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3-07-12 17:4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篇1

关键词:导流标准 导流时段 导流流量 导流方式 导流建筑物

1 施工条件

(1)工程概况

石峡子水库枢纽工程位于达州市境内,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乡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控制集水面积52.2km2,坝址以上主河道长度8.2km,平均坡降11.4‰。该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溢洪道、导流(放空)隧洞及灌溉取水隧洞等工程组成。拦河大坝为砼面板堆石石渣坝,坝轴线长197.00m,坝顶高程414.50m,最大坝高58.50m。

(2)水文、气象条件

流域处于大巴山暴雨区边缘,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其次是地下水补给。洪水发生的时间与暴雨相应,年最大流量发生在5月~9月,7月最多。洪水过程具有峰高量大,陡涨陡落,过程尖瘦,历时短的特点。洪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设计流域年内洪水分为四期,即汛前过渡期(4月)、主汛期(5月~9月)、汛后过渡期(10月、11月)和枯水期(12月~3月)八个时段。多年平均降水量1188.8mm,多年平均气温17.2℃,多年平均蒸发量1054.5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412.8h,多年平均无霜期299d,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风速1.3m/s,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14.0m/s。

坝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见表2。

(3)地形、地质条件

坝区地质构造简单,无断裂构造通过,为单斜地层,基岩大多,岩性为砂岩与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岩层产状N30°~40°E/NW∠50°~54°,倾向右岸略偏下游。坝址区第四系覆盖层一般厚1.0m~5.5m,最厚的达8.6m,结构松散~稍密,局部具架空结构,承载力较低,变形较大,不宜作地基持力层,应清除;下伏强风化带岩体风化破碎,呈碎裂结构,岩体变形大,承载力低,弱风化岩体相对完整,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其变形相对较小。导流(放空)隧洞进、出口边坡为斜坡~陡坡地形,基岩,边坡岩体整体稳定,岩性为砂岩。

2 施工导流方案

(1)导流标准及导流流量

本枢纽工程为Ⅲ等工程,其主要建筑物为3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有关规定,枯期低水围堰为5级临时建筑物。导流标准重现期为5~10年。对枯水时段11~4月,五年与十年一遇导流标准围堰顶高程相差最大为0.56m,围堰工程量相差仅1479m3,采用上限工程安全度较大,故选定导流洪水重现期为10年(P=10%),相应洪水流量为46.2m3/s。

结合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强度的均衡,选择渡汛洪水标准为重现期20年的洪水(P=5%),相应洪水流量为336m3/s;导流隧洞封堵后坝体的度汛洪水标准为重现期50年(P=2%),相应洪水流量为429m3/s。

(2)导流时段

根据水文资料,本枢纽工程洪水分为四期:11月~次年3月为枯水期,4月为汛前过渡期,5~9月为主汛期,10月为汛后过渡期。本工程拟定导流时段11~3月、10~3月、11~4月、10~4月进行比较,枯期导流时段比较见表3。

根据上表分析,为减少初期基坑施工强度,充分利用汛前、汛后过渡期,以增加有效施工时间,故确定导流时段为11月~次年4月,枯期有效施工时间为6个月,满足枯期施工要求。

(3)导流方式

第一方案:高围堰挡全年洪水(Qp=10%=267m3/s),隧洞过流。该方案堰前水位375.52m,上游围堰最大高度18.50m,导流洞洞径(5.5m×6.5m)。

第二方案:低围堰挡枯期洪水(Qp=10%=46.2m3/s),汛期坝体临时断面挡水渡汛,隧洞过流。该方案堰前水位369.05m,上游围堰最大高度11.20m,导流洞洞径(3.0m×4.5m)。坝体临时挡水断面采用挤压砼边墙护坡,挡水渡汛洪水标准Qp=5%=336m3/s,相应度汛断面水位390.0m,临时渡汛断面顶高程391.0m,临时渡汛断面填筑强度6.34万m3/月,月平均上升高度7m。

第一方案围堰高,导流临时工程量和临建费用较大;第二方案在一枯内需完成坝基开挖、基础处理和填筑坝体至度汛断面高程,填筑强度适中,一枯内施工任务易于完成。

结合该水库枢纽工程放空隧洞与导流隧洞相结合的有利条件,通过分析比较,本水库枢纽工程施工导流选择第二方案:枯水期低围堰挡枯期洪水、汛期坝体临时断面挡水的隧洞导流方式。

(4)导流建筑物

导流隧洞:该导流隧洞为城门洞型形,结合水工布置要求,本阶段对该导流隧洞分别作了3.6m×4m(侧墙高2.2m)、3m×4.5m(侧墙高3.0m)、4m×5m(侧墙高3m)三个洞径的比较,计算结果见表4。

通过以上比较,结合临时工程投资及填筑强度综合考虑,本阶段推荐洞径为3.0m×4.5m(侧墙高3.0m)。导流隧洞进口底板高程364.00m,洞身轴线长480.0m,导流隧洞出口明渠与天然河床顺接,出口底板高程360.35m。导流隧洞按放空隧洞要求设计,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衬砌,厚30cm。

枯期围堰:本着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开挖石渣弃料和便于施工等目的,采用土石围堰。上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粉质粘土斜墙结合土工膜防渗,上游围堰最大高度11.20m,顶宽6.5m,围堰轴线长40.1m,上游迎水面边坡1:3.0,背水面边坡1:2.0;下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粉质粘土斜墙结合土工膜防渗,下游围堰最大高度3.8m,顶宽6.5m,围堰轴线长29.5m,迎水面边坡1:2.5,背水面边坡1:1.5。

3 结语

枯水期低围堰挡枯期洪水、汛期坝体临时断面挡水的隧洞(导流隧洞与放空隧洞结合)导流方式,适用于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量不大且地质条件允许的山区性河流,不但降低了围堰高度,减少了临时工程量和临建费用;而且减少了枢纽工程的施工干扰,加快了施工进度,达到了经济、合理和安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S].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5397-2007)[S].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谭靖夷.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施工卷).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边坡;预应力锚索;均匀设计;敏感性;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TV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4-0200-06

在岩石边坡工程中,特别是高陡岩质边坡的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由于不满足稳定性或者安全系数的要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预应力锚索加固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经济的锚固方法在边坡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1-2]。预应力锚索是一种可承受拉力的结构系统,它能充分调用工程地质体或构筑物自身潜在的稳定性并改善其内部应力状态[3]。但是预应力锚索锚固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影响预应力锚索锚固效果的因素众多[4],因此在实际设计研究中确定影响预应力锚索锚固效果的敏感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可以归纳为两种:单因素分析法[5-6]和多因素分析法[7]。其中多因素分析法包括正交设计[8-9]、均匀设计[10]、基于正交设计的RBF人工神经网络[11]等多种方法。本文以某水电站泄洪洞进口预应力锚索锚固边坡为背景,首先基于均匀设计法对影响预应力锚索锚固效果的锚固角度、锚固力、锚索间距以及锚索长度等锚固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然后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针对敏感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为工程施工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开挖边坡位于右岸坝线上游400~450 m处的一小山梁下部,正处于材料力学参数较弱的变形体(Bxt2)上,变形体厚度为30~50 m不等。开挖边坡上部高程2 327 m,岸坡高差达200 m,岸坡整体坡度50°左右。按照边坡岩体分类结果,进口边坡岩体为Ⅳ级。开挖边坡地质图和4-4剖面图见图1和图2。边坡岩体的设计计算参数采用值见表1。

4锚固参数优化设计

根据敏感性分析的结果,由于锚索间距H为不敏感参数,故只需重点对锚固力T、锚索长度L 以及锚固角Φ这些参数进行参数优化设计。按照敏感性参数大小的顺序依次对锚固角、锚固力以及锚索长度进行有限元优化分析,能够有效减小在优化过程中各敏感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各锚固参数最优化。预应力锚索加固位置及数量见图5。

4.1锚索间排距

由地质资料可知,预应力锚索几乎全部锚固在碎裂岩质边坡上。该种岩质边坡的变形模量较小,为减小相邻锚索张拉的影响,锚索间距不宜太小,而为避免锚索之间出现应力跌落,锚索间距也不宜太大[17]。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18]中规定,预应力锚索的间距可设定锚索间距为4~6 m,据此分析确定,锚索间距可设置为4 m。

4.2锚固角优化

4.3锚固力优化

在锚索长度为50 m、锚索间距为4 m、锚固角度为5°以及其他初始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计算锚索取600 kN、800 kN、1 000 kN、1 500 kN时向坡外最大位移、最大拉应力以及塑性区,结果见图8-图10。可以发现,随着锚固力的增大,边坡向坡外的最大位移以及最大拉应力均随之不断减小;在锚固力增加到1 000 kN之后虽然最大位移以及最大拉应力仍在随着锚固力的增大不断减小,但曲线已经放缓,减小速度减小。通过图7不同锚固力下塑性区图的变化趋势还可以发现,在锚固力增加到1 000 kN之后塑性区面积变化也不太明显。综合分析安全、经济、合理等方面因素后,可以确定锚索的锚固力可设置为1 000 kN级。

4.4锚索长度优化

在已知锚固力为1 000 kN、锚索间距为4 m、锚固角度为5°且其他初始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计算锚索取30 m、35 m、40 m、45 m、50 m、55 m和60 m长度时的边坡向坡外最大位移、最大拉应力以及塑性区,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图11—图13。可以看出,随着中下部锚索长度的增加,向坡外最大位移以及最大拉应力值均逐渐减小,但是减小趋势在锚索长度为45~50 m时有所放缓。同时通过图13所示的不同锚索长度下塑性区分布图可以看出,随着锚索长度的增加,塑性区的范围均逐渐减小,但减小趋势在锚索长度为50 m之后几乎不变。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合理等方面因素后,可以设定锚索的锚索长度可设置为50 m。

4.5优化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优化计算结果,采用优化的预应力锚索锚固参数(锚索间距4 m、锚固角度为5°、锚固力为1 000 kN、锚索长度为50 m),对该水电工程开挖边坡边坡进行加固,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见图14和图15。

从优化加固后的边坡应力以及应变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加固后的最大位移为2.729 cm,最大拉应力为0.402 MPa。从图13(e)可以看出,优化加固后在开挖边坡上只有少量零星的塑性区出现,且塑性区之间均没有连通,加固后的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说明上述优化加固方案是可行的。

5结论

通过以上基于敏感性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加锚开挖边坡的预应力锚索锚固参数(锚固力T、锚索长度L、锚固角度Φ以及锚固间距H)进行的优化设计,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参考文献:

[1]徐青,徐寅,陈胜宏,等.复杂岩质边坡预应力锚索优化设计[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28 (2):32-37.

[2]侯岩森,罗国浩.预应力锚索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水运,2011,9(9):151-152.

[3]李建林,王乐华,刘杰,等.岩石边坡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丁秀丽,盛谦.预应力锚索锚固机理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7):980-988.

[5]时卫民,郑颖人.库水位下降情况下滑坡的稳定性分析[J].水利学报,2004,(3):76-80.

[6]钱波.基于单因素试验的三级配RCC施工配合比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11):110-112.

[7]陈高峰,程圣国.基于均匀设计的边坡稳定性敏感性分析[J].水利学报,2007,(11):1397-1401.

[8]张旭辉,龚晓南,徐日庆.边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的正交法计算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3,16(1):36-39.

[9]倪恒,刘佑荣,龙治国.正交设计在滑坡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7):989-992.

[10]梅松华,盛谦,冯夏庭.均匀设计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6):2694-2697.

[11]夏元友,熊海丰.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人工神经网络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6):2703-2707.

[12]方开泰.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3]邓祖新.SAS系统和数据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4]燕乔,吴长斌,张岩.基于均匀设计的邓肯E-B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7):82-85.

[15]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6]赵尚毅,郑颖人,时卫民,等.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边坡稳定安全系数[J].岩土工程学报,2002,24(3):343-346.

[17]吕庆,孙红月,尚岳全,等.预应力锚索框格梁体系加固破碎岩质边坡合理间距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1):135-140.

篇3

关键词:大坝、大坝稳定分析、大坝渗流分析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水库位于距离商城县城北部约29km的鄢岗镇境内,坝址处在淮河水系白露河支沟上,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水库下游保护区内有0.18万人、400亩农田,水库的地理位置重要。水库一旦失事,将对下游造成较大损失。

2.大坝工程地质评价

现大坝顶宽3m,坝高约3.92m。

第①层坝体填土由重粉质壤土压实成,褐黄、黄褐色,硬塑状,土质不均一,含少量中、轻粉质壤土,偶见砾石。天然干密度ρd范围值1.39~1.47g/cm3,平均值1.43g/cm3。根据现场注水试验成果,坝体填土渗透系数范围值为5.2×10~5~1.3×10~4cm/s。

因此,坝体填土压实不均,质量一般,不满足防渗要求,存在渗漏稳定问题,建议对坝体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对上下游坝坡进行整修。

3.坝基工程地质评价

坝基为主要为第四系重粉质壤土和第三系泥岩。

第②层重粉质壤土天然干密度ρd范围值1.46~1.67g/cm3,平均值1.58g/cm3。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注水试验成果,第②层重粉质壤土渗透系数范围值为1.5×10~5~5.3×10~5cm/s;第③层重粉质壤土天然干密度ρd范围值1.52~1.61g/cm3,平均值1.55g/cm3。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注水试验成果,第③层重粉质壤土渗透系数范围值为1.4×10~5~6.5×10~5cm/s。

故坝基不存在渗漏问题。但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时存在散渗问题。

4.大坝渗流计算

大坝渗流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计算断面选取大坝主河槽段最大坝高断面(桩号0+080)。

1.计算原理及基本参数

a)计算原理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求解渗流场。稳定渗流方程为:

(公式4-1)

式中:k――土的渗透系数;

Ф――势函数,Ф=(P/γW)+γ

γw――水的容重;

P――水压力。

渗流稳定按有限深透水地基上的均质土坝计算。

b)计算工况

由于现状淤积严重,死水位低于淤积高程, 1/3坝高水位与兴利水位基本持平,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1],坝体渗流计算工况为:

(1)兴利水位;

(2)校核水位;

c)计算参数

不同岩层渗透系数如下:

坝体填土:k=1.4×10-4cm/s

重粉质壤土:k= 5.3×10-5cm/s

2.计算结果

按照《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2]规定,允许渗透坡降:

[J]=(Gs-1)(1-n)/K (公式4-2)

式中:Gs―表层土的土粒比重;

n―表层土的孔隙率;

K―安全系数,取1.5~2,此次取1.5。

坝体填土:

Gs=2.71 e=0.954 n= e/(1+e)=0.488

[J]=(2.71-1)(1-0.488)/1.5=0.584

其它土层允许渗透比降见表6. 4-1。

各工况下,大坝现状渗流计算结果汇总于表4-1中,

表4-1 大坝下游现状渗透计算成果表(0+080)

由计算成果可以看出,坝体渗透坡降满足规范要求。

5.大坝稳定计算

5.1大坝坝坡稳定复核

a)断面选取

根据坝高、坝体结构和地基情况,选取主河槽处最大坝高断面计算(桩号0+080)。

b) 筑坝土料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商城县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大坝稳定分析采用的物理力学指标如表5.1-1。

表5.1-1坝工计算土体参数

c)稳定计算方法

依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坝坡稳定采用瑞典圆弧法。

d) 边坡稳定计算工况

由于现状淤积严重,死水位低于淤积高程, 1/3坝高与兴利水位基本持平;现状校核水位高于现状坝顶高程,稳定分析计算工况分为以下几种:

1)上游坝坡正常工况

①稳定渗流期(兴利水位,下游无水);

2)下游坝坡正常工况

①稳定渗流期(兴利,下游无水);

e) 现状坝坡稳定计算成果分析

计算成果列于表5.1-2

表5.1-2 大坝现状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成果表(桩号0+080)

从表5.1-2中可以看出,在各种特征水位运行工况下,大坝上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5.2加固后大坝坝坡稳定计算

一、坝坡稳定计算

计算参数及方法同加固前。

边坡稳定分析计算工况分为以下几种:

1)上游坝坡正常工况

1.稳定渗流期(兴利水位,下游无水);

2.不稳定渗流期(校核水位突降至兴利水位,下游无水);

2)下游坝坡正常工况

1.稳定渗流期(兴利,下游无水);

2.稳定渗流期(校核,下游无水);

e) 加固后坝坡稳定计算成果分析

表5.2-1 大坝加固后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成果表(桩号0+080)

从表5.2-1可以看出,在各种特征水位运行工况下,大坝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

6.结束语

根据水库大坝的稳定分析可知,为保证大坝稳定,对坝体、坝基础进行灌浆处理[3],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坝中的浸润线,为保证上游护坡稳定,采用清理上游坝脚淤泥,护坡齿墙基础深入重粉质壤土内,采用现浇混凝土板进行护砌,为了保护下游坝坡采用清除下游坝坡表层杂草、灌木,规整后坡比为1:2.5;下游坝坡草皮护坡;下游坝坡增设C20混凝土踏步及排水沟;新建贴坡排水,坡脚设导渗沟。

参考文献

[1]《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

篇4

关键字:防渗处理复合土工膜防渗效果

Abstract: Based on the flaws and pitfalls of high-profile county, Gansu Province, a dangerous reservoir engineering, earth dam reinforcement of the dam dam foundation seepage treatment measures of depression reservoi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lain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the use of newcomposite composite geomembrane seepage control design.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design seepage better,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leakage of the dam.

Keywords: anti-seepage treatment effect of composite geomembrane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工程概况

该县地处黑河中游,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夏较长,春秋较短,春季多风少雨,冬季较为寒冷。多年平均气温7.7℃,最低气温-31℃,最高气温38.7℃,年平均最大风速21m/s,最大冻土层深1.06m。该县水库均为平原洼地水库,主要靠修建水库引蓄黑河水,水库位于河西走廊平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0.4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65mm,集雨面积小,无自产地表径流,水库主要由大坝、输水洞、引水渠、进水闸等建筑物组成。

大多水库修建在五六十年代,人工就地取材堆积而成,经过50多年的运行,部分坝体因土质不均,碾压不密实,渗漏严重,土质中盐碱成份较大,经常出现滑塌现象,蓄水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虽经二次加固,但未解决根本问题,使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属带病运行的病险水库。

2存在问题

经过水利厅安全鉴定,该县大多水库均存在一个共性,即坝体、坝基渗漏严重,存在渗透破坏问题。各坝段普遍存在渗漏现象,坝体隔水能力较差,坝后积水深达30~40cm,后坝脚地面以上1~1.5m高度极潮湿~饱和状,渗水明显,渗水带坝坡略变缓及坝面局部凹陷,存在轻微流土破坏;坝基也存在大量渗漏问题,坝基还存在轻微管涌破坏。

3存在问题综合分析

水库在初建时,未进行勘测设计,由灌区群众突击施工完成,坝体直接座落在天然地面上,没有采取任何地基处理措施,筑坝材料为库区挖出的含腐植质粉细砂和淤泥质壤土不均匀混杂组成,采用人力拖拉铁碾和木夯压实,施工无质量控制体系,无干密度检测手段,也无施工记录。施工过程中坝基及坝体的质量控制难以保证,其施工质量很差。1991年加厚加高坝体时,但实际施工并未完全按照设计进行,仅从后坝坡加厚加高了坝体,坝顶高低不平,宽窄不一,坝体断面亦不规则,虽有简单的设计说明和各坝段的设计横断面图,但筑坝材料仍为库区及其附近的粉细砂及淤泥质壤土不均匀混合组成,设计干密度1.65 g/cm3,而实际压实密度无检测资料,无最优含水量控制,施工质量较差。

依据本次地质勘察成果,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所《渗流分析软件》(5.1版)计算,计算方法为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坝体及坝基各部位渗透系数采用试验提供数据,各坝段选取典型横断面,确定坝体浸润线的位置,了解坝内、坝基渗流型态,评价坝体、坝基是否会产生渗透破坏,经计算后确定需要进行防渗处理的坝段。

4防渗设计方案的初步选择

依据地质勘察确定的防渗土料及新型防渗材料,结合该水库的实际,根据前坝坡和坝基防渗处理措施的不同,拟定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Ⅰ:坝体、坝基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首先清除上游坝坡表层的干砌石(或砼预制块)护面及以下30cm坝壳料,然后回填壤土。本次设计根据坝坡复合土工膜上防护材料在各种工况下的抗滑稳定性确定各坝段前坝坡均为1:2.5,所以壤土填筑成1:2.5的坡度后,由里往外依次铺设:0.3mm复合土工膜、0.2m厚的中细砂垫层、0.4m厚的砂砾石混合料防护层、0.2m砾石垫层,然后是0.3m厚的干砌块石护坡。

坝基的防渗处理采用坝前铺设复合土工膜防渗,根据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对坝前铺盖选取各种铺盖长度进行试算,以控制坝基实际渗透坡降小于允许坡降为限制条件,计算确定坝前铺盖的长度;铺盖铺设时首先清除坝前库区表层0.3~0.6m的淤泥质腐质土及杂物,然后直接铺设复合土工膜,土工膜座落于坝前淤泥质壤土上,土工膜上面再依次铺设0.2m厚的中细砂垫层和0.6m的砂土料防护层,砂土料在库区100m外的河滩地取用。

方案Ⅱ:坝体、坝基采用壤土防渗。首先清除上游坝坡表层的干砌石(或砼预制块)护面及以下30cm坝壳料,然后回填壤土,设计根据坝坡防渗壤土在各种工况下的抗渗和抗滑稳定性确定各坝段前坝坡坡度均为1:2,壤土填筑厚度为0.65~0.9m,壤土上面由里往外依次铺设:0.2m厚的中细砂垫层、0.4m厚的砂砾石混合料防护层、0.2m砾石垫层、0.3m厚度的干砌块石护坡。

坝基的防渗处理采用坝前铺筑壤土铺盖防渗,根据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对坝前铺盖选取各种铺盖长度和厚度进行试算,以控制坝基实际渗透坡降小于允许坡降为限制条件,铺盖铺设时首先清除坝前库区表层0.3~0.8m的腐质土及杂物,然后直接铺筑防渗壤土,壤土铺盖座落于坝前淤泥质壤土上,壤土铺盖上面再铺设0.8m的砂土料防护层以防止库空时发生干裂。

5方案的比较

经过方案比较:两个方案在抗滑稳定和渗流稳定方面均达到规范要求。方案I铺设复合土工膜有效的解决了坝体及坝基渗漏和渗透破坏,复合土工膜铺设结合坝体加固施工,不受地下水影响,工作场面大,施工难度小,适合群众大规模施工;方案II 机械化施工方便,施工进度较快,但所选防渗壤土为耕地土壤,征地费用较高,并且壤土料场开挖后所剩死土在短期内无法达到农作物种植土壤的要求,工程投资也较大;故设计推荐方案I:即复合土工膜防渗方案。

6防渗设计

6.1.设计工序

本次设计根据坝坡复合土工膜上防护材料在各种工况下的抗滑稳定性确定各坝段前坝坡坡比,将前坝坡填筑到设计坡比后,由里往外依次铺设:0.3mm复合土工膜、0.2m厚的中细砂垫层、0.4m厚的砂砾石混合料防护层、0.2m砾石垫层,然后是0.3m厚的干砌块石护坡,以防风浪淘蚀。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和便于坝顶行车,坝顶均铺设20cm的泥结碎石路面。坝坡土工膜铺至高于正常蓄水位0.8m处,设一锚固槽,将布固定。

坝基的防渗处理采用坝前铺设复合土工膜防渗,根据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对坝前铺盖选取各种铺盖长度进行试算,以控制坝基实际渗透坡降小于允许坡降为限制条件,确定各坝段铺盖长度,铺盖铺设时首先清除坝前库区表层0.3~0.6m的淤泥质腐质土及杂物,然后直接铺设复合土工膜,土工膜座落于坝前淤泥质壤土上,土工膜上面再依次铺设0.2m厚的中细砂垫层和0.6m的砂土料防护层。前坝坡坡脚及铺盖前端均设置梯形锚固槽,将土工膜固定,前坝坡坡脚梯形锚固槽采用干砌石护砌;铺盖前端梯形锚固槽采用砂土料回填。

6.2. 复合土工膜设计

①材料选择

复合土工膜防渗具有防渗效果好,施工简单等优点。所以本次设计是选择WCS-2型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防渗。膜材厚度0.3mm,土工膜单位面积质量为300g/m2。土工膜物理力学指标见表5-3。

WCS-2型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物理力学指标

复合土工膜防渗体结构由铺膜基面、复合土工膜防渗层、垫层和防护层共四层组成。

②铺膜基面设计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土工膜铺盖先清除坝前淤泥及坝坡0.3m厚淤泥质粉细砂夹腐殖质壤土层,并用拍板将表面打紧、平整。整平后将土工膜直接压在坝坡和坝基淤泥质壤土层上。

③垫层设计

坝坡土工膜上面垫层采用筛制的中细砂,粒径5~50mm,铺设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土工膜踩破或被利器划破。

④防护层设计

复合土工膜的防渗效果取决于施工中和运行过程中塑料膜的完好程度,为了防止人畜践踏,动植物破坏以及减少光热作用,由于它们是高分子化纤聚合物,故应特别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复合土工膜上应铺防护层。

坝坡防护层设置三层,砂砾混合料防护层、砾石垫层和干砌石。砂砾混合料防护层厚度0.4m,砾石垫层厚度0.2m,砂砾石,应挑出较大石块等其它杂物。干砌石厚度0.3m。

坝前土工膜铺盖设置垫层和防护层。垫层采用中细砂,粒径5~50mm。厚度0.2m;防护层采用砂土料,在库区外100m附近的河滩开采,防护层厚度0.6m,回填前应挑出较大石块等其它杂物,以免破坏复合土工膜。

④复合土工膜联接设计

复合土工膜的底边和周边与淤泥质粉细砂夹腐殖质粘土地基、坝坡连接采用开挖沟槽压土锚固方式。沟槽开挖成梯形断面,将土工膜弯折后压实。铺盖首端锚固槽梯形断面边坡1:1,底宽0.6m,深0.6m。坝坡锚固槽梯形断面边坡1:1,底宽0.6m,深0.7m。

6.3.施工方法

复合土工膜采用人工铺设。土工膜施工宜在气温5℃~35℃、风力4级以下并在无雨天气进行。两布一膜铺设完毕、覆盖防护层时,应在膜的边角处每隔2~5m放1个20kg、40kg重的砂袋压边。

① 工艺流程:复合土工膜防渗采取边挖、边铺、边夯、边护的区段循环作业。

② 基面清理:基面一定在按设计要求清理好,这是确保防渗效果的关键,特别是坝体填筑壤土料中的大土块、尖石、玻璃等杂物要彻底清除干净,基面不允许有局部凹凸现象,清理好的基面要用夯锤或夯板夯紧,使之密实平整。

③ 复合土工膜铺设:铺设时按以下顺序进行:铺设剪裁对正、搭齐压膜定型擦拭尘土焊接试验焊接检测修补复检验收。铺膜时,一定要由下而上铺设。两布一膜应自然松弛并与支持层贴实,不宜褶皱、悬空。膜与膜之间及膜与基面之间要压平贴紧,但不宜将膜拉得过紧,一般要略松一点,但不能在膜底留有气泡。施工中应及时清理膜下筑坝壤土料中的各种有害尖锐物体,严禁扎破土工膜。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不得将火种带入施工现场;不得穿钉鞋、高跟鞋及硬底鞋在复合膜上踩踏。车辆等机械不得碾压一布一膜膜面及其防护层。在铺膜时面积不宜达大,最好边铺膜边盖中细砂上垫层料及防护层料。根据厂家提供资料,复合土工膜幅宽6m,本工程选用6m幅宽,以减少接头用料。接头用焊粘,接缝宽50mm。焊缝搭接面不得有污垢、砂土、积水(包括露水)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质存在,否则应用干纱布擦干、擦净膜面。

④ 中细砂垫层:20cm厚的中细砂垫层料一定要过筛,不允许有粒径大于6mm以上颗粒,否则易刺破土工膜。

⑤周边接界处理:周边接界处理的要求是将复合土工膜与周边土体联结紧密,封堵渗流入口,截断侧向的渗漏路径,防止渗水进入土工膜底面,形成水泡,在库水位下降时胀破土工膜。因此周边接界一定要挖截水槽,并将土工膜埋入槽内。

⑥土工膜焊接的责任制

复合土工膜的焊接或胶接,必须由熟练的技工或技术人员负责操作和自检。操作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载明每一段接缝操作和自检人员姓名,所用设备或胶粘剂,焊接或胶接日期,天气条件(气温、湿度、风速),焊接温度,爬行速度。在每一班开始之前,先对样品进行试焊或试胶,经测验合格,才能在坝上实行操作。自检人员应对接缝进行丝毫不漏的无损测试。对薄弱部位可以部位采样作有损测试,约500m接缝割取一个样作为测试。如测验结果不合格,应在24小时内通知监理,以便采取补救行动。操作记录、自检记录、有损测试记录都应该经监理签字。

7质量保证制度

要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运输、存放、铺设、拼接、检测、监理、缺陷修补、验收等每一环节都应有人负责,严格执行制度,才能保证质量。

参考文献:

(1)《甘肃省高台县##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高台县##水库现场安全检查报告》和《高台县##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甘肃省高台县##水库三类坝鉴定成果核查表》

(2)《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

(3)《防洪标准》(GB50201-94)

(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6)《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7)《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l70--96)

(8)《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10)《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规范》(SL211-98)

(11)《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DJ338 -- 89)

(1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95)

篇5

【关键词】截流;单戗立堵;预进占;龙口;龙开口水电站

1 概述

龙开口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中游,枢纽工程主要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式挡水坝、河床泄洪建筑物、右岸坝后厂房、冲沙底孔、厂坝间升压开关站、两岸灌溉取水口等建筑物组成。电站总装机容量1800MW。坝址区控制流域面积约24×104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33×108m3,多年平均流量1690m3/s。

大坝导流采用全年挡水围堰、左岸明渠的方案,主围堰采用土石结构。工程建设分四期,一期先在左岸施工导流明渠,同时在右岸台地布置厂房临时围堰,进行厂房及右岸大坝的开挖及混凝土浇筑,施工期原河床过流。二期在全年围堰挡护下,全面施工大坝和右岸厂房,施工期利用导流明渠内2个导流底孔及顶部缺口联合泄流。三期继续施工大坝和右岸坝后厂房,包括加高明渠坝段缺口,施工期由导流底孔、泄洪中孔、冲沙底孔和溢流表孔联合泄流。四期封堵导流底孔,水流由已建的泄洪中孔、冲沙底孔和溢流表孔联合下泄。

2 截流设计

2.1 设计标准

根据《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5397-2007)规定,主要导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次要导流建筑物为5级临时建筑物。

一期导流标准采用全年10年一遇洪水,相应流量9640m3/s。二期导流标准采用全年20年一遇洪水,相应流量10800m3/s。三期导流大标度汛标准采用全年100年一遇洪水,相应流量13400m3/s。

河床截流标准采用10年一遇洪水,截流流量选择旬平均流量。

2.2 截流时机选择

根据金沙江的水文特性,对不同的截流时段进行了比较。根据计算结果,各时段截流指标随截流流量的减小从11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依次减小,考虑金沙江在1月份已进入稳定枯水期,截流风险较小,截流时段选择1月中旬。

2.3 截流龙口水力计算

(1)单宽流量q: (B为龙口平均过水宽度, 为龙口泄流量)

(2)绝对落差Z: (Z上、Z下分别为上、下游水位)

(3)单宽功率N:

(4)龙口平均流速: (H-ZB为戗堤轴线处收缩水深)

工程截流流量707m3/s,龙口起始宽度按70m进行水力计算分析,上游戗堤龙口计算结果见表1。

1223.02m,龙口最大平均流速为6.7m/s,最大单宽流量为33.82m3/(s・m),最大单宽功率为110.14t・m/(s・m),相应落差为4.31m。在龙口进占过程中,在龙口宽度在40~25m时,龙口流速相对较大,达5.33~6.70m/s。

2.4 截流戗堤设计

为避免截流施工块石滚入防渗轴线,影响防渗墙的施工,上游围堰截流戗堤(轴线)布置在围堰轴线下游52.25m处,戗堤上游坡脚距防渗轴线最小距离约为15m,下游围堰截流戗堤(轴线)布置在围堰轴线下游34.29m处。

截流计算成果表明:截流戗堤龙口合龙后,上游水位约为1223.02m,考虑到安全因素,截流戗堤顶高程设为1224.5m。考虑满足三辆汽车(32t自卸汽车)同时卸料,截流戗堤龙口段顶宽25m,戗堤上游边坡为1:1.3,堤端边坡为1:1.25,下游边坡为1:1.4。

由于截流备料场主要位于右岸上游5#渣场,场地及道路布置右岸优先于左岸,并且左岸覆盖层较浅,故龙口位置在左岸利于截流合龙。根据截流水力学计算成果、戗堤堤头使用材料的抗冲能力、合龙抛投强度及道路交通布置,并结合模型试验成果,经综合比较,确定本工程预留龙口宽50m。

3 截流实施

3.1 截流备料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截流备料所需石料料源主要为前期基坑开挖石料,大石和特大石不足部分采用3m3钢筋石笼补充。实际备料情况如下:石渣38000m3,中石18500m3,大石和特大石约9800m3(包括设置吊环的特大石400个,约1000m3),混凝土四面体12个(10t、15t各6个),钢筋石笼1380个(4140m3)。截流戗堤堤头抛投材料主要采用6~12个钢筋石笼串,Φ16钢绳长3000m,绳扣1000个。

实际参加截流的机械设备如下:挖掘机23台(斗容1.2m3~4.3m3),推土机5台,装载机6台,汽车吊6台,20t自卸汽车50辆,32t自卸汽车13辆,洒水车2辆。

3.2 截流实施

大江截流采用单戗单向立堵截流的方式,戗堤预进占以右岸为主,左岸戗堤在最终合拢时适当辅助,龙口位置靠近左岸的明渠导墙。截流于2009年1月16日6时正式开始,龙口宽度变化为38~9m。截流合龙抛投材料用量如下:大石及特大石400车次,石渣914车次,钢筋石笼385车(约800个,3m3/个)。合龙最大抛投强度98车次/小时。

实际截流流量为592m3,龙口平均流速约5.5m/s,龙口最大流速约7.0m/s,截流最大落差4.88m。

4 结语

通过对截流的设计及实施情况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初步认识:

(1)保证分流建筑物的分流能力,截流前导流明渠等相关建筑物必须达到分流的面貌要求,特别是导流明渠进、出口部位的岩坎必须清除到设计底高程,确保导流明渠内的过流能力。

(2)在实际截流过程中,为减小截流施工难度,除按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充分准备外,还应改善截流条件,包括充分备料、提高抛投强度、保证截流施工道路畅通、各种截流设备检修完好等,以保证截流顺利成功。

(3)为保证和加大抛投强度的可行性,必要时可增加截流戗堤的宽度。

参考文献:

[1]陈义军,钟伟斌.云南金沙江龙开口水电站截流规划设计报告[R].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1.

[2]董宝顺,陈义军.龙开口水电站施工导流规划设计与实施[J].水力发电,2013(2).

篇6

【关键词】穿河,大型工程,施工导流,方案优化。

一、引言

施工导流的方案的优劣,对工程能否顺利施工,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施工导流方案应反映出适应施工条件的能力和满足工程设计、施工进度及施工方法、施工场地布置以及工程造价要求的程度。

二、工程简介

本工程案例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越瀑河倒虹吸大型工程,该工程导流设计标准采用招标文件规定,设计洪水采用枯水期(9月1日~次年6月30日)5年一遇标准,确定导流设计流量为14.0m3/s,设计水位为54.01m。

度汛设计标准采用招标文件规定:2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为1034m3/s,设计水位57.57m。

A河主河床宽30~50m,河床底高程52.8~54.2m,左岸一级阶地高出河床2~3m,地面高程58.5~60.0m,二级阶地前缘高出河床约3~5m,地面高程58.5~60.0m,呈陡坎状,右岸广泛分布黄土状壤土,冲沟较为发育,沟宽一般15~35m,深2~5m,局部出现岩质孤丘。

三、导流施工总体规划

本工程跨越2个汛期,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根据工程布置、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采用分期施工导流方式,I期Ⅱ期选定枯水期施工、汛期停工撤场的施工方案。

第一个枯水期(2006年汛期前)进行出口侧施工,由于本期施工段坐落于二级阶地上,地面高程58.5~60.0m,高于枯水期5年一遇标准防洪设计水位(54.01m)4.49~5.99m,不需导流。

第二个枯水期(2006年汛后~2007年汛前)进行进口侧施工,选定枯水期全断面围堰挡水断流并开挖导流明渠进行导流施工,明渠位置见瀑河渠道倒虹吸施工平面布置图,进口渠底高程为53m。明渠总长870m,渠底纵坡坡降采用i=1.5‰。

3.1导流明渠方案优化设计

3.1.1二期施工导流明渠断面设计

(1)梯形断面明渠水力最佳断面水深计算

水力最佳断面指断面面积一定而通过流量最大的断面。

最佳断面水深 m'=2

Q――流量,取14.0m3/s;n――糙率;取0.03;m――边坡系数,取1.5;i――渠底比降,设为1.5‰。

求得最佳断面水深h0=2.2m

(2)梯形明渠水力最佳断面计算

梯形明渠水力最佳断面宽深比为:

求得梯形明渠水力最佳断面底宽为b0=β*h0=1.33m

(3)梯形明渠实用断面计算

为充分利用现场条件,降低工程造价,可对明渠断面面积进行适当调整,当实际设计过水断面较水力最佳断面面积减小2%至增加4%时,导流流速在增加2%至减少4%范围内,在此范围内仍可认为基本符合水力最佳条件。

当流量Q、明渠底坡纵坡坡降i、糙率n及边坡系数m为定值时,某一断面与水力最佳断面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a――表示实用经济断面对水力最佳断面偏离程度的系数,一般采用1.00~1.04;

h0、A0、R0、v0、――分别为最佳水力断面的水深、过水断面面积、水力半径、流速;

h、A、R、v、――分别为实用断面的水深、过水断面面积、水力半径、流速;

拟定a=1.00、1.01、1.02、1.03、1.04,根据以上公式分别求出五组h、b、v值如下:

根据上表绘制渠道水力参数底宽(m)、水深(m)、流速(m/s)与偏离系数a的关系曲线如下:

由于明渠布置在左岸二级阶地上,主渠段需开挖深度为5m左右,如渠底太宽,开挖量较大,如渠底太窄,将造成水深加大,则会相应加大上游围堰填筑方量,综合考虑挖填方工程造价,并分析施工现场右侧二级阶地(或主河床右岸)高程为56.5m,考虑围堰安全超高等因素,确定采用渠底宽度为4.5m,渠内正常水深为1.5m,渠水流速为0.97m/s。开挖工程量和围堰填筑工程量都较低,渠内水流流速符合防冲要求。

3.1.2 明渠冲刷防护措施

分期导流的河水,从明渠入口起水流流速急剧增加,可能淘刷渠底及渠坡。经以上计算确定明渠通过设计洪水流量时水流流速为1.36m/s,利用现场基坑施工挖出的卵石(粒径20~70mm)对渠底和渠坡进行防护,可抵抗流速为1.5m/s以上的流水冲刷。

3.2上下游围堰及纵向围堰

1、上游横向段围堰

上游壅高水深计算

缓坡明渠近似计算按淹没宽顶堰公式

式中Z――上游壅高水深(m); ――明渠进口流速系数,和进口条件有关,梯形断面一般为0.8~0.85,此处取0.80;v――明渠进口断面水流速,此处为1.36m/s;v0――原河道河水行近流速,根据招标文件提供条件可计算为v0=Q/A=14÷[(54.01-53)×40]=0.35m/s;g=9.8。求得上游壅高水深Z=0.14m。

2、下游横向段围堰

下游横向段围堰堰顶高程

按原河水水位54.01m加0.8m安全超高确定下游横向段围堰顶高程为54.81m,考虑堰体沉降裕度,实际采用堰顶高程为55m(低于主河床右侧岸堤30cm)。

四、 结语

以上实例的施工导流方案优化设计过程可供平原地区中小型穿河(渠)建筑物施工导流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及标准:

[1]全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信息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3

篇7

1 小水电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湖南省大小河流5340多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570万千瓦。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为湖南农村解决电力缺乏、增加收入与就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小水电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小流域内,数量多、规模小、施工技术相对落后且管理上不够重视,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人为的开发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对流域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小水电破坏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基建施工中造成大量的弃土、弃石等弃渣,由于工程措施不到位,在施工与运行中,流失情况严重,弃渣直接进入河道,淤积抬高河床,相应抬高洪水位,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并影响主体项目施工和两岸农业生产。

近几年,小水电“大开发”引发的生态危机,已引起国内有关部门和专家注意,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与管理办法。但在工程措施方面,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解决办法和措施不够具体和深入。因此,根据小水电开发建设的位置,尤其是弃渣场的地形特点,提出设置适宜的拦渣工程与生态保护工程。从工程措施方面探索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小水电,彻底解决小水电引发的生态危机,富民增收于生态建设之中,尤显必要。

2 拦渣工程实施条件

小水电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一般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水电站输水系统,发电、变电和配电厂房等,工程枢纽建筑物较多;同时小水电工程大都位于山高、坡陡、水流急、河道比降大的河流上,工程弃渣难于堆放,因此水电工程有别于其它建设工程。科学合理地选择拦渣工程是小水电建设项目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的重点和难点。

小水电建设项目拦渣工程主要包括拦渣坝、挡渣墙、挡渣堤等型式,拦渣工程的实施应该遵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综合考虑工程所处地形、地质和水文汇水面积、施工条件、弃渣量大小等各种因素,因地之宜,采取合适型式。

(1)拦渣坝

在山区修建水电站,经常需要清基、削坡等,工程弃渣量较大,除一部分可以利用外,大部分将作为废渣弃掉。山区弃渣场的场址可建在山谷、冲沟和河漫滩等位置,在具体确定山区水电建设项目弃渣场址时,需综合考虑工程所处地形、地质和水文汇水面积、施工条件、弃渣量大小等各种因素。为了避免就地堆放工程弃渣造成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一般就近选择合适的天然沟道做弃渣场。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尾矿时,必须修建拦渣坝(尾矿库)。

(2)拦渣堤

水电站修建在河谷川道区时,如果河谷两岸的山体陡峭,沟道比降较大,那么在建设项目附近,一般难以选择到理想的工程弃渣场场址,为了节省运渣堆放的成本,往往就近在河道宽浅、非顶冲段及治导线以外的滩地或阶地上顺流平行堆置弃渣。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弃土、弃石等弃渣堆置于河(沟)道旁边时,必须按防洪治导线布置拦渣堤。拦渣堤具有防洪要求时,应结合防洪堤进行布置。

(3)挡渣墙

挡渣墙主要用来支撑边坡并保持±体稳定。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垮塌,当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必须修建挡渣墙。为了降低挡渣墙的高度与减轻对沟道行洪的影响,挡渣墙需建在紧靠弃渣及相对高度较高的坡面上。

3 拦渣工程实施方案

3.1 拦渣坝

(1)坝址选择

首先坝址应选择工程量小,库容大,河(沟)床狭窄,并有足够的库容拦当洪水、泥沙和废弃物;两岸地质地貌条件适合布置溢洪道、放水设施和施工场地;同时坝基地质构造稳定,土质坚硬,宜为新鲜岩石或紧密的土基,无断层破碎带,无地下水出露。坝址

附近筑坝材料充足,且采运容易,水源条件能满足施工要求。

(2)防洪标准的确定

比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水电站建设项目拦渣坝规模也可分为5个等级,防洪标准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1994)中表4.0.5的规定选择确定。沟道中的拦渣坝防洪标准同样应该符合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的规定。如果拦渣坝一旦失事会对下游的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等设施造成严重危害时,应比规定确定的防洪标准提高一等或二等。对于特别重要的拦渣坝,除采用ⅰ等的最高防洪标准外,还应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

(3)坝型选择

坝型分为碾压式土石坝、水坠坝、浆砌石坝等形式。选择坝型时,应充分考虑坝址区地形、地质、水文、施工、运行等条件,以及弃渣量大小等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加以确定。

山区小水电建设项目坝址地一般坝基地质构造稳定,土质坚硬,宜选择浆砌石坝。

3.2 拦渣堤

(1)堤址选择

拦渣堤要少占河床的面积,尽量修在河道宽浅处,堤线走向力求平顺,各堤段用平缓曲线相连接。堤线走向也要顺应与河势,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基本平行。注意不要在河流凹岸侧修建。

(2)防洪标准的确定

拦渣堤在满足拦渣要求的同时,还需满足防洪要求。因此拦渣堤的防洪标准应与堤防工程一致,设计标准与其相应的河本文由收集整理道防洪标准相对应。根据防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受灾后损失的大小,以及江河流域规划或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分析确定相应等级。

(3)堤型选择

拦渣堤可分为沟岸拦渣堤、河岸拦渣堤等。根据拦渣堤的防洪、拦渣功能,拦渣堤要具有抗冲刷、稳定边坡的作用。可采用浆砌石、混凝土、钢筋石笼、钢筋石笼加干砌石护坡等型式。为满足防洪与拦渣的双重要求,确定堤顶高程时,必须选取两者中的最大值。

3.3 挡渣墙

(1)墙址及走向选择

挡渣墙主要用来保持土体稳定,当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必须修建挡渣墙。挡渣墙应沿弃土、弃石、弃渣坡脚,紧靠堆置物布置或布置在相对高度较高的坡面上,有效降低拦渣墙高度及其对沟道行洪的影响。为避免挡(下转第21页)(上接第15页)渣墙地基不均匀沉陷引起墙基和墙体断裂等型式的变形,挡渣墙沿线地基宜为新鲜不易风化的岩土或密实土层,地基土层中的含水量和密度应均匀单一。挡渣墙的长度应与水流方向一致,要避免截断沟谷和水流,否则需修建排水建筑物。

(2)墙型选择

山区小水电建设项目可采用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和加筋式等型式的挡渣墙。按照经济、安全与施工便捷兼顾的原则,一般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渣墙。浆砌石重力式挡渣墙尤其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好、且墙高小于6m的情况。

浆砌石重力式挡渣墙,由墙背、墙面、墙顶、护栏等组成,依靠自重与基底摩擦力维持墙身的稳定。断面尺寸首先根据堆渣场地形、拦渣量及渣体高度、弃渣岩性、建筑材料等,初步拟定,然后通过验算抗滑、抗倾覆和地基承载力稳定后,最终确定。挡渣墙必须进行抗滑、抗倾覆、地基承载力等稳定性分析,其安全系数分别采用1.3、1.5、1.2。挡渣墙的设计与施工参照《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进行。

(3)渣体上方与墙后排水处理

小水电开发工程挡渣墙上部来洪量一般较小,坡面径流或洪水对渣体及挡渣墙冲刷较轻,可采取排洪渠、暗管、导洪堤等排洪工程将洪水排泄至挡渣墙下游。为有效降低挡渣墙内侧水位,减小墙身水压力,增加墙体稳定性,在墙后设排水孔等排水设施,其孔距、排距均为2~3m,孔径50~l00mm。排水孔出口应高于墙前水位。排水孔的设计按照《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i379-2007进行。

3.4 生态修复

小水电开发工程完工后,及时在周边和河道两岸种植一些树冠相对较大的树木或灌木,使项目周边和河道两岸逐步形成林带,通过树木的根须与地面灌木构成土壤生物生态系统,争强地面径流的过滤作用、降低径流系数,减少对河道的冲刷,修复河流生态。

篇8

[关键词] 均质土坝 稳定分析

1、概述

新村水库地处威宁县城西北方向海拉乡境内的柏香沟,距威宁县城126km,坐标位置处于:东经103º46′05″,北纬26º51′30″,从海拉乡有乡村公路可以直接到达大坝,交通比较便利。水库流域为牛栏江的右岸一级支流,牛栏江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2km2,坝址以上主河道长1.85km,河床平均比降61.35‰,工程主要以灌溉、人饮为主。

水库枢纽工程由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铸铁管、放水涵洞等组成。水库总库容55.4万m3,死库容8.16万m3,正常水位2549.12m,校核水位2550.33m,死水位2537.00m,属小(2)型水利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

2、坝基地质条件

设计采用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参数:

3、坝体稳定分析

(1)计算目的及要求

本次复核计算是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及《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来进行,计算目的是论证坝体在自重、各种情况的孔隙水压力和外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新村水库大坝为5级建筑物,其坝坡抗滑稳定系数应不小于《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最小安全系数的要求。查《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001)中表8.3.10,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如表2。

(2)计算方法及计算参数

坝坡稳定计算方法为刚体极限平衡法,分别采用不计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和计及条块间作用力的简化毕肖普法进行计算。采用河海大学编写的Autobank6.0软件《边坡稳定分析》进行计算。该计算软件针对我国水利行业的要求而设计,可对土坝、堤防、涵洞、水闸等水工建筑物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基本解决水工结构计算的主要平面问题。

坝坡稳定分析计算采用的土体物理力学指标详见表3。

坝坡稳定采用不计土条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和计土条间作用力的简化Bishop法计算公式,根据河海大学编写的Autobank6.0软件《边坡稳定分析》进行运算。计算公式如下:

v=kJ(达西定律)

式中:k―渗流系数(cm/s);

J―渗流坡降。

(瑞典圆弧法)

式中:θi―i号土条底部中点切线的倾角;

Wi―i号土条的重量,Wi=γihibi;

Cs―地震系数,本工程处于地震烈度Ⅶ度区,计算时计入地震荷载;

αi―i号土条的力臂;

R―圆弧半径。

(3)计算工况

本次对水库大坝的稳定复核拟定三种工况:

①正常运用条件一:正常蓄水位2549.12m稳定渗流期的上、下游坝坡稳定;

②非常运用条件二:水库水位由正常蓄水位2549.12m骤降至死水位2537.00m时的上、下游坝坡稳定。

③非常运用条件三:正常蓄水位2549.12m稳定渗流期,考虑地震荷载时的上、下游坝坡稳定。

(4)计算结果

①正常运用条件一:正常蓄水位2549.12m稳定渗流期的上、下游坝坡稳定。

正常运用条件上、下游坝坡稳定计算成果见表4。最小安全系数K对应的最危险滑动面详见图1、图2。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蓄水位稳定渗流期,上、下游坝坡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②非常运用条件二:水库水位由正常蓄水位2549.12m骤降至死水位2537.00m时的上、下游坝坡稳定。

非常运用条件上、下游坝坡稳定计算成果见表5。最小安全系数K对应的最危险滑动面详见图3、图4。计算结果表明,水库水位由正常蓄水位2549.12m骤降至死水位2537.00m时,上、下游坝坡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③非常运用条件三:正常蓄水位2549.12m稳定渗流期,考虑地震荷载时的上、下游坝坡稳定。

新村水库坝址所处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10。其上、下游坝坡稳定计算成果见表6。最小安全系数K对应的最危险滑动面详见图5、图6。计算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在正常蓄水位2549.12m稳定渗流期,考虑地震荷载时,上、下游坝坡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4、结论

(1)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蓄水位2549.12m稳定渗流期,上、下游坝坡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2)计算结果表明,水库水位由正常蓄水位2549.12m骤降至死水位2537.00m时,上、下游坝坡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3)计算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在正常蓄水位2549.12m稳定渗流期,考虑地震荷载时,上、下游坝坡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篇9

关键词: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均质土坝

1 工程概况

木匠沟门水库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潮河上游黄旗镇木匠沟门村,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5.4km2,总库容84.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养殖的小(2)型水库。水库于1958年动工建设,1959年开始蓄水。

水库工程主要由拦河坝、溢洪道与放水洞三部分组成。拦河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160.0m,坝顶宽4.8m,坝顶高程931.34m,最大坝高19.4m。溢洪道位于拦河坝右岸,为岸边开敞自由式溢洪道,堰顶高程925.27m,堰顶宽1.3m,堰高1.0m,进口宽35.0~22.0m,长20.0m,以下直槽段长150.0m,宽22.0~20.0m;溢洪道两侧导流墙高3.0m。放水洞位于拦河坝左岸,为浆砌石无压涵管,管长123.0m,断面为0.8×1.6m(宽×高),进口设有混凝土斜拉闸门,进口底高程914.18m,底坡坡降为1/60,最大放水能力为0.75m3/s。

2 工程存在的问题和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2.1 工程存在的问题

(1)拦河坝上游干砌石护坡砌筑质量较差,反滤层未达到设计要求,干砌石护坡部分损坏严重,坡面灌木杂草丛生,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下游坝坡未设护砌,有亏坡现象,坝脚未设排水设施;右岸边坡为堆石护坡,施工质量差,坡面灌木杂草丛生,部分块石损坏严重。(2)水库运行过程中,当水库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时,左坝肩有绕坝渗流现象发生。严重影响拦河坝的稳定和渗流安全。(3)溢洪道出口消能、防冲工程均未建设,泄洪时威胁出口村庄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存在安全隐患。(4)放水洞为浆砌石无压涵洞。洞身局部存在砌石脱落现象,出口尾水渠损坏严重,进口混凝土斜拉闸门已经严重损坏,闸门关闭不严,启闭不灵活,钢丝绳锈蚀严重,启闭机室出现裂缝,存在较大安全隐患。(5)水库上坝交通不完善,影响水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木匠沟门水库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威胁工程自身和水库下游保护区的防洪安全,同时也影响了水库灌溉等综合效益的发挥。为彻底消除影响水库工程安全的隐患,充分发挥其在防洪、灌溉、养殖等方面的综合效益,需尽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3 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3.1 工程等级、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

水库总库容82.4万平方米,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划分,木匠沟门水库属小(2)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Ⅴ等,拦河坝、溢洪道、放水洞等建筑物按5级设计。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

3.2 工程除险加固设计

3.2.1 拦河坝加固设计

(1)拦河坝防渗设计。该方案是在左坝肩绕渗区域的坝体及坝基风化岩层进行帷幕灌浆解决左坝肩绕渗问题。灌浆帷幕分两排布置,沿坝顶中心线设第一排灌浆孔,距坝顶中心线上游1.5m处设第二排灌浆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孔距1.5m,深入坝肩岩体5m,最大钻孔深度24m,即坝基弱风化岩体底边线以下0.5m。灌浆帷幕设计标准按灌浆后基岩的透水率确定为小于或等于5Lu。根据地质勘查成果,第一排灌浆帷幕布置范围为左坝肩绕渗区域左侧延伸10m,坝体侧延伸25.5m。(2)坝顶加固。首先将现状坝顶清除杂土,再修建坝顶路面,加固后坝顶高程仍为931.34m,坝顶现状宽4.8m,设计中,考虑到上游坝坡反滤料铺设要求,将坝顶扩宽到5.0m,坝轴线向上游平移0.1m;坝顶采用风化料封顶,厚50cm,长160.0m,宽4.7m。上、下游侧均设混凝土路缘石,路缘石厚15cm,高50cm,顶面与坝顶路面齐平。坝顶路面采用单侧向下游排水,坡度1.5%。(3)上游坝坡及右岸边坡加固整修。对拦河坝上游干砌石护坡进行翻修处理,首先拆除原干砌石护坡,然后对坝面进行平整夯实进行反滤料铺设,考虑到抗冻要求,水位变动区死水位至校核洪水位设置两层反滤,由下向上依次厚40cm的中粗砂、厚40cm的小石层(粒径5~20mm),表层采用浆砌石框格内填充块石护坡,校核洪水位以上及死水位以下进行局部翻修,采用干砌石护坡,厚度40cm,下设15cm厚碎石垫层。对右岸边坡加固整修,整修范围为自右坝肩沿右岸边坡向上游103m,首先拆除原堆石护坡,然后对坡面进行平整夯实,采用干砌石防护,护砌厚度30cm,干砌石下铺设15cm厚碎石垫层。(4)下游坝坡整修。下游坝坡为自然草皮防护,加固设计维持原护坡型式,仅对局部亏坡部位进行整修,大坝下游设计边坡为1:2.5,不满足设计坡比部位采用坝顶清除表土进行回填。(5)下游坝脚排水系统设计。增设贴坡排水及坝脚排水沟。贴坡前需将现状坝坡上的杂草及腐殖土清除干净,坡面清除厚度为30cm,清理后回填壤土至设计坡比1:2.5,排水体高2.5m,设置两层反滤,由下向上依次为厚20cm的中粗砂,厚20cm的小石层(粒径5~20mm)和厚30cm的中石层(粒径20~40mm),表层为厚30cm的干砌石。在大坝下游坝脚设排水沟和外引排水沟,排除坝面积水。坝脚排水沟由30cm厚的干砌石砌筑,外引排水沟采用30cm厚浆砌石砌筑,坝脚排水沟和外引排水沟砌石下设厚15cm碎石垫层。

3.2.2 溢洪道加固设计

(1)进口段加固。加固溢洪道进口段长20.0m,宽35.0~22.0m,进口段采用浆砌石护底,浆砌石厚度30cm,护砌前首先对进口段范围的基础进行清理,保证防护后进口段范围内高程不变。(2)出口防护设施。溢洪道出口段新建挡土墙,采用浆砌石重力式结构,挡土墙高3.0m,并对底板进行浆砌石护砌,厚30cm;消能段采用跌水消能型式,跌水采用梯级台阶泄水,高差为5.0m,台阶尺寸0.5m×1.8m,为浆砌石结构;防冲段采用块石护底,长12m,宽20m,厚0.5m。

3.2.3 放水洞加固设计

(1)放水洞洞身及出口段加固。加固对洞身破损段进行浆砌石衬砌加固。对下游尾渠拆除重建,新建尾渠为矩型浆砌石结构,底宽0.8m、高1.2m,两侧墙及渠底厚40cm,下设厚15cm碎石垫层。尾水渠段长50.0m,每隔10m设一道沉降缝,缝宽2cm,缝内填聚乙烯泡沫板。(2)更换闸门、启闭机及启闭机室改建。加固将进口斜拉混凝土闸门更换为铸铁闸门,启闭设备更换为螺杆启闭机,基础采用混凝土结构。启闭机室进行拆除改建,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9m2。

3.2.4 交通桥设计

本次水库除险加固在溢洪道进口桩号0+030处新建交通桥横跨溢洪道与上下游道路相接,主桥共3跨,单跨长7.6m,总长22.8m,桥宽3.5m,桥墩(台)采用浆砌石结构。

桥面板为C30F200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厚0.42m,宽3.5m,长7.56m;桥面为10cm厚的C40W4混凝土铺装层,桥面横向设1.5%的横坡。桥两侧为C20钢筋混凝土结构栏杆,高1.2m。

桥墩和墩基础采用M7.5浆砌石结构。桥墩宽1.0m,高4.10m(包括0.4m高台帽),长4.94m,基础高1.5m;桥台为重力式,高4.10m(包括0.4m高台帽),宽1.2m,基础高1.5m。桥墩台帽采用C30F200钢筋混凝土结构。

桥头搭板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结构,下设30cm碎石垫层,其中左岸5m,右岸5m,总计长10m。

4 结束语

针对水库存在的病险问题,采用相应工程措施对拦河坝、溢洪道、放水洞等主要建筑物进行了除险加固,消除了水库工程安全的隐患,既保证了工程自身和水库下游保护区的防洪安全,也保证了水库在防洪、灌溉、养殖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水利部.SL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2001.

[2]水利部.SL253-2000.溢洪道设计规范[S].2000.

[3]水利部.D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2000.

篇10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金属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水闸加固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固方案要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经水闸加固济性的原则,从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重视采用病险水闸水闸加固除险加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 针对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金属结构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病险水闸的现状分析

1.建筑物结构老化损害严重。混凝土结构设计强度等级低,配筋量不足,造成大量混凝土碳化、开裂、松散、脱落、钢筋锈蚀等损害。

2.闸门锈蚀、启闭设施和电气设施老化。金属闸门和金属结构锈蚀,启闭设施和电气设施老化、失灵或超过安全使用年限,无法正常使用。

3.水闸抗震不满足规范要求。处于地震设防区的水闸,原设计未考虑地震设防或设计烈度偏低,结构不满足抗震要求。

4.上下游淤积及闸室磨蚀严重。多泥沙河流上的部分水闸因选址欠佳或引水冲沙设施设计不当,引起水闸上下游河道严重淤积,影响泄水和引水,闸室结构磨蚀现象突出。

5.闸基和两岸渗流破坏。闸基和两岸产生管涌、塌坑、冒水、滑坡等现象,发生渗透破坏。

6.管理设施问题。大多数病险水闸存在安全监测设施缺失,难以满足运行管理需求。 

7.防洪标准偏低。防洪标准偏低造成超标准泄流、闸前水位超高甚至洪水漫溢。 

8.防渗铺盖、翼墙、堤岸护坡损坏,管理房年久失修房、防汛道路损坏、缺乏备用电源和通除险加固讯工具等问题。 

9.闸室稳定不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闸室的抗滑、抗倾、抗浮安全系数以及基底应力不均匀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沉降、不均匀沉陷超标,导致承载能力不足、基础破坏,影响整体稳定。

10.闸下消能防冲设施损坏。闸下消能防冲设施损毁严重,不适应设计过闸流量的要求,或闸下未设消能防冲设施,危及主体工程安全。 

三.以案例对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金属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1.黑河三道湾水电站地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是黑河水能规划的第六座梯级电站,距张掖市约150km。工程于2005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5月竣工发电。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发电,采用引水式开发。本电站由泄洪系统、引水发电系统及发电厂区三部分建筑物组成。电站总装机容量112MW,单机容量2×45+22MW。本工程为中型三等工程。 

黑河三道湾水电站在泄洪系统、引水发电系统等建筑物上布置金属结构设备共计有闸门、拦污栅13扇,闸、栅槽埋件14套,启闭、检修设备10台(套),金属结构设备工程量约1556t。

本电站水库各特征水位分别为:校核洪水位:2372.41m,设计洪水位:2368.21m,正常蓄水位:2370.00m。 

2 泄洪系统金属结构设计

泄洪系统由1孔正常溢洪洞、1孔非常溢洪洞和1孔泄洪排沙洞组成。在正常溢洪洞前设工作闸门1扇。为运行后维修工作闸门、埋件和水道考虑,工作闸门前设1扇叠梁检修闸门;在非常溢洪洞前设工作闸门1扇。因非常溢洪洞不经常工作,故不设检修闸门,如需检修工作闸门时,将水库水位放至堰顶以下进行检修;在泄洪排沙洞进口设工作闸门1扇。为预防工作闸门发生事故时无法闭门,导致水库放空,在工作闸门前设事故检修闸门1扇。泄洪系统所有工作闸门均由液压启闭机操作,一门一机;正常溢洪洞叠梁检修闸门由1台坝顶单向门机配自动抓梁操作;泄洪排沙洞事故检修闸门由1台固定卷扬式启闭机操作。

泄洪系统各闸门均以正常蓄水位2370.00m做为设计荷载进行结构设计。各闸门构件强度计算中考虑了地震动水压力荷载,以预留不大于20%的强度裕度的方法来保证构件的强度安全。 

3.引水发电系统金属结构设计 

引水发电系统在大坝右岸,发电洞全长约9316 m,后接发电厂房。在引水进水口的水道上设一道一字排列的3孔潜孔式拦污栅,栅后水道渐收窄,至竖井处设1扇潜孔式事故检修门。事故检修门可在洞中有事故时切断水流,避免事故扩大,在检修期为检查、检修洞身提供条件。

4.金属结构及电气设施更新改造 

针对黑河三道湾水库金属结构及电气设施老化严重的问题,更换泄洪洞及灌溉洞进、出13共4扇钢闸门,配合闸门更换,凿除门槽二期混凝土重新浇筑。更换两洞进口闸门配电及操作设备,增加两洞出口闸门配电及操作设备。主要完成10kV架空线路0.7km,安装75kVA变压器l台,低压配电屏1面,动力配电箱1面,电力电缆(VV1kV3x25+1xlO)20m,电力电缆(VVlkV2xl0)360m,照明电线(BVV0.5kV2x4)150m等。 

5 金属结构设计总结及评价 

黑河三道湾水电站工程金属结构设备中的闸门、拦污栅及埋件设计遵循的规范为《水利水电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95)。启闭机、清污机要求制造厂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SL41―93)进行设计制造。

承担该工程所有金属结构设备的制造厂具有水利水电工程闸门生产许可证并有多年工程使用的实例。

金属结构设备中的闸门、拦污栅设计已在前面作了介绍,构件设计、校核荷载两种工况均满足规范的要求。按平面结构体系的方法进行计算,闸门的结构设计是安全的,经济合理的。泄洪系统、发电系统的闸门设计考虑了各种泄洪工况,能满足水工建筑物在泄洪时水道控制的各项要求。按规范要求闸门不得承受静冰压力,故泄洪系统的正常溢洪洞、非常溢洪洞工作闸门冬季应采取人工开凿冰沟的方法,使闸门与冰层隔开。正常溢洪洞叠梁检修闸门平时隐藏存放在门机交通桥下专设的门库内,设计构思巧妙、紧凑,节省工程投资。 

四.除险加固的对策 

综上所述,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病险库的现状, 为以后的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支助投入这个良好机遇。按国家的统一布置, 做好如下工作: 1.在原始资料方面

主管部门应统揽全局,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认真做好水库的安全鉴定工作水库的安全鉴定是水库除险加固的最基础的工作, 是水库进行安全分类的依据。首先, 水库安全鉴定应符合《大坝安全鉴定》和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其次, 水库的安全鉴定, 应由水库管理单位按上述规定和相关的程序进行鉴定并上报备案。

2.做好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编制工作

在水库安全鉴定的基础上, 针对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先急后缓、重点突出的原则, 做好三、四类水库的除险加固规划, 做到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除险加固。

3.积极筹措资金, 分期分批完成除险加固对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除积极争取国家支助投资外, 还应采取“政府投资, 群众投工, 用足用好水利基金”的方式, 并落实好配套资金。同时, 加强施工管理, 严格落实“三制”, 保工程质量。在目前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要抓住机遇,争取国家支助, 另一方面要加强施工管理, 调动一切尽可能的技术力量, 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和投入, 建议简化和压缩中间的咨询、审查、审批环节, 为方案实施赢得宝贵的时间。

4.在设计施工方面

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努力提高除险加固科技水平针对拦河坝、溢洪道、放水洞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科学、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除险加固;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努力提高除险加固科技水平。拦河坝上游护坡翻新时, 建议死水位以下采用抛石护坡, 坡比1∶3.0~1∶4.0; 死水位以上采用钢砼框格干砌石护坡。

坝体、坝基防渗采用砼、复合土工膜等技术可靠, 防渗效果好的材料和方法防渗。坝体内软弱夹层含水量高、干容重小、抗剪强度低、承载力小, 对坝体稳定不利; 当软弱夹层分布范围不大, 埋藏较浅, 宜全部清除; 当软弱夹层较薄, 能在短时间内固结的, 可不必清除, 坝坡也不一定放缓; 若软弱夹层分布范围较大、埋藏较深, 可用坝体灌水泥粘土浆, 并设置砂井排水, 促使软弱夹层固结。 

五.结束语

通过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消除了头屯河水库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了水库的设计供水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也为人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水源,同时为防御洪水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志林.小型水库土石坝的除险加固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年05期. 

[2]满广生.水闸设计及闸室结构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12. 

[3]李红斌.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年10期.

[4]袁勤国,陈思翌.湖北省中小型水库土石坝渗漏原因及防渗处理[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