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的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2 17:3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资产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资产的管理

篇1

供电企业资产管理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长期以来都是企业高度重视的焦点问题。特别是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为了降低企业的成产成本、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供电企业在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的生产管理,但是还远远达不到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机制的目标。下面是供电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1.没有实现企业设备资产的量化管理,不清楚企业设备资产的具体库存、具体成本和运行状态等情况,或者是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各个部门不统一,无法确定哪一方的是准确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2.没有对企业设备资产的运行情况和历史维修进行统一记录,导致无法快速获得维修设备的历史缺陷和移动情况,难以通过对设备资产的历史状态分析以快速得出维修措施,影响维修效率和生产进度。3.缺乏设备维修的标准化作业规范,对设备的检修主要依赖专家的经验与能力,既影响设备维修的工作效率,还加大了出现人为误差的概率。4.由于缺少对设备历史数据的记录,设备检修过程中没有历史故障和缺陷的分析依据,从而无法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检修规范和方法,维修效率和费用无法达到最优化。5.由于各部门之间的生产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加大了库存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成本负担,设备抢修无法迅速查询到储备品,增加了抢修时间和成本。6.由于没有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难以完成设备维修成本的预算和控制,给生产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都带了很大难度。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实现企业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国内供电企业已经普遍应用MI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维修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没有充分实现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和资产信息管理效益,因此,供电企业要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控制生产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需要应用一种更先进的管理系统,EAM即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正是能满足供电企业这一需求的先进成熟的管理系统。

二、企业资产管理的概念及方法

企业资产管理(EnterpriseAssetMan-agement,简称EAM),是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合理安排设备维修计划、企业资源及相关活动的进行,从而实现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与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相比,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保持静态核算功能的同时,还实现了对资产从申购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企业资产管理是以资产、设备台帐为基础,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几种可能模式,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企业资产管理就是一个将众多密切相关的模块科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的集成系统,充分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功能,确保了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即时更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资产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三、企业资产管理在供电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供电企业具有典型的资产密集型特点,良好的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还是企业获取利益的重要战略方式。因此,将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引入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对生产设备进行集约化的规范管理,为供电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成本、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在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应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有利于供电企业实现企业资产的量化统计,有效地对设备资产的具体库存、运行状态、库存成本,库存备品进行集约化管理,解决了供电企业因设备资产庞杂而带来的管理难题。2.庞大的设备维修、维护费用是导致供电企业生产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没有经过合理规划的库存备品更是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施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对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相关数据进行统一记录和科学规划,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3.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先进开放的技术平台,在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准确有力的依据,辅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决策。4.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具有先进开放的平台属性,有效地实现了供电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的统一规划和实时共享,可以方便灵活地根据供电企业的业务特点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服务,很好的满足了供电企业管理服务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的需求。5.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设备维修计划进行工作安排、分析维修人员工作效率的辅助功能,为企业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了更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方式,这也与目前国内人事管理逐步向人资管理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汽车生产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与核算 计价标准

一、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中的计价标准分析

固定资产的正确计价是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核算的前提。为了如实地、科学地考核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计价标准,对固定资产正确计价。在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中,采用以下三种计价标准:

(一)固定资产原始价值

汽车生产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用状态前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有以下六种:

第一种,外购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售出单位的账面原价(扣除原安装成本)加上支付的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费和缴纳的税金等计价。

第二种,自行建造的,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第三种,投资者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的原值计价。

第四种,融资租入的,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

第五种,接受捐赠的,按照发票账单所列金额加上由汽车生产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无发票账单的,按照同类设备市价计价。

第六种,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按照固定资产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

汽车生产企业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未交付使用以前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原则上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利息支出计入当期费用。

(二)固定资产重置

完全价值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重新购建同样固定资产所需的全部支出。因该方法在实际使用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通常只有在财产清查中确定盘盈固定资产价值时和在

(三)固定资产折余价值、

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累计折旧额以后的余额。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等,应按固定资产折余价值计算其损失和溢余。

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固定资产时,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计价原则,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计价入账。对于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价值不得任意变动。

二、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基本上是所有汽车生产企业每天都在进行的工作,但是即便是如此,依然无法避免它在管理和核算的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核算层次缺乏专业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

目前在许多的汽车生产企业内部虽然存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但是经调查不难发现,在这些所谓的固定资产专门管理部门中,却很少具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十分专业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首先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不能保证,其次固定资产的准确核算也同样存在忧患,这样一来,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数量,型号的登记记录就会与汽车生产企业经营部门的记录存在差异。最后,这样的误差就会体现在汽车生产企业的账簿记录与实际严重不符,严重影响汽车生产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不规范,核算进度过慢

汽车生产企业中各部门各司其职,企业管理部门一般只需要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监督,财务部门只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核算,经营部门只负责汽车生产企业生产产品的经营、销售,而生产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维修及进行适当的保养,这些部门互不干涉,各自行使它们的权利,从表面上看,汽车生产企业运作有条不紊,但实际上却存在许多可以避免的资产浪费。感觉上谁都管又谁都不管,可能会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从而也会间接地影响固定资产的核算进度。

(三)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

汽车生产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盈利收入,有时不免要购置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些需求是可以满足的,但是大多汽车生产企业购置这些固定资产的时候并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划,而是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这些汽车生产企业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申报及批报程序,在固定资产购置之前,没有做好相关的市场调查,没有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有些汽车生产企业在购置之前甚至没有咨询过固定资产的价格,而在购置之后也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常规的质量检测。而在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方面,大多公司、汽车生产企业并没有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进行财务核算,旧的制度不废除,新的制度就永远不会得到很好地利用,目前大多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部门都无法做到财务账目的系统化与详细化,许多账目在记录的过程中存在漏洞,无法与前季度或前年的账目相符合。

三、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优化措施

针对固定资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项措施来解决。

篇3

关键词:企业自创无形资产 会计核算 会计计量模式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按照取得方式不同可分为外部取得的无形资产和内部自创的无形资产两种。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创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加。无形资产是企业自行进行研究和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分别来核算。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有技术等。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独立性。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可以不依赖有形资产而独立发挥作用,它体现一种权力或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二是创新性。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叩门石。三是高投入伴随高风险性。企业为了研究开发无形资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投资常与高风险相伴。一项无形资产要在许多次失败中才能开发成功或者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一个商标或老字号需历经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考验,依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代代企业员工的苦心经营,才能获得极高声誉。如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美国的麦当劳公司,就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首要的经营理念来席卷全世界的钱财。

1 企业加强自创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功后,它的成果是创新性质的、独一无二的、产生的经济利益那将是不可估量的。若企业自用,则会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会增大企业的实力;若对外出售、出租等,不但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取得的经济利益也会可观。不管是自用还是出售、出租等,不但能使这项技术出现历史的革新,而且对我国的科技事业起到推动作用。

1.2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能刺激企业的创新意识。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过程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虽然因失败可能暂时削弱了企业的财务实力与经营业绩,但却刺激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致使其不断地去研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挑战知识经济时代。

2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受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所限,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对自创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的认识,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研发过程中,对研发方向和成果缺乏市场认识、研发投入过程不做可靠的控制,开发耗费随意性过大。②在使用自创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利益和价值的过程中,对自创无形资产的利用水平有限,经营管理模式落后,致使许多有价值的自创无形资产不能很好的被发现和利用,有些甚至最终丧失了该自创无形资产。

2.2 自创无形资产在各类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新会计准则不能完全兼顾所有具体情况。我国2006年最新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会计计量模式作了详细的规定,即将依法取得无形资产前的支出划分成研究和开发两部分支出分别进行核算,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是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计量模式是带有普遍性的,可能对某些企业的某些

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产生影响。因而需要将企业按一定标准划分,进一步深入分析新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在不同企业中的应用。即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成本计量模式进行核算,并在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取得、后续支出和期未计价等方面尽量做到真实反映自创无形资产的存续状况,及时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3 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措施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靠自身日积月累、不断努力,逐渐培育出来的。它隐性地存在于企业中,但却参与着企业的运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3.1 管理方面。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是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的迫切要求。根据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特征,我认为在管理方面应着重抓好研发与运营两个阶段:

3.1.1 第一阶段: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知识结构、科技发展水平的凝结。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要有相应的创新活动予以充分保障,具体地说有以下四个方面:①观念创新。即树立以知识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无形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并可在企业间加以共享、把人才的素质作为企业生存之本等新观念。②管理方式创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要求企业重视知识、智力的投入,要把拥有各种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管理问题的核心。③形式创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管理需要不同于传统的组织形式,要在企业整体规模扩大的同时注重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分散化和自主化;要建立高弹性、高效率的网络;要组织职能设置由集权“橄榄”型向分权“哑铃”型转变。④技术创新。一方面,要重视新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根据新的知识及发明创造,采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等研制而成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必须重视以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职能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

3.1.2 第二阶段: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运营

根据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价值实现的过程以及自身存续的客观要求,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运作与经营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就是通过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来减少有形资产的投入,即以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为输出手段,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内实施控股或参股,通过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代替有形资产投入,实现少投资甚至不投资也能收购企业、合并企业或战略联盟。自创无形资产的主要运作、经营方式是企业并购,现实经营过程中,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收购战略失误、管理粗放、整合失败等问题,因此,在资产经营中要通过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经营,减少有形资产经营的投入,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战略协同、文化融合、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制度创新等确保并购成功。比如麦当劳公司通过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开设了三万多家餐厅。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运营能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健全运营机制。这一机制要充分体现以国家的产业政策、法规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信息传播为手段;同时这一机制将是强调主动性和创业精神,从而不断创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增强运营动力。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生产和创造不同于一般有形产品的生产,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的劳动,包含着更大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创作群体加以适当的补偿和奖励,以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还要按照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以严格保护,使其所有者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避免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3.2 会计核算方面

3.2.1 核算内容和计量模式的确定

在新会计准则中,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在依法取得前所投入的费用划分成了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两项费用。研究费用是指在研究阶段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开发费用是指在开发阶段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另外,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已不仅仅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相关的附带费用(注册费、法律费用、印刷费等)作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全部实际成本,而是将注册费与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以及按照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可以资本化的利息支出直接归属成本予以确认;法律费用、印刷费等费用在依法取得时作为无形资产实际成本确认。从以附带费用作为自创无形资的实际成本到以研究开发费用作为自创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的转变,是我国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计量的重大转变。它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重要性原则。这既符合了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管理及核算的要求,又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接轨的精神。

在国际上,针对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问题存在着几种迥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①全额资本化。如日本实施的就是这种计量模式,即允许研究开发费用直接资本化,只对其最大摊销作了5年的限制。该计量模式虽然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使企业的资产面貌得以较完整的体现,但是这种模式忽视了价值创造的高风险性和价值形成的不确定性,在评价企业资产方面有悖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②全额费用化。采用这种计量模式的典型国家是美国和德国。具体的做法是按照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附带费用确认为入账价值,而依法取得前发生的研究和开发费用于发生时确认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处理模式体现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计量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在税收上获得优惠,还体现出国家对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支持政策,有利于普遍促进企业创新意识的形成,对于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都有着重要影响。但是这一模式的明显缺陷在于不能够完整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对无形资产形成过程中的投入缺乏应有的价值反映。另外,对于那些追求短期利润的企业或经营者而言,这种处理模式无疑又成为一种人为调节利润的手段。③部分费用化。针对以上两种处理模式的弊端,出现了一种折中的处理模式,即部分费用化计量模式。该模式明确将无形资产依法取得前发生的费用支出划分为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和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两项费用。开发阶段的费用,在同时满足以下所有各项时,应予以资本化:a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b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c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d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e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否则予以费用化。这种模式通过对前两种模式的综合分析中,不仅体现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经济实质,也使得对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核算符合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相关原则的要求。较好地适应了当前无形资产成本计量的要求。

3.2.2 具体计量模式的设想

新会计准则规定用部分费用化的计量模式对自创无形资入账价值进行计量。它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无形资产形成过程的经济实质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获得税收优惠,从而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我国无形资产核算的重大转变。但是,新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方法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而在各类企业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大不相同,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也不相同,鉴于此,不宜采取完全统一的会计计量模式,而应当在不违背新会计准则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

对于专门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企事业单位,如科研所、软件开发公司等,它的研发目的和动机在于通过研发成果转让或销售获取经济利益。传统观念认为这类企业的科研成果应当视作商品产品和劳务来出售,不能视作无形资产。但是这种简单的一概而论的处理方法也有其不妥之处。我认为此类企业所研发的高新技术项目可分作两类:①代为研发项目,指企业提出技术要求让其代为研发,最终由企业按协议进行收购的项目。②自行研发项目,指此类企业根据某项科技发展方向的调查分析,自主决定进行某项课题研究,以期在成功之后能够在行业市场上占据战略制高点,通过技术的转让和销售获取超额利润的项目。可以说高科技研发企业的主要风险来自后者,因为后者不仅存在着科技研发上的不确定性,更存在着成果能否被市场认可的不确定性。对于前者,不存在市场认可方面的不确定性,在技术研发成功后只能按照协议销售给委托企业以实现预期的收入,因此可不将其视作无形资产,可参照商品或劳务的处理模式进行计量。但后者所取得的成果最终面临市场认可问题,一旦这种新技术的价值因转让价格、行业景气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被市场近期认可,那么势必要作为一种经济实质存留于企业,此时这种科研成果的性质与暂时滞销或待价而沽的在库产成品的性质类似。它符合开发阶段相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所以应将依法取得前的研究费用于发生时计入费用;在尚未将其出售的时段内设立会计账户(如:“暂存无形资产”)单独核算开发费用形成的资产价值,待销售完成确认收入的同时冲减该账户的无形资产成本。

对于其他类型的大中型企业,进行无形资产的研发首先是满足自身在技术上的需求,从最初研发动机上来讲不是以出售科研成果而进行研发,所以其会计核算模式都可以完全参照现行新会计准则中对自创无形资产核算的要求进行。

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其技术创新投入很小,根据重要性原则,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3.2.3 后续支出的计量

企业在自创无形资产成功取得后,为了更好地运用该项无形资产,就应当不断地对其进行维护。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通常对无形资产的后续改进支出是持续的小流量支出。例如调整现有计算机间的网络结构以使企业自创信息系统更好地运行而发生的费用。后续支出逐期发生额的重要性相对于无形资产自身价值而言比较小时,则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若原有无形资产的相关后续支出重要性比较高,通常认为是企业又重新自创了一项新的无形资产,也不再计入原有无形资产成本。倘若该后续支出很可能使原有无形资产产生超过其原来预定的绩效水平的未来经济利益,并且该项后续支出可以可靠地计量和分摊至原有无形资产,那么此项后续支出累计进入原有无形资产的成本。

3.2.4 评估系统的建立

还应建立一个无形资产评估系统,定期进行无形资产评估。自创无形资产在确认入账后,应对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价值来调整其账面价值,以真实反映无形资产价值。因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在某一特殊时点进行了确认,在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可能得以延续、发展,也可能走向消亡,它是一项可能随时变动的资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系统对其进行定期评估,评估的结果超过或低于最初入账价值的部分可以计入资本公积。

综上所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作为一种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其为企业带来利益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随着传统工业工艺的日益成熟完善,消费者对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工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必将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可以说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成功与否是现代企业成熟的标志。我们不难看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是一种运用智慧的智慧,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按照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时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提供决策依据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并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精心管理的现代生产企业,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和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

[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成本管理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4]2012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5]《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篇4

关键词:经营管理;企业资产;平台构建

企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良好的企业资产管理,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企业资产管理的实际要求,根据企业资产的运行管理情况,构建良好的资产管理平台。

1.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

企业资产的划分,包括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进行资产经营管理的时候,这是主要的管理内容。投入生产领域的资产,需要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资产管理。这种资产管理是“生产型”资产管理,相对来说,在实际的资产经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管理思想的角度看,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更加重视在实际的生产运行过程中,投入资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管理内容的角度看,需对传统的资产管理内容进行改变和创新,不仅是单纯进行资产和维修管理,需要对企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资产使用有效率。为了实现新时期中,企业经营发展新的管理要求,企业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才能有效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还应根据资产利用实际情况,结合资产技术管理状态,逐渐实现企业资产管理重心向资产完好和充分利用方面的转移。同时,企业为了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应该对企业资产设备和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不同的方法,提高企业资产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非生产领域中的资产经营投资管理,在进行企业经营的时候,可运用不同的形式。例如,企业可以对外转让或者出租闲置资产;利用设备资产实现贷款抵押;利用资产进行投资和入股等。实现两方面资产经营的相互补充,可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获得最大的资产投资效益。

2.企业资产管理平台的构建

在企业的运行管理过程中,为了做好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企业根据实际的管理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良好的企业资产管理平台。企业资产管理平台的构建措施,包括:

2.1 建立资产经营责任体系

企业构建资产管理平台的时候,建立资产经营责任体系是一项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是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企业对不同专业部门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合理划分企业资产管理权,完成对不同单位部门的授权和分权,明确划分其权利等,也是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关键环节。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主要是建立三层资产经营责任体系。

2.2 实现资产的归口管理和分级管理

企业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种类的资产。而且,企业资产的数量比较大,使用的地点比较分散。所以,需要做好企业资产的归口管理和分级管理。例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可交由设备管理部门和各个生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这种按照资产类别进行的管理,是归口管理,主要是按照不同的资产种类,分别交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企业资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分级管理,是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对企业资产进行分级,然后进行经营管理。具体的措施为,将不同种类的企业资产交由相对应的管理单位、部门进行管理。不同的管理部门,可建立一定资产管理体制。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单位落实不同资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可对不同单位、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充分调动,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效能。

2.3 盘活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

为了更好发挥企业闲置资产或者不用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益,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盘活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例如,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资产调剂是企业资产优化配置中的一项有效措施,包括不同的内容。其中,有偿和无偿调拨是企业进行资产调剂的一项重要手段。而租借和出售等,也是企业资产调剂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在进行内部资产调剂时,需要通过一些归口单位,包括生产、设备和财务管理部门等,需要统计和汇总所有的企业闲置资产,填制资产闲置明细表,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上级部门通过进行资产调剂,协调解决相关的问题。在盘活闲置资产的时候,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对闲置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者考虑对外租赁;制定并且完善闲置资产的奖励办法;对淘汰部分的废置资产进行报废。

例如,企业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盘活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的时候,需要对企业各级资产进行调剂,一项有效的途径就统一对这些资产进行集中调剂。在实际的资产管理中,企业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交流沟通,运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企业闲置资产的使用范围进行有效拓宽,以充分发挥企业闲置资产的有效利用率。在进行企业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盘活的时候,改造企业闲置资产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在对企业闲置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时候,可先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经济技术论证之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对闲置设备的技术改造,尽量用最少的资金,最大的提高新功能,以实现应用少量的增量激活大量存量的目的。企业闲置资金的处理过程中,应以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允许下,招租信息,选择具有承租条件的经营者,签订合同,企业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报废企业资产中被淘汰的部分,按照一定的企业闲置资产报废规定进行,在得到审批之后,可对技术落后或者损坏的部分闲置资产设备进行报废。

3.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全面了解资产管理的内容,采取一定的措施,构建良好的资产管理平台,才能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作者单位:天津地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霍江林.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效能提升对策分析 [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6):121-123.

[2]赵兴富.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相结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J]. 现代商业,2012,(09):67-68.

[3]何跃.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相结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08).

篇5

关键词:企业 资产 管理 体制 监督

企业的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基础,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在增加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实行资产管理是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的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企业做好内部调控、应对外来竞争的一个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如何在既有的经营效益下提升其竞争力、取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立足于企业内外的发展现状,制定出合理的经营蓝图。资产管理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一个因素,企业良好的资产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加企业的经营价值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当前我国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剖析

(一)我国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企业对于资产管理采取的是以企业账务为基础的分类管理经营模式。企业的财务部对于企业的财务进行统一的监督、核算和管理,而对于各个部门的重要的大型实物管理则采取分权的原则,即将这些具体的实物的管理权交由各个具体的职能部门进行分类管理,各个职能部门又由不同的企业高层领导负责管理,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内部资产管理系统的混乱,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对于企业的实物资产进行一致管理,使得企业的资产管理缺乏集中性和有效性,造成了资产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同时由于资产归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分类管理,而资产的使用和占有主要集中在具体的专业部门,因此造成了资产的流动与职能部门的管理相脱节、财务管理部门与资产的使用部门相脱节的现象,最终导致企业财产的账本不符合实际的资产使用与占有情况,甚至导致部分的资产流失而财务部门并没有及时统计登记的状况。

(二)我国的资产管理存在着资产账务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帐外资产情况频发

通常情况下在企业的资产审计和清查过程中总会发生许多的资产不实情况。例如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占有部门已经将该仪器设备报废淘汰,但是却没有及时的履行报废手续使得仪器设备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无法及时销账;企业的二级部门自行筹资购置的资产没有纳入财务的统计管理行列;建筑设备在完工之后使用多年却没有办理竣工手续和竣工决算,财务部无法及时入账,或者由于房屋拆迁,相关部门也没有及时的向财务部办理相关手续导致财务部无法销账。

二、针对我国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

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只有建立在雄厚的企业资本之上企业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管理好、使用好企业的各种各样的资产形式是节约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推动企业朝着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迈进、提高企业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增强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对于企业资产的管理与调控是必然措施。

(一)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一,要建立科学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调理好资产管理中的各种关系

当前许多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采用的是分级分类管理的模式,即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资产管理制度,各自为营,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造成了企业资产的账务不明。因此,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调理好个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实行统一的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成立以企业的董事长为主要的资产管理负责人,以各个部门的执行人、主管人员及相关的资产占有单位为辅的资产管理制度,在多个监督部门、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领导下,形成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模式。以这一模式为指导,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在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中起着决策、领导作用;该机构是企业整个的资产管理工作的统揽机构,其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检查和监督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状况;在该机构的统一监管之下,企业的各个固定资产分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专门使用单位各司其职,负责对于固定资产的定期保障和维护,从而形成既有统一管理又有分级管理的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二,要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

企业的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制度、管理制度、报废转移制度、购买和审批制度等各项必须的规章管理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有偿调拨、租赁抵押、报废报损、变卖转让制度,使得各个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占有与使用能够做到高效、节约、科学合理,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产浪费现象。当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加强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规范与监督,实行有偿使用的原则,对于要实行经营的管理的固定资产如生产设备、仪器、生产厂房等要进行事前的经营价值评估,按照当代企业固定资产转让、租赁法进行合理的固定资产经营,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第三,要增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增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做好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如若对于企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则措施就很难保证有效实施。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克服以往的形式主义的重视而没有真正的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必须剔除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的,

(二)对于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

对于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自行采购的物资要严格数量和购买资金的登记管理工作,以防止材料和资金的浪费现象。在流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不论是自行购买的材料还是领用的库存资料都要进行严格的出入库登记,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审核和统计登记,建立起材料的流水记账制度,以确保流动资产使用的准确性,从而避免重复购置;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采购材料物品时必须准确、真实的填写购物申请单,并报财务部和行政主管部门统计审理,经审理通过之后方可实施购买计划;在具体的生产材料和物品购置过程中应该遵循所需购买、不需要的不购买或者少购买、物美价廉和节约购买成本的原则,以减少购买资金和材料的浪费;在材料和物品购置之后要及时的办理入库登记手续,详实、准确的填写所购置物品材料的性能、价格、使用规范等基本内容,并凭借购物发票向财务部报销;在物品材料的出库过程中也应详细的填写材料使用单位、使用范围和使用及归还期限,报财产管理部门登记。

第二、在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存货的管理工作。存货是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需要的而进行的必要的生产设备或者物资材料的储存。对于企业的存货的管理要按照在库材料的类别、生产使用范围及价值做分类详细的登记,建立起完善的入库和验收手续;在材料出库时也应该对于材料的使用单位、使用期限做详细的登记,以建立健全出库手续;定期与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总账的核对和复查,以保证账实相符。

第三、在企业流动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资金的管理。

对于资金的管理可以采用制定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以减少资金的风险和沉积,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采用及时回收账款的方式来加强对于资金的集中管理力度,将分散的资金进行短期的投资以使得资金增值;可以进行债务重组以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可以制定企业资金分级授权管理办法,以明确企业资金的管理权限,从而加强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和制约,实现资金管理的有序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系统不完善、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账务不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于资产管理的问题的研究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信江艳,董杰,陈代川.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 设计与实施[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篇6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1引言

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体现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促进企业的正常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建设有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新时期获得发展。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企业可以从实际出发,对目前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来设计针对性更强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因此财务部门会直接采用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来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量,同时也凸显出各种问题。另外,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报销的流程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的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没有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做好规划,最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不充分,没有加强资源在不同部门的共享。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处理好报废的固定资产。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中,一定要以此为导向来设计,确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从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改善现阶段固定资产的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设计固定资产的查询功能、修改功能,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处理、收集和存放,这样才能便于管理,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划性。系统中应该包含采购申请业务和固定资产报废业务,提高采购申请的计划性,使其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要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管理。在系统设计中,应该确保系统的可操作性原则,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智能化,使系统能够针对重点管理内容进行重点管理。同时还应该确保系统能够方便管理和维护,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一般比较大,而固定资产的变动性也很大,因此需要在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中减少花费的时间,确保系统方便管理和维护,才能真正发挥系统的优势。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实现

3.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实现中,应该加强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系统的设计主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采购申请业务和固定资产报废业务,其中采购业务又可以分为计划内申请和计划外申请。计划内申请是业务部门按照预算计划来对需要采购哪些固定资产提出申请,这部分需要完全符合预算计划,如果固定资产采购的金额和数量超过了预算计划,那么系统就会将采购申请自动退回。计划外申请是企业针对一些突发的状况和情况提出采购固定资产的申请,这一申请需要通过计划委员会的审批才能实现。固定资产报废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管理系统中设计固定资产报废业务,按照业务部门提出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资产中心进行审核—领导进行审批—账务处理这一流程来实现,通过这一规范化的流程来强化固定资产报废管理,让固定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其中业务部门提出申请,主要是项目管理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的报废计划以及报废要求来提出报废申请;资产中心审核是财务相关部门来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并以此作为是否符合报废要求的重要依据;报废审批就是企业的领导者来审批固定资产的报废计划以及报废清单;账务处理就是由财务部门来对报废固定资产的价值信息进行审核,并将固定资产的处理和退库交由相关部门处理,最后进行账务的处理。具体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该包含基础信息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采购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等功能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中又包含一些小的模块。例如,在基础信息管理业务中,又包括计划科目管理、资产分类管理、供应商管理、员工信息管理和组织机构管理等。

3.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的实现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应该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任务管理、合同和付款管理以及系统管理这7个系统,每一个子系统中又包含一些功能模块。其中基础信息管理包括资产分类管理、固定资产的选型管理、计划科目管理计划模板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模块,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包括固定资产采购合同管理、采购申请处理、计划内采购申请和计划外采购申请,计划管理包括计划周期管理、计划编制、计划调整、计划汇总和资金预算查询,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盘点管理、固定资产的领用管理、固定资产的台账差异查询以及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任务管理中包括参与的任务、发起任务、待办任务和流程监控,合同和付款管理包括合同付款和合同管理,系统管理包括角色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和系统日志模块。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应该从企业的发展实际需求和现状出发,针对企业对资产管理的实际需求来设计符合企业运行情况的固定资产运行系统。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加强固定资产的审计、清理、评估和核算等,最终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仁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

篇7

[关键词]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3-0057-03

[作者简介] 杨 蕊,云南民族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云南 昆明 650031)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无形资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投资收益取得的时间很难准确预测,超额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在工业经济时代,传统会计核算以有形资产为核心,而在无形资产占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若仍以确认计量有形资产的规则去套用无形资产,将会导致决策失误。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估价,对于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价值评估管理中对无形资产因素的考虑

1.对无形资产计量与企业价值关系重要性的分析。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计量对企业描述财务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充分披露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无形资产,就会低估企业账面价值,也不符合真实性原则和配比原则,更不能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要想准确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首先要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其特征有相对的准确的定义。虽然无形资产的概念在世界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关于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的概括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国际评估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利益。综上所述,无形资产可以归纳为由企业拥有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辩认非货币性资产。对这种定义首先强调了无形资产是一种生产经营要素非实体。无形资产有无实体性、非流动性、独特性、效益性、价值的不确定性特征。

2.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必要性。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投资日益增大、数量日益增加、种类多样化、收益金额日益增多,并且来源渠道多元化,对这种特殊资源的强化管理显得更加必要。一项无形资产的要素从其设计、产生、长育、繁衍、投资、转让、收益涉及到企业内部和外部诸多环节。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对企业增值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巨大的延伸价值。目前,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对其运营全过程加以跟踪管理,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现代企业中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综合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这种资源进行全面、综合、系统地管理,对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开发、引进、投资进行总的监控,并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实施目标来协调企业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使之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

3.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中应考虑的因素。企业并购、公司上市、股权变更、企业清算、国有企业改制等经济事项的发生都会涉及到企业价值评估。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未来使用方面的各种配套因素以及影响因素。无形资产价值量的合理判断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运营策略的效率和效果。由于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有的即使确认入账,但计量的成本也不完整。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账面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无形资产转让、出售、合资、合作时,就应该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影响无形资产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后给企业的未来收益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所以在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要考虑与无形资产未来发挥效益密切相关的因素,如企业未来的研发能力、融资能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对企业自身在整个行业市场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及该项无形资产项目的市场开发和应用前景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与评价,全面计量并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而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也使得所披露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关性及可比性。

二、现行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缺陷。由于无形资产的收益带有不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知识成果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难以准确地预计和确定,这为准确的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无形资产的评估应以基本的财务核算为基本依据,并应有一整套完整的财务核算体系和评价体系,没有财务核算的无形资产评估是缺乏依据的,缺乏财会依据的评估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乎法律规范的。

2.对评估对象和范围把握不准。一方面,由于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造成企业大量的资产流失:一是在中外合资合作过程中对中方无形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使其无偿被合资企业使用。二是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企业资产往往按账面原值折股,或者对国有无形资产不评估、计价,不入账,使得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股本之外。另一方面,有的地方、企业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无形资产评估值越来越高,评估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大。

3.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缺陷。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认定方法存在不少弊端:无形资产取得的时点难以确定,如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特别是自创的那一部分,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很难确定其取得的准确时点。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理论上讲,如果开发费用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那么对其采用资本化政策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对于某项目而言,要明确地定出研究阶段何时结束或开发阶段何时开始往往是很难的且不易操作,为摊销带来不便,难以实现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实际成本难以准确计量,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是长期形成的结果,或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即使某些无形资产取得时点的实际成本可以确切计量,但这一历史成本不包括其潜在的价值,与无形资产的现行实际价值也存在着差异,没有考虑到无形资产的动态成本与收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效益,采用单一计量的方式不利于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

4.评估管理不规范,评估市场混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评估机构都曾挂靠政府部门,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评估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后,主要的问题就集中在:一是评估机构无信誉等级。目前任何一家评估机构只要拿到评估资格,就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资产评估业务,不管评估专业水平高低,不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二是垄断严重。按国家有关规定,资产评估机构取得资产评估资格后,其执业范围是不受地方和行业限制的。但目前一些地区和行业仍存在封锁现象,限制其他地区和行业的进入。三是评估机构的自利行为的选择。无形资产评估市场大,利润高,诱惑力强,评估机构纷纷出动,极力把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的权限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各自为政,加剧了评估市场的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及权威的管理部门,所作结论难以客观公正,从而失去其权威性。

5.未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特性,使估价无序。无形资产估价的特性表现在:第一是界定、鉴定无形资产的真实性。与有形资产不同,对无形资产评估首先以取得的无形资产产权的合法性和无形资产产权的效益两大依据来判定归属权。第二是无形资产的单一、非重复性带来的无形资产估价缺乏可比性。第三是科技快速发展与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无形资产估价的动态性。正是未充分认识无形资产估价的本质特征,使无形资产在权益变动中出现不评、漏评、抵评、错评等现象。

由于无形资产将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拥有的主要经济资源,企业无形资产的拥有程度和质量高低,将成为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合理会计估价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发展驰名商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为无形资产公平交易提供价格依据,并为保护企业无形资产提供经济依据。

三、加强无形资产会计估价的对策

1.认定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一是统一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机构,评估机构专业化.组织管理规范化。无形资产的评估及管理.应考虑无形资产的特性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评估机构应由懂技术、经济、财会、贸易、管理及无形资产法律等方面知识的人员组成。可组建专业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可成为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会计或审计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的一个分支。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组织管理及其监督宜归口专职机构负责.实现统一管理。二是以资产评估客观、公正确定无形资产价值量。主要是考察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培育、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三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应引导企业的长期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一方面,企业应把培育知识资本作为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另一方面,财务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四是确认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业信益等级制,通过等级制区分全国性的评估机构、地区性的评估机构,并与其权责相结合,以动态的信益等级打破地区性的垄断,充分发挥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

2.完善无形资产价值估价体系。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资产的评估大致有三条途径,即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无形资产的创制成本与其创造的收益水平往往对应性较小,采用不同的途径,如分别采用成本途径和收益途径进行评估,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可能采取多种评估途径进行评估,把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各种评估途径的结论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3.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评估对象的基本要求。评估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现行市场法、清算价格法及数学方法,只要综合使用各种评估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财政部已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但该准则仅属于评估的具体准则,重点规范了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评估结果的披露,对评估师胜任能力,职业道德等基本要求以及在评估和评估披露中评估师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规范,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应由资产评估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及资产评估具体准则指南和咨询意见等多层次组成,从而形成我国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4.评估计价范围的界定。合理的对无形资产计价,在各种无形资产形成或取得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计价原则应当以成本性支出作为基本估价的价值,但是计价原则由于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在使用期内所能提供的效益,而是直接根据自创过程中各种费用的资本化的实际支出,外购过程中的买价及有关费用的实际支出,作为其估价价值,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考虑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在成本计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按各种无形资产使用后在若干年内可能实现下的收益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其估价价值,这就考虑了该项资产的价值与收益的密切因果关系,如企业购入某项专利技术用于扩产增收或降低成本,若该专利技术缺乏适宜的市价资料,或不适宜用市价确定其价值,则可按其未来所能提供的销售净额或成本降低额的净额作为其估价的价值,以适应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计价,此外,还可以考虑技术寿命计价方式,如果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无形资产是由许多具有不同技术寿命的个别因素组成的混合体,或是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导致其效率主要是由其技术寿命决定的,则该项资产的计价,应以其技术寿命作为主要的、决定性的衡量标准来确认其价值。与有形资产产权权益相比,在把握无形资产产权权益认定的法定原则与方法时,应特别注意其以下5个方面的因素:成本、效益、周期、期限、程序。

5.评估参数的匹配。各个评估参数的选用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遵循统一的原则。各个参数应保持财务内涵的统一和计算口径的一致。收益额的种类和折现率的选用尤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匹配,不允许财务概念上的交叉和计算口径的差异,否则将导致误评。评估操作中一般应先选定预期收益额的种类,然后按所选用的收益指标的财务概念和计算口径选用与之相匹配的折现率。

6.评估管理的法律支持。无形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化、有序性的工作,因此必须法制化,以法定规范要求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无形资产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应建立以下法律规范:对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系统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强,必须由合法的专门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从而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有统一的、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从而使管理工作法制化。对无形资产的认定和公布出必要的规定。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责任做出明确化的规定,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管制的解除和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导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增长,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的重构和持续的创新。组织重构导致无形资产替代有形资产,创新活动则通过无形资产投资来实现,从而使得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应当作为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S].2001.

篇8

1.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和机构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企业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间没有明确的制约,相互间的衔接和沟通不够,不仅导致工作效率无法提高,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外,有的企业还没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仅由财务部门以账务为原则进行核算、监督,各职能部门进行实物管理的实施分类归口管理,这导致资产管理无法得到统一管理,无法进行综合协调发挥其最大作用。

2.企业资产管理监管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有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都还没有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企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企业资产清查制度还不够明确。没有严格、明晰的监督机制,加之不注重定时的实物资产清查,导致很多财产,特别是固定资产损坏甚至丢失,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账、物不符的问题。另外,企业没有明确资产管理的权限,监督不力,造成员工在使用办公用品不注重登记,在调岗或离职的时候没有按时归还,致使单位出现有帐无物,固定资产流失,给单位的资产管理造成很大的不便,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3.企业预算管理目的有待进一步明确

企业不顾企业总体战略所做的预算管理,虽然短期行为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但是对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往往重视不够,所做的预算管理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企业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融合性和衔接性,年度、季度、月份的预算不能够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相结合,致使预算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部分企业经营者将自身任期考核目标与预算目标挂钩,出现为了达到预算目标突击利润,致使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时,严重脱离企业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二、企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提高企业资产管理人员认识和业务素质

企业要不断强化对资产管理的意识,抓住搞好资产管理的的关键,不断摒弃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思维方式和“重形式、轻实际”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到企业资产管理对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另外要加强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能力,注重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吸纳与培养。而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及时根据资产变化为企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健全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和机构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完善自身的资产管理制度,增强资金和固定资产的有序管理能力。要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促进财务、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通过《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等财务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强调资产的“统一管理”,不断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3.完善企业资产管理监管机制

要不断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建立一套明确的资产清查机制。通过有效的监督内控,强化企业对资产的管理。例如笔者所在的河南某自动化设备公司,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强化资产管理监督。一是强化企业法人代表监督,通过企业的重大决定集体决策制度,有效的监督了企业领导层盲目投资,避免了因决策失误造成的重大资产损失;二是强化企业部门管理监督,通过企业部门间相互监督牵制,有效的避免了集体,或者部门权力过大;三是强化资产管理岗位人员监督。对于较为关键的岗位实行轮岗制度,并定期督查,有效的避免了资产管理人员。通过审计,有效的避免了贪污、腐败等行为的发生。通过有效的内控监管机制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资产安全。

4.强化企业预算管理,实现资产预算管理战略化

篇9

【关键词】国有企业 资产管理 管理方法 管理措施

一、引言

目前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之下的必然趋势,其不但是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之下国有企业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并实现资产保值或者增值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国有企业和国家资产切实利益的有效手段,对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之下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作用意义。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造成国有资产浪费

缺少资产管理方面的观念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还有相应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整、未健全以至于完全不起作用又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具体行为因此会很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空间现象。与此同时,因为对可行性的试验不够具体和充分,不切实际的采购导致了设备因为技术的更新而被淘汰,周转的速度相当之慢,以及对物资的采购超过了储藏期,采用已经超过质量保证日期物资等情况,使国有资产浪费严重没有使资产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管理目标不具体也不清晰

使资产的使用效益增加是实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但是由于对管理的定位不是很明确、管理的目的不够具体以及清晰,进而导致对有效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体制的形成影响相当严重,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益遭受到影响以及限制,资本的使用效益也被影响了。造成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的原因就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目的不够清晰以及不够具体,进而使得整个效益的发挥还是比全社会工业企业的资产效益低,所出现的这个问题不仅仅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的提高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稳定发展道路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以及影响。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完善

由于当下国有企业在机构的设立方面仍然比较冗乱复杂,这就是造成互相推卸责任以及办事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根据有关记者的采访报道所了解,尽管当下很多的国企在对资产管理方面实施出了很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但是根据了解的情况看来,他们的企业仍然没有办法在资产管理的时候使管理体系以及构件系统得到完善,比如国有企业的日常支出经常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以及把关,然而所需资产到了以后,对于需要按一部分人进行管理和如何管理都没有一个比较明确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也就导致了资金的严重浪费。因为国企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国企的监管机制不是很完善,仍然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等等,国企资产管理不当主要都是由于这些不利因素造成的,例如单位闲置下来的物品不可以在企业里面利用以及社会回收的利用。除此以外,由于国企在对于资产管理的时候缺少监督管理机制,常常会发生账目不切实际的状况,使得国企的资产以及变化情况很难进行科学有效的反映。

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法的分类

(一)按管理的环节分类

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配置是根据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所划分的监管方法。国有资产要进行配置才有进入到资产管理体系的资格,在配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基本国情和本行业相关的规章制度,还要对全部的调配以及购置过程实行监督和管理,使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得到保障。在调配和购置的过程中要明确知道使用资金的来源、资金预算要合理规划、行政调配与实际相符、政府的采购方式方法要求公开化等等。国有资产进行配置以后就需要对这些资产实行科学有效的使用,能够借助国有资产生产的公共产品以及资产出租等方法实行营利活动的使用,常常对资产实行维护和清查,实行定期的资产报告、建立账册是不管用哪一种使用方式都要求做的。通过了长时间的使用,一部分国有资产到了该实行报废的程度或者是实行资产的收储、转让对于国家来讲更加有利的时候就需要迅速的对这部分国有资产进行处理,还要把他们从国有资产管理的体系里面及时删除。

(二)按管理的主体分类

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主体包括很多个层次,按照国有资产的资金多少以及委托的关系能够使国家与之相关的监管部门实行直接有效的监督越管理,按照资产的具体情况来看的话,还可以让各级的地方单位和政府进行代为管理。

(三)按管理的手段分类

对于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手段是具有多样性的,主要的几点管理手段是:法律、经济以及行政管理。行政的管理方法在我国计划经济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于资产的管理主要是经过行政单位颁布的行政命令来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情况下,他的主导作用已经渐渐失去了,但是仍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下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就是法律管理,实行的时候还是需要强大而有力的执法机构作为保障,这种方法还可以使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得到保障。经济管理手段是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最常见到的管理手段,它对于主体职责以及权利管理十分明确,以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对国有资产实行自由灵活的管理制度。

四、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目标

在增强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的时候要符合当下的实际,首先应该进行的方法就是要明确分析国企资产管理的目标。还要把国有资产的盈利当作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全部理念,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大的使用价值以及盈利就是国有资产的使用目的,决不要因为使用而去使用。要符合实际的使管理的思路以及理念得到提升,还要把国有资产的盈利作为一个企业发展所有经营活动的全部目的,在这个整体的目标以及全局的目标的引导下面来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管理目标明确得到成功地展开。

(二)完善和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设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增强国企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增强使用以后的监督就是指各个单位在处理资产的时候,需要做到履行审批手续,没有经过批准的不可以随便进行处理。在处理资产的时候应该根据准确的评估,来防止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清晰明确的了解产权的管理,使资产管理机制得到完善。为了使当下的国有资产实行多个部门的管理以及解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所以要实行必要性的强化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在使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得到健全以及完善的时候,要用国有企业的视角观察,根据自己的最大能力使政府和国企之间的关系得到完善以及健全,还要准确定位自己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以及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服务,这就是在盈利效益以外的对于社会的效益,经过对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使得企业的社会效益提高。

(三)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并重视具体细节管理

成功与失败都在于细节,国企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想要把管理工作做好就必须要得到细节的支撑。增强最基本的建设以及专项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经过资金的严格预算和编审,使建设资金的支出得到规范,使“三无”工程产生减少,避免资金的支付有风险,让财务管理延伸并且推动集团投资与建设的管理。认真仔细的研究、使年度的基本建设细化以及专项的投资计划,深入到现场知道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规划、建设部门以及基层单位进行主动的沟通,科学合理的使技改、基建及其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完美,阻止因为财务的问题而导致集团的投资与建设工作受到影响。安排要求合理,深入基层的调查与研究,使上下预算的准确度得到增强,资金申报不合理的显现要严厉打击,还要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一些,严格的处理预算的执行能力,杜绝挪用公共资金。对于ERP深度开发的契机好好进行利用,探索、思考怎么把投资管理平台的结算业务如何传到ERP财务系统里面,把投资管理系统以及ERP系统的整理做好,要使结算的单据传入ERP系统能够生成凭证,使结算业务实现生成财务凭证的功能,而且还要形成预算报表以及投资建设报表的功能,形成投资立项、预算、结算、支付、合同签订一体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加强资产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将因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受益匪浅。因此,即使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改革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为了企业发展和国家利益,国有企业必须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汪振宁.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2,11.

[2]殷福嘉.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21.

篇10

关键词:铁路企业; 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 管理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铁总财〔2015〕37号)自2015年1月1日起路局及各级控股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太原铁路局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的规定,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本文针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指明的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寿命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含增值税)在5000元及以上,为铁路运输、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了单位价值(含增值税)在5000元及以上,是充分结合了铁路企业的实际特点,对原有固定资产价值标准做出的重大变化。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的有关规定,在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根据新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将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调整,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明确责任,归口管理;统筹调控,强化监管;合理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对固定资产进行归口管理

通过建立适合铁路企业业务特点和要求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构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协调一致的联动管理机制。1.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的基础上,主动相互协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并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对需要研究、协调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类,提出具体意见。负责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及时调整变更技术履历并通知财务部门,定期组织使用部门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并对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和资产减值测试。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保管主体,具体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的盘存、出售及清查、检查等具体工作,包括: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制度,正确使用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状态良好;掌握固定资产性能和状态,做好动态管理,及时提供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和盘查,确保账、卡、物相符。负责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营、运用维护、修程修制、报废技术审查等,定期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核对账物,配合清查盘点和减值测试。3.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设立账簿、计提折旧,依据固定资产增减动态和使用状态,及时正确进行资产数量增、减变动和金额的会计核算;根据固定资产清查和检查情况,合理预计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进行财务处理,配合清查盘点,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财务数据。

二、加强固定资产全程动态管理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有效实现资产从投资、购建、验收、交接、保管、使用、维修、盘点、处置、报废直到退出企业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1.在固定资产投资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依法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同时结合铁路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做好投资规划。投资决策之前,应进行投入产出等可行性研究分析,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效益评估,正确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项目经营风险水平。依法规范履行相关决策程序。落实保值增值责任,从源头确保所投项目的投资效益,有效控制和降低投资风险。2.在购建环节,优化设计方案,规范招标行为,降低投资成本和工程成本,有效降低企业折旧和财务费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竣工后,按规定组成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技术业务部门将“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财固-5)及有关资料交由财务部门列账建卡。3.在生产经营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做好资产的实物、技术、核算、清查、审批等各项工作,确保账、卡、物相符,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固定资产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使用状态,分级进行日常管理。各级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严格落实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不断规范管理。通过继续推行设备设施“一件一档”管理工作,以单位固定资产卡片为基础依据,以技术设备台账资料为辅助资料开展建档工作,将围绕设备设施的所有投入全部记入档案,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直接、及时、准确的依据。4.在经营管理环节,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处置前应做好评估分析,充分对处置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处置方案合法、方式恰当。依法履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程序,严格处置程序,防范处置风险,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严格按照铁路总公司、路局规定的审批程序、审批权限,组织办理好各类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调拨、出售以及坏账列销等审批工作,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提高资产综合效益。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后续管理,按路局有关规定及时将报废的资产进行处置,将变价收入入账,避免因长期不处理导致的报废资产丢失或处置不入账等问题发生。

三、完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和减值

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后续管理,严格按路局有关规定及时将报废的资产进行处置,将变价收入入账,避免因长期不处理导致的报废资产丢失或处置不入账等问题发生。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重新预计使用寿命;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1.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通过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产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产盘点,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将资产底数摸清楚,确保账、卡、物相符。查明盘盈、盘亏资产形成的原因,严格落实责任。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好适当的处置。与此同时,应该认真分析固定资产的结构和管理现状,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固定资产的积压闲置,使所有固定资产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功能。2.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或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当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减值处理。对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由单位减值小组按规定填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申报表”,按审批权限批准后,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作者:胡真 单位:太原铁路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2014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林钢.企业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二)[J].会计之友,2014(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