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

篇1

茶道是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及相关礼仪源于中国,但目前很多人认识茶道仅存于日本。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上无不饮者”。此为世上首次出现“茶道”一词,表明中国是茶道的发祥地。在唐时,国人品茶“工于煎”。重在茶的汤花,在色、香、味上。以色为主,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讲究。后来,这一脉的品茶技艺传入日本,发展成今日颇为繁杂、十分郑重的“茶道”。我国大约在元代以后,注重仪式的沏茶便不再风行,代之以平民化的泡茶方法。

如今,在中国的茶庄或茶馆里,最常见的便是待客所用的简易工夫茶冲泡手法。或是一段流于表面的茶艺表演,这些都不能称为茶道。相对于日本繁复而精细的茶道而言,中国似乎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更多人愿意把中国式的泡茶工夫称为茶艺。其实,茶艺与茶道的差别,如柔道和摔跤,不可相提并论。

茶道和茶艺,只有一字只差,却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技艺,一个是修行。当时。茶艺在台湾兴起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最终业内人士还是选择了茶艺这个词。因为中国茶艺确实还没有上升到道的层次。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培养。

起源于中国,却盛行于日本,“茶道”一说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一杯“变味”的茶,痛心疾首之余,更要究其原因所在。

浙江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童启庆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茶道源起于中国唐代,到清代时因为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确中断过,如今喝茶之风盛行,中国茶道也正在逐步恢复。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并不是有失偏颇地看待“中国是否有茶道”之说。在日本称为“茶道”、韩国称为“茶礼”、台湾又命名为“茶艺”。其实“道”、“礼”、“艺”是可以通用的。只要能科学地泡好茶,表达出精神层面的东西,何种称法并不重要。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所长林治先生对此也有自己的一番看法,他首先肯定了日本茶道的精妙,中国茶道在逐步恢复的30多年里,仍然在很多细节上不如日本。其次“茶道”一词之所以在中国不常为茶人们说提及,是因为“大道无形”,精神是无形的,无法用于表现,中国人不轻言“道”。最后他笃定地说:“中国是有茶道的,而且中国茶道的表现形式要比日本茶道更丰富多彩。日本茶道用的是蒸青绿茶,而我们有六大茶类,可以有能展现各种茶类特色的茶道。在精神层面上中国茶道也比日本茶道更为精深,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国茶道发扬光大。”

篇2

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应该突破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摆脱“技能至上”的误区,全面推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将来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适应旅游产业竞争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优良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服务效果,敬业精神,对行业的热爱等。笔者在“中华茶艺”的第一二课堂的各项教学等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茶礼,提升茶艺操作能力,陶冶“和、清、敬、融”的性情,涵育审美情趣,培养道德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自信、耐心、宽容、注重细节的品质,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为将来从事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职业素养基础。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欠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尽管中国旅游业没有放弃全面整顿旅游秩序的努力,但频频发生的旅游乱像,使得社会对旅游业、对导游的印象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专业的第一志愿率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也不支持学旅游专业,导致有些学生身在旅游专业,心在游荡徘徊,因此,谈不上对旅游业的热爱和对旅游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为游客提供主动积极旅游服务的意识。2014年新《旅游法》开始实施,这种现象有望得到逐步解决。

(二)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欠缺

旅游业是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行业,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事业。因此,旅游从业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与良好的艺术修养,为游客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内容。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本身就知之甚少,同时,面对巨大就业压力,以及社会上功利性价值取向,许多学生更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而对于理论、人文科学等课程及相关活动不感兴趣。

(三)功利性强,缺乏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新一代的高职学生在道德观、价值观取向上也更趋向于多元化。目前高职学生多为“90后”,绝大多数是家中独生子女,性格上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而较少考虑他人、集体的需要,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喜欢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斤斤计较,重索取轻奉献,想问题做事情过于追求功利化,不愿意学习或做一些不能带来实际经济利益的事情。

(四)礼仪礼貌修养的缺失

礼仪礼貌主要表现在仪容仪表、仪态和礼貌等方面。旅游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干净整洁清爽的外表和容貌,在日常工作中的举止、姿态得体大方,礼貌待人,和气恭谦。微笑和敬语是旅游从业人员与宾客之间心灵沟通的金钥匙,在服务中,客人可以原谅服务员的操作失误,但绝不能容忍服务人员的无礼、冷漠。

二、“中华茶艺”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取道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是与特定职业相适应的职业行为规范总和。任何个人在职业道德活动中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是职业道德准则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热情服务;诚信无欺,真实公道;专研业务,精益求精。热爱本职工作,是一切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对茶艺从业人员的培养,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其对茶艺、茶文化的热爱,摒弃轻描淡写的“泡泡茶而已”的思想,摒弃“茶艺只关乎美女”的看法。

茶艺事业的道德价值表现为: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了茶艺从业人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不仅品尝了香茗,而且增长了茶艺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更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对于茶艺从业人员来说,只有真正了解和体会到这些,才能从内心激起热爱茶艺事业的道德情感。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主要是旅游服务工作,服务业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我们取道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服务意识,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企业核心价值观。

(二)普及茶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起源、发展、经历了几千年,其间产生的茶文化知识博大精深。普及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茶的起源、发展、传播的过程,了解茶叶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如何使茶叶、茶具、用水完美结合沏出可口的茶汤,如何将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入到茶艺表演中,带观众进入审美的意念,让学生在学习茶艺过程中弥补他们的最为缺少的史学、文学、艺术知识。可见茶学是一门学科,茶艺是一门人文的文学。所以,它的可塑性也非常的强,通过学习茶艺,让一颗躁动的不安的心,茶的境界是安静下来。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起点是一样的,这就等于给了很多放纵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来的机会,让每一个自信心不足的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树立信心,并把这份自信心带到生活中,在不知不学中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实践证明,茶艺教学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心。

(三)同台茶艺表演,培养高职学生团队精神

在日常中华茶艺教学中,安排2-3人一组一台茶席学习茶艺,教学做合一。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操作,互相讨论和交流,从沏泡知识技能、动作要领到沏泡流程,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茶艺表演过程中,一位同学表演,一位同学根据现场表演进行台词解说,特别是创新茶艺环节,一台茶艺表演四名同学不同分工,或弹奏古筝,或茶艺表演,或现场讲解,把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于一体,把观众引入诗情画意般审美的意境,带给客人精神上的盛宴享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勇于表现,乐于交流,融于合作,养成了与人为善、和谐乐观的品质和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不断修正和强化茶艺礼仪,培养恭谦、自信、从容、典雅气质

对于茶艺师而言,不仅要懂得茶艺表演,还须掌握接待的礼仪。茶艺师的礼仪有服饰礼仪,对人的仪表起修饰作用;形体容貌,要求大方、恬静、素雅;装饰与化妆,侧重自然与纯粹美。茶艺师的仪态礼仪是日常教学的一个重点,从站姿、坐姿、行姿到表情、眼神、手势、手法,一个个动作反复操练,不断修正和强化,培养学生恭谦、自信、从容、典雅的气质。

内在的气质还须内养。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廉、美、和、敬,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时代精神用恰当的形式、完整的形态体现出来,使茶道成为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宣扬中国茶艺精神,不仅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使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有助于弘扬茶道的“审美”情趣,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洁”意境,提高人的风度与品位。总之,以清、静、雅、和的中国茶文化精神陶冶学生,对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能起到一般德育无法比拟的作用。

三、“中华茶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分析

综合国际旅游市场和杭州市旅游市场产业发展状况,无论是国际权威组织,还是国内业界声音,一致认为“旅游是个大产业、大市场、大消费”,“旅游发展的黄金期没有变”。当前,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开放,旅游者品味也将越来越高,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对旅游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旅游从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提到了新的日程上来。作为一门新兴课程――“中华茶艺”,顺应时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作如下对策。

(一)加强与茶馆茶楼酒店等企业的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中国茶叶博物馆、益壶金沙茶艺馆和青藤茶楼等作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基地,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加强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紧密联系。定期安排教师和学生实地参观、实习,了解和掌握企业最先进的经营理念、行业动态和职业素养要求,从而及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二)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评价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融教学做于一体,并且把学习者视为主动的工作者的教学模式,即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华茶艺”课程的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模拟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茶艺表演者与茶客的角色互换情景再现,又如以公司的采购员的角色如何挑选合适的茶品等。除了要创建“仿真”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求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模拟茶楼酒店、旅行社的正式员工,如着装要规范整齐、用语要使用服务业中的惯用称谓“您”以及礼貌服务的肢体语言等,这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评价模式上,也改变以往考勤加职业技能模块测试的方式,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茶文化知识理论测试和学生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评分,更加全面评价学生。

(三)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

篇3

花道、茶道、怀石道怀石料理是日本料理中的顶级代表。怀石料理与佛教禅宗密切相关,起源于日本京都的寺庙。有一批修行中的僧人,在戒规下清心少食,吃得十分简单清淡,但却有些饥饿难耐,便把温暖的石头抱在怀中,以抵挡些许饥饿感,因此有了“怀石”的名称。演变到后来,它逐渐发展出一套精致讲究的用餐规矩,成为了一种精致的料理。

花隐怀石料理的特别之处在于将茶艺、花艺、陶艺、厨艺都揉捏在一起,将最初简单清新淡雅,追求食物原味的精髓传承下来,从器皿到摆盘都充满禅意及气氛。整套餐点都将餐前茶、色拉、刺身、珍選,主餐、抹茶道、和风主食、甜点、饮料等依次给客人呈上,在花隐怀石料理的客人体验到的,只会是优雅与从容。

抹茶道是在怀石料理中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最能体现怀石料理精髓的地方。服务人员会将整套茶道用具恭敬地端上,用“一端,二转,三品”的方式,娴熟而优雅地将抹茶粉调制成茶水,并将调好的第一杯茶敬送给当桌的主人。主人品尝时也是很有讲究的,敬茶时茶杯上印有花纹的一面必须转向主人,以示敬重;主人在喝茶时也会将茶杯的花纹再转过去面对客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转茶”这个动作具有很强的意义,它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怀石料理文化的精致和礼仪,庄重的仪式感和虔诚的敬意让主宾双方都感受到尊重。在服务人员进行示范之后,就要请你来自己参与,体验一下抹茶道的乐趣。

金牌主厨,厨艺升华为禅意

花隐怀石料理的研发主厨宋皇志在台湾颇有名气。宋主厨曾多次获得亚洲地区和国际日本料理烹饪大赛的金奖,被业界誉为“金牌主厨”。宋主厨主创的菜色来源于传统,但不完全拘泥于此。他将深厚悠久的传统文化与时尚现代的国际化相结合,独创了一种完整的“色、香、味、形、器”具备的怀石料理风格。

提升菜式口味的同时,宋主厨对菜式的造型也相当讲究。他根据食材及烹饪手法的区别,研发出口感各异的菜色,并运用特殊的容器,更有层次地呈现菜式的魅力,加上花道上的造诣,宋主厨将花材贯穿于套餐中,每道菜都有鲜花装饰,给客人以惊艳的视觉感受。

精选食材招牌菜肴数不尽

有了好的厨师,优秀的食材也是餐厅所依赖的。花隐怀石料理只限于一年四季应季的食材而做出菜单,重视季节感的同时,最大限度利用食材的色泽、香味和味道。在制定菜单时,注重尽量安排山珍和海味的排列,面对鱼刺较多的鱼也会剔得极为仔细。考虑用餐的方便,同时用的器皿之间的搭配问题,适当地对食材进行改刀。

花隐坚持“一期一会”的初衷,将许多名贵的食材用在了它的菜式中。有“鱼类中法拉利”之称的金枪鱼,可以在花隐菜单中找到。他们将金枪鱼身上最柔软的部分——鱼腩带给客人,整整两片厚切优质鱼腩肉质肥厚,口感顺滑。TORO黑鲔腩是最嫩的一块肉,在点菜单里面属于“珍馔”,这种珍贵的食材,吃上去入口即化。

“石锅松露牛肉汤”,随着滚开的热汤缓缓倒入石锅,一朵花瓣状的层层牛肉片如同花蕾慢慢变色开展,香味随之扑面而来。还有一道选用上好牛肉的特色菜是“岩烧雪花牛小排”,上好的牛小排肉有着大理石装的花纹分布,更可以让食客自己烧烤,吸引你的眼球,让你欲罢不能,美味与乐趣同在。

王品的行销之道

在王品看来,在大陆市场不管产品订价多少,租金成本是差不多的,人力成本也差不多。然而中高价位是王品集团最擅长的一块,所以王品集团在大陆致力于发展中高端市场,由于高消费跟低消费的本身诉求标准很不相同,这一区域消费人群更专注于产品的附加价值,产品怎样让消费者满意,正是王品所擅长的;王品一定是把产品先做好才能谈到行销,有好的产品后再把行销推出去,这样行销只是让消费者了解的渠道。王品在做行销的时候,不只举办了很多活动,还有一点做得很成功的地方叫做调查。王品的顾客资料卡回收量很大,平均每月两千余份,现在大陆的顾客资料累计十万余份。有这些顾客资料作为基础,就很容易做针对性的行销,对于门店从定位、选址到品牌选择上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王品的多品牌经营秘密

过分追求菜品选择的多样是很多餐饮企业常常会犯下的错误。这样容易带来很多的问题,第一是品质太不稳定,菜品太多、复杂程度也相对提高;第二是库存率太高,采购成本也会变得很高。通常100道菜的菜单里有近80%的菜是消费者不会点的,反而会在20%的菜中做选择。王品认为仅把这20%的菜做好,品质提高且价格公道,才更符合消费者利益。

篇4

本文从儒道思想角度来分析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核,采用跨学科研究手法,尝试分析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要求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内在统一,旨在说明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在当代依旧散发独特的光芒,以及当下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发展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趋势。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现代足球精神;“殊途同归”

茶文化在儒释道文化影响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其不仅仅是一种烹茶饮茶方式、待人接客的礼仪以及修身养性之道,而且形成以“和”为精神内核文化形式,陈香白教授认为:“‘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是中国茶文化精神的核心[1]。足球是世界性的运动项目,每年大大小小的足球赛事不胜枚举,尤其是足球世界杯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足球运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人们的生活、文化精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实这项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的“蹴鞠”,但现代意义上的足球产生于近现代的英国,使得足球在近现代文化洗礼中形成以和谐精神、个人素质、爱国主义以及民族精神等为内容的现代足球精神。这一精神与茶文化所注重以自然、和谐、包容、拼搏、团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以及人类自觉的生命意识相一致。本文从儒道思想角度来分析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核,采用跨学科研究手法,尝试分析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要求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内在统一,旨在说明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在当代依旧散发独特的光芒,以及当下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发展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趋势。

1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核

中国茶文化从内容上来说,注重饮茶者人格上的完善和精神上的享受,在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现代茶文化的内容凸显人类自觉的生命意识。本节从儒家和道家角度分析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从古至今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想和生活,也成为了中国思想界的主导思想。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是其思想的精髓,古人从天地万象之自然变换之中提炼出人生哲学,进而成就为了人生最高的道德性智慧。“中庸”之道即是“中和”,“中”即是指“自然适度,是事物运行发展的自然法则;“和”即是有序、和谐,万物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对人类来说就是符合法度思想、言行,情绪在合理的范畴内,不至于失控。“守住中庸之道,达则兼济天下,困则独善其身”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的事情,强调培植人的韧性、知足、甘于处下的品质。“礼仁”是中庸的关键与核心,中国茶文化将儒家“中庸之道”的人生观、处世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茶道不仅仅在于待人接客之道、修身养性之方法,更是关键之处在于对“度”的处事哲学的把控。茶性平和,煮茶、喝茶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取水、火候把握、茶叶量的多少,冲泡方式、氛围的营造等等都需要重视,只有灵活掌握技术,熟能生巧,才能恰到好处地泡出好茶;其次,喝茶可以作为调节人际关系,在饮茶之过程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的氛围,利于审视他人,审视自己。在中国饮茶是接待客人的必备之物,这体现出友善的精神,团结的意识,“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体现君子之德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酗酒打架之事,却很少遇到常喝茶打架。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为核心”的道家思想,意在强调和谐之美自然本性,淡泊名利的茶道精神,这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人与自己之间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生共荣。《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一是指摆脱外界的影响,二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客观规律,只有遵守规律才能体悟万物的生命之美[2]。道家这一思想影响着茶道的理念精神和道德观念,虽是体现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超脱社会的处事哲学,但其中蕴藏着崇尚自然、简朴的真善美的人生理念。这与足球运动以及各种体育运动不允许使用兴奋剂,在公平公正的状态下运动员进行竞技赛事,也即是(《老子》六十四章)所言唯有处于和谐、纯真的状态中,世界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3]从古至今中国茶文化不断丰富社会的人文精神,历朝历代都构画茶文化的形式,成就了不同阶段茶文化的特点,但其内容相同都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理念,这一理念在依旧是近现代社会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

2现代足球精神分析

现代足球精神是立足于现代足球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现代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形成物质、精神文化的总和,现代足球文化属于人类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现代足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其现代精神的内容也融合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精髓。足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运动,非常注重技巧性的运用,首先运动员不仅拼体力和力量还要斗智斗勇,赛场上足球瞬息万变,这就需要足球运动员既要见招拆招,又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出奇制胜,因此,运动员要发挥拼搏、坚持、克服种种困难的竞赛精神,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获得好成绩。其次,伴随着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与进步,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进而形成了一种社会需要,推动现代足球成为一种职业,成就一种文化,缔造了一种精神,要求运动员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一种团结友善的人文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以及公平和谐的竞赛精神,这些精神都源自于球员个人素质的体现。第三,当今世界和平是主旋律,因此,现代足球被称之为“和平年代的战争”,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中,各国似乎将足球上升到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如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牵动了多少人、多少国家的心,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崇高的民族精神,进入决赛、取得世界杯的冠军,不仅仅是个人成就、个人价值的体现,而且代表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荣誉,是本国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4]。从这里我也可以看出现代足球的第四个精神体现,将个人精神与团队精神、民族以及国家精神和谐统一在一起。从简短的分析中,我们便能看出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公平公正、团结等人文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下文将重点概括两者的共通之处。

3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内涵的一致性

茶与足球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从文化形态上来讲,茶文化处于静态文化,现代足球运动属于动态文化;从表面上看茶与足球形成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很多人认为茶与足球没有共通之处,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从两者文化内核来考虑,茶与足球确实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3.1和谐精神

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于“和”,不仅仅是儒家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中庸和谐之道,也是道家思想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现代足球是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的产物,对精神生活有着高尚的追求,在展现力量与智慧的舞台上表达了运动员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奋力拼搏,其最终表现为在激烈的对抗中追求人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这种精神才是现代足球精神的精髓;在技巧的运用方面也体现出茶文化“和”的思想中对“度”的把握,对平和心境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在赛场中发挥实力。在这些方面,现代足球精神与茶文思想在和谐精神上达成了统一。

3.2个人素质要求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待人接客的礼仪,追求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因此,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讲究“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的为人处事之风格,用现代通俗语来说,茶文化有益于个人素质的提升,帮助现代人解决精神困惑和消极情绪,能够使人的心态趋于平和。现代足球俨然成为了一种职业,对运动员都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比如与队友的团结友善,互相配合、协助,甘于奉献,诚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竞赛对手以礼相待、以诚相见,用实力与能力和对手叫板。

3.3爱

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以“和”为中心的茶文化精神,其最终代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结,也表现出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茶作为中国文化与公共外交进行预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终浓缩为一“茶”字和一青花瓷茶瓶,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到的精神内涵,既体现出我们一直坚持的和平共处国与国相处基本原则,也表达了华夏子女的爱国情结,对民族的感情。同样,现代足球精神也包含了强烈了爱国主义热情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如前所述,现代足球运动不再仅仅是对身体活动的超越、挑战等层面,而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誉、精神。我们经常看到球员进球之后的狂热、球迷的疯狂,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疯狂呢?从小处说是个人荣誉,从大处着想便是为国增光,是在爱国主义精神驱使下的兴奋,这种兴奋远比个人荣誉让人感动。

4结语

当今世界文化越发呈现出多元和谐发展的趋向,纵使各国政治、经济竞争的激烈,但世界文化“和而不同”局势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即使各国存在文化差异,但在文化精髓方面存在相似性或一致性。笔者分析中国茶文化精神和现代足球精神的基础上,发现两者在精神内核上呈现出“殊途同归”现象,希望通过本文的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学者加以讨论、研究。

作者:吕彦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2]刘勇,陈东九.道家思想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启迪和借鉴[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9-101.

篇5

在冬季里尽享一杯温暖而别具特色的下午茶,

不失为一种惬意的休闲方式。

地道英国范儿

在古代英国,享用下午茶需要遵守一系列的礼仪规则,这也是英国人精于社交的一种体现。维多利亚时代的下午茶会时,男性需穿燕尾服、戴高帽、手持雨伞;女性着日间礼服,戴头饰或帽子;各色茶点的分量和顺序、茶具的配置和摆放,也都有严格的讲究。

然而如今,品尝下午茶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如标志性的英式三层茶点,没有一个特别的规定说三层的点心一定要如何摆放,只是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例如最下一层,通常会放置一些咸味三明治,特别是黄瓜三明治,它在英国本土是传统下午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间那层一般会放置新鲜出炉的英式传统松饼,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司康饼(Scone),涂抹上奶油或莓子类果酱,无疑是英国人的最爱;托盘最上层会放置甜点,各种莓子类的水果塔,小块布朗尼或者芝士蛋糕等精致的小甜点都是非常常见的。

地道的英式下午茶应当搭配英国红茶或伯爵茶。在寒冷的冬季,草本姜茶成为驱寒的经典饮品,优质的草药与干姜搭配之后,暖身的效果奇佳。另外,蛋黄酒、煮红酒、热巧克力也可以在享受下午茶时起到暖身的效果。

冬季鲜有应季水果,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厨师会特别推荐带草莓的甜品。鲜红的草莓给这个寒冷的季节带来一丝暖暖的色泽,为冬日下午茶增色不少。同时,巧克力也是在冬季备受欢迎的食品之一,在这个时节吃些配有巧克力和草莓的点心,不仅看上去有一种暖洋洋的惬意,吃起来也香甜而不腻口。

法式的香甜与浪漫

在法国的左岸,到处都是诗人和艺术家,也到处都是咖啡馆……这样的国度,出产的下午茶自然更浪漫、更富有情趣。相对其他国家的下午茶,这里的下午茶甜点甜度更高,品种更多。

法式下午茶对甜点的选择也更为重视。朱古力拿破仑、香柠泡芙、三文鱼泡芙、蔬菜蛋挞、蟹肉黄瓜三明治等都是法国人常吃的午后小点。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金融家蛋糕,它曾是巴黎金融街风靡一时的糕点。除了有着令人无法忘记的名字,更凭借其独特的美味,成为法式甜点的经典之作,搭配黑醋栗慕斯的丝滑口感,酸甜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

另一款?clair,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法式泡芙,从香草和巧克力等传统口味,到树莓、柑橘甜酒、芒果、热情果等新派口味都有。不过,在其可爱的外表下却裹着层次丰富的口感,浓郁的奶香中带有法式下午茶甜点常见的甜腻。

对于法式下午茶的糕点,其实连法国人也会觉得过于甜腻。所以法式下午茶一般会搭配一些含糖量不是很高的咖啡,或者一些英式茶,比如伯爵茶、早餐茶或者香草茶。它们既中和了蛋糕的甜度,又提升了口感的整体层次。尤其是在秋冬,具有暖身作用的香草茶就更受欢迎,这种茶中不仅加入了茶叶,往往还有橘子、薄荷、黑莓等天然香草和水果,混合以后,冲泡出来的茶香气及其馥郁芬芳,让人身心皆暖。

中式的优雅养生

对于中国来说,受英式下午茶影响最明显的城市便是香港。中国大陆的下午茶文化大部分来源于香港,在香港,传统的西式糕点如芝士蛋糕、马卡龙等西式茶点甜度过高,而叉烧包、豉蒸排骨、糯米鸡等港式小点又过于油腻,不适合搭配英式红茶。于是,香港的厨师将二者折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港式下午茶,如菠萝包和鸳鸯奶茶等,更适合国人的口味。港式下午茶传到内地,也就演变成各色风格的中式下午茶。

中式下午茶的茶点基本以甜味的糯米、粉面制品为主,加热后食用味道更好,而搭配的甜汤和热茶更是秋冬祛除凉意、养生保健的不二之选。萝卜糕、潮州紫薯果、雪媚娘等小点在中式下午茶中极为常见,大多具有潮汕地区的特色。尤其是萝卜糕,由潮汕地区而起,被称为“菜头”,是中式传统的糕点,在米粉浆中加入腌制好的萝卜丝等材料,上蒸笼蒸制而成。在其中加入美国大杏仁片,浓郁米香中带着杏仁的甜香,其风味更为独特,极具层次感的美味体验让人一试难忘。

此外,咖啡棉花杯、蛋挞等在传统中式小点中未曾出现的茶点则改良的痕迹较重。咖啡、牛奶、蛋挞、椰香等元素在港式下午茶中较为常见,进入大陆之后,和原有的中式茶点相融合,削减了甜度,更注重食材和制作手法,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搭配茶饮可以说是中、西式下午茶最大的区别了。茶则以铁观音、普洱、乌龙茶等为主。也有很多选择从欧洲进口而来,但大多也集中在红茶、绿茶、花茶等,与中国茶的区别不大,也很适合搭配中式下午茶的茶点。

精致的西式日料

早期的日本人是不吃下午茶的,下午也许会吃点东西,其实就是加餐,内容也和现在的下午茶完全不同。据说日本的下午茶和19世纪明治维新运动有关,当时西风东渐,明治天皇推行明治维新,派人到欧洲各国考察人文艺术,其间便将英国人的下午茶带入国内。日本吸收了西式下午茶的精华,保持其大部分传统的同时,再加入日式的风格,以精益求精。

篇6

学生社团作为作为中职学校技能学习的补充和第二课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我校茶艺社团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探讨中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茶艺社团;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

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一个人想要顺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态度、世界观、价质观、习惯;与工作有关的一些能力,主要是指处理与周围的人和工作环境的关系的能力,以及有关自我方面的一些知识、对学校所学课程与工作中具体运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特殊就业能力是指某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如一个茶艺师必须具备品茶、泡茶等技能。

我校茶艺社团在日常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中职生的就业能力: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为了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只有在抓好文化课,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狠抓理论与实操一体化道路,才能培养出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率。清雅茶艺社团每周分别由一位老师负责茶艺表演指导,另一位老师负责品茶和理论知识指导。

冲泡是茶艺的要素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否能把茶叶的最佳状态表现出来,全凭冲泡的技巧掌握得如何。冲泡不同的茶叶,要使用不同的茶具,其泡法也不相同。但是有几个环节却是在绝大多数茶叶冲泡过程中要共同做到的,其要求大体相同,如:(1)备器;(2)煮水;(3)备茶;(4)温壶(杯);(5)置茶;(6)冲泡;(7)奉茶);(8)收具;这些过程,每一个学员都应该掌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茶叶的用量、水温和茶叶浸泡时间,甚至悬壶高冲的时机掌握不同,茶味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茶艺表演实践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身高、练习的手法等方面的综合评分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通过个人展示、小组展示,相互观摩学习,或用手机拍下学生操作的视频进行播放,通过讲解、点评、示范等方法,努力使每个社员都掌握相关茶艺的基本功,并学会基本的茶艺讲解以及和他人的团结合作。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一起练习茶艺,相互学习,相互指导,上下年级之间的同学也在这里“传、帮、带”,融洽感情,交流技能,为低年级同学尽快掌握茶艺技能打好了基础。学生通过学习茶艺表演,从茶礼到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整体动手动脑的协调能力,提升个人素质。

在理论及品茶课上,教师每周会介绍中国不同的茶及其相关知识,定期举办茶艺知识竞赛。联系茶企业,每个月带学生到茶叶店品茶,使社员更好地了解茶道文化,体会泡茶和品茶的乐趣。在习茶的过程中,通过对茶叶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茶,科学泡茶,健康饮茶,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

2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前瞻性地其次,在专业课课堂上大胆创新,如在汽车维修的课堂上,中职教育由于其培养目标和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在教学活动中将职业和道德两者紧紧结合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今后就业走向成功。我们在茶艺社团的活动中不仅有技能点,更强化德育点,教给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对于社团学生的出勤,每周都有社长点名。凡是迟到或无故缺席达三次的学生就要求她们退出茶艺社。每个月对社团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进行考核,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者,建议她们参加其他的社团。如果学生在自律等方面做得很好,我们则优先推荐她们参加各项茶艺展示活动。在每次茶艺表演训练课上,教师把茶具的摆放、茶艺操作室的清洁归位作为德育点,并作为技能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内在统一,共同完成职业道德的教育目标。

有部分中职生没有获得成功,不是缺乏知识和能力,而是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能力差”是次品;“道德差”是废品。我们一直相信会做人的学生,也一定有较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我们茶艺社团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职业人和学生的角色差异,从而去纠正某些不良惯性思维和行为。

从2011年开始每年海峡两岸龙舟赛开赛当日,我校茶艺社团都会为市民及游客奉上丰盛的文化大餐。也是从2011年开始我们茶艺社每年都会派出学生参加厦门市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为地区经济和茶产业发展做了较多的宣传和服务工作。连续四年我校茶艺团在茶艺室教授德国大盖劳职业学校的师生铁观音的茶艺冲泡技巧。我校茶艺社学生接待了到我校参观的国内教育界近几百人次,同时我们社团也下到福利院、养老院、部队等单位表演。这些活动不仅传播了茶文化,加深了国际友谊,展示了茶艺团成员的风采,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尊重、负责、关怀他人的社会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人才的培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目前我国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目标中,技能学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第一要素,在培养过程中被过分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则被忽视。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过程中所需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技能学习能力和责任意识能力等,其中技能学习能力是专业能力的一个方面,代表学习者在技术操作上达到了要求的水平,更好的适应工作的需求和变化,发展职业生涯更有赖于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中职教育必须加强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加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制器”到“育人”的转变,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提高职业就业能力。

我校茶艺社团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具体表现在:

3.1 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容了文、史、哲、艺术等多学科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知识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茶艺文化活动,可对学生起到全方位的教育作用。通过茶文化活动的开展,茶艺社团同学的文化艺术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3.2 提高学生身心素养

自古以来民间饮茶将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为四艺,意在营造质朴优雅的古典审美意境。在这种环境中品茶,茶人最能与自然界展开精神上的沟通,内心与外界环境交融,使尘心洗涤,达到精神升华。自然清新的环境中品茗才能真正体味到环境、艺境、心境、人境的和谐美,才能心旷神怡。茶艺社团的活动提高了学生接受文化艺术素养熏陶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和热爱生活的激情。对学生起到了陶冶情操和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也为今后的就业和适应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3.3 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茶艺中的礼仪是一种动态的素养。茶,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容各种审美于一体,如环境的选择、茶汤的鉴赏、茶具的把玩,这些都与泡茶者的礼仪及内在素养息息相关。茶艺中所体现的礼仪包括个人卫生、发型选择、皮肤保养、服装、用语,还有热情的微笑与动作的美感。例如茶艺表演中的仪态美,是由优美的形体姿态来体现的,而优美的姿态又是以正确的站姿为基础的,正确优美的站姿会给人以精神充沛、气质高雅、礼貌亲切的印象。茶艺表演中的站姿要求身体重心自然垂直,从头至脚有一线直的感觉,取重心于两脚之间,头虚顶,腋似夹球,呼吸自然。在茶艺社团的活动中,学生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礼仪,长时间的锻炼使得她们拥有良好的气质。

3.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人们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茶作为一种文化,主要是因为它在满足人们解渴的生理需要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审美愉悦、社交联谊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我校空乘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能功底,还应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样方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将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

4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能推动高端技能人才成长,符合高端技能人才兴企强国的客观规律。近六年来我们社团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行业、企业的茶艺技能竞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展示学生的茶艺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和2011年厦门市中职技能大赛我校茶艺社图的选手连续两年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校茶艺社团的郭栩莹、刘永欣两位同学都获得了2011年“闽南十大茶叶形象大使”的称号,连旋旋获得“最佳参与奖选手”的称号。在2011“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总决赛中,我校茶艺社团的周颖仪同学参加了比赛。在才艺展示环节中,她优雅地展示了自己的茶艺,最终从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成为了2011环球旅游小姐中国网络赛区总决赛的冠军和“最佳人气奖”双料得主。第三届“福鼎白茶杯”海峡茶艺电视公开赛总决赛我校茶艺社团的郭栩莹同学从复赛当中脱颖而出,并在决赛中技压群芳,获得了本次总决赛的最佳气质奖。这也是中职学生参赛选手在本次大赛中所取得的最好成绩。

我校茶艺社团的周颖怡、林佳美两位同学都获得了2012年“八马杯厦门十大茶叶形象大使”的称号,我社团成员多位获得“最佳参与奖选手”的称号。在2012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红袍杯”总决赛中,我校茶艺社团的周颖仪同学参加了比赛。在才艺展示环节中,她优雅地展示了自己的茶艺,最终从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这也是中职学生参赛选手在本次大赛中所取得的最好成绩。

2012年11月,在厦门市中职生素养大赛中,我校茶艺社团学生的“秋香茶韵”茶艺表演获职业风采最佳视觉效果奖。2013年6月,《秋香茶韵――闽南茶艺表演》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展示作品展洽会优秀学生技能作品大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茶艺大赛既是考验更是机会,同学们利用比赛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自我提高,再次培养和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我校茶艺社团的郭栩莹、郑大萍、高越阳等多位同学由于她们长期学习茶艺,拥有良好的气质,她们都优先被海南航空、厦门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云南分公司等各家航空公司录取。此外茶艺社的成员,由于她们的综合素养较高,目前她们都就职于厦门的一些知名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称赞和认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特征。我校茶艺社团体现这一特征,服从和服务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这一大局。总之,在职业学校教学中,中职生的技能教学诚然重要,但是职业道德教学同样不能忽视,学校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者不可偏废。茶艺社团让兴趣相同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找回自信,体会成功的喜悦,实现学生公共道德和个性道德的完美统一。

此外,中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较长的渗透和熏陶的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日常管理与就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抓住每个环节和机会,时时刻刻有意识地营造相应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提升中职生就业的能力,就必须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利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如社团的建设等来培育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把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种技能,从事简单的机器操作,而且自身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苑玲.浅析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 [J] .当代教育论坛,2010(7)

篇7

1.1 功夫茶文化的基本论述

中国的茶道虽然兴于盛唐时期,但是功夫茶到宋代达到盛世。宋代将品茶艺术传承下去并使之发扬光大。宋代文学家苏辙曾有诗曰:倾身事茶不知劳。由此可见功夫茶在宋代的地位。从宋代至今日一直最有名气的就属潮汕的功夫茶,所谓功夫茶,并不是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指一种泡茶的技术手法。功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特别的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手法,并且功夫茶讲求的更是一种精神和礼仪,这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功夫。

1.2 体验经济与旅游开发论述

国外关于体验经济的论述比中国提出的要早一些,波士顿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了体验旅游的概念,并把此概念定义为了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并在二十世纪末提出了体验经济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并反映人们消费行为和心理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虽然中国在二十世纪末也曾提出过旅游体验的这一理论,但是至今还没有很明确的概念,那么在中国所谓体验旅游基本上指继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之后的一种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同时也代表着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和心理的成熟。

1.3 茶文化旅游概况论述

关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宏观上茶文化的研究,我国有很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也给予了一些解决方案,同时也预测了相关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方向,并且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我国茶文化旅游,此种方法主要是找到不同的地区做研究,并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研究,有茶文化旅游的地方也都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成果却是有好有坏,所以,有关专家就要更深入的研究我国茶文化旅游业产品和模式的开发了。

2 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

2.1 国内体验经济理论下的茶文化旅游的研究现状

我国在提出发展经济茶文化旅游策略的同时将我国功夫茶文化和体验经济理论相结合,并深入研究茶文化关于体验的各种功能,例如,休闲娱乐功能、健身体验功能、审美体验功能等等。并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避免狭义的开发,应当给茶文化旅游构建一个积极并广阔的平台,并利用旅游业更好地去继承和发扬我国功夫茶文化。

2.2 我国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问题的分析

自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我国功夫茶文化也是比较受欢迎,但是,在茶文化和旅游开发上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 旅游规划开发者没有更深层次挖掘我国的茶文化。我国功夫茶文化承载着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精神,但是,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商并没有足够的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内涵,同时研究挖掘的力度也是不够,所以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就总会有一些问题,例如,旅游产品茶文化含量少、没有足够的文化特色、主题和品牌也不是很鲜明等;还有因为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们没有足够的创新的意识,所有的旅游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雷同现象,很多的就是购买茶叶和游览观光等项目,不能满足游客的体验心理。

2.2.2 旅游规划开发者不够重视游客的参与心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希望旅游项目积多种多样又要很有特色,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游客们更想进行具有体验性的消费,但是我国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并没有很重视游客们的参与心理,有些开发商只是为了营利,让游客不停的购买茶叶,但是,旅游六大要素中,除了食、住、行、游、购之外,还有娱,所以,开发商们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多多重视一下游客们的参与心理。

2.2.3 旅游资源开发的整合度低并宣传力度也不够。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中国的功夫茶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的同时做到提高历史文化的经济价值,但当前的旅游开发商对于茶文化这个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整合度也比较低,没有很好的将茶文化和当地的民族风俗文化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很难使我国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的统一,对我国功夫茶文化的开发力度不够,这就很难使产品和项目丰富起来,从长远利益上来讲,这将难以使我国茶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3 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探索

3.1 增强功夫茶文化旅游体验性

3.1.1 注重游客的参与体验性。我国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茶文化旅游主要是大力度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功能,注重产品的包装从而走价格的路线,而现在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就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要更注重游客的参与度和感官体验度,从这个角度来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并更好地开发茶文化旅游的项目和产品。然而,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不能把每个旅游者都当作是消费者来看,而是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消费者体验消费的过程,满足他们的参与体验度。

3.1.2 丰富体验活动的内容形式。茶文化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场景化的体验上,还要利用历史的真实再现和人文构造等一些科技手段,把地方的民俗民风融合进来,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同时还要在茶园、茶博物馆和茶楼的基础上融合其他的文化元素,例如,让游客参与在茶园中管理,游览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采茶的项目、在茶楼喝茶的时候,表演一些当地民族的舞蹈、歌曲或者是古典乐器,让游客们欣赏,这样就有利于旅游的回头率的提高,从而,更进一步的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开发茶文化旅游创意新模式

3.2.1 文化主题以及文化创意模式的开发。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钟情于文化主题和文化创新模式的旅游了。在茶文化旅游的规划的开发中我们也可以参考这种旅游模式,在以功夫茶文化为主题的同时,可融入其他的休闲娱乐以及养生文化等因素进去,让游客们以体验为主,从而获得独特的功夫茶文化上的体验,同时更要注重文化创意的开展。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来进行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整合,再加工,例如,可以借助高科技灯光舞蹈美化的技术,将功夫茶文化更生动、更实在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做到创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完美结合。

3.2.2 现代商务度假以及养生健康模式的开发。功夫茶文化既可以养生又可以怡情,所以,茶文化的旅游就可以融入现代商务度假和健康养生的旅游模式了。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步伐过快,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就需要依托空气清新和风景怡人的茶文化旅游这一项目来缓解人们的压力,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3.2.3 以故事为主题的旅游模式的开发。这种模式一定要有一些娱乐性质,可以结合功夫茶文化的历史和传说并结合茶区的自然风光,构建一个具有戏剧性的故事,从而在表现茶文化主题的同时也可以做到丰富茶文化旅游的内容。

3.3 构建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新平台

3.3.1 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步发展。因为茶文化的旅游资源多在高山地区,有可能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之前就要争取政府进行一定的财力和政策的支持,在初期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才可以吸引一定的游客量来旅游观光。

3.3.2 加强功夫茶文化旅游的特色开发。例如,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尤其是有名有优质的特产。从而丰富旅游市场的发展,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另外旅游开发商和旅游企业不要只受利益的驱动,对景区过度开发,这样会造成游客体验的负面影响。所以,茶文化旅游可以在特色文化建设上来避免开发商的过度开发。

3.3.3 注重旅游区宣传力度的加强。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合理的手段来进行茶文化旅游的宣传,例如,在电视台播广告、杂志宣传、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分发旅游小册子或者是举办一些茶文化旅游节等。还可以找明星代言扩大景区宣传的影响力。

篇8

关键词:东方元素;运用;评析;2010世界花艺大赛

1 引言

2010年3月26日~28日,2010第13届世界杯花艺大赛(Interflora World Cup 2010)在沪上举办,Interflora是一个由24个国家(地区)级单元组成的世界性机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权威,也是最受欢迎的鲜花速递网络,这一号称“花艺界奥斯卡”的盛事,不仅首次移师发展中国家,而且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名选手参赛创历届规模之最,上万参观人次也破了历史记录。可以看出此届赛事以东方文化为基本主题,无论初赛展位比赛中4件作品的命题还是决赛神秘箱两场比赛,所有命题全部围绕“东方”、“中国”来设置。唯一不同的是,展位作品中的自由命题――“餐桌花”主题和“手捧花”主题都是半年前公布的,所以“花在东方”(“Flowers of the Orient”)前所未有地成为本次世界杯花艺大赛的总命题,它引领着舞台中央的20位花艺师,尤其是欧美参赛选手,不得不穷其心智研究东方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迸发出异彩纷呈的火花。

2 2010世界花艺展中东方元素的展示

2.1 应用东方传统花卉传递中华神韵

2010世界花艺展由组委会指定或提供的具有东方元素的花材主要包括预赛二人绿茶和决赛中的紫竹、 富贵竹、 柳等,而在预赛中各国选手,利用他们所了解的能反映主题的东方传统花卉如(挪威)、荷花(中国、挪威、日本) 、竹(香港)、蝴蝶兰(瑞士)和松(中国)等演绎东方文化。获得本次世界花艺展总分第9名的日本选手Nakayama Yoshimi的命题作品旨在表现东方的神秘,追求一种空间的美感[1]。花艺师选择东方的传统花卉――荷花作为花材,据考证,早在13世纪前后,日本庙宇中出现供奉佛祖的莲花插法与造型,具有一定美学概念[2],作品大型架构向里延伸,表现东方文化深邃的内涵。比较有创意的是,花艺师以仿真荷叶搭配鲜花做设计,见图1。日本插花(Ikebana)即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3],日本花道同茶道、剑道、书道等一样,其中的“道”是象征进步的含义,即是为了达到艺术殿堂所必经之路[4] 。

图1 花在东方(日本)

2.2 借具有东方韵味的非植物材料表达主题

除了在决赛中由组委会提供的车胎、红纸、伞、丝绸等外,选手们还想方设法发掘具有典型东方元素的材料加以表现,如筷子(澳大利亚)、宫廷壁灯、碟子、玉、珍珠(瑞士新娘) 灯笼、珍珠(西班牙)、剑山技巧(法国)韩国传统乐器(韩国)、月牙、小舟、鸟巢(英国) 、长城、龙(澳大利亚)、东方明珠、珍珠(芬兰) 、屏风(美国)等.获得本次世界花艺展总分第4名的澳大利亚选手Grant Collins在压克力片W型排列的支架上使用圆型压克力圆片连接起来,透明的压克力间黑色漆筷支撑起弯曲的龙形架构,架构上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怒放在试管中。见图2。

2.3 利用天圆地方诠释东方空间

这方面既有自由命题作品表现,如双面绿玉色圆盘(瑞士),也有“二人绿茶”(德国、芬兰)展现.获得本次世界花艺展总分第2名的瑞士选手Yvonne Roth认为:公元前5 000年的中国,圆就被用于正式的礼仪、祭祀、庆祝场合,而且中国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圆盘一面象征着天空,另一面象征着大地。在多个“碟子”组成的墙上不断旋状的圆又像中国的翡翠玉,这种圆盘在公元前5 000年就已经被拿来使用。这种圆盘代表着天空,中间的洞是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窗口,光盘的表面代表着地球,见图3。

图2 花在东方(澳大利亚)

图3 花在东方(瑞士)

2.4 运用文化名胜景观风情传说

运用中国情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名胜、风俗、传说、故事等家喻户晓,恰当地运用到花艺作品中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尤其在眼下,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感慨“天下真小”的同时,人们更加惊叹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各地的地域特色,包括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传说等,这些内容给花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叙述的内容也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 如中国庙宇和山水景观(荷兰) 、 盆景(挪威) 、写意山水景观(中国台湾、大陆).荷兰选手Stoffer Veurman的命题作品在金属圆盘上搭建了一个中国庙宇造型,圆盘底部固定了一些石头并在其间插满鲜花。石间的水看起来像个清澈的池塘,庙宇下面像山一样的木质雕塑相当吸引人眼球,见图4。

命题作品用盆景造型来演绎心中的东方文化,盆景需要不断修剪才能塑造成型,作品用到了800个独立的小试管,制作工序也非常多,就要表达这个不断修剪直至完美的过程。选用为主花材,不仅因为其被认为是具有东方禅味的花材,也是花艺师的一种自我挑战,见图5。第一轮比赛排在第一位,无论是出自对选手技巧和技能的认同还是有感于对选手作品所表达的作品内涵的慨叹,不难看出,评委对选手表达的对东方花卉和东方文化的理解还是有认同感的,艺术无国界,一个成功的艺术品不是 图1~5花在东方(挪威)让人看不懂,而是要让更多人在作品中获得精神的、意趣的、情感的升华。

图4 花在东方(荷兰)

图5 花在东方(挪威)

2.5 东方色调吸引观众

主要包括红色、金色、橙色、黑色等,获得本次世界花艺展总分第5名的德国选手在二人绿茶中把茶桌制作成圆形,符合宋代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理念,茶桌的颜色采用金色,这是中国文化中富丽堂皇的标志,桌上一丛自然设计风格的装饰性设计作品赫然在目,技术上技巧上不做过多的评价,从选手的胆色上值得称道,见图6。美国选手J.Keith White的命题作品典型的亚洲风格,色彩选择了传统的红色到橙色,寓意着好运和传统中国风。

2.6 季相变化显生动

这方面既有反映春夏秋冬连续变化的韩国作品,也有体现特定季节的景观,如秋季的盆景(挪威) 获得本次世界花艺展总分第3名的韩国选手Chang Sung Won的命题作品有着明显的春夏秋冬4季轮回更替,就像是一个圆圈。“圆”是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色彩也是围绕四季的色彩,春天绿色盎然,夏天红热似火,秋天金色满地,冬天白雪皑皑,背景选择黑色,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四季的颜色,特别是秋天的桔色。为此,选手自我诠释的作品设计思路是要表现韩国活泼的四季的感觉,见图7。

图6 二人绿茶(德国)

图7 花在东方(韩国)

2.7 阴阳五行禅理念

如越南作品中的“五行”观念、中国大陆作品的阴阳说、日本作品中的禅意表达等。越南选手Cherrie Mai Hoa的餐桌花由5个基本元素组成:金、木、水、火、土,寓意平静的环境里充满了向上的活力。

2.8 诗情画意借神风

如中国香港和台湾画意花艺作品。香港选手Au Yeung Hing,Joe的命题作品将花卉与代表东方文化的绘画、书法等结合,表达了一种保持运动、勇往直前的精神,见图8。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使中国画具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中国插花也非常注重画面的完整统一,并与环境和谐,讲求诗、书、画、花的协调结合。花材之间的有机结合,容器与造型的浑然一体,几座与配件的运用,题名的表现以及多层次的欣赏方式(酒赏、香赏、茗赏)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插花不仅是与书、画密切关联的多学科的艺术,而且也是融生活于一体,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图8 花在东方(中国香港)

3 2010世界花艺展中东方元素的表现差距原因分析

3.1 中国元素“符号化”

东方特定元素与现代花艺要恰当地融合,不能仅仅局限于在作品上挂个中国结,放上蜡染蓝色花布,戴上京剧脸谱,就是融入中国元素的现代花艺作品了。花艺是一种静态的、抽象的艺术,要想表达中国文化,就绝不只是简单地加入一些符号或是龙凤造型就能够阐释的。

3.2 重历史,轻技术

我国是东方插花的发源地,有悠久灿烂的插花文化传统,但这只能代表我们有着辉煌过去,不能代表我们今天依然先进;它能说明我们先人的聪明才智,却不能说明我们是否优秀。许多所谓的融入中国元素的花艺作品是参考中国画和古籍中有关插花的记载描画、借鉴日本插花中保留的中国传统插花的概念,加以综合的模仿。说白了就是仿古插花,刻薄一点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插花赝品”。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应该有自我反省、自我更新的能力,仅仅有着辉煌的过去是远远不够的。在表现技巧上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有的作品在空间固定上存在明显的人工痕迹。

3.3 创新思想的缺乏

中国花艺是重精神的,是以物传情、以物抒怀、以物言志的典范。佛、道、儒的思想对中国插花风格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创造出好的融入中国元素的花艺作品,不研究其创作思想,是无法创作出好作品的。但从作品中能看出许多花艺师的创作观念却还一直停留在“玉堂富贵”、“竹报平安”的水平上。有些参赛的作品让观众和评委感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对评分是相当忌讳的。

3.4 创作准备不够充分,经验不够丰富

四年一度的世界花艺展有许多选手准备充分而表现突出,如挪威选手在中国有10年的生活经历,为本次比赛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精心准备,另外如瑞士和韩国选手的整体空间表现相当突出,除了表现理念和水平外,其中很重要的是准备充分让观众和评委为其折服.而我国选手准备时间短促。同时是首次参赛,缺乏经验,导致在本次大赛中由于犯规而被扣分(本次大赛只有法国、中国台湾和大陆选手由于犯规被扣分) 。

3.5 缺少团队的支持和帮助

国际花商联的世界杯比赛中有经验的选手背后都有强有力的分工明确的成员协助选手参赛的团队合作参与,为选手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要的创作和工作中,而我国选手只有1名助手帮助,显得力不从心。

4 对发展中国现代花艺的建议

4.1 弘扬民族性

4.1.1 在花艺作品中恰当地运用中国元素

这些元素包括花材、色彩、图案、造型、饰品等。例如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色彩,用红色的花材、红色的辅料制成的新娘捧花就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又如在传统图案中,海棠形、如意形是非常有特色的,也符合现代花艺对造型简洁的要求。在造型上也同样如此,既符合现代花艺的设计理念,也能使观者能够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但是要注意,中国元素与现代花艺要恰当地融合。

4.1.2 运用中国情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名胜、风俗、传说、故事等家喻户晓,恰当地运用到花艺作品中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使人们更加惊叹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

4.1.3 表现出传统文化的神韵、风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包含情感、意境的作品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因为“意境”是传统艺术的根本所在:诗歌、绘画、书法、戏剧、古代园林都是如此,中国传统插花更是如此。以写意的手法表现自然,同时也是运用心灵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个人对待自然的生命和态度。现代花艺中,根据中国艺术插花意境的内涵创作方向,可以主要从文学所包含的内容里、现实中的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里及构成插花的花材器具等方面构思,通过对它们的运用,或从中得到的启发,激发创作的灵感。应该发掘传统文化内在的精神[7],将“形”的东西进行抽象,将“神”的内涵进行吸收,将中国元素潜移默化地运用到现代花艺之中。要做到对传统文化神韵、风骨的深刻体会与运用,是需要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认真学习的[8]。

4.2 反应时代性

4.2.1 创作主题要与时俱进

时代文明发展日新月异,现代花艺要紧跟时代脚步、顺应时代潮流,表现时代文明的主题。新的世纪已经到来,它是绿色环保的年代,在这个主题的召唤下,我们从事的插花事业应考虑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把花与绿色这种现代文明更科学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在每一种场合都能见到插花艺术的身影,让更多的人从大自然的花花草草中,得到生命的感悟和人生的启迪[9]。

4.2.2 创作风格要洋为中用,中西合并

深入学习和发掘中国传统花艺,加以继承和发扬,讲求“物随原境” “形肖自然”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规律。这就要求插花者要深入了解观察植物的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情感,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10],这是我们东方插花艺术的本源,是今后进一步弘扬含中国元素的现代插花艺术的基础。西方式插花受西方哲学影响提倡的“人文主义”,西方美学极具多元、外放、不受束缚,在抽象设计领域可以避免思想单一化、有限化,自然感知容易转换成艺术体悟,这是我们可多借鉴的。以西方的形学为基础,加入东方沉稳内敛精神,让自己回到原点,找寻植物的另类美学[11]。

4.3 鼓励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性

4.3.1 创新理念的培养

创作理念是作者创作的生命力,对它的培养是每一个插花爱好者应该特别重视的事。创作理念源于作者对文化的理解、艺术的领悟、社会美的捕捉、敏锐的悟性和联想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需从相关科学中获得,并经常将其在插花设计中运用和体会,从而在心中自然形成美的积淀,成为以后创作设计的“心源”。同时要充分借鉴现代造型艺术理念,因为不同的造型艺术源于相同的美学思想的指导,因此其设计理念常常是有一定共性的,只是造型要素不同而已。因此,为拓展设计思路可从绘画艺术、园林艺术及自然景观、建筑、雕塑艺术等吸收创作思想,加以借鉴。日本一位著名插花大师曾说:“花瓶(盘)代表良好的土地,我们要将花去,使他们看起来就像从土地上长出来的,而且还在继续长”,此话道出了日本插花艺术的最高境界[12]。

4.3.2 加强创作新造型

创新造型的实现需要在基本造型手法的基础上,通过突出主题表现的技法加以综合设计来完成。现代花艺设计中可抓住色彩设计、线条运用、选材及花材加工、组合4个主要方面配合一定的架构支撑来完成创新设计。

4.3.3 形成团队合作

1994年,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13]。

5 结语

目前,中国的花艺界非常活跃,从首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到近期的世界花艺展,无论是国际花艺大师应邀来中国表演,还是中国花艺师到国外学习花艺,这些都充分表明我们正不断追赶国际花艺设计潮流,与国际先进的花艺差距在不断缩小。现在到了国内花艺界同仁思考将中国元素与现代花艺有机结合,形成真正意义的“中国现代花艺”的时候了[1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即使对于中国传统插花,其风格在形成时并没有一定的模式,它是顺应时代而生的,是当时的时髦,今天之所以变成阳春白雪,就是因为太过久远的历史风格转变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倘若再死抱住单一旧有的模式,势必会被不断前进的社会摒弃[15]。在现代花艺的创作中要留意“现代”风格的花材、色彩,还可把其他领域中的色彩系列移人现代花艺创作作品中来。同时还要求作者关爱我国固有的生活习俗,以儒雅的审美观来构筑时代感。现代花艺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西方与东方的结合,是现代甚至已融进了后现代主义手法的多种造型艺术和花卉艺术的结合,更为现代人所接受和喜爱,折射出现代文化的内涵和底蕴[14]。

参考文献:

[1] 江志清.漫谈插花花艺作品的命名[J].中国园艺文摘,2009,9(97):27~30.

[2] 张秀新.日本传统插花的历史与特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1):19~20.

[3] 王莲英,尚纪平.插花艺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4] 池坊专永.高格调插花法[M].赵小曼,译,台北:新雨出版社,1979.

[5] 李玉琴.中国画艺术语言在当代插花设计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2008(10):30~31.

[6] 张清明.插花作品构思漫谈[J].广东园林,2009(1):31~32.

[7] 刘薇萍,杨从玉,宛成刚,等.中国艺术插花意境[J].中国花卉园艺,2004(7):161~162.

[8] 蔡仲娟.给艺术插花一个美的意境-谈艺术插花的命题立意[J].中国花卉园艺,2003(10):72~73.

[9]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0] 王 静.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比较[J].文学教育,2009(6):52~53.

[11] 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

[12] Ellen Gordon Allen(美).日本插花入门[M].史济才,胡 芳,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

[13] 慕 潇,西方手法和东方元素的完美结合――林惠理专场插花表演[J].中国花卉园艺,2008(11):112~113.

[14] 祝基群.中国传统插花与现代花艺[J].福建农业科技,2006(5):36~37.

[15] 陈佳瀛,王翌芳.中国插花的民族审美与继承[J].中国花卉园艺,2002(19):73~74.

An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Oriental Elements in the Interflora World Cup 2010

Chen Jiaying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ment,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typical entries of flower art in the Interflora World Cup 2010, it is found that the Eastern entrants (especially the Chinese entrants) can not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oriental elements exactly and commonly lack modern innovative ideas.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ight main ways to perform the oriental elements in the modern floral wor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character, reflecting the times and encouraging creative and collaborative team,etc, so as to raise the floral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