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篇1

关键词:统计学 经济学 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就是一种明显的统计行为。可以说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统计活动在拥有相同的历史,而这也充分说明了,统计与经济历史悠久。但是统计理论与经济理论诞生同一时期,而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关系。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经济学与统计学在发展中互相促进,两者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进步空间与交叉可能。

一、统计学与经济产生与发展

统计学与经济学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作为独立学科,两者发展已经历经了几百年,根据两学科的发展,也都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与发展阶段。古典时期的统计学共跨越两个世纪,存在于100年的时间里,而这时刻就是处于萌芽状态。古典统计学主要包括政治算术、赌博数学与国势论。这三时期的发展都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概括而言,在萌芽阶段的统计学时期已经产生了将统计活动作为一种理论来总结统计学,而这并不是偶然。而这首先就是因为欧洲各种实践活动经验积累已经达到了理论的程度。古典统计学与古典经济学在共同的环境下不断完善,同时也不断的进步。从细致方面来说,古典统计学与古典经济学存在着这几个相同之处,首先,产生背景相同,统计学与经济学的产生都是在早期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争夺的财富,在争夺海外殖民的时候也被作为争夺的财富。其次,目的相同,即都是为能够富强国家财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而产生的。在这样一个时期,古典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追求国家财富。最后,研究的主体相同[1]。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从萌芽发展来看,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市场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矛盾与社会经济合计。而在此过程经济矛盾与社会矛盾共同发展。就统计学与经济学不同。

在研究统计学与经济学产生的过程中,两者可以称得上是共同生存又共同发展。唯有经过他人的整理,就会觉得有实在感。无论是对于学生都参与的发展的变革过程中,为双方面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而言,统计学与经济学相互结合在一起。

二、统计学对经济发展的运作

从实施的教学来说,如果没有数字与统计分析,进行经济分析后就包含了分析与量的发生。可以说,经济离不开统计学的支持。对于任何经济学家而言,擅长运用统计资料与方法。

(一)经济学属于实证学科

从最初牛顿提出来实验科学方法,随后他人在此基础上开始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已经开始从中世纪的神经教义演绎推理的桎梏脱离出来。经过观察、经验、数据与统计方法,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那么经济学的发展就没有基础,也就没有过程,因而也就难以形成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来对相关的经济学行为进行概括。如果缺乏统计学与统计学实证理念,那么经济学就很难获得长远的发展,也就难以获得统计学相关理论的支持。

(二)经济学属于政策科学

从发展的最初阶段,经济学就是为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而服务的。因此,政府政策是经学研究必须面对的。《国富论》的出现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各方面可以看出,经济学属于一门政策性的科学。在设计政策的时候需要将量作为分析的根据。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政策的设计与决策以及现代化阶段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量的分析基础上。而这些都是经济学发展的基础。在统计学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学的这一项特点,促使统计学极大地促进了统计学的发展,并且统计学为后期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经济学属于道德学科

任何学科的发展必须建立在道德评价的基础上,也就是价值评价与伦理评价。这对于统计学和经济学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没有量的分析就直接进行价值判断和伦理判断,就会使得这种判断显得非常苍白。这种判断是经济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2]。而研究统计学可以为这种研究和判断引入量的维度。量的维度是建立在研究和判断的基础上的。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学发展的有根据。注重积雪对社会结构发展的影响。但是这这过程还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对社会分层方法也有单纯质的分析,可以透视社会的结构功能。

(四)经济学属于资源配置科学

研究经济学的本质就是要将社会资源配置更科学,而这就肯定会涉及到资源配置的方式。与此同时,还会对资源的计量和配置数量进行分析。而这些都需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分析,来理解,这样才可以保证经济配置资源达到最佳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同时可以保证各种资源能够达到最佳的配置状态。而这些都需要经过统计学分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统计学与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互动性。而这些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学科的独立发展,但是又相互的联系。在了解相关原理与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其中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统计学中位教学

如何确定中位数呢?首先是中位数位置的确定,其次是数值大小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一般来说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当变量值个数较少且为非连续变量的情况下,则资料不必分组。在未分组资料中,中点位置=(n+1)/2,式中n代表变量值个数。当n为奇数时,中点位置所对应变量值即为中位数;n为偶数时,则中点位置的前后两个变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即为中位数。

例如: 有5个人的工资额为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则中点位置为3[=(5+1)/2],中位数即第3个人的工资额700元。如果4个人的工资额为500元、600元、700元、800元,则中位位置为2.5[=(4+1)/2],中位数为第2个人和第3个人工资额的算术平均值650[=(600+700)/2]元。

(二)当变量值个数较多的情况下,无论是连续变量或是非连续变量,则资料一般进行分组。因此在变量数列分组情况下(组距式数列),如何确定中位数呢?在教科书中,确定中位数位置一般采用∑f/2而不用(∑f+1)/2,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三种说法:

1.在次数分配数列条件下,如果采用(∑f+1)/2会使采用较小制累计和较大制累计所确定的中位数所在组数不同。

2.对数列中这一中间分割点,如同几何学中所指不见空间的一点,所以应为(∑f)/2,而不用( ∑ f+1)/2。

3.对连续变量数列的情况用∑f/2,而对非连续变量数列的情况用(∑f+1)/2确定中位数位置。

以上三种观点的说法对吗?笔者认为不妥,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为什么?首先上述第一种观点并不是必然现象,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的《统计基础》一书,第77页例4-23为例:

我们通过计算发现,不论采用较小制累计或采用较大制累计,无论采用∑f/2或(∑f+1)/2,可得出其中位数是第5组同样的结论,不过计算出的中位数的数值不同。因此第一种观点不能支持的。

第二种观点,它同样是一牵强附会的观点,因为它不符合统计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宗旨。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看,它有四方面主要的特点:1.社会性,统计研究的内容、形式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在社会现象中,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是融为一体的,因此,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认识现象的前提条件 和基础依据。2.整体性,即统计研究的对象并非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表现,而是总体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看问题应从整体角度出发。3.具体性,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数量是具体的数量,而不是抽象的数量,它是具体事物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数量表现。4.数量性,统计是研究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是在定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定量研究。再者从统计方法而言,无论是从定性分组的角度,还是综合指标分析方面考虑,或从大量观察的方法来看,要求我们分析研究问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把问题单一化,而应当将质与量有机联系起来 。

对第三种观点,更是难以成立,因为不论次数分配数列是否是连续变量,只要没有一组累计次数正好等于∑f/2,就不影响确立中位数所在组数和数值。

在什么情况下用∑f/2与(∑f+1)/2作为中位数的位置采用插补法计算出两种不同中位数呢?即当次数分配数列是非连续变量,∑f为偶数,而某一组累计次数正好等于∑f/2时,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如下资料所示

某车间日加工零件数资料如下:

关于中位数位置及数值计算方法有:

1、若采用公式∑f/2,则有∑f/2=56/2=28(人),中位数在第二组;

其数值大小则有Me=L+[(∑f/2-Sm-1)*i]/fm=60+[(56/2-12)*9]/16=69(个)。

2、若采用(∑f+1)/2,则有(∑f+1)/2=(56+1)/2=28.5(人),暂且认为中位数在第三组;则有中位数值为:

Me=L+[(∑f/2-Sm-1)*i]/fm=70+[(56/2-28)/15]*9=70(个)

上述两种方法都是不正确的,按照中位数本义,此中位数的具体值应在69~70之间,也即是69.5(个),上述结果也是可以通过观察看出来的。因此中位数数值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通过观察而定,在无法确定时,才用插补法计算,而近似估计,此法也并不精确,不过是一个估计值。通过上述分析,对中位数确定采用(∑f+1)/2或(n+1)/2更合理。即使采用∑f/2作为参数,也应在使用中分清前提条件,尤其认清中位数中“位”的重要性,以及“数”的来龙去脉,把握好“位”与“数”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专业教学设计;项目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平台;实训教学体系

一、把握专业职业能力的“四个特征”

1、“动手”与“动脑”。在“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多的表现在应具备“动脑”能力。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断决策以及各种方案和策划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

2、“管物”与“管人”。如果说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大多面对的是材料和设备等有形物品,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协调、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不管是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过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管理点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随时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这就需要管理作业人员具有随时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单体”与“协同”。从管理的组织原理看,绝大多数的管理项目不可能是“单体”作战,管理的层级组织注重的是协同效率。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在组织环境和系统内的合作、服从、交流和领导的职业素质。

二、抓好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环节

1、界定行动领域。行动是指职业人在特定职业岗位上根据职业行动目标所进行的职业活动。行动领域是一系列职业行动的集合,其载体是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任务)。界定行动领域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基础,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织研究小组,在企业第一线进行深入调研。确定行动领域应重点考虑业务范围的一致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业务流程的范例性、经营目标的统一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职业能力的聚合性和产品流动的增值性等原则。

2、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即是课程。在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中,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不是。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应保证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过程的连续性、行动目标的指向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3、学习情景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并不排斥职业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学习情境设计原则包括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标的特殊性、能力结构的层次性、职业行动的针对性、学习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职业领域的拓展性。

三、正确处理项目课程教学的“五个关系”

(一)工作过程、工作项目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关系

通常,只做职业岗位分析所带来的问题是,大多数职业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业,不同规模和经营范围其职业岗位设置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单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的课程体系构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分析并不排斥职业岗位分析,而是二者应做到有机结合。它的具体表述应是: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项目。这样职业人通过完成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是链条与结点的关系。工作项目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而工作过程和其过程目标的实现则要求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二者的有机合成构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

(三)工作项目中“大项目”与“小项目”的关系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有的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比较明显,如会计、市场营销专业等,由此,应首先明确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项目;而有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不明显,则首先应确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的实施排列工作过程,而一个具体工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又要通过“小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其项目目标,这就出现了在课程开发中“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

(四)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在课程开发中,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是对应关系。其中,应把握的要点是,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工作任务应和课程相对应,有时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多项工作任务,但不允许一项工作任务对应多门课程。如果出现此情况,就意味着应对该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仓储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和运输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分别体现在仓储业务操作和运输业务操作两门课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就应经过整合独立开设“物流设备操作”课程,从而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同时应明确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从而为制订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奠立基础。

(五)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应以兼职教师为主”,这样的要求无疑是经过认真调研,是科学、可行的。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在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同讲一门课程,依据同一个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因此,专、兼职教师必须彼此熟悉,相互沟通,双方的合作应作到“零缝隙”,否则专、兼职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各自的专长,但偏离了课程标准,则不可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其教学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六个平台”

1、专业建设平台。在专业建设平台上的合作项目应包括: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开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评估、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对此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据行业标准,聘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实实在在参与上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开发平台。在课程开发平台上的合作项目重点应围绕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是示范专业的主要建设项目,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上述项目的建设必需有企业深度参与。

对此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选择并深入典型合作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共同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依托企业选择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发企业管理案例、广泛汇集企业真实的制度等有关资料等。实践证明,离开了企业的支撑和帮助,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也很难做出示范。

3、实训教学平台。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应占实训教学时数的80%以上”。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生产性实训应体现在生产过程、生产场景、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等方面。在实训教学平台上,校企可以通过课程内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场景和职业岗位上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逐渐做到校内教学与企业真实的职业岗位“无缝对接”,并逐渐过度到“订单培养”,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4、项目研究平台。项目研究对于校企双方是双向的。一方面,在示范院校和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教学研究项目,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及其运行机制等。上述教学研究项目只有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项目,企业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师所具有的科研能力优势,结合企业需要,真题真做,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5、专任教师培养平台。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普遍缺少企业经历,从而不具备“双师素质”和“双教能力”,这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在专任教师平台上,院校的青年教师可以有目的、带项目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是教师团队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6、培训与服务平台。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项目咨询等。在培训与服务平台上,校企双方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共同开发员工培训和服务项目,共同制订培训大纲和实施方案,通过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师接触企业实际,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极好机会。

五、实施“五个环节”,建立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

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是指:根据认知规律,构建以“单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即“点——线——面”为一体的技能训练系统。

其中,“点”是指岗位单项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单项操作技能,其载体是工作任务链的节点,单项能力尚不能完成该工作任务的全部技能操作。“线”是岗位能力,即在特定岗位上,履行职责,根据工作过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备的技能,是单一工作任务链上相关技能的集合。 “面”是指专业综合能力,即适应轮岗、转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务链相关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点、线、面实训教学系统的实现方式为:

岗位单项能力=课程实训+综合实训

岗位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

六、建设具有“七个结合”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1、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内的实训是指,在该课程中的学时范围内,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应安排的实训环节。其形式为企业参观+校内计算机软件模拟+沙盘模拟演练+相关设备操作;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已经完成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进行的综合训练,其实现方式应是在真实场景下的生产实训。在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力求符合生产性实训,学时应占总实训学时的60%-70%的基本要求。

2、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仿真模拟实训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形式之一。从目前看,仿真模拟实训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实训和沙盘演练模拟实训。仿真模拟实训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虚拟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条件、流程、数据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关于“建立虚拟工厂和虚拟车间”的基本精神。由于仿真模拟的实训过程体现了企业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经营过程,尤其是符合经管类专业“实训应设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仿真模拟实训应视为生产型实训。但是在高职经管类有的专业中,实训过程只依靠仿真模拟是不够的,应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进行设备操作,接触到真实的合同、凭证和单据。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将仿真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训练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

3、“动手”与“动脑”训练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培养体现了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特征。在这里尤其要强调注重学生“动脑”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有的公司开发的“沙盘模拟演练”以及课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与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应当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

4、课程教学与技能取证相结合。“双证融通”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经管类专业中,许多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充分体现了行业标准,因此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取证在学生的知识和素质培养以及技能训练中,其内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所具备的实训功能和开出的实训项目也应当与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由于条件所限,经管类专业有的实训项目在校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两个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各自发挥优势,开发不同的实训项目,并且互为补充,以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

6、校内实训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示范专业在建设中必须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做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向社会开放也可以进一步搞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府投资与企业共建相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资金,做到校企共建将会改变实训基地的性质,使其具有双重属性和不同的服务功能,这对校企双方是双赢的。经管类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吸收企业资金,逐渐使实训基地和企业环境做到“零距离”,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参考文献

[1]黄克孝.“中等职业教育多元整合式课程模式的开发”研究报告[G].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教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成果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作者自2013年担任统计学的教学工作,并于2014年底获批滨州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柔性教育视域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职业化改革与实践研究》,将柔性教育理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本文中选择滨州学院2013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2014级会计电算化专业统计学成绩为实验对象。   

(二)应用效果滨州学院2013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1-3班学生为127人,2014级会公}电算化专业1-8班学生为342人,为消除人数不一致影响,选择学生成绩按分数段分布作为比较对象,如下图所示,其中2013级的数据系列填充格式为大棋盘,2014级的数据系列填充格式为小网格。

让学生确立目标成绩并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在学期末考核前再让学生陈述本学期的课堂表现成绩,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与认知,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最后将学生的总评成绩与考试分析反馈给学生。通过初期确立成绩、考核前陈述成绩、考核后反馈成绩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知到目标的最终完成是需要自己的过程性努力来实现的。   

(三)教学计划弹性化  

 教学计划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用更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因而,在经管类专科学生统计学教学计划制定时,更突出基础性与应用性,要求所有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而对其余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与未来职业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改变固定的周课时分散教学,采用集中式授课学习。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随之进行课程考核,获取相应学分,并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与职业需求学习新的内容,而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可以利用超星学术视频等自学系统外加教师的课外辅导继续学习,掌握之后再进行考核。这样通过实施差异化教育,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实现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模块化   

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打破目前课程体系的“刚”性结构,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其基本思路是根据教学内容内部的逻辑性分成相互独立的学习模块,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块学习,以充分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经管类专科学生统计学教学模块可以分为理论内容模块和实践内容模块。其中,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分为基本知识、调查技能、整理技术、分析方法四个模块;实践内容模块分为基础模块与应用模块,基础模块主要是数据的录入与编辑、图表制作等,应用模块主要是理论教学中的问题用E' XCe计与SPSS进行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职业需求定制自己的学习内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性学习。   

(五)教学过程互动化  

 教学过程含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环节,“教”与“学”要保持合理的互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教授的实效性。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并进行讲解。实践教学多为技能训练内容,由于学生基础差、操作少等原因,在动手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要求学生回忆老师操作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并就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式提问,适当提示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篇5

随着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每一位机关干部的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2010年和2011年的机关办事人员公开选拔中,为体现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公开性与公平性,我们自行开发的《公安海警学院机关公考演示文稿子系统》,具有用户注册、动态随机出题、考试时间控制、自动判卷、题库维护、后台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解决了试卷自动生成、答案自动比对、题目自动批阅等难题,使得选拔过程从出题、考试、判卷等程序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二、需求分析

1.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主要分为五个模块:登录模块、考试模块、考题管理模块、试卷生成模块、数据库模块。

(1)登录模块,可选择考生、教师两种身份登录系统。根据各自不同的权限,分别进行各自不同的操作。

(2)考试模块,为考生进行在线练习和考试之用。考生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自动选题。由于在考试模块中运用了倒计时功能,考生在使用在线考试时,可以模拟真实考试的情况。考生交卷后可以立即查看自己的考试成绩,并且可以查看错误原因。

(3)考题管理模块,教师可在题库中添加考题,编辑多个得分点和考查点。

(4)试卷生成模块,教师可以进行试卷的自动生成和手动生成。

(5)数据库模块,包括考生信息、考生考试成绩、教师账号信息和所有题目以及答案,在数据库模块中进行统一管理。

2.系统功能结构图

三、系统关键技术

1.自动出试卷

(1)功能分析

在系统自动出卷界面中只需要填写试卷名称,输入简单,中等,难题数量和分数,系统将自动生成一张试卷(每题数量至少为1,0道题无效),当教师填写的题目数量大于试题库中所对应类型题目数量的时候,系统会提示“X类型题目 库存中只有Y(X为题目类型,Y为该类型题数量)”,点击“确定”进行重新输入。

(2)核心代码

Sub UpdateDetail()

CurrentDb.ExeSql "delete from 试卷详情 where 试卷名称='" & s试卷名称 & "'"

Dim rst As New ADODB.Recordset

Dim i

For i = 0 To 2

sql = "select top " & myCount(i) & " * from 题目 where 难易度='" & myArr(i) & "' order by rnd(id)"

Set rst = CurrentDb.OpenRecordset(sql)

With rst

Do Until .EOF Or .BOF

s题目ID = rst("id")

CurrentDb.ExeSql "Insert into 试卷详情(试卷名称,题目ID) values ('" & s试卷名称 & "','" & s题目ID & "')"

.MoveNext

Loop

End With

Next

rst.Close

End Sub

2.自动判卷分析

开始阅卷后,首先根据题号ID在数据库中检索到该题目的操作类型的标准答案代码,打开学生操作文档,调用该题操作类型的判定函数,如果学生操作文档的该属性值与标准答案的属性值相同,则该小点得分,否则返回分数为零。

(1)逻辑流程

(2)操作类型判断函数

对每一种操作类型,编写一个对应的函数来判断考生答题是否正确。下面给出该系统中一个判断函数的例子。

①存放试题信息表

表1 试题判断信息表

②核心代码

If oPres.Slides(s页码).SlideShowTransition.Hidden -1 Then

sXq = sXq & " 未隐藏, 不得分! "

Else

sXq = sXq & " 设置隐藏得分 " & s分数

四、结束语

本文以Powerpoint为研究对象,实现了考官出题、考生练习后的自动阅卷全过程。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解决了对Powerpoint具体操作及分类问题;建立了试题类型库;对每一类操作建立函数、编写代码。这是实现文稿演示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罗呈姣.开放式结构操作类自动阅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陈志国,张瑾.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

[3]武优西.开放式考试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

篇6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斑块 廊道 基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207-02

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美丽的景色。在德语中,“景观”(Landschaft)本身的含义是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Turner,1987),但通常被用来描述美丽的乡村自然风光。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他当时认为景观生态学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或者是科学的新分支,而是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过去的生态学主要研究“垂直关系”,即在一个相对一致均质性的空间内研究植物、动物、大气、水和土壤之间的关系,而景观生态学的特殊性则在于它注重研究“水平关系”,即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基于欧洲区域地理学和植被科学研究的传统,Troll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

德国汉诺威工业大学景观管理和自然保护研究所的Langer首次对景观生态学做了系统的理论解释。他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Zoneveld进一步发展了综合的景观概念。他认为,景观生态学是把景观作为由相互影响的不同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来研究。Vink(1983)强调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一个控制系统。因此,他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把土地属性作为客体和变量进行研究,包括对人类要控制的关键变量的特殊研究。总之,景观生态学是新一代的生态学,主要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

2 景观生态学分析内涵

在城乡统筹的绿地系统规划,区域部分的绿地系统规划更主要的是基于生态方面的规划与控制;而中心城区绿地的规划则必须更多的考虑居民使用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在融入景观生态学的思考同时也必须对现有的所有相关规划作整理以确定可用用地。

2.1 绿地斑块

城区景观中一切非线性的绿地,根据其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城区绿地斑块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易接触到的类型,其功能、规模、布局对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有最重要的影响。

2.2 绿地廊道

城区景观中线状或带状的绿地,河流两侧自然林带、道路两侧绿化带等都可视作绿地廊道。

景观大道是贯通整个景区的客流通道,是景区物质、能量、信息内外传达的走廊,而且是营造景区独特的审美意境、引导游客酝酿情绪,逐渐进入最佳审美境界的导向空间。旅游景区廊道通常有3种类型:区间廊,指旅游景区与客源地及四周邻区的各种交通方式、路线与通道;区内廊,指旅游地内部的通道体系;斑内廊,指斑块之间的联络线,如景点的参观路线。

引景空间(prelude space)是游客从景区以外的空间进入景区之前进行预旅游体验的特定地带,是旅游空间与非旅游空间之间的缓冲区域(苏平等,2001)。引景空间的作用在于营造氛围,使游客收回思绪,消除杂念,渐入佳境,思想感情乃至身心与主景区的氛围、内涵逐步接轨,从而融汇到景区的氛围之中。引景空间在功能上与廊道具有同一性,由于其更多表现为景区与景区外空间之间连接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将其作为区间廊的一种。

2.3 基质

城区景观中的基质是指城区中城市绿地以外的区域,主要是人工的元素,包括建筑、道路、广场等组成。

2.4 其它非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分析工作

中心城区绿地的规划必须更多的考虑居民使用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在现状分析的时候应该同时对现有已编制的控规、地块征用批准情况、具备改造可能的地块、相关政策等各方面相关规划、计划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分析出可能调整为绿地的“准绿地地块”,为合理规划做好前期准备。

3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3.1 优化整合现状斑块

3.1.1 扩大斑块面积

一般来说,斑块中能量和矿物营养的总量与其面积成正比,大斑块比小斑块拥有更多的动植物和更完整的食物链,其生态价值也更高。在规划中,应将相邻的各个小斑块尽量整合为较少数量的大斑块,

例如可以将相邻但相对独立的、现状较分散的自然生态林地规划整合为一个较大的生态林地,扩大斑块面积,提高生态价值。

3.1.2 优化斑块边界形状

斑块的边界形状一般都不是平滑的,而是弯曲凹凸的,具有最小周长面积比的形状(例如圆形)不利于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相反周长面积比越大越有利。在规划中,应尽可能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扩大周长面积比。

理论上,最佳斑块形状应该具有多种生态学效益,通常与“太空船”形态类似,即具有一个近圆形的核心区,弯曲边界和有利于物种传播的边缘指状突出。(图1)在规划中,结合周边用地状况与地块划分,在易

在易于管理的前提下,应该有意识的将规划绿地(绿地斑块)形状与最佳斑块形状靠拢,即在核心区域外争加边界长度和边缘突出部分。(图2)

3.2 拓展和新建生态廊道

3.2.1 拓展廊道宽度

廊道宽度与其能够发挥的功能紧密相关,根据研究,12 m是一个关键值,廊道宽度在3~12 m时,物种多样性较低;如果廊道宽度大于12 m,则有内部种开始出现,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根据研究,廊道宽度在12~600 m宽度范围内,其生态学意义可分4级定义。(见表1)

在规划中,结合国家相关规范,融入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提出以下规划思路。

(1)城市绿地中沿道路景观绿地、绿地通廊等较窄的绿地廊道应尽量大于12 m;(2)沿重要交通设施廊道的绿地(例如铁路、高速公路等防护林地),以及次级河流两侧防护林地、自然林地,规划应不小于30 m,尽量大于60 m,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3)重要河流两侧防护林地、自然林地,以及主要山体廊道,在非城市规划建成区部分应超过100 m,并尽可能的拓宽,创造自然化、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

3.2.2 新建生态廊道与踏脚石原理的应用

踏脚石原理简单来说,即是在斑块间没有廊道或难以靠廊道连接的地方,加设一行踏脚石(小斑块)来增加景观连接度,并可增加内部种在斑块间的运动。换而言之,踏脚石原理就是通过连续的小斑块达成廊道的作用。

在旧城区中,由于建设现状和改造难度的原因,要想在绿地结构上形成联系各主要斑块的生态廊道往往非常困难,这种情形下可以有意识将“踏脚石”以街头绿地、小游园的形式布置,替代廊道的作用,形成联系度较好的绿地网络结构。

4 结语

通过对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余杭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可以总结出,在城乡统筹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主要应用于以下三方面。

在规划目标上,区域层次以区域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评价基础上,建立优化的空间结构和模式;城区层次上,通过优化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斑块、廊道)而调整或构建良好的景观生态结构,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规划分析上,应用“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帮助分析,区域层次的“斑块―廊道―基质”是较为宏观和大规模的生态因子,城区层次的“斑块―廊道―基质”则是由我们平常所及的绿地、道路绿化等因子所组成。

在规划手法上,区域层次主要着眼于构建宏观的、结构上的景观生态系统;城区层次主要着手于绿地系统的构建和具体斑块、廊道的处理,例如在绿地斑块、廊道控制上引入景观生态学的佳斑块形状理论、踏脚石原理等应用理论,优化和创造良好的形态,增加景观要素的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同型半胱氨酸;尿白蛋白肌酐比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3-0056-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1]。本文收集我院9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通过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旨在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治提供相关性启示。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型糖尿病组91例符合1999年WT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我院2009年8月~2010年2月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49例,年龄37~89岁,平均年龄(58.31±14.22)岁。分为DPN组51例和非DPN组40例,排除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正常对照组30名来自健康查体者。各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PN诊断标准:(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2)有肢体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及体征;(3)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异常改变;(4)排除其他神经病变。以上4项均符合者入选DPN组。

1.2 研究方法和检测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禁食12 h后于次日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Hcy。留取晨尿测定尿白蛋白,尿肌酐。 TC、TG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HbA1c采用高压液相法(美国BIO-RAD公司的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cy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Hcy检测仪及原装配套DS30试剂盒。尿白蛋白及尿肌酐浓度分别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酶法测定,尿白蛋白(mg/L)除以尿肌酐(mol/L)所得数值经过单位换算即为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 mg/g)。

1.3 神经肌电图测定

在采血当日测定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双侧取平均值,结果判断参照我院肌电图室相应的正常值对照表。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处理。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变量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无差异;糖尿病组血浆 Hcy水平、UA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cy 12.08±5.55 vs 8.26±1.73(μmol/L)(t = 4.096,P < 0.01);UACR (25.47±11.68)vs(11.21±4.48)(mg/g)(t = 4.454,P < 0.01)。与非DPN组比较,DPN组血浆Hcy水平和UACR明显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而两组间病程、TG、TC、HbA1c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其血浆Hcy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r = 0.651,P < 0.01)。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缓慢,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在众多学说中,微血管病变可能是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非必需氨基酸,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大量研究证实高Hcy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2],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明显相关。Ambrosch A等[3]研究显示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在校正了病程、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后,高Hcy水平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组血浆Hc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无神经病变者,提示高Hcy不仅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还与DPN密切相关。有关高Hcy血症与DPN的多数研究结果表明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DPN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认为Hcy可能通过对血管及神经的损害作用参与了DPN的形成与发展,包括促进脂质过氧化、降低一氧化氮的生物活性、影响多种信号因子的转导等损害微血管内皮细胞[4];Hcy直接损伤神经细胞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导致细胞坏死或凋亡;高Hcy水平影响相关维生素的吸收,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减少,导致神经病变[5,6]。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敏感指标,同时也是全身广泛微血管病变的标志。由于ACR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是监测尿蛋白的可靠方法之一。近年来,国外学者积极推荐应用点时间ACR来评估患者尿蛋白的情况[7]。Elliott等[8]随访了1 407例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7.3年,振动感觉阈值异常的患者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DPN组UACR明显高于非DPN组,提示DPN患者肾脏亦常受累,UACR增高可能是DPN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推测DPN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DPN与糖尿病肾病共存的原因主要在于两者共同的发病机制,包括微血管病变、蛋白非酶糖化、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强等。

本研究进一步相关分析还显示Hcy与UACR显著相关,国外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在出现尿微量白蛋白之前已有Hcy水平升高[9],Hcy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推测可能是由于Hcy造成肾脏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影响肾血管内皮细胞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功能,使肾小球电荷屏障、机械屏障受损,囊内压升高,尿白蛋白排出率增多[10]。

综上所述,高Hcy血症可能在DPN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Hcy水平及UACR观测有无合并DPN。如出现Hcy和(或)UACR异常,有必要常规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早期发现DPN,及时纠正高Hcy血症及降低尿蛋白的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预防和延缓DPN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Looker HC,Fagot-Campagna A,Gunter E W,et a1.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nephropathy and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ologia,2003,46(6):766-772.

[2] 吴锦丹,马建华,叶飞,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1):36-38.

[3] Ambrosch A,Dierkes J,Lobmann R,et a1. Relation between Homocysteinaemia and diabetic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ic Medicine,2001,18(3):185-192.

[4] Jin L,Caldwell RB,Li-Masters T,et al. Homocysteine induc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via inhibition of arginine transport[J]. J Physiol Pharmacol,2007,58(2):191-206.

[5] Maler JM,Seifert W,Huther G,et al. Homocysteine induces cell death of rat astrocytes in vitro[J]. Neurosci Lett,2003;347(2):85-88.

[6] 蒋雯巍,蒋雨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9):708.

[7] Christopher-steine L,Petri M,Astor BC,et a1.Urine protein- to-creatinine ratio is a reliable measure of proteinuria in lupus nephritis[J]. J Rheumatol,2004,3l(8):1557-1559.

[8] Elliott J,Tesfaye S,Chaturvedi N,et a1.Large-fiber dysfunction i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s predicted by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J].Diabetes Care,2009,32(10):1896-1 900.

[9] Passaro A, D'Elia K, Pareschi PL,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0,23(3):420.

篇8

[关键词] 骨折;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a)-0035-0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在髋部手术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发生率可达40%~60%,而在严重骨科创伤患者可高达40%~80%[1]。虽DVT多无临床症状,但部分会导致患肢功能障碍,一旦血栓脱落还可导致肺栓死,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认为“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形成的病理基础[2]。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炎症反应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诱发DVT形成重要因素[3-4]。本研究通过检测骨创伤患者的血清Hcy、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旨在探讨其与骨科创伤患者DVT形成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收治的围术期发生DVT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3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39.4±14.7)岁;其中骨盆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干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7例。以同期收治的35例无DVT形成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1~73岁,平均(38.7±13.9)岁;其中骨盆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7例。所有受试者均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创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在发病后6 h内入院;均经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等;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入院前1个月内有感染性疾病史。对所有怀疑DVT的患者均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和(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DVT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5]。除确诊DVT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在出院前1 d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排除DVT。

1.2 方法

1.2.1 血浆Hcy水平检测 所有受试者均在术前即刻采集静脉血3 mL,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抗凝管充分混匀,在1 h内分离血浆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公司,型号AU480)检测血浆Hcy,Hcy参考值范围为5.0~15.0 μmol/L。高于15.0 μmol/L即为HHcy,HHcy程度按Hcy水平分为:16~30 μmol/L为轻度,中度>30~100 μmol/L为中度,>100 μmol/L为重度。

1.2.2 血浆hs-CRP水平检测 所有受试者均在术前即刻及术后24、48 h及1周后空腹时采集静脉血3 mL,注入含枸橼酸钠溶液的试管内,离心机半径r = 8 cm,转速为=3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置-70℃冰箱保存,2 h内送检验科行hs-CRP水平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检测仪器为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购自Beckman公司,hs-CRP参考值范围0~10 mg/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Hcy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浆Hcy水平为(27.06±4.22)μmol/L,对照组为(11.51±3.83)μmol/L,观察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14.466,P < 0.01)。

2.2 两组不同程度HHcy分布情况比较

观察组33例(89.19%)患者为HHcy,而对照组仅7例(20.00%),观察组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 = 5.962,P < 0.01)。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布情况比较[n(%)]

2.3 两组血浆hs-CRP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术后48 h进一步升高,且超过术后24 h水平,术后1周时仍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术后24 h血浆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术后48 h水平较术后24 h水平虽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术后1周时降至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24、48 h及术后1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DVT是血液在病理状态下深静脉腔内聚集形成血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骨科创伤患者由于创伤、失血致血容量减少、血流缓慢、卧床、手术、止血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发生DVT,因此早期识别DVT高危患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有助于预防、减少DVT的发生。静脉血管造影示诊断DVT的“金指标”,但其有创、费用高且操作不便,静脉彩色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且为无创检查,但不便于临床作为常规筛查,临床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Hcy是人体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由Vgeaud于1932年首次发现,在正常机体内其生成和清除保持着动态平衡,饮食习惯及营养因素是对体内Hcy水平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素[6]。已有研究显示HHcy是导致DVT重要危险因素[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在有DVT的骨科创伤患者中,Hcy水平显著高于无DVT的患者,合并HHcy的患者比例也高于对照组,且在观察组中,中重度HHcy患者比例也明显高于轻度HHcy和Hcy水平正常的患者,显示HHcy与DVT密切相关。目前认为HHcy导致DVT的可能机制包括Hcy通过自身氧化作用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或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功能[7];Hcy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使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合成减少,通过形成Hcy巯基内酯导致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8];Hcy可增加多种凝血因子活性,促进血栓形成;并能抑制血栓调节素激活蛋白C的能力,降低活化蛋白C的抗凝作用;改变内皮细胞表型,干扰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结合位点,抑制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9]等。

CRP是一种急性期非抗体性蛋白,在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或受到损伤时,其血浆水平迅速增加,起到激活补体、调理感染等作用,因此其水平增高是体内存在炎症反应的标志[10]。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炎症因子与凝血反应存在密切关联。研究还表明CRP可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从而启动机体凝血瀑布反应,继而产生血栓,此外CRP还能激活补体系统,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11]。本研究也显示在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血浆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本研究通过动态观察两组血浆hs-CRP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48 h内呈持续性升高,即使术后1周时仍高于术前水平,而对照组显示其术后早期有所升高,但48 h后开始不再继续升高,且在术后1周时已降至低于术前水平。上述结果显示,术后hs-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考虑与手术加重机体损伤所致,但经术后处理,对照组水平可逐渐降低,而观察组仍持续升高可能原因为:①与DVT形成时期有关。宋鑫亮等[12]研究发现hs-CRP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情程度,发生部位及发病的急缓相关,在DVT急性期hs-CRP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②HHcy。研究显示,HHcy损伤血管内皮,刺激炎症反应,引起炎症因子IL-6水平升高,均可能使hs-CRP水平升高[13]。因此术后动态监测hs-CRP水平变化不仅有助于识别DVT高危患者,对于hs-CRP水平持续升高的患者应及时行静脉彩色超声检查筛查以早期发现DVT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HHcy与hs-CRP水平升高与骨科创伤患者DVT发生密切相关,均是导致DVT的危险因素,血浆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能与DVT形成时间有关,因此对骨科创伤患者检测Hcy水平,动态观察hs-CRP水平变化,有助于识别DVT高危患者,对早期发现DVT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Piovella F,Wang CJ,Lu H,et al. Deep-vein thrombosis rates after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in Asia.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based on postoperative screening with centrally adjudicated bilateral venography [J]. J Thromb Haemost,2005,3(12):2664-2670.

[2] Kinjo N,Kawanaka H,Akahoshi T,et al. Risk factors for portal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pl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J]. Br J Surg,2010,97(6):910-916.

[3] Kokturk N,Kanbay A,Aydogdu M,et al. Hyperhomocysteinemia prevalence among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 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11,17(5):487-493.

[4] Kanz R,Vukovich T,Vormittag R,et al. Thrombosis risk and survival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J]. J Thromb Haemost,2011,9(1):57-63.

[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3(3):235-238.

[6] Qin X,Huo Y,Langman CB,et al. Folic acid therap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SRD or advanc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meta-analysis [J]. Clin J Am Soc Nephrol,2011,6(3):482-488.

[7] 陈春香,曹春芳,宋彩霞.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胰岛素水平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289-1291.

[8] Rius C,Abu-Taha M,Hermenegildo C,et al. Trans-but not cis-resveratrol impairs angiotensin-Ⅱ-mediated vascular inflammation through inhibition of NF-κB activation 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upregulation [J]. J Immunol,2010,185(6):3718-3727.

[9] Gradman AH,Basile JN,Carter BL,et al. Combination therapy in hypertension [J]. J Am Soc Hypertens,2010,4(1):42-50.

[10] Black S,Kushner I,Samols D. C-reactive protein [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4,279(47):48487-48490.

[11] Gremmel T,Ay C,Seidinger D,et al. Soluble p-selectin,D-dimer,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fter 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 [J]. J Vasc Surg,2011,54(6):48-55.

[12] 宋鑫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1.

篇9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定义;科学性;不精确性;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F0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

1.计量经济学的早期含义

在17世纪时期,计量经济学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现,但当时,计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术语并未出现,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经济学家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概念。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在研究中发现在统计学和数学以及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发现这个发现的发现者将其命名为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对理论政治以及纯经济学的主观抽象法则进行试验和数据检验并由此来将纯经济学最大化的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通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这个定义表现了计量经济学是由统计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数学在经济理论领域的应用,也不能笼统得以为是经济理论问题的简单统计,只有将三者构建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特定的效力。

2.计量经济学的现代含义

由于计量经济学的早期目的在于科学化经济理论研究,因此在随后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完善中,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定义变的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内涵。第一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学理论数据,将经济学的经验理论包含在内一起分析,通过分析来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第二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的目标是建立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学中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模型来确定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对其他变量会造成多大影响。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工具来解决发生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变量变化问题,并引导人们对此类问题分析和了解并解决。

小结:发展至今,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但其基础和目标并未有多大改变。还是将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三者合一共同解决和推断经济理论假设的实证研究。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可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因此,计量经济学也可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自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其后果影响至今。作者认为这不一定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问题,其可归结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问题。由于人们对计量经济学的滥用和理解的不透彻所以才无法从理论计量经济学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计量经济学的特性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可以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当然,对于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质疑也从未间断过。凯恩斯认为计量经济学是“统计的炼金术”,“蹩脚的魔术”。他认为计量经济学到目前为止还算不上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此作者统计出了科学标准并表现了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1.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首先,科学哲学标准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标准:其核心是事物的可证实性。包括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柏林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亨善尔”逻辑主义。证伪主义科学标准。这种证伪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证实和证伪之间的逻辑不对称。凡是可以被证伪的那就不是科学的。

其次,我们可以在计量经济学中发现逻辑实证主义的特性:重视证实,观测,反对因果关系的存在,反对理论实体。从计量经济学中我们更能找到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影子,计量经济学的作用就在于对原有的经济理论或问题进行模式分析,不断假设推断,通过证实和证伪发掘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在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

2.计量经济学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首先,计量经济学具有不精确性。其实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从基础来源上来看,庞大的经济数据本身就具有不精确性,通过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也只能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我们能得到一个理想的世界,但未来是否真是如此还有待商榷。统计学也是计量经济学的构建者之一,这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是一个随机事件,是否得到想要的结果还需要共同的努力,这与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并未冲突。

其次,与其它学科一样,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从研究方法上而言,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经验实证的模型方法。这既是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所在也是其局限性所在。从经济学的语言层面而言,以统计学和数学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的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有着其自带的局限性。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的气息太重,这种以不平衡的逻辑为出发点的方法论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

三、结论与展望

时代在进步,人民富有了,消费提高了,伴随的经济危机也爆发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更加重对计量经济学的质疑。无法准确预测经济危机的到来,在解决经济危机上的能力不足都存在于人们疑惑中。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模型,在此模型中我么能够看到理想的世界,能够正确预测经济的走向,但是计量经济学中的统计学成分决定了其理想结果之外还存在其他结果。我们应当做的事理解透彻计量经济学并不滥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证明其是科学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经济领域中变量的变化以及影响的大小并知道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或有制定对策,那么应该会有效的应用计量经济学。

参考文献:

[1]洪永激.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经济研究,2007(5):139-156.

篇10

【关键词】数学 定量

一、相关概念及综述

(一)、定量分析的概念

经济学研究方法中所采用的定量研究,最早起源于近代西欧国家中对自然科学研究,并随着社会自身的发展和经济学的光速发展,一度成为社科界研究经济问题首选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一般从对某种具体的社会现象的假设、理论的实证和对现象变化的预测着手。在定量的分析中研究者更多地运用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假设中推出最后的结论,再对结论进行系统性的检验。因此,在研究社会科学中应该集中于“是什么”,并通过数量分析去理解,探求社会互动与发展中的因果联系。

所谓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进行数量分析。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正如质是多方面的一样,事物的量也是多方面的。因此,人们只能根据实践的客观需要,去把握事物的量。

(二)、定量分析的特点

1.实证性,即定量分析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最终得出结果是可以检验的。定量分析是用与研究相适应的数学方法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过程的每一个具体的阶段和结果都可以用具体的指标表示出来,接受逻辑的和事实的验证。实证性可以说是定量分析中最本质特征。

2.明确性,定量分析涉及的概念一般都具有确定的定义,并且一般不使用模棱两可的言语来表述,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分析不会引起歧义,从而使分析过程与结果容更易理解。

3.客观性,即无论研究者是谁,只要采用相同的数据和相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都只会得出相同的结果。

二、经济学研究中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中的统计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在经济学的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运用的范围十分的广泛,可以说统计分析方法是定量研究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描述统计学是整个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首要步骤,它包括对客观现象的度量,调查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用图表方法和数量方法综合分析统计资料等。推断统计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和统计研究工作的关键环节。推断统计离不开描述统计,只靠描述统计也难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二)趋势预测分析法。它对同一单位相关经济指标连续几年的数据作纵向对比,观察其成长性。通过趋势分析,分析者可以了解该企业在特定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广义的趋势预测分析中,即包括在同一时期根据已有的事实测定未知事件的静态趋势预测,也包括根据已有的事实测定未来的未知事件的动态趋势预测。狭义的趋势预测,仅指动态趋势的预测。预测方法与个别领域现象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就产生了预测的各个分支,如人口预测、社会预测、经济预测、政治预测等

(三)相互对比分析法。它通过经济指标的相互比较来揭示经济指标之间的数量差异,既可以是本期同上期的纵向比较,也可以是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还可以与标准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差距.进而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对比分析法的应用相对简单,但应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凡是涉及多二年以上的数据都可以应用相互对比分析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为深度分析打下基础。

(四)数学模型分析法。经济数学模型是研究分析经济数量关系的重要工具,它是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中间环节。它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对经济现实进行简化,但在主要的本质方面又近似地反映了经济现实,所以是经济现实的抽象。经济数学模型能起明确思路、加工信息、验证理论、计算求解、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作用,特别是对量大面广、相互联系、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更离不开经济数学模型的帮助。运用经济数学建模来分析经济问题,预测经济走向,提出经济对策已是大势所趋。

三、经济学中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使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具备了很强的实操性。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对现实中各种经济行为进行指导,这亦是经济学的生命力的源泉。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定量方法的推进经济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并且走进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马歇尔采用均衡分析的方法开创了微观经济学的先例,研究了价格、供给、需求、竞争等具体问题,精确地揭示了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为人们了解价格、供给、需求等变量,制定价格策略、供给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后,凯恩斯科学也大量运用了数学研究方法,才使他的“宏观经济学”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翻开凯恩斯的全部经济学有关著作,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没有定量的研究就不可能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没有定量的研究也不可能使凯恩斯的理论令世人折服。

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的情况,经济的分析更加应该侧重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优化配置以及如何使国民经济长久、健康的有序运行。而国民经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经济运行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关系,我们必须借助于定量的分析工具,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系统化的定量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社会发展中经济的运行规律。也唯其如此,才能进一步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有改变国家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