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变化范文
时间:2023-07-12 17:3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的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改革;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规律的阐释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但由于时间、空间、观察条件、安全性、实验所需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难以观察或根本无法实现。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音频、视频、动画等相结合的方式模拟实验过程,可以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也能使许多演示效果差、可见度小的实验通过视频“放大”的方法得以实现。它们对于提高我们的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很大的作用[1-5]。因此,要改革化学实验、引入多媒体教学已势在必行。
1.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化学实验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的却非常少,我们分析原因有三点:第一,使用寿命短。常用的多媒体器材一般为固定式的,如台式机、投影仪、音箱等,而化学实验课堂经常会用到腐蚀性物质,如盐酸、过氧化氢、酸酐等等,这些物质的挥发会严重腐蚀多媒体器材,缩短其使用寿命。不仅如此,由于化学实验室的易燃物品较多,一旦发生火灾,这些贵重的器材会首当其冲遭到损毁。这些都会对实验室的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二,成本高。固定式多媒体器材购买价格非常高,台式机约5000元每台、投影仪约4000~15000每台,但是一堂3~4个学时的实验课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时间只有约0.5个学时(其余时间学生动手做实验),为短暂的授课时间配备高价格的多媒体设备,投入与支出明显不成比例。第三,维护困难。由于固定式多媒体器材的体积和重量较大,这给实验室针对器材的准备工作造成了阻碍,包括定期的硬件维护和软件更新、以及维修等等。同时也给实验室人员增加了负担。有些老师将笔记本电脑引入实验课教学当中,通过录像和动画的演示给学生们授课,虽然教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但由于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偏小,对于平均人数为30人的班级而言,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2. 化学实验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建立一个简单、便捷、有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而实现化学实验课的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特别是实验课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我们提出的一个创新性概念,即将手机(或笔记本、mp4、iPod/iphone4)等具有存储播放功能的电子产品与微型投影仪联用,形成的一个新的适合于实验教学的多媒体系统。 “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相比传统的固定式多媒体有如下优势:第一,不受停电的影响。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停电。而申请人设计的“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微型投影仪和手机都是通过内置电池供电,使用过程可完全免受停电的影响。市面常见的微型投影仪和手机,一次充电均可以独立运行4个小时左右。第二,携带方便、成本低、即插即用。图1(左)显示的是3M公司的一款型号MPro150的微型投影仪照片,尺寸为130×24×60mm,质量为160克,仅比我们常用的手机稍大,内置两组立体声喇叭可即时播出音效。市面常见的微型投影仪,一般都可以和电脑、手机、iPods/iPhones、PDAs 等电子产品进行连接,并且可在任何表面进行投影,售价仅在1500~3000元人民币左右。第三,可实现多元化教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用到一些表征手段,以显微镜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观测显微镜下的样品时常常是单独指导,费时费力,若将配备电子目镜的显微镜与我们设计的“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相结合,则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实施方案
3.1 “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
首先选择合适的微型投影仪与手机相连接构成“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并调试相关使用参数(如距离、角度、背景等),使之在实验室环境中呈现最佳成的成像效果。之后为“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软件,如Microsoft(R) Office (Word, Power Point(R) and Excel(R)) 、Adobe(R) PDF、和Flash等,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3.2 “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在化学实验课堂中的应用
以图片、录像或Flas的形式,向学生形象展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其中包括实验的装置构建、操作顺序、安全防护方法和紧急处理措施等等;以照片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各种物质的颜色,特别是对于滴定终点颜色变化,帮助学生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以图片或Flas的形式,形象的描述抽象的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反应机理;在课堂上介绍使用常用软件处理数据的方法,及绘制图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常用软件的掌握程度;与带有电子目镜的显微镜相结合,通过当堂演示的形式,将学生制备的样品的微观结构展现出来,如晶体、微粒等等,增进学生对物质微观形貌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的“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是完全可行的,对于实验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可以使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教授实验课,大幅降低成本,还可以与多种实验表征手段结合,将科研研究成果展示给学生,应用前景广阔。
5. 致谢
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基金号JY1102107。
[参考文献]
[1]吉顺铁, 多媒体化学实验课件的局限性及其选择, 理科教学探索, 2006, 1: 54-55.
[2]陈学东, 多媒体实验课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点与注意事项, 新课程学习, 2010, 11: 145.
[3]郭丽楠, 利用多媒体技术, 改革化学实验教学, 中学教育在线, 2008, 6: 51.
[4]刘福记, 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5, 7: 199-205.
篇2
自从益普索SMX(Ipsos专门的社交媒体实践)的启动以来,我们一直专注于如何构建和协调社交媒体数据,以使之对于客户而言更加相关、易消化、及时、价格实惠。更具体地说,我们一直专注于协调社交媒体数据和以调查为基础的数据,以便形成能够优化成本和提高洞察速度的数据混合体。我们称之为“并行智能”(side-by-sideintelligence)。它让我们能够应用社交媒体洞察,以支持多个领域的发现,如产生有关创新、创新性发展、市场结构的新见解。
社交媒体数据在品牌资产管理中的力量
对于大多数老牌品牌而言,品牌资产不会出现快速变化。正是由于这一事实,我们面临两大挑战:
1.很多客户经常质疑品牌资产追踪的价值,尤其是在品牌资产追踪费用高昂、报告缓慢、呈回顾性之时;
2.期待社会化媒体数据能够代替以调查为基础的跟踪调查的客户,发现社交媒体数据与调查数据并不相关,或并不依赖于市场中的表现。
重要的是,要了解社会数据和调查数据来自于不同的来源,而且它们也并非有意相一致。虽然你可以对社交媒体数据做拟合,使之与已知的业务度量(如销售量)相一致,但却并没有什么价值,因为这些数据的预测性不会超过一个或两个星期。
因此,我们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数据来探索整体周期性品牌资产数字下的洞察。调查数据提供了基准和可靠的代表性洞察,而社交媒体数据可跟踪资产随时间推移的驱动因素的有意义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将在社交媒体数据中观察到的变化付诸以调查为基础的驱动因素分析,来得到洞察。
BHT社交媒体数据的结构化
我们所采用的结构,利用的是我们从以调查为基础的品牌资产模型的所得。然后,我们设置框架,将社交媒体数据进行编码,以匹配从基于调查的资产深入研究中所获得的品牌资产措施和驱动因素(例如,匹配诸如我们的“态度资产”、“市场效应”、“资产诊断框架”和“情感上的映射”等措施,以及定制意象的选择、个性以及反映客户的特定市场的形象编码)。
调查数据驱动因素分析与社交媒体调查结果之间的这种类型的匹配方式,为社交媒体数据提供了一个对品牌重要的是什么的相关结构。这就创建了一个快速一致的跨市场比较和延展的过程。从而,可以避免从头开始每一项新的社交媒体研究的成本,而且还提供了一个与我们的客户更为熟悉的内容相匹配的洞察结构,即透过基于调查的反馈的镜头,而垦有更大的控制和目标代表性。
并行智能
利用洞察的两大来源,以提供速度更快、价格更优惠的品牌指导(可扩展,由具有代表性的基于调查的洞察支持),并行智能提升了品牌健康跟踪。通过进行超越数量和情感的社会分析,并将其编码至(我们的或客户的)经过验证的框架,通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战略性,我们增加了社交媒体数据的价值。
品牌健康跟踪和社会智能正共同迎来一个品牌资产计划的新时代,可提供动态、快速、内容丰富的洞察,帮助开启我们对消费者认知和品牌联想的理解,这是前所未有的。
专注于增量:社会化的真正力量
我们知道,社交媒体数据并非总能容易地匹配或取代以调查为基础的洞察的可靠性。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此背景下,究竟如何该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数据呢?我们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上。即注重通过社会化聆听所发现的增量。社交媒体数据具有不够充分的代表性,并不“等同于”调查数据,这并没有问题,只要我们在社会结构和“样本框架”中保持一致。我们想要社交媒体数据告诉我们一些新的、不同的东西。当我们追踪经编码的社会化聆听数据的增量,我们可以填补调查波次之间的差距,预测发展趋势,发现单单进行传统的研究所难以获得的新洞察。我们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可操作的早期预警数据,这样他们就可以以消费者的速度作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去年秋天,我们察觉到我们为一家领先的快速消费品客户在社会化方面追踪的关键资产属性,出现了一个突然而显著的提升。“顾客价值”度量的意外飙升,让我们思考其是否能够告诉我们从调查追踪所获得的相对稳定的KPI(实际上呈现下降的趋势)所无法告知的情况。经过进一步的检查,我们发现,社交媒体数据中的正收益的增加,实际上是与一个自有品牌竞争对手相关的评论显著提升的结果。在存有疑问期间,由于竞争对手雄心勃勃的广告战和折扣的结果,单条评论中包含两个品牌的社交评论的数量增至三倍。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能够看到,消费者认为,竞争品牌的表现在不同的质量方面,始终远远低于他们的期望。与此同时,这些消费者也重申了他们对我们客户的产品的支持和赞誉,即承认该品牌作为该品类的领导者和大多数第一选择。
只有通过社交媒体数据和调查数据之间的并行比较,我们才能够找出最终揭示隐藏的市场动态的差异。孤立地看,仅社交媒体数据本身,只能表明品牌运行状态良好。而单独的调查数据并不能捕捉到细微的动态,这可能对品牌的创新和传播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3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总裁胡延平先生从传媒的不同角度切入,分别以互联网,移动、电商、社会、数据、传感及离散网络所对应的7个不同层面的临界点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未来是传感而不是传媒,是数据而不是新闻,是人而不是受众;未来的媒体一定要具有移动、开放、时时、个性化以及基于数据、基于感知的特性,才能实现更大范围内容的覆盖。
无缝时代——社交网络媒体的创新发展与应用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媒体引领我们进入了无缝沟通时代,整个传播环境也随之呈现出自媒体化、碎片化、社群化的变化趋势,公众、市场、媒体、公权力部门以及企业等主体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积极融入社会化媒体时代,已成为业内高度关注的话题。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沈浩认为社交媒体带来的是一场全方位的革命,大数据将是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并且我们可以从大数据中分析出人类社会复杂的行为模式。基于多年的市场数据分析经验,沈浩教授提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将向文本挖掘过渡,通过社会科学的幂率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博的传播机制等观点,并指出应重视微博的社会计算和人际传播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的作用。
韩国iMBC总裁、首席执行官孙宽承(Son Kwan Seung)以韩国为例探讨社交网站的变迁、创新发展与应用。以iMBC公司的运营经验为基础,孙宽承对韩国媒体在制作电视节目上运用社交网站的实际案例逐一进行评论,指出电视节目与社交网站相结合,实现了电视媒体与收视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高级新闻顾问张荣刚以深圳“5·26”飙车事件为例,阐述了社交网络媒体正在成为民间舆论的主平台。他认为“政府主导传播”的传统模式已被彻底改变,政府、媒体、公众三者间博弈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在新的舆论环境中,公权力部门要重建公信力,实现官民良性互动,就必须转变执政理念,以信息公开透明为基本原则。
携手互动营销首席执行官、数字营销专家唐兴通认为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规则已发生变化,企业营销思想需要从广告思维向为社交网络提供服务转变,真诚地帮助用户构建基于兴趣或产品的社群,以获得用户的信任。为适应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企业需要从市场营销、社会心理学、消费行为学、互联网科技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思考。
无边界时代——传媒产业的新格局与未来走向
传媒产业在其未来发展和变化的关键节点上,如何使传统媒体适应变革、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又如何使新兴媒体异军突起?这种探索具有无限的可能。
韩国东亚日报国际部部长河宗大(Ha Zong Dae)介绍了《东亚日报》面对媒体环境变化所做的思考与实践。面对冲击,《东亚日报》开发并运用各种媒介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内容信息,包括开发并搭建Broadcast和等各种与移动终端接轨的内容平台。河宗大还认为无论环境如何变革,作为一个传统媒体所拥有的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独特的人才资源。
数字媒体的快速融合发展改变了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副教授、亚洲新闻中心执行董事维奥莉特·瓦尔德斯(Violet Valdez)认为基于这种互动关系,数字媒体为新闻工作提供了一个无所不在的生态环境。这样一个生态环境代表了现在整合的、多媒体的新闻工作环境,包括纸媒、广播、在线、手机和信息的传播。而媒体从业人员则需要掌握多媒体的技巧,具备足够的前瞻性。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网络中心主任蔡明可认为,媒体环境的无边界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虚拟和现实的无边界,网络上的舆论与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力。二是媒体性质的模糊化,以电台为例,广播台的发展已经走向个性化、分众化和精细化的道路,与互联网的传播产生了共性。传统广播媒体除了尝试技术上的融合变革外,还积极地运用社会化媒体,将所有服务建立在多层次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和透明化运营机制上,以打造更加融入受众生活的社会化平台。
韩国忠北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韩光接(Han Gwang Jub)指出,在技术方面数字和宽带的融合为行业带来巨大挑战。面对沟通、内容、时间、地点、付费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媒体需要在众多变量中做出选择。
无中心时代——媒体的社会驱动
数字技术普遍应用于传媒、信息技术之后会产生去中心化效应:受众和媒体普遍参与、普遍融合;社交媒体对社会发展变革产生驱动作用。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于建嵘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网络时代的社会动员方式:@规则。他通过他亲自发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这一事例解读了“@规则”的原理,即通过对公众作出“@即转发”的承诺达成传播契约,并通过契约将进入其中的粉丝与被关注者之间的弱连接升级为强连接,使其个人关注的行为变成有广泛社会关注的行为,从而引起社会效应。于教授同时指出了“@规则”生效的情形,即紧跟社会公众最关心的话题。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赞浩(Tan Tarn How)列举了社交媒体在新加坡多种族群体中激化民族矛盾的事例,阐述了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具有自由、黏性和病毒扩散等特点,这些特性需要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加强公众的新媒体素养,尽快立法保护网络上个人隐私与安全。
易斯拉研究所泰国传媒法律与政策中心研究员沃拉泊·旺吉隆朗(Worapoj Wongkitrungruang)介绍了泰国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并指出社交媒体现在已经成为泰国不同党派竞争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政治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交网络也是公众公认的相对公正的政治信息传播渠道。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詹新惠通过对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在内容、渠道和互动等三个层面的不同特性,认为在目前的传媒环境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内容层面上,仍处于中心地位;而在渠道层面上,网络媒体与社交媒体是中心;在互动层面上,社交媒体则是绝对的中心。因此,詹新惠提出,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去中心的时代,一个中心多变化、中心多极化和泛中心化的时代。她认为,未来的传媒应该以一种“职业的媒体人+专业的报道内容+新媒体的传播平台”模式去发展,才能最终打造出超越想象的传媒。
无所不在时代——移动为我们带来什么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激发了消费者潜在的需求,使得营销、广告、传播和管理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韩国国会议员尹永硕(Yoon Young Seok)先生站在国家政府和城市品牌推广的角度对这场改变世界的智能革命进行了阐述。他以骑马舞引入,从传播的即时性、受众的多元化、成本的低廉化、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四个方面阐述了亚洲社交媒体使我们的沟通策略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他指出,智能化的变革带来了众多的变化,包括智能的工作,智能的生活,智能的内容市场和智能的经济。政府必须迅速适应这场变革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篇4
以微博为例,它让媒体的不可控性得到最大化演绎,社交化自媒体本质上是不可控媒体,因为与传统商业媒体对比,他们通常更个性。2011年,罗永浩凭借自己的微博向百年老店西门子发起“维权战争”,西门子面对这一社交媒体危机不但傲慢,而且选择采用传统危机公关处理手段去应对,结果在面对长达几个月的微博维权讨伐以及多次线下砸冰箱行动之后,德国西门子的质量神话已经灰飞烟灭。
2012年的“3·15”,央视曝光了麦当劳、家乐福质量问题,随后两家企业纷纷借助微博做出回应和澄清,尤其是麦当劳在质量问题被曝光一小时后就通过官方微博从“界定问题——表明态度——改善行动——明确传递对象”四个方面向公众做出回应。“@麦当劳”称:“央视‘3·15’晚会所报道的北京三里屯餐厅违规操作的情况,麦当劳中国对此非常重视。我们将就这一个别事件立即进行调查,坚决严肃处理,以实际行动向消费者表示歉意。我们将由此事深化管理,确保营运标准切实执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美食。欢迎和感谢政府相关部门、媒体及消费者对我们的监督。”
伴随微博转发与用户评论的推波助澜,该官方声明有效触达上千万网民,麦当劳从回应速度、诚恳态度、违规处理行动上,无疑获得了公众与媒体的理解,最大程度上弱化了央视曝光的负面危机影响。从目前来看,央视“3·15”对麦当劳品牌的负面曝光并未让麦当劳的销量和品牌声誉造成致命性冲击。
在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普及化的当下,企业该如何应对和生存呢?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将是企业实现社交化生存的前提性基础。
篇5
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和中国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2月15日,埃森哲宣布在北京成立其全球范围内的第五个“埃森哲技术实验室”,在进一步扩展全球研发网络的同时,更专注于新兴技术的研究,探索将技术和商业创新结合,以应对中国及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市场需求与挑战。
“中国的CIO和CTO对于创新和变化的接受程度和兴趣比西方同行要强30%,他们的方法也很务实。”埃森哲信息技术业务部首席执行官邝克彬(Kevin Campbell)说。在高速增长的环境下,中国市场呈现出跳跃式发展的轨迹,中国的CIO、CTO面临着基础设施欠缺、监管规则有待改进等挑战。为此,埃森哲组建了一支由本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实验室研发团队,充分利用埃森哲全球20余年的研发经验,与埃森哲全球研发网络联动,为一系列行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帮助中国的技术主管学习和使用新技术,给企业带来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埃森哲还了《埃森哲2012年技术展望》报告。那么,在产业发展整体向好的2012年,IT的主流趋势包括哪些?这些趋势又将如何发展,如何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力?带着这些问题,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副总编孙定和邝克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情境服务发挥
物联网力量
孙定:埃森哲的《2012年技术展望报告》里提到的新技术发展趋势,我们非常感兴趣。首先是“基于情境”的服务,在这个报告里面提到了很多应用的前景。那么IT行业是否已经达成共识,把“基于情境的服务”认定为明确的方向?如何定义和评估基于情境的服务能够给最终用户带来的体验和核心价值,以及带给企业的新竞争力?
邝克彬:埃森哲每年都会技术展望报告,但“基于情境的服务”是我们在这次技术展望报告中提出的独立视角之一。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正在兴起的趋势,在和很多CIO、分析师以及业内专家沟通时,他们也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只不过以前没有这样归纳总结过。
基于情境的服务已经有一些基础案例。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开车的时候,车上的智能系统就会通过车上是不是有孩子,以及车子正在行驶的方向,建议沿途的饭馆――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智能系统可能会选择我爱吃的或者口味比较辣的餐厅;如果车上有孩子的话,可能就建议在麦当劳,或者一些孩子爱去的地方停车吃饭。
不过,将来基于情境服务的应用前景一定比现在看到的要宽广很多。比如一家开在火车站旁边的星巴克,知道有一趟火车会晚点十分钟,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GPS系统,以及火车乘客名单上面的手机号码,给所有受到这趟火车晚点影响的乘客的手机上发一张限时折扣券,凭折扣券半小时之内到这家星巴克喝咖啡,可以享受半价。这样虽然不会人人都来,但是一定会有一部分人来,而基于情境的服务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为企业多带来一些收入。
孙定:这样的情境和服务,以及用户的特殊体验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伴随这项技术,首先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比如星巴客的信息系统要和铁路、机场的信息系统整合,这就会面临许多挑战。那么现在整个社会是否已经具备了提供情境服务所需的生态环境?现在是否已经有一些情境服务的解决方案?
邝克彬:在中国,电信运营商正在大力推进GPS定位服务,以及基于情境的信息数据等服务;支付公司也非常注重把情境和数据结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另外,中国各个行业中的IT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到位了,现在差的就是融合。
从埃森哲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在大力推进将已有技术、基础设施和行业解决方案相融合,形成一个更加广泛的、基于情境的解决方案。不过,基于情境的服务毕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趋势,目前还没有面向垂直行业的、现成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相应的架构和集成工具,能把各地的经验组合在一起,形成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类解决方案正在不断涌现,处于竞争对手之间互为参考、互相超越的阶段。接下来的任务是把已有解决方案形成预置的解决方案和行业标准。
孙定:现在中国从政府到产业界都在花大力量地做物联网,那么物联网与情境服务如何衔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邝克彬:物联网主要强调的是“联网”,注重联接性,在智能设备到位的基础上,物联网为设备之间的交互提供了一个通路,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数据和更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实际上基于情境的服务,就是充分利用物联网的智能设备和联网能力,推出更多智能化解决方案。
从数据出发
孙定:最近业内在谈大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增加。在埃森哲看来,未来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将会如何发展,是变成统一的平台处理,还是非结构化数据会取代结构化的数据,变成主要的数据存在形式?
邝克彬:很多公司多年来都在进行结构化数据清理,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就迎来了非结构化数据的爆炸性增长,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并不适用于非结构化数据,对于非结构化数据需要非连续性的扁平数据库。而另一方面,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也发生了飞跃,利用现在的内存计算技术,过去需要24个小时才能分析处理完的数据,现在只用3分钟就能完成,这给了我们一种访问和存取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我并不认为未来一种数据会代替另一种,而是要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架构,把这两类数据融合在一起,当用户需要用哪一类数据的时候都能够清晰准确地找到。
孙定:从现在的技术架构来看,处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是两套不同的系统,两套系统之间从应用开发到运维管理,成本非常高。将来是否能在技术平台上实现统一,简化技术的复杂性?
邝克彬:这样的前景是有的,但这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需要所有公司和企业重新思考――不再是从已有的流程出发,将流程事务的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割裂开考虑,而是采纳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视角,首先判断公司需要哪些数据,然后再确定事务性的系统和非结构化的系统。换句话说,就是把数据作为第一出发点,有了数据和数据的需求,再去决定架构和流程。
孙定:关于融合型数据架构,埃森哲现在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推荐给客户吗?
邝克彬:大数据爆炸性的增长也是近来出现的一个话题,从埃森哲的角度来说,我们努力地推进这种架构的形成,已经开始和一些客户围绕具体职能或流程做一些工作,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实施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不光要考虑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架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与用户量有关的问题。例如中国的五大商业银行,平均每家都有2~3亿用户,而一家全球顶级的银行如果有1500万~2500万用户,规模就已经很大了。那么,面对这样巨大的用户量,我们要提升用户的体验,一定是从用户的体验和数据出发,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从事务和交易出发。
社交驱动IT
孙定:在埃森哲的技术展望报告中提到了关于“社交驱动IT”的趋势,社交媒体是目前最有吸引力的话题之一,社交给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邝克彬:首先,社交媒体再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赶时髦,它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工具。通过监控社交媒体,企业可以防止对自己不利的谣言,同时也是公司与企业客户、联盟伙伴,以及合作伙伴交互的方式。企业过去对社交媒体防范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大家都在谈论如何把社交媒体融入自己的系统,以及如何利用社交媒体中形成的关系网络。
孙定:有没有数据或事实表明,加入社交媒体元素能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哪些变化?
邝克彬:成功的案例是很多的。比如一家航空公司,一开始主要是监控社交媒体上的负面消息,后来他们意识到,只要有人在社交媒体上面提到自己,就是一个回应的机会,甚至是把这个客户培养成自己忠实客户的机会。例如当航班晚点导致一些中转乘客误机时,如果在社交媒体上找到他们的言论,就可以通过手机号给他们发机场餐券或书店代金券,也可以用社交媒体帮助他们办理登机。根据这家航空公司的内部研究结果,用社交媒体和乘客沟通,如果乘客觉得是一种好事,他们会告诉一、二十个人。虽然乘客在碰到不好的体验时有可能会告诉50个人,但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的交互,能够增加客户粘性,在下一次选择航空公司时很容易成为首选。
孙定:站在企业的IT架构和技术角度,是使用Facebook、Twitter等公共网络服务就足够了,还是企业需要在自己的IT系统上部署新系统,增加新功能,给用户提供额外的服务?
邝克彬:首先在技术基础设施上确实需要做一些改变,把社交媒体工具,以及实现社交媒体工具访问和互动的能力内置到IT系统当中,这样员工和客户管理部门就能够直接使用这些工具,而不仅仅是浏览信息。另外,社交媒体不仅要用在公司对外的交互当中,公司内部交互也要充分利用。
篇6
新媒体营销效果的衡量一直是个难题。
科特勒集团中国区总裁曹虎认为,现在很难用产生多少单来衡量社交媒体,因为它主要的意义并不在于直接销售额,而是与消费者发生了多少深入的关系,能够扩大多少影响力,得到多少忠诚的粉丝,扩大了多少口碑。如果非要用微博上的一个广告产生了多少进店消费者、带来多少单来衡量的话,就等于拿米尺量体重。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不是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衡量的,也不是说可以衡量的东西就是重要的。现在很多营销人迫于公司财务的压力,要求每个营销都有营销回报率,很多时候就变成为了做而做,导致迫不得已非要做一些投资回报率的测算,像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活动产生的深刻影响等,因为无法准确测算,重要的东西反而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品牌在网络传播上被提及的次数,大家热议的关于本企业的话题类型,相关内容被转发和评论的次数,这些都可以代表奥运营销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效果。自己拥有的品牌用户的网站、讨论组等平台,在奥运期间产生的流量变化,沟通内容的质量变化,奥运期间客户推荐度的变化,都可以用在线的数字方法去做衡量。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把这些数字变成未来有意义的营销决策。现在大家的行为都上网了,很多的行为都可以被监测到,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数据海量增加,但是分析这些数据的专业能力、专业人员却没有增加。很多数据很少被分析。现在一说数字营销,大家就很迷茫、很困惑,不知道该拿这么多数据怎么办。很多企业老板,一听数字营销就头大,觉得太复杂,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利用这些数字分析来调整营销战略,改善营销结构。
篇7
江志强先生2008年11月加入任人人公司,任首席营销官,负责销售及市场业务。此前历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网易公司销售副总裁、台湾雅虎负责多方面业务负责人等职务。
江志强预测:
1.移动互联网,中国领跑世界
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全世界1/3,移动行业研究公司Flurry则预计,2013年第一季度末,中国将超越美国,稳坐全球智能手机系统安装量头把交椅。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环比增长74.9%。随着社交应用全面占据移动屏幕,及Facebook第三季度财报移动广告收入数据(占广告总营收14%),中国社交移动广告迎来拐点,2013年将迎来大幅增长。
2.智能设备全面引爆O2O
2012年,中国O2O市场达887.9亿元,同比增长57.91%。2013年,街头随处可见的二维码越来越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用移动终端扫一扫,附近商户提供的优惠券轻松到手;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二维码名片,品牌抓住这个潮流,成为更具个性的“人”。LBS位置服务成移动社交客户端标配,将SoLoMo与本地商家链接,将用户直接带入附近优惠商家,成人人独家模式。
3.兴趣图谱在PC端大鸣大放
从社交图谱进化到兴趣图谱,中国的典型代表当数豆瓣,而轻博客代表的点点、人人小站也颇具影响力。社交网络将跟随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脚步,从综合平台向垂直兴趣发展。2013年这一趋势将不断深化,兴趣图谱大鸣大放,尤其是在内容输出更方便,视觉体验更佳的PC端和Pad端。
4.社交混战结束,三足鼎立形成
2012年,微信犹如一匹黑马迅速占领市场。这也标志着社交媒体将结束混战状态,形成微信、人人、微博三分天下的局面,为社交网民带来不一样的应用价值——微信将模糊社交和通讯的边界;人人推出时间轴(Timeline),推动实名社交网络向终身制进化;微博的媒体特征则越发清晰。
5.社交官网成潮流,多平台管理成考验
大陆有企业微博账号、人人公共主页(page)、豆瓣小站,微信公共账号等,境外有Facebook,twitter,Google+,Pinterest……,面对诸多免费选择,选择哪些社交平台,并做好协同管理,以达到最优社交目的和传播效果,成为2013年考验企业品牌新课题。
6.社交大数据与企业CRM形成打通
社交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宝藏,挖掘的力量正在形成。第三方公司层出不穷,不断推出新型管理工具,实时追踪多个社交平台数据,帮助企业获得消费者从接触到购买整个过程的所有信息,不仅让每一笔钱的流向和最终产出都清晰可见,更让品牌最终真正拥有消费者成为可能。
7.企业社交拓展到营销以外部门,“社交招聘”从概念变为现实
宝洁在人人网开通招聘主页,百威啤酒借人人校招完胜校园招聘,普华永道精准广告只瞄准人人上的优质毕业生……如果说2012年企业品牌只是小试牛刀,2013年,社交媒体在企业中的使用范围将扩大到营销之外的领域,HR团队率先利用社交媒体简化申请流程,提升效率,“社交招聘”成为现实。
篇8
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腾讯近日宣布了旗下网络媒体业务的社会化营销平台变革战略,计划通过整合其网站平台及社交网络资源,打造一个全面综合的社会化营销平台。几乎同时,全球知名IT企业IBM也宣布实施“社交云商务”战略,针对商务社交网络需求推出一系列技术和解决方案。
国内外两大企业同时布局网络社交市场,显示这一市场的新变化。此前,国内传统社交网站一直不温不火,但现在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提升和微博、微信等多种工具的出现,网络社交正日益成为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应用。有调查显示,2012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将达14.3亿,预计社交网络广告客户2012年将投入77.2亿美元,而到2014年,全球社交网络广告总收入预计近120亿美元。
“这种趋势会对中国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为此腾讯决定以现有平台优势为基础,通过社交化改造、深化开放战略,打造国内最大最活跃的社交网络。这一转型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腾讯能否继续领衔下一代互联网市场。”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网络媒体总裁刘胜义说。
事实上,目前在国内无论是传统的搜索、门户,抑或是视频、微博,都越来越表现出显著的社交互动属性。2010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用户生成的内容流量已超过网站专业制作内容流量。这种流量转移意味着互联网用户间的即时沟通与分享成为信息主渠道,口碑、沟通、对话、分享、交流的效果越来越强,这为网络社交市场的广告营销带来了巨大推动。全球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的财报显示,去年其广告营收达31.54亿美元,增幅达69%。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也刺激了国内企业,带动了近期国内网络社交营销市场的升温。
“社交广告完全改变了网络广告只能靠流量和点击来获取效果的传播方式。”在近日举行的腾讯媒体开放日上,腾讯社交平台部总经理郑志昊说。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腾讯QQ空间、朋友网已分别累积了5.52亿和2.02亿月活跃账户。“通过分析这些海量数据,能按兴趣、行为、性格等特征将用户进行精确分类,实现广告的精准匹配。比如,喜欢时尚和购物的女性,当她登录QQ空间后就能优先看到时尚女装广告。”
尽管有海量的活跃用户,但在网络社交广告营收方面,腾讯与Facebook的差距仍较明显,某种程度上这体现的也是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目前在这一领域的差距。“不少财务投行认为,我们的流量商务价值没有被更好地应用起来。”刘胜义说,“如何实现转型,充分挖掘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是摆在腾讯面前急迫的命题。”这正是腾讯急于打造社会化营销平台的原因,而且这个平台的上线时间已被腾讯提前到4月份。据悉,这一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将腾讯微博平台与QQ空间平台彻底打通,挖掘两大平台的社会化营销价值。未来QQ空间和微博上的社交广告可以同时指向两个平台的企业页面;在功能方面实现内容互通、权限互通、用户管理后台互通,社交广告将实现显示互动。
业内同时认为,网络社交领域的新变化也将使电子商务极大地受益。去年以来,开心网推出了“开心集品”,人人网推出了“人人逛街”,VANCL推出了“凡客达人”,国内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化的步伐接连不断。
篇9
全球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它们却未能捕捉到各种文化和各个地区的独特性。有些国家的人们更具有种族优越感,更加注重隐私,更能(或更不能)容忍风险;有些国家的人则将公事与私事绝对分开。笔者刚刚考察完澳大利亚的社交媒体发展情况,现在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欧洲的情况,让我们首先从德国开始。
77%德国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社交媒体
上周,我在德国柏林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了解了该国社交媒体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欧洲国家对于如何在企业中应用IT技术表现得往往更为保守和严格,在德国尤其如此。这有时候会让他们更注重策略,而不是战略,也就是说他们宁愿致力于解决具体的眼前的企业问题,而不愿在企业中推行广泛而深入的技术变革。
是的,德国企业在应用社交媒体方面一直卓有成效。一些行业领导者,例如Daimler、沃达丰和Sennheiser,在最近几年都已开始了这个进程。
就GDP而言,德国目前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在德国人的私生活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图景是非常有趣的。在美国,66%的成年网民均会定期使用社交网络,而在德国,不到一半的人会这样做。但是,相对而言,德国的移动社交网络则要发达得多,77%的德国网民均会移动设备访问社交媒体。
但是,具体而言,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在德国到底如何呢?德国是一个以结构、秩序和等级著称的社会,这些东西恰恰是崇尚自由的社交媒体的死敌。从整体上来说,消费者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与工作场所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例如,日本的社交媒体使用率在发达国家中属于最低的,因此,日本社交媒体在工作场所的使用率也是最低的。
IBM社交商务副总裁桑迪-卡特(Sandy Carter)称,当前有70%的德国企业正在使用社交媒体处理业务,其中40%的企业用它来获取用户。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么德国的社交媒体使用率是相当高的。德国企业崇尚实用主义,他们会在一切可能找到价值的地方进行找寻。
德国企业使用社交媒体的典型案例
在2012年柏林召开的社交企业峰会(Social Business Summit)上,我们获悉德国化工巨头BASF——2011年营收达730亿欧元,拥有11.1万名员工——正致力于应用社交媒体联络其全球员工。
我一直在跟踪BASF的发展,就在几周前,我还在科技博客ZDNet上详细介绍过它的故事。对于一家拥有自己独特企业文化、习惯和挑战(例如,跨越多个区域,拥有多条产品线)的超大型企业来说,它需要时间和专注来改变其协同工作的模式。BASF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该公司负责社交媒体项目的主管科德里亚-克鲁布(Cordelia Krooß)在演讲中对此给予了详细的说明。
科德里亚首先描述了应用社交媒体的重点,“一家公司应该战略性地开展社交业务,这倒不是因为现在每家公司都在打造内部的Facebook。”她还指出,这需要全公司上下各个层面的人参与其中。“你需要得到来自企业高层和底层的支持”,才能让企业社交网络发挥作用。科德里亚的部门经常会收到其他部门发来的索要“专业人才审核流程”的请求,这些部门需要这个流程来考察新进员工的潜在贡献力。但是,他们最后发现这个流程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社交媒体的透明度及其评估员工的功能,已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实际结果也是如此:科德里亚报告称,在过去两年中,内部社交网络的运行没有出现任何障碍。
但是,社交媒体应用于企业的结果呢?BASF付出了什么?社交业务的投资回报率永远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是IT部门普遍面临的问题。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即使是管理完善、分工明确的企业,他们也无法在推行社交业务前后确定衡量它的关键业绩指标。然而,科德里亚还是举出了一些成功的例子。最后,她发现,社区经理在给用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管理,以及确保社交业务获得成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交业务类似于爵士乐的工作模式
Jazz Impact网站的迈克尔-高尔德(Michael Gold)在柏林也发表了一次演讲。他利用爵士乐的协同创作模式来讲述协同作业,包括社交业务中的创新之举。迈克尔说,“100年前,爵士乐冲击着音乐行业,正如现在的社交媒体正在挑战我们的企业一样。”迈克尔的观点是,我们必须走出我们的“安乐窝”,创造性地利用社交媒体时代下各种强大的工具来创造一些全新的东西。“转变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我们自身对于改变的阻力。”迈克尔说。要找出阻碍我们的因素,我们需要经常反省自己。
迈克尔最重要的观点是,“协同作业系统创造的结果远远大于各种资源之和。”这种观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正在从19世纪和20世纪的老化的工作模式转向更为动态的知识密集型的工作模式。在新的工作模式下,我们需要在快速变化的企业环境中开发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交业务非常类似于爵士乐的工作模式。
篇10
一、社交网络文本与短期股市行情之间的内在关联
从当前实际来说,社交网络已经发成发达,就以我国实情而言,已经出现了数量丰富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等。这些社交媒体聚集了数十亿用户,说明很多用户同时使用着其中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从股市行情预测来讲,社交网络文本与其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这是需要形成认识的。
第一,关信息,甚至是公布企业财报等重要数据。这些文本信息,会对股价走势形成直接影响。如果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这些文本信息并展开相应的操作,便可以从股市中获利。
第二,社交网络中包含了大量的股票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会在社交网络上自己对一些股票的看法,或者是对股票的评价。投资者在网络上的发言,会形成一种情绪,这种情绪要么对股票保持积极的支持态度,要么体现出消极的态度。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来的情绪,会影响到其后续操作。如果消极情绪大,那么可能出现抛售股票的行为,这容易导致股价短期下跌。相反,如果情绪积极,那么可能出现抢购,容易导致股价短期上涨。
第三,在社交媒体上,除了与股票相关的企业公司和投资者之外,还有一类人的存在,那就是分析专家。从当前的社交媒体来看,有很多分析专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对股价走势的看法。这些分析专家,有些是真有水平,分析合理;有的则是滥竽充数,会误导投资者。分析专家的分析,也会给一些投资者决策带来影响,从而在短期内影响股市行情。
二、通过社交网络文本预测股市短期行情的策略
据实而言,股市行情和社交网络文本之间,切实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通过社交网络文本,来对短期股市行情合理预测,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搜集社交网络文本信息
要利用社交网络文本来对短期股市行情进行预测分析,那么首要条件,就是搜集到足够数量的社交网络文本。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数据量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数据量越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就越高。利用社交网络文本来判断股市行情,那么就需要搜集到数量足够多的文本信息,在大量的样本中,才能准确分析出背后隐藏的信息。同时,在搜集社交网络文本信息的时候,要突出目的性,也就是要从不同的层面出发,搜集不同的文本信息,具体来说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社交信息,二是投资者文本信息,三是专家预测分析,四是政策信息。搜集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这样才能够提高短期股价预测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重点关注企业信息和政策信息的搜集,这是影响股价走势的根源,同时也能影响投资者情绪。
(二)分析文本信息判断行情
在搜集社交网络文本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这些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短期内的股市行情。根据实践经验来看,企业信息和政策信息,是影响短期行情的重要因素。比如2020年5月21日,中芯国际通过社交媒体澄清一则利好公司的谣言,导致股价跳水大跌6%。企业的这类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股价造成很大冲击。所以,在分析中,就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对搜集到的各类社交网络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这一过程的实现,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大数据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信息分析能力。通过网络技术搜集社交文本信息之后,就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分析这些文本信息,提炼出其中的有效信息,并且依据信度来判断数据信息真实性,从而对市场行情进行预测。
(三)基于行情指导短期操作
通过社交网络文本分析预测短期股市行情,根本目的在于把握股市行情走向,从而对短期交易操作实现指导,能够从股市中获利。所以,这就需要基于短期市场行情的分析,来对短期交易操作进行指导。一般来说,短期操作要顺势而为,行情看涨则做多,行情看跌则做空。同时,要根据社交文本信息分析,对看涨或看跌的概率进行计算,概率越高,操作额度就可以越大;相反,概率越低,则说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不高,短期操作就要非常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