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

篇1

第一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城市信用合作社自成立伊始存在着资本金不充足、资产质量低、不良资产比率高等问题,为克服城市信用社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经营素质参差不齐的弱点,城市信用合作社开始合并为地方商业银行。1995年6月22日,深圳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商业合作银行的诞生。

第二阶段: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将城市合作银行改名为“xx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市商业银行”。

第三阶段:尝试跨区域经营。上海银行2005年12月16日宣布,经中国银监会审核,宁波银监局已同意上海银行在宁波筹建分行。中国银监会表示,按照“扶优限劣”的原则,对于达到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业银行,将逐步允许其跨区域经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跨区域经营的尝试。

二、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份额低

中商情报网研究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136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1320亿元,2003~2008年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1%,存款余额33928亿元,城商行总体和单体均实现资本达标;全年税后利润407亿元。但是城市商业银行依然不能与国有股份银行相比较,其资本在银行体系所占份额较低,所以其影响力比较低。

(二)城市商业银行历史包袱沉重

城市商业银行承接了原城市信用社大量不良资产,背负了原城市信用社留下的沉重的资金包袱,先天不足,成为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共同特征。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要求,本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否则,将对其经营活动进行限制。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尚未达到8%的最低标准。

(三)市场地位不清

随着规模和业务的扩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对市场定位和自身优势认志不清,盲目地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夺大企业、大项目,不仅背离了“市民银行”的初衷,也使风险进一步增加。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措施

(一)产权变更

1.通过增资扩股调整原有的产权结构。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增强,必须扩大实收资本,增大资本充足率;同时,调整资本的结构,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持股比例,逐步降低地方财政在其中的持股比例,从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通过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来改善产权结构。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期是比较长的,会所持股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董事会的成员也不再由政府垄断,公司治理将得到改善。

(二)关注中小企业

大多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规模较小,在大项目上难以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抗衡,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中却有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的企业比较了解,拥有信息的优势,贷款比较容易监管,可以迅速的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三)关注市民生活

城市居民的生活体现于细小的日常各种费用的支付,要求比较基础,这与资本有限的城市商业银行所能提够的服务正好对应。根据本地区居民的生活以及消费习惯、理财习惯为本城镇居民量身定制理财产品,在便利了城镇居民的同时,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在当地的金融市场中获取客观的利润。

篇2

关键词:资本约束;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1)04-0074-05

一、引 言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是由城市信用社改组而成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历经10多年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国共有城商行140余家,其中资产超过千亿元的有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等14家银行,总资产在100―1 000亿元的有70多家,总资产在100亿元以下的有50多家。如何发挥优势、规避劣势、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实现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城商行的目标。而实现城商行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实现风险控制条件下利润的持续增长,以及资本约束条件下规模的持续增长。对此,国内学者已做了一些研究,黄小平和肖鹏认为资产证券化是解决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一个重要办法,但限于资本监管的约束,这种方法对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效果并不明显[1]。雷立钧则认为业务结构调整是商业银行应对资本约束的治本策略[2]。曹凤岐和谭先国考察了城商行的问题并认为城商行应定位服务城市居民和中小企业,主要发展零售业务,以当地化经营为主,同时探索区域化经营[3]。还有学者认为,城商行应发展零售业务、拓展中间业务、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行使社区银行的职能。但是鉴于近年来宏观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城商行发展出现的新特征,上述学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城商行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以及自身现状,通过对资产状况、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找出资本约束条件下城商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二、城商行现状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1)法律与政策。城商行在《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框架下作为,受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监管。近年来,对城商行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2008年11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将中国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8%提高到10%。2009 年年初,银监会《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放宽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为其加快跨区域步伐提供了条件。2009 年10 月,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对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提出新的要求:降低发行次级债额度与核心资本的比率;次级债应面向非银行机构发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从资本中全额扣除。这些规定使得城商行发行次级债的门槛大幅提高。

(2)宏观经济。一是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欧洲债务危机的风险仍在蔓延,全球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因而国内实体经济虽然保持稳定并有向好趋势,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下行风险。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信贷风险。经历了2009年的“保增长”之后,2010年宏观经济的主基调是“调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调控房地产行业等一系列举措正在出台。与之相适应,在经历了2009年的信贷大投放之后,商业银行业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具体调整包括:从过热行业、落后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退出,转向新兴战略性行业;从落后产能、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退出,着力提升优质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占比;防止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优化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占比。由于自身特点,城商行往往比大型银行更难于调整结构。

2.行业分析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改革尤为显著,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完成股改,现代公司治理框架基本建立,公司治理机制逐渐发挥作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各地城商行得益于地方政府帮助,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逐步改善,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迈出联合重组、跨区域发展以及公开上市的步伐。随着银行业务发展的不断演进,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资银行传统意义上的网点优势将不再突出,在科技和业务创新方面外资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更具优势,同时外资银行以战略投资或直接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城商行面临着领先者、替代者和潜在威胁者等多方竞争对手的挑战。

3.城商行现状分析

城商行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容易得到地方政策支持;实行一级法人体制,“总行―支行”两级经营管理格局,使得其服务顾客需求时快速灵活,对于资金需求迫切或者融资条件不是很好的客户吸引较强等优势。但也存在着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服务范围有限、市场定位不明晰、收入结构单一、资产质量不高等不足。历经10多年的发展,城商行也呈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远超出其内部优势和劣势的复杂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分析。

(1)资产规模。资产规模是指企业现有的总资产额。城商行总资产从2003年的1.4622万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5.6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1.2%(如表1所示)。截止到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商行总资产达到5.99万亿元,同比增长33.5%。虽然整体资产增长迅速,但各城商行在资产上仍然存在差距[4]。截止2009年9月末,北京银行以资产总额5 017亿元成为中国城商行中总资产最大的银行。其余城商行总资产在300―1 000亿元的不足30家,总资产在100―300亿元的将近50家,总资产在100亿元以下的有50多家,有的城商行总资产甚至只有十几亿元。

(2)风险管理能力。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3―2009年以来,城商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持续大幅下降。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末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76.6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0%,继续实现双降[4]。首先,贷款集中度偏高。贷款集中度风险是指银行对单一客户的贷款余额与银行资本总额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贷款集中度风险=单一客户的贷款余额/银行资本总额×100%《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十家借款人的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0%。2009 年,城商行信贷的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项目和大客户,这直接导致城商行贷款集中度风险指标的快速回升。例如,南京银行的单一最大客户贷款集中度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分别从2008年年末的3.36%和26.62%,上升到2009年9月末的8.81%和46.36%,直逼10%和50%的监管底线。其它银行的情况也大致如此[4]。其次,资本充足率下滑。《巴塞尔协议》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其中,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风险加权资产指用一定的系数乘以银行的贷款并加总的资产,风险权重以一定的信用级别为标准。贷款快速增长直接导致2009 年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末,城商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2009 年9 月末下降到11.9%。在此背景下,绝大多数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出现快速下滑,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从2008 年末的16.15%下降至2009 年9 月末的11.25%;南京银行更是从24.12%下降至13.21%。相关数据表示,有少部分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已下降至10%的监管红线附近。在银监会已将中小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标准提高至10%的情况下,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加大[4]。最后,盈利能力(净利润净利润(收益)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增幅下降)。城商行净利润增幅大幅下滑。自2008 年9 月以来,央行分别多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4.14%下降至2.25%,下调1.89 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7.47%下降至5.31%,下调2.16个百分点。截止2009年第三季度,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0.10%、-0.28%和-2.08%,而2008年同期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80.19%、43.00%和76.60%。大多数城商行全年净利润将保持微幅增长[4]。

4.城商行改革与发展呈现新特征

(1)个体差异巨大,“多极分化”明显。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等资产规模从小到大,经营范围从地方延伸至全国,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性银行。包商银行、台州市商业银行等虽然资产规模不大,但其在服务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小企业方面深耕细作,已逐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银行。而规模小、且毫无经营特色的城商行面临着二次洗牌的可能。

(2)跨区域发展渐成潮流。基于做大规模、化解单一区域经营风险、获得更大市场空间、提升品牌和综合竞争能力、向区域性乃至全国性银行迈进等多种考虑,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势头迅猛。2009年共有49家城商行设立81家异地分行,大幅超过了2008年的29家城商行设立47家异地分行。同时,不少城商行还通过设立县域支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以及参股同业等方式开拓新的市场[4]。

(3)更加重视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城商行正意识到自身潜力和优势,努力明确和强化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一些城商行提出了“中小企业伙伴银行”、“零售银行”、“支持中小、服务个私”的定位,开发新产品,再造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特色专营支行等机构。有些城商行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或与国际国内有经验的金融机构合作,积极探索服务中小企业的特色经营道路。

(4)以理财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中间业务。2005 年银监会《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正式破题。2009年4月,徽商银行参与发起设立的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成立,成为首家由城商行参与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2009年末,北京银行成为城商行首家、国内首批入股保险公司的试点银行。同期,北京银行、成都银行等筹建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请获得批准,成为首批试点。这些中间业务发展为城商行打破以利差收入为利润来源的经营模式起了带头作用。

(5)上市受阻,增资扩股大规模开展。城商行上市受阻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压力,以及银监会将对上市中小银行个人持股和员工持股比例拟定新的限定政策。在上市受阻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资本充足达标,城商行资本补充迫在眉睫。截止2009年末,共有23家城商行通过增资扩股进行了资本补充。

(6)引进外资热潮退去,投资者结构呈新特征。与2008年之前城商行争相引入外资金融机构的局面相比,2008年以来,城商行引入境外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的热情下降,2009年则持续这一形势。反而出现了城商行之间的相互入股,以及城商行引入境内金融机构和大型集团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新特点。

三、城商行应对资本约束面临的问题

1.城商行面临诸多问题

(1)资本充足持续达标问题。大多数城商行股权结构本地化,资本来源狭窄,而上市受阻,以及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的新规,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入的减缓,都削弱了城商行的外源融资能力。大多数城商行由于资产结构不合理、收入来源单一、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等,也缺乏足够的内源融资能力,在资产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城商行普遍面临着资本充足率持续达标的严峻挑战。

(2)单一区域经营风险。大部分城商行股权结构依附于本地,业务集中于所在城市,其经营业绩、资产状况和规模都受到所在城市经济水平的影响,单一区域经营风险较为显现,同时也是造成城商行发展差异巨大的重要原因。

(3)收入结构单一,利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据统计,大多数城商行利息收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为95%以上[5]。这表明城商行对新兴业务领域的开拓还不足,缺乏差异化服务和个性化产品,这也严重制约了城商行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

2.城商行应对资本约束面临问题的理论思考

目前,利差收入是我国城商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获取利差收入的主要思路是增加存贷规模,其中贷款规模增长是利差收入增长的核心思路,而贷款规模的增长必然地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因此,本文尝试从理论上探讨城商行的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的主要行为目标是max(R),即分别最大化R1和R2。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可推出一些初步结论:首先,R1是最大化的重点,由于利差收入成为城商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因而R1的持续增长对银行收入的增长具有首要意义。其次,我国存贷款的基准利率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国家许可的一定范围内,银行可以和客户协商确定贷款的实际执行利率,因此,r1是一个变量,此时银行谋求R1的最大化,重点增大贷款(L)的绝对规模,增加存款(S)并尽量将贷存比例(k)提高到接近75%的水平,努力提高贷款的议价能力(r1),控制整体风险水平(δ)。最后,L是L′的加权平均数,L′受限于资本金规模,即信贷规模的扩张受制于资本金规模,在L一定的情况下,尽量保持较小的L′,这需要合理配置资本,将资本向风险系数低、收益高的业务倾斜。

四、资本约束下城商行的政策建议

1.实施资本先导战略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资本是银行发展的基石。要把资本管理作为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以经济资本理念引导资本管理,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实现资本补充渠道多元化。城商行不能因资本补充渠道不畅便放弃资本补充,或者仅仅依赖内源融资补充,上市融资是资本实现大规模补充的重要渠道。对第一梯队的城商行而言,争取上市仍是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的重要思路,对大多数城商行而言,引进民营资本更具现实意义,引进民营资本除了增加资本金外还可以分散股权,增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自主性。

2.强化资本约束,实施经营转型

为增强商业银行抗经济周期波动能力,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提出了更高更严的监管要求,促使银行改变过去那种过度依赖资本占用高的批发性信贷业务的现状,大力调整传统的银行业务结构,积极拓展资本消耗较低的非传统的银行业务,走资本节约型的扩张道路。一是要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零售业务风险分散,银行议价能力强,符合节约使用资本的内在要求和银行长远发展的需要。二是要进一步强化中间业务的战略地位,结合城商行所在城市和服务区域的实际情况,加大资源投入和考核力度,开发独具特色的创新型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以较少的资本占用促进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三是要在符合法律和相关监管政策的前提下,探索通过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等途径,使相关风险权重较高的资产实现实质性的转移,降低存量资产的资本消耗。四是部分有条件的城商行要立足长远,依托资本市场,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供各类中介服务和理财服务,加强产品研发,争取在新的市场领域中占得一席之地。

3.找准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战略

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城商行应该找准市场定位,进行市场细分,实施差异化战略,才能首先求得生存。欧美一些中小银行在对客户和业务进行细分后,根据自身优势,选择某一子市场进行专业化经营,如专门从事清算支付、定期存款等,有的银行则成立了附属机构,完全通过网络从事经营,即所谓的“窄银行”业务,以求生存和发展。在没有规模优势、市场份额、人才优势的情况下,必须求得生存,才有可能考虑到发展问题。未来城商行的发展将呈两个极端――要么做强做大,走规模扩张道路;要么集中力量,专注目标市场,以独特性塑造竞争力,形成特色。因此,全国100多家城商行应尽快明确战略方向,找准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有条件的城商行可以通过跨区域机构扩张,发展成为区域性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而大部分城商行应选择专业业务领域或地区集中型的战略定位,把为中小企业服务、为城乡统筹服务、为城乡居民服务作为业务重点,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做精做透,打造成立足当地或某一经济区域,重点服务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定位鲜明、服务优良的特色银行、社区银行。

4.优化绩效考核,规范经营行为

导入风险资本管理,不断树立和强化资本占用理念,将质量与规模、风险与收益、短期与长期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将业务发展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紧密结合,实现银行总体范围内风险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机结合,从制度上引导和规范银行经营者通过对风险资本的计量和合理配置,有效引导业务发展,实现收益风险组合的最优搭配,实现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小平,肖鹏.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资本约束[J].西南金融,2006,(9):21-23.

[2] 雷立钧.资本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模式[J].财经问题研究,2007,(5):53-57.

[3] 曹凤岐,谭先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J].农村金融研究,2006,(4):34-37.

[4] 2009年城商行资产情况调查[DB/OL].中国金融网,http://news.省略/News/20091221/News/152327415800.shtml.

[5] 张晓燕.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6] 徐小林,张吉光,李三亮.城市商业银行发展: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J].金融发展与研究,2010,(5):63-67.

[7] 周忠明.城市商业银行县域支行大有可为[J].中国金融,2010,(8):65-67.

[8] 周民源.标本兼治是城市商业银行科学监管的必然选择[J].中国金融,2010,(12):34-35.

[9] 黄建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J].财经科学,2010,(5):21-30.

[8]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十次会议综述.城市商业银行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中国金融,2010,(8):56-57.

[10] 党均章.关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贷款成因的再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7,(2):58-60.

[11] 何问陶,黄励岗.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J].武汉金融,2006,(8):4-6.

[12] 赖小民.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J].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5,(10):18-21.

篇3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城市商业银行起源及发展历程

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当时设立的目的是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地方经济铺路搭桥。从80年代初一直到90年代,全国各地的城市信用社达到了5000多家,但信用社形式的发展逐渐显现出了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金融主管部门对城市信用社进行整顿,化解地方金融风险。1995年9月国务院决定,为了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将中心城市及发达地区城市信用社、城市内农村信用社及金融服务社在清产合资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所在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居民投资入股等方式组建城市合作社[1]。同年,深圳城市合作银行的成立,成为了我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但直到1998年,城市合作银行才全面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

2005年的到来,可以说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另一个里程碑。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宣布,对于满足各方面监管要求的,并且达到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水平及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银监会将逐步允许跨区域经营。

2011年3月起,监管层开始持审慎的态度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扩张。银行近年来纷纷跨区域扩张所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阻碍

(一)政府支持力度小

城市商业银行不同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它与地方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地方政府是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党政主管机关和做大股东而存在的。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城市商业银行这一金融资源促进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地方经济服务;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置换、剥离不良资产、注资等各种方式,使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得到了有效地补充,弥补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不良贷款率下降,盈利水平得以大幅提升。

(二)盲目扩张带来的人才、管理、能力、技术手段跟不上

城市商业银行的扩张有一部分是源于地方政府的驱动。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掌控者,将这一金融机构作为自身政绩的一部分,因此希望其做大做强,希望它能通过更名、跨区域、上市等方法赢得更多利益。这种趋势使得许多城市商业银行走上了盲目扩张之路。

(三)经营同质化严重,失去特色竞争力

目前我国城商行经营管理、盈利能力、风险控制等均呈现趋同化的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方式粗犷、风险控制能力不强、金融产品匮乏、盈利模式单一、服务渠道狭窄、文化影响有限。

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对策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已成功实现跨区发展的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但通过一些对策调整,不仅能解决这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还能进一步提升经营绩效。

(一)明确市场定位

在市场定位时,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小银行,实力无法与其他银行相提并论,因此可以在定位时注重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走感情战;也可以突出其数量优势,将自身定位为更贴近居民生活的社区银行,为老百姓在办理普通业务时提供更简洁、高效的服务,避免到大银行办理业务的复杂程序。市场定位成功,可以赢得更多的客源,成为一种有力的营销手段[2]。

(二)改变管理模式

跨区域银行是一种在母城设有总部的银行,其在异地的管理机构属于一级法人二级管理,不同于同城分支机构的直属管理模式。异地分支机构的设立,使得总行的管理半径和管理链条被拉长、总行分行间的职能不能划分清晰,难以管理。这就需要对城商行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明确总行分行之间的架构问题。

在管理改革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明晰总分行的主要职责,将经营权下移。其次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先试点改革,取得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推进到全面发展中。最后是稳健的原则,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稳定的团队、人员和客户资源对长期发展来说也十分重要。

(三)保持自身特色,走差异化路线

城市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在单一城市里发展,因此带有浓重的地域特色。跨区域发展后,城市商业银行仍应该保持自身的特色,将自己的文化特色、制度特色、品牌特色等,充分复制到异地分支机构中,在众多其他银行中形成自己的鲜明个性,赢得异地政府的信赖。

(四)淡化行政色彩,完善管理结构

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处于政府的管控和监督之下,城市商业银行更是被作为地方政府增加政绩的一个工具,因此其跨区域扩张的背后很多是受到地方政府的驱使,这种行政化经营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实力不断增强,原有的地方政府管理体系在未来可能会难以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必须进行金融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因此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民营化进程十分必要[3]。

(五)注重风险防范

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是城市银行跨区域发展中成本和风险都较大的一种方式。除了要面对高准入条件及一些其他进入壁垒外,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展业务,要面对不同的城市文化和客户群体,除了自身实力外,适应能力也格外重要。因此无论是银行本身还是行业监管者,都必须慎重考虑。

参考文献:

[1]谢绍荣.我国城市银行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河海大学,2007-1.

[2]张望.我国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问题.上海金融,2010(05):89-92.

篇4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发展战略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建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临当前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迁,城市商业银行何以有效应对,是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处境

“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绩效显著的主要原因,即在保持国有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放松国家垄断,使新兴部门进入,利用竞争所形成的“鲶鱼效应”,提高国有部门的效率,带动经济增长。与此相似,我国金融业改革同样走了“双轨制”之路,即在原先国有银行框架内引进中小商业银行,利用“长出”的新体制推动旧体制的变革。

尽管从量的角度,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实力还不是很强,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在经济、金融各个层面上仍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首先,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其次,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再次,有效地化解了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最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程度严重失衡

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这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

(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吉林银行外,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单一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

(三)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却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

(四)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其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多,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这就导致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少数人控制,其贷款受政府意愿的影响很大。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

三、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欧美中小银行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兼并、重组和联合

城市商业银行应兼并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以及寻求同级之间的兼并联合。通过兼并和重组,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能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还能减少不良资产的比例,增加资产实力。统一内控制度建设、统一科技电子化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业务凭证、统一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社会信誉度。

(二)加强内控机制改革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引进人才,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三)正确的市场定位

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经验的总结,城市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行;为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当家理财;参与地方经济改革,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简而言之: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

(四)政府的政策支持

首先,央行应允许城市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的贷款对策和贷款种类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其次,中央银行应扩大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再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组建时间不长且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兼并和重组,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对并购实行免税优惠;最后,政府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多种业务,并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提供支持,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一种国民待遇。

(五)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业务品种多样化原则

各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品种全而精。

2.市场营销高效化原则

要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问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3.营销策略针对化原则

要了解辖内企业和个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中制定营销策略和使用国际惯用营销手段和方法,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使开发的中间产品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徽商银行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丁志杰.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2,(4).

[3]盛松成等.对我国股份制中小银行发展若干问题思考[J].金融研究,2000,(10).

篇5

关键词:城商行;跨区发展;控股模式;监管现状

Abstract:Th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CB) is a main way to break through the geographical constraints and promot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CB,the risk management of CCB is rather weak. After some cases related with risks,such as Qilu bank bill fraud and Yantai bank case,occurred in recent year,the banking supervisor have begun to carefully treat th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of CCB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CCB.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CB and the regulatory background,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is an efficient path to realize the asset growth of CCB,and the holding model is a reasonable choice at this stage,that is to say,CCB completely own or effectively control micro-credit company and som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ike,other CCBs,Rural Commercial Banks,Rural Credit Cooperative,Rural Banks in order to realiz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Besides,this paper further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olding mode that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ity commercial bank,cross-region development,holding mode,regulatory background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3-0052-06

一、城商行跨区发展及监管现状

银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性,城商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也不例外。但城商行从成立之初便与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存在较大差距,经营压力巨大,优势较小。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城商行将突破地域限制、扩大经营规模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一)城商行跨区发展概况

自2006年上海银行开启跨区发展先河之后,大量城商行纷纷加入跨区发展的行列,通过直接设立分支机构、联合重组、整体收购城市信用社或农信社、参股控股异地城商行或农商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实现了跨区发展。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共有78家城商行实现了省内或省外跨区域发展,占全部147家城商行的53%。其中,实现跨省设立异地分行的城商行达到40家,占27%,城商行跨区域设立的异地分行共286家,其下属的支行更多①。近几年城商行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末,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99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8.8%,而跨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表1反映了2011年资产规模前十位的城商行分支机构设置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1)从资产规模看,城商行近些年发展迅速,排名前十位的城商行资产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其中,排名前三的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恒丰银行(4373亿元)、渤海银行(3125亿元)、浙商银行(3019亿元)②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分支机构设置扩张较快,营业机构最多的是江苏银行,已超过460家;省内分行设置最多的是徽商银行,已达15家;资产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其拥有的省外分行也最多,均达到9家,且北京银行还设有香港代表处。这充分表明,城商行外部扩张与资产规模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2006年城商行跨区发展之后,其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连年维持在高位,除个别年份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外,整体上高于各类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增速(见表2)。

从规模增速看(见表3),2011年排名前十位的城商行较上年增长均超过50%,增长最快的珠海华润银行更是达到180%;而且,增速较快的城商行不限于某一类型,既有规模较大的哈尔滨银行、包商银行,也有中等规模的柳州银行、九江银行等,还有规模较小的北部湾银行;虽然增速较快的城商行大中小银行均有,但从营业机构数量可明显看出,分支机构与资产规模保持相对正比关系,其中,中等银行营业机构较少,在50家左右,虽基本实现了跨区发展,但以省内居多。

以上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商行发展迅速,跨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商行作为一类银行机构,其发展规模差异较大,存在着不均衡性;实现跨区发展的城商行选择的路径亦不相同,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资产规模扩张更快,但城商行跨区发展时选择省内居多,跨省相对较少。

(二)城商行跨区发展历程回顾

监管当局对于城商行的跨区发展经历了“限制—允许—支持—谨慎”的过程。

城商行是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4年以前一直定位于地方性银行,监管层限制其跨区发展。2004年11月16日,银监会公布了《关于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为我国城商行的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肯定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上市等发展思路,对城商行此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城商行的跨区发展开始进入实践期。2006年2月1日,银监会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开始实施,明确了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的基本条件,标志着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政策障碍消除。同年2月13日,银监会出台《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正式明确了城商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该办法的出台拉开了城商行大规模跨区域发展的序幕。2009年4月16日,银监会《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放宽了城商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有关限制,并调整了省内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审批流程。同年5月27日,银监会下发《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流程操作细则》和《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审核原则》,对《意见》进行完善及补充。这些政策鼓励城商行根据市场和自身条件,适时进行跨区发展,特别是向西部金融资源缺乏的地区发展。

2006年4月26日,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正式开业,掀起城商行跨区经营的大幕。历时六年多时间,我国城商行跨区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由于规模扩张过快,跨区发展的一些弊端及问题也逐步显现:分支机构集中化严重;集中地区金融资源争夺加剧,扰乱当地金融环境;自身管理不能及时适应规模的扩张,特别是内控管理不健全,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增加等。由此,“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利弊问题”重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监管机构出于金融稳定及金融安全考虑,开始审慎对待城商行的跨区发展,从严审批,使城商行的跨区发展不得不放缓步伐。

2011年7月27日,银监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方式做出重大调整:将村镇银行审批权限从各地银监局上收至银监会;将挂钩政策从“点对点”调整为“省对省”;明确了银行“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必备条件,调高了设立村镇银行的门槛,使城商行通过设立村镇银行模式实现跨区发展变得相对困难。2012年6月7日召开的城商行论坛第十二次会议期间,银监会监管二部提出城商行四大发展方向:区域性银行、社区银行、特色银行及市场退出等,相比2011年五大发展方向,“全国性银行”已悄然不见。可见,监管层对于跨区发展的态度已经转变,特别是对于跨省设立分支机构更加谨慎。

监管机构的谨慎态度使城商行的跨区发展进入“冬眠期”。2010年,城商行共设立103家异地分行和50家村镇银行;2011年,该数据被改写为28家和10家⑦。与此同时,城商行的资产增速也由2010年的38.2%下降到2011年的27.1%。

由此可见,城商行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依赖跨区发展。城商行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尤其是部分追求做强做大的城商行,其跨区发展的热情不会消退。在当前审慎监管背景下,城商行是暂时放弃跨区发展,集中精力发展已开拓地区的业务,还是另寻它径,间接实现跨区发展呢?我们认为,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说,先入优势非常明显,谁能先人一步进入某一地区,那么在以后的竞争中将会明显占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另辟蹊径实现跨区发展可能是大部分城商行的选择。因此,如何另辟蹊径、曲径通“优”将是现阶段城商行跨区发展需要考虑的重点。

二、现阶段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合理选择——控股模式

就以往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成功案例来看,我国城商行跨区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也是多数银行的首选模式;二是通过联合重组实现扩大规模、跨区发展的目的,如徽商银行⑧、江苏银行等⑨。但是,近期这两种模式难以实现。除了当前审慎的监管背景之外,还有来自城商行自身因素的制约,跨区设立分支机构需要满足一些硬性指标⑩,如监管评级指标、资产总额、不良贷款率、贷款损失准备覆盖率等等。而且,监管部门可能会增加市场准入条件,使跨区设立分支机构难度加大。鉴于此,我们认为,当前“控股模式”是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合理选择。

(一)控股模式的流程相对简单灵活

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需要通过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的批准,各种指标、文件的审核等较繁琐,程序相对复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中《关于设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暂行规定》对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都有具体的要求。而参股或者控股某家银行或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则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 [11]:如通过与目标机构达成某种股权协议的方式;与目标机构的股东进行交易;借助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等。这些方法受监管层的阻力较小,限制较少,容易操作。

目前产权市场频现银行股权转让,其中不乏大股东的转让,其中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股东自身因现金流问题而作出战略调整,以及基于“上市”的种种预期而进行的股权清理。虽然成交较少,但从一个侧面可看出,通过控股模式实现跨区发展是可行的。

(二)控股对象选择范围广

控股模式中控股对象的选择较多,既可以是城商行,也可以是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

对于规模大一些的城商行,如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其跨区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暂时放缓对其影响不大,并且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消化前期扩张过快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优势,参股或控股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对于规模相对小的城商行,大型银行的引入可看做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也利于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城商行还可以通过控股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或小贷公司来拓展小额信贷业务 [12]。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及中小微企业的关注及政策支持不断增加,所以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发展迅速,不论是专注于此业务的小型金融企业还是大型银行都开始关注并设立了相关机构部门,涉足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领域。可预见未来几年此市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商行的初始市场定位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区居民”,虽然前期很多城商行的发展偏离了这一定位,但其与当地经济的关联性仍然很强,相对于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领域仍然具有优势,所以城商行一方面应重新回归并做大做好这一市场,同时可通过控股农商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这些更专注于此类业务的机构,进一步扩展其低端市场,培养相关的人才队伍,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三)控股为后期跨区发展奠定基础

参股控股其他机构是在现阶段各种约束条件下提出的,有其特定的现实条件,是一种阶段性选择,目的是为后期更大范围的跨区发展服务。通过参股控股其他机构,可通过与其业务的合作或其他方式,了解本地市场,熟悉业务,搞好与当地政府、企业及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可作为入驻这一地区的前期实践,为后续发展服务。

(四)借助控股对象的“本地化”优势,扩大影响力

客户认可度是城商行能否顺利开展业务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相对于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缺乏普遍的认同度。城商行的地域性特点显著,在当地认可度较高,与当地经济联系紧密,如果城商行蓦然进入某一陌生地区,很可能无法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无法顺利地开展业务。所以前期的宣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控股模式中通过与本地机构的合作,借助当地机构的地缘优势、本地化平台进行宣传,既实现了业务的发展,又起到了加大宣传的作用。

三、控股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跨区发展的六年多时间里,城商行也有参股控股其他金融机构的案例,但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不仅是因为当时的监管环境宽松,城商行可以直接设立分支机构跨区经营,未在控股模式上投入太多精力;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握控股模式的精髓,没有处理好其中的一些环节。通过控股模式实现跨区发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城商行是在原有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城商行组建时期,地方政府是主要参与者,当地政府入股比例普遍高达25%—30%,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而一旦允许其他城商行入驻当地城商行,地方政府的控制权势必削弱。虽然近期城商行的股权结构中政府的比重有一定下降,但政府的态度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

(二)控股比例“择情而定”

控股的实现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且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也更容易为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转变奠定基础。

关于控股比例的问题,美国的《银行持股公司法案》规定,如果持股公司持有一家银行至少25%的股票则视为控制。对于我国则不一定适用,城商行成立时期股权较分散、复杂,但一般当地政府占据大股东的位置,所以要想达到控股的目的,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要有实质的业务开展

控股模式不同于单纯的财务投资,后者是以获利为目的,通过投资行为取得经济上的回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套现。而控股模式作为阶段性选择,是为以后的跨区发展做准备,所以并不单单是财务上的投资,更多的是业务、战略的投资。因此,无论是采用合作或者其他方式,必须开展实质性的业务,并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了解掌握当地情况。

虽然银行经营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但各机构间在企业文化、经营特点等方面可能存在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地方,所以如果盲目改变某一机构的文化、习惯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前期的业务开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可为后续的实质进入减少阻力。

(四)风险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主题,而对于发展迅速的城商行来说更是如此。近期城商行跨区发展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风险管理出现问题:管理意识淡薄,内控机制不健全、管理没有适应规模的拓展等,致使风险频发。因此,在业务发展的同时,要时刻警惕违规交易的发生,同时警惕内部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进行违规操作,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由于近期发生的案件很多涉及操作风险且数额巨大,越来越引起监管机构及城商行内部的重视,所以应特别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因为操作风险对城商行的影响远远超过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它不仅仅给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损害到银行的信誉,而信誉对于处于“两难” [13]境地的城商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最终方向

控股并不是城商行的最终目标,只是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路径选择,其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传统的跨区发展模式——直接设立分支机构。所以当监管层政策放松时,其发展方向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直接收购被控股机构

对于目标机构处于相对落后地区,或者经营不好的城商行、农商行等,可通过直接并购的方式将其纳入本行体系之中,改组为分支机构;或保留其原来形式进行经营,将本行的理念及管理引入其中,尽快改善其经营,实现盈利。对于被并购的机构来说,一般也有这方面的打算。这是最理想的选择。

(二)独立设立分支机构

对于处于发达城市、经营较好的目标城商行来说,将其完全收购是不可能的。控股银行一方面应该重视以后的合作,利用当地银行的本土化优势,大力发展自身业务;另一方面在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且监管层对于跨区发展放开的情况下,可独立设立分支机构,这样能大大缩短分支机构经营的过渡期,尽快融入当地金融环境,快速实现盈利。

(三)选择退出目标区域

除排名前几位的城商行规模相对较大外,绝大多数城商行规模较小,把自身定位于全国性、区域性银行这样的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走专业化、特色化道路应该成为首选。因此在选择目标机构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金融环境是否符合本行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入或退出某一地区、行业。对于当地金融环境不好,或者不符合本行特点、不符合本行发展战略的地区,或者无法很好地融入当地金融环境的地区,从商业银行盈利性的角度讲,退出是最合理的选择。

注:

①资料来源:http:///News/2011712/home/328538074801.shtml.

②资料来源于各银行2011年年报。

③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④国有商业银行2007年以前指工、农、中、建四大行,不包括交通银行,从2007年开始加入交通银行。

⑤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2006年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 恒丰银行、浙商银行;从2007年开始去掉交通银行,加入渤海银行。

⑥其他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⑦资料来源:http:///News/2011712/home/328538074801.shtml,其中数据包含正在筹建中的机构。

⑧徽商银行按照“6+7”方案进行重组,即由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的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成立。

⑨江苏银行是在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扬州、盐城、镇江、连云港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⑩《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关于设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暂行规定》规定了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相关标准。

[11]因控股模式中目标机构大多没有实现上市,所以直接通过二级市场购入目标机构股票的实用性较低。

[12]本文所指小额信贷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性贷款,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个体工商户、小作坊、小业主。

[13]“两难”指既没有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全国认可度,也没有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赖淑珠,罗曼,孔令戟,杜霞.美国银行业发展的借鉴[J].中国企业家,2005,(14).

[2]郑红梅.中国商业银行的过渡经营模式[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3]张吉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10,(5).

[4]张吉光.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五年总结:现状、特点及问题[J].银行家,2011,(7).

[5] 穆良平,熊健康.美国银行持股公司职能简析[J].四川金融,1990,(2).

[6]桂蟾.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J].财贸研究,2009, 20(4).

篇6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策略;案例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3-0069-05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994年底,全国共有城市信用合作社5200家,存在规模小、资金成本高、股权结构不合理、内控体制不健全等问题,经营风险突出。[1]1995年国务院决定组建城市合作银行,1997年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06年末,全国113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已从2000年的7,000亿元增加到2.6万亿元,同比2005年增长27.4%。但是,根据《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2006》,到2005年9月,资产不良率大于10%的城商行达到50%左右,小于2%的城商行仅占10%左右,平均为9.74%;准备覆盖率高于100%只有不到7%,低于40%的达到37%,平均为22%。这显示,城商行中资产质量状况良莠不齐,好的银行仍是少数。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借鉴优秀银行的经验,推进城市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水平是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将立足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特点,对优秀上市银行进行案例分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总结并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现阶段总体特征

(一)城市商业银行整体处于高速成长期

目前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银行总资产占金融机构资产的70%左右。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所占比例保持稳定态势,于2007年3月达到5.8%。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增速同比超过25%,是我国银行体系中增速最快的群体。

1. 资产规模和质量明显提高。经过十年发展,2006年末全国113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已从2000年的7,000亿元增加到2.6万亿元,负债总额达到2.47万亿元;盈利能力大幅度提高,在加大风险拨备力度的同时,年度利润从2000年的13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181亿元,税后利润增幅已连续七年保持在35%以上;资产质量明显提高,资本充足率达8.48%,不良贷款率降至4.8%。在2006年度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有9家城市商业银行成功入围。

2. 城商行开始由本地经营转向异地经营。2006年开始,城市商业银行陆续走出原有的地域,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06年11月,北京银行天津分行成立,今年10月28日上海分行亦告开业。2006年12月份,南京商行更名为南京银行,南京银行泰州分行于2007年1月下旬挂牌。2007年2月13日,宁波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随后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正式开业。大连市商业银行2007年4月3日正式更名为大连银行,并开始在天津筹建分行。2007年4月4日,天津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天津银行,该行跨区域经营的资格也获得中国银监会天津监管局的批准,成为又一家开展异地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

(二)城市商业银行个体间差异较大

城市商业银行的另一特征是各银行间经营管理水平差异大。城商行的前身是城市信用社,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管理理念和人力资源的差异,导致城商行之间差异较大(见表1)。很大一部分城商行的管理层级并没有因为规模小而扁平化,风险控制也没有因为规模小而高度集中,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技术手段也落后于大银行。[2]当然,也有一部分城商行锐意改革,并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较早实现了股权激励,付出的重组代价也较小,因而实现了激励机制优化和资产质量优化。2006年宁波银行达到0.33%的不良资产率和400%以上的准备覆盖率,优于所有的上市银行。

1. 资产质量差异大。根据《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2006》,城商行资产质量状况良莠不齐。2005年9月,资产不良率小于2%的城商行仅占10%左右,不良率大于10%的城商行达到50%左右,平均9.74%。准备覆盖率平均为22%,高于100%只有不到7%,低于40%的达到37%。

2. 资产回报率差异大。根据《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2006》,2005年ROA大于1%的城商行占20%左右,低于0.3%的城商行达到30%左右,平均ROA为0.65%。目前上市的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其ROA处于上市大银行的高水平,这与城商行面对中小客户时定价能力较强的特点有关。

二、已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分析

2007年7月19日南京市商业银行和宁波市商业银行的上市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序幕已经拉开,优秀城市商业银行得到社会资本的认同。对已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进行分析,可以给其他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宁波商业银行

在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体系中,宁波银行的综合素质位居第一,同时也是目前中国上市银行中质量最好的银行(见表2)。截至2006年末,该行总资产为565.5亿元,存款余额为461.9亿元,贷款余额277.6亿元。最突出的是该行的资产质量十分优秀:该行近三年年末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仅为0.96%、0.61%和0.33%,拨备覆盖率分别高达200.69%,271.48%和405.28%;2006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76%,资产收益率为1.28%,高于A股上市银行平均17.33%和0.65%的水平。这样的财务指标在银行业是极具吸引力的。在《银行家》杂志2006年的《2005年~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报告》中,宁波银行的财务竞争力排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之首。宁波商业银行的经营经验主要有:

1. 减少管理层次,积极扩大利差收益。据公开财务资料显示,宁波银行高盈利能力的来源十分健康:一是最高的利差水平,高比例的活期存款为其带来低成本的资金,高比例的中小企业贷款为其带来最高的贷款利率;二是手续费占比高、费用占比低,手续费净收入比例接近招商银行,原因是其管理层级少、资金业务占比高等。

2. 深度参与地方经济成长。在2005年“城市金融生态综合排名”中,宁波市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金融生态环境评为最高的I级。宁波银行的业务和网络主要位于宁波市,充分分享了宁波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商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宁波的民营经济影响极大,而宁波银行90%以上的客户都是中小型企业。当然,宁波银行的坏账率极低,这与当地优良的信用环境也有紧密关系。2006年宁波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率仅为1.98%,远低于7.5%的全国平均水平。

3. 合理的股权结构保障公司治理的有效运行。在首次公开发行前,宁波银行的股权结构中前五家主要股东持股比例均为超过10%,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比例合计达19.4%,其余均为法人和自然人零星持股,避免了“一股独大”的情况,同时实施有效的员工激励。上市以后,宁波银行的股权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确保了公司治理的有效运作。

当然,宁波银行的财务指标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例如,其个贷业务中有73.6%的“购房贷款”属于非住房抵押类贷款,如果违约,该类贷款的损失率会高于一般的住房抵押贷款,如何控制风险需要继续探索和验证;另外,目前宁波银行良好的不良贷款率与近年来大力核销不良贷款有很大关系,能否持续保持现有的资产质量将考验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能力。

(二)南京商业银行

南京银行的各项指标在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处于第一梯队,截至2006年末,南京银行资产总额579.23亿元,比年初增长19.26%,净资产26.11亿元,净利润5.95亿元,每股收益约为0.31元,资产规模和经营效益在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中均居前列。与此同时,该行不良贷款率仅为2.47%,贷款准备金覆盖率为107.25%,2006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1.73%。根据《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2006》的结果,南京银行的综合实力在城市商业银行体系中位居第三,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具体指标均排名靠前。南京银行从城市信用社起步,没有经过政府或者大股东的不良资产剥离,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取得目前的资产质量。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是打造特色业务,提高在细分市场的竞争能力,从而显示了南京银行富有特色的贷款结构(见表3)。

1. 积极拓展佣金及手续费等中间业务。佣金及手续费净收入是非利息净收入中最主要和最稳定的组成部分。南京银行佣金及手续费净收入2004年~2006年复合增长率达43.70%,发展良好。国债手续费是南京银行手续费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达到60%以上。该项业务收入近年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原因是其充分利用资金业务优势,注重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形成了以代售国债业务带动其他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吸引优质客户的品牌效应。

2. 对债券业务精耕细作,打造品牌。南京银行是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首批九家债券做市商之一、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首批十六家报价行之一。它还是三家获得短期融资券承销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两家获得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业务资格的城商行之一,记账式国债甲类承销团成员、政策性金融债承销团成员。南京银行在全国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活跃度排第6位,在城市商业银行中排第1位。2006年度债券结算量排名市场第2位,现货交易结算量、远期交易结算量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分别排第1,2位。南京银行在以债券投资为主的资金业务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6年债券投资在公司资产配置中占比达到38.48%,超过公司类贷款占比,债券利息收入在利息收入中占比达到31.77%。

3. 向教科、文卫、农业及公共服务贷款倾斜,形成特色贷款结构。南京银行在教育及公共服务行业的贷款占比高达25.47%,2006年南京银行在教育和公共事业行业的贷款均为零不良率。南京地区高等教育发达、高等院校多且资质整体水平较高,这些行业本身也是信贷风险较低的行业,投向教育、公用事业及高新技术领域的贷款比例高是南京银行信贷业务的鲜明特色。

南京银行贷款结构也存在风险,该行授信业务在客户集中度方面存在一定风险。截至2006年末,该行前十大客户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比例为64.83%,超出相关监管标准。

(三)北京银行

北京银行是目前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2006年底,总资产达2,729.69亿元,实现账面利润20.6亿元,较上年增长70.8%,资本充足率达到12.87%,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8.66%,拨备覆盖率达到110.24%,不良贷款率已经降至3.49%。北京银行在北京地区十五家中资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款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72%和10.80%,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三位。

1. 优化股权结构,提升竞争力。北京银行2005年引入荷兰国际集团(ING)和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两者分别持有北京银行19.9%和5%的股份,这使北京银行成为中国首家接近外资入股上限(25%)的城商行(见表4)。境外战略投资者给北京银行带来了成熟的经验,推动了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升了银行的竞争实力。北京银行股权结构的另一特色是员工持股率高,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虽然职工持股数只占发行前总股份的3.62%,但员工持股普及率高达95.6%,是内部员工普及比例最高的上市银行。

2. 拓展公司业务,经营模式独到。当前,个人业务和中间业务是各大银行的竞争热点,但是由于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这些业务的收益有限。而且,为避免与四大银行直接竞争,通常城商行都会立足于服务中小企业和中小客户。但是北京银行充分考虑了首都的经济容量,果断地把大中型企业的公司业务作为其主要的盈利来源。北京银行贷款余额1亿元以上的公司客户的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8.74%,公司业务贡献了60%以上的营业收入,而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2006年公司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60.5%,2007年1季度公司业务收入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61.9%。

3. 实现管理扁平化,降低成本收入比。北京银行较早实现扁平化管理,依靠现代科技对全行数据大集中,业务成本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北京银行成本收入比仅为28%,远低于其他已上市银行。

北京银行的贷款品质也可以进一步改善。从公司贷款的行业结构看,2007年新增贷款居前三位的行业依次是综合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房地产业贷款占公司贷款19.9%,房地产相关类贷款达到贷款总额的21.63%,贷款的行业结构令其面临较高的宏观调控风险。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来看,2007年3月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3.34%,高于其他两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而从拨备充足状况来看,2007年3月末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为87.46%,低于其他两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总结

从上述三家已上市城商行的情况看,尽管每家城商行的经营特点都不相同,但是善用资源、扬长避短是城市商业银行永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利用策略

1. 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为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多元化发展,国家对中小银行的发展持提倡和鼓励的态度,监管方面也将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上予以扶持,国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政策扶持和宽松监管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支持也是其显著优势,地方政府对当地城市商业银行的支持是真心真意的,因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建设。

2. 立足于地方经济,定位于地方金融。城商行自成立以来就主要关注本地市场和本地客户,对当地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贴切的服务。[3]与全国性银行相比,城商行对本地经济环境和金融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对客户需求也有更直接的体会,城商行无疑在协助地方经济腾飞的同时充分享受了这种经济利益。经过十年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充分说明城市商业银行是有竞争优势的,而且这个优势就体现在城市商业银行的特性上。

3. 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低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因此国家对城商行的外资参股比例管理也比较松动。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其他性质的股东,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逐渐改变了原来地方财政控股的单一模式,在制度安排上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在经营管理上按市场状况进行最优信贷决策。目前,已有大量城商行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如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宁波商业银行、重庆商业银行、南京商业银行、杭州商业银行、天津商业银行等,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更是成为一种改革模式(见表5)。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劣势避免策略

1. 利用资本市场,改善经营规模。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十年发展,目前在银行业的规模仍远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规模较小。今年,宁波、南京和北京银行相继公开发行上市,顺利实现了资本规模扩张,说明资本市场对优秀城商行的认可,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必将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IPO盛宴。由于国内大型的商业银行,如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基本都已经上市,因此,久拖未决的城市商业银行上市问题有望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这给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2. 既要扎根地方,也要为拓展做好准备。立足地方是一把双刃剑,地方性银行虽然有熟悉当地的特点,但是在今后的异地经营中又成为劣势。[4]由于经济的一体化和客户跨地区经营的需要,异地经营已经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如果对业务扩张没有充分的准备,安于本地区的经营经验,将难以同区域乃至全国经营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竞争。

3. 加强客户管理,分散经营风险。由于城商行的经营地区比较狭小,因此优质客户相对集中,导致现在城商行的贷款的客户集中度普遍过高。[5]从贷款客户集中度来看,城商行中具有代表性的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单一客户贷款比例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均高于A股上市银行平均水平,反映了相对较高的贷款客户风险。开发更多优质客户,做好银行业务的市场销售和管理工作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属于银行系统的第三梯队,在国家宏观层面上没有国有大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地位重要,通常不能获得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需要通过管理创新提升竞争力,并重点发挥其本地优势。

1. 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就现状来看,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空间基本还是局限于某个狭窄的区域,并且经营规模有限。如果企业或基金公司需要和每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单独谈判,交易成本必然居高不下,全国性银行的竞争优势明显。城市商业银行打破自身竞争劣势的方法之一是建立战略同盟,共同分享经济成长带来的利益。如果合作联盟能够成立,城商行的影响力就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并使本地优势得到体现,其竞争力将大大加强。

2. 争取新业务试点的平等权利。这些年我国资本市场获得超常发展,直接融资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银行面临脱媒的挑战,然而国内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大多数银行还在传统的模式中发展。在新环境下,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是很紧迫的问题,美国上世纪80年代曾出现多家银行不能及时转型而倒闭的先例。但是目前,除国务院批准的外,任何一项新业务都需要逐项经国务院批准试行,而新业务试行一般采用国有银行试点的方式。在市场化经营中,应该按照市场原则办事,谁符合条件谁就可以试点,风险由试点银行自己承担。获得新业务试点的权利不但可以扩大城商行的经营范围,更可以在某些领域超越大银行,获得先行优势。

3.加强品牌建设和管理。城商行的最大优势在于了解本地客户需求偏好,拥有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是,很多城商行忽视了品牌建设,这对城商行开发高端客户十分不利。银行的利润主要是由高端客户创造的,而高端客户通常更重视服务的品牌。通过对本地优势的宣传和品牌营销的强化,城商行可以巩固自己的市场基础,为扩展业务做好准备。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金融业务范围不断拓宽,随着城商行规模扩大和跨地区经营,整个银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那些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城市商业银行将成为被并购的对象,而以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为代表的优秀城市商业银行有望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时期,成为银行业新势力的代表。

[参考文献]

[1]乌力吉. 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初探[J]. 前沿, 1995,(11):68-70.

[2]王兰英. 城商行重组隐忧[J]. 资本市场, 2006,(6):26-28.

[3]欧明刚. 城商行:做大的诱惑与定位的坚守[J]. 银行家, 2006,(7):17-19.

[4]杨书剑. 跨区域发展:城市大商业银行的美梦还是梦魇?[J].银行家, 2006,(7):23-24.

[5]何玉梅,侯秀平,伍艺.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的风险隐患与防范对策[J]. 改革与战略, 2006,(10):64-66.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City Commercial Banks

Liu Haoran

(School of Economics of 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China)

篇7

一、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世界金融一体化,竞争环境的国际化。中国履行WTO的开放承诺后,实质上是对本国经济金融实现全面开放,这意味着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金融交往更加的密切,国与国在经济金融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本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开放带来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国内金融业在世界金融业的波动冲击下不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的金融业将更多的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给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从竞争环境中看,原本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转变,即由本土化竞争转变为国际化竞争。换言之,承诺开放前,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指的是国内商业银行之间在国内的“游戏规则”下展开的;承诺开放后,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本土银行市场竞争将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特征。这集中表现为:一是竞争规则的国际化,国内商业银行将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市场,将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二是竞争对手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上与本土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三是资金价格的国际化,资金自由流动和国内外金融机构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使得国内资金价格逐步向国际资金价格靠拢,那种国内资金价格与国际资金价格相差悬殊且互不影响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四是服务的国际化,国内商业银行只有提供国际化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才能抵挡住来自外资银行对客户的争夺;五是产品的国际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带来多样化的银行产品,客户只要在国内市场上就可享受到国际化的银行产品。

(二)银行全能化经营趋势逐渐显现,替代市场发展迅速。银行全能化经营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商业银行仍不同程度地受到严格的分业经营限制,但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出现、金融控股公司规模逐渐扩大等均表明这一趋势逐渐显现。承诺开放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进一步加快银行全能化经营的步伐,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银行的全能化经营来自于市场的需求,而替代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步伐。替代市场简单来说就是对商业银行某些业务具有替代效应,对银行客户直接产生分流的。比如,保险、基金、证券市场,尤其现在的证券、基金市场发展迅猛,股市正处于牛市的格局,大量的资金涌入基金、证券市场,替代市场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直接的冲击和挑战。

(三)国内竞争对手的转变。城市商业银行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中转变最大的是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经初步完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基本完成转型。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纷纷成功上市,建设银行还于2007年10月回归A股,农业银行的改革也正在加快进行中,国有银行正在朝着市场化运行机制转变,正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企业。这对无论是规模、资金、人力资源等都处于相对竞争弱势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

二、城市商业银行生存需要填补的四大缺口

(一)人才缺口。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水平的竞争。人才是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如果人才缺口得不到填补,那城市商业银行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将处于绝对劣势。之所以将人才提升到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第一要位,主要是因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成立大多是由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所以继承了大批信用社时期的人员,其人员整体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普遍偏低,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情况有所好转,但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所以,城市商业银行需要一方面培养和提拔信用社时期留下的优秀人才,一方面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从高等院校、大银行和社会各界引进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和整体质量得到改善,填补人才缺口,这样才能使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是城市商业银行得以生存的关键。

(二)核心竞争力缺口。城市商业银行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核心竞争力缺乏,市场竞争力薄弱。在资金规模上,城市商业银行无法与五大国有银行相抗衡,在技术、产品、创新等领域也无法同股份制商业银行匹敌,而完全开放后,外资银行的涌入则进一步恶化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如果城市商业银行不能尽快填补核心竞争力这个缺口,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城市商业银行的前途堪忧。

(三)市场定位缺口。所谓市场定位,就是用于将自身与其他同业竞争对手区隔开来的产品或业务,这些产品或业务通常是这家银行具有的比较优势。诸多经营超过百年的跨国公司案例表明,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市场定位下的长期专业化经营。这就是说,只有制定清晰的市场定位,并且以此来指导业务的发展,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伊始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然而,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由于投资收益及成本核算等问题并没有坚持这一市场定位,未能在上述业务领域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点。近几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大银行,以及逐渐涌入国内市场的外资银行有加大对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业务开拓的趋势,而这些领域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成本,给城市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压力。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上的缺口需要及时填补,否则在未来的发展中会迷失方向。

(四)风险控制缺口。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较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来说,其风险管理能力低下、抗风险能力薄弱。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城市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金融环境,同时竞争环境更加激烈,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将更多。这就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的能力,提高与其主导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水平。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是在于将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控制在自身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城市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或研究中心,对每种业务进行风险的量化分析,计算风险成本。每一次创新产品的推出必须要与自己的风险控制水平相匹配才是可行的。风险控制缺口是城市商业银行的一个软肋,必须加以填补,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金融产品的创新。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将带来新的风险,而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消除风险管理水平低下对金融创新的制约,否则这将会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三大战略选择

新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增加,生存空间受到了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的不断挤压。这就对正在发展中的城市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但无论是业务规模、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竞争力等方面均处于相对竞争弱势的城市商业银行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已显得非常急切。

(一)区域化发展战略。国内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和外资银行的进入进一步加剧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地域经营的限制使得城市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受到极大的制约,不能和其他银行进行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无法获得长足发展,这促使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寻求路径,突破区域限制。部分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参股、控股或兼并其他城市商业银行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强,发展成为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跨区域性商业银行。比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大连银行等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和地域覆盖范围。目前,北京银行、大连银行均在天津设立分行,上海银行在宁波设立分行,真正实现了跨区域经营,通过规模的扩大以增加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扩大影响力、树立品牌。

(二)联合重组发展战略。联合重组发展战略,即城市商业银行通过相互间的联合重组、吸收合并或相互参股的方式实现一体化联合发展。现阶段,金融发展的趋势是以银行品牌化、全球化、信息化、人性化,以及增强抵御风险为目的的混业经营,而这一切,缺乏资金实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进行战略重组才能实现。不论松散型的战略伙伴联盟,还是互相参股式的契约型联盟,都是提高单体城市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拓宽市场空间、整合金融资源的有效途径,只要具备平等对话的空间和相互支持合作的需求,均可以尝试一定形式的联盟。例如,2006年12月底,江苏省内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镇江、扬州、盐城及连云港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成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江苏银行正式挂牌营业。

(三)差异化发展战略。面对国内大银行和外资银行日益激烈的竞争,一些规模和竞争实力不是太强,无法走跨区域战略和联合重组战略的城市商业银行只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发展战略,完全可以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所谓差异化发展战略,是企业在确立经营目标,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确定在战略层面或经营层面的某些领域、方面、环节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异,赢得市场的经营战略或策略。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本质是企业如何确定在哪些方面或把哪些要素差异化,获得和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要素,也就是对某种要素的相对垄断。差异化发展战略在银行业运用十分普遍。大银行虽有规模、人才、技术优势,但机构层次较多、运作成本高、对市场反应慢。城市商业银行,则有管理成本较低、机构层次较少的优点,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能及时提供那些适当的、专业化的、价格低廉的亲民服务,有些还能找出客户没有被提供的服务,在与其他银行的差异中扬长避短,做出自己的特色。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由于准确把握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有不少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在当地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小企业和居民的首选银行。国外机构认为,在资产质量和其他财务比率方面,顶级城市商业银行并不亚于领先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篇8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艰难起步阶段。城市商业银行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而城信社又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一些金融机构为适应办三产、安排子女就业的需要成立的。这些城市信用社在安置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城信社在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风险。1995年组建城商行时,全国有5200多家城信社,有人把它形容为5200个定时炸弹。为了化解风险,国务院决定,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陆陆续续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艰难起步。

第二,工作转变阶段。从1995年到2002年,期间共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经营。开始,按照四级分类,当时账面不良贷款率是30%,实际上远不止30%,如果按五级分类可能会超过50%,资本充足率可能是负数。因当时没有这方面的准确统计,很难说清楚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但总之风险水平相当高。为了化解这些风险,人民银行当时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召开了三次城商行论坛及监管工作会议,共同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从而认清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风险状况,增强了风险处置的紧迫感,为化解风险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探索了化解城商行风险的途径。同时,这三次论坛,使城商行从过去的单兵作战转向了集合作战,大家通过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形成一个群体,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也可以说从那时起,城商行的经营管理从粗放型开始向集约型转变。

第三,改革加速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应该说是城商行改革发展的加速阶段,现在正处在加速阶段的后期。银监会成立以后,在前三次城商行论坛的基础上,又连续召开了五次监管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风险化解、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要求,城商行的整体风险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有效资产置换、剥离不良资产以及政府注资等多种方式,化解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有效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五年来,全国共有59家城市商业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资产700亿元;31家城市商业银行获得了地方财政注资100亿元。特别是2006年度,城市商业银行置换不良资产106亿元,地方财政注资42亿元。通过有效的风险处置,在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从五年前账面四级分类的 30%下降到五级分类的4.8%;资本充足率从五年前的负数上升到8.5%。这是城商行改革发展的巨大历史成就。

二是公司治理机制得到逐步完善。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优秀银行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通过资本合作和战略合作,努力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目前,已有上海、南京、西安、济南、北京、杭州、南充、天津、宁波、重庆 等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引资”的“他山之石”,实现了“引智”、“引制”、“引技”、“引才”。与此同时,宁波、南京、北京等城市商业银行还不断探索改革与发展新途径,致力于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提高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是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历史遗留问题有效解决、治理机制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城市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经营业绩等方面也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利润136亿元,资本充足率达8.48%,不良贷款率降至4.8%。截至2006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2.57万亿元,负债总额为2.45万亿元,较1999年末分别增长364%和362%。在2006年度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有9家城市商业银行成功入围。而今年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更是风光无限,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先后实现了上市,步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篇9

关键词: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价值链;效率

一、引言

城市商业银行经过20余年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梯队之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起源于城市信用社,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政府、企业及居民个人,发展水平也较大依赖于当地经济。而随着其规模的不断壮大,一些中小型银行出现了规模扩张受限、市场份额下滑等问题。而价值链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利用价值产生过程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的理论,本文从价值链角度切入对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二、城市商业银行价值链构成及特点

(一)价值链构成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对价值链的研究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寻找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城市商业银行在辅助价值活动方面与一般企业相差较小,而在基础价值活动方面则有其显著特点。

(二)价值链特点

(1)从流程来看,各项价值活动关联紧密而非传统企业的流水线式。这是由其自身定位的特殊性和服务范围决定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对象范围小,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对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更加高效、便捷的存款、转账等服务,从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继而在销售价值活动中获得优势。

(2)从价值链各单个活动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因受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程度影响较大,应有意识地“去短补长”,以达到整体最优化。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设计、大型企业贷款方面存在明显人才、资金、技术上的不足,盲目在此方面扩张市场份额有可能降低效率;相反,在此方面着重研究如消费贷款、汽车贷款等小额贷款等项目,可以节省成本并投资到能使客户价值增值的方面,提高总体运营效率。

(3)从总体来看,按上述价值链流程设计的城商银行战略势必存在贷款性质、种类集中度过高,而引发一系列风险问题。一些城商选择了异地规模扩张道路或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抢占市场份额的道路,但国内大部分研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大多数城商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1,2]

三、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及发展战略建议

核心竞争力是给银行带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某一种能力而是根据所制定战略实施一系列措施,形成的弱势、优势、壁垒、活力的集合。在企业发展中,优势应与劣势互补,创造相同或更低成本下客户价值的升值,并积极占领制高点,控制竞争对手的进入,同时不断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城市商业银行面临问题,依据价值链流程提出下列建议:

(一)吸收资金

吸纳资金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而目前多数股份制及国有商业银行在针对居民个人或小型企业的存款业务上普遍存在效率低下问题,柜台办理一笔普通存款业务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往往超过了客户预期。城市商业银行应大力提高基础业务办理效率,致力更加便捷的电子化业务开发,优化服务以争取更多客户。

(二)金融产品设计和营销

中小城商银行受地区经济发展因素,在人才、技术方面一般处于劣势,加之目前金融产品竞争激烈,中小城商银行在该方面应避短扬长,注重针对性强、灵活的金融产品开发设计与营销。

(三)转账等资金周转

转账业务在大多股份制及国有商行柜台存在手续费高昂、业务处理速度慢的问题,中小型城商银行应在进行成本核算后选取减免手续费的措施,以借用其他银行网点高覆盖率的优势,弥补自身地域局限性,拓宽客户群。

(四)客户服务

大型银行出于提高效率的考虑,面对中小型企业或居民个人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低于中小城商银行。中小城商银行应充分掌握自身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及居民的定位,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五)贷款性质和种类集中度过高问题解决

在规模不经济已经被证实的前提下,城商银行可以考虑与其他地区城商银行联合进行银团贷款的方式分散风险,同时也可采取与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力开发新业务的形式,降低自身风险。

四、总结

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处于一个定位明确的市场中,在综合分析自身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基础上,城市商业银行应尽可能在经过数据检验后制定扬长避短、协调一致的发展战略,实现总体成本最优以及效率提升。就其价值链特点而言,中小城商银行应更加注重开发客户关系、提升服务质量、借力拓展业务以分散风险,同时在自身因客观条件而能力不足方面采取有侧重的弥补,实现总体最优化。

参考资料:

[1] 邹朋飞.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动机与效应研究[J].南方金融,2008(10).

[2] 王国晶.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

[3]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4] 殷雷.从波特竞争力理论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J].新金融,2002,(4).

篇10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发展战略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建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临当前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迁,城市商业银行何以有效应对,是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处境

“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绩效显著的主要原因,即在保持国有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放松国家垄断,使新兴部门进入,利用竞争所形成的“鲶鱼效应”,提高国有部门的效率,带动经济增长。与此相似,我国金融业改革同样走了“双轨制”之路,即在原先国有银行框架内引进中小商业银行,利用“长出”的新体制推动旧体制的变革。

尽管从量的角度,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实力还不是很强,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在经济、金融各个层面上仍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首先,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其次,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再次,有效地化解了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最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程度严重失衡

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这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

(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吉林银行外,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单一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

(三)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却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

(四)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其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多,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这就导致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少数人控制,其贷款受政府意愿的影响很大。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

三、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欧美中小银行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兼并、重组和联合

城市商业银行应兼并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以及寻求同级之间的兼并联合。通过兼并和重组,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能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还能减少不良资产的比例,增加资产实力。统一内控制度建设、统一科技电子化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业务凭证、统一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社会信誉度。

(二)加强内控机制改革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引进人才,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三)正确的市场定位

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经验的总结,城市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行;为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当家理财;参与地方经济改革,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简而言之: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

(四)政府的政策支持

首先,央行应允许城市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的贷款对策和贷款种类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其次,中央银行应扩大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再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组建时间不长且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兼并和重组,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对并购实行免税优惠;最后,政府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多种业务,并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提供支持,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一种国民待遇。

(五)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业务品种多样化原则

各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品种全而精。

2.市场营销高效化原则

要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问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3.营销策略针对化原则

要了解辖内企业和个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中制定营销策略和使用国际惯用营销手段和方法,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使开发的中间产品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徽商银行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丁志杰.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2,(4).

[3]盛松成等.对我国股份制中小银行发展若干问题思考[J].金融研究,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