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独立式住宅建筑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独立式住宅建筑设计

篇1

[关键词]文化交流 独立式住宅 风格分化 演变

1.1近现代北京独立式住宅演变的时代背景

一战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世界,召开了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20年代,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各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很高。而法、英、美政府因为害怕战争,也需要和平。为此他们开始了恢复经济、寻求社会稳定的努力。

1.1.1社会背景

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下,1919年,中国发生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到爆发这一阶段是中国建筑事业繁荣发展的阶段。20~3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建筑活动日益增多,一部分建筑在设计上和技术设备上已接近当时国外的先进水平。

1.1.2文化背景

一次大战之后,欧洲迎来了现代建筑派的诞生。先锋派们主张采用工业化的建筑技术,反对复古主义与折衷主义,倡导全新的建筑美学与建筑风格,并创作了一批体现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优秀建筑作品,其中,独立式住宅领域成为现代建筑运动的前沿阵地,现代建筑的各种流派和设计手法都在其中得到集中反映。

1.1.3技术背景

以石材为主建造的西方建筑,表现出淳厚、雄壮的凝重特征。而以木结构为主要代表材料的东方建筑呈现出通透、灵巧的“轻盈”文化特征,对东方建筑文化而言,舶来品的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完全属“外缘”,最初的引进和运用显得生硬、被动而无序,照搬照抄也屡见不鲜,一度曾阻碍和困惑了自身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2.2近现代北京独立式住宅的概况

在西方文化的持续作用下,北京近现代独立式住宅前进的脚步好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于是从20世纪一十年代到三四十年代,各式风格的西方住宅被一批又一批的殖入中国,致使北京独立式住宅出现了大批的“西方面孔”。在没有充分认识的条件下,北京独立住宅无力招架西式住宅的冲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进行着中式传统与西式风格的探索。

2.2.1西方折衷式的独立住宅(20世纪10年代末――30年代初)

进入20世纪10年代,中国建筑师在接受了西方的建筑理念之后,继续着西方古典式住宅的尝试。当时中国的普通大众,对运用现代材料、技术,符合当代美学原则,表现先进文化的现代建筑之美,认识不足。相反,典雅精致、构图严谨、装饰性强的“欧式建筑”却很容易被接受。对于当时的北京独立式住宅市场,那些原来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神权的柱廊、穹顶或凯旋门式的建筑语言,更能满足实业家和上流社会的审美情趣。

2.2.1.1西方折衷式的设计手法

在西式折衷主义建筑中,经常会借用西方古典的建筑元素,比如山花、柱式檐部、线脚等并能将之很好地运用于建筑设计中。“西式折衷”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心理需求上的满足,使呆板、冰冷、单调的现代建筑多样化。在设计中将就样式的古典对称、比例均衡等。在各种功能的建筑中都会采用大量的历史装饰。

西式折衷主义建筑的造型基础源自古希腊的柱式和古罗马的券拱,历经中世纪拜占庭帝国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绝对君权时期,乃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文明结晶,其艺术及美学价值是公认的,但它决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应当看到,它既不是中国的,也不是现代的,因而它在中国的流行,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地域上都是一种错位。

2.2.1.2西方折衷式的独立住宅实例

协和医院南区住宅:协和医院南区住宅位于外交部街59号院,约建于1920年。该住宅区主要由两层半的美国近代折衷式独立住宅组成。

独立式住宅建筑平面布局灵活,均为矩形平面组合,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住宅内部除设有客厅、厨房、餐厅、卧室、卫生间等主要房间外,还设有辅助用房,小储藏室多处。厨房与卫生间均较大,厨房内可放置餐桌。卫生间内设有洗浴设施。设有一部楼梯,楼梯直接与门厅或过厅相连,房间大多围绕楼梯或过厅布置。首层入口常结合单层坡顶的拱形门廊处理,使建筑形象生动而亲切。

2.2.2中西结合式的独立住宅(始于20世纪20年代)

2.2.2.1中西结合式的设计手法

当现代新风吹来的时候,"西洋复古建筑"及"中国固有建筑"两种设计思想首先与现代思潮相结合而形成两种现代风格。中国的折衷主义,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分为两种形态。第一种也是最基本的处理手法,就是,平面采用中式布局,功能也与中国传统住宅类似。在立面造型方面,采用西方的处理方式,比如古典的线脚、柱式、外廊等等。第二种则是中西风格融合的设计手法,即在西方独立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加入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比如屋顶细部采用中国传统样式,窗棂、游廊等都提炼传统四合院的细节元素。

2.2.2.2中西结合式的独立住宅实例

清华胜因院12号:(建筑面积6212平方米)位于照澜院西南、新林院西边,1946年建。胜因院12号原为建筑大师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居,由林徽因参与设计,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图4-3)。室内平面布局为传统中式,客厅在住宅入口处,动静分区明确。建筑外形却是西式风格。屋顶为简洁的两

坡,另外,砖红色的外墙色彩,都是西式装饰风格的典型形式。

2.2.3传统复兴式的独立住宅(始于20世纪20年代)

2.2.3.1传统复兴式的设计手法

传统中式住宅对于北京现代独立式住宅的意义应在于体现传承中国文化,或者是塑造一种民族风格,表现地域文化的回归。“本土化”是中国新建筑运用“中国固有形式”的传统复兴潮流。在独立住宅的风格方面,突破了中国古典住宅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不拘泥于建筑的传统构成,建筑形体由功能空间确定,墙面大多拜托檐柱额枋雕饰,屋顶仍保持大屋顶的组合,或以局部大屋顶与平顶相结合,外观呈现洋式的基本体量与大屋顶等能表达中国式特征的附加部件的综合。

2.2.3.2传统复兴式独立住宅实例

协和胡同6号,华南圭宅: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复兴式住宅(图4-4)。由于建筑年久失修,禁止参观,所以只能从建筑立面和细部处理方面分析住宅的特点。从外部看来,建筑外墙是由灰色砖墙砌成的,大门的

过梁用木材搭成,檐口部分则摒弃了传统的木结构,改用砖砌成联椽、飞椽的造型,是近现代传统复兴式比较成熟的处理手法。

2.2.4国际现代式的独立住宅(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

从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一部分中国建筑师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进程已有轮廓性的认识。认识到建筑师对于现代建筑的认识,不能只着眼于它的“国际式”的外在样式,更应注意到建筑样式中由繁到简、由古到今的精髓所在。

国际现代式的设计手法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建筑师设计的北京独立式住宅的现代主义作品,都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

由于近代中国的工业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物质基础,再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转入长期的抗战环境。因此,北京独立住宅在现代方面的尝试并不多。

篇2

关键词:以人为本;空间设计;人性化设计;心理暗示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人性化设计追求的目标是既要满足人居的一个基本的安全性,又必须对人类、对自然予以足够的关怀。而且这种人性关怀绝对不能流于口号,必须真正地做出实实在在的人性化的设计。这也正印证了建筑做为一门艺术的的作用,那就是建筑做为凝固的艺术既要与工业完美结合,又必须是为人居服务,只有首先考虑了居于其中的人的切身感觉、人的感官的愉悦、精神愉悦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的设计。一座建筑物的美,其实并不取决于其某一处角度,某一处雕饰,而是取决于设计的整体,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必须使整座建筑物成有一个有机的组织,其中的每一项功能都能存在着其必然存在的逻辑性,这样的建筑设计才能称之为人性化设计。

1人性化的概念

人性化是指让技术和人的关系协调,即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这里所指的技术是广义上的意思,不单单指的是某一领域。对于设计而言,人性化是为了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生活、生存的环境。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地增加,迫于人们对生活的压力,盲目的去追求社会利润,而放弃了人类最根本的生活环境。所谓住宅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住宅作为一种人类共同需要的商品,应该充分满足商品购买者,即居住者对住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使居住者安全、健康、舒适和愉悦。作为住宅建筑的设计者,就应该充分考虑和满足居住者的上述需要,从住宅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调整设计思路,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设计出符合住宅居住者的人性化需求的产品来。

2合理的居住环境

—个合理的空间,既不能让使用者感觉空间不足,更不能浪费。用适合的尺寸来约束着这个空间,让使用者充分利用住宅室内现有的空间,在满足居住者更多需要的同时,还可以不过多增加造房费用,减少购房者的购房支出,也是住宅设计人性化的具体体现。例如:现在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和购买力的增强,人们对储藏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买回很多东西却没有地方储藏,如果随地乱放,影响了整个居家的环境,就不会有人愿意购买,对整个市场经济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因此,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储藏空间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建造内置壁柜,空间较大的住宅还可设置走入式壁柜。另外,还可充分利用壁柜、吊柜、坡顶、阁楼、楼梯间的顶层空间等,使空间得以充分利用。

3设计和人性化的结合

虽说现在住宅空间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还没有到解决不了的地步,我们作为新—代的设计师,坚决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改善现在居住环境的不足。在此我还是以人们一天生活的习性来一一讲解:

3.1门厅

回到家,开门,大门打开的那个弧度内最好不要有东西挡住,鞋柜可以放在开门够得到得地方,方便居住者换鞋。另外最好有一面大镜子,可以在出门前观看自己的衣着是否得体。但要注意镜子不宜放置正对大门,以免半夜回家被自己吓着,这也是风水学中居家风水的一忌。另外如果一进门就能够看穿整个房间,在风水中有不聚财一说,这就需要有屏风或者装饰稍稍抵挡一下,因为居家讲究一定得隐私性。但进门区域不用太大,2~3个平方就足够了。

3.2客厅

进门后进入客厅,客厅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环节,客厅的使用率也是居家生活中频率最高的,应当加以重视。客厅不仅仅只是自家人休息娱乐的场所,也是会客聊天的区域,所以一定要注意充分采光。客厅大小一定要得当,一般使用面积不小于16平方米,可布置家具的墙长度不小于3米。另外,客厅与阳台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空间,也是形成套内重要自然景观之所在,应当引起设计师的高度关注。目前客厅主要有开敞式和独立式,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开敞式客厅。

3.3厨房、餐厅

进屋休息一段时间,需要吃饭,厨房的设计。厨房一般都是独立式的,也有些是敞开式的,在中国还是前者居多。独立式最好的优势是能够有效隔绝污染和扩散。厨房内应设有足够的操作面积和贮存空间,合理布置各种管线,以保持空间的完整性。厨房的使用面积应不小于6平方米,净宽不小于1.5米左右。吃饭的餐厅应设于离厨房和客厅较近的地方,现在的住宅一般都把餐厅和客厅合并一起了。当然最好还是要适当分离一下,以免相互干扰。餐厅的面积一般不小于8平方米,一面长度不得小于2.8米。

3.4阳台

阳台是住宅空间中的景观之一,从房子的外观上看就已经打破了房子外观单调、沉闷、粗糙、笨重的感觉,成为了设计的亮点。阳台又分为南阳台和北阳台。南阳台是住宅中的主阳台,常与客厅相连,成为客厅的自然延伸。北阳台是住宅中的家务阳台,多与厨房相连。现阶段常在封闭阳台一端加一个半封闭的小露台,是很受欢迎的做法。阳台不仅仅是用作观景,还有个很实用的作用,晾晒作用,所以可以把洗衣机放置于阳台上,但一定要注意阳台的地面铺装的防水性。阳台没有具体的尺寸规定,一般不小于2~3个平方即可。

3.5书房

休息一下,应该留点时间去书房充实一下。书房的私密性应较前面的空间强一些,一般根据居住者的职业特点和文化类型来设计,设有书房、电脑房、画室及琴房等。书房北置为宜,自然光线比较柔和。使用面积一般以8平方米为适宜。

3.6卫生间

时间可不早了,也要洗漱了。卫生间在现在住宅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改善,都存在着面积太小、通风差、洗厕不分、管道布置不合理、开门对客厅、餐厅等较多问题。所以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卫生间的设计方位和大小设计,一般不得小于6—7平方米,且通风性好、干湿分区明确、管道合理布置、开门尽量不要正对客厅、餐厅。即使有类似的问题存在也要通过其他工具合理分割开来。

3.7卧室

洗漱完毕进屋睡觉。卧室分为主卧室和次卧室。主卧室有明确的独立性,私密性很强,但由于人们的一大半时间都会在卧室里面度过,应尽量朝南,远离入户门,避免直对客厅,以保证睡眠的质量和居住者的舒适使用。主卧室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2平方米。次卧室使用面积10~12平方米。保姆房最好与兼有洗衣机功能的工作阳台连接,使用面积4—6平方米。

3.8其他空间

另外还有一些不是每天都能够用到的空间,如贮藏间。贮藏间可以集中设置,也可以分散设置,与装饰巧妙结合,能更好地利用室内空间。,

4建筑环境设计

4.1 建筑设计的概念

广义上来讲所有对于已有环境的利用和改进使之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都可以算得上是设计,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

4.2建筑设计的核心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中,最核心也是最占用时间的就是解决各种矛盾,并寻找其最佳解决方案。通过长期的实践,建筑设计者创造、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或其他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才能充分暴露隐藏的矛盾,从而发观问题,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交换意见,使矛盾得到解决。此外,为了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还需要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

5结论

住宅空间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综合性也很强的学科,本篇论文注重实用适合的原则,深入浅出的围绕着住宅空间环境设计的实际问题,认真、仔细地阐述了现在住宅空间中的实施问题,并解决其问题。本文从小处着手,从最切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开始分析,做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并且结合了居住者的心理感受,使住宅空间的环境不仅仅是合理的、人性化的,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住得心情愉快,且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篇3

结合西班牙风格的会所,以便利的交通组织为前提,入口设计简洁大方,铺装形式流畅,功能性明确。并通过高大乔木、景墙围合形成入口空间,同时以壁泉、陶钵等小品加强景观的趣味性,诠释地域的尊贵,形成特色的小区入口标志景观。并结合现状地形,主干道东侧设计为溪流跌水,水声淙淙,伴你回家的脚步如影随行。水畔种植碧桃,不经间联想起李白的诗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中心景观区

中心景观区可细分为迎宾水景区和生态休闲区。迎宾水景区是主入口广场景观的一个延续,暖色调的花岗岩铺地,流水景墙,陶质花钵,喷泉涌动的中央叠泉,共同构成了一个景观灵动,气势盎然的引导性公共空间。同时各种水声宛如协奏的乐曲,悦耳动听,给人以心灵的涤荡。“无论淑琼液,且得洗尘颜。”生态休闲区是独立别墅住宅的集中绿地,在功能上,这片集中绿地的设计,活跃了独立住宅的大面积空间,视线开阔,生态自然。木质的栈道、层层叠落的溪水、雅致的亭架、舒适的木桥、充满趣味的雕塑以及繁茂的植物和悠闲的人们,犹如一阵清风拂过,好一派悠然自得的风景。

3滨水景观带

滨水景观带利用曲折的水岸线组织景观视线走廊,是整个住宅区水域环境的序曲,同时也是水岸休闲空间的外延。其中主要是为独立式花园住户提供独享的私密性空间,同时兼顾内部住户对亲水性的需求,整体考虑,局部打开。并结合步行休憩的要求,在期间点缀水景小品,形成变化丰富,收放有致的水岸景观,让住户真正体验水景住宅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

4亲水广场景观

小区主路北面开辟出一小片平地,简单的铺装形式和树池形成一个小广场,铺地周边以色叶灌木和时花模纹作修饰沿主干道设置停车位,满足功能需求。南面绿地,作为临湖的公共停留空间,景观界面开阔,人流相对集中。轴线的景观大道和亲水广场,营造出适合业主休憩的场所。景观大道上的涌泉水面和广场上的圆形自然花境,加上各种小品的点缀,如喷水景墙、条状绿化、休息坐凳、装饰短墙等,为业主提供了一个舒适休闲的环境。这些处理丰富了线条单一的河岸线,生动了光影的变化,使岸边的景观不单调乏味,并给业主带来多样的景观感受。

5组团式景观

(1)倚山近云该区块地形较为复杂,对现场情况和建筑的布局进行分析后,该地块有足够的空间来做一个中心景观空间,而这个中心景观又可以很好向四周渗透。考虑到原始地形,高差关系,我们设计了跌水,溪流,涌泉。由“水”延伸出,观景亭,亲水平台,水边游步道,小岛,涌泉广场,尽量丰富了中心景观。同时又以水为景轴贯穿南北,给人一个整体感。但是在组织东西向,却是以植物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这样使住户的私密性又很好的得到了保证。(2)溪径石语一涓涓溪流顺着山势经自然雨水的汇集,萦绕于宅前屋后。在这里:水面与岸边绿荫坡地练成一体,局部设计水边置石,点缀花草,形成蜿蜒曲直的自然水岸景观。在此傍水而居,驳岸流清,怡然养心。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通过落地的长窗,将满院的绿意和水的灵动尽藏心底,倍觉清新,舒畅。(3)翠雨和风让绿荫拂去您心灵的疲惫,尽情地享受着这“一方净土”给您带来的惬意:精致的小景时而“侵入”你的视野,每一个画面和空间都以最宜人的尺度出现在最合适的地方。不单单是欣赏那又是一处可以散步、静思、聆听、交流的邻里空间,以增进住户间的相互了解,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嘘寒问暖的温情。

6庭院式景观

香洲:位于别墅区半岛最南端,三面临水,景观设计强调空间的围合感,以最大成都地减小了道路交通对周边别墅庭院的影响。缓步与此,看水光激滟、锦鳞游泳、白鹭飞起,别有一番韵味。不经意间儿时嬉水、垂钓的身影涌上心头,泛起心灵的阵阵涟漪。岚山:位于独立式住宅区最北端,倚山匿林,景观以自然的山林为依托,精心布置,境在景先,并不过分的造景,重在突出意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人们更多的还是对自然的偏爱,静静的体验山的凝重,山的淳朴。品茗思远,山岚满楼。

7场地山体景观改造

山体坡地变化比较多,有林地、向阳坡地以及平地,情况比较多样化,经过对现场环境的仔细踏勘,对植被比较好的山体进行适当的梳理,综合利用。对向阳贫瘠的坡地,以及火烧后的的山坡采用以下处理方式,使绿化景观与自然山体巧妙的结合:清理的山体坡面,去除碎石,以及一些已经死亡影响景观的乔木枯枝,对于山体绿化的回复,首先当恢复其上层乔木,所选择的树种应耐贫瘠,喜酸性土,根系发达的乡土树种为宜。如香樟、枫香、麻栎、白栎、杉木、竹类等。中层植物主要种植为:规划、红枫、桃花、樱花、李花、茶花、白继木、紫藤、木绣球、紫薇、木槿等。对于重要的景观节点,因路两侧恢复其优美的林下地被层,种植迎春、杜鹃、络石、伞房决明、金焰绣线菊、八仙花、花叶蔓、常春藤、二月兰、石蒜等;对于大块的岩石,对其表面进行适当的清理,将其作为景观元素的一部分,形成美观的山石可以点缀在大片的平地绿化中,表现山骨。

8结束语

篇4

Abstract: Ro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design is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cientific energy-saving innovations superiority and specific measures are described from ecological energy-saving, heating energy-saving and roof solar energy-saving,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epening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reform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human design and fully meeting the grow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关键词:屋面;建筑节能设计;对策分析

Key words: ro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152-01

1 屋面空间生态节能绿化设计措施分析

我国土地资源的紧缺给建筑节能设计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而对屋面建筑节能的设计则能有效的体现人们当前对于高效、合理空间的追求,同时也是适应环境节能、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及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证。顾名思义,屋面空间的绿化即是利用屋顶的空间及植物的不同光合作用、太阳照射的范围选择相适应的物种进行屋面种植的过程。同时,该生态节能措施还有效的隔绝了太阳光对屋顶的直接照射作用,并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了对室外温度的综合控制。笔者通过对广西建筑项目的相关数据分析并结合该地区天气炎热、地处热带纬度的环境特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实施绿化保护的屋顶外表面最高温度可比不实施绿化保护的屋面外温度下降至少20℃,由此不难看出发挥植物培植功能的基质材料兼具热阻与热惰性的特性,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楼体的内表温度,使顶楼的热传导作用有所降低。倘若在城市建筑中大面积的依据生态节能原理实施屋顶绿化种植,那么整个城市的建筑环境将得到充分的改善,形成错落有致的空中花园,使降低噪声污染、提高环保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可能。当然,由于建筑屋顶设计的特性,其对绿化建设的荷重必然要小于地面,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必须选取质地轻柔的种植土作为栽种基质,如草炭腐殖土及珍珠岩等。土层的厚度也应依据建筑设计的标准严格控制,一般选取竹、木等性质的轻量容器材料进行种植施工,应严格杜绝覆土荷重超过屋顶承重的标准值,防止屋面钢筋、混凝土板产生变形、甚至形成裂缝引起不必要的渗漏等现象。基于屋顶绿化长期受阳光直射的环境特点,对配植种类的选取应本着抗热、耐风、抗旱的原则,选择根系较浅的草本、矮生灌木植物,并注意屋顶表面防水层的科学施工完善。

2 采暖供热系统的节能设计措施分析

在建筑采暖节能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可在楼体的每个单元均分别设置一套供水及回水立管,并将每层用户采暖系统接在同一根立管上,可依据建筑设计需求选择上供式连接及下供式连接。这样一来便可通过在每户入口设置计量表及锁闭伐的方式来控制用户的热使用量,进行按量收费。另外依据有些用户用热量高、有些需求低的现象,我们可在每户室内的散热器上装设温度控制阀,并通过在单元入口安装差压控制装置及流量调节的方式避免用户自行调节温度对其他用户造成的影响,从而使整个采暖系统在稳定压力、水力及流量的控制中持续运行。随着节能理念的不断深化,还出现了一种一气三用的独立式采暖方式,我们可在每位用户的厨房中安装一台小型壁挂的燃气锅炉,并将其在煤气管道的连接下实现对冷水的加热,对整个房屋的供暖、采暖功能。这样用户通过一台燃气锅炉就满足了对热水、热能的充分需求。另外我们可将每个房间的散热器用单独的回路进行连接,并将数条回路用一个分水器进行统一控制,从而满足用户单独调节室温的需求。该种独立式的多功能采暖系统不仅节省了大量室外管线的铺设、统一建造锅炉房的费用,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还有效的使热能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降低了热量损耗。将依据热量表进行供热计量的方式扭转为以煤气计量的统一方式,不仅简化了安装供热计量表的工作环节,同时也使分散的计量方式更加统一、便捷。热能在用户自行依据需求调节的情况下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由燃煤改为燃气的采暖方式同时减少了煤炭燃烧带来的空气、环境污染。

3 太阳能屋面的节能设计措施分析

3.1 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屋面设计措施 太阳能热水器的成功应用正是环保节能屋面创新应用的例证。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热水器的充分优势并广泛的将其应用于屋顶节能的科学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创新功能、安全、节能性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目前,节能、环保、便捷安装、使用快捷、加热迅速成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显著特点,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电能,因此其全面科学发展的态势还将持续强劲。太阳能热水器的诸多优势体现依赖于其科学的安装设计措施,我们只有在充分考虑屋面结构及设计性能的前提下才能使太阳能热水器高效发挥节能作用。首先,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结构布置应充分考虑到其对屋面结构承载力的要求,平顶楼房应为太阳能热水器设计独立的安装平台,并用刚性防水材料铺设屋顶,同时屋面板钢筋混凝土的浇筑要采用整体现浇的方式以保证其具有较高的承载、荷载能力。另外对冷、热水管线的布置应科学合理,根据不同用户的用水需求进行适应设计。

3.2 太阳能屋面发电系统的科学建立 太阳能屋面发电系统的科学建立使环保、一劳永逸的太阳能转化为用户切身需求的电能,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国外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及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综合了微电子、化工及建材领域的先进生产技术,并构建了新型的光电建材能源、实现了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高效建立。当前,该种新型建材主要包含太阳能瓦式电池组、双层式玻璃面板组件及薄膜式电池组件等。其中以瓦式太阳能电池组在屋面发电系统的应用最为普遍,该高科技系统的科学应用扭转了以往在屋面顶部安装厚重太阳能电池板的落后现状,简化了安装工序、美化了屋顶布局,同时也更加强化了太阳能向电能的高效转化,避免了能量的损失,实现了太阳能电池与屋面节能建设的充分融合。

4 结语

信息时代的跨越式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人们环保、节能理念的日益深入,建筑设计行业只有全面深化改革、依据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施工方式、人性化的节能材料使用,才能使高效、科学、节能、环保的建筑充分体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化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村住宅 建造 发展研究

Jilin Korean area new rural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Ren Nannan

Jilin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bstract: new explor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meaning and Northeast China rural residential statu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is a major historic task, is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olve "3 farming" the major strategy act of the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ilin Korean nationality and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of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strengthen rural overall planning, strengthen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mprov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Keywords: rural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一、吉林省朝鲜族地区农村的现状

从气候来看,吉林省朝鲜族地区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山脚下,冬季较为寒冷,此地区全年四季较为分明,夏季温度高,但是有区别于南方潮湿的热,且时间不长,降雨适中,冬季较为寒冷,降雪较多。吉林省朝鲜族地区的农村住宅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不节能、不安全、不集约、不环保的状态。

二、吉林省朝鲜族地区农村住宅发展应追寻如下原则:

1.低能耗原则

吉林省朝鲜族地区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且较长,夏季短促相对于南方较为凉爽。此地农村住房多为红砖建造的,室内的热舒适环境不理想,使得温度分布不均,温度浮动较大,在通常情况下,早上的温度很低,这就导致取暖能源的极大浪费,然而有些地方的能源是并不充足的。所以降低房屋的住宅耗能是必要的。

2.舒适性的原则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房屋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房屋的舒适性原则也成为现代房屋设计的一项重中之重。

3.本土性原则

吉林省朝鲜族地区的农村较全国其他地区来比较,生产力水平是相对落后的,住宅通常是以一户为单位的,采取亲友和邻里帮助的形式靠低技术手段来完成的,先进手段并不一定适应农村的房屋建设。我们找到适合此地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技术与方法才具有一定得可操作性和推广的价值。这不仅要与此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而且也要适应当地的施工技术,运输等条件。

4.经济性原则

经济因素始终是房屋建筑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此因素显得尤为敏感。所以降低房屋的建筑的造价,合理的利用建材,以寻找建筑物的建造费用和使用费用之和最小,这样就可以为房屋的建设节省一定的资金费用。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环境的污染都成为了建筑设计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三、吉林省朝鲜族地区农村住宅的设计策略

1、科学的设计与布置住宅

在庭院的格局和功能设置上,应当布局紧凑,合理的利用空间,划分区域要合理,要符合北方农村的自然条件以及农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住宅的建设要采取适宜的科学的方法。

首先,要注意房屋的朝向,有菜园的方向也要设置在朝南的方向,有利于作物接受阳光,利于农作物成长。其次要优化各个功能的分区,住宅、菜园、牲畜圈等要分布合理,要利于优化生活品质,彼此之间不可以相互影响。最后,要考察当地朝鲜族的风俗习惯,适应当地的风俗与习惯。

2、优化住宅的布局

(1)户型的多样化,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的建设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满足农民的基本住房要求,还应满足在经济条件已经很好的农户对住宅的要求,这样多样性的住宅就可以满足有不同住宅需求的群体。一般分为经济适用房和较舒适的户型。

(2)打破传统的格局,按照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科学合理的建造房屋的格局,过去的农村房屋一般卫生间都在室外,如今的新住宅可以将卫生间增设在室内,使农民居住起来更加方便。

(3)合理的划分住宅的功能分区,使得生产与生活分开,干净与污浊的分开,这样可以适应农民如今的生活方式,以及卫生需求。

(4)住宅的入口设计在北方是非常重要的而一个环节,冬季寒冷,入口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室内温度的情况,所以入口的设计要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以保持室内的温度。

3、降低住宅的建筑耗能

此地区农村的住宅都是有栅栏的模式,结构相对较大,它的热耗量为城市多层住宅的一倍以上,因此降低住宅耗能是非常必要的。

(1)控制体型系数,降低建筑的散热面积。体型的系数直接影响住宅建筑的能耗的多少,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建筑体积占有表面的多少,单位内的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越大,能耗量就越高,东北此地的居民通常都是以户为单位的一层的独立式的住宅,形体系数较大,所以为减小体型系数,应尽量规整,能做到两户或者三户联合的立式的布置模式。

(2)降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用复合墙体取代传统的粘土的砖石墙体,适当的增加保温层的厚度,市房屋的建造在经济,技术与节能方面都能够达到最优化。如用保温地面取代传统的水泥地面,窗户可选用保温效果好的双层玻璃的塑钢窗来代替单层的木头窗户。

(3)继续用火炕取暖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做饭,又可以取暖,充分做到了节能的效果。

4、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的能源

(1)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尤其是我国吉林省的农村地区太阳能非常丰富,由于建筑都是底层建筑,相互之间没有遮挡,具备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照培育,太阳能热水器等。

(2)沼气

农村地区的人畜排便量都非常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技术进行沼气利用,在减少污染的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都十分符合利用自然能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在吉林省朝鲜族地区的农村住房建设问题上,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农村住宅中遇到的问题,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完善住房改造,要因地制宜的给农民一个舒适的家。

参考文献:

[1] 徐燕丽.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J]. 中国建设教育, 2009, (09) .

[2] 赵儒春.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与验收[J]. 科技资讯, 2009, (10) .

[3] 肖芳. 浅谈工程建设监理中亟待完善的问题[J].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 (11)

篇6

[关键词]错层住宅;室内环境;搭配

[abstract] through the wrong layer residential origin, wrong layer layout forms, scale and structure scheme,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house.

[keywords] wrong layer residential; Indoor environment; colloc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述

近年来住宅建设蓬勃发展,特别是住宅商品化、市场化以后,各种各样的住宅如雨后

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些住宅无论从平面布置、立面处理以及室内外环境塑造上都与以前的住宅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楼市的发展,人们传统的居住习俗正逐渐受到新潮理念的挑战,旧式的居住观念已被迅速发展的现代都市生活理念所代替,在住宅的品位和生活质量上人们已提出了一个相当的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的提高也势必引起房型的变化,人们要求现在的房型功能更完善、分割更合理、私密性更强。也就是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从以前传统的实惠型向舒适性、小康性、超前性、休闲性、温馨型发展。为此,错层式住宅作为一种新概念房型在各地层出不穷,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从独立式、联立式的低层住宅发展到多层,又由多层蔓延到高层。不但在开间方向左右错,而且在进深方向也出现了前后错,甚至在同一户平面中既有左右错又有前后错的情况。错层式住宅是否值得推广、是否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笔者认为这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事情。

这几年,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也接触过一些开发商及住户,也设计过一些错层式住宅,对此也作了一些思考,错层住宅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是一种理念的创新,它就是每套住宅房型不同使用功能不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多个不同标高平面的使用空间和变化的视觉效果。住宅室内环境错落有致,极富韵律感。

错层住宅可以说是从小别墅、公寓的空间演变而来,逐渐在多层和高层上运用和发展。首先错层房型在居住功能上具有较大的合理性,进门通过玄关后是起居和餐厅,二进或三进是卧室、书房,另配有卫生间和壁橱。其次是使用功能上搭配独特,如区域布局动静分区、干湿分离。其三是居住的私密性大大加强,起居室和卧室互不干扰,不同功能的区域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其四是居住的便利性,错层住宅没有别墅中的环形楼梯,一般每进只有3-5台阶,进出方便,来去之自由。其五是居住档次和品位得到

提升,错层房型同样具有别墅的功能和感觉,比平面住宅更富有层次感,在居住区的舒适程度上有着一般住宅无法比拟的超前性和实用性。同时由于平面错层,也给立面造型带来创新,使建筑物的形体塑造更加丰富多彩。

虽然错层住宅有诸多好处,但也并不是一错就好,一错就灵,它有它的方法和要求。

2、错层布局方式

错层住宅的布局方式很多,常见的有左右错(图1)、前后错(图2)双层错、无论哪一种错层方式,建议每次错层高差控制0.3m~0.45m之间。

3、错层的尺度

住宅是人居活动空间,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非常高。因此住宅尺度的合理设计是决定住宅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是住宅的层高为2.8m。这个尺度能满足于人们生活的各种需要,而且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因此,错层的高度满足生活要求和人的心理影响成为错层住宅设计的重要因素。成年男子的身高一般在1.7m~1.8m,对于门洞的合理尺度在2.0m以上,通道的合理尺度在2.2m以上,否则会使人感到压抑不适,错层的高度不同,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果高差太小,则起不到空间变化的效果,而且因高差太小而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容易绊倒发生危险,如果高差太大,因不能望见站在上层的人的全貌,给人以压力和恐惧,同时踏步数量较多,会影响起居空间的整体性,增加交通面积。笔者认为合理舒适的高差应在0.3m~0.45之间,既能满足心理要求,同时结构上要采用后做踏步的结构方式,受力较为合理,经济投入小,踏步位置灵活自由。

4、错层的结构方案

错层住宅的结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后做踏步的方式,楼面标高一致,仅在梁处有高差;另一种是现浇踏步,踏步与楼板整体浇筑,成为折板,住宅空间有一部分斜向空间。对于后者,由于斜向空间的存在,住宅中高差对净高影响很小,因此与高差大小无关;对于前者,为使错层后仍能满足净高要求,高差应≥0.45m,方能满足檐口净高2.0m的要求

错层住宅虽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它也暴露出很多缺点和不足.其一在使用功能上,由于室内有台阶,老年人或儿童在夜间使用很容易摔跤,很不安全.其二在结构抗震方面,由于错层使建筑物整体质量、刚度不均匀、不对称,从而对抗震不利。其三在住宅总体规划上由于错层立面檐口有高差,从而使日照间距加大,对小区规划的容积率和通风采光有影响。其四在经济性方面,由于错层的存在,对于结构要求较高,需增设梁柱,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设备安装方面也增加了管线的转折,从而增加建造的成本,直接影响了商品房的售价。其五在进深方向,前后错的户型对住宅的通风有影响。其六错层设计应尽量用在大户型上,120㎡以下户型不宜用,因为错层台阶占用一定面积,使原本不大的户内空间显得更加拥挤。

篇7

摘要:电气技术智能建筑

1、前言

智能建筑产业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建筑物的电气发展是经过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当今的智能化阶段。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它是由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非凡是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它作为弱电系统工程的延伸和发展,综合性强,涉及的专业领域更广,新的弱电系统不断加盟到智能建筑技术领域内。建筑物使用功能现代化的需求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共同促进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电子和微电设备较多,这些弱电系统的设备耐受电压较低,如电子设备耐受电压为5V,微电子设备耐受电压只有1.5V,这些设备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差。信息系统设备(包括缆线)在遭受雷害和电磁干扰(如地电位升高、磁耦合、电耦合和电磁耦合等)时,必然会使信息系统中的设备、网络和布线将遭受感应过电压和电磁干扰的危害;各种高频、超高频的通信设施不断涌现,相互间的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日益严重,大量的运行和实践证实,电磁干扰和谐波对智能化设备和布线系统危害的案例和教训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不可掉以轻心。智能建筑需要不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和,除了业主之外,设计师、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人造智能技术及电气技术众多专家一起密切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弱电较弱”正是指在智能建筑中,整体弱电系统工程是建筑电气工程中较薄弱环节,无论是技术力量、人员素质、设计和施工、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监理等相对较弱。这对我国的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是很不利的。

2、网络和布线

智能建筑的实质是诸多智能设备的网络化新问题,它包括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集成(BMS或IBMS)。但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FAS)是采用集散型控制方式,所以FAS系统目前我国还是独立的控制系统,只是留有通信接口待今后和BAS系统集成,而美国的FAS系统是分散型控制方式可和BAS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其优越性是传统的布线系统无法比拟的。主要体现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开放性——向所有的通信协议开放,灵活性——设备的开通更改只需增加设备和跳线管理,可靠性——器件通过ISO等组织认证,星形拓朴结构等一条线路故障不影响其它线路正常运行;先进性——采用最新通信标准的5类、超5类、6类双绞线或光纤,实时传输多路多媒体信号;经济适用性——将分散线缆综合到统一标准布线系统中。从网络架构上来分,网络可划分为局域网(LAN),控制网(Infrenet),广域网(WAN)和城市网(MAN)。世界公认的网络协议标准——TCP/IP协议,使得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了无缝连接。城市网是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数据网,介于广域网和局域之间把多个局域网互相连起来,构成覆盖范围更大,支持高速传输和综合业务,成为适合城市范围使用的计算机网络。为了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和信息网络的互联互融,尽管目前控制网络中多种总线标准同时存在,但由于以太网速度控制性价比高,我区一直在控制网络中推广应用TCP/IP协议的以太网。在众多的现场总线技术中推广Profibus、Interbus、LonTalk、Modbus及CAN等总线。由于这样的规定从而使我区的智能建筑还没出现瘫痪现象。

3、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新问题

《智能建筑》刊物2004年第5期“谈工业以太网及其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一文中写到“事实上目前有60%的智能建筑是瘫痪的”,其原因一是在众多的总线标准中LonWork协议是非常完善的控制面层的总线协议,它有完善的七层协议,BACnet协议则是系统集成层面的协议标准,但没有在我国得到很好运用;二是多种现场总线并存,系统集成当然很困难;三是中国的物业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厂家在还能运行,一旦厂家支持不在时,系统很可能瘫痪”。针对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新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摘要:

(1)我国智能建筑缺少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现有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T/T16-9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评估标准》、新疆行业工程建设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XJJ002-1999、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新疆《综合布线施工验收标准》、《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等。这些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起到一定的积极功能。但还缺少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平安防范、计算机房等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现行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的可操作性还有些欠缺。这给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带来了较多的难点。

(2)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由具有智能化设计资质总承包单位的设计院来承担。再由集成商进行多次的深化设计并交设计总承包单位审查方可招标施工。这是因为设计院熟悉和把握国家、行业、地方的设计标准,设计中始终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实用可靠;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符合标准,且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性,不是以追求高额利润和推销产品为目的。设计院把握设计程序和全过程,和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和业主沟通较轻易,和各专业配合也密切。设计院能给集成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平台和环境,反之集成商并不了解智能建筑设计程序和全过程并和相关专业配合十分困难。集成商也不熟悉土建施工图绘制规定和表达方法。集成商由于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施工图设计纸质量就较差,达不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由于建设单位并不完全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如系统众多、复杂、施工周期长、设备和线缆的性能等等。也不了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重要性、综合性和技术难度大等特征。故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大多数是单独招标、独立签约,中标后集成商自行采购、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自行约束,这种没有智能化资质的监理公司监理的智能建筑,将给今后的弱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带来无穷的后患。当前由土建监理公司代替有智能化资质的监理公司监理的现象还很普遍,它将会给智能化系统工程带来设计方案失控、采购产品失控、施工进度失控、工程质量失控等等弊端。

4、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功能

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那么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实施。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缆线平安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摘要:电源技术、防雷和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众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奏效。下面从列举的几个案例中就能验证了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功能。

(1)案例1摘要:

阿拉山口海关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保安系统对整个海关建筑物内外现场实况进行监视。详见监视电视系统图。该系统图是由现场的摄像部分(摄像机、云台、防护罩)、传输系统(光纤、光发射机)、监控中心(光端接收机、视频分配、监控服务器、矩阵主机)等部分组成。其监控中心的操作采用了计算机系统,以用户软件编程的全键盘方式来完成驱动云台的巡视、视频切换、报警处理、设备状态的检查等工作。数字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采用计算多媒体技术,CCD摄像机作为报警探头。探头将获取的视频信号经光电转换传输到主机,主机里的高速图像处理器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将视频信号形成的图像和背景图像进行分析比较,若发现有差异就报警,这种全屏幕报警系统最大特征是不易漏报。主机自动采集报警图像并存入计算,事后用户可根据时间、地点随时查阅报警现场的图像,以了解报警原因。该系统将电视控制系统和报警系统合二为一,实现了监视、报警和图像记录的同步进行,而且这种系统中没有录像机,没有视频分析器,一切报警记录都在计算机的硬盘内,所有操作都根据屏幕上的软件提示操作,对用户和使用者来说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平安防范系统。该系统设备的选型摘要:摄像机为日本松下产品;云台、防护罩为美国派而高产品;光端传输设备数据接口选用美国NTK产品,这些也都是国外品牌产品,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新问题的。

但该系统开通以来,光发射机(A、B、C、D)的光端数据接口Rs422,室外摄像机的防护罩配置的温度继电器、冷却风扇、电加热器、雨刷器经常被烧毁,更换和维护量很大,工作极不正常,用户意见很大,集成商也很头疼。经分析是光发射机的220VAC电源质量存在新问题,尽管选用了高精度稳压电源也是承受不了瞬流(包括电涌)的冲击,瞬流可以损坏任何一种电器,何况耐受电压很低的电子和微电子设备呢?摄像机因距海关大楼较远无法保证AC220V专用线供电。前端机电源就近接在30kW直流电磁铁的配电线路上,该线路上的瞬流和电涌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极快,属于微秒到皮秒级,其电压幅值可高出工作电压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根据当地供电部门反映,80%的瞬流是从电力系统内部产生的,主要是由于电力负载的频繁开关和负荷频繁变化引起的。另外电磁铁的直流电源是由三相可控整流取得的,故电源线路内含有大量的3、5、7、9等奇次谐波,远超过谐波电压限制和谐波电流答应值,谐波严重危害配电线路及设备的平安。因此,智能化系统应选用净化电源,有效地抑制瞬流、谐波的产生。低压配电线路还上应具有雷电过电压、电磁兼容(EMC)、电磁脉冲(LEMP)的保护功能,最大程度地改善和提高电源质量,以确保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平安。然而上述案例中全然没考虑,所以系统不能正常开通,并经常损坏系统中的设备。

(2)案例2

新疆人民银行业务楼是座现代智能型超高层建筑,具有建筑物楼层多、建筑物高、人员流动大的特征,垂直运输和通信系统(国内联网)同样倍受重视。电梯系统是超高层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为高层、超高层的智能建筑服务时,不仅要求自身有良好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作为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以计算为核心,构成对电梯设备的监控系统,该系统属于BAS的一个子系统和整个BAS协调运行,并受BAS中心计算机的监视、管理及控制。电梯是用于垂直升降的机电一体化运输设备,该大楼选用三菱VVVF方式——交流调压调频的拖动方式,VVVF电梯具有抗干扰、高效、节能、舒适的控制系统,体积小、动态品质性能优越。控制部分采用双微机结构,主微机完成集选功能规定的操纵控制,付微机是实现拖动系统的速度控制。主、付微机采用并行通讯,整个系统由主控制器、控制屏(DDC)、显示装置(CRT)、打印机、远程操作台及串行通讯网络组成。但该电梯起初无法正常工作,电梯忽而上至顶层,忽而下降到底层,不按指令停层,后来发现未做功能性接地所致。该建筑是座旧楼无法利用钢筋混凝土钢筋作为联合接地,也无法做局部等电位联结。那么只有在机房内设置一根独立的接地线(绝缘线缆和动力线等截面),采用非金属接地模块独立式接地,接地电阻R≤0.4欧。接地极和原接地极距离为20~25m呈零电位。做了电梯功能性接地后,电梯正常工作已达5年之久,未出现过任何故障。

(3)案例3

新疆建筑设计探究院选用迅达电梯,对于功能性接地甲、乙双方持不同意见。VVVF型电梯同样是双微机结构。安装人员果断按厂里规定要求做独立式的功能性接地。我们考虑该业务楼是座智能建筑设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强、弱电系统已经采用联合接地(共用接地)系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2000,第10.2.6条,联合接地电阻R≤1欧(而该楼的联合接地电阻实测为0.29欧),该建筑物内已经设置了总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最后建筑单位采纳了等电位联结和联合接地方式,而没采用厂商提出的独立的功能性接地。因为独立的功能性接地做法经实践证实了并不利于计算机逻辑接地(单点接地),这是因为建筑物做了等电位联结,逻辑接地(单点接地)已不复存在了。在钢筋混凝土的高层民用建筑中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和防雷接地的三组接地装置要达到相互独立的要求是很难做到。而联合接地(共用接地)还可避免雷电的反击危害。经实测联合接地电阻R≤0.293欧。利用联合接地后,电梯运行至今一直正常。联合接地做功能性接地时接地线需从基础接出,不得和其它接地混接、短接,接地线宜选用25mm2~35mm2绝缘线缆。为保证人身平安和弱电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局部等电位联结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4)案例4

电子计算机中心的接地装置不但要满足人身的平安,还应满足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网络系统设备的平安。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摘要:计算机、数字化设备等,除产品系列的不同外,高层、超高层建筑由于场地、位置、施工和投资等条件的限制,因此电子计算机在“接地”新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见解,国外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有不同的观点。电子计算机“接地”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如处理不好将造成电子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工作在弱信号条件下数字设备接地线的脉冲干扰不容忽视。目前计算机工作频率多在100MHZ、200MHZ今后甚至1000MHZ及1GHZ、10GHZ。这时分布电感,分布电容会引起电流通路的阻抗发生很大的变化,当这些参数对谐波产生共振时又会产生超出常态阻抗和能量,将会直接危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平安。有关电子计算机的接地有以下几种方式摘要:交流工作接地、平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方式,在智能建筑中宜采用联合接地(共用接地)。经过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接地方式的调研,联合接地完全可利用其结构钢筋和基础钢筋做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值不会超过0.4欧,很适宜作为电子计算机的接地装置。但是中银广场的计算机中心和计算机机房装修设计人员,坚持计算机系统的接地采取单点接地(逻辑接地)。因此,花费了很大力气和资金从四楼计算中心机房,引出VV35m2单芯电缆,穿管经地下室引至室外距基础25m做了一组闭环式逻辑接地极,接地电阻为4欧。采用这种单点接地方式,计算机一直无法正常工作,后经建设单位探究决定,按照设计院设置的计算机房内局部等电位联结及联合接地做为电子计算机的接地,计算机经安装调试后至今一直运行良好。这是因为在同一建筑物内,采用同一个联合接地系统(共用接地系统),以避免不同接地系统间的电位差引发电气事故和干扰。做了建筑物总等电位联结包括局部等电位联结、局部信息系统的网形和星形等电位联结结构、利用钢筋混凝土钢筋做接地装置(含钢筋混凝土基础接地体),其联合接地(共用接地)接地电阻R≤0.4欧,远低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2000的接地电阻R≤1欧的阻值要求。更远远小于电子计算机直流接地阻4欧的要求,即不花费投资又不费工,还保证电子计算机的正常工作,何乐而不为呢?目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应用已遍及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家庭。目前防雷技术已提出“建筑物综合防雷系统”的概念,新国标《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规范》已批准实施。建筑防雷工程必须综合考虑,将外部防雷办法和内部防雷办法(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均衡电位、屏蔽功能、合理布线加装过电压保护等多项重要因素),作为整体来统一考虑防雷办法。从而使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真正成为标准、灵活、平安、无误的网络和布线系统。

篇8

关键词:居家养老 发展趋势 住宅设计 现状 问题 解决方法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opulation aging process, the acceleration and the lack of social public pens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erfect family endowment has become a consensus.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family endowment residential design and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PeiJian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Keywords: family endow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rend, residential design, problem solving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家庭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地位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前夕,美国《时代》周刊发表题为《我们可以从中国学到的5件事情》的文章,家庭养老便是其中之一。文中称其为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融合建立了纽带。家庭养老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而且在当前中国城市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社会养老机构及其匮乏的条件下,家庭养老也是近期中国老年人口的主要养老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家庭养老的内涵也更丰富;传统的家庭养老指老年人依靠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赡养,不光包括经济上的支持,还包括日常的生活照料,现代的家庭养老主要是指居家养老,子女及家庭成员在养老中的作用逐渐淡化,家庭养老的许多要素呈现出社会化的趋势。

虽然家庭养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这种养老模式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许多空巢老人缺乏照料,独居老人身故多日才被发现的新闻经常见著报端。如何改善居家老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养老质量是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家庭养老我国目前已颁布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相关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家庭养老模式的居住环境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家庭养老模式中老年人的几种居住形式

在目前的家庭养老模式中多代家庭居住和独代家庭居住是两种最主要的形式。多代家庭居住是指老人世代与年轻人世代共同居住的家庭模式,所谓“老少居”[1]“两代居”(图1)[2]“三代居”的模式;独代家庭居住是指老人世代单独居住的模式,如:夫妻两人的空巢家庭、单身老人的独居家庭、非婚姻关系的老人合居家庭。这两种形式中多代家庭居住是传统形式,在数量上虽逐渐少,但仍占主体地位;独代家庭居住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才流动的加速出现的居住形式,目前这种形式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图1 两代居套型平面图

3 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均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生理上:活动能力下降,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运动的灵敏性、准确性下降,感官功能退化等;心理上,社会角色的转变、家庭结构的变化极易使老年人产生空虚感、失落感和孤独感;生理上的不适愈发加剧这些心理感受。在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中应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地体现出对老年人的人性关怀。1991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老人原则》,原则包括五项内容:独立、参与、照护、自我实现与尊严,这也是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

4 针对家庭养老模式的几种建筑类型及发展趋势

4.1对应多代家庭居住形态的建筑类型及发展趋势

对于多代家庭居住形态适合的建筑类型主要有住宅,主要有住宅,如老少居、两代居、三代居等,其特点是除居住成员有独立的居室外,对于老年人有专用的卫浴、厨房空间;居住成员公用起居空间,这样即考虑到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的特殊性、又使老年人能较方便地得到后代的照料,做到分而不离。近年来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以及国家对商品房的调控政策,小户型住宅成为商品房市场的主导户型;与此同时,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和代际间生活习惯、文化思想方面的差异,许多老年人更倾向于相对独立的空间,这使多代居的数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老年人与子女近距离独立居住。伴随着老年化进程的深入,老年人将会从独立的住宅转入配备有专业护理服务的老年居住设施,但是就目前的社会养老设施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现有住宅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立起基于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才能切实可行地解决该问题。

4.2对应独代家庭居住形态的建筑类型及发展趋势

对于独代家庭居住形态适合的建筑类型除了住宅还有老年公寓、养老院等。因独代家庭人口少,对居住面积要求不大,但要求能提供一定的专业服务,如配套设施成熟的社区、老人公寓等,随着人口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同时老年人更加独立的居住意愿;独代老年人家庭不断增加,这种形式必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居住形态的主流。

5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由于我国目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社会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以湖北省为例,截至2010年11月1日省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794.4万,占总人口13.9%,而养老床位数仅为老年人口的1.39%。今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其中就提出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所有的城市街道、社区。因此发展和完善家庭养老模式是目前老龄事业的工作重点。目前家庭养老模式在建筑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 改善住宅设计的前瞻性、灵活性

由于目前的商品房住宅基本是以普通住宅为标准设计的,自理老人居住尚可,但对于借助老人和介护老人[5]的居住则存在一定困难。我国目前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而到203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会因老年人口高龄化而逐年恶化,生活不能自理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至2050年,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占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3]而一般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因此目前的住宅设计应顺应家庭结构的变化、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尤其是高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居住需求,设计中可采取以下措施见表1。

5.2 建立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公共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我国目前的公共养老服务设施不光总体数量不足,而且整个公共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缺乏层次与针对性,目前大多数公共养老服务设施主要针对社会养老的老年人,针对居家养老的公共服务设施较少,尤其是对于居家养老的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缺乏相应的服务设施。鉴于此,在建筑设计中应明确各类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服务对象主体,是自理老人、介助老人还是介护老人[5];另外应明确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居住建筑提供的服务设施的项目、类型;如养老院应提供哪些服务设施,护理院又应提供哪些设施,这些设施有无差别等等。美国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就非常注重发展建立多种老年居住建筑类型以满足不同身体状况和居住需求的老年人的需要。美国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包括:老年门诊、成人日间看护、护理院、援助式居住生活机构、痴呆症护理机构、独立式或集合式住宅、连续护理型退休社区等[6]。我国也可以借鉴他们的建设经验,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建立起适合自己国情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

在规划布置上,应明确公共养老服务设施的分级配建的数量,选择交通便利,景观、朝向良好的地段布置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它们不仅可在社区内居住建筑外单独设置,也可以在居住建筑的内部设置,如设置在高层居住建筑的底部裙房,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居家养老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6 结语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和人口发展状况,基于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将逐渐取代依靠家庭成员的居家养老模式,现代家庭养老的内涵将不断更新。现代社区住宅和公建的规划和设计不仅应满足当前老年人的需求,还要能适应建筑使用年限内人口进一步老龄化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冬梅,程宏志 城市老人居住方式及其建筑形态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32(5):86

[2]贾耀才 新住宅平面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1

[3] 陈友华,徐愫. 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福利需求与前景[J].人口学刊,2011,186(2):36.

[4]周燕珉 林菊英 “空间回路”在中小户型住宅中的应用[J].建筑学报,2007,(11):5-7[5]哈尔滨建筑大学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篇9

【关键词】商住楼 规范 商业服务网点 商业营业厅 消防给水

一、商住楼的火灾特点

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热量的传播过程。热对流是引起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底部设商业网点的多层商住楼其商业网 点之间商业网点与单元式住宅之间单元式住宅楼单元之间有防火,分隔物墙板隔开单元之间没有空气流动因而早期火灾发展的条件,即热对流受到绝对限制火灾的蔓延发展范围受到极大限制。每个单元作为一个天然独立完整的防火单元在一定时间里它有效地阻止了火灾的水平方向扩展向其他单元扩展。所以说单元式商住楼火灾水平发展的可能性较小,高层商住楼及底部设商业营业厅的多层商住楼其商业营业区仓储部位空间跨度大,可燃物多货柜和商品摆放密集且不规范,管道竖井多烟囱效应强电气线路复杂,火灾发生后火势迅猛发展纵横蔓延极易形成立体式燃烧,造成大面积火灾。另外商业营业区仓储区存有大量的棉毛化纤织物和塑料制品,发生火灾后会产生高温浓烟和毒气给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救援带来极大难度。

二、多层商住楼是否设计消防给水的问题

多层商住楼的消防给水防火规范未有明确的。说明建设单位往往消防意识淡薄,重经济效益而漠视消防安全,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另外设计人员对规范理解有偏差,执行起来标准不一,有的漏设消防给水有的为了回避责任,通过审查从严执行规范造成浪费。关于商住楼室内消防给水是否需要设置如何设计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根据建规第七条规定:超过七层的各类住宅,如单元式、塔式、通廊式、以及底部设有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根据住宅建筑内消火栓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本规范对层数在层或层以下的建筑主要采取加强被动防火措施和依靠,外部扑救其火灾的途径解决超过五层或体积超过的办公楼教学楼;非住宅类住建筑等其他民用建筑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三、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连接

消防水强接台器,是消防车由室外靠自备消防水泵压力向室内消防给水管网给水,设置的进水口。消防水泵接合器,有单口型和双口型两种。水泵接合器;上面装有水带接口,进水口的口径为65mm,与水泵按合器连接的送水管的管径为100mm。

(一)连接管网的水泵接合器

连接室内消防给水管网的消防水泵接合器,适用于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六层的各种民用建筑和超过四层的库房。消防水泵接合器,应设于消防车容易靠近的,并有明显标志,易于发现的地方,水泵接合器与消防竖管连接的高度,为便于连接水带,距地面高度不要低于500mm,但也不要超过1000mm。

(二)连接喷水装置的消防水泵接合器

地下室内设置的,固定喷水灭火装置,可在室外地上,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水灭火。

喷水灭火装置水泵接合器,应设在消防车易于靠近的地方。一般采用双口型水泵接合器。一个双口型水泵接合器,可供一个防火区内的4个喷头用水。地下室喷水灭火装置,应在地面 500mm以上,1000mm以下,或放在地面下300mm以内。地下室喷水灭火装置的水泵接合器,应设在消防车易于发现和靠近的位置,并在水泵接合器的旁边设置标牌,表明送水区域及系统图。

四、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形式及管网布置

(一)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形式,按管网服务范围,分每幢高层建筑设一个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独立消防给水系统及在一个区域内若干幢高层建筑合设一个消防给水系统的集中式消防给水系统。目前国内多为独立式系统,虽投资比集中式高,但安全度较高。

(二)按建筑物高度分: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建筑物,消防给水系统在垂直方向不分区。如建筑高度超过50m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难以从一般消防车得到供水支援,为加强供水安全和保证灭火用水,在垂直方向宜分区。即屋面及中间层各有两个消防水箱。

(三)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在乎面及竖向上应连成环状。环状网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每条从建筑物的不同方向引入。有两台泵以上的泵站,应有两条及两条以上消防出水管直接与室内消防管网连接。

(四)消防主管的布置,应保证两条主管之一正在检修时,同层相邻主管上水枪的充实水柱可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主管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30m。在走廊端头宜设主管。主管直径不小于100mm。

五、室外消防给水应注意的问题

(一)室外消防给水的水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大中城市都已有了比较完善的绘水管网;中小城镇的给水管道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城市的消防水源主要来自给水管网,农村目前则来自天然水源。

(二)室外消防给水管网的形式

室外消防给水管网,按消防水压情况,分成高压管网、临时高压管网和低压管网。高压管网内经常保持足够高的压力,火场上不需使用消防车中水泵或其他移动式水泵加压,而直接由消火栓接出水带灭火。临时高压管网内平时的水压,仅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在水泵站内没有消防水泵,当接到火警后,临时加压,使管网内的压力达到高压管网的要求。低压管网内平时水压较低,火场水枪需要的压力,由消防车中的水泵或其它移动式消防水泵造成。

(三)室外消防给水管网的设计要求

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采用环状管网,以保证消防给水的可靠性。在给水管网建设初期,采用环状管网困难较多时,可以采用枝状管网,但应考虑到将来有连成环状管网的可能性。在火灾危险性大、火灾后有可能伤亡大、经济损失大和政治影响大的建筑单位,且消防用水量较大时,如采用环状管网有困难,可以采用枝状管网,但应设置消防水池,贮存消防用水。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

如今全球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吸引着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始研究和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是可以减轻这种负面影响的,这种建筑就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1、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特征是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2、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给自身生存环境造成危机。除了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造成的破坏之外, 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大量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家庭日常生活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不仅是由于人口的增加, 还由于人均物资消费量的增加。有证据表明, 地球上50%以上的人在近几十年里依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 产生更多的废弃物。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 “绿色建筑”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 是以人为中心, 从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 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绿色设计不仅成了企业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公关策略, 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

3、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3.1 绿色建筑节约用地设计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建筑的角度出发,节约用地就是建房活动中最大限度少占地表面积,并使绿化面积少损失、不损失。节约建筑用地,并不是不用地,不搞建设项目,而是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城市中节地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建造多层、高层建筑,以提高建筑容积率,同时降低建筑密度;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居住区,提高住宅用地的集约度,为今后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增加绿地面积,改善住区的生态环境;在城镇、乡村建设中,提倡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多利用零散地、坡地建房,充分利用地方材料,保护自然环境,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互生共融,增加绿化面积;开发利用节地建筑材料。

3.2 绿色建筑节约能源设计

节约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建筑设计与建筑气候、建筑技术和能源有效利用相结合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法,通过设计的方法在冬季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能来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的减少得热和利用自然能来降温。那就需要在设计环节把关,首先就是从分析地区气候条件分析入手,我国南方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东南风,太阳辐射大,夏季时间长,冬季短,重要气候特点是冬暖夏热,其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是针对这个特点进行。

在进行建筑总体规划中,应考虑南边摆放独立式住宅,中间规划小体量住宅,北边高层建筑,同时楼宇间距要有足够的距离,以便于绿化,在规划布局当中,避免横平竖直或是环行合抱,应将建筑物应错开,让自然风能在小区内迂回穿越,可得到极好的通风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其次日照及朝向的选择,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再者是关于单体的节能设计,要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3.3 绿色建筑节约材料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3.3.1 绿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主要是木材)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另外,对油漆、胶水、粘合剂、地板砖、地毯、木板和绝缘物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性能优良外,还要强调没有毒性物质的释放。

3.3.2 注重对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的使用。外墙保温节能材料属于保温绝热材料,仅就一般的居民采暖的空调而言,通过使用绝热维护材料,可在现有的基础上节能50%~80%。

3.4 绿色建筑追求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要有合理的选址与规划,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因素。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采用生态技术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保证室内通风、日照条件良好。

4、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筑是人类改变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开发行为,建筑行为包含了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改变和转化自然资源,显然这些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影响,也将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吸引着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始研究和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人们发现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害物质中,50%是在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中消耗的能源已占到总能耗的1/3。因此转变刻不容缓,建筑师们应重新反思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师们已经意识到了建筑本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是可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的。研究表明,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关注建筑节能,把建筑作为整体系统设计,并注重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可以比一般建筑节省50~70%的能量。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如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