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型住宅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

篇1

关键词: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粗放型增长使得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消耗及浪费日益严重。而世界资源消耗第一的行业正是住宅业。在我国住宅的消耗已达到全国总消耗的四分之一,而同样条件下每平方米的能耗竟是欧美日等地区的3倍。因此,为了保证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政府根据我国的现状制定了加强环境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以达到人口、社会、环境、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 绿色生态住宅理念

绿色生态住宅同园林住宅、山水住宅等具有不同概念,是人、自然健康和谐发展的体现。绿色生态住宅也被称为生态住宅、绿色住宅等,是以生态学作为基础、人与自然为核心、实施可持续发展、在住宅的建设及使用过程有效地运用技术成果和自然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打造自然、健康、舒适的生态住宅。其基本思想就是指在设计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场所和建筑设计中树立完整的生态观。

2 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原则

生态住宅小区除了要注意达到舒适、健康外,还应体现生态效益,并呈现出一种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其规划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协调建筑物同周围环境, 使房间有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

(2)简洁适用的室内装修, 降低化学污染以及辐射量,达到规定指标。

(3)按规范做好房屋的围护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隔热、御寒、隔音、密封功能。

(4)小区内应设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且小区的绿化程度要高于40%以及无的地面。

(5)制冷、供暖及炊烧等方面尽可能地用环保能源及自然能源抑或是可再生能源来。而部分日照达两千五小时/每年的地区应装使用太阳能的设备。

3工程实例分析

3.1概述

某住宅小区,占地面积7万m2,以多层和小高层框架结构的住宅为主,总建筑面积近10万m2,小区定位为现代生态型高尚住宅区。

3.2规划组织形式

整个小区规划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南北朝向的建筑布局结构,汲取了江南传统的造园艺术,针对地段的特殊位置,采用其特有的系统设计的概念进行空间的组合,以景观主轴为人流交通中枢。并通过主轴进入每个组团形成一个崭新的空间序列:住户――宅间绿地――组团绿地――公共绿地;建筑南北向以小高层、多层为主,加上东西向的围合,高低错落,这一规划打破了传统的或现有的居住小区规划的模式,,同时住宅建筑的布局也打破了以往的小间距、狭长、闭塞的空间感觉。整个小区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向心围合的、开敞多用途的绿色大宅院和住户日常生活是最直接贴近的交往、休息、活动空间,而且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增加了户外活动的内容,丰富了邻里之间的社会交往,还给现代居住模式提出了新的理念。

3.3规划设计要点

3.3.1规划结构功能定位

将概念模式翻转成一个空间模式,利用小区交通路网和绿化带将小区分为用地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商业区和绿化休闲区。分区明确,联系便捷,形成以绿化休闲区为核心的家园模式。同时,园区内的空间设计包括从公共到私密形成多层次性的、完整的空间序列。我们在寻找着这种等级及等级间关联的体现和建筑及场所空间的归属感与参与感的相关特性,从而避免归属感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在园区内设置了相应的景观空间节点,从而使其产生一种明确的归属感和场所的可识别性。注重处理好各个交接处的呼应与延伸,从而较好地完成了引导作用。空间集合与节点的相依相成,使规划结构完整、严密。

3.3.2交通组织

强调交通组织的多元性和平等性。采用环路网状将小区的多个清晰的结构加以分区并成网状向各个目的地延伸。尽可能减少设计小区内机动车流与人流活动的交叉和并行长度,利用环境暗示的方法多重限速。特别注意消除车流对社区绿化系统的穿越,以保证整个步行系统的维护。另外,为方便残疾人,在园区内还设了残疾人坡道。

3.3.3景观空间

整个小区由两岸的景观所带动,并着力于对景观视线的组织安排、分析和组合视景,小区的主入口景观轴线与沿江景观轴线交会于中心活动广场。景观与人及为人所用区域和空间的联系,确保功能和景观的相互和谐,是我们努力探索的重点。同时开阔的景观空间设计,使小区内部空间视觉走廊畅通,并对视线产生持续的向心性吸引力。

3.3.4绿化系统规划

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在城市干道周边及小区主干道上,多以常绿树种为主种植,形成结构线型绿化,削弱城市噪音干扰,保持小区内及私密空间的安静,减少扬尘污染,同时又可美化环境。结合休闲绿化林荫路及建筑周边绿化等构筑小区内绿化网,广场绿化及过渡空间呈点状分布,常绿植物及落叶植物相交,并配置灌木及花草。自然生态环境再造区可调节小区的小气候,形成富有特色的小区园林环境。此外,贯穿景观轴线的水体既是景观环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绿化工程的重点。

3.3.5水系的引用

人工水体导向设计是本方案的重点特征之一。把河水引入小区内,贯穿整个景观主轴线,并运用曲线有节奏地引伸至湖面。不同的水体形态连接了景观的点和面,使水、绿、路、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局面,体现了江南的文化特色。

该小区在水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中,对小区建设所涉及的水环境体系――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系统、景观水体系统、绿化用水系统等,进行了周密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小区景观水体布局合理,水景与公共绿地融合为一体,环境优美,与自然和谐,水面高程分级合理,充分利用多种池内自然净化措施,较好地利用了雨水作为景观水体的重要补充用水。该小区雨水利用以渗透为主,通过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设置多种渗透设施等措施,充分利用雨水,为小区内大面积绿化和景观水体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用水。

3.3.6照明系统

小区内的照明系统由高位照明、低位照明、景观照明三个部分组成。交通干道上的照明应符合车行和人行的不同的要求。车行干道用高位照明,人行干道用低位照明,景观园区用园林照明,以两条景观轴线上的景观为重点,强调了景观的趣味性和怡人性。并按道路级别及功能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亮度,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灯光组织,展现整个小区层次丰富的空间氛围和突出小区夜晚的景观。

3.3.7环境装置系统

环境的装置系统不仅要求在其使用功能上强调合理性,同时在造型上亦追求个性化及趣味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配合广场休闲绿地适当安排中小型雕塑,提高小区的文化品位,增强小区内的艺术氛围。

4 结束语

总之,居住区生态环境设计宗旨在于表达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对自然的尊重,通过对居住行为的深刻理解,然而只有把小区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对小区的内外建筑空间中的物态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让能源、物质能在小区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序地循环及转换,实现自然生态的平衡,得到一个无污染、低耗、高效、无废的生态小区,这才是真正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李强. 冬奥会影响城市发展的效应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32期

篇2

关键词:褐石风格 住区规划 商业街模式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sign of Yingkou City brownstone style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planning project cases, introduces a new mode of commercial street and residential villa residential integration, the paper illustrates and from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community function.

Keywords: brown stone style commercial street planning area.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风格的定义

运用褐色的石材和砖石以及红砖建造的建筑,兴起于欧洲,兴盛于美国纽约。褐石建筑是纽约和新英格兰大多数历史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多属于联排式住宅,建于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这类建筑得名于赤褐色砂石——一种沿用至二十世纪初的建筑材料。这类房屋与相邻住宅共用一面墙,由此形成长排的房屋建筑,成为了纽约许多街区的风景线。厚重的墙壁、精致的挑高天花板、装饰壁炉或实木壁炉,还有雕饰的门厅,以及褐石街区独特的铁艺灯影、山花坡顶、八角飘窗、咖啡街角、被艺术化的景观小品,组合而成一幅文艺和奢雅的生活画卷,由此演变成为褐石风格。褐石风格代表着一种中产的、富足的、美好的、雅致的生活状态。

项目鸟瞰图

2.褐石住区规划设计 营口锦联-经典名郡项目位于营口市站前区东部,属于老城区核心地段。整个项目意在打造营口市第一个“褐石”风格洋房社区,以洋房、小高层及高层住宅进行组团规划,区内引入商业内街,并对城市广场优化设计,配以大型超市和独立公建提升区域价值和社区生活质量,使街区与住区完美结合,形成整体性强的优质社区。

我们沿项目临市政路一侧设置了褐石风情商业街,以东侧住区入口为开始,依次设置了市民活动广场、中心会所广场和南侧以超市商铺为主的商业广场。商业街的设置除了满足住户日常商业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创造一种闲适的氛围。通过道路两侧2-3层的商业街围合出宽松的街道尺度,两侧道路种满法国梧桐,树下人们可以悠闲的在室外喝着咖啡交谈,偶尔缓缓驶来的小火车将我们仿佛带到了纽约街头。在社区内部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将人们带入一个平和宁静的生活区。红色砖楼掩映在绿树繁花之中,这里仿佛如世外桃源一般安详。连接入口广场与市政广场的是我们社区的景观大道,这里布置了艺术化的雕塑,水景喷泉。穿过景观道便可以进入封闭的组团内部。每个组团由3-4栋楼宇组成,利用开敞空间又分别形成了组团内部的景观中心。人们可以在这里亲切的交谈,慢步。

商业街内部透视图

户型设计是每个住宅项目的灵魂所在,而整个项目的户型是完全针对褐石所研发出来的全新设计。在设计户型的过程中我们把自己当做住户设想在这样一个充满风格情调社区中怎样的户内外空间才能和褐石融为一体。这让我们想起了诗人卞之琳在《断章》中的一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于是我们针对不同楼层的户型设置不同的室外空间,通过退台、阳台的设置,让住户能够在不同的楼层看到不同的风景。

3.商业街模式初探

对于住区配套的商业街模式,本次设计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3.1建筑设计

以低、多层建筑为主,包含中小型独立建筑、沿街商铺等形式;业态构成应做到功能灵活,以休闲、娱乐、餐饮功能为主,辅以部分中小型主力店;考虑到对外营销,尽量减少纯二层商铺,一二层一起对外出售;大型主题商业可以大部分设于二层,但在一层设置出入口;

3.2规模与尺度

长度最好控制在300米以内,不宜超过500米;规模控制在5-30万;步行街宽度与街边建筑高度比值控制在1-2,步行街宽度控制在6-20米

3.3流线组织

商业步行街由一条主流线与多条次流线构成,组织商业单元;主流线宜采用自然曲折的路径,忌宽大,笔直,大一统;共享空间设置尺度宜人的广场,临街面商家露天茶座,供居民休憩并聚集人气;交通组织要做到人车分流,易于管理,给步行者安全放松的交往空间;设置足够停车场,易于到达,易于排空;

3.4地域性

考虑到北方气候,尽量减少纯室外街道,通过架设屋顶,设置半封闭空间;焦点处宜设置主题标志物,为往来者留下深刻印象;此外要注意历史文化与建筑风格的传承;天际线;外立面;建筑细部及材质的运用;地面铺装;门窗;雨蓬;挑檐; 栏杆;广告柱、广告牌、招牌;灯具,灯箱、霓虹灯、LED灯等灯光工程;旗帜等软装饰;花坛、雕塑等小品;电话亭;凉亭、座椅;路牌……

商业街平面图示意

结语

篇3

(一)万科精装修体系

1.标准化户型模块

万科建立了自己的标准化户型模块,作为整个万科全国范围的产品基准平台。

2.万科标准化的两个层面

一是标准化的操作模式,主要是技术标准和设计模块。

二是标准化的产品体系,主要包括四季花城类产品和城市花园类产品。

3.设计模块化概念

具体是指可以进行复制的单元,包括部品模块化、功能模块化、户型及组团模块化。

4.应用深度

(1)各地公用标准化图纸,提高集团决策效率。集团统一制定该系列产品统一的单体图、户型图、销售手册等。

(2)每年对各类产品体系进行图纸和标准升级,适应客户需求。

(3)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版本。列入华南四季版、华东四季版、华中四季版等。

(二)天津万科C级标准应用分析

(1)户型应用分析

针对C级标准主要有天一魅力之城、金奥国际、假日润园、东海岸等,户型模块主要有1T2、1T3、1T4三种。

(2)装修应用分析

天津万科C级装修标准针对中低端项目,装饰上采用的是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比较中性化、大众化、暖色调给人温馨的感觉,符合中低端人群的项目定位。样板间的家具配饰搭配上也是朝着这样的定位执行,温馨、温暖、生活化的感觉(见图1)。

(3)材料应用分析

材料部品采用集团战略采购的方式进行,各个项目采用相同的材料部品,加大了单个产品的采购量,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材料的价格,降低装饰成本。主要部品(90%)由甲方购买供货,次要部品(10%)采用甲方指定品牌型号施工方购买的方式进行,可以保证材料的质量。

(三)总结

万科C标的精装修标准是一套比较成熟的全装修标准,有以下几点优势:户型的模块化方便了项目的可复制性,节省了设计环节的流程;方案的简约、温馨适合大众的审美,重点突出了功能方面的完善,更适合工薪阶层家庭购买房子的心理。在整个项目的操作上,材料部品的战略集采可以大大降低材料的成本和控制价格,同时还能保证质量,但是这样全国性的集采方式是一般开发商很难做到的。

日本全装修案例

(一)日本全装修简介

户内空间结构呈现实用化、人性化、细分化、灵活化的特点,在空间布局上日本住宅的主要特点为:餐厨相连、餐起相通、卫浴空间分区设置、储藏空间灵活分布。

(1)餐厨相连、餐起相通

日本的饮食习惯清淡,烹饪以蒸煮、凉拌为主,很少作煎炒等油烟较重的菜肴,因此,其厨房多为开敞式与半开敞式,半开敞式的厨房通过窗与餐厅及餐桌相连,方便传递食品、物品,与客厅也很相近,这样的设置保证了使用上的相对独立,又可以使空间在视觉上连为一体,便于主妇在做饭的同时照顾到在起居室的家人和在阳台玩耍的儿童,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见图2)。

(2)卫浴空间分区设置

日本户内卫生间常按使用功能细分为洗浴、化妆、如厕三个各自的独立空间。一般的情况,日本的一户住宅内只设一套卫生间。如厕空间面积较小,常为1平方米左右,内部仅设一恭桶和一小型洗手池。有时,洗手池与恭桶的水箱合为一体,进一步节省了空间。洗脸间内设洗手盆与洗衣机,一面与浴室相连兼作浴室的更衣间,一面和厨房相近或穿通,成为家务室,使劳动流线近便。日本人重视洗浴,淋浴花洒和浴盆同在一个空间里但分开设置,形成独立湿区。日本人一般先淋浴后泡澡,洗浴时间很长,但因浴厕分开布置、减少了相互干扰。

(3)储藏空间灵活分布

日本的住宅面积虽小,但储藏空间丰富,且设置位置考虑周到、分类明确。日本住宅多采用框架结构,室内较少承重墙,而采用轻质的隔墙、推拉门与壁柜等储藏空间结合设置,灵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间。

此外,储藏空间的设置位置充分考虑了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就近储藏的原则,鞋帽、被褥、衣箱、杂物等都有相应的位置和专门的储藏空间,使得各房间取物方便又很容易保持整洁。

(4)小巧紧凑,高效空间的利用

目前,日本集合住宅由政府、“住宅公团”及开发商进行开发,多为租赁形式。除市中心的部分高层住宅外,以低层和多层为主,呈现低层高密度的特征。日本小户型集合住宅主要为大城市中的工薪阶层和青年家庭服务。此类住户的基本家庭结构为2―3口人的核心家庭模式,因此,三室户成为集合住宅的主流户型。户型每层均有40公分的架空层,用于埋设所有管道,随处都有接口。开发商仅提供住房框架,室内空间可任意组装搭配,洗手间、浴室、厨房的位置楼上楼下可以完全不同,可以随意重新设计房间的间隔(包括厨房和卫生间)。房间的格局可根据家庭成长的不同阶段做相应的改变。

(5)外表朴素,内在的人性关怀

在针对老人及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方面也做的非常的细心,门抽屉把手的形式,轮椅通过的宽度及适合开门的形式。浴缸的高度、包括厨房台面的形式都考虑了这部分人群使用的便利性。

(二)总结

篇4

关键词:抗震性能;钢结构;住宅;建筑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156-02

1 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住宅建筑产业化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发展方向突破传统的户型、材料和结构体系呈多元化趋势,关于住宅建筑行业发展的讨论也是百家争鸣、各具特色。作为住宅建筑领域的新兴力量,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和讨论也越来越被业界和学界所重视[1]。而我国属于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建筑灾害成为地震灾害中最具破坏和杀伤力的灾害,这更加强了全国从事钢结构设计和研究的同仁们对于普通住宅建筑抗震的思考。本文针对住宅建筑的钢结构,探讨其抗震性能。

2 住宅建筑钢结构的抗震结构

住宅抗震性能研究以居民钢结构住宅楼为研究工程案例,该住宅楼轴线长482m,宽137m,共6层,主体结构高201m,总高246m,局部凹进48m,建筑高宽比176小于九度抗震限制55,建筑总面积479759m2。

2.1 墙体材料的选择

由于居民钢结构住宅楼钢结构体系的框架重的特性,故考虑选用轻质块材墙体比较适合,通常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混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普通型和轻集料)、粉煤灰砌块墙体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以水泥、石灰、矿渣、砂、粉煤灰、铝粉等为原料经细、计量配料、搅拌浇注、发气膨胀、静停切割、蒸压养护、成品加工、包装工序制造而成的多孔混凝土。它具有质轻、保温、防火、可锯、可加工等特点,选用尺寸规格为(600mm×100mm)-(300mm×20mm~300mm)。加气混凝土表面强度低、空隙率大、吸水性高,用于外墙勒脚处应砌筑200mm高混凝土,以防止潮气渗入。

2.2 纯钢框架结构的布置

受梁柱体系高跨比的限制,随着跨度的增加,结构钢梁的高度也随之增加,通常结构钢梁高跨比1∶15~20[2]。从结构受力分析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考虑,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大跨度钢结构柱网以6~7.2m为宜。此时结构梁高约300mm~500mm,按建筑层高2.8m考虑,立面开窗高度能达1.4m以上。

此外在实际住宅建筑过程中,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将梁柱连接中在梁翼缘部位采取有可靠连接且刚度较大的连接形式,当作刚接,否则,当作铰接。当梁柱连接按刚接或铰接进行框架计算与设计时,其构造应尽量符合刚接或铰接的假定,以使结构内力分析准确,设计安全。

3 住宅建筑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

3.1 抗震设计思想

针对该居民钢结构住宅楼,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多水准设计方法,并参考国外抗震设计思想来研究其抗震设计,具体设计思想如下描述。

(l)当遭遇第一设防烈度地震即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结构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因此,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结构满足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的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限值。

(2)当遭遇第二设防烈度地震即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基本烈度地震时,结构屈服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因此,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结构具有相当的延性能力(变形能力),不发生不可修复的脆性破坏。

(3)当遭遇第三设防烈度地震即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结构虽然破坏较重,但结构的非弹性变形离结构的倒塌尚有一段距离。不致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从而保障了人员的安全。因此,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其弹塑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塑性变形限值。

3.2 抗震反应谱分析

按照《建筑规范抗震设计的要求》,多遇地震下地震影响系数取0.16,结构阻尼比取0.035,场地特征周期取0.455[3]。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地震反应谱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普通住宅建筑地震反应谱计算结果

结构形式KJKJ-ZCKJ-JLQ

顶点位移102.226838

出现位置第二层第二层顶层

柱端底部剪力1609956200

柱端底部剪力占底部总剪力百分比100%55.4%7.4%

剪重比4%4.7%6.7%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8度地震作用下,柱底剪力明显减小,支撑和剪墙对于分担柱底剪力的效果非常明显,纯框架结构在该烈度下抵抗侧移的能力显不足,在X和Y方向均没能控制柱层间位移角超限。由于支撑的分散布置,度增加对于周围柱子的承载力没有带来太大的压力,剪重比数值都很下,说明罕遇地震非线性的分析中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很有可能成为控制因素。而且柱子采用箱型柱也免去了强弱轴差异带来的结构,使某个单一方向的刚度不足,随着抗侧力刚度的增加,最大层间位移角有向上发展的趋势。

在居民钢结构住宅楼中,钢框架结构和钢框架支撑结构柱子的作用有很大程度的浪费,为了降低用钢量,可采用变截面设计,随着楼层的增加对柱子截面进行折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层间位移图形比较平滑,楼层间的侧移变化不是很大,且最大层间位移有向顶层发展的趋势,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但不能采用变截面折减,相反需要考虑顶层位移的控制。

4 结语

住宅建筑纯钢框架结构在8度区的抗震表现虽然不是很理想,在侧移方面不能达到规范的要求,但是由于调整的幅度不是很大,可以尝试增大构件截面的方式来控制位移超限,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居民钢结构住宅楼钢结构中使用了箱型截面的框架柱,其在控制两个方向侧移、和承载力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在实际的设计中是一个重点可以考虑的柱形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 涛,王元清,石永久,等.钢筋混凝土框架顶部钢结构加层的抗震性能反应谱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3):95~100.

[2] 张 保, 聂子云. 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J]. 硅谷,2009(17):19.

篇5

关键词:建筑装饰;陈设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067-02

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实训方法、考核方式,是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针对高职院校《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谈几点看法。

1《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构建

1.1《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培养目标设定的原则

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课程教学切实起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程度,做到因材施教;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不仅要强调针对性,而且要有一定的适应性。

1.2《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

室内设计专业《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为80学时。按照理论与实践1∶1的原则,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为:在较好掌握《建筑装饰陈设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从事小型建筑空间陈设设计、单位办公空间陈设设计和家庭居住空间陈设设计等的方案陈述、设计图绘制,并能将设计思路图纸化,制作出图文并茂、切合实际的电子图纸。

1.3《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分解

根据室内设计专业及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上述原则确定的前提下,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有以下方面的能力:较全面地掌握《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在掌握《建筑装饰陈设设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具有室内陈设艺术理论学习的能力;具有建筑装饰陈设设计,尤其是利用陈设装饰品本身特性进行设计的能力;具有单一陈设品创新设计,尤其是对软装陈设品和艺术陈设品设计的能力;具有台面陈设、悬挂陈设、壁面陈设设计的能力;具有组合设计的能力;具有营造环境,尤其是私密空间陈设和开放空间陈设设计的能力。

2《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1进行设计史、室内设计艺术和该领域新成就的教育,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绪论课时要巧妙地设计教案,把设计史、室内陈设设计艺术和新成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室内陈设设计由陌生到熟悉进而产生兴趣。如流水别墅、范斯沃斯住宅、萨伏依别墅等住宅陈设设计,1999年裕达国贸国际酒店陈设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馆――鸟巢、游泳馆――水立方等公共场馆陈设设计,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陈设设计,这样可缩短学生与陈设设计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建筑装饰陈设设计的兴趣。

2.2对陈设艺术设计基本原理加以生活实例为解释,使理论学习深入浅出

在《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把一些枯燥的规律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来阐明,如讲到借用自然美时,用蓬莱阁的海市蜃楼、泰山日出等自然景象来说明。太阳和海市蜃楼并不是泰山和蓬莱阁的,但却能在泰山和蓬莱阁看到,并成为著名的景观,就是借用了自然界的景象。当讲到比例与尺度的关系时,用成年人和儿童在游乐时所需的游乐设施的尺寸来说明。通过举例,使学生觉得陈设艺术基本原理并不深奥,而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化为一种学习动力。

2.3改革课程授课方式,运用多种授课方式教学

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和图纸讲评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其综合能力。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及设计实例边讲边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会学并节省学时。案例式教学能促进学生思考,形成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深化、拓宽所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公开场合的应对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讲稿”的能力,并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研究者。

运用图纸讲评法进行教学要求讲评学生的设计作业,分为教师讲评和学生讲评两种方式。教师事先将学生作业拍照或扫描成电子文档,用多媒体讲解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不足,表扬优点。学生讲评就是模拟建筑陈设设计招标现场,要求学生当着全班同学讲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和具体的设计手法,分析各个陈设设计的功能性,回答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4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竞争意识,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并因材施教。为此,可将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组成,即基础型模块、应用型模块和扩展型模块。基础型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必修课;应用型课程内容为室内陈设设计的有关理论和小型场景陈设设计,面向70%学生,注重培养其动手能力;扩展型课程内容面向20%学生,分析研究建筑装饰陈设设计理论及应用,注重小型场景陈设布置设计和效果图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5精心制作精品课程网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学生对陈设设计知识的需求,另外,学生能借到或买到的参考书较少,制约了学生的学习。通过建设《建筑装饰陈设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可以解决教学参考资料少的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尽最大可能地向学生提供设计素材和学习材料。就目前来看,有关《建筑装饰陈设设计》精品课程的网站非常少,设置包括精品图库、设计素材、教学课件等在内的精品课程网站就势在必行,要让学生不出校门便可游览很多陈设设计精品和陈设艺术品展览。此外,《建筑装饰陈设设计》精品课程网站还可以随时配合课堂教学来安排相关内容,配合学生的陈设设计方案和效果图设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设计图纸,及时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3《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实验实训方法改革

实验实训的目的,除配合理论教学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实训在课堂上完成小幅设计作品的办法,实行课堂讲解图纸、巡回指导学生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学生设计、制图主要在课外时间完成。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即40课时用多媒体授课,40课时进行课堂实训,学生设计图基本上在课后完成。上课时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案例讲解,找出不足之处,总结好的设计手法。我们采用“四步教学法”:(1)手绘现状设计图。利用10课时左右的时间将学校教学楼装饰陈设和附近空间陈设状态绘制成现状图,学习陈设设计手法,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自己绘图了解各种设计要素的搭配,增强直观印象;(2)手绘现状改造图。利用10课时左右的时间将绘制好的现状图进行修改,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知道哪些方法可行,哪些方法不行,学会初步的设计方法;(3)手绘局部场景陈设设计图。利用30课时左右的时间进行陈设品布局设计、色彩搭配设计、植物造景设计、单个/单套陈设品设计、室内环境与陈设品组合设计等,要求完成彩色手绘效果图和局部场景效果图;(4)绘制电脑设计图。利用30课时的时间强化电脑设计图的制作教学,完成各种小型场景设计图的制作,要求作出CAD三视图、CAD平面布置图、3DMAX效果图和PHOTOSHOP排版展示图。

4完善《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考核方法

《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全过程考核的原则,即从开始到结束,从课内到课外均考核;公开考核的原则,让学生正确对待本课程考试;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即将学生能力表现和素质体现作为较大的权重系数在考核时加以考虑。

4.1实训成绩占50%

具体分配是:将每一次的实训设计进行量化评分,按实训次数分别赋分,总分为50分。出勤率占10%,只扣分不加分,迟到或早退一次减0.5个百分点,无故旷课一次减2个百分点,并不得评定优秀成绩,旷课次数累计达学校规定而不能参加考试的,按学校规定执行。履行了请假手续的病事假不减分,但累计达3次以上的不得评定优秀成绩。

4.2技能考核占20%

每学期进行两次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阶段设计能力。由教师根据授课情况和教学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设计考核,要求学生做出完整的设计图纸。教师根据学生图纸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每次满分为10分,共有两次。

4.3期末闭卷考试占30%

期末笔试不及格者准予补考。考试内容应包括概念、原理、思考题、局部场景配置陈设设计题。题量要大,集中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设计的敏感程度。■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 小区 环境规划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国家在近些年不断提出可继续发展战略,可继续发展战略不仅仅是我们的能源消耗的可持续,更是我们整个国家在发展当中可持续,我们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在注重植物配备上,合理的道路规划上,公共空间的开发上等,需要我们在规划我们的住宅区上要多考虑可持续的因素,用可持续的眼光设计规划我们的住宅区,让我们的住宅区在循环利用上达到高的利用率,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我们的住宅区。

一、项目概况

某小区位于山东某海滨城市。路北为公园; 西接海岸,海岸为城市滨海绿带,再向西便是城市主干道;小区基地呈不规则矩形,地势平坦,占地约 4.4 km2。

二、设计理念

居住环境是人聚居生存活动的基本场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是设计场、空间及其内容,而应是体验,即住户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因此,它也是由“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活动体系有机组合形成。具有满足人生理,生活所需的物质功能和满足人心理意向、文化行为和人格行为所需的精神功能。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的同时,有效控制和布置绿化空间,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全的“绿色住宅”环境。中心景观区构成了整个小区绿化的主景,根据小区名小区,乔木配置主要以秋叶树种为主,体现“秋”意,适当配置一些常绿乔木。灌木多以常绿为主,使整体绿化协调。宅旁绿地多设置一些休息休闲小广场,并融入当地特色,如剪纸等。

三、功能分区及景观设计

1 功能分区

结合实际使用人群和休闲娱乐的需要,将小区分为主景观区、老年活动区、运动健身区、运动健身区、儿童游乐区、娱乐休闲区、休息区等六大部分( 图 1、图 2) ,各部分通过绿地和道路进行有机联系。

1.1 主景观区

主景观区空间开阔,位于居住区景观中心,设有中心水景广场,樱花林,紫藤花架及其他绿地空间。主景观区包括“动”,“静”两大功能,中心水景广场是“动”,樱花林等是“静”。两者依靠水体连接,相互协调,提升小区环境的整体质量。适当的布置一些小品,亭廊,坐凳,石桥,增加情趣。居民既可以在此处游玩聊天和赏景,也可进行垂钓,遛鸟等。

图 1 小区总平面图

图 2 小区功能分区图

1.2 老年活动区

老年人大多喜欢安静,私密的休憩空间,他们希望环境比较接近自然,这样不仅能有好的空气,也可让人的心情心境等达到最佳。很多老年人已养成了早晨在小区中早练,白天在小区中活动,晚上和家人、朋友在小区散步、谈心的习惯,因此老年人活动区的设置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设计中考虑分为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因本小区场地有限,此处的老年活动区主要以动态活动区为主,主要供老年人晨练和舞蹈健身,适当设置一些坐凳,供老年人休息聊天。而供老年人下棋,遛鸟等场所设置在了其他功能分区中,其间通过步道、广场、汀步等将它们连接起来,老年人可以很方便的在各个活动区中来回走动。

1.3 运动健身区

位于小区景观中心东北方向,下方是观赏樱花区,左斜侧是娱乐休闲广场。场地成扇形,区内主要配有健身运动器材,供居民休闲健身。场地周围避免栽植大量落果、落花的树木,以减少对运动场地的不利影响以及场地的清扫工作。

1.4 儿童游乐区

主要功能是作为儿童休闲、娱乐的场所,内部配有儿童游乐设施。周围绿树环绕,外界干扰较小,形成了一个半围合的小空间。为丰富色彩,吸引儿童前来游玩,铺装材料选用淡红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广场砖。注重儿童游乐区的整体安全,避免宠物等进出,并且要远离主干道。还为家长提供休闲座椅等进行看护。还应重视儿童游乐区形象设计和整体场景营造,让孩子得到视、听、触、嗅等全方位的刺激,解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游戏中自发学习,快乐成长。

1.5 娱乐休闲区

小区中设有多处娱乐休闲广场,供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游玩休闲。小区景观中心设有娱乐休闲广场和树阵广场,既起到了娱乐休闲的作用,又可作为人流的集散地。沿着锦屏湖支流设有几处小型广场、平台,并设有休息亭廊。宅间绿地中也有设置少量小型休闲广场,使人们一出家门就有供其休闲娱乐的场地,方便居民生活娱乐。四周配置各类植物,与居住区主干道分离,给人们一个安全休闲环境,可供游人作长时间的停留。

1.6 休息区

主要设置在宅旁绿地中,该片区域远离中心广场和主要道路,外界影响最小,形成宁静氛围比较浓厚的静区。设有多处休息坐凳、长廊等,最适合居民休息。并且该片区域中还设有一些特色小品、文化景墙、花坛等,让人们在休息的同时也能放松心情,舒缓疲劳。

2 主要场地景观分析

小区道路系统和景观节点见图 3、图 4 所示。

图 3 小区道路系统图

图 4 小区景观节点图

2.1 出入口景观

( 1) 银杏大道位于居住区主干道两旁,路宽 5m,围绕小区一周。以银杏为行道树,春夏可观银杏的葱绿,秋天树叶变黄脱落,满地的金黄,给人一种俊俏雄奇、华贵典雅的质感。并且银杏树干挺直,给人一种雄伟大方的感觉,为小区增添了些许古韵味。路边绿化带由色彩绚丽的花灌木构成优美的街道景观,使车辆和行人的进出能有良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 2) 人行入口广场主要是行人进出小区的出入口,不通车。广场呈“L”状,设有入口花坛和单面休息廊架。休息长廊是木材和石材的结合,体现了时代感,并且运用了当地的资源。休息长廊可供进入小区的居民和晨练的老年人进行的休息和交谈。人行入口广场也可做人流集散地。植物配置体现层次感。设计简单大方,不浮夸,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让人觉得一进到小区就有种回家的感觉。

2.2 中心景观

( 1) 中心水景广场为直径40 m 的圆形广场,是小区主要的人流集散地,也是居民主要的活动广场。中心为水景假山石,湖水经过樱花林,延伸到树阵广场边。模拟自然山水,加入喷泉,既体现了自然风光,也表现出了时代感。广场边缘设有弧形紫藤休息花架。居民观赏水景假山和紫藤花的同时,也可在此嬉戏游玩和聊天休息,还可供老年人垂钓,遛鸟等活动。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更好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 2) 樱花林位于中心绿地东侧,通过湖水与中心广场相连。樱花林中设有溢香亭,既可以供居民休憩闲聊,又可观赏樱花的灿烂和湖水的荡漾。溢香亭通过卵石连接园路。春天樱花盛开时,花繁艳丽,满树灿漫,如云似霞,很是壮观,为居住区增添了色彩,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能够放松心情,消除疲劳。

( 3) 树阵广场位于中心绿地西侧,和居住区主干道相接,我选用的树种是朴树,因为朴树树冠圆满宽广,树荫浓郁,可供人们乘凉蔽日,可形成很好的景观效果。并且树阵广场设有石桌凳,可供老年人下棋打牌等娱乐活动。树阵广场旁设有剪纸屏风景墙,体现该市剪纸文化。剪纸屏风景墙还可达到漏景的效果,通过剪纸景墙缝隙人们可以看到后面的景观。

( 4) 休闲广场位于中心绿地北边,广场似波浪状,线条自然,广场中设有休息坐凳,供人们休息交谈,增进彼此感情。休闲广场既可以供居民娱乐休闲,它也作为居住区的主要人流集散地之一。广场靠主干道周围种有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与主干道分隔开,让人们放心安全地在此游玩。

( 5) 舞蹈广场

位于中心绿地东侧,左与樱花林、中心广场相连,右与人行出入口相连。铺装采用了特色铺装,形似剪纸图案,融入该市文化,但铺装色彩采用淡色系,不会使居民视觉疲劳。广场主要供老年人晨练、舞蹈等活动,内设有休息坐凳,供老年人休息。老年人在休息的同时既可以聊聊天,也可以观赏水景和樱花。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 6) 运动健身广场

主要供居民健身娱乐,内设有健身器材、沙坑等。采用塑胶铺地,给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健身场所。

2.3 宅旁绿地

( 1) 特色花坛设置在宅旁绿地中,因为该市三面临海,海洋资源丰富,所以特色花坛以“鱼”为形,体现该市特色,也增加居住区的趣味性。主要以观赏花卉为主,如: 一串红,万寿菊,报春花等。

( 2) 小涌泉是直径为 1 m 的圆形小涌泉,增加情趣和时代感。旁边设有小雕塑,小猫正做着,歪着头,增加趣味感。

( 3) 为融入该市特色,在宅旁绿地中设置小型葡萄架,葡萄架为“S”型,葡萄架连接小广场,广场中设有休息坐凳。人们可以在休息闲聊的同时观赏葡萄。

( 4) 文化景墙以石材为主,景墙上刻有该市历史人物事迹和一些该市地名的由来等地域文化。让人们在休息的同时能够了解当地的文化。

四、结语

建筑环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多注重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而非简单赋予景物以文学描述和图解符号等,把场地的自然要素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反映设计师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认知态度,营造更具特色的居住环境,从而提升城市整体品位。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赵 鹏.默语倾听兴然会应―在地段特征和场所精神中找寻答案[J].中国园林,2001,17( 2) : 29-32

篇7

“自维持建筑”的技术是以建筑节能技术为基础的,以其“完全独立运转”的特点区别于一般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绿色建筑”或“低碳建筑”等概念。在研究节能环保建筑发展历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可自维持建筑的理念比可持续发展建筑理念先行。这种雏形的建筑可持续理论的先行性也正突显了最初建筑师对于节能的理想化和绝对化设想。所以,当“自维持技术”在微型建筑上使用时,要求其达到的首要目标即为实现脱离市政管网下的建筑运转。首先是根据微型建筑的具体用途计算耗能(E1),通过获得太阳能、风能等能源(E2)以保证获得大于或等于微型建筑的耗能,即E2≥E1。使得微型建筑在完全脱离市政管网的能源支持下,亦能独立完成正常生活运转。其次是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建筑耗能(E1),增大建筑自维持的可行性。具体而言,自维持的技术策略分为三方面:a)用电和采暖制冷自维持;b)用水自维持;c)排污自维持,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两方面。

2小型建筑自维持的技术策略

2.1用电及采暖制冷自维持技术建筑供给使用需满足人对于基本用电、供暖的要求,不同建筑根据功能和使用环境产生的能耗也有所不同。由于自维持建筑强调能源可持续性,要求使用清洁能源,目前较成熟的清洁能源一般采用太阳能、风能或生物能(如沼气等)等。太阳能作为一种最为普遍且最为成熟的清洁能源一直被优先利用,中国也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2/3国土面积年日照在2200h以上,年辐射总量大约在每年3340MJ/m2~8360MJ/m2,相当于110kg标准煤/m2~250kg标准煤/m2[2],所以太阳能利用具有广阔前景。对于微型建筑来说,采用太阳能供能的技术也较为普遍且成熟。从能源利用角度来说,太阳能集热板和太阳能电池板具有储能率高、利用率高、可行性强等特性。微型建筑据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a)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是通过集热设备将热量传入建筑物内分配使用,对太阳能的利用高,功率大,便于控制,但需要设备投入并占用室外空间。其中利用太阳能主要分为发电和集热两方面。目前中国国内性价比较高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为光伏技术,主要依靠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来实现。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微建筑结合时一般有两种方式,见表1;b)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被定义为不通过传统采暖方式和主动空调形式来实现舒适的冬季和夏季室内环境的建筑[3]。被动式太阳能技术是一个抽象概念,可以被许多具体技术策略与技术手段来实现。比如被动式自然调节可以分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被动式降温、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这四方面[4],而后每一个方面下又有更为细致具体的技术手段支撑。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采暖方式主要有直接受益方式、新型集热墙的使用和应用多种供暖或降温措施,如以水为媒介的蓄热器,或采用对流式散热等[5]。对于微型建筑来说,完全依赖主动式太阳能来供给采暖、制冷是不经济的,这不仅要耗费过多的设备费用,也不符合生产过程中的可持续生态要求。故要实现建筑采暖制冷自维持应一方面在设计上尽可能利用被动式太阳能,微型建筑可通过调整建筑朝向,选择适当建筑材料(最好是在当地产出的材料),巧妙处理建筑的空间和形体,进行合理建筑构造设计使建筑物自然地应用太阳能供暖、采光并维持建筑能耗。综上可知,主动式和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方式应在自维持微型建筑中综合运用,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绿色设计理念,合理利用每一束可利用的太阳光,必将创造出更加节能、环保的建筑空间[6]。

2.2用水自维持技术微型建筑用水自维持的水源主要来自雨水或附近水源(如江、河、湖、海等,具体情况适建筑周边环境而定)。雨水净化是目前微型建筑自维持用水最常用也是最容易的措施。微型建筑可以采用坡屋面集水或独立装置储水方式,独立雨水收集系统根据初期弃流后的雨水水质情况和实验结果,采取雨水-雨落管-初期弃流装置-贮水池-泵-加药装置-滤池-中水-消毒装置-中水的处理流程,其出水可满足CJ25.1-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7],该水可用作灌溉、冲厕、拖地等杂用。生活杂用水经过特殊专业处理后才能供给生活用水,以煮饭、洗澡、饮用。

2.3排污自维持一般排污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废料处理两方面。一般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厕用水,其特点有三:a)冲厕水中含粪便,是多种疾病的传播源;b)生活污水浓度低;c)生活污水可降解性较好,适用于厌氧硝化制取沼气。根据以上特点,生活污水一般处理方法有:生活污水净化池技术、无动力多级厌氧复合生态处理系统、土壤渗滤生态处理系统。其中,生活污水净化池技术由于净化池后期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每年精心管理、清洁。另外,土壤渗滤生态处理系统针对土地较少情况提出,对土地特性有一定要求。因此微型建筑中应首先考虑无动力多级厌氧复合生态处理系统。即针对独户或联户生活污水的处理,基本形成一套成熟的厌氧处理与生态床相结合的处理方法。生活废料生活中产生的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垃圾,可降解一般采取回收利用,不可降解垃圾则一般归置到城市不可降解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2.4具体小型自维持案例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建筑师将自维持理论和技术运用于构思或实践,有了诸多微型自维持建筑的概念模型或实践案例。如JoseManuelPequeno设计的“可搬运的游客塔”、伦佐•皮亚诺设计的“第欧根尼”小屋,及东南大学设计的铝合金太阳能小住宅“未来屋111”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建筑在供水、用电、排污等多方面的自维持。现具体就一个实际建造案例介绍如下。“第欧根尼”小屋[8]由著名建筑设计师伦佐•皮亚诺(意大利)设计(见图1)。造价约1.72×104英镑(约合2.64×104美元)。主体为木结构,外墙是一层铝板。长3m,宽2.5m,屋顶是三角形,最高处是3.7m。室内面积为6m2,空间包含了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囊括食宿、办公、排泄、沐浴、储物等功能,空间设置合理,环保节能。房屋可以依靠太阳能和雨水实现自维持,屋顶一侧铺设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的电能可足以维持厨房和起居室的用电;生活用水由雨水供给,屋子地板下铺设雨水采集系统和净化系统,以此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且造价相对低廉,故此案例对于一般意义的微型自维持建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结语

篇8

关键词 设计标准;墙体材料;建筑节能;能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042-02

0 引言

目前,对建筑物墙体材料和采暖系统进行革新是建筑节能的核心,其中墙体材料在建筑节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是从保护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环境进入良性轨道的大局出发,以调整产业结构和推行住宅产业现代化为中心环节,达到节地、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环境、改善建筑功能为目的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1 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的基本现状

1.1 墙体材料的基本现状

墙体材料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砂浆、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毛石、毛料石等。实心粘土砖消耗大量粘土,严重占用耕地,大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城市采用砌块建筑的差别和发展都是很大的。从1995年起,上海市开始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成10个住宅试点小区,总面积达1 000 000m2。至1997年扩大到44个,总建筑面积达4 500 000m2。混凝土砌块在美、日已成为墙体材料主要产品,约占总量的1/3。近年来还有许多生产建筑用砖的新动向,如不用砂浆的砖、高强度压力硬化砖、巨型陶瓷砖、可切割的混凝土砖、生态砖、环保地砖等。国外还生产应用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织物增强混凝土,能承受较强预应力和拉力,从而使生产薄壁混凝土构件成为可能。

1.2 建筑节能的基本现状

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有大幅度的提高,建筑结构节能主要是考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加拿大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上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屋面主要采用岩棉、矿棉、发泡聚苯乙烯等保温材料。平顶屋面主要采用外保温做法。墙体推广应用材料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砌块、混凝体多孔复合保温砖等节能节能材料。欧盟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也有较高的要求,墙体传热系数指标为0.4~0.6。

很多国家鼓励采用新型能源,例如,地热能和太阳能。太阳能与建筑合并设计,使得太阳能的效率提高了,也使得建筑物美观。我国建筑节能还处在起步阶段,各种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还不完善。建筑节能的推进,还需要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我国在建筑围护结构的关键性技术以及建筑建筑热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还需近一步加强。但是,从90年代初到2010年底,我国也开展了新型墙体材料、节能保温等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新型的墙体材料被广泛使用,新建建筑也采用了节能技术。并提出了几点经验:1)完善的法律体系,如能源法、建筑节能法等;2)推进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由政府加大力度对新型节能技术的研发;3)严格推行能效标准和标志制度;4)有良好的融资机制。

1.3 推进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的措施

1)制定完善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规划和配套的技术规定。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当地节能设计标准;2)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质消耗和废物排放为特征的生态型居住园区,建立商品住宅成品房交付使用制度;3)积极开发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把开发非粘土新型墙体材料作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主导产品。鼓励和支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在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产品向轻质、高强方向发展。加大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巩固建制镇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含市政工程)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成果,并逐步向农村延伸;4)加大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规范,重点围绕建筑物墙体、楼面、门窗、遮阳等建筑围护系统,空调、照明和热水供应等设备系统,太阳能、风能、地源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加大对节能材料、产品和技术的科研、推广应用力度;5)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根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作用,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开发进程和科技成果转化。

2 案例分析

2.1 基本概况

温州是浙江省开展墙体材料改革工作比较早的城市,1993年成立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混凝体小型空心砖砌块、混凝体砖等新型墙体材料相继出现,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温州共生产新墙材20.1亿块标砖,同比增长45.6%,保护节约土地3504亩,节约能源13.17万吨标煤,利用废渣101万t,城镇新墙材建筑应用比例达93.79%,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墙体材料变革调查

表1为2009年温州市墙体材料厂家分布表。2009年12月底止,温州市经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办公室产品认定的新墙材企业有79家,生产的产品砖类有:混凝土砖、混凝土多孔砖、煤渣砖、利废烧结多孔砖、页岩烧结多孔砖;块类有: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复合陶粒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石膏砌块;板类有:钢丝网聚苯乙烯夹心板、钢丝网架矿棉夹心板、钢丝网架珍珠岩夹心板、硅镁加气混凝土空心轻质板材、纸面石膏板;轻钢结构房。已形成砖、块、板、轻钢四大系列16种产品,新墙材产品品种较为齐全,为保护耕地,节能利废、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建筑节能作出了重要贡献。

2.3 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表1可以看出,到2009年,实心粘土砖厂家已经淘汰,很好的实现墙体材料的变革和建筑节能的推进。从表1可以看出,混凝土砖厂家有49家,占整个厂家整数的62%。这说明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墙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砖混向框架、框剪结构迈进,建筑结构改变带动了墙材应用的变化,混凝体砖相比其他墙体砖应用广泛。

2.4 主要用墙体材料对比分析

从表1 得知,温州主要用墙体材料为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表2为3种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对比表。

自保温体系的优点:与传统的节能保温做法相比较,造价远远低于传统砌块加保温饰面的价格,从表2可以看出,改善保温隔热性能;施工方便,易于保证工程质量。缺点:自保温砌块墙体容易形成热桥,减少了保温效果;混凝土剪力墙采用自保温砌块,会使得墙后增大,急需对剪力墙如何使用自保温砌块做出研究。

3 结论

1)对建筑物墙体材料和采暖系统进行革新是建筑节能的核心。围护结构中,墙体结构的传热损失约为60%~70%,应此应该加强对墙体材料的节能控制。

2)从温州市的墙体材料革新证明了墙体材料革新的必要性,墙体材料的革新对保护耕地不使用实心粘土砖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韦彦.新型墙体材料的干缩性能与应用[J].广东建材,2001(3):197-199.

篇9

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从本世纪初到目前这几年一直是建筑及室内外环艺设计职业教育的黄金期,以培养周期短、就业率高、择业范围广为特点的艺术设计教育成为市场的关注点,三年制专科环艺设计专业迎头之势不减,以输出既能在装饰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又具有适应多种职业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环艺设计专业在职业教育中方兴未艾,但文化课基础薄弱的艺术生对课堂教学的叛逆在速成的环艺设计专业蔚然成风,艺术生冷落基础教学课程让教师深感尴尬之余,也对即将迎来人口拐点的广东环艺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深感困惑。

导入以案例为工具的启发式教学

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西方的智慧》一书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就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自己领会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高校里的那种有指导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思考。”罗素的提醒对于我们环艺专业的《酒店空间设计》课程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酒店空间设计》在室内设计专业方向中属于核心课程,教师从课程一开始就应该通过介绍或者以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意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酒店是具有居住功能但又不同于以往所设计的住宅、小型别墅等居住空间的模式,而是人们在住宅中的居住方式在商业空间中的一种短期释放。而这种带有居住性质的商业空间的结合性设计将从寻找学生设计的问题开始,熟悉和完善具备社会需求的设计者能力。另外,《酒店空间设计》的教学在室内设计专业这样一个对文理科分析能力并重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好的或者合理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尤其对于工科知识相对贫乏但以叛逆个性自居的艺术生来说,根据知识及专业要求出发,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讲授、问答、讨论、引导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尤显重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方式方法。首先是每次上课前都要在黑板上拟定3-5道思考或选择题让学生回答,由于这种方式以前不曾经历,学生有比较大的抗拒心理,但还是能够调动其思维朝课程预定的教学目标发展。

其次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教学的叛逆态度,采用案例引导的方式,把案例编入教案并在课前6周上传到学院的校园资源计划平台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减少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说教,把课堂时间集中到目前流行的酒店设计案例中,比如广州美院的集美组主创力量设计的番禺长隆酒店、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等经典案例,让学生始终被鲜活的前沿资讯吸引,使得被好奇与叛逆所激发的原创力在课堂讨论中碰撞出灵感,教师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学生的状态适时抛出课程作业,按照教学计划的预期,《酒店空间设计》课程采取任务书驱动设计模式,把课题设计的要求与期限提前释放给学生,而且把课题设计的条件限定、设计对象做了充分说明,以期让学生在课程集中的下半段期限内能够自主完成。这样的安排促使学生去发现课题设计中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针对自己发现的与目前相关的酒店案例以及这些酒店存在的利弊等不明白的地方能够主动来求教老师,引导学生从设计的被动式转变为主动需求和设计冲动。

这种率先提出课题的任务驱动型设计,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和观点的梳理,对学生提出符合个人能力的任务,在随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见解去寻找设计素材并制作相应的PPT作课题进展汇报,以此展现课程设计进度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观察和把握设计能力的一次整理。笔者针对每个学生的ppt做分析点评,对每个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期许,而学生会针对老师的提问做出相应的回应。这样的方式对于课题设计的推进起到信息和能力的双向互动,期盼能成为一种良好的循环。

引导学生逆向利用案例

西班牙建筑师阿勒(AlelondrodeloSoto)在马德里高等建筑技术学院任教时为毕业典礼上的学生作过一次致辞。演讲中他把学生的“叛逆”个性和资深设计师身上特有的“经验”并列起来,这种对等其实是设计教育中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叛逆与“经验”看似对立,其实它们也有共同关注的对象,那就是对实践案例的分析。事实上“经验或知识”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案例的总结、消化和积累,所以对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模仿与借鉴是持有知识中“叛逆”精神的前提,设计教育既要保护艺术生不羁的个性空间,又要顾及基础知识的传递,因为学生的设计创作很大程度上依赖知识的积聚与沉淀,课堂教学中同样面临这两方面的选择问题,偏向叛逆精神的设计教育所顾虑的是缺乏评价的标准,偏向设计“经验”的教育考量的则是推动知识的更新动力。如何把这两方面在酒店空间设计课程中有效的结合起来,是我们课程教学努力的目标,笔者希望能够利用案例工具来嫁接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设计之间的矛盾。

在众多的酒店实际案例中,笔者精选了集美组的长隆酒店和贝聿铭的香山饭店作为课程教学案例,并积极鼓励学生顺着设计师的逻辑倒推其设计思维的原始过程,空中课堂里的课程教案中已包含教学案例,上课前就要求学生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对案例全面深入的讨论也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教案中着重强调的是酒店空间设计中的创意来源、空间界面、平面布局和结构关系几个环节。其他涉及到的环节包括酒店的类型、设计的表达和表现、设计手段和使用材质的关联。

课堂讨论中首先推出的长隆酒店案例侧重于对撒法理(SAFARI)风格的设计,集美组针对长隆酒店的功能问题基本解决后,通过对国内外的综合考察,确定以非洲撒法理风格为装饰设计的中心,撒法理风格是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东非发展起来的,是第一个与非洲野生动物发生关系的时尚风格,集美组在设计时努力创造一个国际特定的旅游氛围,室内大量采用天然材质,比如天然的石块、木料等,为突出撒法理的特征,集美组在酒店餐厅的顶部用帆布或者亚麻布帆营造非洲气息,各种共享空间及娱乐场所等界面还用羚羊角交错组成壁灯,有跳跃的羚羊雕塑布置在大堂的中央底座,低矮并带有非洲部落特色的总服务台和大堂酒吧形成游客视线的中心。

为增强长隆酒店的旅游消费功能,集美组还特意在庭院的设计中组织了动物景观,恰当地凸显了野生动物在整个酒店空间中的强势地位。集美组的长隆酒店案例帮助学生思考怎样建立形式与功能的合理关系并把这种理解落实到酒店空间的设计中。比集美组的长隆酒店案例更早的是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适合在课程早期的场地空间讨论中引用,香山饭店案例是场地关系、地方文脉以及装饰空间综合关系的绝佳案例,贝聿铭创造出一种改良的中国式合院平面布局模式,既有中国古典装饰的传统特色,又涵盖了现代主义的韵味。整个饭店依凭山势,蛇蜒曲折,院落相间。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饭店中心面积780平方米,仿北京四合院天井式设计。饭店在1982年开业后,又在2007年重新装修,共有客房总数283间,标间面积36平米。

经典案例倒推获取设计的一般程序及立意思想后,接下来要求学生开始课程作业的构思与设计,尽管“酒店空间设计”的课时较短,本课程的教学依然按照方案设计的概念阶段、方案设计深化阶段、方案设计表达阶段三个方面有序推进。鉴于时间限制,课题设计中的模型制作更改为设计草图或3D建模替代,在方案设计初期,让学生通过草图体验和分析空间功能、布局,笔者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指出利弊,提出新的要求;在方案深化阶段,学生会通过透视图等辅助手段进一步完善,同时发现新的空间设计形式;在设计最终的表达阶段,学生会用效果图来说明和展现个人的理念和成果。

课程作业及教学总结

本次课程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广州五星级酒店的首层空间,一层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首层的功能需求:接待大堂(含总服务台及休息区等),行李房及贵重物品寄存处,大堂吧、西餐厅(自助早餐、西餐正餐)、商务中心、购物中心、美发美容室、旅行服务社及电话室、现场办公室及行政办公室等。

设计要求:

(1)绘制平、天、主要立面图2个及节点大样图若干

(2)接待大堂手绘图

(3)功能划分合理、设施设计方便、配套齐全、室内装修高档、选材豪华、具有突出的装饰风格或具有地域特色的装饰风格。

(4)平面布局要考虑到消防分区或符合消防规范

(5)天花中要考虑到中央空调的风口定位。

(6)绘制效果图4-6个(可以是电脑或手绘效果图)

(7)施工图一套。

本文选取了2份作业在这里作简单的介绍,这些作业是学生不断改进的结果,也是多轮设计方案中的最终一轮。它们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中间阶段,陈伟亨同学的方案设计是混合风格,在设计中呈多元化展示的状态。以中西柔合建筑环境艺术为主要特征,其室内装饰陈设既实用,又具有传统特征。孙雷同学的设计为构成风格,融合了现代设计的前沿元素。两位学生在首层设计中除了要处理环境关系外还要把握对不同使用空间进行合理配置的技巧,其平面布局上均采用了相对对称的轴线,教学案例为他们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设计没有停留在平面布局的关系上,而是在功能空间配置和内部空间感受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深化,整个作业展示出设计通过不断更改与推演后所获得的良好品质。

总结起来本课程的教学动机源于教师对艺术生叛逆个性的理解并试图通过编制实践案例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实现这个动机,笔者在课堂中应用以适合引起学生思考及课堂讨论的启发式教学,通过各种生动的案例在教学过程反复出现,强化学生的思维按既定模式推进,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欣赏和思考案例中内在的逻辑,避免对案例某些手法的简单模仿。

最后,本课程的教学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流程。课程流程从提出问题、分析讲解、实际操作、教师点评,再到提出新的问题、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螺旋型的课程流程中自然累积,整个课程教学目的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到引发设计程序的思维方式建立。

从本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发现2个问题:

(1)课程的属性与艺术生知识结构的巨大落差造成上课质量的完整性,本课程以建筑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社会学等为基础,对这些知识的欠缺使学生对课题设计的表述乏力。

(2)在以高职强调技师培养的前提下,对课程的精简影响到对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诸如前期的社会调研,实地考察等都未有时间具体实施,影响到学生对酒店的具体认识与设计定位。

篇10

关键词:袖珍公园;开放空间;公共绿地;场所精神

1 袖珍公园的发展现状

1.1 袖珍公园发展的背景

随着国内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的快捷,人们逐渐地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且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与精神需求。然而,市中心的大型综合公园或位于城市边缘的郊野公园由于远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区域,并不能够满足人们日常接近自然、放松身心、结识朋友等需求。因此,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区域出现了一种“小型”的绿地―袖珍公园。这种绿地不仅具有生态和景观效应,更具有便捷的可达性。尤其是当多个这种绿地形成系统时,即可以满足人们游憩、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了对袖珍公园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一系列适合美国本土的袖珍公园的建设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包括袖珍公园的选址,尺度,入口、植物、材料等等细微问题,更着重研究了袖珍公园的使用人群以及人们在使用袖珍公园时的各种问题,从而使袖珍公园成为一个更为系统、更为完善、更为人性的场所。

1.2 袖珍公园的概念

袖珍公园又称小游园、迷你公园、绿亩公园等等,实质是一种小型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它具有提供公共休憩场所、平衡城市空间、调节土地使用密度、城市防灾、美化和净化环境、防止污染等多项功能,有利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沟通。城市开放空间可分两类:一类是属于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另一类是属于城市内部的户外区域。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功能性特征,而袖珍公园不仅具有开放空间的上述特征,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袖珍公园可以是小型公园,也可以是小广场、林阴步道、庭园、居民区或大学校园内的公共绿地等;甚至可以是这样相对意义上的小空间:树阴下的零星绿地,草坪上布置的几块景石,人们可以去欣赏,也可以坐上去休憩、交谈,所包含的内涵是广泛的,它移多种多样的形式地渗透到城市生活空间的各个层面。它是随机地分布在人们日常活动空间范围里的,它们容易被忽略,但它们的存在的确改善了城市空间环境,对人的视觉、心理、生理都会产生影响,而且对人的社会交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常见的袖珍公园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绿化和水体、服务于成年人的休息场所、服务于儿童的游戏场所、无障碍设计、道路、环境小品、识别性强的标识、可开展集体活动的开敞空

间等[2]。

2 袖珍公园的功能

2.1 功能概述

袖珍公园和小型公园服务于不同年龄、不同习惯和不同时间造访公园的使用者。根据对袖珍公园的界定理解可以看出,袖珍公园的功能并不是具备公园所有的功能而是就其使用者的某种或某些需求而设计的功能。这一方面是由于其面积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的节约。

2.2 功能范围

从广泛意义上,袖珍公园具有提供休闲娱乐、公共交往、美化环境、调节土地使用密度、防震防灾等作用,它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话沟通。就其主要功能方面,袖珍公园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2.2.1 生态功能

袖珍公园具备改善城市局部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生态功能。袖珍公园因面积小,所以单个的袖珍公园对调节和改善城市大环境作用不明显。但是多个袖珍公园组成的袖珍公园系统或是绿地率占到50%以上的袖珍公园可以形成一定的小型生态环境,调节微气候,提高小环境的空气质量,能够给空气污浊的城市带来新鲜而富有生命力的环境。同时,能够防震防灾,降低噪音和空气污染等。

2.2.2 社会功能

袖珍公园因其小且无处不在的特点,因而贴近人们的生活,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室外活动场所,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的场地。又因袖珍公园具有多种使用功能,能够为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的居民提供不同的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交往。

2.2.3 景观功能

袖珍公园大部分位于城市主要街道、交叉口,居住区等方便居民出行的地方,因此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装点街景,美化城市,丰富城市空间层次和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形成特定的城市景观特征,构筑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并且能够使游人暂时忘却纷繁芜杂的世界,置身于绿色美景之中,具有可休息,可通行,可观赏的功能。

3 袖珍公园的现实意义及实例分析

3.1

袖珍公园的现实意义

彷如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一叶绿洲,袖珍公园首先应具备一个植根于周围大环境中的独立的生态系统,可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围环境小气候;其次,必须具备一个完善的空间功能结构,它应该既拥有大面积开敞的空间,为公开的社会活动和集会服务,又要有私密的空间为私人聚会服务;最后,它应该成为城市景观构成的一个重要元素,成为城市景观的控制点。

在城市建设中,从宏观上看,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又服从于环境艺术,而环境艺术的核心正是“人”这一主体。从微观上看,城市内部的各种零星空间、街道、广场、建筑内庭等等都可以说是一种“微环境”,它与人的身体更加亲密,关系也更加紧密。袖珍公园正是这样一种“小空间”,它意味着:首先,它是个人的、静谧的、有诗意和有人情味的,与大城市的杂乱、喧闹、非人性等等现状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小空间” 就是一种“微环境”,雕塑、水体、植物等都可以成为其中的主题,并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宜人的空间。如街头咖啡座、电话亭周围的等候处、路口水池旁等等,各种形式的空间都可作为袖珍公园,这不仅为城市居民和行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还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在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土地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下,提倡对城市中的许多零星空地的利用,以最大限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从而改善城市小气候;二是从环境艺术的观点出发,许多小空间被当作袖珍公园来处理,使它们成为微生态环境。由点、线到面,从而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2 实例分析

以特尔海里斯袖珍公园为例,这处公园占地约4hm2,位于一处公共住宅区内,有里斯本振幅出资修建和维护。该住宅区附近有地铁站,交通便利,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设计,公园空间的布局凌乱分散,吸引力不够。因而在后期的设计中,水的方案设计是主要元素,他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大道上的音乐喷泉,水流随着音乐的高低而起落,增强了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下人行道。地铁站的标高低于住宅区,哪里设计了一个聚会广场,通过岩石花园解决了高差问题。方案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高大的绿化树木,自西向东穿过花园,形成一道轴线。茂密的树藤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屋顶,为户外活动提供遮阴。这个公园为附近的居民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是袖珍公园中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4 结论

综上所述,袖珍公园在城市空间里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环境的改善和景观的形成,是城市空间组成部分中独特的因子。最后,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在袖珍公园设计中应强调景观设计师、环境学家、社会学家、政府部门等多方的协调配合,同时应该尽可能让更多的当地居民参与袖珍公园的设计[5]。只有通过这种协作过程,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人情味、具社会包容性且有积极影响力的公共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 西蒙兹著.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293~297

[2] 陈跃中著.休闲社区[J].中国园林,2003(1),12~16

[3] 吴必虎.董莉娜等.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研究[J].中国园林,2003(5).48~50

[4] 戴学锋著.公园本义[J].中国园林,2003(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