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主流技术范文

时间:2023-07-12 17:3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的主流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云计算的主流技术

篇1

2006年,谷歌第一次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10年来,解决了云计算“有和无”的问题,现在将要解决的是云计算“有和优”的问题。换句话说,在云计算诞生10年之际,它完成了从0到1的小时代,即将迎来从1到N的大时代,两者都将引发新一轮的市场变局。

那么,怎样来区分云计算大时代的开启,从而前瞻新一轮变局爆发?

云计算大时代两大特征

如果说,小时代是少数创新者的颠覆式创新,大时代则是全面改变世界的起点。最直观的差别就在于,创新经济规模的急剧放大,市场参与主体的爆炸性增长。如果进一步细分,还会发现云计算的大时代至少具备以下两大特征。

技术路线走向开放

永远不要低估一小撮人聚集起来改变世界的力量,因为世界一直就是这么被改变的。

小时代就是有由少数人的创新带来的变道超车的机遇。十年前,亚马逊AWS仅仅是个“卖书的电商”,如今却成为全球第一大云计算企业。但这也意味着早期的创新是孤独的,没有前车之鉴,更没有经验分享,自身试错才是主要路径。

从技术角度看,这也就决定了小时代的技术路线以封闭为主。

从0到1,技术创新可以成就企业个体的迅速崛起。但是,从1到N,是技术创新的普世化渗透过程,是从技术创新到创新经济的演进过程,需要的是整个产业链甚至整个社会的合力。

以创新经济学的观点,新的主导技术的颠覆力量并非取决于技术本身的性能,而取决于新技术的扩散范围和扩散速度。因此,必将有一种开放的技术力量统一云计算。

开源技术,已经成为大时代创新演进中的主导技术。

80%是个奇妙的数字,这恐怕又是二八原则的另一种体现方式。当Windows Sever抢占了服务器市场,Linux开始崛起。从1991年诞生,到如今占据服务器操作系统的80%份额,战绩只能用“完胜”二字形容。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安卓系统也以80%的份额占据主流

那么,云计算将以何种开源技术进行演进?

开源云技术OpenStack经过6年的自然淘汰获得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仅次于Linux的第二大开源社区。如今,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和传统巨头参与其中,开放的研发模式提升了OpenStack的扩散速度;行业企业也将其视为重要的技术选择,主流客户的参与扩大了OpenStack的扩散范围。由此,黑盒子似的云计算正演进为更加标准化、可控化、透明化的云计算,完成技术创新到经济创新的大时代变革。

服务对象行业化、大客户化

众所周知,任何技术都有优势场景和劣势场景,这也是科技世界得以百花齐放的根本原因。

从0到1的云计算小时代,公有云的服务对象多是新兴互联网企业和初创企业,但与大多数行业企业之前依然隔着一道“护城河”。

而从1到N的云计算的大时代则意味着,“护城河”的消失与融合,大时代的云服务对象呈现行业化和大客户趋势,不仅拓展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数量,也意味着从边缘创新走向主流市场。

2016年,毫无疑问将有更多的行业客户和大型企业采用更为适合他们的方式去全面拥抱云计算。

OpenStack正在迅速进入主流市场,超过585家企业,接近4万人通过各种方式支持这个超过2000万行的开源项目,世界100强企业中50%的企业均采用了OpenStack。据IT经理网整理的最新报告显示,65%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的OpenStack项目已经完全进入生产环境阶段,21%正处于开发和测试阶段。

开源云计算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行业世界,正如从互联网时代过渡到互联网+时代,只有真正与主流实体市场相融合,才能出现更大的经济规模,更高的社会价值,这是技术创新的力量,也是创新经济的本质。

如何赢得大时代

云计算10周年之际,大小时代的转化又将引发一轮新的市场巨变,也同样会有新的佼佼者崛起。那么,如何才能在大时代中胜出?

战略开源化

站好队,既要有创业梦想,也要选好战略方向。

作为云初创企业,预见云计算小时代向大时代的演进中的变局,前瞻性地在技术路线上投入开源云是最重要的战略方向。我们看到,与当年的Linux开源时代不同,中国技术人员在云时代中已经从技术的获取者成为了技术的贡献者。在OpenStack开源技术上,中国工程师甚至和美国工程师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也给了中国企业变道超车的机遇。

在今年OpenStack最新版本的核心代码社区贡献排名中,中国已经有两家企业进入了TOP10,一家是华为,另一家是EasyStack。从创业创新角度来看,全球同样有两家创业企业进入了TOP10,一家是国外的Mirantis,另一家是中国的EasyStack。

可以说,OpenStack一小步,是中国开源技术的一大步。也可以看到,初创企业在新兴开源技术中更易于崛起。当然,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开源企业中胜出,还需要具备完整的商业战略。

需求场景化

不与小时代强者争高低,而以大时代场景化差异夺市场。

一方面,云计算的小时代造就了一批公有云明星,且格局已成,作为初创企业需要避其锋芒。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的云化需求依然没有得到满足。OpenStack作为行业云平台,对它们的系统架构具备更多亲和性。

我们不仅要细分行业客户,比如在金融、电力、电信、银行、税务、政务等行业深挖共性需求;还要将客户需求场景化,比如在移动化、大数据、视频化、智能决策、物联网等场景进行更细颗粒度的划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静态的思想看待客户的共性需求,后者则以动态的维度看待客户的成长。这对于新兴技术市场尤为重要,这些客户同时也是创新实践者,他们在传统业务之上寻求新兴业务突破与自身业务转型,从业务需求看待技术创新,这正是开源技术迭代的关键。

产品平台化

过去十年,我们将云计算划分为IaaS、PaaS、SaaS三个层次,但在云计算的大时代,PaaS正在面临来自IaaS+向上、SaaS向下的双重挤压。OpenStack可以作为IaaS+的平台化发展路线,为云服务对象的行业云化、大客户化提供更高价值。

我们是开源技术的整合平台,可以集成从Linux到OpenStack等主流开源技术,提供性能更为强大的开源技术内核。

我们是混合云架构的平台,构筑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桥梁,为行业客户提供符合业务需求和行业合规的各种云交付模型。

我们还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平台,向下对接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系统,向上以OpenStack+对接容器、大数据、SDN/NFV、IOT等新业务应用。

发展快速化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个字“快”。

洗牌的过程注定是一个短暂的时间窗口,前瞻性重要,如何快速落实同样重要。在这个扁平化的世界,网络化的时代,全球化的市场,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竞争者都可能切入这个市场。

这也是一个规模取胜的市场,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撬动规模化这根杠杆,从资本、技术、模式、战略等各个方向齐头并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快。

篇2

关键词 企业 虚拟技术 桌面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1形成历史,虚拟技术向终端用户的延伸

众所周知,计算机自windows问世以来变进入“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计算时代,直至目前为止该模式仍然是主流模式,通过计算机访问服务器的数据,基本的计算工作由客户端独立完成,且计算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脱离服务器的独立进行数据的计算。

然而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以及服务器技术的成熟和服务器运算能力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虚拟化服务器因其方便的管理,合理的资源分配,便利的部署操作,以及低廉的成本,使得虚拟服务器逐渐成为主流,逐步取代传统意义的实体服务器;而与此同时,终端用户也逐渐不满足于固定计算场所和设备,对移动办公和异地办公的需求逐渐增加,以及企业处于对信息安全和运维成本等需求也逐渐增加,使得虚拟技术逐渐进入终端用户的视野。虚拟厂商称之为“移动-云计算”时代,实现了不仅可以提供、保护和管理 Windows 桌面及应用,同时还能控制成本,并确保终端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在任何设备上工作,甚至可以实现跨操作系统和跨平台操作的应用。

2主流的虚拟桌面技术

目前国内主流的虚拟桌面技术有来自国外的微软、VMware、思杰,国内厂商华为、H3C、和信等。大部分虚拟桌面系统均基于虚拟桌面的技术标准VDI,(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VDI的概念简单来讲,它不是为每个用户都配置一立运行操作系统的桌面PC,而是与虚拟服务器类似,通过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运行操作系统,将你的桌面进行虚拟化。

当前,用户对更加稳定的虚拟桌面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虚拟操作系统基础架构(Virtual OS Infrastructure,简称VOI)成为全新的虚拟化桌面的新发展方向。VOI即可以实现基于服务端的远程虚拟操作系统、用户资料、应用程序的按需交付。

Citrix(思杰),其核心产品Citrix XenDesktop,侧重于传统的虚拟化架构,将虚拟桌面技术推向消费市场,但是在VDI基础上,推出了Flexcast交付技术。

微软,世界范围内操作系统占有率最高的厂家,在虚拟化桌面方面,微软提供了一整套从桌面到数据中心的方案,VDI便是微软提供的众多桌面优化解决方案之一,其拥有成本低廉、管理集中、交付速度快和高度的安全以及灵活访问等特性。

VMware,虚拟化市场里的领军企业,当前,VMware在虚拟化桌面领域的主要技术仍然基于VDI标准,在VMware View 的推出后,为桌面虚拟化环境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成本、质量以及全新的可伸缩性标准。

华为,华为的虚拟桌面是从华为内部开始推广的,华为的IT系统向它全球14万名员工及各种遍及全球的部门,如市场营销、客户支持和供应链提供服务。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这个IT系统现有规模和范围已经将其暴露在一种混杂着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资源使用和运营成本的复杂的挑战下。

H3C,与虚拟服务器同一平台管理的虚拟桌面,在其CAS云管理平台上创建操作系统,用户通过RDP协议与操作系统建立桌面连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使用户能够体验到流畅的用户的虚拟桌面。平台统一管理数据中心的各个用户的资源,配置简单高效,结合瘦终端,可以实现外设与虚拟桌面之间的映射。

和信,国内首家采用VOI技术打造的虚拟平台,基于VOI技术打造的虚拟平台可以解决传统的VDI模式无法克服的各类问题,湿气更具灵活性。在实际应用方面,VOI具有更强和更符合用户环境的适应性,可脱离服务器和网络运行的特点,让VOI具有了更好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可轻松的为企业搭建“私有云”。

3企业的虚拟桌面应该如何搭建

篇3

云计算有多热

有观点认为云计算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偏离了IT发展的方向。实际上云计算提供的是一种IT服务方式,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ESG(企业战略集团)认为,云计算是一个逐步走向用户自我服务的消费模型。IT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通过互联网的业务部署和使用,都是透明的。基于业务消费,企业通过按需支付获取相应的IT资源和服务。

“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2013年将达到117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1.5%。”赛迪网联合赛迪顾问的2011版《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发表预测称,“到那时,云计算应用将重点覆盖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诸多行业。”

近几年,国家将云计算提升到战略地位,中国的云计算在政策的驱动力下正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地部署云计算项目,智慧城市等云计算应用已经在开展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在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和政策驱动下,众多厂商也竞相在研发和市场层面加大投入,抢占先机。然而目前看来,用户对于云计算的观望多于实际的应用和落地,云计算普及的道路依然漫长。

技术市场双重驱动

实际上,云计算是由用户实际需求催生的――今天复杂的经济环境、对IT投资的限制以及对业务灵活性的追求让企业更重视IT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投资回报率。云计算可以适应企业的这些需求,帮助企业破解传统IT在可扩展性、灵活性、能效等方面的瓶颈和难题。

在技术储备方面,虚拟化技术为用户发展云计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采用虚拟化技术来优化数据中心应用。随着服务器虚拟化比例的不断提高,虚拟化应用在企业业务应用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逐渐向核心应用发展。

企业面对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移动性、大数据、用户体验、物联网等潜在方向已经暗示了新的基于云的“定制化系统”需求,而大多数企业的现有系统和适应这些需求的云环境之间存在着空白。如何更快地改造和部署适应市场需求的IT系统将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竞争力。

数据的积累和集中化趋势也是云计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IDC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全球将有超过10亿的网民,超过150亿的各种设备,超过1ZB的数据容量。在大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分析方面,云计算技术和商业路径能够更好地为数据服务。实际上,云计算不是对传统IT的破而后立,而是渐进的改良、逐步的优化,它的实施和应用更像是老城市的改造,而不是在平地上一举建起一座新城。它需要审慎的决策,以及分阶段地部署和实施,用户要正视其每个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私有云成主流

从Gartner的2012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上我们可以看出,云计算和私有云计算已经跨越了过热期,这预示着云计算技术将在未来2~5年内成为市场的主流应用。从云计算类型上来看,公共云服务商已经能提供较为成熟的云计算产品,并且达成规模经济;私有云在企业中也已经有了很广泛的应用。Gartner指出,2012年企业将加大投资私有云,而随着云服务产品的不断演进和完善,未来的企业将是混合型的IT架构。

IDC在伦敦云安全会议上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2年以及未来几年内,大型企业可能只会考虑私有云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出于数据隐私和安全的考虑,以及定制化的需求,企业倾向于采用接近内部日常IT部署环境的私有云。当前,许多大型企业已经普遍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对原有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平台进行优化。从虚拟化过渡到私有云,这是企业IT基础架构变革的必由之路。

IDC认为,私有云计算将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中国将有更多大型企业开始尝试建设私有云计算平台。

云的部署和实施必须分阶段实现。数据中心从现有架构转向私有云架构,大体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实现IT资源的融合和池化,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这一步;第二步,实现对资源的自动化管理;第三步,让这些资源能够自我完善,并且可以智能地响应不同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灵活、适度的资源支持或服务。英特尔的云愿景正好契合了上述私有云的发展之路。从资源互通到系统自动化,再到客户端自适应,英特尔描绘出一幅推动私有云快速发展的蓝图。到2015年,这一蓝图将初具规模。

为云而生

在英特尔还没有确定E5系列处理器正式的日期时,各主流的服务器厂商已经跃跃欲试。对于急于在云计算市场上圈地的服务器厂商来说,专为企业私有云定制的英特尔E5系列处理器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器。云计算市场一直是众说纷纭,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等厂商都从自己的角度来阐述云的价值,但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说在IT基础架构的底层上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作为支撑。E5系列处理器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其实,英特尔E系列处理器就是专为云计算设计的,它具有高功耗比、高可扩展性和高性能,为未来各种应用向云计算迁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面向云计算的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实现性能、成本、能耗和安全性的平衡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为虚拟化应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在设计上都充分体现了上述特色。尤其是E5系列处理器,最多可集成8个内核,并能支持多达768GB的系统内存,其性能比5600系列处理器提高80%。此外,E5系列处理器在SPECpower_ssj2008上取得的能效得分比5600系列处理器高50%。E5系列处理器对服务器、存储甚至是网络的支持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这也为系统厂商构建多元化的面向不同云计算需求的解决方案打下了基础。比如,在E5系列处理器的基础之上,包括IBM、惠普、戴尔等都推出了性能更加优化、能耗更低和性价比更优的服务器产品。

转变从基础架构底层开始

时至今日,云计算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云的生态系统正在建立和不断完善之中。云应用的落地、基于云的商业模式的形成,都离不开IT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变革。作为IT设备的核心――处理器的革新至关重要。英特尔抓住了云计算走向普及的契机,适时推出了专为云计算设计和优化的E5处理器。E5处理器的推出帮助企业打开了通向私有云架构的大门。云计算的变革已经渗透到IT基础架构的最底层。

篇4

【关键词】云计算 数据安全 问题 解决方案

一、云计算的最重要的存在意义及服务内容和基本意义的概念及应用

(一)云计算的最重要的存在意义及服务内容

简单来说,电子邮件、在线办公软件、网络硬盘、即时通讯等一些广大消费者经常用的网络通讯工具、服务都是云计算里的服务方法,现如今我们的生活都在向云计算的模式不断的靠拢。动态升级以及对储存的资源虚拟化这都是组成云计算的一些主要的构架,而这些资源都是在网络空间上能被用户共同分享、储存的一些数据文件,就像QQ、MSN这些网络通讯工具一样,使用者并不用了解太多的运用云计算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根据自身的需求使用就可以很好的运用云计算的技术。

(二)云计算的基本应用概况

从现代人的生活模式以及生活需求来看,云计算不仅仅是某一种特定的新技术产品,而是许多IT精英发展后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商业模式的技术。而云计算在传播网络信息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理念方面的应用,每个行业都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来对云计算的理念进行有效创新。

(三)以互联网应用领域为代表的大数据处理

现有的互联网公司要根据上述的操作程序对用户的所有数据进行收集和存储还有文字检索及效果呈现,最终的目地就是让用户高度满意;不仅如此,在对数据收集、存储、文字检索以及效果呈现的过程中,系统和构架还是需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而这些内容都是以前的商业IT计算方式所不能精确完成的。

(四)企业、行业信息化系统的私有云改造

企业、行业都信息化后,其生产效率及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并给企业引进了新的成本,但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的提高,信息的处理方式也需要一个更高端、快速的方式来处理信息,传统的IT制造企业想将大型机、超算中心等一些传统的方式改成云计算技术的服务方式,把原来的IT构架变为虚拟化网络服务,并对以前的数据进行数据库的综合,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自动调度的系统,这就可以让企业拥有合适的数据计算技术,还可以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五)社会化的IT服务

一些私有云服务是大多数大型企业所用的,中小型企业一般都不能利用私有云服务。而社会化云计算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将来中、小型企业都可以使用私有云服务并摆脱一些专业的硬件设备的束缚,那么云计算商业发展将有一种明确的方向,但是目前,云计算的发展还是有些许的阻碍的,需要我们想办法去解决。

二、数据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数据的安全保护方面可以采取主要的两方面的保护:第一,可以对数据采取法律方面的保护,通过法律的一些规章制度对数据的安全进行保障。第二,在IT系统的应用上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保障,可以通过建立防火墙、安全监测系统、数据加密、权限设置和数据备份等方式对数据的安全进行保障。下面将以亚马逊公司的私有云数据安全保护方式为例对云计算服务中的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分析。

主流的私有云保护措施是将企业的全部数据从传统的IT基础构架方式转变为高效的自动化管理模式的云计算IT基础构架,实施私有云计算的第一步就是将现有的处理器、储存、网络等IT资源高度虚拟化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新的整合和组织,构建出具有高扩展性能的IT构架,然后使用高强度的管理应用软件进行辅助,最终实现高效率的自动化的IT资源管理系统,这样的应用构架能够让客户的企业本身对IT资源进行高强度的资源控制能力,同时,建立网络控制和系统防火墙对数据进行保护,这样,客户企业在私有云上的数据就能够得到同程度的安全保障。

在主流的私有云构架之外,亚马逊公司的虚拟私有云专门为客户企业提供一套全新的安全性强的私有云构建方案。一般的主流私有云安全解决方案都是在IT资源的虚拟化和自动化管理方面加强技术的发展,而亚马逊公司主要是为企业建立一个企业个人的虚拟网络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安全保障,并且服务公司还将虚拟网络与现有的IT构架进行巧妙的联合。这样,企业就能够在在公共的私有云平台建立自己额虚拟网络,然后通过企业自身对数据进行密码加密设置,在将自己的企业的私有云与整体进行联合,构造自己的私有云的安全构架。在申请创建EC2实例时,能够把自己企业的私有云与特定的虚拟私有云进行绑定,在EC2实例启动之后,该实例也就相当于运行在整个大的企业局域网之内。虽然VPC网络中所有的EC2实例仍然位于公有云平台上,但是在这种IT架构下,企业内部的防火墙和亚马逊的安全保护措施能够双重的对数据的安全进行保护,增大了私有云数据的安全性[2]。

三、总结

根据以上表格数据显示,不同解决性的构架表都有利有弊,所以,要结合客户本身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构架选择,同时还要全面的考虑各方面因素,来保证最有效的构架对数据产生最有效的处理。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云计算水平也在不断的变革,而数据安全方面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同样越来越多,而这就要求工作人的自身素质和社会法律知识也要不断的提高,全面的做好对云计算安全的工作使命,这样才可以避免云计算中的数据安全失误率降到最低,以此来保证云计算数据的稳定性格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景旭,李冰冰,何东健.跨隐私数据库加密数据等值连接共享协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08)

篇5

关键词:勘探开发 远程应用 可视化 三维显示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066-01

1、引言

远程显示技术主要有Client/Server模式和Browser/Server模式,将应用软件安装在服务器端,客户端通过轻量级软件或者浏览器,即可实现随时随地调用服务器端的应用[1]。这种支持“瘦客户端”、“胖应用”模式的远程软件有很多,比如:VNC、XenDesktop、XenApp、SGD等,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远程桌面和远程应用。在油气勘探开发云中心的远程技术部署中,不但需要专业软件的远程二维、三维显示,而且对传输后的图像质量要求非常高,同时还需要满足应用的大规模并发,因此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优化的解决方案。

2、解决的问题

虽然目前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各海外项目的发展状况却不尽相同,尤其是勘探开发业务存在着较多急需解决的信息化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海外作业中心由于地点分散、设备规模有限等种种原因,造成各中心之间数据缺少统一管理,软件无法共享,不但存在重复投资现象,而且无法达到规模化效应,不能满足高密度采集的高性能计算以及海量存储的需求;

(2)海外作业中心缺少专业的海外作业信息化支持管理平台以及技术支持团队;

(3)缺少与各类勘探开发生产系统高度整合的协同、决策环境。

通过勘探开发专业软件远程显示技术研究,在勘探开发云中心部署远程调度系统,从而实现专业软件的云中心总部级部署,满足海外业务扩展对专业信息化的需求。

3、技术架构分析

勘探开发专业软件远程共享技术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实现远程三维可视化显示,以及如何处理大规模并发显示的问题。表1是需要远程使用的部分主流专业应用软件,涉及地震资料处理、综合解释、油藏建模和数值模拟,显示内容包括二维和三维,操作系统平台有Windows和Linux,软件基于OpenGL专业图形库。

图1是勘探开发云计算中心远程显示技术架构图,方案由LiveQuest和XenAPP两大系统组成。LiveQuest系统通过门户入口,实现专业软件的三维可视化远程使用,并提供异地远程协作功能。Citrix的XenApp可以在数据中心服务器集中管理应用,在客户端安装ICA[2](Independent Computing Architecture)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可访问服务器端应用程序。

用户入口采用统一的门户系统,实现用户统一管理,应用统一。无论是内网用户或者互联网远程用户只要安装相应客户端程序[3],都可以实现按需使用二维、三维专业软件(如图1)。

可视化服务器组成资源池实现负载均衡功能,系统根据当前可视化服务器的实际负载情况,将用户请求优先分配到较空闲的服务器上,IIPServer为专业应用提供三维图像加速和压缩。

应用服务器与可视化服务器之间通过系统指令,建立通信通道,应用服务器将图像渲染指令发送给可视化服务器,其本身不参与图像计算的过程。部署相同专业应用的应用服务器,也可以进行资源池化设计实现应用级的负载均衡,这种设计的前提是资源池内的专业应用系统环境相同,并且后台调用相同的数据库系统,比如:Omega、DeoDepth、OpenWorks等。无论用户启动的是哪台应用服务器,他使用的软件以及工区数据都是一样的。

门户系统实现了Livequest和XenApp系统的统一整合,在门户中就可实现各类应用的后台,管理员无需再到Farm服务器中单独应用系统,同时Livequest通过插件可实现通过Citrx ICA协议的三维图像显示[4]。

4、结语

本文综合概述了勘探开发云计算中心远程显示的架构设计,通过创新性的整合目前主流的两款专业远程显示系统,可视化服务器以及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均衡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勘探开发领域大规模并发二维、三维远程显示问题,指出了下一步优化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羽.Provisioning Services与XenApp联合组建局域网应用环境的研究.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9):262-263.

[2]董慧,基于Citrix的异地软件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2009,(1):49-51,54.

[3]宣华.依托信息技术的高校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245-1248.

[4]Thinanywhere,/pro3dcit.php4.

篇6

外包邮箱或成主流

“企业邮箱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1年中国企业邮箱市场行业研究报告》清晰地昭显了中国企业邮箱市场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中国企业邮箱服务市场营收规模为21.7亿元,同比增长21.3%。艾瑞咨询预测,2013年中国企业邮箱市场营收规模将突破30亿元。

另外,数据可以看到,去年自建企业邮箱的营收规模为14.4亿元,占市场总额的66.4%,占据市场主要地位;外包企业邮箱市场实现营收规模7.3亿元,同比增长23.7%。外包企业邮箱的增长速度值得关注。

“未来外包邮箱或成主流。”对企业邮箱市场有深入了解的263企业邮箱产品经理张晓丹分析,目前众多企业选择自建企业邮箱绝大部分是出于安全考虑,认为所有的信息都由自己掌控更安全。但由于缺乏运营经验、设备局限性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成熟,自建邮箱服务器的优势正在逐步缩减。相较于自建企业邮箱来讲,外包模式的运营更成熟,技术支持更雄厚。

中小企业邮箱渗透后劲足

对比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能明显感觉到,企业邮箱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拥有企业邮箱的企业用户规模达500.8万家,相比2010年的362.5万家增长了38.2%。整体而言,企业邮箱在全部企业中的渗透率达到10.2%,较2010年8%的渗透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

不过,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邮箱普及率较高,中小企业的邮箱渗透率为10.0%,略低于整体水平。

目前的渗透率低,在未来恰恰有可能是最有发展空间的。艾瑞咨询认为,中国企业邮箱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新进用户会以中小企业为主。

一方面,中国企业邮箱渗透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随着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企业对时空限制小、成本合理的远程沟通工具的依赖性会随之提高,企业邮箱将成为众多首选。

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绝对数量有限,且目前多数已经配备了企业邮箱,而占企业总数95%以上的中小企业,有相当的比例还未普及企业邮箱。加之不断有新的中小企业诞生,为企业邮箱市场持续提供数量可观的潜在客户。因此,企业邮箱渗透率提高的关键,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用户。

另一场征战将在云端

据统计,当前中国市场的企业邮箱服务商不少于40家,涉及门户、IDC、ISP等多种类别,企业邮箱产品也是五花八门。

市场竞争不可避免,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来讲,占据市场主流的,如263企业邮箱、网易coremail、三五互联、万网这类一线企业邮箱产品,吃掉了市场蛋糕的一大部分,而其他数十家厂商争抢着剩余的市场份额。这些没有进入一线市场的厂商,本来就在资金支持、市场投入、产品创新等诸多环节处于劣势,如今,更要面对“云”的强势来势。

“未来3-5年内,基于云计算的电子邮件服务,将凭借其智能化、整合化、信息化的优势成为主流应用。”艾瑞咨询毫不掩饰“云邮箱”在未来企业邮箱市场将要扮演的角色。

篇7

关键词:云计算;云应用;云发展;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09

1 云计算的概念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找到百种解释。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1.2 云计算必要的三个准则:

1.2.1 云计算为用户提供的是一种服务,通过共享的方式来实现,性价比高;

1.2.2 云计算的基础架构通过虚拟化来实现,按需订制,并由系统统一监测和管理;

1.2.3 最终使用者通过网络来获得云计算服务,这个网络是国际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

1.3 驱动云计算发展的三因素:

1.3.1 节约固定成本

技术日新月异,商业模式对信息技术依赖日益增强,固定成本负担加重使得信息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传统企业都视云服务为一个有效且廉价的解决方案。云服务的采用,使企业IT的花费,由原来的一次性资本开支,转变为按实际使用情况支付的日常费用,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伸缩性。

1.3.2 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云端的基础设施和平台,一般比公司自有的IT系统更强大更高效,大量数据处理在“云端”进行,可以大大提高处理速度。

1.3.3 多终端应用

更多种类及功能的终端设备也加大了IT终端应用公司对跨平台的连接处理的需求,云服务无疑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需求的最佳方案。

1.4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关系

云计算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和核心软件层的集合,也是互联网的中枢神。大数据代表了互联网的信息层(数据海洋),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通过批量分析、实时分析、全方位综合分析等模型分析,监控潜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图1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关系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1.5 云计算的架构:IaaS、PaaS和SaaS三个层次

按服务商提供云服务的资源所在层次分,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对各类服务的定义如下:

1.5.1 架构即服务(IaaS)。云计算发展的基石,提供服务器托管、公共存储空间等与IDC相关的公共租赁服务平台。IaaS的核心技术是虚拟化,主要包括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

通过向客户提供处理、存储、网络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用户能够远程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用户不管理或者控制底层的云基础架构,但是可以控制操作系统、存储、应用程序,以及可能有限度的控制选择的网络组件。

1.5.2 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开发平台、计费平台、运营和管理平台等服务的公共租赁服务平台,分布式计算是其核心。客户使用云供应商支持的开发语言和工具,编写程序、分发程序、收集结果并显示结果,而客户不必管理云基础架构,即可完善自身应用。

1.5.3 软件即服务(SaaS):完全对传统的IT架构进行重构,广泛集成第三方应用,提供在线CRM、在线办公等各种在线软件的公共租赁服务平台,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客户所使用的服务商提供的应用程序运行在云基础设施上,不管理或者控制底层的云基础架构。

由低向高排列,传统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标准化程度提高,成本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高。处理同样的数据量,在云计算时代,成本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2 国内云计算步入成长期

2.1 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国内云计算的发展具备政策保障

各级政府全面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试点城市诸多政策落地,云服务已经进入我国政府采购目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中成立云计算专项基金,设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大云计算示范城市,支持15个云计算示范项目。2013年1月,工信部联合四部委了“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指导意见”。目前华为、阿里云、国裕数据、铜牛信息等第一批家企业已获批云计算数据中心牌照。

2.2 云计算发展基础良好

2.2.1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快软件的云化进程。

2.2.2 编程模型、分布式计算、数据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等核心技术日臻成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2.3 云计算在我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

各阶段特点:

2.3.1 引入阶段。概念不够明确,用户的认知度低,成功案例匮乏。

2.3.2 成长阶段。应用案例逐步丰富,用户对云计算已经比较了解和认可,云计算的商业理念开始形成,用户会比较主动的考虑云计算策略。

2.3.3 成熟阶段。云计算厂商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解决方案更加成熟,SaaS模式的应用成为主流。

2.4 商业模式变化

云计算服务使用户获得更快的部署和更好的灵活性。云计算服务提供方商业模式巨变:

2.5 传统软件企业转型云计算

2.5.1 转型SaaS为国内主流。当前有两大类典型产品,一类是供有数据中心企业应用的私有云解决方案,相对成熟;一类是供没有数据中心企业应用的公有云服务,比较雏型。

2.5.2 从基础硬件投入为主,逐步过度到软件投入为主。

IDC的调查显示,国内企业对云计算需求主要包括改进IT架构、实施新业务流程等。目前国内的SaaS提供商以中小开发者为主,年增速将保持在30%左右。

2.5.3 云服务模式和License模式将。

2.5.4 云计算真正的价值在于数据平台建立之后的大数据分析。

3 案例分析

3.1 用友的发展历程

上市公司用友软件在过去的25年中,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型:从1988年创立开始,在财务软件领域耕耘了十年;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在ERP软件领域做了十年;此后至少5~6年里,由应用软件供应商变革为平台运营提供商。

2013年上市公司用友软件创新推出UAP平台和CSP平台服务客户,并打造更高端的云转型模型(PaaS+SaaS)+第三方服务,构建完整闭合生态圈。

公司目前提供四大领域的云计算服务:协同云企业空间,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协同及上下游协同;营销云-旺铺、码客,主要服务于企业营销;财税云-会计家园,提供财税知识及工具服务;支付云-畅捷支付,提供线上和线下的企业支付服务。

3.2 UAP(Unified Application Platform)

用友UAP平台(企业计算平台)面向大型企业与公共组织的计算平台,主要包括开发平台、集成平台、动态建模平台、商业分析平台、数据处理平台、云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等七大平台,涵盖了软件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和IT服务管理过程,用友自身、合作伙伴、企业客户均可在此平台上开发自己的行业产品和方案。

3.2.1 大型企业和公共组织的开放平台,基于私有云的PaaS+SaaS服务。该平台能实现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支撑企业信息化各个阶段的应用,满足企业管理变化快,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的经营目标。

3.2.2 包含了BQ和AE两个关键平台。BQ实现闭环实时的智能分析,帮助企业实现精准决策,快速响应商业变化;AE支持下一代企业计算关键技术的数据处理平台,其包括计算引擎、开发工具、管理工具及数据服务,能够支持数据压缩、列式存储、内存计算,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服务。

3.2.3 第三方在平台上开发、运行、和服务的功能,一方面获得了销售分成,另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服务,提升了客户的粘性。

3.3 CSP平台服务于小微企业,构建基于公有云的PaaS+SaaS生态圈

CSP包括云资源管理系统、运行支撑系统、运营系统、客户及ISV 门户系统、应用支撑系统以及安全系统,同时允许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企业云应用;此外CSP 还向用户提供社交产品及支付产品,力图全面提升客户粘性。

基于CSP公有云平台,针对小微企业,提供了四朵云服务:协同云-企业空间,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协同及上下游协同;营销云-旺铺、码客,主要服务于企业营销;财税云-会计家园,提供财税知识及工具服务;支付云-畅捷支付,提供线上和线下的企业支付服务。新一代CSP平台具体包括:

3.3.1 云资源管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监控、计量等管理。

3.3.2 运行支撑:应用部署、负载调度、消息总线、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缓存、并行计算架构、结构化数据、文档图形及非结构化数据库。

3.3.3 运营系统:用户管理、服务管理、鉴权、计费、账单管理、运营分析。

3.3.4 开发及运行框架:数据模型、消息机制、数据存储、多端开发框架、开发工具、装配工具、报表工具、运行框架。

3.3.5 公共服务:搜索、智能预测、自然语言、支付、位置、地图、社交、语音、视屏、邮件、短信、消息推送、文件存储、文档预览、二维码、OCR、天气、财经、旅行及其它服务集成。

3.3.6 云应用:企业社交、财务、供应链、CRM、协同、知识管理。

3.4 社会化网络社区(SNS)

企业级Web 2.0包括个人创造、社区交互、广泛协作、数据分享和数据聚合多种用途的应用,其中最为广泛的技术是博客、维客、播客、视频分享、信息标记等,助力企业开展各类对外业务、参与社会化互动。社区中非常受欢迎的核心云服务有:微博通――企业微营销平台;轻博――企业新闻资讯平台;你问――企业在线问答平台。

4 云计算发展前景

4.1 在变革中快速增长

科技行业IT架构从当前的客户端结构转向云计算架构,而计算范围从企业级计算转向社会化计算,SMAC(social,mobile,analytic and cloud)―社交,移动,分析(大数据)和云计算是这一轮科技的发展方向。SMAC 打破了原先习以为常的企业生存法则与发展轨迹,理念创新,规划设计先行,IT系统更新换代的需求逐步释放。

Gartner2013年的云计算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最终用户的公共云服务开支达到1310亿美元,增长18%。而到2015年,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800亿美元。北美依然是公共云服务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但是,公共云服务增长最快的依然是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的中国。

4.2 标准化建设。国际、国内将制定云计算技术体系标准或规则,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4.3 混合云计算是趋势,包括私有云、公有云。

4.4 创新是主流,催生智能产品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得以实现,智能产品如穿戴计算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4.5 云计算与硬件等其它行业互为推动

云、管、端的服务器和核心芯片国产化正在提速,并不断升级,对分布式数据存储、虚拟化、海量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突破,预计截止到2014年末,国内三大运营商的4G用户数将达到8000万,4G终端将达到1.5亿部,都将有力推动我国云计算的发展。

云计算应用领域教育云、移动医疗、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金融等领域正在加速发展,服务对象、业务种类越来越多。把握创新优势,在变革中腾飞。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云计算技术及发展策略[Z],2010.

[2]雷万云.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朱近之,方兴.智慧的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篇8

在海量数据时代环境下,以往的主流软件工具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计算要求,对于医疗行业来讲同样面临着大数据的挑战。云计算和大数据是相辅相成的,云计算技术为海量的、复杂的、多样化的大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提供了有效平台,该平台下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快捷地收集到可靠真实的医疗信息,而且云环境下的数据集存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进一步优化了数据挖掘模式。

2大数据与云计算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医疗数据规模迅速扩大,数据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不论是病理分析图还是医疗影像都产生了大量的医疗数据。区域医疗数据虽然是医疗大数据的组成各个部分,但其数据来自百家医疗机构和百万人口的区域,一个患者的信息资料要保留50年以上,而且数据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医疗数据中每个患者的数据不仅包括临床诊断以及用药建议、医疗影像以及分析决策、(非)结构化文档,还包括患者大量的在线实时数据,仅仅一个社区医院就可以生成多个TB级甚至PB级的(非)结构化数据,所以说海量医疗数据名副其实。云计算技术是被称为是21世纪的技术和商业革命,如今已成为IT行业主流技术。云计算技术是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存储、数据计算以及数据动态分析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基础构架和商业模式,该模式可以为用于提供便捷的、快速的、可用的、足量的计算资源,并且用户按照用量付费,只需要进行少量的管理工作以及与云计算供应商进行必要的互动。云计算技术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的,对于云计算来讲,大数据是一种重要应用环境,而对于大数据来讲,云计算则是其IT基础和驱动力,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大数据规应用的广泛推广,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在医疗数据规模以几何级形式增长的情况下,数据挖掘平台是医疗数据中病历数据、诊断检验数据、影像数据等内在数据得到有效应用的关键所在,所以基于云计算的医疗数据挖掘平台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3云计算在医疗数据挖掘平台中的应用分析

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可定义为“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过程,能够发现隐含在大规模数据中的知识,从而指导决策,主要涉及特征化、区分、关联或相关分析、分类、聚类、演变分析等。”数据挖掘在金融、交通、军事、电子商务、医疗等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同其他领域,医疗领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有很大不同,因为医疗数据包括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信息资料,例如诊断记录、影像资料、治疗决策、用药方案等等,这些数据除了包括结构化数据之外还包括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因此医疗数据挖掘的应用效益和收获最大。基于医疗数据的复杂性,医疗数据挖掘也存在极大难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诊断记录、治疗决策、护理过程等复杂的医疗程序导致了医疗数据的海量性特点;二是医疗数据类型多样化,不仅包括数值型数据,还包括图像、语音、视频等等类型数据。总之,医疗数据的海量性和异构性为医疗数据挖掘带来极大难度,需要具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技术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和准确性,这就是云计算。

3.1基于云计算的医疗数据挖掘平台架构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其强大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管理能力让大数据丰富的信息积淀不再是镜花水月,云计算在改变计算机运行模式的同时也正在改变这个世界。云计算以及其分布式结构是实现云构架的重要途径,云计算的应用实现了网格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概念,通过互连的计算机来完成计算任务,并根据应用需要获取各种资源和服务。中国电子学会将云计算技术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是动态、可伸缩、被虚拟化的,并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云计算环境下的医疗数据挖掘平台的设计结构主要包括云计算环境、数据采集、数据清洗以及并行分析4关键个部分。海量数据挖掘技术对云计算的应用主要是其低成本分布式并行计算环境,云计算的应用不仅极大减少了应用成本,同时也为海量数据挖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3.2云计算环境下的医疗数据挖掘的应用

医疗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主要表现正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医学图像挖掘、生物信息学研究以及促进公众健康等方面。1)数据挖掘技术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云环境下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得到大幅度提升,这使医疗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分析是难题(例如图像分析和识别技术),对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功能的进一步优化提高系统智能性。可以为医生对患者的诊疗提出有效建议,同时也可以将诊疗医生的大部分工作内容和时间流向护理人员,让医生摆脱繁琐咨询,有利于规范医疗工作流程,提高诊疗效率。2)医学图像挖掘:医学图像时医疗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医学图像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例如CT、MRI、PET等等影像学资料为人体各种疾病或者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3)生物信息学-DNA分析: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的基因组计划产生了大量的基因组信息,基因信息的识别以及鉴定是基于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将高效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基因工程有利于进行基因信息分析,可挖掘潜在的更高价值的信息,为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决策支持。4)促进公众健康:利用医疗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传染疾病进行快速检测,对疫情的发展态势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应对策略。另外,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可以覆盖全国的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并及时准确地提供公众健康咨询,提高健康风险意识,这将有利于改善公众健康监控,降低传染病感染率,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4结论

篇9

作为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标准,以太网在出现后的三十年间,击败了桌面网络统治时代的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局域网标准中传输速率最高的一种),超越了ATM(异步传输模式)成为城域网组建的主流,高速进入万兆城域网时代。

这一时代的重要标志即是2002年通过的IEEE 802.3ae标准,它使得今天的万兆以太网能够支持每秒10G b的传输,这促成了以太网各层组件如存储、网关等市场的速度竞赛。向着万兆的再次跃进发生在2004年之后,IT网络的核心层开始采用采用万兆技术,比如,存储的万兆接口。自此,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开始普及,IT系统原来千兆的核心传输带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市场需求促使数据中心开始大量出现,依托于数据中心形成的新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如Web2.0、云计算、云存储……数据流动由原来在局域网内扩展到广域网,存储的难题日益突出。

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说,现在每18个月新增的存储量等于有史以来存储量之和,用户的数据类型也从以文字记录为主的一维信息,转变为融合了图像、视频等信息的二维信息。尽管今天存储网络的主流带宽还是每千兆2G和4G,但存储作为数据管理的核心设备,也需要达到配套的万兆带宽。

网络存储市场中,FC SAN(光纤存储)和IP SAN(IP存储)两种不同的主流技术从未停止过对市场主导地位的争夺。FC SAN很早就解决了大容量存储网络的问题,以EMC为代表的厂商数年前已经占有主流地位,目前的存储市场中也占据上风,但面对存储速度的提升压力,成本高昂、通用性和互操作性差等FC SAN的缺陷开始暴露,而相对的IP SAN却显示出了高性价比、开放式协议的种种先天优越性,而从老牌存储厂商EMC到后起的H3C,都成为这个阵营中的中坚力量。

一端是技术标准之争的结果端倪渐露,而另一端,一个巨大的应用市场开始浮现。根据Infonetics调研公司的报告,百兆端口销售数目维持原来水平,千兆端口销售数目增长较快,10GE端口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到61%,万兆存储开始大规模部署应用。

在2007年的10月,H3C创新性地采用“万兆+SAS(串行SCSI技术)”的存储架构,这是IP存储厂商第一次实现了万兆端到端的整体架构,日渐成熟的万兆产业链,又巩固了以万兆为核心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如高性能计算、流媒体、数据库、邮件、虚拟化等在线应用解决方案。

万兆存储时代也以此为开端――更灵活、有效、智能化,而非仅仅是存储容量的增加。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推动存储向更高容量发展,而重复数据删除、压缩等技术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提升存储空间的利用率。H3C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曹向英强调道,“业务演进,尤其是多媒体应用的普及,对网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从设备性能转向系统性能。”

篇10

关键词:企业云存储;系统架构;核心技术;访问规则和认证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1909-03

在IT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办公早已不是一个新颖的名词。信息化的工作模式为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带来无与伦比的帮助和便利,使得各项工作的质量或效率均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很多企业将信息化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企业平台构成部分,不惜投以重金来搭建自己的企业信息化平台,以此来保障自己企业的工作任务在IT平台的支持下高效高质量的推进,从而为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利润。

诚然,信息化技术无论与当今何种工作模式,都可以带来极大的辅助和效率提升,所以合理的信息化部署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绝对是利大于弊的,而在这方面的投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也都是必要和值得的。不过与此同时,IT业内也在各个技术领域不断进行着新技术的研究,在很多领域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前几年提出的云计算技术,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旨在提升硬件效率使用率和资源弹性整合,一被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肯定和质疑交错的声音中,云计算稳步发展,其中的某些技术在几年后的今天已经在很多领域投入使用,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应用功效打破了部分反对者质疑的声音,初步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如今,云计算的热度丝毫没有消退,相反很多企业也开始采用了这一先进的技术,得以使用少量的信息化投资换取更大的IT能力回报,大大提升了信息化投资的性价比,为自己的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1 企业云存储概述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的、能够方便并且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近几年关于此方面的讨论和定义层出不穷,该文这里不做累述。要着重强调的是,云计算技术不是一种新的技术,它更应该是一种新型的交付模式。从技术层面来讲,它应该是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并行处理技术等多领域多技术的融合产物;但是从交付模式上讲,它却革命性的打破传统IT架构,创新的以面向服务为主体交付模式。而从信息化服务的基础问题――存储角度上说,云存储可靠的分布式多容灾存储模式,更是为云平台中数据存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解决方案。依托云计算,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大量数据和重要信息安全、可靠、便捷的存放于云存储池中。这对于以往企业不得不在私有的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存储集群的情况之外,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存储解决之道。

所以,当企业在自己内部进行云部署或者采用租用供应商ISP提供的云服务时,这种企业云的模式特征和优势就尤为明显。云存储不是单纯的依赖硬件部署和技术人员的配置支持,将传统的数据存储配置和管理方式从硬件级别上升至软件级别,使得整体运行更加高效,同时可以将运维技术人员从枯燥繁杂的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面向用户所要使用的不同数据类型,以中心式管理模式对数据进行部署管理,从提供服务的角度解决多类型数据的读写和容灾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一般来说,云存储非常适合企业的发展。一个良好的云存储平台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诸多IT问题,还能够帮助用户节省大量的IT资金。以下是一个经典的企业云存储系统体系架构的部署示意图。

从架构图中可以看出,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访问云存储服务器。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基本区分,大致可以分成两类:数据读写操作和属操作。所有操作最终经过访问控制器进行分析管理,根据其具体内容(属性或者规则)做出决策其是否允许执行。其中相关管理节点,均采用集群服务器以提供弹,以保障其突况下的运行性能。

由此,企业中应用云平台以及其基础支持部分的云存储中心,可以为企业的信息化等工作部署带来极大的帮助和推动。例如租用服务器、远程设备管理、视频监视系统等等多项应用,均可以在企业云中得到部署,为现代化企业的日常办公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2 企业云存储技术与关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