体系濒临崩溃。

四、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的建议

对于现阶段的民间借贷,我国应当结合现时的融资环境,将其置于推动我国金融改革、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的背景下,从全局着眼,一定程度上继续发挥民间借贷的历史作用。将其合法化势必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上提供积极的帮助,促进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也可能会随之带来一些消极后果。尽管利弊权衡之下,其利是大于弊的,但若对这些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缺乏足够重视而任其自由发展,不仅会影响民间借贷本身的良性运行,还可能会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应当最大限度的趋利避害,在民间借贷合法化的同时,加快推进金融深化改革,实现对传统民间借贷的引导和规范,采取多种措施来保障民间融资活动的健康发展,推进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进程。

加强民间借贷法制建设。目前民间借贷尚处于地下活动状态,相应该领域也存在着法律的真空,民间借贷的运营和发展无法可依,合法化和规范化也将无从谈起,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民间融资法,为民间借贷活动做出必要的法律规范,明确不同的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保护民间借贷的正当权益并规避风险,引导其更好地发挥融资作用。同时民间借贷的经营形式和组织方式多种多样,因此还应当完善其他相关的法律规范来辅助民间融资法的实施,如《民间借贷利率管理条例》、《合作金融法》、《放债人条例》、《小额贷款公司条例》等,都可以纳入我国民间金融法制建设的体系中,为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完整的法律环境。

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由于民间借贷分散性、盲目性等特点,在其合法化后,势必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活动会迅速发展,这样就很容易被一些企业或个人钻空子用来从事各种违法活动。如果对民间借贷疏于监管,那些非法的借贷活动会严重扰乱金融市场。在资金的投向、利率水平和运行机制上都要加强引导,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减少借贷纠纷,同时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日常监管,改进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手段,加大对民间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提高民间借贷组织化程度。民间借贷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然人形式的借贷,合会形式的借贷,法人机构形式的借贷等,而目前我国主要的借贷形式是个人借贷,有着明显的过于分散、难以监管等问题,为此,应当引导民间借贷向正规化、组织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民间的合作金融组织和互助金融组织,逐步使这些正规民间金融机构成为民间金融市场的主体。加快构建起以民间借贷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并对其大力扶持,规范和发展地方的产权交易市场,建立民营企业产权流转体系,通过项目融资来引导民间借贷资本有组织化的投资。

篇6

关键词:民间借贷;中小企业融资;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2

近年来国家信贷政策持续紧缩,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民间资本市场作为一种非正规的金融市场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资金配置的使用效率。金华地区具有中小企业多、民间资本雄厚、民间借贷相对活跃的鲜明区域经济特色,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草根金融”方式,与传统金融信贷方式相比具有效率高的优点,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虽然金华地区民间借贷相对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总体上看,在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之间仍然缺乏稳定有效的渠道和桥梁,因此,对民间借贷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其良性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民间借贷的内涵

民间借贷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的暂时改变资金所有权的金融行为。其中,正常的商业信用不属于民间融资范畴之内,但若商业信用时间超出合同约定时间并收取利息或其他报酬,也被纳入民间融资范畴。

二、金华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现状

1.经营性借贷为主,中小企业深度介入

传统民间借贷中,借款一般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多用于生活消费,是一种“熟人间的交易”,交易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实际上承担了担保的功能。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金华的民间借贷逐渐转变为陌生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和经营性借贷的融资渠道。金华民营企业多以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资金起步,根据对金华市东阳市100家中小企业抽样调查,在企业初始资金来源中,有78家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筹措资本,占78%,其中有19家初始创业资金完全通过民间借贷获得,占19%。涉企型民间借贷在数量上已远超过个人消费型借贷,从借款人、出借人到担保方,中小企业在民间借贷关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主体角色。许多企业将借贷资金用于交易或经营活动。一些地方的企业和个人还专门从事“以钱炒钱、赚取利差”的资金生意,借贷资金呈现出典型的资本化、商业化特征。

2.高息现象普遍存在,且日益隐蔽化

近年来,由于融资困难,民间借贷市场的利率不断走高。最近,中国人民银行金华市中心支行向社会公布了金华市民间借贷监测利率,6月末,全市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水平为28.2277%,我市一些民间融资活跃的地区,月利率普遍在2分、3分以上,有的甚至达5分以上,即年利率回报超过60%。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但与此同时,也使中小微企业和私营业主不得不接受放贷人所设定的高额利息。实践中,为规避“超过央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四倍以上的利息不予保护”的法律规制,出借人往往采取预先扣息、实际履行利率高于约定利率等做法。

3.职业化、中介化、组织化的新特征开始显现

越来越多的民间借贷不再只是简单的出具一张借条,借贷双方在借款时往往手续齐全,一些专门从事放贷业务的担保公司或个人,都已将借款协议或借条格式化。从形式上看,不仅有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等明确约定,而且对违约责任,甚至对引发诉讼所需的诉讼费、律师费都作了详尽约定。一些地方出现了专门从事放贷的职业群体,即所谓的“职业放贷人”和民间“食利”阶层。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一种专为借贷双方提供“搭桥”服务的职业中介组织,使流向分散、信息不透明的民间借贷行为趋于组织化、公开化。一些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高利诱惑下充当起民间借贷双方的“资金掮客”,利用管理漏洞操纵信贷资金流入民间放贷以牟取利差。还有一些非法或涉黑背景的中介机构以非法集资等形式取得民间资金从事高利放贷,或以贷养贷,牟取不法利益。

4.同一主体涉诉的系列案增多,“批案”现象严重

一些民间借贷案件中,债权人或债务人比较集中,借贷供需双方主体的重复率高,同一主体作为原告或被告的系列案日益增多。一原告多被告的情形下,原告一般是专门从事资金生意的职业放贷人;多原告一被告的情形下,被告则往往是大量对外举债的企业或企业主。有的涉众案件中,上下家之间还存在借贷资金链关系,即在直接与被告发生借贷关系的原告名下,背后还有大量实际出资的隐名出借人,这些隐名出借人往往是欠缺投资渠道、盲目逐利的普通老百姓。这类案件社会影响面较大,传导性强,易呈集中爆发态势。一旦无法收回借款,老百姓的多年积蓄无法收回。

5.与非法集资等涉嫌违法犯罪的活动时有交织

民间借贷是私人资本市场上自发的资金融通行为,属体制外金融,尚缺有效监管。民间放贷人基于自己的利益判断作出趋利性选择,在高额利息回报的诱惑下,容易产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高利转贷等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扰乱金融秩序和社会治安。

三、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特点分析

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金融机构以自身效益为导向,大量的信贷资金投向大型企业、支柱产业、优质的低风险客户。而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贷款难度进一步增加。以金华市义乌市为例,义乌市的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不到50家,覆盖率不足3%,对中小企业的有效贷款需求满足率不足10%,该类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民间借贷融通资金,这主要是由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决定的。

(一)中小企业透明度低

在国外文献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中,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透明度低。与各方面制度完善的大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信息不真实、不透明是其重要的一个特点。从根本上来说,中小企业透明度低实际上是其自身的竞争和经营需要。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是由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的,近年来我国企业一直受益于人口红利,民营企业扎堆于市场、技术都相对成熟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常常取决于某些特定的销售及经营渠道。例如在同大型企业的竞争中,中小企业很容易模仿或复制对方的技术,中小企业透明度低是维持其竞争优势的“法门”,但低透明度又往往导致金融机构对其信贷支持不足,使其出现融资困难。

(二)担心控制权稀释

从公司治理方面来说,大多数中小企业是由单个商人或者家族拥有,公司透明度低、管理较差。据问卷调查显示,将近95%的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化的管理模式。小企业主在进行融资时候,更多地会考虑对企业控制权干预度最小的借贷方式,而不是以企业发展最优的目标进行融资。同时,在控制权基础上的股权对小企业主来说更有吸引力,而股权本身仅仅是一小方面,朋友及家族关系对于其关心的控制权影响不会太大,中小企业在自身资本积累时,会更倾向于选择亲友、商业信用进行融资。因而,除了债权融资、公开上市进入门槛较高,担心控制权被稀释也是重要的因素。

(三)普遍缺乏抵押物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实物资产少、变现能力差问题,这是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的最大障碍。实践中不动产几乎是唯一被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但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土地集体与国家所有的制度,导致很多民营企业并未拥有可用来抵押的房屋建筑或土地使用权。

四、现行正确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的建议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没有地下经济,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除了大企业和大银行之外,推动经济增长的更多的是中小企业和民间的金融活动,因为民间金融不在体制内,是一种内生金融,不受规范制度的约束。因此,我认为更加要重视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逐步将其引入现代金融之列。

(一)以法律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的良性发展。现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其主要原因是无法区分民间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与民间融资有关的法律法规,为民间融资的发展提供必备的法律制度环境,建议国家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民间金融法》或《民间金融管理条例》赋予民间融资合法的法律地位。

(二)构建以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主导,民间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相当程度上是银行业垄断程度过高,真正能够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为数过少。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引导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演化为定位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使得民间金融“浮出水面“。例如引导有条件的民间借贷组织逐步转化为社区银行。②通过改造现有成熟的民间金融组织或者吸收民间资本金改造我国现有成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使其成为中小企业专业银行或者整合为地方性的民营商业银行。

(三)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金融市场退出机制。

1.完善金融监管,把金融监管思想纳入民间金融制度设计中如指定机构对民间融资进行管理监督,通过各种渠道(网络、报纸、电视等)对获取的民间融资活动相关数据如资本量、利率、交易对象进行披露与提示风险并且根据民间金融组织的规模大小、财务状况、资质高低等确定合适的标准实施分类管理。

2.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交易、清算系统,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市场管理的整体中,并针对民间金融发展的特点,在纵横方向上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网络,实行有效的监管。

3.建立民间金融的市场退出机制,包括相应的存款保险、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制度,关闭差的民间金融机构允许设立新的金融组织如自愿性、互的合作型金融组织,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4.政府等相关部门提供支持首先,从国际经验上看,在许多国家民间金融的发展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例如美国小企业局创立的网络服务中介(ACE—NET)就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天使投资”中介,有出让股份资格的企业只需向ACE—NET提出融资申请并交纳小笔中介费,即可开展相关的商业计划。其次,从国内发展趋势看,应开展循序渐进放开式管理。对浙江、福建等沿海民间金融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优先全面放开民间金融,积累经验以推广至其他地区,其他地区则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点逐渐放开。

综上所述,现行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金融支持的关键不在于出台各项政策扶持,仅仅依靠现有的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的正规金融体系来解决中小企业问题是不现实的,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也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应该把民间融资纳入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这不仅是中小企业获得足够金融资源的需要,也是金融体系自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蔡辉,冯融.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发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银行家,2011(1).

[2]盛松成.民间融资是正规金融的补充[N].金融时报,2012-03-10.

[3]戴瑞姣,李细满.浙江民间融资监管困境及其监管机制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3,29(1).

篇7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融资 互助

目前,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渠道分别是两方面:一是合作社创立时有社员缴纳的入股资金和每年的留存收益;二是合作社从各级金融机构贷款和政府政策扶持的资金,以及民间借贷的资金。

1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外融资介绍

1.1 内部融资 在我国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合作社通过内部融资可以大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并能够极大的缓解外部融资的压力。农民在入专业合作社时缴纳的入社资金称作股本和缴纳的入会费用被称作专业合作社最原始的成本,由于农民其本身资金的短缺,入专业合作社缴纳的股本和会费都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其次,合作社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农地为基础,而农业本身是产业收益较低企业,通过提取合作社的利润来解决合作社投资发展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一般企业融资的首要渠道是成本相对较低的内部融资,但是由于浙江省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自有资金少,效益低,自身积累不足。所以合作社依靠内部融资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投资发展的需求。

1.2 外部融资 在目前的涉农金融体系中,商业化的改造把农业银行支持农业的性质越来越淡化,使农业银行仅仅支持政策上要求对农业的贷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原本不多的支持中,还控制了有限贷款总额,邮政储蓄银行把原本属于农村资金反向流入城市资金渠道中,另外还有处于试点的村镇银行尚在起步。最后只有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农业的主力军。信用社贷款主要以一年内贷款为主,缺乏中长期贷款。百分之九十都在25万元以下贷款额度、年利率在7%以上。从获得信贷融资的合作社中了解信贷融资的类型,主要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占主要位置。其中以社长名义作为担保贷款为主要贷款,合作社以社长为核心人物,出面向金融机构申请,社长在融资中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

2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分析

2.1 合作社自有资金不足 合作社成员本身都是缺乏自有资金的低收入者,他们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开支和生产开支,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合作社资金的投入。其次,农民本身具有求稳怕风险的心态,不愿意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合作社经营当中,取得更大的利益,致使合作社内部无法聚集大量资金进行持续和发展。

2.2 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不足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浙江省农村金融信用社从2004年第一家产生至2007年末,成为全国同类金融体系存贷规模第一位,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己成为目前农村最大的金融组织。甚至在一段时间还超过工行浙江省分行,成为农村金融机构中的巨无霸。当前,在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的改革中,信用社面临着支持“三农”政策要求和追求市场盈利最大化两者之间的出路和平衡的尴尬。信用社本来应该是农民自己的金融机构,但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农村转移城镇的人口在上升,农村地域的人口逐渐减少,农民参于商业性金融能力也随之提高,从而推动信用社在发展中其经济实力和经济层次都上了一个档次。2003年底,农村信用社在增值扩股为核心的改革中,农村信用社股东以继续为农民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基础上,开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并进行商业化的运作。同时在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迫使不得不在适应市场的需求,为追求商业盈利,对合作社的融资支持逐渐减弱。信用社表现为市场化运作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利率水平参照商业银行的定价体系,对于合作社来讲没有任何的政策优惠,社员不能享受到信用社社员贷款的价格优惠政策。第二,信用社为防范自己的金融风险,只能参照市场条件用的各种保全方式来维护信贷资金的安全,合作社成员为了使用信贷资金,不得不提高信贷成本。由于,政府没有相关政策规定,从而缺乏真正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

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民间金融支持 浙江省是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民间借贷非常活跃,以温州为例,2010年6月温州民间借贷规模为800亿元,根据调查,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 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其中有90%参于了工业化的投资。从上述调查中得知,虽然浙江省拥用雄厚的民间资本,但由于民间资本是流离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缺乏金融的监管和国家政策的导向,根据资本有逐利性特征,农村合作社由于投资长、回收利润低的特点,使很少有民间资本流入农业。尽管合作社的主要融资渠道是民间资本,事实上流向农村合作社的资金与流向房地产的资金相差甚远。

在合作社的发展中,虽然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空白,对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对于雄厚的民间金融资本大部分还是转向非农行业,对于合作社投资还是极其有限的。

3 改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的建议

3.1 增强合作社自身能力,扩大合作社内部融资 目前,浙江省的合作社发展主要是两个阶段,首先是初级阶段,这一阶段资金来源主要是社员缴纳的会费和股本,虽然资金不多,但是对于初级发展合作社来讲,是其重要的是资金保障。对于己经发展较好的合作社,可以提高加入合作社的会费和股本。例如浙江省桐乡市董家菱白专业合作社在成立之初是35元每股,随着合作社发展的良好趋势,目前己提高每股100元。同时为了提高合作社抗风险的能力,除了股本和会费,在利润分配以外可以留作一部分资金设立公积金制度和红利、盈余挂账等办法筹集资金;另外,为增加合作社的股本规模,合作社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筹集:首先,对于社员来讲可以将其盈余分配的利润转作股本或投资成本,从而扩充合作社的资金,来壮大合作社发展。其次,合作社对于股金的管理上,可以设定一个最高限额,并规定社员支取股金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后才能支取,这实质上就限制了会员自由退出股份的原则,合作社就不会受到会员退出股份资金不稳定的影响,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把资金留作企业内部使用,免受资金短缺引起资金不稳定现象。

3.2 积极拓宽信贷资金渠道、创新信贷业务品种 通过金融资源的整合,建设成立体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来支持农村合作社建设。通过五个方面进行:一是继续深化农村合作银行改革。通过转变农村合作银行经营机制,提高农村合作银行服务农村水平和能力,最终成为支持“三农”金融主力军作用。二是农村发展银行利用政策不仅满足农产品资金收购的保障,还要提升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及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政策性支持。三是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农业银行通过宏观调控的总体作用,在支持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企业的同时,对区域内的农村中小企业给予积极资金的支持。四是规范邮政储蓄,县级金融机构与邮政储蓄机构要加强资金合作,使其邮政资金能够流向农村合作社。五是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以及农村资金互助会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合作社要求选择发展良好、信用度高和规范化程度高的企业,通过合作社及社员手中剩余资金开展以会员为对象的信贷业务。通过上述措施不仅拓宽了合作社融资渠道,还缓减了由于支持农村发展金融机构减少导致竞争不充分,解决农村金融服务弱化的问题。

4 引导民间金融为合作社融资服务

在利用农村金融机构的同时,也要深度挖掘民间金融对企业的影响。民间借贷己经成为合作社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作社融资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积极承认他的重要性,做到趋利避害,使民间金融为合作社服务,从而拓宽合作社融资途径。

4.1 正视其合法性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对民间金融的存在和活跃的发展有着客观的环境。民间金融以其运营方式灵活,贷款成本不高,服务方式多样化,资金利用率高的特点,使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冲击原有正规金融市场的份额,迫使正规金融市场在体制上、管理上的改革。例如农民信用合作社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开始采取如实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利率浮动等竞争手段。通过竞争使合作社增加了信贷选择路径,丰富了信贷产品,缓减合作社融资困难的状态。

4.2 通过引导和疏通规范借贷行为 民间金融目前己成为合作社的融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几方面的弊病:第一,民间金融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由于双方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规范,使得双方在形成借贷关系时,没有签定借贷合同,或者在借贷合同中缺少合同期限、借贷利率,还款方式。至于交易条件,大部人很少通过担保、抵押等方式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很多是基于彼此之间的信用而进行交易。第二,资金流向自发性、盲目性、趋利性等特点。民间资本由于不受金融监管和政府控制,很容易流向政府重点控制的行业,例如房地产业。并同时也为地下钱庄洗钱提供了很大便利。造成这些活动的后果是农民专业合社从原本融资困难,更加雪上加霜。

从上述行为看,政府和社会需要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以下几方面规范和引导。一方面,政府需要提供民间借贷制度指引,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借贷行为,不能放任自流,加强农村金融信贷服务,让老百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明确民间借贷关系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对待民间借贷两种模式要有不同的方式,对于互的模式要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并肯定其行为的合法性。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管盈利性的民间借贷模式。一旦超过其规定的收费,利率和规模要予以警告。对规定业务规模和活动范围超过风险可控的范围,对社会产生危害,应责令或强制改造正规金融组织,或由正规的金融组织进行重组和整合,并接受监督,规范对外开办服务业务。

4.3 趋利避害,使民间金融服务合作社 雄厚的民间资本有其利弊两方面,国家要正视其存在性,并让逐步从地下转到地上,通过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让民间金融在一定框架下运作,并在国家金融机构的监管下,调动农民资金投入合作社融资的积极性。第一,对农村民间私人之间的借贷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规定借贷协议,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相关部门对民间借贷要进行登记,并随时掌握其民间借贷情况,使之能够进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对于己经发展规范,运营成熟的民间金融组织,进行适当的政策指导和帮助,让其发展成为互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浙江省目前缺少能够将丰厚民间资本转回农村合作社的互金融组织,如果大力发展这种互金融组织,对于帮助农村合作社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政府大力创造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引导民间金融为合作社融资服务。

5 结论

解决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主要从三方面进行,首先是扩大内部融资,通过规范发展和制度创新,增加合作社资金发展和积累。其次是扩大外源资金,通过建立农业风险保障,解决金融机构支持农业贷款的后顾之忧,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信贷业务品种,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最后针对浙江省活跃的民间金融,应该积极引导,趋利避害,鼓励其为合作社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谷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贷款难问题解析[J].农村经济, 2008(4).

[2]郑宏,陈英.基于贷款需求下的农户参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程度和行为考察――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2(11).

[3]许妍天,易灿.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资金运作调查――基于湖南省岳阳市农村信用社调研[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

篇8

【关键词】 交通 公路 融资 渠道 问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流的支持,而物流的发展需要公路等交通的完善,这样才能够完善我国的生产力布局,达到经济区域的横向联系,最终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等。可以说,公路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领域。建国后我国的公路建设也得到了历史性的飞跃,根据交通部门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文件,从2005年到2030年,我国将新建5.1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从2010年到2020年之间,我国年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同时我国也将逐步完善农村和边远地区等的公路网建设。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国家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保障我国的公路建设。其中,完善公路建设的融资渠道是解决长期困扰公路建设资金问题的重要方式。

一、我国公路建设融资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同时由于公路建设更多是公益性和国防性的项目,它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强,例如一些老、边、穷等地区的公路建设项目就存在较为明显的资金困境。但是公路建设对周边土地开发、对外招商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可以说公路建设的成功是可以提升地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公路建设融资上存在财政投资比例较低、融资结构不合理、贷款资金比例过高、融资环境不佳等几个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融资环境的变化,我国公路建设融资已经开始多元化、多渠道的变化,但是仍然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国有银行的贷款为主,国家的直接财政投入较少,这不利于收费公路的运作。同时公路建设融资中银行贷款的比重较大,很多的公路建成后又无法收费或者收费较少这将导致公路后期收入无法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大量的信贷资金偿还压力将会导致公路建设的资金成本加大、财务风险加重。虽然国内对市场融资的呼声较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国内的融资渠道不畅,融资环境也不好,很多公路建设受到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难度较大,债券发展也非常缓慢,融资难以做到市场化。随着国家对上市公司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进行股市融资的难度也加大,随着公路建设完毕后的养护、管理、运营等的支出加大,公路企业的资金缺口更大,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后续建设,也不利于公路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化。

二、我国公路建设融资的主要渠道

1、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是我国目前公路建设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公路建设是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它的政治性和公益性是显然易见的,这就决定了公路建设需要政府投入的支持。我国的公路建设需求巨大,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投资已经逐步实现了多元化,政府投资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渠道。政府投资包括了中央投资和地方投入,例如一些国防公路建设、区域公路的建设、重点的公路建设都是主要由政府投资进行支持,但是对于政府投资的使用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政府投资的质量。同时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基础行业,公路建设也得到了银行贷款的支持,某些收费公路的稳定经济效益也引起了银行的重视,所以公路建设项目均由贷款的支持。公路建设中的贷款支持有数量大、期限长、成本较低等特点,但是由于银行也会考虑到企业的资金压力和风险程度等,银行会根据自身的风险控制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仅对一些公路项目进行支持。

2、民间资本和BOT项目融资等也是公路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

民间资本在未来将会逐步成为公路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发达的省市自治区,这些地区的公路建设都在逐步探索吸引民间资本的融资方法。根据笔者的经验,很多地区的公路建设都是依靠转让公路经营权的方法吸引民间资本的加入。这些省份一般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修路,民间资本可以通过“修路―转让―修路”的方式,以滚雪球的思路撬动外来资本,这样民间资本得到了利用,实现了增值保值的过程,而对地方政府则是减少负担的重要方式,利用民间资本进入公路建设和经营领域也是减少政府经营弊病的有效方式。项目融资是公路建设的重要方式,较为知名的方式如BOT项目融资,很多省市的公路建设采用了BOT方式,通过政府的名义以特许经营的协议,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权转让给私人投资方,由该投资方负责项目的融资、运营、建设和维护等。项目公司在特许期限内拥有公路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特许期限结束后,公司将特许经营权移交给政府。同时,公路经营权的转让也是进行公路建设融资的一个方法,例如将公路沿线的饮食、加油、广告、车辆维修、商店经营等转让给民间资本也是可以实现资金的回笼,解决资金困局。

3、债市融资、股市融资、吸引外资等方式起步晚但发展快

债券融资是国际上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例如西班牙、韩国、美国和日本等国都大力发展债券融资以支持公路。债券融资筹资金额大、限制性条款少、成本较低,同时公路行业也有稳定性的特点,比较适合债券市场的融资方式。但是我国目前的债券程序复杂,申请较为困难,同时很多的公路公司难以达到资本收益率等要求,债券市场融资还处在起步阶段。通过上市公司进行融资也是解决公路投资不足的重要途径,也有很多的公司能够达到上市的要求,但是整体上而言我国目前的公路股并不多,限于我国上市门槛较高等原因,上市融资在我国也正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可以说随着我国目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逐步成熟,这些筹资方式将会逐步开放,未来我国公路建设将更多依靠这两种方式。利用外国资本支持公路建设也是目前我国的融资方式,特别是在一些东部的发达地区,很多省份的公路建设依靠国外或者境外的资本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外国资本通过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可以获取稳定的利润,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也较强。

三、完善公路融资渠道的思路和做法

公路融资还是有非常大的风险,各种筹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在完善融资渠道的同时需要及时发现筹资方式中的风险。同时,筹资环境千变万化,这就要求企业进行融资的时候要能够有一定的预见性,充分了解各种风险,同时认真研究应对的措施。

1、利用国家的力量,充分加强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国家的支持和政府的投入是公路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要推动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国家建立相应的专项基金。国家可以将政府收取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的土地增值税、高速公路发展税、车辆通信费、公路养路费和政府拨款等纳入专项基金,该基金专门用于对公路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上,这样就保证我国的公路建设有一个较为稳定且充足的资金支持。另外,国家要支持企业以开发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交通银行等为合作对象,银行也可以在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力、项目等,采用结构化设计的方法设计相应的产品,支持公路建设。企业也可以考虑自己运营收入的通行费用于公路建设的资本金。利用通行费的结余,企业可以将其用于资本金补充公路建设,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搭桥贷款的方式以未来的通行费收入进行变现。例如,山西省就曾经以未来10年的高速公路通信费结余总量中的70%进行搭桥贷款,提前对高速公路的收费进行变现,用于未来开工的公路建设,成功实现了公路建设的发展。

2、深化改革,优化招商机制,开放投资领域,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的力量

社会资本只有被调动起来才能够真正促进公路建设的持续化。目前公路建设吸引社会资本的方向已经明确,但是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政策也让社会资本没法安全地进入公路建设领域。相关的单位要积极研究制定政策和制度,拓展相应的投资筹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交通建设领域。政府要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全企业的投资行为监管制度,政府要组织银行、企业等行业的协调会和洽谈会,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为重点的项目搭建融资平台,大力优化公路建设融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投资环境,这样才能够创造吸引外资的良好氛围。政府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公路建设领域后也要解决社会资本在投资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社会资本安心地进行长期投资。例如政府要积极建立互动窗口,让投资者可以及时将其困难反馈到相关部门中,同时完善政府内部的招商引资机制,建立招商引资的项目库和配套措施,通过长期的引资项目和公开招标等方式让投资者可以看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这样的措施才完善,政府才能够留得住投资者,才能完成相应的投资,完成相应的公路建设目标。

3、充分意识筹资风险,采取必要的对策防范金融风险,实现多赢目标

任何的筹资均有风险,要完善好筹资渠道需要兼顾筹资风险,平衡好筹资的利弊,实现公路建设参与各方的利益平衡,这样才能够完善好招商机制,实现招商的持续性。首先,要完善和加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的科学性。在可行性报告中,参与者要充分解释相应的风险和未来的发展情况,做好前期的论证工作。对于实际建设中的经营现金使用和管理要本着降低经营成本的理念,统筹好资金的安排,提升资产收益率和使用的效率,有效地规避风险。很多公路项目是由地方的国有企业承担,这些企业要先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用好外部的资金,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在使用外部资金的时候,企业要能够防范好控制权风险、信誉风险、资产使用风险。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多种法律程序进行规范,采用较为明确的合同条款进行规范,采用监督机制,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化解不必要的风险。再次,企业要加强内部的管理,降低公路的造价,这样也可以减少融资的压力。降低公路造价其实也是筹资的重要方式,这是向内部管理要资金的筹资方式。要强化项目投资人对投资的控制,加强设计的管理,优化设计方案,坚持设计的招投标制度,厉行节约投资的政策,避免材料的浪费,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提升项目的结余资金量以支持其他项目的投资。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的公路建设融资难题提出看法,主要思路是从多个角度分析完善公路融资渠道的方式,限于作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提出的措施难免会有所偏颇,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行业和企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康文渊、刘国龙:我国高速公路融资模式探讨[J].企业导报,2011(4).

篇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58

1概念

1.1企业重组的定义

企业重组就是将原有企业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管理、资产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配置,形成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重组是将原有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产权及资产、负债等进行升级,完善,使其更能适应时代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更具竞争力。其主要包括资产重组、债权重组、产权重组等形式与企业并购、合并等有较大区别,主要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1.2财务风险的判定

要判定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或者有出现财务风险的苗头,从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两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能更加明显地进行判定。

就偿债能力而言,当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数值远低于市场平均数值时,并且近段时间企业处于正常的经营状态,那么企业可能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应为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较弱,对于长期来说较大的负债使得企业将有大量流动资金流出,最终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促使财务状况恶化,陷入严重的财务风险。

就营运能力而言,企业营运能力就是企业以各项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在企业处于正常的经营状态下,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重要财务指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销售利润出现下滑,说明此阶段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较大问题,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重组中财务风险的识别

2.1企业重组中资金价值风险

企业重组需将重组另一方的资产、产权等进行估价,双方达成协议后进行重新组合,因此重组方要正确合理的评估被重组方的资产价值。在其资产价值的评估中,重组方自身便存在潜在的风险,主要从以下三点论述:第一、重组方对被重组方的资产价值估价过高,那么重组方将承担较大的重组成本费用。该成本费用重组方将需要很长时间的营业利润来填充,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不仅损耗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而且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净利润。第二、过高的评价了被重组方的获利能力,对被重组方的自身获利能力充满信心,并且十分肯定其将在未来带来效益,将误导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对其定价过高,以至于超出了重组方的实际承受能力。第三、被重组方在未来经营中可能存在经营不善等问题,使得重组企业前期的资金支出不能收回,出现净亏损,势必影响重组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2企业重组中经营决策风险

企业重组中财务管理对财务风险的发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财务风险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的管控风险和支付风险的控制。就资金管控而言,流动资金的合理利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重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成本费用投入,如原材料采购,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都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予以支撑。许多企业重组中的财务管理者没有资金危机意识,不合理利用流动资金,使得流动资金无效占用率较高,不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就资金支付而言,企业在重组中需要大量资金用于重组支付,在短时期内大量流动资金外流,并且资金回笼速度较慢,使得企业出现较大的经济缺口,无法维持正常的资金支付。

2.3企业重组中融资风险

企业在重组后其各项资源都进行了重新组合与配置,并且规模也相对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量加大。大量的资金需求需要加大企业融资,在其融资过程中将存在大量风险。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融资渠道风险。为了加大融资金额满足企业经营,许多企业选择民间融资和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等形式,由于我国民间融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其融资过程缺乏合法的协议和法律保障,正规金融渠道对许多企业实施限制,对企业资信及财务状况的考核较严格,一般很难得到支持。另一方面,资金需求保障风险。企业重组需要大量资金,而由于融资困难,使得大量资金无法及时供给。经过民间融资渠道的融资款利息高,企业的偿债压力加大,如果一旦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就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重组中的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3.1资金价值评估不合理

企业重组中存在资金价值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重组企业对被重组企业的资金价值评估不合理和对被重组方的具体经营成果及财?兆纯鋈狈Φ餮杏肟疾臁R皇侵刈槠笠翟诙员恢刈槠笠到?行重组之前没有成立评估小组,缺乏专业的评估团队以及重组方案,忽视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等对企业资产价值的隐形影响,无法发现其在未来是否能产生经济效益以及是否存在可重组利用的价值。二是被重组方在重组之前有可能有充足准备,经过表象的效益修饰,夸大其未来的经济效益,将重组方引向误区,使得重组方无法准确判断被重组企业的实际资金价值。重组方要求重组的行动过于急切,缺乏实际的深入了解被重组方的财务状况,将自身陷入重组的被动状态,致使未来的资金价值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加大。

3.2企业自身和国家政策

导致企业出现融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自身和国家政策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许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诚信问题,在银行有大量不良记录,使得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加大。使得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没有足够的法律法规保障,其融资利息过高,严重增加了企业在重组发展中的偿债压力,长此以往,企业在重组经营中出现负债大于资产,甚至破产状态。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对重组企业融资政策的支持,使得重组企业在融资道路上举步维艰。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融资贷款管控较严,加之政府对重组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使得企业在重组中的正规融资渠道受困,民间融资压力加大,导致企业发生融资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3.3企业高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在企业重组中企业出现经营决策风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企业领导者对其决策对财务风险的严重影响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在重组中只是关注企业的财务成果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忽视了其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其经营决策只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部门,对其财务部门无影响或者影响小等错误观念,使得放松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没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许多企业的领导层的管理水平和只是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企业管理学习过程,其管理方式和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缺乏远见性和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性,在做出经营决策时只考虑到眼前的发展利益。加之,对财务管理的水平低,不能及时洞察财务风险,即使出现了财务风险也没有科学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使得企业在重组中的财务漏洞越来越大,导致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

4防范企业重组中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4.1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正确评估资金价值

正确评估企业价值是现在企业重组的关键所在,企业的实际价值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重组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程度。所以在企业在进行重组前,首先,应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对被重组企业的资产、资金、技术、产权等各要素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及时作出评估方案,并切合目前重组方实际财务状况及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合理科学的评估方案;再次,重组方企业应开股东大会对该方案进行协商调整,深入分析该重组活动中企业近期及未来的发展利弊,确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评估方案,防止盲目夸大企业价值的不良现象出现;最后,将做好的评估方案用于重组活动中,本着公正、公平、不损害各方利益的原则进行重组活动,为企业重组后能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4.2充分运用国家政策,不断完善企业自身发展

我国近几年来也加强了对重组企业的政策支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企业重组、并购、合并等行为的正确引导与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已从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两方面扶持重组企业,对此,重组企业应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将其优惠政策运用到企业重组活动中去。重组企业领导层要结合国家政策作出符合国家发展形势和发展水平的经营决策,在重组活动中遵循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财务风险。在国家给予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者也要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学习,多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才能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有效决策。

4.3企业高层应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企业高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其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为避免企业重组中的融资风险,选择科学合理的混合融资方式是最佳选择,即杜绝了融资渠道因单一性带来高财务风险,又能及时缓解企业在重组活动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对此,企业除了选择正规融资渠道和民间借贷等融资形式,还可采用对外筹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加大自有资金积累等多种混合的融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混合的融资方式不仅可以分散融资风险,而且还不会因资金短缺影响企业重组的进度。除此之外,企业在重组活动中可以借助其他的中介机构开拓融资渠道;也可以聘请专业的经济规划师,合理利用企业现有资金的同时为企业的融资方式提供更专业的决策。

篇10

【关键词】民间借贷 风险 分析

一、民间借贷的含义

民间借贷主要指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其主要被分为民间个人借贷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在我国经济市场中,民间借贷在服务中小企业、活跃金融市场、繁荣地方经济以及改善地方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民间借贷长期脱离政府监管范围,民间融资具有隐蔽性、随意性等特点,易引发各种欺诈、犯罪行为,增加了整个金融行业的风险,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的发展与稳定。例如,近几年发生的温州老板跑路事件就充分暴露了民间借贷的高风险特征,防范民间借贷危机已迫在眉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民间借贷风险已不是局部地区问题,而是演变为了群体性的国家金融事件,处理不慎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宏观发展。为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我们应深入探索减小民间借贷风险的有效措施,清楚认识风险根源,对症下药,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民间借贷的效应分析

(一)正面效应

民间借贷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应正视它的正面合理性。首先是它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有效补充正规的金融机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资金市场供求严重失衡,民间借贷的存在有效缓解了这一紧张状况,民间资金的注入使得中小企业得以发展壮大。其次是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促进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民间借贷组织弥补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空白,及时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金融服务水平。最后是促进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民间借贷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它顺应时代的需求,其创新更具可操作性。

(二)负面效应

有正面效应必然存在负面效应,一方面民间借贷导致了大量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加之金融活动大多在金融监管之外,因此虽然表面上扩大了资金供给,但其干扰了金融市场的信号,影响了央行的决策。另一方面民间借贷会引发自发性的负面效应,虽然其手续简单、不拘形式,但这种信任基础较低的活动极易侵害债权人的利益,一旦债务人失信出现逃债行为,债权人将会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导致企业资金的恶性循环,民间借贷利息一般较高,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的情况下,高利息负债只会雪上加霜。如果企业到期难以支付债务,也许还会通过引进更高利息负债还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将会严重制约企业今后的发展。

三、民间借贷风险成因

(一)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银行体系,银行贷款过多的倾向于国有大型企业,而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却很难获得贷款。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回了很多基层网点,收缩了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中小企业由于找不到担保人,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最后只能依靠风险较大的民间借贷机构。同时垄断领域的高标准使得大量民营资本脱离国家整体规划,无序存在于股市、赌场以及民间借贷等虚拟的金融市场,金融资金配置率低下。

(二)宏观经济政策与实际经济需求不匹配

近几年,我国实体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亟需宽松的货币政策刺进经济发展,但我国货币政策偏紧,国家一直强调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同时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严控银行信贷规模,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等也出现了明显减少的趋势。此背景下,中小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组织。

(三)金融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几乎是空白的,首先是民间借贷的适用法律比较落后,合法与非法的界定模糊不清,民间借贷的市场准入、业务经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更是一片空白。其次是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民间借贷处于不审批、不监管、不控告的三不状态。成立借贷组织也仅仅只办理工商登记,导致借贷资金趋于隐蔽化。最后是借贷监管措施单一简化,可操作性差,由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看,我国的民间借贷监管措施十分简单,规章制度可操作性差。

四、民间借贷存在的风险

(一)借款人的信誉和偿还风险

这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如果借款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还款能力可能不足,应及时加强戒备。即使借款人具备足够的资产还应考虑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信誉问题,如果经常出现拖欠货款行为,则很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因此,借款前应充分调查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其资产能力与信誉基础的情况下,订立相应的书面收据等资料,以保日后出现经济纠纷时可以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借款用途的合法性风险

借款时还应考虑借款是否合法,虽然将钱借出去了,但借款人将借款用于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那么这种借款行为就是不合法的,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加之非法集资的风险一般较高,很容易出现血本无归的现象,因此应谨防非法集资行为,借款前事先约定好资金用途的合法性,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三)担保人资格风险

借款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要找担保人担保,因此选定担保人时一定要注意其是否是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具备担保资格。一旦担保人不具担保资格,担保行为就是无效的,日后出现经济纠纷时也不能作为担保凭证。现实中有很多案例就是这种情况,约定借款时间到期后,债务人没有及时将款项归还债权人,当找到担保人时才发现其不具备担保资格。因此发生借贷行为时一定要找到具备资格的担保人,不可滥竽充数。

(四)追讨欠款的合法性与时效性风险

一般而言,我国的民间借贷有一定的时限要求,双方约定时间归还本金利息,如若借款人逾期不还,追债行为就会产生,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协商以及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很多的借贷机构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催债,而是通过恐吓等不法手段进行催债,最后不但没有保护自己的权益还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同时,也要注意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问题,借款人出现逾期不还行为,出借人应在借款之日起两年内,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讼。

五、民间借贷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改善宏观环境,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资金市场的供需失衡是导致民间借贷组织活跃的直接原因,消除民间借贷的风险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便是改善我国的宏观环境,规范民间借贷组织的借款行为。首先应加强金融体制的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信用体系,确保金融监管的适度性,同时加强信贷担保机构的建设。其次是确保借贷机构的金融地位,打破正规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由根本上解决资金失衡问题。最后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部分原因也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企业应改革内部不完善的制度体系,争取更加符合金融信贷的要求,从而可以由正规金融渠道取得贷款。

(二)加强民间借贷的自身规范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将会有更大的金融市场,如果一直放任其发展,也许会产生更大的消极作用,因此规范民间借贷机构的自身建设已成为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加强民间信贷组织的自身建设首先应要求其提供合法的信用保障,如第三方、担保等等。其次是及时清理高风险、高危害的高利贷违法组织。再次是积极宣传民间信贷的利弊,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使人们更加理性的选择是否进行民进借贷。最后国家还应积极引导民间信贷行为,及时纠正轨道偏差,以确保其发挥合理优势。

(三)法律遏制民间信贷负面效应

一方面应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丰富人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还应切实依法办事,通过严格执法来遏制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现实中我们应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债权、加强债务人的财产权利、打击放贷人的不正当行为以及严惩债务人的逃债行为。通过法律手段消除民间借贷的负面效应重点在于通过强制手段保护贷款人与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法律才可以在不干预借贷行为的基础上确保借贷双方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同时消除了其负面效应。

六、结束语

通过分析,相信大家对民间借贷行为已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现实中,民间借贷行为在一些不发达地方仍然存在,我们应理智对待这种行为,要尽量规避其风险,发挥其优点,以致达到效用的最大化。民间借贷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经济活动,它既可以满足履行快捷,资源充足的条件,也具备一定的风险。因此,只有在进行合理引导、保护好民间资本市场、及时控制借贷风险的基础上,民间借贷行为才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雪净.民间借贷的风险分析及化解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张强.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风险分析及其法律规制[J].金融纵横.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