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学基础知识

篇1

一、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统计基础知识在和生物、社会、医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中形成多个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的共同属性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与处理数据,在这些学科中统计知识发挥其数量分析方面的作用,这也让其成为人们定量了解大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也使其成为中职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随着我国市场对引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对人才的竞争也呈现了上涨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基本要求,统计基础知识教学也需要面向市场,适应当前市场对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适应国际化经营下中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大量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新时期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让广大中职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并建立统计学思想,在实际中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当前统计基础知识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备课、编写教案。对每一门课程来讲,是上好该课程的关键。备课包含准备教学内容、方法与对象。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准备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充分了解将要教授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是明确基本的指导思想。而教材则首先考虑到的是教材选择方面的问题,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来讲,首先是应该选择针对该层次教学的专用教材。编写教案是针对具体教学的详细教学计划,其包含教学的目的、重难点、板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等,可以采用文字、程序等。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相关的计算公式及其计算过程,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此外,还应该针对中职学生基础相对来讲比较差的特点,将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梳理,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进行有选择性教学,杜绝由于知识过于烦琐,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二)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导入在教师开展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是在课程开始前,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入学习中来的一种方法。科学的导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情趣,决定课程教学成果的好坏。课程导入的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来导入,例如在讲授“调和平均数”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案例:某水果市场的某种水果,早上的水果价格是1.5元/斤,中午水果价格为1元/斤,晚上水果价格降为0.5元/斤。如果某人在早晨、中午、晚上各买一斤水果,其平均价格为多少?这里谈到的“算数平均数”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到了“算数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经过简单的计算之后,就能得出答案。上面谈到的案例引导方式,是让学生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入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使用教学的案例。通过对具体案例的介绍,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对案例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师通过对案例整理与归纳,积极引导学生提炼并掌握具体的统计学研究方法。例如在教材中谈到了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问题,这里实际上更重视的是实际的运用,并且是对大多数的企业所使用的办公软件的Excel表格的处理能力,对该软件所提供的数据分析方面的功能和统计理论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上机实践机会,熟悉该软件的使用技巧,掌握好使用统计计算与统计分析的能力,让广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广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切实体验到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熟悉统计的基本方法,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通过让广大的学生积极参与,在锻炼广大学生的思维、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广大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统计调查”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较为简单的市场调查,让学生从调查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整理,最终得到调查结果。

此外,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统计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实验设计的方式来实现。统计基础知识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更加注意学生的实践技能。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与应用型的人才,而统计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关键是对数量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为中职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工具。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具体的要求来对调查问卷与调查方案进行设计,让其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学校内展开实际的调查活动,从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确定,然后到调查样本的选择、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输入到计算机内对资料进行整理,最后到调查结果的编写,调查结论与体会的形成,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学生就能亲自体会到参加统计的调研、整理与分析的全过程,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在开展统计学教学的时候还是强调以实用为主,开展统计工作的能力锻炼,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实践基础。

(四)改革考试内容,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

考试是统计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考察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针对统计基础知识的考察,一般是采用闭卷的方式来进行,该种考试方式对维系教学的秩序与教学质量起到了相关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原来的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将运算能力的培养看成是最主要的培养目标,教材内的例题是让学生如何去使用提供的公式来进行计算,这使得学生为了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背诵概念与公式,并且大量的做题,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广大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技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对统计基础知识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考试的内容不仅要体现出该学科的核心知识与推理能力,特别是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另一方面,考试的形式也需要采取教学内的答辩、讨论以及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学生成绩考察方面,还按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交的作业等开展综合性评定,这样利于在引导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还应采取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革考试内容,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式,提升统计知识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动统计基础知识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慕威.统计学教学方式方法之探讨[J].文教资料,2006(16).

[2]胡桂华.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3]王珂珣.浅谈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

篇2

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分清主次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各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学的其他环节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每种教学方法都不能照搬使用,必须在本学科中根据其知识特点综合运用。近年来,笔者参加了各类教学教研活动,项目教学、项目课程的提法不绝于耳。但本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宜用这种方法。即使有些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的课程,也并不是所有章节采用项目教学的效果都好。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项目教学法比较适宜实践性较强、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课程,而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就比较适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很多人认为,《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理论性较强,不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这门课若采用一般的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不明显,但如果采用连贯性项目教学法,则教学效果显著。

《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由于理论性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如何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一直是笔者不断地探索新问题。经过多次实践,认为适当地转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课堂,转变师生角色,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典型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教育,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完成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是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在职业教育教学中,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在《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的教学中,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并且突出了项目教学法的连贯性。

一般性的项目教学法与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的区别

一般性的项目教学法只将整本教材的某一个或几个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分步实施教学,产生局部效应;而连贯性项目教学法则将整个课程教材中的主要教学课题连贯成一个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使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将课程需要学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一个项目的完成,全部掌握,产生整体效应。一般性的项目教学法和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的区别是前者突出的是“个别教学课题”应用于“同一个项目”中,后者突出的是“大部分教学课题”应用于“同一个项目”中。

也许有人会问:“大部分教学课题”应用于同一个项目中可行吗?笔者在《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中,尝试用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答案是可行的,而且教学效果显著。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将统计学的全学期主要教学内容即统计的五个工作步骤: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贯穿在一个项目中,对统计工作的每一个工作步骤,要求学生都亲自去实际操作,每次得出的结果都是一个小结论,没有最终结论,最终的答案要等到学完本课程的内容才揭晓。每个结论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寓学于乐。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由于一般性项目教学法的项目多,在不同项目中,大量地用到许多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新技能,常常是学生做该项目时无从下手,连贯性项目教学法避免了这个缺点。连贯性项目教学法是循序渐进的,新知识不会提前出现。例如,学生利用已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因为是同一个项目的内容,学生就会按照所学到的知识逐步展开,不会涉及后面未学到的新知识。另外,整个学期的靠后项目中,一般性项目教学法必定会用到学生早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是以项目的形式出现,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要想触及项目中的新知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项目中的旧知识,这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连贯性项目教学法是循序渐进的,旧知识不会重复应用。例如,学生利用前面统计调查已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时,不用再重复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可节省教学时间,教学效果更佳。

一般性项目教学法是将系统的知识拆成零碎的部分分布在若干项目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和记忆。而连贯性项目教学法在整个项目中将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整体,平时有小结,项目完成时,有一个最终总结,当该项目的全部工作完成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统计工作的五个基本步骤。

连贯性项目教学法在《统计基础知识》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任务设计的重要性 项目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项目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统计基础知识》课程在中职教学中注重实际操作,着眼于统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统计工作基本技能的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统计是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过程,是人们从数据上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和结果。据此,笔者给出的项目任务是“调查我校在校学生的消费水平”。这个任务既简单,又切合实际,不仅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项目任务设计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教学实施的效果。

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的合理性 《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的上课时间是每次两节课,第一节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述理论知识,第二节课用项目教学法,时间安排比例是1∶1。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并不是对立的,它们的关系应该是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良好结合可以提供完整的学习机会。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在于理论教学,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实践。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区别是:(1)传统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2)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3)传统教学法中学生听从教师的指挥,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4)传统教学法中外在动力十分重要,项目教学法中学生的内在动力得到充分调动;(5)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挖掘学生的不足以补充授课内容,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通过分析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上扬长避短,以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转贴于

情境设置的现实性 创建项目环境,创建学生当前学习的内容与现实基本接近的情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当中。在“调查我校在校学生的消费水平”这个项目任务中,每一个学生是一个基层统计员,作为一个基层统计员,他们必须熟练掌握统计工作的五个步骤。这些基层统计员的工作环境就在校园,为了得到准确而及时的统计资料,学生必须到课室、宿舍、小卖部以及饭堂等地方进行调查。学生的办公室就在实验室里,在实验室里有统计工作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用具,有固定的桌椅给学生堆放统计资料,每组学生配备一台电脑。这样的情境设置符合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

互动合作的固定性 “调查我校在校学生的消费水平”是一个连贯性的教学项目,在学期结束时,学生才能完成该项目的所有任务。因此,在这过程中,合作伙伴中途不能换人,因为其固定性,所以,学生分组时,一定要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保证项目任务的完成。为了使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合理的人员编排至关重要。由于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步骤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否则,就不能很好发挥统计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造成严重的结果。而统计调查必须要到本班和外班去进行。因此,项目分组的依据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首先,要考虑每组学生中必须有一个社交能力强的人,这是首要因素。其次,要考虑学生之间的能力应为互补型。将全班学生以4~5人为1组,每组设立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工作安排。例如,设计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整体项目的规划,外向活泼的学生可以进行信息的调查、资料的收集;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完成统计调查表和计算表的设计、网上调查问卷的设计;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写出统计分析报告和统计报表。小组成员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

阶段性的指导和评价 (1)阶段性的指导。项目的实施过程要完整有序。学生在完成项目前,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中重点内容的讲解。例如,在“调查我校在校学生的消费水平”这个项目中,首先提出问题:现在的在校中专生消费很大,花钱更是大手笔。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中专生消费如此之大呢?中专生的钱都花在哪些方面?这种消费水平合理与否?学生的消费观念父母是否赞同?这种消费状况会引起什么问题?以上问题可由教师指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求每组学生不能互抄,不能雷同。每组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调查目的设计不同的调查表格。调查之后再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2)阶段性评价。如果采用一般项目教学法,项目结果的优劣、成功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通过活动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得以解决,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如何得以深层次的理解,所学知识怎样与实际工作和生活紧密结合。但是,如果采用连贯性项目教学法,阶段性评价尤其重要。由于该项目教学法是连贯的,因此,每个阶段的项目成果的汇报,学生的自我总结,项目完成的评价将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工作。例如,有一组学生统计的数据与现实非常不相符,那就要他们自己找原因,是统计调查方法的错误,还是统计整理方法的错误。如果不及时地作出阶段性的评价,就会影响后面的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工作。评价可以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各个小组成员根据每一组员对本组活动所做出的贡献和实际表现进行互评;第二级是由另外小组对本小组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第三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

适时引导,分析项目要素的及时性 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的项目在每一阶段操作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项目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教师适时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可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有一组学生统计的数据与现实非常不相符,教师发现他们用的是整群抽样法抽取样本,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尝试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抽样,如分层抽样法,两种方法对比,比较抽样误差的大小,从中学到抽样误差这部分内容的新知识,从而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方法。教师应针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时地引导,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课本中的新、旧知识来帮助学生解决在完成项目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操工作的规范性 学生在“调查我校在校学生的消费水平”这个项目结束时,每一个组都要写出一份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主要以统计数字语言,直观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联系,以确凿的数据来说明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社会经济领域的成就和经验、问题与教训、各种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统计分析报告必须以统计资料为依据,要用统计资料来说明观点。这就要求编写统计分析报告时,必须处理好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统计资料要支持报告所说明的观点,而观点要依据统计资料,做到材料与观点的辩证统一。如果材料与观点脱节,便失去统计分析报告的说服力。而统计资料的获取必须依靠学生在整个连贯性项目的不同阶段认真工作,建立健全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规范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计算、汇总、审核的方法和程序。

连贯性项目教学法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 连贯性项目教学法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再次,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项目活动团体的确立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安排 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定。笔者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得出: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连贯性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因为学生各有所长,知识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篇3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的现状,谈一谈中职统计学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它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的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各中职学校都以中职教育这一培养目标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学科。但该课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大,觉得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解,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应用,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愈来愈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于老师在教室让学生想像着如何开机床的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案例多年来一层不变,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教学至今还没有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幻灯、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太少。 

3.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途径 

1.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是老师唱主角,讲课满堂灌,学生除了记笔记之外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重点,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多注重课本知识在学生身边事物的应用分析,举例子也要切记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案例做为导入内容,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 

3.考核方式也要改变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1)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2)计算机操作。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体现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三、结束语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真正学好统计这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新华, 刘红红. 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梁雁. 关于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科技信息, 2010,(23) 

篇4

为认真做好冬季道路冰雪清除工作,创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20**年11月,市人民政府了《关于做好冬季城市道路冰雪清除工作的通告》(乌政通〔20**〕17号)。入冬以来,我市多次降雪,由于个别单位、部门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力,造成我市部分路段冰雪清除不及时、不彻底,给车辆通行和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根据20**年第1次市长工作例会精神,现将做好冬季城市道路冰雪清除工作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

一、继续发扬“下雪就是通知,停雪就是命令”的全民义务清雪优良传统。全市各区(县)、企事业单位,自治区、军区、兵团、武警及中央驻乌各单位和广大市民要根据所在辖区政府的统一安排,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责任区冰雪清除任务。

二、各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冰雪清除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落实。

三、各区市政市容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冰雪清除的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冰雪清运车辆的组织、协调和作业现场的指挥工作。

四、为确保清雪任务的及时完成,在冰雪清除过程中,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行交通管制,管制时间为每次雪停后上午10:30—12:30,下午4:00—6:00(北京时间)。

五、雪停后,主干道(机动车道、人行道)要求在交通管制时间内清除干净,次干道(机动车道、人行道)、巷道要求在2天内清除干净。清扫后的积雪按照规定时限运出,主干道2天内运完,次干道、巷道3天内运完。逢双休日、节假日期间,照常执行。

篇5

关键词:教堂平台;混合数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21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混合教学已成为高职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本文结合作者基于慕课平台的课程《统计基础》上商贸类专业实施了多年混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混合教学的实施环节和策略,最后总结了应用效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1 前言

随着信息化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以慕课为主流的在线教育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加强以慕课为主的公开在线课程平台建设,教师也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纷纷开展以公开慕课平台或团队自建的慕课平台开展新的教学实践探索。在不断的实践和教学反思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混合教学”是达到课程最佳教学效果的现实选择。

2 混合教学理念与现状

混合教学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突破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上的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组合运用,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当前,国内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在混合教学的具体模式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比较主流的框架通常是将课程设计按教学流程分成三个环节,也即课前分析环节、教学过程资源配置环节和教学评价环节。

在教学实践方案上,混合教学多采用两种导向模式:一是基于课程教学任务导向;二是基于在线资源导向。教学任务导向的混合教学方案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目标及情境来选择各组资源组合,让学生在任务教学中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在不同任务的活动中,多种教学资源按一定序列组合起来并进行有序实施的教学实践方案。而基于在线资源的混合教学方案更注重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根据资源的情况来设计教学活动,其在教学中围绕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来为教学活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本文的《统计基础》混合教学实践探索中,将两种方案都进行了实践。

3 《统计基础》课程中混合教学的应用

基于统计基础这门学科的多学科属性及边缘性和综合性、理性与经验性等特征,在进行统计基础教学时,该课程理论内容多,抽象、枯燥,加上高职商科类的文科学生数学基础普遍不好,为课程教学实施增加了难度,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难学,老师也感觉难教。为改变这种状况,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成为该课程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我们建设了学校自用的该课程慕课教学资源,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慕课资源进行教学实践,在统计基础教学活动中尝试“混合教学法”。“混合教学”模式下,将教学活动按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进行划分,实现师生的互动。本文以课程内容“统计指数中的指数编制”为例说明运用“混合教学法”设计教学环节。

3.1 《统计基础》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慕课资源开发与设计是混合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慕课资源在信息化教学资源中的功能上的不同,我们将《统计基础》慕课资源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课程指导资源、教学内容资源和课后反馈资源。就《统计基础》课程而言,课程指导资源主要用来介绍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和指导学生学习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学习方法建议及课程改革措施等,主要用来指导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熟悉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定位。教学内容资源是与课程实施内容相关的多种教学载体资源,承载着课程与学习者学习活动效果的重要功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因而成了慕课在线课程开发的重点部分。《统计基础》开展在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上遵循项目法,将课程教学内容按具体的项目进行划分,每个项目承载着相应的知识点,项目间相对独立,每一个大项目由数个相互关联的小项目组成,这些项目的设置有助于学习者逐步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形式上,教学内容资源包括有微教学视频、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和教学案例资料。课后反馈资源是对混合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检验的资源形式,用于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或指导学习者巩固提高对目标知识的内化程度,《统计基础》课程课后反馈资源包括学生的课堂疑难解答、课程作业、测验试卷和学生学习交流讨论等。

3.2 教学活动过程与策略方法

在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整个教学活动分成三个步骤展开,即前期准备、课堂教学、复习提升阶段。

3.2.1 课堂教学前期准备

课堂教学前的准备阶段主要借助慕课在线平台资源完成。进行课堂教学前,课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课程微视频并到慕课在线平台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在线资源进行课前的预习和学习。主要学习方式包括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内容,观看课程微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实施前能对课堂授知识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把握,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3.2.2 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是混合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通过在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统计基础》的课堂混合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我们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这样方法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结合情境分为几个相互关联又有一定独立性的若干单元,并将学生分组,结合教师课堂指导,由小组成员共同自主探索完成一个相对大项目的每个子项目,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法的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制定项目。结合统计知识在日常经济生活和企业的应用,确定项目的目标和相应的任务,对相关知识(如统计指数可以结合在价格、股票等上的应用案例)拟定出多个项目,并将项目导入慕课课程平台,学生完成多个项目后即可完成整个项目学习目标。

组织实施。将学生分组后,项目小组可以充分利用慕课在线课程资源,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各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按既定的程序完成,最后由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并完成项目结果,由小组对讨论情况进行汇报和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先由小组内部进行组织点评,再进行小组间互相点评,最后由老师以部分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对知识点进行扩展和深化。

3.2.3 复习提升阶段

课堂项目化教学实施完成后,学生结合自己对课程掌握的需要,可以进一步借助慕课教学平台对课程知识进一步学习提升。由于学生间差异性的存在,而且学习基础也不同,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任务,这样他们在复习提升阶段就可以利用拓展性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另一部分基础不好或在项目完成中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课后他们就可以利用慕课的视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进行巩固性学习来补缺补差,学习后的交流讨论也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提升。但在本课程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慕课教学平台提供了完善的交流讨论功能服务,但实践中更多的学生更偏爱使用QQ或微信等日常交流软件,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鼓励推广利用平台交流讨论的同时,也可利用日常交流工具来辅助教学。除了课后的学习交流讨论外,教师还需将学生课堂讨论成果收集起来,择优上传课程平台,以供更多的学习者交流参考。[H 1mm]

4 反思与总结

4.1 反思

《统计基础》慕课课程上线一年多来的混合教学探索实践中,明显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概括起来,具体体现下面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了。《统计基础》由于课程特点,在传统的教学学习中学生明显有抵触情绪,但在慕课平台的支持下,虽然本课程学生学习人数不多,但一年多来,课程点击率超过了600多人次。

(2)学生学习目的性明显加强。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课堂上忙着记笔记,对案例和问题的解决偏重于模仿,缺乏足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混合教学,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更愿意独立思考,更愿意主动寻找解决的问题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明显提高了问题的意识,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分组完成每个小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或小组成员的帮助去解决问题,通过混合教学实践一段时间后,明显发现学生的课程作业和项目成果的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统计基础》课程借助慕课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混合教学实践以来,也暴露出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去进一步反思和研究,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

(1)混合教学模式需要有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做支撑。特别教学内容资源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相应的课程需要适当调整,更合适的教学资源才能为混合教学模式提供坚实的基础,课后反馈资源的形式同样需要多样化。

(2)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核心。通过课程混合教学实践过程来看,不仅需要学生课堂上互相协作、思考和创新,还需要学生通过课外主动学习,而这些必须要求学习对课程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3)教师组织混合教学的能力是关键。混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资源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具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课程开发课程在线资源,并对课程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

4.2 总结

本文以《统计基础》课程为例探讨混合教学的,对其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或理论性课程是否具备同样效果还有待更多的教学实践检验。

随着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深入推进,混合教学已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以一年多来一门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实际上还有更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如何量化测定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麻祺,苏海华,苏科臣.高职高专概论课教改思考.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03).

[2]郑雅君,陆P.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复旦教育论坛,2014,(01).

篇6

【关键词】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出行指数;数学建模

1.前言

车辆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其实不然,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能吧?但其实这就是我们实际存在的一种技术。现在,各类交通基础信息、道路实况动态信息,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技术进行采集和处理。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现在常被利用的两种指数,就是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我国现行的智能交通系统,也集合了很多这样的高新技术,也可以说,我们没有这些技术,也不可能这么快的就发展出这么优秀的智能交通系统。但现在我们得到的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么?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正处在技术的发展阶段,所以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将合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现在的问题

2.1如何用指数分析我国的交通

在F实生活中,人们很难相信把数学建模和城市交通综合指数与交通出行指数结合起来,因为看起来这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确实,数学建模能应用的方面很多。但是像交通基本是时时都在变化着的,它涉及的参数多,计算量可以说是很大的。是可以利用指数对我国的交通进行分析。因为指数这种数学用语的概念,是指一种相对数,而且还可以反应程度和差别的相对数。在我们城市交通中,同一街道不同时间的变化,和同一街道相同时间的变化,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变化实际上就体现了一种程度和差别。指数的一大特点,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2.2我国现有的在这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之所以还没有将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进行推广应用。其实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的交通基础数据管理平台还不够完善。要想合理的进行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进行数学建模,必不可缺的就是大量的基础数据。没有这些数据,是难进行合理的分析的。就算是勉强进行了分析,也可能会出现分析出来的结果与实际出现偏差的情况。而在现阶段,我们缺少的就是交通基础信息数据,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现在的交通基础信息数据缺乏后台的大数据分析,还不能应对这么大范围的数据的管理和计算。二是观念理念还相对比较落后,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交通数据进行分析是多么重要。最好的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既能保证交通基础信息数据的全面性,又能保证其及时性。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交通信息资源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相对落后。我国现在对交通信息资源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上研究的还比较透彻,但是在社会化的服务方面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交通信息管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大众是交通的主体,交通发展也不可能离开社会大众。尤其是现在经常出现的堵车问题,其实就是大众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何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信息资源,就是要建立科学的数学分析模型,利用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分析,提高服务大众的水平。

3.将数学建模与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出行指数结合的方法

3.1城市交通综合指数与数学建模的分析

前文中我们提到的道路交通指数,这是现在国外流行的一种分析道路交通情况的指数,也是一种比较基础的城市交通的综合性评价指数。但是道路交通情况瞬息万变,仅仅通过一个指数就像分析一个这么复杂的问题其实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我们想要更好的对城市交通进行分析,就需要引入其他指数。第一个就应该是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城市交通综合指数主要描述给定时间内的城市综合交通状况的优良度,其直接影响因素是交通流量、平均车速、交通密度和交通延误;间接影响因素有交通事故、交通秩序好坏、气象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城市车辆保有量、各类车辆出行比例和数量。也可以说这个指数,是我们现在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数。而且这个指数反应的问题也是比较全面的。城市交通综合指数更侧重的是对交通驾驶员和政府方面的作用。对政府而言,交通的流量、平均的车速、密度基本上是可以对一个地区的交通进行分析,得出发生交通意外和违规违章的概率。而对于驾驶员而言比较重要的,就是交通事故、交通延误和交通秩序的好坏。要知道,驾驶员最为关心的,也就是安全问题,只有能保证好安全的问题,驾驶员才能安心上路。而如何构建这个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呢?我们首先是要通过对历史年度、季度、月、周、日的城市交通状况变化规律的综合分析,以城市交通网主要交通干道和快速道为参照对象,按时段分别建立指标模型,再以此为基础建立交通综合指数加权模型。

Ttotal=■(交通综合指数加权模型)

之后我们就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完善这个模型。其中Ttotal就是指交通综合指数。Ti是指主干道、快速道交通指数;ωi是指综合指数加权因子;N是指决策路网主干道、快速道总量。

对于主干道、快速道,道路综合指数模型为:

Troad=■。

其中Troad是指道路综合指数;Vf是指道路畅通速度;V是指道路平均车速;Kj是指道路最坏交通流密度;Km是指道路最大交通流密度;K是指道路交通流密度;Qm是指道路最大交通流量;Q是指道路交通流量;Dm是指道路最大交通延误时间;D是指道路交通延误时间;A是指道路事故次数;Am是指同类型道路历史事故最大次数;f是指气象因素、环境因素、交通秩序、政策因素等对于速度的调控因子;V是指气象因素、环境因素、交通秩序、政策因素等对于交通流量的调控因子;κ是指气象因素、环境因素、交通秩序、政策因素等对于交通延误的调控因子;Z是指气象因素、环境因素、交通秩序、政策因素等对于交通事故的调控因子;d是指交通流影响常数因子;kv,kk,kq,kd,ka是指各因素权重因子。

3.2交通出行指数与数学建模的分析

我们已经提到,为了能更好的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分析,我们需要引进更多的概念。第二个概念,就应该是交通出行指数。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概念和前一个概念最为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加入了出行这个词。而对于出行而言,最重要的收益人群其实就是行人。而在城市交通出行指数中,需要综合考虑的也就包括了气候因素和环境的因素。而且城市交通出行指数也应该和我们的天气预报一样是一天一报并且具有预报性的指数。这样的话,才能对行人发挥这个指数最大的作用。而如何对这个指数进行数学建模呢?和上一点中我们提到的指数一样,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对历史年度、季度、月、周、日的城市交通状况变化规律的综合分析,以城市交通网主要交通干道和快速道为参照对象,按时段分别建立指标模型,在这之后我们要想建立城市交通出行指数加权模型。

这个模型是Ttravel=■。

其中Ttravel是指交通出行指数;Tt是指交通综合指数;Tw是指气象指数;Te是指环境指数;kt,kw,ke则是指因素加权因子。

3.3对数学建模中数值进行选择的原t

计算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的模型参量和权数需要通过大量的采样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方能确定,模型同样需要采样数据检验其合理性与正确性。实际计算时,应根据积累的历史交通资料,尤其是交通流动态信息的基础数据,设计具体的采样数据表,采集的数据应按道路以区段为单位分日期和时段填写。时间段在高峰时期以5分钟或10分钟为单位,其他时候可以以小时为单位。指数作为相对数,计算时需要对数值进行处理,其取值范围可以设定在便于理解的范围,如1~10,1~100等等。对于城市交通综合指数,我们设定其取值范围为1~100,交通出行指数取值范围我们设定为1~10。这主要是从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特点和人们理解的习惯方面考虑。一般来说,对于城市交通总体综合状态的评价在1~100范围取值,容易形成对交通状态直接的量化概念。交通出行指数以1~10进行度量,与我们已经熟知的穿衣指数相类似,易于为大众所认识和接受。无论城市交通综合指数,还是交通出行指数,其具体数值范围所对应的具体内涵和意义。需要在大量数据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明确,并最终形成参考标准。这是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在数学建模方面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且在进行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计算的时候,一定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加强耐心和细心,认真的进行计算。尤其是在面对交通出行指数的计算的时候,这个时候计算出来的每一个数值,其实都可能影响很多人的出行问题。这个时候就更是马虎不得的了。

4.结果应用

城市交通是每个人出行都必须重视的方面。尤其是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我们必须对交通重视起来。这也是为什么要计算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城市交通出行指数的原因。在进行计算的时候,许多人觉得计算的时间太长,浪费时间。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我们把前期的事情做好,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更好的解决交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城市交通出行指数的计算,目的是在充分利用交通信息资源的情况下,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服务。可以将交通的状况进行量化,让广大社会群众对交通的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利于居民对出行的合理把握,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政府还可以利用交通综合指数,进行道路建设。比如某一个地区较容易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就可以根据这一情况进行新的道路规划。同时还可以利用其来进行路线的规划。综合指数就是能把这一个地区所有的道路情况都进行分析。政府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进行道路的规划,合理的安排行车路线,实行分流,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的现实意义。同时,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城市交通出行指数也增加了政府在治理交通方面的透明度,能让广大群众更加信服,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5.总结

在好莱坞的大片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天眼或者是地网一类的东西,它们有着酷炫的名称,就连能力也是十分吓人。一般主角只要用到它们,就好像是有了上帝之眼,能在一瞬间看到敌人的所有行动,他们的行走路线,可能去往的地方,无一例外都可以清清楚楚的出现在电脑的屏幕上。但这样的技术也许不再仅仅是好莱坞大片里的想象。科技造福人类,我们现有的科技已经能带给我们很多不可思议的便利。而下一步,我们可以相信就是在交通方面。衣食住行,我们最重要的四个生活方面。行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我们在现有的技术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城市交通出行指数方面的能力会越来越高,也会将这方面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连齐才.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评价研究.《公路与汽运》,2015年5期

篇7

关键词:PLC;组态软件;铁水预处理;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hot metal pretreatment training device

Luo Zhiguo, Jiang Maofa, Zou Zongshu, Ru Jiashe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ractical training in colleges, we designed the process of hotmetal pretreatment training devices which fits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actical. The integrated control cabinet is adopted in this control system, and PLC and configuration software are choosing to realize the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training equipment. At last, a kinetic model for hot metal desulphurization is developed, the magnesium powder weight and injection rate are calculated with this model, then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can be determined and controlled by PLC.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hot metal pretreatment training devices, the teaching content can be visualized.

Key words: PLC; configuration software; hot metal pretreatment; mechantronics system; control system

钢铁冶金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钢铁冶金生产是连续的工业过程,实际生产中一般不允许改变工艺参数。同时,考虑到安全等因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动手操作,这就使理论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弥补当前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研制相关的钢铁冶金工艺实训装置,创造逼真的钢铁冶金生产环境,加深学生对钢铁冶金生产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保证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一[1,2]。由此,我们开发了钢铁冶金系列实践教学模型,铁水预处理粉脱硫实训装置是我们开发的系列教学模型之一。

1 铁水预处理喷粉脱硫生产工艺过程

铁水罐车运至喷粉站处理工位。供气系统打开,喷枪喷气并开始下降,当到达设定的铁水深度时喷吹系统开始喷粉。按专家系统计算的喷粉量、喷粉速度喷吹到确定的时间后自动停粉(不停气),喷枪上升,升至指定高度停气。

2 实训装置机械设备

铁水预处理喷粉装置机械设备主要包括铁水罐、喷枪及喷枪升降机构、喷粉罐三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铁水预处理过程实训装置

铁水罐:根据工厂实际罐体按一定比例制作,为使学生了解炉内状态和现象,材质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底圆直径1.2 m,上圆直径1.5 m,高1.5 m,厚度15 mm。

喷枪及喷枪升降机构:喷枪为不锈钢制,内径Ф6 mm,长1.5 m;升降机构采用滚珠丝杠,利用变频器调节升降速度;喷枪行程600 mm,配有上下限位装置。

喷粉罐:喷粉罐控制采用手动及自动两种模式。其主要技术参数为:有效容积为15 L;工作压力为2.0~5.0 kg/cm2(表压);最大安全压力为6 kg/cm2;供粉能力300~3 000 g/min;粉料粒度要求为0~1 mm。喷粉罐配有3个称重传感器,量程范围0~30 kg,精度1 g;三个质量流量计及转子流量计,量程范围0~5 L/min;两个压力变送器,量程范围0~1 Mpa;电动给料球阀Ф6 mm。

3 实训装置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柜,控制柜内安放计算机系统、变频器、PLC、断路器和接触器等设备。控制柜面板上安装控制按钮,用于喷粉阀门的启停和喷枪升降的手动控制。计算机的串口和PLC的MPI接口之间通过PC/MPI连接电缆实现。

控制模式包括远程自动控制、远程手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三种模式。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和设备由PLC直接控制。PLC内部程序工艺要求进行相应的保护和闭锁。远程手动控制:由操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接口进行操作。手动控制:在现场通过控制箱上的按钮开关对各电机、阀门实现手动操作控制,便于调校设备。

实训装置控制系统采用两级控制。下位机为西门子S7-300可编程序控制器,完成数据采集、闭环控制及逻辑控制功能。上位机采用主控计算机,主要完成动态流程图显示、工艺参数设置、自动与手动切换、喷枪的升降和阀门的开关控制等功能。

4 实训系统软件设计

本设计选用性价比较优的国产紫金桥组态软件。将组态软件和PLC控制系统相结合,以组态软件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组态设计包括系统流程主画面、喷粉罐画面、枪位控制画面、主要参数的实时曲线图、主要参数的历史曲线图等7个界面设计(如图2~图4所示)。能完成生产工艺全过程的远程手动、自动控制以及实时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具有历史画面、实时画面显示,数据归档,各种报表的生成及打印等完善的功能。按照系统工艺及控制要求,自动程序的各步序之间都有严格的转换条件和连锁关系,以确保系统工艺的顺利完成。

图2 脱硫过程主界面

图3 喷枪系统界面

图4 喷粉系统界面

为确定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喷镁量,研究开发了铁水预处理喷粉脱硫动力学模型。在本模型中预先输入铁水重量、铁水温度、初始硫、目标硫和可利用喷吹时间等,计算出需要吹入铁水的镁粉重量、喷粉速度等,最后由PLC对喷吹时间、喷枪位置、喷粉罐压力、管路中气体的流量等过程参数进行控制(如图5所示)。

图5 铁水预处理脱硫动力学模型界面

5 结束语

利用本实训装置,可以实现整体铁水预处理过程的虚拟化操作,为实践教学提供安全可靠的操作训练平台。其具有如下特点:

(1)通过建立逼真的模拟环境,弥补了现场实习只能看不能动的不足。

(2)机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直观、使用可靠。

(3)可准确模拟实际生产中铁水包在不同吹气量和喷吹速度下的熔池均混时间、粉剂停留时间和穿透比。

(4)在远程自动控制模式中,输入原材料性质和工厂操作条件,通过计算机计算出需要吹入铁水的镁粉重量、喷粉速度等,最后由PLC对喷吹时间、喷枪位置、喷粉罐压力、管路中气体的流量等过程参数进行自动控制。

(5)在远程手动控制模式中,操作人员可任意改变操作参数,了解改变某一操作参数对生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鑫国,刘建峰,陆金桂.传热实训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表,2010,25(12):37-41.

篇8

[关键词]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042-02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卵巢功能减退,垂体促性腺激素对卵泡作用低下,导致体内女性激素失去正常周期性变化,出现不规律阴道出血,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心肌缺血、全身乏力等[1]。目前临床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可见较好疗效[2],然而用药的剂量和疗程选择上比较混乱,存在较大差异。本资料讨论应用米非司酮两种剂量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并做比较,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2009年7月~2011年6月就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80例,年龄48~55岁,平均52.9岁,病程5~11个月,平均5.3个月。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除子宫肌瘤、子宫恶性病变、内膜癌、卵巢肿瘤等,并排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血液病。

1.2分组及治疗方法

按分层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两组在年龄、体重、临床表现(贫血等)和病程等一般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为口服米非司酮片,剂量为12.5 mg/d,B组口服米非司酮片,剂量为6.25 mg/d,连服90 d。在诊断性刮宫病检报告后立即口服药物。用药前后分别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及大小,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测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激素(LH)和孕酮(P)。治疗期间每月复诊1次,了解月经情况和用药后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

治愈:经治疗贫血症状好转,子宫未见周期性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好转:月经恢复正常或稀发,经期缩短,月经量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比较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剂量米非司酮疗效观察

两种剂量均可使患者贫血乏力、体力不支、精神萎靡等症状得到缓解,A组治愈率显著高于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种剂量米非司酮疗效观察

2.2两种剂量米非司酮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变化的比较

A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平均厚度(11.5±0.9) mm,治疗后第1个月(11.8±1.1) mm,第2个月(8.5±0.9) mm,第3个月(7.1±0.8) mm,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1.698, P < 0.05)。B组治疗前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11.9±1.2) mm,治疗后第1个月(11.7±1.0) mm,第2个月(10.6±1.5) mm,第3个月(7.5±0.7) mm,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0.542, P < 0.05)。A组与B组给药后第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015,7.364,P < 0.05),但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439,P > 0.05)。

2.3两种剂量米非司酮用药前后体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和孕酮变化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病,好发于45~55岁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无排卵,未能形成黄体,其体内缺乏孕激素,仅有雌激素发挥效应,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继而发生雌激素减退不足以维持增厚的子宫内膜,使内膜表面出现不规则脱落出血,引起患者贫血、精神负担、继发感染,严重者可致休克[3],因此给患者身心均带来极大痛苦。米非司酮是一种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作用的甾体类药物,和炔诺酮、孕酮一样能够亲和孕酮受体,而无孕酮活性,由此产生拮抗孕酮作用。研究表明米非司酮通过对卵巢的作用,使之延迟排卵,同时诱导溶解黄体作用,降低孕、雌激素体内水平。此外,能直接作用于垂体从而抑制LH、FSH的释放,同时作用于下丘脑抑制LHRH分泌,由此干扰LH、FSH分泌[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后血清三类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表明米非司酮具有这一作用。

本资料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两者均能达到纠正贫血、闭经、部分患者停药后绝经的目的,B超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变薄,说明米非司酮使子宫内膜萎缩效果甚好。米非司酮剂量12.5 mg/d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6.25 mg/d组,复发率明显低于6.25 mg/d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激素水平改变方面,多数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后血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孕酮浓度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 < 0.05),剂量12.5 mg/d组下降幅度较6.25 mg/d组明显(P < 0.05),表明剂量12.5 mg/d更适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本资料观察剂量12.5 mg/d组米非司酮副作用主要为潮热、胃肠反应、出汗等,症状较轻 ,与激素血清水平下降有关,并未出现外周性抗皮质激素副作用比如色素沉着等[5]。

综上, 剂量12.5mg/d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金,赵敏.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疗效观察[J].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10,7(6):343-344.

[2] 李惠萍. 米非司酮用于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23):128-129.

[3] 刘冬娥.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8):473-474.

[4] Welsberce,Hickey M,Palmer D,et al. A pilot study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hree short-term treatments on frequent and/or prolonged bleeding compared to placebo in women using Implanon[J]. Human Reproduction,2006,21(1):295-302.

篇9

[关键词] 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a)-160-02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timing of surgery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n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NG Xiangho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ming of surgery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n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5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did surgery after 0-48 hours, the control group did surgery after 48-96 hours, both groups were use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omplete removal of the hematom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20.0%) (P

[Key words] Timing of surgery;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年发病率在6‰左右[1]。在发生机制上,脑出血患者的血压一般比平时高,是由于脑出血后颅内压增高,机体为保障脑组织供血的一种代偿反应。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随之下降。一般来说,对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 ml以上和小脑出血量在10 ml以上者,均可考虑手术治疗,开颅清除血肿,对破入脑室者可行脑室穿刺引流。经皮颅骨钻孔、血肿穿刺碎吸也为其治疗方法[2]。本文从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住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发,探讨了不同手术时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从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0~76岁,平均46.5岁;血肿情况:30~60 ml为60例,61~80 ml为30例,81~120 ml为10例。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选择标准:CT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96 h内手术;24岁≤年龄≤76岁;30 ml≤幕上血肿量≤120 ml;GCS评分>5分;无严重的全身疾患及脑疝征象。

1.2 治疗时机与方法

治疗组在发病后0~48 h内手术,对照组在发病后48~96 h内手术。两组都采用微创治疗:根据CT扫描定位,选择血肿量最大层面,穿刺点为血肿中心到颅表的最近点。应用上海生工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穿刺针,穿刺针尾部接电钻,直接经皮钻透颅骨及硬膜,退出钻头,换成钝头针芯,送入血肿腔中心,拔出针芯后尾端封盖,钢针侧孔接侧引流管,如引流管无新鲜出血,可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3万~5万U,保留4 h后开放引流,同时预防感染、神经保护、控制血压、对症等治疗。

1.3 疗效观察

近期疗效观察主要包括血肿清除率情况。同时按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评定,随访远期疗效为Ⅰ: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部分恢复正常生活;Ⅲ:日常生活需要帮助;Ⅳ:卧床不起;Ⅴ:植物生存[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经治疗,治疗组血肿完全清除35例,大部分清除15例,完全清除率为70.0%。对照组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40例,完全清除率为20.0%。治疗组的血肿完全清除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远期疗效比较

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的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在生活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的比较(n=50,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其中死亡人数占我国总死亡率的比例甚至已达到40%左右,高血压与脑出血已经成为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据调查,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12/10万,年发生率为81/10万。脑出血为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为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多数病例可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并存[4]。目前国内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方法主要为微创治疗,而创伤较大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已较少采用[5]。

采用微创手术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是一种新技术,但是手术时机一直存在争议[6-8]。一般来说,血肿形成6 h,其周围的脑组织开始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因此手术应该在6 h内实施。但是,由于6 h内血肿尚未稳定,此时手术发生再出血的风险较大,手术医生也难以在直视下对血肿进行清除[9-10]。有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6 h内采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血肿清除的同时,应用蛇毒血凝酶(立止血)持续止血治疗。经过对治疗组(6 h内手术)34例患者和对照组(6~48 h内手术)35例患者的疗效观察,6 h内的超早期手术效果明显,而且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均低于对照组[2]。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血肿完全清除率为70.0%,对照组血肿完全清除率为20.0%,治疗组的血肿完全清除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之,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更有效地清除血肿,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树春,赵振华.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2):171.

[2] 李金彩,李中秋,陆兵勋,等.脑立体定向微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9):855-856.

[3] 杨晓明,冀兵,蔡颖琦,等.超早期微创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4(2):312-314.

[4] 刘金龙,牛朝诗.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9,19(6):379-381.

[5] 赵继宗,周定标,周良辅,等.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多中心单盲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0,85(3):2240.

[6] 刘红梅,王文志,李涤.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9(3):173-176.

[7] Fernandcs HM, Mendelow AD, Choksey M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An improvement in donor site operative technique [J]. Br J Neurosurg,2008,8(6):201-203.

[8] 贝为武,赵世金.亚低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0,32(10):1193-1194.

[9] 梁奕添.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5例[J].广西医学,2010,32(4):445-446.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20

作者简介:王志伟(1985―),男,满族,河北秦皇岛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

Hi-teach“智慧教室”系统,将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实物提示机、IRS即时反馈系统融为一体,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金华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花都区第一批Hi-teach“智慧教室”试点学校。新科技的引入,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Hi-teach“智慧教室”在课堂中所带来的不一样的优势。

一、全员参与,自我提升

Hi-teach“智慧教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积极调动后进生。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个遥控器,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答结果,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提高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并照顾后进生的学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在小组的讨论学习中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整体的进步。

二、激发兴趣,调动气氛

Hi-teach“智慧教室”激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抢答、抢权、随机选人功能,增加课堂竞争气氛,为思维活跃的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计时器功能,增进竞赛氛围,提升学生答题速度;淘汰赛功能,激发学生斗志,引导他们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这些功能的灵活运用,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竞争。例如,在《点的坐标特征》这堂课的巩固练习环节,我利用了Hi-teach“智慧教室”的淘汰赛模式。巩固练习共10道题,给学生10分钟的独立作答时间,然后通过IRS投票系统进行作答。在学生作答过程中,蓝色代表没有作答,红色代表已经作答,黑色代表在上轮的作答中被淘汰。这样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积极性。如果第一题没有做对,那么后面的题目就失去了作答资格,看起来很残酷,但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细心审题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强化易错

我校数学科组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了一条成功经验,那就是“讲在关键处、提在易错点”。Hi-teach“智慧教室”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关键处、易错点。我们可以用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的电子笔去标注关键的词、句子、图形,可以用投影功能或手机拍摄去展示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这样让教学的重点、难点得到了体现。对于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的坐标符号特点,初学者会容易混淆。所以,我们既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通过电子笔在旁边做一个直角坐标系的符号草图,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知识,加深印象。

四、智能评价,及时反馈

Hi-teach“智慧教室”所包含的课堂反馈和课下反馈清晰准确,精细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作答、得分、排名都能够通过翻牌、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进行直观分析,课下也能够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IRS反馈意见,我们可以对我们的教学及时地做调整。对于出现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策略进行展开。例如,当正确率达到85%以上的时候,就代表了班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个知识?c,所以,可以一带而过;当四个选项很平均,或者虽然某个选项学生比例大,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三个,这个结果就表明学生在认识上有了分歧,教师需要停下来进行讨论和分析;经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大家的认识上又有了变化,这个时候可以利用系统里面的二次投票功能,对比两次投票的结果,看看学生选项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修改的学习能力。