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缺点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媒体时代的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自媒体传播
1.1自媒体传播的种类
l.1.1 博客
博客就是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一个个人领域,在博客自媒体平台上大家可以以写日志的形式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上传照片、发表自己的观点等。通常这些日志也可以嵌人网络多媒体形式或者超链接形式,其他博主可以看见,并且能够互相留言和评论。
1.1.2 Qzone
Qzone是一个所有网民都常用的自媒体平台,其实就是通常网民所说的QQ网络空间。这个网络空间的功能与博客这个自媒体平台的功能大体相仿,这个个人主页空间是与QQ号绑定在一起的。用户将自己最近的状态与心情以日志的形式于这个平台上,还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音乐等与好友一起分享,深受QQ用户的喜爱。
1.1.3 微博
在这个最具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上,用户之间所的信息是可以相互转载、分享获得的,并且个人社区地组建是通过用户之间的WEB客户端实现的。比起博客客户端,其更具有书写性。
1.2自媒体传播的特征
1.2.1主体的平民性
如今这些媒体在一夜之间“飞人寻常百姓家”,成了每个公民自己的信息传播体。每一个平民百姓都可以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通过网络自媒体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与声音表达出来,平民化程度很高。
1.2.2方式的多样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的表达方式更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如传播信息内容主要以图片或者文字的是第一媒体报纸的表达方式,传播信息内容通过声音为载体的是第二媒体广播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内容主要以声音与图像的搭配来实现的是第三媒体电视的表达方式。
1.3平台的开放性
自媒体具有平台开放性,网民们在这个开放性的平台上,可以尽情地自由表达与展现自我,对使用的用户没有限制性的要求。
1.4表达的匿名性
传统媒体传播信息都要经过记者、编辑的层层严格把关,并且均采用实名表达方式。
2.自媒体时代的言论平台建设与管控机制
2.1强化自媒体主体道德自律加强
对在校生的网络法制精祌和道德的教育,让其认识到公民在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时,有维护他人同样的权利的责任。加强法制、道德、理性等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既要保护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从而营造一个开放、平等、自由、宽容的网络生态。
2.2完善自媒体传播运行机制完善
自媒体传播运行机制的重点是把好信息关,这也属于网络安全的范畴。目前,网络安全技术可以采用的方法:一是数据存取控制技术,通过辨别用户身份真假后,提示确认是否进行数据操作;二是网络安全性检测技术,在系统运行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防止不法用户主动跟踪或攻击,窃取数据等;三是有效性检测技术,在信息通讯过程中检测信息是否完整有效,防止被非法分子截获,并对信息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修改等操作;四是网络防火墙技术,隔离网络内外的一道有利屏障,以达到防止网络范围之外的威胁和攻击之目的。
2.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网络自媒体的普及,网络自媒体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也不断突显出来。法律具有强制性,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保障性。面对网络社会中出现的各类违法乱纪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网络法制建设着手,加快网络自媒体道德建设的步伐。因此,相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要进一步加强与落实。
3.结语
篇2
关键词 自媒体;新闻;传播;互播;转变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58-0076-03
互联网在21世纪的普及率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也使得全球构建了一个可信息共享的公共平台,因此也催生了除报纸、电台、电视的第四媒体形式,并且借助了现代Web2.0技术再一次带来了新媒体改革的浪潮。而这种媒体形式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公众平台,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采访者和传播者,因此也将这一形式命名为“自媒体”。
1自媒体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自媒体的概念最早时于2002年提出,国外学者将其称为“媒体3.0”,其中媒体1.0指的是传统媒体形式,而2.o则指的是新型媒体形式,也就是借助于卫星实现的全球新闻信息收发和播放的形式.而第一个对自媒体的定义进行详细解释的时间是在2003年7月,由美国新闻学会提出,其认为自媒体就是经由普通的民众借助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全球信息体系,对各种新闻事件进行采访、传播、评论等,借以反映普通民众对于现代新闻事件的真实看法和客观报道。
现代自媒体形式的主要媒介是微博、微信朋友圈、贴吧论坛、博客等社交网络平台,其中以美国的MSN应用最早,其不仅可以实现实时在线聊天,而且还能够互相收发文件。早在1995年时美国就推出了MSN,当时这款社交软件迅速风靡全美,并且在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快速发展。其后一年由以色列几个年轻人共同开发了“ICQ”软件,而这一软件也是我国QQ社交软件的主要研发基础。但MSN、QQ等聊天软件也仅仅代表着人类即时通讯时代的到来,真正标志着自媒体时代到来的是博客。博客最早是程序员利用互联网超链接的形式记录自己日常的代码编写心得,内容也大多是关于专业知识互动和生活体会,之后才逐渐由各大微博网站将其建立成为一个个简单的日志链接,从而形成了博客风潮。根据我国互联网数据统计显示,在2007年底时我国拥有博客作者数量为4700万人左右,到了2008年时就增长到了8000万,在2010年中旬达到了1亿人,而截至2014年底我国博客用户数量达到了1.9亿人,占网民总人数的1/3。之所以博客的增长幅度在不断降低是由于微博的出现,这种博客形式更加简单,受到了更多明星的关注,也使得更多人在微博上对明星进行围观,渐渐地人们开始从简单的围观变成了参与者,并由微博真正地实现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根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中旬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就已经达到了2.04亿人。
此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博客、微博以及论坛上新闻的自发,并且逐渐衍生出了公民新闻网站的形式,进而使自媒体模式更加成熟。所谓的公民新闻主要指的是公民共享的新闻信息,普通民众通过非专业渠道和手段对各类新闻进行报道和传播,这种形式使得新闻进一步实现了平民化和公众化,并衍生出了“自产自销”渠道。国外的自媒体公民新闻网站最早成立于2000年,是由韩国记者创建的“Oh my news”,我国的公民新闻形式始于2006年,创建为“”,也就是直播中国栏目,其鼓励群众拿起自己的照相机和手机,采用现金鼓励的方式让群众记录生活当中发生的各类新闻。而随着现代智能手机和微信公众平台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自觉地开始充当新闻“记者”的工作,利用手机对发生的各类新闻进行拍摄,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在网络当中,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形式能够在网络上迅速带动更多的人进行参与,也真正实现了我国自媒体时代的转变和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既有挑战,也有帮助,同时该媒体形式本身就具有两面性,如果运用不好,很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对于我国自媒体的转变应该继续深化研究,并由传统媒体进行正确的引导。
2新闻媒体从传播到互播转变的优势所在
从自媒体诞生到发展至今,其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传统媒体是以传播新闻的方式为主,而自媒体则是以交叉互播为主要方式,而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也称为“自媒体时代”的重要标志。
2.1理念的平等性
有部分学者将自媒体形容为“草根媒体”,因为其公众化、平民化以及自主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在传播过程中主要体现的就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平等和资源共享。其中最早的自媒体民众新闻网站“Oh my news”的核心经营理念就是每个民众都是新闻记者。
自媒体在现展当中发源于民众、立足于民众,更加关注于民生新闻,也使得该新闻媒体模式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舆论的重要导向。同时现代很多传统媒体记者也开始利用自媒体平台来寻找新闻线索,尤其是以报纸、电台等为首的旧时新闻媒体,其更倾向于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对信息源进行采访。并且现代国内很多的微博、微信当中也开始设置新闻入口,分享功能可以提升公民新闻在网络当中的传播速度,例如,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当中均有新闻分享功能。同时,我国各省市级政府也开始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并利用实名认证的方式注册超过千余个政府微博,借以利用该平台对民生新闻进行,也成为了民意表达的主要场所。现代的政府微博当中很多信息也开始有自媒体的影响,而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将会继续扩大其影响力。
2.2价值的同向性
新闻传播的价值是其传播主体的核心需求,而传播的主体也就是媒体,在对新闻进行传播时媒体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意志对新闻内容进行取舍,所有的新闻均需要进过这道“过滤”工序后才能够传达到客体(即是新闻受众)当中,而新闻客体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新闻内容进行选择性接受。但自媒体当中新闻传播却明显不同,其转播主体和客体本身就是一个群体,因此其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取向就能够等同。这种价值取向的相同性也就使得新闻能够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和喜好,而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进过层层“过滤”后,其不仅增加了采访记者对于新闻的主观看法,也带入了媒体的引导,因此自媒体互播方式更加能够吸引普通群众。
2.3网状传播模式
新闻信息的来源决定了它的传播模式,传统的新闻媒体优势在于其对于新闻事件的采访、报道、传播等均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自媒体则将这种绝对性打破,将话语权分散到了民众当中。每一名普通的民众均可以利用摄像器材和网络对新闻进行图文并茂的报道,而新闻的接受者也可以利用“转发”的方式将新闻信息发送到下一个受众手中,这使得采访者与新闻受众的界限开始模糊。由此可见,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并不是一点对多点的“扇状”形式,而是多点对多点的“网状”形式。另外,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各类数据载体之间的信息传输没有任何障碍,例如民众可以将微博上的新闻直接“复制”到QQ或微信上。
2.4信息传播的高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信息传播的核心动力,传统媒体新闻所需要遵守的规则较多,不仅需要对新闻题材、内容等进行筛选,对于编辑后的新闻内容也要经过层层修改后才能够,也就导致新闻的时效性受到影响。而自媒体下的新闻准入条件基本没有,也不需要专业的媒体机构对其进行筛选,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无法律约束性,任何人均可以利用合法的途径传播合法的新闻内容,也使得新闻时效性大幅度提升。
3新闻媒体从传播到互播转变的缺点所在
我国的自媒体受众数量达到了6亿以上,这种新形式也使得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自媒体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的缺点也日益凸显。
3.1真实性质疑
早在自媒体概念提出时,其理论创造者就指出了这种新闻模式也具有极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自媒体当中新闻的制造者本身没有任何“准入标准”,民众在接受和传播新闻时无法判断第一个新闻生产者是谁,其个人道德品质如何,加之现代网络水军的泛滥,进一步加剧了虚假新闻的传播范围,错误的引导民众的视线。因此,准入标准的降低或消失也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巨大的_击。
再者自媒体新闻报道时无需专业媒体对其进行审核和监管,使得新闻的真实性没有任何约束基础,很多自媒体参与者新闻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点击率”,其对于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根本不考虑,也导致了自媒体新闻信用度的逐渐丧失。加之自媒体传播速度较快、范围较广,也使得很多无辜的民众成为了谣言的传播者。同时现代社会矛盾仍无法完全去除,很多民众的跟风、热血等行为也使得新闻报道失去了责任性,导致自媒体新闻的权威性进一步丧失。
3.2公信力下降
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也是媒体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衡量该媒体新闻信息的主要影响因素。导致自媒体新闻信息公信力下降的原因除了其真实性质疑外,即使该新闻信息为真实的,受众群体也无法对其进行确认,导致群众的怀疑心态更胜。
同时,新闻信息的低俗性取向也使得自媒体的公信力大幅下降。很多自媒体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进而迎合部分人低俗的兴趣追求,在新闻信息当中加入了失实的恶搞和低俗内容,有的不惜借助隐私炒作、恶搞、独特但恶趣味的行为来换取点击率,从而使民众对于自媒体的信任感逐渐降低。而传播者的信任度是与新闻传播效率呈正比,近几年当中自媒体已经成为了炒作类新闻的重灾区之一,甚至还会发生故意诋毁、侮辱他人的行为,加之自媒体对于新闻效应的发达作用,也进一步对自媒体公信力造成影响。虽然现代微博、微信均推行了实名制管理,但仍未达到完全普及的程度,仍需要不断扩大这一制度的影响力。
3.3选择困惑性
传统的新闻媒体对于新闻信息具有专业的筛选和过滤能力,并且由专职机构进行把控,因此对于新闻的定位非常明确。而自媒体当中涉及的新闻信息种类较多,信息量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大量的数据处理当中个体对于符合自己喜好的信息选择能力非常低,常常会表现出困惑感。因此,现代自媒体数据信息量的巨大性和多样性本身也导致了受众的困惑,影响了自媒体的发展。对于媒体的发展而言,海量的信息很可能成为垃圾和虚假信息的主要来源,在筛选过程中需要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容易产生自媒体受网络舆论的引导,失去了自身对于新闻事件的判断能力。因此,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上多道程序的把关虽然导致新闻时效性严重下降,但是其对于信息的处理效率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层层的筛选也能够提升受众对于新闻选择的准确性,保证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使受众找到自己的目标新闻,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媒体 价值观
在社会生活方式丰富的同时,人们的思维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其中,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所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尤为重要。值得重视的是,自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自媒体概述
关于自媒体的定义,克里斯维和谢因曼已经在研究报告中给出过。他们指出,自媒体的定义就是普通群众通过数字科技和全球知识体系相联系,并在这个联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自媒体形式在生活中已然十分常见,如我们常用到的手机群发、微博、微信也属于自媒体。不同于传统的电视、杂志等媒体,自媒体的传播更具有广泛性,但同时内容真实性还有待考证等。自媒体使用的便捷性,更符合如今大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许多明显的区别。
(一)自媒体的便捷性。
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体都属于自媒体。它主要是一种互交性媒介,个体在其中消息和传播消息,传播途径必须借助数字科技。因此,数字化成了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同时,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加强,数字化在生活中的运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再次促进了自媒体信息的传播。如今的智能手机,比起台式电脑更为便捷,而且只要接入无线点,就能迅速地连入互联网,自媒体的便捷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自媒体传播的开放交融。
利用在沟通传播方面自媒体的便捷性和终端渠道的多样化的特点,自媒体传播的及时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及时性地实现,不能少了其中的每一个传播者,传播者同时也是自媒体消息的接收者。通过传播者和接受者看得见的互联网和看不见的人际网,同时作用下,使得信息真正做到了无孔不入。正如哈佛心理学教授所提出的“六度理论”,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可以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充分体现了自媒体开放交融的特点。
(三)自媒体传播内容碎片化和低劣性。
自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地位是平等的,自媒体用户拥有着极大的自利。如在微博中,每个人完全可以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贴近自我的生活。同时可以成为微博中其他人的中心,使自我得到充分展现。新生一代的青年如“90后”、“00后”,则更喜欢带有个性色彩的新鲜事物,而媒体也在此上尽力去迎合。同时,微博作为限发140字的简易自媒体,使其具有明显的传播内容碎片化的缺点。微博传播的信息量很大,人们比较难在短时间内做出众多完全正确的判断。而仅限140字的微博内容又难以将事实完全展示在人们眼前,所以真实性很难考证。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影响。
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价值鉴别能力
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一直生活在学校建筑的象牙塔里。自媒体的开放性、便捷性和低劣性,使得自媒体传播消息迅速,传播范围广泛,但是也容易产生失真等特点,消息很容易鱼龙混杂。大学生是自媒体传播的一股重大推动力,与自媒体的接触十分广泛。面对这么多消息的同时,需要大学生有一定的鉴别能力。相对于自媒体的开放环境能挖掘部分事情盲点,传统媒体在可信度上是较高的。大部分大学生能做到对自媒体所传播的内容不盲目相信,保持着客观和公正的态度看待,对媒体的信息加以辨析,这有利于大学生对待海量的信息培养自我的价值鉴别能力。
2.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的参与
大学生经过教育的一路提升,已经成为社会的优秀群体。他们拥有着专业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但在学校很难有与社会真正接触的机会,对国家和出现的社会问题知之甚少。部分大学生是很有社会参与热情的,他们迫切地希望参与社会,只是由于一直禁锢于学校的象牙塔之中缺乏接触而难以实现。在自媒体信息迅速传播的背景下,大学生接收社会信息的时间迅速缩短,接收到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自媒体对接收者和传播者都赋予同等的权利,人人都能参与,使得大学生可以在海量的自媒体信息中选择自己想要关注的信息,发表自我的看法和见解,增强自我对社会的参与。自媒体的以上特点使得大学生能充分地发挥自我价值,使大学生体会到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的参与热情。
3.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包容性的培养
自媒体对群众话语权的保障,使得在面对众多的社会问题上,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见解。以往传统媒体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基本采取严格、单一的方式,而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们开始发表不同的看法,对待很多事物评价标准开始具有包容性和理解性。对美与丑、善与恶的看待也不再单一。如草根明星,也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再如最近的里约奥运会上,人们关注的不只是运动员的成功,还有失败,在对待失败的运动员上,也不是简单的失望,而是多了一丝包容与理解。在为获得奖牌的奥运健儿庆贺的同时,也不忘对落榜健儿的鼓励与支持。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生价值观在包容性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和事能更加理解和包容。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自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为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带来活力。但同时,自媒体有它的劣势,如信息的碎片化和低劣性,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海量的自媒体信息时,容易产生迷茫,这就使得自媒体免不了在传播时对大学生产生部分负面影响。
1.自媒体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
在自媒体便捷迅速地传播信息的时代,群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人们在其中能自由地发表言论,关注自我感兴趣的东西。但同时我们明显感觉出其中权威中心的缺乏。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在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不容小觑。他们追求言论自由和标新立异,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缺乏标新立异等程度的自我把握,对自身行为没有进行很好地控制,容易产生偏激,使得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所发表的言论并不恰当。而自媒体缺乏相应的网络监督,使一些大学生的责任感弱化,在面对自媒体部分信息时显得任性。
2.自媒体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自我膨胀
自媒体相对注重自我的体验,所以在用户的个性化方面很下工夫。但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对自我的认识方面没有到位。而自媒体在个性化方面的作用明显,很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迷惑的思想。实现个性是否就是自我的放纵?模糊了价值观的前提下,很容易让一些大学生只注重自我,而忽略他人感受。在自媒体的海量信息中只关注自我感兴趣的内容,回到现实中,也只在乎自我感受,更加难以关心他人。自我意识的膨胀,必然使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难以与人相处。
3.自媒体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自媒体每天传递着海量的信息,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出于对个人信息的安全考虑或者其他原因,人们通常不以真实的身份参与其中,与人交流沟通,个人的真实性很难得到保障。甚至在自媒体中,一部分大学生痴迷于其所创造的空间无法自拔,很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在这样一个虚拟的互交平台上,没有人对他们的言行进行监督,使得一些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责任感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习惯于在网络中缺乏责任感,言行不一,并对他人的真诚性严重怀疑,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很难给予信任,从而引发诚信问题。
三、如何利用自媒体引导大学生价值观
自媒体的广泛性和便捷性,使得其传播信息迅速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大学生作为自媒体的重要传播者和接收者,在自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自媒体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正面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促进健康价值观体系的形成。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指出,人们要为了实现全面发展而努力,为社会也为自己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在自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和动力,应该充分认识到自我在自媒体传播中的作用。对自媒体中没有价值和负面的信息进行筛选,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建立健康的价值观。
(二)完善网络信息监管机制。
微博门槛低,人们都可以在其中自由发表自我观点。然而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却并没有得到保障。断章取义式的信息量,往往会对大学生造成迷惑。这就需要高校对学生的舆情网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监管,控制流言源头,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大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现代化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篇4
[内容]
多媒体技术是根据人类交换信息的特点,将图形,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
综合于一体进行编排处理的技术。它适用于现代化教学,特别是辅助学生学习外
语最理想的工具。
一、扩充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供学习示范
多媒体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它既保留了计算机的交互特点,
又具有视听设备完美地呈现图像和声音的优势,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丰富的内容,
多样的形式,生动的图像。
它可以多方面、多角度以不同形式描述某一事物,能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克服
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激发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工作,有助于学生观察
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讲解,学生将得到一个综合的
主体形象,从而形成概念,完成记忆。例如,在《英语音标自我练习》软件中,
可以选择发音“示范教师”,屏幕上将显示“示范教师”的正确的音标波谱,供
学生自己学习发音和自我对照。再如,朗读示范,有利于学生模仿和自我矫正,
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二、减轻教师工作强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外语教学讲究听力和口语训练。由于我国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外语班人数大大
超过理想规模,教师工作量大,学生训练机会少。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数据库构成
的辅助学习系统,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借助学习系统可实现“一对一”
式的教学,学习者只需在键盘上输入几个命令,即可得到详细的教学内容。
教师只需做一些指导性的工作,回答一些计算机不能回答的问题。
计算机的测试功能系统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习惯、特点、智力水平、知识结构,给
出建议性的学习计划,帮助教师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确定下一步学习内容,使
学生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帮助教师自我提高,搞好教学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
外语教学需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充实新内容,反映时代生活。外语教师的知识需
要不断更新和扩充。多媒体成为教师获取知识信息最得心应手的工具。通过多媒
体可以进行信息访问,可以收集到最新最好的图文并茂的教材,可以根据教学效
果对教材很方便地进行动态组织和修改,对学生也可以根据其掌握的程度调整进
度,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
通过多媒体这种“无墙的图书馆”看到最新资料,从而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自
篇5
MTR即香港地铁,简称港铁。作为香港市民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共在香港运营九条线路,84个站点,覆盖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区。与北京地铁由政府财政补贴不同,MTR早在2000年就已成立独立的上市公司,自负盈亏。港铁在今年六月日均乘客量(不包括机场快线和过境线载客量)达420万。广告商并没有因为忙碌港人在MTR中的匆匆步履放弃展示商品的机会,相反,在MTR中呈现密集的各式商业广告。置身于港铁之中,琳琅满目的广告信息应接不暇,简直就是信息爆炸时代的集中体现。广告商品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在百花争艳的环境下想要博取消费者眼球,对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广告创意和投放规模要求更高。
香港作为国际驰名的商业城市,每样东西的背后,都有一套成熟的生意模式在运作。MTR广告由香港德高贝登,德高贝登是德高集团(JCDecaux GrouD)旗下的附属机构,自1976年在香港成立至今,拥有港铁的广告媒体项目逾30年的专营权。自2008年3月开始,有关港铁的主要广告业务,将会以JCDecaux Transport为营销商号,有关港铁数码网络产品,则会使用JCDecaux Digital Vision为营销商号,旨为市场提供更明确的讯息,这也是迈进数字时代的一个标志。
从2002年起,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MTR每月会从港铁推出的所有广告中选出优秀的广告,并于年底通过评审后角逐“最佳港铁广告大奖”中的各个奖项。此活动旨在嘉许港铁广告中的优秀创作,鼓励并激发广告业界更多的创意。运营数十年,“最佳港铁广告大奖”已经成为广告业界的盛事。
在今年三月刚刚落幕的2012届“最佳港铁广告大奖”中,以“互动和参与(Interactivity and Engagement)”为主题。大赛设置“最佳数码广告媒体运用”奖项,数字广告成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选择。最佳媒体运用白金奖被称为至高荣誉奖,得主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其Mindmapping HK以创新的体感技术motion sensor科技,打造出全港最长互动屏幕广告。MTR为客户创意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天梭在2012港铁广告创意巡礼中首推裸眼3D电视广告42英寸的裸眼3D电视,使观众无需佩戴3D眼镜,就能够欣赏到3D动画效果的电视广告。MTR提供覆盖宽度为100度的3D电视,甚至观众在移动中也可清晰欣赏。
MTR目前为客户提供五种类型的数字广告屏幕,分别是港铁电视网络、港铁电视专屏、大堂电视网络、环回电视屏及数码双屏网络,所有广告形式均以每日19小时营运。数码视频交付格式支持MPEG-4、MPEG-2、Windows Media Video 9、Audio Video Interleave。
港铁电视网络于26个港铁站台中的44个最高客量站台,提供105部的103寸高清等离子电视。港铁电视专屏为单广告客户提供其指定港铁站内的站台103寸等离子电视,让客户全日独享播放时段。大堂电视网络包括51部高清屏幕电视提供最广泛的受众覆盖。港铁电视网络、港铁电视专屏、大堂电视网络及环回电视屏的屏幕提供水平宽屏的显示。为达至广告材料最佳的呈示,广告客户须提供分辨率为1920×1080的高清视频源档。
其中环回电视屏将数字广告的视听体验发挥到了极致。MTR的环回电视屏幕结合五部液晶电视屏为一组,设置在中环、铜锣湾、旺角和尖沙咀的等四个高客量的港铁站,凭借优质影音系统,结合数码和其他广告形式,以更具弹性的创作空间,营造视听的震撼力。所谓其他广告形式,包括动态投影、墙贴、柱贴、地面贴等。数字屏幕并不是单一的呈现,而是结合多种广告形式,创造一个互动的品牌文化空间,让消费者的感官无处可逃。如此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广告形式报价也不菲,每周租金从港币18万到36万不等。
移动数字广告并非全无缺点,声音展示一直是一大难题。在人流巨大,嘈杂的地铁环境里,想要以声音博取回头率依旧是费力不讨好的做法,出行的市民不希望听觉也被广告侵占。虽然德高贝登号称拥有优质的影音系统,港铁广告大部分还处于默片时代。况且,MTR的声控资源大多用于地铁信息传播、疏散人流和紧急通知。与传统海报相比,移动数字广告的劣势在于,单一数码屏幕的大小有限,很难做到海报墙一般抢眼的效果。匆匆走过的消费者,很难注意到相对较小的屏幕中展示的商品,所以,规模投放很有必要。
篇6
关键词:互联网;门户网站;新闻
一、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兴起原因
1.移动终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
1992年,移动短信诞生,这曾经是移动通信界革命的开端。每天以短信形式将新闻发送至用户的手机,是移动新媒体应用的最早形式,目前仍有许多手机短信新闻或手机报的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彩信手机报、手机新闻网站和3G新闻网站也逐渐被受众接受和熟知。2012年,我国手机浏览器用户渗透率达82. 1%,用户规模达到3. 69亿,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看新闻、搜索信息,两者比例分别高达75. 3%和70. 60%这些都培养了人们使用移动终端阅读新闻的习惯,也为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受众碎片化阅读的需要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媒体碎片化。移动终端弥补了传统纸质书籍携带不便、不易保存、信息量有限的缺点,借助日益平民化的网络迅速普及。在信息传播进入移动网络时代,碎片化逐渐成为社会传播语境下的一种形象描述。
3.门户网站争夺受众的新阵地
门户网站的流量之争似乎己悄悄散去,但大批的网站从业者却发现流量正在大幅度地流失,这并不代表受众己经不再关注新闻了。获取资讯是刚性需求,门户网站的新闻之战只是从PC端转到了客户端。
4.跨媒体经营的新出口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补偿性媒介”理论。他认为,人在媒介演化的过程中进行着理性选择,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功能的先天不足的补救和补偿。移动新闻客户端将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先天不足”一一弥补,更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网线的束缚,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轻松获取新闻资讯。
二、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主要问题
1.内容呈现方式巫需优化
户时代的编辑思维是把各大报纸媒体的新闻资讯网罗起来,汇聚到自己门下,通过不同的栏目和频道进行分类,呈现在用户面前。显然,在新闻客户端的起步阶段,从业者们依然延续了这种模式。
2.缺乏优质原创内容
面对海量井喷、泥沙俱下的信息爆炸时代,在一定程度_[,用户依然希望挖掘和看到更多优质内容,这是传统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不变的主流诉求。新闻客户端作为依赖移动终端而发展起来的新闻资讯应用,如果再用传统互联网的那一套思路去呈现新闻资讯,用户非但不会喜欢,且会觉得很糟糕。
3.个性化阅读和相关推荐尚需加强
对于产品的打磨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结果?自然是极致的用户体验。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本质就是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入口,新闻聚合的形式之下,更显示出“匹配”的重要性来。
在这个方面,各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都在不断努力,如基于LBS的本地新闻、个性化订阅管理等,并通过分析用户在阅读新闻资讯中的喜好观察(如分享、点赞、收藏等)智能推送用户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这些都是在新闻聚合的前提下为满足不同用户而做的努力。但这显然远远不够。
三、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对策
1.为用户提供原创的平台和渠道
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新闻客户端有必要一改以往单向新闻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对个人新闻信息传播源、特别是一些优质自媒体新闻源的扶持力度,形成类似于微博或博客那样拥有独立信息源的新闻输出平台。让用户在你处得到别处没有的信息,一来可以增强用户粘性,二来可以树立自身的新闻权威和品牌价值。
2.对新闻信息进行二次筛选与开发
在版面大小、版式设计上,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在呈现信息时与PC端存在差别,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性,用户对客户端上的资讯阅读要求也与PC端不同。因此,移动新闻客户端绝不是门户网站的简单延伸,不能沿用PC端的编辑思维,更不能将其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移动新闻客户端必须结合移动终端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呈现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新闻资讯。
3.在版面设计中注重交互体验
优化用户体验不仅仅是被动地满足用户需求,而是要在排版布局中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以此为基础激发用户的创造力、强调用户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强化多媒体的视听感受以及使新闻客户端变得更加简单易用。
参考文献:
[1]刁毅刚.纽约时报的内容数据开放和新闻客户端战略[J7.中国记者,2012, (2).
[2]王宇明.从移动新闻客户端窥探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Jl.今传媒,2013, (6).
[3]汤潇潇.后手机报时代如何进军移动阅读[J].中国记者,2012, (2) .
篇7
虽然电视夕阳产业论在十年前就已经弥漫在学界和业界,但真正让电视产业退出“新媒体”阵营的,是互联网媒体的崛起和发展,而基于移动的互联网的新媒体,更是让传统电视产业接招吃力。
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个人数字终端”已经走出科幻大片,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甚至可穿戴设备。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唾手可得,互动易如反掌,真实世界之上漂浮着抽象的数字世界。
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生存的世界里,电视媒体的霸主地位正在被撼动,或者说,以往那种坐在客厅看电视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撼动。
在旧传播时代,电视处于传播中心位置,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可以以自我为中心来决定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而在新传播时代,电视的控制力和传播能力已经大大弱化,在内容设计等方面必须以市场和受众为中心,并更加重视用户体验,才能真正适应新传播时代的要求。
电视媒体是典型的大众媒体,传播范围广,但与受众的关系较为浅薄。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可以称为“个体媒体”,可互动,与用户关系紧密,类似人际传播,缺点是到达特定用户的成本较高。
所以,电视与网络可以成为良好的“伴随”关系,而非你死我活的绝对竞争关系。电视媒体需要新媒体实现粉丝效应,新媒体也需要电视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到达用户,实现盈利。没有电视的播出,就没了统一的时间节点,就不会出现上千万人同时关注一件事的状态,而没有互联网,相关话题就不会发酵、再发酵,最终成为一个“现象”。一方面,影响年轻人的主要媒体不再是电视台,而是各种互联网终端;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在专业制作领域则依然保持着自己传统的优势,两者配合才能形成效果最大化。
二 省级卫视运用新媒体的策略
那么,一个省级卫视怎样运用好新媒体呢?结合实践来看,应充分尊重新媒体自身的规律,在四个方面做好破和立。
第一,运用社交媒体时,要破除“公告栏”和“节目预告表”情结,应该创造互动氛围,用契合自身电视媒体气质的内容,实现人际传播,网罗粉丝。
在电视台内部,线上的节目始终是第一位的。不少省级卫视开办自己的社交和自媒体账号,也是为了简单的预告片,预热线上节目,目的是将粉丝的关注转化为可以考量的观众收视率。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往往收效不大。“公告栏”和“节目预告表”还是信息的单向传播。在各卫视竞争激烈的今天,在社交媒体上振臂一呼,就想要应者云集,几乎是奢望。社交媒体对于电视来说,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放大影响”和“网罗粉丝”。放大影响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制作带有话题性和观念性的内容,让它裹挟着希望被传播的信息在社交圈子中流传开来,进而吸引跟媒体气质相符的受众成为粉丝。
第二,与视频网站合作时,不要简单地把视频网站当做“第二屏”。可以尝试邀请视频网站介入内容制作和前期推广,共创共享。
视频网站是各省级卫视接触比较早的网络媒体。但直到现在,真正台网合作,从内容策划初期就共创共享的成功案例还不常见。虽然视频网站花重金购买电视台综艺节目的新闻屡有耳闻,但网站和电视台在节目方面全面合作获得成功的,目前也仅有河南卫视与爱奇艺合力打造的“汉字英雄”。省级卫视在尝试与网络视频合作时,不妨多些“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视频网站强大的收视数据作为节目策划的数据支持;台网互动,利用电视媒体“广”的优势和视频网站“准”“互动”的特点,协同进行节目推广。
第三,在新的传媒环境中,要破除“电视节目”心态,应该建立“视音频产品”观念,在节目策划制作的过程中,就试图寻找多媒体多渠道传播的可能,摊薄制作成本,增加接触受众的渠道。
电视节目声画并茂,但也由此推高了制作成本。通常,电视节目花费巨大的工作量制作完毕后,在电视台一播即过,算上重播,每分钟制作成本也不便宜。而普通电视节目的网络播出。一般情况下,都是签的打包协议,相当于免费供视频网站播出,换取多一点的曝光率而已。在电视节目策划之初,就把多屏多媒体的概念纳入考虑之中,一个节目,传播的内容准备好以后,可以以视频方式呈现,供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播出;也可以以音频方式呈现,供电台和网络广播电台播出;也还可以整理出文字,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传播,其精华部分还可以考虑出版成书。节目形成产业链的同时,也借助多种媒体的力量,增加了节目与公众接触的机会,容易形成注意力合力。
第四,打破“电视台的新媒体项目”的思想禁锢,应该按照新媒体的规律来创立和运营新媒体项目,寻找可能的盈利点,反过来将电视台的公共传播资源、节目制作能力、媒资、广告资源等看做可以内部整合的资源。在电视台母体的支持下,实现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和盈利,最终实现双驱动,完成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真正融合与发展。
人类的信息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已经走到了数字传播阶段。传播行为不变,但表现形式和传播技术在变。传统媒体最终将被数字新媒体替代,这是时代的选择。现在经历的就是这种替代性变化,互联网集成了文字、声音、图像,可交互能搜索,能够满足传统媒体目前所能提供的各种功能。像数码相机替代胶卷相机一样,当数码相机出现后,不论胶卷相机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了,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它。
三 省级卫视运用新媒体的案例及展望
也就是说,从传媒方式的发展来看,新媒体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但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一定与电视台制作节目,面对公众广播然后收取广告费用的盈利模式不同,有自己一套运作方式。可以说,由于互联网的免费惯例和新媒体之间强劲的竞争,一个新创的新媒体要露出头角,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比目前垄断经营的电视媒体来说,确实不易。小树苗的成长需要大树遮挡风雨,在不少新媒体寻找电视这样的大众视频媒体合作的现在,电视台内部能否整合自己的资源,来培育小制作和传播成本的新媒体呢?
如省级卫视可打造一个聚合本区域旅游资源的新媒体,利用自己的媒体号召力和广告客户优势,将旅游产品提供商集结到一起,大家共同投资,利用电视台节目制作优势,制作基于这些旅游产品的视频短片,主要用在新媒体上展示和传播。其精华部分以广告、微纪录片等短小精悍的方式在电视上呈现。传播品牌的同时,为新媒体导入用户。在整合资源、扩容广告的同时,既得到了节目,也撬动了新的平台。
篇8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个性言说;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21-03
【作者简介】王树峰,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300),一级教师,南通市通州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一、关注:新媒体技术对语文学习生态的影响
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微博、微信、QQ、论坛、个人电台、直播平台等为代表的自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可以看到很多这种基于新技术、新媒体背景下的“语言生活的巨大变化”:
――用耳朵阅读。“喜马拉雅听书”“蜻蜓FM”等网络音频平台勃然兴起,听读时代来临。金庸、郑渊洁等著名作家纷纷授权将其所有文学作品制作成有声读物。很多人已经改变了原有的阅读习惯,改为“听”这样一种更为新颖的“悦”读方式。听和读原本相对独立,现在可以实现无缝同步。
――能说就能写。大数据时代使得智能语音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学生说出来的话可以借助云平台瞬间处理转化为文字,打通了说话和书写的“鸿沟”。在人机对话的过程中,力求简明化口语化,也成为未来世界语言发展的重要趋势。口语和书面语在一定范围内将面临“统整”。
――我说故我在。“自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更迭使得人们对语文各项能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基于文字和图片信息的社交表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网络直播平台更是给了“说”以展示契机。一个人就是一个“电台”,一个人就是一个“电视台”,且听(观)众数以万计。“能说会道”已然成为“90后”“00后”新生代们的社交新技能。
这些变化对语文学习的生态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提醒着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重新审思。
当下语文教学在处理这四者关系时依然厚此薄彼,即只关注语文的“眼睛”和“手掌”是否机能敏锐,却不关注“耳朵”和“嘴巴”是否发育良好。表现为:口语交际在课堂上的生存空间仍然极少,未能在课内外有效延展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用,对于海量的网络语音资源和平台未能有效利用。
在移动互联深刻渗入生活的当下,在信息技术深刻改变教育生态的时候,听和读、说和写的界限被打通,技术层面上对听说读写的整合度要求提高,语文课程实施者有必要重新审视“言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躬行:“互联网+语文言说”的实践
作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其本质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升级。作为小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也许很难从行业发展的宏观面去审视“互联网+教育”的大命题,但可以从语言生活中去发现,从语文教学中去进行“微创新”,尝试属于我们自己的“互联网+语文言说”微课程,进行新媒体时代下“个性言语”的实践。
基于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互联网+语文言说”着力于言说能力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必须借力于当下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平台,具体可细分如下三类:
第一,社往类平台。如QQ(群)、微信(群)、BBS(论坛)等。此类平台进入容易,用户广泛,互动即时,缺点是数据流烦冗,不易保存,不支持检索。第二,主播直播类平台。如“喜马拉雅”“为你诵读”“映客”“斗鱼”等直播分享平台。此类平台进入相对较难,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但作品受众较为广泛。第三,信息传播类平台。如微信公众平台等。主流的信息传播平台,能有效实现点对面的覆盖性传播,且可涵盖图文、音视频等,信息呈现方式较为综合。上述三类信息传播平台其受众面由窄到广,选择时应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层级化的使用。
笔者所在学校为“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在进行相关试点实验的工作中,组建教研团队进行了“基于信息技术下的语文生命创新言说实践研究”,逐步探索出如下“互联网+语文言说”的实践策略:
(一)寻找专业读书人――“说”与经典阅读的融合
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有很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以创生叠加出更优的策略――听读与阅读的融合。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时,在“喜马拉雅”电台搜索到了与原著高度匹配的网络音频资源《草房子》,该读书主播音色优美,配乐精当,制作精良。阅读指导时,听读与阅读同步进行,能够极大地提高初级阅读者的兴趣,克服其阅读上的障碍。对于不能深入阅读的学生,亦能使其放慢阅读节奏,沉浸到情境中。对于本身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学生,也可通过重点听读赏析,帮助其丰满人物形象,深刻领悟小说主题。
听读与阅读统整后的进阶形式就是创造属于自己的读书作品。笔者所在班级已经有二十几位同学在“喜马拉雅”电台上发表了整本书的诵读音频。他们的作品大都是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如:《星球大稹贰侗坷堑墓适隆贰…虽然作品还略显稚嫩,但录制整本书音频的经历无疑会成为其人生的重要财富和“无形资产”。
(二)我的地盘我做主――“说”与口语交际的融合
网上社群是学生进行学习展示的新型平台,可以将课堂上未能完成的口语交际任务实现“转移”。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上《第八次》时,设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布鲁斯王子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并想象布鲁斯王子是如何演讲号召群众的。课上,仅作个别指导,课后,要求学生在班级QQ群中录制语音进行展示。这个特别的作业让学生兴奋不已,个别学生还反复揣摩语气,斟酌字句,展示很精彩。可在QQ群中展示、交流、互动的口语交际类型还有:倡议、建议、评说、介绍等。
(三)人人都做小主播――“说”与诵读表演的融合
自媒体技术让个人的“主播梦”得以实现。学生可以诵一首优美的小诗,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读一段隽永的美文,配上富有意境的音乐,制作成精良的诵读作品在社交平台进行和展示。为了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笔者学校还申请了微信公众账号“蕊春读吧”,为学生的经典诵读开辟了网上展示空间。“蕊春读吧”拥有师生、家长等用户群体数千人,开辟有“蕊春娃娃讲故事”“蕊春娃娃爱诵读”“华老师为您读诗”等栏目,定期推送经典诵读的节目,一个个诵读小明星在平台的推介下诞生,受到了学生的拥趸。个别微信公众平台的作品经过大量的转载转发实现了上万次的点击量,对诵读的作者――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超越物质的“强激励”。
(四)我口说我心――“说”与习作的融合
在苏教版教材中,日记起步学年段是三年级。而对于有初步表达能力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记录下自己一天见闻的意愿。但让其过早地动笔“写”日记,又可能会打消其积极性,形成畏难情绪。而“说”日记这一形式恰好能弥补这期间的空白,形成有效的过渡衔接。在低段年级可以让学生回顾一天中所经历的事情,挑一个“最快乐”“最有趣”“最感动”“最难过”的事讲述出来,发表在喜马拉雅的个人电台里。学生小组合作,结对收听并相互点评。“说”的形式降低了日记的难度,又能提升学生的定向表达意识。另一种“言说”方式是读习作,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习作修改之后,以声音形式进行的“发表”。学生反复练读之后,还可以利用语音输入软件完成文字录入,免去了手工输入的烦恼。这既能考验学生的朗读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个性言说”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融合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新课标建议组织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1.新闻评论,表达观点。
笔者在班级中选定了部分新闻收集员,定期搜集适合儿童的新闻素材。在每周末的QQ群里组织讨论。话题如“二孩政策放开,你同意父母再生一个小孩吗?”“出游时应该给老师打伞吗?”议题新鲜,切合时事,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广泛讨论,每一次的讨论在最后环节邀请一名家长做“专家点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概括提升的作用。
2.应时应景,网上联欢。
春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求利用语音或视频在QQ群中拜年。规定时间段和内容,要求自创和模仿结合。学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个个说得都很好。基于公众平台的展示言说,对学生个体而言是一个挑战和历练。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诗歌朗诵”“说笑话”等形式,学生喜闻乐见,个性化言说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3.公益短剧,说出心声。
让语文的“言说”创造出公益价值,是对语文“言说”最大的肯定。笔者学校的红领巾电台曾组织了公益广告大赛,以广播短剧或语音小品的形式来进行公益宣传,内容围绕学校的“光盘行动”“你好行动”“弯腰行动”等德育主题展开。这样的活动看上去虽小,但包括前期的文案策划、声音素材搜集、播音员排练、音频编辑软件的使用,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很高,能极大提升其语言素养和言说能力。
三、凝眸:“互联网+语文言说”的旨趣
1.用“我”的声音说话:学生个性得以彰显。
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儿童分为“听觉型”“视觉型”“感觉型”等不同的学习类型。在语文过度强调读写的重要性时,答案趋同或唯一,学生的个性被逐渐“抹平”。但在语文“说”的维度里,色彩变得丰富,价值变得多元。通过分析学生“说”的日记作品,能感受到感彩特别明显,喜怒哀乐洋溢于不同的语调中,令人感受到这才是儿童的语言,这才是儿童的个性。相比较于写成字的学生日记,多了一分天真,少了老成,多了自由,少了束缚。
2.让童年的声音“增值”:儿童自我的生成。
面对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新生活方式的冲击,很多成人都显得无所适从,但是儿童却兴致盎然。在“互联网+语文言说”的实践中,学生的每一个语音作品,都会有小组、团队成员的互动点评。同伴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形成了儿童文化生长的土壤。在大数据时代,每一种声音,每一个评论都是一个数据,在云空间里积淀,伴随着学生的终身。在不久的未来,溯源一个人的发展轨迹,童年时的“说”的声音将会在电台、微信、QQ空g中被唤醒激活,成为记录和评价一个人的重要依据。
3.做声音的“创客”:创新教育的有效路径。
篇9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融合;方式
伴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量,在此趋势之下,新媒体萌然而生,并快速进入人们的认知,逐渐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至于传统媒体地位岌岌可危。在新的时代,面临新的挑战下,传统媒体不得不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融合,优劣互补是传媒从业人员首先应该思考的大问题。电视新闻节目结合新媒体,将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一、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现状
在新闻传播领域,传统媒体(电视新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承担着传播咨询的责任,并且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但是新媒体在新闻传播行业普及之后,新媒体平台与自媒体对电视新闻这种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冲击,也影响到受众对新闻咨询的需求,阻碍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传统形式的电视新闻节目,无论是内容、模式均体现枯燥性,与多元化的群众需求不符。特别是在新媒体与电视新闻节目融合的现在,群众对节目的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内容多样性、趣味性等方面。由此可见,新媒体与电视新闻节目的结合,为电视新闻长期发展创造了条件。分析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现状,主要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电视新闻和新媒体的融合,可以确定的是电视新闻节目时效性较差。电视新闻播出主要是设定固定时间段,播放内容也多采集当天所发生的事件,一些突发性新闻不能作为实时性信息传递给大众。但是新媒体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新媒体以互联网为载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实时性的特征,可以为大众提供最新发生的新闻信息,而大众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更加便捷的浏览新闻。大众对于新闻讯息的关注主要是了解身边发生新闻,所以时效性便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电视新闻和新媒体时效性的对比,预测今后电视新闻的发展,若电视新闻不及时创新,必然会减少受众。第二,电视新闻内容的受众面有待扩展。基于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采用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则是以老年人为主。第三,新闻信息传递形式不同。电视新闻传递信息,是由新闻主持人进行新闻播报,新媒体平台传递信息的形式则比较多样化,受众往往会倾向于新媒体推送信息。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下电视新闻必须要正视新媒体的影响,积极创新实现媒体融合的目的,这是新闻传播领域创新改革的要点。所以,电视新闻务必要准确掌握媒体融合发展方向。
二、当电视新闻节目遇上新媒体时会遇到的问题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电视新闻节目一直扮演着一个宣传者的角色,无论是舆论,还是新闻资讯,大部分的信息都是观众通过电视新闻节目获取的。将图像与声音相结合,从而将带有视觉和听觉画面同时带给观众,也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目的,早早地占有了观众心里的一席之地。但是,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并且迅猛发展之后,信息的传播载体变得多种多样,并且一直在更新,观众对信息咨询的获取并不仅限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这些传统媒体的渠道,只要能联网的媒介,如手机、电脑、平板等,都可以快速并且大范围的传播咨询内容,不仅方便,而且让许多观众能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新媒体之所以“新”,就在于它是一种年轻的传播方式。在这个现代化的信息时代,新媒体的直观性和时效性必然会带给传统媒体不小的冲击,人们不会再局限于电视新闻节目,而且依赖于智能电子科技,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新媒体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信息资讯内容的真实性欠缺,而这一缺点恰好又是传统媒体的优点。因为传统媒体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的新闻资讯都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然而,看到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部分传统媒体也为了能继续吸引观众的眼球,以至于忽略了新闻资讯的本质,导致其在传播速度慢,范围小,传播途径单一的情况下还降低了信息内容的质量,因此受到阻碍也越来越多。
三、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的战略探究
由于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越来越低,甚至处于持续下滑的状态,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编辑、制片人、节目播放人员都需要重视并且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并且积极探究与新媒体融合,创新电视制作节目的对策,再根据相应对策实施执行,借新媒体的长处,调整自身节目的不足之处,加大在新媒体渠道的宣传,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等,增加和观众的互动频率,让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具体的策略计划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电视新闻节目直播数量在新闻资讯传播中,时效性是最重要的特点,而新媒体不管是形式还是渠道,都能满足这一点,这时候电视新闻节目就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优势,不断优化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创新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内容,如直播,就是时效性的一个显著体现,直播的同时与观众的互动力度也增大,从而提高观众对直播方式的接受程度,满足观众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二)深入了解观众对新闻资讯的需求从新闻资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出发,了解观众有哪些需要,如传播的内容是否能提起观众的兴趣,或者是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群体经常关注内容的大致范围是什么,然后再依据不同受众群体的关注点采用不同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和互动,与此同时,加强电视新闻报道的连续性,利用多种媒体渠道持续报道,利用新媒体技术,给观众展现新颖的电视新闻内容,大部分观众在关注一件事情之后对后续的动态都是极度感兴趣的,所以整个新闻报道内容都要有始有终,以此提高新闻资讯的内涵,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平台和技术优势电视新闻节目应当在新媒体的诸多优势之中找到能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渠道,探究分析之后,不难知道新媒体平台以及新媒体的先进技术是最适合电视新闻节目加以利用的。比如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制作基础之上,不使用传统陈旧的播放方式,以避免播放时间延后,内容不能第一时间带到观众眼前,而是应该使用电视和网络平台同步播放的方式,让观众在手机、电脑上也能观看,及时获取信息,同时注意关注观众的动态,如评论,弹幕等,从而获取观众的意见和看法,提升其对新闻资讯的关注力度。
(四)采集更加多元化的新闻内容新闻的主要受众为观众,所以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应该借助新媒体优势采集观众需求,建议从新闻内容着手进行优化。第一,确保新闻内容真实性与权威性,将其作为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竞争优势;第二,采集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能够引领广大群众的道德价值观,并且带动社会经济与文化积极发展,通过深入分析新闻节目挖掘更加深层次的内容,传递的新闻信息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第三,在群众生活中采集新闻内容。立足于多维度、多层次,对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以此来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一类社会问题可以客观的传递,正确引领大众舆论,同过全面分析观众需求、采用多媒体传递的方式,为其提供时效性强的新闻信息。尽管电视台新闻节目是利用媒体向群众传递信息,但是期间也需要与观众密切交流,建议采用问卷调查、微信公众号了解群众需求,采集新闻内容,确保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兴趣相符,调动广大受众关注电视新闻节目的积极性。
篇10
淘宝京东等交易型电商的时代,营销最常见的关键词是:流量、性价比、爆品战略、销量领先、好评过万……这种情况下渠道会变得没那么重要,因为理论上所有商品都有机会被买到。
性价比和销量信息则变得空前重要,因为所有能够被直接对比的因素,都会被消费者拿来对比――我们为一款心仪的数码产品心动不已,却又看到了下面的同类推荐,再三对比之后,很可能会选那个销量领先而且性价比高的。
这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很多精致类产品,比如设计师设计的精美的杯子,并不好卖。一方面,这类产品的优势并不容易被参数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大量的低价仿制者也会使产品迅速同质化。
接着,又一波潮流来了:内容电商时代。很多消费者会在阅读内容的时候完成购买,不论是微信自媒体电商、网红直播卖货,还是“男生有哪些基本款春装”这类帖子。
在这样的趋势下,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消费者的购物行为(shopping)和购买行为(buying)出现了大规模的分离。
在过去,大部分情况下,购物和购买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消费者为了买东西或者享受逛街,去京东、天猫或者线下的百货店购物(go shopping),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买到商品(buying goods)。
而在内容电商环境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并没有处在“我要购物”“我要逛街”的心态和场景下,而是在悠闲地看美妆达人直播或者自媒体的文章。
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当你在想要购物的时候看到商品信息,和你在没想要购物的时候看到商品信息,整个的偏好、选择标准和决策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营销决胜最关键的问题――“什么决定了顾客的选择”,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内容电商与交易型电商,消费者行为有四大区别。
1.单独评估vs联合评估
消费者看到一个产品的时候,有两种典型场景:单独评估,同时只评价一个商品;联合评估,同时看到多个商品并评价。
在内容电商环境中(比如看到新媒体文章推荐),用户一般处于单独评估状态。比如顾爷发过一个软文卖“电表箱挂画”――家里电表箱很丑,用一幅画把它遮住,会显得家里美观又有“逼格”。当看到这个商品推荐广告的时候,你就进入了“单独评估”状态,只比较眼前的画以及电表箱的现状。这个时候你在意的是产品本身好不好,带给你的感觉怎么样,以及价格能不能接受。很可能的结果是,你看到这幅画200多块钱,也不太贵,就买了。
而如果你不是在阅读顾爷公众号的时候看到商品,而是进入淘宝、京东这种交易型电商,心态就不一样了:
想要看看不同价位的画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材质,大小,印染工艺,谁画的。
急于寻找一些让自己感觉到熟悉的信息,比如扫一眼看看哪个品牌是你听过的(即使是“华为”牌的画,此时都更能抓你的眼球)。
赶紧比较哪个店销量大、好评多。(咦,刚刚看到顾爷的,怎么不这么关心销量信息?)
开始在意价格,并且重新思考买这个画到底值不值。
联合评估环境下,消费者更加注重容易对比的理性线索,比如材质、大小、印染工艺等。而在单独评估的时候,消费者会更加容易受到感性线索的影响,大脑进入的不是“计算模式”而是“感觉模式”。
在交易型电商环境下,拼参数、拼数据的产品容易获胜,比如小米或乐视的手机,我们也更容易受到销量领先、知名品牌等信息的影响。而在内容型电商中,设计师原创设计带来的冲击感可能直接让我们选择去购买。
联合评估状态下,我们会进入“计算模式”,更加注重价格信息(因为容易比较),所以低价品的销售状况会非常好。单独评估状态下,我们会更加注重主观感受,更有可能忽略成本,放纵一下买个自己喜欢的,所以高价品、享乐品的销售状况会非常好。
在内容电商环境下,性价比的作用性降低,而感性因素的影响会升高(比如设计感、悠久历史、情怀、故事等),低端产品的销量会降低,原来很难卖出去的高端产品、享乐型产品会更容易卖。
2.主动搜索vs被动搜索
如果在淘宝、京东购物,此时你的心理状态经常是:我要买东西。你会对将来可能会购买的产品信息更加敏感,而对无关信息不那么敏感。在主动搜寻的心理中,比如你想挑一款面霜,会在大量的与面霜相关的商品中进行比较。而如果此时偶尔看到有个叫作“面部喷剂”的新型产品,你可能压根不会关心,即使它也可以帮助你改善和保养皮肤。所以在交易型电商中,各种新奇、未知的产品,其实并不好卖。
而如果是在内容型电商,你事先没有觉得要买面霜,而是在看一档教你如何保养面部的节目,就更容易接受一种新型的护理面部的方式(比如面部喷剂)。
内容型电商比交易型电商更适合销售新奇产品。
3.对渠道商业属性的感知
在京东、天猫等交易型电商购物时,消费者对商家往往有着明确的感知――它是打广告要赚钱的,所以自然提高了对信息的警惕性和怀疑度,对商品的缺点更加关注,是“挑刺心理”。如果是在京东等交易型电商,用户本来看了锤子手机的优点后很心动,但是一看到王自如评价“锤子续航不行”,可能会立刻放弃购买。
而在看内容的时候(比如自媒体内容或者一些独立导购的帖子),消费者专注于内容――“哇,这个段子太搞笑了!”“哦,原来男生春装需要一款运动夹克!”这时候会对商品的优点更加关注,更容易选择有亮点、有独特属性的产品,是“找亮点心理”:“哇!锤子手机竟然是对称的,真不错!”
内容电商环境下,商品更加不会因为单一的缺陷(比如不是大品牌、不是进口货)就丧失被用户青睐的机会,消费者更加容易找亮点、看总分。
4.认知闭合需求
“认知闭合需求”是近些年心理学的热点话题,是指当人面对模糊性的问题时,给问题找一个明确答案的欲望。比如古人没有能力弄明白到底为什么下雨,相当于“为啥下雨”这个重要问题没有“闭合”,让人难受,为此,古人出一套“雷公电母+龙王”的理论来解释下雨的原因,解决了疑问,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交易型电商(甚至包括线下商场)环境,我们认为自己来了就是要购物的,内心暗含着一个做消费决策的任务,存在较高的认知闭合需求――不断地寻找有助于帮助我们迅速做决策购买的线索。
比如用户如果想要买电动车,更容易选择传统电动车――大街上这么多人骑着呢,别人能用我就能用。而判断新型电动车就麻烦多了:这么单薄会不会危险?如何判断安全性?优势是能折叠,对我来说应用场景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