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研究对象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研究对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学研究对象

篇1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有:以已知数或已知量为基础,循著某种具体关系进行推算的方法、通过运用数字的理论性推理来进行推算的方法、以平均数为基础进行推算的方法。等这几种研究方法。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做出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随着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希望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总结出一些经验规律从而为后面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统计学专业不是仅仅像其表面的文字表示,只是统计数字,而是包含了调查、收集、分析、预测等。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本文从多媒体对传统教学提出的挑战出发,接着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影响展开论述,同时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一、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提出的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讲堂上讲,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实际经验的积累,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同时有的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课程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较差,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有的教师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使得理论严重脱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保证学生学以致用,很难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较快教学现代化进程,已经逐渐的取代了很多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同时给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帮助教师能够快速的传递知识,丰富课堂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保证学生学生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突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模式教学的影响

由于长期的经验积累,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同时,从另一方面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对素质教学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采用现代信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保证学校教学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通过各种开放和灵活的方式进行合理评价,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加强学生相互交流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加强对学生的课堂训练的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二)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

要提高自身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丰富自己的网络知识,满足多媒体的教学要求和网络搜寻资料的能力。因为有的教师自我更新意识不强,利用多媒体教学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及计算机应用水平,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通过不同的方式或者途径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做好实际的教学课程的示范和操作教学。

(三)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过程中,教师更多的采用板书或者演示的方法,而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合理的引导、点拨和启发学生;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达到素质教学的标准和要求。另外,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打破传统的书本知识构成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模式可以把学生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新探索和新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也是课堂教学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在很大程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早产儿;铁剂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59-01

贫血是新生儿面临的最常见的问题[1],尤其在早产儿中,由于早产使本应在孕后期传递给胎儿的铁剂中断,25%-85%的早产儿会发生缺铁相关性贫血。出生后,由于各种疾病的影响,反复的临床失血,使早产儿的贫血的发生率进一步上升,因此,及时的补充铁剂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措施;但如何补铁,怎样补铁,目前临床工作中仍有争论。因此,我们对我院近期新入院的早产儿,分别应用不同剂量、不同方式补铁,并对相应指标进行检测,以了解不同补铁方式对早产儿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2010年01月~2011年12月本院住院的早产儿共156例,把诊断符合早产儿贫血标准的患儿[2],随机分成三组,其中:组一48例:男26例,女22例;体重(3120±650)g,出生时胎龄(34±6)周;年龄(23±7)d。每日补铁组4mg/kg;组二54例:男26例,女28例;体重(2920±550)g,出生时胎龄(32±6)周;年龄(20±7)d;组三54例:其中男32例,女229例,体重(2732±730)g,出生时胎龄(34±5)周,年龄(25±6)d。三组治疗前体重、出生时胎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实验分组:组一:补充铁剂4mg/Kg,每日一次;组二:补充铁剂2mg/Kg,每日一次;组三;隔日日口铁1次,剂量为2mg/Kg。铁剂为蛋白琥珀酸铁,由意大利泛马克大药厂生产,批号:(100406)。

1.3 检测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血,采用Sysmex CA 500血常规仪检测血红蛋白Hb,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铁SF,碳酸镁吸附法测定铁结合力TIBC。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组间分析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患儿HB、SF治疗后均升高,TIBC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比较,HB、SF、TI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随着围生期保健、助娩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NICU,医护人员对早产儿的管理、治疗、抢救、复苏、护理等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完善;暖箱严格、规范的消毒,早产儿的感染性疾病和院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显著的减少,同时营养性疾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更容易面临营养缺乏以及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贫血的早产儿中95%的贫血发生在出生2周内,早期及晚期贫血组中分别有67.0%及82.7%的早产儿的贫血是由感染、失血共同引起[3],由于早产儿骨髓造血功能薄弱,过早地停止了胎内的骨髓外造血,不能适应生后机体快速生长发育,铁剂多在孕6月以后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因此,早产儿铁储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出生后,由于面临较多的临床问题,医源性采血等机率增加,更容易使此早产儿出现缺铁性贫血,而这种贫血,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稍轻的表现苍白、喂养困难、体重不增、气促、心动过速、活动减少、呼吸暂停等,严重者至呼吸暂停、生长障碍、营养缺乏,并发感染,并引起神经发育落后等,同时,早产儿贫血时其骨髓对贫血的刺激反应良好,其循环池有较丰富的红系祖细胞并对rHuEPO反应良好[4],因此补充铁剂、纠正贫血非常重要。

铁剂吸收与肠道的微环境密切相关,早产儿肠道发育往往不成熟,尤其是34周前分娩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更不成熟,胃酸少,胃内黏膜娇嫩,胃肠道蠕动差,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而刺激性较强的铁剂补充,更加重了这一过程的发生,因此,合适的剂量对胃肠道的影响非常重要,我们通过三种不同方式的喂养补充铁剂,发现虽然不同的剂量下补充铁剂都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但三组HB、SF、TI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早产儿来说,小剂量的补铁方式更加适合患儿的需求,这样,在临床工作中,每日的补充铁剂并不可取,而间断的补铁更能适合临床工作,对早产儿的肠道负担最少,可以减轻早产儿喂养铁剂不耐受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魏满荣.中华临床医学研究,2006,12(2):309-310.

[2] 王琦,孙丽娟,姜晓华,等.临床军医杂志,2006,34(6):718-719.

篇4

关键词 洞穴 环境响应 滴水 石笋 沉积物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1 洞穴滴水研究

洞穴滴水的来源主要是降雨,降雨经过洞穴岩层后形成滴水,所以洞穴滴水对降雨的响应时间与季节、土壤水含量、顶板岩层厚度以及岩层的通透性有密切关系。

张美良等人对桂林盘龙洞滴水进行了系统的监测,发现洞穴滴水对大气降水的响应较快,滴水特性可直接反映大气降水的物理、化学特征。针对洞穴滴水的形成过程,周运超等人对贵州都匀七星洞滴水点进行为期一年的动态临测,指出滴水的物质组成直接源自于土壤和岩石,并认为洞穴滴水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主要受水和土壤、岩石作用导致的岩石溶解――方解石沉淀过程所控制。

在降雨形成洞穴滴水的过程中,洞穴滴水不但携带丰富的气候信息,还携带着地表土壤岩层生态环境信息,可以针对洞穴滴水的定点定时监测,并结合同步气候的变化来分析其环境效应。向晓晶等发现Ca2+、Mg2+和Sr2+在土壤剖面中表现出明显的淋溶和淀积作用,其元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土壤渗透水元素含量,基岩的元素含量主导了土壤各层位、土壤渗透水及滴水中元素含量。叶明阳等指出Ca2+、Mg2+对2006年夏季特大干旱事件的响应敏感,短期干旱导致洞穴水离子浓度偏高;2007年夏季的暴雨事件后Ca2+、Mg2+浓度波动较大,表明洞穴水对特大降水事件响应明显,表明了洞穴滴水阳离子对气候环境反应明显。同时,衣成城等初步认为洞穴滴水的Sr2+、Ca2+、Mg2+浓度及其比值既取决于环境降水和温度的变化,也受到上覆岩土作用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Mg2+、Sr2+与温度有关,Mg2+和Sr2+的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温度计,洞穴滴水的Mg2+、Ca2+、Sr2+既可以反映洞穴附近环境温度的变化,又可以反映洞穴周围水文条件的变,并且Mg/Ca、Sr/Ca、Ba/Ca这3对元素比值和气候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向晓晶等分析得出洞穴岩溶生态系统中Ba元素含量普遍较低,Ba元素在岩溶洞穴系统中的含量能指示上覆岩-土-水迁移过程中发生分异的特征,还能反映洞穴滴水的形成信息。

2 石笋和洞穴沉积物研究

近年来,许多学者使用碳同位素法测定了洞穴碳酸盐的年代,证明在温带气候区一些快速生长的石笋微层是年层,后来许多学者也证明了石笋微层是石笋的年生长层。

O'Leary M H分析了过去70年沉积的具有年纹层的石笋,证实其发光波长可作为上覆土壤腐值化程度的代用指标,从而提供土壤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变化信息。Koch P L等利用分布不同地点的石笋确定了22-2kaBP间石笋生长频率与古气候变化的联系,通过能谱和调谐分析发现,石笋生长频率有40ka、20ka的周期。姜修洋等通过湖北神农架等洞穴石笋研究发现季风降雨的长期变化,与太阳活动周期同步进行。并有学者发现石笋结构构造转变及其晶化强度,受控于洞穴温度、湿度、滴水和凝结水对石笋的渗透、淋漓,主要受石笋含水度大的制约。李琴等发现流体包裹体中的中ln[c(Xe)/c(Ar)]与温度指标的(c)和n(Mg)/(Ca)的变化一致,其中ln[c(Xe)/c(Ar)]与石笋形成温度呈负相关,可以定性重建古温度的变化。

利用洞穴系统内的滴水、石笋、沉积物来研究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发生、演化过程,研究洞穴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响应变化规律,为喀斯特石漠化提供长期指标评价体系,寻找相应的石漠化替代指标,从而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明确阶段性治理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新中,班凤梅,潘根兴.洞穴滴水地球化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以北京石花洞为例[J]. 第四纪研究,2005,25(2).

[2] 张美良,朱晓燕,林玉石,等.桂林盘龙洞滴水的物理化学指标变化研究及其意义[J].地球与环境,2009,37(1).

[3] 周运超,王世杰.贵州七星洞滴水的水文水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1).

[4] 向晓晶,李廷勇,王建力,等.重庆芙蓉洞土壤渗透水-滴水的元素变化特征及其意义[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3).

[5] 衣成城,李廷勇,李俊云,等.芙蓉洞洞穴水离子浓度和元素比值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中国岩溶,2011,30(2).

[6] O'Leary M H. Carbon isotopes in photosynthesis Fraction techniques may reveal new aspects of carbon dynamics in plants[J].BioScience ,1998(38).

篇5

【关键词】 不同剂量; 高渗盐水; 颅脑损伤; 血生化; 渗透压

颅内压升高(ICP)多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脑肿瘤和颅脑外科手术、自发性脑出血、颅脑创伤等,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及预后情况。对于颅脑损伤所致ICP临床常用利尿剂如甘露醇来减轻脑水肿,是本病的一线药物。但是近年来发现,ICP会导致颅内压的反弹,并可能引起脱水及肾功能损害,增加病死率[1]。近年来,高渗盐水用于治疗颅脑损伤所致ICP已得到界内人士的普遍认同[2],本研究针对不同剂量来研究其治疗颅脑损伤对患者的血生化及渗透压的影响,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为(37±5.13)岁,纳入诊断标准均确诊为有颅脑损伤的患者,GCS评分3~8分,并排除有严重其他慢性病史及肝肾损害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中低剂量组中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37±4.89)岁,高剂量组中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37±5.19)岁。两组性别、年龄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给予颅内压检测,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尿量1 h/次,给予高渗盐水中心静脉推注,低剂量组给予10%高渗盐水3 ml/kg;高剂量组给予同样的高渗盐水6 ml/kg,两组均给药3 d。分别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3 d患者血浆渗透压及血生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

2 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其渗透压及血生化变化情况见表1。

3 讨论

颅脑损伤,因会出现血肿和脑水肿引发导致颅内压的升高,从而可导致患者的脑血流灌注量的降低,其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正常,而且不利于脑神经功能的正常,因此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脑水肿[3]。临床上以往多采用甘露醇进行颅内压的降低,但是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反应较大,如其对心肺功能的不良影响等,另外还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等[4]。近些年来,高渗盐水在治疗颅内高压方面的研究获得一定进展,已得到临床医者的认可。有研究表明高渗盐水对颅脑损害患者有明显的降低颅内压的效果,甚至对于一线药物及其他疗法均无明显改善的顽固性ICP均有较明显的疗效,而且其持续的时间较更长。但是临床尚且缺乏高高渗盐水应用的不同剂量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生化及渗透压的影响[5]。通过本研究结果可见,低剂量组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生化及渗透压无明显改变(P>0.05),而高剂量组治疗后血清渗透压显著升高(P

参考文献

[1] 詹又佳,龚健,梁碧先.各种浓度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52-54.

[2] 陈涛,全凯,蔡菁.3%高渗盐水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4):533-534.

[3] 孙诚,曾文新,陈纯波.不同浓度高渗盐水治疗颅内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J].广东医学,2012,33(2):212-213.

[4] 徐平.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751-1752.

篇6

【关键词】 桡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结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93-02

患者桡动脉穿刺是用于检测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的一项基本操作,须动态观察其数值变化,也是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难点之一。因此,常需反复多次穿刺,他们的血气分析才能做好,在这个过程中难免紧张恐惧,而这极有引起血中PaO2、PaCO2的变化[1]的可能,影响检测结果。为了能快速准确采集血气标本,为治疗提供依据,减少并发症,依照基础护理操作原理[2],联系临床实际,我科对两种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方法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2年1-7月收治的需要采集桡动脉血气分析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男56例,女46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68.43±1.35)岁。其中冠心病20例,心律失常21例,高血压22例,先天性心脏病21例,心力衰竭11例,病毒性心肌炎6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试验组男53例,女48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65.43±1.27)岁。其中心律失常23例,冠心病21例,高血压17例,心力衰竭23例,先天性心脏病10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3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桡动脉穿刺方法,采血时,记录其所用时间、穿刺成功数、患者的疼痛反应等。采血量均为1ml。采血均由6名护龄在4-7年的护师完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均停氧并卧床休息15-30min,急诊及抢救除外,做好解释,取得配合。两种方法均需做好患者的固定工作,定好穿刺部位后不能再变动。两种方法均需将患者平卧,掌面朝上,手臂自然平放于床上,将小棉垫放置在患者手腕处,手臂伸直,略向外展,手指掌面向下压,使手掌背曲呈反弓状,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1.2.1.1 对照组 用5ml注射器经桡动脉斜刺进针穿刺采血法。即患者穿刺侧掌心向上,手腕部的第二道腕横纹桡侧1/4处,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左手食指触压判断动脉的深浅度和走向,触摸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6cm,右手持注射器30°-50°迅速刺入血管,穿刺方向由远心端向近心端,与前臂内侧中线平行。在动脉压力下,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1ml后拔针,按压止血5min-10min。并迅速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将针尖插入橡皮塞与空气隔绝,然后将注射器平置于两掌之间,轻轻地转动数次,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合,15min内送检[3]。

1.2.1.2 实验组 采用垂直旋转进针法采血。患者穿刺侧掌心向上,腕关节下垫一软枕,使腕关节背伸,触摸腕关节上约两横指处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以穿刺点皮肤为中心环形常规消毒5cm。同时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及中指,穿刺者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利用食指触压感觉动脉的深度及走向,右手持采血针(5.5号头皮针连接5mL一次性注射器,内加肝素),与皮肤呈90°垂直旋转刺入血管,见回血停止进针,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针头,在动脉压力下,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1ml后拔针用无菌棉球加压止血5min-10min,并迅速排尽注射器内空气,拔出针头后,将针尖插入橡皮塞与空气隔绝,然后将注射器平置于两掌之间,轻轻地转动数次,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合,15min内送检。

1.2.2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软件采用SPSS17.0。

2 结 果

2.1 穿刺成功率 见表1。

3 讨 论

垂直旋转成功率明显高于斜刺进针,可能的原因是,对照组在针头刺入皮下接触血管壁且未穿透血管壁时,进针时局部损伤大,穿刺成功率较低,患者疼痛明显,患者易动,易使血管滑动,导致穿刺失败,影响穿刺成功率并影响了穿刺时间[4],而垂直进针法使针头直接穿透皮肤刺入血管壁,减少针头在皮下停留的时间,减轻对患者的刺激及疼痛,易穿刺成功。要减轻穿刺的疼痛,就要缩短刺激时间和降低刺激强度。采用垂直旋转法采血时,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小,组织损伤小,受损组织释放的某些致痛物质较少,使神经末梢传入中枢的痛觉减少,所以疼痛较轻。此外,垂直进针法直接进入皮下及血管,减少了进针路程,缩短了刺激时间,从而减少了对皮下纤维的伤害,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5],提高了血气分析准确率。进针时针斜面向上,回血快,见回血后针头斜面向左转向操作者,与血流方向一致,可减少针眼处渗血及血肿的发生能有效避免血肿形成,而且避免暴露,重复性好。这种方法既避免了经股动脉采血易混入气泡,又大大减少了误采静脉血的几率。综上所述,实验组采血定位准确,易于操作,穿刺成功率高,局部损伤小,疼痛程度低,省时省力,易掌握,其明显优于对照组,是值得广泛应用推广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窦静.血气分析动脉穿刺采血的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79.

[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9.

[3] 臧小芳.2种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方法的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47.

篇7

2影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技能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舞蹈竞技水平与国外体育舞蹈强国的交流不断增强,体育舞蹈教师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不过,总体而言,目前与国外体育舞蹈开展较好的国家相比还存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大概由以下因素构成: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稍显滞后,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亟待提高;其专业研究缺乏深度与广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欠缺;教学能力的培养与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体育舞蹈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不够紧密;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交流不畅通;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

3提高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技能的对策

3.1全面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的教育能力

体育舞蹈教师的教育能力作为有效实施体育舞蹈教学及其相关活动的一种本领,体育舞蹈教学过程反映出对教师能力综合的培养。

3.1.1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舞蹈动作作为构成体育舞蹈肢体语言的材料,是体育舞蹈语言能够直接可视性的物质前提,将各个舞蹈动作合理地整合在一起,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因此,掌握体育舞蹈的创编特点,并能将各种形式的体操及舞蹈内容揉和进去,切实提升表演或竞技套路的欣赏性,是体育舞蹈教师必备的能力。

3.1.2讲解语言艺术能力:体育舞蹈集体育、艺术、音乐及美学等多方面知识于一体的项目而言,体育舞蹈教师具备讲解语言艺术化的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与情感变化,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作为体育舞蹈教师运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向大学生介绍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及作用等,以此指导大学生了解动作技术、技能,并进行科学练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讲解时能够把握时机、有明确目的性;讲解需精炼准确、简明扼要;讲解应该与示范相结合,并使直观与思维结合。

3.1.3转换角色的能力:体育舞蹈作为一项男女高度配合的运动项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一名教师实施教学,这就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即教师需具备转换角色,即示范男女舞步的能力,向大学生介绍舞伴双方的技术动作,帮助大学生体会引导或跟随的技能。

3.1.4服装选择及修饰能力:服饰美作为一种艺术修饰,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该有服饰美的要求,这就要求体育舞蹈教师需不断学习美学知识,切实提升自身的服饰选择和修饰能力,帮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服饰在舞蹈中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把美融入舞蹈的服饰及造型中,要求大学生衣着得体,能充分展示出骨骼及身材的美,引导大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美。

3.1.5舞蹈动作的创新能力:体育舞蹈已风靡全球,这对体育舞蹈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动作素材的选择方面应该新颖独特,富有创新意识与时代气息,既要符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要符合美学要求,充分考虑整体设计的艺术性与合理性,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独特风格。

3.2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评价能力

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指的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实施评价的能力。在一堂课或者某一个阶段课程结束后,体育舞蹈教师需要对已结束课程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总结在哪些方面还需有待改进,深入分析教学是否适合大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否有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等,以此调整接下来的教学计划,从而实现针对性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3.3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的科研能力

体育舞蹈项目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必须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的知识层次,而科学研究则是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知识层次的一个有效途径。科学研究也是作为体育舞蹈教师从事教学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是其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具体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及阅读外文的能力。因此,体育舞蹈教师需要切实增强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前沿动态,学习最新的体育舞蹈理论,并撰写科研论文,将自身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为体育舞蹈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4注重裁判知识的学习

体育舞蹈的发展是以规则为导向,而裁判则是具体规则的执行者,体育舞蹈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实践者,还应该是裁判规则的执行者。这就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密切关注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动向,努力成为既懂实践教学又懂裁判规则的结合体,二者紧密结合,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迅速提升裁判能力的有效途径。

3.5进一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在高校具体体现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体育舞蹈课堂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课外活动中作为体育舞蹈教师还需与各方面进行交往,这也是体育舞蹈教师开展并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需必备的素质。

3.6加大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力度

篇8

论文摘 要: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课程教学评价列为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1 问题的提出

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引导课程实现正确目标的轨道。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质量特点进行研究,了解课程教学性质和评价范围,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2 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特性

2.1 抽象性和具体性

从宏观上看,课程教学质量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反映教育者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的观念也在进一步更新,正在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良好、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现代健康观涉及到“社会尺度”、“生理尺度”、“心理尺度”这样的三维立体层面。因此,反映在体育教学质量中的道德、情感、意识是抽象的。从微观而言,教学质量则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概念。它包括教学目标管理、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手段实施情况等,也就是学生的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合作行为、意志表现,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教研水平、管理能力等,直至具体落实到课的每种类型、每个专项内容、每一节课、课的每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到体育课程的每个环节。

2.2 统一性和层次性

教学质量要求有统一的规范,也就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和目标。反映在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可以有统一的要求。但体育又是一项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由于同一年龄段群体身体运动能力的差别,教学质量又具有层次性。也就是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完成情况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如果按着统一的技术内容来衡量教学质量,就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情况。因此,体育教学质量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统一的要求,而在运动实践方面要区别对待,教学质量评价应有不同的内容和尺度,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相结合才能客观地衡量教学质量。

2.3 延时性和动态性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育更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学质量及时检验和快速反馈的重要阶段。所以从总体上看,衡量体育教学质量,一方面是看受教育过程中的即时所得及接受程度,另一个重要方面还要看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要具有健康思想、健身意识、参加体育锻炼主动性,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导、组织和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知识、技术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进行科学实践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质量也是动态的。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及时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要。只有这样提高教学质量才具有实际意义。

3 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3.1 人的因素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学校系统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典型的“人—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高水平的教,才会有高水平的学。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又有各方面文化的含义。体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型”,也不应该忽视技术一味追求“知识型”,而应该是专业技术“一专多能”和知识广泛、文化素养高的“全面型”,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能善于总结研究、不断改进提高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3.2 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是指除人以外所具备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体育场、馆面积和体育器材质量、种类、数量等。由于近几年来高校扩大招生,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减少,体育器材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物质条件是维持活动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保障。高校应该想办法,利用学校周边环境、郊区地形和野外地貌等自然条件,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以保证教学质量。

3.3 管理因素

教学管理是影响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成功的操作性因素。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管理的问题;体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问题;教学效果评价与激励机制的问题等。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以“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教学管理上有特殊的方法和程序,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场地设施器材管理等。搞好管理的核心在于目标的科学化和决策的民主化,教学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本着科学的指导思想,集思广益,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4 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4.1 加强教学质量评价

教育发展着重培养智能,即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育活动,因此通常的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感性认识的技术评定和身体素质、机能活动效果的达标,这样的评价限制了体育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就其机能而言,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也是认知过程的发展和文化实体的传递,这是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根本目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反应教育体制和教学目标,对学生又具有动机强化和导向作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应从掌握健身方法、增强健康意识、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入手,重视健身效果和情意功能发展以及进步提高幅度。把学习态度(行为、交往、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和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不求“更难、更精、更险”,但求参与运动、合作愉快、巩固提高。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是有帮助的。

4.2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体育教学应设法把目标规定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质量标准,分解到有关教学环节和课程中去,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见表1),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以制度管理和激励政策为基本要素,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篇9

[关键词] 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血糖;胰岛β细胞;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019-03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两大重要病理生理改变[1]。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炎症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病过程,且炎症因子还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从而产生IR[2]。罗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已广泛应用于T2DM的治疗,研究证实,其具有控制血糖和改善IR的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罗格列酮对T2DM患者血糖、炎症因子和IR的影响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内分泌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64例,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1999年WHO T2DM诊断标准,除外其他影响糖代谢的疾病及严重的心脑肾等疾病。全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8~81岁,平均(63.1±6.4)岁。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9~80岁,平均(61.6±1.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专人给予饮食及运动指导。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格华止,上海施贵宝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23370)0.5 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罗格列酮片(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规格:4 mg×15片,批号080923)4 mg,每日1次,口服。如4周后血糖改善不理想者增至8 mg,每日1次,疗程12周。每4周随访1次,测定肝肾功能,共随访12周。

1.3 检测方法及观察指标

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的水平,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HOMA-IR模型公式计算[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BG、2 h PG、HbA1c、HOMA-IR变化比较

两组的FBG、2 h PG、HbA1c、HOMA-IR治疗后12周及治疗后24周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24周较前一时间点治疗后12周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的TNF-α、IL-6治疗后12周及治疗后24周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24周较前一时间点治疗后12周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T2DM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和IR两个方面,而在初发T2DM尤其是肥胖患者中IR占主要地位。因此,如何保存甚至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和产生内源性胰岛素,纠正IR,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进而延缓、推迟甚至逆转T2DM的进程,是目前治疗T2DM的关键[5]。

罗格列酮作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选择性激动剂,通过直接与PPARs结合使之激活,由此调节PPARs应答基因表达,进而促进PISK基因表达,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也可促进GLuf4基因表达,促进对葡萄糖的摄取,减轻IR,进一步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最终全面恢复胰岛功能,长期改善血糖控制,从而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6]。

本组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FBG、2 h PG、HbA1c、HOMA-IR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说明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IR的作用,考虑可能与改善IR、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7]。

IL-6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炎症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合成黏附分子,产生局部炎症反应,促进胰岛β细胞的病理性破坏;还可促进T、B淋巴细胞过度激活和扩增,加速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凋亡,造成胰岛β细胞免疫性损伤[8]。TNF-α是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其参与T、B淋巴细胞的激活,促进炎症细胞发生聚集与黏附,诱发慢性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紊乱,在IR中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过程也起重要作用[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TNF-α、IL-6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考虑其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降低单核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及增加自然杀伤淋巴细胞表面受体(TCR)等多种因素有关[10-12]。

综上所述,罗格列酮不仅能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以减轻机体炎症状态及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但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长期防治作用尚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黄斌,罗琳,韩文群,等.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1):9-1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27-1245.

[3] 钱红霞,李新胜,付冬霞,等.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及炎症因子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4):340-341.

[4] Sjoholm A,Nystrom T. Endothelial inflammation in insulin resistance [J]. Lancet,2005,365(9459):610-612.

[5] 何积源.罗格列酮钠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4):66-67.

[6] Bahia L,Aguiar LG,villela N,et al. Adiponectin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after rosiglitazone treatment in non-diabetic non-diabetic individuals with metab-olicsyndrome [J]. Atheroscleosis,2007,195(1):138-146.

[7] 张华珍,杨矫,苏言辉,等.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9,24(7):1730-1732.

[8] 吴晓燕,汤旭磊,贾丽云.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8):1790-1791.

[9] Bennett SMA,Agrawal A,Elashat H,et al. Rosiglitazone improves insulinsensitivity,glucose tolerance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 tolerance [J]. Diabetic Medicine,2004,21(5):415-422.

[10] 张春梅,安颖,王慎田.罗格列酮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及IL-6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6):603-604.

[11] 齐喜英,郭力.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7):776-777.

篇10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区别。方法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1,5,10 μm)及常规粉(150 μm)按2.5 g生药/kg连续灌胃给药10 d后,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发冠脉痉挛性心肌缺血,观察注射垂体后心电图变化、血清及心肌SOD,MDA含量,血清CK,LDH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的动物数明显减少,可增加心肌缺血大鼠血清及心肌SOD活力,降低血清及心肌MDA含量,降低血清LDH活力。结论 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1,5,10 μm)均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均优于蜈蚣常规粉(150 μm)。

【关键词】 蜈蚣; 超微粉; 垂体后叶素; 心肌缺血

超微粉碎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能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蜈蚣属陆生节肢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全虫入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蛋白质类物质,水煎易破坏其活性成分,故目前多以散剂或胶囊入药。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蜈蚣可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内皮素(NO/ET)平衡,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1],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内皮细胞的增殖,而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2,3]。但是将其超微粉碎后,其药效如何变化,尚未见研究和报道。为观察超微粉碎对蜈蚣药效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蜈蚣不同粒径超微粉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系列受试物(1,5,10,150 μm),均由合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提供,使用时用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备用;硝苯吡啶(10 mg/片),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040408,使用时用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备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液,南京新天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401。

1.2 动物SD大鼠(二级),体重180~200 g,雄性,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冀)20031003,动物饲料亦由该中心提供。

1.3 试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试盒、丙二醛(MDA) 测试盒、肌酸激酶(CK)测试盒、乳酸脱氢酶(LDH)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

1.4 仪器RM-6280智能八道生理记录仪,成都仪器厂。

1.5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蜈蚣超微粉(1 μm)组(2.5 g生药/kg)、蜈蚣超微粉(5 μm)组(2.5 g生药/kg)、蜈蚣超微粉(10 μm)组(2.5 g生药/kg)、蜈蚣常规粉(150 μm)组(2.5 g生药/kg)及阳性药硝苯吡啶组(12 mg/kg)。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10 d,1次/d,容量为1 ml/100 g体重,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25%乌拉坦麻醉,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0.5Iu·kg-1·(10 s)-1,诱发冠脉痉挛性心肌缺血,用八道生理记录仪记录Ⅱ导心电图,观察注射垂体后即刻,15 s,30 s,1min,2min,5 min心电图变化,以T波、ST段改变或P-R、Q-T间期延长判断缺血程度(判断标准:第1期: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即刻到30s,T波升高、ST段抬高超过0.1 mv;第2期:T波低平、双相、倒置,心率变慢,P-R及Q-T间期延长)。实验结束颈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磷酸激酶(CK)活性;处死大鼠,取出心脏,用冰生理盐水制成10%匀浆,测定心肌超氧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

1.6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采用SPSS软件处理比较各组间差异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情况。

2 结果

2.1 对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结果见表1。从结果可见,蜈蚣不同粒径超微粉(1,5,10 μm)组心电图出现的缺血动物数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表明蜈蚣不同粒径超微粉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和改善作用。超微粉1,5,10 μm粒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1 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略)

2.2 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SOD,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2 。从结果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SOD活力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

2.3 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SOD,MDA的影响

结果见表3 ,从结果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心肌SOD活力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

2.4 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LDH活性的影响

结果见表4,从结果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LDH活力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升高(P

3 讨论

蜈蚣已有两千多年的入药历史,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两类有毒成分——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d-羟基赖氨酸;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苯氨酸、丝氨酸、牛磺酸、谷氨酸以及Mg,Ca,Zn等微量元素[4,5]。因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蛋白质类物质,水煎易破坏其活性成分,故目前多以散剂或胶囊入药。

现代药学研究认为,中药疗效与其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溶出度有很大关系。由于蜈蚣目前多打粉入药,常规粉(150μm)中细胞聚集程度较大,不利于服用后细胞的溶胀、破裂,从而影响了细胞内有效成分的释放。超微粉中细胞聚集程度较小,破壁细胞比例大,服用后细胞的溶胀、破裂速度快,能加速细胞内有效成分的释放,并使细胞内有效成分释放程度增加。破壁细胞比例受颗粒大小影响较大,但当颗粒的粒径达到一定程度时,破壁细胞比例增长速度就会减小。蜈蚣是传统的动物类中药,这类中药中有效成分多为蛋白质等生化成分,煎煮对其有效成分破坏较大,传统入药方式为粉末入药,其粒径对疗效的影响在中草药现代研究中尚未深入考察。

本实验观察了蜈蚣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不同粒径的超微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均有明显的保护和改善作用。经组间比较可见,超微粉1,5,10 μm粒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优于常规粉对照组,因此从节能、经济方面考虑,以10 μm粒径入药是最经济,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司秋菊,王鑫国,王亚利,等. 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1):5.

[2]司秋菊,王鑫国.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6):28.

[3]司秋菊,王亚利,王鑫国,等.实验研究蜈蚣有效成分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