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交媒体的好处

篇1

也许这两件事有内在联系——当受访者对于执行高水准的社交媒体营销很有信心的时候,他们将更有可能从中获得收益;也许除了各种令人兴奋的好处之外,社交媒体营销刚好不是一种驱动收入提升的手段。

近7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还没有切实的衡量社交媒体营销ROI。社交媒体仍然是一个没有经过实际检验的营销渠道。不管怎样,7成受访者表示他们会提高2013年的社交媒体营销预算。这恰好佐证了调研结果:除了营销效果难以衡量,社交媒体在更多的情况下被认为是重要的品牌战略工具。

其他发现:

受访者使用社交媒体营销的最主要目的有:建立品牌(90%),提升用户参与度(81%),向消费者广播信息(78%);

在战略重要性上,Facebook高于LinkedIn和Twitter。同时Facebook还赢得了最多的营销资源。

篇2

1.社交媒体工作:分工更具体

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列出了2014年需求量暴增的6大社交媒体相关的工作:SEO专家(搜索引擎优化工程师)、社交媒体战略策划、线上社区经理、社交媒体市场经理、社交媒体市场协调、博客/社交媒体广告编辑。

如果你决定新年里找一份社交媒体相关的IT工作,或许应该先搜索一下上面岗位的关键字,搞清楚自己的技能最对口的岗位,自己的兴趣所在;另一方面,如果你掌握着公司招聘的权力,希望在新年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的宣传力量,那么也许应该着重注意上述岗位技能匹配的候选人。或者你还不知道什么是SEO,玩不转社交媒体?那么也许你应当将学习相关知识将成为新年技能列表中。

2.新平台涌现:Facebook以外的社交网络

Forbes发表的一项关于2014年主导社交媒体发展趋势7大元素的报道中,下列内容吸引了我们的注意:MySpace潜力可待,Google+将扮演“主要角色”,微视频流行。提示:

·MySpace改进版本还没有,建议不要急于将所有的社交网络宣传策略基于想象中的新平台制定,但应当在这一年中,向产品逐步引入与平台适应的特征。

·文章提到Google+将证明其作为谷歌不可缺的一部分的地位,影响着谷歌搜索引擎的优化、社交网络发展,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搜索体验。如果你还没有Google+账号,那么推荐注册一个,并体验一把Google+社区。

·以Vine, Instagram为主流的微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变得越来越常见,人们也逐渐熟悉了这种新的媒体模式。如果这种趋势预测正确,那么制作吸引人的小视频将变得像140字内的微博那样重要。尽快熟悉拍摄和的技巧吧~虽然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网络速度让人对是否能兼容视频有所怀疑。

3.小动作,大效果

PD Daily网站总结了2013年社交媒体网络的10大事件,并认为这也是2014年发展趋势的代表。其中提到包括超级碗时奥利奥的推特实时广告,Facebook引入“标签”,Pinterest的图片化趋势。这些都可以为你自己的宣传策略所借用。

·事件回顾:2013年美国超级碗比赛现场突然停电,机智的奥利奥借机了一条推特:“停电了?没问题。黑暗中也能泡一泡奥利奥”。这条推特出色地回应了突发事件,又带来了幽默的品牌效应,风头盖过了比赛当时各种重金制作的广告。奥利奥偶然的广告收到广泛好评,成为2013年人们持续称赞的话题。PD Daily预测,受这一事件提示,或许各个公司都会与电视台交易,实现了解电视节目的进展,以让他们的广告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不仅出现在“正确的时间”,而且与上下节目相关联——可谓“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

·Facebook新推出的“标签”功能在各种应用中已不是新鲜事,和微博的“话题”类似。随着“标签”的流行,商家可能会在更多场合,如电视宣传片、印刷资料、广播宣传中更多地融入“标签”元素,加强与社交网络的联合宣传。

篇3

一个个微信群的诞生降低了传统的交友成本,

这种泛熟人社交使得多方监督成为可能,让信用变得更为无价。

“在新的领域里,在互联网化时代,你如何利用自己的圈子做成生意,你的项目有没有机会融到资,投资人又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面对众多跃跃欲试的青年创业者们和渴望在新的互联网领域站稳脚跟的传统企业老总们,天使投资人、啄木鸟俱乐部创始人商克伟用他流利明快而又略带沙哑的嗓音传递着自己的价值。面对手操项目生死大权的创业天使,没有议论,也没有溜号,每个人都放下心来倾听他的“真知灼见”。

商克伟看中的是泛熟人的圈子文化,“从生人到熟人都是在活动中建立关系的,而且这个圈子需要大家互相支持,所以我开始本着这个思路去做,后来接触多了,对互联网化下人与人的新型关系就有比较完整的认知了。”这就是商克伟一直津津乐道的泛熟人社交,这种社交模式的风格是,在朋友背书的基础上,从陌生到熟知,从到核心,一层一层地深入,直到成为可以信赖的朋友关系和生意关系。

颠覆

记者:“泛熟人社交”这个概念给互联网化时代的生活与生意关系带来了怎样的新鲜空气?

商克伟:泛熟人社交,是以熟人的背书去跟原本陌生的人社交,靠朋友带朋友才形成的社交关系。比如,我被朋友拉进一个群,因为我对他有认知,他在群里给我推荐,别人也会对我有认知,他在群里给我推荐说,老商你看这是某某某,这样一介绍,我会跟这位新朋友也形成一种认知。这就是现在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带来的最大的好处。

这对传统社交方式的冲击可以说是颠覆式的。

记者:现在不少创业者都在搞自媒体,希望通过自媒体扩大交际圈子,增加人气,提升人脉关系的价值,你看好这种形式吗?

商克伟:自媒体不是孤立的存在,完全靠自媒体发财,仅仅是一个梦想。比如微博,虽然很多人都还不愿意承认,但我们确实看到它的没落。微信就更不用说,原来朋友圈里我们会晒一些心得,我今天去哪儿了,生活如不如意呀,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微信的朋友圈里发出的成篇的东西八成都是编辑过的,这类文章是经过媒体人处理过的,大家才会放心地互相转,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所以微信就聪明在这儿,从来不说自己是自媒体,也从来不提这事儿。

记者:怎么看待你的职业和互联网的结合,它对你的工作方式有什么冲击,对你的天使投资带来怎样的变化?

商克伟:我早期是做销售出身的,后来进入天使投资做企业投资和帮扶工作。过去我在做销售的时候,原来的传播方式决定了我要到各大媒体―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的一些互联网专栏去推我想推的东西,但是今天,我要到微信、朋友圈、公共账号、订阅号、新浪微博去推,因为渠道变了,它的玩法也会变。

对天使投资来说,互联网化应该是有很大冲击的。一方面,TMT(电信、媒体和科技)领域,大家会只关注技术本身的变化,现在更关心它与社交的结合,比如今天的活动中我观察一些项目有没有投资价值,会观察项目人的思维,他们在微信、朋友圈里如何经营。朋友圈就相当于一个自媒体,是别人认识你的渠道和方式,经营好了,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经营不好,比如说你朋友圈很多负能量,抱怨、指责太多,别人就会很谨慎,会怀疑应不应该跟这个人合作。如果你都是正能量,善于剖析自己,遇到一些事情能够客观分析,甚至对行业的分析非常精准到位,用户、朋友、准熟人们就会认可你的某些观点,可能会与你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从做投资来说,早期投资先看人,这个人有没有潜在性的思维方式,有没有管理能力,靠观察他平时的一言一行。原来我们要跟他很长一段时间,去他的公司,看他的员工对他有什么看法,考察他的制度是不是合理、是不是人性化或者是不是符合他性格。但今天可以先用微信、微媒体去判断,先从侧面抓一些信息,然后再做调查的时候就容易和准确了。

应该说互联网化工具对过去沟通方式的一种很好的延伸,当然对于被调查者来说就要谨慎。比如不久前一个做公益的小姑娘,她的公益与留守儿童有关,她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一些高档的饭店、会所,周围的朋友都提醒她要克制自己不去发这些,我也提醒她,这是一种自我经营,如果你想做好,你必须要让看到你的人认为你真的是在经营这件事,而不是在玩,更不能让人怀疑你把钱拿去玩了,何况她的钱可是从国外募来的。

逐币

记者:和非熟即生的传统关系来比,泛熟人社交关系最后形成的广度、厚度和依赖度就很不一样了,这对交易诚信有什么影响?

商克伟:因为有人做了背书,我找不到你还能找到他,这个人我去过他家几次,他几个房子我都认识,他跟你是好朋友,所以我找你没错。说实话,大家越来越忙,就必须在社交的时候有选择。我当然要选择最靠谱的,聊了半天最后发现你全是谎话、胡扯,就等于我所有时间都耽误了,这个还不能找人去说,是咱自己乐意的。但是有一个朋友做背书,马上就不一样了。

篇4

【关键词】社交网络;语言学习;英语教学

【Abstract】Nowadays,Social media is playing an ever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ith language,social media may actually bring positive effects if it is used on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look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media,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challenge and possibility it has brought about to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the present and future use of social media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Social networks;Language learning;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在当今社会以及人们生活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越来越与网络紧密结合。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度都走在了社会的前沿,对于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以及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更是毫不陌生。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随机抽取了浙江省三所大学六个班级(其中大一新生班级为两个)的267名学生进行了对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熟悉度与使用程度和频率的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未听说过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的人数为零,而手机或电脑当中没有安装社交媒体软件的人数仅为2人。事实上,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了解与使用程度之高势必给高校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势必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带来新的契机。

1 社交媒体的兴起

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是人们用来创作、分享、交流意见、观点及经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社会媒体和一般的社会大众媒体最显著的不同是,它使得用户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和编辑能力,并得以自行集结成某种阅听社群。社交媒体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流行的社会媒体传播介质包括了blog、vlog、podcast、Wikipedia、Facebook、Instagram、Twitter、Google+、网络论坛、Snapchat等等。(维基百科)从其诞生至今,社交媒体一直是人们生活中语言和交际的重要载体。1971 年,人类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其缘起就是为了方便阿帕网(ARPANET)项目的科学家们互相之间分享研究成果。1991 年万维网(world wide web)成立,也是基于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创造的“超链接”传输方式,他早在 1980 年就开始构建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 ENQUIRE 项目。在大家耳熟能详的 Facebook、Twitter 之前,类似的同学交友网站有 Classmates,早期搜索引擎有 ,博客工具有 Blogger 和 LiveJournal。因此,追溯起源,社交媒体已有约40年的发展史,但其真正意义上变得炙手可热,却是在近十几年之间。比较为大家熟知的facebook和twitter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instagram于2010年。就国内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来讲,qq出现于1999年,而微信则是2011年。这十几年来,社交媒体的流行无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密不可分。地铁上、餐厅里、最明显的是大学校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低头族,面对面坐着的朋友或者是同一个寝室的室友已经日益习惯用社交网络代替实际生活当中的种种交流。在调查当中,267名学生当中有47%的人每天查看社交网络的次数达到10次以上,有73%的同学曾经在课堂上查看过社交网络留言或信息。从如此数据中不难发现,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依赖无疑为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对大学外语教学提出的挑战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社交媒体的流行所带来的首先无疑是一种冲击。而当前的调查也表明,对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者来说,社交媒体目前在学习或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无疑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作为学习的干扰者。在对267名学生32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分别有43%和62%的学习者和教学者认同社交媒体在未来的学习和教学中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现有的情况来说,大部分的教师(71%)和学生(83%)却认为现今尚未看到社交媒体在语言学习当中发挥明显的积极作用。更有一部分老师在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当中表达了对学生沉溺于社交媒体的担忧,直言学生对社交媒体的过度关注已经干扰了课堂注意力的集中。

3 国内外有关社交媒体应用于语言学习的研究

时至今日,国内外的语言学习研究者已经不同程度的意识到了社交媒体在社会当中的流行程度,并对其可能对语言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在理论上指出了社交媒体在语言教学当中可能起到的作用。Lara和Gilian例举了国外一些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从技术法、生态法、心理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分析了社交媒体应用于语言学习的可行性,并探讨了社交媒体在实际应用于语言教学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Lara &Gilian:2016)。陆方匆约霸君从交际法和内容教学法出发,提出社交媒体的一种形式--微博可以对语言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陆方矗曾君:2011)。户晓娟在其《大学英语教学中微信软件的应用探究》一文中也提出,微信这一社交媒体在语言教学当中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兴趣、并能突破地点上的限制,促进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在激励学习者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户晓娟:2014)。而在朱晔的《论社交媒体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也论述了社交媒体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时效性、交互性、激发性优势明显,并能够很好的促进一些任务型、交际型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朱晔:2015)。然而,这些文章角度不一,或纯粹着眼于理论,或是只探究某一社交媒体的可行性应用。

4 社交媒体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

就作者看来,社交媒体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当中的合理应用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首先,社交媒体的流行以及学习者对社交媒体的熟悉和喜爱程度无疑可以更好的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社交媒体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既涵盖了文字,也兼容了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语料,这使得学习的内容不再单一,交流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其次,社交媒体使得学习与教学交流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和时间,同时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学者的协作和互动更为频繁方便。此外,社交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有助于目的语的输入和输出,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及其他母语者的意义协商可以检验输出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习者对于目的语语言认知的构建。再者,利用社交媒体的学习可以算作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的运用学习,从此种意义上来讲,语言学习更是一个有意义的协商过程。同时,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语言学习的形式能够以不同的话题或活动为中心,通过对特定的话题,如文化、艺术、历史、经济、科学等内容的学习获得语言交际能力,有助于学习者通过使用真实的语言完成真实的任务。

5 社交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现有的和未来可能的具体应用

目前,国内基于社交媒体的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交互性的在线学习平台

目前,国内几个比较大的教材出版或外语学习机构已经推出了一些在线学习平台或引擎。利用这些平台或引擎,学习者可以进行在线的自主学习。同时,这些平台或引擎可以进行线上留言、答疑、讨论等等。这些引擎和平台的使用,将纸质教材搬上电脑,并很好的与一些视频音频相结合,丰富了学习资料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同时,借助这些平台,教师可以任务、更好的监控并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就其缺点来讲,这一类平台或引擎严格说来与社交媒体还是有着巨大的区别。首先,这些引擎或平台基本依托于电脑,大部分对浏览器和播放器有着自己的要求,学习者无法做到随时随地学习。其次,这些平台或引擎更适合个人学习,就交际来说,功能不强、互动性较弱,因此社交媒体的优势并没有得到明显体现。

2)学习公众号

这类应用的好处是受众人数较多,信息或知识的比较及时。但其主要目的是信息,针对性沟通不明显,对于知识的阐释不够全面,常常是只着眼于点而忽视了面,对于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强化较为薄弱。

3)Qq或微信群

目前很多学习者会议班级为单位建立qq或者微信群,但据调查显示,这类群起到的作用基本是信息或任务。就线上交流来讲,因为教师和学习者上线的时间可能不尽相同,因而同一时间参与交流的人数常较为有限。

除了以上的几种常见的应用,作者认为,在未来,社交媒体可以以更多样的形式更广泛的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例如:

1)建立专门的学习社交媒体组群

教师可以建立学习专用的社交媒体组群,这个社交媒体社区可以和日常生活的社区区别开来。教师可以组织学习者就某一主题独立发帖,并鼓励其他学习者进行评论以及互动。

2)利用虚拟社交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社交媒体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评论、课堂讨论等活动。当然课堂教学当中所展示的内容可以是经过教学者设计、符合教学需要的,也就是说利用社交媒体的形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请学习者对图片、视频进行简单的描述、评论等,使学习者参与到语言、知识、观点、文化等的讨论当中,从而锻炼并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

6 结语

社交媒体作为语言交流的载体,将其应用到语言教学当中可谓是适得其所。然而,不论应用的方式如何,教师的引导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规避在应用过程当中任由其娱乐性盖过了实际对语言学习和使用的锻炼和促进作用。当然,更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因势利导,使之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Lara Lomica,Gillian Lord.“Social Networking and Language Learning”.In Fiona Farr,Liam Murray,Ed.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Routledge,2016.

[2]户晓娟.大学英语教学中微信软件的应用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

篇5

MySpace的悲剧命运并未就此止步,据国外媒体报道,新闻集团已经于上周三宣布将出售或剥离MySpace,MySpace的前途将会怎样,可能在下周揭晓。

遭新闻集团低价甩卖

当初被新闻集团收购时,MySpace可谓炙手可热,身价高达5.8亿美元。但新闻集团并没有从MySpace获得多少好处,相反,在遭遇互联网的新生力量Facebook和Twitter的冲击之后,MySpace迅速走向了衰败。

新闻集团表示将出售MySpace之后,响应者寥寥,之前传言想要收购MySpace的社交游戏网站Zynga并没有与新闻集团进行谈判。此前媒体还曾曝光了一些有收购意向的企业,其中包括私募公司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和银湖合伙基金(Silver Lake Partners)。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公司都没有与新闻集团就收购进行接洽。此外,一直希望在社交网站领域发力的雅虎和AOL也并未对此表示出兴趣。

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专栏作者Michael Arrington称,MySpace不可能再卖出5.8亿美元的高价。3月中旬,有意要收购MySpace的移动社交网络MocoSpace透露,新闻集团打算以5000万美元到2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

“可能会参与竞购MySpace。不过它与新闻集团的谈判仍处在初级阶段。”美国科技博客AllThingsDigital的专栏作者卡拉・斯维什尔(Kara Swisher)表示。是美国第五大视频网站,它提供带广告支持的音乐视频。如果成功收购MySpace,可以获得更多音乐资产,包括MySpace的艺人和粉丝页面以及相关用户数据。

据国外媒体报道,尽管新闻集团希望在6月为止的本财年中将MySpace卖出去,但有分析师认为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并且表示届时MySpace很有可能被关闭。

昔日社交网络巨头的光环日渐褪去,日薄西山的MySpace前途未卜。

音乐社交难挽颓势

尽管默多克认识到了传统媒体必须要拥抱互联网时代,并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但他对社交网络的了解并不深入,他对MySpace的影响也并非全是正面的。

新闻集团是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其内部架构纷繁复杂,MySpace只不过是其中影响力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加入新闻集团之后,MySpace并没有感觉到“背靠大树好乘凉”。当SNS网站都在忙着疯狂烧钱的时候,它却要面临巨大的财报压力,如何盈利是摆在历任CEO面前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想象MySpace能够将精力放在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使用体验上。

被收购之后,MySpace经历了联合创始人离职、两年换三任CEO、管理层动荡的局面。现任CEO麦克・琼斯上任后的重要举措是将MySpace改头换面,全面转型为社交娱乐网站,重新将其定位成“全球最大的音乐人社区”,以避开与Facebook的正面交锋。尽管MySpace在改版中简化了页面,但仍然显得臃肿。

从网站首页看,MySpace俨然成了音乐人宣传新专辑和八卦明星佚事的网站,社交网络的性质被大大淡化了,MySpace从此不再是“朋友聚集之地”。

事实证明,MySpace的改版并未得到用户的认可,其用户数量大幅下滑的趋势也没有因此得到遏止。今年2月,MySpace的用户数量仅剩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

社交游戏网站的CEO Dan Porter指出:“MySpace的错误在于它忘记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将陌生的人们汇聚在一起,让人们能够通过日志和评论进行交流,并与自己的粉丝进行互动。在这方面,Twitter和Facebook做得更好。”在Dan Porter看来,MySpace的转型背离了社交网站应有的核心价值。

后默多克时代命运惨淡

据报道,MySpace将栖身何处可能于下周三确定,但无论谁购得MySpace,都将面临很大挑战。从财报上看,2010年MySpace亏损1.56亿美元,它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为新东家带来利润。此外,MySpace是继续向社交娱乐网站转型,还是回到以帮助用户建立联系为核心的社交网络发展轨道上,将是艰难的选择。

因此,收购MySpace的公司不仅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还需要对SNS领域足够了解,并能够运筹帷幄,在企业战略选择方面将MySpace拉出泥沼。

篇6

新口碑传播时代加速回归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最先提出“网络社会”一词。

他用试验证明了:“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在米尔格伦看来,社会就是由人际关系网络构成的一张大网。通过这张人际关系网络,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传播发生在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背景之下,传播双方彼此了解,并在现场交换各种信息。同时,信息接受方会对信息给予直接、持续的反馈。这也是信息传播最原始的状态。

在大众传媒居于强势的时代,“网络社会”这个概念并没有受到传媒业的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人们所能面对面接触到的传播对象,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这个时候,大众媒体由于其强大的人群覆盖功能,在信息传递上,处于优势地位。尽管它是单向传播,但是人们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只有被动接受这种单向传递的信息,任由其左右自己的思想。

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传播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信息接受方是无从知道的。

可以说,在大众传媒强势时代,口口相传的信息传播方式,是无力与大众传播方式相抗衡的,更无力去挑战大众传播的地位。大众传媒的从业者也并不重视这种原始的信息传播方式。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却正在扭转这一局面。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社交性媒体的崛起,“网络社会”这个术语,开始引起传媒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美籍传播学者卡斯提勒斯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传播科技带来了新的社会结构。在呈网状型相互关联的社会中,由联网计算机所处理和传递的信息,构成了社会关系网的中心点。

来自上海的博友伟雅认为:“微博最为形象地反映了互联网的网状通达特点,它通过无数个节点向无数个变数的方向延伸,几乎每个节点上都有它所期待的朋友关系、发展机会、合作可能。”

打开微博,我们就可以看到彼此,就像生活在一个大院里,清晨起来,大家彼此打个招呼。有个什么事情,现场就传递过去了。我们自己写微博,也会看别人的。相互会支持一下,互动一下。遇到对方好的微博,就赞扬两句。再好一点的,顺手就转发了。非常自然,不必刻意。

古老的生意,本来就是口碑相传。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口碑相传的时代,在最新科技手段的帮助下,再次实现了回归。当然,是以一种更高形态的面貌出现。

因为新技术推动之下,在立体社交网络中好友关系,都是基于真实关系存在。通过关系链推荐,就非常有利于信息裂变式传播。

大众媒体遭遇的严峻挑战

口口相传时代的加速回归,对大众媒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人们沟通的成本越来越低;移动通讯设备日益完善,还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异常的方便、快捷。这使得面对面的交谈,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按照米尔格伦的“网络社会”理论,你可以随时跟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联系上。一个人的交往圈子,被无限扩大。

口口相传,能够在短暂时间内,取得令人惊讶的效果。口碑传播,有了达到甚至超过大众传媒传播效果的可能。

这样一来,社交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凸现出来:信息传播既可以达到大众媒体那样广泛的覆盖面。同时,在每一个具体的信息交换过程中,还能保持口口相传的信任特质,确保了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果。

因为口口相传,主要在熟悉的人之中进行。你熟知对方,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他说的话,你可以很快进行判断,是否值得信任。

美国营销大师约翰・詹斯奇说,“评价和推荐是我们一种生存方式”。他认为,人们会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别人,以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建立信用。这有点类似银行存款,“要是你曾经帮助过我,那么我就欠你一个人情”,人们通常会用这种方式,来积累尽可能多的社交资本。

与大众媒体比较起来,人们更信任自己熟悉朋友的口口相传,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众传媒的公信力。使得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人们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大众传媒单向硬塞的信息,更愿意用朋友交谈的方式获取信息。很多情况下,他会倾向于跟对方进行沟通来进一步求证。

这种互动,正是新型社交媒体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人们一般是通过对话来了解对方,并从对话来给对方的可信度打分。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可以将大众媒体冷冰冰的面孔,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出现在你面前:跟你说话的人,有思想、有情绪,有喜怒哀乐,让你觉得真实可信。

而对于大众媒体传递的信息,比如广告,大多数情况下,你无力去求证。

正如那句经典的话:广告吸引的是受众的眼球,互动吸引的是受众的心。

学者多次研究也证明,在商品选购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自己好友推荐的商品,而不那么信任大众传媒上代价昂贵的广告。

接下来的连锁反应是,广告商必然会注意到这个趋势。他们在选择广告投放时,也会越来越青睐于社交性媒体。

为了充分利用人际关系中的信任感,他们也会更新投放方式,灵活运用社交媒体来达到自己品牌推广、商品信息传递的目的。

具体来说,以往,厂家在生产出一个新产品之后,会选择在报纸、电视台、电台上做广告,告知社会,然后再派业务员去寻找商业机会。

而现在一些聪明的企业,已经开始制定利用社交媒体来促销的计划。通过社交媒体,让客户和合作伙伴自愿地加入公司的营销工作,向他们的亲友来推介公司的产品。这种产品推荐的成功率,是大众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而成本要比在大众媒体上投放广告低得多。

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对话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这意味着,传统媒体在与受众接触点的覆盖面上不敌新媒体之外,还将在信任度比拼上,又失去一块阵地。

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的另一项尝试,则是可以根据客户的位置、性别、教育程度、兴趣等关键概念来定向广告,提高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实现更多的销售。目前,在微博平台上,已经为企业发现客户提供了很多十分便利的工具,包括搜索、群组、私信、关注、投票、评论、转发、视频、活动、收藏等。有人统计,目前方便我们玩转微博的应用工具,总数超过3000种。

腾讯公司网络媒体产品部助理总经理刘曜则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将其广告预算,投入到包括在微博营销、视频营销、SNS广告、APP植入中。微博、视频、SNS、无线等已成为企业营销的新触点。

对于这种影响,有人甚至说:“媒体”已经成为一个过去时的词汇,社会化媒体正在重构传统媒体的价值链。这一趋势,使得传统报纸、杂志、电视、甚至老牌门户网站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定义影响力。“真实身份+社交关系”将是今后社会化媒体的核心。

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

全球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在积极地探索应对之策,尽管还没有找到非常可靠、有效的手段。

但是,这也并非意味着传统媒体只能毫无作为,坐以待毙。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社交媒体的优势,嫁接到传统媒体的运作流程中来。

比如,《南方周末》的一位资深编辑就表示,《南方周末》开通了官方微博,有意识地借助社交媒体搜集选题线索,结果非常成功。目前,该报的线索,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微博等互联网上的爆料。

还有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开设“民意直通车”、“征言”等栏目,了解读者想法和愿望,协助自己完成报道任务。

比如,凤凰卫视就针对很多自己无力操作、或者觉得时机不成熟的选题,放在官方博客上,听取网络读者的意见,并在网络读者参与讨论的留言中,选择操作选题的机会。

结果,读者提供的点子、线索,要远比仅靠凤凰卫视那几个编辑记者的头脑想出来的,好得多。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也在主动地利用新媒体来化解社交媒体对大众媒体影响力的冲击。

创办六十余载,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培养了一批资深的名编辑、名记者,他们在社会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多年以来,他们在传统纸质媒体上,用深刻、有见地的文章征服了广大读者,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但是,在社交媒体日渐崛起的今天,这种影响力的发挥却受到阻碍。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接触传统媒体。

在这种情况下,该集团董事长、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博导江作苏审时度势,果断决定在集团范围内推广知名编辑、记者开微博的活动。要让这些思想深邃、文笔优美的名编、名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拓展自己的影响力。

但是,在推行这一战略时,却遇到阻碍:很多年纪稍大一点的老编辑、记者不大愿意接受新媒体。为了将活动进行下去,集团将这一战略性任务,交给集团团委,首先从年轻编辑、记者中推广。按照这一思路,集团团委首先从下属10个报刊、10个杂志、3大网站中,精心挑选了30多名优秀的青年编辑、记者,组成“荆楚青年传媒精英沿海研访团”,前往广州、深圳、香港,与南方报业、腾讯、深圳报业、香港大公报的同行们交流新媒体使用经验。同时,在研访团启程之日,就要求每名团员开通微博,同时硬性规定,每人每天发微博不得少于10条。

这种集中、强化推广使用新媒体的战略成果显著:30多名青年传媒精英,不仅熟练掌握微博使用方式,还发现了利用微博搜集线索、提升团队凝聚力方面的诸多好处。绝大多数人,变成了微博这一新型社交媒体的忠实拥护者。

他们在腾讯网上开通的“荆楚青年传媒精英微博行栏目”,7天之内,点击量超过20万次,非常成功地扩大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年轻人中间的影响力。

目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内越来越多的人开通微博,每个人的影响力,将最终构成集团的综合影响力。集团董事长江作苏的微博,开通之后,短短几天之内,粉丝就达到2万名。

最后,即使在社交媒体口口传播的“信任特性”方面,传统媒体也远非一无是处。

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公司被没有新闻从业经验的人所控制。当然,这些媒体公司包括社交媒体平台。这些媒体公司都希望,通过迅速扩大用户量来增强自己的商业价值。这意味着,跟传统媒体一样,他们同样要面临大量陌生的用户并向他们提供真实可信的内容。

这就会遇到一个对于新闻界来说老生常谈的问题:怎样在与受众之间建立起信任,怎样才能获得信誉,如何及时地为受众提供准确的各类信息?

熟人之间对话没问题,但是要迅速地在大量陌生人面前建立信任,则需要足够的技巧。如果访问者对网站的内容不信任的话,他是不会信任更不会接受网站上提供的经营内容的。同样,可信、客观、准确、公正这些好新闻所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仍然会得到公众认可;何人、何时、何地、何因,这些新闻要素也不会被取代。

最终,他们不得不仰仗大众媒体从业人员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自然意味着新的商机或者就业机会。所以,那些传统媒体中,对自己就业前景一片悲观的人,应当振作起来,看清自己的优势,看清自己在未来传媒业格局中的潜在机会。

说到底,在由社交媒体催生的新口碑传播时代,能够生存下来的传统媒体,必然是那些能够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变化而变化的媒体。他们能够主动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他们能够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优势,嫁接在新媒体和电子商务上,找到生存的新路径。

篇7

在这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时代里,一个有趣的现象引人深思:互联网屡次冲击古典音乐的“底线”,有人不断为后者发出“病危通知书”,可它总能“奇迹般”地存活下来。这些保守人士通常不是这门艺术的创造者,而是自以为能左右大众思考方式的评论家。

过往的历史早已表明,评论家的观念总是滞后于艺术家。从汉斯立克开始,这些靠码字为生的人总在不停地追赶(或者说否定)古典音乐的前进步伐。不过需要注意,保守派不总是腐朽落后的代表,激进派也不一定能代表真实的未来。艺术本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主流与边缘的区别。

然而,今天的情况比过去一百年里的任何时期更复杂。以往,评论家只需要将精力放在音乐上,音乐家、乐评人和公众之间的角力也都围绕着音乐本身进行。那时的古典音乐比现在更封闭,也更纯粹。

当古典音乐被人们带进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花花世界后,那情形好比刘姥姥进大观园。人们发现,古典音乐原来可以这么玩,可以这么听,可以这么消费。于是,大家的注意力渐渐被分散到了更多的新事物上。

尤其到了Web 2.0时代,人与人的沟通方式被颠覆。音乐家、乐评人和公众之间,不再只依靠可怜的报纸版面进行单向交流了,社交平台让他们可以直面彼此,相互倾诉。信息无处不在,沟通随时随地,传统音乐会死气沉沉,互联网上热闹非凡。

YouTube交响乐团诞生之时,正值全民社交风潮席卷全球之际,古典音乐也被卷入其中。它在传统媒体上日渐式微,却在社交网络里焕发了新生。

2009年前后,数字音乐的普及程度已经广泛到不需要任何调查数据做支撑,越来越多的古典音乐被放在网络平台上。很少有人在意各大网站是否针对古典音乐下载进行过专门优化,大家早已习惯单独下载交响曲的某一个乐章,甚至只需要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开头几小节的四音动机来作为手机铃声。

也许在卫道士眼里,在键盘鼠标陪伴下长大的年轻人根本不配成为古典音乐爱好者,但一个事实却不容置疑:他们正无比真实地消费着这门古老的艺术。他们虽然不在意交响曲的内部结构,却十分关心伦敦交响乐团的下一站巡演会下榻哪家酒店。

与流行音乐天然契合的数字音乐下载模式,依旧不肯为古典音乐做出丝毫改变,这个原本十分严重的现状,却被社交网络下的喧嚣氛围所掩盖。

这个虚拟的生态系统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无论你是一名流行歌手,一支摇滚乐队,还是一个交响乐团,都可以在Twitter、Facebook、微博、人人网上拥有属于自己的账号,即时状态,与乐迷“零距离”交流。

在这种互动中,传统媒体、乐团管理者、艺术总监和乐团首席们,现在都变得更加“亲近”了。

得益于社交网络,古典乐迷可以享受“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大事”的待遇;那些最资深的保守派也不得不利用这些社交工具来发表言论,因为只有在这个平台上,他们的观点才能被更多人看见;而长期抱有忧患意识的古典音乐制造者们,在面对新的网络流行趋势时,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

芝加哥交响乐团和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是最早申请Facebook账号的美国顶尖乐团之一,前者在Facebook上异常活跃;伦敦交响乐团则在2009年的美国巡演期间,首次尝试全程Twitter,让乐迷们能够随时随地得知巡演过程中的最新消息;萨尔茨堡莫扎特乐团首席指挥、英国中生代指挥名家艾沃・博尔顿开始习惯于在Twitter上预告他的录音时间……

任何人都无法忽视这种全新的互动模式,它如此直接地打破了古典音乐相关人群间的藩篱,尤其让音乐家与乐迷的联系更加紧密。

人们可以像追逐流行偶像那样去追逐一支管弦乐团,Twitter上的粉丝数量则成为了某位音乐家或者某个乐团是否拥有市场号召力的重要参照。总之,社交网络为古典音乐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

不过,依然有批评家对古典乐坛过多介入社交网络表示出了担忧。

美国乐评人大卫・罗登在2009年7月撰写的《新媒体乐团》一文中谈到,网络互动对管弦乐团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乐团不得不在网站开发上耗费巨资制作音频和视频。乐团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撰写所有需要在网站上呈现的互动文字。如果演奏员也加入进来,他们将在打字或者录音上浪费太多精力,以至于没有更多时间去研究、练习和排练曲目”。

紧接着,罗登发出了与《金融时报》的克拉克如此相似的感叹:“但是乐团又能怎样呢?喧嚣的媒体已经无所不在,如果他们希望被人关注,就必须更响亮、更有效地对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若论西方国家最中肯的保守派乐评人,克拉克与罗登也许可以双双上榜。与那些动辄高举教化旗帜的人比起来,他们更能分清什么是主观情绪,什么是客观事实,并更准确地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对来势汹汹的网络社交平台,除了赞叹它那些不言自明的好处之外,是否也应本能地有所警觉?要知道,时刻关心古典音乐生态环境的人(他们大多是保守派),几乎都被训练成了怀疑主义者。而怀疑精神恰恰是保守派的主要贡献之一。

我们不妨跟随罗登的思路,仔细想想,网络社交平台“真的在为乐团服务吗?这种新模式是否带来了更多听众?如果用生硬的经济术语来表达就是:它是否真的促进了出席率、门票销售和延续性捐款的增长,进而拥有可预见的投资回报率?”

网络社交产生的延伸影响是,它让越来越多的古典音乐制造者开始重新思考与观众的沟通方式。然而,即便网络社交在客观上促进了交流与沟通,仍有评论家从另一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当管弦乐团把原本属于音乐制作的经费资源挪用来搞公关时,那些最专注的音乐爱好者可能会对正在降低的音乐标准感到担忧。”

有人讽刺说,越来越多的管弦乐团开始把网络公关看做他们的主业,而把演奏音乐当成了后勤工作。

另一方面,在社交网络的冲击下,旨在强调互动因素的新型音乐会纷纷出现,然而,它引起的争议却不亚于当年数字音乐与传统唱片的交锋。这些标新立异的音乐会的确“促进了出席率、门票销售”的上涨,但它能否成为一种常态模式,“进而拥有可预见的投资回报率”,尚未可知。

说到底,互联网上的一切模式,最终都必须作用于实体层面,才能真正为古典音乐带来效益。问题是,互联网上的许多创意都摆脱不了短命的结局,“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三五年”的状况,让人很难相信它们能拥有持久生命力,而在这种短暂风潮的效应中所产生的实体新模式,能否代表古典音乐的崭新未来,恐怕再乐观的人也不敢妄下断言。

同样,为迎合社会生活中的潮流趋势而对古典音乐进行的随意改造,也未必能赢得人们的认可。

诚然,古典音乐的诸多传统亟待改良,但它也绝非任人摆布的小姑娘。

正如罗登所言,通信革命在飞速发展,“Twitter、博客和播客的用户整日被束缚在电脑桌前,他们不再是我们所期望的听众群体。现在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与‘内容供应商’保持‘互动’。”

于是,当社交网络和古典音乐厅相遇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取代了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成为音乐的体验者和裁判者。从2009年前后起,西方国家的古典音乐厅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老人们依旧在座位上安静地听音乐,穿插于其中的年轻人则在音乐进行到某个“沉闷”的极弱乐段时,不自觉地从兜里掏出手机,开始拍照、发Twitter或者Facebook。

你是否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因为在中国某个城市的古典音乐会上,也时常出现类似的情况。这就是社交网络与古典音乐厅相遇时所发生的事情,看上去它是那么“全球化”。

其实,这一现象早已在全球各地的摇滚音乐会上“普及”了。有人曾经这样描述道:“许多时候,乐队成员们发现他们正在对着一堆数码相机和手机演出。”因为粉丝们都在玩手机,大声说笑,发Twitter或者微博。

社交网络的趋势已不可阻挡,无论人们是站在电光四射的舞台下嘶声力竭地跟着摇滚乐队狂吼,还是一本正经地呆在封闭的古典音乐厅里,都会时刻惦记着手里的那个社交客户端。

面对社交网络与古典音乐厅的这种“病态联姻”,罗登失望地写道:

过去,从音乐厅出来的观众们常常在回家的路上和身旁的同事谈论刚刚结束的音乐会,下周又邀约其他朋友一起前往。但是,当互联网成为你对音乐会每时每刻的反应及感受的发表平台时,谁还需要朋友和同事?通过Twitter传送的无线电波不正像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吗?

然而,更严重的后果并不在于人们选择的音乐交流对象发生了改变,而是这种三心二意的聆听态度。你能想象这些社交一族们真正用心聆听过多少场音乐会吗?我想说的是,当某人点亮手机屏幕的那一刻,周遭的任何东西都是次要的。

不过2009年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显然并不赞同我的观点,他们尝试鼓励观众更好地使用手机。我不认为这支声誉卓著的老牌乐团在标新立异中被冲昏了头脑,我情愿相信,对于古典乐坛而言,2009年的确是一个疯狂的年份……

6月底,盛夏时分,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宣布了一个和天气一样躁动的项目:“挑战琐事”计划。

7月2日这天,观众可以携带手机(甚至不需要智能手机)参加乐团在克利夫兰广场举行的音乐会,并在现场编辑短信“BLOSSOM”发送至乐团提供的指定号码。

在乐团演奏过程中,观众的手机上将收到一系列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有关的琐碎问题,随后可立即短信答题。

乐团方面兴致勃勃地宣布:“每位参与者都将是赢家。”奖品是乐团在其常驻地之一――布洛瑟姆音乐中心的门票。

有关该计划的新闻稿一经登出,立即引来当地评论界一片指责。于是,行政人员们立刻用各种方式做出解释:虽然新闻稿里写着“粉丝们可以在所有的音乐节和音乐会上玩琐事游戏”,但乐团并非鼓励现场观众在音乐会进行过程中发短信答题,“琐事游戏”主要针对那些通过广播收听音乐会的听众。

此类事后补救的外交辞令显然没有说服力。

乐团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扩大古典音乐听众群也是他们的应尽责任,但作为一名大洋彼岸的观察者,我很好奇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核心观众会对这项计划抱有怎样的态度。

这些老者年复一年地参加音乐会,许多人会为了音乐厅里的一对座位而预付三位数的款项。当坐在旁边的年轻人总是在音乐会上狂敲手机按键,或目不转睛地盯着触摸屏时,他们会作何感想?

老派观众们总期待乐团在每一个夜晚都能为他们带来音乐上的惊喜,他们显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对那些远在天边、素不相识的人说些无聊的废话,比如自己坐在第几排、台上的指挥是否衣冠不整、节目单设计得有多么丑陋等等。

在虚拟世界如此粗暴地绑架真实世界的年代里,患有网络社交综合症的观众是否真的适合古典音乐?

在这个问题上,我更倾向于保守派。

有媒体对该事件评价道:“如果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依旧鼓励他们的观众在演出过程中摆弄自己的小玩意儿,那么他们并非真的相信音乐所具有的能量和价值。如果连他们自己都不信,难道指望观众会信?”

不过,我更愿意相信“挑战琐事”计划只是乐团偶尔突发奇想的产物。

篇8

52美元买1万名粉丝

如今,网络中存在着众多买卖假粉丝的在线服务。美国《赫芬顿邮报》称,在推特上购买粉丝是件“容易和廉价”的事情。Barracuda Labs的研究报告显示,1000个“僵尸粉”的平均售价为18美元,5美元便可以使消息获得约2000次转发。某网站的广告更是声称只需52美元就可以拥有1万名粉丝。

虽然,对于买卖虚假粉丝,推特和脸谱都有明确的条款禁止出售此类服务。为了“打假”,这些社交网站也没少想办法,不仅定期清理“僵尸粉”,脸谱网还禁止提供虚假的个人信息和一人多账户行为。

此外,伦敦社交媒体管理公司Status People曾推出过一款鉴别推特“僵尸粉”的应用工具,连接到推特账户后,便可以进行分析。

但这些假账户还是屡禁不止。在脸谱网的9.5亿用户中,有至少4%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推特中也有着2000万个左右的虚假账户。

这些账户可以重复卖给多个买家,可谓“一本万利”。据估计,这些“僵尸粉”的地下产业链规模已达到4000万美元到3.6亿美元。

政客也刷“僵尸粉”

与中国相比,国外“僵尸粉”最具特色的价值就是用于政治营销活动,为提升人气的各国首脑买粉丝时“毫不手软”。“今日美国”网站爆料,总统奥巴马的推特账户中,一半以上的粉丝不是真实存在的。

而奥巴马在2012年竞选时的对手罗姆尼更因为一夜增长10万粉丝,成了政界买粉的典型。据《赫芬顿邮报》介绍,罗姆尼拥有约80人的数字化团队,他们中大部分人的工作都针对社交媒体。

罗姆尼买粉是由信息安全公司Barracuda Labs发现的。该公司的报告称,2012年7月21日,其粉丝数一下子从673002增长到789924,增幅达到了17%。罗姆尼一天之内就变得如此有人缘,显然不正常。而这些“僵尸粉”也着实不太敬业,他们中25%的关注时间不超过3周;80%的关注时间不超过3个月;23%的粉丝从未过微博;10%的粉丝账户已经被推特注销。

另据德国《快讯报》透露,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有买粉丝赚人气之嫌。报道称默克尔的粉丝数量在一个月内大幅增长,且大多来自突尼斯。对此,德国媒体嘲讽道,他们的女总理在突尼斯比在德国还受欢迎。

连政界大佬们都靠买“僵尸粉”来显示自己的地位,那些初出茅庐的政界新星就更偏爱社交媒体了――“粉丝众多”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其打开知名度。

马萨诸塞州的布里奇沃特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布赖恩・弗雷德里克说,“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候选人从中看到了好处,飞涨的粉丝人数创造了人气候选人的错觉,这样记者和活动组织者就会更加重视他们。”

真粉、假粉,傻傻分不清楚

在社交网络中,不少用户依靠发送有趣的消息或评论来获取人气或增加粉丝,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走捷径,通过买粉来营造一夜成名的假象。

如何辨别这些名人和企业是真有名,还是花钱买名声?《纽约时报》介绍了两名意大利安全研究人员,安德烈・斯特罗帕和卡罗・德米・凯利的方法,根据社交网络上粉丝数量的异常变化,可以判断粉丝的真实程度。

他们列举了在一天中粉丝数量剧增或锐减的账户名单,其中包括世界著名品牌百事可乐、奔驰、路易・威登;政治、娱乐界名人中,前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饶舌歌手50分和吹牛老爹肖恩・康姆斯都榜上有名。

以吹牛老爹为例,他在推特上名为“@iamdiddy”的账号,仅2012年6月一个月,就增长了185399个关注,平均每天增加3063名粉丝。然而在今年3月,该账号又莫名其妙地掉了393665个关注,平均每天掉粉6504名。

据凯利分析,这些粉丝奇迹般地出现,然后消失,是由于推特定期清理“僵尸粉”造成的。他说,“那些‘低质量’的僵尸粉被推特管理员删除了。”

此外,一起企业账号在社交媒体上粉丝数量不稳定,也有可能是因为公司举办特定的比赛或抽奖活动时吸引了大批的粉丝,当活动结束时,他们就会取消关注。但粉丝增长的速度也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才会合情合理。

2011年11月的一天,百事可乐的推特关注激增了71686人,在这次涨粉过后,百事的粉丝超过了可口可乐。对此,百事可乐的发言人杰夫・达克恩称,数字的增长是因为促销活动。“这是由于我们赞助了选秀节目《X factor》,推特上都是真粉丝,而不是假账户或是僵尸粉。”

但研究人员对这种解释并不认同。凯利表示,因宣传活动在一天内获得7万名粉丝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通过传统媒体的广告宣传,一天内增加这么多的粉丝也不合理,这个理由不足以解释粉丝数量的异常曲线变化。”

买粉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据社交媒体专家分析,推特用户试图营造拥有大量粉丝的假象,原因各不相同。有人是想肯定自我价值,而对另外一些名人和品牌来说,推特和脸谱上的粉丝众多有利于提高可见性。如果网民不断地点击品牌页面,该链接在谷歌上的搜索排名也会靠前。

“品牌想要打造推特和脸谱上的明星账号,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在不断寻找方法,扩大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加州阿泰米特集团的企业分析师苏珊・爱特林格说,“他们抛到网上的内容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点击网页链接,公司的页面也会获得更好的谷歌排名。”

爱特林格认为,“是竞争的压力让企业向社交媒体投资。推特和脸谱的粉丝数量往往被看作公司知名度的硬性指标。许多品牌努力追求社交媒体的最高价值,因此它们渴望通过不同渠道来显示这种势头,其中一种就是品牌比以往拥有更多的粉丝数量。”

但高粉丝数是否就意味着高知名度和高销量,用金钱和信誉的投入来换取高粉丝数是否值得,结果还有待商榷。

据悉,知名品牌可口可乐拥有70万推特关注,在脸谱网中也以60万的粉丝数量领先于其他品牌。但研究发现,网上粉丝数量的变化对品牌的短期销售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篇9

一:内容仍然是王,视频也不例外

对于视频推广的第一步就是你需要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视频。在你制作视频的时候你必须记住,假如想获得你要的潜在客户流量,那么你就必须在你的内容上下足功夫,与常见的文章内容一样,视频内容仍然是以内容为王。你需要为你的目标受众创建一个更加的有针对性视频内容。你的目的就是使你的目标受众感到享受和满足,这会使他们进一步访问和共享你的站点内容。你的视频将会以病毒式的模式被散播。于此同时你可以在你的视频的开始、结束或者在整段视频中添加你的站点水印,当然要在不影响用户观感的前提下。

二:你需要借助主流的视频网站

你是否领略过视频病毒营销有多大的作用。你的视频将有可能会像病毒那样在互联网上蔓延,这将提高站点的访问率,特别是那些对视频内容感兴趣的目标受众。视频是目前最流行且最有效的营销工具之一,然而在我们有了一个优质的视频之后,如何为你的视频选择一个好网站也是一个关键。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选择一个稳定且权重高的视频站点,国内的话就非优酷和土豆莫属,至于国外的目前最好那应该就是YouTube。通过这些视频站点视频将会为你降低很多成本,你不再需要想过去那样花费大量资金在传统的电视广告上。并且,如果你的视频有质量的话,你的视频将会被分享到观众的社交网络上。所有的这些都是你不能在传统的昂贵的电视广告上所获得的好处。

篇10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需要重新思考传统的营销方式。正如本报告后面章节所指出的那样,不同行业面临的具体挑战和机遇有所不同。企业在制定战略和进行组织重组时必须充分了解这些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营销组织正在如何应对这些深刻的变化,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近对30 多家大型企业的营销高管进行了调查。约2/3的受访企业是财富500 强跨国企业,遍及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美国,属于消费品、零售、金融服务、媒体、技术和旅游等多个行业。每位参与者均完成了一项网上调查并参加了长达一小时的访谈。我们的目标是辨别企业全力应对的主要挑战、领导者用于制胜市场的最佳实践以及有效利用数字化媒体所带来的好处。

这些益处可能是极其可观的。我们的研究显示,对数字化营销的投资可以获得出色的回报,包括更大的品牌资产、更高的销售额、更出色的客户服务、更低的成本、产品创新、更高的忠诚度和更多的倡导以及更高的消费者整体认知度。

我们所面对的数字化格局

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推动消费者更多地使用数字化媒体,从而促使消费者行为发生深刻的变化。不论是在工作中、在家中还是在旅途中,人们都能随时接入互联网并接收到铺天盖地的营销信息和资讯。人们在网上寻找商店、研究产品、比较价格、阅读评论并进行购物。他们日渐依靠朋友和同事的推荐来做出购买决定。对于市场炒作,他们不为所动。相反,他们寻求的是真实可靠、实事求是的回答。今天的消费者拥有更多的控制权。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大并且更具影响力和鉴别力。

在这个数字化世界中,传统的营销方法丧失了以往的有效性。要使消费者与品牌建立联系,企业必须开展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数字化营销活动,以便从纷繁无序的局面中开辟出一条通途。我们对数字化营销的定义是,使用数字化渠道来接触消费者并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这些渠道包括企业网站、网络社区、互联网搜索和显示广告、移动技术、在线视频以及社交媒体(比如Facebook 和Twitter)。广告宣传可以藉由“推”和“拉”两种机制得以实现。

由于新型营销渠道呈现爆炸式发展,数字化营销活动要比传统广告宣传活动的劳动密集程度更高且更复杂。在传统的广告宣传活动中,广告机构只需将内容发送至电视网络和广播电台。而如今的营销者必须为不同的渠道(包括传统渠道和数字化渠道)创建、协调、衡量并完善一系列活动,从而推动消费者的参与和倡导。营销者通常会购买关键词以方便在线搜索,并创建单独的网址以监控在谷歌和Facebook 等网站上产生的流量。众多不同的装置和营销渠道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并为消费者带来了过量信息。

随着投入数字化渠道的支出不断增加,营销组织也在不断发展,对数字化渠道投入最多的企业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最高。我们的调查揭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成熟阶段,包括试验阶段、构建阶段和实现数字化发展阶段。

处于试验阶段的企业刚刚开始涉足数字化媒体,其采取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协调。这些企业将不足10%的年度营销预算分配给数字化媒体。大多数企业安排内部人员来领导这项工作,并开始着手与外部媒体机构共同开发营销活动。此类企业还投资于数据挖掘以及其它有助于监测消费者使用情况和行为的技术。

处于构建阶段的企业将超过10%的年度营销预算投入数字化营销,并着手采取更多举措。此类企业致力于辨别并吸引品牌影响者的参与,考虑推出自己的网络社区,并聘请专职人员跟踪消费者的活动。这些企业开始利用监测服务来管理其不断增长的网络流量。

当企业到达实现数字化发展的阶段时,它们将超过20%的营销预算投入数字化渠道(在某些情况下,这一比例甚至超过50%)。这些企业正在为品牌影响者积极推出倡导项目,完善自身对多种在线渠道和工具的使用,帮助员工建立响应客户的能力,并借助专业机构来强化其数字化营销活动。此类企业始终专注于战略目标,并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期将来自社交媒体的数据传递给销售、产品开发和客户服务等相关的内部业务部门。

如图1所示,参与BCG 调研的营销高管正在全力应对有关数字化战略、能力、组织设计和文化等一系列挑战。主要的战略关注点包括始终知道在哪里接触客户(77%的受访者表示)以及说服企业内部决策者转变营销组合(48%的受访者表示)。另一项挑战是在广大数字化渠道和传统渠道之间制定协调一致的营销战略。

能力方面,29%的受访者表示,无论是内部培养还是外部雇用,找到所需的人才是一项持续的挑战。此外,23%的受访者指出获准扩招员工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许多企业正在奋力调整其度量标准,特别是有关社交媒体的度量标准。一位高管问道:“Facebook的‘赞(like)’功能具有怎样的价值?”

在组织设计方面,关键的痛点是造成决策摩擦的组织孤岛(29%的受访者表示)和企业中心的职责不明确(13%的受访者表示)。

受访者还提到了文化方面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亟需建立起一种“边试边学”的文化。一位高管表示:“掌握数字化营销的唯一途径是边试边学。你不能仅靠想法或制定战略来取得完美的结果。”另一位高管指出:“我们需要一种敢于承担风险、极富企业家精神且高度创新的文化。”

我们的研究还显示不同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所不同。例如,消费品企业过去很少与消费者直接互动,但现在已找到新的方法来测试新产品、发送优惠券、分享产品信息和用户评论,并通过倡导式营销来吸引具有影响力的购买者。但将多种品牌和产品线成功整合在单一的伞型结构之下并非易事。领先的酒类企业帝亚吉欧公司(Diageo)已成功克服了这一挑战。该公司旗下拥有健力士(Guinness)、皇冠(Crown Royal)、金快活(Jose Cuervo)等众多知名品牌。为了增进与客户的互动,帝亚吉欧公司于2010 年推出一款名为“”的iPhone 应用程序。这款应用程序可以帮助用户找到附近的酒吧和酒类专卖店,提供大量饮料配方,并结合Facebook 等社交媒体来推动消费者进行分享和评论。

对于航空公司和其他服务类企业而言,数字化平台正在客户服务领域掀起一场革命。企业能够在客户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对问题或投诉予以实时回应。航空公司可以帮助旅客随时了解旅行的最新情况、登机口的变化和天气预报。

在数字化平台和移动设备的帮助下,银行现在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并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比如在样板房内为潜在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和支付信息。同时,诸如网上缴费等便捷的服务有助于保持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但无论是出于业务目的还是非业务目的使用社交媒体,金融服务行业的企业都必须保持谨慎态度。在政府对这些新型渠道出台规范政策之前,企业应向其法律部门进行咨询并对局面进行监控。

传统印刷广告和宣传品的效用不断下降是零售企业必须应对的问题。同时,零售企业还需要整合销售渠道,使客户能够在商店中、在网上或通过移动设备顺畅购物。对于富有创意的零售商而言,数字化平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例如,在韩国,Tesco Home plus 在地铁站设立 “虚拟”超市货架,使时间紧张的上班族能够在等车时进行购物。Tesco 公司在未增加门店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多销售收入。购物者用智能手机扫描商品图片上的快速反应码,之后商品就会被送到购物者家中。新平台帮助Tesco 公司的网上销售额提高了130%,从而使Tesco公司网站稳坐韩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头把交椅。

这些不断变化的行业动态意味着大多数企业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营销策略和营销组织。

数字化最佳实践

表现最佳的企业正在对整个营销组织进行重大变革,以期充分利用新的数字化机遇。据参与我们调查的受访者表示,营销者必须应对四大关键领域的问题,包括战略、能力、组织设计和文化(见图2)。

战略 在制定数字化战略和组织模式时,企业必须将其全部营销活动考虑在内。表现最佳的企业使用数字化媒体来实现核心业务和营销目标,比如:提高消费者认知度、优化信息以完善决策、深化消费者参与水平、提高转化率和销售率,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使用率。这些目标应决定企业利用数字化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方式。

数字化平台为收集实时反馈和消费者洞察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且具可扩展性的方式。表现最佳的企业投入大量资源,按照类型和情感(如正面、负面或中立)对反馈进行分析、解读和归类,然后再将结果传递给客户支持、产品开发或销售等相关部门。

领先企业明确了每一种数字化平台所扮演的角色,使之与“购买漏斗”的关键方面联系在一起,并为衡量这些平台的影响力确定了度量标准。由于不同的平台所产生的结果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必须通过试验才能了解哪些平台适合自己的品牌。例如, 虽然Facebook 能够吸引大量粉丝,但企业自身网站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和更多的互动。表现最佳的企业利用社交媒体推动客户对自身网站的访问。企业通过自身网站可以收集到更多数据、进行更透彻的分析并深化客户关系。

能力 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机遇,营销组织必须培养在消费者细分、培训和度量标准方面的能力。

最佳实践企业根据消费者对不同数字化平台的使用方式对其进行细分。这一细分使企业得以定制传播方式并产生更大的影响。例如,总部位于英国的Tesco 公司主要服务于两类消费者:在杂货店购物的消费者以及在(仅次于 的全球第二大网络零售商)上进行网购的消费者(当然,这两类消费者存在重叠)。对于每一类购物者,Tesco 公司通过挖掘忠诚卡数据来创建具有高度针对性且深受客户喜爱的奖励项目。为了接触其商店顾客,Tesco 给顾客邮寄优惠券和代金券,并取得了高达20%至40%的兑换率。为了接触网上客户,Tesco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活动和电子条形码,并使用定位技术向手机发送此类信息。该公司60%的客户表示了对此类营销电邮的欢迎。

培训是营销组织必须掌握的另一项关键能力。数字化格局要求营销组织具备的技能不同于传统品牌营销者目前拥有的技能。为了弥合这一差距,大多数企业必须在内部建立所需的专业技能——它们需要通过培训项目培养初级员工,分发数字化入门指南以及借鉴Facebook 和谷歌等供应商的经验。

表现最佳的企业也将数字化能力纳入到市场营销工作的职务说明中。它们寻找具有IT、技术和媒体背景的应届毕业生和人才来担任数字化工作,并愿意为精通技术的人员提供品牌营销和行业差别方面的培训。然而,领先企业也意识到它们可能不得不在雇用方面进行一些权衡取舍,原因在于很少有人或机构能够具备企业所需的全部技能。大多数企业将需要同时聘请传统机构和专业机构——企业正在通过组合模式或牵头机构模式来应对这一管理挑战(见图3)。

但鉴于社交媒体的战略重要性日渐凸显,将这些平台的管理工作外包从长远来看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特别是对那些希望突出一体化品牌信息的企业来说尤为如此。将这些能力集中在内部应该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尽管大多数企业离这一目标尚有差距。建立合适的度量标准是营销组织必须具备的第三项关键能力。与具体业务目标挂钩的度量标准使企业得以跟踪和衡量不同数字化平台的相对有效性(见图4)。

组织设计 虽然并没有一种组织结构能够适用于所有企业,但我们的调查揭示了三种主要的数字化营销模式,包括分散式组织、集中式组织和卓越中心。

在复杂程度最低的分散式模式中,战略和执行由单独的业务单位或品牌进行管理。数字化媒体的购买(比如搜索和显示广告)并不集中,而且也缺乏共享试验或知识的体系。在集中式模式中,数字化营销孵化器位于集中式营销之下,用于开发数字化专长。这一结构适用于数字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因为它使企业得以设立指导方针,并使业务单位或品牌团队能够根据需要对指导方针进行调整。

表现最佳的企业拥有数字化营销卓越中心,但它们将专业知识和执行责任尽可能地分配给业务单位或品牌团队(见图5)。卓越中心一般由五至十名专职员工组成。他们为全部数字化平台制定政策和战略,对不同的营销活动组合进行创新和试验,确定分析方法和度量标准,确保用于分享最佳实践的工具及流程均落实到位,并尽可能地统一媒体购买。同时,他们还为团队定期提供指导,帮助团队回答如下问题:

这一平台是否适于接触我们的目标消费者?

这一平台将如何推动业务发展?

我们是否正在通过一个集中的IT 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来采集用户数据并将之提供给决策者?

我们希望消费者如何响应这项活动?

我们是否已使消费者能够更方便地、编辑和分享我们的材料?

我们将如何衡量成功?

此项活动是否被纳入整体营销计划?

参与我们研究的受访者赞同以下观点:孤立的电子商务、品牌和店铺营销可能会导致客户体验支离破碎并使企业内部彼此隔绝。例如,电子商务营销者可能并不认为他们的工作需要与品牌活动相结合,店铺营销者可能将网络业务视为一种竞争渠道,而非对店内销售的补充。表现最佳的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包括通过联合战略和执行来整合活动,统一购买网络搜索和显示服务,由首席营销官管理全部营销工作,使度量标准和激励机制保持一致以促进合作,寻找从供应链角度对渠道进行整合的方法。每一种主要的营销职能都需要在角色和决策权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以提升速度和响应力。

表现最佳的企业开发内容并制定政策,以鼓励员工接纳数字化媒体并使之成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例如,思科公司自2005 年以来一直在社交媒体方面表现积极,并先后推出了博客、论坛、Facebook 和Twitter 社区。该公司为员工出版了一本社交指南,帮助员工了解有关社交媒体的好处、工具、平台、政策、指导方针、案例研究以及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