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经营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庄经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庄经营方案

篇1

1 农庄的兴起及国外农庄的发展现状

“农庄”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逐渐兴起,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创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的是西班牙。随后,乡村旅游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全面发展。

1.1 美国“农庄”经营现状

美国是举世公认的农业大国和强国。美国以350的农也劳动人口养活了3.15亿美国人,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农产品可供出口。美国农业的高度发达,得益于高超的农业科技水平、高度的机械化程度和农场经营制。2012年美国的农场约有220万个,农场占地面为9.2亿英亩,平均每个农场的面积为418英亩,约合2508亩,农场的性质以家庭农场为主,约有190万个,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家庭两三个农民经营着上百甚至上千英亩的农场。

美国农业部农业统计处统计显示,2007年有2.3万个农场提供农业旅游项目,每个农场因此增加收入2.43万美元;2006-2008年间,2/3的美国成年人参与过农业旅游活动,包括乡村文化遗产旅游,乡村自然生态旅游和以休闲体验为目的的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大大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加利福尼亚州大学2009年针对该州农业旅游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加州旅游农场经营者中,75%选择经营旅游农业的原因是增加收入,有62%选择了销售农产品;另外,43%的接受调查的经营者已经经营超过10年。可见,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对美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2 法国“农庄”经营现状

法国有各类家庭农场66万个,其中主要是中小农场,占农场总数的81%,平均经营耕地42公顷。法国农场的专业化程度很高,按照经营内容可以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大部分只经营一种产品,产品特点鲜明。法国的农业旅游由以农业旅游协会为代表非政府机构推动。协会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行业自律以实现农业旅游的持续发展。1998年,法国农会常设委员会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接续服务处,为法国农场设计研发“欢迎莅临农场”组织网络,成为法国农场强有力的促销策略,每一家农场可以向其申请加入。这一网络将农场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美食品尝,休闲和住宿。其中,这三大类型又细分为九种不同属性的农场,包括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露营农场。农业及旅游接续服务处专门制定了管理条例,严格规范不得贩售或采买其他远方农场的某些农产品,严重违规者,将被取消“欢迎莅临农场”资格,并不得再使用有关标志。这样可以突出每个农场的经营特色,有效地区分市场,避免形成恶性竞争。截至2005年法国已有1.77万农户从事农业旅游,超过5800户农民加入全国性的联合经营组织;2007年有2.92亿人次前往乡村休闲旅游,占全国旅游人数的33.4%;农业旅游收入约244.6亿欧元,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5。

2 国内农庄的发展现状及形成原因

2.1 我国农庄的整体现状及特点

我国农庄最早出现于四川成都,后来在整个四川盆地乃至全国铺展开来。1987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是我国最早以“农庄”命名的乡村旅游。目前国内的农庄类型主要有传统农家乐、景观型农庄和生产型农庄等几种类型。以上农庄在各地都有出现,但整体上我国农庄发展水平不一,主流形式仍旧是传统农家乐,管理上普遍缺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理念,且农庄规模较小,设施条件简陋,经营粗放,产品单一,大多数仅停留在提供住宿、观光和餐饮的低层次上,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

2.2 我国农庄的形成原因分析

农庄的发展现状跟落后的农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由于我国人地矛盾突出,每户家庭所承包土地上的产出基本上只能满足该家庭自身的需要。受制于较小的农地规模、落后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无法在农地上进行大规模投入,也不能在农地上获得足够收益来满足日常开支,只能在农忙之余,外出打工或者经营副业来增加收入。

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体验农村生活逐渐兴起,农家乐等各类农庄应运而生,但在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上存在着先天不足,这也是我国农庄和发达国家农场很大的区别所在。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农民不再从事农业,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现象,自发性的农地流转现象开始出现,随之出现了一些规模农业。2005年3月1日出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法律层面上对土地流转进行了规范,间接促成了长沙圣毅园、东阳花园村等大规模农庄的出现。

3 圣毅园农庄和东阳花园村经营情况及农庄的盈利原理分析

3.1 圣毅园农庄和东阳花园村经营概况

圣毅园农庄在2008年时计划投资15亿元、流转土地37000余亩,种植无公害有机水稻1.2万亩、间种油菜1万亩、油茶1万亩,综合种植、金银花和板蓝根1万亩,并计划建设圣毅园板蓝根凉茶生产有限公司。通过借助农业种植,进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后逐步拓展至商贸、住宅建设、休闲旅游等诸多领域,当地还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农庄以325公斤稻谷/亩/年的租金,向合作社统一租赁土地。圣毅园在2009年被长沙市政府列为“长沙市农村土地流转综合配套改革示范点,政府行政影响较大。2010年圣毅园就曝出农田严重荒废,遭遇资金短缺,拖欠巨额农民合同款。圣毅园的失败,表面上看是因为扩张过快,资金链断裂,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从事房地产业务的经营者对农业经营风险没有足够认识。根据圣毅园投资计划,如果年利润是1亿,15年后才能收回投资成本。且不说这期间气候变化会对农作物产生巨大影响,农产品深加工市场的波动可能也会导致该项目的失败。圣毅园在没有合理盈利模式的情况下,没能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采用大规模的机械作业以及科学的管理,仅仅靠扩大规模,产生不了规模效益,资金链断裂是早晚的事情。

东阳花园村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拥有“花园生物”上市公司和“花园红木家具城”大型家具市场以及木材木线市场等专业市场。花园村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先后建设整合了游客服务中心、吉祥湖休闲区、中华百村图、生态休闲园、生态农业园、花园民俗馆、南山寺佛教文化园、泰山农民乐园(水上乐园)、花园旧民居、拓展训练基地、健身休闲公园、花园大厦(四星级)、花园购物广场以及花园陈列馆等旅游资源,形成了一个吃、住、行、游、娱、购齐全的综合开放式景区,是全国村官培训基地和全国新农村建设A级学习考察点和浙江省首批特色旅游村和首批浙江省乡村生态旅游实验示范区。花园村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游客量达到几十万人次。在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花园村还会举办花园村节,通过展示和节摄影大赛(通过网络投票评选一、二、三等奖),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增强了影响力。花园村娱乐休闲设施丰富,覆盖人群广泛,着重于游客的游玩体验,自身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收入占比较少,其盈利模式是门票+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农产品销售。

3.2 农庄的盈利原理分析

圣毅园农庄和东阳花园村都是大型农庄,分属于生产型和景观型农庄,只是前者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失败,后者因为游客众多而获得稳步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农庄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决定农庄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农庄的盈利原理,农庄的经营利润=农产品生产经营利润+旅游服务利润。根据各地农庄的整体水平来看,包括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在内的旅游服务利润率相对稳定,总利润跟游客人数成正向关系。农产品生产经营利润则相差较大。在特定的农业成产技术水平之下,农产品种植品种对生产经营利润率有较大影响,如水稻种植,通常情况下每亩纯收益为600元左右,马铃薯则为2000元左右,草莓则有上万元。如果考虑游客能否在农庄现场采摘购买带来的增值收益(包括鲜活农产品购买溢价,采摘成本、运输储存成本以及销售成本减少等),则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可见,游客的多少及参与程度对农庄的经营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增加农庄的收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提升农庄的农业经营管理水平,采取大规模的机械作业和科学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有效衔接农产品市场,引导农民种植收益较高的农产品。三是大力发展农庄旅游,增加旅游服务收益,同时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提升农产品增值收益。

4 政府在农庄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及作用

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为了发展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如连续多年进行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等农业补贴,以及正在农村开展的确权赋权改革,提供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来引导农地流转等,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农庄的发展也因此直接受益。但是,现代农庄本身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政府不可能参与农庄的经营,只能以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做好发展农庄的服务性工作,如果政府介入农庄经营过深,则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圣毅园农庄就是鲜活的例子。

5 现代农庄的发展对策――政府视角

本着以上原则,结合我国农庄的发展现状和盈利原理,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5.1 成立专门部门,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随着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为了更好的为农庄经营者服务,政府应该在现有机构设置基础上进行适当整合,便捷审批程序,强化服务职能,提升专门针对性。如由地方旅游局和农业局及有关部门开展一体化办公,提高办事效率,并设立专门的办公室,为农庄经营者提供各类咨询和服务。包括

5.1.1 农庄的可行性研究服务

我国的农庄发展是自发形成的,尤其是中小型农庄,很多时候由于经营者素质较低,对农庄的经营规划往往不够科学,对市场风险研判不足,导致其在今后的经营中面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可能。农庄项目在上马之前,完善的可行性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政府而言,不能要求农庄经营者必须做此研究,但政府可以建议经营者这么做;也可以和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等行业组织或第三方合作,委托有关专家小组在本地农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勘察并对农庄经营方案进量化打分,让经营者能对该项目经营风险有较好的了解。把这一环节设计在行政审批过程中,但不能作为行政审批的依据。该过程产生的费用并不大,可由政府埋单,但对提升当地农庄的经营质量却有很大的帮助。

5.1.2 农庄规划设计服务

规划、设计是农庄建设的前提,也是将可行性研究转化成现实农庄的必然过程,其质量好坏会对农庄经营产生直接的影响。除了农庄的建设要符合所在地旅游景区(点)发展总体规划、选址要考虑交通便利之外,农庄规划设计更多是要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对于大型的农庄,规划设计任务当然应该由专业企业来完成,对于中小型农庄,经营者未必会请专业的规划设计公司设计,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有关规划设计企业的信息,并和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等行业组织或第三方合作,以不盈利为目的,提供规划设计服务。

5.1.3 综合性咨询服务

农庄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问题,如技术、管理和市场问题。农庄经营者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以及上门的方式寻求政府部门帮助,政府部门在接到帮助请求之后,及时记录并联系有关专家帮助农庄经营者解决问题,必要时,可联系有关专业人员到农庄现场帮忙解决。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统计工作,平时收集、整理的信息、资料可在农业信息网等平台上公开,以提升当地农民的农业经营水平。

5.2 理顺供需关系,规范农地流转

农地流转是发展规模农业的前提,也是发展大中型农庄的必然途径。大中型农专的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在没有稳定的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农庄经营者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农庄流转的土地在时间上长短不一,但土地租金一直在上涨,农民不愿意签订长期协议,有的农民为了获取更高的租金,甚至出现了毁约现象。这样一来,原本规划好的农庄有可能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农庄的规模经营。农地流转必须兼顾农民和农庄双方的利益。政府部门有必要组织相关机构制定各类用地租金的参照标准,并根据物价水平尤其是粮食水平进行相应浮动,并对矛盾双方进行协调。

5.3 创建区域营销平台,助力农庄市场对接

农庄经营收入由旅游服务收入和农产品生产经营收入两部分构成,不论是旅游服务还是农产品生产经营,游客的多少都会对其收入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农庄应该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农庄的营销上面。除了农庄本身可加入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以及借助地方团购网络等其他营销渠道以外,政府借助公信力的优势,也可以为中小型农庄构建统一营销渠道,完善与市场的对接。地方政府可以利用政府信息网专门开辟“绿色农场”专栏,内容是本地区特色农庄的介绍以及旅游服务信息。政府也可以和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合作,借助行业组织网络平台对本地的农庄进行营销,同时可推出一些诸如团购优惠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纳入营销平台的农庄必须具有相应特色和较高的服务质量,才能维护政府的公信力。或者政府也可以借助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制定严格标准,结合游客体验,将农庄进行分类、分级,如此可将本地区的大部分农庄纳入营销平台,游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同时也给农庄的发展增加了竞争动力。

5.4 落实补贴和金融支持,加大监管力度

目前国家对规模农业有各样的补贴,包括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等,另外对流转农地以及确权农地鼓励农村信用联合等金融机构发放抵押贷款,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及缓解农庄融资难的问题。但是,这中间也存在落实难的问题。如,有地方存在骗取各类农业补贴和专项补贴的现象,也有地农地流转抵押贷款规模过小等。对于前者,政府除了要将信息在政府网站平台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必须对骗补机构和人员进行严厉惩罚,对举报人员从惩罚款里拿出一定比例以匿名方式给予奖励,仅仅要回补贴和取消补贴资格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补贴项目进行回访。对于后者,政府除了鼓励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之外,只能是在完成农地确权的基础上,增强咨询和服务质量,通过增强农庄的竞争力,保障农庄的经营效益来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5.5 组织农庄经营人员培训,提升农庄经营管理水平

在农庄经营者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对农庄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培训也是传达政府有关精神的途径,但主要还是应该从拓展农庄经营人员眼界、传播农业新技术以及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着手。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有专家讲座,也可以到示范性的农业经营现场参观学习。在灌溉,施肥,育种等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政府部门也可以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农庄现场去,对农庄经营人员开展现场指导。

5.6 定向招商引资,建设示范性农庄

定向招商引资的目的是通过引进大型农庄来带动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给地方农庄起到示范作用。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可以考虑引进经营范围跟当地特色农业相近或相同的大型农庄,这样可以降低产业资本跨行业进入农庄经营带来的风险,避免类似圣毅园的悲剧。大型农庄的示范效应将会非常显著,有利于地方上中小型农庄学习农庄经营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当地农庄的整体经营水平。为了保证招商引资的成功,地方政府在完善规划的前提下,选择一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土地流转成熟的地块,通过大型的土地经营权交易平台对外招商,并在农业补贴、金融等多方面进行支持,但同时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公共资源浪费、给土地流出农户带来损失。

6 政府工作的落实和监督管理

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如果执行得当、落实到位会对当地的农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政策落实和监督管理机制显得非常重要。政策、措施未能落实,往往由三方面原因造成:一是政府“懒惰”,行政效率低下,服务能力不足;二是政策不对路,扶持对象(农庄和农民)弄虚作假,应付了事;三是政策对路,却让钻营分子钻了空子,扶持政策落空。因此政策、措施的执行必须将其放置在阳光下,让全社会监督,对其中的责任人、钻营之徒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确保政策能真正惠及农庄和农民。

6.1 政策、措施信息公开,多渠道、多方式进行

目前许多政策措施信息,诸如农业补贴等地方政府都会将其公布在政府网站上,但这只是一条渠道而已。在农村,许多农庄经营户和农民都不懂电脑,或者很少使用电脑,因此采用多渠道公布信息非常重要。地方政府可公布信息的途径有地方电视台,地方报纸。报纸和电视是农庄经营者和普通农民经常使用的媒体,在报纸和电视上公布政府政策、措施,信息传播范围会更广,监督效果会更好。地方政府也可以将政策措施信息的传播当成公益事业来做,召集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群体,到农村去现场传播,散发相关资料。

6.2 农庄和农户电视问政政府有关部门,提升政策、措施落实效果

电视问政是近两年出现的普通民众参与政府政务的形式,因为电视现场直播,场内参与者和场外观众可以互动,确保政府政务公开透明。在电视直播现场,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可以介绍农庄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让现场农庄经营者进行问询,并接受场外电视观众评议,监督,可以有效提升政策、措施自身的科学性,提升落实效果。电视问政应该形成稳定机制,如半年一次问政,固定问政时间,并在电视问政前在地方电视上做宣传,让更多的农庄经营者和农户能够参与进来,切实提高电视问政效果。

7 结论

篇2

互联网+农业保险创新的重要意义

要有效促进我国互联网+农业保险发展,首先需认清我国传统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痛点,才能对症下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分散的生产方式增加了保险的经营难度。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小农户为主,生产利润较低,农户投保意愿很弱。在投保农户中,许多只将容易受灾的地块投保,甚至骗保、骗赔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容易造成保险企业亏损。二是多样的自然条件降低了保险的运营效率。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保险公司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现场勘查,导致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制约了保险公司开发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三是粗放的经营模式影响了保险的保障效果。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主要以政策性保险为主,保险机构的利润主要源于国家补贴,保费厘定宽泛、产品服务单一、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保险的保障效果。四是落后的保险理念制约了保险的发展空间。现阶段我国对农业保险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经济补偿方面,保险的担保增信、金融中介等功能尚未受到重视,保险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对各方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原因均与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密切相关。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人无法提供更多的保险产品,投保人不能及时获取所需的保险服务。利用传统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成本很高,而互联网+为应对该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

互联网+农业保险的实践与启示

互联网+产品创新:指数保险

指数保险是指把一个或几个风险因素(如天气、市场价格等)对投保标的(如产量、预期价格等)的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对应一个损益值,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投保标的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

例如,某公司通过对特定小麦品种生长条件及相关地区气候的大数据分析,研发了小麦干旱指数保险。条款约定:将当年3 月11 日至4 月30 日期间日降雨量的累计值,记为干旱指数。当干旱指数 5 毫米时,每亩赔付公式为(35 毫米-干旱指数)3.5 元/ 亩;当5 毫米干旱指数 15 毫米时,每亩赔付公式为(35 毫米- 干旱指数)3 元/ 亩;当15 毫米干旱指数 35 毫米时,每亩赔付公式为(35 毫米- 干旱指数)2.5 元/ 亩;当干旱指数 35毫米时,不赔付。

再如,某公司通过对当地农业部门的前3 年南瓜平均地头收购价的研究,开发了南瓜价格指数保险。条款约定:从南瓜成熟采摘开始到结束,是一个保险的责任期。在此期间,价格以当地农业部门的价格为准。农户的投保价格为420 元/ 亩,投保基准价1.4 元/ 公斤,赔付上限为4200 元/ 亩。当市场平均售价低于1.4 元/ 公斤时,每亩赔付公式为:平均亩产量(1.4 元-市场平均售价) 4200 元。当市场平均售价等于或高于1.4 元/ 公斤时,不赔。

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指数保险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同一风险区划内的投保人以相同费率投保,能否赔款以及赔款多少取决于实际指数与约定指数的偏差,而实际指数又依据独立部门(如气象、农业等部门)的数据,与个别投保人标的无关,因此同一风险区划内的所有投保人可按相同的标准获得赔款。指数保险的优势主要在于:一是赔款与个别投保人产量无关,可以有效解决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二是承保不需考虑投保人差异,查勘、定损和理赔不需要复杂技术,管理成本低;三是保险产品容易实现在线销售;四是标准化合同容易实现二级市场流通,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农业风险。

互联网+营销创新:保险产品组合销售

保险产品组合销售是指借助信息、资金支付、生产管理、信息服务等平台或系统获取的数据,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精算、管控,形成由多种保险产品和服务构成的保险解决方案,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整体控制,从而稳定农业生产经营收益。

例如,某有机生态农庄计划采取互联网众筹的方式组织生产。为消除顾客对自己的诚信疑虑,决定为顾客的每份预付款都购买诚信履约保障保险。有机农庄与保险公司约定,选取一家银行作为资金代管方,全部资金收支均通过该银行完成。同时,有机农庄需要具备完善的生产管理、物流配送等信息系统,并对保险机构开放数据,以确保有机农庄按规程组织生产经营,并在风险发生时切实履行减损义务。

有机农庄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信息系统众筹、团购等信息,顾客将预付款通过资金支付系统打入指定账户,并自动获得一份由保险机构提供的诚信履约保障保险,一旦有机农庄不能履约供货,顾客损失由保险机构承担。银行负责按保险机构和有机农庄的约定,按期向保险机构支付保费、向有机农庄支付生产成本和利润。

众筹完成后,有机农庄按需求开始组织生产。产前:保险机构为有机农庄采购的种子、有机肥料等农资提供质量保证保险,承担因农资质量不符合有机种植要求而造成的损失;为有机农庄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等设备提供意外损坏保险,承担因设施在生产期间意外损毁而造成的损失。产中:保险机构为有机农庄提供作物病虫害保险,承担因大面积病虫害爆发而造成的损失;提供气象灾害保险,承担因大风、冰雹等极端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为有机农庄生产作业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保险,承担作业过程中人身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失。

产品采收完成后,有机农庄负责向顾客配送产品。保险机构为有机农庄提供运输责任保险,承担运输途中因意外造成的产品损失;提品品质保证保险,承担产品配送途中因破损变质所造成的损失。

与传统农业保险营销方式相比,保险产品组合销售的最大特点是定制化。保险产品的营销,主要参照投保人生产经营所处的场景,通过对各项风险因素的综合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投保人通过购买保险转移风险、保障收益的目的。而保险人承担赔偿义务的大小,主要依据相应信息系统实时的现场数据,保证了保险赔付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保险产品组合销售的优势主要在于:一是保险产品的适用场景与投保人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降低了农业商业保险的销售难度;二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主要风险的综合管理和整体转移,显著提升了保险的保障效果;三是有效保证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预期收益,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水平,增强了生产经营主体的融资能力。四是有效保障优质农产品的信誉,降低了进入高端消费市场的门槛,提升了利润空间。

互联网+管理创新:定损勘察数据远程采集定损勘察数据远程采集是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无人机、植入式RFID、手持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在开展承保验标、查勘定损等业务时,快速、精准采集农业保险标的(如种植地块、养殖场等)的位置、面积(数量)、生长状态、受灾程度等数据,并通过3G/4G宽带无线网络发送至数据中心,为保费核算、出险理赔等提供准确的测算依据。

例如,某农户向保险机构购买粮食作物保险,对相应粮食作物在从出苗到成熟收获期间因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人依约提供经济补偿。

在承保验标方面,保险员携带移动终端,沿投保地块绕行一圈,精确、快捷采集地理位置信息,自动计算面积,并通过3G/4G 无线宽带网络发送给保险机构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采集的面积、位置、高低落差等信息与保单数据自动进行比对,快速发现是否存在夸大投保、重复投保等问题,确认后按约定条款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

在查勘定损方面,保险机构首先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实现省级、县级尺度的灾害损失勘查,快速识别重灾区,为进一步的勘查调度提供指导。其次,利用无人机携带高清影像设备,对受灾严重的乡、镇、村的投保地块进行精确查勘,并通过3G/4G 无线宽带网络发送给保险机构的定损中心,定损中心根据数据核定受灾损失。最后,对部分因叶面遮挡等原因造成定损存有争议的地块,由保险机构人员进行现场查勘,通过移动终端将附带有GPS定位信息的影像数据传回定损中心,做进一步核灾损失。

与传统农业保险承保定损方式相比,定损勘察数据远程采集的最大特点是精准化。保费的测算,主要根据现场采集的各类数据,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数据的比对确认,依据相应模型和标准进行测算。理赔的核定,主要依靠定损专家团根据远程采集的数据在定损中心完成,有效保证了保险理赔核定的客观、公正。

篇3

论文摘要:农业旅游的自发性,分散性经营形式,不利于把农业旅游做大傲强。要采取政府主导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点聚集。建立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渠道与运营机制。

1.引言

农业旅游是产业旅游的一种新的发展业态,农业旅游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个旅游品种。它是指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活动、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等资源规划而成的民众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的新兴产业,是将生产、生活及生态结为一体的旅游方式。从广义上看,农业旅游还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呈现出多种形态,具有广泛性、差异性、生态性、娱乐参与性等特征,能产生较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农业旅游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农家乐型”(即80年代城里人到田园风光优美的农村参观浏览,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第二阶段的“农业娱乐型”(90年代城里人到各类农业观光园采摘水果、钓鱼、种菜、野餐学习园艺),正往第三阶段的“乡村度假型”发展,即将观光、度假、娱乐参与等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到乡村为度假主要目的。现在农家乐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

2.农业旅游的现状

农业旅游在欧洲早有渊源,是现代欧洲经济和文化的一部分,并推动了许多艺术门类的产生和发展。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19世纪30年代,欧洲开发农业旅游开始形成规模。近年来,法国人推出了新兴的“农庄旅游”,有1.6万户农家建立起了家庭旅馆,3000多户农民组成了名为“欢迎您到农庄来”的联合经营组织,以推动本国农业旅游的发展。这种新兴的“绿色度假”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意大利专供“绿色旅游”者饮食起居的农庄已有6500间。日本各地观光农业经营者们成立了协会,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种具有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与国外的农业旅游产业相比,国内的农业旅游则刚刚起步。它与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相伴而生,尤其在近几年的“黄金周”旅游中,以农家乐、民俗旅游、农业观光游为主的各种农业旅游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呈现出蓬勃生机。在上海,去年有近360多万人次的市民走出市区钢筋水泥“丛林”,到郊区农村游览观光。以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为例,2003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利润400万元。在青岛北宅,通过樱桃节、农家宴、民俗村等旅游项目,经营户年均最高旅游收入可达10万多元,使得昔日的穷乡僻壤成为投资的热土。在烟台长岛,通过开展“渔家乐”,让游客们吃渔家饭、睡渔家炕,体会渔家民俗,广大农民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往日的海天岛国成为休闲的乐土。

3.郑州市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郑州市位于我国中部,是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的交汇地带或者说是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再加卜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发展农业旅游的潜力十分巨大。几年来郑州市的的农业旅游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目前郑州市已有农业高新科技园、河南金鹭驼乌乐园、郑州富景生态旅游区.郑州丰乐农庄、郑州四季同达农业园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二七区侯寨乡樱桃沟,惠济区惠源生态园、悦来农庄天水农庄、怡景休闲农庄等农家乐旅游景点,农业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正在成为观光旅游的发形式,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收入。郑州侯寨乡樱桃沟,2010年五一假期第一天就接待了上十万的游客,平均每年接待人数60~70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增收500多万元。农业旅游已成为侯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4.郑州市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4.1.活动单一、季节性强,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郑州市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开发出现缺乏特色,盲目性和模仿性。主要以花乡农家风情游,果乡体验风情游,休闲垂钓游为主,形式单一,而且赏花,采摘型农业旅游形式的季节性较强,适游期短,知识型参与性不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郑州市的农业旅游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的。缺乏发展的后劲。

4.2.缺乏政府的统一管理和引导,更新观念和整合资源形势急迫

郑州农业旅游以自发单体行为、点状分布为主。这些景点一般规模较小、地点分散,旅游服务项目单一、雷同。处于自然发展和竞争发展并存时期。没有形成花卉欣赏,瓜果采摘、农业观摩,民俗采风、农家生 活体验等功能多样化的大型观光农业基地。而且几个主要景点如樱桃购、郑州富景生态旅游区、河南金鹭鸵鸟园、郑州丰乐农庄分布在郑州的西南、东南和西北各个方位,并且资源比较分散。

4.3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营销网络和形成品牌效应。

由于郑州的农业旅游是分散经营,容易受到资金的限制,对外宣传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整体形象宣传力度不够。各种农业旅游项目很少出现在旅游交易会、推介会、欢乐节、展销会上进行集体宣传,其它形式的宣传也很少。单独印制的宣传资料不多,内容也不够书籍,对外宣传不利二是新开发旅游产品传力度不够。各个景区很难提高景区的知晓度。同时由于受到资金,规模的限制,很难形成品牌。

4.4基础设施及环境设施不尽完善

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器致了客源的可进入性、安全、供水、农家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有些农家乐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医疗设施等。厨房和厕所的卫生标准与预期的相差甚远。景区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都比较低,服务意识不够强。

5.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

郑州市农业旅游出现的问题,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旅游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现行主要的的运营模式,即:以农村集体,农民或企业为单位的小规模的,自发的开发管理的运营模式。由于农村集体,农民,企业的开发理念不高,开发资金不足,法律等原因的限制。导致了以上问题的产生。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针对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方案,目前郑州市城郊农业旅游的自发性,分散性经营形式,不利于把农业旅游做大做强。要采取政府主导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点聚集。建立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渠道与运营机制,针对问题的原因我们提出在郑州实行:“政府+企业+农户=集团上市公司”的新型运营模式。

6.“ 政府+企业+农户=集团上市公司”模式的说明

6.1政府:由政府主导对资源重新组合组建一个大型集团公司,政府起主导作用。鉴于政府的资金和实力,由政府负责对外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现在正处于型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政府负责对外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仅解决了农业旅游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差和宣传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型农村的建设步伐。同时政府要加强立法和管理,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6.2企业:由于公司是由原来的分散的企业重组而成的,有管理经验和一定的市场。公司的日常经营权归企业,有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最终实现集团上市,实现集团的资金渠道多元化,克服农家乐运行资金不足的瓶颈。同时公司还兼有开发新资源和新产品的职责,主要任务是进行重点开发从而创造更多的农业旅游品牌产品。

6.3农户:由于农业旅游感受的就是农家风情,同时又考虑到照顾当地农民的利益,因此由农户负责具体的接待工作,但是所有的接待设施都要符合政府制定的标准,所有的农民都要经过一定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接待工作。

6.4最后的利润分配问题。由政府制定一定的利润上交比率,所有的利润农户和企业按照一定比例上缴。以实现集团的运营。

7. “政府+企业+农户=集团上市公司”的新型运营模式的意义

7.1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农民就业压力。根据研究,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如果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不仅可以壮大旅游产业,又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另外,很多农民在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旅游项目,可以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劳动力资源浪费问题,促进广大农村的社会繁荣和稳定。同时,当前农产品相对过剩,通过开发农业旅游,可以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多项、多次增值,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开辟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三高”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效益型农业发展道路。

篇4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会上表示,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大国、农业强国几乎都是农业品牌大国、农业品牌强国;中国农业品牌建设离不开世界,世界农业品牌建设也需要中国的参与。

无独有偶,9月10日,多利农庄、尚作有机等生鲜宅配大佬和近百家农企负责人齐聚上海,参加由品牌农业组织的新农堂,共同探讨以生鲜宅配为代表的农业品牌化发展。

现代农业到底该如何做好品牌化,这是所有农业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做品牌如养孩子

有位企业高管说过这样一番话:企业有两种活法:养羊和养孩子。做生意如养羊,再爱也是送屠宰场一刀杀肉换利润;做品牌如养孩子,不为短期的利益,只为他能健康成长光宗耀祖。

“拿做农业品牌跟养小孩相比,这句话说得很贴切。”杭州闯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新农堂创始人钟文彬指出。

他说,“做农业品牌和养小孩,都是和自然生长规律打交道,快不得,慢不得;投入特别大,风险特别高,产出特别慢;都需要一点一滴和他交流,一点一滴地积累品牌,绝无速成;有时候他的一点点小进步,都会让你惊喜得不得了,有时候他又哭又闹,让你要上蹿下跳;爱他的可爱,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给他,恨他不争气,你再咬牙也只能干瞪眼;纵使他作恶多端、千疮百孔,也不抛弃不放弃;全家人呵护他,围着他转,都想为他架起一道城墙,但是在病魔和自然灾害面前他又是如此的脆弱,叫人心疼。做品牌就好似养大自己的亲骨肉。”

钟文彬说,如果每个农企负责人能把农业品牌真正当做自家的孩子来对待,那这个企业肯定能做大做强。具体来讲,做农业品牌的人必须尊重三大原则:

首先是尊重规律原则。既包括自然规律,也包括社会规律。“农业是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密的行业,它有最强的自然属性。比如一只鸡,明明是养殖6个月后才能正常食用,你非要它45天就出栏,最后大自然只能扇你一个耳光。”钟文彬指出,运用工业思维,无限制地提高生产效率,所谓“与天斗,与地斗”,只能换来自然的嘲笑和惩罚,因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无法超脱于自然;农业不是与天斗,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农业的社会规律,就是这个行业是一个长投入,慢产出,持久发展的业态,一些投机倒把、急功近利的手段都会被淘汰。

第二是专注原则。“我们不得不承认,做每一件事,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都是有限的,尤其对于农业行业来说,这一切更显得不足。认识到力量的有限性,就只能在刀口上下功夫。压强=压力/面积。“个人认为,再小的力量,只要刀口锋利,就能切出一块市场来。”钟文彬指出。

第三是诚信原则。农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之处,在于这是和温饱、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行业。人对于它的需求,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基础端:温饱与安全。人可以没有iPhone,但不能没有饭吃,不能吃毒食!所以人们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最高的诚信要求。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会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任何一个昧着良心的行动或失误,都会带来排山倒海式的报复,消费者用脚投票,百年基业将毁于一旦。

上述三大原则也得到了很多农业人的认可。多利农庄方面即表示,要想做好有机农业,必须严格遵守有机农业标准,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放心的有机及天然蔬菜。

多利农庄基地的总经理丁亚萍在新农庄第六期论坛上介绍说,多利在过去的10年只专注于三件事――花钱、研究、读秒。

所谓的花钱其实是对于土地的改良,要做有机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而土地改良需要3-4年时间。“2000年的时候,上海有机的种植面积达到3.5万千亩,而到2014年8月份真正的有机种植面积只有7,000亩左右。从这里你可以看得到,一路走来,只有20%的公司或者20%的种植面积留了下来,有机种植走完这一段并不容易。”同时,多利农庄在2009-2012年对水质也进行了改良,花费了6,000多万元。而研究指建立有机蔬菜标准。读秒则指确保新鲜直达。在过去10年中,多利农庄在有机蔬菜品牌创立方面一直处于资本积累的过程。

正因为多利农庄在有机蔬菜上长达10年的投入,才可以厚积薄发,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从事有机蔬菜种植和销售的企业之一,得到了品牌价值的回报。

做品牌要讲创新

“创新”是近几年各个行业里都很火的词汇,农业领域自然也少不了它,尤其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农业品牌的塑造更需要讲究创新。这种创新更多地体现为对新农业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

尚作有机公司的创始人龙淼则认为,当前农业品牌的经营要借鉴互联网思维,做好渠道创新。在创立尚作有机之前,龙淼在IT行业待了七八年,做软件开发。后来误打误撞地跨界进入了农业圈。

他说,食品安全问题给新农业带来了商机,但在今天的互联网革命下,新的生活方式给农业发展也带来了挑战。因此,该怎样把新农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让消费者得到更好的体验,这是新型农业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尚作有机的特色在于定制服务。

据了解,尚作有机在新生活方式上作出了探索,于今年夏天设立了一个社区店进行O2O的尝试。

龙淼指出,开这个社区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发展会员,二是基于线上的下单,会员可到社区店取货。“我们设计了一个APP,这不是单纯的电商零售,而是怎么给客户定制方案的APP,这个APP更多是以解决方案的方式给客户配菜。”

而他也表示,新农业的创新不可盲目求成,必须要有成熟的时机,否则会影响自身品牌的发展。

龙淼说,“如果一家星巴克旁边突然开了一家新咖啡馆,这个咖啡馆的装修看上去比星巴克还要高大上,那你会去星巴克买咖啡还是去新开的咖啡馆呢?我相信基本上90%多的人都会去星巴克,因为这是品牌的力量。同样,你新进入这个行业,开店卖菜,别人不会轻易光顾,因为是一个新的品牌。并且开店的话,必须要装修雇人,有成本的投入,否则没有品牌的吸引力,别人都不会跨进来。除外,真正花时间去逛菜店买菜的人大多是老太太和保姆,他们不会进入价格相对高昂的有机菜店买菜。”

他继续说道,“因此,我们当时就做了论证,决定先不开店,即初期不开店。但到了今天,我们在成都已有几千个固定的家庭会员,还有两万多买过我们农产品的人,知道尚作有机品牌的可能在十万个家庭以上。这个时候开实体菜店,他们会说尚作开店了,我们进去看一看。开店不是不可以,什么时候开更重要。”

因此,有机农业在渠道创新上,要考虑时间的积累及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品牌认知的沉淀。

龙淼说,“尚作有机成立四年来,我们既小心但又有一点贪心。我们不敢起步太快,因为尚作毕竟不是一个单纯的平台,所以只求每年翻一个小番,做到稳扎稳打。同时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管控的环节越多,成本也越大,所以有些规模化也是必须要走的,要做大,就要做好大投入的准备。这也是我们对尚作有机这个品牌发展的基本规划。”

做品牌需要理性

然而,龙淼也认识到,做好农业品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他说,农业有两大痛点,种不出来,卖不出去。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如何实现品牌的产销。因为农业不在于脑力的高低,而在于你种出来的菜卖掉了多少,卖不掉的就是损耗。

“相信很多农业人都有这个历程,整车整车的菜被扔在地里,没有菜贩子收你的菜,你找人采收都费劲,因为种菜规模太大,即使几百个员工都拿菜回家吃也解决不完。这对企业来讲是很大的考验。即使已经干了几年的农业,哪怕再做五年、十年,每当要在一个新地区开拓新基地,或者要去投放新品种,都是很谨慎的过程,因为有风险。气候、自然灾害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难题。因此,未来平台化的运营是终极的趋势。”

龙淼说,虽然一些有机农业的小庄主们,在一个几十亩最多一百亩的庄园里,搞循环经济,发展立体农业,搞得有声有色,但若让他们扩大规模到十多个庄园,可能就做不了。真正的农业人不仅需要能在小地盘上把产销、农业风险等问题都解决掉,还需跨城市、跨区域经营后也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专业的人必须做专业的事。

“现代农业中涌现出大量品牌农业的专业生产者或机构,形成有影响力的大型品牌,才是整个农业产业化成功的一个符号。”龙淼如是说道,“无论是做有机农业,还是做生鲜产业链,希望各个农业人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做得更专业,更有个性,形成自己的品牌,这才是一步步走下去的道路。”

天安农业总经理林源对此指出,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加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进到了农业,关注、参与农业的人呈现年轻化趋势,但却不像以往那样专业了。“他们对农业更多的体现在兴趣方面,或者说投身农业是为理想或抱负。这一点固然是好,但因为农业生产,尤其是有机农业等新农业的发展依赖丰富的专业知识,因此光有兴趣是做不好农业的。”

他说,在农业品牌的塑造上,要纠正一些有失偏颇的思想。经营农业品牌,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根据市场需要对产品做专业化定位和布局,而非完全跟着政府的一些扶持、补贴政策走,否则一旦政策失效,企业就会因为缺少自我造血功能而受重创。

钟文彬则表示,农业投资确实是个热点,基本上都奔着土地资源、政策补贴、品牌机会三个方向而去。无论是哪个,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中国农业的现实,是每个企业的选择。“但最可怕的是,很多企业这三样都想拥有,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企业浑浑噩噩,可以天天陪领导喝酒的企业家,绝做不出受消费者市场青睐的品牌。”

篇5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模式;海南;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不仅可以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而且可以保护并改善自然环境,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的需求。无论是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还是在推动旅游建设方面,休闲农业都显示出积极的功效。台湾与海南,作为中国两大岛屿省份,都在致力于休闲农业的发展。文章旨在通过对台湾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分析,对海南发展休闲农业予以启发。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概述

台湾是中国最早发展休闲农业的地区,起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拯救趋于衰退的台湾农业,寻找农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制定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的力度。在2002年立法将休闲农业纳入产业规划,此外,台湾“农委会”还在台湾一些高校,开设休闲农业课程,利用群众组织帮助农民转型,在持续的政策,法律支持下,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得到顺利发展,使得台湾农业得到质的飞跃。

目前,台湾休闲农庄约有1102家,平均每个乡镇有3.3个,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类型。休闲农业点平均占地约90亩,每个休闲农庄投资约为200万元新台币,每个休闲农庄年游客人数约45000人。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台湾发展前景良好的朝阳产业,年营业总收益达40多亿元新台币。

二、台湾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分析

在这30多年的发展中,台湾休闲农业以发展乡村体验经济为核心经营模式,在台湾当局重视及社会各界扶持下,坚持生产与经营并重,开展多种营销活动,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

(一)当局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在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当局重视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1.主管部门明确,制定政策法规。台湾休闲农业主管部门是农业委员会,简称“农委会”。1989年4月台湾“农委会”举办了第一次“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2000年通过立法界定休闲农业的定义。为了帮助发展休闲农业,当局在各个阶段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规定,如“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辅导管理相关规定”等,在原有基础上修订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除专项法规政策外,在土地、环境、旅游、农业发展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也有力推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台湾从省一级到市、县、区、乡镇,自上而下都形成了统一的休闲农业规划管理格局,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积极推进“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明确了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每一个农园和农户,也都积极从市场定位、项目设置、开发原则、经费预算、效益分析等方面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的规划。

3.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扶持。1998年,台湾成立休闲农业发展协会,2003年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学会。台湾休闲农业学会及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积极发挥休闲农渔业(农场)发展规划、区划和制(修)定相关规定、政策、制度以及技术培训辅导、发展监评等综合功能。“农委会”在一些院校如台湾大学开设休闲农业课程,开展休闲农业教学研究。此外,台湾农业策略联盟发展协会和台北市农会联合开展农业休闲旅游与全省100多家休闲农场结盟,推销优惠休闲游。

(二)以乡村体验经济为核心,开发多种休闲农业类型

上世纪四十年代,体验经济的概念在国际上出现。台湾休闲农业以体验农业为核心,发展体验经济。几乎100%的台湾休闲农场都设有体验的项目和内容,包括教学体验、生态体验、农作体验,风味餐饮体验、乡村旅游体验、果园采摘、农庄住宿、蔬菜采收、农业展览、民俗技艺体验、林场体验、牧场体验、渔场体验、农村酒庄和市民农园等体验内容。由此也形成了种类丰富的休闲农业。

1.休闲农场。休闲农场是利用农场原有资源的多样性,通过游客在农场采摘、耕作,让游客参与其中,同时集观光、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区。截至2011年6月30日,台湾真正通过申请,经由“农委会”准予筹设的休闲农场共有479家[1]。包括教育型休闲农场,利用农村产业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农业和农村知识教育;以种植经营有机蔬果为主的有机类休闲农场;生态型休闲农场,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生态工法营造生存环境,如昆虫生态、溪流生态、渔业生态;专业化休闲农场,从事果蔬采摘及水稻、花卉、茶园、香草、药草、菇类、咖啡等劳作体验,或从事林场体验、渔场体验等。

2.观光农园。观光农园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和观光差远等。主要特点为在游客参观体验农产品时,满足好奇心,放松心情,延长游览时间,促进农产品的直销。如,挪威森林广场主题花园,环绕着天鹅湖而建。园中设有大型停车场、露营烤肉区、欧式花园、精致餐饮中心、纪念品贩卖部、露天咖啡广场等,为游客提供如置身欧洲般的观光享受。

3.市民农园。市民农园是将都市近郊的农地集中规划分置,由城市居民利用业余时间租赁经营的农业园区,市民在农业园区内栽种花草、蔬果或经营家庭农艺,同时为其提供土地耕作技术指导,使其在享受耕作乐趣的同时体验农业生产经验。

4.乡村民宿。乡村民宿是指利用乡村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将农民废弃或多余的农舍加以改造,提供给都市休闲度假者住宿。以家庭成员经营为主,可以少量雇人,餐饮供应以当地特色食物为主。这些“民宿”具有度假、休闲、观光的功能,住宿规模可容纳25-60人。截至2011年8月3日,台湾的合法民宿共有3310家[1]。

台湾休闲农业体验的项目内容众多,除了教学体验、生态体验、农作体验外,还有风味餐饮体验、乡村旅游体验、果园采摘、农庄住宿、蔬菜采收、农业展览、民俗技艺体验、林场体验、牧场体验、渔场体验、农村酒庄和市民农园等体验内容。

除此之外,台湾还有教育农园、民俗旅游、农业公园等类型。休闲农业的体验化是体验经济在农业的实践,如何将优势资源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人性化的体验活动,将游客融入情境,这是未来休闲农场取胜的关键。

(三)生产经营一体化,创新多种营销方式

目前,台湾现有的休闲农场,基本都可以直接从事农林渔牧业生产与经营。多数休闲农场能集合初级产业、次级产业、三级产业于一体,休闲产品的品种、花色、项目、内容繁多;经营管理者重视企业化经营、社会化、现代化经营,积极开展休闲产品、旅游产品、健康产品、保健产品的系列开发,重视农业结构的升级和功能转化。

台湾休闲农业,充分利用本土农业与文化资源,发展多种主题休闲农业。在营销方式上力主多样化,扩大宣传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具体营销方式如下:

1.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与开发。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观光农业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农业栽培、农产品,应更纵深地探究到农村、农民、农业的各个不同层次和角落。引入当地文化,开发农业创意产业,才能满足游客对更高层次文化品位活动的需求。这些创意农业产品,既促进了民间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发展,也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还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游客参与的体验型项目。此外,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价格和品味都得到很大提升。

2.利用农业展会,进行农业宣传。台湾当地的市县经常举行各种规模的农业展览会、展销会。比如,2012年在“农委会”主导下,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结合全台各地特色休闲农场,集生态、景观、餐饮、农场住宿及农业活动于一体,在《2012海峡两岸台北旅展》中推出《台湾休闲农业馆》,以“在地消费、永继发展”为概念,规划三大主题旅游,分别为“台湾农场趴趴走”、“食材旅行”和“自然旅行”。还有2012宜兰青年美食文化体验营[2],既推广了宜兰的美食,也让人们对宜兰的食物文化全面了解。展览宣传活动不仅仅在台湾岛内进行,有时也会联合大陆各省的市县组织农业会展活动,进行宣传推广。

3.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相结合。台湾的休闲农业协会、农会不仅仅制作大量的印刷品进行广告宣传,而且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宣传推广。如,“NOW news”旅游新闻、“自由时报”生活新闻等。此外,网络媒体也成为重要的宣传平台,如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网、农业旅游咨询网、农业易游网等,各网站都有相应的农场讯息、活动详情、会员服务等各项帮助。充分应用信息科技、互联网,将客户需求具体化,使农场所提供的活动或服务最能符合他们所需。

三、对海南发展休闲农业的几点启示

海南休闲农业起步较晚,1999年,海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制定了《海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海南发展休闲农业最初的设想都是从“农家乐”起步,产业形态较为简单。200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休闲农业发展局,据海南农业信息网《农民日报》报道,海南目前在建或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休闲农庄已有300多个,其中,全省休闲农业园区已达136家(农户经营的“农家乐”不在其内);直接从业人员9000人,带动农户1.3万户;园区农民人均年收入达7550元,远远高于当地农业人均收入;休闲农业园区年经营收入4.7亿元。尽管如此,海南休闲农业在经营发展中还是表现出一些不足,如产品表现形式单一,产品设计趋于雷同,缺乏文化内涵,游客体验性不足;政府关注不够,社会各界的支持不足;营销方式单一化,等等。

(一)加大政府重视力度,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发展

各级政府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通过制定相关发展政策,给予积极引导推动。其次,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再次,财政资金的投入与扶持。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2010年6月8日获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各级部门都对海南省发展休闲农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继2009年12月“冬交会”在海南省休闲农业体验之旅启动仪式上推出5条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之后,2010年8月6日,海南省农业厅与海口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快发展海口热带现代农业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致力于发展海口市休闲农业产业带、低碳农业产业示范区、海南省优势产业带等,计划3年内建成35个休闲农业示范点,把海口市建设成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市[3]。

海南休闲农业资源在国内具有极高的独特性,合理规划农业资源区域,避免重复建设、“遍地开花”、“一哄而上”的现象。加强政府、休闲农业局以及海南省休闲农业协会之间的协作,积极发挥海南休闲农业协会的作用,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充分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发展体验经济,创新休闲农业产品

纵观海南目前的观光农业项目,在内容与形式上基本雷同,游客的体验参与性无法体现。各个项目之间重复开发与模仿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海南已有的休闲农业类型包括农园观光型、农园采摘型、垂钓园、科级示范区、度假型及其他。在已有的农业园区中,游客体验的内容有限,再加上配套的服务接待设施不完善,比如住宿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娱乐活动项目数量贫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因此,在休闲农业项目开发上,应围绕本地自然与文化资源,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增加旅游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软件服务素质,使各区域农业发展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形成旅游产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区域。如2012年海口火山口附近开业的开心农场,除了满足游客采摘,观光的需求,还设置了陶泥坊、豆腐坊,促进游客亲自制作食品、艺术品,满足游客体验的需求。与此同时,舒适的住宿设施,放心可口的餐饮,都为开心农场赢得了较多的利润。

(三)营销方式多元化,提升海南休闲农业知名度

海南休闲农业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其知名度还较为有限,因此,增强市场营销意识,采用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如电视、广播、网站等,以此提升海南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提升。

(四)加强与台湾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海南休闲农业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诸多成功经验,值得海南学习与借鉴。因此,无论是政府间,还是民间,都应积极创造合作交流的环境。如利用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论坛,“冬交会”,或者组织专业考察团赴台考察等。通过这些活动,加强琼台两地在休闲农业发展上的深入合作,推动两地休闲农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琼.台湾各县市休闲农业现状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11(5).

[2]杜函函,于蕾,孟柱,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及其借鉴意义启示[J].绿色科技,2013(4).

篇6

关键词: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出现“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念,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90年代迅速兴起,逐渐发展为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热门的话题。休闲农业和一般农场在收入来源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要想获取列润,就需要通过一些宣传手段吸引游客来观光,从而提供一些服务性项目。而一般的农场则更倾向于销售农产品或提供一些加工制品。保定市作为河北省人口总数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生态自然、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市。2009年保定市政府提出“对接京津”发展策略,休闲农业的发展对农村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教育规划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充分利用好京津休闲农业发展的连带效果,促进保定市整体经济和农业的飞速进步。

1.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1 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和宏观控制

目前保定市的农业厅与旅游局联合成立了工作指导小组,针对乡村农家乐型旅游产业的管理,但在休闲农业经营的管理却处于零散状态,形成了无人管理的局面,无论是市农业厅还是旅游局都没有设立负责休闲农业的部门,对于扩展和壮大该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缺乏一定的规划和策略,同时也缺乏了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宏观控制,导致投资者对市场资源的开发形成了随意性和盲目性。

1.2 缺少专业的组织指导

保定市没有设立专业性的休闲农业有关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旅游与乡村休闲经营体系的扩大,休闲农业还处于逐渐成长的阶段,需要以规范的专业性组织做后盾,在发展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控制和指导,才能把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更加成熟。

1.3 规模小、收益低、品牌效应不高

保定市只有少数具有规模性的乡村旅游村庄,例如保定生态农业园、顺平万顷桃园农庄以及保定昌利农业观光园等,其他一些都是分散经营、管理不规范、各自为战,这些休闲农业点规模较小、缺乏品牌效应,不当的经营管理模式会阻碍该产业的长远发展。

1.4欠缺规划性建设理念

从目前来看,保定市的农业旅游没有一定的规划,领导层虽然意识到休闲农业产业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却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落实管理机构。由于对市场缺乏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形成了一些旅游项目重复的建设,使得休闲旅游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造成休闲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混乱,非但没有达到推动当地经济的作用,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农业旅游格局。

2.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

2.1强化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是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益、加快农业转型的新途径。有利于农产品更好的投入经营,同时也满足了城市旅游者的休闲需求,更能达休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应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管理,积极推动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政府的宏观控制体现在积极引导、统筹规划、资金扶持与制定政策四个方面。

2.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农业特色

休闲农业要想得到稳定又长期的发展,就要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规范的发展策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做到开发与保护资源相结合、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合理运用、因地制宜,并能突出休闲农业旅游的特色。同时在空间的布局上要科学配置,避免因重复建设浪费了资源,保定市农业旅游建设应从根本问题出发,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以提高保定市该产业的整体经营水平。

2.3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系

实现休闲农业的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规范的休闲旅游发展道路。规模性的园区、规范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休闲服务都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者大都是以体验农村的自然风光以及民俗风情为目的,这种休闲方式并非是简单的观光旅游,而是对农村文化和农民生活的一种亲身体验,因此对于农村的宾馆的建设,不能一味的模仿城市里的标房环境,应打造出用品整洁、饮食卫生、设施安全且又富有农村特色的住处,既提供给旅游者周到的接待,又能然他们体验到家庭式的农村淳朴生活。休闲农业作为一项服务性的旅游产业更应着眼于提高农业资源的档次,有利于保定市休闲旅游的产业的日益进步。

2.4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丰富产品服务

随着人们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休闲农业旅游必须设计出更多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产品,首先,要让旅客亲身参与和体验,加强生态项目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其次,提供给旅游者更多的绿色消费,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以环保、健康、绿色为标准;再次,重视对休闲旅游农村文化内涵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让观光者在旅游中获得精神上的收获;最后,要将休闲农业旅游由单纯的观光拓展为集娱乐、度假、休闲、观光、学习为一体的特色旅游。

2.5促进宣传和营销手段

为加大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应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目前,保定市存在很多经营分散的小规模的休闲农庄,缺乏一定的品牌实力,营销手段单一,使得产业的整体发展停滞不前。因此需要当地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负责统筹各企业的经营以及农业文化的特色宣传工作。可利用节假日举行农业展览、科普知识比赛等活动,从而吸引更多来观光的旅游者。

3.结语

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更使得农民的收入获得很大的提高,保定市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具有自身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当地农村特色,加强农村旅游的经营管理,通过借鉴京津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吸收更多来自京津的旅游者来保定消费,因此,保定市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政府部门要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来规划发展路线,同时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技术培训以及资金支持等作用,为保定市未来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促进全市特色休闲旅游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本文为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02006)

参考文献:

篇7

本试验在浙东地区宁波市天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天地农庄进行。种、养水面100亩,平均水深0.9米,最高水位1.3米,水源为当地大嵩江水,水质符合国家养殖用水要求。水上旅游设施主要有餐饮、会议、娱乐、健身和住宿等,总面积1.5万余米2,建造方式为水中打桩、水上搭建木屋。建筑离水面30厘米,交错坐落,基本不影响水中种、养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试验方案

1.种、养方案在100亩池塘养殖的水产品品种有鳖、鳙鱼、鲢鱼和锦鲤,种植的水生植物有10亩喜旱莲子草、15亩凤眼莲和30亩莲藕(见表1),通过种、养的实际产量和产值评价经营效果。2.旅游方案在接待个人和团体游的基础上举行鳖养生文化节、美丽乡村游等主题活动,并通过实际经营情况评价综合经营效果。

三、试验情况

1.种养情况

①池塘整改。从2013年3月初开始对池塘进行规范性改建,改建的主要设施有池塘注排水系统、池坡和防逃设施。池塘清整主要是清除池塘中与种、养无关的所有杂物,然后用市售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按产品说明消毒,两天后注水到标准水位等待种、养。

②鱼、鳖放养。从2013年4月15日开始按设计方案与数量要求进行鳖和鱼类的放养,鳖和鱼类在放养前用食盐溶液消毒。放养的鳖为本公司自行培育的外塘幼鳖,鱼类购自宁波市鄞州区的苗种场。

③种植水生植物。从2013年5月开始在附近湿地和河道里捞挖喜旱莲子草和凤眼莲种植到设定的区域,并用网栏围住。2014年春引进15个品种的莲藕,用水底盆栽法种植。

④养殖管理。鳖每天投喂1次,按有机产品生产要求进行管理,不用任何药物;鱼类不喂任何饲料,任其自行采食池塘中的天然饵料。2013年10月5日天气转冷,鳖和鱼类进入越冬期,停止投喂,此时水生植物露天叶逐渐枯萎。2014年春季水生植物又开始萌芽,2014年5月后进入正常的养殖管理。

⑤捕捞。养殖到2014年10月10日,鱼、鳖基本停食,即开始捕捞。

四、试验结果

1. 养殖水产品收获情况

举行两次鳖养生文化节和美丽乡村游活动,使游客在养殖基地能读到鳖文化,看到始捕捞,收获鳖23660千克、成活率91%、增重17660千克,鳙鱼23250千克、成活率93%、增重21050千克,鲢鱼23184千克、成活率92%、增重20784千克,锦鲤14962.5千克、成活率95%、增重13462.5千克。

2.水生植物生长情况

种植的水草只起到了调节水体和营造景观的作用,虽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为项目旅游提升人气和增加水产品产量起到了间接作用,喜旱莲子草种植后逐渐被鳖吃光,凤眼莲在第二年萌芽后也被鳖和鱼类吃光,莲藕生长良好。水产品收获与水生植物生长情况鳖实物,品到鳖美味,体验鳖养殖和捕捞的趣味,最后购买鳖。

②进行渔家旅游宣传。为了办好渔家乐旅游活动,通过报纸、网络和微信等方法进行宣传,为都市居民积极参与做好准备。

③实施渔家旅游活动。活动于2013年9月和2014年9月举行,活动内容有抓鳖比赛、鳖美味烹饪大赛、鳖宝宝爬行比赛等。活动不但拉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公司养殖水产品的销售,增加了经营效益。四、试验结果1.养殖水产品收获情况通过一年多的养殖,于2014年10月鱼类停食后开始捕捞,收获鳖23660千克、成活率91%、增重17660千克,鳙鱼23250千克、成活率93%、增重21050千克,鲢鱼23184千克、成活率92%、增重20784千克,锦鲤14962.5千克、成活率95%、增重13462.5千克。

2.水生植物生长情况

种植的水草只起到了调节水体和营造景观的作用,虽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为项目旅游提升人气和增加水产品产量起到了间接作用,喜旱莲子草种植后逐渐被鳖吃光,凤眼莲在第二年萌芽后也被鳖和鱼类吃光,莲藕生长良好。3.旅游收入通过举办各项主题活动,两年中旅游人数达到3.2万人次,综合旅游产值达到304万元。

五、分析与讨论

1.分析试验结果可见:在华东地区气候条件和水源水质都能保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高效的渔业经营模式。随着旅游项目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

2.本次试验种植的凤眼莲和喜旱莲子草是鳖喜食的水草,结果养殖过程中被全部吃光,所以试验设计时为营造水面景观要选种鳖和鱼类都不采食的水草品种。

篇8

一、业务工作实绩方面,自评得70分,自评如下

(一)超标准完成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作,自评得11分。

根据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加强工作领导、指导,有计划、有部署、按时序地开展该项工作,并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四绿”工程建设完成28760亩,占任务数27260亩的106%;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完成89500亩,占任务数89500亩的100%;人工造林更新完成12425亩,占任务数4300亩的289%;宜居环境建设,完成2014年宜居环境建设项目3100亩,占任务的100%;完成高速公路、过境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绿化(三沿一环部分)面积3500亩,占任务的100%;省级财政补贴森林抚育完成26000亩,占任务数的100%。

全县义务植树28.2万人次,占任务数27.5万人次的103%,义务种植苗木200万株,占任务数103万株的195%;

完成镇村省级示范绿色村庄建设,建设片林面积15亩,种植绿化大苗2650株,投资80多万元。

(二)超额完成竹业开发富民工程,自评得4分。

我局认真实施竹业开发富民工程,建立市级示范基地1个,示范片5个,修建竹山便道41公里。

(三)圆满完成山地林业综合开发,自评得3分。

在全县建设丰产毛竹基地1000亩,在村、村、村建设丰产绿竹基地2000亩。并在6月底前完成毛竹林标号,林分结构调整,全面除草,垦复,喷灌设施,在11月底前完成修建竹山便道5公里。

祥发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油茶),在村完成新种油茶1000亩。

完成毛竹丰产示范片建设和强民油茶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

(四)保质保量完成林木种苗工作任务,自评得4分。

我县本年度完成调拨种子242公斤。全年完成大田育苗(造林树种)57亩,产苗量162.1万株;完成大田育苗(绿化树种)384亩,产苗量237.9万株。

能够按照《省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本年度核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1家,注销1家,目前全县共办理生产、经营育苗单位17家。

(五)做好林政管理工作,自评得6分。

林木采伐管理:2014年度木材蓄积量计划生产4.506万立方米,实际办证(生产)1.5687万立方米,实际生产小于计划生产小于采伐限额(7.51万立方米);皆伐面积限额指标为4012亩(含2013年度结余结转812亩),实际皆伐面积为3348亩。林木采伐在木材蓄积量和面积上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电脑抽签分配林木采伐指标。

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市林业局下达2014年占用征收林地定额上半年22.7公顷,下半年全市统筹。本年度林地审核审批17起,面积71.3416公顷。为我县建设项目提供良好的服务。

林地减少率:2014年度的林地减少率经资源数据统计为0.0107%,少于下达的0.02%的指标。

(六)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自评得6分。

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上,我局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一是管理好生态公益林,二是改革好护林员队伍,三是执行好限额采伐制度,四是管控好建设项目与征占用林地平衡,五是完成好森林资源年度变化续档工作。

本年度,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生态林面积525757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880.6429万元);森林覆盖率达到60.48%,超过59.74%的指标;森林蓄积量达到439.8509万立方米,超过287.16万立方米的指标。可为我县绩效考评林业指标争得满分。

(七)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自评得4分。

本年度全县未发生森林火灾,没有突破省、市下达的双控指标。

制定《县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并呈报县政府办印发,能按照方案要求,组建县级森林消防队伍50人,各乡镇(街道)相继建立15-20名半专业消防队伍。投入资金购买充实了扑火机具,确保防火扑火物资的供应。

能够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各项防火制度健全,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八)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自评得6分。

全县应施监测面积4517643亩,实际监测面积4517643亩,监测覆盖率100%;成灾面积51亩,成灾率0.03%;计划发生面积67764亩,实际除治面积67764亩,防治率100%;无公害防治面积70148亩,无公害防治率100%。

木材调运应检数0.4077万立方米,实际检疫数0.4077万立方米,调运检疫率为100%;产地方面,种苗繁育基地3.733公顷、存储木材1.08万立方米及花卉38.2万株,均经检疫,检疫率为100%。

完成林分改造面积124亩(松港街道74亩,盐田乡50亩),完成《县2014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控实施方案》编制及报批工作。

能够按县技术监督局有关要求,支持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九)严格林业行政执法,自评得5分。

严格执行“一会三查”制度,打击违法运输木材、毁林占地的违法行为,加大林业案件查处力度,2014年度,我局共查处行政案件80起,办结78起,惩处违法当事人75人次;立刑事案件11起,破案11起,7起。行政行为合法率100%,无行政复议现象。

能够规范案件卷宗建档,并将卷宗上传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

(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评得6分。

全年发证282本,发证率100%。累计完成林权登记发证面积134.6万亩,发证1.7万本,发证率92%;林地落界面积147.48万亩,林地所有权登记发证面积143.8万亩,发证0.42万本,发证率97.5%。

2014年申请林权抵押贷款2户(省县茶场,津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宗地,面积1368亩,贷款1944.72万元。

完成埕坞林下养蜂项目选址建设扩繁场1座;完成绿优竹笋加工项目建成竹笋加工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和1条生产线建设;完成茂森苗圃林下经济项目的引种驯化和建立基地200亩;完成常绿生态农庄项目开展林禽林畜养殖及生态农庄建成开业。

(十一)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自评得4分。

10月8日,举办枯死木无害化处理技术培训班1期,受训60人次;

分别于3月10日,送“春季造林技术”下乡活动;8月9日,送“毛竹垦复技术”下乡。

完成降香黄檀引种栽培200亩的补植工作及抚育管理。

(十二)林业产业工作,自评得6分。

2014年度涉林产业实现年产值22.8亿元。

花卉、盆景、根雕等特色文化产业,花卉种植面积8000亩,年产值1亿元。

积极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和粉尘防爆安全生产整治,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县有关部门的好评。

(十三)根据县委提出“十二五”期间逐年压缩10%审批项目的总体目标要求,制定精简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目标。自评得5分。

我局已将所有审批事项的81%审批审核权下放到窗口,审批的每个环节都授权到位,指定到人。林业窗口在中心组织的“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工作中,已按照要求将办事环节统一压缩至4个以内,承诺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50%以内。现有审批事项共43项,其中行政许可37项,非行政许可4项,行政征收有2项。2014年度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结数1977件,总办结率100%,其中当日办结数1685件,当日办结率为83.8%。群众满意率100%,体现了“便民,高效,规范”服务宗旨,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和赞誉,多次被县行政中心管委会评为星级窗口和先进个人。

二、行政能力建设方面,自评得30分,自评如下

(一)依法办事,自评得5分。

依法依规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履行职责做到主体正确、程序合法、应用法律法规适当,并将行政处罚结果,按季度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全面规范权力运行,共梳理行政权力事项127项,其中:行政许可36项,非行政许可4项,行政征收2项,行政处罚80项,行政强制5项,公开权力清单,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

(二)高效行政,自评得9分。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转变作风“八项规定”,治庸治懒治散治奢,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机关管理规范有序,工作运作协调高效。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规范网上审批,强化电子监察,促进审批高效便捷,执法规范有序。

绩效管理制度落实、有序开展,制定《县林业局2014年度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上报县效能办,并将质量工作纳入考评体系。完成了对乡镇(街道)2014年度林业重点工作考评,并上报。

印发《关于深化“马上就办”行动实施方案》,推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及窗口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三)民主行政,自评得9分。

决策规则和程序健全,健全并落实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广泛听取意见,落实民主集中制,《党组议事制度》等制度,做到科学民主决策,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坚持政务公开基本准则;按季度及时报送政务信息,以网络、固定公开栏、电子屏等形式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依法、迅速、及时、准确办理各级督办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监督,本年度收到并回复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9号建议、第102号建议、第182号建议,收到并回复县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4号提案。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认真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群众生活困难的林区中去调研,倾听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困难;对所收集到的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全年化解“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问题31件,按时效办结件22件。

(四)廉洁行政,自评得7分。

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其他业务工作紧密结合。

局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结合分管工作,对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抓落实,各股室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惩防体系各项任务的落实。

严格按照县财政预算的要求,编制预算,加强管理,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全年公务接待费35.89万元,比2013年度节约9.5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0元,比上年度节约32.44万元;公务车辆运行维护费34.62万元,比上年度节约17.17万元;因公出国境费0元,比上年度节约4.33万元;会议费4.89万元,比上年度节约2.72万元。

三、鼓励加分,自评得6分

我局2014年度《县林业局关于创新林权发证工作进一步规范明晰确权工作的办法》,得到市林业局的肯定,并被市林业局以文件形式予以推广。

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和经验得到国家林业局领导肯定,并莅临现场进行视察。

篇9

私募股权的江湖愈发热闹,2009年推出创业板使中国PE/VC发展迎来转折,经过2010年飞速发展,在过去的2011年,PE/VC如涨潮般涌入了竟是数以千计的“后起之秀”。“高手”们原本比的是“点石成金”的功力,仍带着些“失败乃兵家常事”的气度,而如今却愈发刀光剑影、不容有失。

但江湖仍是这片江湖,随时风起云涌。在2011年,全球资本市场都发生了变化:赴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从热捧到危机:隐秘十年的VIE模式“躺着也中枪”:创业板两周年空前暗淡……

在那些“一决高下”的投资领域里,终有一些“神马”变成了“浮云”,或出现“浮云”的迹象,电子商务网站冰火两重天,资本“香饽饽”的地位在过去的一年跌落。

最大的“浮云”当属团购,一年之内从“千团大战”变为行业洗牌。2011年8、9月份,国内的大小团购网站数量竟达到5000多家,仅两三个月之后,关门i000多家,出现了集体倒闭。最终能剩下多少家团购生存,业内一片哀鸣。“团购网站一靠拼广告,一靠拼价格;一个是多花钱,一个是少挣钱。团购开启了一种全新消费模式,但大多团购网站,同时也包括电商,在2011年的估值过高,不能令人接受。”达泰资本创始与管理合伙人李泉生说。

电动汽车,包括相关产业如锂电池行业亦是如此,在最初一片“超英赶美”的吆喝声中,技术瓶颈使大规模商业化一推再推,该领域始终被认为是一个“投资方向”,更多的资本是已深陷套牢,无可奈何。

在一些媒体评出的2011年PE大事件中,12月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行PE备案制,成为票选最高的事件。这是我国首个全国性的股权投资企业管理规则,意味着PE行业必须将更“阳光”,监管收紧和行业自律大势所趋。

在充满莫测色彩的2012年,PE/VC们将如何“HOLD”住?哪些新兴行业领域又将成为资本追逐热点?

电商:熬过冷冻期仍是热点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05~2011年上半年,已经披露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投资事件为239起,其中已经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168起,披露的投资金额总额为31.08亿美金,平均投资金额为1091万美金。

资本支持一直是电商发展的最大动力。前期各家电商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外部融资,然而,风投似乎并没有因此获得高额回报。中国电商市场贴钱团购、烧钱推广,亏损之下依旧盲目扩张,陷入了一边不断烧钱一边继续融资的怪圈。

2011年,乐淘网CEO毕胜直指“电子商务是一个骗局”,京东商城开始取消全场免运费服务,库巴网CEO王治全自剖电商三大泡沫:盲目求快、过度服务和销售数据“大放卫星”。西米网、大货栈、有品网等先后关门,一些背后的投资方,如大货栈的投资方金光集团(APP)不得不承担那些打不平的资金。

电商“寒流来袭”,业内认为,纯粹依靠资金链模式驱动的电商将面临重创。清科集团CEO倪正东认为,电商洗牌是必然的,洗牌是为了让电商更好的发展。但是电子商务企业必须认识到,电商说到底是一项生意,即使“没有VC的钱还是能生活得很滋润”,认识到这点很重要。

对于电商的投资,PE们仍大多看好。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分析,尽管中国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仍未盈利,市场隐存泡沫,平台类与垂直类电商相互竞争且相互依存仍将成为投资热点。

其中,中小垂直自营类电商精耕细作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瞄准细分领域的电商规模相对较小,对于细分领域资源的整合能力较强,库存及物流压力较小。以销售钻石和奢侈品的网站为例,因其小众,竞争压力不大,同时产品毛利很高,营销、物流成本低。

在2012年,受到投资方套现和本身资金需求的双重压力,电商“上市”成为众望所归,可以看到凡客诚品加快了上市的步伐,一直宣称2013年前不会上市的京东商城也蠢蠢欲动。

但倪正东认为,对于电商而言,“2012年还是一个淘汰年,也是一个生死年,但不是一个上市年。PE/VC们在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投资很多项目,一些项目如今市值可能将会砍掉三分之一。从资本角度,今年不易贪多。”

事实上,电商领域的投资在清科的投资里所占比例最大,这也意味着这个让投资人“又爱又恨”的快速发展行业,在长期仍被看好。

移动互联网:资本争相布局

几乎已经无人质疑,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电子商务之后大规模爆发的行业。手机终端的快速普及、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各类手机应用几何级数出现,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及推动力量。

该领域也是资本不得不先行布局的一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对移动互联网“至少有8年的跟踪时间”,从PC的芯片、整机、网络设备、企业软件等等,投资的包括高德软件、思凯、网秦在内的几家移动互联网公司都实现了IPO。除了运营商,红杉还在关注应用软件公司、手机游戏、Web广告公司以及智能手机公司。其相关合伙人表示,红杉会把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在这个领域寻找快并且具有方向感的投资对象。

另一个著名的投资机构经纬创投已经在中国投资20多家移动互联网企业,从游戏到应用、广告、平台,投资的金额从几十万美元到上千万美元的都有。

IDG去年在电信、媒体和科技领域中超过50%以上的投资都是移动互联网项目。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说,3年后将会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点,移动互联网潜力无限大,现在正是投资的好时机。

清科美元基金目前也已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投资了六、七家公司,在未来两年内,该基金还将有80%资金投资在移动互联网上。

产业资本的层面,2010年以来,以盛大、联想等为代表的产业资金快速转向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盛大将投资部门升级为盛大资本,专注于投资移动互联网领域;联想成立天使基金投资移动互联网,首期投入1亿元:网龙联合IDG成立移动互联网基金:新浪也成立专项资金投资移动互联网。

业内人士表示,眼下投资估值涨的最快的就是移动互联网公司,一年之间,移动互联网公司估值普遍已经涨了几倍。

从细分领域看,手机游戏将最受资本关注。根据美国一家咨询公司调查,目前在整个手机行业中用户下载的应用软件近80%都是手机游戏。全球手机游戏产业的产值将在2014年突破114亿美元。

此外,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亚男认为,移动支付&二维码、LBS、移动社交应用、移动电子商务、无线营销等细分领域均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与先进技术相关的应用及移动互联网化解决方案提

供商也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不过,面对异常活跃的市场而言,我们仍需警惕数据背后的谎言与无奈。目前而言,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主要评判标准就是用户基数情况,但是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我们会发现,用户基数并非代表企业的变现能力,尤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更甚。”该分析师称。

社交网络:SOLOMO大行其道

如今看来,投资界最热的概念之一还有“SOLOMO”,这是2011年KPCB著名投资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提出的概念,SO——social,社交;LO——local,本地位置:MO——mobile,移动网络。

业界相信,符合这3个单词的公司都有希望成为下一个Google或者Facebook,成为下一只会生金蛋的母鸡。

眼下,从Faceboo k到人人网这类“Social”已经无处不在。“Local”则代表着以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为基础的各种定位和签到,如Foursquare或者街旁网,当然也包括Facebook Places和人人报到。“Mobile”则是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从技术层面,它至少不像当年的“云”概念一般虚无缥缈。

社交网络(Social)毫无疑问已经是大潮流,而“Local”和“Mobile”更多的是建立在Social的大平台下获得快速的发展。

国内的人人网月度覆盖用户过亿,每天有30%的用户通过手机访问人人网。人人网推出的手机平台“人人报到”就是一款将Social、Local和Mobile三者结合的现实化产品,成为业界对SOLOMO趋势认同的标杆。

NEA全球合伙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蒋晓冬认为,在SoLoMo领域里,所有的生态链都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原来的增长曲线突然变陡,比如Google+短短几天时间达到1000万用户,这种增长趋势是以往前所未有的。这与生态链系统的变化如用户数量、移动终端普及程度、应用成熟度等多方面都有密切关系。三年内,SoLoMo应用在量化的指标上均将出现拐点。未来十年内,涌现出的新应用、新平台、新的企业模式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

现代生态农业:从农庄到全产业链

整体利润水平较低的农业本来被认为与追逐迅速增长的风险资本毫无相干的产业。但随着近几年消费升级,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自给自足、分户经营的传统模式也正在被现代经营模式所取代,并逐步形成链条完整,与工业、商业有机结合的产业体系。农业具有的抗周期性以及内需增长背景下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使得农业投资价值得以凸显。

自2010年起,国内的PE们开始“大规模下乡”,产业资本也纷纷“务农”。试图在这一传统产业升级变革中,发掘模式创新和资本运作的机会。

最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的是“种安全的菜,只提供给特定客户群”这类“由农田到餐桌”的有机农作物精准配送模式。从多利农庄融资开始,有机、休闲农业大受资本青睐。

“上海的蔬菜市场,1%的占有率就意味着10亿元的规模。”多利农庄庄主张同贵曾表示。

相比于2010年多利农庄A轮融资引入青云创投7000万元人民币,其B轮融资,以1.8亿元人民币按2011年预估利润计,投后PE倍数(市盈率倍数)超过25倍。

“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加速,消费服务未来将迎来快速发展。PE必须提前在这一领域加大布局。”达泰资本创始与管理合伙人李泉生说。达泰资本参与了多利农庄的第二轮融资,在截至2011年11月达泰资本投资的13个项目里,消费服务类占40%。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2006年至2011年11月,中国农业领域共披露184起VC/PE投资案例,投资总额达到50.19亿美元。其中,2010年农业领域私募股权投资出现爆发式增长,披露投资数量57起,投资规模24.15亿美元,均达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至今已披露40起案例,投资总额达5.64亿美元,全年投资数量有望再创新高。2011年至今,全国已披露成立8只农业产业基金,超过历年总和,总目标规模达60亿元以上。

2011年11月,达晨创投向新疆康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资1亿元,此前,达晨创投就已投资了两家新疆农业企业——宏邦节水和永成农机。同样在11月,春华基金认购了心连心化肥3.24亿元人民币可换股债券。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未来资本对农业的关注,将集中在几个方向,一是设施农业或工厂化农业。这类农业的生产方式可复制性程度相对较高,便于企业的复制扩张。由于投建设施农业项目耗资规模较大,企业也存在广泛的融资需求,适宜资本介入。

篇10

一、2013年上半年所做工作

(一)粮食产业稳步推进。一是大力发展订单粮食。今年主推了“外引七号”、“丰优丝苗”、“黄花粘”等优质水稻品种,全县共推广种植优质稻20万亩,粮食部门努力做好优质稻种植全程跟踪服务工作;二是积极帮助省级龙头企业——丰泽米业,申报“翠田”大米为省著名商标,努力打造稻米品牌,提升稻米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帮助粮食加工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由于我国进口大米剧增,进口大米价低于国内大米价,价差达600—800元/吨,造成稻强米弱,困扰着我国稻米行业发展,导致粮食流通不畅,加工企业经营困难重重,为开拓大米销售市场,我单位帮助丰泽米业将翠田大米打入坚强量贩超市,稳定了大米销售渠道;四是开展了粮食产业调研。年初精心撰写了高质量提案《发展现代粮食产业,唱响“赣南粮仓”名片》,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高度重视,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县粮食市场视察和赴新干县考察粮食产业,并形成了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共商发展粮食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二)安全保粮卓有成效。居安思危,时刻绷紧安全保粮这根弦,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一是全面实施“粮安工程”:就是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主要内容是打通粮食物流通道,修复粮食仓储设施,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证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制定了《管好天下粮仓确保粮食安全——县2013—2017年粮安工程——“危仓老库”修复实施方案》,打造了全市的“样板”。《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建立修复“危仓老库”长效机制,用五年时间(2013—2017年)全面完成现有“危仓老库”的维修改造和报废重建工作,健全县粮食收纳体系,形成2个大库4个中心粮管所13个库点的粮食仓储新格局,以县粮食收储公司拟在火车站旁新建的粮食仓储应急配送中心库和已建成的梅江镇水东储备库为龙头,带动报废重建的4个中心粮管所,辐射小布、钓锋、安福、东韶、肖田、东山坝、石上、会同、固厚、竹笮、赖村、田头、对坊等乡镇13个库点的仓储应急网点。达到仓容18.055万吨,新增仓容5.35万吨,基本消灭“危仓老库”带病存粮现象,进一步提高仓储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管理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开展了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安全普查工作;三是积极开展科学保粮,确保了储粮“四无”;四是抓紧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的仓储扩建项目,其中一栋仓库主体工程已完工,另一栋仓库因地质复杂,遇到流砂淤泥,才完成基础建设。

(三)“三送”工作扎实有效。一是“送政策”。广泛宣传了国家粮食收购、土坯房改造、苏区振兴若干意见等政策。年初,国家进一步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早籼稻为132元/百斤,中晚稻为135元/百斤,我们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送温暖”。开展了“一包化肥助春耕”活动,单位“三送”队员到黄石镇大岭村和大洲塘村,为120户农民送去配方化肥6吨,价值2万余元;三是“送服务”。宣讲优质稻栽培技术,送优质稻种子下乡,在两个村连片规模种植优质稻2000亩,预计可使村民增收60万元以上。

(四)维稳积极化解。重点调处了湛田粮所二号仓库强占为曾氏祠堂的积案,积极化解了石上粮管所围墙被当地村民拆除修复的维稳事件,有效阻止了自卫还击战和志愿兵参加的两起5人赴省、赴市上访事件,化解了1名下岗职工参与宝葫芦农庄非法集资的案,确保了粮食系统的和谐稳定。

(五)党建工作有声有色。扎实开展了“加快发展,重塑形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党员职工参加了县直属工委举办的第九套工间操比赛和国土杯“践行精神,重塑形象,助推振兴发展”的演讲比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仓储设施严重危旧落后,急需修复重建;三是粮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配齐配强,特别是人才的招聘与引进。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敞开收购农民粮食,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由于上半年粮价明显低于国家出台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目前,中晚稻由132元/百斤下跌到122元/百斤,新早稻上市价为120元/百斤,所以今年已经启动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我们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提高优质服务,扎实打好粮食收购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