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统计学范文

时间:2023-07-12 17:3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数学统计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数学统计学

篇1

关键词:统计学;大数据;利用;发展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随着统计学发展的同时,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大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绝大部分的数据都隐藏在表面下等着人类去探索。

1 利用所有的数据

在传统的统计学中,由于记录,存储,分析数据的工具不够好,所以总是倾向于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来分析,因为统计学的一个目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来证实可能重大的发现。统计学家证明:采样分析的准确性随着采样随机性的增大而大幅度提高,但是与样本数量的增大关系不大。当样本数量达到了某个值的时候,从新个体身上得到的信息会越来越少,就同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一样。

在大数据时代,不使用随机分析的方法,而是采用所有的数据。即“样本=总体”。统计抽样其实只是为了在技术受限的特定时期,解决当时存在的一些特定问题而产生的。慢慢的,就会抛弃样本分析。

2 接受不精确

对小数据而已,统计学已经可以把数据处理的很好了,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太多的数据使原始统计方法捉襟见肘,因为数据量的大增会使得结果不太精确。执迷于精确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只有接受不精确性才能进入我们从未涉足的邻域。接受不精确是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的重要转变之一。因为拥有更大的数据量所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增加一点精确性,所以也就能够接受不精确的存在了。要想得到大规模数据带来的好处,混乱应该是一种标准途径,而不应该是尽量避免。

3 追求相关关系而不是确定因果

在小数据时代,相关关系也是有的。统计分析的目的在于如何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态及其关联的程度,并探索其内在的数量规律。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相关与回归是处理变量之间的一种统计方法。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可以用散点图和相关系数来描述和测度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的核心是量化两个数据之间的数理关系,它没有绝对,只有可能性。大数据的相关分析法更准确,更快,而且不易受偏见的影响。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必要知道是什么。通过探求“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相关关系帮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如果凡事皆有因果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决定任何事的自由了。

4 数据的来源并非那么简单

在一般看来,要想得到一些你所需要的数据是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测量或是记录才能得到,而有时候,数据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也许你精心地设计了你的实验或是探究,但是到了真正操作才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由于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是那么的有规律,所以才要考虑数据的一系列问题。这些数据或是资料是不是一定要自己去得到,或是可以参考别人已经有过的结果,这样可以节省精力和时间。如果是参考别人的数据要考虑时效性和使用范围。也许不是专门为你的设想而准备的数据。大的数据库有着小数据库所没有的价值,大数据的核心就是挖掘出大的数据库所拥有的独特的价值。

5 数据的利用方式

在统计学中,对数据的利用不仅包括对数据求平均值,方差,分位点,可以的话还要得到数据中的某种关系或是联系,如父母的身高会不会对下一代产生影响,不仅要分析父母的身高,还要分析孩子的身高,从中发现有没有相关关系,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没这么简单的让你下手,所以对数据的利用方法也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数据的用途已经从基本的用途移动到了二级用途,使得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有价值。明白了隐藏在冰山下面的绝大部分数据的价值后,创新型企业就能够提取其潜在价值并获得潜在的巨大收益。尽管如此,数据再利用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要解锁这些数据,就必须通过新一代统计人员的不懈努力并借助新一代的方法和工具。

随着大数据的出现,数据的总和比部分更有价值。将数据的总体组合在一起,重组组合本身的价值也比单个更大。如果决定使用有生产价值的数据,就需要不断的更新数据库并淘汰无用的信息。即使数据基于基本用途的价值会减少,但潜在价值却仍然强大。潜在的数据价值需要通过创新的分析来释放。不出意外,给数据的潜在价值贴上价格标签会带来无限商机。

6 小结

个人认为统计学和数据挖掘一起可以更好的利用数据。一个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一个可以用多种多样的算法来更好地处理数据。在大数据时代,重要的是数据自身和大数据的思维观念。如果能做到数据,技能和思维三者具备,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大数据时代,就能在大数据时代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篇2

统计学是一门分析整理数据,并由数据做出决策的综合性学科,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大学中的数理统计课程中主要介绍了统计学中基本理论模型,为将来更好地应用统计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需要先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后,即可学习数理统计。数理统计中由数据推断总体信息时,推断总体未知参数的真值的取值为多少,这样的问题在数理统计中称为参数估计,具体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往往是点估计加减误差形式。可见,点估计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常见的点估计方法有频率估计概率法,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其中前两个方法主要应用大样本理论给出的估计值,对于小样本的情况,估计值的误差比较大。而极大似然方法适用范围更广,其估计值也有很多优良特性。但是由于其方法实现起来比其他方法较为复杂,因此学生有时不能有效的掌握此方法,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数理统计教学经验,对于课堂讲授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提出一些心得与探讨。

一、介绍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想法极大似然估计中的想法非常自然:就是最有可能事情最容易发生,或者概率最大的事情最容易发生。因此,在看待任何一组随机试验结果时候,都可以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事情发生了,而最有可能这个想法在数学中实现其实就是函数的极值问题。例如,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5个球,有白色和红色,除了颜色不一样以外剩下都一样。有放回的任取3次球,结果是:白球、红球、白球,请估计一下袋子中有几个白球?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直观,向学生提问以后,很多学生都会回答:估计白球有3个,或者一部分学生会回答:估计白球3个或4个。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估计,学生一般会回答:这样最有可能。此时就可以提示学生这就是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是非常自然质朴的,每个人可能在不自觉中就使用了极大似然估计。现在需要的就是把这种思想转换成数理统计模型,并用数学方法解出来,这也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把一般问题的数学模型给出来,并会分析解答。

二、统计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上一例题中,试验结果可以用服从两点分布随机变量来表示,

三、容易出现的理解误区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中,在求似然函数极大值时候,由于似然函数是边缘分布的连乘形式,因此在对似然函数直接求导讨论其单调性时,其求导结果较为复杂,不容易直接讨论。往往需要先对似然函数取对数,把连乘形式改成连加形式,然后再求导,求导结果相对简单,利于讨论单调性。这样做只是数学上的一个处理技巧,因为对数似然函数是一个复合函数,外层对数函数是单增函数,不改变里层似然函数的单调性。而同学们可能对这个数学处理技巧理解出现误区,把极大似然估计理解为一套算法,一组公式,死记硬背,时间长了就没有印象了。这样的学习效果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或应用此方法解决问题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相反的是,应让同学对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牢固,并且极大似然估计的想法本身也很自然直接,而求似然函数的极值问题只不过是数学上的处理技巧,各种手段都可能用上,多加锻炼几次即可。如果同学对极大似然估计的想法理解透彻,不拘于具体数学解法,则有助于长时间和进一步地理解更为深刻的知识点,为将来学习和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总之,在数理统计的教学中给学生讲授新的知识点时,主要的是对知识点基本思想的理解,让同学理解记忆知识点的内容,最后达到灵活地应用所学内容,拓展思维能力,锻炼解决技巧。

篇3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01-03

一、研究背景

自2002年桂林理工大学在广西开办了第一个统计学本科专业以来,针对当时理学学位的统计学专业培养的学生虽然数理基础相对扎实,但普遍统计思想不够,实际应用能力较弱的现状和特点,对统计学专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研究,确立了"数学与统计学相融,从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和极强的统计分析应用能力有机相结合的理念出发,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2009年研究成果开创“应用性、实验性、案例性”一体化的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并在其后分别把统计学学科建成广西重点学科和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以及把应用统计实验室建成广西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虽然我校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近几年,我们也逐渐感觉到在大数据新形势下,我校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体系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且某些问题还有日益凸显的趋势,我们原来的某些研究成果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就迫使我们继续进行改革研究,探讨在大数据背景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统计学专业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如何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如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调整相关课程和课程内容,以培养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

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数据在大数据时代重要作用,我国也不例外,2012年9月,国家统计局第7次局务会提出,尽快开展在政府统计中应用大数据的研究。2013年可以看作是我国政府统计之大数据元年。2015年9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2]颁布,标志着我国正逐步进入大数据建设的新时代,为此,国家统计局积极推动大数据在各方面的应用与实践。而大数据的核心是数据,应用统计学学科是与数据分析处理联系最为紧密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应顺应大数据发展的趋势。在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在继承传统数据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对所需的数据处理技能提出的需求更高了。这就是说,大数据对应用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的冲击无疑是最大且不可避免的,这给应用统计学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应用统计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大数据逼迫人们改变分析、处理数据的手段、思维和理念,这就逼迫应用统计学专业改革必须引入新手段、新思维和新理念。培养应用统计学人才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不断适应大数据新时代的要求,这关系到应用统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这一研究是十分必要、十分迫切且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二、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改革探讨

篇4

关键词 处方 调查 审方 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09)10-0465-02

我院从2006年2月开始实行临床药师定期门诊审方工作。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抽取每月总处方量的2%左右进行审查,然后将处方的不合理问题上报给门诊办公室,再由门诊办公室督促各临床科室整改。审方结果每月公示,以期提高处方质量。

1 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06年2月~2007年12月的门诊审方记录。2007年7月开始加入“书写不规范”审查内容,2007年11月开始取消“缺项”。

1.2 数据处理

以“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主要问题以及主要科室进行排序。

2 结果

概况:审方总数21239张,不合格处方总数达1895张,占总数的8.9%。

不合理问题分类见表1,不合理处方的科室分布见表2。

3 讨论

3.1 主要问题

3.1.1 缺项

在广泛使用电子处方以前,“缺项”一直是最主要的问题,反映了医师工作作风不严谨的问题。广泛使用电子处方后,“缺项”问题已通过电脑程序杜绝。

3.1.2 书写不规范

2007年5月《处方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对处方作了更严格的要求,故从该年7月开始加入“书写不规范”项目,本院2007年下半年不合格处方比例直线上升。书写不规范成为主要问题,包括不规范的药名和诊断。诊断的不规范中、英文缩写占绝大多数。如“上感”、“慢支”、“尿感”、“HBP”、“CAD”、“CG”、“DM”等。按照正式文书(如论文、法律文书)的书写规则,应至少先用一次中文或英文全称,之后才以缩写代替。处方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且诊断只出现1次,故应用全称。

3.1.3 无指征用药

无指征用药的问题较多,大多数情况下,因患者有多种疾病及相应治疗,但医师只写明了主要诊断。有些则是患者要求开具自备药,主要是抗菌药及感冒药。另有一些情况如下:

1)一些退行性疾病使用抗菌药,如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网球肘、白内障、老视等。

2)一些急性状态如心梗、脑梗、糖尿病酮症,如伴有感染需用抗菌药,应同时写明感染诊断,感染诊断应包含感染部位。

3)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无使用抗菌药指征,需用抗菌药者应注明患者处于急性发作状态。

3.1.4 抗菌药的用法

短半衰期的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等)一天1次使用的情况很频繁。该类抗生素在24 h内有效浓度维持时间>50%时才能维持杀菌作用。一天仅用1次疗效不佳甚至加速细菌耐药。有些患者感染较轻,具有自限性;还有些患者合用地塞米松,症状改善,常使一些医师误以为是抗菌药物发挥作用,而如果效果不好,医师也常认为是抗菌药品种选择不当,而不考虑用法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采用静脉+口服同种药或同类药维持的方法就可解决。门诊常用静脉用抗生素,绝大多数有相应可作为维持的口服药。原本静脉用日剂量,现仅需半日剂量,输液量可减少,输液时间可缩短,可缓解输液室的拥挤;注射剂改为口服剂型,费用也降低。

篇5

【关键词】普通高中;通用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引言

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成果,也是教育形式的一种重大变化。高效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期间,最大程度上获取知识,从而让学生进步和提高素质。而通用技术课程自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就注意到学生的知识规律和主体作用,在教学方式上慢慢的从传统教育转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同时,班级整体的成绩也有所提高。

1.认识通用技术的高效课堂

要打造通用技术的高效课堂,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完成对三维教学的学习目标,而且还需要让学生在目标达标之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这个方面来解释,高效课堂可以解释为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让学生拥有一个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的课堂,是一个能够让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充分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构建的课堂。其次是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学科的三维教学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教师制定的教学进度跟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可能不是很适合,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不够高,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预设目标作出调整,最大程度的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现阶段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通用技术教学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因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所以其仍处在初期阶段。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理论联系实践,而且理论知识了解甚少,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就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造成学生只能浅显地了解专业知识,所以为了可以极大地提升通用技术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第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这样导致很多教师都缺乏较高的专业素质,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其他的学科相比,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延伸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重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需求。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方法,所以不能明显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将来的教学中,需要努力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共同探讨分析实践过程中的解决策略,这样既方便学生学习,又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第三,缺乏完善的硬件设施。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起步较迟,相对于生物学科和化学学科而言,关于通用技术的教学设施、学具以及设备等等都是远远不够的,配置经费在确保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已经很少,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合作学习和实验实践的正常开展。但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自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专用仪器设备和教师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这就对学校资金投入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和偏远的山区,虽然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设备,所以教师只能按照课本上的知识来讲解,不能结合教学内容来实际操作,这样学生就会缺乏实践的机会,很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3.打造高效通用技术课堂策略

3.1巧妙利用社团,提供展示平台

由于高中阶段学业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让通用技术课堂开展一些相关的制作竞赛,这样学生就没有展示的机会,因而具有成就感的人特别少,导致好多学生对于学习这门课程兴趣不大,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通用技术老师可以巧妙的利用一些学生社团来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学生社团是指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地组合在一起,组成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或团体,展开学习、研讨、训练、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社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2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条件的限制,可在上课时,学生的手工实践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设计和作品,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如果没有办法让学生完成,这样必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科学的影片,让学生体验什么是科学,上课就像听故事一样,以此来吸引学生对这门课的关注,培养他们对通用技术的兴趣。例如技术的未来,光靠教师讲,学生听起来没什么意思,听过之后也想象不来未来地球人的生活。那老师就网上搜索一些科技动画给大家观看,学生的兴趣大增。提出的问题很多,有好多老师都不知道,其实这就是在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

3.3加强团队意识,提高自身能力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课改后新增的课程,所以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经过这次问卷调查发现,在当地的各学校,通用技术老师大多是由信息技术老师转过来的,包括老师自己以前也是带信息技术课程的。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老师对课程的熟悉和把握程度有待于提高,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不至于捉襟见肘。可是由于课程安排紧张,再加之学校经费有限,让老师们出去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呢?笔者学校是这样做的,在通用技术教研组认真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并经常组织老师集体参加网络学习。

3.4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创建教学方案

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教学工具,利用模型或者图片等等,科学创造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由于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很多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所以多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都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并且图片的说服力和趣味性都比文字强,通过播放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对“工艺”进行讲解时,学生需要了解部分工具的操作方法,但是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若教师在描述过程中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是如果教师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就可以便于学生理解。

3.5选择适合的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教学需要准确把握和认真思考课本,掌握课本编写的主线,科学延伸或者精简课本上的案例,让课本、课程标准与其他教学资源能够彼此补充,以实现课本内容的二度设计。作为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正确选择案例,科学延伸课本内容,这样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教师必须要留心观察日常生活,及时搜集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比如: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符的案例或者为学生合理设计动手制作的案例。教师除了要对课本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推敲,也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此外,教师对课本进行处理时,必须要积极挖掘课本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且可以在课本中融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案例,这样也可以使课本内容更加多样化。

3.6积极组织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想要学生自己参与到制作与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想要做”“怎么做”的整个过程,充分调动对技术设计和制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设计和制作来讲,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各种各样的可使用材料和不同的设计方案;在学生设计和制作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应该为学生建立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合理采用“头脑风暴”方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创新,使学生在设计中提高能力。并且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活动主题,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技术和设计的创新。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实践能力以及接受能力,教师必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来科学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3.7以通用技术教育角度为切入点来教学

当前,我国许多普通高中为了可以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都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挪用的情况,比如:计算机专业以及物理专业等等,每个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可能从自身专业的角度来分析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这样必定会造成学生过分重视理论知识或者专业技能的情况。根据教师自身专业的特点是非常好的,然而通用技术课程的内涵比较丰富,既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很强技术特色。此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并非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而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由于教师本身专业技术和思维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不可避免存在较大的倾向性,这样有可能造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变成简化的劳技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针对现有的教师加强专业的培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丰富的专业知识满足教学需求。使学生在教学中不再过于重视功利,而是将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情感体验放在第一位,力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化学;传统教学

作者简介:祝凤侠(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1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化学传统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1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是必然趋势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理论一般情况下都要利用实验进行验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也可以依据实验、假设、再实验论证的过程。所以,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实验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化学素养最为重要的手段。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利用化学实验可以将直观形象的第一手材料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但实验现象一般情况不易观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反复播放实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研究实验现象。

1.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化学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和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化学概念和原理对于学生来说不易理解,物质的构成也不易观察,化学变化依据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在教学中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讲述,学生不能理解。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教学动画,可以将分子、原子等粒子运动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教学过程直观形象。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结构,掌握化学变化原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实际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常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应用,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虽然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必须认识到,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学习一些抽象和枯燥的化学内容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点,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达到最佳应用效果。

1.3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相同,在实验的学习和掌握方面也会存在很大不同。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人机对话的交互功能,实行个别化教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实验中,一般应用看做结合的办法,首先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原理和操作步骤等,接着再进入实验室,动手操作实验。这种做法既可以提高实验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防止学生在实验中应付了事。如乙酸丁醋的合成实验,首先利用实验课件,展示实验过程中的装置的安装、拆卸,关键步骤如温度计的位置、干燥剂的用量等,都利用特写镜头,让学生反复领会实验,然后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就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1.4提升实验课质量

因为大学阶段的化学课节数是一定的,不可能存在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化学实验,所以学生在实验方法和知识结构方面总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利用化学实验课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化学实验,增加学生的化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如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过滤、萃取、溶液的制作、有机合成等,要想全部完成这些内容,只利用极短的18个学时是不能实现的,利用计算机学习,完成这些内容只要4个学时就行。

2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化学抽象概念形象化

大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对于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一些内容如化学反应机理(反应历程),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组合,原子、分子轨道杂化过程,电子云的形态变化等较复杂的问题,学生都不易掌握。在大学分子轨道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再次表现双原子分子轨道的形成过程以及分子轨道能级高低的次序;在配位化合物教学中,可依据价键理论制作不同的配合物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在晶体场理论教学中,可制作成四面体或八面体场中能级分裂的情况,将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有利学生掌握和学习。

2.2多媒体及时使得化学微观现象宏观化

大学化学的课程学习本质是借助微观原理来深入的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客观的化学规律的,这种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思维方法强调微观和宏观的结合。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如胶粒的布朗运动、粒子有效碰撞、离子的电迁移现象、原电池及电解池两极的离子放电等,这些现象虽然不能观察,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表现出现,学生一眼就能看懂。如原电池中铜离子和金属锌分别在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而形成金属铜和锌离子,这一过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制成动画的形式加以展示,这样更加客观和形象的向学生解释了这一化学变化,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2.3模拟化学实验过程

在大学化学学习中,一些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有的实验条件不具备,实验室本身也不能满足要求,但学生又对此存在浓厚兴趣。这时,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CorelChemLab进行模拟。此软件可以达到完全仿真,模拟过程非常真实,一些仪器碰撞的声音都能听到。利用这一软件进行学习,学生仿佛亲身进入实验室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模拟实验室也会印象深刻。但多媒体技术与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相比,毕竟存在较大的区别,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只依靠计算机是不行的,所以,模拟实验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一定要认清它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这种方法不能代替学生亲自动手。

3结语

总之,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化学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二者的整合。主要是将化学课程中的知识、活动以及现代教育中的技术和理念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工具性,最大化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进一步的推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朱团.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篇7

关键词:图书管理;数据库;Access 2003;Visual Basic

1.引言

传统的图书管理对象是书,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量越来越多,这样的管理方法已经与时代脱轨了。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这样的管理系统必然遭到淘汰,取代它的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管理包括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系统设计,可以对信息进行采集、传送、编辑、修改等等,这样的系统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传递等操作。 --!>

开发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可以将大量的书籍的相关信息存储在电脑中,便于图书的管理与维护,使图书的反复利用率得到改善。

2.系统设计

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就是藏书过万,数量庞大的图书自然需要人为细心的管理,可是,根据传统的人为管理方法不得当,往往造成大量图书的丢失、损坏,所以,开发出一个可以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趋势,这样的系统不但可以便于图书的管理,更是为借阅者提高更好的便利条件,而且,该系统拥有友好的交互界面,高效的运行速度和系统维护。

2.1 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是为了借阅者而服务的,管理该系统的正是图书馆管理人员。

为了方便图书借阅者可以直接查询所需的书籍信息,本系统有一个登陆系统,需要图书借阅者(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学号和密码,初始密码都是自己的学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其进行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个人的隐私。 学生-借阅者,只是拥有查询书籍的权利,可以知道所需书籍目前的位置,库存量,是否可以借阅等少量信息。

信息管理系统希望服务的对象-借阅者,而在后台操作一切的则是图书馆者。因为图书馆书籍的数目过多,要求数据库一定可维护性,所以,图书管理者的任务艰巨,在为各类图书借阅服务的同时,还要维护图书馆的秩序。

图书管理者,可以实时查询、编辑相关信息,实时核对图书的信息。 --!>

2.2功能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是由6个功能模块组成,包括:系统管理,图书管理,期刊管理,读者管理,借还书管理和系统帮助。

2.2.1系统管理

根据提示进入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者可以根据需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编辑,比如说添加新的管理人员。

2.2.2图书管理

图书管理模块主要是编辑图书的各类信息,包括增加新的图书,删掉图书的错误信息,将图书的相关信息以表格的方式整理出来,系统的将图书进行分类,还可以对受损的图书按照损坏的程度给出赔偿金额。

2.2.3期刊管理

图书馆中还包括大量的期刊文献,所以期刊管理应该具备各类的期刊统计表格,包括新增加的期刊数目、名字、代码等信息,还有一些过往的期刊信息,现存的或者是淘汰的。 2.2.4读者管理

图书管理者会将新入学的学生的学号增加到读者管理表中,并给予初始密码,也可以将一些往届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删除等操作。

2.2.5借还书管理

图书馆每天的借还书的数目都很多,所以要及时的统计这些书籍,并分门别类的放回原来的位置,系统中可以显示书籍是被何人在何时借出,应该在何时归还,其中续借的天数是多少,还要给出明确的信息就是只有一次续借机会。

2.2.6系统帮助

系统帮助,顾名思义就是对系统的一个简单的介绍,包括功能、使用方法以及开发的目的等,开发者也会给予一些系统的操作流程或是问题说明。 --!>

2.3 系统结构

3.系统开发环境

3.1 Visual Basic 6.0

V B 6.0凭借其简单易学,运行速度快,占内存小,应用范围广,深受广大程序员的喜爱。VB 6.0主要是由控件类和功能代码类组成,这些控件是由程序开发者提前建立的,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对象,可以根据需要给出对于的代码,就可以实现其中的功能,不同的图标代表不同的控件;而后者往往是出现在程序代码中。一个好的VB程序需要这两个部分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3.2 Access 2003数据库

Access 2003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界面操作简单,内存小,适合做多种编程软件的后台数据库,方便使用者对其中的信息进行修改等操作,还可以单独设置密码,保证了一定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3.3 Visual Basic 6.0与Access 2003数据库的连接方法

3.3.1建立数据库

在 Microsoft Access 2003中建立一个数据库,名字是ts.mdb,再将数据库文件和 VB中创建 的工程文件放在同一文件中,这样有利于程序的调试工作。

3.3.2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

Sub ConnStr()连接数据库

Set conn = 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建立数据库连接对像

DBpath = App.Path & “\” & “ts.mdb” ' 设置数据的路径

conn.Open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

Data Source=” & DBpath ' 打开数据库连接

Set rs = 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设置数据库对像

End Sub

4.结论

本文在Visual Basic 6.0和Access2003数据库的环境下,建立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速度快,耗能少,易于管理和维护。

21世纪,是一个将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的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将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成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管理系统也是一种趋势,图书管作为丰富精神食粮的集散地,在历史的发展中仍然占据重要的角色,人类依旧需要书籍去开拓眼界,舒缓情绪,所以,带动大中小型图书馆走向信息时代化是必经之路。(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郑思福.基于 VB 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J].农业图书情报期刊,2012,22(10):112-114.

篇8

关键词:生长期大鼠;游泳运动;跑台运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80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3-0070-03

Different Impact training on Histomorphometric Properties of Gro wing Rats’ Bone

FANG Dongme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 u 221116,Jiangsu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mpact exercise on growing bon e, 24 female SD rats (5 weeks ol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running group(Ru n n=8), a swimming group(Swim, n=8) and a control group(con, n=8). During a 9weeks training session (20~60 min/day, 5 days/week), the Run rats were trainedat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running speeds (10~20 m/min), and weights attachedto the tail of the Swim rats from the 4th week and then on. BV/TV%, Tb.Th, Tb.N ,Os/Bs, O.Th of Run and Swim a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 group,and these parameters of Run a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wim. Tb.S p and Es/Bs of this two exercise groups a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the Con group, and the parameters of Run are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of the Swim. The data suggest that all exercise modes can simulate bone formati on and suppress bone resorption, the effect of prolonged swimming on bone growthis less obvious than that of prolonged running.

Key words: growing rat; run; swim; histomorphometric properties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也是影响峰值骨量最敏感的时期。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以来,对运动增加骨量的作用存在年龄差异的认识越来越明确。青春生长加速期,尤其是其 早期是运动促进骨构建的“机会之窗”[1-3]。

为了探讨在生长突增期,抗体重和非抗体重运动,这两种不同应力水平的运动对骨生长 的影响,本研究对生长期大鼠分别实施跑台运动和游泳运动的干预,比较了经历9周两种方 式的运动干预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变化,以揭示不同应力水平的运动对骨组织微细结 构的影响,为选择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促进少儿身体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峰值骨量,预 防骨质疏松提供依据。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动物的分组 同一天繁殖的4周龄雌性SD大鼠24只(由徐州医学院动物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平均体 重为(93.49±9.34)g,根据体重随机搭配分成对照组、跑台运动组和游泳运动组三组,每 组8只。

1.2 动物的饲养与运动干预大鼠进行单笼饲养,自由进食、饮水,以国家标准啮齿类动物常规饲料喂养。动物房温 度维持在18~24℃,相对湿度45%~55%,自然光照。

所有大鼠进行一周的运动适应后,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不做任何运动干预。跑台运动 组和游泳运动组大鼠进行为期9周的运动训练,运动方案的制定参照Bedford[4]和H uang T H[5],运动方案如下表所示:

表1 运动训练组大鼠运动方案

周次 持续时间/min跑台运动速度/m•min游泳运动负重(%体重)第一周20~3010~120第二周30~4012~140第三周40~5015~170第四周50~6018~201第五周至第九周60201

投稿日期:2008-08-19

作者简介:房冬梅,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与运动生物化 学。1.3 取材及指标的测定

最后一次运动后24 h,称量体重,以氨基甲酸乙酯(20%体重)麻醉,取后肢右侧胫骨,去 尽结缔组织,保证其完整性,放入中尔马林溶液中固定。

将固定好的样本从中尔马林溶液中取出,上行梯度脱水、浸透后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包埋,使用德国Leica2165不脱钙切片机沿胫骨正中矢状面做不连续5 μm切片,1%甲苯氨 蓝染色,树胶封片。用OLYMPUS DP70数字采集系统摄入显微图像,后使用分析软件对骨切片 进行形态观察和分析计量。获得以下指标:骨组织面积、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平均宽度、皮 质骨宽度、类骨质面积、类骨质周长、骨表面长度、侵蚀表面长度。并由此计算骨小梁体积 、骨小梁平均宽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分离度、皮质骨宽度、类骨质厚度、侵蚀表面积等 指标值。

1.4 数据的统计分析 各参数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采用O ne-Way ANOVA分析,若方差齐性良好采用LSD分析,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s T3分析,显著 性水平皆为p

2 结 果

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表2),经过9周的运动训练,两个运动组和对照组之间,除 生 长板厚度和骨小梁数目外,其余指标均发生了极其显著的差异性变化。两个运动组的骨小梁 体积、骨小梁平均宽度、皮质骨宽度、类骨质表面积和类骨质厚度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

表2 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胫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影响的比较

指标对 照组持续跑台组持续游泳组骨小梁体积/%

(变化百分比%)28.352±0.84139.973±1.983aaa(40.99)35.488±1.560aaabbb(25.17)骨小梁平均宽度/μm

(变化百分比%)42.58±2.57256.902±3.939aaa(33.63)52.449±3.596aaabb(23.17)骨小梁分离度/μm

(变化百分比%)107.55±3.3385.44±4.67aaa(-20.56)95.49±8.02aaabbb(-11.21)骨小梁数目/#•mm-1

(变化百分比%)6.669±0.2507.038±0.333a(5.53)6.788±0.452

(1.78)皮质骨宽度/μm

(变化百分比%)191.32±6.20248.02±13.18aaa(29.63)247.09±12.71aaa(29.15)类骨质表面积/%

(变化百分比%)2.366±0.5906.927±0.662aaa(193.26)6.864±0.521aaa(190.11)类骨质厚度/μm

(变化百分比%)70.99±10.66133.93±13.29aaa(88.66)108.57±20.98aaabb(52.94)侵蚀表面积/%

(变化百分比%)6.029±1.0402.642±0.404aaa(-56.18)3.460±0.477aaabb(-42.61)生长板厚度/μm

(变化百分比%)112.23±6.85113.97±9.90

(1.55)114.01±10.82

(1.59)a表示运动各组和对照组的比较:a:p

两个运动组之间的各项指标的变化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跑台运动组的骨小梁体积极 显著地高于游泳组(p

3 分析与讨论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是一种应用数学和几何的方法研究骨组织水平的质(骨结构)和量(骨 量)等形态学静态特性测量技术,其优点是能精确地测量总体骨量的变化及变化部位(密质骨 或松质骨),能够测量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骨组织微细结构(如骨小梁面积、厚度、数量、分 离度等)和骨组织形态学(如未钙化的类骨质和细胞等)变化。在生长期时,成骨漂移占主导 地位而致使骨由小变大,处于辅助地位的破骨漂移的主要任务是由成骨漂移生成的不承受外 力的多余骨组织吸收掉,因而增加骨髓腔直径,塑成骨骺的特殊形状。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 数反映了骨组织中正在进行着的骨形成和骨吸收作用。胫骨上端的骨小梁丰富,骨重建活动 相对具有代表性,而且在大鼠胫骨中,胫骨近端是生长速度最快的部位。因此本研究选取胫 骨近端进行形态计量学的测定,以观察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骨质量的影响。

经过9周的运动,运动组大鼠胫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基本相同, 运动组大鼠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厚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跑台运动组骨小梁数目显著高于 对照组,而骨小梁的分离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和对照组相比,9周运动使大鼠胫骨 骨小梁骨量增加,胫骨近端骨量的增加是由骨小梁厚度增加、新的骨小梁形成和骨小梁分离 度下降而形成的。Joo等利用Micro-CT观察了耐力运动后生长期大鼠股骨三维微观结构,所 得到的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目的结果与本研究一致,并且发现跑台运动提高 了骨小梁的弯曲度,反映了骨小梁连接的增加[6]。Westerlind等运用组织形态计 量学方法 的研究也发现,成熟大鼠进行6周抗阻力运动后,胫骨干骺端的骨小梁的厚度、骨小梁的数 目显著高于对照组[7]。Bourrin等对大鼠胫骨近端、中段和远端的组织形态计量学 观察也发 现骨体积和骨小梁数目在进行跑台运动的第3、4、5周后明显增加,认为运动通过促进骨形 成和/或降低骨吸收增加松质骨的骨量,而通过骨膜下骨形成增加皮质骨骨量[8]。 本研究中 ,除跑台运动组骨小梁数目有显著增加外,运动组的骨小梁类骨质厚度和类骨质表面积都极 其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表明运动使活化的成骨细胞数目增加,成骨细胞的活动活跃,运动使 胫骨近端松质骨的骨形成大幅度提升。同时,运动使大鼠胫骨骨小梁的侵蚀表面积极显著地 低于对照组,表明运动对骨吸收作用的深度抑制,这些结果皆表明运动可以通过促进骨形成 作用,抑制骨吸收作用增加骨小梁骨量。

本研究还发现跑台运动组的骨小梁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离度 等指标相比,其差异程度较小,并且游泳运动组的骨小梁数目和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运动对骨小梁数目的影响小于对骨小梁厚度和分离度的影响。换而言之,在由运动所致 的骨小梁骨量增加中,骨小梁厚度增加和骨小梁分离度下降的贡献大于骨小梁数目的增加。 一些同样利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大鼠的研究在发现骨小梁厚度比对照组显著增加的同时 ,并没有发现骨小梁数目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认为运动对骨小梁骨量的增加是来自于骨小 梁厚度的增加,而不是倍受关注的骨小梁数目的增加[7~10]。

对于生长期长骨的皮质骨,许多研究表明运动对骨膜的作用大于对内皮质的作用,运动 可以通过加强骨膜下成骨作用,增加皮质骨厚度[11]。本研究虽然没有测定骨膜的 变化,但 发现运动组大鼠胫骨的内皮质厚度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提示9周运动大幅度提高了股骨 近端内皮质的沉积。这些结果表明运动增加松质骨表面的骨形成的同时,也增加生长板起源 的新骨形成。

与持续跑台运动组相比,持续游泳运动组大鼠胫骨骨小梁的类骨质厚度、平均宽度明显 较低,而且骨小梁分离度和侵蚀表面积则非常显著地高于持续跑台运动组,这些差异导致持 续游泳运动组的骨小梁骨量极显著地低于持续跑台运动组,这一结果和两组间骨量的测定结 果及Huang 等对跑台和游泳运动对骨量和骨力学特征的对比研究是一致的[12,5]。 但两者之 间的皮质骨宽度基本相同,表明在胫骨近端的松质骨部位,持续跑台运动的作用优于持续游 泳运动,但在对内皮质的作用上,两者是相同的。其差异的原因则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 是地面冲击力的作用,二是跑台运动和游泳运动所募集肌群的不同。

4 结 论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以直接、微观结果显示出雌性生长期大鼠在经历9周的运动训练后, 和对照组相比,两种运动方式均能够通过刺激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促进生长期大鼠胫骨骨量 的积累,而且,跑台运动训练的成骨作用大于游泳运动训练,提示在旨在健骨的运动中跑步 运动的作用优于游泳运动。

参考文献:

[1] Haapasalo H, Kontulainen S, Sievanen H, et al. Exerciseinducedbone gain is due to enlargement in bone size without a acchange in volumetric b one density: a 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study of the upper ar ms of tennis play- ers[J].Bone,2000,27:351-357.

[2] Kontulainen S, Kannus P, Haapasalo H, et al. Good maintenance of exercise induced bone gain with decreased training of female tennis and squash players:a prospective 5year followup study of young and old starters and controls[ J].J Bone Miner Res, 2001, 16:195-201.

[3] Kontulainen S, Sieva¨nen H, Kannus P, et al. Effect of longterm impact loading on mass, size, and estimated strength of humerus and radius of femaleraquetsports players: a 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study betw een young and old starters and controls[J].J Bone Miner Res, 2003, 18:352- 359.

[4] Bedford TG,Tipon CM,Wilson NC,et al. Maximum,oxygen consumption of rat s changes With various experimengtal procedures[J].J Appl Physiol,1979,47( 6):1278-1283.

[5] Huang T H, Lin SC, Chang FL,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exercise modes o n mineralization, structure, an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owing bone[J]. J Appl Physiol, 2003, 95: 300-307.

[6] Joo Y.-I, Sone T, Fukunaga M et al. Effect of endurance on the threedim ensional trabecular bone microarchitecture in young growing rats[J].Bone,2 003,33:485-493.

[7] Westerlind KC, Fluckey JD, Gordon SE, et al. Effect of resistance exercis e training on cortical and cancellous bone in mature male rats[J].J Appl Phy siol,1998, 84:459-464.

[8] Bourrin S, Palle S, Vico RPL, et al. Effects of physical training on boneadaptation in three zones of the rat tibia[J].J Bone Miner Res,1995,10:17 45-1752.

[9] Taktuya Notomi, yuichi Okazaki, Nobukazu Okimoto, et al. A comparison of r esistance and aerobic training for mass, strength and turnover of bone in growin g rats[J].Eur J Physiol,2000,83:469-474.

[10] 罗冬梅.运动对大鼠长骨发育作用机理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学位毕业论文, 2002.

篇9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新形势

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产物,这一理念是在一九八零年由美国的未来学家埃尔夫托夫勒提出的。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全世界的数据量大概每2年翻一倍,这说明人类在最近两年产生的数据量等同于以往产生数据量的总和。大数据虽然在我国发展较晚,但是从起步之后就一直蓬勃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新的大数据采集、发掘、储存、探析类企业和组织逐渐建成,大数据在我国各行各业的使用日趋广泛,遍及信息、金融、商品销售等行业。

一、大数据和统计学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统计教育是以统计学理论和统计学在相应领域的使用为主的教育内容,所以想要分析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教育所面对的挑战和改革,首先应该搞清大数据和统计学二者的概念,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大数据和统计学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首先,大数据虽然是通过巨型数据采集构成,构成主要涵盖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和通常结构化数据不一样,但是它的根本依然没有离开数据的属性,统计学依然可以把大数据看做探究的主要方面。第二,大数据对于数据的通常处理过程是:搜集―统计解析―发掘―找到需要的信息,而统计活动的主要顺序则是: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解析―发现数量联系和规律,二者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在某些方面虽然有部分差异,但是基本过程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三,一方面统计学为大数据的研究提供基本方式,比如大量的观察、数据分组、相关解析等也是分析大数据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因为在大数据探究和处理过程中应该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所以大数据的发展在很大范围里提升了统计学探究设施和方式,使现代信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在统计学的使用更加广泛。

大数据和统计学的主要差别体现在探究目标、数据处理对象和解析技艺上。大数据通过发现数据机遇和数据价值,寻求数据回报为最终目标,数据所触及的范围比较宽泛,运用遍布互联网、经济分析、财产管理、商业投资和医疗器械等方面,处理的数据主要是海量、全面性的非架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然而统计学以发现数据后映射物体的自身关联和规律为目的,处理的数据主要为数量不大的结构化数据,使用概率论、非全面调查、抽样推断和相应回归解析等数理统计理论为探究方式。所以,相对于统计学,大数据不但在技术和工具的运用里更为全面和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联结的也变的十分紧密,而且在所处理的数据种类和探究目标上都和统计学有所区别。

二、大数据时代给统计学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和统计学虽然密切相关,但是两者在探究目标、数据处理和解析设备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之后,随着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大数据的比例急速上涨,互联网技术在数据采集和处理中的运用日渐宽泛,大家对数据价值和数据回报的追求更加猛烈。怎样汲取大数据探究里的价值理论,使受教育者把握良好、先进、适用的数据搜集、解析和处理的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统计教育将会面对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对教育内容的挑战

当下统计学专业教育内容主要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抽样抽查、统计形式和有关的统计运用学科,基本以结构化数据为主要的处理对象,而对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解析和设备的运用则触及很少。然而,依据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处理高端人士素养和技术的需求,目前统计学的内容已经不可以满足非结构和半结构的海量数据探究和商业运用对人才培育的需求。所以,统计学的教育应该看清形势,以对统计专业人士的现实需要为核心,不停地提升原来的科目内容,开设新的课程,才可以确保教育内容跟上大数据时代前行的步伐。

(二)对教育方法的挑战

目前统计学教育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中心,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注重理论,忽略应用,注重方式讲解,忽略技能培育,并且教育方式单调,教育方法陈旧,教育组织的合作观念较弱。所以现在的统计学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合大数据时代对全面性数据处理和分析人才的素养需求,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展开调适和改革。

(三)对人才培育方式的挑战

目前统计学教育方式以给予学生知识,培育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需求的统计任务人才和学校、科研组织需求的统计教育和研究人员为主要内容和目的,另外大多高校老师综合素养不够,本专业之外的知之甚少,实验室的建成和设施的更新速度落后,形成培育出的学生偏重于公式推导、运算和数学模型解析,知识构架以数理认知为主,在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学等领域的认知较少,知识探究和观察的目光短浅,解决现实困难的能力不足。大数据时代虽然需要统计人才拥有数据处理和解析所需求的基础素养和技术,但是更加侧重它从海量的数据里掌控市场机遇,发现和发掘商业价值,为所处行业制造利益的内在潜力、奋发精神和探究欲望。

三、新形势下统计学的改革

信息时代对于统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统计学的教育方式也需要进行部分改革。

首先,统计人员应该提升对于新技术的敏感性。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具备职业敏感性,及时学习和理解新技能,能在大数据的环境下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其次,统计人员应该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作为统计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及时了解团队内部各成员的工作进展状况,相互学习、互相共享信息资源。最后,统计人员应该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信息化社会的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统计人员唯有不断学习、不断革新,才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结语

大数据和统计学两者在本质、探究目标、数据处理对象和技能工具等部分,有联系也有差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但对统计学的固定探究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一定的冲击,并且致使统计学教育面对在教师知识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人才培育方式等方面的众多挑战。所以,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培育更加有效、素养更高、适应能力更强的统计专业人才,统计学教师和统计教育都需要跟上时代,积极做出对应的调整和改革。(作者单位:太原市统计局调查监测中心)

参考文献:

[1] 耿直.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研究,2014,01:5-9.

[2] 邱东.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J].统计研究,2014,01:16-22.

[3] 游士兵,张佩,姚雪梅.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J].珞珈管理评论,2013,02:165-171.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应用

大数据,主要是指庞大的数据资讯,由于其数据之庞大,人们不能利用当下主流的软件在一定时间内对其进行提取、分析从而帮助决策者决策的资讯;统计学,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再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数据的特征,以供人们、参考、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时代已是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传统统计学由于自身具有的单调性,被人们将其与大数据紧密结合,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加以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学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的潮流。社会在不断发展着,信息也在不断地进步,许多人都开始注意到数据的重要性。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实用的数据很多,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利用,从而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且解决一些民生方面的问题。因此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学应用十分重要。

1统计学与大数据的简单概述

1.1统计学概述及其性质

统计学是一门主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并通过直观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的一门科学。在传统的统计学中有两种主要的统计方法,即推断统计和描述统计法。在推断统计中,主要是通过对已知样本进行推断,推断出总体参数,将推断出的数据用概率的方式表示出来。描述统计则是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其结果用统计图等图表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统计学有包含如下几个基本性质:

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对数据进行研究。统计学所研究的数据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大有小,可以是微观的粒子,也可是广阔无垠的宇宙;甚至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的人类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

统计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归纳与推断。统计学主要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延伸,将其上升至整体,从而得出一般结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过现象对其本质进行研究。这个方法主要是有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

统计学的研究结论往往是不确定的。在统计学中对数据的提取主要是通过抽样进行的,抽样数据并不是整体数据,它只能代表整体数据的一部分。因此,不可避免的,统计学研究结论会带有不确定性,这也是传统统计学中不可避免的缺点。

统计学最重要的特点是其联系范围的广阔性。在大部分学科中,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脱离不了数据,而数据必须要通过统计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统计学与各个学科联系紧密,也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2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属于信息发展的时代。由于信息量的庞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数据。大数据就是信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包括了各种各样数据的交汇,它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数据。我们可以将大数据看成是各种数据的集合,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交叉运用,在云计算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用,并且形成一种可供我们利用的智力资源和强大的知识服务能力。

大数据虽然数据量大,但是价值密度低,数据类型多且复杂,但是处理的速度快,这也是大数据的四大特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大数据十分注重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在预测方面具有十分的优势。与目前拥有的其他技术相比,大数据所具有的“速度”“廉价”“优化”这三个方面所综合起来的成本是最低的。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大数据给我们提供的可量化维度是以前所不具有的,它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许多方便,在新发明和新服务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数据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大数据的数据量之庞大,有更多的数据需要我们分析,传统的抽样方法已不再适用。在大数据面前,对数据精度的要求有所减少,进而更加注重对整体信息的获取;我们也由之前注重事务之间的因果关系转而注重事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中获取对我们更具价值的信息。

目前,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对大数据利用的能力还不足,产生了效率低、成本高、耗能高等问题。如何对大数据进行利用并推动企业发展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合理的利用对未来大数据的发展十分重要。

1.3大数据的研究动向与信息问题

1.3.1大数据的研究动向

当前,国外一些机构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如何对高度分布的数据资源进行处理,对数据来源的追踪,对样本的核实等等。他们在大数据的处理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开发了一系列的算法。在我国,也十分重视对大数据的研究。对大数据的研究还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讨论,国家设立了专项的研究计划,设立了专项的研究基金。而大数据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企业,因此,在企业方面也开展了合作计划。大数据的研究并不能只依靠单一的统计学,其他学科也应该重视大数据对自身学科发展的影响。在计算机领域,相关的计算机人才除了掌握扎实计算机技能,也应该对大数据有所掌握。计算机与统计学关系紧密,因此,计算机领域在大数据与统计学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3.2大数据的信息问题

当今时代是数据信息的时代,大数据所包含的数据量十分庞大,人们需要对这些数据研究就必须将这些数据相互融合起来。将数据融合就需要清楚数据的来源以及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获取的。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数据的来源复杂并且数量庞大,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原始数据遭到破坏,因为大数据主要注重对数据整体的获取,因此,在某些数据上出现问题在所难免,甚至所取得的数据不是原始数据,而是经过分析推断后的预测数据。因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重视数据的获取,避免取得一些遭到破坏的数据。

另一方面,在大数据的获取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数据的缺失。而数据缺失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影响数据的分析。有些不同领域的研究却需要相同的数据,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叠,比如经济和保险,两者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某些数据的利用是相同的。在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数据。一方面是观察得到的数据,另一方面是实验得到的数据。这两个数据所包含的具体信息是不同的,但是却仍然会使得一些人对数据产生错误的认知。这是因为数据本身是具有特定的范围的,我们对数据进行收集的同时,实际上也就确定了这一属性,所以当我们需要一些超出这个范围的含义就需要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推断。

2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学的具体应用

2.1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学在企业中的应用

在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中,统计学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通过对统计方法的利用,建立了风险监测体系。但是单纯运用传统的统计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往往会将大数据与统计学相互结合,从而对公司进行实时的监管。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涉及了许多方面的数据,包括各个月份、各个季度的总体收入,各个具体项的收入情况,整体支出情况、具体项的支出情况等等,这就包含了十分庞大的数据量。因此,在企业中往往利用大数据对整体的数据进行把握,在根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此对企业进行实时的监管,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风险监测体系。

2.2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的生产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以水稻为例,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影响水稻产量的原因有许多,气候、土壤、环境、营养等都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技术的发展,水稻在全国范围内十分广阔地种植,利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势必不能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很好的分析。但是将统计学与大数据相结合,却能够对影响其产量的原因进行很好的把握。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对水稻的种植环境进行各个方面的监测,比如土壤、水分、养料等,从而得到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据数量庞大并且数据种类繁多,传统的抽样方法不能够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只有对整体数据进行分析,将其原因进行统计才能真正得出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这是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学在农业方面的典型应用,通过对整体数据的把握,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

2.3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学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应用

大数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影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也纷纷通过对数据的利用来带动行业的发展,通过对数据的利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出行之前会习惯性地对交通、天气等状况进行查询。事实上,我们所利用的这些软件都与大数据和统计学息息相关。交通状况主要是对该路况进行实时的监测,比如人流量、车流量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实时监测,再将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具体的交通状况,并且以直观的图表方式呈现给我们。还有我们都十分熟悉的翻译软件,我们日常的学习中,会使用到一些翻译软件,实际上这些翻译软件也和大数据、统计学息息相关。在这些软件当中,储存了十分庞大的词汇量,当我们使用翻译功能是,会统计出最常用的句子,并且按检索次数呈现出来。这些都是大数据下背景下的统计学的应用,这些应用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3统计学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

3.1统计学与大数据的联系十分紧密

统计学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据的研究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在统计学中,研究的数据范畴十分广,包括定量数据、定性数据、截面数据、实验数据等等,都是统计学所要研究的数据对象。而大数据就是各种数据的集合,它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数据类型,简单的、复杂的。统计学与大数据都主要是围绕数据进行展开的,这是统计学与大数据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将统计学与大数据相结合,改变传统统计学中对数据抽样研究的方法,转变成对整体的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更能为我们所利用的研究结果。

3.2大数据使传统统计学得到改进和补充

传统的统计学中,在对数据量大的数据处理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数据处理过程中,往往存在滞后性和低频性等问题。我们以经济学里的消费物价指数,也就是CPI为例。我们所得到的CPI报表中,往往在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本月的CPI数据只能在下个月才能得到相关的数据报表。由于时间上存在着滞后性,许多政策的制定都会受到影响,不能根据情况及时的做出调整。而大数据就随时提供当前阶段的“价格指数”,对市场进行实时的监测,它的时间频率甚至甚至可以小到以天为单位,提供每天的价格指数。借助大数据,可以对市场价格进行实时的监测,我们可以对市场价格作出合理的调节,从而减少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对信息全面掌控和对总体覆盖的优势,对数据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补充传统统计学中的不足。

3.3统计学思想在大数据时代中的转变

在当前的统计学中,由于整体数据量庞大,我们往往会通过样本对整体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十分重视样本数据的精确程度,传统统计学重视样本的数据的精确程度。而大数据往往相反,大数据呈现的是一个整体,由于整体数据十分庞大,对于其数据的精确程度势必不能很好的把握,因此,大数据重视整体数据的情况,对于其样本精确程度并没有做很高的要求。在大数据中,我们的立足点是整体数据而不拘泥于某个样本,看中的也是整体数据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大数据中“样本即是整体”的概念与传统统计学重视样本的概念不同,大数据的这一整体概念对统计学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4统计学与大数据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当前所处的时代是大数据发展的时代,大数据的发展十分迅猛,这给统计学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使统计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的统计学通过样本对整体进行把握,大数据对其进行突破,通过对整体数据的把握,得出一系列更具效益的结论。而在统计学中,其对数据的细致分析,准确推断,对统计理论的应用和掌握也十分值得借鉴。只有将二者进行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运用统计的方法对其进行整体感知,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中,迎接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将大数据和统计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给我们的生活生产的发展做出贡献。

4结语

一个新事物的到来,必然会对传统的事物产生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对统计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数据给统计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目前很多学科的发展都融入了大数据的潮流之中,作为与大数据联系紧密的统计学如果不进行改革创新,那么终将会被边缘化,阻碍自身的发展。大数据给统计学带来了挑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也给统计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还应该意识到传统的统计学中,一些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数据的分析。基于这一现状,统计学家不能盲目将传统的数据环境当成研究的目的,而是应该积极融入到新事物当中,迎接挑战,使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学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茂再.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构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统计研究,2015,05:3-12.

[2]耿直.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研究,2014,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