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施农业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施农业行业分析

篇1

1.1调研目的

了解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否能适应区域设施农业行业发展,特开展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设施农业技术人才需求规模、层次、就业岗位及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为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和完善提供有效数据支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1.2调研对象

(1)铜仁市农业行业、企业专家及法人代表、校外兼职教师等;(2)果树、蔬菜企业、科技园区、生态农业园、农业观光园区、种子公司、花卉设施农业公司及相关企事业单位;(3)思南县农牧科技局、相关乡镇领导、蔬菜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4)07-12届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5)120农技服务中咨询问题的农民朋友。

1.3调研项目

(1)设施农业行业企业对设施农业专业人才需求总量调研;(2)设施农业行业企业对设施农业专业人才需求结构调研;(3)设施农业行业企业对设施农业专业人才能力素质情况调研。

1.4调研时间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

1.5调研方法

1.5.1召开座谈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精心组织安排铜仁市农业行业、9家企业专家及法人代表、课程开发的校外兼职教师等23人进行座谈。座谈会上,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定位、核心课程确定、职业能力开发、顶岗实习和定单培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诸多具有实用性、指导性的合理化建议。1.5.2典型企业走访和问卷调查调研期间,对区域果树、蔬菜企业、科技园区、生态农业园、农业观光园区、种子公司、花卉园艺公司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走访调查,专业教师分别走访了种苗快繁企业上海大地园艺有限公司和铜仁市金农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花卉企业广州番禺区绿之恋园艺有限公司、铜仁市金福园艺有限公司和贵阳市中天花园管理中心。广泛展开了企业工作岗位种类、岗位标准、岗位人才缺口、顶岗实习岗位及其所需要知识、能力、素质调查,并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同时对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05份。1.5.3铜仁市设施农业产业调研结合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各课程组分头调研了铜仁市各区县的蔬菜、果树、花卉等产业发展、产业岗位类型及岗位对毕业生素质、技能、知识的要求。1.5.4毕业生问卷调查7月7日,我们对在农业行业或企业工作的部分07-12届毕业生从事的就业岗位类型、所学知识在工作岗位胜任力及综合应用情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共发出145份调查问卷,回收了98份有效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资料整理归纳。1.5.5120农技服务解决问题分类分析我们对120农技服务过程中,农民朋友咨询的所有问题按病虫害防治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加工技术、贮藏技术、营销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进行分类、分析。1.5.6调研组织各种形式的调研由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牵头,专业教研室组织实施,拟定调研计划。人才需求调研组成员由专兼职教师构成。

2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数据分析

2.1专业人才需求总量数据分析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很快,设施栽培面积约占世界的70%,设施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绿色)蔬菜,打造“贵州蔬菜,特色生态”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品牌形象,到2015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蔬菜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果树、蔬菜现代农业产业的规模壮大,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设施农业技术的专门技能型高级人才。铜仁市的设施农业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趋势,已成为农业产业化一个新的增长点,主要用于蔬菜、瓜果、花卉及园林苗木的生产。2012年,铜仁市蔬菜总播种面积158.7万亩,与2011年相比增长25.2%,果园面积达到了45.89万亩,较2011年相比增长11.3%。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带动和支撑,蔬菜水果生产主要还是以大户或散户种植为主,各地农户重栽轻管;农村劳动力老化,知识技术匮乏,菜园、果园管理较差,效益越差越不管,形成恶性循环。这更需要各相关专业院校培养一大批掌握设施农业技术的专门技能型高级人才。目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7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地市级龙头企业38家;企业员工学历层次较低,大专以上的学历不足5%。通过与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典型企业走访等调研方法,了解到各企业用人单位对大专层次的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急需一批懂知识、会操作,能吃苦的专门人才。据相关部门预测,“十二五”期间仅铜仁市急需约4000名设施农业高技能人才。

2.2专业人才需求结构数据分析

2.2.1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根据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07-12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类型分布比例如下(见表1)2.2.2未来三年用人单位最缺的人才学历比例目前,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和设施栽培的推广,铜仁市的设施农业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趋势,铜仁市周边设施农业相关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相比之下,规模仍然尚小,难以与其它行业企业相比,所以在人才学历需求上,更侧重于中职、高职高专和本科毕业生。2.2.3参与调研单位未来三年所需的人才类型填选人次比例所有参与调研单位均填选了通用性和技能型,同时部分单位填选其它选项。表明用人单位需求较多的人才类型为通用性和技能型。2.2.4用人单位未来三年录用设施农业毕业生的优先应聘条件调查可知,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更注重社会实践经历和职业能力,对于学生干部和参与社团活动用人单位同样重视(图3),而对于学生是否是党员并不关注。通过图4可知,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居首位,这表明铜仁市周边农村缺少具有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的一线技术型人才。另外,新产品开发方面的疑难问题数量有所增加,表明农民朋友有开发新产品致富的意愿,同时也表明今后广大农村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将会呈增长趋势。而农产品营销技术类的问题却未曾涉及,这与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相吻合。

2.3专业人才能力素质情况分析

2.3.1毕业生所学知识在工作岗位综合应用情况通过对07-12届毕业生所学知识在工作岗位综合应用情况回收的98份调查问卷整理与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表2中结果,在各类知识中,社会能力知识(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创业、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环境适应等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最大,方法能力(办公软件、文献检索、数据统计、调研方法、专业技能方法的能力)、生产技术知识、社会实践性知识、安全知识对我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3.2用人单位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综合上述问卷结果和与用人单位专家座谈,了解到用人单位要求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具备的综合能力有:①知识和技能要扎实全面,动手操作能力强;②了解设施农业行业的发展,要了解设施农业行业产、贮、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情况;③能独立从事设施农业植物生产管理,包括果树、蔬菜、花卉的生产与管理工作;④能发现设施农业生产上出现的问题,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⑤具有从事设施农业技术推广能力;⑥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知识和营销技巧;⑦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文明礼貌,诚实守信;⑧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3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收获及体会

设施农业产业是我国目前农业产业中最具活力的农业产业之一。随着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现代设施农业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备受社会青睐,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具有知识面宽,技能点多,就业灵活,就业渠道宽泛的特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目前,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非公有制企业,从就业岗位来看,学生的初次就业岗位接近于设施农业产业的终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设施农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贮藏和营销等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在设施农业各生产环节的就业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就业的最多,两项合计达60.3%;其次是设施农业种苗生产企业,为16.3%;在农产品采后处理企业就业的学生达到6.1%。目前,设施农业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三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但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新产品开发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和营销技巧。

4对专业建设及其改革发展的建议

4.1紧贴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人才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经调研,随着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出现供不应求的现状,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备受社会青睐。因此,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就要与产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接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规模就要围绕区域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2紧贴毕业生就业岗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

根据调研结果,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主要在农产品生产企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企业、设施农业种苗生产企业、农产品采后处理企业等四类企业。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重视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的生产组织能力和推广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具有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来确定。

4.3紧贴毕业生素养培育,加大素质教育课程的学时比例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是反映自己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方面不够突出。这就要求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加素质课程的比例,并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应把学生在校的学历教育与学生的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生涯设计能力、诚信敬业、立志创业等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4紧贴毕业生能力培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篇2

全面掌握镇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二、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为年月日,时期资料为年度。

三、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镇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一)工业源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范围分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1、重点污染源

①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②11个重污染行业中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③16个重点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2、一般污染源

一般污染源是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二)农业源

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渔业及农村生活污染源,对象为分散农户、专业户、养殖场和农场。

(三)生活源

主要普查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农机、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和其他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等。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四)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主要普查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厂)及危险废物处理厂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主要为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脱硫设施、核能辐射、种植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

五、组织实施

(一)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成立镇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下设普查办公室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在镇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宣传科负责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组织协调相关宣传活动;农经中心负责做好工业源,生活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成果的分析、应用;财政所负责落实污染源普查工作经费;

环保所负责:工业源、居民生活源、危险废物处置厂、医院污染源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三产办负责第三产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的普查及相关成果的分析应用;

农服中心负责对种植业、畜牧、渔业等农业源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卫生院负责本院名录资料;

各村、厂会计或环保负责人负责对本村及本单位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篇3

1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标准化管理现状

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即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从而达到确定目标的活动。为规范观光园建设,加强观光园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游客旅游休闲的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办法或标准,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该标准对评定范围、评定标准以及评定程序进行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从事观光农业经营活动,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独立经营实体,包括观光农园、观光果园、垂钓渔场、综合性观光园等类型。评定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定:观光园建设包括观光产品、观光设施、观光园周边环境;观光园管理包括发展规划、观光管理、宣传促销和游客接待;观光园效益包括年接待人数、观光农业的年直接收入、园区绿化与生态环境等。江苏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建设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等前期调研工作的原则要求,明确了主题定位、容量计算、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设计,并对大门与边界、园路、集散广场、水系、假山与置石、建筑物、绿化、环保、安全、标识系统、游览线路等规划设计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河北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编制的总则、前期调研工作、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前期调研工作涉及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三个方面。

规划设计包括主体设定、容量计算、功能分区、分区规划设计、大门和边界规划设计、园路规划设计、集散广场规划设计、水系规划设计、假山与山石规划设计、建筑物规划设计、绿化规划设计、环保规划设计和导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浙江绍兴县柯桥区制定了《农业生态观光园服务规范》,对观光园定义、总则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建设、农产品销售服务、制度与管理等作了规定,特别对园区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等提出了较为细致的要求。山东省旅游局制定了《山东省精品采摘园旅游服务规范与评定》文件,对全省采摘园进行打分评定,旨在让采摘园全面升级,发展品牌优势,规范管理,并为游客提供舒适的采摘、休闲娱乐环境。该文件对于农业观光园的基本要求包括园区、采摘品、安全、交通、设施、服务、管理、环境、活动等方面。园区的具体要求涉及采摘园面积、园区卫生、日接待能力;采摘品的具体要求涉及果品质量、植物间距等;安全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农药化肥施用情况、安全防护设施,通风换气设备;交通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公路质量与停车场面积;设施方面的具体要求涉及交通指示牌、区内引导等;服务包括采摘园线路与项目简介、管理包括管理人员的岗位设定、网站网址建设等。虽然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关规定或管理办法,但是我国目前在观光园管理方面并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仅有的少数管理办法或标准也只涉及观光园建设、评定等,关于观光园其它方面的管理规定甚少,且大多针对种植业主导型的观光农业,并未涉及林业、牧业、渔业等其它类型的观光园。已的关于旅游、服务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虽有些适用于观光园,但观光园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标准的实施方案。

2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的标准需求

休闲农业观光园的类别不同、定位不同、旅游项目不同,以及园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不同,则标准的需求必然不同。例如,地处北京市区或近郊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地理位置寸土寸金,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和宝贵,且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要充分研发和实施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劳动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开展日光温室种植、地膜栽培、节水种植、立体种植等,而且为保护首都生态环境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开展能源、资源、农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所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是必然的选择,生态高效、节约资源可以作为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首要目标。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其它目标,例如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采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方面中的一项或多项作为自身标准化管理的目标。要实现多个管理目标,就需要将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

例如,要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的目标,首先要符合有关生态环境要素如水质、空气、土壤等的强制性标准;其次,设施栽培是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 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耕种的效率和产出,节约时间、人力和成本,目前已有关于日光温室建造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日光温室技术条件、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等,在建造时遵照执行即可,但是很多水果和蔬菜尚没有设施栽培的技术内容,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的实施指南中;第三,节水种植能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北京等缺水城市十分必要,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农业灌溉设备、节水灌溉设备、节水灌溉工程等规范,但目前水果和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中关于节水栽培的技术内容并不十分完善,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第四,立体或架式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温度、湿度、大气、光照,减少对土壤的依赖,种植单位面积生产更多的水果和蔬菜,提高土壤、水、能源的利用率,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立体或架式栽培尚处于研发和推广阶段,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适合立体或架式栽培的水果和蔬菜的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需要研发,然后将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针对园区建设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大门建设、边界建设、园路建设、泊车场地、农用设施、休闲设施、集散广场、景观建设、绿化工程、水系工程等。针对园区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园区线路图、服务项目介绍、休息区服务、讲解服务、培训服务、导游服务、包装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服务人员管理规定、园区卫生标准、游览安全注意事项等。由于观光园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特殊农业形态,通过提供休闲观光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虽然针对观光园的标准并不多,但关于旅游和服务的标准有些也适用于观光园。例如,观光园区内的标识对于游客来说十分必要,能为游客提供清晰的旅游走向和服务指示。

篇4

【关键词】农业发展;特点;问题;对策

会展是各种会议、展览、展销活动的简称。农业会展主要包括有关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种主题论坛、研讨会和各种类型的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等活动,具有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的高聚集型、投入产出的高效益型、经济高关联性等特点,是促进城市了解地方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现代化平台。农业会展经济源于农产品市场交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繁荣,是农业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旅游、贸易等产业一起必将成为颇具前景的朝阳产业。

一、农业会展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农业会展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农业会展与全省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会展作为一门系统工程,与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有较强的关联性,需要其提供完善的服务,满足参展客商的多样化需求。农业会展经济让特色的产业培育出有特色的展览项目。

(2)农业会展能有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发展体系,必须有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农业会展能高效率促进经济贸易合作。

(3)农业会展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农业会展涉及交通、通讯、商业、广告、印刷、餐饮、住宿、旅游等多个行业,可直接或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二、农业会展经济的特点

(1)农业会展经济是一种服务型经济。我省农业产业经过了农业生产的初级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现已逐步向发展现代农业转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三产业将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会展经济能产生可观的直接效益。同时带动了服务、交通、旅游等第三产业消费链,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设施建设。

(2)农业会展快捷有效传播信息、知识和观念。农业会展属于市场调节行为,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展会形式,快速进行展示和推广,并广泛应用于千家万户。特色农产品在吸引众多参与者的同时,不断创造和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促进农业进步和农业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三、我省农业会展存在的问题

山西农业会展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就整体规范性、竞争力、效益水平而言,尤其是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省农业展馆数量少、面积小、层次低,国际化品牌少。由于各地区利益突出,重复办展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整合。

(1)明确政府在会展经济中的定位。一是政策投入和经济投入。在农业场馆建设、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二是为本省企业提供出省、出国参展经费支持。三是协助、配合展会开展推广工作。

(2)发挥农业部门“搭台”的主要作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收入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在扶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但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产品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卖难”的现象。农业会展作为促进农业市场建设和农产品营销手段,政府应在政策和投入上给予大力扶持,积极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在农业展馆租金、企业参展补助以及物流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补贴,调动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农民组织进入市场的积极性。

(3)加快农业会展专业化建设,打造会展经济品牌。农业会展经济应该是一个发展的经济体,应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我省应积极吸取国内外农业会展发展经验,不断提高农业会展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篇5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区域分布,了解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建立*市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动态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提供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年*月*日。

时期资料:20*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污染源普查对象为*市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重点污染源范围:

(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燉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燉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燉鞋燉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养殖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他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沙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市里指导,区、县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80%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由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本次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年*月之前)。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定普查方案和各类技术规范,组织污染源监测,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聘用普查员,开展普查培训。

2.全面普查阶段(20*年*月至*月)。进行入户调查,组织排污单位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汇总、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市级进行审核验收等。20*年*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本辖区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和汇总,报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底前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对污染源普查进行抽查及审核验收,并按程序完成省级上报工作。

3.总结阶段(20*年*月至*月)。建立*市污染源动态数据库,核实修订污染源普查数据。

4.数据阶段(2009年*月至*月)。普查数据,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县(市)区具体实施,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拟订全市污染源普查方案,经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市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3.组织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培训;

4.对各部门及县(市)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5.向市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市普查领导小组的决定普查数据。

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三)部门工作分工。

1.市环保局负责牵头组织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具体实施市管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场的入户调查和数据整理工作。负责拟定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工作方案,组织制定普查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培训,负责污染源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验收。

2.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全市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配合办好新闻会及有关宣传活动。

3.市工商局负责向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单位的登记注册资料,并协助做好单位清查工作。

4.市发改委和经委负责协调企业做好工业污染源普查配合工作。

5.市建委、市政公用局、市容环卫局负责协助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的普查。

6.市公安局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工作。

7.市农业局负责牵头组织农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污染源的普查,组织制定农业普查工作方案、工作细则和技术规定等,组织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组织实施农业源普查并对相关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审核等。市畜牧办具体负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污染源普查。

8.市卫生局负责提供医疗单位名单,并配合做好危险废物中医疗废物的普查和数据审核工作。9.市统计局配合环保部门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和有关具体政策,做好普查所需资料的提供和有关资料的衔接工作,参与普查相关数据的核定和普查结果的分析工作。

10.市财政局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11.*警备区负责组织驻济军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四)培训。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各县(市)区普查办负责人、骨干、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培训。各县(市)区负责选聘本级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五)质量保证。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规定,指导全市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各县(市)区普查领导小组要根据市里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各县(市)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组织调查。

(六)宣传动员。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文件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

五、普查经费

全市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各县(市)区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市级财政主要承担以下方面的经费保障: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运转;制定全市总体方案、编制各项普查技术实施方案;编印全市各类污染源普查培训教材,对市级普查办负责人和普查骨干进行培训;开展宣传工作;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数据的采集、分析测试、质量控制;农业污染源样本测试;普查数据的汇总、加工、分析和建档;建立市级污染源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普查验收与总结等。

各县(市)区普查经费分别由县(市)区财政部门安排,主要用于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污染源的数据采集、分析测试和质量控制工作,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篇6

当前,大力发展以农业示范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工商资本大量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各地农业生产示范园迅猛发展,园区小则上百亩,大则上千亩,农业设施生产和规模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设施生产产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缺乏科学的规划,园区管理成本高、收益低,导致亏损,温室棚型设计不尽合理,新技术推广应用困难等。为此,我们走访了石家庄市109个设施生产示范园,找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

1 农业示范园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建成的大型设施农业示范园,管理者多是其他行业转产过来的,对农业生产缺乏综合理解和把握,新建农业示范园区外观很漂亮,但由于生产管理不到位,产量只有农民种植的50%,许多出现了经营困难情况。目前已有11个生产基地出现重大经营问题,设施闲置甚至濒临破产,占所调研园区数量的10.1%。

1.1 缺乏科学的规划,实际建设与生产需要不匹配

建造者多数是从其他行业转型做设施农业,自己投入了资金,并争取了各级政府大量的扶持资金,但由于是外行,缺乏对设施农业生产的足够理解和规划,多数农业示范园在未进行充分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就效仿他人,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在没有确定好生产规划之前,就盲目地开始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好了才想到规划生产,造成基础建设和生产不匹配,造成严重浪费。出现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示范园区在建设前期缺乏科学、务实的规划思想和指导原则,功能定位不准,发展目标不明。

1.2 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制约了园区规范化发展

多数农业示范园区在建造之前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致使园区的设施建造盲目,加上目前政府没有对农业示范园的设施建造提出明确的标准,因此形成了“设施群”示范园。由于建设者多是其他行业转产过来的管理者,不同行业间差别极大,造成了“重建设、轻管理”,运作效率低的局面,不能建立有效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如今好多农业示范园区由于运营艰难,多数选择将设施一次性出租给农户,收取租金,更有甚者,农业示范园区荒废、转产、乃至倒闭。众多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不但起不到示范推广的作用,反而成为当地负担。巨额资金规划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既不能实现产业化发展,更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究其原因是农业示范园区的宏观管理滞后,比如项目建设中缺乏专业技术论证和监督,建成后缺乏管理和跟踪评价;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标准、指标等缺乏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多种因素共同制约了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

1.3 示范园区缺乏专业人员指导,配套设计建设不完善

由于建设者对设施农业生产缺乏经验,忽略了配套设施的建设,造成重复和建设不规范,比如栾城某示范园区开始设计的是全钢无立柱温室,由于盲目引进外地建造技术,缺乏有效技术监管,结果施工中钢材使用标号不达标,造成温室被雪压变形的情况,不得不全部增加立柱支撑,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类似现象还有很多,如:所调查的109个园区中,只有无极县的一个示范园区有简易排水设计,其他基地几乎没有排水规划,造成温室在雨季生产中常常发生倒灌现象,严重者温室倾斜倒塌。再者几乎所有基地都缺乏农用物资循环转化、生产垃圾处理的设计规划,造成园区生产垃圾堆积、病虫害传播加快。

1.4 设施类型单一,土地利用率低

目前农业示范园区使用较多的日光温室规格为长100 m、宽11 m、高 4.2 m,后墙底座宽6.5 m,棚间距6.5 m,占地面积约0.24 hm2,种植面积约0.09 hm2,多数有3~5排的立柱支撑,每个温室造价在12万~25万元。由于后墙底座和棚间距均达6~7 m,土地利用率很低,实际生产面积仅占土地面积的38.9%,棚间绝大多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1.5 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管理水平低

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管理有集体管理和出租种植2种模式。调查的109个农业示范园区中,公司集体管理的有7个,以出租形式经营的有102个。统一管理的园区缺乏规划和管理,产出率不高,同时管理者有轻农思想和盲目崇拜相信外地技术人员,生产用工成本上涨过快,造成了诸多问题,如元氏县某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区面积(按支付土地流转费用面积计算)67 hm2,2013年雇佣蔬菜管理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56人,每年支付工资达到120多万元。

2 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建议

2.1 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发展特色产业

紧紧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要目标明确,遵循先定生产目标、再规划、最后建设的整体思路,做到“建能所用、用就最佳”,突出主体产业,明确主要生产目标。设施农业园区应从设施建造、节水、排水、能源循环处理、非生产用地面积等方面制定建设基本标准。一是确保有生产技术规范;二是有专业生产管理人才;三是严把产品质量,加强农资规范使用,全面推行产品市场准入、基地准出和质量溯源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2 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物质装备,提高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示范园区设施配套建设,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保证道路交通顺畅,水、电、通信等设施配套完善。要积极与当地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对接,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充分运用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等先进设施,积极推行高效生产、节水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植株嫁接等技术,有效提高设施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示范园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为现代设施农业高效、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3 加强园区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规范发展

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生产安全、绿色产品为主攻方向,把设施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害化作为衡量设施农业基地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确保设施生产的持续良好发展。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保障现代农业示范园健康发展。联合当地农业技术研究服务机构,系统为园区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农资安全使用、园区发展规划等服务,促进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帮助园区负责人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园区整体管理水平。

2.4 培育联合发展经济结构模式,稳定生产基础

调研发现,农业示范园区运行中,劳动力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70%~75%,因此,要想使示范园区正常运转,就要引进现代化的农业管理理念,加大与从业者多方面的联合,减小从业人员的流动性、积极为从业者进行综合技术培训、鼓励其用劳动力入股、建立起示范园区建设者统一管理下的规范化生产模式;减少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对立情绪,努力形成示范园区管理者与从业工人“同效益、共风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纽带模式;培育从业者主人翁意识、减少生产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示范园区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篇7

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趋势、工程装备、高效栽培、环境调控等热门话题作了报告,内容精彩纷呈。其中,李天来院士作了“番茄畸形果的成因及防控技术”主题报告,从诱导番茄畸形果发生的内外因素、番茄子房心室的遗传分析、番茄子房心室形成的分子机制、番茄畸形果发生的防控技术等方面对番茄畸形果的研究进行了讲解。杜永臣研究员则结合各地实际案例,介绍了蔬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阐述了蔬菜生产机械化的特点与具体需求。

会议同期还组织了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活动,北京华农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众博熙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展示了设施园艺相关的最新研发产品,方便与会代表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方向。《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编辑部也参加了本次会议,为设施园艺从业者搭建信息交流的平_,助力设施园艺产业发展。

会后还安排了实地参观考察活动,与会代表前往天津大顺国际花卉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齐心菌类种植有限公司,了解当地工厂化花卉、菌菇周年生产的全新模式以及各类设施园艺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篇8

关键词 职业资格认证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47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Agricultural Facil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Promotion

FAN Jingjing, ZHANG Baoren, CAO Hui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Weifang University, Weifang, Shandong 261061)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ina higher stratification education, how to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combined with local advantages is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for local college. Practical teaching is the key of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ideas and practices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promoti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of Weifang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facil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ere analyzed and described.

Keywords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Agricultural Facil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在我国,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体系,而职业资格认证是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两种制度体系在教育的许多方面都有区别,①而将职业资格认证与高等教育衔接的研究多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针对应用型本科如何引入职业资格的认证研究少有报道。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而应用型大学正是大众化教育办学多样化的一个具体表现。要落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完成高素|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尤为重要。要想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②

山东是设施农业大省,而潍坊是设施农业的发源地,设施种植、设施养殖水平全国领先,有着明显的地方优势和特色。潍坊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新兴专业,如何以该专业为试点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整合在一起,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完成由传统的单向人才输送向现代双向互动人才培养的转变,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明确设施农业人才需求标准,确定职业资格认证推动模式

首先对“两区一圈一带”周边城市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研,了解了设施农业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类型、职业用工标准,职业认证标准;调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职业要求、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工作满意度及其对学校教学的信息反馈,多方面搜集有关资料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职业资格认证推动型设施农业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目标(见表1)。

表1 职业资格认证推动模式

2 构建职业资格认证推动型“一体两翼”式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对设施农业人才需求,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资格认证推动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是以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为中心,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成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技能课三大模块。以实践教学为线索,通过校内实践、企业实践、职业资格证考取最终将这三个模块串接起来,最终构建了以技能应用能力与综合技能培养为主体、以基本技能培养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实践教学体系(图1)。

图1 职业资格认证推动型“一体两翼”式实践教学体系

3 整合实践教学能力模块,筛选职业标准实训项目

为了达到所确定的职业资格认证推动型的实践教学目标,首先将专业实践按能力要求从低到高整合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大模块。再根据每个模块的培养目标确定实践课程,并制定每一门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指导书。最后根据课程或专业的要求筛选职业标准的实训项目。筛选和设计实训项目应侧重于职业标准要求,并与自动化控制、物联网、土木工程等学科发展相结合。将实训项目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三大类。基本、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应强调规范操作,同时更加注重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科学性的培养;综合训练项目要求完成一项成果,譬如一项发明专利、一个新工艺设计、一个品种、一项服务或一个策划等。强调突破低层次、机械重复、仅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的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在生产实际中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图2所示)。

图2 职业资格认证推动型实践教学内容

4 实施教师职业资格认证,打造“双师、双栖”型师资队伍

根据教师的专业方向,安排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并且相关职业资格证。同时要求引进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更新知识结构,增加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聘请国内外本行业优秀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突出应用型教学的前沿性、新颖性和现实性。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教学团队、学术团队和学科梯队,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思想活跃、了解社会需求、实践经验丰富的“双栖、双创”型师资队伍。

5 实行学生考核“三证制”,构建科学实践技能评价体系

毕业生除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以外,还需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建立了职业技能与能力评价体系,如制定了科学的评价标准,推动实践教学改革。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提高专业技能培养的效率、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各种实训或课程采取开放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譬如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将主干课程化分为若干教学模块,按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训的考评,把技能鉴定的一次性考评转变为动态的多次模块考评。逐步建立起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专业实践和毕业实习成绩以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三者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

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177)《依托区域优势,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潍坊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资格认证推动型设施农业科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依托区域优势(201536),《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高素质特色应用型人才》(201546)

注释

篇9

2004年、2005年两年,林甸县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总需求27721万元,实际投资总额83162万元,占总需求的30%,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分析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人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农民收入低,没有能力向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林甸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9亩,而且低产田面积较大春季干旱,秋季雨水又偏多,抗早排涝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业生产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大,收人很不稳定。2003年一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人分别是836元、2421元和3044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农村仍有近70%的农民需要借人资金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大部分农民没有能力向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投资。

2.地方财力不足,政府衬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投资较少。林甸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收不抵支。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2.05亿元,其中本级收人0.63亿元,支出2.53亿元,县财政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投人资金111万元,占总需求的0.79%。虽然国家每年都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投人资金,但需要省、市、县匹配约50%的项目资金额度,因林甸县级财政困难,匹配资金额度往往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影响了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进程。

3.金融部门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信货支持盲点林甸县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城市信用社4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目前,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以小额农户担保贷款为主,农户联保为辅,额度原则上限制在3万元以内,用途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银行在乡镇的网点已经全部撤并,每年仅对农业龙头企业投放微量贷款,没有投放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贷款。大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比较齐全,但从1984年以来一直未发放过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贷款。

、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1政府要增加匹配资金额度,保持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连续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保持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连续性,建立长效机制,每年投放部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断扩大喷灌面积,最终达到抗旱排涝、提高农业综合产能的目标。

2_农村信用社在扩大资金来源的前提下应发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采取扩大资金来源的具体措施:一是广‘泛吸收存款;是在改革试点中,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进行次增资扩股,壮大资金实力;是积极申请支农再贷款或在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后,资金规模增强时,替换或挤出一定数量的可用资金,支持农业水利设施建设。

3.尽快明确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可以考虑在粮食收购流通体制改革后,把支持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贷款投放纳人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范畴和业务范围

篇10

1.农业物流含义。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的组织及相关联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一切物流活动的总称,涉及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等功能要素,因此农业物流含农业生产物流、农资物流及农产品物流[2]。本文侧重分析土地流转对农资物流及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农业物流特点。农业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首先农业物流服务对象多、层次广,物流量大。因为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还包含林、牧、副、渔业等,这些产品都直接与人民生活需要息息相关,所以其商品率较高、物流需求广、物流量大。在整个农业供应链中,各种农产品和农资离不开供应商、分销商的支持,在一个连续的供给与被供给的过程中实现增值[3],所以农业物流服务对象多、层次广。其次农业物流要求高、难度大。农业物流与城市物流相比有其特殊性,其服务对象不同于无生命的一般物品,要求鲜活度更高,对物流中加工、储存、运输、包装等环节有特殊要求。另外由于农业季节性较强,物流需求不均衡,对库存管理及运能调节带来一定难度。再者农业物流是一个双向物流系统,是解决农民“卖难与买难”的问题,双向物流系统,不仅要解决商品的流动,还要构建农业物流的供应链、价值链与服务链。

二、土地流转为农业物流提供的契机

1.土地流转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据初步统计,截止2010年底,亳州市土地流转数量及规模。其中,利辛县张村镇王郢村民王某2005年与林业、水务部门和当地群众协商,以荒滩地90—180元/亩、农民承包地260元/亩的年租金,租赁了西淝河堤坝和耕地2300亩(其中有河面300亩),租期10—30年,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林木近12万株,林下间种牧草,养殖黄淮白山羊、皖西大白鹅、土鸡等,年组织销售活羊100万只、鹅10万只、鸡3万只。为了能实现良性循环,其所获利润90%都投入到了道路、仓储、运载设施、以及计算及信息通讯设备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规模化流转,为农业物流发展资金短缺解了燃眉之急。

2.土地流转为农业物流破解人才匮乏难题。土地流转后一方面使部分农民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但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大批的行家里手加入到农资及农产品物流经营行列,一批有胆识、懂经营、会管理、有人缘的能人大户和志愿者投入到农业经营的龙头企业。此外,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下,大批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很多直接从事与农业物流相关的领域,如专业化种植、循环养殖、农产品经销及农资等行业。土地流转,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而且亳州市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刻,并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可以说土地流转成为吸引人才向农业物流领流动的“引水渠”。

3.土地流转为农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在土地流转中,随着非农资金进入土地经营市场,一些实力雄厚、科技力量强、管理人才丰富的优势企业也积极投身农业开发。如亳州市民营企业家尚某从出资500多万元,在谯城区双沟镇柴楼村发展260多亩设施蔬菜,每亩纯收益可达8000元;亳州市运通公司也投资500多万元,在谯城区魏岗镇兴建了皖北最大、占地150亩的鹅肥肝生产基地,年出栏郎德鹅20万只,利润在200万元以上。他们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路子,所以非常注重信息化建设,普及了条形码应技术、应用了POS销售系统以及GPS设备等,投入多、规模大、起点高的非农资金介入,不仅使农村资金、人才得到调剂,也使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此外,为了规范土地流转,目前全市已在65个乡镇,238个村设立了村信息员,初步建立起了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和农资信息网,成为推动农业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名副其实的“调速器”。

三、土地流转对农业物流的挑战

1.土地流转对农业物流模式产生冲击。农业物流模式是指在物流过程中由物流主体、物流渠道、物流环节以特定的组合来完成商流、物流、资金流的转移,从而最终完成流体交换的方式[4]。为了掌握亳州当前农业物流主要模式,课题组特对三县一区农户购销方式作了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目前亳州农业物流主要从基层批发、零售市场开始逐级流通,中间环节多、渠道广,供应链中各成员主要是竞争或所有关系,物流效率较低。而土地流转后,农业物流的流体、流量、流向均逐步增多,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一麦一豆,零买零卖及格式化的流动方向,要求物流载体专业化,流程科学化。所以必须构建新的物流供应链模式[5]。流体主要是通过批发市场流通,而大多数批发商没有低温仓储设施,不能满足鲜活品的储存及运输要求,且农户在采集、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操作不专业,也造成腐烂、变质等浪费现象,据统计,全国农业物流在这方面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5%以内[6]。此外,分销渠道过长,质量等监控也难以保证。下面是改进后的供应链管理渠道。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的生产经营,物流需求变得较为集中,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也日益完善,供应链中以超市配送中心为核心连接的各成员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如图-3所示),发挥各方优势,实行集成管理,由竞争关系转为合作与联盟关系,以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土地流转加大农业物流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就目前亳州土地流转情况分析,流转区域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多靠近乡镇干道附近,偏远地区较少试行土地流转,一些群众认识上还有疑虑和担心,存在“惜地”心理。从流转范围分析,发达乡镇流转范围较大,很多与科研单位、企业和村外人流转,落后地区土地流转则多发生在本村亲戚之间、邻里之间,以村内流转为主。因此不同地区物流需求存在不平衡现象,流转较好的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各种物流资金、技术、人才等会大量流入,物流服务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并容易与其他物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对接。较落后的地区,不仅会因落后的交通设施提高农业物流成本,现有的物流资源还会向外地流失。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随着各地土地流转状况不同,农业物流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会加剧。

3.土地流转为农业物流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可持续发展理论,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物流活动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土地流转,人民增收、带动就业、盘活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会引起农业物流总量的增加[7]。然而由于人们消费意识、消费观念和水平的限制,农业物流的绿色理念及可持续发展意识远远达不到。首先土地流转后,在生产物流中需要使用大化肥、农药等农资,由于农民缺少科学知识和安全意识,会给自然和人类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其次土地流转后,农村市场越发繁荣,人口流动性加大,产生大量的塑料等包装物,由于缺少科学的工艺和技术,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垃圾迅速增加,除一些被简单的填埋处理外,大多垃圾被随意露天堆放或被焚烧处理,对环境带来巨大破坏;再者在引导和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流转的土地部分没有种植粮食作物,而是选择了种植蔬菜、烟草、花卉、树苗,或者直接用来挖塘养鱼、修圈养畜。虽然土地用途仍然属于农业范畴,但这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可持续发展要求。

四、对策分析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土地流转环境下,农业物流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改变农业物流落后局面,抓住机遇,走出物流“瓶颈”,就亳州市来说迫切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引导农户向农业产业化企业、种养大户转让土地经营权、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在此基础上构建农业物流管理机制,政府牵头构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出台科学可行的农业物流战略规划,鼓励发展农业物流,培育龙头企业,成立行业协会或农业物流联合会等,实现农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