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概念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交媒体概念

篇1

一、可供性与社交可供性的概念

可供性与社交可供性均属于认知心理学领域中的范畴,在对新媒体技术的社交可供性进行分析之前笔者对可供性以及社交可供性的概念进行梳理。可供性与社交可供性均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可供性以及社交可供性的理念偏重表述人机之间的互动。

可供性(affordance)的概念最早由Gibson提出,该概念是Gibson直接直觉论的核心内容。环境的可供性是指这个环境可提供给动物的属性,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① 。 可供性既不能像在物理中那样来衡量可供性既不像物理属性是一种客观属性,但也不像价值和意义那样是一种主观属性,可供性跨越了主观和客观的二分法,既是物理的也是心理的,也都不是,它同时指向环境和观察者。Norman将可供性的概念引入到了设计学的领域,认为可供性是“是物体被感知到的和实际的属性,主要指那些可决定物品可以怎样被使用的基础属性”。Norman 认为可供性与物品的本质属性相关,而 Gibson 认为一个物品的不同可供性是没有差别的 ②。

社交可供性(social affordcance)是可供性的一种,是环境或物体允许社交互动的属性,比如说朋友悲伤的脸会让人有安慰举动,等在咖啡机钱的人意味着可以交谈,一个伸出的手意味着一次握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交可供性很多情况下用来描述社会化工具,比如维基百科、即时通讯工具、Facebook等社交网络③ 。

二、新媒体技术的社交可供性对社会化营销的影响

技术的可供性是在人与技术的互动的清下产生的,当人际之间的社会互动以技术作为中介,那么技术便具有了社交可供性,技术也对社交行为本身产生影响。笔者以微信为例分析新媒体技术的社交可供性对社交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化营销所产生的影响。

1、语音对讲为对话提供模拟现实的对话体验

微信的语音对讲是微信的功能之一,语音对讲结合即时发送的技术一方面减少了单纯文字描述的生硬感,增加了社交互动的趣味性,社交互动增加了声音元素;另一方面语音对讲模拟了现实环境中的对话情境,减少了因文字解码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模拟的现场对话感让用户更容易产生交流的欲望,提供模拟现实对话体验这一重要的社交可供性。飘柔开启了陪聊式的微信对话,用户添加好友之后可以根据选择进入聊天模式与小飘实时语音聊天,真人版的对话拉近了品牌与用户的距离,给用户带来趣味性极强的仿真的对话体验,同时使品牌人性化的印象深入人心。

2、即时状态发送增强身份认同感

微信的即时状态发送名称为“朋友圈”,朋友圈的状态是获取朋友圈内热议信息的来源,同时也是社交行为中身份确认的重要源头,在与朋友的互动中获取身份的认同,获得别人的认可。朋友圈提供了话题来源、身份确认的社交可供性,在圈子成员进行身份确认对信息进行传播的时候便很容易在圈子内部形成口碑传播效应。朋友圈即时状态的增加了用户进行社交对话的话题,激发人们进行身份确认的欲望和热情。举例而言,小农女针对白领阶层做圈层营销,每日发送的菜单在朋友圈得到转发形成口碑引爆了在白领阶层圈子,最后形成在朋友圈卖菜的独特营销景象。如汤姆?海斯所言:“营销即身份,身份即营销 ”④。

3、地理位置定位减少社交的距离感

地理位置定位能够让产品的目标用户更加精准,同时减少人与人聊天的空间距离感。用户每发一次朋友圈消息,微信后台便会抓取用户的地理位置,并在朋友圈中显示,在查看朋友圈的时候看到地理位置定位可以减少人们了解朋友身在何处的社交成本和时间成本,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地点和内容可以跟朋友进行聊天,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社交成本,促进了社交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营销者可以在地理位置上添加商家信息,在朋友圈进行品牌的曝光。此外,用户可以通过查看附近的人来看是否有可以聊天的的人,使地理位置成为社交考虑的因素,为用户随时随时找附近的人聊天提供了可能性,这种社交可供性对于对于社会化营销来说无疑会增加营销的精准性,如果营销人员在签名档上附注营销信息吸引用户的注意就能够及时吸引在附近的用户到店消费。

4、漂流瓶提供社交期待感

漂流瓶的一扔一捡的过程的社交可供性是用户对他人秘密的窥探和对未知社交的一种期许,社交期待感促成用户去捡瓶子和扔瓶子。招商银行曾发起一个微信“爱心漂流瓶的活动”,微信用户用漂流瓶功能捡到招商银行漂流瓶,回复招商银行之后便会通过“小积分,微慈善”平台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帮助,在该活动中技术和创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5、微信公共平台带来精准互动的可能性

微信的公共账号允许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媒体形式资源齐发力,视听结合的富媒体营销让品牌能够与目标用户进行亲密接触,在微信公众账号的后台可以进行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从而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微信公众账号每日可一对多地向用户推送消息,与用户进行互动,同时也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信息互动。微信公共平台是信息分享的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用户获取优惠、参加活动的平台,微信公共平台提供了精准化社会互动的可供性。以星巴克官方微信为例,星巴克除了每日推送图文信息之外,还有一些与用户一对一互动的营销案例,2012年开展的“自然醒”叫醒服务时,当用户添加“星巴克”为好友后,用微信表情表达心情,星巴克就会根据用户发送的心情,用《自然醒》专辑中的音乐回应用户。在微信公号的营销过程中,除了技术的可供性之外,活动的创意、内容的趣味性成为用户是否选择社交互动的影响因素。

6、二维码打通线上线下

二维码是一个很潮的概念,扫一扫就可以轻松关注感兴趣的企业,具有方便、快捷的社交可供性,减少了用户搜索的环节,缩短了用户感兴趣到关注微信账号的时间差。但是用户自动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这一主动的行为是在用户对企业或产品有极大兴趣的时候的举动,必须有相关的诱因和刺激机制,而线下电子优惠券、电子会员券对用户来说是极大的诱惑。用户关注之后企业可以通过一些线下优惠券的发送增加用户的粘性,培养用户的忠诚度。因此二维码成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关键入口,企业借助二维码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

篇2

【关键词】社交媒体;学术信息;交流模式

社交媒体融合了Web2.0和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的最新理念,使用户可以在网上获得更多传播、分享、交流的自由。学术领域,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方便地进行学术信息转发、交流分享思想观点、获取文献原文等,越来越多的学者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来参与学术活动,学术信息交流模式趋向多元化发展。

一、社交媒体及其发展现状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虚拟化W络通讯工具和信息服务平台,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已成为人们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人际交流的重要方式。

国外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工具有Faeebook、YouTube、Twitter、Linkedln等。在国内,社交媒体经历了BBS时代、社交网站时代、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垂直社交网络应用时代,发展至目前主要以微博、微信、QQ空间等为代表,另有百度贴吧、人人网、朋友网、豆瓣、知乎、美拍、天涯社区等,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网络社交应用平台。按照社交媒体属性的不同,可将其归为创作发表型、协同编辑型、资源共享型、社交服务型、即时通讯型五大类型。

目前社交媒体已超越搜索引擎,成为互联网第一大流量来源,二者占比分别为46%和40%。据2017年1月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依然作为最典型的网络社交应用排名前三,应用率分别为85.8%、67.8%、37.1%。可见,具有即时通信功能的社交媒体最易成为社群型网络媒体。

二、基于社交媒体的学术交流典型模式

(一) 博客、微博:学术知识转移模式

博客(Blogger)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记”,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可随时张贴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的网站。目前,有许多科研机构、学术期刊、专家学者建立了自己的博客,随时相关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术会议信息、重要学术研究成果、思想观点等,通常被称为学术博客。学术博客使学术交流不再局限于基于著作、学术期刊、专家报告等传统型学术交流模式,进而转向开放、随时随地、泛在化的交流模式。网络上的任何一个学术博客平台既可以是知识的生产源,也可以是知识的传播源;既可以是经过同行专家评审后的正式出版类学术信息,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存储于专家大脑中经过显性化处理的隐性知识。学术博客相互之间通过博主的转载分享、评价交流,实现各知识节点的相互转移。

微博(Microblog),即微型博客,与博客相比,更突出信息的即时性、快捷性。微博用户群因拥有大量专家学者、学术机构,使关注用户能够及时观点新颖、内容丰富的知识信息。此外,微博信息交流的平等性,有利于各层次学者的跨界交流,碰撞出个人创新观点。

(二)维基百科:学术知识协同生产与共享模式

维基百科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在Wiki支持的协作式写作中,每个人都可发表自己的意见,都可以方便地对共同的主题进行写作、修改、扩展甚至探讨,是一个最大、最知名的网络知识社区。所以Wiki帮助我们在一个社会网络(SNS)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与其他社交媒体相比,维基百科能够针对特定的领域知识或主题概念汇集大众智慧,构成网络“合作实验室”,互联各方面的专家发挥个体学科特长,形成个人能力与智慧的相互叠加,使产生的知识信息更权威可靠、更受广泛认同。通过参与维基百科的知识信息编发共享,个人的传播行为和掌握的知识、观点通过在wiki平台上共同修正完善,最终形成“共识”性概念或经典性论述。

(三)腾讯QQ、微信:学术信息传播与互助分享模式

QQ、微信同属腾讯公司旗下的社交产品,具有极其相似的功能特点,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也可以群聊、发表评论、撰写日志文章,已成为我国网民使用最多的即时通讯工具。据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的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使用用户规模达到6.66亿。79.6%的网民最常使用的即时通讯应用是微信,其次为QQ,占比60.0%。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

由于QQ、微信强大、易用的信息交互功能及庞大的用户群体,已成为学术交流领域重要的虚拟平台。通过QQ或微信朋友圈、QQ群进行学术信息分享或文献原文、会议资料互助传送的优越性已被大众广泛认可。网友通过建立QQ、微信学术群,使学术信息的交流共享和知识生产传播变得更为便捷高效。

三、社交媒体学术信息传播的典型案例

(一)科学网博客

科学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由具有50余年媒体经验的中国科学报社主办,是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2007年正式上线。网站设有博客、会议、论文、项目基金、实验室等频道,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和多样实用的学术信息。尤其是备受学者们欢迎的科学网博客目前已在各个学科领域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学术会议资讯、专家报告观点、权威论文转发等学术信息极大地吸引研究人员积极加入,成为更多的信息传播“节点”,高效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10年来,科学网博客已经成为上百家新闻媒体,特别是国内严肃媒体和境外主流媒体的新闻源泉,大大促进了科学传播。

(二)网络问答社区――知乎

知乎是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社交平台,帮助你寻找答案,分享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知乎凭借其认真、专业和友善的社区氛围和独特的产品机制,聚集了中国互联网上科技、商业、文化等领域里最具创造力的人群,将高质量的内容透过人的节点来成规模地生产和分享,构建高价值人际关系网络。其发展口号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2017年1月,知乎宣布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预计完成融资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2017年知乎将面向广泛的知识消费者和机构伙伴建立大型知识平台。截至2017年1月,知乎已拥有超过6500万注册用户,平均每天有1850万活跃用户访问和使用。2016年全年,知乎用户提出了超过600万个问题,撰写了逾2300万篇回答和151f篇文章。

(三)学术类微信公众号

微信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生活方式。目前许多学术会议、专家讲座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公众号)进行视频直播。学术刊物每期的出版论文目录、论文全文、重要学术会议信息等,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直接推送至用户的智能手机上。大型学术研讨会可以将会议通知、日程安排、著名专家的报告演示文稿、报告录音、学术讨论信息等通过微信平台即时。《中国科学报》、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国家社科期刊数据库、科学网、现代大学周刊、爱思想网、唧唧堂、博士圈及MOOC成为首批10个最具影响力的、高品质的、最具学术精神的微信公众号,其中MOOC公众号位列榜首。

四、结语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与获取模式代表了“去中心化、开放性、共享性”的思想理念,这种去中心化的理念赋予用户平等而个性化的地位,充分刺激用户参与互动交流的热情,更有效地挖掘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使得互联网社交媒体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有机体。同时,开放自由的和转载会很可能会引发知识产权、信息冗余、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相信随着互联网管理政策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2]李娜,胡泳.社交媒体的中国道路:现状、特色与未来[J].新闻爱好者,2014,(12).

[3]张h,朱庆华.Web 2.0环境下学术交流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博客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8).

[4]王学东,杜晓曦,石自更.面向学术博客知识交流的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J].情报科学,2013,(3).

篇3

这里讲的“粉丝经济”,指的并不是追星消费。而是指在互联网社交年代,有些人把“双方互动’的概念偷换成了“单方相思”,并以此大做文章。

所谓的“粉丝经济”是旧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互联网社交的官僚主义,看似新颖、创新,其实是观念陈腐的人发明的“伪概念”,根本经不起实践和推敲。

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它终将成为一个笑话,接下将展开详细论述。

互联网将是最具平等、自由、开放等精神的平台。它发展的越完善,人类的本性就呈现的越立体。我们先来回顾下中国互联网社交的三个阶段:

1、论坛社区时代——版主占山为王

从2000年开始,互联网发展迅速,国内开始出现各种论坛社区,即BBS论坛时代版主占山为王,享有推荐权和置顶权,其个人意见掌控了一方舆论。我曾先后担任过天涯社区、凤凰网、猫扑的版主,常能感到一种被簇拥的特权感,天涯社区曾在2010年达到顶峰,当时中国互联网的热点事件80%来自天涯,然而盛极必衰。这种以回帖和站内信为主要方式的社交,必将被新事物所取代!

2、博客微博年代——自媒体自掘坟墓

论坛传播虽然内容为王,但传播方式原始,就是不断的发帖和跟帖。于是这种以“围观”和“奔走相告”为传播方式的自媒体平台产生了,博客和微博,这时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自媒体。然后有了“大V”。所谓“粉丝经济”也是在这个阶段形成。

拥有了粉丝,就可以给粉丝推送广告,最先抓住微博机会的人都发了一笔横财,但也自断了后路。本质原因在于:不少微博大V为了赚钱,接广告毫无原则和底线,而在内容的制造方面毫不在意,这就是自掘坟墓。别人关注你,是为了获取价值,而你不仅不能带来价值,还不断推送广告,那我就屏蔽你!

微博的先进性无非两点:一是转发实现了迅速传播;二是可以直达个体,这两点确实是社交的突破。但微博发展到最后,必然导致言论不平等。明星放个屁也会一群人抢着闻,百姓家里着火也无人问津,这就违背了互联网的基本原则:平等。所以下一个时代到来了。

3、微信时代——平等、沟通、多元化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品牌。微信带着这样的口号横空出世。微信的繁荣代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这又是一个崭新的社交时代,微信将“粉丝”改为“好友”,强调了沟通的平等,强化了个人生活。但微信发展起来之后,有人开始用经营微博的方式经营微信,开始鼓捣朋友圈。他们先包装一个噱头,然后四处张贴小广告,引来了很多好奇的人的围观,于是就对外宣传其粉丝多少多少人,开始以大咖自居,有办培训的,有写书的,有做产品的,有拉帮结伙的等等,成了敛快财的工具,朋友圈被搅和的乱成一团,让很多人忍无可忍。

4、互联网社交回归本质:沟通,让一切皆有可能!

互联网瞬息万变,“一对多”的扁平社交模式已经成为过去,“一对一”的线性沟通模式全面到来。最重要的不是你跟多少人打过招呼,而是有多少人真正的信赖你。而这些信赖你的人,每个人又拥有一定数量的信赖者,一直往下发展下去……这就是你的社交链,它决定着你的个人价值。这就是社交裂变,是一条狭长的社交链,其蕴含的商业潜力将更大!

篇4

从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的概念是指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体形态,主要有通过有线电视、直播卫星、数字电视、互联网、移动手机平台等方式进行传播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传播方式与平台的变迁,更是传播内容,传播互动性,盈利模式的巨大变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以往媒体信息流动的单向性特点,使得读者之间、读者与出版方都能快速有效交流,创造出媒体产业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的定义与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给新媒体的定义往往会马上过时,足可见新媒体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特点。

二、新媒体产业发展背景

1.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

我国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就提出要“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近年来,在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下,传统传媒企业加快了发展步伐,新媒体产业也迅速扩张,其业务范围涵盖了以往的新闻、信息传播等,还出现了许多新型的业务形态。其中,尤其以网络和移动互联作为基础的新媒体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例如微博等网络社群、社交媒体发展成为影响并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甚至生活理念的重要力量。

新媒体对全社会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新媒体企业的发展也进入了黄金时期。新媒体带给传媒企业的巨大利润预期加速了该行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该行业不仅具有高达数千亿的经济产值,成为资本竞相追捧的对象,其日益明显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价值属性也受到了各方的重视。

2.新媒体行业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到49%。在新闻资讯成为移动用户第一需求后,个人电脑用户正在加速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新媒体模式迁移,有统计数据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将替代电脑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第一方式,这都为以移动互联作为主要平台的新媒体行业提供了巨大商机。新媒体行业在技术、内容、监管等方面逐渐成熟,符合未来文化产业中“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附加值,逐步受到国家重视。

新媒体行业通过定位精准的互动交流、移动社群、社交游戏、实时搜索、电子商务等快速增长的业务很快具备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新媒体行业社会化的营销方式和内容与渠道并重的盈利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移动网络技术的进步为新媒体的兴起提供了技术保障,“微博”、“云计算”、“智能手机应用”的快速发展为新媒体行业创造了无限的商机。

三、新媒体产业近期发展特点

1.移动互联市场规模爆炸增长,产品与应用数量大增

从2011年开始,我国移动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移动互联发展速度超过互联网发展速度。根据艾瑞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移动互联市场同比增长97%。2012年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移动电子商务增长迅速。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近期快速发展的智能手机技术,另一方面则是丰富多彩的应用的发展,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购买、阅读、交流等基本需要。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是新传媒产业的发展方向,许多大的企业已经开始通过研发移动应用程序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等方法来抢占商机。

2.社交媒体空前繁荣,进入“交互”大时代

以开心网、微博等为基础的“关系”社交媒体正开始悄然引领互联网产业新的增长势头,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停留的时间大大增加。截止2012年我国微博用户已经超过3亿,每天使用时间也在不断增加。在社交网络上,每个人都是新闻的制造者、传播者,都是话语权的拥有者,所以社交网络化媒体开创了一种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体时代。社交网站的交互性、自主性极大,自由度很高,而整个新媒体近期的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方式与理念,人们不仅仅满足于门户网站的信息,更多的开始在社交网站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以社会化网络为核心的新型互联服务模式不断的发展壮大,并且已经融入了大众主流生活模式。

3.发展开放平台,服务创新为生存之本

网络发展的热潮推动各个新媒体企业不断进行服务创新,在新闻、视频、广播、图片、读书等等方面全面发展,构建一个多终端多服务的一体化平台逐渐成为大多企业的最终诉求。只有产品,没有平台的单打独斗式发展逐渐被遗弃。厂商通过内容丰富的平台,各方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利益分成,第三方应用可以在平台上发挥作用,也能极大程度上丰富平台的内容,从而通过平台互动实现价值增值、建立良好的用户关系。

四、新媒体产业发展方向

1.全产业链融合,平台化发展

新媒体产业在新、旧媒体的交互竞争中持续以较强的态势上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传统媒体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开始寻求多元化、融合发展的机遇。新媒体、传统电视、纸媒、出版方、线下读者等各个方面已经不满足于“独守一方”,期待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而“全产业链融合”的概念也在各方共同的需求之下呼之欲出。新媒体产业将传统媒体内容搬上互联网与手机,同时构建平台将出版方、读者、作者等多方面组织起来,构建媒体平台,联合第三方应用,实现全产业链全面打通的格局。各大媒体企业已经先后开始平台的构建与产品的综合设计与发展。

2.内容为王、渠道致胜

篇5

网络世界与消费市场的融合,使单一的消费者角色渐趋消失,在社会化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消费者在向信息的生产者、资源的共享者转变。而今,互联网圈已经无处不在谈论SoLoMo,所有人都想先行一步,那么,SoLoMo到底仅是趋势还是已成现实?

SoLoMo凶猛来袭

自2011年2月约翰·杜尔第一次提出“SoLoMo”概念以来,由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整合而来的这六个字母随即风靡全球,被一致认为是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中国,也有人人报到等LBS产品暗合SoLoMo理念,在市场营销领域大展拳脚。

SoLoMo概念的提出,顺应了品牌传播从企业单方面计划、推动,到与目标消费群共同实施的潮流。当前,品牌为目标受众所熟知的过程,已从单一的信息传播、诉求传达中走出,开始深度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品牌在传播、沟通中,借助社会化媒体的帮助,使消费者完成从单纯物质需求依赖到情感认同的过渡,并最终实现对品牌商业价值的回报。

从Facebook到人人网,代表社交的“So”已经无处不在;而“Lo”所指的是以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为基础的定位和签到,包括Foursquare、街旁,以及社会化媒体所延伸而来的Facebook Places和人人报到;“Mo”则涵盖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

SoLoMo来势汹汹,而其中的社交、本地化、移动三者又该如何相互关联,在品牌的商业价值传递链条中起到关键作用呢?

三者合一,产品先行

毫无疑问,媒体的社会化(Social)已成潮流,社交平台在当下乃至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成为品牌传播矩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Lo”和“Mo”依托“So”的发展而发力,借助社交平台的成长、繁荣,得到持续、深入的发展。

人人网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和强势发展,将品牌从简单的跨媒体传播带入社会化传播阶段。品牌传播层级的提升,使目标消费群逐渐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加入,而其基本格局是企业引导诸多消费者共同参与其中。社会化媒体的助推,使品牌的多对多传播成为可能,并借此建立口碑,形成广泛的正面反馈。“So”的壮大,为“Lo”、“Mo”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机会。用户参与网络社交的热情正逐步蔓延到本地化和移动应用上,并由此产生了“三合一”的趋势。

通过社交、本地化和移动三者的结合,使消费者更易对品牌形成全面、立体的认知,通过人际传播获得品牌相关信息,而后通过本地化和移动应用,进行深入体验,最终将理性和感性认识相关联,为品牌的二次传播和深入人心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So”、“Lo”、“Mo”的融合,品牌所需传播的信息可被大规模共享和重组,目标受众从传统的静态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品牌信息通过人际关系、地理位置、移动应用等链条,与目标消费人群紧密相联。

以人人网为例,其月度覆盖用户过亿(据艾瑞数据),每天有30%的用户通过手机访问。人人网来自手机终端的用户规模如此庞大,需归因于人人公司在手机产品上的持续探索和不断创新。旧的移动营销理念主要关心点击量及活动是否吸引眼球,有轰动效果,而新理念则更关注社区、消费者协作等因素。人人网手机终端的加入,使移动营销从虚拟世界走来,变得更易接近、参与。

在庞大且占据相对优势的用户群面前,各大手机品牌争相内置手机人人客户端,广告宣传中间也着重突出“社交”二字。在技术改进和用户体验提升上所进行的努力,促使手机人人网成为热门的移动社交应用,引领着社交应用的发展方向。

2010年11月,人人顺应用户需求,正式推出基于手机人人网的LBS产品——“人人报到”,随后,数据量突飞猛进。人人公司副总裁吴疆认为,人人报到暗合SoLoMo趋势,人人网本身是Social,在移动设备上是Mobile,LBS恰是Local。在潮流中的觉醒和先行,将帮助人人网引领SNS在移动互联网走向新的高度。

依托在中国社交版图的先天优势,人人报到结合了Social、Local和Mobile三者的特点,是颇具前瞻性的“SoLoMo”式的现实化产品,也成为业界对SoLoMo趋势高度认同的强心剂。

利益?“关系”才是核心

在SoLoMo大行其道,人人报到等各种签到应用蜂拥而来之际,探索个中缘由便显得顺理成章。用户使用各类LBS工具,是单纯的利益驱使?还是有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相比于发表在社交网站的状态、文字、照片等信息,位置所具有的高隐私性,使用户参与其中面临一定的风险。

如何突破一般签到类应用面临的隐私门槛,使用户在尽可能多享受实际利益的同时规避风险,人人报到无疑成为一个范本。基于人人网真实社交关系推出的人人报到有其天然优势: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用户更愿意与真实生活中的朋友分享其所处的位置,以及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将身边的商业活动向朋友推荐;正因是来自真实朋友的分享,相关内容有更大的机会被浏览、被信任。

在隐私泄漏事件多发的当下,人人报到为用户提供了安全、畅通的分享交流平台。相比其他LBS产品,人人报到融合了人人网用户的真实社交关系,基于社交平台之上的报到行为不仅是单纯的地理位置标注,还进一步促进好友之间以地点为契机的交流。同时,手机人人用户还可分享带地理位置的状态和照片,通过更为丰富的方式与好友互动。“位置”已经融入人人网最核心的社交产品之中,人人报到也由此被认为是一款集中体现SoLoMo理念的产品。

商业演绎精彩

在产品经理将一款应用视为珍宝时,市场的反映决定了这款产品能否大规模普及,并产生商业价值。早在SoLoMo理念提出之前,营销人就有将社交、本地化和移动应用相结合的尝试;在SoLoMo正式面世之后,商业领域的演绎将这一概念落地执行,并在实际活动中发扬光大。

在消费者被大量信息包围,网络串联起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时,SoLoMo发展的时机已然来到。通过社交网络精确寻找目标受众,通过本地化和移动应用,为受众提供更为实时和个性化的信息。通过实际利益打动用户,品牌终将赢得消费者感性和理性认同的双丰收。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人人报到、人人网开展的多个品牌传播活动,如康师傅、361度、KFC、大众尚酷、中信银行(4.36,0.07,1.63%)、招商银行(11.67,0.16,1.39%)等,都通过真实社交关系的传导,结合了本地化和移动应用,精确锁定目标受众,在活动中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同。

在与康师傅旗下两个子品牌的合作中,人人报到以良好表现赢得广告主赞誉。康师傅每日C与康师傅茉莉清茶分别以报到赢取赠饮和发起全城星座告白的形式,引发消费者主动参与的热潮。

康师傅茉莉清茶:发起全城星座告白。康师傅茉莉清茶借推广最新一季的星座网剧之际,利用人人报到将浪漫的“清蜜关系”演绎到底。这场以“点亮星空”为主题的活动精心挑选了全国271个最浪漫的地点,发起全城星座告白。手机人人用户在地点附近报到,就会收到活动信息,并向自己的星座恋人发出告白。所有报到记录会点亮人人网活动站上的星空图,告白人数越多,相应的星座越亮。人人报到功能的加入,使活动参与从线上延伸到线下,有力促进了品牌的深入人心。

康师傅每日C:报到赢新品赠饮。为推广金桔柠檬的新口味饮料,2011年6月,康师傅每日C通过人人报到和另外一款LBS产品在全国16个城市展开了“鲜享新味”报到赢赠饮活动。手机用户只需在全国39个试饮点报到,就能收到活动信息并参与换领。同时,人人报到会将这次行动发送新鲜事告知其好友。短短12天,在超过10000次的报到中,成功到线下换领赠饮的比例达90%以上,其中60%的报到来自于人人网,实际效果显著。

尚酷夜摄会:品牌应用也SoLoMo。作为人人报到的首单商业合作,大众尚酷夜摄会活动率先将SoLoMo理念融入营销实践中,为用户开发了专门的手机应用,方便其分享各地的精彩夜生活照片;并规定通过该应用上传照片集齐十枚徽章的网友,即可获得1年的尚酷试驾权。这款应用成功运用人人报到提供的定位及地点列表功能,通过附带地理位置信息的照片新鲜事,引发SNS病毒传播。最终,该活动获得超过20万张的照片上传,大众尚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明显提升。

中信银行:就在你身边。在金融行业,倡导尊逸生活的中信银行,一直想为用户提供“就在你身边”的感觉。中信银行为人人用户提供了8000个免费获得人人豆(人人网虚拟货币)的机会,而获取条件是——在身边的中信银行报到。报到信息通过新鲜事在好友关系链中传播,使其广泛获知身边的中信银行服务网点,形成口碑效应。

SoLoMo概念虽已风靡全球,但其营销应用尚在完善、发展中。随着以人人报到为代表的SoLoMo应用更加成熟,应用范围日渐广泛,品牌营销的社会化、本地化以及实时化也将不再遥远。

SoLoMo飘洋过海,期待其在中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成为品牌与目标受众深入沟通的有力助手。

【案例·特别推荐】

招商银行:LBS凸显三大商业价值

越来越多的品牌广告主意识到来自于朋友分享的信息更能影响购买决策,招商银行通过人人报到,完整诠释了LBS营销促进到店消费、引发口碑传播、培养消费者忠诚度三大商业价值。

招商银行继7月份携手人人推出全球首张社交信用卡——人人信用卡之后,又于近日提供1万家签约商店与人人手机客户端的“人人报到”LBS功能相结合。用户报到时会收到签约商家对于人人信用卡的优惠消费讯息。而对于将人人账号与招商账号绑定的用户,一旦刷卡消费就会收到招行发送的消费短信链接,用户点击后可简单编辑发送新鲜事至人人网与好友分享消费乐趣,并获得额外的消费积分,并以此来换取招行实物赠品或人人网会员权益。

到店消费,然后通过新鲜事主动传播给好友,最终获得积分并形成一定的忠诚度,招商银行基于人人报到实施的案例,已基本构成一条完整的LBS营销链式反应。

【LBS &SoLoMo大家谈】

宋炜(移动互联网长城会联合创始人):坚信“Solomo”依然是社交化网络发展的大趋势。以社交来驱动的移动互联网将有无限的商机和挑战。

陈永东(知名IT博客):让提供LBS服务的公司暗自窃喜的数据:根据ExactTarget的统计数据,美国28%的智能手机用户至少用过一次LBS(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如Foursquare、Gowalla、Facebook Places),这个比例对应着12%的全美国在线公民。对国内的启示是:LBS市场在那里,但要提供更实用便捷的服务。

王冉(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这种线上线下结合在未来会形成一个趋势,真正要关注这个趋势的不仅仅是游戏公司,更是各类广告公司和互动营销公司。对游戏公司来说,这只是他们的甜品;对广告公司来说,立体化的整合营销将成为他们一天三顿全部的正餐。

梅松林(J.D. Power亚太区中国汽车调研和咨询部门总经理):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一波在80年代,以微型芯片和个人电脑为代表;第二波在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现在是第三波——社交、移动通讯和云计算相互融合。

篇6

腾讯公司近日宣布,计划通过一场社交变革整合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资源,打造一个集用户、产品、技术和方法论于一体的“社会化营销平台”。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 网络媒体业务系统总裁刘胜义将之形容为,“一条整个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货币化之路,社会化营销市场空间不逊于搜索引擎市场”。

于腾讯而言,QQ空间和腾讯微博正在被打造成为Facebook和Twitter两种社交模式的融合。他们前者属于互联网业务系统,商业模式一直专注于个人用户,如以小额支付为途径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后者隶属网媒业务系统,商业模式侧重B2B,主要面向企业在线广告市场。

“让Facebook和Twitter合作是非常困难的,而腾讯有可能是全球惟一一家,同时拥有两种不同属性社交媒体的公司。社会化营销的开放丰富了社区开放平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腾讯高级副总裁汤道生认为,QQ空间和微博分别具有Facebook和Twitter的不同属性和价值。

腾讯广告平台助理总经理刘曜则信奉“粉丝为王”:“可口可乐几年前在腾讯尝试虚拟火炬接力,获得上千万用户的参与,但是可口可乐还是很苦恼,因为他们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将这上千万的用户沉淀到自己的品牌下,成为长期的受众(粉丝)。现在腾讯的社会化营销平台将可以提供很好的粉丝运营工具。”

得益于微博等社交营销平台的打通,2011年,腾讯附件收入超过1亿元。腾讯微薄总经理刑宏宇认为,“在腾讯整合社会化营销平台中,腾讯微博正是连接以资讯信息为核心的媒体平台,以及以用户关系链为主体的社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用户基数的不断攀升和用户活跃度的稳定在用户层面证明了微博的商业价值,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为社会化媒体提供了新的机会。

社交广告时代

BQ: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的社交广告市场?

L:在美国,Facebook借助社交网络的兴起开辟了一个年收益40亿美元的社交广告业务,确立起来一个和Google搜索广告一样重要的社交广告。在Facebook公开IPO前,Facebook曾建议广告商进行营销变革,用网络社交不断降低交流的门槛,让整个网络有更加多的互动,这个和腾讯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在中国,社交化的概念正在被人们逐渐认可,中国的社交广告才初见端倪,人均产生的广告价值并不高,在全球互联网社交化的趋势下,提高我们的ARPU值,会有很多的空间。艾瑞估计两年后中国的社交广告市场会超过100亿规模,我认为这是我们的历史性机遇。

BQ:腾讯的社交广告产品,为何命名为社会化营销平台?

L:我们认为,进入社交化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已经不能完全代表在线营销的价值,社会化营销无处不在,除了广告之外,营销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效果也更加显著。通过熟人强关系链和微博弱关系链,品牌的信息被用户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讯来接受和分享,这种传播的过程,通常用营销来形容会更加的贴切。因此用社会化营销平台,来形容腾讯的社交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商业价值更加准确。

BQ:即将上线的腾讯社会化营销平台,在腾讯的整个社交变革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L:腾讯社会化营销平台的上线,是腾讯社会化变革最主要的动作。整个腾讯的社交变革,包括有网络媒体、广告产品和腾讯营销方法论三大块的全面升级,中间也包含了腾讯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内部融合。腾讯社会化营销平台的上线,是广告产品全面向社交化升级的最重要一个环节。

BQ:从网络媒体业务角度看,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会给腾讯传统网络媒体业务带来怎样的变革?

L:网媒业务一直专注于为广告主提供更好的营销服务,而互联网营销在技术的驱动下,越来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过去,用户是读者,广告主是作者。而今天,用户和广告主、媒体都是作者又都是读者,彼此间形成沟通与互融,也就真正地形成了以人为本的营销。

篇7

罗辑思维于2015年10月20日开启B轮融资后,这个创办三年多的自媒体估值已经达到了13.2亿,自此社群电商的概念被推上了一个顶峰。而早在2014年底,就曾有人发稿称,颠覆天猫的不是移动电商而是社群电商。

这里天猫所代表的是传统PC电商,乍一看似乎社群电商是独立于PC电商和移动电商的第三个电商市场或模式。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去拆分这三个名词会发现,PC电商和移动电商的划分基础是立足于硬件的,然而社群电商的概念中心却是一个思维形态,它与PC电商和移动电商之间的继承关系根本就不成立。

我们从罗辑思维的案例分析可得,罗振宇首先是以“知识分享”为中心确定了一个主题,然后围绕着这个主题去寻找内容,以这个主容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自媒体,并通过这个自媒体获取了用户和他们的信任,在这一切的基础上建设了自己的社群,最后凭借用户的信任和自己的影响力完成了电商化的变形。

社群电商拆开来讲是社群+电商,首先得依靠内容建设出一个高活性的社群,然后再去思考怎么完全社群影响力的变现。而我们看到罗辑思维的社群是依靠视频节目+公众号的形式建设完成的,一个是PC端一个是移动商,它是之间互动的一个产物。

出于公众号的高速发展以及朋友圈已经占领了人们的生活等方面的考虑,几乎所有的自媒体视频节目最后都将粉丝引导到了微信公众平台之上,一方面是方便粉丝管理和互动,另一方面是出借社交网络传播的便利性。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罗振宇最终将自己的电商化渠道放到了公众号里,选择用移动电商第三方平台绑定公众号的方式来做电商。

从这个案例里我们可以发现,罗辑思维这个自媒体不仅是社群电商,它实际上也是个移动电商,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移动电商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开发自己的APP,而是借用了第三方移动电商平台。这就仿佛传统电商在淘宝上开了个店一样,你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自己的电商网站就说他们不是PC电商。

这里我们再说另一个社群电商企鹅红酒日常,两个小姑娘自称是料理界的罗辑思维,并和罗振宇一样完成了自己的社群建设之后,开始紧贴自己的视频节目内容做起了电商。她们与罗振宇只在第三方移动电商平台开店不同,她们同时也有自己的淘宝店。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购物需求,她们选择了PC端和移动端同步电商。

从企鹅红酒日常的案例中我们知道,社群电商即可以在移动端做,也可以在PC端做,而社群的打造本就是多渠道多平台合力的结果。罗振宇等人的社群建设也并不仅仅是依靠一个公众号和一档视频节目这么简单,他们同时还通过参加各种媒体论坛,借用微博等其他社交网络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社群电商是以社群为基础,背靠PC或移动互联网的一种高活化的电商分类,而不是两者的颠覆者。社群电商与其他电商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内容化,客户社群化。

在罗辑思维和企鹅红酒日常的节目当中,他们都将自己的产品变成自己节目内容的一部分,以此来达到推广和销售的目的。同时购买产品的用户几乎都是自己的社群成员,从这个角度来看社群更像是一套客户管理体系。在某些喜欢造概念的人口中,社群可以被形容成为客户关系2.0。

对于一些想要把概念玩的更超前一些人,希望玩出比社群电商更高的逼格,于是在社群电商的概念基础上又出现了分布式电商的说法,这个概念火爆于凯文凯利的《失控》。当凯文凯利在国内科技圈被神话之后,KK最喜欢讲的分布式概念则很快被玩坏,分布式管理、分布式电商甚至是分布式社交等都被炮制出来。

分布式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去中心化,过去传统电商是个集约型的电商平台,基本上就是围绕着阿里京东为中心在发展。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移动电商平台为口号的企业尚未出现一个类似于阿里京东的巨头。

虽然绝大多数移动电商第三方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商城APP,但是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影响力来说,都还不足以与阿里京东相提并论。绝大多数实力稍强的商家在使用第三方平台的时候,都是将这些商城绑定在自己的公众号里面,而实力稍差的就只是在朋友圈或社交网络上进行推广。

从这个层面来看移动电商的商家都是分散在社交网络里的,在这个市场里缺乏一个拥有绝对话语的中心平台,用超前的概念包装来说这就是分布式电商。我们再从中心化和分布式这两个概念来说,所谓中心化就是传统产业时代的集约化,分布式其实就是分散型的概念。

只不过外来的KK好念经,互联网的概念更符合当下人们的从众心理,于是社群电商便有了2.0版本的分布式新衣。对于一些业务模式没有突出亮点,或者市场占有率不够的企业,只好在这方面下文章企图获得市场和用户的关注。

篇8

概念研究 竹篮打水一场空

记得去年一位业内人士讲的一个笑话――央视的一位主持人将“B2C”一词中的数字“2”读成了“二”。大家在谈笑之余,也不免想给这位媒体同行喊喊冤:如果你不曾是互联网业内人士,想必也会对这些英文加数字的怪异概念知之甚少。

这些行业内的概念一方面让行外人头疼不已,另一方面也没能受到专家的青睐。“从电商角度来讲的B2C,C2C之类的词汇我不喜欢,这些都是商业概念。”北京大学传播学系教授、中国市场研究协会会长刘德寰在北大召开的“中国网购发展趋势”论坛上指出了自己的看法。

站在行业的角度上,刘德寰认为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对电商发展作用不大,“商业模式仅仅是一个概念,VC、PE喊出了商业模式,造成了电商的浮躁甚至整个行业的浮躁。成功永远没有模式,它一定是探索出来的,并且是在不断失败中发展出来的。而失败是有模式的,谁也不可能直接拿商业模式运营就获得成功。”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诸多爱“秀”概念的电商高层,他们对自身的商业模式或许了解得甚为透彻,但若只专注于发明一些复杂难懂的概念,则可能落得个竹篮打水,得不偿失。

媒体营销 想好策略再着手

微博等新媒体的风起云涌,一时间改变了原有媒体的格局。为了流量,电商们不得不研究一番。

来看一组数据:2010年微博用户大约为6000万,到2011年扩张到1.95亿,另据相关部门统计,微博用户目前不少于3―4亿。可以说微博的力量是庞大的,“将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李开复在《微博改变一切》中如此慨叹。反过来讲,电商的信息通过微博能覆盖到上千万用户所需要的时间,同样是最短的。此外,由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一改被动的常态,主动地通过搜索引擎等工具去了解外界。这些都意味着,以往传统行业的造势宣传方式已逐渐走向没落。

电商们纷纷意识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于是在忙着烧钱、上市、拼流量的同时,在社交化媒体营销上也做了许多“努力”:例如依赖软件发微博、雇佣网络水军做推手等等。然而,不仔细分析趋势,没有策略,为营销而营销,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刘德寰指出:“如果没有合适产品,如果没有合适品牌,再多的流量也是没有用的。”

移动互联 蜂拥角斗欠冷静

对于移动互联,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一定会想到“趋势”这个词。

国外媒体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互联网:“像一个没有规则的角斗场,直到流血而亡。”在这个评价后面或许应该加上这样一个注释:过去的角斗士或为荣誉、或为美女、或为金钱;而当今的互联网,很多人却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能得到什么,反正哪里热闹往哪里凑,什么是趋势就做什么。

目前有不少做得比较好的电商企业,像美丽说、蘑菇街及口袋等,它们如此“美丽”的原因在于找对定位,找准人群与机遇。基于分享的模式不但具有社交的特性,并且融合了移动终端的易操作性。但成功企业与模式的出现却引来了无数的跟风者。它们不做长远打算,只想先挤进行业趋势的浪潮中。于是就有了壮观但“血腥”的移动互联场面,而跟风者多数未看清战场全貌便已阵亡,因此很难重现“美丽”。

其实也有不少冷静的“角斗士”存在,例如淘宝量子统计的创始人、北大毕业生马航。她也从美丽说的模式中看到了商机,却没有着急效仿,更没有扑进移动互联的战场,而是通过冷静的数据分析,打造了更为实用的辅助店家经营的工具。她的产品――量子统计分为量子店铺统计和量子网站统计。其中量子店铺统计专门为店铺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它通过流量分析、销售分析、推广效果和客户分析等帮助淘宝掌柜了解客户的喜好和行为,为店铺的整体决策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而量子网站统计则深度分析搜索引擎蜘蛛抓取规律,发现用户访问网站的规律,并结合网络营销策略,为站长、第三方统计等用户提供运营、推广等决策依据。这样冷静的“角斗士”,不知能否给其他电商们提个醒。

回归本质 格物致知显人性

“商业模式没有人性,这事很奇怪。”刘德寰说。想想的确奇怪,电商们研究概念、研究营销、移动互联,都是大趋势。唯独没有人去研究人性。

电商是什么?面对的是谁?大多数人的回答一定是三个字:“消费者!”不过这个答案并非正确。“不要把我们当成消费,我们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与所有电商从业人员一样,我们是人,钻在钱眼里的电商,做不好电商!”刘德寰的话字字珠玑,敲在了所有人的心坎儿上。

篇9

C: 现在很流行数字化这个概念,你认为数字化对广告行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K: 数字化的影响体现在移动领域和社交网络上。在一些国家,移动设备是大多数人上网、互动、交流的主要方式。它对如何接触消费者,并如何从中获得最佳业务成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交媒体是另一个显著的影响。如今社交媒体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的补充,而是一个核心平台。在我看来,衡量品牌在移动广告和社交媒体领域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尽可能地给消费者带来价值。以Facebook为例,一个品牌要在Facebook上建立自己的社区,不仅要用管理社区的方法来运营品牌,还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策略提升品牌吸引力。移动设备亦是如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内容来打造特定的体验,以此强化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关系。

C: 近两年消费者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改变的是消费者行为、媒体平台,还是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

K: 我们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电视和数字媒体的广告有效性都在下降,但其实人们花在媒体上的时间和金钱越来越多。吸引消费者唯一的方法是理解他们对品牌的关注点、确保品牌兑现对消费者的承诺。由于信息和时间碎片化,以及消费者注意力的下降,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

其实媒体平台有很多,它们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消费者没有关注到它们。现在是消费者的行为带动了媒体平台在发生改变。媒体机构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结构和能力,以便对客户予以支持。

C: 在过去几年里,在社交媒体方面有哪些做法在你们看来是经验教训,应该怎么做?

K: 在我看来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在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时,部分公司或者机构没能及时意识到社交媒体的价值。想在社交媒体上发挥影响力,首先需要管理社交媒体渠道,规划社交媒体的内容、促使一个社区的形成,并让用户与品牌保持活跃的沟通。这都不是天然形成的,而需要人为推动。我觉得大多数的商有时候会低估建立社区,及保证社区在运营中为消费者带来价值这个过程的工作量。

篇10

一、社交网络文本与短期股市行情之间的内在关联

从当前实际来说,社交网络已经发成发达,就以我国实情而言,已经出现了数量丰富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等。这些社交媒体聚集了数十亿用户,说明很多用户同时使用着其中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从股市行情预测来讲,社交网络文本与其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这是需要形成认识的。

第一,关信息,甚至是公布企业财报等重要数据。这些文本信息,会对股价走势形成直接影响。如果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这些文本信息并展开相应的操作,便可以从股市中获利。

第二,社交网络中包含了大量的股票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会在社交网络上自己对一些股票的看法,或者是对股票的评价。投资者在网络上的发言,会形成一种情绪,这种情绪要么对股票保持积极的支持态度,要么体现出消极的态度。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来的情绪,会影响到其后续操作。如果消极情绪大,那么可能出现抛售股票的行为,这容易导致股价短期下跌。相反,如果情绪积极,那么可能出现抢购,容易导致股价短期上涨。

第三,在社交媒体上,除了与股票相关的企业公司和投资者之外,还有一类人的存在,那就是分析专家。从当前的社交媒体来看,有很多分析专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对股价走势的看法。这些分析专家,有些是真有水平,分析合理;有的则是滥竽充数,会误导投资者。分析专家的分析,也会给一些投资者决策带来影响,从而在短期内影响股市行情。

二、通过社交网络文本预测股市短期行情的策略

据实而言,股市行情和社交网络文本之间,切实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通过社交网络文本,来对短期股市行情合理预测,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搜集社交网络文本信息

要利用社交网络文本来对短期股市行情进行预测分析,那么首要条件,就是搜集到足够数量的社交网络文本。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数据量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数据量越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就越高。利用社交网络文本来判断股市行情,那么就需要搜集到数量足够多的文本信息,在大量的样本中,才能准确分析出背后隐藏的信息。同时,在搜集社交网络文本信息的时候,要突出目的性,也就是要从不同的层面出发,搜集不同的文本信息,具体来说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社交信息,二是投资者文本信息,三是专家预测分析,四是政策信息。搜集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这样才能够提高短期股价预测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重点关注企业信息和政策信息的搜集,这是影响股价走势的根源,同时也能影响投资者情绪。

(二)分析文本信息判断行情

在搜集社交网络文本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这些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短期内的股市行情。根据实践经验来看,企业信息和政策信息,是影响短期行情的重要因素。比如2020年5月21日,中芯国际通过社交媒体澄清一则利好公司的谣言,导致股价跳水大跌6%。企业的这类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股价造成很大冲击。所以,在分析中,就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对搜集到的各类社交网络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这一过程的实现,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大数据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信息分析能力。通过网络技术搜集社交文本信息之后,就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分析这些文本信息,提炼出其中的有效信息,并且依据信度来判断数据信息真实性,从而对市场行情进行预测。

(三)基于行情指导短期操作

通过社交网络文本分析预测短期股市行情,根本目的在于把握股市行情走向,从而对短期交易操作实现指导,能够从股市中获利。所以,这就需要基于短期市场行情的分析,来对短期交易操作进行指导。一般来说,短期操作要顺势而为,行情看涨则做多,行情看跌则做空。同时,要根据社交文本信息分析,对看涨或看跌的概率进行计算,概率越高,操作额度就可以越大;相反,概率越低,则说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不高,短期操作就要非常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